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悉檀 (第四集) 2012/9/1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02-037-0509集) 檔名:29-307-000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一千零七頁第二行,最後一個字看起:
第四,「心佛不二,妙感難思。事理不二,妙境現前。是第一義悉檀。圓彰性具,令入實相故」。這一段是四悉檀第四個意思,入理。這是前面三種遍施這個感應的道理,為什麼會有感應,感應到底是怎麼回事情,這個我們要知道。凡夫確實對自己的心性迷了,不知道事實真相,所以這種本能很難現前。古人心比我們清淨,煩惱輕,業障比較少,感應容易現前。我們看,像《觀世音菩薩感應錄》、《地藏菩薩感應錄》,《華嚴》、《法華》的感應,記載得都很多,為什麼古人好像那麼容易,不難,現在很難?其實現在感應也在眼前,我們疏忽了,不知道是感應;古人的心思比現在人靈敏,容易覺察。道理是因為一體。
大乘經上佛常說,「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是真心、是自性,能生能現。一念不覺,一念就是不覺,不覺就是一念,這一不覺就叫做阿賴耶。阿賴耶是什麼?阿賴耶就是一念不覺,這個不覺就是個妄心,從真心裡起了個妄心。妄心,你要是覺悟了,不礙事,真妄不二;你沒有覺悟,你把它當作真的,這就礙事了。礙什麼事?礙你明心見性,礙你見不到諸法實相,你所見到的、你所想到的全是虛妄相。誤會了,把虛妄當真實,這就造業了。業就感得果報,善因感善果,惡因感惡報,善惡業因果報都不是真的。就好像作夢一樣,你做個甜蜜的美夢,跟做個惡夢,都是一樣的夢,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醒過來曉得。可是在夢境裡頭執著,執著是真有苦、真有樂。迷了有這種現象,悟了沒這個現象,所以覺後空空無大千,永嘉大師《證道歌》上說,夢裡明明有六趣。十法界也是一場夢,再說到究竟一點,實報莊嚴土還是一場夢。
真正醒悟過來,是常寂光現前,常寂光現前就是真如自性現前,就叫明心見性。見性是什麼樣子?我們能體會的,就是我們的身心統統融入常寂光,跟常寂光變成一體。所以身土是一不是二,都變成寂光。這個事情也被今天科學證明了,物質到最後沒有了,是意念;意念到最後也沒有了,是能量;能量到最後是常寂光,回歸自性了。科學裡面沒有自性的名詞,它有個零點能量場,跟常寂光的意思非常接近,零是什麼都沒有。常寂光確實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沒有自然現象,它無處不在,它無時不在。它是一切法的本體,離開它,沒有一切法;它不是一切法,能現一切法。
我們常常用電視屏幕來比喻它,屏幕裡頭什麼都沒有,能現一切色相。雖現一切現象,屏幕絲毫損害都沒有,像六祖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就是它沒有染污。它現實報土,沒有染污;現方便土,也沒有染污;現十法界,沒有染污;現無間地獄,也沒有染污,本自清淨。我們都認為自己有嚴重的染污,沒錯,染污是什麼?染污是阿賴耶、是末那識,末那是染污的根源。佛告訴我們,末那識是四大煩惱造成的,末那識怎麼來的?它是煩惱的原始點。根本的那一點就是我見,自性裡頭沒有我,它執著有個我,問題就出在這裡。所以,大小乘佛法都抓到這個點,身相破了,無我相了,就證小乘須陀洹。深一層的,我那個執著,極其微細的執著,我執,就是《金剛經》上講的我見,這個放下了,圓教初住,別教初地。都是以破這個為目的、目標。我們修行最大的困難,就是這一關不能突破,這關突破了,往後就容易了。
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識成智從這兩個下手。末那的執著、意識的分別,分別比較輕,執著比較重,重的容易斷,輕的反而難斷。阿羅漢見思煩惱斷盡了,超越六道輪迴,生到四聖法界聲聞法界,這才真正成為聖人,真正成就,為什麼?超越輪迴了。不能夠超越六道輪迴,沒成就,修得再好都不行,為什麼?還要搞生死輪迴。過去生中所修的保不住,雖然繼續修,當中要中斷至少二十年,要斷這麼久。這二十年幾乎把前面修的都忘乾淨了,所以這一生是從頭再來。從頭再來,要遇到好的老師、好的修學環境,如果沒有好老師、好環境,可能這一生還會墮落,不但不能進步,還要退步。這才曉得修行之難,生生世世進進退退,不是一帆風順。
一帆風順,一定要知道只有一門,無量法門裡頭只有一門,這一門就是淨宗。淨宗一定到了極樂世界之後,就有進無退,這是極樂世界無比殊勝的功德。哪個世界都有進進退退的,唯獨極樂世界沒有,有進無退。十方世界,到有進無退的,那都是在實報土,同居土裡頭有進退,方便土裡頭也有進退。只有實報土,那是明心見性,實報土,圓證三不退,有進無退。可是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有進無退,這法門到哪去找?所以我們今天一定要想到,除這個法門之外,我們想成就是不可能的。我學佛六十年了,如果還有更好的方法能超過這個,我會選擇,找不到。只有這個方法,我們有把握在這一生成就。
障緣多,特別是我們選擇這個本子,諸位一定要知道,今天依照這個本子修行的人不少。《無量壽經》九種本子我都看過,不單看過,我還印過。我印這個幹什麼?印這個就是給大家看看,九種本子你自己看,你喜歡學哪一種。讓你統統看到。都看到之後了,我覺得這個本子好,其他的八個本子跟它比,比不上。會集的人要有智慧、要有德行,要守規矩、守本分。會集不是翻譯,會集必須是原譯本的經文,不能改一個字,你改了就錯了。我這一句、這一段是從哪個本子節錄出來的,黃念老幾乎都註明了,說明這個會集字字句句是有來歷的,有原譯本做根據。
如果說不能會集,這話講不通,為什麼?四十八願就是會集的,這經上自己說的。四十八願怎麼來的?世間自在王佛,這是法藏比丘的老師,叫他到十方國土去參訪,去看看、去參學、去考察,人家好的你記錄下來,採取它,不好的你不要它。四十八願是法藏比丘參訪一切諸佛國土,他所看到的、他所體會到的真善美慧的大成。所以四十八願是會集成的,不是他自己想像出來的,也不是他自己發的願,不是的。這一個佛國土好,那個地方沒有三惡道,這條好,我們記住,將來極樂世界也不要有三惡道。這麼來的,不是自己的理想。所以四十八願是集大成來的。極樂世界成就了,就是集十方一切諸佛剎土美好之大成,所以世界成就之後,就超越一切諸佛剎土。為什麼?諸佛剎土好的它全有,諸佛剎土裡有一些缺點,它這裡找不到。那不集大成行嗎?
佛教最初到中國來,來的時候要把佛經傳來,佛經怎麼翻譯?最早是《四十二章經》。四十二章是四十二段,跟我們現在《群書治要360》一樣,它沒有360,它只有四十二。四十二就是一切經論裡面,適合於中國人學習的,把它節錄出來,一小段、一小段的,會集的。《八大人覺經》也是會集的,上面加個佛說,確實字字句句都是佛說的。在結集經典的這個經題,加「佛說」它有個規矩,這部經正宗分裡頭第一句話是佛說的,所以這個經上加佛說;第一句話不是佛說的,通常這個經上不加佛說。《四十二章經》每一段都是從佛經裡頭節錄出來的,全是佛說的,所以它上面加上《佛說四十二章經》。
會集的太多了,現在有法師把這些會集的證據蒐集出來了。《大藏經》裡頭很多經典是會集的,都入了藏,歷代祖師大德都承認了,怎麼不能會集?現在佛教裡頭所用的經懺佛事這些懺本全是會集的,祖師編的早晚課誦是會集的,會集本不能用的時候,這都不可以用了。所以這是講不通的,不能做為正式反對會集本的理由。祖師對會集本的批評,不是對會集的批評,是他會集不當。經文好的地方,應當摘下來,他漏掉了,不是重要的他節錄出來了,這是不當。還有,隨便把文字改了,這是很大的忌諱,不能改經上一個文字。因為你一改,別人也可以改,改到後來這個經典就不像樣子了。所以決定不能改變一個字,不是不能會集。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也是會集的。他採取的經論八十三種,祖師大德的論著一百一十種,總共用了一百九十三種的資料,會集的。所以他這個註解是集註。經是會集的,註也是會集的,我們今天在學習、在分享也是會集的,還把現代科學家的一些報告也會集到裡頭來,來引證。怎麼不能會集?我編輯這個《世界宗教是一家》,這是會集的,這是會集十個宗教的,每個宗教教我們怎麼做人、怎麼修行,這些重要的開示統統會集成一本書。
《華嚴經》本身就是會集的。題,你看題的意思,《華嚴經》古人比喻是個大花園,這個花園裡面各種品種都有,美不勝收。如果單一的,這個花園只種一種花,沒有其他的雜花,就是一色的,那有什麼好看?你穿衣服,上面這些圖案花樣,那是會集的。我們穿這個袈裟,古時候袈裟是會集的。布很難得到,一般人家穿舊的衣服,丟棄不要了,出家人把它撿回來,可以用的地方剪裁剪下來。以後積多了,我們就把它縫成一件衣,所以它一塊一塊的。一塊一塊,質料不一樣,顏色不一樣,去染一染。染,怎麼染法?各種不同顏色調在一起,五色是五正色,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混合在一起染出來的,叫袈裟色,就是雜色,成了深咖啡色。所以它也是會集的,它不是單純的。佛不許弟子穿正色的衣服,為什麼?容易起貪心,容易起傲慢。一定要穿染色衣,這戒律裡頭講得很清楚。
所以凡事我們要把理搞通、理搞明白,佛為什麼要這樣教我們,他有他的用意在。總而言之,就是給世間人做個好榜樣,什麼叫好榜樣?不能引起世間人煩惱習氣,這就叫好榜樣。世間人無始劫以來,末那識裡面就是貪瞋痴慢疑,與生俱來的煩惱,你不要把這個東西給它勾引起來,你把它引起來,這就是罪過。夫子教學,對於今天所謂藝術表演這類東西,實際上講,它範圍很大,他有三個字叫「思無邪」。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一切作為不要引起眾生的邪思邪念,這是聖人,聖人不幹這個事情。聖人能引起你的都是正念、正思惟、正道,不會把你帶在彎路上,不會帶在邪路上。最後都教你回歸自性,就是契入常寂光,融入自性裡頭。
融入自性,是一體了,就像我們房間裡面點的幾十盞燈泡,燈光統統都點燃了,光光互相融在一起,這叫常寂光。你就曉得,常寂光是法身如來,他們在哪裡?他們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這妙感難思,因為我們跟他沒有距離、沒有前後,沒有距離是沒有空間,沒有先後是沒有時間,所以我們有感立刻就有應,當下即是,這是我們跟佛菩薩感應。我們要做惡事、做壞事,我們跟地獄、餓鬼感應亦如是。地獄在哪裡?鬼道在哪裡?無處不是,無時不是,統統是自己意念、作為所招感的。對佛是至善的感應,墮地獄那是極惡的感應。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見的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不是虛妄的?是的,跟我們現前境界是一樣的。為什麼?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任何現相,極樂世界不例外。相是心變現的,與自性相應的就是最美好的現象。諸佛能生能現,是實報莊嚴土;有了意念、有了無明,這就有了阿賴耶,就變成十法界,四聖六凡。六凡裡頭有人天、有地獄,統統是念頭變的,全部都是自心。天台大師在《止觀》裡面講的「全體是心」,誰的心?自己的心。眾生心,眾生心跟自己心是一個心。完全覺悟了,沒有絲毫迷惑,這就是如來,我們講法身菩薩,完全覺悟了,《華嚴經》初住以上。迷,迷有淺深不同,那是十信菩薩,十信菩薩分配在十法界。他們是覺了,覺沒有圓滿,有初覺、少分覺、多分覺,沒圓滿。所以感應不思議。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真明白了,他就真用了,用什麼?用真心。我們還是用妄心,那就章嘉大師說了,你沒覺悟,不要自己以為覺悟。章嘉大師這個教誨我得很大受用,他老人家非常肯定說了一句話,你沒有做到的就是你不知道,那就不覺悟。你真正知道的時候你怎麼會不做?哪有這個道理!真正知道五戒好,你還會殺生嗎?還會偷盜嗎?還會淫欲嗎?還會妄語嗎?自然就不會了,你真知道了。只有你知的是似是而非、半信半疑,你才會幹這個事情。甚至於你不願意守這些戒律,那你對於佛法是毫無所知,你所知道的是知識、皮毛,不是佛法的正說(就是經上所講的如來真實義),你所了解的佛經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開經偈說得好,「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幾個人?太少了。一般人能解的,都把意思解錯了。
像章嘉這種老師難遇到,他跟你講真話,我們自己不容易辨別,說了那麼簡單一句話,做不到的就是全不知道。這是他教給我看破放下說的,你沒有看破,所以你放不下;你真看破了,哪有放不下的道理!看破是屬於智慧,放下是屬於修行功夫。為什麼這個身放不下?自己也會講,講得頭頭是道,還是放不下。我們一般講業障太重了,習氣太深,無始劫以來養成的,哪有那麼簡單?章嘉大師說的不是的,你沒搞清楚。對於這個身是假的,你知道,你也能說,你不是真的知道,你是聽別人說的。如果你真知道,你肯定會放下。這個標準太好了,讓我們自己自然就身段放下了,不敢貢高我慢,不敢自以為是。自以為是、貢高我慢,講得天花亂墜,他什麼也做不到,最後這個人一定墮惡道。為什麼?他講的全是妄語,妄語入拔舌地獄;傲慢是屬於瞋恚,瞋恚的業報是地獄,地獄是一片火海。
所以,好的老師是說真話,不說假話,自己真幹。地位很高,章嘉大師在中國藏傳佛教裡面是最高級的大德,但是這個人非常慈悲、非常謙虛,和藹可親,沒有一點架子。他自己告訴我,什麼人想見他,他都願意見,只是有些人以為他地位太高了,想見不敢見他,這錯誤了。也是因為這種原因,我們的機會就特別多,為什麼?見他的人不多,我們就有時間在一起。如果他見的人太多,每天還太多了,我們哪有時間談話?這個都是各人遇緣不同。
所以我們明瞭了,無論世法、佛法,方東美先生是世間的老師,世法,章嘉是佛法的老師,同樣有一個念頭,最喜歡的東西,就是把自己所學的傳給後人,一絲毫吝法都沒有。佛法才能世世代代傳下去,不是到自己就沒有了,傳人比什麼都重要。傳人不好找,可遇不可求,到哪裡去找去?李老師告訴我,學生求一個好老師難,一個好老師求一個好的學生,傳他法的,更難。自古以來,不是老師不傳,遇不到這個能傳的人。能傳的人實際上就三個條件,老實、聽話、真幹。你看,說起來好簡單,到什麼地方找個老實人、找個聽話人?沒有。聽話,陽奉陰違,表面聽的,回過頭來他自己有他自己一套,他才不聽你的,這樣的人怎麼能傳法?正法怎麼能恢復?難,難在真正有智慧、有眼光。承傳正法是救天下眾生,我們自己縱然做不到,後來會有人做到。
達摩祖師到中國只傳一個人,慧可,一生沒有遇到第二人。慧可真的傳下去,傳給僧璨,一代一代,傳到第六代惠能大師,真的開花結果了。你去尋根,根是達摩祖師,達摩祖師的法到第六代才大行於天下。我們今天遭遇到的,跟達摩祖師那個時候差不多。實際上達摩祖師那個時代,佛法比我們現在殊勝得多,那個時候傳法就那麼難,今天困難可想而知。沒有辦法,真的只有求三寶加持,三寶憐憫眾生,乘願再來。不是佛菩薩乘願再來,你說不染這個世間的惡習,誰能做得到?我們得講真話,不可能!
我們也是個凡人,我常說,我要三個月不讀佛經,我就會被外面環境誘惑,就會被染污,煩惱、習氣重。靠什麼?靠天天讀經,展開經本就聽佛在說法。只有一個方法,天天跟佛在一起,就不會學壞了。離開經本你就離開佛菩薩,你就跟世間人接觸了,你能保得住嗎?我年輕的時候出來學講經,喜歡講經,哪裡請我講我都去,一個星期有時候講到三十多個小時。人家說我愛講經,喜歡講,不是,我用這個來磨鍊自己。因為講經要準備,初學講經的時候,剛剛出來的時候,一個小時要做四十個小時的準備,怕講錯了。同樣一部經講多少遍,我不用舊稿子,我都用新的,這樣才會有進步。如果用舊的,沒有進步,年年講都是一樣的。不用舊的,所以還是要重新去做充分的備課工作,這才能讓自己不走偏差。
這是要自己注意到的,自己不注意到,這老師不能幫你。老師講得很好,我只能指路給你,路是你自己走的,這真話。老師不能背著我,不能抬著我,老師只是指路給你,你自己得要走。但是這個路上絆腳石很多、險道很多、障礙很多、誘惑很多,你能走得過來,最重要是靠你的德行。這個裡頭,跟這段經文講的,最重要的是信心,對佛教的信心、對大乘的信心、對淨宗的信心、對西方極樂世界的信心、對阿彌陀佛的信心、對老師的信心。這是什麼?這尊師重道。對這個會集本的信心,這個本子是李老師傳給我的,我對它沒有信心,那就是對老師沒有信心。李老師的老師是梅光羲居士,梅光羲居士跟夏蓮居是同參道友。這個經本有一篇很長的序文,是梅光羲寫的。梅老居士是黃念祖的舅舅,黃念祖居士是他的外甥,他是夏蓮老的學生。李老師稱夏蓮居老居士也稱夏老師。梅老師在序文裡面,稱這個經是《無量壽經》九種本子裡頭的第一經。老師接受,他自己講了一遍,給這個經做了個眉註,這個本子給我了,我接受過來,這有師承。我那個時候學佛不久,沒有智慧,但老師有智慧,我相信老師,老師不會指一個錯誤的門給我,我相信。
所以,許許多多反對會集本,那是什麼原因?對《無量壽經》沒下過功夫。真正批評,是要把這個經研究透徹,哪個地方不對指出來,這是真的。如果九種本子沒有看過,大乘佛法沒有認真學過,你隨便批評,這個就是拔舌地獄的罪過。他敢幹,我不敢幹,他有這個膽子,我不行,我沒有這個膽量,他不怕因果,我怕因果。所以我曾經說過,全世界人都反對,我一個人還是依照這個修行,我相信我能往生淨土。我對得起老師,老師對我負責,我聽話。我如果改變學其他的本子,我背師叛道,那真的是有罪了,這不是假的了。背師叛道的人,古今中外都找不到一個有好結果的。
要曉得老師的恩跟父母相同,連淨業三福,第一句孝養父母,第二句奉事師長。一個人無論世法出世法,他的成就就在這兩個字,一個孝、一個敬。這兩個字站穩了,這個人肯定成就,沒有不成就的。這兩個字要是缺了,或者兩個字都沒有,這個人無論怎麼用功,勤修一輩子,最後不會有成就,為什麼?根壞了,從根上看。枝葉壞了沒有關係,根不能壞,根是根本,根壞了沒救,枝葉壞了有救。這枝葉砍掉,會長個新枝出來,根壞了就沒辦法了。所以,孝親跟尊師重道是一樁事情。現在人所以難,難在哪裡?就是不孝父母、不敬老師。這告訴我們一個什麼事實?告訴我們,這個人不可能承傳傳統文化,這個人不能承傳佛法。正法久住與他不相干,傳統文化的延續跟他也不相關,他沒有這個能力,想幹也不行,根沒有。所以要培植這個根,不容易!
辛辛苦苦用一輩子的心血去栽培這個年輕人,就算有這麼個緣分,從胎教父母就懂得照顧他,把他栽培成,好老師來帶領他。這個社會是個大染缸,他到二十、三十,離開老師,踏進社會,能保證他不被污染嗎?能保證他在高名厚利之下不變節嗎?誰都不敢保證。有個人來請你做部長、請你去做總理,你動不動心?給你幾十億美金、幾百億美金,動不動心?一動心就完了。高名厚利不變節的,那是真學問、真功夫!你沒有經過這個經歷,不敢講。所以,今天我們看到一些人修得非常好,最後遇到這個名聞利養,變節了,這樁事情古今中外都有,才曉得這樁事情多難。
全世界人都在渴望,希望有個大師出現,能真正救苦救難。誰是大師?要真發願。發願怎麼樣?要真吃苦,要真持戒。現前還貪圖一點小的享受、小的便宜,那大的名利來了,肯定變節。現在小名小利都貪,你將來大名大利你哪有不貪的道理?這樣的人,佛看到流眼淚,魔看到哈哈大笑,為什麼?我一用名利,就把你誘惑了。
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只有一點小小的成就,這個小小的成就就是求自己往生淨土。身體留在世間,一生做一樁事情,學習釋迦牟尼佛,天天講經教學。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對這個世間沒有貪戀,無取無捨。我們也快走到盡頭了,隨時可以走了,看到世間人這麼大的災難,這是不忍心。雖然有心幫助人,真的,心有餘而力不足,沒有真正得力的護法。國內沒有,國外有,國外有怎麼樣?要捨棄國內。這又不忍心,總是祖宗的家邦,生活在非常艱難痛苦之間。今天到這個年齡,這個年齡,垂死之年,萬念俱灰。
下面,這個地方最後的目標,是圓彰性具,令入實相,這是大乘終極的目標。彰是彰顯。一切法都是自性本自具足的,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雖具足,不彰顯;末後一句,「能生萬法」,萬法就是彰顯,圓彰性具,這就是看眼前一切的事相。可是底下這一句重要,「令入實相」,在這一切現象裡面,你能夠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入實相。稍稍有一點分別執著,你就墮落了,你依舊是凡夫,你出不了六道輪迴,這個事情很可怕。
下面的文,「如《無量壽起信論》云」,《無量壽經起信論》是彭際清居士造的,乾隆年間佛門的一位在家居士。這個居士了不起,他的出身是貴族,用現在來比,他的父親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書,用現在比就是國防部長。這個人非常聰明,出身又好,傳記裡面記載的,他很年輕,大概二十左右就考中進士,那時候是國家高等考試的最高的考試,考中進士。一生不做官,學佛,通宗通教、顯密圓融。沒有出家,以居士身弘揚正法,也是專修淨土,《往生傳》上有他,太難得了!《華嚴念佛三昧論》是他作的,《無量壽經起信論》也是他作的。這是論裡頭的一段話,「右明無量光明遍照一切」,這右面是經文,應該跟這段意思差不多,遍照一切。「極樂娑婆,同一法界」,不但是極樂、娑婆,一切諸佛剎土,十方三世,也是同一法界。佛在大經上告訴我們,「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它怎麼不同一法界?「本無彼此,安有東西」,這就說明,本來沒有所謂的空間跟時間,根本沒這個東西。所以大乘教是在哪裡?即在當下,當下即是,沒有時間跟空間這個概念,因為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
空間跟時間,在《百法明門》裡面,這兩樁事情是在二十四種不相應行法裡頭,二十四門。二十四門的時分就是時間,方分就是空間。不相應是什麼意思?現在所謂的抽象概念,不是事實,是人們對於現象產生的一種錯覺,哪裡來的時間!離開地球,時間就沒有了。地球時間,因為地球自轉,對著太陽、背著太陽,這才白天、晚上,才把它分成二十四小時。假的,離開地球就沒有了,時間概念就沒有了。空間是沒有距離,西方世界在哪裡?就在此地,真的是沒有距離,這是很深奧的一個哲學問題。
這個奧祕也被現在科學家發現了,叫全息這個概念。全息是什麼?任何一個小的物質,裡面所包含的是整個宇宙。今天科學發達,我們感到很驚訝,電腦裡頭一個比小指甲還小的一個晶片,你看裡面儲藏多少東西?而實際上佛告訴我們,一粒微塵,這個微塵很小,我們肉眼看不見,像現在的量子力學家講的微中子。微中子的體積是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也就是一百億個微中子聚集起來,它的體積等於一個電子。這麼小的東西,它裡面有整個宇宙的信息,一樣都不少,我們這裡起心動念,那裡頭都有記錄。這個我們在《華嚴經》上讀到的,誰能夠見到?大乘經上佛都說八地以上,八地以上能見到微塵裡面的世界,普賢菩薩他有能力到微塵世界裡面去參訪諸佛剎土。微塵裡頭有世界,那個世界裡頭又有微塵,那微塵裡頭又有世界,重重無盡,沒止境的。這個奧祕現在科學跟哲學都不知道。佛說這個是真的是假的,我們過去懷疑,現在看科學不斷在進步,我們發現佛講的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是什麼?心性不可思議,自性才是真正的造物主。所以,本無彼此,安有東西,哪有東南西北?當下即是。
「山河大地」,這些零零碎碎東西,「皆是眾生目眚所成」,目眚是眼睛有病。我們有過害眼病的經驗,我過去害過好幾次,害眼病,天天點眼藥,看到外面東西模模糊糊的。還好害眼總是一個,還有一個眼睛可以用,如果兩個眼睛都害的時候就很麻煩,它沒有辦法看東西,眼睛要敷著藥膏。這是比喻,我們迷失了心性,不知道用真心,完全用的是妄心。「若能一念入佛境界者,無量光明,普周塵剎。三塗六道同時解脫」,這就是成佛了。成佛,一念入佛境界是淨土宗,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是理一心不亂。用什麼心念?用大菩提心念佛。什麼是大菩提心?蕅益大師講得好,真信、切願就是無上大菩提心。這句話裡頭最重要是真,真信,真信就是真心,真信、真心裡頭具足性德。這我們中國人說的話,真心裡頭什麼東西?仁義禮智信圓滿具足,這真心。
我們檢查自己,我們的心變了,不是真心,為什麼?仁義禮智信我們不具足。仁,百分的仁德我們有幾分?仁是什麼?是愛人。為什麼愛人?知道人跟我是同體,我能不愛嗎?不但人跟我同體,萬物跟我同體,仁民愛物。我對這個人愛他、對那個人還討厭,這不仁,你的愛心不平等,你的愛心隨著你的情執,這個人沒有仁。所以用大乘、用祖宗之德來衡量,我們的仁是微乎其微。不學佛,不讀聖賢書,根本就不知道,愈迷愈深,都以為自己是對的;讀了這些典籍慢慢覺悟了,知道自己錯了。看到眾生苦,看到眾生需要我們幫助,我們遇到,再怎麼困難還是要照顧,不能捨離。對人總有親疏,實在自己家裡人迷得很深,不要你,趕出去了,這不得已才幫助外面人,這可以講得通;家裡頭還有一些人要你照顧,你就不能捨離,不能不搞清楚、不能不搞明白。凡是人,皆須愛。
今天問題不是侷限在一處,可以說是擴張到整個世界,全球性的。中國把古聖先賢東西丟掉了,不孝,這大不孝。祖宗多辛苦,他們為的是千年萬世的子孫,都想到,發明了文言文,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文言文是祖宗對後代的第一大德、第一大智慧,無與倫比。這個東西好處在哪裡?好處,他能夠用這個方法,把他們的智慧,把他們的理念、方法、經驗、成就,用這個工具傳遞給後世子孫,永遠不變。讀文言文,就跟讀現前人通信往來一樣,看他的文字,不會錯解了意思。這個工具多難,全世界沒有第二家,只有中國有。
所以我相信,中國的《四庫全書》跟《四庫薈要》,會變成將來全世界人的智慧寶庫。我相信全世界的人都會學文言文,文言文會變成全世界通用的語言、文字。為什麼?他要智慧,他要這些理念,要這些方法、要經驗,這個東西別的地方找不到。別的地方,雖然古人有,但是沒有保存下來。他們因為他們的文,語跟文是一致的,所以隔了幾百年、幾千年,言語不同了,他們東西你看不懂了。歐洲古老的拉丁文,它是語文是一樣的,隔了這麼多年,現在拉丁文沒人懂得,幾個考古學家還未必真正了解它的意思。這你才佩服中國老祖宗,這不得了的智慧!他想得那麼周到。言語隨便怎麼變,我文不變,就是文言不變,語言隨著變,文言不變,用這種不變的東西來記錄。
文言文學習難不難?不難。我們在美國、在歐洲問這些學漢學的人,問他學了多久?三年,都是這樣答覆我的。他們完全沒有中國文化的底蘊,三年能學成,我相信我們中國人學頂多兩年就能學成功。你學了文言文你才曉得。看看民國初年,我們這裡有幾本東西在整理,慢慢都把它印出來,小學生模範作文。小學什麼程度?三、四年級。三、四年級的小學生,大概是九歲、十歲,頂多到十一歲,這種年齡。你看他寫的這些作文,我們現在這大學生如果看到了,傲慢心馬上就降下來,還有什麼值得驕傲的?不如人家。人家能寫出來,甚至我們看還看不懂,民國初年十歲左右的小孩寫的文章。古人所說的「一落千丈」,我們以為是形容詞,現在看來是真的,一點不假,古人把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都看穿了。
今天災難來了,麻煩來了,要怎麼收拾?如何化解衝突、化解災難,恢復安定和平,就靠中國這個東西。沒有中國這個東西,這世界就沒救。我這麼大年歲,八十六了,明年八十七,聯合國還來找我。我要不要去?想想還是要去,去鼓勵鼓勵他們,主要就是把中國文言文、《四庫全書》介紹給大家,在聯合國介紹,很快傳遍全世界。這是寶,人類的瑰寶!一切眾生都有分。這樁事情的源頭,是七0年代,一九七0年代英國湯恩比博士說出來的,那個時候是預言,現在變成事實,「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大乘佛法也在中國。現在這個世界由於資訊發達,世界上許多知名人士逐漸慢慢認識中國東西、喜歡中國東西了,他要不認識、不喜歡,他怎麼會來找我?
今天最大的困難,沒有老師。資料在,《全書》、《薈要》我們都印出來了,沒人教。我們在馬來西亞成立一個漢學院,漢學院是什麼?就是從前廬江文化教育中心解散了,有二十幾個老師被馬來西亞請過去,在那個地方繼續學習。我從歐洲回來之後,心裡就常想著漢學院這個事情。我最近兩年訪問梵蒂岡,跟天主教教皇談這個事情,怎麼樣培養師資,怎麼樣展開宗教教育,宗教教育能救世界。世界漢學中心在倫敦,我在馬來西亞跟現在首相納吉談話,他邀請我到他家裡作客,我說世界漢學中心在馬來西亞這個地方最適合。他問我為什麼?我說馬來西亞有六百萬華僑,最難得的,在全世界其他地方沒有看到的,華僑們辦學校,辦小學,有一千多所小學,有六十一個中學。這他完全知道。在其他地區華僑沒有做這個事情,唯獨馬來西亞。
這些老師、校長他們都有讀書的經驗、教學的經驗,如果能讓這些老師、校長們他們來發心,尤其是小學的老師、初中的老師,很好,我們非常喜歡,年齡不是很大,能夠有一百人到二百人。因為我現在這個校舍不大,人家送我一塊土地,十三個英畝。一個英畝是六個中國畝,十三個英畝大概是七十八畝的樣子,合中國畝。不錯了,比我們廬江大一倍,我們廬江只有三十畝。所以我在那裡建學校,建學校就叫漢學院,其實還達不到學院這個標準。所以納吉問我,將來你們學校的教授,多少個博士?多少個碩士?這個把我問住了。所以我還要找時間,我跟他約,最少我們要有三個小時以上的時間來談這個問題,來深入談。
現在找不到老師,你要說請博士學位的這些老師,他是儒學、佛學、道學,他不是學佛,他一生所研究的是知識,不是智慧,這樣的老師解決不了問題。我們在聯合國遇到太多了,他沒有辦法。我們要真正實學,實學怎麼樣?我們要孔子、要孟子、要釋迦牟尼佛、要菩薩,這些人才能真正救世。那怎麼辦?培養。所以我們這個學院設研究員,沒有教授。希望這些老師發心,真正在經典裡頭專攻一門。你先《四庫全書》裡頭去找,專學一樣,功夫在這裡下下去。我這個學院裡面有宿舍,一切生活設備都很好,你可以住在這裡面,我們供養,生活費用我們來供養。希望你在這裡做研究工作,三年你這一樣東西會講得很好。
我說雖然沒有學位,不要緊,他們天天在寫,天天在學習,講演我們都把它錄成光碟,把他寫出來東西送給你們教育部去審查,夠不夠博士的水平?如果你覺得他這個東西可以有博士的水平,希望教育部給我們設立一個漢學博士。現在首相是老朋友,可以談這個話,談個四、五個小時都沒有問題。這是他的大功德!他在這一任首相裡頭,把中國傳統文化復興起來,把大乘復興起來,這個功德不得了,這個首相做得有意義、有價值。我的話他能聽得進去,這是什麼?聖賢,你這個位子將來在歷史上是聖王,哪個國家領導人都不能跟你相比,你救了全世界。在你手上把世界宗教團結起來了,不但團結,讓所有宗教互相在一塊學習,發揮各個的專長,來教化眾生,安定社會,這是多麼多麼大的功德。在馬來我們有這麼個好機會,華僑的學生有六十萬人,所以我說你這個地方做漢學院是最理想的地方。我也把我兩次到歐洲考察的狀況向他做報告,他非常歡喜,我們這個漢學院破土典禮他親自來主持。我聽說他親自主持,我就趕到馬來西亞去陪他。現在圖紙畫好了,最近就要開工,預計大概一年半就能夠建成。一年半的時間,這些校長、老師他們的預備功夫就做好了。
我上次跟這些校長、老師們談話,提到了十個教學為先,大家都很感動。今天這個世界出了許多問題,總而言之全是教育出了問題。只要教育真正把人都教好,什麼問題都解決了,除此一法之外,別無二法,真找不到別的方法。宗教教育這是馬哈迪長老非常贊成的,現在納吉首相也知道,這個教育重要,認真做。我們把湯恩比的話來證明,他說得沒錯,他說的是真的,不是假的。
底下這一句意思很深、很廣,「若能一念入佛境界者,無量光明,普周塵剎,三塗六道同時解脫」,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漢學院裡面所學習的,儒釋道三家,每個人專攻一部,講課的時候大家都來聽,這樣,跟自己所學的這個能夠融成一體。課程怎麼安排?就用《群書治要》,唐太宗早就選好了,一共六十五種書。我們把六十五種書找出來,古人的註解找出來。這是以前老師教我的,用古註,不要用今註。什麼原因?古人有修有證,他的東西可靠;今人沒有修、沒有證,完全是自己的意思,自己意思未必正確,所以最好不用,完全用古註。古註研究有基礎了,再看今人註解,你有了能力,你能看出今人錯在哪裡;你沒有這個底子,你看不出來。這是老師傳給我們的方法。
而且自己一定要真做,我學到了就做到,肯定把這個所學的東西變成自己的生活,你就過佛菩薩的生活、過聖賢人的生活。聖賢人生活不一定富裕,孔子是平民,孔子生活也相當艱苦,現在人所說的清寒,但是他快樂。中國人常講孔顏之樂,孔子樂在哪裡?顏回樂在哪裡?樂在覺悟,「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學習古聖先賢的;習,習是落實在生活。我沒有白學,學全變成我們自己的思想,全變成日常生活,這個多快樂!釋迦牟尼佛在世所表現給我們看的,是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這都是我們今天看到是最艱難、最不容易忍受的,佛快樂,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他樂在哪裡?樂在道。所以,你不真幹不行。儒家也重視真幹,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後頭是篤行,這真幹。佛家講得更重,信解行證,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是信解,後頭有行,不但要行,還要證。行就是篤行,儒家沒有講證果,佛家講後頭有證,這個證就是阿羅漢、菩薩、佛陀,得要放下。
「不獨阿難以佛威加被,得見佛身,及諸依正」,不獨是阿難尊者靠佛威德加持,見到佛身,見到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他說「即今末法眾生,但能入此法門,不離當念,疾得見佛」。我們生在末法的今天,只要你能入此法門,入這個法門怎麼樣?不離當念,我們也能見佛。這個不離當念,念念是佛,就是淨宗所說的功夫成片,沒有到一心不亂。二六時中心裡頭真有阿彌陀佛,沒有雜念、沒有妄想,就這一句佛號,你就能得佛的感應,你就能見佛,你就能見極樂世界。
「《華嚴經》云:諸佛一似大圓鏡」,這是用比喻說,佛好像大圓鏡,「我身猶若摩尼珠」,我這個身就像個摩尼寶珠一樣,「諸佛法身入我體」,佛的鏡子照到,我照在裡面,「我身常入諸佛軀」,佛是一面鏡子,我被他照見,我的身體在哪裡?他的身體裡頭有我,我這身體裡有他。這個比喻好!「是知諸佛眾生,本來不二。名為見佛,實無見者」,這句話意思很深。「何以故?不可於一體中互相見故」,它融成一體了。所以,有沒有見的這個念頭起來?沒有。念頭起來,你起心動念了,起心動念你錯了。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一定要做到不起心、不動念,這就對了。不起心、不動念,渾然一體,這真見佛了。起心動念是這個經上所說的,那是什麼?是釋迦牟尼佛的加持,阿難尊者的加持,他們能夠感動阿彌陀佛,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佛土、佛菩薩全都現前,讓大家都看到。與會的這些大眾,裡頭真有凡夫,凡夫也看見了,信心增長。《華嚴》這個境界高,那是法身菩薩的境界。今天時間到了,明天《華嚴經》這一段,我們再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