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世惡苦 (第十一集) 2011/8/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02-039-0528集) 檔名:29-247-001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六百七十二面第三行,最後一個字看起:
「如《智度論》云」,這《大智度論》上說的,「如佛說,妄語有十罪。何等為十:一、口氣臭」。口臭很多人都有,說明什麼?說明他妄語,也就是說,妄語、兩舌、綺語、惡口,這是很容易犯的。一般人總以為口臭是腸胃有病,才會引起口臭,沒有想到真正的業因不怪腸胃,是自己造的口業,口業的果報頭一條,頭一條是什麼?最普遍的,最普通的。我們自己有沒有?有,但是自己習慣了,不知道,跟別人在一起,我們喘氣、談話,別人都聞到。聞到也不好意思說,但是可以能看得出來,他距離你遠遠的,沒有真正的必要,他不跟你親近。我在年輕的時候,十幾歲的時候沒有,二十幾歲有,我學佛講經是三十三歲開始,那個時候有。有個老居士很難得他告訴我,因為他是我講經每天都來聽,好像講到第三年,第三年我差不多應該是三十五、六歲的樣子,他就告訴我,他說:法師,你現在講經有功德了。我說:何以見得?他說「你最初講經的時候口臭,很難聞,現在三年過去,你的口臭沒有了,從這個地方證明你講經有了一點功德。」我們自己不知道,不是這個老人告訴我,我根本就沒有發現過,就自己成了習慣,跟在我周邊的人也沒有人說,還是這位老居士,老居士大概有七十多歲,當然決定沒有妄語,告訴我。所以真正契入經藏,改過自新,不再有這些妄語,言語要謹慎,不可以欺騙人。菩薩的言語,一定叫眾生得善利;世尊不開口則已,開口就是講經,字字句句記錄下來就是經典。這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不能不檢點的,口臭就說明你口業很重。這是第一種罪。
「二、善神遠之,非人得便」。每個人,我們前面學過,人出生下來就有兩個神跟著你,一個叫同生,一個叫同名,兩個都是善神。同生是女神,同名是男神,女神專門記錄你的不善,男神是專門記你的善行。將他這個記錄報給天神,天神那裡有檔案,我們起心動念,我們看不到這兩個神,兩個神看到我們,這個事情是真的還是假的?我們相信古聖先賢沒有妄語。縱然講他是不是方便用這些鬼神勸我們斷惡修善,用這個做手段?我們冷靜去思惟,神聖、神明教人他有智慧,他有善巧方便,何必用這種手段?如果沒有這兩種神,說出這兩種神那不就是妄語嗎?妄語雖然是好的,好的但是它是妄語,就不是最好的方法。於是我們要肯定,聖賢、神明教化眾生,決定不會用這個方法做手段。就同釋迦牟尼佛決定是要以理事去教別人信受奉行;如果有一句話是用這種假設,對他的傷害就大!為什麼?人家可以說你既然有一句話是妄語,你一生所說的全是妄語。聖賢君子不願意做這事情,佛菩薩會做這事情嗎?《金剛經》上說得很好,「如來是真語者」,他講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實語者」,決定不是虛妄的;「如語者」,如語是完全如事實真相。他告訴我們事實真相,他不會加一點,也不會減一點,不增不減叫如語。「不誑語者,不妄語者」,這是取信於一切眾生,取信於後世千年萬世,這一點我們要向釋迦牟尼佛學習。
沒有接觸佛法無知,這個妄語天天掛在口裡;學佛之後終於搞清楚、搞明白了,要堅守如來教誡,不妄語。五戒是根本大戒,前面四條叫性罪,不管你持不持戒,你犯了都有罪。末後一條叫遮罪,遮罪是什麼?你受戒你犯了就有罪,你沒有受戒犯了沒罪,那就是飲酒,它不屬於性罪。佛為什麼把飲酒這條定得跟四種性罪一樣重,把它列為重戒?原因我們要知道,飲酒沒有罪,酒醉之後往往就造罪業,前面殺盜淫妄他就會造。為什麼?他頭腦迷糊不清楚了,阿賴耶裡面有這些惡習種子,外頭有緣它就起現行,原因在此地。所以佛教人不飲酒是防止你犯罪,所以這條戒叫遮戒,本身沒有過失,但是你飲酒之後,你犯了其他的罪,過失就重了。善神遠離你了,你造的口業造得重。你看你在佛門裡面,你受了三皈,這經上講得很清楚,真正受三皈的人,就有三十六位護法神日夜保護你。非人是什麼?冤親債主、妖魔鬼怪,不敢接近你,你有護法神。五戒你受一條戒就有五位護戒神,五戒都受你有二十五位護戒神,有三十六位護法神,日夜保護你,你不會遇到災難,你是佛經上所說的「善男子善女人」。真正心善行善,原本的過去今生的冤親債主找到身上,他們都會遠離,為什麼?不再傷害你,讓你好好的修行成就,你成就他們都沾光。
為什麼?這些都是你的有緣眾生,你成佛了,佛家常講「佛不度無緣之人」,這些人統統跟你是有緣眾生,都是你度眾生的對象。所以他希望你早一天成佛,早一天來度他,不障礙你。如果你是假學佛,美其名為學佛,戒律完全破了,護法神都走了,護戒神也走了,你這些冤親債主都附在你身上找你麻煩,他來報復你,他叫你身心不舒服,身心都在受苦。身體有病苦,心裡面有煩惱、有憂慮、有牽掛,身心不安,這都是冤親債主找的。沒有這些冤親債主,哪有這些事情?這些小事,都在日常生活當中,幾乎天天都不離開的,我們找不到原因,以為身體不好,去找醫生檢查,沒毛病,很正常,去找心理醫生也沒有問題。不學佛不知道,學佛之後才曉得。我們要保持身心健康,修學一切都正常,怎麼辦?把自己真正修學的功德迴向給他們分享,他們歡喜就不障礙了。你用清淨心學佛,用清淨心修行,用清淨心生活、處理日常事務、待人接物,他們離開了。我們在道場、在講堂、在念佛堂,看到多少在念佛的人、在聽經的人,精神萎靡不能振作,看到他什麼?疲勞,表現的他很辛苦,他不快樂,精神提不起來,都是冤親債主。我們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你在日常生活當中去觀察,你就曉得,哪些人冤親債主很多,他活得很累,活得很辛苦;哪些人冤親債主少一點,他就很輕鬆、很活潑,不會看錯。「非人得便」,善神遠離,冤親債主他就方便,他就來找你。這是第二種罪過。
第三種罪過,「雖有實語,人不信受」。你雖然講的是老實話、真話,別人不相信,為什麼不相信?因為你前科累累,你常常打妄語,你說真話別人也認為你是妄語,不敢相信你,不敢接受你。第四個,這第四種罪,「智人謀議,常不參預」。這些有智慧的人聚會在一起,他們在討論問題,他們不要你參加,這什麼原因?口業太重了。別人也是對你沒有信心,怕你參與之後,反而把事情破壞了,所以不邀請你參與。「五、常被誹謗,醜惡之聲周聞天下」。你得的果報是經常被人批評、被人毀謗,你的惡名、你的惡行許許多多人都知道,這是罪,實在講也是在消罪業。遇到這些情形,我們要記住,古聖先賢教導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們要非常認真反省,別人批評我的、毀謗我的,我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嘉勉。要沒有,那是冤枉,那是別人造謠生事也好,替我消業障,我要感謝他。如果有呢?更應當感謝他,他提醒我,我能夠改過自新。古人說得好,「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這些人提醒我,批評我,我確實有這個過失,趕緊要改。對於批評我的人、毀謗我的人,沒有怨恨心,反而有感恩之心,讓我的過失天天減少,我的善根天天增長,這好事情。
「六、人所不敬,雖有教敕,人不承用」。這第六種罪業,就是別人對你不恭敬,你有很好的教導教他,他不聽,他不會照行。都是妄語的果報,妄語裡頭包括兩舌、綺語、惡口。佛在經上說的,《大智度論》引用這些,我們要認真學習,為什麼?可能我們天天都在犯,自己完全沒有感覺。像這些教誨,世尊在大小乘經論裡常講,慈悲到極處,時時刻刻提醒我們。
「七、常多憂愁」,憂慮,我們一般人講心煩,煩心的事情太多,這個對於修行產生嚴重障礙,對於你的事業也有相當的破壞力。有同學跟我說,年輕的時候心比較清淨,煩心的事情不多,頭腦清醒,記憶力很好,思考也很周到。現在年歲大了,也不過就是四、五十歲,每天心裡面事情很多,煩心的事情多,憂慮的事情多,人變得遲鈍,思考能力差了,記憶力也不好,事情轉眼就忘掉。如果說是常常想這些事情,心又不清淨,這怎麼辦?他來問我,我教他,萬緣放下,不處理事情不要去想它,念佛,念佛第一,事情來的時候再用心去處理事務。他說:忘掉了呢?我說「忘掉的時候,那你想起來你就把它寫起來,貼在你桌上,離開桌子不想了,坐在桌子上,看看有哪些事情你再想,這也是個好辦法。」不要常常想,又怕忘掉,真的會忘掉,會誤事,今天有哪些事,你一條一條寫個小紙條放在桌上,離開桌子就念阿彌陀佛,啥都不想;回來坐在桌子上的時候,看看哪些事情,按照先後順序來處理。一天到晚都在想這些雜事,你就沒有時間念佛,最重要的這樁事情疏忽,那還得了嗎?
「八、種誹謗業因緣」,這是對自己,不是對別人,你自己常常有口業,就種下你毀謗別人,或者是別人毀謗你。業因果報,自己承受,不是無緣無故來的。「九、身壞命終當墮地獄」,這個地獄,就是前面跟諸位提到過的拔舌地獄,想到地獄苦,想到拔舌苦,就不能造口業。
「十、若出為人,常被誹謗」。地獄果報受滿,離開地獄到人間來,因為帶著過去生中惡業的習氣,所以常常會被別人毀謗。這個地方就特別要記住,遭遇別人毀謗一定要認真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嘉勉。對於毀謗我的人沒有怨恨,要有感恩的心,要有懺悔的心,要有改過的心,他是我們的逆增上緣,我們才會有成就。如果聽到別人毀謗,心裡很難過,就有怨恨,要怎樣去報復,那就完了,麻煩大了,為什麼?會造成冤冤相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佛菩薩常常教導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怨一定把它解開,不要跟人結怨,你自己才能往生,你往生的時候不會有障礙。如果你不明瞭這個道理,聽到別人冤枉你,你不服,你要去跟他辯論,你要去討回公道,這就結怨了,沒有必要。別人的批評、別人的毀謗,完全接受,接受過來之後再反省,這對自己有好處。他講得沒錯,我確實有這個過失,我不能怨恨他,我要感謝他,他提醒我,我改過自新。我的反省認為我沒有這個過失,他冤枉我,很好,為什麼?古人常說吃虧是福,我被人誤會、被人冤枉,這是消罪業。現前沒有這個罪業,過去生中可能有,今天報掉了,這好事情,不是壞事情,應生感恩的心,歡歡喜喜的接受。由此可知,是非善惡吉凶之報,都在自己一念之間,惡報可以轉為善報,惡念可以變成善念,惡事可以變成好事,都在一念之間,這一念是智慧,不是煩惱。煩惱所造成的都叫罪孽,智慧所造成的全是福報。「可見妄語之惡業,廣生過咎,死墮地獄,慎莫輕忽」。這幾句話是念老加上來的,特別提醒我們,妄語不要小看,它是很容易犯,一定要曉得,天天在累積,這個問題就嚴重,一生的累積那果報就是在地獄。不要說其他的罪業,單單講口業,這一生累積起來就足夠墮地獄的了,要再加上別的就更重。所以要謹慎,不能把它看輕,不能夠疏忽。
下面一句說,『憎嫉善人』,這樁事在現前的社會多,古時候還有,少,現在這個現象多。「憎者憎惡」,討厭他。「嫉者妒嫉」,看見好人好事他看不慣,厭惡、嫉妒,往往後面還要加傷害他,這個罪就更重了。「此下至尊貴自大,八句」,這裡八句經文,經文上是『憎嫉善人,敗壞賢明,不孝父母,輕慢師長,朋友無信,難得誠實,尊貴自大』,到這個地方八句。「古有二釋」,古人有兩種解釋,「一者,《嘉祥疏》云:憎嫉善人,明惡口」。這就是批評善人,說他的善是假善、是偽善,是欺騙眾生,用這些話來批評。或者說他別有用心,別有企圖,你們不要上當,讓一些大眾對這些善人善事起了懷疑,把善人善事破壞。「敗壞賢明,明妄語」,惡口、妄語,這個罪業很重,要看這個善人善事的影響,他做的是好事,這樁好事對社會影響很大,他的罪就很大;影響的時間長遠,他的罪也就長遠,受罪的時間就很長,跟他將來得的果報完全相應。他這個好事是個人的,影響面就不大,如果他做的這樁好事是公益慈善事業,是利益一個地方的,利益很多人的,他這個毀謗、破壞他罪就重。這就不是對他個人結罪,是對他影響的面與時間結罪,他影響的面很大,影響的時間很長,這種罪業多半都是地獄,這無間地獄。所以佛教導菩薩,菩薩遇到這些好人好事要隨喜功德,隨喜是什麼?全心全力幫助他、成就他。他有多大的功德,隨喜的人就有多大功德,是一樣的、是平等的,這個道理要懂,隨喜功德不可思議。有利於地方,有利於國家社會,這樁事情得利益的人很多,得利益的時間很長久,這個功德可就大了。倡導的是聖人,隨喜的是賢人,我們舉個簡單比喻來說,倡導的人他將來果報是個國家領導人,隨喜的人呢?是這個朝代裡面這些大臣,都得功德。把它破壞了,誰受到傷害?人民受到傷害,社會受到傷害,這個罪就重,罪是這樣結的。不是對他個人結的,對他個人結的罪過就不大,這種結罪結得就很重很重。
「不孝二親(《魏譯》作二親)」,我們這個《無量壽經》是會集本,這個本子上是「不孝父母」,父母就是二親,「明作惡人造逆」,這是五逆罪,是罪過裡最重的罪業。父母第一親,不知道報恩,違逆父母,這個罪在過去是天理不容。中國自古以來,把這個罪是擺在第一等,叫第一等罪。民國初年,抗戰以前,我那個時候十歲,還有這麼個印象,中國刑法裡頭有一條叫親權處分,親就是父母親,父母親有權力處分你。你不孝順父母,父母到衙門裡面去告你:我這個兒子不孝父母,你們把他處死。立刻就執行,沒有辯論的,這叫親權處分,好像是在抗戰前後這條法律就廢除了。所以從前人不敢不孝父母,父母一告狀真要命,沒有任何律師可以辯駁的,你父母不要你,父母生你,父母養你,父母現在不要你,你沒有權利做人,從前父母有這麼大的權力。實在講這條法律是應該有的,不應該廢除,有這條法律,我相信縱然不孝,他要表現一個孝的樣子,不敢太過分。到現在不但不孝,殺父殺母時有所聞,這世界成什麼世界?這才叫真正名符其實的世界大亂。怎麼造成的?還是教育,教育出了問題。「朋友無信,明其不忠」,對待朋友也是欺騙,妄語,變成人與人之間互相欺騙,這成什麼世界?人墮落了,墮落到連畜生都不如,你說這個罪多重。「尊貴自大,成其惡口。謂己有道,成其兩舌」,你看看,全都破了,這是《嘉祥疏》裡頭講的。
第二種,望西他說的,「憎嫉善人,敗壞賢明」,這是兩舌之過。挑撥是非,妄加批評,破壞好人好事。「不孝二親,輕慢師長」,這口過,惡口之過。對待父母師長不恭敬,沒有禮貌,粗惡的言辭讓父母師長聽到難過。「朋友無信,難得誠實」,這是妄語之過。「尊貴自大,謂己有道」,這是綺語之過。兩種說法不一樣,稍異。「蓋言之不實,一口業中常具諸過,故未易詳分也」。往往一種口過裡頭,四種都有、都具足。
這個下面有一句,這特別提醒我們,『謂己有道』,「若是未得聖道,言我得聖道」,這是大妄語,這戒律裡頭有,大妄語這個罪是墮地獄的,「是為破大妄語戒,所受罪報遠過於其他口業」。大妄語的目的在哪裡?欺騙眾生,這個罪造得重,受欺騙的人很多。你沒有證得佛果,你說你是佛再來的,欺騙眾生,眾生以為是真的,都到這裡來拜你、供養你。冒充佛菩薩的名,自己在那裡貪圖名聞利養,這個罪過是無間地獄,進去很容易,出來就非常困難。現在這個社會裡頭,這樣的事情多,常有!還有人自己在製造謠言,讓別人相信,他是佛菩薩再來的,這個罪過就太重了。還有一種是別人誤會,造謠生事,我就遇到,很多年來就有人說我是什麼佛、什麼菩薩再來的。你們看像不像?不像!佛菩薩有智慧,我沒有智慧;佛菩薩有神通,我沒有神通;佛菩薩有福報,我沒有福報。諸位從這些地方看,你就能看出來,真的是佛菩薩再來的話,這三樣東西肯定是非常明顯的,大家都能看到的。
我學佛這麼多年,因為日積月累有一點點小受用而已。這個小受用裡頭,第一個知道自己的過失、惡作,沒學佛之前不知道。但是自己很幸運,因為沒有福報,沒有學佛之前,貧賤到極處,想作惡沒有能力。所以很多不善的事情,不是不做,是你沒有錢、沒有能力去做;學佛之後供養多了,知道那是壞事不能做,都是好事情。所以學佛才知道什麼叫善、什麼叫惡,真正能生歡喜心。天天自己做的工作向著一個目標,煩惱、罪過天天減輕,智慧、功德天天增長,我就什麼都滿足了,這一生在這個世間所求的如是而已。佛菩薩是我們嚮往的目標,我們現在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怎樣是成佛,放下起心動念是成佛,我沒放下,我也是很想放下,偏偏放不下。放下分別執著是菩薩,這正是我們現前努力的方向,非常認真在學習,放下執著、放下分別。起心動念那個太難了,因為起心動念我們自己不知道,它太微細了。彌勒菩薩所說的,一秒鐘裡面起心動念一千六百兆次,我們怎麼能發現它?所以我們現在只是明瞭,很清楚的明白,我們處在不斷之無這個當中,這個我們很清楚,知道自己處的境界是不斷之無,所以放下分別執著就容易太多了。過去分別執著都不容易放下,現在跟這個境界有少分相應,功夫比較得力了。這個境界要不相應,怎麼修功夫都不得力,這我們自己有經驗。所以妄語就是言語不能不謹慎,中國老祖宗、古聖先賢常說,「口為禍福之門」,這就教導我們不能不謹慎。話說錯了,災難就來;話說對了,福報現前,真是禍福之門。古德教導我們謹言慎行,言語要謹慎,行為要謹慎,行為是工作、處事待人接物。
底下說,『橫行威勢,侵易於人』。這兩句話就是常言所說的「橫行霸道,仗勢欺人」,這個大家好懂。狂妄自大的人,自己有權有勢,很容易犯。『欲人畏敬』,「欲令大眾俯首聽命,唯我是從」。「貢高我慢,不知慚愧,不自戒慎恐懼,難於教化降伏」,故云『不自慚懼,難可降化,常懷驕慢』。這種狀況,在現今社會每個行業裡都有,居於上位的,現在講是領導,不管是大小,你是個小領導,你底下有幾個被你領導的人,你就要叫他們俯首聽命,唯我是從。聽命的人就提拔他、提升他,不聽命的人就排除他,就把他開除。貢高我慢,自己知不知道?不知道。別人看得很清楚,也不會有人去勸告他。為什麼?他不能接受,他只聽好聽的,只聽讚歎,不接受批評,現在這種人多!所以菩薩住世肯不肯批評人?不肯,決定不肯批評人。為什麼?批評是跟人結冤仇,菩薩不幹這傻事。佛在經典上教菩薩,「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這佛教的。佛沒有教菩薩在大庭廣眾當中去教訓人、去批評人,沒有,沒有這個教法的。佛菩薩希望社會和諧安定,人人都能過幸福圓滿的生活,不願意看到社會動亂,不願意看到眾生造孽。
這個地方,從「貢高我慢」到「難於教化降伏」,這個四句是現實社會的真相。為什麼佛教衰了?沒有人學,沒有人講,也沒有人行,佛教衰了。什麼原因?沒有人能聽,想講的人沒人聽,想去行的人沒有人支持。你天天行,沒有人讚歎你,只有人批評你,只有人指責你,在這個環境之下怎麼辦?要不是真正有大善根、大福德,我們常說再來人,沒有不被這個社會淘汰掉的。縱然是有大善根、大福德的再來人,他能夠撐幾天?三年五載就被社會同化了,口裡頭不再有倫理道德。年輕時候學了一點,到社會上這全用不上,社會上用的是什麼?殺盜淫妄、兩舌、綺語,用的是這個。他自己也曉得,但是看到每個人都用這個,這是現在的時尚,好像你不學你就落伍。所以撥亂反正,回歸安定和諧,肯定需要一段長時間,我們這一代不可能見到,下一代也沒有法子見到,總得四代、五代之後,看能不能恢復到像過去那樣的安定和平。原因在哪裡?今天的人貢高我慢,不知慚愧,自己心行不善,沒有良心責備,慚是良心責備,愧是什麼?愧是別人指責感覺到難為情。現在這兩個都沒有了,慚愧沒有了,經上講的這四個字「不知慚愧」,這是今天世界普遍都存在的。他做壞事,你批評他,他根本就無所謂,甚至於反過頭來罵你,你的頭腦不管用了,過時了,那是封建時代的,那是迷信,他批評你。認為自己所作所為是先進的、是正常的,你學那些仁義道德那反常的,學佛經上所說的是迷信的,一樣一樣把你回駁掉。
「不自戒慎恐懼」,自己完全不知道,他不害怕,他意識裡頭沒有輪迴、沒有因果,他認為人就是這一生,就這一世,怎樣過得讓自己痛快,盡情去享受,死了什麼就沒有了,是這麼一個觀念,這個就很難教化。所以今天要想大家對古聖先賢教誨相信,只有一個辦法,拿證據來給他看,他才相信,沒有證據他不相信。可是現前的證據很多,他看了怎麼樣?迷信,還是不相信。在外國催眠有不少人相信,在催眠的時候,他回到過去世,過去一生,過去二世、三世,甚至於幾十世的。我們看到催眠報告,美國魏斯博士做的,有個人催眠曾經回到四千年前,問他住在哪裡?他住在石洞裡頭,那時候沒有房子,打獵為生。過去世所結的這些冤親債主,就是眼前常常找麻煩的人,才知道這個事情不是偶然的,有很深的因。社會大眾不相信的還是佔大多數,相信的少數。在東方,西方也不例外,冤親債主附身叫附體,藉著被附體的這個人透出信息,國內有很多,香港跟台灣不少常常遇到。我到日本去講經,問日本有沒有?有,日本也很多。有的人相信,有的人不相信,你說拿證據來,確實把證據拿給你看,看到還不相信,半信半疑,到最後否定它,這就是真正的難可降化。
所以經上講,「不自慚懼,難可降化,常懷驕慢」。自己沒有慚愧心,不怕人批評,幹再壞的事情不怕人批評,都認為自己做的是對的。所以現在是非顛倒,善惡顛倒,邪正顛倒,這一顛倒才招來災難,自己一身的病苦,居住環境的許許多多災難,統統是因此而發生的。這個事情,也只是少數人相信,難得現在有些少數的科學家他們相信,都是一些知名的量子力學家,在最新研究報告裡面透出信息,告訴我們,意念有很大的能量,集體的意念,多數人的意念能夠改變物質現象。這個理論非常重要,這個理論如果是真的,如果大家都能接受,都能肯定,不懷疑,那今天地球上許許多多的災難,就很容易化解。為什麼?種種災難是不善的意念變現出來的。只要我們把不善的意念放下,我們提起正念,提起善念,提起淨念,這地球上災難就沒有了。三千年前,佛在經上是這麼說的,中國古聖先賢對這樁事情說法,跟佛經講的相同,現在三千年之後,這批科學家在研究報告裡也是這麼說法,我們再不會懷疑。我沒有看到科學家報告之前,我對這些問題不能不相信,也不敢完全相信,還有些疑情在,看到科學報告之後,這些疑惑才斷掉,真的相信了。真相信,首先用自己來做實驗,知道自己有冤親債主附身,讓我身體這個地方不舒服,那地方有病痛,我明白了,全心全力斷惡修善,把斷惡修善功德迴向這些冤親債主,他們就離開,我們身體就恢復正常。哪個地方不正常,哪個地方就有冤親債主在作祟、在報復。報復有輕有重,輕的你可以忍受,重到不能忍受的時候,你就會覺悟。
「難可降化」這一句,是今天整個世界各個族群古聖先賢教誨,在今天就遇到困難,一般人不接受,這些人「常懷驕慢」,傲慢,佛法裡常講「貢高我慢」。下面說,「慢之罪惡比於三毒」,傲慢的罪跟貪瞋痴沒有差別,所以貪瞋痴慢四毒。後面還有一個懷疑,不是普通懷疑,對聖賢的懷疑,對佛菩薩的懷疑,對古聖先賢的懷疑,不能相信、不能接受,這對我們的傷害非常嚴重,對自己身心不利。多疑、懷疑,一身的病痛,對醫療懷疑,對藥物懷疑,病就不能好,一天比一天嚴重,最後到死亡,你要問為什麼死亡?懷疑而死亡,他沒有信心。你看病人,如果這個病人有堅強的信心,他沒有問題,他的病一定會好,為什麼?他不懷疑。常常懷疑我的病能不能好?肯定要死,在拖日子,我們見到這些事實真相。疑惑對我們居住的環境問題更大,因為疑惑,我們居住這個大地鬆散了,大地本來是堅固的,因為懷疑,鬆了,鬆了怎麼樣?容易沉下去。現在我們看到許許多多地方,大地突然陷下去,山倒下來,滑坡倒下來,地陷下去了,這什麼原因?懷疑,信心失掉,才會產生這個現象。這種現象古時候有,太少太少。在某個地區發生的,你就知道那個地區的人疑惑很重,沒自信心;這個地方的居民自信心特強,不會有這個事情發生。所以貪瞋痴慢疑,在這品經裡面稱為五毒,這些「均屬思惑」,就是你想錯了,見思煩惱裡面的思惑。我見、邊見、見取、戒取是見惑,你看錯了,見惑是看錯;思惑是你想錯,貪瞋痴慢疑是你想錯了。
我們再看下文,『賴其前世福德營護』,前世修的有福,有福德,營是經營的意思,護是保護。這底下有解釋,「營字,據《一切經音義》乃衛也,即保衛之義」。這個營護就是保護的意思,依賴前世你修福積德的保護。「上述惡人能橫行一時」,這些作惡的人活得還不錯,地位還很高,擁有很多的財富,他天天作惡,好像沒有報應,他自己也不相信有報應。這什麼緣故?這些福都是他過去生中所培的,他還沒有享完,他所造的罪業,果報沒有現前。為什麼?他福報沒享完,等到他福報享完之後,這些罪報就現前,那個時候後悔莫及。所以,他能夠「橫行一時,皆由前世之福德作為護衛」,『今世為惡,福德盡滅』,他的惡報才現前。他的福德還沒有盡滅,他還在享福。「望西云:今依造惡,宿善滅時,善神捨去,故今世遭厄,此厄為痛」。果報現前的時候怎麼樣?或者是遭到病苦,或者是遭家財消耗,公司倒閉,工作失去了,生活立刻受到威脅,這都是苦報。
今世造惡,會把他宿世的福報逐漸再往下降,我們一般人講折福。譬如福報,財富是福報,他命裡有大財富,因為橫行霸道,仗勢欺人,奪取別人的財富,以為自己很能幹、有智慧、有權謀,能害人,把別人的財富據為己有,這種人在社會上不少。他所得到的,說實在話還是他命中所有的,但是打折扣。譬如原本他命裡財富有一萬個億,因為橫行霸道,他所得到的財富只有五千個億。他自己覺得很滿足,不知道他命裡是一萬個億,已經丟掉一半他不知道。但是他還有五千億,他還有享頭,他還繼續在造罪業,每造一次罪業傷害別人,他就又損壞一點,到最後統統損壞盡了,福報沒有了。沒有,他這一生所造的罪報統統現前,罪報現前到哪裡去?到地獄去了。這是有福沒有智慧,享福不知道修福,只知道欺負別人,叫仗勢欺人。學佛的人清楚,看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他的後果不堪設想,非常可憐。你要看到他將來的果報,你就會生憐憫心、慈悲心,太可憐了,你會原諒他,他確實是無知,迷惑顛倒造作重業。「善神捨去」,善神一捨去,壽命就到了,與生俱來的兩位善神同生、同名,他要一捨去的時候,你壽命就完了。
「今世遭厄,此厄為痛」,這是什麼?你命還沒有終,你遭受到家破人亡,病苦纏繞,叫活受罪,這種罪有長有短。我早年學佛了,在台灣遇到一個也是很有錢的大富長者,晚年的時候得老人痴呆症,很可憐,家裡面人都不認識,只認識一個兒媳婦,他第二個兒子的媳婦,很孝順照顧他,就認識她一個人,其他的兒孫都不認識。一口氣不斷,有錢,三班護士二十四小時看著他,看了十幾年才死。受罪,人活著躺在床上不能動,什麼都不知道,這樣躺了十幾年走了。家裡兒孫沒有一個孝順的,誰去照顧他?真叫孤苦伶仃。我們那個時候雖學佛,對於經教沒有深入,了解得不夠,只看到他可憐。擁有那麼多的財富,怎麼享受?就是三班護士二十四小時照顧,他就享受這個,錢用在這上面,你說他一個月要用多少錢?每天吃東西沒有辦法吃,都是用打針,營養注射進去,居然拖了十幾年。離開之後,公司也就解體,兒孫多,大家分家就解體了。這是我們親眼看到的,以後讀到佛經一對照,經上講的就是這些事情。「《淨影疏》云:宿善滅盡,善神捨遠。身無依倚,多遭厄難,是其痛也」。這個說法,前面望西說的跟淨影說的,是非常相似,意思都相同。過去生中修的一些善根功德,會有享盡的時候,它帶給你福報,福報是可以享得盡,享盡之後善神捨離,你沒有依靠,你所受的苦難,這痛苦。在這個時候確確實實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他沒死,他一口氣沒斷,但是他是個白痴,什麼都不知道,連吃喝都不曉得。所以醫生囑咐幾個鐘點給他注射什麼,護士照辦。
『又其名籍』,「名」是他的名字,「籍」是記罪之簡牘,就像現在的檔案,他造的那些罪業都記錄在那裡頭。『記在神明』,神明將惡人的罪行都記錄在檔案裡頭。『殃咎牽引』,《會疏》曰:「無能他人牽我者,唯縛自業,自入惡趣故」。誰牽引你?沒有別人。現在我們明白了,地獄哪來的?不是上天造的,不是天神造的,也不是鬼神造的,沒有人造,地獄是自己罪業變現出來的,就像作夢一樣。我們想想,夢中的境界是誰造的?醒過來之後,冷靜、細心去想想,這夢境從哪來的?沒有來處,醒了之後也沒有了,沒有去處,不來不去,這境界不生不滅,沒有人造,完全是自作自受。自己的善業會造成美夢,惡業呢?會造成惡夢。善惡報應,我們可以從夢中找到答案,就是佛菩薩、聖賢所說的自作自受;你要是怨天尤人,那叫罪上加罪,那大錯特錯。所以後頭這句好,自入惡趣,是你自己惡業感得的惡趣,惡趣就是地獄。
「入於火鑊」,鑊是什麼?鍋,大的鍋叫鑊,「自入於獄火與鑊湯也」,這都是形容地獄的現象、地獄的境界,獄火是燒死,鑊湯是把水燒開燙死。哪些人幹這個事情?我們看到殺生吃肉,這些動物的屍體,是不是要給它煮熟?那就是鑊湯。你今天煮牠,到地獄就自己煮自己,為什麼?業力變現出來,變現出鑊湯地獄,你自己往裡頭投身,你跳到裡面去;地獄裡一片火海,你往裡面去奔馳。『摧碎』,摧毀破碎。『神形』,精神與形體。「《淨影疏》云:惡業所牽,鬼神攝錄,將入惡道,受苦焦焚」,故云『苦極』。你到地獄看到地獄裡面的境界,地獄裡面有牛頭馬面,有這些惡鬼他來治你的罪。那些惡鬼從哪來的?都是自己業力變現出來的,與外面毫不相關,全是自己業力變的。乃至於你在地獄裡面,見到閻羅王、見到鬼王,那些統統是自己業力變現的。你晚上睡覺作夢,夢到佛菩薩,夢到阿彌陀佛,也是自性變現,因為什麼?天天念佛,天天想佛,作夢,佛就現前。天天造罪業,造殺盜淫妄,作夢的時候就夢到地獄、夢到鬼王,都自己變現的。佛說得好,「一切法從心想生」,又說「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所有一切法全是自性變現出來,自性能生、能現、能變,諸法是所生、所現、所變,講得多清楚、多明白。搞懂、搞明白了,我們自己把心修好,什麼問題都解決了。萬法唯心,心要善良,心要好,對人對事對物一片真心、一片愛心,什麼問題都解決了。今天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