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方法—對淨宗同修開示 (共一集) 2009/2/25 澳洲淨宗學會 檔名:21-516-0001
諸位法師,諸位大德,諸位同學,大家晚上好。今天我們利用這點時間,跟同學們談談修行的方法。學佛的同學很多,不能說不認真,不能說不努力,可是這麼多年來真正說功夫得力並不多,這原因究竟在什麼地方?如果我們不能把原因找出來,不能把原因消除,我們就很難把功夫向上提升。一般來說我們疏忽了基礎的功課,所以沒有方法把煩惱習氣轉變。無論用什麼樣的功夫,在日常生活當中,依舊被煩惱習氣所轉,這就是功夫為什麼不得力的因素。佛法跟世間法不一樣,正如《老子》所說的「為學日益,為道日損」,這個話什麼意思?我們在世間求學,是求知識,希望這知識天天能夠增加,學得愈多愈好。可是修道就不一樣,學道要一天比一天放下,損就是現在講的放下,天天放下,到最後是徹底放下。那什麼叫道、什麼叫學?這個我們不能不把它搞清楚的,所謂的道就是大自然的法則,大自然的秩序,不是人為的。
在中國幾千年前,我們相信幾千年講得太保守,我們看印度教,它告訴我們,它們的歷史有一萬多年;我們也相信我們中國的祖宗,也決定不止一萬年。從這一個世紀出土的文物裡面來看,有幾十萬年的,一百多萬年前的,中國這個地區就有人類活動的跡象。只不過那個時候沒有文字,沒有詳細記載下來,完全憑著傳說,所以傳說也非常重要。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兩樣寶貝,一個就是智慧,教導我們怎麼生存、怎樣過日子、怎麼工作、怎麼與天地萬物相處,這叫學問。另外一個寶貝就是歷史,歷史是將前人的經驗記錄下來,提供給我們做參考。中國自從黃帝發明文字,就有詳細的記載,把傳說都記錄下來,變成了經書,我們講的五經,四書是從五經裡面節錄出來的,五經的精華。這都是千萬年前,老祖宗傳下來的智慧、經驗,祖宗對得起我們,對得起後代。後代如果是遵從祖宗的教誨,世世代代都享受到幸福美滿的人生,我們要感祖宗之恩。幸福美滿是從智慧得到的,千萬年前所留下來的,可以說是人類智慧結晶的精品,最精華的東西。我們在五經、在四書裡面看到的,字字句句你要是真的把它參透了,在這一生當中受用無窮!
教學總的目標,我們的老祖宗跟釋迦牟尼佛沒有兩樣,雖然他們沒有見過面,他們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正是諺語所說的,「英雄所見大略相同」。教我們什麼?教我們回歸自性,這點重要!也就是說我們在這個世間生存的時間很短暫,百年一剎那就過去。我學佛五十八年,講經也五十一年,想想當年開頭的時候就像在昨天一樣,時間過得多快。可是社會的變化,出乎我們想像之外,好像我們對於幸福美滿愈來愈遠。我們天天擔心的憂悲苦惱,無盡的災難似乎是愈來愈接近,這些是我們眼前所看到的事實真相。有沒有方法來解決?在這個世間有很多聰明人,有很多有悲願的人,我們這些年也接觸了不少,實實在在說他想不出方法。這句話裡頭有很深的意思,想不出方法為什麼?想是妄想、是分別、是執著,這裡面只能夠生煩惱,在佛法裡面講,只能夠生一些與自性相違背的錯誤知見。要怎麼解決法?在中國古聖先賢,跟佛菩薩所使用的方法不謀而合,就是不想,不想這問題就能解決。諸位知道,不想生智慧,不生煩惱!因為想都是妄想,這個道理深,我們一般人不容易接受。我們也是學佛這麼多年,學佛一甲子,五十八年,真的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漸漸的對於古聖先賢所說的,這些能體會得到少分,而不是多分。為什麼?不想你用的是清淨心,清淨心生智慧。
你說為什麼會生智慧?佛經講得透徹,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華嚴經》上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換句話說,你自性裡頭本來就有。現在為什麼沒有了?現在智慧變成煩惱,德能變成造業,相好變成我們現在混亂的世界,那將來的果報是三惡道。為什麼變成這樣子?佛說「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一句話把那個病根給我們說出來,就是因為你有妄想。只要想都是妄想,為什麼?清淨心裡頭沒有妄想,所以你起妄想錯了。只要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智慧就現前,智慧是本有的,你的德能現前,你的相好現前,相好就是我們所謂的福報。有多大呢?說不盡,諸佛如來共同來說都說不盡,說無量劫也說不盡,這是真的。為什麼?那是自性裡面的性德,《華嚴經》講得透徹,佛是教我們回歸自性。學佛的人最重要的一個目標,是要天天提升自己的靈性、提升自己的道德、提升自己的品德、提升自己的境界,這就對了。我們這一生到這個世間來沒有白來,來到這個世間是幹什麼?是來學功課的。這個時間並不長,壽命短的幾十年,長的很少超過一百年,所以必須要好好的把握這個光陰,要向上提升。
佛教導大家提升有三個階段,也是眾生三種不同的根性,中下根性的人希望來生比這一生更好。這個輪迴是真的不是假的,現在歐美的基督教也相信,特別是最近三十年,相信六道輪迴的人愈來愈多。這要得力於近代歐美的這些精神科的醫生,他們幫助這些憂鬱症的人、疑難雜症,這個醫生沒有辦法治療,來找他們,他們用催眠術的方法,幫助你深度催眠之下說出你的過去生,過去生中再過去。我看到一篇報告,好像她是能夠回到過去八十多世,時間四千年八十多世,生生世世的狀況她能說得出來。用現在這些高科技的方法,把它錄音錄下來,等她從催眠醒過來之後,把這些錄音打開讓她自己聽,這才知道這一世所得的這些,所謂不治之病跟前世都有原因的。所以美國的凱西,那也是一個催眠術的專家,他說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人,任何一個人,你一生的際遇,就是你的遭遇,沒有一樁事情是突發的,跟前世都有因果關係。我們這一世的際遇與前世有因果關係,那我們這一生所作所為,與來世當然有關係,這是因果的教育。
因果怎麼發生?因果從幾時開始的?這在佛法裡頭講得很透徹、講得很清楚,跟宇宙的起源同一天發生的,同一個時候發生的。所以這是事實真相,這不是人為的,不是哪個創造的,不是哪個發明的,這稱之為道。人能夠隨順道那叫德,那個道的核心就是愛。這個愛字很難懂,因為我們平常談到愛,愛裡頭有情,有情執在裡頭。所以佛把它換個名詞叫慈悲,慈悲就是愛,為什麼叫慈悲?慈悲這個愛心裡頭沒有情執,這裡面是智慧、是理性。我們可以說是理性的愛、智慧的愛叫慈悲,它不會起副作用。世間人這個愛它有情執,它起副作用,那個副作用也相當可怕,這不能不知道的。所以佛跟我們的老祖宗堯舜禹湯,都教導我們隨順性德,性德的核心就是五倫裡頭「父子有親」,這個親愛是出自於自性,是自性裡面本來具有的。就像《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德自性裡本有的。我們現在迷失了自性,把自性的第一德變質,變成什麼?變成自私自利,變成貪瞋痴慢,這就錯了!
古德說得好,人不怕有過失,「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我們迷失自性,輪迴的現象出生,什麼時候覺悟,真的覺悟把執著放下,輪迴就沒有了;把分別放下,十法界就沒有;如果把起心動念放下,給諸位說連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也沒有。那是什麼境界?我們淨宗裡面講的常寂光淨土,這是真的,永恆不變,回歸到常寂光那才達到究竟圓滿。常寂光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它能現物質,能現精神。這在哲學裡面講宇宙萬有的本體,是我們自己真正的自己,禪宗裡面所說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這個本來面目,佛經上稱自性、本性,用很多名詞來形容它,佛用這麼多名詞,他的用意就是叫你不要執著,只要意思是對的,怎麼說都行。我們現在知道這個世間許多的宗教家,把常寂光稱之為真神,稱之為上帝都可以,我們曉得都是一樁事情。天地萬物都從它出現的,道家所說的「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跟《華嚴》,賢首大師的《妄盡還源觀》裡面所說的,幾乎是完全相同,《還源觀》裡面講的一體、二用、三遍。它特別精彩的地方是三遍,講得太明顯,現在的科學逐漸也發現、也證明,愈講愈接近。
所以夫子一生讀書做學問,他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夫子一生做學問的態度,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所以,他能得到古聖先賢的精髓,說明他沒有妄想,他不自以為是。述是接受別人的,接受古聖先賢的;不作自己一生沒有創造,沒有發明。不像現在,現在一般人頭腦裡頭轉的創新,所創的這些東西都是帶來的麻煩,都是帶來的破壞。夫子如是,釋迦牟尼亦如是!清涼大師在《華嚴經疏鈔》裡面說得很好,他說釋迦佛一生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他老人家也是述而不作,也是信而好古。世尊自己說的,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是古佛所講的,他沒有在古佛所說上面多加一個字。這是說東西方的聖人,你看做學問、修養的態度,這一個模式出來的!這裡頭最重要的是信,對於古聖先賢你要有信心,你要愛好。愈是古老的東西傳到今天,千萬年能傳下來,它要不是精品,它要不是有好的價值,決定傳不下來;只要能傳下來,我們就相信它有價值,它是真實智慧。所以孔子一生他所學的、他所修的、他所教的、他所傳的,都是古人的。所以後人尊稱他為「大成至聖先師」,他集古時候的大成,把過去的傳說用文字記錄下來,變成了經本流傳給後世。
《論語》裡面所說的,我很相信,字字句句都是古聖先王的教誨。所以夫子在開宗明義第一段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人生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是學習古聖先賢的教誨。把這教誨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那就是幸福美滿的人生,不亦悅乎,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幸福美滿的人生。從哪裡學起?從愛心學起。要知道愛心是我們性德裡頭第一德,所有一切的善念、善言、善行、善德,都是從它出生的。今天這個世界社會的動亂,我遇到許多專家學者、志士仁人,也遇到很多在政界裡面這些人士,討論到這個問題,我說總的來說就是一個字,現在世界上的人沒有愛心。沒有愛心的社會,那就是自私自利,起心動念損人利己,這個社會怎麼會有安定?怎麼可能會有和諧?在東方我們看中國,從有文字記載到現在四千五百年,如果從原始甲骨文來講,可能推斷到五千年,教什麼?教愛!所以古聖先賢的教育是愛的教育。
這些年來我們跟全世界所有宗教接觸,我們學習他們的經典,也發現了同樣一個目標、同樣一條路就是愛。你們看《古蘭經》,每一段重要的經文之前,它一定有一句「真主或者安拉確實是仁慈的」。《新舊約》裡面你們看有多少句,「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細說無論多少個德目,無不是以愛為中心,人要能愛人他就不會害人,人如果能愛人他就會尊重別人、會敬愛別人、會關懷別人、會照顧別人、會幫助別人,甚至於捨己為人,犧牲自己成就別人,這是仁人,這是義士,這聖賢教育。從這個地方體驗出生命的價值,今天我們講價值觀。今天價值觀不是仁愛,今天的價值觀是金錢,這錯了。你看我們中國文字,「錢」這個字,文字是符號,智慧的符號,錢是什麼樣子?你看旁邊是金,這邊是兩把刀,這意思是什麼?兩個人拿著武器去爭這個金。讓你看到這個字,你就想到這不是好東西,應該怎樣?應該要把它捨棄掉。仁好!仁是兩個人,想到自己同時就想到別人,「己所不欲,勿施與人」,「己欲達而達人」,這個世界是和諧的,這個世界才是美好的。所以外國人有競爭,中國人沒有競爭,古書裡頭到哪去找個競爭?像這些我們要認真努力學習。
無論在家、出家終極的目標,不是這一生物質上五欲六塵的享受,不是的,那你就錯了,為什麼?那是假的。佛陀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從內看我們這個色身,《心經》大家常常念的,你看「觀自在菩薩」,用智慧觀照「照見五蘊皆空」,這就是說我們的身心是假的,不可得;對外看一切萬物,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把一生用我們的時間、精神去追求虛妄,就錯了,愈迷愈深,將來到哪裡去?三惡道去。三惡道從哪裡來?是自己不善業力變現出來的。這個東西就跟作夢一樣,你說夢從哪來的?有人天天做好夢,有人天天做惡夢,為什麼這個人做好夢,那個人就做惡夢?夢由心生。天天想念著惡,念貪瞋痴他就做惡夢,天天想十善業他就做美夢,就這麼個道理,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我初學佛的前十年,我夢很多,這些年來慢慢的它減少,到最近的大概三、五年,我夢沒有了,這是我體驗得很深刻。初學佛的時候,惡的習氣很重,常常想著我們童年遇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跟日本人打了八年,逃亡、戰爭、流離失所,有時候晚上從夢中驚醒,還在逃難。三、四十年之後這個境界才沒有!
正是古人所說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念念都是善念,言言都是善言,處處是善言,所作所為都是善事,都是利益眾生,不是利益自己。再給你說利益眾生才是真正利益自己,為什麼?自己歡喜,法喜充滿,身語意無有不善。這個歡喜就是我們的性德自然流露,也可以說是愛心的自然流露,大慈悲心的自然流露。無論在什麼境界,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沒有妨礙,這種修行,就是《華嚴》所講的修行方法。《華嚴經》在哪裡?《華嚴經》是我們現實的生活,我們從早到晚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果然時時刻刻警覺到,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這個境界就是華嚴境界。那華嚴境界裡頭有不善的嗎?有,像勝熱婆羅門的愚痴,甘露火王的瞋恚,伐蘇蜜多女的貪愛,這不是貪瞋痴嗎?不是不善嗎?有,不是沒有。所以它告訴我們,菩薩怎麼樣處順境,怎麼樣處逆境,怎麼樣面對善人,怎麼樣面對惡人,全是提升自己,他怎麼不快樂!外面的現相在面前,只要你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全是好境界。你在這裡面會體會到,全都是諸佛如來大慈大悲應化在我們面前,來幫助我們提升的。順境裡面、善緣裡面,看你還有沒有貪念,容易生起貪念;逆境裡面、惡緣裡面,看你有沒有瞋恚。真正能夠做到順境、善緣不生貪痴,逆境、惡緣不生瞋恚,你常常能保持一個平常心,平是平等,沒有分別就平等,常是永恆,那你進入華嚴境界,華嚴境界是法身菩薩!這初住以上。十信位是在十法界,初住以上超越十法界,他入了華嚴三昧,契入華嚴淨土,毘盧遮那如來的實報莊嚴土。
我們這一生當中,如果能提升到這個境界那叫功德圓滿。這些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是真難,難在哪裡?難在習氣改不掉!這個習氣再說得白一點,就是對外面境界的有喜歡、有討厭,有厭惡之心。更嚴重的,是在怨恨裡面生嫉妒、障礙,那就造業,造業的時候很容易,果報不可思議,這非常可怕。你看看《玉曆寶鈔》道教的,看看「地獄變相圖」你就知道。六道輪迴是自己業力變現的自作自受,四聖法界是自己的淨業變現的。所以十法界上面四層是淨土,下面六道是穢土,不是別人造的,不是佛菩薩造的,也不是上帝造的,也不是閻羅王造的,是自己善惡意念感應現前的,所以明白這些道理是真正懂得修行的人。功夫從哪裡做?就在起心動念,一定要讓自己在一切時、一切處,沒有一個惡念生起,你的功夫就不錯了。所以佛教中下根性的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也就是教我們要轉惡為善。人人都懂得轉惡為善,我們今天這個世界動亂的現象,就自然化解,現在這個地球上許多的災難,我們講自然災害也沒有了。就是你要知道,沒有一樣不是自心變現的,沒有一樣東西,不跟我們自己的念頭產生密切的關係。所以佛在大乘經裡面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意念主宰了宇宙。這是用現在的話說高等科學,科學是要講證明的,是講證據的,在佛法裡頭不用儀器,也不必用數學,用意念做親身的體驗,禪宗裡面講定功能夠發覺事實真相。這是一門大學問,決定沒有迷信。
迷信這兩個字,它的含義我們也要搞清楚,迷是無知,對於事實真相完全不了解,你相信它叫迷信;翻過頭來,你不相信它也叫迷信。為什麼?你沒了解清楚,信是迷信,不信也是迷信,這是真正的意思。怎麼叫不迷信?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你相信它,不是迷信;你不相信它,也不是迷信,你搞清楚、搞明白。所以迷信的名詞並不是惡意的批評,我們對於事實真相沒搞清楚之前,都是迷信。佛法它的殊勝之處,迷沒有關係,迷了你能夠相信,這個相信是迷信。如何從迷信轉成正信?那就進入第二個階段「解」,你看信、解、行、證,解那你就好好學習。經教裡面把宇宙人生點點滴滴奧義,深妙、深奧的義趣,統統給我們說出來,如果你有這個緣分接觸到,你肯定會生歡喜心。宇宙從哪裡來的,我從哪裡來的,你找到了,真搞清楚、搞明白,在大乘教裡頭的名詞術語叫「諸法實相」,一切法的真相你搞清楚,那就叫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見性的人我們就稱他作佛陀,佛陀的意思是覺而不迷,他不再迷惑,他真的覺悟!這裡面最重要的、最關鍵的就是放下,這樁事情對現在來講是最艱難的一樁事,他放不下!從哪裡放起?從執著放起。如果我們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這個人叫證阿羅漢,給諸位說六道沒有了。你就曉得六道怎麼來的?六道從執著來的,有執著就有六道,執著不肯放下就脫離不了六道輪迴。有分別就有四聖法界,分別沒有四聖法界就沒有,有起心動念就有實報莊嚴土,起心動念沒有實報莊嚴土也不存在,留下來是常寂光,常寂光是永恆的不生不滅。
六祖能大師證得的時候,也就是惠能那年二十四歲,我們不能不佩服。所以釋迦佛跟惠能大師,這兩個人給我們所示現的榜樣,讓我們比對,讓我們細心去觀察。釋迦佛所示現的,是我們現在所講的知識分子,非常好學,十九歲離開家庭出去參學,學了十二年,印度那些高人,宗教界、學術界他統統都參訪過,十二年之後在印度沒地方求學。所以這到恆河邊上找棵大樹底下去入定,把十二年所學的統統放下,這一放下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見性,性是什麼樣子他說出來了,他說得很詳細,諸位要知道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是釋迦佛放下所知障,他十二年所學的那是知識,那個東西要不放下就變成所知障,障礙他明心見性,他很聰明徹底放下,這才大徹大悟。我們一般人走的路子,都是釋迦牟尼佛的路子。惠能大師在中國示現的是個很特殊的例子,他不認識字,沒念過書,成為佛門禪宗裡面的一代大師,一天經教都沒有學過。雖然在黃梅住了八個月,五祖忍和尚分配他的工作是舂米破柴,廚房裡面的事情。五祖這個道場裡面的講堂他沒去過,禪堂他也沒去過,這個意義很深!五祖把衣缽傳給他,只是在最後晚上半夜三更召見他,跟他講《金剛經》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放下了,放下什麼?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這一放下就成佛,明心見性。明心見性是什麼樣子?他說了二十個字,給諸位說,他這二十個字,跟釋迦牟尼佛講的《大方廣佛華嚴經》,完全相應。《大方廣佛華嚴經》濃縮起來就這二十個字,這二十個字展開就是《大方廣佛華嚴》,不增不減,能大師那年二十四歲接受衣缽。所以你懂得他二十個字,你就懂得《大方廣佛華嚴》。
他說得簡單,中國人喜歡簡單,中國的言語、文字講求的,是「簡、要、詳、明」,用這四個字做標準,來評斷什麼是好的言語,簡單、又扼要、又詳細、又明白,你看簡要詳明四個字,用這個標準來批評文章、批評言語。不像印度,印度喜歡重複,所以佛經重複地方很多,對印度人講的,他不怕麻煩。惠能大師講的五句話,第一句是「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換句話說,清淨心是你的真心。你現在心不清淨錯了,為什麼不清淨?那染污。染污我們總的來說,就是煩惱跟習氣,讓你的清淨心不能現前。所以修行最重要的是修清淨心,你看《無量壽經》我們同學們常常讀誦,在經題上「清淨平等覺」,這就是修淨土的總綱領、總原則,心淨則佛土淨,淨土怎麼修法?淨土從清淨心求。從清淨心然後再提升到平等心,清淨是戒學,平等是定學,後面覺,覺是慧學,你看戒定慧三學。不但是三學還是三寶,清淨是僧寶,平等是法寶,覺是佛寶,你看三學、三寶具足,這都是講因,修因。果是什麼?果是經題前半部,「大乘」,大乘是智慧;「莊嚴」,莊嚴是德、德相;「無量壽」是好。你看我們都希望能享受這三種果報,大乘莊嚴無量壽怎麼修?清淨平等覺就學到了,只要你心地恢復到清淨平等覺,那個大乘莊嚴無量壽自然就現前。
能大師第二句講「何期自性,本不生滅」,本不生滅就是無量壽,沒有生滅,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他證得得到了。我們今天沒有證得也沒有丟掉,只是因為煩惱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只要我們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當下就證得!所以凡夫成佛,在理論上講是一念之間,你把念頭一轉就轉凡成聖。看你能不能轉得過來?我們為什麼轉不過來?不知道事實真相,留連在煩惱,不肯把煩惱放下,虧吃在這個地方,這虧吃大了!怎麼說吃大了?生生世世搞六道輪迴這個虧就吃大了。所以佛在經上常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為什麼說難得?真難得。十法界是緣生法,緣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條件,你生到某個法界,你要具備那個法界的條件。所以你到哪個地方去生,不是人派你去的,沒這個道理,自己去的。為什麼自己去?跟他志同道合,這些人跟自己所謂臭味相投,他自然就去了。十法界因緣非常複雜,非常複雜裡面,最重要的第一個因是什麼?佛給我們說出來,成佛的緣,條件是平等心,平等心是佛。什麼時候才能做到平等?你有分別不平等,你有執著不平等,你還起心動念不平等。於此我們就知道,人真的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平等,這個人就成佛。比佛次一等的菩薩,菩薩是六度心,念念不忘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念念不忘,行行不忘,他到菩薩去了,他入那個俱樂部去,他自自然然去的。你常常念六度,常常修六度,你在臨命終時菩薩來接引你,你看到都是菩薩。四諦心是阿羅漢,阿羅漢念念是苦集滅道,十二因緣心是辟支佛,這是講第一個條件。
天道,佛告訴我們上品十善、四無量心,四無量心是慈悲喜捨,修上品十善這個人來生哪裡去?天道去。人道,倫常五戒他不失人身,五倫五常,五常是仁義禮智信,這五個字你真做到,你來生還在人道。諸位想想,不要想別人,想自己,我這一生當中這五個字有沒有做到?仁者愛人我有沒有做到?義者循理,什麼叫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合情、合理、合法叫做義。禮是自卑而尊人,這叫禮,自己能夠謙卑,能夠尊重別人;智是智慧,不迷惑、不糊塗;信是信用,言而有信,不欺騙人,不說假話。這中國人講的五常,做人的基本道理,在佛家講的是五戒你都能夠做到,來生得人道。所以我們自己好好想一想,自己將來往哪裡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需要問人。再講三惡道第一個業因貪心,不管貪什麼,貪心是鬼道;瞋恚是地獄,所以有怨恨,常常喜歡發脾氣不好,這與地獄道相應;愚痴,是非、邪正、善惡沒有能力辨別,畜生道。所以我們自己想想,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就知道自己將來是到哪一道去。自己養成這種習氣,自然與它感應道交,這些都是六道十法界裡面的事實真相。所以佛教給我們斷惡修善,在十法界裡頭要把自己的靈性,一次一次的向上提升這就對了,不能往下墮落。
可是墮落很容易,提升非常困難,那就要親近善知識,培養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緣,廣結法緣,我們這一生才真正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你不斷向上提升,你會真正享受到幸福、美滿、快樂,這個快樂不是財富、不是地位,與地位、與財富毫不相干,這是真正的快樂。我們中國古人所謂的是「孔顏之樂」,孔是孔子,顏是顏回;大乘教裡面講的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我們講到養生之道,最重要的營養是什麼?歡喜心,不是什麼補品,那個東西靠不住,那裡面都有副作用。所以你天天快樂,法喜充滿,你就能做到老而不衰,年歲雖然大,精神、體力跟年輕人一樣,他不衰,為什麼?歡喜。隨緣不攀緣,沒有一樣不好!所以佛在經上講了兩句話,「時時是好時,日日是好日」,我續了兩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這歡喜了!世間事都是相對,沒有絕對的,要緊的是你怎樣能把它看破,看破是什麼?看破就平等,沒有善惡。遇到善人善事,我們反省自己有沒有?自己沒有,向他學習,他給我做了好榜樣,我感恩他,向他學習;如果有,有要記住,要保持不要失掉。如果遇到惡人,看到他做的惡事,我們看到反省自己有沒有?如果有,有則改之;沒有,沒有你要勉勵自己,不能做他那樣的錯事。不都是好人嗎?善人是我的老師,惡人也是我的老師,我在善人惡人、順境逆境統統得利益,統統提升自己,它怎麼不好!所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問題是會不會學?
所以宗門的祖師大德常常勘驗學人,問他「你會麼!」這一句話的意思很深,你會不會?你要是會這個世界真的是平等的,你要是不會這個世界差別太大了,有真、有妄、有邪、有正、有是、有非,麻煩可多了。所以問題是我們會不會?學佛沒有別的,就是學智慧。可是我們智慧不開,不開的原因就是我們放不下,放不下也得要放,慢慢的放,能夠一天放一點都是好事情,日積月累,慢慢的你的煩惱愈來愈輕,智慧愈來愈長,這就是好事情。總要記住,煩惱輕智慧長,我們學佛的功夫得力,我們能轉境界。所以首先斷惡修善這是第一步,在六道裡頭要做的,做到功夫純熟,於世出世間法不再執著,六道就沒有,你就提升到四聖法界。在四聖法界要修的是破迷開悟,迷斷盡不迷了,真正覺悟,四聖法界沒有了。所以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像作夢一樣,夢醒了,夢境不存在,醒過來之後你所見到的境界,就是一真法界,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這個境界裡面真平等。
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實報莊嚴土,《華嚴經》上講的華藏世界,是毘盧遮那如來的實報莊嚴土,我們跟釋迦牟尼佛學,最後的歸宿是華藏世界。那極樂世界呢?極樂世界是華藏世界最精華的那個部分。過去我在新加坡講《華嚴經》,我用新加坡做比喻,華藏世界就好像新加坡這個大都市,極樂世界呢?極樂世界是新加坡最繁華的一條街,叫烏節路,我用這個比喻大家很容易體會到。極樂世界沒有離開華藏,是華藏裡面最精華的一個處所。所以古大德有說「華藏即是極樂,極樂即是華藏」,這個話是實話不騙人的。可是無論怎麼說法不離自性,都是我們自性清淨心現出來的。所以我們常常要把《無量壽經》的經題,放在心上,它先講果,「大乘無量壽莊嚴」;後面講出因,「清淨平等覺經」。我們用什麼方法?用持名念佛的方法。你看有人念得功夫得力,真的往生;有人念得功夫不得力,念一輩子還是往生不了,而這種人還特多,佔大多數。這什麼原因?你應該知道清淨平等覺是標準,我們用持名念佛把自己的清淨平等覺念出來,那就決定得生。一天到晚念這句佛號,一天一萬聲、十萬聲,可是我們的清淨心不能現前,清淨平等覺不能現前,那就是不能往生,念再多都不行。古大德有一句話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就是沒有清淨平等覺,叫「喊破喉嚨也枉然」,念得再多都沒用。
那古人又有一句話說,「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那什麼叫相應?與清淨平等覺相應,我念這聲阿彌陀佛清淨平等覺現前,念念都相應這念念都是佛境界。所以不可以說是念佛心裡還打妄想,還想著貪瞋痴慢,想著五欲六塵,那就錯!這在日常生活當中練功夫,怎麼個練法?隨緣。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就做出最好的榜樣來給我們看,你看他老人家生活方式,沿門托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托缽給什麼吃什麼,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修什麼?不就是修清淨平等覺嗎?衣服也是的,都是人家布施的,給什麼穿什麼,決定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換句話說,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與清淨平等覺相應,這個人叫真念佛。口裡頭沒有阿彌陀佛,真的跟清淨平等覺相應,他是真念佛。所以這個念,念沒有口,念是什麼?念是今心,現在的心,現前這一念心是不是清淨平等覺?這個重要!清淨心生智慧,果上就是大乘;平等心是德,果上是無量壽;覺心,覺而不迷,果上是無量的莊嚴,叫萬德莊嚴。明明白白的擺在經題上,這部經就講這個,講的修因證果。
我們如何把它落實在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真學佛的人不要想自己,把自己忘掉。《金剛經》上說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我忘掉了,說實在話在佛法裡才算入門。無論是大乘、小乘怎麼入門?四相破了就入門,你還有四相沒入門這要知道。我們初學佛的時候有個很大的誤會,認為《金剛經》是大乘,大概大乘菩薩入門要破四相。我是到以後講《金剛經》,細細的去讀江味農居士的《講義》才看到,恍然大悟。經文上說得清清楚楚,須陀洹這小乘初果,初果須陀洹,他說我如果要說我證得須陀洹果,佛就不說他是須陀洹。這個話說得清楚,說得明白,他要執著他證得須陀洹,佛絕對不承認他是須陀洹。為什麼?他執著有我,我證得須陀洹,他有我相,有我相、有人相、有眾生相他是凡夫,是個六道凡夫,他不是須陀洹。從須陀洹開始就已經把我相破掉,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我們才曉得只要是佛門,不管是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頭一個破我執你才能入門;只要你有我執,你是六道凡夫,你不是聖人。證得小乘須陀洹那就是聖人,叫小聖。
在《華嚴經》裡面跟須陀洹同等地位的,是初信位的菩薩,十信,十信是小學,小學一年級,也算你入華嚴境界,條件也是破四相。一般大乘教裡面所講的,見思煩惱裡面的見煩惱,就是錯誤的見解他放下,不再執著,知道這身不是我,這頭一個要知道的身不是我,身是什麼?是我所有的。就像我們穿的一件衣服,我們知道衣服不是我,這衣服是我所有的;身體也不是我,身體是我所有的,這個見解很重要。我所有的不是我,不要執著這個身,不執著身,身上什麼毛病都沒有。所以這意念能轉境界,轉境界第一個境界就是身體,身體為什麼有很多疾病?就是認為我的身體,我老了,老了他不想別的他就想病,認為老了,老人,人老了一定會生病;生了病他就想死,天天想到提心吊膽的,死就臨頭,都是想出來的,從心想生。年齡一年一年增長,你不想他老他就不老,生病了不想死他不會死的,這是一切法從心想生很有道理!所以頭一個破身見,不要認為身體是我,你自然就能隨緣。
第二個破邊見,邊見是什麼?對立,這是無量無邊煩惱的根源。邊見是什麼?對立,我跟人對立,我跟事對立,我跟一切萬物對立,這錯了,自性裡頭沒有對立的。修行最重要的也在這點,學著跟什麼樣人都能相處,愈是不容易相處的人,你能跟他相處,你的提升就愈快。早年我跟韓館長相處三十年,有很多人告訴我,常常有人給我說,韓館長這個人不好相處,你怎麼能跟她在一起?我告訴他,我能夠跟一般人認為最不好相處的人都能相處,我就跟天下人各個人都能好相處。磨鍊自己,你自己才能夠提升,這麼好的一個境界,你要是把它捨棄掉你永遠不能提升。所以別人不敢碰,我說好境界!真是磨鍊自己非常殊勝的一個緣分,我感恩她,不要放棄。那時候還有不少人想跟我出家,看看韓館長不敢,天天跟她在一起不好相處,別的地方出家去,緣不一樣!跟我沒別的好處,天天聽經是好處,天天不離開經教,天天不離開佛菩薩,這個好處無比殊勝,這個好處就能提升靈性。如果你認為這個境緣自己不能忍受,你就把這個福分捨棄掉,你沒福!遇到了自己不知道珍惜,這是屬於智慧,你要有能力辨別。
我們在這一生,絕不是說在物質生活或者精神生活上貪享受,錯了。享受是你的福報,享盡了,你阿賴耶識裡面惡習氣的種子起現行,就是惡報現前。所以真正會的人,會修、會學的人,就是在境界裡頭磨鍊自己。蕅益大師說得好,「境緣無好醜,好醜存於心」,所謂的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祖師說得好,人事環境跟物質環境沒有好壞,是平等,好壞呢?好壞存於你自己的看法,你自己的想法。你要是個好的想法,沒有一個環境不好;你是個不好的想法,就沒有一個境界是好境界。像現在我們地球有問題,這是引發全世界人的關注,說地球病了,病得非常嚴重,這個災害到處都發生,特別明顯的氣候反常。在佛法裡面看為什麼氣候會反常?人心反常。人心什麼是正常的?仁義禮智信是正常的,五戒十善是正常的,中國人所講的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是正常的。如果這些東西都沒有就反常,反常,氣候變化反常,自然災害多,地震多,水災、旱災多,所謂自然災害頻繁。這是什麼?這是人心的感應,人一善心,山河大地沒有一樣不善;人的心行不善,山河大地就找不到好地方,這點很重要。
同學們,我們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要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這雖然是個亂世,我居住的地方就是淨土,為什麼?心淨,心淨則佛土淨。我們這次在宗教和平會議裡面,見到一位比丘尼從南部上來的。告訴我這一次南部的火燒山,她們的寺廟就在山上,四周圍的房子統統燒到,燒到她這個房子,火就往兩邊走,這兩個寺廟完整一點損害沒有,連教堂也被燒掉。所以當地人在那裡想,我們是不是要改變去信佛教?她拿了很多照片來給我看,確實四周圍都燒掉,就她的房子存在,很不可思議。那在佛法講,她告訴我當大火起來的時候,她在佛堂裡頭念觀音菩薩,求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果然火燒到這裡它就不往房子燒,它就往兩面走,感應不可思議!所以在急難的時候要有信心,不能慌張,不能夠亂了主意,災難臨頭的時候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這是《無量壽經》,世尊也是這樣教導我們的。平常我們念阿彌陀佛,急難的時候可以念觀音菩薩,當然念阿彌陀佛一樣有效。為什麼教改念觀音菩薩?眾生有這個情執,佛也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觀音菩薩代表大慈大悲,專注在愛心上,所以他能起很好的效用,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基本的可不要忘記,一定要從《弟子規》下手。《弟子規》是儒家的基本課程,我們現在疏忽了,道家的基本課程是《太上感應篇》,佛家的基本課程是《十善業道經》,這是儒釋道的三個根。先把三個根紮穩,然後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沒有一個不成功!為什麼還有人不成功的?犯了過錯,六祖在《壇經》上說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肯定你犯了這個規矩,你一天到晚都看到別人過失,你就全把自己的功夫破壞了,你不能怪別人,要怪自己。真正能做到不見世間過,你的功夫就得力,這是真話!你真正做到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感恩的心生起來,清淨平等覺現前,這個時候念佛叫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所以在日常行持上,要著重儒釋道三個根,要認真努力的學習,從自己做起。自己做好了,你會感化到你的一家;你一家都做好,你肯定感化你的鄰居,鄰里鄉黨這叫自行化他。自己沒有做到,要想幫助別人,大乘教裡佛常講「無有是處」,沒有這個道理。聖賢教育都要從自己開始,這就對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說到此地。希望跟同學們共同勉勵,共同努力,我們護持正法就是用的這個方式,這真正護持自己是護持正法。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