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願之王 十念必生 (第二集) 2013/2/27 馬來西亞華嚴講堂(節錄自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02-040-0199集) 檔名:29-354-000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跟我念三皈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六十九頁,第四行最後一句看起:
「《金光明經文句》曰:至心者,徹到心源,盡心實際,故云至心。」至心信樂,確實不容易,要是依經上所說的,只有明心見性的人才能夠做到,實際情形亦如此。菩提心不發則已,真正發菩提心,這個人的地位就達到圓教初住。圓教初住是發心住,而實際上他的境界跟明心見性的境界是相同的。明心見性就是見到真心,真誠心,所以這個境界不是一般境界。我們一般講發菩提心,心是發了,一轉眼,心就退掉,可見得這是假的,不是真的。真誠心永恆不變,這是真心。進進退退的這是妄心,這是什麼?生滅心。真誠是不生滅心。發出來是什麼樣子?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面看得清楚、聽得清楚、想得清楚,就是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真心。有體、有用,體是真誠清淨到極處,用是六根聰利,六根聰明,利是利鈍之利。也就是見聞覺知比普通人靈敏太多了,一般人比不上。不但一般人比不上,聲聞、緣覺、權教菩薩都比不上。真誠太可貴!我們既然學佛了,希望這一生能往生淨土,那不用真心不行,要用真心念佛,要用真心相信淨土、相信有阿彌陀佛,用真心求願往生,用真心念這一句佛號,與極樂世界、與阿彌陀佛決定感應道交。
《金光明經文句》說得好,「徹到心源」,心源才是真心。要練,事事都用真心。也許有人說,在現前這個社會,用真心的人吃虧。別人用妄心騙我們,我們用真心待人,不是吃虧了嗎?這個虧願不願意吃?願意。吃虧,小事,吃虧時間短,我們在這個世間、這個世上,也不過幾十年而已,這幾十年時間短,跟無量壽比差太遠了。用真心,最後我們能夠到極樂世界;如果不肯用真心,最後到不了極樂世界,那個損失就太大!這個帳要會算,要算得很清楚。眼前虧,可以,沒有關係,無所謂。終極的目標,往生極樂親近彌陀,這個利益太大了。所以念佛人不怕吃虧、不怕上當,也不怕受騙,各人因果各人承當,我們決定不可以欺騙別人。記住,用欺騙別人這種心,念佛不靈,不能往生。因為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六十年前我初學佛的時候,老師告訴我,一萬個念佛人真正能往生只有三、五個,比例很少。在中國古代,念老註解裡頭引用不少,善導大師告訴我們「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漏。什麼原因?用真心,念佛的人都能用真心,沒有絲毫虛偽,所以萬修萬人去。現在人用妄心,用成習慣了,用真心不習慣,用妄心很習慣。六十年前,一萬個人能有三、五個往生,那現在過了六十年,有同修告訴我,現在的社會一年不如一年,六十年後的今天,大概一萬個念佛人,能往生的只有一、二個。這些是真話。我們要做一萬人當中的一、二個,就是不怕吃虧、不怕上當,不怕別人欺騙我,也不怕別人陷害我,老老實實,這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我們決定得到好處。
「盡心實際,故云至心」。「徹者,徹底。到者,達到,即遊子到家之到」。古時候,前面跟諸位有提過,讀書的人,他們的職業,一種專心研究學問,知足常樂,家裡面有幾畝田地能維持生活。這些人不求聞達於諸侯,也就是他不願意做官,找清淨地方去隱居,過大自然的生活。那是一種享受,清淨之樂,很多。我們在《二十五史》裡面看到《隱逸傳》,就是這些人。這些人實在講,書念得很好,有學問、有道德,也挺能幹的,為什麼不做官,不為大眾去服務?而且奇怪,寫歷史的人還給他寫傳,為什麼?年輕的時候想不通,心裡想的,我如果寫歷史,我絕對不寫他們,他們對社會沒貢獻。以後慢慢成年了、成熟了,才知道,這些人對社會是有最大的貢獻。他貢獻什麼?用自己身表演出來給我們看,於世無求,於人無爭。他不是沒有能力爭,他有能力,他有本事,不爭、不求,這社會才能安定。所以歷史給他寫傳,有道理。這種人真正叫高人,有很多進入佛門、進入道觀,學佛學道去了;沒有學佛學道的,就隱居不出來。所以這是社會安定的根源,告訴人,人生在世,何必去爭、何必去求?生活能過得去,多麼快樂,享受大自然。這些人往往文武全才,每天享受的是高山大川、琴棋書畫,他過這種生活。有很多作品留傳給後世,這些作品那都是國寶。
現在科學技術發達,這些國寶都不常見的,現在由故宮博物院收藏。現在能做出複製品,複製品跟原本幾乎沒有差別,那複製品的價格就很便宜,欣賞的人也多了,收藏的人也多了,所謂收藏家。還是用複製品展出來的好,複製品價格很低,不怕竊盜,讓我們多看看,逐漸體會到古人的生活文化、飲食文化。從這能看到,看到太平盛世,看到幸福美滿。人如果一競爭,社會就亂了。要知道,競爭得的東西很少,命裡沒有,爭也爭不到。縱然爭到,良心不安,而且患得患失,帶給自己的是煩惱,哪有古人那種閒情逸致、大自然的情趣?這是現在人很難體會到的。佛教經典裡面,關於這些描寫得很多,一般經典裡面都能看到。古時候,退休之後回到老家,老家負責養老、負責育幼、負責教學。家,有自己家的事業,事業是家庭經濟的來源,生活豐足,照顧鄰里鄉黨,社會安定和諧,人與人之間懂得謙虛、恭敬。
「心源者,自心之本源」,這就是真心。阿賴耶是妄心的心源,妄心是依真心起來的,迷失了真心變成妄心,阿賴耶覺悟了就回到心源。自心之本源就是真如自性。「盡者,窮盡。實際者,即本經中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本性,也就是心源。「信樂者,信順所聞之法」,所以這個信裡面要有順,跟孝字意思相同,孝下頭要有順,不順就不孝。你說你信了,信了不順,這個信是假的。順是什麼?順是依教奉行。我們學佛,學淨土法門,如果真信了,一定發願,一定求生,一定依照經典的教誨,發菩提心,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叫真信。信了之後,菩提心沒發出來,願心不切;有願,這個世間許許多多的事物放不下,這不順。信順這順裡頭就教你放下萬緣,一向專念,這才叫順。真正能順著這個方法,沒有一個不成就,那叫萬修萬人去。
這裡講不但要順,而且喜歡。這是真的,為什麼?這裡頭有法樂,佛教裡常講的法喜,法喜充滿。你愈是真修,愈快樂,愈歡喜。學佛沒得到法喜,很多,什麼原因?深度不夠。那要怎麼辦?深入。一遍不可以,一遍怎麼能得到法喜?上上根人,有,太少了,一般普通根性的人不行。我在年輕初學佛的時候,二十六歲,感到年歲太大了,見聞,一般講多,實際上是雜亂,妄念多,雜念多。看東西一遍、二遍,那個時候是有很好的記憶力,還是感覺不行,所以重要的經典文字,我給自己定的是三十遍。那個時候朱鏡宙老居士送一本《了凡四訓》給我,我記得我好像是在兩個月時間看了三十遍。《了凡四訓》分量不太多,兩天就看一遍,連續看三十遍才得受用,真正被它感動了,認真檢點自己,很多過失,求改過自新。造的那些惡業,那都要受惡報的,最重的惡業,殺生。抗戰期間,我失學三年,幹什麼?打獵去了。打獵就是天天殺生,打了三年。年輕不懂事,不知道因果可怕,學了《了凡四訓》之後才知道。所以,我學佛不到半年就吃長素,什麼原因?懺悔,不吃眾生肉。有一點點多餘的錢,我去放生、布施醫藥。這是真正懺悔,不敢再傷害人了。
所以信樂,信心歡喜。「又至者,真也,誠也,實也」,這個至有這三個意思。所以它這些字可以能夠連起來的,至真,也可以真誠、誠實,統統可以連起來的。「心者,種也,實也」,心是種子、是真實。信是真,真信、實信、誠信,信裡面還有檢驗的意思,還有滿足的意思,有忠的意思。忠是起心動念不偏不邪,這叫忠,人沒有邪念、沒有偏見。樂這個字有欲,這個字在此地是念「要」,念去聲,意思是愛好,我們愛好佛法,愛樂,所以它有欲、有願、有愛的意思在裡面,願欲愛悅之心。這個後頭還有,「悅也,歡也,喜也,賀也,慶也。故至心即是真實誠滿之心、願欲愛悅之心、歡喜慶幸之心,以如是心而信之樂之,故謂至心信樂。」你看,至心信樂裡頭真正是一團歡喜,充滿喜悅,充滿智慧,這就是法喜充滿。我們對於這一部《無量壽經》、對於念佛法門,正修、助修。助修是外緣,我們淨宗所提到的五個科目,淨業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這屬於助修,信願持名這是正修,正助雙修,法喜充滿。所以,你身心健康,喜樂無比。諺語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一個人最重要的,一天到晚要歡歡喜喜。歡喜從哪裡來?歡喜從佛法裡頭來,從古聖先賢教誨裡頭來,你得到真正的利益了。這個利益就是滿心的歡喜,對於一切人事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迷不惑,故謂至心信樂。念老這一句解釋得這麼多,解釋裡頭每個字、每一句意味無窮。
下頭講『善根』,善要有根。「身口意三業之善,固不可拔」,這叫根。身的善根,身口意的三個善根,不貪、不瞋、不痴叫三善根,應對在身口意上,身離貪瞋痴,口也離貪瞋痴,念頭也沒有貪瞋痴。貪瞋痴煩惱是根本煩惱,一切眾生與生俱來,從有我那一天就有貪瞋痴跟著來了,所以它叫俱生煩惱,它不是後天學來的,就是說它是先天就有的。其實,它真的沒有,而是迷失自性,自性裡面有圓滿的戒定慧,迷了自性,自性的戒定慧變成貪瞋痴。戒定慧的反面就是貪瞋痴,貪瞋痴的反面就是戒定慧。戒定慧是性德,自性本有的。戒就是規律,你細心觀看大自然,大自然中一切法,任何一法都有規律,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知道了。人一定要隨順大自然,就是最健康的、最聰明的、最有智慧的,違背大自然就完全錯了。大自然沒有念頭,我們有起心動念,這違背了大自然。所以佛教我們回頭,教我們修定,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分別執著。為什麼?自性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沒有動念,這些是一切煩惱的根源,從這裡斷,把煩惱連根都拔掉了。佛經上常講三善根,善根少;可是惡的根多,就是煩惱的根,煩惱的根講了六個。這個意思說明什麼?煩惱嚴重。六個根本煩惱,就是所有一切煩惱,迷惑、造業、受報,都是它惹的禍。這六個,學佛同學都很清楚,貪、瞋、痴、慢、疑、惡見,叫六個根本煩惱。這個東西要不把它除掉,你就決定離不開六道輪迴。八萬四千法門沒有別的,就是八萬四千種方法斷除煩惱。煩惱斷了,業障就消了,才能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再向上提升,終極的目標回歸自性,淨土回歸常寂光,我們跟佛學習這就圓滿了,圓滿就畢業,證得究竟的佛果。
淨宗它有特別方便的法子,我們怎麼斷煩惱?宗門裡頭有一句話說,宗門是禪宗,「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句話說得挺容易的,做起來可真難,但是這句話用在淨土宗那就妙了。妄念隨時起來,日夜都不間斷,晚上還會作惡夢,那要怎麼辦?提起佛號,就是禪宗講的覺。我們念頭才起,不要去理會它,善念也好、惡念也好,都不要管它,再起一個念頭,是阿彌陀佛,用阿彌陀佛代替我們的妄念。要知道,善念惡念都是妄念,完全用一句佛號把它取而代之,這個叫真正念佛人。你用這個方法,大概用上二、三年,你的功夫就得力,達到什麼一個境界?達到妄念沒有了,全是阿彌陀佛,在淨土裡頭叫功夫成片。
功夫成片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根性利的人功夫成片有六個月就可以做到,就是不起念頭則已,起念頭全是阿彌陀佛,無論起什麼念頭,第一念是妄念,第二念就是佛號。這樣訓練,很多很多人念了三年,他就往生了。為什麼?他往生有把握,這個世界不願意多住,住在這裡受苦,極樂世界多好!他還有壽命,不要了,在這裡多住一天多受一天罪,不如早一點去。所以功夫成片的人就能夠自在往生,想什麼時候去,就祈求阿彌陀佛來接引我。要知道,我們每一句佛號跟阿彌陀佛都相應,佛都知道,我們真想去,他就真來接引。那不想去呢?等你命終,你壽命到了,你命終的時候他來接引。想去的話,你有這個功夫,這個功夫就是什麼?就是你的佛號能夠控制煩惱,就是控制妄念,有這個功夫就行了,就能隨意往生。這個功夫不難得,根利的人、煩惱輕的人半年夠了,從半年到三年,肯定會得到。這是我們一生當中的大事因緣,其他的事情全是小事,為什麼不念佛?為什麼打妄想?
同學當中,這些年來有些同學得了重病,得癌症。醫院裡面宣布不能再治療,讓家人帶他回家去,告訴他的家人,他的存活期間,就是他的壽命,只有一、二個月,好好照顧他。可是有一些同修,信佛信心堅定,既然知道存活時間沒多久了,在家裡怎麼樣?拼命念佛,日夜不間斷。病,不想它了,想了也沒用,只管念佛,其他念頭沒有了。過了二、三個月,好像身體愈來愈健康,再去檢查,癌症沒有了。這是什麼回事情?現在科學家給我們做證明,念力不可思議,你用你的意念把你的病治好了,這真的不是假的。現代科學發現了,物質是假的。身體五臟六腑全是物質,物質聽誰的?物質聽意念,聽念頭。這是最近科學家發現的,也就是最近這一、二十年。因為物質從哪裡來的?從念頭變現出來的,所以物質聽念頭的話。念頭如果只是念阿彌陀佛,其他的念頭沒有了,帶著病毒的這些物質、這些細胞,自自然然就恢復正常,病毒就不見了,所以到醫院再檢查,沒有病了。
前些年,山西小院做了報告,一共將近四十人的樣子,都是得重病,念佛、念地藏菩薩、念經,念好了。它真有用,真管用。可不能去想病,想病就糟了。想我這個病能不能好?還會不會好?這個念頭是給這個病毒加養分,病毒它的活動就是愈來愈大、愈來愈擴張,醫藥就沒有效了。這就是醫院給你做最後的判斷,你已經沒有辦法醫治,回去吧!你能夠不去想它,也不要想好,也不要想不好,把病忘得一乾二淨,一句佛號念到底,它就有效。
東北劉素雲居士得的比癌症還嚴重,紅斑狼瘡。醫生告訴她,壽命也只有一、二個月。她不想了,完全聽經,一天聽十個小時經,就聽《無量壽經》,除聽經之外就念阿彌陀佛,二、三個月再去檢查,沒有了。醫院感到奇怪,把她的病歷找出來,以前真有,一點都不假,為什麼現在沒有了?而且非常奇怪的,紅斑狼瘡縱然好,它的疤痕一生不會脫落,為什麼她一個疤痕都沒有?問她擦了些什麼藥?她說沒有,完全沒有。怎麼好的?我念阿彌陀佛念好的。這醫院裡的醫生也對她相信,因為她一生沒有打過妄語,沒有說過假話,所以她說的話醫生都相信,念佛念好的。念佛,什麼道理念好的?就是清淨心!清淨心、平等心,百病不生,那是我們的真心。惠能大師開悟,第一句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告訴你,你的真心就是清淨心,你的真心就是平等心;不清淨、不平等,你的心有問題了。用什麼方法恢復我們的清淨平等?就用念佛方法,比什麼都有效。這一句佛號恢復自己的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是自性本定,就是念佛三昧。覺就是開悟,自性本覺,他自然開悟。開悟之後,一切通達明瞭,不需要學。學了知道的是知識,不需要學都能通達明瞭那是智慧,智慧比知識要高太多了。中國傳統的文化是求智慧,而不是求知識。佛法更是完全求智慧。知識是煩惱,跟煩惱掛鉤的;智慧裡頭沒有煩惱,智慧開了,煩惱全都破掉、都消失掉。
「身口意三業之善,固不可拔」,這叫善根,不貪、不瞋、不痴。「又善能生妙果、生餘善」,餘善是一切善,妙果是什麼?聲聞、緣覺、菩薩、佛都是從善根生的,妙!這四種果德妙不可言。佛對我們凡夫不說的,為什麼?聽不懂。但是在佛經教裡面,你要是常常去閱讀,你會體會到少分。要想搞清楚、搞明白,那你一定要依教修行。我們用念佛的方法好,就用這個方法念,往生到極樂世界你全明白了,你才曉得聲聞、緣覺、菩薩、諸佛如來之妙。生餘善,一切善都是從三善根出生的。所以貪瞋痴叫三毒,有這個東西不好,有這個東西人就容易得病。為什麼?內有病毒,外有細菌感染,很容易得病。內裡頭沒有這個病毒,外面縱然有細菌,不容易感染。現在醫學裡頭所謂免疫能力很強、很高,一般傳染病,你有這種抵抗能力,它不會感染你,這個抵抗能力是什麼?三善根。一定要修,不貪、不瞋、不痴、不傲慢、不懷疑,這叫善根。
『心心回向』。「心心者,純一之心,淨念相繼之心」,每一個心都是真純,每一個心都是淨念。我們沒有得定,沒有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也有三等,功夫成片這是最初級的,決定能往生。再深一等的,叫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這個定功等於阿羅漢,有阿羅漢、辟支佛這個功夫。有這種功夫的人,往生當然更自在,而且生到極樂世界,生方便有餘土,他不是同居土。功夫成片生同居土,事一心不亂生方便土,再上去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是明心見性,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不一樣。生實報土,到極樂世界就等於成佛,所以是心心回向。理一心不亂,這個心心相續沒有了,為什麼?他用的是真心,真心是常住的、不動的、不變的,理一心不亂達到這個境界,也是禪宗裡頭最高的境界,念佛可以達到。方便土、同居土沒有離開阿賴耶識。
可是極樂世界很特別,我們這第十九願「發菩提心」,第二十願「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可不得了!阿惟越致菩薩就是明心見性的菩薩,我們要修到這個等級,要多少生、多少世才能修得到。但是在淨宗法門,我們一生就得到,生到極樂世界統統得到,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我們是功夫成片往生的,到極樂世界是什麼樣子?我們的智慧、神通、道力跟實報土的菩薩是平等的。這叫難信之法。你跟學佛那些修行人講,修行真有功夫的人他不相信,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是不是騙人?叫難信之法,是真的不是假的。他對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都不相信,那什麼原因?業障,煩惱習氣太重了,障礙他不能相信。看他在這一生當中,能不能遇到殊勝的緣分幫助他回頭、懺悔,然後堅定信心。如果沒有這個緣分,這一生的機會肯定錯過。
我自己本身是個例子,年輕時候不服人,現在說的貢高我慢,輕視淨土;可是尊崇大經,《華嚴》、《法華》、《楞嚴》、《般若》,這是我非常嚮往、非常羨慕的。也是遇到李炳南老居士熱心教導,我是通過這些大經大論,知道文殊、普賢、觀音、勢至這些大菩薩統統都念佛求生淨土。我們是看到這些事實,認真去讀淨土的經論,這才發現,才真正認識它,原先不認識。這個法門超過《華嚴》,超過一切大經大論。《楞嚴》亦如是,《楞嚴經.二十五圓通章》,一生圓滿成就的是觀音、勢至,大勢至菩薩是念佛往生,觀世音菩薩也不例外。《華嚴經》到末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才真正相信,真正接受。學了幾十年,愈學愈歡喜,愈學境界愈向上提升,年年不一樣。你們大家聽我講經就知道,我今年講的跟去年做比較,你就曉得,今年比去年講得更清楚,信心願心更堅定、更歡喜,年年境界不一樣。這是智慧,不是知識。知識,學校裡教的課本,老師教這個班級,年年都一樣,年年都是同樣一本筆記、參考書,所以老師教的他沒有進步。年年一樣,他怎麼進步?如果年年講的不用舊的參考資料,我學經教就用這個方法,去年的參考資料一律不用,今年從頭學起,就完全不一樣了。經講三十遍,完全不相同,遍遍不一樣,留給後人去做會集本去。我們自己講完了這一遍,這一遍就放下,不再理會它,再講,從頭準備起。所以初學看到我三十年以前講的經,很有興趣,為什麼?很合你們現在口味。現在講的東西,有的時候講得很深,不容易了解。
但是今天,科學對我們幫了很大的忙,特別是量子力學。這些新的發現,佛經上統統都有,證明佛經講得不錯,讓這些科學家也感到很驚訝,為什麼他們三、四百年辛苦經營才有今天的成就、有這些發現,為什麼佛在三千年前他就說到?所以他們心裡想著,他說人可能有一種本能,這種本能古人有,現在人沒有,喪失掉了。這個想法是正確的,就是這個猜測是正確的。本能是什麼?自性本有的智慧、德能、相好,這佛講得很清楚。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就是本能。什麼人的本能能夠看到宇宙的奧祕?心地清淨,愈清淨的人能量就愈大。那我們受害,現在人把本能喪失掉了。其實不是,本能,佛說了,沒有喪失,今人跟古人一點差別都沒有,只要你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你的本能就恢復。一定要記住,貪瞋痴慢疑是嚴重的病毒,把我們的本能障礙,本能有,透不出來;能把這個東西淡一些,你的智慧就透一點。少一分貪瞋痴慢疑,智慧就透一分;少兩分貪瞋痴慢疑,智慧就透兩分,就這麼回事情。這個事情與學不學沒關係,與讀書不讀書也沒關係,與認識字不認識字也沒關係。
釋迦牟尼佛是個知識分子,他學過。但是他學了十二年,最後放下、放棄了,菩提樹下入定,他才能大徹大悟。如果有這些知識的話,知識成了障礙。佛教裡頭兩大類的障礙,第一類是煩惱障,第二類是所知障,所知障就是知識,知識是障礙。所以釋迦牟尼佛他示現一個知識分子,好學,廣學多聞,學了十二年,為我們表演,他不學了,丟掉,不要了,向一門深入、禪定當中去下手,從定中大徹大悟,一切問題圓滿解決了。中國六祖惠能大師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五祖把衣缽傳給他。衣缽在那個時候就是證據、證明,他是禪宗第六代祖師。不認識字,他開悟了,你問他,他沒有一樣不知道的。他沒有學過經教,你把經教念給他聽,他就講給你聽。跟他在一起學習,開悟的四十三個人,在中國佛教史上空前絕後。惠能大師以前沒有,單傳,一個老師傳一個人,單傳;能大師以後,有傳二個、三個的,有單傳一個的,有一個都沒有的,很多。所以,這跟學知識是兩回事情。知識需要多讀書、需要廣學多聞;智慧不需要,智慧要放下。放下愈多,智慧就愈大,徹底放下,圓滿智慧。
你看看,經論上教導我們,放下執著就證阿羅漢,智慧現前,正覺現前。清淨平等覺,覺現前了,二乘有。放下塵沙煩惱,放下無明煩惱,大覺,就見性。放下見思,六道輪迴沒有了,說明六道輪迴是假的,不是真的,像作夢一樣,醒過來夢境沒有了。無明破了,十法界沒有了,真正醒過來了。醒過來是什麼樣子?是一真法界,就是如來的實報莊嚴土。為什麼叫它真?六道十法界是生滅法,確實是個幻相,念頭高頻率產生的幻相。整個宇宙,在佛法裡面講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場夢,我們都在夢中。真正醒悟過來是明心見性,他醒悟過來了,他住實報土。同樣的,也能夠現身在我們的世間,那是什麼?那是他的化身、是他的應身,跟我們在一起。實際上,他住在報土,他不住在這邊,住在這邊是為了教化。在中國,歷代祖師大德,很多都是這樣的人。
心心回向,「回者回轉,向者趣向」。世間人心心為自己,佛菩薩心心為眾生。為自己錯了,為什麼?為自己出不了六道輪迴。只有把自己丟掉,不為自己了,你才能很順利、很快速的脫離六道輪迴。希望你更進一步,不但脫離六道,脫離十法界。淨宗法門是可以把十法界一次脫離的,那就是往生極樂世界,這兩重夢都醒過來了,六道醒過來了,十法界也醒過來了,到極樂世界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就對了。「回轉自身所修功德,而趣向於所期,謂之回向」,我們期望的,迴向菩提、迴向眾生、迴向實際。菩提是智慧,我什麼都不求,只求智慧;我不為自己,為一切眾生,眾生就是自己,自己就是眾生;迴向實際,實際就是常寂光,實際就是妙覺如來。我們有這個願心,希望一生當中證得究竟圓滿。
下面接著,「《華嚴大疏鈔二十三》曰:回者轉也,向者趣也」,趣向。「轉自萬行,趣向三處」,這三處就是剛才講的眾生、菩提、實際。《華嚴經》上佛告訴我們,我們迴向要迴向這三處。眾生很苦,要發心幫助他們。幫助眾生,在現前一定要做榜樣,否則的話,人就不相信。古時候人純樸,容易教化,佛還是做榜樣。釋迦牟尼佛的教學是以身教為第一,他教人的,自己一定先做到,自己沒有做到,決定不說。所以學生相信他,學生對他沒有懷疑,他教學的成果卓著。今天人受科學的影響,科學影響人心最大的是什麼?懷疑,科學是講懷疑的。中國傳統是講誠實,不准懷疑。所以現在大家都用懷疑的心看傳統文化,用懷疑的心看宗教,用懷疑的心看大乘。於是大乘、宗教、傳統文化的東西,他完全曲解,他解釋錯了,麻煩在此地。尤其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是從真性自然流出來的,一絲毫懷疑都不能有,有絲毫懷疑,你修淨土不能往生。這樁事情,真難!
我跟李老師十年,接受他的教誨。他把淨土宗介紹給我,叫我讀《印光大師文鈔》,我讀了。淨土經論我也講過幾遍,我講過蓮池大師的《疏鈔》,好像講過兩遍,最後一遍講《疏鈔演義》,講過蕅益大師的《要解》,參考圓瑛法師的《講義》。李老師勸我學淨土,我沒接受。我讀了這些書之後,也講了這些東西,對淨土很尊重,不想學。什麼原因?認識不夠。怎麼回到淨土?是講《華嚴經》,講到一半。是我第一次講《華嚴》,講了一半,有一天突然心血來潮,想到文殊、普賢,這是我們學佛,大概知識分子最佩服的兩位菩薩,文殊、普賢,他們是修什麼成就的?《華嚴經》後半部沒講到,去查經,查到《四十華嚴》最後第三十九卷,《四十華嚴》總共四十卷,看到了,原來文殊、普賢統統都是修念佛成佛的。
再看,文殊得意的弟子善財,善財的老師是文殊。文殊得意門生,他修什麼?看五十三參。五十三參我講過,但是講的時候沒看出來,粗心大意,別人還認為我講得不錯。你看看他第一個參訪的善知識,吉祥雲比丘,吉祥雲修什麼?修般舟三昧,般舟三昧就是念佛三昧。你看,第一個善知識,我們常講先入為主,那就是善財童子主修的法門。再翻到最後第五十三,第五十三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恍然大悟,善財徹始徹終就是修念佛法門。當中這個,這是他參觀的、訪問的,他也學習,為誰學習?不是為自己,是為度眾生,眾生根性不一樣,如果法門不會的話,你就不能普度眾生。才把五十三參這個底牌掀出來,搞清楚了,再講就不一樣,我統統搞清楚、搞明白了。
我對淨宗行門,是從《華嚴》、《法華》、《楞嚴》,從這三部經裡頭來的。《楞嚴經.二十五圓通章》,二十五位菩薩按照順序排列,六根、六塵、六識、七大,二十五。它有兩個特別法門,特別法門不按順序排的,放到最後。按順序,觀世音菩薩排在第二,他調到最後,排到第二十五;大勢至菩薩,他按順序排是排在七大裡面,地水火風空見識,他是見大,代表識大的是彌勒菩薩,他應該在彌勒菩薩前面,他換了,他跟彌勒菩薩兩個對換,彌勒在前面,他在最後。所以我們看出兩個特別法門。很多人講《楞嚴經》,都以為是一個特別的,觀世音菩薩,因為他太明顯,從第二調到最後。但是,大勢至跟彌勒菩薩換一個位次的時候,很不容易看出來,因為他們兩個,一個是二十三、一個二十四,這兩個對調一下不容易發現,很細心的人才會發現。
我發現這一點,還是一個日本法師,在台灣大學做客座教授,他來訪問我,被他問出來的。那個時候我學《楞嚴》、講《楞嚴》,他問我修什麼法門?我說我現在念佛,從《華嚴經》上我回了頭,我認真念佛。他帶了一個很輕視的態度,諷刺的話:《楞嚴經》跟念佛法門有什麼關係?這句話一問,我一驚,就把《二十五圓通》的觀音、勢至這個關係,一下就明白了。我回過頭來問他,我說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跟淨土有什麼關係?我給他一解釋,他明白了,不敢再輕視了。我說《楞嚴經》最重要的就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一般人都認為《楞嚴》跟密有關係、跟禪有關係,怎麼跟淨土沒有關係?這跟淨土關係大了,你學《楞嚴》沒有看到這一點。他一問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來,這樣回答他。也是我在台中學經教,《楞嚴》是我主修的,我在這部經上用了三年的時間,李老師講一遍,我複講一遍,也是從頭到尾一堂課不缺,完整複講。以後我離開台中,我記得《楞嚴》前後好像講了七遍。第一次到香港,講《楞嚴經》,四個月。所以東西愈講就愈熟,講熟了才能夠契入境界,不熟不行。學東西就是要多講,一遍一遍去講,自利利他。
下面,「又《往生論註下》」,這個註解,曇鸞法師寫的,「回向者,回己功德,普施眾生,共見阿彌陀如來,生安樂國。」迴向的願要跟阿彌陀佛的願相應。彌陀是什麼願?彌陀只有一個願,幫助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苦難眾生離苦得樂,就這一願。離苦要離究竟苦。究竟苦是什麼?是輪迴,是十法界。要離輪迴,要離十法界,阿彌陀佛幫助眾生幹這個事情。得樂要得究竟樂。究竟樂在哪裡?在極樂世界的實報莊嚴土。這個地方得究竟樂,幫助你回歸常寂光,真究竟樂,圓滿究竟樂。我們迴向眾生,要用阿彌陀佛的心願,彌陀是這種心對待一切眾生,我們不能不相應。彌陀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老師,我們要向他學習,這就對了。真正發願學習,就得阿彌陀佛加持。一切時一切處跟阿彌陀佛保持密切的關係,絕不會有一個念頭離開極樂世界、離開淨宗法門,沒有這種念頭,沒有動一個念頭捨棄眾生,這個迴向跟彌陀完全相應。所以願一切眾生,共見阿彌陀如來,生安樂國。「是即願中回向二字之義」,願文裡頭迴向的意思。
『願生我國』,「即回向之鵠的」,鵠的是古時候射箭的箭靶、紅心,就是射中中心。「願我一切眾生,往生極樂國土也。」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我要往生極樂世界,我要帶領所有一切大眾共同往生極樂世界,這就對了。佛把這個信息介紹給我們,我們今天展開這個經卷,把這個信息介紹給大眾。現在方便,用衛星電視、用網路,不必到講堂,所以我們沒有講堂,我們只有一個很小的攝影棚。在馬來西亞,這個攝影棚很大、很有氣派。那要看我自己的小攝影棚,就一點點大。我在日本,接受過日本廣播電台訪問,日本廣播電台那個攝影棚比我小,我看到最小的攝影棚,裡面只能容納幾個人。
再往下面看,『十念』,「如《觀無量壽佛經》曰: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箋註》裡頭說,這個《箋註》是民國丁福保居士編註的。丁福保用的方法是集註,跟黃念老用的方法一樣,這在民國初年。他用的《無量壽經》的經本是用彭際清居士的節校本,用這個本子做註解。註得非常好,完全是用經論,引用經論來註解經文。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註解裡頭說,「十遍稱名也」,就是名號念十遍,一遍接著一遍。「望西曰:經十念頃,專稱佛名,為十念也。」這是講念佛,十念從這來的。這是什麼樣的人?一生沒有遇到過佛法,沒有修過任何法門,這個人在臨命終的時候遇到善友,這個善友是念佛人,看他快要命終,勸他念阿彌陀佛,他聽了就能接受、就能相信、就真跟著他念,這十聲佛號他就能往生。真正不可思議!
我們讀了這個文,千萬不要有僥倖的心理,阿彌陀佛這個法門太容易,我到臨終的時候再念就可以了,現在可以不要念。可是你有沒有想到,臨命終時頭腦清楚,你有沒有把握?我們看到很多臨命終的人,迷惑顛倒,他的兒孫都不認識,兒孫到面前,問他,你是誰?他記憶沒有了,不認識人了。這就決定不能往生,助念也不能往生。所以頭一個條件,要神志清楚,明明白白,一點不會錯亂。這個緣不容易遇到,這叫大福報。中國五福裡頭,最後一個就是好死,死的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種人不念佛,他也不會墮惡道。凡是墮惡道,走的時候都是迷惑顛倒、都是很痛苦,那個就是去的地方不好。人天兩道都是善道,走的時候都很安詳,身體是軟的,不是僵硬的。僵硬,走的地方都不是好地方,為什麼?他嚇到了。被嚇到了,這個身體才僵硬;柔軟,說明他是平平安安、很安靜離開的,去的地方都會很好。所以,頭腦清楚;第二個,要遇到善緣勸你念佛;第三個,你聽到就真相信嗎?就真能接受嗎?在這個時候要猶豫一下,再讓我想一想,來不及了,你這個緣就失掉。所以非常非常不容易。一定要平時幹,平時念到功夫成片,就能夠自在往生,這多好!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可以跟阿彌陀佛約定時間,時間一到,阿彌陀佛就出現、就來迎接,這個方法好。我們要記住,不能等臨終,現在要認真努力去幹。幹的時候,真幹,你就真歡喜、就真快樂,身心充滿喜悅,不會有煩惱。遇到挫折,遇到逆境,也快樂,也不生煩惱,這就能見到念佛真正功德。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