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十玄門  (第十集)  2010/6/1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02-039-0059集)  檔名:29-172-001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五十七面,倒數第七行:

  第八段,「托事顯法生解門。由上之重重無盡,故塵塵法法皆是事事無礙法界。故可任就一塵一事,顯此法界全體。如《大疏》云,立像豎臂,觸目皆道。」到這裡是一段。在前面一段,「因陀羅網法界門」,給我們說到重重無盡,這是佛經裡面所講的科學,告訴我們宇宙的真相。讓我們很自然就想起賢首大師的《妄盡還源觀》,《還源觀》裡面所講的「顯一體,起二用,示三遍」,示就是展示三種周遍。「相即相入」講一切法,一切法相即相入,重重無盡就是三種周遍裡面的第二種「出生無盡遍」。這是很不可思議的境界,但是它是事實真相。現在科學家的探討沒有辦法探討到這個境界,探討到三細相,物質是怎麼產生的,探討到此地,發現阿賴耶的業相、轉相、境界相。科學的名詞跟佛的名詞不一樣,是一樁事情,科學家講能量,能量就是業相。這個業就是動的意思,業是造作,所以它是動的意思,也就是科學裡面講的波動的現象,非常微細的波動。近代的科學家對這個非常有興趣,這是新的發現。這個波是什麼?念頭的波,念頭的力量太大,念頭真的能改變宇宙。宇宙都能改變,何況我們的生理,身體、生理能改變。這個能改變的叫念頭,念頭現在科學家叫信息,在阿賴耶裡面叫轉相,也就是見分。物質現象是阿賴耶的境界相,這是現代量子力學它講這些東西。但是一重的相容相即容易懂,重重無盡的相容相即就很難懂,這大概是大乘佛法裡專有的。科學能不能探測這一道?大概很不容易,非常困難,這是甚深禪定當中見到的。

  佛在經上常常給我們提示,什麼樣的定功能見到這個境界?一般大乘經都說八地菩薩。由此可知,七地以前沒見到。像我們一樣,我們沒見到,我們是聽說,佛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我們知道這個信息,宇宙之間萬事萬物都是相容相入的。因為相容相入,所以才真正是一體,不是想像的一體,確實是真實的一體,就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因此,我們起心動念,動個念頭,世尊講「心有所念」,不論是有意無意,這個念頭就是三種周遍。第一個它的能量「周遍法界」,第二個「出生無盡」,第三個「含容空有」。經上舉的一塵,一微塵,一事,一樁事,任何一樁事,這一樁事裡面你能看到法界的全體。一微塵裡面能看到,何況一樁事?所以見性的人,明心見性他見到,他見到事實真相,也就是華嚴十玄門他門門都入了,一門入一切門入。為什麼?相即相入。無論哪一門,這有十個門,隨便從哪個門進去,你全都得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知道宇宙之間萬事萬物跟自己是一體,這多麼親切。所以我們常講倫理的教育,倫理是講關係,大乘佛法,《華嚴經》講的關係講得太密切了。經上我們常常讀到的,「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這句經文我想很多人都念過,都記得,都很熟悉,但是你有沒有感覺到?他跟我們真的是一個法身嗎?真的,一點都不錯,這個境界不容易體會。十方三世佛,裡頭有我們自己在裡頭,三世佛是講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我們這些人是未來佛,將來都要成佛,為什麼?你有佛性。現在是迷了,迷了自性,總有一天你會覺悟,這個問題只是在早晚,肯定你會成佛。你成佛之後,你證得十玄門,你證得清淨法身,到那個時候你才知道,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依正莊嚴跟自己是一體,這叫法身。

  上面講了這麼多段,現在大師告訴我們,塵塵法法皆是事事無礙的法界。一塵一毛,這個毛是汗毛端,一塵一毛裡面都有法界全體。全體,通常我們用六個字來說明,性相、理事、因果。性就是法性,《還源觀》裡面所講的「自性清淨圓明體」,宇宙之間所有的現象都是從這個體裡頭變現出來的。這個體它不是物質,它也不是精神,它沒有任何形相,但是它能生一切物質、精神的現象,它能生能現。在中國唐朝時候,禪宗有位惠能大師,中國禪宗第六代的祖師,大家稱他為六祖惠能。他見性了,很了不起,他是頓悟,不是漸悟。而且這個人不認識字,很年輕,二十四歲,開悟的時候二十四歲。示現給我們做證明,凡夫成佛一念之間,一念覺悟了凡夫就成佛,一念迷了佛就成凡夫,在一念之間,這一念是怎麼樣的一念我們不知道,我們無法體會。這麼多年來我們在經教裡面摸索,看到經上告訴我們,早年看到的《仁王經》,這部經在台灣佛門弟子都知道,因為每年佛教裡面都做一次「仁王護國息災法會」,這個法會主要就是誦讀《仁王經》,法會是七天,大家都知道。《仁王經》裡面佛曾經說過,講宇宙的來源是一時頓現,什麼時候?大乘教裡常講「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一念不覺就叫無明。無明是什麼?無明就是現在科學家講的能量,這個東西出現了。不覺它就出現,要是覺,覺它不出現,不出現的時候,這個時候叫真心。諸位知道真心永遠不動的,真心沒有形相,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

  真心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你沒有辦法離開真心,離開真心什麼都沒有了,連虛空都是真心變現的。所以真心在哪裡?真心就在眼前。因為它連空都不是,不能叫它作空,我們六根都緣不到,在面前,眼看不見,耳也聽不到,手也摸不到,心裡也想不到,它在,它要不在的話,什麼都沒有了,它在。佛法稱它叫自性,也稱它作真心,也稱它為法性,名詞很多,也稱為第一義。釋迦牟尼佛對這樁事情說了幾十種名詞,為什麼說這麼多?這是教學的善巧,教你什麼?不要執著名字,你執著名字就錯了,完全錯了,它沒有名字。像老子《道德經》上所講的,「名可名,非常名」,不得已給它假立一個名詞,根本它就沒有名詞,你說它是什麼名詞就錯了,它沒有名詞。所以,馬鳴菩薩教我們聽經學教不要執著名字相,所有的名詞術語都是假設的,為了教學方便,你要從名去體會它的意思,那就對了。不要執著名詞,名詞是假的,執著名詞你就見不到真性,佛說法的真實義你永遠不能夠體會;要離名字相你才能體會到真實義,佛在講什麼。

  惠能大師見性了,向老師提出報告,這個是必須要的,你見性了,性是什麼樣子,你說來我聽聽。能不能說得出來?說不出來。說不出來,他形容出來了,他說「何期自性」,何期自性這句話用現在話來說,沒有想到自性,「本自清淨」。第一個現象,它是清淨的,它從來沒有染污過,過去沒有染污過,現在也沒有染污過,決定不會染污的,這告訴你頭一個。第二個它沒有生滅,「本不生滅」,它沒有生滅,它是永恆的,它是存在的。存在,我們看不到、摸不到,也沒辦法想像。第三句話說「本自具足」,它什麼都沒有,也可以說它什麼都有,它一樣都不缺,但是它沒有現前,這個很不好懂。它有緣它就能現,什麼是它的緣?一念不覺那就是緣,一念不覺在佛法裡名詞也很多,通常我們常常看到的叫「無始無明」。無始這兩個字的意思不要想得太玄,想玄了你想錯了。什麼意思?沒有開始,也就是說沒有原因,沒有開始,一念妄動。這個很玄,非常非常難懂。你怎麼會動了這個念頭?這個念頭是無意的,實在講,有意無意都說不上,無意對面還有個有意。它什麼也說不上,但是它動了,就是極其微細的一個波動現象。

  這個現象一動,從體起用,就是從自性,自性是本體,你看它本來具足,現了什麼相?現了阿賴耶的相。阿賴耶叫妄心,自性叫真心,真心裡面出來個妄心。宇宙是誰變出來的?妄心變出來的,妄心怎麼變?妄心得有體,如果這個體裡面要真的什麼都沒有的話,妄心怎麼變得出來?所以這個體裡面什麼都有,樣樣不缺,只要這一動,它就現形了。佛在經典裡面常常用水做比喻,把自性比作水,水平的時候。那一動是什麼?一動就是波,就起了個波,波的現象就起來,那是個妄心,波還是水,還是自性。有這個波起來,這個波就「能生萬法」,雖然生萬法,自性還是如如不動,自性沒動過,能大師講「本無動搖」。

  由此可知,這個波動的現象,無始無明的波動現象是假的不是真的。你的真心從來沒動過,這一動,產生了個妄心,這個妄心就是今天量子力學裡面所看到能量的現象、信息的現象、物質現象,這三樣東西出來了。在大乘法裡面叫阿賴耶的三細相,這三細相出來的時候那是一念。彌勒菩薩告訴我們,講得很好、講得很清楚,這一念的時間很短,不長,短到什麼程度我們沒有法子體會。彌勒菩薩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他說「舉手彈指之間」,這一彈指,一彈指有多少個念頭?三百二十兆個念頭。換句話說,一念的時間是一彈指的三百二十兆分之一。這不是秒,我們一秒鐘我能彈四次,大概還有比我彈得更快的,我相信可以彈五次。如果彈五次,一秒鐘有多少個念頭?一千六百兆,一念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你無法想像,它太快了。所以佛法講這樁事情說「不生不滅」。諸位要知道,如果沒有這種現象,講不生不滅不是廢話嗎?它真有生滅。為什麼說它不生不滅?你說它滅,它又生了,你說它生,它又滅了,可以說生滅同時。

  但是要知道,這個念頭裡頭就具足三細相,就是阿賴耶的三細相,它有業相,就是波動,從波動裡面它就有物質現象、有精神現象。「念念成形,形皆有識」,識就是受想行識,精神現象,所以物質跟精神是同時發生的。阿賴耶就是我們自己,是我們自己的本人,我們稱它叫本識,是我們的本人。迷的時候,中國人叫靈魂,這個東西,我們身有生滅,它沒有生滅,識沒有生滅。在佛經裡面,上面加個「神」字,叫神識,那是我們自己。阿賴耶範圍很大,現在我們從十玄裡面知道了,因為它相容相即,它跟整個法界是一體,真的就像網一樣,它是在一起的。所以真的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曉得,我們的念頭,念頭就是信息,無論是有意無意,跟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的現象都互通信息,通的。好像電網一樣,你一觸全都動了,牽一髮而動全身。

  量子科學家現在對這個很有興趣,就是在研究這個東西。它通,通它能控制物質,物質產生的變化,那不是性的事情,那是識。所以,大乘教告訴我們「唯心所現」,心是真心,真心能現,能生能現,不能變,它不變;識它就會變,所以心現識變,十法界依正莊嚴,識變的,它變的。真心所現的相,就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所以實報土裡面的眾生,不但是佛菩薩,這是人,實報土裡面也有樹木花草、也有山河大地,它是怎麼生的?化生的,全是變化的,沒有生長的現象。我們這個世界所有的生物可以分為幾種,叫胎卵濕化,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像樹木花草這些現象、山河大地這些現象。所以實報土裡面這些現象,人也好、花草樹木也好、山河大地也好,它永恆不變。人沒有從小孩生長這個現象,沒有,他是化生的,永恆不變。他也沒有衰老的現象,叫長生不老,真有,不是假的,實報土裡面的人個個都是長生不老。

  我們學佛,真的,我們的目標就是希望能生實報莊嚴土。是不是真能生?真能生。什麼條件可以生到那裡?佛給我們講,你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就到實報土去了。實報土才是真正的故鄉,才是真正的老家,我們現在變成在外頭流浪漢,跑到六道裡頭搞輪迴,苦不堪言,什麼原因?就是因為你有分別執著。實報土裡頭沒有分別執著,有起心動念,那個起心動念不是我們想像的,我們想像不到,那就叫什麼?那就是無始無明,由無始無明現的個境界是實報土。所以那個起心動念是太微細了,我們沒有法子覺知。這種微細的波動,最初的波動,佛說八地以上見到了,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這五個位次的菩薩他們看見。七地以前定力都不夠,都沒有看到這個事實真相。

  沒看到這個事實真相,可是他也到那裡去居住,這是我們知道的《華嚴經》上初住以上,你看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由此可知,實報土裡面聰明智慧不一樣,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住在一起,但是對於實報土究竟是個什麼樣子,最上面那五個階級的人清楚,他們聰明,他們完全了解,其他的不了解。所以實報土的菩薩還得上課、還得修行,但是他們上課修行那個方式跟我們這裡不一樣。他們不需要講演,用什麼方式?我們現在有一句俗話說,心靈的溝通,可能大概都是這樣的,沒有邊際的,一種心靈溝通。逐漸的提升自己的境界,把無始無明習氣消化掉。習氣完全消化掉了,回歸到常寂光,回歸到常寂光什麼都沒有了。

  所以現在科學家他們也有個很疑惑的問題,我們看到許多報告說科學家的研究,他說我們現在科學能夠理解、能夠見到的宇宙,實際上只有整個宇宙的百分之十,另外百分之九十的宇宙不見了,不知道到哪裡去了。那是不是都回到常寂光去了?回到常寂光,痕跡都沒有。他從常寂光出來,後來又回歸到常寂光,在佛經裡有解釋。回歸到常寂光,那真叫痕跡都沒有了,他還起不起作用?我們相信他起作用,他不能不起作用,為什麼?眾生有感,他就有應。眾生感,常寂光雖然不動,但是眾生這個感會讓他啟動,所以他就有應。為什麼他有應?因為自性裡面本來具足的智慧德相。相是物質現象,智慧就是見聞覺知,所以他有智慧、他有德、他有相,他統統具足,只是不顯。就好像水,水有沒有具足波?具足波,但是沒有風的時候顯不出來。有了風,這有了緣,它能夠起波,它能夠起浪,它能夠起大浪;在沒有風的時候,它連波都沒有。所以說我們才曉得,佛菩薩跟我們的感應,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現前,是不是從極樂世界到這裡來的?不是的,就在眼前現身的。為什麼?相即相入。在那個境界裡面,沒有所謂的什麼時間、空間,沒有。沒有時間就沒有先後,沒有過去未來,所以就在當下;沒有空間就是沒有距離,在哪裡現形?當下現形。

  我們遇到一樁事情,這是我的老校長,抗戰期間我在貴州念書,國立第三中學校長周邦道,他的夫人我們叫周師母,遇到一個奇怪的事情。抗戰勝利之後,回到南京,他南京住的房子很大,前後都有庭院。進入他的門裡面要經過三道門,大門進去是院子,裡面還有二門,第三道門才是他們的客廳,客廳後面是他們的起居室。我們周師母有一天遇到一個出家人,在哪裡遇到的?在她家裡遇到的。這個出家人來化緣,她問他從哪裡來的?九華山。問他要什麼?他跟她化五斤香油。那時候她還沒學佛,她沒給他。沒給他,這個出家人就走了。走了之後,她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三道門都沒有開,他怎麼來的?走了之後,也沒有人給他開門,他怎麼走的?這時候才發覺到非常奇怪。這個事情一直就是懷疑,以後在台中住,認識了李老師,就把這樁事情跟李老師敘述,老師告訴她,那是地藏菩薩,妳跟他有緣。她非常後悔沒有給他五斤香油。那是什麼?就在當下,沒有時空。當時她沒有感覺到,事情過了之後,她感覺到這是很奇怪的事情。你看三道門的院子,他人到哪裡去了?明明看到他來的,還跟他談話,走了之後,一下就不見了。從這個地方我們就了解,「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是真的。

  菩薩給我們示現,我們知道了,我們自己是不是這個現象?也是這個現象,不知道。如果你甚深體會,經裡面所講的一彈指三百二十兆的念頭。今天量子科學家告訴我們,物質現象是什麼?是意念的累積產生一種連續的現象。念頭的波動頻率不一樣,波動慢的就變成石頭、變成礦物,頻率振動快一點的就變成植物、變成動物,最快的,像現在電視、手機這種頻道,那是波動得快的。除了波動之外,沒有物質這樣的東西,換句話說,物質可以把它分解,還原給波動。這個說法,跟我們《還源觀》上講的一念「周遍法界、出生無盡、含容空有」就很接近。這個現象是真的,不是假的,就在眼前。我們要了解這個事實真相,雖然我們還比不上佛菩薩,人家已經親證,我們沒有證得,我們只聽佛說的,但是我們對佛的話深信不疑。佛在《金剛經》上講得很好,「如來是真語者,如語者」。真就絕對不是假話,如就是講到恰到好處,不增不減,事實是什麼樣子他就怎麼說法,不添一點也不減一點,叫如語。我們相信佛的話,那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慢慢去體驗,這叫真正學佛。

  首先肯定,我們現在不是講修六和敬嗎?六和敬頭一條「見和同解」,這非常重要,這是和睦的理論依據。我們現在明白事實真相了,整個宇宙跟我們是一體,一切眾生跟我們是一體,你說我們要不要和?我們把宇宙縮小,舉個比喻像我們的身體,那我們是什麼?我們是身上裡面的一個細胞,再小的是一個原子、是一個粒子。科學家知道我們人身有多少個粒子,科學家有數據,查查看身上有多少個原子、電子、粒子,你身上有多少個,這樣子堆成這麼一個身體現象。每個原子、每個粒子都是這個身體的一部分,共同成就這個身體,這些現象密切相連,像個網狀一樣,它全是通的,這叫一體觀。我們能不愛惜這個身體嗎?能不愛惜身上每根汗毛,每個分子,每個原子、電子?雖然這些東西時時刻刻還在新陳代謝。新陳代謝,科學家告訴我們,週期是七年。這個現象我們想想是正常的,為什麼?最基本的粒子,現在量子講是量子群,量子群是小光子,它存在的時間很短暫,非常非常的短暫,但是它是一個接一個、一個接一個,累積的現象就成物質現象。整個宇宙都是這個東西組成的,所以我們知道是一體。

  經上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對人要尊重、要敬愛,尊重一切人是尊重我們的自性。樹木花草也是我們一個共同體,我們講能量、信息、物質,完全相同,山河大地也是相同的。在宇宙裡面,佛法講十法界依正莊嚴,找不到一樣東西是獨立的,跟我們不相關的,找不到;也就是說我們體外的東西你找不到,所有一切跟我們是一體,你說我們要不要敬愛?用中國的話來說,孝順!我們講兩個字,「孝敬」這兩個字,這兩個字是根,是德的根。孝是對父母,敬是對老師,孝親尊師是所有德行的根基。我們明白這個道理,這個孝敬就擴大了,把我們對待父母跟老師這個孝敬,一展開就是孝敬遍法界虛空界,這是普賢行。普賢菩薩跟別的菩薩不一樣。所以大經裡面告訴我們,菩薩不修普賢行不能成佛,這個意思是不修普賢行不能見性。普賢行有十大綱領,有十條,它的境界是什麼?境界是法界虛空界,那個對象就是此地講的重重無盡。

  「禮敬諸佛」,諸佛不但是一切有情眾生,《華嚴經》上講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你看,無情就是樹木花草、山河大地、自然現象,這是屬於無情的,跟有情同圓種智,是一不是二。整個宇宙是整體的,我們的孝心、我們的敬意要遍法界虛空界,沒有差別。我對父母是怎麼樣,我對一切人就是那樣子,我對老師怎麼樣,我對一切眾生就是這個樣子,不能有差等,有差等你就不是普賢菩薩。對人是這樣的,對蚊蟲螞蟻也是這樣,對樹木花草也是這樣,對山河大地也是這樣,這叫普賢菩薩。他為什麼能做到?因為他知道是一體,他親證這個境界。我們雖然沒有證得這個境界,諸佛如來在大乘經裡面給我們這樣開示,告訴我們這個事實真相,那我們現在就要改正心態,修正我們過去所有錯誤的概念。

  要依中國的傳統來講,中國傳統裡面講關係,五倫,大乘經裡面我們看十玄門,這裡面五倫講到究竟圓滿。關係多密切!我們的孝心才能達到究竟,父子有親的親愛,君臣有義的道義,都能做到究竟圓滿。再擴充到五常仁義禮智信,四維禮義廉恥,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老祖宗傳統東西不就是這麼多嗎?每一個字、每一個條目它的境界都是遍法界虛空界。人真覺悟了,我們現在講磁場,中國人講氛圍,這個氛圍多好,這個氛圍全是性德、全是正氣,氛圍充滿這個,那就是佛菩薩的境界,至少是天道的境界。妖魔鬼怪所有這些邪氣決定不能夠侵入,自然就沒有了。妖魔鬼怪那些邪氣,與正氣相反的,邪不勝正,它自然就隱藏起來,不敢暴露出來。今天的社會我們所看到的全是邪惡,這個社會的磁場不好,讓每個生活在這個世間的人,怎麼曉得磁場不好?他沒有安全感,心定不下來,心總是惶惶不安,這就是磁場不好。什麼原因?我們把正氣喪失掉。我們是什麼樣的心?自私自利、損人利己、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這個習氣太濃,這是壞的習氣,這是與性德完全相違背的。

  如果我們有少數人,乃至於一個人,能有正氣,像佛法所說的,他居住這個地方,這個小範圍,磁場肯定不一樣。我見過,章嘉大師的磁場不一樣,李炳南老居士的磁場不一樣。特別是章嘉大師,過去老人家在世的時候,他居住的房子是一棟日本的花園洋房,前後都有庭院。你進入他的院子,你感覺那個氣氛就不一樣,你覺得那裡非常和諧、非常安詳。你跟大師坐在一起,縱然一句話都不說,你會捨不得離開,為什麼?享受那個磁場。那磁場從哪來的?從清淨心來的,心清淨、心平等,《無量壽經》講的「清淨平等覺」的磁場,在那個裡面坐的時候,你會生歡喜心。孔夫子在《論語》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喜悅,那個喜悅不是外面的刺激,是感受到真正高人那個德行,你感受的。

  「學而時習之」,我們今天講學佛、學儒、學道,這句話大家都會念,也會講,可是沒有去做。問你:學,學什麼?這個不能不知道。世出世間法也是有聯繫的,像互聯網一樣,沒有一法不是聯在一起的。正跟邪它還是聯在一起,不善的念頭把善的變成邪法。所以教學就非常重要,教學是什麼?把邪再回歸於正,就如此而已,轉惡為善,轉邪為正,轉迷為悟,中國幾千年的教育就幹這樁事情。所以學就是學倫理,學五常、四維、八德,就學這個。中國這幾千年,老祖宗們著述多,乾隆把它蒐集編成一部《四庫全書》,《四庫全書》裡面講什麼?沒有離開傳統的學術,也就是沒有離開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離開這個叫邪教,不離開這些叫正教,邪正從這裡分的。習,習是你去做到,你要把你所學的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無論從事哪個行業,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那就是聖賢君子。你做得很圓滿,不但事做到了,理也相應,理事不二,這是聖人;如果理沒有透徹,知道一部分,沒有透徹,事做到了,賢人;不明其理,事上完全做到,君子。「不亦說乎」,那快樂,都能得到不亦悅乎,得的淺深不一樣,君子所得到的喜悅比不上賢人,賢人所得到的喜悅比不上聖人,程度不相同。

  中國傳統文化三個根,這是大家都承認的。儒家《弟子規》做到了,還要學道家的《太上感應篇》,為什麼?因果教育。近代佛門的大德印光法師,這在近代中國佛教界大家推崇的、仰慕的、敬重的。他老人家一生特別推崇因果教育,指定三本書,學佛的人不能不讀,這三本書,《了凡四訓》、《感應篇彙編》、《安士全書》,他一生是極力宣揚。為什麼?他告訴人,用周安士的話說,「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亂之道也」。大概印光法師在那個時候已經看到現前社會的亂象,用什麼來救?因果,倫理道德救不了。為什麼?懂得倫理道理的人不是沒有,如果境界裡面現出高名、重利,他心就變了,就是禁不起誘惑。但是懂因果的人害怕,眼前這種榮譽、這種利益你得到了,你能享幾天?你來世怎麼辦?想到這個問題,不敢要,不是我應該得到的決定不要,不會去爭名逐利。所以古人講得好,有倫理道德的修養,這個人恥於作惡,他不會作惡,為什麼?他知道羞恥,禮義廉恥的恥,他知道羞恥,他不做;可是懂因果的人不敢作惡,為什麼?後頭有果報。

  在行門上,學習到十善業道,這才真正達到圓滿。《十善業道》只有十條,諸位要曉得,這十條展開是什麼?《弟子規》裡面的一百一十三樁事情都離不開這十條,《感應篇》裡面字字句句也沒有離開這十條。小乘聖者把它展開,三千威儀,你看十條變成三千條;大乘菩薩更不得了,把它變成八萬四千條,細行。八萬四千條都做到了,是什麼人?佛,大乘教裡面講諸佛如來、法身大士,他們做到了。你在他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找不到一絲毫的缺陷,我們用一句話來形容他,純淨純善。這是學!真這樣學,他才有法喜,學而時習之,他才有悅,喜悅,在大乘教裡面法喜充滿。這種歡喜不是從外頭來的,是從自性裡面透出來的。這個法喜是最殊勝的磁場,對我們人身來講是最好的養分,諺語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一天到晚歡喜,他怎麼會生病?可見得他沒有憂慮、沒有煩惱,現在人講沒有壓力。為什麼?他無我,所以也不會有對立。他心目當中,不但是人物,連山河大地,他心目當中都是諸佛如來、都是清淨法身。托事顯法,事事皆是,法法皆是。

  《大疏》裡面所講的「立像豎臂」,這是舉個例子,禪宗裡面老師考學生,學生見性了,性是什麼樣子?很自然的隨便一個表態,老師點點頭就通過了。為什麼?你見性,性在哪裡?哪一法不是性?豎一個手指也是個表示,說不出。他們是同樣境界的人,你一個動作他完全了解,不是在形相上了解,意念上已經溝通了。這個現在在量子力學裡頭發現了。隨便拈一法,沒有一法不是,法法皆是,「觸目皆道」。這些講的是《華嚴經》上說的。

  再看本經,本經「經中《菩提道場品》」,第十五品裡面有這麼一段話,「又其道場,有菩提樹。復由見彼樹故,獲三種忍:一音響忍,二柔順忍,三者無生法忍」。樹是無情,植物,在西方極樂世界,接觸到樹他就開悟了,樹會說法,見色聞聲他能開悟。這三種忍我們略說一說,「三忍有三種,《無量壽經》第四十八願」,佛說過「聞名得忍」,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就得三種忍,四十八願第四十七願,「舉聲聞者得三法忍之願,而言第一法忍,第二法忍,第三法忍」。這法忍是什麼,沒說出來,「未舉其法忍之名,因是而諸師之解不同」。因為佛沒有把這三種忍的名稱說出來,後來是「法位」,這是法師的名字,他說《仁王經》上所講的五種忍前面這三種,就是「伏忍、信忍、順忍」這三種忍。「憬興」是日本法師,他認為伏忍當中有上中下三忍。玄一法師講的是後面經文,就是「菩提道場品第十五」講了三種忍,這三種忍講的是音響忍、柔順忍、無生法忍,他是用本經後面的經文來解釋,這都能講得通。

  「《無量壽經》云:往生極樂之人,聞七寶樹林之音聲,而得三種之忍」,這就是在菩提樹上所得到的。菩提樹能現色,也能現音聲,自然的,而且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你在菩提樹下,你說我想看看娑婆世界以前我住過的地方,這個樹就像電視屏幕一樣,娑婆世界狀況你馬上就看到了。你想聽聽講經、聽聽音樂,都能夠隨你的願望。而且幾個人在一起,我想聽講《無量壽經》,那個人想聽《華嚴經》,我聽的真的是在講《無量壽經》,他聽的就是在講《華嚴經》,妙極了,一點都不相干擾。極樂世界這些物質都能說法,為什麼?恆順眾生。因為,你在大殿裡面見到阿彌陀佛說法,聽經都規規矩矩,你有拘束。樹在這裡講經,你可以很隨便、可以很自在,不用那麼拘束,你看看這個世界。

  這個經文裡面所講的三種忍,「音響忍,由音響而悟解真理者」。這個音響有很多種,有音樂的演奏,你聽了開悟了,有講經說法,這都是屬於音響。第二種「柔順忍,慧心柔軟」,這是《還源觀》裡面四德裡面第三種柔和質直,人心地柔和、心地真誠,生智慧不生煩惱,自然「隨順真理」,這個真理就是自性,隨順性德。「無生法忍,證無生之實性而離諸相者。」離諸相就是不著相,對於宇宙之間所有的現象,《般若經》上講諸法實相,他清清楚楚。性有相無,實性,性是什麼?性是能生能現,相是所生所現,所生所現的相有生有滅,能生的性不生不滅。所以他在相上見性,這叫無生法忍,這是悟道到極處。證無生法忍,這個人一般講成佛了,在菩薩是法身菩薩,分證即佛。

  善導大師也給我們講了三忍,一般傳說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他生在唐朝時候,那時候日本、韓國,還有越南,不少的高僧大德到中國來留學。他們認定兩個老師,一個是善導,修淨土的,還有一個是智者大師,學法華的。這兩位老師他們國外的學生非常之多,確實回去也真有成就。善導大師給我們講的三忍,第一個是「喜忍」,歡喜,「念彌陀佛而生歡喜心者」。他講的話很好懂。諸位想想,念阿彌陀佛念到生歡喜心,不但是講有感應,肯定是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念到法喜充滿,得喜忍,這是念佛功夫的淺深。第二種「悟忍」,開悟了,「念彌陀佛而悟解真理」,真理就是諸法實相,念佛開悟了。為什麼?煩惱念掉,不就開悟了嗎?我們現在不少人念佛,為什麼不能開悟?第一個是夾雜,功夫不純,念阿彌陀佛裡面還夾雜著妄想分別執著。第二個懷疑,信心不足。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念佛的綱領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攝六根是三昧,不夾雜;淨念相繼,如果六根沒有收回來,眼攀緣色,耳攀緣聲,六根攀緣六塵境界,夾雜在念佛裡面,把念佛的功夫全破壞了。所以,都攝六根簡單講,把你的妄念統統收回來,就這個意思。一心專注,這叫淨念,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相繼是不間斷,會開悟。開悟之後,就跟惠能大師一樣,你所沒有學過的經教你一聽就懂、一看就明瞭,開悟了。第三個是「信忍,念彌陀佛而住於正信」。這個正信,相信自己決定得生,功夫成就了。「善導大師解觀經中」,他對《觀無量壽佛經》有一部註解叫《四帖疏》,「韋提希夫人所得之無生法忍」,善導大師講就是這三樣,「喜忍、悟忍、信忍」。「淨土文類行卷」裡有句話說,「慶喜一念相應後,與韋提等獲三忍」,這都是解釋《觀經》的。「慶喜」是阿難尊者,阿難尊者念阿彌陀佛,一念相應之後,跟韋提希夫人一起都獲得三種忍。這三種忍,也就是善導大師所說的喜忍、悟忍、信忍。

  還有一種說法,這是六波羅蜜裡面的忍辱波羅蜜。忍辱波羅蜜有三種形象,我們應當要學。第一個是「耐怨害忍,能耐忍有情怨敵之惱害」。「有情」是說人,我們的冤親債主。這些人來,不一定是什麼原因,他毀謗你、他侮辱你、他破壞你、他陷害你,你能不能忍?你要不能忍,你不是修菩薩行。害到極處的時候,就是釋迦牟尼佛在修忍辱波羅蜜的時候,叫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割截身體,把他凌遲處死,用刀把身上肉一片一片割,割死,不叫你好死。那是歌利王怨恨心,你是修忍辱,我看你能不能忍?用這個手段把他處死。割到快死的時候問他,你有沒有怨恨?佛說沒有怨恨,而且還告訴他:我將來成佛,第一個來度你。佛說話算話,釋迦牟尼佛成佛了,第一個得度、成阿羅漢的是憍陳如尊者,前世就是歌利王。這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典範,沒有一絲毫怨恨,不但沒有怨恨,還有感恩的心。為什麼?他是來考試的,看看你忍辱到什麼程度,你畢業通過了,成佛了。所以,釋迦牟尼佛原本成佛是賢劫第五尊佛,在彌勒佛之後,因為忍辱波羅蜜圓滿,他提前了,在彌勒菩薩之前他先成佛,彌勒菩薩退後了。提前成佛,你說要不要感謝歌利王?

  所以我們遇到別人來毀謗、侮辱、陷害,要感恩這些人,不能有一絲毫怨恨,他來考我,我知道我程度提升了。如果還有一點沒放下,那不行,還要重新來經過考試。一次考試就及格,你就不會有第二次,可是你境界不斷向上提升,就參加不斷的考試,你在菩提道這個路上不是一帆風順。如果真正修忍辱,是一帆風順通過,好事,不是壞事,問題就是你用什麼眼光去看,你用覺悟的人眼光去看就是好事。仁者無敵,仁者是菩薩,菩薩對一切眾生沒有一個是敵對的,菩薩眼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菩薩,就對了。佛菩薩來考試我的,他表演的做種種惡事、造種種罪業,也是給你看的,看你能不能忍受?看你是不是能看得慣?你還看不慣,你還不行,功夫差遠了。

  這社會是個大舞台,每個人都在考你,每個人都在測驗你。所以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歷事鍊心。五十三參是我們現實的社會,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有善的、有惡的,都讓你看,關關通過,以清淨心、平等心、恭敬心看待,都是諸佛如來的示現。所以一生圓滿成就,就這個道理。我看到人,我這個看不慣、那個看不慣,不是他做錯,是我們自己有問題,他做的是對的。善財童子看那些行惡的人,他恭敬、供養,沒有讚歎。表演是善的、正面的,他有讚歎;表演是負面的、反面的,他只沒有讚歎,恭敬、供養、請教樣樣都不缺,他在學習。善的我要跟他學,不善的我看到我也要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嘉勉,統統是善知識。夫子講的「三人行,必有我師」,三人行是自己一個、一個善人、一個惡人,兩個都是我的老師,這成就你自己。

  第三個是「諦察法忍,又云無生法忍,不起忍等,諦觀真理而安住於無生之理者」。跟前面無生法忍意思是一樣,就是你看一切法,看到一切法的性相、理事、因果,不動心。這三種忍,前面兩種是忍耐的忍,後面一種忍是信忍之忍,好像是不一樣,「然決定不動心之義則同」,這句話重要,就是無論什麼境界現前,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麼高級的菩薩,證無生法忍菩薩,他是不起心不動念,這叫無生法忍。不分別、不執著,那都還屬於耐忍這個程度,到不起心不動念這叫無生法忍。

  《華嚴經》裡面也講到這三種,這三種講得詳細一點。第一種,「耐怨害忍,謂人以怨憎毒害而加於我,即能安心忍耐而無返報之心」。決定沒有報復,中國古人所說的逆來順受,古人又講「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一定要有個信心,別人沒有過錯,過錯一定在自己。他為什麼不怨恨別人怨恨我?我一定有過失,一定有對不起他的地方。遇到這個事情認真反省,找出原因、消除原因,這個問題就化解了,決定沒有衝突。千萬不要認為過失在對方,那就錯了,那完全錯了。我這一生沒有得罪他,前世可能有。我們相信六道輪迴,我們有過去生,過去生中結的怨現在遇到了,他的怨恨心沒放下,他來報復。我們學佛懂得這些道理,我們就應當承受,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他罵我,恭恭敬敬聽,他罵累了他自然不罵了。我一直表示真誠、恭敬,沒有一點怨恨,這個怨結就會化解,這一點很重要。第二種「安受苦忍」,這裡舉的例子,「謂疾病水火刀杖等眾苦所逼,即能安心忍受恬然不動」。這些是什麼?這是業障。調整我們的心態,這些業障也都能夠化解。這些業障是我們不善的念頭、不善的言語、不善的行為所造成的,絕對不是外頭無緣無故而加之於我的。

  末後一條,「諦察法忍,謂審察諸法體性虛幻,本無生滅,信解真實心無妄動,安然忍可」。這個忍是有肯定的意思,有同意的意思,佛在經上講的這些道理我同意、我接受、我肯定它,這是這個意思。佛有的時候講的理很深,我們雖然不能理解,不懷疑,假以時日慢慢的就會懂了。所以學經教,古人教給我們的方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是決定有道理的。長時薰修就是你學一遍是決定不夠的,幾個人能一遍開悟?有,像惠能那樣的人一遍就開悟了。太少了,這是我們學不到的,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複。我讀書有個習慣,重要的這些學習的課程,我至少是十遍,這是我一般的標準,要學十遍,聽要聽十遍。在從前沒有這些錄音帶、錄影帶,沒有這個東西,哪個地方有講這個經我就去聽,聽的遍數愈多愈好。我聽李老師講「佛學概要」,我聽了十一遍,他每一次辦班都要講這個課程,我都去聽。十一遍聽下來我都會講了,可以不要用書本我就會講。不重複不行,這個經至少要十遍以上,重要的經典我差不多是聽三十遍,才真正能體會,遍數少了不行。所以學佛不得利益,沒有別的,遍數太少,薰習的時間不夠,真正長時期薰習,自自然然就明白了,自然就相應。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