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幸福人生講座(第一梯次)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二集)  2005/7/18  台灣中壢善果林  檔名:52-135-0002

  諸位朋友大家好。

  蔡老師好。

  我們剛剛提到了,人生要有理智,沒有理智所做出來的事情會讓自己後悔,也會造成他人的障礙。我們剛剛舉到了「人之初,性本善」的認知,它是一種理智,當一個老師沒有這樣的態度,他對於在他心目當中的好學生,他並沒有起到人格的榜樣作用,很有可能讓孩子恃寵而驕。而他看不起的學生,雖然沒有用很犀利的言詞去對待學生,請問他能不能感受到你對他的那一份不信任?能不能?能感覺。而孩子對於老師的那一份恭敬、那一份崇敬之心提不起來,影響他的自信,也影響到他往後學業的發展。一個老師不能用習性、不能用感情去用事,要用理智。而確確實實真正的理智才是真正的真情,真正的真情絕對符合智慧。

  我們剛剛也提到,在知識爆炸的時代,似是而非的觀念太多了,而且把很多很簡單的事情搞得非常複雜。明明就是一句,比方說觀摩法。在《禮記.學記》裡面提到「相觀而善之謂摩」,假如「獨學而無友」,將會「孤陋而寡聞」。一個觀摩法他可能要寫成一本書。而中國人最強調的要言簡意賅,而且很多的道理,他不會跟你講得這麼多,講得太多把你的悟門都怎麼樣?都堵塞了。我們現在在重視知識技能的孩子,長大以後只會丟出一些知識,他能不能去感受別人心中的需要?這個悟門能力特別弱,把他的內心那種敏銳度都塞住了。高學歷變成什麼?高離婚率。書念愈多應該是愈明理,愈懂得去愛護別人。這是因為讀的書本身都只是落在這些知識上面而已,而不是開發一個人內在的善良、內在的智慧。

  確實在我的讀書生涯當中,我也是深刻有一種態度,叫外國的月亮怎麼樣?比較圓。我沒有刻意要這麼做,但是為什麼變這樣?從接觸的人群,以至於社會傳播媒體,西方的思想都變成主流。在初中的時候,我的書房裡面貼了一張照片,席維斯史特龍的照片,這樣對我有什麼影響?什麼樣的男人才會讓人家尊重?要肌肉都很結實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我們來思考一下,奧運選手的平均壽命怎麼樣?特別短,有沒有?運動的目的在哪裡?你看現在很多的人生價值都迷失在中途,跟本來要追求的事都背道而馳。運動是要健身的,結果變成逞強鬥勝,哇,那種潛移默化太厲害了。你看西方所有的運動都是什麼?強調力氣。你看拳擊,拳擊的背後代表人心性的影響是什麼?要去擊敗別人。打起籃球來都要跟人家撞擊,爭來爭去,無形當中都是一個爭的特質,爭的意念。與人爭鬥的意念對自己的細胞是好還是不好?不好。而人都覺得科技發達,醫學進步,人的壽命好像延長了,其實平均壽命並沒有延長,延長了什麼?延長了人痛苦的歲月。你看很多心血管疾病的人,中風以後躺了多久?有的十年、二十年,諸位朋友,這樣的壽命你要不要?實質性的東西不再追求,追求的是外在的什麼?表相。這個時代真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人生的本質統統被忽略掉了。

  我們來看看家庭的幸福根源在哪?我還沒有讀聖賢書以前,我的腦海裡什麼叫家庭幸福?一個男人穿著西裝,背後有一間豪華的別墅,旁邊還要站一個什麼?身材很好的女人,然後前面還要開一台雙B的轎車來,這樣叫成功。我們靜下來思考一下,當他都具備了這些外在的條件,他的家庭會真正幸福嗎?保證在外面都是光鮮亮麗,回到家裡呢?第一個,女人假如這麼重視外在,她的裡面會怎麼樣?會很充實嗎?會相夫教子嗎?

  我們在幼兒園裡面,有一個女孩跟她弟弟來上課,他們的老師說道,這個女孩你看她第一眼,不敢看她第二眼,因為長得太漂亮了。看了之後,你假如再看她,會被她吸引過去,連女老師都有這種感覺。假如這是你的女兒,你會不會高興?在目前這個社會你要擔心得不得了,很可能在她讀小學的時候,你每天都要把她接回來,因為很多這些蒼蠅螞蟻都過來了。她說這個孩子上課的時候,時不時就把她的鏡子拿起來照一下、照一下,學習能不能專心?不行,她跟她弟弟的學習狀態就愈差愈大。誰造成的?每一個成人朋友看到她,第一句話講什麼?哎喲!長這麼漂亮,鼻子就是鼻子,眼睛就是眼睛,還一邊一個。你這樣的稱讚,對她那種眼神,都是影響她的人生價值,她的人生價值只重外表不重實質。

  他今天把人生的成功建築在這些外在的金錢、女色的追逐上,他會耗掉大半的人生在賺錢,他有沒有工夫好好把孩子教好?很困難。《朱子治家格言》裡面提到「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餘歡」,一個家庭裡面最重要是什麼?家和萬事興。家裡和氣,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這叫幸福。我父親那個時代,從小很窮,吃麵從來沒有吃過麵,都是吃湯麵,但是他們的內心時時想的是什麼?我趕快大學畢業,好好孝順父母,他的內心沒有欲望的追求,只有一份念恩的心,那叫幸福的感覺。幸福的感覺就在感恩別人與愛護他人當中,那才是真正的幸福味道。

  物質的追求,老祖宗說「欲」是什麼?深淵,欲是深淵。我記得在念高中的時候,同學都在買NIKE的運動鞋。有一個同學,每一次出新的款式,他就去買一雙,那時候我看到他的家裡有七、八雙,用不用得上?他的父親是在愛他還是在害他?他那個欲望就無限制的擴展。而我們追求的人生目標卻被誤導到名利物質的追逐上,而沒有求其本質。幸好父親那一輩還演出幸福的感覺給我看,假如我的父母依然是重視名利的追逐,那我這一生就毀掉了,我沒有好的榜樣可以學習。我看著我父親那一代,我的叔叔也好,姑姑也好,統統很有成就,因為他們看到父母的困苦,念念都想著要回報,都很孝順。而那一段小時候的記憶,在他們現在談起來都是苦盡什麼?甘來。都會想到那時候哥哥不吃,都讓給我們,弟弟妹妹都是尊重這個大哥。

  所以人生的樂一定是從內心散發出來,這才叫真樂。要靠外面的刺激讓你快樂,那都不是真正的樂,那都是一種刺激你而已,等這個刺激結束了,你的內心會愈來愈怎麼樣?愈來愈空虛,因為你的內在不充實,你不會感覺到你的人生有價值。我們舉一個例子,穿了一件很漂亮的衣服,別人看了,哎喲!真漂亮。這些話都結束了,你一個人回到家裡面去,你的內心會很充實嗎?當下虛榮心作祟覺得還有點舒服,真正夜闌人靜,我們思考看看到底對哪一個人有價值?假如對他人都沒價值,內心一定很空虛,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因為我那時候到深圳有在一個企業講了一個題目,叫「快樂人生」。諸位朋友,明白快樂重不重要?因為太多人都說「我要追求快樂的人生」,在這個時代我們沒有理智,很多講的話連自己都不大清楚,有沒有這種感覺?在念書當中跟朋友談起來頭頭是道,講了一堆話,人家說,哇,你真會講話,其實那一段話當中很多話我們自己都搞不清楚,有口無心,打腫臉充胖子,這種事我幹好多了。真正別人說,哇,你口才很好,夜闌人靜很空虛,甚至於有一種感覺,人家那麼信任我們,我們是不是糟蹋了別人?

  因為我在跟家長問,我說你希望你的孩子以後的人生是怎麼樣發展?是什麼樣的格局?諸位朋友,你希望你的孩子以後的人生是什麼樣的格局?什麼樣的人生情境?怎麼都沒有反應?你們都沒想過這個問題嗎?我們有時候想想,自己都還搞不清楚往哪裡走,但是你沒有搞清楚以前,你已經帶路帶了十多年了。理智重要,你理智能確立起來,你後面的子子孫孫才有福分。他們都會講,哎呀,我也不希望我的孩子當大官、賺大錢,我只希望他快樂就好。我就對這些家長說,一個人訂目標要訂高一點,你一訂就說我兒子不要犯法就好了,請問你的兒子會教成什麼樣?他一定在這個犯法跟不犯法那裡晃晃晃,突然有一天,啊!你就到派出所去見他了。「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了無所得」。為人長者沒有志向,你的後代就完蛋,因為他潛移默化都在向你學習。

  其實很多的道理不需要太多的人告訴你,你只要能夠冷靜回顧你從小到大的人生,你會有很多明白。第一點,我們回想到五、六歲的時候,你心目當中最尊敬的人是誰?是誰?是我們的父母,這個時候他對我們的影響特別大,當父母是很有德行的人,你這一輩子人格的根紮下去了,真是如此。我們透過自己自身的明白,我們為人父母、為人老師就要了解身教重要,在對家庭、對你教書事業的態度就完全不一樣,你的舉手投足,甚至於起心動念都會自我要求。這一份明白也是因為在我小時候的一個深刻記憶,回外婆家。

  記得回外婆家都是幾個表兄弟姐妹擠在一台計程車上,雖然很擠,但是感覺怎麼樣?很熱鬧、很快樂。剛好在半途當中,計程車司機在技術上出了點問題,剛好掉到水溝裡去,一個輪子,好不容易把它拉起來。當時候的人看到一台計程車輪子掉到水溝會怎麼做?哇,很多就下來了,很多鄰居都不用人家叫都過來幫忙,人心淳厚。現在在大都市裡面能不能看到這個景象?在我們中壢還看得到,我很注意看。那一天我從機場坐到善果林來,中途有一輛小貨車,貨車上的東西掉到地上去了,一路在那裡拖地,停了紅綠燈的當下,路旁的居民馬上就跑過來告訴他,然後又親手把他的東西放上車去。當每一個人的人心都是處處去協助別人、幫助別人,家庭也好,社會也好,那日子可好過了。

  當這台計程車拖起來以後,後半的路途都是聽著那個排氣管在那裡叩叩叩叩叩,因為已經鬆掉了。到了外婆家,我的母親把車費給了他,另外又拿了五百塊台幣塞給他,這個動作在我的腦海當中不曾消失過。那時候我也當導演,把這一幕做了字幕,這個字幕上面就寫道,「媽媽因為感受到他們是靠勞力賺錢,相當不輕鬆,而且這五百塊很有可能造成他這一個月家庭生活的困窘。我們經濟還算小康,比較寬鬆一點,何不幫他一把?」當母親做出這樣的行為,對孩子的人格有沒有影響?影響太大了。教育孩子沒有想像中這麼複雜,是我們有沒有那一份真誠把德行演出來,每一個動作都烙在孩子的心目當中影響他一生。我的母親有沒有用言語?沒有,她那一份存心沒有透過言語,也沒有透過動作,直接就傳遞到孩子的心中來。

  在我接觸幾位全然奉獻要弘揚中國文化的老師當中,我會去了解他的家庭情況,都是有父母的榜樣在他的人格當中。其中有一個王老師,還有他的太太仉老師,在海口都是那一個學校裡面最紅的老師,後來因為山東建了一個慶雲書院,必須要有老師先過去負責,他夫妻倆二話不說,把工作都辭掉。王老師他的父親是中醫師,他的印象當中,在吃年夜飯的當下有人來求診,他父親二話不說怎麼樣?藥箱背了就出去了。不要用私心,用大公無私的心,你的孩子一生人格多麼的光明。你當下不願意出去,說好、好,我陪陪家人,請問給了孩子什麼影響?有沒有盡他的天職?醫生的天職是什麼?救死扶傷,他演出了仁慈之心,又演出了盡職給他的孩子看。他的父親要去世以前,也很奇怪,行善的人好像腦筋都比較清楚,臨終的時候都有點明白。他的父親在要去世那一年的過年跟他兒子講,他們有承傳,每一年過年都要給父親磕頭。現在你們家還有這個的舉手?你看這麼寶貴的文化我們都沒用上。他的父親跟他說,兒子,你再給爸爸多磕幾個頭,以後沒機會了,沒有多久他父親就走了。

  不只他的父親給了他這個印象,他的母親,東北天氣涼的時候都是零下幾十度(二、三十度都有),天氣很冷,他進門來,母親給他煮了一個熱騰騰的麵,正準備要吃,突然有人敲門,母親打開門來一看,一個已經餓了很多天的長者,他母親馬上把他請進來坐好,那碗麵二話不說怎麼樣?移過來請他吃。這一個動作在孩子幼小的心靈有什麼影響?施比受更有福。當他看到一個飢餓消瘦的面容慢慢綻放笑容,他會覺得很有意義。

  我們從這裡又想到新加坡一0六歲的許哲女士,她提到她這一生都是以服務他人為人生的目標,處處幫助別人,受誰的影響?受誰?她母親。小時候整家人正準備吃飯,有人來要飯,馬上就把菜給他們吃。假如你的孩子那時候四、五歲,他的善根就會喚醒了。假如孩子已經十八歲了,很自私了,你要端走的時候,他還說端什麼端,我要吃,就在那裡拉了。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小孩子教特別好教,他沒有分別執著,一下這個善根就種下去。我們有了這樣的明白,你人生每一段都會充滿價值,你人生所走的每一個寶貴經驗,都將成為你的孩子以至於你學生的人生墊腳石。

  很多朋友問我,什麼樣的動力讓你去推展中國文化?我對他們提到,第一年我帶班,給他們讀《弟子規》、讀《孝經》,他們在讀誦的當下,有時候我都眼淚就掉下來,說這個經書我二十六歲才讀,我的學生十二歲就可以讀,我很安慰。帶班沒多久,我拿了兩本《弟子規》,我開車到台中去找我的結拜大哥。我結拜大哥也報了名,這四期也會來。他說他在螢光幕上聽我講這段話,當場那個景象就出現了,他在電視前面一直在那裡掉眼淚,這是我們兄弟確確實實一種真心的交流。我還記得在台中的一家素食館,在河南路上,我馬上(還沒開始吃)就開始跟他講,《弟子規》第一句對你女兒有什麼人生影響,就一句一句講給他聽,講沒幾句,我放聲大哭。情緒比較平和下來,我大哥就說了,他說我聽大學教授講課也沒人講成你這個樣子。我對他說道,我剛剛在講的過程突然有一個很強烈的感覺,假如我在求學的過程當中,這些道理有老師告訴我,我這一輩子少走多少冤枉路。

  所有做人的道理都是一點一滴去磕磕碰碰摸出來,還不確定摸得對不對。自己走了冤枉路不打緊,在這一段冤枉路的過程又傷了多少愛我們人的心。這個傷了心不是一句對不起就沒事了,我們那一些無情的話、刻薄的話烙在他的心中,縱使拔開來了,還有什麼?還有痕跡在上面。愛護我們、照顧我們的人,我們回報都來不及了,怎麼可以再做錯事情讓他們痛苦,這不是我們願意的,可是我們沒有理智,這樣人生的遺憾,我不希望繼續在我的學生身上出現。這是做人最基本的良知,人連這一點良知都沒有了,那我們是光披著一個人皮,沒有資格做人。

  升學主義給了我什麼?這對我的人生是十多年的影響。念初中有什麼記憶?每天考四科,每天考五科,有時候還在那裡算破紀錄,今天考八科,從早讀到晚,考不好怎麼樣?打。諸位朋友,你有沒有坐過飛機?有沒有?你們不懂我的意思,所謂坐飛機就是兩隻手、兩隻腳被抬起來,然後拿著藤條打屁股。這樣給了孩子什麼人格影響?在我的生命當中非常的幸運,因為我有絕對不會憎恨別人的父母,在言談當中從來沒有批判別人,我們孩子無形當中就是這樣的人生態度,從來沒恨過人。縱使老師打得那麼慘,我們的想法是什麼?老師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真的。雖然他給我打那麼慘,但是我看到他為了要讓我們分數提高,不管這個好不好,他為了讓我們分數提高,請問他有沒有家庭生活?有沒有?他禮拜六、禮拜天都得來陪學生,他照顧孩子的時間也都大大的減少。人生一大堆人耗了這麼大的生命,追求到的卻是錯誤的人生方向,現在人冤不冤枉?力沒有白出,他有沒有辦法把孩子教好?

  再來,這麼樣升學主義上來,請問學生會尊重他嗎?會不會?很多孩子被打到最後就有什麼?一種逆反心理。學生對老師逆反,他這一輩子就栽了,不喜歡念書。那一份對老師的怨恨埋在哪?心裡。我有好多的同學,智商都一百五十幾,一百四的那也很多,我在我們班排的可能是百分之二十,最低的那裡,我的智商是一百一十八,我的同學一百三以上的一大堆。但是這些智商很高的同學,有一些上了高中,連高中都沒有念畢業,不喜歡念書了,排斥讀書;人生空有一個聰明的腦袋,搞得一團亂。我們看在眼裡,不希望再用這種方式教育學生。我們不是不受教,要了解「人之初」怎麼樣?「性本善。」每一個人那一份善良、理智都是可以被點燃的。

  在講課的這一年多當中,從兩歲到九十歲的聽眾都有,接觸上萬的人,沒有一個人聽中國文化聽完以後,不是帶著感動、微笑離開的,不管他是任何一個年齡,以至於任何一個行業,都完全能接受。我們常常,像有一次在湯池,廬江湯池辦,來的統統大半都是官員,跟官員講課好不好講?一開始上課的時候,兩隻腳還跨在前面聽課,聽到最後,腳自己放下來了,很專注。有時候我們講課的人都被那一份專注所感動、所震攝,感受到人那種向善的心非常非常強烈。我在溫州講課,有一個大男人過來跟我們說,他說我一天抽菸不知道要抽多少枝,這幾天上課連一枝菸都沒有抽。氣氛,他說連我在上課起一個不好的念頭都覺得怪怪的。人的善只要有好的緣分出現都可以被喚醒,都可以被開顯出來。

  初中的時候,我記得兩句話,第一句話是我的理化老師說的,做人的道理大半是應該誰教?其實應該每個老師都要教。當老師是傳道、授業、解惑,這是老師的天職。現在老師的職責在哪?在分數提高,這時代顛倒了,要不要繼續倒?不能再倒了,從我們開始正。家庭的幸福,顛倒追求了。父子的關係顛倒了,什麼叫孝子?孝子、孝子,孝順兒子叫孝子。有一個女士就跟我們提到,她說你假如有孫子了,你就真的變孫子了;你假如有兒媳婦了,你就真的變兒媳婦了。有沒有味道?

  那時候我在念師範院校,我的老師有一天從校門口走出來,那一天剛好下雨,看著一輛豪華的轎車開了過來。因為師範院校旁邊都有附屬小學,那附屬小學都是誰的孩子比較多?大學裡面的教職員工多。母親從車子裡開車門走出來,趕快把傘打開,女兒站在校門底下對著她媽媽說,妳白痴,現在才來。我們老師本來在走路,聽到這句話,震攝住了,一動也不動。這個母親繼續踏著著急的腳步往她女兒的方向走過去,一邊走一邊說對不起、對不起,我來晚了。什麼叫孝子?對孩子無微不至的侍奉叫孝子,倒過來了。

  夫妻顛倒了沒有?還沒結婚要先去做財產公證,這樣的婚姻會不會幸福?不可能的。夫妻要建立在恩義、道義之上,首先不談這些東西,先談什麼?利害。很多做人的本質在這個時代扭掉,因為人不學不知道,誰懂?我常常跟很多朋友在聊,她說我先生都四十多歲了,連這一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她很生氣。我說他本來就不懂,妳有什麼好氣的?他有的是四十幾歲的身體,幾歲的腦袋?你相不相信他做人的根基比六年級的還差?相不相信?因為社會是一個什麼?大染缸。不然你去做實驗,六年級的小朋友有道德,還是高中生,還是大學生?你去做做實驗看看。

  有一班高中生接受心理測驗,八千多個人,心理測驗結果,百分之七十一的人作過弊,百分之六十八的學生打過人,跟人家打架,百分之三十四的學生在商場裡面偷過東西,結果這一個測驗最後有一條題目,叫你覺得你的人格很高尚的人,佔了百分之九十六。諸位有沒有聽清楚?七十一的人作過弊,六十八打過人,三十四偷過東西,然後結果這一群高中生有百分之九十六覺得他人格高尚,他依循的是誰的標準?誰教他的?父母。只要我覺得對的就是對的,我不喜歡的,再有道理我也不幹,上行下效。做人的標準在這個時代快要被摧毀掉了,又沒人教。

  那時候我的理化老師講了一句話,他說「人不可以有傲氣,但是絕對不能沒有骨氣」。在所有升學主義的氣氛當中突然聽到一句做人的道理,當場好像太陽光照出來,一片光明,我並沒有把它寫下來,但是那句話從此在我的人生當中不曾消失過。學生願意學,是我們怎麼樣?沒教。一句就能影響一生,十句呢?這個孩子把十句做人的道理真正落實了,他這一生絕對會有成就的。另外一句話叫「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的老師每一次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邊說一邊對我們搖頭,哎呀,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來,我們接著看下一題。我聽了三年不知道這句話是啥意思,這裡也透露出來,我實在是太不好學了,也沒有去問清楚這句話是什麼。真的,老師教做人太貧乏了,一個老師、一個校長的態度、人生想法都將造福每一個學生。

  我第一次,去年回來過年,過年前我回到我第一年服務的高雄縣龍肚國小,這一段因緣現在回想起來非常的甜美。確確實實當人善念一起,你人生從此譜出來的都是美妙的樂章,每一個跟你走過的朋友,你回頭,我們已經認識三年了,想想這三年的過程,你會覺得真愉快。因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你對人無所求,你就沒有失望。你只想著要去成就別人,你這一份誠意人家感受到了,一定用同樣的誠意回饋給你。

  記得那時候,我考上代課要填志願,我是三十三名,我的一個同學三十四名,那時候我就對我同學講,來,我們兩個去彌陀國小當同事,因為彌陀國小還有兩個名額。我那時候在考試的時候還跟同學開個玩笑,我說我考試不是到彌陀就是到觀音。高雄縣有彌陀國小、有觀音國小。後來我第一年當導師就在觀音國小,心想怎麼樣?事成。那時候在填,本來要去彌陀國小,我才跟我同學話講完,頭一回,三十二名把彌陀國小填掉了,只剩一個。我的同學已經有女兒了,其他的不是在海邊就是在山邊,我也不懂那是什麼學校,就站上去,這個時候怎麼樣?我就填了一個山區的學校,把這一個位置讓給我同學。結果我同學回去就跟他婆婆講,說這個機會是我一個學聖賢學問的同學讓給我的,他的婆婆對於我們聖賢的教誨有什麼印象?這個叫給佛菩薩、給聖賢臉上什麼?貼金。他往後接觸這些經典生什麼心?歡喜心。但是有捨怎麼樣?必有得。我挑的那一間學校是全高雄縣最漂亮的學校,學校裡面還有一座山,你有遇過這種學校嗎?下完課還可以去爬山。而他們是客家人,客家人那種美濃窯燒出來的東西都很漂亮,走在路上都是一塊一塊的作品。去了以後,整個同事、同仁把你當家人看,都要額外多煮幾樣菜請我們吃,怕我們吃不飽。確實有捨必有得。

  那一年教下來跟同事感情很好,所以我從海口回來就帶了當地的一些糖果去給我這些同事吃。聖賢的教誨什麼時候用?要能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剛好就把這幾個月做的一些工作跟我的校長報告,我校長聽完很感動,他說每一個老師只要一天肯花十分鐘教孩子做人,孩子往後感謝你一輩子。這樣的校長,你聽了會怎麼樣?很感動。所以校長說,今天下午你跟所有的同事講一堂課。這樣的校長,我們兩肋插刀都要講,那一天就講了兩個小時。講完以後,校長說今天全校同仁沒到,還有一些出去辦事,明天早上再來講一堂。多有心的校長,這一份愛心絕對能夠改變多少孩子人生的命運。

  所以因為感受到這些教誨對人生的重大影響,我自己在教書一定要把這些東西教出來,才在跟自己的結拜大哥談這些事的時候感受那麼強烈,這是我們背後一股力量。我們跌過的陷阱,絕對不能站在陷阱旁邊,然後等著看別人跌下去,這樣的事不能再幹。我們要重新審視自己人生的態度觀念,真的要靜下心來好好思考。

  我們腦子裡的東西太複雜了,常常我會問,諸位朋友,你是炎黃子孫嗎?這裡有沒有救護車?氧氣筒幫我準備一下。諸位朋友,你們有沒有聽到一股聲音?有沒有聽到有人在掉眼淚?幾千年的祖宗在掉淚,這五千年後的子孫居然不認我了。諸位朋友,你是不是炎黃子孫?「是。」這個時代不是講話大聲就贏,重實質不重形式,我們不能再活在表相裡面。有幾個朋友,他們到韓國去參觀,在參觀的過程當中看到很多七八百年的古蹟,那種建築物都是仿照中國的建築,在那裡介紹,非常的愛惜。然後我們中國人聽說這棟建築已經八百年了,我們隨口就說八百年算什麼,我們二三千年的都還在,看起來很驕傲。突然回頭想想,人家八百年的東西珍惜成這個樣子,我們二三千年的東西拿來做什麼?糟蹋。要感到羞恥,不是拿來傲慢。我們現在聽到那一句:「中國人是禮義之邦」,你覺得是光榮還是羞恥?「羞恥。」對啊。說中國人很值得人尊重,請問是哪裡的中國人?啥時候的?「古時候的。」要重實質,我們腦袋裡現在是什麼思惟,這個要觀照。

  請問中國人的快樂是什麼?中國人的快樂是真正內在散發出來的快樂。來,什麼是中國人的快樂?你看你們腦袋裡都沒冒出來。假如這個時候你冒出來是買一件漂亮的衣服叫快樂,這個不是中國人的思想,「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我們很多同年齡的這一些朋友,工作也算穩定,一個月領個三萬多塊錢,很有財務規劃能力,前十天就趕快去買她要的那一件衣服,刷,名牌的,一刷下去,一個月的薪水一半都走了,後面十五天省吃儉用,也相當有能力,買很多泡麵吃,快樂了嗎?穿到公司去,然後對著一個男同事說,你覺得今天有什麼不一樣嗎?還要左邊晃一下,右邊晃一下,而且手還要放這樣,這樣比較淑女。剛好遇到一個觀察力很不敏銳的男同事,說有嗎?沒什麼不一樣。妳不只不會快樂還會怎麼樣?氣得半死。穿一件漂亮的衣服,先生視若無睹,妳還在那裡生悶氣生半天。

  外在的追求、欲望的追求是不可能讓一個人快樂。穿了漂亮衣服,穿一天、二天,信用卡要付多久?要痛苦一個月。然後後面幾天撐不下去了,趕快回去,「爸,我沒錢了」。現在賺錢的年輕人跟父母要錢的多不多?多。誰的責任?她爸爸氣得半死,「我跟妳講過多少次,叫妳省點花,妳就是不聽我的話,妳分明要把我氣死是不是?需要多少?過來拿」。「寵豬舉灶,寵子不孝」,「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個叫中國人的智慧,我們都沒用上。很多男人覺得買一台豪華跑車很快樂,一買來要付款,貸款付多久?可能要二年、三年。一買了,拉風一個月,在那一個月當中每天擦車子,你的老婆被打成小老婆,誰是大老婆?車子是大老婆,對它無微不至的照顧。開出去,虛榮心作祟,到處怕人家看不到我的車。突然過了三個月,新的款式又出來了,你的內心會怎麼樣?被比下去了,很不舒服,結局是什麼?真正奢侈的人會不會開一輛車開十年?開沒多久又去買新的款式。欲是深淵,他就一直在做物質的奴隸。

  「欲不可縱」,這都是老祖宗在經典當中,《禮記.曲禮》一打開來,對人生有四個提醒,我那時候一看很震撼。「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我們現在是在推波助瀾,助長下一代的欲望,還覺得是在愛他。現在的苦,根源就在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誰是老人?這個老是尊稱,有人生智慧者,他的話我們要聽。

  很多企業家,我接觸過,我也去跟他們上過課,其中有一個企業家,他修養不錯,他對我講,我那一群企業朋友窮得只剩下一個東西,叫什麼?錢。窮得只剩錢,內心很空洞。他們有時候茶餘飯後,在那裡談的是我在哪裡又買了一棟別墅。我們就聽到有一個朋友,他買了一棟別墅是一千平方米左右。台灣跟大陸的單位不一樣。一千平方米,平方米就是一公尺跟一公尺叫一個平方米。它是一千平方米,換成坪數的話應該也有四百多坪,大不大?大。每一年的開銷,光是讓這個屋子整理好的開銷,必須要二十多萬人民幣,相當於八十多萬的台幣。他一年去住幾次?三、四次,剛好放大假的時候才有機會去住。因為一棟別墅那很貴,一棟別墅買下去,付款要付多久?十年、十五年,甚至更久。一年住個三、四次,還要請兩個人去看,兩個佣人去看,這個佣人一年住幾天?三百六十五天。諸位朋友,這個時代顛倒了,誰有福報?「佣人。」佣人在那裡躺得很舒服,然後「來,趕快去賺錢」,我們拼死拼活在那裡跑三點半。

  這一個朋友買了這個房子,我們分析了一下,年輕的時候沒時間住,年紀大了以後沒經濟能力住,有沒有道理?等他中晚年真正退休了,那個基本開銷是他沈重的壓力。所以年輕沒時間住,老了沒能力住,他買那一個房子來幹嘛?閩南話叫沒事找事。為的是什麼?為的只是茶餘飯後怕人家問說,「喂!你有沒有買別墅?」假如沒有,覺得「哎喲!我好丟臉」。人生大半耗在虛榮當中,那是快樂嗎?中國所有聖賢的教誨有沒有哪一句話說這個叫快樂?哪一個叫快樂?知足常樂,「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叫成長的喜悅,這才是快樂。

  我在杭州講課,有一個朋友四十歲,剛好主辦單位派他來當保鏢,因為很多人,他幫我們,怕太多人過來,我們老師應付不了,因為講課比較辛苦,希望讓講課這些老師多休息,請他來保護我們。他體格滿壯碩的,當了十多年的武警,看起來有一點功夫。聽課聽到第三天,這一個朋友帶我們去吃飯,邊走他就說,他說蔡老師,太好了、太好了,真是太好了。你聽懂不懂他的意思?你們假如聽得出來,那你實在太厲害了。但是可以感受到他的情緒怎麼樣?很歡喜,他就一路這樣太好了、太好了。然後走到餐廳的時候,他對我們說,他說我現在的心情只能用幼兒園的水平來表達,就是太好了。這一個朋友,我這次到大慶去,他坐了幾千公里去見我一面,隔天就走了,他說蔡老師,你每天都跟我在一起,所以我不執著。來跟我們談了一些事,他就坐回去了,繼續回去推廣這些聖賢教誨。

  接著他就說道,他說我活了四十年,終於明白我太太為什麼跟我離婚。你看一個人真活明白了,內心怎麼樣?歡喜。人什麼時候最痛苦?活得不明不白。我們不要看很多人死不認錯,其實他的內心痛不痛苦?為了個面子在那裡硬撐,那種日子不好熬。他真正把道理明白了,誰不願意斷惡修善?誰不願意往幸福的路上走?是他理聽不明白,面子又放不下。他接著說,為什麼我兒子跟我不能溝通,為什麼同事都這麼怕我,我都知道了。人明白錯在哪,人明白道理,是一種喜悅。

  古語又說「書山有路勤為徑」,這句話有沒有聽過?沒有。我現在做的是兩岸文化交流,所以有一些句子,我們這邊有,他們那邊沒有,這樣互通有無,這樣叫「相觀而善」。不過我也要調整一下,要寫繁體字。「書山有路勤為徑」,要用勤奮讀書,「學海無涯苦作舟」,確實要勤奮好學,但是後面這句話我把它改了一個字,「學海無涯樂作舟」。諸位朋友,你這一個月微笑的頻率有比剛剛這兩個小時多的舉手?好。苦嗎?不苦。學習能明白道理,內心很踏實,理得心安,怎麼會苦?那為什麼他們苦?因為他每天想著我要考上進士,我要考上狀元,我要考上名牌大學,有求就有求不到的痛苦。

  今天他假如是范仲淹,他讀四書的目的在哪?在為人民謀福祉。當他把《論語》裡面「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他把這句話聽明白了,他了解如何去引導、如何去帶領人民,他苦不苦?他高興。四書的道理他愈明白愈喜悅,不苦,為自己的時候才苦。而且他這種利人的心境讀四書,跟為了功名而讀四書的人,深淺一不一樣?截然不同。所以真正是要為人民謀福祉的讀書人,他寫出來的文章一定跟其他人不一樣。所以你看明朝史可法,老師一看他的文章就把他批狀元。所以這個是樂,「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好,我們要來檢視一下自己到底對於中國文化認知多少,學習有一個很重要的態度叫「學貴自知」,我們要有自知之明。我曾經接觸一些名牌大學的中文系,跟他們聊了一二個小時以後,他會告訴我,說蔡老師,以後我們出去的時候,你不要告訴別人我是中文系的。他們中文念了什麼?念的是那一些辭藻、那一些舞文弄墨的東西,談起人生的理智、智慧,處事待人的道理,他談不出來。四年的大學生涯耗在哪?多可惜。我現在到大學裡面去演講,那種心境就是趕快把他的智慧點燃,他那四年大大有作用,那四年糟蹋掉了,對生命是莫大的損失。由於我們有這一份存心,大學生聽起來共鳴特別強。

  我在北京地質大學講了三堂課,九個小時,講完以後,他學校的領導人在第三堂課來聽,聽完又找我去講第四堂課,總共十二個小時。講完以後,大學生很多人掉眼淚,尤其講到孝道的時候。雖然他們都是獨生子女,看起來也都有被寵,但是縱使被寵,縱使有一些習性,他那一顆「人之初,性本善」的心絲毫不減,最重要是你有沒有好的緣分去喚醒他。當場太多都很感動,幾個小男生衝上台來,下完課的時候告訴我,蔡老師,你講這一些是我們現在內心裡面最缺乏的。學校也非常愛護學生,重視他們做人處事的學習,我才講了四堂課,他就發了一個聘書給我,請我當客座講師給他們講三年課。

  確實任何的年齡,他的接受度都會很高,我們應該有這一份強烈的信心去做。任何人與人的交流,最重要的還是那一份存心。當我們是為了他的人生著想,他們很快速可以感受得到,所以任何事情不能感動別人,首先要問誰?「自己。」普天之下沒有不能化之人,光看誠心夠不夠。普天之下沒有不可為之事,唯恐立志不夠堅定。立志堅定了,「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們要有自知之明。

  在中國文化的學習,以至於很多現在人生的價值觀,有一個根本問題,把枝末當根本,把根本當枝末。一個家庭的興衰,根本在哪?在家風、在德行。現在為人父母者要留給孩子的是什麼?《大學》說的「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一個家庭也好,一個企業組織也好,只要有錢無德,必敗無疑。老子說的話值得我們在人生當中深深去觀照,叫「禍福相倚」,「福者禍之所伏」,福當中都有禍潛藏在那裡等著冒出來。

  中國話說的「富不過三代」,因為無德就不了解到做人應該如何長德行,就不了解到做人應該避免掉哪一些致命的習染,他不懂。諸位朋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寧可終年不讀書,不可一日近小人」,因為小人那些惡習一沾染上了,很難剔除掉。為什麼中國人對於小孩子的教育這麼樣謹慎,要求這麼嚴格?那是洞察到習性不可著,一著之後又要花多少倍的時間才能把它剔除掉。「本末」在現在的思想當中有一點顛倒。

  再來,中國文化的核心在哪?是寫一些讓人留下悲傷的眼淚、流下感慨的眼淚,這是中國文化嗎?文章是拿來做什麼的?文以載道,是要把人生處事待人的大道彰顯出來,這才叫文章。古代人寫文章,「言而世為天下則」,這要為後代負責任的,不可以亂寫,不是我想說啥就寫啥。現在市面上自己什麼個想法就寫上去,多少的年輕人都被這些思想誤導。「文以明道」,文章是拿來明白大道的;「文以貫道」,透過這些千古文章讓智慧貫通。

  中國有一部非常重要的書,《四庫全書》、《四庫薈要》,《四庫薈要》是《四庫全書》的三分之一。《四庫全書》有一千五百本,《四庫薈要》再抽五百本,因為乾隆怕他壽命不夠長,等不到《四庫全書》編完,就命令一些重要的官員先編小部的,就是《四庫薈要》,很精彩。《四庫全書》四個最重要的範圍,叫經、史、子、集。所以文學在中國文化當中排在哪一位?排在最後一位。最重要的是要先明白整個處事做人的大根大本,處事做人的原理原則,你清楚明白了,再讀史。史是什麼?是歷代這些讀書人把四書的教誨、把五經的教誨怎麼樣?演給你看,表演出來。看到諸葛孔明的忠,看到李密的孝,因為只有理論,你看起來不夠生動,表演給你看。聖哲人幾千年來對我們是什麼?仁至義盡。最後,子、集。子是什麼?因為幾千年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的經文,比方宋朝離春秋戰國那麼長了,有一些遣詞用語變化了,當代的這些讀書人再把經典的教誨領會,用他當時候的語言、社會情境再把它開顯出來,子、集都不離經,本在經典。所以我們要了解,看看自己對文化的認知、對經典的認識有多少,明白以後,再從這個基礎繼續往前跨出去。好,那我們今天的課先上到這邊,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