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講座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十集) 2005/3/20 澳洲雪梨大學 檔名:52-121-0010
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我們昨天提到教育兩大主軸,要長善、要救失。把錯誤的習慣趕快導正過來,進一步更要把他本來的善良本性引發出來,要開顯出來。中國話說「百善孝為先」,而這個孝開了,百善皆開;孝不開,德行開不了,所以這個真理值得我們深深來思考。
當一個人有孝心的時候,他絕對不會傷害身體,所謂「身有傷,貽親憂」,他會小心謹慎愛惜身體;再來「德有傷,貽親羞」,他一定會謹慎自己的行為,因為深怕自己的行為侮辱了父母,讓父母傷心。小時候我們最怕的一句話,就是別人告訴我們:你怎麼這麼沒有家教。聽了以後馬上就收斂了,那是因為還有對父母的孝心跟恭敬之心。有孝心的話,兄弟姐妹之間會不會常常吵架?不可能。「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因為兄弟姐妹都是同氣連枝,都是父母所生,當兄弟姐妹爭吵,最傷心的莫過於父母,所以有孝心的孩子絕對不可能兄弟姐妹常常吵架。我們再進一步,有孝心的孩子會對自己的生活行為負責,深怕增加父母的擔憂。當然他與人相交必然懂得言而有信,必然懂得廣泛去關懷愛護他人,與人和睦相處。所以孝心一開,所有的德行,好的行為都會跟著開顯出來,所以教孝至關重要。
我們昨天也提到,這個「孝」字可以當作找對象的一個標準,「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當一個人他對於恩德這麼大的父母都不懂得孝敬的時候,他的人生價值觀有一個態度無法形成,就是重視情義,重視恩義。好的長不起來會長什麼?你說不長好的也不長壞的,有沒有可能?學如逆水行舟,不是進就是退。所以好的不長,他所形成的人生態度是利害。為什麼他可以積極追一個女性三年如一日,全力以赴,對她這麼好?他的動力在哪?在有利。所以諸位朋友,勤勞好不好?好。一個男人回到自己家裡面從來不去看父母,回到家也不是帶妻兒出去走一走,馬上就去找客戶,馬不停蹄,勤不勤勞?很勤勞,勤勞的動力在哪?名跟利,這樣的男人好不好?那你們剛剛說好。所以看事物要入木三分,不能只看外面,要看存心,要看動機。
所以現在很多男孩子追女朋友很積極,你要先看他的動機是什麼,很可能是因為女孩子年輕貌美,工作又很穩定,所以他才全力以赴去追。好,追上了以後,三年幫他生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兒子,但是因為當媽媽比較辛勞,臉上長了好幾條皺紋,結果他在外面工作又見到更年輕貌美的,他又生起了一種追求之心,太太從利變成什麼?妳擋住他的追求,那害要怎麼樣?所以利害靠不住,利害瞬息萬變,而情義跟恩義是愈陳愈香,這種人生態度影響一個人就很深遠。當然不止影響他,還影響他身旁周遭的人。
所以利會變,變成害,當他視為害的時候他會想盡辦法把它推開,現在社會一個嚴重的現象出現了,離婚率出現了。而夫妻是家庭最重要的一個成員,當夫妻關係出現問題,這個家庭就出狀況。家庭一出狀況,每個家庭都是社會的一個細胞,社會就好像一個器官一樣,細胞都壞了,器官會不會好?所以家庭不好,社會一定不好。你不要說我的家是我的家,社會是社會,錯了,一體的,休戚與共。所以細胞壞了,離婚率愈高,另外一個問題產生了,犯罪率上來。因為我曾經也接觸過一些監獄的領導人,他說大半進入監獄的犯人,六、七成以上都是來自不健全的家庭。因為他從小就沒有父母的教導,沒有好的關懷,所以人格都會有偏頗。一出社會,因為根基就不穩,外在又誘惑那麼多,很可能就誤入歧途,所以犯罪率現在也是節節攀升,年齡層一直往下降。
當社會的犯罪率很高的時候,諸位朋友,縱使你再有財富,再有權勢,有沒有安全感?你是市長,是省長的太太、女兒,那人家就不搶你的皮包了嗎?還不是照搶。記得我剛到海口的時候,當地的朋友告訴我背袋子要怎麼背?一定要跨過來,跨過來背。然後這個袋子一定要放在肚子前面,不能放旁邊,走路的時候就要這樣跨著,背著,累不累?累!所以現在整個社會會投入很大筆金額在哪裡?在教育這些犯罪人。甚至於有些國家已經對於要結婚的男女還要先去上課,如何夫妻相處,如何教育孩子,那個花的錢不少,效果怎麼樣?好不好?那個都是治標。症狀出來了才在解除症狀,但是不了解根源要在哪裡根治。
諸位朋友,要讓離婚率下降,要讓犯罪率下降,方法在哪?在這裡,這才是治本的一帖良藥。這一帖良藥只有中國文化有。所以西方它現在也了解到,這樣的教育方法,教孩子競爭,走到最後是一條死胡同。他們也在想方設法有沒有更好的東西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所以現在很多西方人也在研究東方中國的文化思想。結果奇妙的事情發生了,他們到中國來找方法,結果我們中國人到西方去找方法,結果教成什麼樣子?我們當老師的感受到一屆不如一屆了。所以教孝,教情義、恩義,刻不容緩,因為學好,十年不足,要讓這種道義根植在他的心中,不是一天、兩天;但是學壞,一日有餘。你讓孩子非常重視利害,短時間之內他就變成這個樣子,會很自私自利。
我們一定要趕快來教孝道,才能把很多社會的問題根本解決。而孝道紮好了,德行的根就紮穩了。諸位朋友,你從小到大,在上課的時候讀過幾篇孝道的文章?很少!很多的文章都是文學欣賞。文學欣賞幹什麼?文學的欣賞有沒有辦法建立理智?比較困難,這些文學欣賞很多都是兒女情長,文學欣賞裡面大半都是引導一個人的情感,而情感的引導很快就點燃,但是理智的建立不容易。現在的孩子從幼兒園就開始聽情歌,結果是什麼?結果現在的年輕人大半都意氣用事,沒有理智。我們看到模仿唱歌,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唱起來好像失戀過很多次了,有沒有?你看她那種情緒統統被點燃起來。所以我們現在要教孩子會想一點,要理智一點,都很困難。
古代要去了解一個地方的教化,首先都蒐集他們當地現在在唱的歌曲。假如這個歌曲非常的柔和樸實,那這個地方教化一定好;假如這個地區都是糜糜之音,那往後下一代就完蛋了。諸位朋友,我們現在聽到的歌曲是什麼?都讓人心思雜亂,都聽那些rock,我聽那個rock聽三分鐘頭都痛起來了。所以現在的孩子靜不靜得下來?從小要防止污染,要讓他聽好的音樂,聽流傳幾百年百聽不厭那種音樂,都是陶冶性情的好方法。中國的教育強調「移風易俗,莫善於樂」,音樂可以移風易俗;「教民親愛,莫善於孝」,你教一個人懂得親愛親友,最好的方法就是孝道;「教民禮順,莫善於悌」,教民懂得有禮貌、懂得溫順,沒有比悌、沒有比尊敬長者的教育更好。我們可以從現在的社會狀況再來省思一下用什麼方法才能解決。這個時候你會更珍視到中國幾千年文化確實博大精深,確實能夠找到事情的問題根源所在。很多人面對現在的家庭跟社會都覺得無技可施,其實不要這麼悲觀,中國文化已經抓到整個問題根本,抓到綱領。
諸位朋友,所有人生的煩惱,大部分都在人與人的相處,所以只要把人處好了,大半問題都不存在了。而人與人要處好,五個關係,倫常大道,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父慈子孝,父親慈愛孩子,一定要教他孝道,孩子也要懂得孝順父母,當然長者懂得教,孩子就懂得學。諸位朋友,孝道怎麼教?當我們教孩子是一片真誠之心,是一片對社會國家負責的心,你一定會找到好方法。為什麼很多家長找不到好方法?因為心太煩躁了,一煩躁好東西都進不來,中國人常講「禍不單行」,為什麼?人一遇到第一個災禍心都亂掉了,心靜不下來,所以你煩躁的心接到的緣分就會愈來愈糟糕;你能夠靜下心來,自然而然就能夠接到好的緣分進來。這個道理,諸位朋友可以用自己的人生去感受看看。
當我們做老師的一心一意想把學生教好,我的人生當中就出現非常多優秀的老師來指導我,我都還沒有教書以前就已經得到這些長者的提攜教誨。所以寧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當父母的也要有這個態度,這樣才能「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教孝,教育最重要的要以身作則,效果特別好。除了以身作則以外,還要有相當的耐性,你不能做一次就要你孩子馬上變過來。因為我們要了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而且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所以我們教孩子盡心盡力教,但是你不要每天在那裡期望馬上變,馬上變,這樣你會患得患失;你不能澆了花以後,每天守在它旁邊,你趕快長大,你趕快長大,它都被你嚇死了。
有一個老師她學了《弟子規》以後,深刻感受到孝道還做得不夠紮實。去年五月份五一大假,她回到自己家裡,就希望能夠感謝她的父母,剛好又遇到她生日,所以就搬了三張椅子請她的父母坐,又請她的外婆一起上座。母親覺得這個動作怪怪的,怎麼突然搬了三張椅子要幹什麼。結果這位老師她在三位長者的面前就說道:三十五年來讓你們替我擔了很多心,我也沒有做好一個女兒應該做的,現在我已經開始學習聖賢教誨,所以往後我一定要做一個孝順的女兒。今天是我生日,生日是母親受難之日,所以要表達我對母親的感謝,對父母的感恩,我要行三跪九叩禮。
這個老師說完就頂了第一個禮,當她頂禮下去的時候,她的母親掉下淚來;當這位老師頂第二個禮的時候,她的兒子在旁邊看,突然走到自己的父親旁邊開始幫父親按摩。你看,這種德行的力量很強,當他母親在盡孝道的時候,這個兒子感受到我好像不做些什麼怪怪的,所以自然而然主動就過去幫他父親按摩。當天回到家裡面去,一進門,他的兒子對他們說:明年我生日我也要拜你們兩個。所以上行下效,以身作則效果最好。我們當父母的人縱使不夠孝順,這個時候也要演出孝順來,這樣才能讓孩子學習。你演久了就像了。因為你真正去做你會慢慢感受到,一個人在報恩當中,人生才會顯得非常充實踏實;一個人的人生只在享樂當中,會過得非常空虛,非常茫然。
第二個,我們很多的孩子來上完課,回去他都會在這個禮拜盡力去做孝行。其中有一個孩子,一個禮拜做了四十三件孝的行為,很積極,其他的同學會相觀而善,互相觀摩,學習別人的善行。有一個孩子三歲多,聽了這些大哥哥們說都幫母親做那麼多事,還端熱水給父母洗腳。所以這個孩子回到家裡就要到浴室拿一個盆子,準備裝熱水給他父母洗腳。果他媽媽可能母子連心,一看他的動作就知道他要幹什麼,跑到他的前面去把這個盆子收起來,不讓他拿。這樣好不好?我就說你這樣做不大好。那母親就說:可是他假如弄倒了怎麼辦?假如燙到了怎麼辦?我說弄倒了更好。她就很納悶,弄倒為什麼更好?弄倒了同時可以教他下次怎麼樣才不弄倒。孩子做事怎麼可能第一次就做好,有沒有可能洗碗第一次就洗好?難免打破一、兩個也很正常,補習費也要繳一點。
所以做事的能力一定是循序漸進,你不讓他做,你是扼殺了他成長的機會;更重要的,你讓他做了以後,成全了他的孝行,他會愈做愈歡喜,所以不應該阻止他去做。另外有一個媽媽她跟我們說道:她兒子回去也端水給她洗腳,她也很歡喜,每天都洗得很高興。結果她是先去把瓦斯調到最低溫,所以她說她泡了一個禮拜的冷水腳,這是善巧方便,等她的孩子這些動作很熟悉以後,再慢慢把溫度調回來。所以學校教,老師教,家長要配合,成全成就孩子的孝行。
我們在學校當中都會引導孩子知恩報恩,不知恩就很難報恩,我們必須把父母的辛勞、父母的付出講給孩子明白,所以我們會跟孩子講道:從前佛陀(印度的聖者)有一天跟很多學生走到戶外去,看到地上有一堆白骨,佛陀先對這堆白骨行了個禮,之後又把白骨分成兩半。學生就發問:佛陀,你為什麼要這麼做?佛陀就講,這些白骨很可能是我們的祖先,也可能是他人的祖先,我們應該禮敬。為什麼白骨分成兩個部分?他叫學生觀察一下這兩堆白骨有什麼不同,其中一堆顏色比較潔白,另外一堆顏色比較灰暗。佛陀接著就說這堆骨頭比較灰暗的是母親的骨頭,是女人的骨頭。為什麼她們的骨頭會比男人看起來灰暗?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女人要懷胎,要養育。在懷胎、養育的過程,孩子的營養都來自於母體,所以母親的骨頭裡面的一些鈣質營養就滲到血液之中給孩子吃,所以母親在懷孕過程相當辛苦。
有些母親她都會因為生理反應而嘔吐,吐得很厲害,很難受,但是母親還是會勉強的把很多食物吃下去。諸位小朋友,我會問他們為什麼已經吐了這麼厲害,還是要把食物吃下去?為什麼?好,諸位朋友,演什麼像什麼,你們現在是小朋友,為什麼要吃下去?假如不吃就沒有營養,那孩子就吸收不到好的養分,所以為了孩子,縱使自己這麼勉強,也要吃下去。我們的身體來自於父母,來自於長久的照顧,所以母親都肯為了我們的健康而勉強把食物吃下去,而我們現在就不可以偏食,你一偏食,傷了身體,對不起父母,所以要把東西吃完,要去體會到父母的付出、辛勞。
接著我們跟孩子說,母親懷胎十個月很辛苦,我們會剛好利用母親節的前後做一個活動,叫「護蛋活動」,保護這個蛋。每個人發一個雞蛋給他們背在身上,第一節課、第二節課特別小心翼翼,差不多過了第一節、第二節以後,就會在課堂上聽到:啊,破了!所以一天下來,沒幾個學生的蛋還好的。當天我們就會跟孩子講,你保護這個雞蛋那麼小,保護一天都保護不了,你的母親懷胎多久?十個月,要時時保護你。假如你的母親跟你一樣蹦蹦跳跳的,那你生出來的時候臉上會怎麼樣?這邊紅一塊,這邊紫一塊,所以那十個月非常謹慎的保護你,這個恩德沒有辦法回報。而且當懷孕愈久,體重愈來愈重,懷胎十月,那走起路來很辛苦。我們還給孩子背籃球,讓他走路走看看,這是一種感受,感同身受,那個當然比實際差得遠。
接著我們又告訴孩子,不止懷孕時間很辛苦,睡覺都睡不安穩,肚子那麼大不好翻身。而在臨盆生產的時候也相當不容易,中國古代講生孩子就是過一次鬼門關,都有可能有生命的危險。所以生產的產房,她的床上有兩根柱子,這麼粗的鋼柱,那這兩根鋼柱已經彎掉了。我們問學生什麼樣的力量讓這麼粗的鋼柱彎掉了?母親生產的時候痛!痛的力量把鋼柱都拉彎了。而這個生產的痛比癌症還要痛。學生無法體會痛到什麼程度,我們就告訴他,產前的陣痛,十幾分鐘來一次,就好像十幾分鐘拿一把刀在你的手臂上割一橫,然後再過十幾分鐘再割一橫,痛不痛?所以孩子聽的眉頭都皺起來,感受到很痛。諸位小朋友,您的母親有沒有告訴你說:兒子,女兒,我生你的時候痛得不得了,有沒有這樣?沒有。我們也看到所有生產完的母親,第一個念頭是什麼?孩子健不健康,把這麼大的痛苦統統拋在腦後,所以這樣的恩德我們要銘記在心。
不止懷胎生育,更辛苦的在後頭,要養育、要教育。有一位母親她要生產前一直在想,趕快生出來,很累,結果生出來以後她又想把他裝回去,不知道生出來以後更累。孩子假如不聽話,日夜顛倒,白天睡覺,晚上不睡,那麻煩了,全家人輪番上陣抱他,夫妻兩個二、三天下來眼睛都黑掉了,隔天還得上班,很不容易。因為我的外甥在我們家坐月子,所以這整個帶孩子的辛勞我也有參與,我的姐姐、我的媽媽抱孩子都抱一個多小時,我抱了十五分鐘手都快斷掉了,真不容易!在整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不知道有多少的夜裡父母沒有辦法睡好,當孩子生病的時候心急如焚的莫過於父母,擔心身體健康,擔心學業成績,擔心我們的生活所需,求學的這些學費也都是父母必須要長期擔憂、長期張羅的事。
一歲的時候母親餵我們吃奶,我們回報的是什麼?可能是咬她一口;三歲的時候,母親可能拿了食譜煮了一餐非常豐富的食物要給我們吃,我們可能不經意就把它弄倒了,這是我們的回報。小學的時候我們興致勃勃的想要彈電子琴,父母把將近一個月的收入買了一台電子琴,我們可能按了兩、三次就把它放著了。上初中的時候,父母陪我們去看電影,我們可能跟父母說:你們坐那裡,我們跟同學坐這裡。還不願意跟父母一起坐。高中畢業的時候,母親可能煮了一餐豐盛的晚餐等我們回家,而我們可能跟同學在外面玩到半夜。父母陪我們拎著行李到了大學門口,我們可能跟父母說:你們不要進來了。這是我們給父母的回報。出社會了,找工作,父母也處處擔心、處處幫忙;甚至於當我們結婚了,家庭裡面夫妻問題、孩子問題,父母的擔心都不間斷。
在古代有一個孝子叫韓伯俞,他母親每次教訓他、打他,他都恭恭敬敬的領受,畢竟自己做錯事,母親基於教導他才這麼做,所以他從來都不掉眼淚。後來他長大了,有一次犯了過失母親打他,結果他卻放聲大哭。他的母親很驚訝,從小打你,你就沒有哭過,為什麼今天卻掉了眼淚?韓伯俞對他的母親講:母親,從小妳打我都很痛,代表妳身體很好;今天妳打我,我已經感覺不到痛了,代表母親的身體大不如前,所以我奉養母親的機會愈來愈少了。所以父母以他們的青春,成就了孩子的健康,成就了孩子的成長,而因為受子女之累,他們也日漸衰老,所以「絲絲白髮兒女債,道道深紋歲月痕」。尤其像我們這樣的年紀,每次見到父母的時候,都深刻的感受父母的白頭髮、皺紋明顯的增多,所以行孝要及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辦法報答父母的恩德,報答愛護我們的人的恩德,當他們離去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會有很深的遺憾。
在我的大姐出嫁的那一天,我的姐夫來迎娶。迎娶的禮儀當中,最後一個禮儀是拜別父母,我的姐夫帶著姐姐對我的父母行跪拜禮,當他們跪下去的時候,我的父親瞬間眼淚掉出來了,而當我父親掉眼淚的那一刻,他的感受彷彿進入到我的心裡,就像一道光芒一樣射過來,我在那個當下跟我父親完全是一個心境,我突然感受到為人父母不容易。一個女兒拉拔了二十多年,在這個過程不知道生了多少場病,不知道擔了多少次的心,好不容易讓她大學畢業,也有個好的工作,也找到一個好的歸宿,今天內心終於有這麼一點點的安慰。而當然縱使女兒出嫁了,對女兒的關懷也不可能就開始停下來,還是一樣關懷、擔心到老。所以我們告訴小孩子,讓他了解父母生育、養育、教育的辛勞,孩子的心很清澈,聽完之後都會掉眼淚。我們會接著跟孩子說:掉眼淚有沒有用?掉了眼淚感受父母的恩德,接著要知恩報恩。那怎麼報恩?一定要做一個有德行的孩子,一定要把《弟子規》做好,「入則孝」要做到,這個時候你就是真正在回報父母的恩德。
所以教《弟子規》不是背,一定要一句一句讓孩子在生活當中去落實才行。《弟子規》第一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諸位朋友可以拿起我們的講義,「入則孝」的部分,這個老師要教。因為中國的教育,一個人德行的根基,最重要的就是孝跟敬,孝敬通一個人本性的善良,可以讓他的智慧完全開顯起來,所以孝親尊師是德行的大根大本。古代是父母教尊敬老師,老師教孝順父母,現在這兩個重點有沒有教?所以孩子現在德行很難建立起來。我們為人父母要謹慎,孩子內心對師長恭敬,他的學業才會學得好,假如他對老師不恭敬,就很難有好的學習。
回想幾十年前,孩子假如在學校被老師處罰,回來敢不敢講?不敢,但是小孩子很難瞞得過父母的眼睛,覺得今天回來怪怪的,問出來,原來在學校不守規矩,被老師罵,被老師打,父母一聽,再打一頓,或者再教訓一頓:以後一定要聽老師的話。隔天拿著禮物、拿著水果到學校去:謝謝老師,對我的孩子嚴加管教。當父母做出這樣的動作,孩子的心裡有什麼影響?絕對不敢對老師造次,因為老師跟家長配合得很好,孩子他就很警戒自己的行為,自然而然能夠循規蹈矩,這是最省力的方法。
結果現在的父母太寵孩子了,所以有一句話是這樣講,老師怕校長,校長怕家長,家長怕孩子,孩子又怕老師,這個循環很奧妙。結果現在的孩子被處罰,回去跟父母講都跟實際情況有些出入,講了以後,父母沒理智,也沒先找老師商量,也沒先搞清楚,直接找誰?找校長去了,把事情搞得相當複雜,有的還帶著律師去找校長。其實他覺得他逞了一時之氣,好像他佔了上風,這個動作很有可能毀了孩子一生的學業。因為這個動作一做,這個孩子從小對老師就不可能再恭敬。所以人生做事要深思熟慮,要有理智去應對。
我們當老師的要有責任教孩子孝道,教孩子德行,「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我們念師範學院念的都是西方的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教育哲學,從來也沒有讀到這句「傳道,授業,解惑也」。進一步,傳什麼道?授什麼業?解什麼惑?我們現在當老師的,聽說得憂鬱症的比率很高,比一般行業還高。這個消息我不意外,因為當老師跟一般行業不同,一般行業你是對你的事情負責,當老師是對學生家長、對學校負責,所以壓力比較大。孩子出現什麼狀況他都要很緊張,所以憂鬱症特別多。
要解孩子的疑惑,要解人家人生的疑惑,首先要回過頭來,我們自己人生的疑惑解了沒有。那傳道,傳什麼道?傳做人的大道,做人的大道到底在哪?這都很重要,我們自己不搞清楚,如何教給學生。所以現在教書一定要抓到德行的根本,不能只有在學習成績上打轉,那會一代不如一代,鐵定一屆不如一屆。但是重視德行教育的這個態度,絕對不單是老師要醒過來,更重要的家長要醒過來,家長假如處處只要成績單,那老師為了迎合家長,也不得不如此。很多現在老師打電話給家長,告訴他:你兒子這次為什麼只考九十七分,為什麼只考九十五分,把我們的平均成績都拉下來了。這樣到底給了孩子什麼?不只沒有教他做人,還反教育了,這個遺害甚遠。
我在念初中的時候,整個班級幾乎一個禮拜都沒有放假,有時候一天考試要考五科、考六科都有。考不好就怎麼樣?打!我記得我有一次月考,英文考了一百分,高興了一下。突然老師宣布,下次月考退步一分打一下,我在那裡想,該高興還是痛苦。第二次月考考了九十一分,被打了九下。這樣的方式對孩子的內心是一種障礙。所以我有好多的同學智商都一百五十幾(我智商才一百一十八),這麼高的智商被老師打了以後心態逆反,到最後成績都一落千丈,上了高中連高中都讀沒畢業就被退學,很可惜。所以老師的教育方法能不能循循善誘,影響孩子很深遠。
當老師能回歸到德行重要,家長也能夠重視這一點,把德行拉起來,學業成績一起起來了。一個沒有孝心的孩子你要叫他念書,你必須要拿著棍子在旁邊盯,要盯多久?保證你不盯的時候他一定陽奉陰違,「媽媽今天不在家,真好」。但是有孝心的孩子,他會自動自發去讀去做。所以在一些學校,有些老師長期好幾個月跟我們一起深入中國文化,他在班級當中確確實實落實《弟子規》的教誨,他們班上本來在同一個年級的成績是敬陪末座,做了三個月、五個月,學業成績整個拉上來,變成整個年級的數一數二。所以他的校長很驚訝來問他,為什麼學業成績可以進步那麼大?為什麼秩序、禮貌可以進步那麼多?這個老師就說,因為我請了古聖先賢一起來教我的學生。他每天給他們講兩個德育故事,一年下來可以講好幾百個,孩子這種薰習,這種當仁不讓的態度都出來了。所以要抓綱領,綱舉才能目張。
我們當老師的一定要把《弟子規》好好教,把做人做事的根把它們紮下去。我記得我第一次回到我第一年教書的學校,那時候我推展中國文化四個多月。我跟我的校長一聊,他非常激動,他說這個太重要了,只要老師肯每天教孩子做人十分鐘,每天十分鐘就好了,這個孩子往後長大會感謝你一輩子,為什麼不做?所以那天下午,其實學生已經考完試回去了,我的校長馬上說:全校的老師一起來聽課。我就講了兩個小時的課。講完以後校長說:今天只有一半的老師在學校,明天早上全部會到,明天早上再講一堂。有這樣的校長,我們絕對全力支持。所以能有重視德行的校長,重視德行的老師,孩子受益無窮。
《弟子規》第一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是長養孩子從小對父母要恭敬,當孩子恭敬之心對父母都提不起來,那這一輩子就很難再對人恭敬。而一個人不恭敬衍生出來就麻煩了,對事輕慢,對這些長者不恭敬,長者交代的事他會很重視嗎?他會輕忽、會隨便,處理事情會處理不好。一個人對人不恭敬,慢慢就會傲慢,就會不耐煩,所以一個好的德行不生長起來,會衍生出很多後遺症出來。我們現在觀察一下,當父母在叫孩子:小寶。孩子都怎麼回答?回答機率最高的就是幹什麼啦、幹嘛,沒看到我在忙嗎。所以我們當家長的要有敏感度,要適時指導孩子。他在學校裡面只要老師有教,你再要求他,他會很服氣。因為老師告訴他,這些都是古聖先賢的教誨,我們學習要當聖賢人,他知道要學習了,他就會積極去做。有一個母親叫她孩子起床,叫半天叫不起來,突然走過去告訴他:朝起早,夜眠遲。孩子說:老易至,惜此時。就爬起來,也沒說什麼。好,這節課我們先上到這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