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知恩報恩  (第二集)  1998/1  美國聖荷西  檔名:21-059-0002

  昨天我們講到第二段的第四條,後面還有一條,「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決定一生往生不退成佛。」這一條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這一條,那就是清涼大師所說的「有因沒有果」。因與果都是講到究竟圓滿,真實的果報。因為佛菩薩對於整個宇宙看得清楚、看得明白,我們凡夫看不出來。不但凡夫不能夠徹底了解宇宙的狀況,就是連羅漢、辟支佛,還包括一些菩薩,對於真實的狀況都很難明瞭,於是產生了許多錯誤的觀念,把不真實的果報以為是究竟圓滿。像我們一般人,可以說是非常的淺見,只看到短短的數十年寒暑,以為在這一生當中得到榮華富貴,這就是圓滿的果報,他不知道事實真相。這一樁事實唯有佛經講得透徹、講得明白。

  很可惜的是西方這些科學家,由於觀念的隔閡、文化的障礙,他們沒有機會深入佛家的經藏。我想他們如果沒有這些障礙、隔膜,科技的進步絕對不只目前這個狀況。像現在的科學向兩個極端的方向發展,一個是向無限大,研究太空物理;另外一個是向小,講到量子力學。這兩樣東西在佛經裡面說得透徹,他們都沒有達到目標。講太空,他們了解的非常非常有限,雖然證實了時空確確實實有不相同的空間存在,西方人講三度空間、四度空間、五度空間,科學家已經證實至少有十一種不同空間存在,也就是說有十一度的空間。

  而在佛經裡面講的不止,佛經裡面講的名詞不一樣,意思是相同的。譬如佛家講六道,六道就是六種不同的空間。可是六道裡面,天道比較複雜,欲界天,色界天的四禪就是四種不同的空間,無色界天四種定也是四種不同的空間。假如用佛法六道這個範圍來講,空間就不只十一度。何況除這個之外,六道之外還有十法界。十法界我們從大的方面來講,它有聲聞、緣覺、菩薩、佛,這是四種大的,裡面還有很多層次。十法界超越之後,有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裡面有四十一個不同的階級,那就是四十一種不同的空間。

  現在科學家知道有這個東西存在。怎麼樣能突破?如果突破了,那真的得大自在,知道過去、知道未來,知道此界、知道他方。這是科學家、哲學家所希求的,他們能不能達到?依照佛經裡面講的方法,他不能。他用科技的方法,頂多只能突破一、兩層,沒有方法重重突破。什麼原因?這許許多多不同空間是怎麼樣造成的,他不了解這個道理,他只知其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個就難辦了。

  所以用我們自己的聰明智慧、思惟想像,能力是有限的,這是我們一般人都能體會得到的。我們的思想是有界限的,無論你怎麼想法,聰明人、愚蠢人都有界限,換句話說,有範圍。言語的能力,範圍就更小,比起思想那就小得多了。所以言語能夠表達的很有限,有很多理念、意思是言語表達不出來的。但是思想的能力,還是有限。佛告訴我們,無限的智慧能量,是我們的真心。

  整個宇宙從哪裡來的?佛是過來人,他完全明瞭,整個宇宙人生是我們心能變現出來的幻相。《金剛經》大家念得多,佛在《金剛經》上有個比喻,「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他把整個宇宙人生比作一個夢境,這夢從哪裡來的?是你心裡頭變現出來的,所以心的能量是無有極限的。我們思想,思想是心的一部分,不是全體。佛法講迷了自性之後,迷了自性就是你迷了真心,也就是你迷失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你能夠見得到的就很有限,換句話說,你能夠受用得到的,當然就更有限了。

  佛法的教學沒有別的,就是教你明瞭宇宙人生怎麼來的,六道怎麼來的,十法界怎麼來的。你把這個東西搞清楚,你要想突破就不難。我們用最簡單的話來說,佛經裡面常講這六個字:妄想、分別、執著,這是佛經上常說的,這六個字就是佛告訴我們宇宙人生的來源。從哪來的?一句話道破宇宙人生的來源,六道輪迴是妄想、分別、執著統統具足,這就有六道。如果你在這六個字裡面,能夠除掉兩個字,有妄想、有分別,沒有執著,就沒有六道,生死就沒有了。如果再能除掉兩個字,沒有分別,有妄想而沒有分別,十法界就沒有了。這是佛告訴我們,十法界是妄想、分別變現出來的;六道就是再加上執著變現出來的夢幻的境界。

  分別、執著沒有了,剩下妄想,妄想是最輕微的,超越十法界,在佛家有個名詞叫「一真法界」。西方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生到一真法界,《華嚴經》上說,它還有四十一個階位: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在淨土裡面雖然沒有講四十一個階層,但是淨土裡面講四土、三輩、九品,差不多也有這麼多層次。如果妄想除盡,那就是究竟的果報,那是圓滿的佛果。分別、執著離開了,只有妄想,這個果報就是真實的;換句話說,你還有執著、還有分別,你就沒有真的果報。這是清涼大師在《華嚴經》註解裡面,給我們講三乘人有因無果,三乘就是聲聞、緣覺、菩薩。為什麼有因無果?分別心沒有斷盡,當然他們的分別比我們淡得多,我們跟他不能比。我們這個是太粗、太明顯的分別,他那個分別是極其微細,我們看不出來,那都是障礙。

  你必須要了解造成六道十法界的因、業因,你能夠把這個因除掉,問題就解決了。經上是這樣說法,我們現在聽聽這些科學家們所講的,我們恍然大悟,那個界限,十法界的界限,就是他們現在所講的不同維次的空間。如何能夠突破三度、四度,乃至於無限度的空間,那就證得一真法界,就全部都突破了。突破之後,我們的生活空間就大了,真的得大自在。

  禪宗裡面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就是說的這樁事情。你能夠把所有的障礙都突破,恢復到你自己本有的大自在。佛家教學追求的是這麼一樁事情,可是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哪一個人能夠把執著捨掉?執著難捨,分別就更難,起心動念都是分別,都是執著,堅固的執著,這就麻煩了。所以佛特別開出一個方便法門,這就是念佛法門。念佛法門雖然說方便,也不是我們想像當中那麼方便。它的方便是在不需要斷分別、執著,要斷分別、執著真難,恐怕現在全世界找不到一個人能做到。它的方便是把分別、執著暫時放下,這個比較容易。我們一般人都可以做得到,暫時放下。換句話說,你每天至少要放下幾分鐘,天天在練習。

  你真的能夠放下,說老實話,對身體健康就有很大幫助。哪怕你一天做一分鐘,這一分鐘對你身體健康就有很大的幫助。為什麼?這一分鐘完全恢復到自然。人的疾病從哪裡來的?還是從分別、執著來的。人為什麼會老化?執著。年歲大了,「我老了!」人就老了。豈不是分別、執著來的?你要沒有老的分別心,沒有老的執著心,怎麼會老?不會。所以佛在經上講:「一切法從心想生。」有一個很明顯的事實,我們有不少同學朋友們,當然年齡跟我都差不多,都退休了。他在沒有退休之前,我們看他精神體力都非常好,退休之後,兩年不見面,好像老了二十年一樣。他為什麼老化得這麼快?因為退休沒有工作,在家裡胡思亂想。想什麼?想老、想病。這不是老了嗎,沒用了。他天天在想老,所以加速度的老化。老了身體病痛,天天找醫生,天天去看病,愈看病就愈多,就這麼來的。證實佛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沒錯。所以健康第一要緊的是心理的健康。

  佛用什麼方法來突破這些障礙?禪定。佛家雖然宗派很多,在中國大、小乘宗派有十個,法門很多,法是方法,門是門徑,修行的方法門徑很多,所謂八萬四千法門,但是哪一個法門都是修禪定。所以講禪定大家不要想到那是禪宗的,那就錯了。無論哪個法門,都是修禪定,所用的方法不相同。(古時候禪宗裡面多半用觀心這個方法,)後來用參話頭。我們淨土念佛,就用執持名號,用這個方法來修定。經上教給我們修學的目標在「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禪定。一心是定,不亂是慧,有定有慧,你才能把重重的障礙突破。

  我們現在一定要懂得,你修行得怎麼樣的好,如果不能夠超越十法界,就不能算是得到真實的果報,換句話說,你的成就不是真實的。你要超越十法界,你的成就是真實的。所以後面這一條就很重要,「發菩提心」,菩提心是覺悟的心、警覺心,要用現代話說是高度覺悟的心,「一向專念」。

  前面曾經跟諸位提過,佛法的修學跟世間法不一樣,特別是跟現代西方的方法不相同。西方雖然提出科學的方法論,這個東西佛門裡面有,不是沒有;現在西方人用的邏輯,用的辯證法、理則學,在佛經裡面稱為「因明」。哪些人適用?初學的人適用。如果我們把它分成階次,中下根性的人適用,高級的佛法不適用,他已經突破這個境界。特別是在大乘法裡面,中國佛學裡面,好像對這個東西研究的人很少,要知道中國是屬於大乘佛法,境界比它還要高出很多,但是在基礎的修學,這個東西確實是有幫助,它屬於純正的哲學。

  一門深入是成功的祕訣,尤其是佛法。佛法是講心性的學問,不是講其他的。像一棵樹一樣,它是求根本,根本你掌握到,那些枝葉花果不就全部都得到了嗎?所以它不是尋枝摘葉,它是從根本上下手。根本是心性的學問。用什麼方法?定功,就是禪定。所謂禪定這兩個字的定義,我們要搞清楚。實在講,禪與定,《金剛經》的解釋最好,經上有兩句話,「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不取於相就是禪,不取於相怎麼講法?要用現代的話來說,不受外面境界的誘惑,這個功夫就叫禪,不受外面境界的誘惑。內裡頭不動心,不起心不動念,這叫定。無論你修學哪個法門,你只要掌握到這個原則,統統在修禪定。我給你們大家說,你們看電視也是修禪定。你能不為那個境界所誘惑,那就是禪;心裡頭面對它如如不動,就是修定。你要看到那個螢幕,他笑你也笑,他哭你也哭,你就完了,那你叫迷惑顛倒。你知道那個東西是假的、假相,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佛法修學的總綱領,這裡頭真的是圓滿的定慧,大家要懂這個原則。

  我們再看第三段「行」。行是講落實在生活上,講了這麼多道理,如果與生活不能夠結合在一起,那全都落空了。所以一定要過佛菩薩的生活,佛菩薩的生活太完美,找不出絲毫的缺陷。這個在經典裡面記載的就太多太多了,這些都是事實,不是釋迦牟尼佛的理想,也不是他的願望,全都是事實。我們在這個裡面節錄了五條。太多怕大家記不得,記不得沒用處,記都記不住,你怎麼會做到?所以講到落實在生活上,是愈簡單愈有受用,簡單明瞭。

  我們採取的是《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講的「三福」,第二條講「六和」,這也是大、小乘經裡面常常說的。第三條講「三無漏學」,就是戒定慧。第四條是菩薩生活的規範,必須要遵守的六條,稱為「六度」。最後是普賢菩薩的「十願」。如果能照這五個科目去做,統統落實在生活上,你就是佛菩薩了,我們常講超凡入聖。這個話也不是假話。超凡入聖,是不是將我們這個生活改善了?是改善了。那改善了,我們是不是發財了?不見得。換句話說,也不見得你會升官,也不見得發財,但是真的改善了。從哪裡改善?從你的思想觀念上改善了。所以這一點必須要知道,一個正確的觀念,佛、菩薩都是人,他不是神明,他是一個具足究竟圓滿智慧的人,他的人生觀、宇宙觀正確,正確就是與事實真相完全相應,這就是正確。你的想法、看法跟事實不一樣,那就是錯誤。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特別是在《華嚴經》,最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這是以五十三尊佛表演給我們看。他們的身分是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有貴為天子的,也有示現為一個乞丐的,天子那是天子之佛,乞丐是乞丐之佛,他們的地位是平等的。我們聽起來又不好懂了,不好懂的原因在哪裡?是因為你有分別執著,你離開分別執著,萬法平等,沒有兩樣。你不知道這個社會實際的狀況,佛菩薩不是跟你講嗎?這個社會、這個宇宙人生是夢幻泡影,不是真的。

  換句話說,這個社會就像一個舞台一樣,明白人他知道,我到這兒來是表演的。他表演扮一個皇帝,扮得很像,扮得很成功,他扮演這個角色是圓滿的,可以打一百分;另外一個扮演乞丐,也扮演得很成功,他打的分數也是一百分,他們兩個一樣,沒有差別。佛菩薩在這個社會裡頭,無論是什麼身分,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他的心是清淨、平等、覺悟、慈悲。無論是什麼身分,無論是哪一種行業,我們昨天跟諸位講,作師作範。所以我們稱佛為三界大導師。這個師不一定是天天上課教人的,他的工作能夠為社會作表率,就是師,他的言行可以作大家的模範。佛教給我們人人都應當作師,人人都應當作範,這才是真正究竟圓滿至善的教學。我們對這個原則要明瞭、要認識清楚。

  我們現在看第一條,《觀經》上講的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所以佛教給我們從哪裡做起?從孝養父母做起。換句話說,你這一個字做不到,你就是假的,就不是真的。特別是孝這一個字,你要了解了,可以說「孝」這個字是佛法教學的中心。從你初發心一直到成佛,都是行孝、盡孝。孝字做到圓滿,就成佛了。

  從哪裡開始?從孝養父母開始,這是人之常情。人要不孝順父母,會去孝順別人,那是假的,不是真的,必有企圖,一定有目的。如果沒有企圖,沒有目的,神經不正常,哪有這種道理?你孝養父母是天經地義。不僅是要養父母的身,父母的生活起居要照顧周到,還要養父母的心,要讓父母生活得很快樂,沒有憂慮、沒有煩惱,這是養父母的心。那你就要懂得,如果在學校讀書,你不尊敬老師,你的父母憂慮;你的功課不好,父母又生煩惱;你跟同學相處不好,父母也擔心,統統是不孝。真正懂得孝養父母,在學校一定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在社會一定是好公民,奉公守法,尊重領導,一定是這個道理。

  能這樣做,是不是都盡到孝?還不行,還要養父母之志。我們中國俗話常講「望子成龍」,那是父母的心,假如這個兒子真的成龍,父母的願望才達到。在佛法裡龍是什麼?佛。兒子成佛了,父母的願望才真正達到。兒子是等覺菩薩,父母還是愁眉苦臉,還差一等。所以作了佛,孝道才圓滿;作到等覺菩薩,你這個孝道打九十九分,不是一百分。所以我說這一個字,是佛法的大總持法門。總持法門,用現代的話來說,佛家教學的總綱領、總原則,就是一個「孝」字。後面所講的都離不開這個範圍。你不要看佛家經多,大藏經那麼多,句句都落實在孝道裡頭。

  第二是奉事師長。佛法是師道,它不是宗教。師道一定要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孝道沒有了,師道就沒有了。諸位要曉得,師道沒有了,教育就沒有了。你們現在看到,好像現代學校很多,各種教育好像辦得都不錯,其實是假的,不是真的,那個不是我們中國古人所講的教育。現代教育與宇宙人生的真相脫節,所以社會才產生病態,一般人稱地球都病了。地球為什麼會病?教育沒有了,地球也生病了。

  中國古老的教育跟佛家的教育,可以說立足點都在孝道。佛法裡面,《地藏菩薩本願經》是孝經,大乘法裡頭必須要修學的。然後從孝道再提升,再把它發揚光大,就是觀世音菩薩的慈悲。由孝敬父母,把孝敬父母的心發揚光大,孝敬一切眾生,這是觀世音菩薩代表的。儒、佛的教學,目的是教人真正明瞭人與人的關係。父子的關係,夫婦的關係,這是儒家講的五倫,兄弟、朋友、君臣,君臣就是現在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倫常的教育,是教你知道怎麼做人。然後你才曉得人與人之間的恩德,這才報恩。我們今天盡孝、尊師,為什麼?報恩,報一切眾生之恩。你才了解這個恩德之深。

  然後再告訴你,人與大自然的關係,人與動物的關係、植物的關係。最後再告訴你,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這是教育,教我們了解我們自己的生活與生活周邊的環境,環境就是人、事、物,推展到外面天地鬼神。那個生活才過得有意義,過得美滿,過得充實。現在統統不講求了,家庭裡面不教這些,學校也聽不到了。所以現在的小孩,他們的觀念當中只有「利害」兩個字,這還得了嗎?「利害」兩個字本身就是衝突,就是爭執,帶來的社會決定不是祥和。今天這個社會裡表現競爭,天下還能太平嗎?不得了!儒、佛的教育,幾千年的教育教我們忍讓,哪裡聽到競爭?這還得了!

  今天西方有一些人也覺悟了,知道這個社會問題的嚴重,知道他們自己這一套東西解決不了問題,轉過頭來去找東方的東西,找印度的東西。他們現在開始做這個工作,但是做得太晚了,一百年前做,我們現在世界上不會有這麼多的災難。這些事實擺在我們面前,我們要仔細去觀察,拿佛經來對照,你就知道佛所講的句句話都是真實的,都是說的事實真相。與事實真相相應,那就是順乎自然,順乎自然就是最健康的;違背了事實真相,那就是違背自然生態的原則,那就不正常,不正常就是病態。

  從前一個人教養成功,是父母跟老師合作,把一個小孩教好。父母不能教孝,這個說不出口,總得第三者來說明白,這容易。老師也不能教學生,你要尊重我,尊師重道,也說不出口。所以父母教兒女尊師重道,老師教學生孝順父母,這樣才搞成功的。孝道跟師道是根本的大道, 現在哪有人懂得!我這麼大的年齡,還接受這一點教育,抗戰開始的時候,我念小學。有一次,這是印象最深刻的,被老師處分,大概在學校裡跟同學打架,被老師處分罰跪,那個時候打手心體罰。回去之後,我父親看到,眼眶紅紅的哭了,什麼事情?今天被老師打了。第二天我父親買了一些禮物到學校去感謝老師。我看了之後,以後再受老師的責罰,回去絕不張聲。你看看那個時候是什麼教育?現在如果學校的老師要是對學生處罰,家長去按鈴告狀,這還得了,老師怎麼敢教學生!

  從前老師對學生要負責任的,私塾跟學校的禮節更不一樣。念私塾的時候,我還念了幾個月的私塾,大概三、四個月,很小的時候,是在祠堂裡面拜老師。父親帶著我的,父親對老師三跪九叩首,行那麼大的禮,就是我的小孩拜託給你,你要不認真好好的教,怎麼能對得起人家家長那麼隆重的禮節來對待你,所以老師對這個學生認真教管,對家長負責任。現在哪裡看到?所以現在師道沒有了。這是一個讓我們非常感歎的現象,如何能夠再恢復師道?很不容易。現在唯有靠佛法的教學,佛法是非常慈悲,菩薩作不請之友,你不找他,他也會來幫助你,只要你能夠接受,只要你能聽得進去。

  印光大師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位老師,他老人家一生提倡因果的教育,我們想想實在是有道理。最近台灣有一些年輕人非常難得,也是看到這個社會的災難,一定要從兒童讀經開始,他們提倡一個兒童讀經運動,把這個辦法送來給我看。我把它的名字加了兩個字,「兒童孝廉讀經運動」,我們要提倡孝道,提倡廉潔。廉就不貪污,現在貪污是全世界的,不得了!他來問我,他說我們這樣提倡有沒有效果?我說很難。為什麼很難?社會是個大染缸,小孩天天雖然讀經,讀了十幾歲,讀得不錯,一踏進社會靠不住了。他問我怎麼辦?我想了一想,印光大師的辦法不錯,他的見解高明—因果教育,一定要說清楚,把道理講清楚,事實真相讓你見到,種善因一定得善果,造惡因一定有惡報。你要把這個道理搞明白了,事實真相搞清楚了,你還敢不敢去做?如果真的明瞭,他起心動念自然會收斂一些,這個社會就能改善。

  正規的教育,讀經的教育,二、三十年收不到效果。必須社會真的回轉頭來的時候,古人所講「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正規教育要能收到效果,至少要五十年,不能不做,可是在眼前要收到近效,因果教育非常重要,這是我們不能不重視。特別是《了凡四訓》,印光大師提倡這三本書,都不是佛教的,可是他講解的時候,大概都把佛教的教義納入其中。這是說到「三福」裡頭的大根大本「孝親尊師。」

  在佛門,特別是在中國,中國的佛教是教育而不是宗教。可是中國佛教已經變成宗教,變質了。變質的歷史並不很長,大概跟美國歷史差不多,兩百多年而已。所以我們看清朝初期的佛教,都還是純正的教學,滿清中葉以後變質了。佛教是教人的,與鬼神沒有關係,完全不相干。現在把寺跟廟連起來了,這是很大很大的錯誤,寺跟廟性質完全不相同。佛教是漢朝傳到中國來的,辦事的機構那個時候叫做寺。寺是從漢朝一直沿革到今天,名稱沒有改變,可是裡面的性質,這個字的概念,完全錯誤了。寺是一個辦事的機關,辦事的機構,外國人講的office,寺就是這個意思,它哪裡是廟?廟是我們中國祭祀鬼神的,這個場所稱之為廟。寺是政府辦事的機構,漢朝的體制,直接歸皇帝管的這個機構稱寺,歸宰相管的稱部,它是辦事的機關。佛寺就是佛教教育的辦事機構。

  在古代佛教傳來之後,對中國文化影響很大。就是兩個教育機構,一個是直接歸皇帝管的,佛教教育;另外一個是歸宰相管的,是一般教育。一般教育,漢武帝正式建立教育的制度,以儒家孔孟的思想做為教育的主要的一個體系。他這個作法,一直到清朝都沒有改變,都是以孔孟為主流。這個裡頭有它很深的道理。我們懂得這個歷史的淵源,就不要去理會它現在的變質。

  如何能夠再把佛法恢復到傳統的教學?這是我們的責任。所以中國的寺院,我在北京第一次跟趙樸老見面的時候,我就提出,寺院他們現在在恢復,我說恢復很好,有歷史性的、有價值的應當恢復,開放做觀光旅遊,替國家賺取大批的外匯,這是我們應該要做的。但是最好加上機會教育,那你就做得圓滿。什麼叫機會教育?每天這些觀光客到那裡去觀光,你把這些佛菩薩一尊一尊介紹給他,讓他了解觀音是慈悲,文殊是智慧。把這個教給他,他到這裡來學了佛法回去,那錢花得值得。他把錢送到中國,中國把佛法傳給他,對得起他。

  但是真正的佛教必須要重新建立道場,不再用老的這些道場。老的道場都出名了,觀光旅遊的人一天到晚幾千人,接待不暇,哪有時間去用功辦道?必須重新建立道場。建立的方式,現在資訊發達,交通便捷,不像從前,所以說建大道場,模仿美國的大學城,一個城市就是一個學校。中國十個宗派,建十個道場就夠了,可以容納全世界的佛教徒,使中國成為全世界佛教的中心,這個很有意義。趙樸老聽到也很歡喜,畢竟年歲太大了,這個工作要底下一代的人去做了。所以我們把這些想法、看法,告訴這些年輕的出家人,希望他們能夠發願,在他們這一代能完成。所以我們對於佛教的本質要認識清楚,變態要了解,不僅它變成宗教,它變成哲學,也變成邪門外道。打著佛教的招牌,欺騙一些眾生,太多太多花樣,我們要認識清楚。

  下面「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培養慈悲心。十善是佛教給我們最基本的修行原則。修行,行是行為,包括思想;佛法講行為:身、口、意。身體的造作,口是言語,意是思想見解,如果有錯誤,把這些錯誤修正過來,這叫修行。所以修行就是修正行為,修正錯誤的行為,叫修行。這些名詞都要搞清楚,不要認為一聽到修行,大概都是吃素、念佛、敲著木魚、拜佛,把本意搞錯。我們在外面常常碰到,「他是個修行人!」這就表示他自己不修行。很奇怪是不是?他自己不修行。他不了解修行兩個字,任何一個人都要做的,你不做還得了嗎?這都是對於這些名詞術語的含義混淆不清。

  這十種,「身」,佛教給我們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這是身的三種善業。殺、盜、淫就是身的三種惡業,身所造作的太多了,以這三種最為嚴重。「口業」有四種:第一個是妄語,不妄語。第二、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小叫兩個人不合,大叫兩個國家戰爭,造的罪業就很重很重。第三、惡口,說話粗魯,這是口業。第四種叫綺語,綺語是說的話甜言蜜語,很好聽,但是他有企圖、有破壞,這都是屬於惡業。綺語的例子很多,像現在電視、廣播、報紙、雜誌、小說幾乎都是屬於綺語。

  在過去,大概是三十年前,曾經有人問過方東美先生,這世界上強國不會永遠強,羅馬也有滅亡的一天,美國今天是世界上最強的國家,美國將來滅亡的第一個因素是什麼?方老師的回答,電視。你看看美國電視的那些內容是什麼?都是教人殺、盜、淫、妄。這些年輕人接受這種教育,接受這個薰陶,這個國家還會有救嗎?還會有前途嗎?所以方先生那個時候就提出警告,台灣要小心。如果電視的內容要教這些,這個國家就沒前途了。電視是個很好的工具,工具本身沒有罪過,運用這些工具的人,他們造的這個業就重了。這是講到綺語。

  中國過去歌舞、音樂、戲劇都是含有正規的教育。因為中國自古以來,從孔老夫子一直到滿清,學校教育不發達,哪有那麼多學校?可是為什麼老百姓都能夠安分守己,都能夠懂得禮讓,風俗淳厚,誰教他的?就是這些音樂、歌舞、戲劇。中國過去戲劇、雜劇,從宋朝時候開始就有了,元、明、清朝是最發達的時候,它的內容遵守四個原則:忠孝節義。把因果報應的故事滲透進去,善因決定有善果,惡因決定有惡報,用這個來普及教育老百姓。所以他雖然沒念過書,不認識字,他懂得忠孝節義,他懂得善因善果。所以國家能夠長治久安,有它的道理存在。

  末後是「意」,意就是我們起心動念,一定要遵守不貪、不瞋、不痴。貪瞋痴是意業裡頭最嚴重的,叫三毒。在佛法講貪瞋痴是三毒,現在醫學裡面講病毒,這是最根本的病毒,最嚴重的病毒,大家不知道。佛法的修學,就是叫你把貪瞋痴斷掉。你的貪瞋痴能夠斷掉,你永遠不會生病。為什麼?你內心裡頭沒有毒素了,外面雖然有毒,不會感染。所以貪瞋痴是最嚴重的病毒,我們能夠不貪、不瞋、不痴,遵守這個十條。

  這四句你要是做到,佛經上常常有「善男子,善女人」,你就夠得上這一個水準。佛經上稱的善男子、善女人,我們自己也有分了。你要做不到,佛稱善男子、善女人,那就不是叫我們;是要做到才是善男子、善女人。這是第一條作佛的基礎。基礎要做不到,就全盤都失敗。我們今天看到眼前的社會,兒女不養父母了,老年人非常悲哀,沒有人照顧。佛門也是如此,現在師徒關係沒有了,從前師徒如父子,現在沒有了。現在師徒能夠做到朋友就很不錯了,朋友的情分都沒有了,有些師徒是冤家對頭,什麼原因?追根究柢是小學教育失敗了。佛在這裡講的,都屬於小學教育。

  中國小學就是培養你孝親尊師,教你生活,灑掃應對;教導你回家去懂得奉事父母,知道友愛兄弟,這是小學教育。現在我們看看這個社會上,父母死掉了,爭奪遺產的,兄弟反目成仇在法庭上見面,成什麼話!怎麼會對得起父母?我如果要作法官,看到這一律死刑,對不起父母!哪有這種道理。佛法的小學教育《沙彌律儀》,今天幾個人念?沒人念了,能去做的人更沒有了。所以世出世間的教學,都忽略了根本,造成今天嚴重的衰相,這是值得我們深深的去反省的。

  第二條,「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三句,才是佛法的教育。前面一條是佛說的,但不是佛法教育,是世間法的教學。佛法是在世間法之上,更高一級的教育。世間法的教育,要用現在的話來說,從現在的小學到研究所,止於第一條。出世間教育怎麼樣?他要超越六道了。前面這個不能超越六道輪迴,超越六道,那就要受持三皈,今天聽說你們有不少同修發心受三皈。「三」是三條,「皈」是回頭,「依」是依靠。

  從哪裡回頭?佛給我們講,眾生無量劫來,不只是這一生生活在迷、邪、染。迷是迷惑,對於宇宙人生真相不了解,這是迷。因為迷惑,所以你的思想見解錯誤了,這叫邪,邪知邪見。由於邪知邪見,你才受社會一切的污染,心理上的污染、思想的污染、精神的污染,乃至於我們現在講生理的污染,現在生活環境的污染,我們生活在這裡面。佛教給我們,你要從這個回頭。從迷回頭,依靠覺悟,佛是覺悟了;從錯誤的思想見解回過頭來,依正確的思想見解;從一切染污回過頭來,依清淨心。所以皈依,我們是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在佛法裡面用佛、法、僧這三個字作代表,佛是覺悟的意思,法是正知正見,僧是清淨不染。不是拜一個人為師,剛才我聽到,好像有人見到我,「今天我要皈依你作老師」,錯誤了,不是皈依我,皈依我你就完了。這個一定要懂得,皈依覺正淨。

  你到這裡,我把佛教給我們這個三皈依講解給你聽,傳授給你。你接受之後,從今天起反邪皈正,從今天起要「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你遵守這個原則,你一生就得福。你做一個明白人,不做一個糊塗人,自自然然就能改善你的生活環境,非常非常重要,所以這個不可以錯誤。詳細的講解,我們有兩個錄音帶,一個在新加坡講的,一個在澳洲講的,兩個都要聽。在新加坡講的,是一般正規的講法,在澳洲講的,是落實在我們生活上。我們在日常生活,怎麼樣運用這三個原則,這個很重要。

  「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個戒是戒律。佛教給我們,哪些事情我們應當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這裡面都有很深的道理。理不清楚,我們照做就好,你照著他的話去做,決定有好處,做久了,這個道理自然就明白。「威儀」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禮節。戒律跟威儀,原理雖然是不變,事相是要因時、因地不同。譬如中國古時候有古時候的禮節,現代人有現代人的禮節。所以我們主張,對於供養佛菩薩,我們進入講堂,講堂裡供的佛像,供佛像是什麼意思?紀念我們的老師。所以我們不是把他當作神明,是我們的老師。念念不忘本,這個心地厚道。我們對老師還是用三拜,用他那個時候的禮節。可是我們平常在一塊見面,有很多人見到法師頂禮,我想沒有必要。我不是跟你講客氣,我們問訊就好了,合掌問訊就好了,不必要下拜,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人,不是三千年前那個時候的人。但是見佛一定要三拜,我們用他那個時候的禮節,這是對他最恭敬的。

  譬如我們中國祭祀,祭孔老夫子來說,為什麼還用籩豆這個禮器?為什麼不用現代那些盆、碟子?這個不可以。他那個時候用的就是這個東西,你還用他這個東西,對他尊敬,要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我們是現代人,現代人跟現代人不要行古禮,問訊就好了。這個大家一定要懂得,我們要提倡。不從我們提倡,不從我們本身做起,我們怎麼能改良社會的風俗?一定要從本身做起。所以現代人,法師見面問訊就好了,不是在佛堂。在佛堂裡面,拜的時候也不對人拜,對佛拜。所以要懂得這個規矩。在中國有中國禮節,在外國有外國禮節,我們能夠隨順著風俗就好。佛法是通權達變,所以任何國家、任何民族、任何時代,它都適合,都受歡迎。道理在此地,它不是一成不變的。原理原則不變,大原則像剛才講的覺正淨不變,孝親尊師不變。作法是可以活活潑潑的,不是那麼呆板的。所以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好。

  詳細講解有三皈的小冊子,有兩個錄音帶。諸位同修回去之後,要多看、要多聽,一定要深入了解,那才是真正的皈依。決定不是說拜一個師父,師父神通廣大,與你不相干,你得不到利益。正如同佛神通廣大,我們得不到他的好處,一定要自己去做,自己要去修。明白這個道理,懂得方法,認真學習,我們學得跟佛菩薩一樣,這樣才是真正的佛弟子。佛對我們的期望,我們真正能把它做到,這樣就好。這叫不犯威儀。

  下面第三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又提升一層,這是從十法界提升到一真法界,意思愈來愈深,也愈來愈廣。《觀經》上的三福,我過去有詳細的講解,好像此地有錄音帶。這三條有很詳細的講解,大家可以作參考。

  今天時間到了,好,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