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千禧年的預言啟示與展望  (第三集)  2000/1/23  美國羅斯密高中  檔名:21-092-0003

  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學:

  昨天,我們講到世尊教學的內容,「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為聖」。當我們對於人與人的關係搞清楚了,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搞清楚了,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搞清楚了,怎樣做一個轉變,這就談到修行。「行」是我們的生活行為,行為有了錯誤,要把它修正過來。一切眾生都需要依靠聖賢的教誨。什麼叫聖,什麼叫賢,我們要把這兩個字的意思搞清楚。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徹底明白了,絲毫沒有錯誤,這個人我們稱聖人。明瞭而沒有到徹底,稱之為賢人。佛是大徹大悟,徹底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古印度稱為「佛陀」。佛陀這個名詞的含義,中文翻作「智者」、「覺者」,實際上就是中國人所講的聖人,菩薩則是賢人。

  一般宗教裡面稱為「神」。我們常常聽到宗教裡面講的「神愛世人」,「神」是什麼意思?我們看看中國詞彙裡面的解釋:「聰明正直謂之神」,這個說法也能講得通。可是我們看看神這個字的形象,它的意思還不止是這樣的。中國的文字是象形文字,裡面含義非常之深。神這個字屬於會意,我們看這個字,左面是個「示」,「示」是什麼意思?上天之垂象,這個叫示。古時候寫「上」字,就像我們現在的二字一樣。下面垂這三條,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自然現象。上天之垂象,今天的話就是自然現象。右面是個「申」,「申」就是通達的意思、明瞭的意思。換句話說,從這個字形的本意我們來體會,就是對於自然現象暢通而沒有障礙,這是神。所以你懂得這個字真正的含義,你就不會迷信了。

  由此可知,稱佛、稱菩薩、稱聖、稱賢、稱神,幾乎是同一個意思,都是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前面所講的宇宙之間人與人的關係、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他都明瞭通達毫無障礙。明瞭通達了,他的所作所為,他的思想,他的見解,他的言論,他的行為,都是善的。善的標準是從這個地方定下來的。如果我們對於人際關係、人與環境的關係、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茫然無知,於是我們想錯了、看錯了、說錯了、做錯了,這就叫惡。所以佛的教學,對學生的要求,第一步,教給我們「轉惡為善」。這時候,你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大道理,並沒有搞清楚,並沒有搞明白。這時怎麼辦?善惡標準在哪裡?於是聖賢人的教誨,就是我們斷惡修善的標準。

  我常常對初學的同修們說,我們要想真正學佛,真正有成就,一定要「尊師重道」。對老師要有信心,對老師要有敬心,我們的修學才會有成就。因為老師先知先覺,他明白了,我現在還不明白。他所作所為正確,我們依照自己的意思,自己的想法、看法去做是錯誤的。如果你要不相信,你不妨試試看,依照自己意思想法去做,你會遇到許許多多的障礙。從這個地方我們就應該警覺過來,如果純善無惡,那應該是暢通無阻,倍受歡迎才對。為什麼會遇到許多障礙,遇到許多反對的意見,決定是有過失。

  我們如何修學?放棄自己的成見,放棄自己的想法、看法,隨順佛菩薩的教誨,這就對了。隨順古聖先賢的教學,我們要肯幹,這才叫好學生。真正能順從老師,才是好學生。老師是不是只教我們這些?不是的。如果老師只教導這一個階段,老師沒有盡到教學的責任。這是第一步,等於說是你不認識路,老師在前面走,你跟著他走。你不認識路,老師必須慢慢把你帶入狀況,讓你認識路。認識路你自己走了,不必再跟老師了,那就是破迷開悟。悟是我認識了、我明白了,這個時候就是我們中國古人講的出師,現在人講的畢業。悟了就畢業了,就可以離開老師。你的想法、看法、作法、說法,縱然不會跟老師完全相同,但是非常接近,不會有大過失了。這是諸佛菩薩的真實教誨,我們要明瞭。不明瞭,往往隨順自己的知見,「你有什麼了不起!比你高明的人多得很,我何必要跟著你走?」這就不是作學生的態度,你要想覺悟那就難了。往往一個好老師,他教的學生不少,其中有成就的、有不成就的,原因在哪裡?接受老師的教誨,這個人成就了;不肯接受老師的教誨,雖然跟老師的時日很久,得不到真實的利益,古今中外比比皆是。

  今天早晨,北美衛星電視台董事長蕭先生,跟我們見面,我沒有想到,他聽我講經的錄影帶有很多年,我們一見面,他說:「我們是老朋友,我認識你很久了。」我就跟他談到,現在這個時代跟過去不一樣,我們要懂得觀機。二十世紀初期,古聖先賢的教誨還沒有完全斷掉,像我這個年齡,感受到一些氣氛,實際上我們接受古聖先賢的教誨是微之又微,這是微不足道,這是接受氣氛。可是二十世紀中葉以後完全沒有了,所以現前社會五十歲以內的人,他完全不懂,連氣氛都沒有沾染到。今天社會普遍的現象,兒女不聽父母的,學生不聽老師的,出家徒弟不聽師父的,有很多人來給我說,我說這是正常現象,這是二十世紀末期的正常現象。

  我們要明白,人文的教育沒有了,倫理道德的教育被遺忘了,今天人與人的關係不是倫常關係。中國倫常從前講「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現在沒有這個關係,你必須要認識清楚。現在是什麼關係?朋友關係。父親對待兒子用朋友關係對待,就溝通了,問題就沒有了。老闆跟員工用朋友關係,也通了。老闆架子端在那裡,把他看作員工,所以他會罷工,他意見很多,不能合作。今天「五倫」只有一倫,只有一個朋友了。我們一定要明白,現代這個環境是個什麼環境,什麼事情都要跟人家商量徵求意見,虛心去做,這個事情才能做得圓滿,才能做得好。一定要端起自己的身分,必定會遇到障礙、阻礙,甚至於遇到悖逆,這個我們在報章資訊裡面常常看到的。這是什麼?我們的眼睛不清楚,沒有把事實真相看明白。真看明白了,就曉得應該怎麼去處理,怎麼去做。倫理的教學被破壞了,我們要認真努力慢慢把它恢復,恢復不是短時間能夠做得到的,一定要有真正的志士仁人,要有大慈大悲的菩薩住世,還要相當一段長的時期逐漸來恢復。這個裡面,一定是圓滿的智慧,高度的藝術,才能夠將倫理道德逐漸恢復,轉迷為悟。

  如果沒有真正菩薩住世,這個事難!菩薩住在這個世間,捨己為人,救度世間苦難眾生。今天早晨在北衛,我看到幾位領導人,他們的幾位董事長、總經理,我合掌向他們說:你們都是真正的菩薩,現在的菩薩。如果你們的電視台能夠開放,一天有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播放正法、大乘佛法、孔孟的教學,每天不間斷,能夠有半年到一年,社會上的風氣就會產生變化。中國諺語所謂「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電視傳播能夠毀滅社會,也能夠挽救社會。這是一個工具,工具沒有好壞,沒有功罪,就看使用的人利用這個工具傳播的是什麼樣的訊息。如果傳播的是正法,那你是無量功德,你挽救社會,挽救世間的劫難。如果播送的是一些所謂黃色的、黑色的、灰色的內容,你就是毀滅這個社會,毀滅這個世界。可見得,這是在你一念之心,你們是願意做真實功德,救度一切眾生,還是為自己一點小小的利益,破壞社會善良的風俗,這是一念覺迷。

  蕭董事長與他們這些領導人聽了之後,都很感動也很歡喜,發心要做。要做,我說我會把我們講經的錄像帶提供給他。當然我們也要加強自己錄像的設備,希望我們的品質能夠符合他們衛星電視的要求,我們回去加強設備,這是好事情。有一家電視台帶動了,他將來被社會大眾讚歎,被社會上善人肯定,我相信會有許許多多電視台跟進,這個樣子,轉迷為悟速度就加快了,效果加強了,劫難就有救了。所以我稱他們是大慈大悲的菩薩,今天救度一切眾生、消災免難,要靠他們這些人。我們可以配合,密切的來合作。佛家教學是以「轉迷為悟」為中心,第三個階段「轉凡成聖」,迷悟是因,聖賢是果報。所以作聖作賢,佛法裡面諸位都明瞭,三賢十聖,地上菩薩稱聖人,十住、十行、十迴向,這個階段的菩薩稱賢人。但是最低級的賢人,要達到什麼標準?捨己為人。《金剛經》上兩句話,「離一切相,修一切善」,離相是捨己。離什麼相?離自私自利,離名聞利養,離貪瞋痴慢。照佛法來說,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修一切善」,這個善,粗淺的是十善業道,積極的是六度、十願,大善。這是佛教菩薩的。

  「六度」,第一是「布施波羅蜜」。什麼叫布施?我們要懂得,「布施」用今天的話來說,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全心全力,無私、無條件的為人服務,這叫布施波羅蜜。「持戒」是守法、守規矩。「忍辱」是有耐心,極大的耐心,永恆的耐心,才能成就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的目的。「精進」是求進步。「禪定」是胸有主宰,不受環境誘惑。「般若」是對於一切事理、一切因果通達明瞭。菩薩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守住這六個原則。

  我們說菩薩,同修們想想,我不是菩薩,大概我不要學這些了。那你就錯了!只要真正肯發心,依照佛這六種教誨去生活,無論我們今天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落實在生活裡面,落實在工作裡面,不論你在社會從事哪一種行業,你是什麼樣的職務,日常生活當中所有一切應酬交際,都能守住這六條,不違背這六條,你是真菩薩。菩薩是人,不是泥塑木雕供在那個地方。今天蕭董事長也問我:他有個朋友,是虔誠的基督徒,見到佛菩薩形像他就討厭,非常厭惡,這是什麼原因?誤會,他根本不了解佛家的修學,供養這些佛菩薩的意義,他不了解。佛家供養佛菩薩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報恩」,就像中國人供養祖先牌位一樣,是不忘本、孝敬的意思;另外一個意思,是提醒自己的警覺,「見賢思齊」。這個形像,它是教育不是迷信,可惜這些信仰宗教的人不探討佛教,對佛教沒有認識,產生很大的誤會。是他們的過失,也是我們的過失,我們沒有把它講解清楚、沒有說明白,使他產生誤會。

  佛教裡面佛菩薩形像很多,決定不是多神教。是什麼原因?佛法教學的科目太多太多了,一個名號,一個形像,代表一個科目。譬如大家看到地藏菩薩,地藏菩薩代表孝親尊師。諸位想想,什麼人天天盯著你:「你要孝順父母,你要尊敬老師。」你覺得討厭,你覺得不耐煩。可是不盯又不行,忘掉了,又做錯事情了。所以佛確實是聰明,真有智慧,造一尊形像讓你供在那裡天天看到,看到這個就曉得,我要孝順父母。他提醒你要尊敬師長。見一尊觀音菩薩像,看到的時候我要學大慈大悲,我要愛護一切眾生,我要幫助一切眾生,提醒你這個的。文殊菩薩代表智慧,不要感情用事,處事待人接物要用理智不能用感情。普賢菩薩落實,把孝敬、慈愛、智慧落實在生活裡面,落實在工作裡面,落實在應酬裡面。它是表法的,哪有迷信?迷是你自己迷了,佛菩薩不迷,泥塑木雕它也不迷,你迷了,你說可惜不可惜?必須要解釋清楚,要講明白,大家懂得這個道理了,知道這是一回什麼事情。所以修學一定逐步逐步往上提升,就像讀書一樣,小學念完升中學,中學念完升大學,大學念完就念研究所。

  「轉凡為聖」,這個聖是有等級的,十地菩薩十個等級;十地上面還有等覺,佛家稱十一地;十一地上面還有妙覺,這才達到究竟圓滿。所以我們的修學要不斷向上提升,不可以得少為足,以為我這樣就不錯了,就很好了,不再求進步,那你就錯了。怎樣才能提升?要放下。像我們爬樓梯一樣,必須放下第一層,你才能上第二層,放下第二層你才能上第三層,你要不肯放下,你永遠站在這兒不動,再也不能往上提升。所以要懂得不斷的放下,你才不斷的向上提升。

  這是佛家教學的三個轉變。三個認識,三個轉變,這樣才能夠真正以純一的善心、善念、善行,純善無惡。心善,真誠清淨,真誠是決定沒有虛妄。這兩個字也不好懂,因為我們看到這個名詞,自己都想到,我的心很真,我處事待人接物都是用真誠。其實不知道真誠真正的標準,自以為達到這個標準。佛法的標準究竟是什麼?你還有煩惱,你還有妄想,你的心就不誠。你還有我,你還有是非,你的心不誠。「真誠」的標準,是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斷盡了,這是真誠心現前,真心顯露。妄想、分別、執著還沒有斷盡,佛說我們用的是妄心,不是真心。六道凡夫統統用妄心,六道外面叫「四聖法界」,我們講的阿羅漢、辟支佛、菩薩(這是十法界裡面的菩薩),還有佛(十法界的佛)。他們用的心是相似的真心,不是真的,不是純真,跟真心接近了。還不是真心,不過是妄心用得正。什麼叫妄心用得正?就是我前面所說的,放棄自己的成見,放棄自己的想法、看法,隨順佛菩薩的教誨。你的妄心用得正,你能夠證果,證阿羅漢、辟支佛、菩薩,藏教的佛果、通教的佛果,這是你能夠證最高的地位,能證到這些。

  如果用純真之心,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斷盡了,永遠不起了,這時候恭喜你,你超越十法界了,《華嚴經》上稱你作法身大士。你用真心,你不是用妄心,純真無妄。心純了,純善,念也純善,念裡頭決定不會有一個念頭,起一個我的念頭,沒有了。《無量壽經》上世尊為我們介紹,講得很清楚: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再也不會起一個「我」的執著。這是西方世界的殊勝,不可思議,不是普通境界。所以,我們今天學佛不求西方求哪裡?任何諸佛剎土,都要靠自己把見思、塵沙、無明斷盡。也就是我常說的,妄想、分別、執著斷盡。這一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難了。但是到西方極樂世界狀況不一樣,得彌陀本願威神加持,再一個修學環境殊勝,所以,「我」那個念頭永遠不會起來。這是無比殊勝之處。念念為眾生,不會再想到自己,念善。念念為眾生,我們常講,我們的身心為一切眾生作一個義務的勞動者。我來到這個世界幹什麼?為一切眾生作義工的。這個義工是義務的,不求報酬的,不求享受的,也不求名分地位的,一切都不求,只知道替一切眾生服務。若不是真正覺悟者,他做不到。真正覺悟了,他了解一定要這樣做,諸佛菩薩都是這麼做,這其中有大道理在。

  人心善、念頭善,行為當然善。《華嚴經》裡面,《華嚴》是非常好的一部完整的教科書,何以說它完整,其他的經論不說完整?這裡面有理論,有圓滿的理論;有方法,有周詳的方法;還帶表演,所以它圓滿。經文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是做出來給我們看。五十三位善知識,代表社會各行各業、男女老少,其中有貴為天子,也有貧窮的乞丐,把社會各個階層都包括了,全是菩薩。他們都通達「大方廣」,他們的生活全是「佛華嚴」。換句話說,就是把佛在經典上講的理論與方法,落實在生活當中,做出來給我們看。也正是世尊在一切經論當中千叮嚀、萬叮嚀,勸導我們「受持讀誦、為人演說」。五十三參是為人演說,我們要能夠體會它的深義。所以只要心善、念頭善,行為沒有一樣不善。我們要細心去讀誦,細心去觀察、去探討,你才能得到經教真實的利益,真實的受用。決不能粗心大意,把這個經從頭到尾念一遍叫受持,這是絕大的錯誤。念的時候有口無心,一面念經一面還在打妄想,那有什麼用處?

  佛法的修學,我教初學的人,先把經念熟,這是佛法教學的善巧,讀經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這是修根本智。你讀誦的時候,依照經文的篇章、段落順序,一字沒有念錯,一個字沒有念顛倒,這是持戒。「持戒」就是守規矩、守法。專心念誦,專心是修定。念的時候,經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是慧。所以我們恭恭敬敬一心在讀經,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這叫功德。每天這樣修,時間久了,慢慢他就開悟了,就有悟處。今天許多人念經,念得很勤快,念了一輩子都不開悟。為什麼?讀經的時候沒有三學。他與戒定慧不相干,只是讀誦,讀誦的時候沒有恭敬心,戒沒有了;讀誦的時候不是一心,還打妄想,定慧沒有了。這是我們不如古人之處,古人讀誦是修戒定慧。

  經念熟了,能夠記得住,再入第二個階段求解義,一定要懂,你不懂不起作用。一定要求解,不但要求解,要深解。大乘經上佛常常教我們「深解義趣」,你要解得深。你解得深,落實在生活上應用非常靈活,你解淺了,你應用就不靈活。深解義趣,於是我們處事、待人、接物、起心動念,立刻就會想到,我這個念頭該不該起?有沒有違背佛的教誨?這才是真正放下自己的成見,放下自己的想法、看法,隨順佛陀教誨。你要不能夠記住經文,不能深解義趣,你想隨順佛的教誨,你記不住。換句話說,你在日常生活當中還是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你就永遠不能脫離六道輪迴。這是為什麼我一開頭,教你把經念三千遍,然後勸你多聽、多看古人的註解,先把修行預備的功夫做好,然後才真正把自己的毛病、習氣轉過來,改正過來,這叫修行。修正我們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錯誤的作法,才談得上修行。這些我們要不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修行也是一句口號而已,甚至於根本就不懂得什麼叫修行,誤解了、錯解了這兩個字的意義。我們在佛門裡面常常看到,我們也很感嘆。為什麼會產生這些過失?歸結到最後,弘法的人太少了,真正通達明白佛法的人太少了。

  佛法是真實、究竟、圓滿的教學。現在缺乏師資。現在社會一切大眾,也知道這個問題嚴重,但是對於培養師資,說的人多,真正發心的人不多。我在新加坡,難得李木源居士發心,他發心辦培訓班。他發心我就得去幫助他,幫他教學,這樣在新加坡住的時間比較長,主要是培訓講經說法的人才,希望佛法後繼有人,佛教育能夠發揚光大。在這個世間,縱然人數不多,少數人真正能夠達到這個水平,心善,念頭善,行善。不分國土,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不分國家的界限,不管你是哪一國的人,不分族類,不分你是哪一個種族,不分宗教信仰,不分彼此,和睦相處,平等對待。這是華嚴境界。雖然不能真正契入華嚴境界,華嚴境界的氣氛我們得到一些,對我們來講,利益無邊。

  我們這個世間可以變成人間淨土,大家能和睦相處,人禍就沒有了,人為的災難就沒有了。像現在我們常常聽到的種族的矛盾,種族的衝突,宗教的戰爭,這都是不能夠和睦相處。所以我也很感慨的說,和平,全世界的人喊了幾千年,和平沒有落實。和平是每個人的期望,為什麼不能落實?和平的理論基礎沒找到,所以總是不能夠落實。和平真正的基礎是什麼?平等對待。人與人不平等,國與國不平等,族群與族群不平等,宗教跟宗教不平等,和平永遠不能實現。一定要懂得平等對待,和平才能夠落實。

  平等對待,一定要實現互相尊重。儒家倡導的禮教,以禮教化眾生。禮是什麼?《禮記》裡面講得很明白,「禮」是自卑而尊人。我們要記住,自己謙虛卑下而尊重別人,這叫禮。所以禮,總是委屈自己。《禮記》頭一篇叫「曲禮」,委屈自己尊重別人,所以叫做委曲求全。你自己不肯委屈,「全」是圓滿,圓滿就得不到了。什麼是圓滿?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我們自己受一點委屈,圓滿得到了,值得!應該這樣作法。所以一定要尊重別人,委屈自己。尊重別人,真誠的相親相愛,決定沒有虛偽,互助合作。與不同的國度,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要保持管道的暢通,也就是要保持密切的交往,這裡面什麼誤會都化除了。

  用什麼方法?我常勸同學們,多請客,多送禮。請客送禮是打通管道,管道阻塞在那裡,用什麼方法打通?送禮就打通了,請客就打通了。大家知道,宗教與宗教之間的隔閡很深,向來不往來的。我們是佛教徒,那個是基督教徒,走過之後,頭扭過去,走,理都不理你,你就曉得很不容易。我們用什麼方法把這個障礙打通?送禮、請客。愈來愈接近,愈來愈親密,管道暢通,彼此常常接近。請客請少了不行,因為什麼?見面機會太少了。常常請客,我請他,他也請我,所以我在新加坡幾乎天天都去作客,跟他們就真是暢通無阻了。這麼一接近之後,彼此互相了解。所以有基督徒來跟我說,基督教的牧師,還是資深的牧師,在新加坡很有聲望的牧師,他來跟我們說:我們從前總以為你們佛教是魔鬼,現在我們知道你們是好人。天主教的修女跟我們說:過去我們總以為自己是這個世界宗教裡面第一,瞧不起其他宗教,總認為自己是高高在上。現在跟你們一接觸之後,我們覺得我們不如你們,你們的心量太大了,你們真有愛心,真正肯幫助苦難眾生。可見得,過去許許多多的誤會隔閡,都是管道不通。

  我教這些同學們,要廣交朋友。今天的世界,我已經跟大家說明白,五倫的關係只剩一條,「朋友」。廣交朋友,彼此互相往來,然後再勸勉大家,把神的愛心落實,把佛的慈悲心落實,我們連起手來愛世間一切眾生,我們同心同力為一切眾生服務。我們做一個無私無條件的義務工作者,希望大家都做一個義務工作的人。他們聽了歡喜、感動!更進一步,我們要從理論上來結合。那就是在教義上,我們要互相研究、互相探討,使我們的行為都能夠找到經典理論的依據,這樣才真正能做到相親相愛、互助合作、互相關懷。《華嚴經》上教導我們,「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才真的落實了。不是天天口頭上念個普賢菩薩十願,天天念,一條都不能落實。念了也難過。如果念了不難過的話,那人幾乎是麻木不仁。念了會難過的話,那人還有點良心。我們如何把它落實,真正做到恆順,永遠隨順眾生。佛這兩句話的意義,非常之深!

  特別在我們這個時代,我們要體會甚深的義趣,要發長遠心、要發恆心,永無間斷。真實深信一切眾生是同一個法身、同一個心性、同一智慧、同一德相,這個道理深,這是事實真相,這才是諸佛菩薩無量慈悲德行真實的理論依據。佛菩薩為什麼這麼做?道理在此地。一切眾生同一個法身,大乘經上佛常說「三世一切佛,共同一法身」。法身是不是真有個身相?沒有。法身無相,法身是個理體,今天哲學上所說的「宇宙萬有的本體」。佛法不叫本體,佛法叫法身,法身就是哲學上所講的宇宙萬有的本體。在佛法裡面,或者稱之為「真如」,或者稱為「自性」,或者稱為「真心」,或者稱為「第一義」,佛講的名相幾十種之多,都說這樁事情。

  一樁事情,為什麼說出幾十種的名詞來?佛法裡頭有一個深的意思在,教我們不要執著。名詞術語你只要懂得意思就行了,不要執著它。所以一樁事情他說許多名相,意思教我們不執著,破執著。這是說法的善巧,怕說一個,你就死定執著這個,另外一個說法,你就又產生問題了。所以他說許多名詞,讓你明白意思,不執著言說相,不執著名字相,更深一層的,不執著心緣相,事實真相你才能真正體會到。

  這是講佛法的深處,其實佛法沒有淺深。如果我們要套禪宗六祖的話來說,「淺深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所以佛法沒有淺深,會的人不深,不會的人很深,就這麼回事情。所以宗門大德常常問學人,你會麼?會就很容易,不會就很難,這才是事實真相。所以我們要懂得什麼叫法身。佛經上常講三身,我們每個人都有三身,法身是共同的,我們跟佛、跟一切眾生共同一法身。記住,十方三世佛,三世佛是講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哪些是未來佛?我們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你將來一定會成佛。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皆當作佛。什麼時候你作佛?什麼時候你覺悟了,你明白了,你放下了,你就作佛了。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立刻就作佛。妄想、分別、執著放不下,那還暫時作凡夫,只有這樣子了。什麼時候放下?不要問別人,這是自己的事情,與別人不相干。你現在放下,現在就作佛,明天放下明天作佛,這一世不肯放下,來生放下,那你來生作佛。所以這個事情與別人不相干。

  三身裡面,佛講報身,「報身」是智慧,也就是講覺悟。「應化身」是作用。我們今天的身是屬於什麼身?應身,我們是屬於應身。但是我們這個應身,不是從報身變現出來的,是從業力變現出來的,所以不自在。如果從報身變現出來的應身就自在了,我們常講諸佛如來應化在世間,那是從智慧應化來的,所以他自在,生死自在,來去自由,所以叫示現的。我們今天沒有辦法,毫不自在,這是受業力拘束,所以也稱之為業報身。六道凡夫身是業報身。

  業報裡面有兩種:一種叫「引業」,一種叫「滿業」。「引業」是引導你到哪一道去受生,這屬於引業。我們的引業相同,都到這個世間,都到這個地球來,而且都在這一個時代,說明我們的引業相同。我們的滿業不相同,滿是圓滿的滿。「滿業」是什麼?我們的相貌不相同,我們身體健康狀況不相同,我們生活環境不相同,這是屬於滿業。業從哪裡來的?過去生中所造的,過去生中造的業因,今天我們得到這個身,我們得到這些生活環境,果報。如果真正明瞭業因果報,我們的心就定了,不會打妄想了。那就是一般世人所說的,「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你心定了,你的日子會過得很美好。

  我們想不想改善我們生活環境?當然想。如何改善?多修善業。民國初年,印光大師極力提倡《了凡四訓》這個小冊子,我也曾經講過幾遍,流通得也很多。諸位看看,袁了凡先生遇到雲谷禪師,雲谷禪師教導他,業因果報的理論與事實,他明白了,他知道怎樣改善他的環境,他真的改善了,改得非常好。所以,我們想改善環境,有改善環境的理論,有改善環境的方法。我們在這個世間許多人求財富,有求財富的理論,有求財富的方法,如理如法,你會得到你的希求。如果違背了道理,非法的去掠奪別人的,用不正當手段取得的,你所取得的,還是你命裡所有的,你說冤不冤枉?還犯很多罪業,得不償失,這是迷糊人。由此可知,佛法不能不學,不能不懂。「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話真的一點都不假,求富貴得富貴,求兒女得兒女,求成佛都能得成佛,何況其他的!我們要從這個地方建立信心。但是你一定要懂理論、要懂方法,然後才知道有求必應。

  所以理論的基礎、根本,只是一個心性、一個法身、一個智慧。智慧不是從外面來的,是自性本具的,所以有人問,我們怎樣開智慧?大乘經教中佛常講轉煩惱就是智慧。所以煩惱多的人不要怕,轉過來智慧就多了。所以斷煩惱,那是個比喻,不是真的斷了,煩惱真的斷了,那智慧也斷了,那還得了!轉煩惱,煩惱跟智慧是一不是二,煩惱、智慧是二,就不是佛法,煩惱、智慧是一,是佛法。迷的時候,智慧轉變成煩惱;覺悟的時候,煩惱轉變成智慧,只是一個轉變而已。所以你要懂得怎麼把它轉過來,這是關鍵。

  究竟怎麼轉法?我想大家都很關心。我們舉個最淺顯的例子,也是個轉變的起點,我們現前的念頭自私,起心動念為我,這是迷,是煩惱。你能把這個念頭轉過來,起心動念為人,不再為我,馬上轉過來了。為人,智慧就起來了。為我,佛經擺在你面前看也看不懂,別人的註解註得很詳細,也會把它講錯了。沒有智慧。為什麼?為我,有我在裡頭,有私心在裡頭,有自己的利益在裡頭,就不行了。念頭轉過來,沒有我了,念念都想利益眾生,想幫助眾生。幫助眾生開智慧,幫助眾生真正懂得佛法,幫助眾生好好的修學,這個文字一看,智慧就開了,無量義,意思都現前了。不是你自己去準備的,不是你自己去想像的,轉過來就生智慧,轉的起點就在此地。

  轉私為公,轉「為我」變成「為人」,你就從這個地方去轉。樣樣都要轉,轉自尊去尊人,轉自重去尊重別人,從這個地方開始,認真的去做一個轉變。你轉變的角度愈大,智慧就愈大,你轉變的角度小,智慧也小。所以,智慧是自性本具的,由此可知,煩惱也是自性本具的。迷了,智慧變成煩惱,覺悟,煩惱變成智慧。不但煩惱、智慧是一,佛經上常講「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從這些地方你細心去體會,佛法是一不是二。所以佛法不是哲學,歐陽竟無大師所講的,道理在此地。

  同一德相,「德」是什麼?能力。佛告訴我們,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我們體性是相同的,我們智慧是相同的,我們能力是相同的,我們的相好也是相同。為什麼現在我們變得差別這麼大?就是因為每一個眾生的煩惱習氣不相同。也正因為如此,所以世間有很多算命看相的,常常有人去找。算命看相的也常說「相隨心轉」,這個話說得有道理。如果你的心是純真,你的相就是佛相,帶一分妄想是菩薩相,帶兩分妄想是辟支佛相,帶三分妄想是阿羅漢相,帶四分妄想是天人相,我們是帶了一半的妄想,人相,就這麼回事情。所以相是會變的,隨心轉的。人心慈悲,他有慈悲相,一看就知道這個人很慈悲;心地清淨,一看是清淨相;貪心很重的人,這個人貪心重一看相就知道。你就明瞭,相真是隨心轉。

  所以德相相同,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我們也具足。我們稱佛的相叫德相,他有這個德,從德行上自自然然顯露出來。我們要修德,也就是斷惡修善,要修善德。所以我們的德相是平等的,因此,我們看到相貌不好的人,相貌很醜陋的人,相貌很凶惡的人,要知道,立刻要想到:我們相貌是相同的,沒有兩樣,不過是現在念頭不一樣。他的念頭不好,所以他的相不好。他會變的,念頭一轉好,他相馬上就好。我們平等心生起來了,嫌棄的心才放下了。你不懂這個道理,這種厭惡的心很不容易放下,這個貪愛、厭棄不容易放下;明白這個道理就知道了,慢慢心就恢復平靜,就恢復正常,這是修學理論的基礎。

  如果我們對於這些道理、事實真相通達明瞭,這個人就是神聖的化身,就是佛菩薩的化身。他在這個世間無論對什麼樣的人、對一切物,自自然然慈悲流露,平等愛護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講消災免難,無非是轉惡為善、轉迷為悟,災難就能夠化解,縱然不能完全化解,我們肯定災難的程度會減輕,災難的時間會縮短,這是可以相信的。我們應當認真努力幫助自己、幫助社會一切大眾。好,今天我們的講演就到這個地方告一個段落。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