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幸福人生講座-弟子規與淨宗修學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四集)  2005/5/8  台灣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52-124-0004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阿彌陀佛!我們的真誠要在一切時一切處當中保持下去,生命當中就會有相當多的好戲連台。《弟子規》最後兩節,「親仁」跟「餘力學文」,我們面對仁德之人,面對善知識,也要真誠對待。對善知識如何真誠?中國特別重視師道,因為唯有師道、孝道,才能讓文化延續下去。父母給了我們身命,老師給了我們慧命。而真正對老師最重要的回饋,叫依教奉行。

  在明朝末年有一個忠臣叫左光斗,後來這位大臣被封為「左忠毅公」。他在一次科舉考試當中,因為擔任主考官,念念想著能為國家舉棟梁之材,所以還沒考試以前,他就微服出巡,穿著平民的衣服,到一些寺廟去巡視。諸位同修,為什麼到寺廟巡視,沒有到酒樓、飯店去巡視,為什麼?因為酒樓、飯店住的都是養尊處優的紈絝子弟,而往往在寺廟住的都是一些窮書生,都抱持著「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一種鬥志。所以從這裡我們也體會到,一個家風要能夠傳承下去,絕對不能養尊處優,好逸惡勞。假如這樣下去,保證家風不可能延續三代,所謂「富不過三代」。這句話現在不大適用,要與時俱進,改一下,叫「富不過一代」,很多一代到晚年都敗喪掉。所以對於教育孩子一定要有正確的觀念。曾國藩先生提到,看一個家風是興是衰,看三件事,第一個,子孫睡到幾點。諸位同修,你們現在孩子睡到幾點?第二個,有沒有做家事;第三個,有沒有讀聖賢書,從這三個角度看。諸位同修不要皺眉頭,來者可追,現在開始一定要用正確的方法教。

  左公就到寺廟去巡視這些書生。剛好看到一個書生寫了一篇策論,累得睡著了,趴在桌上,他走向前,看完這篇文章,內心很感動,體會到這麼年輕的讀書人就有憂國憂民的胸懷,所以忍不住把他的大衣脫下來蓋在他的身上。我們從這個動作可以了解到,讀聖賢書、有學問的人念念想著要栽培人才,他絕對不願意聖賢的教誨在他的手上斷送掉。所以他可以沒有孩子,他絕對不能接受自己沒有把聖學傳下去。所以諸位同修,我們有一顆好學的心,絕對得到貴人相助,絕對得到冥冥當中佛菩薩的加持。後來正式考試,當左公改到這個卷子,看完文章,馬上感受到這一篇就是這一位書生寫的,這個書生叫史可法,給他面署第一,狀元。因為按照規定,所有考上的書生都要認主考官為師,所以那一天史可法到了老師的家中,老師看了很歡喜,對著他太太講,他說往後繼承我的志業不是我的孩子,而是這個學生。

  後來史可法跟老師同朝為官。但明朝末年宦官當政,老師被陷害,進入獄中就很危險,被嚴刑拷打。史可法相當的擔心,透過各種管道希望能夠到獄中去看老師。後來感動了監獄的士卒,就建議他化妝成撿破爛的模樣潛入監獄。史可法走向老師所關的地方,當他看到老師眼睛被燒紅的鐵片已經燒得面目全非,膝蓋以下又被切掉,看了痛哭失聲,就撲過去。老師因為耳朵還聽得到,一聽到史可法的聲音,馬上用他的雙手把黏住的眼皮拉開來,用他的眼睛看著史可法,對他說,他說你是什麼身分?你是國家的棟梁之材。假如這個時候你又被奸人所害,國家將陷入非常危急的狀況。與其被奸人所害,不如現在我就活活把你打死!他老師馬上撿起地上的石頭往他的方向扔過去。史可法看到老師這麼震怒,也快速離開。諸位朋友,他的老師已經面臨生死關頭,但是他的心中時時刻刻念的是什麼?念的是江山社稷,念的是自己學生的安危。

  後來左公去世了,史可法也擔任國家很多重要的職位。當史可法領兵在外戍守邊疆,他晚上都沒睡覺,跟著士兵,士兵分成三組,跟他背靠背休息。他的士兵看不下去,勸他,「大人,你再不休息,身體受不了」。史可法對著士兵講到,「假如我去睡覺,國家陷入危難,那我就對不起朝廷,更對不起我老師的關愛、教誨」。所以確確實實,時時依教奉行,不敢稍有閃失。史可法回到家鄉,第一件事不是去看自己的家人,而是去看他老師的太太,還有老師的子孫,真正做到「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從史可法與老師之間的一分情義、恩義,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應該如何來對待自己的師長,一定要誠敬的學習,所謂「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有一段開示很有味道,提到學子分四等,上等學子能接受師長的折磨,忍耐上進;中等學子能接受師長的鼓勵,發憤圖強;下等學子能接受師長的讚美,愛中成長;劣等學子什麼都不能接受,事事叛逆。諸位同修,有一件很重要的事,人貴自知,我們是哪一等心裡要有數;再來,我們現在用哪一等教法在教小孩?所以范仲淹出得來嗎?這些聖哲人出得來嗎?大半都在哪?培養出來都是溫室裡的花朵,一出來就謝掉了。我們一定要期許自己當上等學子。為什麼?為什麼要折磨?因為對治習氣你要咬緊牙關,「玉不琢,不成器」。而且我們常常提到,四弘誓願第一願叫「眾生無邊誓願度」,而我們沒有接受折磨、忍耐,智慧出不來,能力出不來。所以你晚一天成就,眾生就晚一天離苦得樂。你有這樣的胸襟、這樣的志向,你就很快能成就道業。而大乘佛法大根大本就在慈悲心。所以我們當父母的人就要趕快把德行、智慧提升,才能造福小孩;我們當老師的人要快速累積教學經驗,才能造福我們的學生。

  所以當初,剛好我在台中楊老師家裡,接到我師範院校同學的電話,提到有一班學生是全校最難帶的,問我要不要去帶?我們當下跟他說,我一定去。所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其實更重要的,我們希望能夠在短時間之內快速累積教學經驗,不能讓孩子的人生空過,我們愈早明白,他們愈早得利益。在大陸演說的時候,我們很多的老師都很年輕,都把教學的例子在課堂當中講出來,有退休的老師走上前來對我們說,我教書四十多年,跟學生都沒有這種感覺。所以真的,一個人的能力不一定是時間積累出來,還有更重要一個因素,是有沒有用心、有沒有使命感。所以當我們能當上等學子,將是給師長最大的回饋。

  「餘力學文」裡面也有提到,「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所以當我們拿到經典,恭恭敬敬的讀,不打妄想,是真誠恭敬對書本。而一個書本都是無量因緣的促成。佛經都是很多高僧大德到西域去取來,去了上百人,回來的寥寥無幾,這些高僧大德用生命供養我們。玄奘大師說,「寧向西方一步死,不向東土一步生」。諸位同修,我們拿什麼回饋給玄奘大師?就是至誠恭敬把經典學好,這樣才對得起他們,也對得起我們的良心。除了要冒著生死把經典運過來之外,當下朝廷還要成立譯經團,上百人,甚至上千人,成就這個大事因緣。接著歷代很多的戰亂,都必須有心人把它保護好,才能傳到我們手上。像這一本《弟子規》,就是清朝李毓秀夫子,相當有真知灼見,他提取孔老夫子在《論語.學而》第六章的一句重要教誨,這一句教誨就是「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七個做人處世的綱領抓到,把它編成這一本《弟子規》。雖然只有一千零八十個字,卻做到了綱舉目張,這沒有高深的學問絕對辦不到。楊老師又用她的真誠,一筆一劃寫出來供養我們。所以得來不易,我們用這一分誠敬的心來學習、來實踐。

  真誠心、清淨心,怎麼修清淨心?就是不受到污染,保持我們的清淨。什麼在污染我們?七情五欲是污染。當然我們對七情五欲要有很高的警覺性,所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諸位同修,您現在假如不起七情五欲,那您一定要來找我,您不能再坐在家裡,要出來弘法利生才行。所謂「八風吹不動」,八風是哪八風?利、衰、毀、譽、稱、譏、苦、樂。諸位同修,您看看這八風,您最常吹哪一風,然後你就要很小心,要有高度警覺性。利、衰、毀、譽、稱讚、譏毀,還有苦跟樂,當這八風吹過來,我們馬上情緒就波動了,就被污染,要趕快起覺照,不能讓它繼續下去,不能回過神來又過了三天,那三天又浪費掉了。諸位同修,哪一風最厲害?

  在宋朝時候,有一個讀書人叫蘇軾,他跟當時候一個高僧常常有交流,佛印禪師。剛好那一天蘇東坡坐在蒲團上,覺得自己沒有什麼煩惱,心很清淨,就作了一首詩,「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境界能不能貪?很多人坐了覺得很舒服,都不想去跟別人講話,因為一講話把我的清淨都打亂了。這種清淨不是真的清淨,清淨是要在五欲六塵當中鍛鍊,都能夠不受污染。所以老和尚說,去逛百貨公司鍊清淨心,鍊定功,看了這個五顏六色的東西如如不動。蘇東坡就把這首詩叫人傳給佛印,佛印大師拿來一看完,給他批了一個字,叫「屁」。一拿回來,蘇東坡一看,馬上火冒三丈。八風動了沒有?人家對他的譏毀馬上就受不了,就衝到禪師門口來。結果還沒進門,看到門前貼了兩行對聯,講「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馬上就把他氣得渡江而來。蘇東坡一看,覺得很慚愧。

  蘇東坡這個慚愧沒有到底,又有一次跟佛印一起禪坐,坐完以後,他就跟佛印講到,他說你看我坐在蒲團上面像什麼?佛印說你真像一尊佛。蘇東坡說,我像佛,佛是無上,那我不就贏定了嗎?他就問佛印,那你覺得我看你像什麼?佛印大師說,你覺得呢?蘇東坡說,我看你像一坨糞。因為佛印大師身材比較胖。結果蘇東坡很高興,回到家裡洋洋得意。家裡的人一看就問他,你在高興什麼?他就把這段過程說了,你看我像一尊佛,他像糞。家裡人就告訴他,你輸得太慘了!佛印禪師心中有佛,見人是佛;你心中有糞,見人是糞。所以佛菩薩看眾生都是什麼?都是佛。從這裡,相由心生,我們要好好觀照自己。

  七情五欲是污染,七情是喜、怒、哀、懼、愛、惡、欲。其實說實在的,只要我們是用情欲在對待一切人,縱使當下跟他處得很好,到頭來都有流弊問題。因為情欲它的本質是控制、是佔有,到時候緣分不具足,必須分開的時候,那就苦了。所以愛一個人絕對不能產生佔有欲。有一對夫妻好得不得了,所有的人羨慕得要死,結果先生突然意外去世,太太過沒多久自殺了,她無法接受一個人生活。所以你真正愛你的伴侶,應該是時時想著,假如我不幸離開的時候,他還能夠過得很快樂。應該用這樣的方式去經營才是理智,而不是膩在一起。這個欲,財色名食睡,五欲,我們一定不能讓這五欲污染。我們來看看,財、色、名、食、睡,懂道理,自然而然就很有免疫系統,有抵抗力。

  我們都了解,財是不是搶來的?絕對不是。「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所以只要積功累德,該是你的絕對跑不掉。「財物輕,怨何生」,當我們能捨財、能讓財,表面上看好像失去了,事實上這一個讓財,將帶給自己莫大的方便。怎麼說?在五代時候,有一個讀書人叫張士選,他的叔叔跟他父親,兩個兄弟,因為父親比較早去世,所以他的叔叔把撫養長大。當他已經成人了,他的叔叔把他叫過來,說我現在把爺爺留下來的財產分成兩份,一份給你,一份給我。諸位同修,這樣好不好?他的叔叔有七個小孩,張士選馬上跟他叔叔講,不應該分成兩份,要分成八份,因為我有七個兄弟。本來叔叔很堅持要分成兩份,但是看到自己的姪兒這麼樣肯定,一定要分成八份,後來也就分成八份。這麼一讓財,成就了什麼?首先成就了他的德行,他不貪。一個人不貪,一個人欲望愈低,智慧愈彰顯。後來他走到京城趕考,剛好遇到一個道士,看著他的面相就對他說,年輕人,你的臉上有很多陰騭紋,你積了很厚的福德,你這一次考試必然會高中。後來確實順利考上,家風、家道很快就興旺起來。所以讓出了他跟後代的福分,也讓出了整個家族的一團和氣。所以捨財、讓財,絕對利人又利己。

  不只要讓錢財,自己有才能也應該多多盡心盡力幫助別人,所謂「己有能,勿自私」,會的能力都應該盡力去服務他人。當我們這麼做的時候,也在做法布施、做財布施,用內財、用智慧,當然就會得財富,又得聰明智慧。孩子這一分服務他人的心一定要從小扎根。我小時候就比較熱心,熱心比較好聽,那時候我記得同學都寫我比較雞婆。這個特質在人生的體會上,也印證確實法布施得聰明智慧。記得那時候我參加老師的考試,之前我在補習班補了四個多月,要考十三科,我已經離開學校好多年,那些內容都顯得很生疏。但是一件事情的成敗首先在信心。因為我分析了一下,我沒交女朋友,所以心比較定,第一個贏的地方。第二個,我有佛力加持,他們可能沒有。因為我們是為了教育,為了承傳正法,所以一定會得佛力加持。再來又告訴自己,只剩這麼短的時間,上課的時候聽完馬上要會,絕對沒有時間打包回家消化。所以每一節課都非常專注。

  我記得大半都是女同學來準備,我都坐在第一排,旁邊都是女的,百花叢中過,不是,百花叢中一點綠,很有意思。後面的同學都知道前面坐了一個男生,因為比較高,頭都突出來,所以後面的人沒見過我,但是都知道前面坐了一個人叫師兄,因為她們知道我學佛,都叫我師兄。我考上師範院校,還有同學跑過來說,你是不是就是那個師兄?因為很明顯,一個男生坐在前面。

  所以很多女同學過來問我問題,我都很盡心盡力教她,教到很多男同學跑過來說,我好羨慕你!他沒有看到重點,因為我們希望能夠給與這些同學一些幫忙。在這個過程當中我突然體會一個道理,當我在教她的時候,不是她得最大利益,而是我得最大利益,她只是學會把這一題做好,我必須提升到把她教會。所以解題的能力愈來愈強,思考事情方方面面。所以後來,我連續考了三年的數學科,後面兩年根本沒有時間念書,結果考下來的成績,第一年八十八分,第二年九十分,第三年八十八分。因為境界已經怎麼樣?提到不容易掉下來的程度。所以確實,法布施得聰明智慧。所以要捨內財、捨外財,捨經驗、捨智慧幫人,那你孩子的心量就無限擴寬。為人父母也要演出清廉,不愛財、不貪財的態度。這是「財物輕」。

  在漢朝時候有一個讀書人叫楊震,他在擔任東萊太守的時候提拔了一個讀書人,那個讀書人叫王密。後來王密也升官到了昌邑縣的縣令,離他很近,他就拿了十斤黃金要來謝謝楊震。那時已經晚上,當楊震看到之後就對他說,他說令兄,我這麼了解你的才華,所以提拔你,你怎麼這麼不了解我?接著王密就跟楊震說,沒有關係,這是我要感謝你,反正沒有人看到。楊震接著對他說,他說怎麼會沒有人看到?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還有沒有其他人知?神目如電,那個一收,閻羅王那邊就記上去了,哪有不知的道理!王密一聽很慚愧,就把錢拿回去。一個祖宗不貪財,樹立了家風已經數千年不衰。因為楊家後來改成「四知堂」,哪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所以當他的後代子孫一走入家裡的門,先看到什麼?「四知堂」。所以這個風範垂範後代子孫。諸位同修,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我們一定要當上等學子,要好好折磨、忍耐,您這一生的行持將產生永垂不朽的影響。

  再來,五欲第二,色欲,女色。我常常會問,唐朝楊貴妃還沒有出現以前,出現了開元之治,天下大治;楊貴妃出現以後,從開元之治變成安史之亂,天下大亂。所以誰造成的?諸位同修,誰造成的?當唐玄宗帶著楊貴妃跟軍隊一直逃亡,幸好唐朝有餘福,有忠臣幫助它,張巡、許遠死守睢陽城,把安祿山的大軍整個擋住,不然唐朝很可能就滅亡。軍隊走到一個地方停下來,說楊貴妃不死,我們就不走,這個時候唐玄宗頭低低的沒說話,後來楊貴妃就死在那裡。誰應該對安史之亂負最大的責任?萬法因緣所生,緣在楊貴妃,因在哪?因在唐玄宗好色。假如是堯帝、舜帝,楊貴妃來有沒有用?所以很多話把真相都講出來,色不迷人人自迷。

  如何能有定功,不被色所迷?也要從小扎根。所以您要擔心以後孩子會被色迷,那是多餘的,現在要養他浩然正氣。這個色關不過,很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尤其現在誘惑又很多。所以,孩子的定功,還有我們自己的定功,要在平常鍊。《弟子規》講,「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還有定功不夠,不可以勉強,所以「鬥鬧場,絕勿近」,一些聲色場所絕對要避免。當我們能夠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能夠在平常就這樣下功夫,定性就會慢慢形成。中國話講,「飽暖思淫欲」,所以往往太好命才會犯色戒,每天游手好閒,那特別危險。

  我們要理解到,因為正氣不足,才會為邪所奪。正氣來自於哪裡?來自於人生有沒有志向,來自於人生懂不懂得盡做人的本分。當他從小就立志要當一個孝子,那他絕對不會做出讓父母丟臉的事,因為「德有傷,貽親羞」。當從小讀書,你告訴他,國家對你有多少栽培,老師對你有多少的愛護,你學有所成一定要回饋社會。當他的思想觀念都是這樣的存心,他就長養正氣。當一個人有正氣,一遇到邪氣,他會渾身不舒服,自然就會敬而遠之。所以假如現在我們到舞廳去,可能一進去聽到那個音樂,三分鐘頭都快暈掉了,就趕快跑了,已經有正氣就可以感受到邪氣不可待。

  在《孟子》的教誨當中也提到,「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事奉父母,人生第一大事;守節哪一件事最重要?自己的身,不能壞了名節。在一間著名的大學,有一位老師是這個大學一個學院的院長,後來因為嫖妓,四十多歲的教授,當場被換了工作。而且他這個名譽的損害不只害了自己,還會讓家人抬不起頭;不只對不起家人,對不起父母,更對不起國家社會對他這麼多的栽培。所以人生一定要謹慎,所謂成名於一生,但是毀掉可能在頃刻之間。而守身有莫大的利益,成就了自己的德行,又可以感得來生很好的眷屬,又能讓後代子孫有好的榜樣。所以守身相當重要。

  現在社會現象也很亂,我們也發覺到有很多一夜情的狀況,此風不可長,我們也要常常在一些場合當中,能夠把守身的重要性跟有緣的朋友分享。很多守身的益處,不守身所產生的禍患,在《壽康寶鑑》、在《安士全書》當中都有非常多的事例,我們要轉相教誡,多督促。因為一有督促,每個人的正氣才提得起來。有時候很多工作場合的氣氛,都還會講一些綺語、一些很輕慢的話,那都在助長邪氣。有這樣的現象我們絕對不能一起起鬨,不能隨波逐流,當你那時候非常嚴肅,他們可能就會收斂。

  這是財、色、名、食、睡。這個名我們也要理解到,名不是拿來炫耀,名是代表背後的責任,要照顧好員工、照顧好人民,我們才對得起這個名,所謂名符其實,不然在享這個名的福報當中不知道要造多少業了。

  好,我們今天就先講到這邊,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