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菩提心功德不可思議  (第七集)  2013/9/1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02-040-0439集)  檔名:29-383-000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七百四十三頁,第一行:

  「第四,問答解釋。問曰:若備修萬行」,備就是具足,統統都修,「能感菩提,得成佛者,何故《諸法無行經》云:若人求菩提,即無有菩提,是人遠菩提,猶如天與地」。下面解釋,「釋曰:有人根據《諸法無行經》中所云,若人求菩提,即無有菩提可得,此求者乃遠離於菩提,如天與地之相隔遠」,天地距離很遠。如果有人求菩提,菩提得不到,這個人跟菩提愈來愈遠。「既然如此,今何云」,現在這個經上教給我們的,「修萬行,能得菩提之果,而成佛耶?」這是問的意思。下面答。

  這一大段,都是道綽大師他《安樂集》裡頭有這四段,這是最後的一段,第四。我們看道綽大師的回答,「菩提正體,理求無相」,菩提是智慧,翻成中國意思是智慧。智慧是什麼樣子?它沒有形相,它不是物質現象,也不是心理現象,亦不是自然現象,怎麼能得到?它是自性裡頭本有的,《華嚴經》上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菩提就是智慧。智慧、德能、相好,自性本具,不是從外頭求得來的。心裡頭真正清淨了,我們經題上的五個字,清淨、平等,覺就是菩提。菩提從哪裡來?從清淨心來、平等心來。心不清淨,菩提不見了,迷了;心不平等,菩提也沒了。所以清淨、平等,菩提就出現,自然出現。清淨平等不是菩提,清淨平等能現菩提。清淨平等是定,清淨心是小乘的定,阿羅漢、辟支佛得到的,他有小悟;平等心是菩薩的定,是大定。證得平等心,大智慧就現前,聲聞、緣覺是小智慧現前,清淨心,它就現了。

  好比池塘裡面,我們中秋節快到了,晚上看池塘的月亮,這個池塘水是混濁,又有波浪,就看不清,月亮看不清。如果這個水乾淨、清淨,水又沒有波浪,沒有波浪平等的,月亮現在裡面,跟天上完全一樣,它就現了。月亮在水中落的影子是本有的,只要水清淨,只要水平等。菩提,菩提在哪裡?遍法界虛空界,無處不在,無處不現,問題就是要清淨平等,真心,妄心不現,真心現。所以阿賴耶不現,阿賴耶是染污,阿賴耶不平等,它現煩惱,阿賴耶裡頭有知識,沒有智慧。知識跟智慧是兩樁事情,不是一樁事情,這是不能不知道的。

  菩提的體就是自性,就是真心,就是實際。理求無相,無相它就現了。那你今天「作相求」,著相,著清淨相、著平等相都不行,只要有相,心就不清淨,心就不平等。清淨心中一法不立,哪來的菩提?這個一定要知道。八萬四千法門全是離相,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怎麼能著相?不著相難,我們起心動念都有相,分別執著都有相,不著相難。八萬四千法門都要不著相才能得到,連小乘都是的。小乘你看頭一個破身相,身在,可不能執著它,知道這個身是假的,剎那生滅。現在我們有這個概念,這個身體的相一秒鐘生滅多少次?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它怎麼會是真的?一秒鐘之前的我,跟一秒鐘之後不是一個我,這真的,不是假的。

  以前我們沒這個概念,看到經文囫圇吞棗,打馬虎就過去了。現在我們讀了彌勒菩薩跟世尊的對話,讀了現在量子力學家的報告,我們這個概念有了。不是分分秒秒在變,不是,一秒鐘裡頭有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哪個生滅是我?所以《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為什麼?凡所有相統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在那個地方的生滅相,所以沒有一種相是真的。只有在一真法界,在實報莊嚴土可以說是真的,為什麼?它沒有生滅,不生不滅。十法界依正莊嚴全都是在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狀況之下生滅,這哪裡是真的?所以我們要求,作相求,全都錯了。「今作相求,不當理實」,跟事實真相不相當,就不相應,「故名人遠也」,這個人跟菩提距離太遠太遠了。「是故經言菩提者,不可以心得,不可以身得」,這大乘經上說的。我們有心去求求不到,我們以身去求,身也得不到。

  底下解釋,「菩提真正之本體,契理,則無一切相」,從理上講。「理者,實際理體」,實際理體就是「真如實相」。實相無相,這是講從體上說;實相無不相是從作用上講的。「行人」,修行人,「若作相以求」,著相去求,「意存菩提之果,與求菩提之法,此均是法執」,這都錯了,這是法執。法執,我們參考資料第十三頁,《佛學大辭典》裡面的術語,兩種執著的一種。兩種執著,一個是人我執,這法我執,這兩種。「固執心外有有為、無為之實法之妄念」。以為心外,有為法是有,無為法也是有,以為真的有有為跟無為,這全是妄念。有為、無為,諸位讀過《百法明門論》你就曉得,《百法》裡頭就講這個。原來是彌勒菩薩造的《瑜伽師地論》,分析世出世間一切法,彌勒菩薩把它分成六百六十法。天親菩薩還以為太多,對初學的人來說很不方便,把六百六十法再歸納,歸納成一百法。相宗,法相唯識入門教科書,入門必讀。

  這一百法裡面分五科,分五類,就是五大類,第一個是心法,八個心王,就是八識;第二個是心所法,心所法是什麼?就是心王所起的作用,心所起的作用叫心所,五十一個心所法,這是屬於心法。心法之外有物質,物質歸納為十一個,六塵、五根,因為根裡頭第六意識它是屬於心法,不屬於色法,色法只是五根眼耳鼻舌身,加上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十一個。二十四個不相應,不相應,它不是心法,它不是心所法,它也不是色法,但是不能說它沒有,也不能說它真有,這叫不相應。就是不跟心法相應,不跟心所相應,不跟色法相應,所以叫不相應。用現在的名詞來說,抽象的概念,它不是事實,但是它有,不能說沒有。譬如說時間空間,這都屬於不相應行法,有二十四個。最後一個叫無為法,無為法有六個。所以前面有為法四大類,合起來九十四法,加上六個無為,百法。

  這個百法是釋迦牟尼佛教學方便說的,可別當真。當真怎麼樣?你就有執著了。你看你生,你以為是真有,「二乘之人,雖斷我執」,「我」他不執著了,放下了,但是「不能絕此法執」,這個百法他認為是有的,「大乘之菩薩則漸斷之」。人我執要放下,法我執也要放下,不放下統統是障礙,障礙你明心見性,障礙你了解諸法實相。《成唯識論》第一卷說:由我執、法執,「由我法執」,這兩種執著,「二障具生」。二障是什麼?這見不到事實真相,煩惱障、所知障,人我執障煩惱障,法我執(就是法執)障所知障,所以二障具生。佛就教我們破這兩種執著。

  「菩提心論曰:二乘之人雖破人執,猶有法執」。二乘,聲聞、緣覺,我執著破了,他有法執,所以他不能見性。他還要在四聖法界裡面把法執放下,他就能超越十法界,法執沒破,十法界出不去。那我們就曉得,十法界裡面聲聞、緣覺、菩薩、佛,他們在那裡破什麼?在破法執。我執破了,超越六道輪迴。我們要記住,常常有個我,什麼都為到我,出不了六道輪迴,大乘、小乘都不能成就。學來學去都是學一點皮毛知識,今天美其名曰佛學,如是而已,與了生死、出輪迴毫無關係,你說這個問題多嚴重。初果須陀洹就要放下身見,不能把身體看作我;知道身不是我,心裡頭沒有身是我的這個念頭,才能證須陀洹果。心裡頭還執著身是我,永遠,四果四向他是初果向,沒有辦法證得初果。我們修淨土,可以帶業往生,這個執著能帶得去,可是總要記住,帶得愈少愈好,愈淡薄愈好,不要太濃,往生才有把握。

  有我執的人,往生最怕外面環境干擾。《印光法師文鈔》裡頭提到一個老修行,念佛人,念得很好,往生的時候一些同修送他往生,助念。在他往生這個時候,正是緊要的時候,好像是他的家親眷屬忍不住哭起來。這一傷心哭起來,捨不得他走,他沒往生,又回來了,就搞輪迴。印光法師對這樁事情很惋惜,說真可惜!你看看,家親眷屬不能忍受,放聲大哭,完了。這就是情執很重,每個人都有,這不是好事,真是麻煩!不能不斷,要真的把它斷除,它到時候真起作用,真干擾你不能往生,這一生空過了。所以我們明瞭這些事情,佛千言萬語勸我們放下,應該放下,不要執著。

  所以,我們要不要求菩提?要求,不要把要求這個心、這個念頭放在心上,所謂是「作而無作,無作而作」,這就對了。無作,不放在心上;作不作?真幹。我們今天真幹的,比經上講的是容易多了,我們真幹就是信、願、持名。對這個世間法絕不計較,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要用平常心看待,別當真,知道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不能做違背良心的事情,不能做與性德相悖的事情,這決定不能,決定有害處。好事可以做,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變成福報,好事做多了,來生大富大貴;更大的福報,人間沒有,到天上去,不究竟。不究竟的事情太多了,一萬個念佛人,往生的只有三、五個,這是六十年前李老師說的。今天這個環境,一萬個人大概只有一、二個,你就知道多少人因為放不下沒能往生,我們得要清楚。

  我們是有了法執,就是作相,也就是著相了,「自離於理體之實際」,我們跟理體,就是跟真如、自性愈去愈遠,「故云不當理實」。「此人則遠離於菩提也」,他是想求菩提,結果跟菩提愈走愈遠。下面說,「今謂行者雖知修行往求,了了識知理體無求」,這個就清楚,他明瞭理上了不可得,但是「仍不壞假名,是故備修萬行,故能感也」。六度萬行他真幹,幹怎麼樣?他不著相,所以就能起感應,這個感應是智慧現前,煩惱輕,智慧長。斷惡不著斷惡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就好,做了之後心裡面乾乾淨淨,心裡頭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是真心。不能叫清淨心受染污,不能叫平等心起波浪,這個比什麼都重要,這叫定功,禪定的功夫。

  「是故《大智度論》云:若人見般若,是則為被縛」,這個人見到般若,他已經被般若捆綁了。「若不見般若」,也被捆綁了。為什麼?見跟不見都是個念頭,妄念,都是妄念,這個妄念把你的清淨心染污了,讓你的平等心起波浪,波動了。所以見、不見都沒有,都不可以放在心上。「若人見般若,是則為解脫,若不見般若,是亦為解脫。」龍樹菩薩解釋說,是中不離四句,不離四句者這就是煩惱,就是纏縛;離四句者,那就對了,那就是解脫。

  這個四句,參考資料裡頭此地也有,術語。四句是什麼?「以有空分別諸法,謂為有而非空」,是第一句,這是有門。反過來,「空而非有」,這是第二句,空門。再反過來,「亦有亦空」,這是第三句,亦有亦空門。再反過來,「非有非空」,這第四句,非有非空門也。「有無之法門盡於此」,這四句就說盡了。「就一異有無等義而分別之,亦如是,謂之四句門。又云四句分別,此中初二句云兩單,後二句為俱是俱非,亦曰雙照雙非」。末後,《三論玄義》裡說:「若論涅槃,體絕百非,理超四句。」涅槃就是真如,就是自性,就是實相,就是實際,就是菩提,就是般若。

  你心裡頭這四句著一句就錯了,無論是哪一句,心裡頭有這個意思,心被染了,心起波動,所以實際理體你見不到。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用得上,用它來幹什麼?用它來辦事,用它來幫助眾生覺悟。但是叫他不能執著,一執著就壞了。這個地方,禪宗裡面常說會麼?會就是用它不執著它,就會;用了它執著它,錯了。為什麼不能執著?因為它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這是事實真相。它起作用的時候有相,既然有相就有四句。在教學當中,用四句破執著,就對了;用四句執著四句,就錯了。所以用四句不執著四句,這就對了。

  平常我們呼個人,叫個名字他答應了,你在哪裡?他說我在這裡。這裡頭有沒有四句?有,不是沒有。為什麼?我們都執著,他叫我,真的,我有個我,我真在什麼地方,這就是全都落在執著,落在有句。你叫我名字我答應,真有,我現在真在這個地方,不曉得萬法皆空,了不可得。你叫菩薩,菩薩也是這個答覆,也一樣的,但是菩薩不執著。既不執著這個身是我,也不執著這個環境是真實的,不執著,沒有一樣不是假的,沒有一樣不是空的。這就是人家會,我們不會。我們修行在哪裡修?就在這上修,就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之處修。修什麼?把執著放下,把分別放下,更高的把起心動念放下。大乘經上常說,放下起心動念是佛;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菩薩;還有分別,沒有執著,阿羅漢;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有,叫六道凡夫。六道凡夫裡頭就論善惡、論多少,善,跟三善道感應;惡,跟三惡道感應。惡多,地獄去了;惡少,在鬼道、畜生道;善多,沒有離欲,善多,到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善少,忉利天、四王天。

  六道,六道是我們念頭造的,不是真有,真的是夢境。我們從這個地方能體會到佛陀的智慧,他把整個宇宙一切萬法說之為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這是說它的速度快,像閃電一樣,一閃就沒有了。現在我們知道,這個頻率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比閃電速度還快。應作如是觀,我們應該看整個宇宙、看萬事萬物都要用這個方法來看,它是夢,它是幻,它是泡,它是影,絕不是真實的。所以,絕對不能在這個裡頭起心動念,我要擁有它,我要得到它,得不到。身體都得不到,身體也是夢幻泡影。如果晚上睡覺作夢,起來的時候稍稍坐一、二分鐘,把夢境回味一下,沒有了。立刻回到現實的生活,告訴自己,這也是夢境,我從夢境裡頭又回來了,還是這個樣子。

  生死是個夢境,死的時候這個夢滅掉了,再去投胎又是一個夢境出現。永遠在夢境裡頭打滾,一個接著一個,總是醒不過來。這就是佛在經教所說的可憐憫者,他有什麼可憐?這就是可憐相。為什麼?醒不過來。我們迷得太深了,迷得太久了,對佛法知道太淺薄,所以佛法的力量不夠,敵不過我們的習氣。這就是說,為什麼佛天天講經說法,用意何在?即使是一部經,沒有關係,不斷重複,天天重複,不要間斷,這是什麼?幫助我們佛法裡面的善根薰習,讓我們這個善根能夠跟煩惱習氣抗衡。煩惱習氣是惡,佛法的習氣是善,古人常說,邪不勝正,煩惱習氣雖然多、雖然久,它是邪;佛法的習氣是正,只要有足夠正的力量,就能夠把邪打敗,我們就能真正醒過來。

  念佛人醒過來好,醒過來是什麼地方?極樂世界。這是真醒了。阿羅漢醒過來,是換了一個境界,不是真醒過來,換四聖法界,還得從四聖法界裡頭再醒過來,不容易。淨土這個法門妙極了,醒過來睜開眼睛一看,極樂世界,看到阿彌陀佛,會看到許許多多過去生中你的親朋好友在極樂世界,他們念佛先往生了,看到我們都會認識。所以我常說,到極樂世界絕不孤單,會很熱鬧,統統認識,統統記起來了,朋友多、親戚多、同學多。那個地方沒有是非人我,那個地方的人統統是清淨平等覺,真誠相待,和睦相處,在極樂世界圓滿成就佛道。

  《大智度論》上這幾句話說得很好,龍樹菩薩給我們解釋,不離四句,四句裡頭著一句就是煩惱,四句統統遠離你就真正得解脫了。「今祈菩提」,我們現在求菩提,「但能如此修行,即是不行而行,不行而行者,不違二諦大道理也」。害怕我們不懂,下面念老再給我們解釋,「不行而行,即無求而求,雖知理體無求,菩提無得」,可是我們還是求。還是求,知道,事實真相知道,不是不知道。不知道迷了,那就錯了,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我們天天還是在求。「仍備修萬行」,圓滿的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以感菩提」,心裡面日常生活樣樣都不要放在心上,讓清淨心常常現前,清淨心生智慧,就是菩提。心不清淨,雜念多,妄念多,這就是染污多、波浪多。波浪多,心不平等,雜念多,心不清淨,這就錯了,這個感得的是煩惱,不是菩提,菩提是智慧,菩提是覺。所以斷惡修善,幹,非常認真幹,不放在心上,這就「妙契中道」,這就能得菩提。

  我們再看下面,「次者,《安樂集》依《淨土論》指出」,《淨土論》就是《往生論》,「凡欲發心會無上菩提者,先須遠離三種與菩提門相違法」,這很值得我們做參考。這三種是跟菩提相違背的,勸我們要遠離。第一個,「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故」。你看,頭一個,不要太過分為了這個身體的享受。人過分貪求為身體享受反而壞了,為什麼?你的心不清淨,你的心對自己沒有信心,不知道自己的身心本來是健康的。連今天量子力學家都明瞭,醫生不能治的癌症,比癌症更嚴重的病患,這種病患意念可以把它治好,量子力學家都知道。念頭純正的人,在這個時候醫院放棄治療了,他也放棄存活的念頭,就是病能不能好、能不能再活這個念頭沒有了。好與不好都放下了,只提一個念頭,多半都是信仰宗教的,他做祈禱,求神帶他到天國去;念佛的人一心求佛帶他到極樂世界去,接引到極樂世界去,沒有第二個念頭。這個人還有壽命,短短的一、二個月他的病完全恢復了,再去檢查,病毒完全沒有了。這是什麼?念頭治的。

  劉素雲居士跟我見面的時候,第一次,告訴我,她得的紅斑狼瘡,她沒放在心上,每天聽經十個小時,除聽經之外就念阿彌陀佛,根本就沒有想到她生病。一個多月再去檢查,沒有了,完全好了,連疤都沒有一個。醫生感到非常驚訝,認為奇蹟出現,問她有沒有找什麼單方、祕方?沒有。問她有沒有擦什麼藥,為什麼疤痕都沒有?她說它自然好了,我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念頭,念力的能量太大太大了,這是自己本身本自具足的,何必向外求!向外求,對自己的信心完全喪失,才向外求,自己具足信心,就不向外求了。這個道理佛在經上講得很多,「一切法從心想生」,「相由心生,境隨心轉」,佛這些話講了,大小乘經上常常說。我們聽了沒聽懂,不能相信,還是求助於外面,叫心外求法。凡是求助於心外的,是可以得一點好處,但是它有後遺症,也就說外面的力量是有侷限的,不是究竟圓滿的。究竟圓滿一定要靠自己,靠自己最重要就是放下。我們最難突破的一關,就是放不下。

  人必須要像有些人,也不是個個都是,到得了大病、重病,醫生放棄治療,這時候才放下。行,放下馬上效果就現前。我們見過美國的修.藍博士,他到這個地方來訪問過,親口告訴我們念力療法。他這些年來走遍全世界,用意念給人治病,病人,再重的病患,他都能把他治好。而且病人不要見面,我們相信念力了,距離幾千里沒關係,一樣能生效果。他需要病人的資料很簡單,第一個姓名,第二個出生年月日,第三個現在住在什麼地方,第四個他的病歷,只要這麼簡單的資料。治療的方法,他這個資料拿到之後,每天給這個人做三十分鐘,三十分鐘觀想,這就是用念力。這三十分鐘當中要一切雜念都沒有,雜念、妄想統統放下,就想這個人。把這個人想成跟自己合而為一,做這個觀想,看他的病歷就是自己的病歷。用自己的清淨心,就是一天三十分鐘,要連續做一個月,一天一次,等於說連續做三十次,病就好了。帶著病毒的細胞統統恢復正常,他自己好了,再通知那邊病人,他也好了,不要見面的。他有四句話,就像念咒一樣。為什麼念這四句話?集中念力,不讓自己有雜念進來。第一個對不起,第二請原諒,第三個感謝,謝謝你,最後一句話,我愛你,就這四句。這四句也是念半個小時,一句一句接著念,像念咒一樣,讓雜念不進去。你沒有一個東西的話會有雜念進去,這四句偈的話雜念進不去。真有效果,真起作用。

  所以疾病可以自己治療,人只要心善、行為善,這是正法,病毒是邪法,也是邪不敵正。一天二十四個小時,二十三小時半有邪念,只有半個鐘點是正念,那個邪念都敵不過正念,還是被正念克服。科學家告訴我們,地球上的人口七十億人,要多少人的正念能幫助地球?他提出一個數字,人口總和百分之一的平方根就夠了。那百分之一的平方根,一萬人都不到,大概是聽說八千多人。八千多人的念力,要真正像修.藍博士一樣,每天用三十分鐘對全世界祈禱,就能夠化解地球上的災難,就能端正社會風氣。所以,念力在這二十年來很時髦,書店裡面關於這些書暢銷,這是好事情。真正發心我要做個好人,我要斷惡修善,我要改邪歸正,我要端正心念,我要發菩提心救度一切眾生。如果這是真的,不是假的,能有八千到一萬人,這世界就有救了。

  怎麼個做法?我們想斯里蘭卡這個大學要建好了,從這個大學開始。大學裡面的學生,我們把修.藍博士請到那邊去,把這個做成一門功課。每天晚上有三十分鐘祈禱,當作一門功課,要大家發菩提心,要斷惡修善,要改邪歸正,要端正心念,要救度一切眾生,當作一門功課來做,好事情。我們也可以把這個信息傳給教宗,讓教宗勉勵他們的信徒,每天為全世界做三十分鐘祈禱,教堂裡面有神父帶領,肯定起作用。我們自己得用真誠心,為自己消除業障,跟自己的冤親債主來做協調,我們修持的功德迴向給他,同生極樂國,幫助我們修持,不要擾亂,這樣才好。我們基本一個念頭,這是經上常講,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這個很重要。不是為自私自利,為自私自利,冤親債主不會放過你;你要不為自身自私自利的話,他佩服你,他不但不障礙你,他會幫助你。所以,自私自利這個念頭非常非常不好,我們今天幹什麼效果不彰,都是自私自利的根沒有拔掉。這是智慧,有智慧才能夠拔除,不再搞自私自利了。

  第二,「依慈悲門,拔一切眾生苦,遠離無安眾生心故」,要把慈悲心發出來,要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拔一切眾生苦,這是離苦;遠離無安眾生心,這是讓眾生得樂。拔苦與樂怎麼做法?佛是用教學。怎麼教法?身行言教,自己先要做到,然後再勸化別人。教學得不到成果,是你自己本身沒做到;你本身做到,效果就卓著。孔子當年在世是平民,他沒有崇高的地位,他也沒有財富,是普通平民,為什麼教學產生那麼大的效果?沒有別的,他做到了。做人基本的態度,這是夫子學生對老師的讚歎,學生給老師打分,溫良恭儉讓他滿分。孔子一生,對人對事對物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讓,謙虛,樣樣讓別人。這不是他講,他做到了,每個學生都承認,老師真的這五種德行具足。所以相信他的話,接受他的教誨,依教奉行。

  我們今天有沒有要求自己做到?我們學佛,三皈、五戒、十善有沒有落實?跟大眾一起相處,六和有沒有落實?不求別人跟我和,求我跟別人和。自己沒有做到,不要求別人,真幹,天天勸自己,天天努力學習。大乘佛法常常說到,大乘論心不論事,這是大乘;小乘相反,論事不論心。心上真有,哪有做不到的道理?習氣再重、再深,慢慢自然會克服。所以要幫助眾生離苦,要讓眾生得到平安、得到幸福。

  「三者,依方便門」,方是方法,便是很適合的方法,「憐愍一切眾生心,遠離恭敬供養自身心故」。憐憫眾生,不要求眾生對自己恭敬供養,這也是遠離三毒煩惱的好方法,供養多了,貪心就起來。沒有錢的時候沒有想到這個,錢慢慢多起來,愈多愈好,永無止境了,這就造成嚴重的罪過。過分的貪婪,他不是餓鬼,是地獄道去了,從餓鬼又墮到地獄裡去了。佛告訴我們,財物,佛教給我們修布施。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真的愈施愈多,記住底下是愈多愈施,不要留,你保留就錯誤了。愈多愈施,愈施愈多,為什麼?財富是果報,布施是因,天天修因哪有不得果的道理?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我初學佛,章嘉大師教我這三種布施,教我看破、放下,我向他老人家請教從哪裡下手。他告訴我從布施,教我這三種,這都是大乘菩薩法。三種布施都離不開般若智慧,你有能力辨別,成就真實的功德。「是名遠離三種菩提門相違法」,能這樣做我們就遠離跟菩提相違背的這三種。

  下面,念老有解釋,「釋曰:三種相違之法,即文中」,第一個「我心貪著自身」,這頭一個與菩提相違背。我們要是有這個心,貪著自身,這個人沒有智慧。菩提是智慧,菩提是覺悟,他不會覺悟,他迷了,他只生煩惱,不生智慧。第二個「無安眾生心」,對於眾生的安全、幸福沒放在心上。第三個,「恭敬供養自身心」。「此三者必須遠離」。今天世界的混亂,可以說不少的人就犯了這三個毛病,貪著自身、不顧別人、求人恭敬供養,這就是今天社會混亂的根本原因。對治的方法就是《淨土論》上教給我們,遠離三種與菩提門相違法,對治,這三種方法可以幫助社會恢復安定和諧。

  《安樂集》裡頭又說:「菩薩遠離如是三種菩提門相違法,即得三種隨順菩提門法。」前面三個離了,他就得三個與菩提相應的法門出現了。「何等為三:一者,無染清淨心」,就是我們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第一個清淨,清淨心現前,這是順菩提門。「不為自身求諸樂」,這個很難,哪一個眾生不貪著自身求安樂?貪著,貪著就是染污,不為自身求諸樂,把這個染污放下。「菩提是無染清淨處」,你這一放下,菩提就現前,為什麼?菩提是沒有染污的。惠能大師開悟,第一句話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只要你不為自身求安樂,它就現前,清淨就現前。「若為自身求樂,即違菩提門」,菩提門關閉了。

  我們是要菩提還是要煩惱?如果要菩提,為自身求安樂這個念頭要放下。自身應該怎樣?學菩薩,《妄盡還源觀》上跟我們講菩薩四種德。第一個是「隨緣妙用」,我們要順眾生。妙用是什麼?妙用不著相就妙了。恆順眾生,不起妄想分別執著,妙用。第二要為眾生做好榜樣、做好樣子,「威儀有則」,不能做不善的樣子,要做好的榜樣給他看,去度他,讓他學習。第三個是講言語,人與人交際頭一個就是言語,言語要「柔和質直」,質直是真心,真誠心待人,言語要柔和。最後一句,「代眾生苦」,我們這樣做,約束自己,是為了他,幫助他離苦得樂。菩薩身心清淨還要持戒嗎?還要做出來,三皈、五戒、十善,天天在表演,天天在做,這是什麼?代眾生苦,大菩提心。菩提心就在這些行動裡頭顯示出來,自己知道,佛菩薩知道,凡夫看不出來。「是故無染清淨心,是順菩提門」。

  「二者,安清淨心,為拔一切眾生苦故。菩提安穩一切眾生清淨處,若不作心,拔一切眾生,離生死苦,即便違菩提。是故拔一切眾生苦,是順菩提門」。做佛弟子跟佛學,跟佛學什麼?佛為什麼出現在世間?我們有沒有問過自己,我這一生到世間來幹什麼,我為什麼要來?我來幹什麼的?我有這個念頭,什麼時候有?十四歲。我常常問自己,來幹什麼的?為什麼到這個世間來?念頭的生起,我十四歲失學,家庭生活困難繳不起學費,失學了。去找個小工作,十四歲還沒有成年,童工,賺一點錢能養活自己,自己非常節省,還能節省一點錢寄給母親。我嘗到人生的苦,苦裡頭就產生問題。

  所以我在二十歲的時候就知道很多道理,這個道理不是學校學來的,是在生活經驗當中體會到的。那個時候我就想,我是因為家庭貧窮繳不起學費失學的,我就想到教育非常重要。國家應該有一筆專門款項來付學費,讓所有的在讀書年齡,學齡當中的滿足他的需求,不能讓他失學。那就是國家來付學費,像今天斯里蘭卡這個樣子,我十四歲的時候想到這個問題,他們全國做到了。我要在斯里蘭卡就不會失學了。他們學生讀書全部國家供養,在學校裡吃飯,學校裡發給的服裝、衣服。所以學生穿的是一樣的,吃的是一樣的,是有貧富,但是在學校讀書的時候沒有貧富,完全是平等的。這個好,讓小朋友從小就有一個清淨心、平等心。其實每個國家都可以做到,把那些不必要的,科學技術的開銷、軍備的開銷,把它省下來,拿來做教育,足夠了。我那個時候倒沒想到這個,想到一個什麼?國家向人民要有一個專門為教育的稅捐,納稅,這個錢專門供給學校。用比例,他的收入十分之一納這個稅,這個稅是教育稅,不論什麼人都要納的,只要你有收入,你就要納稅,專款專用,我想出這麼個辦法。錢多的人多捐,錢少的人少捐。小孩上學一律是公費,從小學到大學,我想這個問題。我在斯里蘭卡看到非常歡喜,十四歲的夢想,那個地方實現了。

  所以安清淨心很重要,這是為拔一切眾生苦,菩提安穩,讓一切眾生有個安穩的環境,現在講平安、穩定。中國政府大力的在提倡,穩重第一,社會需要安穩,不安穩就動亂。動亂,人不能安定,我們是在動亂生活當中長成的,所以我們對於動亂有非常深刻的認識。若不作心,這就是如果不發這個心,不發心,不發這個心,不管眾生的痛苦,這個跟菩提相違背。佛法要求得更深,要求得更大,要幫助眾生離生死苦;換句話說,要幫助眾生脫離六道輪迴,沒有這個心就違背了菩提。是故拔一切眾生苦,這個苦的標準是六道輪迴,如何幫助他們出離六道輪迴,這叫順菩提門。我們今天有什麼能力幫助眾生脫離輪迴?勸眾生信願持名,求生淨土,就能脫離輪迴。學習這部經典,修學這個法門,正是為這個事情,這個法門是大乘,大菩提心的人修學的。不管我們今天是什麼地位,有沒有這個能力,發心要緊。我有這個心,智慧、福報、能力做不到,那是另一樁事情,不能沒有心。我們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如果有力,我們真會做,我們全心全力去做,功德就是圓滿的。

  「三者,樂清淨心,欲令一切眾生得大菩提故。以攝取眾生,生彼國土故,菩提是畢竟常樂處」,這個意思很明顯,就是往生極樂世界,這是我們念念希求的。菩提是真實智慧,真實智慧帶給我們是快樂,不是痛苦。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把我們居住、修學的環境已經準備好了,時時刻刻歡迎我們回去。到達極樂世界就是回家,外面很辛苦,家裡頭很溫暖,家裡面很快樂,是我們意想不到的。所以,我們想幫助一切眾生得大菩提,大菩提是大菩薩們所證得的,究竟圓滿的智慧。用攝取眾生,生彼國土,我們用淨土法門、用《無量壽經》來攝取眾生,把這個經講清楚、講明白,而且自己真修真幹。那些人看到我們真正幹、真正修,而且看到我們現前無論過的什麼日子都非常快樂,他會動心。

  我記得一九八0年代的時候,我在美國,我住在加州,我們四面的鄰居都是當地的美國人,我們常見面,見面也都點頭,打個招呼。他看到我們這幫人很快樂,一天到晚都笑咪咪的,他很驚訝。有一天好奇,來訪問我們,問我們是從事什麼行業,為什麼你們生活這麼快樂,他們看到很羨慕。我們就告訴他,我們是學佛的。他就問什麼是佛?我們就依照經典的意思,用最淺顯的語句告訴他,佛是快樂,極樂世界快樂,極樂,他說這個我們要,他想要;我說佛是清淨,清淨也要;我說佛是長壽,這個更要了,三個都要。我說好,你們把鄰居組合起來,我每個星期六的晚上跟大家上一堂課,告訴你們怎樣能夠得到快樂、清淨、長壽。很高興。

  這些都是基督教徒,我說你們星期天到教堂,星期六到佛堂,沒衝突。教堂,你們跟上帝是父子關係,你們到佛堂來,跟佛陀是師生的關係,我們稱佛為老師,不衝突,在家有父母,在學校有老師。他們聽了很高興,愈聽愈歡喜。多元文化從這裡產生的一個概念,跟這些基督教徒們相處非常歡喜,沒有衝突。宗教是可以合作的,必須要雙方互相了解,要常常生活在一起,很快就明白了,知道我們是誠心誠意關懷他們、幫助他們怎樣離苦得樂。他們在學校學的那是一種技術,多半是謀生的,在佛教我們這個學會裡頭接受的是精神教育,真正幫助你看破、放下,幫助你離苦得樂。所以我告訴他們沒有衝突,放心的來,不會受到上帝的責備。甚至於我還給他們講,上帝如果知道你們拜佛為老師,他很高興。為什麼?就像你家長,你的兒女遇到一個好的老師,他願意跟他學,這家長多高興,這個老師有智慧,這個老師懂方法。沒有障礙,相輔相成。

  「此畢竟常樂,依何而得」,依什麼才能得到?「要依大義門」。什麼是大義門?下面說得很清楚,「謂彼安樂佛國是也」。安樂佛國就是極樂世界,就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稱為大義門。我們中國古時候出現盛世,天下大治,稱作什麼?禮義之邦,人人都守禮、都講義,這個社會安和樂利。西方極樂世界是大禮大義,我們世間的禮義之邦跟極樂世界不能比。我們的禮義之邦有典章制度,還約束你,極樂世界沒有,極樂世界沒有法律,沒有法官,沒有聽到犯法的人。所以它那個義是究竟圓滿的義,稱大義。

  極樂世界為什麼會這麼好?要感恩阿彌陀佛,每天講經教學不中斷。為什麼每天有不少畢業的人?開悟了,明白了,畢業了。還有很多新來的人,天天都有新來的學生往生到極樂世界。所以,阿彌陀佛教學就不能中斷,每天都有新的來,阿彌陀佛教學永無中斷。所以解決一切問題教學為先,中國古人知道,沒有做到,阿彌陀佛知道,完全做到了。就是教育辦得好,教育把所有的人都教好了,所以社會上什麼問題都沒有,連法律都不要。極樂世界沒有警察,沒有作奸犯科的,全靠教育。我們在斯里蘭卡看到,這個國家全靠教育,尤其是佛陀的教育是他們每個人必修的課程。全國佛教徒佔百分之七十五,男女老少都懂得三皈、五戒、十善、八關齋戒,他們真落實,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所以社會上沒有作惡犯法的人,沒有。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