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一切人事物到這都是圓  (第一集)  2001/5/6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節錄自大乘無量壽經02-034-0118集)  檔名:29-008-0001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三十面第一行:

  【所發誓願。圓滿成就。如實安住。具足莊嚴。威德廣大。清淨佛土。】

  前面一句上一次跟諸位報告過了,接著這是第四小科「如實嚴淨」。因為法藏菩薩所發的四十八願,四十八願並不是四十八條,而是究竟圓滿的大願。前幾天我在香港,有同修提出來說:日本的本願念佛法門跟我們淨土宗所說的四十八願有什麼差別?其實日本的淨宗是從隋唐時候傳到日本,傳去的時候沒有錯誤;多半都是善導大師的學生,所以在今天我們在日本許多地方都看到善導大師的造像,還有許多寺廟的名稱用大師的名號,善導寺。由此可知,日本人,特別是日本的淨宗,對於善導大師有一分非常深厚的感情,這是值得我們讚歎的。

  本願法門原本不錯,跟《無量壽經》講的無二無別,只是在四十八願裡面特別強調第十八願。但是我們曉得,阿彌陀佛所說的四十八願每一願決定具足其他四十七願,這一願才叫圓滿。如果單獨一願,不具足其他的願,這一願不能成立。這個道理我們過去講《無量壽經》講過多遍,都提出來。這一次四十八願我們講得特別的詳細,好像有VCD單獨流通。

  從前日本這些大德們他們懂得,但是近代有一些大德他們誤會,以為只依第十八願就可以了。我們可以告訴他,肯定不能往生。什麼緣故?《無量壽經》三輩往生裡面說得很好,上輩、中輩、下輩,都是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必須具備的條件,「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如果只依第十八願,他只有一向專念,沒有發菩提心,所以我說肯定不能往生。發菩提心在哪一願?在第十九願,這我們都念得很熟。實際上講,其他四十七願都是屬於發菩提心,少一願你的菩提心就不圓滿,大家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所以,這其中不能誤會、不能僥倖;學佛、念佛求生淨土,哪有僥倖心能夠往生的?這是我們一定要懂得,要搞清楚、要搞明白。

  這個地方「誓願成就」,這一句是總結,『所發誓願,圓滿成就』。四十八願,願願都包含其他四十七願,而實際上是包含諸佛菩薩圓滿的大願,因此四十八不侷限於四十八,我們一定要明白這一個事實真相。圓滿成就之後,『如實安住,具足莊嚴,威德廣大,清淨佛土』,這四句是說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清淨莊嚴在這四句裡面都顯示出來了。

  這四句裡頭最重要的一句就是「如實安住」。實是真實,也就是實相、真如與法身,「如實安住」:如實安住這個真實之際。佛在這一部經上給我們講了三個真實,「真實之際」就是禪宗裡面講的「明心見性」,真實之際就是「真如本性」,也就是《般若經》上常講的「諸法實相」。諸法實相是所有大乘經的性體;也就是說,一切諸佛菩薩所說一切大乘經論都是依據諸法實相而說的。「如實」就是如如。我們要問:「諸法實相」是什麼?我們用現代的話來說,這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這一句話大家聽了能理解,但是總是模模糊糊,似懂非懂,這是正確的。什麼原因?因為我們自己沒有證得諸法實相。如果證得了,你聽起來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證得,沒有契入佛的境界,聽起來似懂非懂就算是不錯了,總算是有善根、有福德,你才會有這麼一個印象。如果要略微多介紹一點,說實在話,虛空法界、真如本性是一體,一個相。說一個相,我們凡夫不懂;學過一些經教的人,說「一個性」勉強還可以同意,說「一個相」就很難認可。什麼原因?擺在我們面前森羅萬象,確實不一樣,怎麼能說一個相?但是說真實話,確確實實是一個相。一個什麼相?虛妄相。《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又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那是什麼相?如夢如幻之相,決定不是真實的,這就是事實真相。你要是認識這個事實真相,這個相就是實相。這些話諸位要細細去聽,細心去體會,你就能聽懂。所以,這個相是一不是二。「根身」,我們自己身體,「國土」,我們今天講太空當中無量無邊的星球,一切眾生所依靠的、所住的,再包括一切眾生,也是不二。這些事情我只能夠簡單在此地點到為止,要細說,二十個鐘點也講不完。

  「如實安住」,怎麼個安住法?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如如不動」,這一點我們可以學。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要學佛菩薩的如實安住,我們這樣才能夠契入佛菩薩的境界,一般人講修行證果;契入境界就是證果,過佛菩薩的生活,你就作佛、作菩薩了,這才是學佛真實的受用。如果不到這個境界,我們學佛沒有得到真正的利益,佛法真正的受用我們沒有享受到。

  我們得問:怎麼樣才是如如不動?我們在平常講經的時候也說過許多遍,根塵相接觸的時候,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覺。可是這個心要如如不動;換句話說,於境界裡面我們去學,學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外面境界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個事情好像很難,怎麼可能做得到?如果你說難,我不否認,是難;如果你說做不到,我不承認,我覺得可以做得到。有一種東西做到了,現代人天天都離不開的,跟諸位說,鏡子做到了。鏡子代表六根裡頭的一根,眼根,釋迦牟尼佛講《楞嚴經》時候,六根舉一個例子,舉眼根做例子,「十番顯見」,那個經文就很長了。我們想想這一面鏡子,它外面照得清清楚楚,它確實沒有起心動念,它沒有分別執著,它不是不清楚。我們如何把眼睛變成鏡子,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叫照,《般若心經》裡面「照見」。

  凡夫麻煩在哪裡?第一個見,確確實實是照見,跟一切諸佛如來無二無別;非常可惜,第二個念頭就不是照見,第二個念頭就落在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所以古大德講,如果能保住初心,成佛有餘。什麼叫初心?第一念。你永遠保住第一念,不落第二念,真的你就成佛了。這在大乘教裡面叫做「正觀」,觀照、照住、照見,我們要懂得這個,這是真正見到了,你見到宇宙人生真相;你要用聽,用耳聽,你就聽到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才發現所有一切相狀,不但性相同,相亦不例外。相是識變的,識叫妄識,它是真心所起的作用,所以沒有一個形相不是實相。諸位看看宗門裡面的《語錄》,你就明白了。宗門那些祖師大德測驗初學,那些機鋒話你就能聽得懂了。你不契入這個境界,他們講那些話,你聽不懂。這樣的安住,這是正住,這是真住,住諸佛如來之所住。

  我們要問:極樂世界在哪裡?當下便是。極樂世界裡面「具足莊嚴,威德廣大,清淨佛土」,你在現前就見到了。我們今天見不到極樂世界,見不到清淨佛土,是什麼原因?我們起心動念妄想分別執著把清淨佛土變化了,變成我們現前這個危脆的穢土,是這麼回事情,我們不能不知道。現在的問題是怎樣恢復,把這個穢土恢復成淨土?淨土是永恆的,淨土是不變的,穢土是剎那生滅、無常的,淨土是真常的,真常跟無常揉合在一起,我們沒有辦法辨別。我講這些話可能是深了一些,確實我沒有法子把它講得更淺了,希望諸位縱然不能完全明瞭,你了解有這麼一個說法,這個說法是諸佛菩薩所講的真實語、真實的相狀。

  《往生論》裡頭講到「真實智慧,無為法身」,也是說這一樁事情。我們講安住,實在講也是安住在「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這一句裡頭最重要的是「無為」,如果你有為,法身就見不到。有為,在我們凡夫你所見到的這個身叫業報身,所以很苦。如果你有智慧,你有能力安住在無為,我們這個業報身就變成了無為法身。諸位要知道,大經裡面常講法身、報身、應化身,一體三身。從哪裡見到?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那是一體三身,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不會分開的。我們凡夫沒有法子覺察到,但是在他的境界裡面是圓融的、是無礙的,就像《華嚴經》上所說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如果應化身不是報身,那就有礙;應化身不是法身,那也有礙。理事有礙,事事有礙,怎麼可以說是無障礙的法界?我們從這裡面去體會,最重要的,怎麼樣才能夠跟無為法相應。

  真正相應之後,不落有為也不落無為。為什麼?《壇經》上說的話很有趣味:有為、無為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諸佛菩薩不落有為不落無為,這叫真正是佛法了。有為跟無為不二,這裡面無論是理、無論是事,趣味無窮。我們細細去品嘗,當然最重要的是要能契入。你契入一分,你就能夠得一分法味;契入兩分,你就能得兩分法味。如何契入?總的來說,要離妄想分別執著。怎麼個離法?就是剛才所說的,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自自然然就契入了。

  我們今天最大的麻煩在哪裡?六根接觸外面境界,他非起心、執著不可,這個事情麻煩了,肯定會起心、會動念,會分別執著。所以我們修行修什麼?你應該知道了,就是在境界裡面去學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就如實安住。清淨國土,這個國土清淨了,「心淨則佛土淨」。就是因為我們的心亂了,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亂了,所以把清淨國土也給攪亂了,我們見不到佛國土,見不到極樂世界清淨的聖眾;不是他們不願意跟我們見面,是我們自己造成障礙。說老實話,他能見到我們,我們見不到他,這是事實真相。所以經上講,「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我們修學,清淨心比什麼都重要!

  許多老同修都知道,佛法到最後,真正證到明心見性只有三門。沒有見性之前法門多,無量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到快要見性的時候,只有三門:覺、正、淨。在中國大乘宗派很多,選擇的法門不相同。禪宗、性宗走的是覺門,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教下,像天台、賢首、法相,這些是從正門入,正知正見,《法華經》上講的「入佛知見」,它從這裡入;我們淨土宗跟密宗都是從淨門入,就是從清淨心入。因此,你對於法門辨別是不是我自己的根性,不難!你可以試驗試驗,在淨宗道場念一天佛、念七天佛,你的心是不是回歸到清淨?純淨做不到,是不是比沒有進念佛堂念佛時候要清淨一些?從這個地方就能看到自己的功夫,能看出自己的根性。密宗也是修清淨心,兩個可以做個比較。

  我學佛的時候,就曾經做過比較。我的老師是密宗的大德,他沒有教我念阿彌陀佛,他教我念六字大明咒,六字大明咒是修清淨心的。不僅是六字大明咒,六字大明咒是觀世音菩薩的,所有的咒語無不是修清淨心的。我向老師請教:「這個咒是什麼意思?」不是說「這個咒沒意思,你念就好了」,固然那也是一個辦法,沒有意思、沒有講法,讓你用這一句咒語,把你的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打掉,這是密宗修行的方法。其實淨土宗用一句「阿彌陀佛」,這一句阿彌陀佛的用意也是把自己妄想分別執著打掉。我們眼見色、耳聞聲,才起心動念,趕快「阿彌陀佛」,把那個念頭打掉。佛號要這樣念才有用處,這樣念才有功夫。絕對不是說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那你就完全錯了。念咒亦復如是。但是對我們這樣的知識分子,知識分子並不是很好聽的名詞,如果我們不曉得這個意思,說:「老師教我念,念這個有什麼意思?有什麼好處?」我們就不肯念了,於是老師把這個咒語的大意給我們說明,說明之後,我們對於這一句咒語就非常喜歡。

  六字大明咒,我老師是藏傳的喇嘛,章嘉大師,這個藏文的發音是「唵嘛呢叭咪吽」。「唵」這個字是什麼意思?身。什麼身?法身、報身、應化身一體。所以這個字,佛經許許多多咒語就是這一個字,一個字把整個宇宙人生,我們講虛空法界國土眾生,這一個字統統包括了,圓圓滿滿,它的含義無量無邊。「嘛呢」是蓮花,顯教經典裡面也常常讀到,這是梵語音譯的,嘛呢是蓮花。「叭咪」是保持,「吽」是意。身、蓮花、保持、意,這是藏語裡面的倒裝句。用中國話重新排列一下,我們中國人一定是這樣說法:保持身意像蓮花一樣;蓮花出污泥而不染,所以六字大明咒是這個意思。念這一句咒語,一定要想到我們自己身心清淨無染,沒有染污。這個意思非常之好,老師傳給我,我很喜歡,那時候我也常念。以後跟李炳南老居士,他勸我專修淨宗,所以才改念阿彌陀佛。

  念「阿彌陀佛」,那個意思也一樣。「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都是梵語音譯的,跟咒語沒有兩樣,完全是音譯的。「南無」是「皈依」的意思、「皈命」的意思、「恭敬」的意思,它含這麼多意思在裡頭,也有「禮敬」的意思。所以我們見面跟人家合掌,南無是恭敬,最恭敬的禮節。「阿彌陀佛」這是西方教主的德號,實際上是我們真如自性的名號。「阿」翻成中國意思是「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翻作「智」。這個名號的意思,「皈依無量覺」、「皈依無量智」。無量的智覺是什麼?自性本具般若智慧,那才是真正的無量覺、無量智。由此可知,古大德講「自性彌陀,唯心淨土」,這兩句話是講真話,是從諸佛如來果地上所講的,「自性彌陀,唯心淨土」。

  我們念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能不能入這個境界?那要看你的功夫。西方淨土有四土三輩九品,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沒入這個境界。實報莊嚴土,給諸位說,你見的阿彌陀佛是自性彌陀,你生的淨土是自性的淨土,這就跟《往生論》裡面所講的「真實智慧,無為法身」完全相應。由此可知,實報土才是真正淨土,才是真正的是「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我們終極的目標是在這個地方。我們怎樣去達到?阿彌陀佛跟釋迦本師為我們大開方便之門,這就是淨宗,能令一切凡夫在一生當中齊生報土,這是不可思議的法門。經上講,能令九界眾生,我們今天特別講我們六道凡夫,跟聲聞、緣覺、諸大菩薩在一生當中同生報土;報土是實報莊嚴土。行不行?行,只要我們自己肯努力,只要自己能夠依照經典裡面所講的道理、方法去修學,這一生確實可以做到,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究竟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怎麼樣去修行?我們確確實實有這個願望,希望在這一生當中也能夠往生實報莊嚴土。理論、方法都在這部經上,如果我們不肯照這個理論、方法修行,這一生就空過了。如果是凡聖同居土下品下生,總算是不錯了。《觀無量壽佛經》裡面告訴我們,在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要修十二大劫才能入實報土。如果我們在這一生當中真正肯努力的話,這十二大劫就省了。為什麼不向高品位去爭取?「下下品往生就可以了」;其他事情要謙虛,這個事情何必謙虛!

  如果你真想高品位往生,我們從總的原則綱領上來說,只要你真正做到,我們這些年來總結佛法的教學提出了十句二十個字,你真正做到了,你這十二大劫就省了。「真誠」,我們對人、對事、對物,對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只有一個真誠心。真則不假,誠則不虛。千萬不要以為「我用真誠心待人,別人虛情假意對我,那我不是吃了大虧嗎?」對,眼前這個虧你不肯吃,你吃的虧可大了。就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也是凡聖同居土下輩往生,你要提升自己到上輩、到實報莊嚴土,十二個大劫!

  如果我們能把這個帳算清楚,這個事情搞明白,「我這一生頂多活一百歲,吃一百年的虧,我也值得了」。我誠心誠意待人,決定沒有一絲毫虛偽,這叫一心取淨土,一心求生極樂世界,為什麼不幹?為什麼對一切人還有虛偽,還有不能告人之言,還有隱瞞別人的事?沒有必要,我們如果還有這些,還不能放下的話,上輩就沒分了。誰障礙我們自己?自己障礙了自己。所以一定要有真誠心。安住真誠,其次要安住清淨。

  我說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就是經典裡面講的「發菩提心」。因為講發菩提心大家不懂,古人講發菩提心那個註解我們也看不懂,所以我就把這個話變了一變,真誠心就是菩提心裡面的直心;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裡面講的「直心」,《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講的「至誠心」,我用「真誠」兩個字,這是菩提心之體。沒有體,哪來的用?所以你要說你的心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沒那回事!你沒有真誠,下面統統沒有。有體才有用,體比什麼都重要!「清淨、平等、正覺」這三條六個字,就是菩提心裡面古人講的「深心」;我把深心說成三條,大家好懂。「慈悲」就是「大悲心」、「發願迴向心」,這個好懂。「深心」,古人講「好德好善」,這個話說得很籠統、很難理解,我跟他說「清淨、平等、正覺」,這個就比較清楚多了。我這個說法是根據我們這一部經的經題上來講,這個經題裡頭有「清淨平等覺」。

  清淨決定不受污染。諸位要曉得,真誠心不受污染,妄心就受污染。五欲六塵能夠染污的是染污妄心,絕對不會染污真心。真心要被污染了,還能叫真心嗎?但是那個妄心會妨礙真心、會蒙蔽真心,這是有的,決定不能污染真心。真心被妨礙、被污染,也是暫時的,也不是真的;它妄,虛妄的,哪裡會是真實的?所以決定不染污。不但心不染污,身也不染污。諸位知道,身不染污,你的身體就健康了,你怎麼會生病?生病是被病毒污染,你才會生病。病毒從哪裡來的?根是貪瞋痴三毒。只要把內心裡頭貪瞋痴三毒拔掉,你就永遠不生病了,醫生跟醫藥跟你就絕交了、斷交了。如果你貪瞋痴慢這些毒素不拔掉,那就沒法子了,醫生、醫藥跟你結下不解之緣,你活得很痛苦。所以自私自利、貪瞋痴慢少一分、斷一分,你的身體就恢復一分健康,縱然你有病,治的時候很容易治;如果斷兩分,你就恢復兩分健康;斷三分,你就恢復三分健康。

  我們凡夫沒有能力頓斷,分分斷。我給你們同修介紹我的辦法,我不是上根利智,我沒有辦法頓斷,我是分分斷。自私自利、貪瞋痴慢是愈來愈少,一年比一年少,所以我的身體是一年比一年健康,我自己知道,自己清清楚楚。上個月我在深圳錄了一套《了凡四訓》,錄完之後到揚州去玩了兩天,踐去年的舊約。在揚州遇到一個劉大夫,他給我看,看了之後告訴我,他說:「法師,你的身體比去年好多了。」我知道。他要跟我學,回歸自然。放下這個世間名聞利養、七情五欲,回歸自然,身體怎麼會不健康?你怎麼會不快樂?煩惱輕,智慧長,就這麼回事情。現在這個分分斷,境界愈來愈鮮明,自己很清楚的能夠覺察得到。這是我在此地提供諸位同修做參考,我能做得到,你們也能做到。

  我在年輕的時候業障跟你們一樣重。我在初出家的時候三十幾歲,身體也有很濃厚的氣味,有人接近我,都遠離了,說話有口臭。大概總是三年之後,我大概在三十七、八歲的時候,這個現象就沒有了。我自己那個時候沒有發覺,是圖書館一位老同修,這個老同修我在沒有出家就認識,很爽直,他來告訴我,他說:「法師,你這幾年修得不錯。」我說:「何以見得?」他說:「你身上的氣味、說話的口臭沒有了。」業障消除的現象。年年都有進步,所以才能夠法喜充滿。

  「安住」是相當不容易,一定要自己真正發憤努力,改過自新,修善積德,這才能成就。《了凡四訓》是一部非常好的書,我一生得力於這個小冊子,一生奉行,我對它絲毫懷疑都沒有。境界雖然不高,它確確實實是我們修行的基礎、修行的根本。如果我們人都做不好,怎麼能夠安住佛國土?這個道理要常常想想。我們現前在這一個佛堂、在這一個學會,大家共同在培訓班裡面修學,我們在這個班上都住不好,跟同學們還有意見,你想想,你怎麼能往生?換句話就是,新加坡這個國土都住不好,都不能安住,你怎麼能住極樂世界?有沒有想過這個道理?真正有資格安住極樂世界的是些什麼人?修六和敬的和合僧團,這些人肯定得生。也許有同修要問:我願意跟他和合,他不能跟我和合,那怎麼辦?其實你問這一句話,答案已經在裡面了,只要你自己跟大家和睦相處就行了,不必問別人,你肯定得生淨土,你的同伴不能往生淨土;只要我能跟別人相處,不要問別人怎麼對我。

  在境緣當中真正是好修行,真修行人把順境、逆境,善緣、惡緣,全部視為自己的真善知識。順境、善緣,善緣是好人,你在順境裡頭人人都是好人,你在這裡頭要修不被貪愛所污染,這裡頭容易起慳貪。惡緣、逆境,你跟一些不善的人相處,正好在裡面修忍辱波羅蜜。所以不管什麼境界,不管跟什麼樣的眾生相處,都是真正修行人的道場。如果你要選擇哪裡的道場,錯誤!完全錯誤!真正修行人沒有選擇的。選擇,你已經有分別、有執著。

  諸位細細在這個地方去想想、去思惟、去觀察,你會覺悟。選擇道場只有一種條件之下,那就是這個地方肯不肯讓我住?它肯讓我住的,這是有緣,不肯讓我住的,我當然要走路,絕不給別人添麻煩,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只有在這個條件之下才談選擇,否則的話,絕對不選擇。這個道場不好,環境不好,裡面的人對你都不好,但是沒有人趕你走;只要他不趕你走,這就是你修行的好道場,你在這裡頭決定有成就,諸位要明白這個道理。稍稍跟人家相處不如意的話就要走,你不是修行人。這裡並沒有人趕你走,你要是離開的話,是你覺得受不了;你不是修行人,你不肯修忍辱波羅蜜,你不肯修布施波羅蜜,六度一條你都沒有。現在真正明白這個道理的人不多,我很少見到。所以,這個時代修行成就的人確實鳳毛麟角。

  我們再想想,為什麼會這個樣子?還是古德所說的:沒有人跟他說。我們相信大眾裡面具足善根福德因緣的,決不在少數,非常可惜沒有遇到善友、沒有遇到善知識教導他,沒有善知識提醒他,所以他迷惑,他錯了。由此可知,善知識是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能不能成就關鍵的所在。真正遇到善知識,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大多數都能有成就,這是我們在歷史上、在我們這一生修學過程當中我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近善友是我們初學人第一樁大事,「不捨善知識」。不捨善知識也要懂得,不是每天跟著善知識屁股後面不離開,那就錯了。不捨善知識的教誨,這才叫真正不離善知識。善知識的教誨我們天天記在心上,天天依教奉行,這就是真正親近善知識。

  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經典上就有一則公案。有兩個比丘想去見佛,在路上口渴,遇到有一潭水,這水裡頭有蟲。有一個比丘就喝了,為什麼?不喝的話,恐怕沒有辦法活下去;喝了這個水,然後去見釋迦牟尼佛。另外一個比丘不喝水,結果被渴死。見到佛之後,佛問他從哪裡來,路上經過的情形,他說出來了。佛說:「那一個嚴持戒律的比丘,他早就見我了,你沒有見到我。」你們想想這句話的意思。跟在佛的面前不能夠依教奉行的人,沒有在佛面前;真正依教奉行的人雖然死了,他在善知識身邊。這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所以縱然善知識不在世,我們也能親近他,如對面前。

  我勸導同學親近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哪裡?這一部經就是阿彌陀佛。我每天讀誦,聽阿彌陀佛教誨,我能夠理解,我能夠依教奉行,就如同在阿彌陀佛身邊沒有兩樣,現前一切時、一切處決定得阿彌陀佛護念。得阿彌陀佛護念,跟諸位說,你就得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護念。諸佛護念,龍天善神哪有不保佑你的道理?所以信佛、學佛的人得大利益,這個利益是世出世間任何利益都不能夠跟他相比的,為什麼不認真努力來修學?

  經文底下一句,「威德廣大」。「威」是指敬畏、尊敬他。「德」是什麼?德是愛護、歡喜。又喜歡他又怕他,這叫「威德」。一般學生對老師可以能夠感受得到,老師有威德,學生對老師非常敬愛,也很怕他。「廣大」,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大」,是從包容來說的。「廣」也是大的意思,但是這裡頭還有更深的意義。我們學佛首先要把心量拓開,要能包容一切,千萬不可以「這個我看不順眼,那個我不滿意」,這個不可以,這樣的人不能學佛,只能在佛法裡面種一點善根,入不了門。我們想想,我們入了門沒有?很難說。如果你是小心量,你在佛門之外沒入門,這是真的,絕對不是假話。

  你看看中國佛教的道場,講經修行的場所叫道場,它的建築、它裡面所供奉的,形形色色全是教學。建築,你一到這個道場首先看到的是山門,天王殿,天王殿當中面對著大門供奉的一定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造的像,造布袋和尚的像;這是我們中國祖師大德們做的,布袋和尚坐在當中。他坐在那兒幹什麼的?他是告訴你,像他那個樣子才能入佛門。他的肚皮很大,能包容,對待一切人笑咪咪的,絕對不會討厭這個、討厭那個。你們想想看這個味道,你要不是笑面迎人,對著別人還板著面孔,你沒有入佛門。

  入佛門的人不管對什麼樣的人,一定是笑臉迎人,一定是一切包容,你這才能入佛門。不是入形式的門,是入實質的門。實質的門是什麼?小乘須陀洹果,大乘初信位的菩薩。你能夠證得初信位的菩薩,證得小乘須陀洹果,你才算是入門。想想:我們有沒有入?沒入門,看到人還有不高興。所以學佛學了好多年,還在佛門之外,看看佛的門牆,進不去。衣服是穿上了,可是在門外。這個衣服是門裡人穿的,我們今天也穿上他的衣服,確實沒有入門。這個衣服穿了慚愧不慚愧?穿了這個衣服是「我想入門」,可是你得入得進去。記住,心量要拓開,要與一切眾生平等對待,和睦相處,清淨心、平等心,我們這才能入得了門。

  初信菩薩、小乘須陀洹果,他們是什麼樣的功夫?見思煩惱裡面的見惑斷了。「見惑」這個名詞初學的同學也不懂,我們換句話說,「錯誤的見解」;也就是說,你的種種看法錯誤。錯的事情太多太多,佛把它歸納為五大類,第一類叫「身見」,執著把這個身當作我,這是錯誤的看法。我們在講經的時候也常常提醒大家,這個身不是我,身要是我,那就壞了,身死了我不就是死了嗎?身不是我,身死我不死,我是永遠活著的。身不是我,那身是什麼?在佛法裡有一個名詞叫「我所」,要用現代話來說,「我所有的」。像我穿的這個衣服,這個衣服是我所有的,這不是我。衣服穿舊了,馬上脫掉換一件新的。穿破了,立刻就不要了、丟棄了,做一件新衣服穿。衣服有生滅、有生死,我沒有生死。同樣一個道理,這個身是我所,就跟衣服一樣,這個身體使用的時間久了,它有故障,不要它,換一個新的身體。

  懂得這個道理的人愈換愈殊勝、愈換愈好。這一世我們得的是人身,來世我們到欲界天,再一世我們到色界天,一世比一世好,愈換愈好,這個人是聰明人,這個人有智慧。如果愈換愈壞,那就錯了。這一生作人,來生去作鬼、去作畜生、去到地獄裡去了,這就錯了。所以要知道,天身、人身、畜生身、餓鬼身、地獄身都是我所有的,不是我;我是永恆的,我沒有生滅。把這個身當作我,這是第一個錯誤的見解、錯誤的看法,你要把它改正過來。

  第二種錯誤的看法叫「邊見」。邊見是什麼意思?執著有兩邊。實在講,就是現代西方科學家講的「相對論」,在佛法裡面講「邊見」,錯誤的見解。凡事對立,大的對面是小,長的對面是短,這叫邊見。這個見解錯誤,為什麼錯誤?這個見解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面產生的,不是事實真相,事實真相裡頭沒有。也許你不承認,怎麼說沒有?明明這個大那個小,這個房子大那個房子小,擺在面前,你怎麼能說這是錯誤的?真的錯了,你不會知道;如果你知道你錯了的話,改正這個錯誤,你就證了果位。證了果位之後,這房子有沒有大小?沒有大小。

  《維摩經》上講的「維摩丈室」,維摩居士住的那個房子不大,方圓一丈,比我們這個講堂小多了。維摩居士講經,裡面居然有一萬人坐在裡頭。一萬人坐在他那個小房子裡頭不顯得擁擠,那是什麼境界?沒有大小。所以佛跟我們講:「須彌納芥子,芥子納須彌。」芥子是芥菜籽,把須彌山裝在芥菜籽裡面,須彌山沒有縮小,芥菜籽沒有放大。它怎麼裝進去的?沒有大小,它才能裝進去。有大小,大的可以裝小的,小的怎麼能裝大的?我們今天這個境界為什麼不能現前?就是因為你有分別、你有執著,錯在這裡。由此可知,須陀洹果、圓教初信位的菩薩他已經入這個境界了,我們講「不思議境界」,人家己經契入證得了,真的不是假的。

  第三種錯誤的見解叫「戒取見」,這是我們一般講的「成見」,某人成見很深。第四種「見取見」也是屬於成見。這兩種屬於成見,成見為什麼分兩種?一個是因,一個是果;一個是對因上產生的成見,一個對果上產生的成見。最後一種是叫「邪見」,不屬於前面五種錯誤的看法,都歸納在邪見。

  我們能把這些錯誤的看法放棄,真正依照佛經論裡面這些道理、方法,修正確的看法,對於宇宙人生有正確的看法,你才入得了門。我們學佛學這麼多年,千萬不要貢高我慢,千萬不要自己以為了不起,實際上門都沒有入,有什麼值得貢高我慢?一定要謙虛。等覺菩薩尚且謙虛,哪有不謙虛的菩薩?找不到。哪有不謙虛的羅漢?也找不到。不肯謙虛的人永遠不能入佛門,我們不能不知道。所以心量一定要拓開,一定要包容,要培養自己廣大的心量。佛經裡面常說「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那是我們本來的心量。想一想諸佛如來、諸大菩薩他們何以能做到,我們為什麼做不到?遇到一點點事情就要賭氣?立刻就要回頭、就要想到,「我怎麼會糟到這種程度!」修行就在這些地方下手。

  「廣」可以說作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人的大會。阿彌陀佛每天講經說法,除了西方世界大眾每一個人都在聽,還有十方世界的菩薩,他們有神通、有能力,仰慕阿彌陀佛,都去聽經。阿彌陀佛那個講堂是很廣大,不可思議,十方世界的人統統都去,他那裡容納也綽綽有餘,絕對不會感到擁擠。廣相,廣大的講堂,法會殊勝,聖眾無量。廣大也是顯示性德,清淨國土,經上講「超踰十方」。西方世界的清淨比一切諸佛剎土更清淨,這是我們能夠想像得到的。為什麼?我們這個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淨土,但是釋迦牟尼佛的淨土並不純淨,釋迦牟尼佛只有實報莊嚴土清淨。極樂世界有四土,釋迦牟尼佛娑婆世界也有四土,凡聖同居土不清淨,方便有餘土也不夠清淨。但是西方極樂世界最殊勝的就是同居、方便都清淨,跟實報一樣清淨,這是十方諸佛剎土裡面沒有的,所以叫「超踰十方」。

  而阿彌陀佛名號裡頭也稱之為無量清淨佛,或者稱無量清淨覺,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確確實實是阿彌陀佛自性真心裡面所現,「唯心所現」,它只有所現,它沒有所變。他方世界的佛國土,唯心所現的,是諸佛的實報土、諸佛的寂光土,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的,是諸佛剎土裡面的方便土、同居土。像我們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不是像西方極樂世界四土都是法性土。既然四土都是法性土,都是唯心所現,為什麼還要叫四土,還要叫同居、還要叫方便,何以還有這些名詞?我們修淨土,在這麼多年的學習當中逐漸領悟到,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是帶業往生;換句話說,他阿賴耶識裡頭落謝那些種子沒有轉得過來,他是帶著這個去往生的。對這些人來說,是同居土、是方便土,如果對佛與法身菩薩來說,全是實報土。你們諸位想一想,我這個說得有沒有道理?諸佛菩薩他們心目當中全是實報土、全是寂光土,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所以這裡稱之為「清淨佛土」。

  經論上教導我們,《往生論》上說得好,心專念,發願求生。你真正明白了、真正覺悟了,相信釋迦牟尼佛的話。釋迦牟尼佛,明天是佛誕節,佛的生日,我們不必執著佛的生日在哪一天,中國人有中國人的講法,印度人有印度人的講法,南洋有南洋的講法。我們中國人是講四月初八,四月初八是農曆不是陽曆。這個無關緊要,我們一年總是選擇一天來紀念本師釋迦牟尼佛,所以佛誕節是紀念本師釋迦牟尼佛的節日。這一天是我們眾生最歡喜的一日,佛到我們這世間來了,給我們帶來了光明,給我們帶來了幸福。他的光明就是經典,他給我們帶來的幸福,那就是依教修行。依教修行的人沒有一個不得福的,所得的必定是究竟圓滿的福報。如果你學佛沒有得福,肯定是你在理論上或者方法上出了錯誤;如果理論方法沒有錯誤,你決定得福,這是真實的道理。所以我們一定要心專,一心專念,發願求生,這樣決定得入蓮花世界。

  話雖然是這麼說,最怕的是一般人斷章取義,自己耽誤了自己。像本願念佛,只學第十八願,其他的都不要了,這是誤會,這是斷章取義,自己耽誤了這一生求生淨土的大好機會,非常可惜!我們在介紹這一部經的時候說,第十八願歸結到最後是名號,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名號的意義就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詳細的說明就是這一部《大乘無量壽經》,字字句句都是給我們解釋四十八願的,每一句、每一字都不出四十八願的範圍。我們要想再深入理解這一部《無量壽經》,古大德給我們說,《大方廣佛華嚴經》是《無量壽經》的註解。《華嚴經》的註解是什麼?古人講這一大藏教,我們佛教《大藏經》,全部《大藏經》是《華嚴經》的註解。學佛同修對於這一樁事情不能不知道!你真正明白之後,人家說佛號功德不可思議,你才會有個概念。否則的話,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我們連概念都沒有,「這一句阿彌陀佛有什麼功德?有什麼了不起?」你完全不知道!所以你要把《大藏經》歸納到《華嚴》,《華嚴》再歸納到《無量壽》,《無量壽》歸納到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歸納到一句佛號,你才恍然大悟,名號功德真的不可思議!感得「威德廣大,清淨佛土」。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