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真實 (第二集) 2013/1/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02-040-0109集) 檔名:29-341-000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四十一頁最後一行:
「又第三品中,如來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第八品中,法藏比丘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這兩句合前面所說真實之際,一共是三個真實。「此三真實,真實之際」是講的本體,在哲學裡面講宇宙人生的本體,真實之際;「真實之利」是講它的作用;「真實之慧」是講它的樣子,《華嚴》所說的體相用,這是真如本性的體相用。
世尊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智慧也就是此地講的真實之慧,德相就是此地講的真實之利,是每個人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不但是有,足是圓滿的有,沒有絲毫欠缺。可是現在好像什麼都沒有了,其實還是有,變質了。真實之際,本體是不動的,它是不變的,在迷、在悟它都不變。下面兩個會變,真實智慧變成煩惱,真實的利益變成造業,我們中國人講造孽,變了。真實之利就變成現在的六道輪迴,就變成這個樣子;真實之慧變成嚴重的自私自利,嚴重的貪瞋痴慢疑,嚴重到飽和點了,沒有法子再嚴重了。它在!它變質了。為什麼會變?佛說得好,「一切法從心想生」。那看我們想什麼,它就變什麼。想完全是善的,純淨純善的思想就變極樂世界;如果是純惡,這種念頭那就變三途地獄,就變這個東西。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心想生,天堂、極樂世界也是從心想生。一個隨順性德,這思想純正的,而性德的根,就是中國古聖先賢講的孝悌,大乘佛法裡面講的菩提心,那是根。
菩提是梵語,翻成中文是覺悟的意思。覺悟的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隨順性德。性德的根,淨業三福第一條所說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一條是性德的根本。所以隨順性德,哪有不孝父母的?哪有不尊重長輩的?孝順,佛舉父母做代表;尊重長輩,佛以老師做代表,孝親尊師。把孝親尊師擴大,能孝順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能尊重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眾生的範圍非常之大,包括有情無情,現在的術語,包括所有一切動物、植物、礦物,一切法都包括在其中。孝敬擴大到極處,這個人就叫做佛陀。什麼是佛?這個人就是佛。努力向孝敬這兩方面擴充、實踐,這個人叫做菩薩。如果是反面的,不孝不敬也擴充到法界虛空界,對一切萬物他沒有尊重的心,沒有孝順的心,這個人是三途的眾生。
人懂得孝親,懂得尊敬長輩。所以,得人身不容易,我們過去修五戒十善,這個業力引導我們到人間來投胎,我們這一生得人身,一定要曉得得來不容易。那我們這一生當中,能不能把五戒十善保持住?能保持住,來生還是人身;如果保持不住,來生人身就得不到。這個事情不必問別人,自己冷靜反省就清清楚楚,我們起心動念落在什麼地方。起心動念全是自私自利,沒有為別人想,為別人想的還是為自己,不是真的為別人,為自己的名、為自己的利,沽名釣譽,不就搞這個嗎?這是為自己不是為別人。為別人想,把自己忘掉了,所以,世出世間聖賢都說,無我這才是大公。大公無私,誰能做得到?無我的人能做到,所以無我的人是聖人。
在佛法裡面小乘初果他就不再執著身是我,把身放下了,身見放下,連帶的邊見、見取、戒取、邪見統統放下,這證小乘初果。這個人起心動念會替別人想,這是我們說的大公無私,他沒有自己的身,不為身體想。起心動念為一切眾生想,一切眾生苦!怎麼樣幫助這些眾生離苦得樂?苦樂是果報,迷悟是它的因,要想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一定要幫助眾生破迷開悟,所以佛菩薩所做的事業就是為這個。用什麼方式?用教學。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表演的,他三十歲開悟,開悟之後就教學,教一輩子,最後入滅還教導以後的弟子們,要以戒為師,以苦為師,這他才走。最後的兩句話還是教學,給我們後人做榜樣。凡是真正發心學佛的同學,一定要遵守佛的教誨,不依照佛的教誨,這不是佛的學生。
佛在《佛藏經》上說的這句話,嚴格的要求什麼是佛弟子,怎樣做才是佛的弟子。佛教人學習,接受教育不能躐等,要循序漸進。循序就是先學小乘後學大乘,循序。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下頭一句話佛說了,非佛弟子,這個人不是他的弟子。為什麼?這個人躐等。那循序漸進從哪裡開始?淨業三福是最高的指導原則,因為佛在這三條後頭說了一句話,這三福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淨業正因。那我們就知道,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怎麼成佛的?都是依照這個指導所修成的。這個指導裡頭第一句話,「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做到了沒有?不論你是宗門教下、顯教密教、大乘小乘,無論是哪個法門都要遵守這個原則。你不遵守這個原則,你是假的,你不是真的,佛不承認你是他的弟子。這一條,這一條是人天法,是學佛的基礎。換句話說,人都沒做好,你怎麼能作佛,哪有這個道理!
那做人頭一個就是孝親,第二個就是尊師,這是完全依字面狹義的講法,引申的意思才是如來真正的意思。引申的意思在《菩薩戒經》裡面說到了,那對菩薩說的,「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那孝養父母就把所有的男子、女子統統包括盡了,一個都不漏,你有這個心嗎?我們不談行,我們只說這個心,你有沒有這個念頭?念頭都沒有,那還談什麼?有念頭我做不到,那另當別論,你還有念頭,連念頭都沒有。佛要找個弟子好難,他條件太高了,誰能達到這個標準?我們佛門弟子不少,用這個標準來一衡量,沒幾個人,在這個世界上能不能找到十個八個?你就曉得真難。存這個心,有這個念頭,得真幹。這個真幹的動力就是大慈悲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我們說了五個,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前面四個,真誠、清淨、平等、正覺,完全落實在慈悲上。慈悲就是愛心,真正愛世人,真正愛眾生。眾生的意思比世人意思廣,世人,十法界裡頭的人道;眾生,十法界統統包括了,十法界全叫眾生。所以眾生的範圍比人大,人是眾生裡頭的一部分。慈悲一切眾生,這才是一個真正的佛弟子。真正想到向這個目標去邁進,慈悲遍法界,善意滿人間,這樣的人無論到哪裡,都受人歡迎,都受人愛戴。也有一類的人不歡迎你、討厭你,那是什麼?那是嫉妒障礙,不是別的,我們得要明白這些道理。
現前這個社會做好人難,做好事難,要忍耐,什麼都能忍,希望善念、好事都能成真,不怕挫折、不怕誤會、不怕批評。自己心裡清楚,真正的好事是佛菩薩的教誨,這就對了。我們能夠這樣過一輩子,難得!來生大概不是在人道,上去了,至少也到天道去了。如果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做很多好事沒放在心上,不認為這是我的功勞、功德,這種人生的天就很高,到色界、到無色界去了。還念念沒有把我忘掉,我做了多少好事,做了多少功德,生天是欲界天,不高。一切眾生善因善果、惡因惡報不怪別人,全是自己造的,自己對自己要負百分之百的責任。
今天這個世界,六十年前還有父子,還有師生,那一點點微薄的情義。六十年之後,這種情義不見了,還有那麼一點,那非常稀有。現在人只有自己沒有別人,自尊、獨大這是潮流,這個潮流流到哪裡,我們不知道。其實聖賢的典籍裡面講得很多,中國古人做人,一定要求讀四書,讀四書什麼意思?吸收古人的智慧,接納古人的經驗,為我們這一生為人處世做個標準,做個參考。現在人把古人的東西都拋棄,都不要了,一昧崇尚科學,認為科學萬能,科學什麼都能解決。如果我們深入細心去思惟,科學帶給我們的是緊張、是迷惑,不知道我們人生的目標在哪裡,方向在哪裡,不知道,一天到晚提心吊膽。決定無法理解古人那種心行的清淨、寂定、智慧,那個樂趣想不到,猜不到。你去想你也想不到,為什麼?你的心是浮動的。怎樣才能想到?入定能想到,不入定的人想不到。盤腿面壁依舊是妄想紛飛,雜念不斷,那個不是入定,身心都沒有定,只是坐在那裡像個樣子,假的不是真的。心沒有定,身也沒有定,這個事情就難了。定生慧,動生煩惱,心動盪浮躁哪有智慧?全是煩惱。能修得成嗎?未必。為什麼修不成?他沒根。根是什麼?孝敬。這兩個字沒有,所以他修戒、修定都很難成就,哪來的智慧!
大乘裡頭教導我們,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是真理,超時間、超空間,永遠不變的定律。十方三世一切菩薩都依照這個來修行證果,沒有一個例外的。我們不遵守這個定律,不走這條道路,想得到像佛菩薩一樣的果報,不可能,沒有這個道理。廣學多聞沒有定力,沒有戒定,他得到是佛學的知識不是智慧,聽多了、看多了,經典表面上的知識,沒有契入。定能契入,古人教給我們讀書千遍,那是修定。一本書不能換來換去,這一本書你念上一千遍,心就定了。心不定用什麼方法?用這個方法,選一本經書,你把它念一千遍。一千遍心還不定,念兩千遍,一直念到心定下來。再繼續往下念就開智慧,不定念到哪一句哪個字,豁然大悟。智慧開了跟諸佛菩薩一樣,沒有一樣不明瞭,沒有一樣不通達,所以這真實智慧、真實利益。
佛菩薩給我們講的真實決定不虛,決定不是騙人的,千萬年來都是這麼修成的。我們今天不要這個方法,自己想一套方法,那試試看,試不成功不能怪人。中國諺語有句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個眼前可能就是這一生、這一輩子,這個虧可吃大!這個原因是什麼?不相信老人有智慧,不相信古人有智慧,認為我現在的智慧已經超過他們,這個觀念是一切過失的根源。
過去很多科學家不相信古人有智慧,古人沒有發明科學,心目當中對古人沒有一絲毫的尊敬心。近代的科學家,他們的態度慢慢在改變,因為他們所研究的結論,居然跟幾千年前古人說過的一樣,讓他們感到很驚訝。譬如物質,最近三十年才發現物質是假的,物質不存在。物質現象從哪裡來的,現在明白了,是從念頭產生的。這個報告跟釋迦佛在大乘經上所說的完全一樣,佛是三千年前說的,他們最近三十年才發現。佛講的兩句話,他們完全把它證明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證明了;「一切法從心想生」,他證明了。所有物質現象從念頭生的,這個發現讓這些科學家認真去反思,不敢輕視古人,古人沒有科學工具,沒有科學知識,他怎麼會知道?這真正叫宇宙的奧祕,物質到底是什麼終於搞清楚、搞明白了。所以科學家在那裡想,認為古人有一種本能,他知道,我們現在的人把本能失掉了,這個說法說得很好。
本能是什麼?本能是清淨心,本能就是這裡講的三個真實。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利益是自性裡頭本自具足的,不是外頭有的。你要用真心,這個東西出來了,你用妄心它就不見了,真的是人的本能。古人用真心,現在人用妄心;古人對人誠實,現在對人欺騙,認為自己能欺騙人,這是自己的智慧,這是自己的本事。那個被我欺騙的人,他沒有智慧,他愚痴,他應該要被我欺騙,現在是這樣的心態。所以用真心的就是佛菩薩,用妄心的就是凡夫。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因為本來你都是用真心。你要懂得這句話的意思,我們就可以說,那個嬰兒生下來他用真心,他沒有用妄心,那都是佛,那都是一尊尊的小佛。很可惜,他隨著年齡長大他學壞了,學會用妄心。學到十幾歲的時候,真心完全沒了,全是妄心,那個妄心比他爸爸媽媽,比他哥哥姐姐還厲害,他一家人都不如他,這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現象。我們看古人教育教什麼?都是教人用真心,教人用善心,沒有教人用惡念、用邪惡,絕對沒有。我這樣的年齡,兒童時候受的教育,父母最重視的,決定不准欺負人,欺負小朋友不可以,不准打架,不可以罵人,對人要有禮貌,就教這些。常常提到,所以根深蒂固,一生沒有這個念頭,沒有這種行為。自己再苦,受奇恥大辱也要學忍耐,不要有報復,從前人教的。現在不行,現在教的什麼?小孩就教他,他打你打過去,這個教法。這小孩長大了,他不打人嗎?怕的是長大連父母都打了,那個時候做父母的就後悔了,沒有把他教好。所以,用真實是佛菩薩,用虛偽是凡夫。
性德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中國老祖宗給我們說的五倫、五常,這是性德,自性裡頭本有的。你細心觀察畜生有,很明顯的我們能看到,你看小動物,從小動物當中看到母子之愛。現在人都不如畜生,畜生雖然弱肉強食,牠有節制,獅子、虎狼牠吃飽了,小動物在牠身邊,牠一點都不干擾,牠不欺負牠們。人不行,時時刻刻要干擾別人,他以此為樂,不知道這是造業。業決定感得果報,惡業苦報,善業福報,許許多多外國人都懂,我們談起來他都能接受,他也認為是真的。
這三個真實,「實為一經之綱」,就是這一部《無量壽清淨平等覺經》的綱宗,綱領、宗旨。這部經講的什麼?就是講這三個真實。三個真實我們都想得到,而且確確實實真的能得到,認真學習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全得到了。「將於下兩品文中詳論之」,真實之利跟真實之慧,第三品、第八品會詳細說明。下面兩句,『超過世間,諸所有法』,諸是一切,一切所有之法。「《淨影疏》曰:謂過」,過是超過,超過分段生死、變易生死,這是兩種生死,「此即成就智斷二德」。
這個講義裡頭有點資料,分段和變易生死。「一切眾生,在三界六道中」,這正是指我們現前的狀況,「由於善惡業所感」,善惡業是我們過去生中所造的,「其壽命皆有分限,其身形皆有段別,故其生死,名分段生死」。我們人從出生到死亡,住在世間這幾十年,這叫一段;靈魂來生去投胎,出生到死亡,那又是一段,這種生死叫分段生死,這個是顯而易見的。那要再給你細說,一年是一段,從初一到臘月三十,一年過去了永遠不回來了,這是一段;第二年初一到臘月三十,又是一段,這也是分段生死,一年是一段。再縮短,一個月是一段,再縮短,一天是一段。法身菩薩看到了,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的生滅,每一念就是一段,真的不可思議。從這個地方你就真正體會到經上所講的無常。常是什麼?常是常住,沒有常住的。我們身體沒有常住,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幻相,沒有一個是真的,念念都是假的。這是我們的正報,身體。我們生活的環境,最貼身的衣服,這生活環境向外擴張,擴張到整個虛空法界、整個宇宙,也是一秒鐘一千六百兆的頻率裡面產生的幻相。所以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一個是常住的。
常住的只有真心,真心我們不知道。真心在哪裡?就在眼前,自己不認識。佛教我們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真心也就是真相就現前了,你就看到了。現在看不到,你有三大類的障礙,第一個是起心動念,第二個是分別,第三個是執著,這三種在大乘經上稱為三大類的煩惱。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虛妄分別叫塵沙煩惱,塵沙是比喻,這煩惱之多沒有頭數,說不盡的,我們講雜念,這塵沙煩惱;執著稱為見思煩惱。執著裡分兩部分,一個是你看錯了,一個是你想錯了,跟事實真相完全相違背,造成什麼?造成你言語造作全都錯了。這些錯誤就變成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這麼來的。所以,我們放下見思煩惱,正知正見,正確的思想,六道就沒有了。六道是假的,是一場夢,別把它當真,把它當真就錯了。知道是假的可以欣賞,你不會受它傷害,它也能幫助你提升境界,問題就是你會不會。大乘佛法裡頭跟我們講這些道理,講這些方法,太多太多了。不會學的愈學愈迷惑,學了很多都好,我學哪個好?迷了。所以古人要求老師,道理就在此地,老師是個過來人,他有能力幫助我們。聽可以多聽,但是行一定是一門,你才能得利益。門門都想學,錯了,你已經迷了,迷在大乘教下,死在字裡行間,那就大錯特錯了。所以佛有智慧,有人讚佛,佛講經說法利益無邊。可是佛聽了否認,佛聽了這些話語,佛說,我從來沒有說一個字,你怎麼說我說法?你說我說法是誣賴我,你是毀謗我。佛不承認他一生講哪部經,講哪個法門,不承認。他是說而無說,無說而說,他沒有起心動念,他說什麼?我們說什麼,起心動念,真說了。他不起心、不動念,是自性裡頭自然流露出來,是真的無說而說,他自己沒有執著他說法的念頭,沒有這個念頭。那怎麼說出來,說得這麼好?是自性本有的智慧,自性本有的德能,不是學來的,沒有人教他,自然的流露。所以只要你見到真心,你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所以佛法的教學跟世間的教育完全不同,它是教我們用真心的,是要我們開發真實智慧,那是自性裡頭的寶藏。要開發這個寶藏,這寶藏有真實的利益。人人都有,個個不無,平等平等,用什麼東西開?這什麼工具?這工具就是戒定慧。你要想開發你自性的寶藏,你持戒、修定,那個智慧自然就出來了。持戒得清淨心,修定得平等心,心要不平等,得不到定。為什麼?心有高下怎麼定得下來?定愈深,智慧愈大,定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我們今天真的是心浮氣躁,浮躁心起作用是煩惱。浮躁不是真心,真心是定的,不動的。惠能大師見性告訴我們,「何期自性,本無動搖」,自性就是真心,它不動,它不搖擺,它生智慧。我們今天的問題就是這個妄心定不下來。
淨宗的法門,法子是非常妙,要你會用,把心定在阿彌陀佛上。你也念佛,為什麼功夫不得力?你心裡面的垃圾沒有清除乾淨,雖然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無可奈何。你要把這個心房打掃乾淨,阿彌陀佛就起作用了。惡念清除掉,雜念清除掉,善念也清除掉,自性清淨心裡什麼都沒有,全都清除掉了,只請一尊阿彌陀佛,這是淨宗絕妙的方法。這一尊阿彌陀佛就念念都加持你,你真正得三種真實。我聽到這個好,我現在就幹,我心裡頭把阿彌陀佛請過來,我其他什麼念頭都不要了,你心有沒有乾淨?沒乾淨。為什麼沒乾淨?你還有什麼念頭都不要這個念頭,這個念頭裡頭又無量無邊,清不掉!那個念頭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斷不掉,這個東西斷掉,你就成佛了。釋迦牟尼佛表演給我們看,他菩提樹下入定,出定時候斷掉了。惠能大師不是用修定,是聽講經,五祖忍和尚給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一下放下了,妄想分別都放下,就是說他心裡垃圾清乾淨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五祖忍和尚給他見證,證明他真的放下了,衣缽就傳給他了。
放下是什麼樣子?世出世間一切法別人向你請教,你都能回答得了,你沒有障礙。他是什麼也沒學過,學佛偶然的緣分,《壇經》上記得很清楚。到黃梅住了八個月,講堂沒去過,禪堂也沒去過,禪堂沒有去坐過一炷香,講堂沒有去聽過一次課,他什麼都懂。給無盡藏比丘尼講《涅槃經》,給法達禪師講《法華經》,他有本事講得叫對方聽了開悟,這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他能做到。這些經典都沒學過,都是叫人,你們學了多年,你念給我聽,我講給你聽。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一樣不通,為什麼?這就是萬法唯心造,你把能造的心找出來了,所造的就通了。我們今天困難在哪裡?專是搞所造的那一方面,能造的沒有想到。所造的千差萬別,我們一生永遠學不盡,永遠沒有辦法,迷在裡頭。人家不找所造的,找能造的,把能造的找到,所造全都通了,自然就通了,佛法是這麼教的。
佛法傳到中國,佛陀的這個教學方法,儒採用了,道也採用了,就是戒定慧三學,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們要問,惠能大師在黃梅八個月,每一天舂米破柴,那是幹什麼?那是在修戒定慧,一時一刻沒有放鬆,別人不知道。他要不是勤修戒定慧,他怎麼能大徹大悟?所以會修的人,我常講無時無處都能修,問題就是你會不會。會的人天天看電視,看電視就是修一乘佛法。會看的人看電視會成佛,會大徹大悟,不會看的被那個電視畫面迷了,他哭你也哭,他笑你也笑,像個傻子一樣。真正會看的,電視呈現的是什麼?大乘教上常講的「萬法皆空」,能現的屏幕是空的,所現的色相也是空的,都了不可得,不就是《般若經》上所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就是電視屏幕上都給你顯示出來了。你能體會到這個,就是釋迦牟尼佛二十二年所講的般若在電視畫面呈現無餘。佛苦口婆心講了二十二年,你要會看電視,幾秒當中全得到了。一切皆空,你一切就放下了,你的心地馬上就乾淨了,清淨平等覺立刻現前。大乘教裡給我們說,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佛法。穿衣吃飯是佛法,睡覺養神是大定,起心動念是妙慧,這沒人懂。
釋迦牟尼佛成佛了,講這麼多經,這經誰教給他的?沒人教。惠能大師能說那麼多經,說得那麼精闢,都讓聽經的人開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誰教他的?沒人教。開悟之前,《金剛經》之外,其他的經聽都沒聽說過。這就是什麼?三個真實,他掌握到是三個真實,法法皆圓,法法俱通,都通了,沒有障礙。這一通,一切通了,六根障礙沒有了,時間跟空間都不存在了,他住在一真法界裡頭,住在常寂光裡頭。我們看到他的身是從常寂光裡頭現的應身,境隨心轉,他到那個境界,他身體自然變成常寂光的應身。「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所以這個地方講的是分段生死,這個意思很深很廣,通常我們講,這一生從生到死這一段,這是大家都能懂的,更深的一般人聽不懂。
什麼叫變易生死?「三乘聖者」,三乘是聲聞、緣覺、菩薩,都是沒有見性,也就是沒有出十法界。三乘聖者都在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在十法界裡面。這些人,「已斷見思惑,了分段生死」,他們出六道輪迴,見思煩惱斷了。也就是說,在一切法裡頭,世出世間一切法,他不會執著,見思煩惱斷了,再不會執著了。三乘裡面的菩薩,菩薩不但執著沒有了,分別也沒有了,但是他還有無明煩惱。「但因修道的結果,迷想漸滅,證悟漸增,此迷悟的遷移,每一期皆不同,其中由前期移入後期,恰如一度生死,其變化神妙莫測,不可思議,故名變易生死,或不思議變易生死」。這個生死跟前面講的分段不一樣,前面分段好懂,一段一段的好懂,變易不好懂,但是我們也能體會到。
譬如在學校念書,小孩今年一年級,一年級念完升到二年級,這一年級死了,二年級出生了;二年級學完升到三年級,二年級死了,三年級生了,這叫變易。為什麼?他修道的結果不斷向上提升,每升一個階級他有一個變化。這個變化就是什麼?煩惱習氣減輕了,智慧、定功增長了,他有這個變化。《華嚴經》裡面說菩薩五十一個階位,那就是五十一次的變易生死。在六道輪迴裡頭,兩種生死同時具有,具足;出了六道之後,分段生死沒有了,只有變易生死。那在《華嚴經》上所說的十信位,從初信到六信沒有離開六道,兩種生死都有;到七信位,他的見思煩惱斷了,見思煩惱一斷就沒有輪迴,六道輪迴沒有了,所以,他只有變易生死。七信位以上的只有變易生死,沒有分段生死。變易生死一直到等覺,等覺斷最後一品生相無明的習氣,他就回歸自性了,這個時候實報莊嚴土也不見了。唯一真實,這個真實是常寂光,他圓滿的回歸到常寂光了。
這也就是說,我們從自性一念不覺這迷了,最後修成佛回歸到常寂光,回歸到原點,一個很大的循環。佛告訴我們,每個眾生都在這個循環裡頭,你循環到哪個地方,距離最後的目標還有多遠,各人不一定,都在循環。但是告訴你,一切眾生到最後統統都回歸到原點,一切眾生都會成佛,本來是佛,最後統統都會成佛。所以對一切眾生要孝、要敬,道理在此地。我為什麼要孝?為什麼要敬?這把道理給你講清楚了。一切眾生是真佛,不是假佛,只是現在他有煩惱、他有習氣、他有業障,他還擺脫不了六道輪迴,還在這個裡頭打滾。他阿賴耶識裡頭,確確實實有佛的種子,有淨宗的種子,有阿彌陀佛種子,他決定將來會往生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回歸常寂光。
那我們對現前一切造作惡業的眾生,不可以藐視,不能輕視,要生憐憫心,一時糊塗,做錯事情要原諒他們,修自己的厚道,修自己的忠恕。忠恕是性德,在哪裡修?就在這個境界裡頭修。看到人作惡造業原諒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煩惱習氣很重,你說勸他,他不接受,所以菩薩只有在旁邊,默默當中去加持他,將自己所修行的功德迴向給他,希望他早一天覺悟,希望他早一天回頭。決定沒有幸災樂禍的這個念頭,幸災樂禍是缺德,不是個善念是惡念。惡念自己墮落了,看到這個境界自己墮落了。所以你看會修的人,無論順境逆境提升,只有提升沒有往下墮落的。善緣惡緣也都是幫助你提升,一味提升。提升就是佛法,墮落那就是魔法,那是魔不是佛。
佛跟魔在哪裡?就是自己念頭,自己念頭一念正念是佛,惡念就是魔。魔不在心外,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佛是自己,魔也是你自己,與外面境界不相干。怨天尤人是大罪,是最大的錯誤,決定不可以。老祖宗教我們的話,好,要記住,「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遇到有障難了,反過頭來反省,決定在自己的念頭、言行,與外頭境界不相干,決定不能怪人。縱然我們在逆境惡緣裡頭,遭受別人毀謗、侮辱、陷害,種種障難,全是自己的過失,與他不相干。天天反省,天天改過,一定是原諒別人,不要原諒自己,自己天天有進步,天天快樂,有進步才法喜充滿。如果每天自己憂悲苦惱,這完了,這個一定要提高警覺,我迷了,我迷得很深,才會有這個現象。一個人念念有覺悟,天天有覺悟,怎麼可能有這個現象?
實在沒有辦法,讀經,古人用這個方法收效果的很多。用一年的時間我讀一部經,一天讀三遍,一年念一千遍,一千遍決定心定下來了。還沒有開悟,我再讀一千遍,再不開悟,我再讀一千遍,肯定有開悟的那一天。為什麼?你走的是開悟的道路。恭恭敬敬的讀經,這就是持戒,一心專注是修定,長期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哪有不開悟的道理?問題都是自己懈怠、懶散,不肯真幹。妄想多、妄念多,這個把你毀掉了。最怕的魔不是外頭,自己的心魔,這個妄念折磨你,妄想折磨你。根源在哪裡?沒有離開貪瞋痴慢。自己認真反省就發現了,魔是從哪來的?貪來的,瞋恚來的,嫉妒來的,懷疑來的,傲慢來的,都不外乎這些。自己對自己的修學,肯定信心喪失掉了。對自己沒有信心,對所學的沒有信心,對法沒有信心,肯定一事無成,這走一條死路。來生得人身,不容易,換句話說,肯定是三惡道,這就鑄成大錯了。所以這兩種生死,「超過分段、變易二死,安住出世二空之智,此即成就智斷二德」。
這裡講的二空,「二空」,人空、法空,我們這個參考後面有。這裡頭節錄的文是,「法藏般若心經略疏」。法藏是華嚴宗第三代的祖師,賢首國師,他的法名叫法藏。《心經》註解裡面,將人空、法空做了解釋。第一「人空」,人空就是我空,也叫生空。「謂凡夫妄計五蘊是我,強立主宰,引生煩惱,造種種業」,這是講現前的事相,確實如此。六道凡夫,妄是虛妄不是事實,計是計畫,計度分別,也就是打妄想。妄計用妄想兩個字來解釋,容易懂。妄想是什麼?把五蘊當作我的身,這個東西色受想行識。色是物質,這個肉體物質是我的身,受想行識是我的心,五蘊就是我自己的心跟身。而實際上,五蘊了不可得,《心經》上觀自在菩薩提醒我們。觀自在,這個意思就很深了,我們今天看,看不自在,我們今天想,想也不自在,觀就自在了。怎樣叫觀?離心意識就叫觀。所以佛門修行叫修觀,修觀就是不用心意識。
心是阿賴耶,意是末那,識是第六意識。心意識的功能是什麼?識是分別,第六意識分別,第七識執著,第八識收藏。所以第八叫藏識,倉庫,把你分別、執著的統統往倉庫裡面去收。這個收是什麼?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記憶。你為什麼記得昨天的事情,你為什麼記得去年的事情?種子在阿賴耶裡頭。你要想到、講到去年,就把那個資料提出來,立刻就能提出來,你就想到去年的事情。所以,藏識阿賴耶就是個倉庫,是個資料室,所有的無始劫以來的東西,都儲存在那裡頭都沒丟掉。不用心意識,把阿賴耶識儲存的東西要放棄掉,好的壞的都不要,決定沒有取捨,統統放棄。所以不用阿賴耶。不用第六意識就是不要去想,不分別,不用末那不執著,我們常講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是離心意識,這個叫觀。我眼睛看,不用心意識,我耳朵聽也不用心意識,看得清楚、聽得清楚,這是智慧。不用心意識這就是大定,自性本定。絕不受外面環境動搖,裡面決定不受貪瞋痴慢、自私自利這些分別執著的干擾,你就入了大定。這個定不是盤腿面壁,這個定是活活潑潑,行住坐臥全在定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定慧等學,不受干擾是定,清楚明瞭是慧。
菩薩修行沒有方所,沒有一定,《華嚴經》上給我們舉例,善財五十三參那就是菩薩學處。五十三位善知識,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平等平等。五十三參要落實,在現前我們把它會通,就是我們從早到晚,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覺之前,所接觸的環境,所接觸的一切人、一切事,就是五十三參,佛把這個分成五十三類。你所接觸的,看清楚、聽清楚了,是智慧;如如不動是定;什麼人用什麼方法去應付他,辦什麼事情辦好,那是戒律,戒律是辦事的。樣樣辦得妥善,心地裡頭一塵不染,又明白、又清楚,戒定慧用在日常生活。這叫真的戒定慧,戒定慧是活的。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全是表演的戒定慧。用不上的東西那沒用處,你學它幹什麼?全都用上了,活學活用,這真菩薩,這真佛。一絲毫拘束都沒有,一絲毫罣礙都沒有,身心舒暢跟自性融入一體。自性就是大自然,跟大自然融成一片,融成一體,他怎麼不自在!所以一定要曉得五蘊是假的,色受想行識,我們看了科學家的報告,讓我們真正明白了。五蘊皆空這一句,我們用幾十年的時間,對它有懷疑,真的是沒有搞清楚。看到量子力學家的報告,我們這個疑惑就化解了,原來是一念當中產生的五蘊,它實在是沒有,就是念頭裡產生的。一念不覺起了這一念,這個一念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在這一念裡面就產生色受想行識。
世尊問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在佛門裡面他是心理學家,法相唯識是講心理學的,這個事情問他。「心有所念」,凡夫起個念頭,佛問他,這個念頭裡頭有多少個微細念頭,有多少個物質現象,有多少精神現象?就是受想行識。這個問題別人問不出來的,你不知道事實真相,你怎麼會問得出來?彌勒菩薩回答,說一彈指,一彈指這麼長的時間,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單位是百千,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一彈指有三百二十兆個念頭,念念成形,每一個念頭都有色,形就是色,物質現象;形皆有識,每一個物質現象裡頭都有受想行識。那我們現在是用秒作單位,一秒能彈多少次?我想大概一秒應該可以彈五次。五乘三百二十就是一千六百兆,單位是兆。一秒鐘起這麼多的念頭,所以單獨一個念頭起來,你決定不知道。
我從以前這個電影,這大概四、五十年前,這個晶片還沒有發明,那個時候的電影、照相機都要用底片,現在不要用底片了。照相機一定受底片的限制,一般大概都是三十六張、二十四張,要受這個限制。不像現在晶片方便,這一個晶片可以容納幾千幾萬張。所以從前人懂得節省不敢隨便拍,拍拍浪費底片,那底片錢很貴。現在它容納太多了,一次按下去照個五、六張,在以前是很節省的,我們年輕那個時代。這就是電影的底片,幻燈片,一秒鐘放映的張數二十四張,也就是二十四分之一秒。二十四分之一秒,如果是一張不是連續的,是一張,我們會看到什麼?我們把這個幻燈片只留一張,其他的都把它塗掉,放在放映機裡面,通過放映機打在銀幕上,我們看到了。看到什麼?有個感覺,好像有個光一閃就過去了,光裡頭什麼東西沒看見。要記住,二十四分之一秒我們就沒有辦法看見事實真相,現在速度加到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在哪裡?就在眼前,一點都不假,我們渾然不覺,完全沒有感覺到。
這個宇宙的形成就在眼前,當下一念,沒有過去,沒有未來,過去、未來是假的,全是當下一念。這跟你講真相,說明什麼?說明人空,也說明法空。人不存在,法也不存在,全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高頻率之下產生的幻相。這個幻相不可得,《般若經》上佛所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個是釋迦牟尼佛親眼看到的,在哪裡看?在定中看到的。誰有能力見到這個境界?佛說得好,八地以上。那人就多了,八地菩薩、九地菩薩、十地菩薩、等覺菩薩,佛是最高的果位,是妙覺,這五個位次的人統統看到。這五個位次的人可多了!他們在定中就是心清淨到極處,極其微細的東西他都感覺到,而且感覺得清清楚楚。
你看,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裡頭,有色受想行識,又分為五個階段,妙極了!色裡頭有受想行識,受想行識裡面有色相,說明了事實真相,心跟物不能分開。這是近代科學家提出,地球上最近四百年來的科學走向一個很大的誤區,就是很大的錯誤,錯誤就是二分法。把一切法分作心理學、物理學,分作二分,錯了,它是一不是二。心跟物決定不能分開,同時發生、同時消失,它是一它不是二,現在科學家證明這個事情。佛在三千年前講了,「色由心生」,色法物質現象,由心生的,心是念頭。「一切法從心想生」、「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佛這些話很多,都是說明事實真相,這個道理慢慢被科學家發現。所以我們相信,再過個二十年、三十年,量子力學變成普通科學,佛法就變成科學,不再是宗教,它跟量子力學合成一個了。科學家對於佛法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們最近才發現,三千年前佛就說得這麼清楚,說得這麼明白。說明大乘是高等科學,是高等哲學,再不會有人誤會,再不會有人反對了,真能解決問題。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