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印尼之行—印尼淨宗學會開示 (共一集) 2010/7/4 印尼淨宗學會 檔名:21-608-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大家早晨好。今天承蒙會長的安排,我們有這次的聚會,非常的難得。我想跟大家談談我們這一個多月一些活動,從訪問羅馬梵蒂岡的天主教,這次訪問很融洽,也非常受教育。天主教的主教們告訴我們,現代的社會,一般大眾已經不再相信宗教,也就是說,對宗教這個信仰,人數是相當大的幅度在減少。我們聽了之後,有同樣的感觸。為什麼?在過去,每一個宗教教主在創教的時候,有那麼多人虔誠的信仰、追隨、仰慕、學習,為什麼現在人退心了?這個問題很值得我們深深的去反省。現在人崇尚科學,科學是第一,說宗教是迷信,迷信那就應該要淘汰,讓社會才有進步,這是社會進步的一種障礙。這個話是真的嗎?宗教在這個世間承傳幾千年了,如果把印度教算進去,印度教有一萬多年的歷史,它還存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也不過三百年的歷史,宗教承傳這麼久,難道在這千萬年當中沒有聰明人嗎?沒有人發現宗教沒價值嗎?一直要等到現在的聰明人才發現?這個我覺得不太合乎邏輯。
但是宗教在今天真的是衰了,我們自己要認真的反省,為什麼會衰?還是中國古人講的話,自作自受。與宗教沒有關係,與經典沒有關係,與世世代代承傳也沒有關係,而是我們自己錯了,沒有真正的依教奉行。以佛教來說,我在年輕時候,也是聽別人說的,人云亦云,認為佛教是宗教、是迷信,而且它是多神教、是泛神教,供的神像特別多。多神教跟泛神教在宗教裡面稱之為低級宗教,高級宗教只有一個神,一個真神。這個錯誤的觀念影響我們很久很久。一直到我二十六歲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那是世界上知名的一位大哲學家,我們有緣能親近,感到無比的幸運。方老師跟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從西方康德哲學講起,講到東方,最後講到印度,印度哲學裡頭最後一個單元,跟我們講佛經哲學。當時我感到很驚訝,佛教是宗教,而且是個低級宗教,它哪有哲學?老師告訴我,他說,「你年輕,你不知道,釋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這都是他原來跟我講的話,「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我跟他學哲學,接近了佛教,他有一句話是非常重要的教訓。他說佛經哲學不在寺廟,從前寺廟的出家人,乃至於在家的居士,都了不起,有德行、有學問,他們認真,都在學習。他說現代寺廟裡頭不學了,只做這些經懺佛事、這些儀規方面東西,對於經典不學習了。所以他說,你要學,找佛經的哲學,你一定從經本裡面去找,寺廟可能看不見。這個教導非常重要,因為不是這樣的一句話,如果我們到寺廟去看到,看不到像老師所講的,我們會對老師懷疑,老師所說的不是這麼回事情。結果他講清楚、講明白了,在經典裡。所以我們到寺廟去參觀訪問,就不太重視他們的經懺佛事法會,就不重視這個,我們主要的目的到寺廟裡頭去找經典。在六十年前,在台灣,佛教的經典非常少,在市面上買不到,你要看佛經只有到寺廟的藏經樓去找,圖書館去找。我們想學習的典籍,藏經裡查到之後要去抄,因為外面買不到,藏經又不可以借出去,所以利用星期假日到寺廟裡去抄經,我記得我還抄了十幾部。這樣把觀念才完全轉過來,才知道這裡頭有真的好東西,了不起的東西在裡面。
今天佛教的衰,現在社會大眾這樣歧視宗教,排斥宗教,那我們講,這是我們自己做出來的,我們自己沒認真學習,跟古人比差太遠了。古人的確是把經典裡面的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了,變成自己的思想,變成自己的見解,這就是佛知佛見。這些東西,現在我們搞了這麼多年,明白了,是不是釋迦牟尼佛的東西?給諸位說,不是的。誰的?是你自己的,你自己本性裡頭本來有的,而是我們迷失了,釋迦牟尼佛把它說出來給我們聽聽,它是本性裡頭本有的智慧德能。佛在《華嚴經》上一再的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不是他發明的,不是他創造的,這個要知道,是我們每個人自性裡頭本有的。他很難得,我們感激他,不是他給我們說明,我們永遠不知道,他說出來了,我們明白了,我們覺悟了。所以,學佛沒有別的,就是回歸自性。自性有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行、圓滿的相好,什麼都不缺。這是真的學佛,你得真相信才行,相信那是自己,不是別人。
最近這些年來,我們提倡三時繫念,三時繫念的佛事等於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裡面的禱告。它也是屬於一種禱告,大家集在一起,叫集體意識的禱告,真靈,不是不靈,真靈。靈的程度要看我們參與的人心地清淨、虔誠,我們有十分真誠心,十分恭敬心,就十分靈驗;我們有一分恭敬心,一分誠敬心,就一分的靈驗。所以那個感應,那是我們的真誠,與我們的心態有關係,與典籍、與儀規都沒有關係,我們的心態很重要。這也是佛在大乘經上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就這麼個道理。所以佛法它有理論依據,它不是隨便說的,一點都不迷信,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但是,做繫念佛事的人很多,懂得這個道理的人不多,人家問你講不出來,講不出來就說你是迷信,雖然很靈驗,他不承認這是你們做佛事得到的,他說這是本來自然就是這樣,他不相信。所以佛法裡頭有理論、有智慧、有經驗、有方法、有效果,這一點都不是假的。
學佛從哪裡學起?我們展開經本,你們常常都看到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那就是起碼的標準。什麼樣的人才被稱為善男子善女人?佛經上最低的限度,你要落實《十善業道》,《十善業道》沒有做到,那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是說那些落實《十善業道》的人。我們有沒有分?那自己要好好反省一下,《十善業道》我有沒有做到,做到才是標準的。現在我們細心去觀察,在家真正做到《十善業道》的太少了,鳳毛麟角,大多數人沒做到。出家,《沙彌律儀》是出家基本的戒條,如果《沙彌律儀》沒有做到,那出家人也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從反面來看,我們就有罪過,什麼罪過?我們在冒充佛弟子。我們沒有做到,我們就破壞佛教的形象,這個罪過跟破合和僧是等同的。破合和僧,戒經裡面告訴我們,什麼樣的罪過?阿鼻地獄。我們把佛教形象破壞了,我們不能不負這個責任,為佛弟子就要負這個責任。
過去我們真的是迷信,對於這些事情一無所知,糊裡糊塗皈依了,糊裡糊塗出家了,將來糊裡糊塗就墮落了,不就搞這麼回事情嗎?搞清楚、搞明白,我們要給本師釋迦牟尼佛貼金。佛教今天淪落到宗教,它不是宗教,它變成宗教我們都有罪過。我們真正發心要恢復釋迦牟尼佛本來面目,現在法律的名詞,咱們要平反。它不是宗教,它是什麼?它是教育。釋迦牟尼佛三十歲開悟,開悟就開始教學,沒有一天空過,教了一輩子,七十九歲圓寂的,這經典上有記載,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教學!一生沒有道場,為什麼不建道場?現在我們明白了,建道場就有人爭,建道場就能引起一些迷惑顛倒的人生起不善的念頭,要來爭取這個道場。佛法是沒有爭的,佛法是講讓的,不講爭的,所以釋迦牟尼佛就不給我們開這個榜樣,一生沒道場。但是他非常開放,他一點也不固執,你看祇園精舍、竹林精舍,這些大富長者他們的產業、花園供養釋迦牟尼佛,佛也不拒絕,佛接受,在那個地方講幾部經,講完之後離開,這個道場奉還給主人。用現在的話說,佛只接受使用權,沒有所有權,所有權就爭了,所以佛沒有所有權。這個我們要學習的,我們接受使用權,功德無量,真正如法,用完之後還給你。我用一天就一天功德,用一年,一年的功德,物歸原主。
佛陀一生過著,今天講的話,流浪的生活,他老人家圓寂不是在房子裡面,是在樹林裡頭,你看做這種榜樣給我們看。這些榜樣就是四種性德裡最後的「代眾生苦」,給我們做榜樣,讓我們把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徹底放下。放下你就覺悟了,有一樣放不下,那是障礙,你開不了悟,你還是造業。統統放下了,你才不會造業,你所做的叫淨業,與經典上所說的三昧就相應,你就得清淨心。清淨心生智慧,不生煩惱,智慧能幫助一切苦難眾生解決問題。所以,佛教在世間得到一切大眾的尊重、敬愛,它有道理。我們今天把佛陀那樣的苦心、那樣的苦行疏忽掉,忘掉了,在日常生活當中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天天在造業。社會大眾看到我們跟他們沒有兩樣,甚至於比他們爭得還厲害,比他們執著還嚴重,他怎麼能瞧得起?所以現在人逐漸跟佛法距離拉遠了,為什麼?我們做錯了。
我們如果真的學釋迦牟尼佛,我在學佛的早期,方老師介紹之後,沒多久,我就認識章嘉大師,這是個真正善知識。章嘉大師勸我出家,勸我學釋迦牟尼佛,教我讀的佛書,第一本讀的佛書,《釋迦譜》、《釋迦方志》。在那個時候市面上買不到,大藏經裡有,我們從大藏經裡抄,好在分量不算太多。大師告訴我,你想學佛,首先你要認識釋迦牟尼佛,你要學釋迦牟尼佛,你才不會走錯路。這個教誨非常重要,中國一般人講的先入為主,我們首先認識他老人家,才知道社會大眾對於佛教那些誤會的根源。沒有人講,沒有人去做,講還不行,要做出榜樣來給人看,人家才相信。光靠講,人家還是不相信,尤其現在相信科學,科學最重要的是拿證據來,拿不出證據這就不行。我們今天自己要好好把它做到,把證據拿出來給大家看,別人就會相信了。所以,弘法利生從哪裡做起?要從自己做起,自己都沒有做好,怎麼能教別人?教別人這個念頭,我們永遠不能有。這個事情怎麼做?我們只能把自己修學的經驗、心得,所得到這些好處,與大眾來分享,我們在講台上做報告,與大眾分享。為什麼?我們做得不夠。
古時候上講台,講經的標準,是他真做到了,做到了那就是證果,最低的果位,小乘的須陀洹,大乘,十信菩薩的初信位,十信是小學,初信是一年級,你才能夠給人講一點。如果初信這個位次我們沒拿到,須陀洹我們沒證得,我們沒法子講經。李老師在當年教導我們,勸我們學講經,我們哪有這個膽子,等我們學成了再來吧。老師說,你學成了,佛法在世間就滅掉了,沒人講了嘛!那怎麼辦?我們自己沒有這個能力。老師告訴你一個方法,講古人的註解,我們自己學習古人註解,我們在講台上做報告,分享我們學習古人的註解。這不得已而求其次,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因為,我們要想證得初果,或者是《華嚴經》上講的初信位的菩薩,標準是什麼?見思煩惱裡面的見煩惱要斷掉,見惑。
見惑有八十八品,世尊在教學的時候,把八十八品見惑歸納為五大類,教學方便。第一個身見,我們哪個人把身見破了?身見是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誰做到了?頭一關!身是什麼?身不是我,是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樣,衣服不是我,是我所有的,這個觀念非常重要。執著這個身,你為這個身造多少罪業,它是假的,不是自己,你說你冤不冤枉!身有生死,給諸位說,我沒有生死。世俗人講的什麼?靈魂,連外國哲學家也說我思故我在,這個境界就高一層,他不把身當作我,能夠思考的這個東西他認為這是我,也沒有說出個所以然出來。一般把靈魂當作我,靈魂確實它比肉身壽命長,它長存在這個世間。我們最近還看到一個報告,這個報告是外國人,義大利人,死了,死了多久?二千一百多年,靈魂現在還很活躍,還找人附身,敘說當年的事情,那時候是中國的漢朝。你就曉得,靈魂不滅,他很執著,他也沒有去投胎,現在做孤魂野鬼。但是靈魂是我們的靈性迷了叫靈魂,出不了六道輪迴,生生世世要在六道流轉。佛法是叫我們覺悟,靈魂如果覺悟了,就不叫靈魂,換個名稱叫靈性。靈性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靈魂不行。所以不能執著身是我,也不能執著我們的精神生活,都不是,這個觀念要突破,要把它放下。如果人能放下這個,自私自利的念頭就沒有了,你起心動念那就是我們講的大公無私,起心動念你會替一切苦難眾生去想,你不會想自己。想自己,頂多提升自己的靈性,而真正能夠把名聞利養放下。
我們中國的老祖宗,在佛教沒傳到中國來之前,也是這樣教導我們的,教導我們做人的原則就在《大學》上,《大學》講的三綱八目。三綱是總的方向、總的路線,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這是總的綱領、總的原則,跟佛法講的沒有兩樣。明明德就是佛家講的明心見性,這是我們一生學習的終極的目標,明心見性。真正明心見性的人,哪有不慈悲的道理,親民就是慈悲,就是今天講要尊重一切生命,要愛護一切生命,這才是止於至善。用什麼方法來成就?底下八目就是方法,頭一個格物,格物就是放下名聞利養,我們這樣講大家好懂。我們對於一切精神的欲望、物質上的欲望統統要放下,為什麼?它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不能在這上執著,不能在這上用心,那就錯了,你迷了,你就造業了。所以儒也是講這個道理,
真放下了,智慧就現前,致知,智慧就現前。你不放下,我們常講,你所學到的是知識,不是智慧。知識是什麼?知識跟智慧很接近,就是它裡頭有名利,有名利心夾雜在智慧裡面,智慧就變成知識;沒有名利,沒有貪瞋痴慢,知識就是智慧。我這個說法大家就比較容易懂。所以夾不得絲毫自私的念頭,夾不得絲毫的貪瞋痴慢,你所學的是真智慧。只要夾雜這個東西在裡面,你跟釋迦牟尼佛學、跟十方諸佛學,你所學的全是知識,不是智慧。
如果你真正做到無我,這個五種見惑都斷了,身見斷了,不再執著有我;邊見斷了,不再跟人對立,這很重要。別人跟我對立,應該的,為什麼?他迷,他是凡夫,他怎麼會不對立?我們明白了、覺悟了,我不跟他對立。他不能包容我,我可以包容他,他的所作所為一切不善,我看到了、聽到了若無其事,心裡頭不落痕跡,當然你就不會有批評,你心量就大了,真的法喜充滿,能包容。成見沒有了,成見是什麼?自以為是。要知道,宇宙之間沒有絕對的標準,你真正看透了之後你就曉得,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你換一個角度來看。今天我們帶來有兩份中國大陸劉素雲居士的報告,你看看她,她的先生每天折磨她,給她出難題,好像生活很苦,先生虐待她。一下覺悟了,我先生是個菩薩來的,天天這樣折磨我是什麼?讓我天天在那裡經過考試,天天提升自己,她說他真是個大菩薩。你看念頭一轉,惡就變成善。你不經過這些考驗,你怎麼知道你的忍辱波羅蜜向上提升了?所以,毀謗我們的的人、羞辱我們的人、陷害我們的人,都是大善知識,不但不能有怨恨心,要感恩!
釋迦牟尼佛遇到歌利王割截身體,這個故事很多同學都知道,忍辱仙人沒有一絲毫怨恨心,感恩,為什麼?他提前成佛了。而且還跟歌利王說,我成佛頭一個度你,那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釋迦佛成佛了,第一個得度的憍陳如尊者,憍陳如就是當年的歌利王,佛說話算話,感恩,報恩!所以,善人是我們的老師,惡人也是我們的老師,平等看待,不就提升自己了嗎?你遇到順境就歡喜,你生煩惱了,歡喜是煩惱,喜怒哀樂愛惡欲叫七情,你已經動了情。逆境裡面你生了瞋恚,瞋恚煩惱跟歡喜煩惱,情執是平等的,都不是好東西,都引誘你出不了六輪道迴。所以,要用平等心去看待,用感恩的心去看待。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我們初學佛的時候非常羨慕,他的運氣真好,遇到那麼多善知識。等我們學經教學明白了,原來不稀奇,我的環境比他還好,我們從早到晚,看到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就是五十三參。五十三參講男女老少、各行各業,行善的、作惡的都在我面前,你看了之後如如不動,成就自己的清淨平等覺。沒有一個不是善知識,他在那裡做種種示現,我們眼目當中,那是什麼人?都是諸佛如來,變現這個樣子來幫助我提升,幫助我斷煩惱、斷習氣,我們才成就。所以,對每個人、每個事都要有感恩的心,這才叫真的學佛。
我們學到的經論在什麼地方起了作用?就在日常生活,在工作、在處事待人接物,統統用上。如果你是真用上了,你的周邊人對你會很尊敬,為什麼?你能夠忍人所不能忍,你能夠為人所不能為,那個人就被感化了,你沒有說度他,真的度了他。所以你成功之後,一大群人得度,佛教就不會被人誤會了。今天社會大眾那麼多人對佛教誤會,我們想我們做得不好,讓他起誤會。誰的罪過?他沒有罪過,我們有罪過,我自己有罪過,沒做好樣子。頭一個好樣子,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我們有個好樣子跟別人交流。如果我們形相不好,別人頭一個人就說,你看學佛學得這個樣子,他就不願意學了。所以學佛,頭一個要有好樣子給人看,身心健康,柔和真誠,給人帶來的是健康快樂,大家就歡喜跟你接近了。再看看你家庭,你家庭和睦,你的事業順利,你的鄰里鄉黨、你的周邊和諧,柔和有禮,禮貌很重要,自自然然感化一方。這就是我們中國古人所說的,一個人有福報,這一個地方就有福報。這個地方接受佛陀教育之後,能有這麼好的效果,別的地方都會來學習,都會來參觀,都會來考察。你們這個社會為什麼這麼好?人與人之間這樣和睦相處,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這是佛教給我們的。我們只顧自己的利益,而沒有顧及周邊,這就是我們錯了,佛沒有這樣教我們。我們一定要把佛陀教導我們的做出來,這才叫真正佛弟子。
放下之後,智慧現前,你就看破了,有智慧就看破了。儒家的,格物是放下,物欲要放下;致知,智慧現前,放下你心清淨了,清淨心生智慧。人有智慧,誠意就出來了,真誠就出來,真誠是菩提心的體。菩提心的作用,清淨平等覺,是自受用,這不是他受用。得清淨心,成正覺;得平等心,成正等正覺;真正覺悟了,無上正等正覺。這都在《無量壽經》經題上,清淨平等覺。對外面,只有一句,慈悲,大慈大悲對待一切眾生。慢慢的你就習慣了,一切眾生都是我的善知識,一切眾生都是佛菩薩,凡夫就是我一個。善財童子一生能夠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就是這個念頭,現在講就是這個心態,他的心態好,一生證得究竟圓滿。中國古人說了一句話,與我們學佛關係非常密切,叫「仁者無敵」,佛門裡面稱仁者,是對人最尊重的稱呼。仁者是什麼?仁者是菩薩,菩薩的心仁慈、慈悲,沒有一個敵對的,仁者無敵,沒有。他內心是一片慈悲,沒有說這個是我的冤家,那個是我的對頭,沒有,我們要學。如果說我們跟別人還有過不去的,看到這個人不太歡喜,不是他錯,我錯了,他沒錯。他天天在給我找麻煩,在鍛鍊我,讓我的心能夠得到真正慈悲、平等,他來幫助我的。幫助你的,你還怨恨他,你還惱他,那是你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所以學佛在哪裡學?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學,特別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地方去學,你才真正成就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智慧,提升自己的境界。我們每個人都懂得這個道理,我們就會非常認真努力落實《弟子規》。《弟子規》裡頭不但字字句句我們清楚明瞭,而且我們會用,用得非常靈活,四面八方玲瓏透徹。你像十善業,說起來就十條,小乘阿羅漢,他這個十條在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他變成多少條?三千威儀。三千威儀從哪來的?就是十善業,十善業一展開,三千條。大乘菩薩,比阿羅漢高,展開多少?八萬四千細行,就十善業。我們今天說學,沒有這個能力,沒有這個定功,沒有這個智慧,我們把十善業展開就是《弟子規》,《弟子規》裡講的一百一十三樁事情,條條都是十善業。我們把它落實在《太上感應篇》,《太上感應篇》講善惡果報,一共講了一百九十五條,都不多。我們都能夠做到,十善業的基礎就打下去了。所以,經典一翻開,「善男子善女人」,你就會肯定這是講的我,我在經典裡面,那就不一樣了,你真的是佛陀的學生。所以這個一定要懂得,朝這個方向去走,我們替佛陀貼金。我們把世間一般人對佛教,稱它是宗教,稱它是迷信,要把它洗刷乾淨。不必在言詞,我們要用行動,讓人家自動的明白佛教是好東西。
今天世界社會動亂,這個動亂是人心不善,我們想錯了,我們看錯了、說錯了、做錯了,錯得太離譜了。所以地球上有這麼多的災難發生,史無前例,過去沒有過的,什麼怪現象都出來了。這些原因我們知道,我們了解,我們認真好好學佛,社會這些動亂能化解,能恢復到正常,地球上所有的這些災害也能夠化解,也能夠恢復到正常。你深入經藏,你就有信心,你明白了,你曉得怎麼回事情,什麼樣的因感什麼樣的果,我們修善因一定得善果。我們的善果很明顯,我也跟大家做一個見證人。我初學佛的時候,身分是軍人的身分,最低級的軍官,少尉,最低級的。貧窮,是一無所有,那個時候國家給我們的錢,台灣一個月五十塊錢。五十塊錢合美金多少?一塊多一點,那時候一塊錢好像換三十六塊台灣錢。你看,五十塊錢,一塊半都不到,我們的生活費用,收入只有這麼多,貧窮到極處。幸虧是遇到佛法,才把整個命運轉變過來。
老師有智慧,老師看到我們這年輕人很可憐,沒有福報,前世沒修,命裡的財庫空空,一文也沒有。而且又短命,過去生中造的惡業很多,來受惡報的,造的不善業,這一生來受報的。學佛之後,老師告訴我,要修財布施。我告訴老師,我說我現在生活非常艱難,哪有財布施?他問我,一毛錢可不可以?一毛錢還行。一塊錢呢?一塊錢還勉強。你就從一毛一塊去布施,要養成一個布施的心,這個心態很重要。一塊一毛怎麼個布施法?因為常常到寺廟裡面去看經,去抄經,看到寺廟有印經,拿著一個小本子,大家來捐錢,多少不拘,我們就寫個五毛、一塊,我們就從這開始。還有放生,放生拿一張紙也來募捐,我們就從這幹起。真心去做,有效,以後收入就愈來愈多。愈多就愈施,千萬不要留,財不可以留著,留著慢慢會縮水,要愈施愈多。所以,中國人講財叫通貨,流通的,有去就有來,去得愈多來得愈多。你要是不會,不可能只去不來,不去就不來了,你要是把它守著,不去就不來了,愈施愈多。你看我在二00九年那幾年,每年布施,大概好多年,每年布施的算一算都超過一千萬美金。錢從哪裡來?不知道!年年如此,愈施愈多。所以不要怕人問你要錢,有人問你要,有,都給他,歡喜,我歡喜,他也歡喜。確實證明佛經上講的話沒錯。
法布施,果報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無畏布施裡頭頭一個,素食,這是我明白之後,我學佛六個月,懂得之後,我就吃長素,為什麼?不傷害一切眾生,這是無畏布施。除這個之外,積極的放生,只要有人放生,我們一定會參加,有多少力量就奉獻多少力量,愈來愈多。我們在泰國,幫助泰國出家人建了一個醫院,這是無畏布施。我住在澳洲圖文巴這個城市,這個城市有個公立醫院,我每個月給它一萬塊錢醫藥費,一年十二萬,我一年給它一次,十二萬,貧窮人的醫藥,付醫藥費。還有基督教辦的一個臨終關懷,辦得非常好,它也是經費不足來找我,我也是一年給它十二萬,年年給它。這是什麼?這是屬於無畏布施,得的果報健康長壽。我沒有醫療保險,我不需要,我的醫藥費統統都布施掉了,所以不生病。你要是留一筆醫藥費在那裡,肯定要生病,你不生病,那錢怎麼花得掉?那就是自己買什麼健康保險,那被人騙了。多多的幫助一些病苦的人,你就不會生病,什麼因得什麼果報。要真幹,要有信心。
所以我們現在講信佛,說實在話,多少人信佛是假的,對佛沒有信心,佛叫你捨,你都捨不掉,你都不肯捨。我捨了,明天怎麼辦?真捨掉了,明天有困難,真的,佛菩薩都給你安排好,一點都不要操心,所以對佛要能信得過。信不過,還信自己,信自己,佛不照顧你了,護法神也不照顧你了,為什麼?你自己很能幹,你可以信你自己。所以章嘉大師告訴我,他說你一生,佛菩薩替你安排,什麼都不要操心。我聽到非常歡喜,非常自在,什麼都不操心。這才是方東美先生所講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就是什麼都不操心,佛菩薩照顧你,護法神照顧你。該用的,統統自然就來了;不該用的,邊也沾不上,好!不造業。所以,對佛菩薩要有信心,對經典有信心,絕對不會欺騙你。你沒有信心,換句話說,你對佛法的修學你還沒入門。佛法入門頭一個是信,信解行證,信了之後要能理解。所以,同學們認真努力學經教。學經教,祕訣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每部經都好,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我們對於任何法門都尊重、都歡喜、都讚歎,學一樣。一樣通了,所有就通了,就是學一樣,老實念佛,求生淨土。佛教給我們做的,我們認真努力去做,佛不許可我們做的,我們決定不要去做。
你心定了,心定了就清淨,你的身心健康,歲數增加,你的體力、你的動作跟年輕人一樣,沒有什麼差別。人為什麼會老?憂慮、煩惱多,人就老了,煩惱把你老掉。你沒有煩惱,你怎麼會老?那不可能。新加坡有個許哲居士,我最近聽人家講,她今年一百一十五歲了,她要到新疆去,在那裡住半年去照顧老人。她年輕,我認識她的時候一百零一歲,她告訴我,一百零一歲的年輕人,你看照顧的老人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她一百一十五歲,到新疆老人院去照顧老人,她去住半年,難得!她能做得到,人人都做得到。她為什麼做得到?她捨得乾乾淨淨。我在新加坡,她到我這來皈依,問我,她有沒有資格做一個佛弟子?我說妳不但有資格,十善五戒妳都全了。所以我給她寫皈依證的時候,連五戒我都給她了,我說妳已經做到了。這些都是我們的典型,都是我們的榜樣。劉素雲居士那是最好的榜樣,得那麼嚴重的病,她一點不著急,她也不怕死,不貪生、不怕死,一切交給佛菩薩。佛菩薩要我回極樂世界,我很歡喜,我就回去了,跟佛回去了;佛菩薩需要我在這個地方還幫助苦難眾生,那我就多住幾年也不妨礙。你說多自在、多快樂!
這些好樣子在我們面前,我們都應當要珍惜,多看看、多聽聽,好好的學習。尤其現在的社會動亂,災難頻繁。我們這次去訪問義大利,特別去看一個古城,龐貝古城,這個古城兩千年前被火山灰埋下去,城全部都毀掉。根據記載,火山灰一落下來,只有幾秒鐘的時間,這個城全都沒有了。我們去參觀,給我們自己一個警惕,這就是說明,什麼都是假的,哪一樣東西是你的!災難發生,很多是突然的,沒有預警的,因此我們的念佛,時時刻刻不能中斷。萬一我們會有那一天的時候,我們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就到極樂世界去了,這個比什麼都重要。所以對世緣不要再攀緣了,我們在這個世間每天能吃得飽、穿得暖,有個房子遮蔽風雨,夠了,不要再貪多,貪多你就要操心,你就得造業。操心就是造業,你所造的業離不了輪迴,全是造的輪迴業,那何苦!為什麼不拿這個時間去念佛?為什麼不用這個時間去多聽經?聽經也是修定,不聽經就打妄想,聽經的時候就不打妄想。不打妄想,我們念佛的功夫才得力,佛號才能念得好。為什麼念佛功夫不得力?妄念太多。聽經是降伏妄念,而且聽多了,慢慢就明白了,明白之後,就把妄念轉變,轉煩惱成菩提,你境界就轉了。沒有長時間的功夫轉不了,起心動念還是被煩惱牽著走,這個就很可憐了,經典上佛菩薩常講可憐憫者,就是說的這一類人。
所以這次我來,昨天晚上跟瓦西德長老,一些追隨的這些團體的長老們,晚上在聚會,大家對於瓦西德長老非常懷念。我昨天聚會,我也有感應,好像長老在一起一樣,很難得。希望長老的精神能夠長留在世間,大家都有這個意願,希望你好好的團結起來,把宗教教育做出來。每一個宗教著重教育,回歸到教育,宗教就興旺起來,對這個社會就會有正面的幫助、好的幫助,社會大眾不至於再說宗教是迷信。宗教這兩個字,按照中國的定義,那就非常好,我們要多把中國宗教兩個字的定義講出來。中國人講宗,你看,祖宗,宗是什麼意思?宗是主要的意思,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有這三個意思;教是教育,是教學。宗教兩個字合起來,用中國話來講,它的意思就是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這個意思多好。佛教如是,中國儒釋道三家都如是,我們看看其他世界上主要的大宗教,統統都是這個意思。所以,這個解釋要在宗教界裡面讓大家普遍的認知。
宗教不是迷信,但是如果宗教不回歸到教育,就是迷信;不迷信,人家也認為你是迷信,你沒有辦法解釋。我們把經典,我們自己好好學,學了之後,我們跟大家分享,大家才知道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對我們自己身心有利益,對我們家庭和諧有利益,對社會安定有利益,對世界和平有利益,這個東西多好!現在世界上,多少仁人志士尋求化解衝突、促進安定和平的方法,找不到,現成的宗教在此地,但是真被人忽略了,我們沒有認真從教育下手。一定從教育、教學下手,這個問題能解決,大家對宗教的看法,宗教對於社會、對於拯救地球做出最大的貢獻。
所以要靠我們淨宗同學們的努力,現在香港同修們發起學六和敬,這好事情。六和敬從哪裡學起?從落實《弟子規》、《感應篇》、《十善道》下手。如果這三樣東西不能落實,那是口號,那做不到。必須從自己做起,不要求別人;要求別人,就把你自己的功夫全部破壞了。譬如有些人持戒很嚴格、很不錯,看到別人不持戒,心裡面就覺得很難過,批評他,批評那些不持戒,認為自己持戒得很好。對自己來講,傲慢心生起來;對別人,輕慢別人的念頭出來了。這就是他在造業,持戒也造業,這是造的不善的業。持戒的目的是什麼?目的是得定,「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他能不能得到定?他得不到定,為什麼?他心不平衡,我自己覺得很了不起,輕慢別人,得不到定。所以把自己功夫破壞掉了。他不知道持戒目的是得定,得三昧,破壞自己得三昧。這就是對於佛法教學的理論上知道得太少了。真正是菩薩,他戒律持得很嚴,他對於破戒的人很尊重,不會輕慢。這個才對,他的心地清淨平等,一絲毫沒有被破壞,這才叫是真正持戒的人,真正明白人。這些例子我們普遍都能看到。
所以我們自己多讀經書,多聽經,經一遍一遍重複的聽,肯定有好處,比聽很多的還有好處,聽很多你分心。分心,得三昧的機會就少了;專聽一部,專學一部,得三昧的機會很多,容易成就。得三昧之後,慢慢的就開悟了。所以有小悟、有大悟、有大徹大悟,這些機會都在面前。
我看今天時間差不多了,我就跟諸位分享到此地。希望諸位學習劉素雲居士的六個字,人家問她,妳怎麼成就的?她說她有六個字的祕訣,「老實、聽話、真幹」。我們要老實,展開經本,聽佛的話,要相信,不懷疑,要真幹,把經典裡面教導我們的東西要落實,變成我們的思想,變成我們的言論,變成我們的行為,個個都成就。好,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