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穩固孝敬根基 復興傳統教育——二O一九日本東京首屆國學春晚世界大同 天下一家 承傳國學精神 傳遞文化自信  (共一集)  2019/1/5  日本東京北Topia櫻花音樂廳  檔名:21-793-0001

  尊敬的主辦方與協辦方的各位領導,以及諸位嘉賓,大家好!今天,我們很歡喜能看到大家歡聚在日本,參加這場首屆國學春晚,共同學習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和日本兩個國家是兄弟之邦,是一衣帶水的關係。兩國往來的歷史長達兩千多年,在漫長的歷史中,兩國曾經與亞洲各國人民一道,創造了輝煌的東方文明。目前發現的兩國交往,最早的記錄是漢光武帝時期,即公元五十七年。早在春秋末年、戰國初年,就有日本人到中國留學,學習中國文化。兩千年來,傳統文化在日本生根、發芽,一直延續到今天,真是難得!早年我訪問日本,看到日本的鄉下還保持著中國中古時期人民的生活狀況,人民非常淳樸,社會十分和諧,真的非常可愛!中日兩國保持良好的往來關係,對亞太及世界的繁榮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

  近年來,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先生多次和我專門談到傳統文化的復興,我們都感到,日本有傳統文化的根基,復興起來並不困難。中日兩國有這個共識,還要對傳統文化有真正的認識,才能達到見和同解。

  那麼傳統文化是什麼?這個古老文明,歸結起來就是兩個字:孝、敬。孝是中華文化的根,敬是中華文化的本,孝敬具體落實在孝親尊師。

  「孝」這個字是會意字,上面是「老」字,下面是「子」字。所以,「孝」這個字表示上一代和下一代是一體。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未來無終。無盡的時空,萬事萬法都是一體,這是性德的核心。

  所以,東方的文明、東方的特色,用一個字來講就是「孝」。這一體的愛,不僅是東亞傳統文化的基礎,也是印度佛法的基礎,更是世界上許多宗教文化的核心。我們現在知道,整個人類文明的核心就是孝、就是愛,這種大愛是最美好的祝福與祈禱,力量無窮。所以我們肯定,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屬於整個世界,屬於全人類的。

  傳統文化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愛的教育體現在哪裡?體現在心行上,就是「敬」。《禮記》是中國傳統文化最核心的經典之一,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必讀的書,也是日本古代的學者非常重視的典籍。這本書開篇第一句話就是「毋不敬」,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切恭敬,沒有不恭敬的。在這一點上,日本還保留了恭敬一切的生活傳統。在日本,人們見面都互相鞠躬,這就是恭敬心的一個具體表現。恭敬心集中體現在哪裡?體現在尊師重道。我們的身命得自於父母,所以我們孝親,所謂「大孝終身慕父母」;我們的慧命得自於老師,所以要尊師,以師志為己志。

  如果我們能夠將傳統愛的教育繼承下來,發揚光大,我們在日本鄉村所見到的淳樸與和諧,一定能擴展到全世界。

  如何落實傳統文化愛的教育?古代的中國和日本開創盛世的經驗,都給我們一個重要的啟示——教學為先。家庭的美滿、社會的繁榮、國家的安定、世界的和平,都是建立在教育的基礎上。

  近年來,在日本舉辦了一些關於中國、日本優秀傳統文化的展覽,這些都是良好的社會教育,有很好的普及作用。我們都知道,唐招提寺是日本著名的古寺,由唐代高僧鑒真和尚建立,是足見證中日兩國宗教往來寶貴的文化遺產。日本近百年來,最重要的一位畫家東山魁夷老先生,曾經用了十年的時間多次走訪中國,應邀為唐招提寺房間的障壁作畫。在供奉鑒真和尚坐像的御影堂內,東山魁夷用珍貴的明朝古墨,為鑒真和尚繪製了「黃山曉雲,揚州薰風,黃山雨過,桂林月宵」,以表達對這位唐代高僧的景仰。今年,紀念東山魁夷誕辰一百一十週年展在日本舉辦,據悉,很多華人華僑,站在御影堂障壁畫前潸然淚下,久久不願離去。這就是文化的力量、教育的力量,它可以穿透時空,帶給人們心靈的洗滌。東山魁夷老先生認為,「繪畫就是祈禱,因此問題在於,多大程度上的將心神傾注於此;而繪畫技術的高低上下其實無關緊要」。這個心得,跟章嘉大師所說的「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有異曲同工之妙。真善美合一的藝術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在當今社會仍然具有廣泛的實踐價值。

  三國曹丕繼承荀子的「文以明道」的思想,提出「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將文章藝術創作的價值昇華為一種文化自覺。唐朝韓愈提出「文以貫道」的思想,最終宋朝周敦頤提出「文以載道」的神聖命題。「文以載道,美善合一」的思想,融合了儒釋道教育的精華。任何形式的創作,都承載著倫理、道德、因果、聖賢的教化職責,而中國歷代文人、儒釋道的聖賢,都將這種職責當作貫穿整個生命的神聖的、自覺的責任。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不僅是對作為對每一個地球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社會分工和社會結構之間的基本規則。沒有倫理、道德、因果的規矩,人就會無德,社會就沒有聖賢出現,人類的文明就會走向倒退。因此,藝術、文學、科學、宗教……任何一種文化形式,都是以倫理、道德、因果為基礎和制約。這就是文化倫理、文化道德、文化因果,最終成就聖賢的文化、神聖的文化,創造可持續發展的人類文明。

  唐代著名的畫家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開宗明義,「夫畫者,成教化,助人倫」,極大的強調了繪畫對人類的教化功能,由此規約了藝術倫理。中國傳統的社會倫理道德,強調個人與整體的和諧、人類與自然萬物的和諧。人倫理服不能違背社會倫理,人類利益不能凌駕於自然之上。藝術家、文學家、科學家、教育家,都是社會精神的創造者與引領者,他們的價值取向、道德水平,決定了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走向。很明顯,個人的價值與自由,只有跟整個人類的利益,和天地萬物有機的結合起來,才具有真實的意義。這種以真善美合一為價值取向的人生觀、世界觀、藝術文化科學觀,不僅在世界上獨具特色,而且至今對整個世界仍具有其重要的指導意義。

  當下,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勢頭是千百年來所未有。當科技滲透了人們的精神世界,如果沒有清醒的認知,就會把科技當作價值取向、人文取向,本末倒置。科技可以成為藝術、文化、宗教發展的助推器,但科技僅僅能夠作用於人們的物質世界。是什麼,千百年來在堅守著人們的純淨精神世界?毫無疑問,是倫理、道德、因果、聖賢的教化,它讓人們明心見性,突破科技的迷霧,擺脫欲望的枷鎖,甩開輪迴的鐵鏈,完善自我人格的認知與提升,讓人可以像人,完成靈性的修行,推動歷史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是時候,讓中日兩國人民重新認識中國傳統文化、東方古老文明了。只有深入學習、研究、實踐中國傳統文化,聖賢的文明,在此基礎上充分了解了西方,及世界各國的宗教與文化,我們才能知己知彼,古鏡今鑒,用從容不迫的心態、雍容大氣的胸襟,帶給東方世界新的千年盛世。

  我們相信,儒釋道優秀的傳統文化,在遙遠的過去,為世界人民創造了豐富的精神世界,現在與未來,同樣可以帶領人類實現和諧與美好的夢想。這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發起高度的文化自覺,從自身做起,學習古代聖賢經典、效法聖賢,結合時代特色,努力實現中國夢,實現和諧世界、天下太平的大愛之夢。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