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即是無上深妙禪 (共一集) 2011/2/6 澳洲淨宗學院(節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02-039-0267集) 檔名:29-203-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三百二十三面倒數第六行,從「寶者」這裡看起:
「寶者,本段末後一個寶字,應深著眼,此誠為畫龍點睛之筆」,這一段經文最後兩句,「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念老教導我們,這個「寶」字要特別重視。下面他說,「蓋開法藏所開顯者,即此寶也」,開法藏開這個寶,所顯示的也就是這個寶。「又此寶字具三義」,這是這個字它含的意思,第一個是「美稱」,讚歎的意思,「如尊佛而名為寶王如來」,寶王是對如來的讚歎、讚美,「讚美念佛三昧曰寶王三昧」,這個寶全都是讚歎的意思。「尊佛菩薩之印契為寶印等」,印契是佛菩薩給我們印證的,給我們證明的,我們沒有想錯、沒有看錯、沒有講錯、沒有做錯,佛菩薩給我們印證,這叫寶印。這都是第一個意思,讚美的意思。
第二個意思,「寶乃梵語摩尼之譯名」,梵語摩尼翻成中國意思就翻成寶。所以,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有摩尼寶、摩尼寶珠,看到這些詞。這個翻譯是梵華合譯,摩尼是梵語,寶是中國字,意思相同,所以把摩尼,寶也放在後面,稱摩尼寶。「《仁王經良賁疏》曰:梵云摩尼,此翻為寶。會意翻云,如意寶珠,隨意所求皆滿足故。」如果你得如意寶珠,一切所求都能滿你的願。世間有沒有如意寶珠?未必真有,佛法裡面所稱的如意寶珠都是形容妙法的,你要得到妙法,就像得到摩尼寶珠一樣,尤其是大乘法,真正得到,確實。一個人修學得三昧,開悟了,摩尼寶珠就得到,開悟是什麼?開發自性本有的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是自性,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相好是真的,這個不是假的,而且是無盡的,成語裡面所說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是真的寶,用摩尼寶珠來形容它、來比喻它。這個寶只有諸佛如來知道,所以他們能將一生的精力、一生的時間認真學習,依照古聖先賢的道路。一切菩薩成佛的道路叫戒定慧,依戒得定,因定開慧,摩尼寶藏就出現了,這是佛門修學真正的目標。開智慧也有上中下三品,上品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成佛了,這上品;中品是菩薩,也可以說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了,習氣還沒斷掉;再其次的,得定,也開悟了,證阿羅漢果,超越六道輪迴,沒有超越四聖法界。這是佛法修學在果德上來講上中下三等,都能稱之為摩尼寶。
底下引用的《涅槃經》,九是第九卷,「曰:摩尼珠,投於濁水,水即為清」。《彌陀疏鈔》裡,蓮池大師講的,「明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這是用摩尼寶珠比喻佛號。凡夫的心是亂的、是有染污的,混濁,念佛就像清水珠一樣,把你染污、雜亂的心恢復清淨。真心本來是清淨的,本來是平等的,本來是覺而不迷的,為什麼現在會變成這個樣子?世尊一語道破,「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說妄想、說執著,當中還有個分別省略掉,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其實,真心怎麼會有染污,哪有這種道理?真心裡面怎麼可能有夾雜?有夾雜、有染污不可以叫真。真心永遠是真的,縱然墮落在阿鼻地獄,它也沒有受染污。那佛說這個話什麼意思?我們要會聽,要懂得,願解如來真實義,要懂得他所說話的意思。要知道,妄想分別執著是妄心,不是真心。這什麼東西?大乘教裡面講的是阿賴耶,阿賴耶又名染污意,妄心,不是真心。可是我們迷了,就迷在妄心裡頭;真心呢?真心忘掉了,時間久了反而陌生了。佛說真心,我們聽得很訝異,什麼叫真心?真心在哪裡?妄心有生有滅,真心不生不滅,不一樣!我們把妄心放下,恢復本來面目,用真心,不用妄心,你就成佛、成菩薩了。這個菩薩不是普通菩薩,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法身大士,不是十法界的菩薩,是如來實報土裡面的菩薩。這問題解決了,你真的證得如意寶珠,你真得到了,你得到大自在,你得到的是真解脫,大自在!這個境界裡面沒有妄心,沒有妄心就是告訴你,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它起作用,萬德萬能,無量智慧、無量相好,用這種德能相好教化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苦難眾生,苦難眾生就是迷而不覺。覺太難了!不肯放下分別執著的那就是不覺,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早年,章嘉大師跟我講過,不止一遍,佛門知難行易。知就是覺悟,佛法裡真正覺悟難,行容易,真覺悟了,凡夫成佛一念之間,你看多容易,一念覺而不迷就成佛,一念覺,念念覺,圓成佛道。為什麼要執著?為什麼要堅固執著我而不肯放下?佛法裡頭沒有我,連鬼神都知道。而眾生把這個身堅固執著是我,死都不肯放鬆,你說多可憐。如果真有,你執著那就對了,沒錯;它不是真的,它是假的。淨宗妙,妙極了,它教我們堅固執著阿彌陀佛,而肯定阿彌陀佛就是我,我就是阿彌陀佛。這個執著不得了,這個執著可以到極樂世界,到了極樂世界,見了阿彌陀佛,你就豁然大悟,你的妄想分別執著一掃而空,如宗門裡面所說的,跟阿彌陀佛一鼻孔出氣。所以,我們如何對治我們的散亂心、對治我們的染污心?念佛。要知道,今天整個地球社會混亂,亂心所感,整個地球的災難頻繁是染心所感,自私自利是染污,貪瞋痴慢疑是染污,地球災變是染污所感。社會的混亂,我們的妄想雜念太多了,真的,古人常講的神不守舍,他沒有舍了,他怎麼守?為什麼會造成這個樣子?把教育丟掉了。所以古人教導我們,人是教得好的,好人是教出來的,善人是教出來的,聖賢也是教出來的,佛菩薩還是教出來的。那我們就想想,現在的人受的是什麼教育,你就明白了。
現在人所受的教育,小孩從出生就躺在電視旁邊,睜開眼睛他就看到了,他就在學,阿賴耶識裡頭他就落印象。長大之後上學了,小學一年級他就用電腦,他就看電腦上的資訊。電腦教他什麼?電視教他什麼?與倫理道德、聖賢教育完全相悖!這樣的教育,把他教出一個什麼樣的人?就是今天社會、今天的地球,造成了製造社會混亂、引發地球災變的這一類的人。你追根究柢是教育教成的,怎麼樣教,後頭結果它就出現了。你教的是聖賢教育,與性德相應的,這個世界平安、和睦,人與人之間相親相愛、互助合作,太平盛世!地球上任何災難沒有,風調雨順,大好河山,那是善心、善行所感。今天這個社會,從家庭,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現在怎麼樣?還得加上宗教教育,都是負面的,沒有正面的,它能沒有災難嗎?災難可以倖免嗎?災難,知道什麼時候有,全世界的人都來祈禱,災難化解了。災難的化解引起大家的疑問,認為什麼?這個祈禱是迷信,根本就沒有災難。這一個否定又回歸到我行我素,可能還變本加厲,造更重的惡業,那後果就有更重的災難。所以,祈禱化解災難我們不是不贊成,知道它有效,但是它有副作用,副作用很可怕。好像治病一樣,表面上治好了,病根沒有拔除,再拖幾年更嚴重,到最後是無藥可治。這個道理大家很容易懂。所以,治病要把病根拔掉,祈禱不能拔根。拔根是什麼?拔根就是要用聖賢教育,與性德相應的教育,那是治本、是拔根。
佛法裡面講得簡單,這個寶珠就是這句佛號。人能相信嗎?這句佛號人人都會念,幾個人念靈?千萬人當中只有一個。信心生不起來!誰念,誰真的解決問題了,大家才會相信,現在的人念沒有感應。這就是黃念老在此地苦口婆心給我們點出這個寶的意思,這個寶字「應深著眼,此誠為畫龍點睛之筆」,提醒我們,我們能認識嗎?給諸位說,這部《無量壽經》參透了,你才認識這個寶字;《無量壽經》沒有參透,這個字你認得,你會念,你也會講,它的真實義你永遠不會明白。什麼人會明白?至誠恭敬的人他明白。至誠恭敬的心,念一句佛號跟阿彌陀佛他就相應,古大德說的,「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那是真誠恭敬。我們今天念佛號,縱然一天念十萬聲,不相應。為什麼?心不真、不誠、不敬。這句佛號有許許多多的問號夾雜在裡頭,那就是疑,有很多妄想、雜念在裡頭,那就是不誠、不敬,所以不起感應。人家念一天可以把阿彌陀佛念來,我們念幾十年,阿彌陀佛影子都沒有,愈念愈懷疑,到最後,這可能是假的,不是真的,不要了、捨棄了,繼續搞輪迴。對大乘法寶起嚴重的懷疑,把它拋棄不要了,這是什麼罪?阿鼻地獄,你自己造的,不能怪別人。真靈!你沒有真誠恭敬心。所以佛教人,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念佛是開慧人念的,你在念佛之前,沒有戒的基礎、沒有定的基礎,所以你念起來不靈。由此可知,戒定的修學不是目的,是手段。這手段,目的在哪裡?這手段的目的是把自己真誠恭敬心給恢復,把它找出來,然後學法門就快了,而且效果卓著。這是「是以寶珠喻佛號也」。
我們看下面第三段,「三者,《智度論》四十七曰:於諸寶中,法寶是實寶,今世後世乃至涅槃能為利益。」《大智度論》裡這句話說得好,世出世間一切法中,這個法寶是指佛法,是指大乘,世出世間一切法中,大乘佛法的法寶是真實的。為什麼說它真實的?今世你得利益,來生後世你還得利益,乃至於你修行將來證得大般涅槃,你還得到它的利益,這叫真實,你得到的好處是永恆的。世間的金銀財寶,能利益你今世,不能利益來世,你這個身體死了之後,一樣都帶不去。帶不去的就應該放下,何必苦追求!佛菩薩在經教裡常常告訴我們,聰明人要追求能帶得去的,帶不去的應該放下,全放下,這就對了。功德能帶得去,福德也能帶得去,福德,來生後世無論在哪一道你都可以享受,福德;功德能幫助你超越六道輪迴、超越十法界,功德能幫助你往生極樂世界。念佛人不能忘記大勢至菩薩的開示,「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是寶中之寶!
註解裡,下面所說的,「所說之法是真實法寶,此法至妙無上,故喻之為寶,此法能滿眾願,故喻為如意之寶。若切指此寶,則是持名之法。」這句話將法寶清楚、明顯的指出就是念佛。我們要記住,現在地球災難頻繁,這幾天我們所看到的,沿海地區的風災、水災、地震、海嘯,再加上病毒,叫瘟疫,如果我們遇到了,怎麼辦?第一個心要定,不畏不怖,心是定的。信心要生起來,這一句佛號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能幫助我們化解災難。如果我們的壽命到了,那就移民到極樂世界去,好啊!到極樂世界作佛。如果我們壽命沒到,沒到就不該死,劫難當中還能保持住這個身體,還是要念佛,給那些不知道佛法的眾生做個好樣子,勸他念佛;如果還有時間,應當把這個法門詳細講解介紹給大家。這就是災難當中你還留下來的使命跟任務,我們跟這個世界眾生還有緣分,還有一些眾生因此而得度,那我們在大災難當中平安留住。留在這個世間不是貪圖這個世間的享受,這個世間享受跟極樂世界比差太遠了。到極樂世界也不是貪圖極樂世界的享受,而是到那個地方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誨;聽說極樂世界好,貪圖那個地方的享受,這種心不能往生。
貪瞋痴慢疑必須要斷掉,前面我們讀過,上善之人才能往生,佛法裡常講的上品十善,這上善之人。我們今天連下品十善都還有問題,距離上品十善有相當一段距離,我們應當要把它拉近,就在此時此地,所以要勇猛精進。怎麼個拉法?這些年來,我們天天在勸勉大家學習《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沙彌律儀》。認真學習這四門功課,距離就拉近了,你能在短時間爭取到上品十善的眾生,取得往生極樂世界的條件。上善之人他念佛,他能不跟佛起感應嗎?肯定的!有這四個根,再有《無量壽經》就行了,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會念到事一心不亂,念到理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大悟,理一心不亂大徹大悟。為什麼不走這條路?「至妙無上」,這都是讚歎持名念佛,至妙無上。「此法能滿眾願」,這個願就是指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用什麼方法滿我們自己的願?彌陀發四十八願,我也發四十八願;他四十八願五劫圓滿,我們今天用什麼方法能在短時間也能夠滿足四十八願?念佛,念佛得佛力加持,你才能滿。所以把念佛法門比喻作如意之寶。
我們再看下面,「蓋念佛之心印,堅固不壞,有如金剛,故稱寶也」。念佛之心印,這印是什麼?是阿彌陀佛的印證。阿彌陀佛教我們念佛,我們真幹,所以「一念相應一念佛」,相應就是心印,我心跟阿彌陀佛是一個心。這個心堅固不壞,為什麼?它是自性,阿彌陀佛是自性的德號,自性不生不滅,這句名號也是不生不滅,有如金剛,故稱寶也。「如《觀佛三昧經.觀佛密行品》云」,這裡頭是個小故事,我們把它念一遍,「譬有貧人,依豪貴衣食」,有個貧人,依靠著豪門貴族過日子。「時有王子出遊,執大寶瓶,瓶內藏王寶印」,王的寶印藏在這個寶瓶裡面。「貧者詐來親附」,貧者知道這瓶子裡有寶,他來親附,「拿寶瓶逃走」,這是偷盜的行為,寶瓶偷盜到手,逃走了。「王子覺之,使六大兵乘(騎)」,就是騎兵,六個騎兵,「六黑象追之」。「持瓶人走入空野澤中,毒蛇自四面來,欲嚙持瓶者,惶懼而東西馳走。見空澤中有一大樹蓊鬱」,這大樹非常茂盛,「頭戴寶瓶攀樹而上」,就爬到樹上去了。這個時候這六個騎兵也到了,「疾馳至樹下」。「貧人見而吞王寶印,以手覆面。六黑象以鼻絞樹倒之」,象的力氣很大,把這棵樹推倒了,「貧人墮地,身體散壞,唯金印在寶瓶放光,毒蛇見光四散」。當然,追來的這些騎兵把這個寶瓶寶物就帶回去了。
「佛告阿難:住於念佛者,心印不壞,亦復如是」,用寶瓶、寶印來比喻念佛。這意思很明顯,如果我們遇到這些災難,頭一個你得相信,你不信就沒法子,任何災難現前,把萬緣放下,提起這一句佛號,真管用,無比的殊勝!如果你情執還不能放下,對這個世間還有所留戀,佛很慈悲,這《無量壽經》講的,你一心念觀世音菩薩,觀音慈悲會來救你,讓你能度脫這個災難。這兩種方法都可以用,念觀音菩薩,還求自己有身體留在世間,念阿彌陀佛,沒有這個念頭,就是一心求生淨土。你要平安無事度過,那就是佛要把你留在這個世間,你有任務,這個世間眾生跟你有緣,你留在這個世間代眾生苦,幫助苦難眾生。這是阿彌陀佛暫時不接引你到極樂世界,自己要清楚、要明白。這段經文,括弧裡有個註解。「以上經文,在《宗鏡錄》九十五卷中有註釋,茲不錄引」,你要詳細了解這個意思,看《宗鏡錄》你就看到了。
「但今應申言者,則其末後所云:佛告阿難,住於念佛者,心印不壞,亦復如是」,這幾句話要說一說,「故知念佛法門是真實不壞之法寶」。念佛法門,真實能消除我們宿世、現前的業障,關鍵還是你會不會念,在這一句。會念真有效果,不會念的是把你念佛功德破壞了,不是別人破壞的,是你自己破壞的,這要記住。會念就是真誠恭敬,沒有真誠恭敬,你佛號裡有懷疑、有夾雜,這就是把念佛的功德破壞了,與大勢至菩薩所說的不相應。菩薩告訴我們,「都攝六根」,這一句沒做到,「淨念相繼」,淨念沒做到。頂多你做到相繼,一句接一句,這個你能做到,一天十萬聲佛號不間斷做到了,但是淨念沒做到,都攝六根沒做到。為什麼有人念佛靈,有人念佛不靈?關鍵在此地。
《地藏經》上給我們舉的例子,婆羅門女念佛很靈,光目女念佛也很靈,什麼原因你要搞清楚,至誠恭敬!至誠恭敬不是說在念佛這個時候我要至誠恭敬,不念佛心就散亂,這你的功夫不到家。念佛說勉強做也做不出來,全都是在日用平常練出來的。日常生活當中,以真誠恭敬心對自己,這頭一個,對自己沒有真誠恭敬,對人就更不必說了。所以,我們講自愛,人自愛才懂得愛人,人不自愛他怎麼會愛人!這是第一個條件。真正自愛的人,這個人一生當中決定能往生,決定能成佛。自愛愛什麼?愛自己的性德、愛自己的靈性,不斷向上提升;愛自己的智慧、愛自己的德行、愛自己的相好,這是真愛。然後你才能愛人,愛人如己,愛國如家,這個愛才能夠擴充,才能夠廣大。你要是沒有,你拿什麼擴充、拿什麼推廣?結果搞顛倒了,都是自私自利,都是名聞利養。
「此念佛妙法,心作心是,全性起修,全修在性」,這四句不可思議。念佛這個法妙,妙在哪裡?都是大乘經教裡佛所說的話,「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一切眾生心本來是佛,現在迷了,變成凡夫。可是凡夫今天覺悟了,他又要發心作佛,念佛就是作佛。為什麼?世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念佛不就是心裡想佛嗎?念阿彌陀佛就想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出現了,出現在哪裡?出現在身體這個形相上。諸位要記住,相隨心轉!什麼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無量壽經》是阿彌陀佛,這一句阿彌陀佛讓我們全心、全身顯現出四十八願,你當下的身心就是阿彌陀佛的真身,阿彌陀佛在你身心裡頭顯現出來。所以,中峰禪師在《繫念法事》上說,「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淨土,淨土即此方」,就是這個意思,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就是祖師大德常講的,你會嗎?你會念嗎?「全性起修」,性是性德,圓滿的性德,在一句名號上圓滿的顯示出來,無欠無餘。這就是平常講的相應的意思,這一句佛號就是圓滿的自性,圓滿的自性就在這一句佛號當中。「全修在性」,性修是一不是二,性是理,修是事,理事不二;性是體,修是相,性相一如,性中有相,相中有性,性相是一不是二。我們能夠作如是觀,觀就是修,煩惱習氣自然就淡化;天天淡化,年年淡化,不知不覺的你就提升,不定在什麼因緣觸動之下,你就徹悟了。
「自心起念,還念自心,以佛果覺作我因心,故令因心頓同果覺」,這幾句話不多,把念佛的原理講透了。「自心起念」,這個心是真心,不是妄心,真心起念跟彌陀的果德相應,果德簡單而具體的就是四十八願。「還念自心」,把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變成自己的四十八願,把佛說的《無量壽經》變成自性流露出來的《無量壽經》,用阿彌陀佛五劫修行的果德成就極樂世界,成就十方剎土無量無邊的眾生圓成佛道,這個功德有多大!今天我們以這個果覺做為我們的因地心。所以,因果是一不是二,「故令因心頓同果覺」,因果不二,因果同時。佛法裡面表法的花用蓮花,不分宗派、不分顯密,也不分大乘、小乘,全都用蓮花表法。蓮花代表什麼?代表因果不二。在一切植物當中、花卉當中,只有蓮花這個現相非常圓滿。你看蓮花開,蓮子就在其中,花是因,蓮子是果,花果同時,取這個意思。
「住於念佛,心印不壞,功德之寶,正是此心。」這裡頭最重要的一個字就是「住」,佛要住在心中,安住在心中。你心裡沒有雜念,只有佛,除佛之外什麼都沒有。念從心起,聲從口出,再從耳聽進去,古大德教我們念佛攝心的方法,佛號從心生,口裡念出去,耳朵再聽回去,再回歸到心。這個心印與性德相應,性德不壞,當然心印也不壞,「功德之寶,正是此心」,這個心不生不滅、清淨、具足一切、不動、能生萬法,能成就萬法。「故此心印,稱為寶印。彌陀大願,普度眾生成佛」,這一句非常重要,這是真正的大菩提心。我們有沒有這個念頭,是真有還是假有?普度眾生成佛是彌陀大願,彌陀弟子如果沒有這一願,跟彌陀的心就不相應。
一切諸佛,因中都發願,四弘誓願,第一條「眾生無邊誓願度」,度到哪裡?怎麼個度法?後面說了三條,自行化他,斷煩惱、學法門、成佛道,自他不二。彌陀這一句說到極處,「普度眾生成佛」。當然自己先要成佛,自己不成佛你就不能夠普度眾生成佛。淨宗法門,我自己怎樣成佛?念佛成佛。行嗎?行。有什麼憑據?佛說過,「一切法從心想生」,我的心想就是阿彌陀佛,成佛,成佛就是成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我心有阿彌陀佛,就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融成一體。十方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那些菩薩們,跟阿彌陀佛也是同一個願,普度眾生成佛,都跟阿彌陀佛成為一體,與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彌陀法身遍法界虛空界,報身、應身亦復如是,無比的殊勝莊嚴。
「為踐此大願,故大開法藏,廣施無盡功德所嚴無上之寶。」為了實踐這一願,所以大開法藏。廣施,沒有條件的,沒有特定對象的,一切眾生。無盡功德所嚴無上之寶,這是指大乘經教。學佛的同學都知道,大乘經教裡頭無上的法寶,《大方廣佛華嚴經》、《妙法蓮華經》,都知道。隋唐時代是中國佛教的黃金時代,國家護法,帝王、大臣都是佛門子弟,弘護正法,大小乘十個宗派在那個時候成立,無比的殊勝莊嚴。祖師大德們,我們相信那是再來人,不是凡夫,知道我們後人對於這些經典會有疑惑、會有分別、會有執著,這對修學會產生障礙,他們預先給我們做了準備。這一切經教當中,哪個是第一?先把第一選出來。一乘經,比大乘還高,《法華經》上說的,如來出世,「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這幾句話很重要。一乘法,祖師大德們公認的只有三部經,一乘法,第一個是《華嚴》,第二個是《法華》,第三個是《梵網》。《梵網經》沒傳到中國來,《華嚴》、《法華》傳來了,《梵網經》只傳來一品,這部經的分量很大,「菩薩心地戒品」這一品傳過來了,《梵網菩薩戒經》。一乘是講成佛的,大乘是講成菩薩的,不是最高的,一乘是最高的。《法華》、《華嚴》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讓我們在這些經論當中,認識了《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大乘的最上,無上之寶就是指《無量壽經》。所以它這後頭一句,「即此信願持名之真實法寶也」,就指這部經。不僅是釋迦牟尼佛勸我們要信,十方諸佛如來異口同聲勸導我們信願持名,這是所有經論裡頭你找不到的,只有這部經裡頭有。所以這部經是無上之寶,真實法寶。
「住於念佛者,心印不壞,實為一大藏教之眼目。」我們持名不生效果是對這部經沒有認識,不知道它是諸佛如來大開法藏、廣施無盡功德裡頭無上之寶,不知道!所以這部經看輕了,念佛這個法門也看輕了。念佛人表現不當,讓社會大眾產生很重的誤會,你們念佛人念沒效果。一般大眾對經教沒研究,全靠淨宗的弟子,特別是出家弟子,你表現出一個好樣子來給人家看,讓人家看到了真佩服你、真尊重你、真讚歎你,真心想跟你學習,這才是彌陀弟子。所以我們很慚愧,沒有盡到責任,對經教學習不力,這是真的。佛法衰微到極處,善知識沒有了,真真實實一代不如一代,所以給社會大眾造成嚴重的誤會。「持名念佛時,即是心印放光時」,我們持名念佛心印有沒有放光?如果心印放光,肯定就有攝受眾生的力量。為什麼我們心印不放光?我們念佛不是真心,真心念佛自然就放光了。也有真心念佛的,我們看到了、我們聽到了,深深的受著感動,那就是他放光的力量、能量,讓見到、聽到的時候他有感動。沒有別的,用真心。「故云:一聲佛號一聲心」,就是心光,聲聲佛號聲聲心,這是自性光明普照。
「故《大集經》曰: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即無上深妙禪也。」這句話是世尊在《大集經》上講的,諸位就要細心去參究,念佛不如禪嗎?諸位好好想想,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從佛滅度開始算起,第一個一千年叫正法時期,人根淳厚,持戒就能成就,依著戒律修行就能證阿羅漢果。到第二個一千年,人的根性慢慢就鈍,持戒不能成就,要修禪定。像法時期,就是相似,沒有以前那麼真,禪定成就的。佛法傳到中國,正是像法的開端,佛滅度後一千年,第二個一千年,佛法傳到中國來,所以中國的禪宗特別興旺,這《大集經》上說的。釋迦牟尼佛的預言兌現了,修禪定能開悟、能證果。可是再過一千年,三千年之後,入末法時期,我們現在是末法時期,而且末法,末法一萬年,已經過了一千年。人的根性愈來愈鈍,修禪不能成就,用什麼方法?念佛,末法一萬年,念佛成就。我們想一想,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戒不能成就,禪不能成就,念佛能成就。這就像害病一樣,正法時期的人病很輕,戒律一治他就好了;像法時期的人害的病就嚴重,戒律這個藥沒效,用禪定這服藥,行,能幫助他;末法時期,病入膏肓,沒救了,戒律的法、禪定的法都不行,念佛能救。你說哪一服藥厲害?還是念佛,念佛才是無上的妙寶,能救末法眾生,要是像法、正法遇到的時候,他能不成就嗎?所以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勸導他的父王,佛為父王說什麼法?說念佛法門。那是正法時期,佛在世,他不教他別的,對他父親教念佛法門,求生淨土。
我們要細心、冷靜的觀察,才知道這個法門超勝一切法門,無量無盡法門當中,它排名是第一。因此,乾隆年間,慈雲灌頂法師在《觀無量壽佛經》註解上他說的,我們如果遇到大災大難,所有經教法門都救不了,都沒有效果,最後還有一門決定得救,這一門是什麼?老實念佛,這一句六字洪名能普度一切災厄,比什麼樣的經懺佛事效果都殊勝。可惜宣揚不力,社會大眾知道的人很少,他們遇到災難,去拜懺,拜梁皇懺、拜水陸懺,水陸法會。灌頂法師告訴我們,如果這些懺儀都收不到效果,念佛能收到效果。所以我們才知道,中峰禪師他編集的《三時繫念法事》,那是什麼用意?所有懺儀都失掉效果,這個東西行,念佛,以《彌陀經》、一句佛號為主!所以這句佛號用禪來說,是無上深妙禪。
「於上之語,若能信受」,這念老的話說了,你要能夠相信、能夠接受,「即是蒙佛深恩」,佛的恩惠你得到了,「為我開智慧之眼,得光明之身也」。這個事情不是將來,不是到極樂世界,現前就得到!智慧眼,再不會迷惑了,光明身,什麼災難你都遇不到。「上心印之語,亦即是如來心心相印之印」,這在前面說得很多,我們念這句佛號就是跟阿彌陀佛心心相應,「諸祖以心傳心之心,聞此寶印,粉身難報」。諸佛如來、祖師大德要不要你報恩?不需要。諸佛如來、祖師大德跟佛是同一個心願,普度眾生成佛,我們要真願意老實念佛,這一生決定往生,往生決定成佛,這叫真正報佛恩;換句話說,我們這一生不能往生,你就辜負佛祖的恩德了。這個認知得來不容易,一定要珍惜,要真幹。好,今天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