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修行的方法  (第一集)  1998/2  台灣嘉義淨宗學會  檔名:21-050-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

  今天大概還有不少遠道來的同修,正好遇到雨天,我們在這個小山上聚會,因緣也是很難得。

  佛家的道場,自古以來,大致上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修行的道場,一種是弘法的道場。這兩種依舊是以修行為主,弘法一直都是附帶的,所以主要的道場都建在山上。諸位到中國大陸去旅遊參觀,都能看到寺院、叢林都建在深山裡面。而都市裡面有小型的,所謂的下院,這是專門做弘法接引用的。

  過去生活的狀況與現在不相同,農業社會休閒的時間很長。秋收之後,有一段休閒的時間。秋收之後到春耕這段時間,差不多有兩、三個月。有許多在家的同修,利用休閒的時間到寺廟裡去掛單,或者是聽經,所謂是「討經單」。往往法師們利用這個時間講一部經論,大概是一百天左右。居士們可以在寺廟裡面住三個月,聽一部經。或者是念佛堂念佛,或者是禪堂參禪。都有很長的時間平息外緣,認真的修行。不僅是出家人有很好的成就,我們在《大藏經》、《高僧傳》、《居士傳》裡面所看到的,在山誌裡面也有許多記載。修學的人,三年五載,有開悟的,有得禪定的,也有少數證果的。

  為什麼現代人修行十幾年、幾十年的時間,都得不到成就;煩惱不但不能斷,而且天天在增長,修學的功夫不得力,聽經研教不能夠大開圓解,念佛功夫不能成片,參禪不能得定,原因到底在哪裡?這是值得我們反省,值得我們檢點的。我們要把這個原因找出來,消除這個原因,今人的成就絕不會在古人之後。這個道理、事實我們要懂得。

  這裡面最重要的,不外乎兩樁事情,一個是古時候有真正的善知識。這些善知識都是過來人,他懂得修學的方法,能夠指導後學,這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另外一種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古人比現在人純樸,比現在人老成,這一點確確實實今人不如古人。老成在哪裡?他的妄想少、欲望少,也就是煩惱輕,容易定下來。住在深山寺院裡面,三個月不下山,他不起心動念,再加上善知識的指導,所以容易成就。

  現在我們這兩個條件沒有,第一個、沒有善知識引導我們,第二個、我們妄念太多。住在山上還要看電視,還要看報紙,還要聽廣播,有什麼法子?心是動的,它不是靜的。如何克服這個困難,實在說這相當不容易。如果不遵守古時候這個方法來修學,確確實實在我們一生當中,要想做出一點成績來,真的是困難。這是說修行。

  在弘法這方面來說,現在人比過去人做得更有效果。古時候資訊不發達,交通不方便,所以佛法的流通,自然就有很大的障礙。現在有衛星的傳播,有電腦的網路,非常的便捷。即使我們在深山裡面,做研究討論,我們借重科學儀器,幾乎同時能夠傳遍世界,這是講弘法工作的效果,比過去大有進展。

  可是話又說回來,如果講經說法的人自己本身沒有開悟,煩惱習氣沒有斷除,無修無證,實在講,又不免誤導了眾生。這裡面的問題很多,重重的難關。弘法一定自己先要修法,自己沒有修行、沒有悟處,拿什麼去弘揚?古人所謂:「錯下一個字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古人怕因果,今人因果怕,這是從前李老師常講的,別人不怕因果,我們怕因果。

  我們在台北聽到黃警官跟我們講,最近他親自遇到兩樁因果事實,他說給我們大家聽。確確實實證明「舉頭三尺有神明」,報應就在眼前,神明來給你提出警告,揭發你的罪行,讓你不能不相信,不敢不改過自新。也許有人要問,「這世間造作罪業的很多,為什麼神明不一一來舉發?」造作罪業,遇到神明來舉發的時候,是你有善根、福德,佛菩薩、神明來幫助你改過自新。你要是沒有善根、福德,神明在旁邊冷眼旁觀,看到你造業、看到你墮落、看到你受苦、不是不幫助你,必須等你的業障消得差不多了,你肯回頭了,那時候才會來告訴你。

  因緣果報也是很複雜,這些理論與事實,我們如果留意細心去觀察,特別是在這個時代非常顯著。我們要深深的相信,善因一定有善果,惡因必定感惡報。諺語裡面常說:「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善惡都有時節因緣,時節因緣成熟,果報就現前。人生在這個世間很短暫,中年以上的人漸漸體會到,年歲愈大,體驗就愈深刻、愈顯著、愈明瞭,人生一場夢。「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也是萬法之一。為什麼「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昨天我在台中,余老居士還給我談到這個問題。「因果不空」是講它轉變不空,因會變成果,果又會變成因;第二個是相續不空。因果不空是單單論這兩樁事情,說它的轉變跟相續。

  我們了解這個事實,特別是現在這個社會,東西方的人都知道,這個世間有大災難。災難怎麼形成的?眾生造作惡業累積而成的。累積無量的惡業,現在要總報了,這個麻煩就大了。這個大災難能不能消除,能不能改善?我們在過去看到東西方有許多哲學家、有許多預言家提出來,他們的結論:可以改善。問題在人心,人心如果向善,這個災難就可以化解;人心要不能回頭,這個災難就不能夠免除。

  今天整個世界、每個地區,我們細心去觀察,社會充滿貪瞋痴慢,三毒煩惱天天在增長,自私自利,古人所講的「見利忘義」。現在人不講道義,起心動念都是利害,這個思想不好,這種行為就是大災難的增上緣,這還得了!我們今天用古聖先賢的教誨,用佛菩薩的教誡,實實在在講,很難收到效果。儒家的教誨,諺語裡常講:「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換句話說,我們不要說百年,說五十年,說三十年,來不及了。三十年時間太長了,救不了眼前的災難。大乘佛法浩如煙海,跟我們說明宇宙人生的道理,也要很長的時間。

  「慈光圖書館」的朱館長住在此地,他們現在辦了一個經學班,我問他多少時間,他跟我講六年,基礎班六年。我一想,六年來不及了,太長了。我在新加坡辦「弘法人才培訓班」,我的時間是三個月,現在延長一個月是四個月。有沒有效果?我自己也沒有把握。但是這個班辦了三屆,第一屆三個月,第二屆三個月,第三屆四個月。在過去三年,每年辦一次。從這三屆辦下來,我們有了信心,有效果。只要我們自己用真誠心去做,完全無我、無私的心去做,學生他們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緣成熟,得十方諸佛如來威神的加持,短時間能收到效果。什麼效果?醒了,以前在睡覺作大夢,這三個月把他喚醒,覺悟了。

  今天我們講弘法利生,利益社會,要挽救這個劫難,用什麼方法?把因果的道理與事實,跟大家講清楚、講明白,能收奇效!這個啟示是印光大師給我們的。在民國初年,許多地方請他老人家去講經說法,他不講佛經,他講《了凡四訓》,講《文昌帝君陰騭文》,講《感應篇》。我們讀到這些資料,文字的記載,感到非常驚訝。他是佛門的大德,淨宗的導師,為什麼不講佛經,講這些東西?《了凡四訓》不是佛經,頂多算它是儒家訓誡弟子的四篇文章;而《陰騭文》與《感應篇》是道教的,不是佛教的。為什麼老法師弘揚這個東西,而且在一生當中,全心全力的弘揚?

  在那個時代,印刷術不是很發達的時候,他這幾樣東西是弘化社所流通的。弘化社是印祖創辦的,印祖接受四眾弟子的供養,他自己一分錢沒有用,他沒有拿這個錢去改善他的生活,沒有拿這個錢去添一件新衣服。諸位如果到蘇州靈巖山去觀光,你看看印光大師閉關的小茅篷,你們去看看,他住的是什麼環境。這些錢全部都拿去印經流通,一生就做一樁事情,印經流通。所印的這些書裡面,是以《了凡四訓》、《安士全書》、《感應篇彙編》的數量最大。我在香港講經,看到書本後面的版權頁,印了二、三十版。每一版的數量,最少的是兩萬冊,多的是十萬冊。我概略的估計一下,這三樣東西至少超過三百萬冊,我們不能不感覺得驚訝!

  其他的佛書所印的數量很有限,數量很少,這三樣東西這麼大量的流通,祖師的用意何在?挽救劫運。知道用佛法,講經說法來不及。如何勸人回頭?因果報應是事實,你幹了,你造業了,你就要受果報,你怕不怕報應?你怕報應,那麼你起心動念、一切行為自自然然會收斂。人人都能夠收斂一點,這個劫難就轉過來了。所以,祖師這種作法是大智慧,高等的智慧。我們從這裡得到啟示,挽救今天這個劫運,挽救社會的風氣,除此一法,實實在在想不出更好的方法,這是我們一定要明瞭的。

  佛法的修學要同時並進,弘揚佛法利益眾生,應當把因緣果報的理論與事實,說得透徹,說得明白,這個比弘揚任何經論都重要。我們看今天,不要說社會一般人,佛門弟子甚至於出家人,都還是念念增長貪瞋痴。他不是念念增長智慧,還是在增長貪瞋痴慢,還是在搞是非人我。看到別人好還嫉妒障礙,依舊在那裡造罪業,什麼原因?不知道因果報應的理論與事實。佛教的經典理論似懂非懂,不是真懂;真懂,那沒有話說,決定是煩惱輕,智慧長;他不是真懂!真正懂得的人不多,我們在自己家裡講真話,要憑良心講話。

  今天我們的修學,無論在家、出家,都要從因果下手。說穿了,佛說一切經,給諸位說,都離不開因果。《法華經》講的是「一乘因果」,《大方廣佛華嚴經》講的是「五周因果」,所以佛法也是緣生法,我們要明瞭。佛在《般若經》上告訴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是講佛法,佛法都不可以執著。為什麼不可以執著?緣生之法。凡是緣生之法,「當體皆空,了不可得」。你怎麼可以執著?世法是緣生法,佛法也是緣生法,所以佛才叫我們世法、佛法都不可以執著,都要放下,才能得清淨心。清淨心是真心,清淨心就是真如本性。得清淨心,這個人就成佛了。清淨心起作用,就生智慧。這是我們不能不明瞭的,不能不清楚的。

  山居,這是很大的福報。小小的道場,成就自己的道業。如何去發展,那是緣分。所以,修行講到真正用功,我提出十句,「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是存心,我們要常存此心。我們修持,「看破、放下」。看破是般若,破所知障;放下是功夫,破煩惱障,這是真正教給我們用功的方法。功夫得力了,你就得自在!

  入眾,與大眾相處隨緣,隨緣而不攀緣。攀緣非常辛苦,自己得不到自在。如何隨緣又不失自在?像《無量壽經》上講:「遍供十方諸佛如來,不失定意」,這一句話要緊!「不失定意」就是不失自在。供養十方諸佛,那是隨緣。修福修慧,不失大自在,這叫真實功夫。

  如果我們做種種事情,自己會生煩惱,自己不能得自在,我們就不敢隨緣、就不敢做!做的時候,與教理完全相應,這就對了。我們簡單的講,與戒定慧相應,與六波羅蜜相應,與三福相應,這可以隨緣;如果與這個違背、不相應,我們就不敢隨緣。這都是功夫。

  雖然佛法裡說,「菩薩未成佛道,先度眾生」,那是菩薩發心,這是大慈悲。這個話沒錯,絕對不是我們學的,那是什麼人?法身大士,那是他們的事情。法身大士不願意早一天成佛,願意先去幫助眾生,他有智慧、有能力,他不墮三惡道。不但不墮三惡道,他不會墮落六道輪迴,也不會墮落到十法界。法身大士是圓教初住菩薩,已經證得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已經證得三不退的人,才可以這個說法,因為他上面還有四十一個階級。照一般大乘經上講,他還要修行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他不願意先成佛,先去度眾生,所以是說菩薩的發心,不是說我們凡夫。

  我們今天六道出不了,十法界更沒指望。我們要是能夠超越十法界,證得圓初住的地位,可以說我不願意成佛,先度眾生,這個話你能講。你不到這個地位,這個話不能講。你度眾生,你把眾生度到哪裡去?你怎麼度,眾生都出不了三界,你自己還要往三惡道去,這叫大錯特錯。佛經裡頭句句話,我們要正確的理解,千萬不能把意思解錯,必須要了解佛這句話是對誰說的,對什麼人說的,我們要如何去理解、如何去修學,這樣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

  所以,在山居特別要著重修學的功夫,怎麼個修法?是不是今天晚上還有時間在這裡,在此地嗎?好,怎麼個修法,我們晚上再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