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善護三業  (第三集)  2012/3/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02-037-0235集)  檔名:29-279-000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七十一頁第七行:

  「通禁制止名律,造作有相名儀」,這是《行事鈔》裡面對於戒律兩個字的定義。通就是一般的、普通的,是共同的,也就是必須要遵守基本的戒律;不管你是顯教密教、宗門教下,都要遵守,這叫通。禁止,就是許多事情佛告訴我們不可以做的,不能殺生、不能偷盜、不能邪行,這都屬於叫禁戒,不妄語。十善業道是根本戒,雖然它不是戒律,它是戒律的根本。如果十善業道做不到,戒律就全都是假的,因為沒有一條你能做得到的。學戒律,也就是學做人、學作佛,從哪裡做起?真要從《弟子規》做起。《弟子規》做不到、《感應篇》做不到,十善業就做不到,十善業的根本是在《弟子規》。所以現在為什麼戒律完了、佛法衰了,原因就是人不想學好。真正想學好,《弟子規》就是好,《弟子規》是十善業道的根基。隋唐時代祖師大德為什麼把小乘戒不學了,中國學大乘,大乘沒有小乘,沒有根。我們老祖宗有智慧,用儒跟道來代替。儒、道是中國本土的,是我們幾千年習慣在學習的,它所說的、它的精神、它的方法,跟十善業道完全相同。所以用《弟子規》、《感應篇》代替了小乘,有這個基礎,十善業道就落實了,根就紮下去了。

  所以古時候的佛教是有根的,是有生機的,活活潑潑的。今天的佛教,無論在家、出家,根沒有了,不願意學,不想學它東西。如果這個東西疏忽掉,你將來學得再高,學得能講《華嚴》、能講《法華》,都是屬於佛學,與學佛根本不相干,將來的果報,說老實話還是在三途。為什麼一生弘法利生還墮地獄?因為你把佛法的根毀掉了。弘揚佛法,如果把根搞起來,你是個小法師默默無聞的,沒人知道你,但是你把佛法的根救起來了。你將來往生是上輩上生,你的功德太大了,你救了佛教,這是做真的。廢棄了根本,搞這個枝葉花果,像瓶上的插花,很好看,假的,幾天就死了,這個道理我們要懂。

  要用冷靜的頭腦、智慧的眼光,就是佛法講的定、慧,有定有慧你才能看到真相,沒有定慧你看不到。無論世出世間的學術,只要是心浮氣躁,他就看不到真實。本經裡面所講的三個真實,有沒有看到?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之利,沒有看到,一個都沒看到。什麼原因?我們沒有根,這比什麼都重要。世間人都知道災難在眼前,怎麼度過?沒有根不能度過。有根,縱然沒有成就也能度過,不從根本只求枝末這錯誤的。所以佛叫我們不能做的我們一定要遵守,這就是持戒。落實在生活上,這個造作有相,落實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在我們行為當中,這叫儀,儀就是規矩。再進一步說,就是一切大眾的好樣子,這是儀。

  所以「綜上之意,依止戒律,體現於行儀」,這叫做律儀。「又律儀戒者,乃三聚淨戒之一」,是三聚淨戒裡頭的根本,三聚淨戒是律儀戒的擴充、延伸,是這個意思。但是延伸、擴充,佛沒有文字留下來,那是智慧,是你的德行。你有德、有智慧、有慈悲,你就能把佛的戒律擴充遍法界虛空界。律儀戒這是有文字的,有五戒、有八戒,八關齋戒就屬於八戒,出家、在家統統要學的;十戒是出家學的,沙彌的十戒;具足戒,這是比丘戒跟菩薩戒。這是一切的戒律,有文字記載的。我們現在必須要認清楚,蕅益大師明末清初的人,他出生在明朝末年,圓寂在清朝。這位老人是有名研究戒律的,淨土宗的祖師,他深入律藏。近代有一位大德學他,弘一大師,也是在律藏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念佛求生淨土的。蕅益大師告訴我們,中國從南宋以後就沒有比丘了,他自己受了比丘戒之後就退戒,一生受持沙彌十戒跟菩薩戒。所以很多文字裡面落款,他是菩薩戒沙彌,不敢稱比丘。他的學生,就是他的傳人成時法師,蕅益大師所有著作流傳下來是成時大師的功勞,他把它整理、刻版、流通。老師稱沙彌,學生就不敢稱沙彌,成時自稱菩薩戒出家優婆塞。這種稱呼弘一大師有,弘一大師有的時候他也寫出家優婆塞。這是什麼?名正言順。

  我們的身分,說老實話確確實實出家優婆塞,名不正則言不順,我們對於沙彌十戒、二十四門威儀做不到,連《弟子規》都做不到。如果誠敬心稍微欠缺一點,我們一生所做的工作是佛學,是知識的層面,與學佛不相干。佛法是戒定慧三學,沒有戒定慧就不是佛法,那是世間的佛學,這個我們一定要懂得。佛法淪為世間的佛學,佛法在這個世間就絕滅了!我們要想把佛法再延續下去,讓正法久住,從什麼地方做?就不能不認真去紮三個根、四個根,出家紮四個根。這是第一優先,先決條件,你是為弘法利生。如果你要為求生淨土,那就一句彌陀,老實念佛,你決定生淨土。對於正法久住、續佛慧命我們能力做不到,這情有可原,我們心有餘而力不足,做不到,求生淨土可以。這是真正的正法,這就是說既然不能兼善天下,只好獨善其身。往生淨土是獨善其身,他是大乘,他不是小乘,他不是不度眾生,他做不到。

  戒律為什麼做不到?《弟子規》是根本戒,根本的根本,為什麼做不到?煩惱、習氣太重。煩惱、習氣是多生多劫累積下來的,這一生沒有能力斷掉,佛菩薩會原諒你。你到極樂世界再好好的修,修成之後再滿你自己的願望,你再住持正法、弘法利生。所以自己,古人講得好,量力行事,我自己要衡量一下我自己有多大的能力,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德行、多大的能力,自己知道,超過了是絕對做不到的。真正要續佛慧命、弘法利生,你說那四個根多重要,怎麼樣也得把它落實,真正做到。我把四個根做到了,我能不能往生?你要是真信、真願,你一生就念一句佛號就能往生。別人不知道你,佛菩薩知道你,阿彌陀佛知道,你那個一念等於別人念一輩子,一念相應一念佛。你的功德大,你救了佛教,你救了正法,諸佛菩薩都感謝你,這真的不是假的。你確實做出了個好榜樣,這個榜樣可以復興佛法,以這個功德迴向求生淨土,還有什麼問題!但這真難修,佛法講講容易,做太難了。《弟子規》幾個人做到?今天把《弟子規》做到那就是聖人。《弟子規》是戒,落實在生活叫儀,就是三教基本的律儀,決定不能忽視。

  要用智慧去解釋,《弟子規》文字不多,看起來好像不深,實際上是博大精深。頭一句,這是基礎的基礎、根本的根本,「父母呼,應勿緩」,這什麼意思?父母是個代表的,是個代表的人,他叫我,我趕快答應,這表示恭敬。父母指誰?大乘《菩薩戒經》裡面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這就擴大了,所有一切眾生呼我,我就要用對父母呼我的態度去應。「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老祖宗說的是「本性本善」。前面我們讀過,十善業道,大乘菩薩展開來八萬四千法門,《弟子規》展開是不是八萬四千法門?是!一點都沒錯。小乘展開是三千威儀。你就曉得,《弟子規》字字句句都充滿八萬四千法門、都充滿無量法門,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在它之外,你才真正體會到它不可思議。

  我們過去曾經學過賢首國師的《還源觀》,《還源觀》上給我們講依正三種周遍,第一種「周遍法界」,《弟子規》這一句周遍法界,一句周遍,句句周遍。「出生無盡」,相應的出生無盡的功德,不相應的出生無盡的業報。然後你就曉得,佛菩薩所說的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哪一法不是究竟圓滿?法法皆是。世出世間聖賢之道一定要從恭敬當中去學習,至誠恭敬你就學到了;沒有至誠、沒有恭敬,你看不到、你聽不到、你接觸不到,你怎麼學法?「不依規矩,不成方圓」,所以聖賢教育沒有不重視戒律的,儒家不叫戒律,叫禮。

  第二種,「攝善法戒。以修一切善法為戒」。這就沒有條文,你對於什麼叫善,你要有正確的概念。什麼是善法?真正利益一切眾生的法叫善法,而不是自利的。自利利他也是善,裡面摻上個自利,不善,善中還夾雜著不善。完全沒有自利,這純善,完全沒有自利,給諸位說就是圓滿的自利。為什麼?自他是一不是二,利他才是真正自利。這是大乘教裡頭,首先把這個概念就告訴你,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所以利他才是真正自利。譬如我們的身體,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我們身體裡,組織身體是細胞,細胞就是我們的身體。我身體有多少細胞?科學家概略估計大概是五十兆。五十兆個細胞,這細胞說我只利益自己,不利益別的細胞,你說它自己真得利益了嗎?這一個細胞活了,別的細胞都死掉,它也活不成。它要能想到,我一點點利益,想到我全體的細胞統統都有利益,都活了,它也就活了。你得懂得這個道理。

  念念想到天下眾生,他跟我是一體,他們自私自利是他迷了,他不知道事實真相,我沒有知道事實真相之前跟他是一般見識。現在我明白、我覺悟了,覺悟了之後才知道,一切諸法跟我是什麼關係?是一體。所以,佛、菩薩沒有自私的念頭,包括阿羅漢,起心動念想一切苦難眾生,起心動念想到今天的地球,靠近我們最近的,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我們如何幫助他,能夠讓他回頭、能夠讓他如法?這就是無量功德。如果沒有這個心態,造一切善法還是業報。念老在此地給我們解釋這段經文,把意業放在最前面,有道理。經文,意業是在最後一段,他解釋,頭一段解釋意業。起心動念重要,起的是什麼心、動的是什麼念?有沒有智慧?有沒有誠意?這是學習聖賢教誨的基本心態。

  修一切善法,譬如我們見到的,抽煙,這是不是善法?戒律裡頭沒有。所以有些出家人抽煙,我不犯戒,戒上沒說,抽煙不犯戒。抽煙已經不是善法,對你本身有傷害的,出家人叼個煙捲也不好看,也叫人輕視,這是不善的。雖然佛沒有說,我們不抽煙,這叫攝一切善法戒。律儀戒上沒有,善法戒你犯了,這是不善。諸如這一類的事情很多,戒律條文畢竟有限,條文上沒有的你都可以去幹去了,在律儀戒上講得通,攝善法戒講不通。善法是什麼?善法對自己有利益的,對自己的道德、修養、威儀這些有幫助的,這叫善法。

  第三條是對眾生有利益的,這兩條戒,把律儀戒之不足全部補充出來了。「攝眾生戒,又云饒益有情戒」,饒是豐饒、豐富的意思,益是利益,有情眾生。對一切眾生有利益,而且有很大的利益,我們一定要做,要幫助這一切有情眾生得到最大的利益。最大的利益是什麼?幫助一切有情眾生認識淨土,真信淨土,願意往生,這是究竟圓滿的利益。這個利益大了,我們要自己做出樣子給他看。黃念祖老居士晚年身體不好,示現出這個榜樣,一天到晚佛不離口,一天念十四萬聲佛號。他是為自己念的嗎?不是,為饒益有情,念給大家看的,讓大家看了之後對他這個註解就生起信心。他勸,勸我們念佛,他自己真幹,他自己學了禪,學過禪、也學過密,你看臨終他不用禪、也不用密,他專門念阿彌陀佛。做給我們看的,我們看了之後真相信;自己不真做,假的,人家不相信。

  我們自己做學生我們知道,方東美先生用哲學把佛經介紹給我,說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那我得仔細去看他,他有沒有生活在佛法當中?如果他學的這些佛法沒有落實到生活,那就靠不住。細心觀察看了二十多年,他真的,他一點不假,沒有一天不讀經,跟任何人談話,沒有不說佛的。他真幹、真做到了,他生活在佛法當中,工作在佛法當中,待人接物都沒有離開佛法,他真幹。所以他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相信了,我也照做,這個照做真有好處。章嘉大師勸我出家,勸我學釋迦牟尼佛,我聽話,我出家了。出家之後再去看方老師,老師一見面:你真幹了!我說是,你老人家說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得要過過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出家只有他一個人贊成,說好,太好了,你的路走對了。我的朋友、同事沒有一個原諒我,都說我頭腦有了問題,迷信,怎麼迷到這種程度?那些批評我的人我不放在心上,為什麼?他沒有讀過佛經,他對於佛法一無所知,他的話不可靠。可是二、三十年之後這些老朋友見面,一個個都說,老兄,你的路走對了。他後悔莫及,追不上了!

  這個道路,說人生最高的享受是什麼?給諸位說,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這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你看各行各業,哪個行業不忙、不辛苦?我這個行業不忙,我這個行業沒事。這個行業讀自己喜歡讀的書,教自己喜歡教的課,不受人限制,這種自在、快樂到哪去找去?不受限制。你在學校教課,還得受教學的制度上限制你,你不能說想教什麼教什麼,不可以。我這是想教什麼教什麼,想講什麼就講什麼,想念什麼就念什麼,毫無拘束,得大自在,愈學愈歡喜,叫法喜充滿。人常常生活在歡喜當中,這個人就不會生病,所謂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一天到晚都歡喜,當然精神舒暢。這種人生、這個生活到哪裡去找?幾個人知道?知道他都來了,沒人知道。

  我受方老師這句話影響深,就改變我一生的命運,我感激他。確實這個沒人知道,我這一生就沒有第二個人講過這句話,包括出家老法師。講得這麼堅定、講得這麼清楚,我一生遇到的第一個人。這是什麼?這是他自己,那個時候不是一生,是半生,學習佛法的心得。我相信他不只給我一個人講,他的學生很多,我相信他常常講,別人沒聽懂,別人粗心大意。我聽了之後我要證實,我細心看他的生活、看他工作待人接物,果然兌現了人生最高的享受,那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誰學誰成就,這個裡頭沒有自私自利。他學生很多,成就的人也不少,拿到博士學位的人很多,從事於教學工作,當教授的也很多,但是把聖賢的教誨變成自己的思想、變成自己的生活的人不多,這真實受用。

  所以,利益眾生的事情,這是大乘菩薩戒,利益眾生你能不做嗎?大概是二00二年、0三年的時候,澳洲昆士蘭大學來找我,邀請我跟他們和平學院的教授舉行一個座談會,討論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和平。我跟學校從來沒有往來,突然之間校長派了兩位教授到山上來訪問、來邀請,這個事情是饒益有情的,我要去,我要不去就破戒了。我去之後才知道,全世界只有八個學校有和平學院,和平學院教學的主題,就是消弭衝突、促進和平,很好。他們有學位,學生畢業出來,多半在聯合國服務。第二個星期又舉行了一次,我去參加了,學校準備聘書,請我做他們的教授。還有格里菲斯的校長,兩個校長,學校送給我學位。當時我拒絕了。這兩位校長說你不能拒絕。我說為什麼?他說我的一些想法、看法對於化解衝突有幫助,希望我代表學校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這又是一個饒益一切有情戒,這個不能推辭。聯合國邀請的對象是專家學者,不邀請和尚,和尚身分不行,一定要有教授身分、要有博士學位,我就接受了。

  這樣子先後參加國際上的和平會議十多次,我們把佛經上的道理,中國傳統儒家、道家的這些道理,化解糾紛的道理,化解衝突的道理,怎樣促進和平、和睦相處,大家聽了歡喜,他們從來沒想到。他們以前的方法是什麼?消弭衝突用鎮壓的手段,武力鎮壓,用報復的手段,所謂以暴制暴,這是西方人他們的策略,結果最後演變九一一的恐怖戰爭。學校才真正想到這個辦法行不通,現在產生一個副作用,恐怖戰爭,防不勝防。所以才認真思考我們用真正和平的方法來解決,他才來找到我。為什麼找到我?大概是想到我過去在新加坡做過團結宗教的工作,做得很成功。這樁事情他們知道了,跑來找我。一般人認為宗教很不容易團結的,怎麼可能把宗教團結起來?我們做得確實成功,新加坡九個宗教,現在是十個,都像兄弟姐妹,都像一家人,真正做到了互相尊敬、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為整個國家社會去想,不要為自己小團體,我們共同為社會服務,為安定和平,造福這個國家。不從這個上面下手,沒有第二個辦法。

  二00五年我在馬來西亞,第一次跟馬哈迪長老見面,這是一個國際著名的伊斯蘭領袖,也是馬來西亞國家領導人。我跟他見面,他第一句話就問我,他說法師,聽說你走過很多地區,也認識不少國家領導人,你看這個世界還會有和平嗎?問我的時候面孔很嚴肅、很沉重,對於這個國家社會還能不能有和平都生懷疑了。這個疑慮不只他一個人,我見過很多。當時我告訴他,我說和平可以實現,衝突能夠化解,只要你把四樁事情做好了,問題就能解決。他說哪四樁?我說第一個,全世界國家跟國家平等對待、和睦相處,第二個政黨與政黨,第三個族群與族群,第四個宗教跟宗教,這四個都能做到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天下太平。他聽了之後皺著眉頭一句話不說,我們大概停了有五、六分鐘,我接著再告訴他,我說是難,非常艱難,這是很棘手的事情,但是如果從宗教下手,不難做到。我在新加坡做過這個實驗,畢竟這個世界上信仰宗教的人還是佔多數,不信仰宗教的人是少數。宗教要團結聯合起來遵守它的教義,因為宗教的經典都是教人做好人,沒有教人做壞人的,決定可以影響政治、影響族群,能夠起作用的。他聽懂了。要想化解衝突,恢復世界的安定和諧秩序,宗教能辦得到,捨了宗教之外無路可走。

  真正懂得宗教的人不多,為什麼?他不去研究,宗教這些書籍他不看,那你怎麼能夠運用?馬哈迪畢竟是回教的長老,別的經典他沒看過,《古蘭經》他很熟悉。我跟他說我學習佛教經典,也同時學習其他宗教經典,我讀《古蘭經》。他笑起來,他說你怎麼個讀法?我說我讀中文翻譯的《古蘭經》。他明白了。我告訴他,我說我展開《古蘭經》本,我是最虔誠的穆斯林,回教的信徒,如果不是最虔誠回教信徒的心態,這經你看不懂。他點頭了。我說我看《新舊約》、看《聖經》,我是最虔誠的基督徒,所以它的書我統統能看懂。我了解經典裡面的意思,我能夠講得很清楚,那一點真誠恭敬心重要;沒有真誠恭敬心,你真的看不懂、聽不懂,你接觸沒有用。我們用一個真誠對待所有的宗教、所有的族群,我樣樣都懂,我跟他們做最好的朋友,彼此能信任得過。這種朋友就不容易了,他知道我讀他的經典,還差一點就是他沒有讀佛經。所以宗教可以團結,為什麼?經典內容百分之八十相同,說法不一樣,意思是一樣的。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標,怎麼能不團結!神聖都是善人,純淨純善,都是好人,好人不會教人做壞事,不會教人害人。

  這十幾年來,我們跟世界上不同宗教往來,早年我以為還要有一些辯論,十幾年來,一次辯論都沒有遇到過,都能接受。馬哈迪長老我送他一張千手觀音,送給他,他歡喜接受。我們離開,旁邊陪我的人說,法師,你怎麼敢送這個給他?我說宗教是一家,觀世音菩薩是誰?真主的化身。他們都沒話說了,是一不是二。這是什麼?饒益有情戒。有情眾生不能分是不是我國家的人,不可以分;是不是跟我同一個信仰的人,也不要分。只要是人,我們就有義務幫助他,在這個世間得到最高的利益、最圓滿的利益,是他迫切所需要的,要真正為他服務,沒有分別執著。所以共同在一起生活,我們都住在這個地球上,都希望社會安定,都希望這個社會上沒有衝突、沒有戰爭。這個理念是大家共同的,在這個大目標之下,我們手牽手就能夠密切合作。

  所以饒益有情戒,是以饒益一切有情眾生做為戒條。上面三種,就是這個三類戒律,「為大乘菩薩通受之戒」。儀式上只有攝律儀戒,後面兩個沒有,但是那個精神、義理跟攝律儀戒融合在一起。五戒有、八戒有,十戒、具足戒統統都有,每條戒裡頭都有律儀、都有攝善法、都有攝眾生,這個戒條才叫圓滿。如果缺少後面這兩種精神,那個戒不圓滿。「在家菩薩受五戒與八戒,出家菩薩須受一」,就是第一類的,律儀戒當中的「十戒與具足戒」。可是現在我們要曉得,佛法衰了,比丘戒在南宋時候就沒有了,現在的沙彌戒都沒有了,幾個人真正落實沙彌戒?沒有。而且把戒律產生嚴重的誤會,所以現在持戒的人裡頭,確實有不少都造地獄罪業。他戒持得很好,為什麼會造罪業?瞧不起別的出家人,看這個破戒、那個犯戒,都在那裡批評,這叫什麼?破和合僧。你自己持戒持得不錯,你批評別人、毀謗別人,讓信眾對僧團起了反感,這是戒律嗎?

  古來祖師大德常說「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出家人彼此互相讚歎、互相尊重,佛法興旺;如果毀謗、批評,佛教會滅亡。雖然自己認為持戒不錯,他做的是滅佛工作,持戒的目的在哪裡不知道。持戒的目的是得定,你心裡還有分別執著,你怎麼可能會得定?那不可能了!自己以為自己持戒就貢高我慢,瞧不起別人,錯了,大錯特錯。真正持戒的人謙虛、恭敬,哪有這種心態?這是什麼原因?不明教理,身持戒,心沒有持。這裡講身口意三業,身好像戒律做得不錯,不殺、不盜、不淫,做得不錯。口裡頭不能持,他毀謗,傲慢,心裡面傲慢,口裡面毀謗。這什麼原因?沒有好老師教,自己讀書不懂得書裡頭的真實義。這經書,開經偈所說的「願解如來真實義」,他不懂如來真實義,他完全是自己意思。以自己的意思來解佛經,那個佛經就是他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這個差別太大了。

  《涅槃經》第三十一,三十一卷裡面說,「戒是一切善法梯橙」。戒是什麼?戒是一切善法的樓梯,是墊腳的,目的是步步向上提升。淨宗,我教同學、勉勵同學,我們把自己的心打掃得乾乾淨淨,只供養一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之外一樣都不要,心裡是佛,眼睛看到一切境界全是阿彌陀佛。這不是比喻、不是妄想,是事實真相,一切眾生,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本來是佛。我們現在更進一步,一切眾生皆是阿彌陀佛,一切萬法皆是阿彌陀佛,心目當中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看見,你能不往生嗎?你能不成佛嗎?這比什麼都重要。以這種心去持戒,以這種心去修善,以這種心去斷惡、去念佛求生淨土,是圓滿不思議的功德。又《瓔珞本業經》下卷這裡頭有說,「一切眾生,初入三寶海,以信為本。住在佛家,以戒為本」。這句話重要,佛法在不在這個世間,就看我們的心行與這句話相不相應。一切眾生初入三寶海,這就是初學佛法,初學佛法是以信為本。所以講經說法,對初學,那個目標就是讓他對佛法生起信心。

  所以在外面講經教學,要懂得對象,看看下面坐的些什麼人,是為聽眾說的,不是為我說的;為我說的,錯了,人就不要聽你的。佛法講求的是契理、契機,我們備課,現在的名詞叫備課,我們讀經、研究經教,求什麼?求契理。契機是什麼?你坐在講台上,你看到底下這些聽眾。這是活活潑潑的,不是死呆板的。老修行的,理解得深的,可以深說;看到有初學來的,那你給他淺說。講堂裡面的聽眾,善根、福德、程度不齊,要面面顧到。這個講堂不容易,不像學校,學校學生程度整齊,好教。這個叫大講堂,大講堂不是很大,不是那個意思,大講堂是各種不同程度人都有。你能夠應付到每個聽眾都歡喜,這就成功了,這是很不容易的一樁事情,平常你不研究教學的方法,不行!為什麼一般大學畢業出來的教師不如師範大學?師範大學學過教學法,一般沒有學過教學法,不一樣。特別是小學跟中學,聘請老師一定是師範學校的,它有道理在。

  學講經也有教學法,我們跟李老師,這李老師自己編的,他一生教學的經驗。他有一本《講演法》,一般講演裡頭需要懂得的;講經的有《內典研究之講座》,那個是講經的方法。早年,他這個書剛剛寫出來,我到台中那年,這個書剛剛印出來,大概印的好像只印了三百本,線裝書。老師鎖在一個箱子裡頭,當寶貝,我們經學班二十多個同學他都不給,好像只給了幾個人,三、四個人,其他的人都不給。我在這個課堂裡面,擔任了一門課,這個課不是正式課程裡面的,好像是課外學習的,就是講講經的方法。我就用老師這個東西,我把老師這套東西編成一套表解,給老師看過,他同意了,分發給大家,他的原書不給人。

  這是不是吝法?老師看到我一懷疑,他就告訴我,他說為什麼不能給他們?程度不夠。他不看這個他不懂那沒有關係,他如果看到這個懂得的時候,他就會拿著這個批評講經的人,你哪個地方講得對,哪個地方講得不對,這是個標準。那就造罪業了。就跟戒律一樣,為什麼比丘戒不准一般人看?一般人看了比丘戒就批評出家人,你看你這裡犯戒,那裡也錯了,你不天天批評人嗎?造罪業嗎?所以佛不准人看比丘戒,菩薩戒、沙彌戒大家可以看,公開的,只有比丘戒不准人看。道理在此地,怕你拿著這個去批評。所以,講經的這套技巧,如果大家都看到的時候,還有些法師講經、居士講經,你拿著這些批評,那麻煩可大了,人家這筆帳都要算在李老師頭上。不是吝法。老師往生之後,我也把這部書大量印行流通,讓這些年輕人懂得講經的規矩與方法。

  所以初學,講經對初學的人講有目標,是幫助他起信;已經有信的,有信心的,幫助他理解;已經明白的人,幫助他修行;已經在修行的人,幫助他成就。那個說法、教法不一樣!同樣一句經文有不同的講法,有信的講法,有解的講法,有行的講法,有證的講法,不一樣。「住在佛家,以戒為本」,這八個字重要。佛家是道場,寺院庵堂,你住在寺院,你不持戒、不守規矩,佛法就沒有了,那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這八個字,對於出家人住在道場很重要的開導。

  「《五燈會元》云:法要有三,曰戒定慧」。法是佛法,要是精要,最精華的、最重要的是什麼?就這三個字,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所以戒是手段,定是樞紐,終極的目標是開智慧,有戒有定才能開智慧。「以上經論,廣顯戒德」,戒律的功德不可思議,怎麼可以疏忽?「《普超三昧經》曰:被戒德鎧,化度眾生」。戒德鎧是比喻,換句話說,持戒、修定這是教化眾生的基礎。如果沒有戒定,經講得再好,著作等身,這個要知道,這是佛教的學者,現在人所謂專家學者,他沒有真正修行,真正修行就是從持戒下手,沒有持戒、沒有修定。修定就是修清淨心,清淨平等覺都是定,也是慧。被戒德鎧是什麼?身教,我做出樣子給學生看,給初學的同學看,教他們學佛怎麼個學法。把戒律做出來,做出來叫威儀,叫「威儀有則」,《妄盡還源觀》四德第二句,則就是規矩,有規矩。

  所以教學,頭一個是身教,身不能做學生的榜樣,你的言教沒人相信你。為什麼過去這些老師教學成功?他做到了,所以學生對他尊敬、對他信任;自己沒有做到,學生懷疑,懷疑學不到東西。所以今天聖學比什麼都困難,這是大眾普遍的把恭敬心丟掉了。我們聽到印光大師的教誨,一分誠敬一分收穫,十分恭敬就十分收穫,現在一分恭敬都沒有,怎麼辦?這個事情真難了。所以這十幾年來,我們為什麼要強調《弟子規》?有人問過我,為什麼要強調這個?這是根。現代的社會,普遍受到了科學教育的影響,科學第一就是教你懷疑,從懷疑裡面發現真理,這是講物理。近代科學幾百年全在物理上下功夫,心理疏忽了,近代的量子力學家才發現心理比物理還要重要。因為物質的基礎是心理、是意念,這以前沒人知道,現在被發現。懷疑對於物質的科學,行,有用;對聖賢教育那就走不通,聖賢教育不能懷疑。用科學那種治學的精神、方法來研究佛法、來研究儒釋道,全完了,那到最後的結論,這個東西不能用了,全部要丟掉。懷疑這個方法,就可以把所有聖學統統否定。

  這個否定了之後會是什麼現象?會是全球大混亂,地球大災難現前,這肯定的。為什麼?倫理道德不要了,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假的,古時候那些帝王欺騙老百姓的,為了他的統治,鞏固他的政權,造出這些東西愚弄老百姓。變成這樣,全部毀掉了。造成這個社會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人在社會上是什麼?就是自私自利,連父母可以不要,只有自己,沒有別人。所以人跟人對立、人跟人矛盾、人跟人衝突,沒救了。沒有救,那就是上天最後來清洗地球。現在好像開始有這種跡象,這些年來災難愈來愈多、愈來愈嚴重,人還不覺悟,還在批判聖賢,還在摧毀聖賢教育。至死不悟!

  我們有幸這一生遇到了佛法,遇到聖賢教育,我們很清楚、很明白,我們往哪裡去?我們往極樂世界去,這個地球不適合人類居住了,我們移民到極樂世界。這裡頭沒有自私自利,誰相信、誰願意去、誰肯念這一句阿彌陀佛,統統都能去,極樂世界廣大,沒有邊際,阿彌陀佛歡迎大眾。為什麼?為什麼能到極樂世界?淨宗的理論我們清楚,淨宗的理論,佛在《觀經》上講的八個字,「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極樂世界從哪來的?是我們意念建立的,我們自己的心建立起來的。所以經典裡頭明白告訴我們,「唯心淨土,自性彌陀」,心性都是自己的,不是別人。這說明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跟我是什麼關係,是我自己心現變現出來的境界,我今天想去怎麼會去不了!只有你不信它、不想它,那就去不成;只要你相信,你能夠想去,沒有一個去不成。這個世界,就是我們自己的純淨純善這個功德成就的;現在我們這個世界,我們這個世界是五逆十惡成就的,業力成就的。極樂世界是純淨純善功德成就的,統統都是我們自己的心,這個世界沒離開自心,極樂世界也沒離開自心。道理講得通,我們就沒有懷疑了,那我們得加緊努力,分秒必爭。

  現在網路上信息很多,我不懂這個東西不會看,有同學們常常下載一些資料給我看,我看片面的,不完整,完整一定非常豐富,都說到今年馬雅預言。前年,有幾位科學家在悉尼聚會討論這樁事情,我聽說兩派勢均力敵,一派認為可能,很有可能,一派認為未必,人數一半對一半。可是在網路上很多人討論這個問題,現在認為可能的人數增長了,大概百分之六十一好像是的,認為可能的是百分之六十一。所以我們要做心理上的準備,十二月二十一日距離我們現在三百天,倒數計時。我們三百天之後,有本事往生極樂世界,就不怕它了。一定要認真,不能再馬虎,一定要放下,全心全力去行善,絕不造惡了。把貪瞋痴慢疑斷掉,把怨恨惱怒煩斷掉,把殺盜淫妄斷掉,決定不幹這個事情。斷一切惡,行一切善,我們的善,幫助別人信淨土、求往生,第一大善。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全心全力去幫助。

  《無量壽經大經解演義》去年講圓滿的,也講得很詳細、講得很清楚,這次講的比上次更清楚、更明白。我們今天全心全力流通這部經,做成了隨身聽,很小的一個機器,可以放在口袋裡頭,一千二百個小時,圓滿的一部大經。一定要聽,多聽幾遍,真聽懂、聽明白了,信心才生得起來,往生這個念頭才會出現。如果不搞清楚、不搞明白,我們往生這個意願不強烈,對於世間名聞利養還是放不下。真放下,徹底放下,不再搞這個東西了。我在這個世間活一天講一天經,就這一部經,其他都不看了,就這一句佛號,一心一意求生淨土。黃念老的晚年做樣子給我們看,我們今天也得做樣子給大家看。所以這是「善護身業,不失律儀」的真意。

  「戒鎧於此有二義」,佛在這部經上,把戒律比喻作鎧甲。鎧甲是古時候士兵打仗的時候,披上鎧甲保護自己身體,刀槍不容易刺進去,佛用這個做比喻。「不失律儀」這四個字重要,我們今天學佛就把這個東西疏忽了。不失律儀,特別要跟同學說,《弟子規》是根之根,不從這裡下手你就決定做不到。中國古人德行的根深厚,他從小養成的,一生不會變,半路學的都靠不住。培養這個根的人是誰?母親,從你出生到滿三歲這一千天,這是紮根的教育。古人所說的「三歲看八十」,三歲這個根紮得好,他一生不會改變,叫三歲看八十的意思。現在沒有了,沒有人教,所以根全部都沒有了。他自己沒有,他父母也沒有,他祖父母也沒有,再往上曾祖父母可能都沒有。往上推,高祖父母,會懂得一些,未必他做到,他懂得,知道有這回事情;再往上面去,才知道。我們中國這種傳統的教育疏忽、斷掉了兩百年,所以今天真不容易。這不失律儀四個字,望洋興嘆,到哪裡去找?根本找不到了。我們現在唯一一個期望就是希望下一代,下一代也做不到,下一代希望再下一代,這個希望不要中斷,三代、四代之後可能就會做到。有心的人,做母親的人她就開始來做,母親只要發這種心、動這個念頭,就會有佛菩薩、聖賢來降胎,她將來生佛菩薩、生聖賢;母親沒有這個念頭,她就沒有感應。母親想養一個聖賢的兒子,想養一個釋迦牟尼佛,想養一個孔子,佛菩薩真來,就到妳家來,妳沒有這個念頭他不來。感應道交不可思議!

  這兩個意思,第一個「護持義。以戒德為鎧甲」,持戒這功德「如消防隊員衣石棉衣」,他穿的衣是石棉做的,防火。「入三界火宅,冒三毒烈焰,拯濟群生,無所畏懼」。這是比喻,人有戒德,今天的社會是三毒烈焰,今天人心裡都是貪瞋痴慢,造的都是殺盜淫妄,你進入他們的團體,你不會受影響,你能夠幫助他,你能夠拯救他。在這樣的社會裡面,你能保持著修行,你能講經弘法,雖然外面對你有毀謗、有侮辱、有障礙,甚至於有陷害,什麼都不怕。我們把我們的身命交給佛菩薩,交給韋馱菩薩護法神,只知道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其他的不聞不問。生死無所謂,不去想這些事情,才能弘法利生。這是護持,誰保護我?戒律保護我。持戒的人佛菩薩保護,護法神保護,龍天善神保護。

  第二個,「莊嚴義。以持戒德」,持戒的功德,「而自莊嚴。不失律儀,軌範人天」。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大眾的榜樣,都是大眾的模範。「令眾欽仰歸止,來受教化」,這真的德行,這不是假的。沒有這個德行不行,別人對你不相信,對你不恭敬,對你沒有信心,我們跟人接觸還是心浮氣躁,那怎麼行?別人來問問題,我們模棱兩可,信心生不起來。所以,一定要做到讓別人歡喜、尊敬,他來求教,「慕我戒德,學我戒行。進修定慧,而度彼岸」,這就功德圓滿了。這些德行全在持戒。

  在這時候我特別叮嚀、囑咐,首先是《弟子規》,《弟子規》沒有做到,統統做不到,都是假的,不是真的。這個戒律有根,撥開來看看有沒有根?沒有根,它不但不能生長,它會腐爛;有根可貴,有根諸佛菩薩護念。今天你持佛戒,你沒有儒家的《弟子規》,沒有道家的《感應篇》,佛菩薩不是不護持,護持你沒有用,你沒有根。如果不從儒跟道下手,你就從小乘,可以。小乘比孔孟麻煩,因為小乘經論太多,你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去學習,你還不容易抓到綱領。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感應篇》,那已經把綱領掌握出來,全是綱領,所以文字不多。《弟子規》只一千零八十個字,《感應篇》也只有一千五百多個字,綱領當中的綱領,這是古聖先賢慈悲到極處。唐朝中葉祖師大德把它選擇出來,做我們自己修學大乘的根基,這是智慧的抉擇,真實智慧。你要不相信,疏忽了,你就沒有法子建立佛法。真的依教這叫老實,這叫聽話、叫真幹;不從這裡,那不老實,不學、不幹。我要搞大經大論,我要很快成名,搞這些東西。這些東西行,曇花一現,最後你不是成功的,你是失敗的,這錯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