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2007年淨宗弘法大會—中華文化的根  (第一集)  2007/12/14  新加坡博覽中心第二廳  檔名:21-424-0001

  尊敬的淨宗學會李總務,尊敬的新加坡十大宗教的朋友們,諸位嘉賓,諸位法師,諸位同修,大家晚上好。我很榮幸能夠參加這一次我們盛大的聚會,這次的講題是要談談中國文化的根本。在這麼多年來,我們走過許許多多國家地區,見到很多的同學們,多半是我們華人,其他的國家族群的同修也有不少。使我們深深感到我們這一代的佛弟子,要跟上一代或者更前一代的人比較,著實我們的落差很大。在家出家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落差,使我們想到我們對於佛陀的教育疏忽了,如何補救?這就想到了根本。

  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有五千年的歷史,在上古時代沒有文字,只有傳說代代相傳。到黃帝時候才發明了文字,黃帝距離我們現在也有四千五百年了,有文字記載這就比較上可靠。在古代記載裡面,使我們認識了,古老的祖先在五千年前就已經知道教育的重要。所以《三字經》上念的幾句話,「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不是孔子說的,接著又跟我們講,「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個八句二十四個字,可以說是中國五千年來傳統教學的總原則,總的綱領,一直到滿清,世世代代都遵守,守住這個原則。

  在這個原則裡面告訴我們,首先我們要肯定人性本善,這句話非常重要,所以人是平等的,人性本善。人為什麼變成不善?這是教育的問題。人之所以變成不善,是染上不良的習氣,養成許多壞的習慣,這樣一來,這叫習性。中國諺語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個本性不是前面講的本性,這個本性講的習性。累積的習性,遠離我們的本性,本性是善的,習性裡頭有善惡。所以,孟子主張性善,荀子主張性惡,諸位要曉得,他們兩個主張的都是習性,不是本性,跟孔子所講的不一樣。孔子講的性善,不是善惡的善,離開善惡的善才叫真善,那是孔子說的,那是聖人所講,這個我們要懂得。有習性這裡面就有善惡,於是興起教育這個認知,這種理念,可見得教育非常重要。怎麼教法?就是「教之道,貴以專」,這是要專精,要專修。在中國古代世代的教學都重視教什麼?我們看看古籍裡面的記載,教育群眾比什麼都重要,要世界安定、和平,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這就是平民的教育,我們今天講社會的教育。看起來是很簡單,實際上它裡面有非常高深的哲理,高深的哲理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落實在穿衣吃飯,落實在工作,落實在待人接物。

  教什麼?第一個教「倫理」,什麼叫倫理?倫理,「倫」是人與人的關係,「理」是個道理,懂得人與人的關係,你就曉得處世待人之道,應該用什麼態度、心態去對人、對事、對萬物,這個重要,這是做人的根本。「道德」,什麼是道?「道」是自然的法則,換句話說,不是人為的,不是人制定的,大自然的法則。像在中國這個地區是北半球,溫帶地區,四季分明,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是自然之道,不是哪個人發明。隨順自然就叫做「德」,不能夠違背自然,一定要隨順自然。這在中國古人講得很多,講得很細,也講得很清楚。

  在人事方面,道就是五倫,五倫是父子、夫婦、君臣、兄弟、朋友,這是自然,這不是哪個人發明的,不是哪個人創造的,這是道,五倫是道。五倫的關係知道之後,應該如何隨順這個大自然的法則?古人告訴我們,「父子有親」,親是親愛,這個親愛就是德,我們細心去觀察你就能發現。我有一年在日本開會,也是聯合國和平會議,日本那邊的同修聽說我去了,跟著我一起活動的有二十多個人。其中有個年輕的媽媽,推了個小車,她這個小孩,小兒子四個月。我就告訴大家,我說你們細心觀察,「父子有親」你看到了。四個月的小孩,你看他的動作、看他的神情,他不會走路,他也不會說話,你看他對母親的愛,就能看出來。你再看母親對這個嬰兒的愛,就是沒有條件,這也沒有人教她的,自然的。所以從這個地方看出,五倫裡頭頭一條,父子有親,你就能看出來,很感動人。

  於是中國的教育,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育,就從這裡建立。教育的目的是什麼?第一個目的希望這種親愛永恆的保持,一生都不會改變,這是教育第一個目標。第二個目標,希望把這個愛擴大,他知道,你看天性,愛他的父母,父子相愛,兄弟相愛,家族相愛,再推廣到鄰里相愛,朋友相愛。到最後像《弟子規》裡面所說的,「凡是人,皆須愛」,這就是宗教裡面講的「上帝愛世人,神愛世人」,推到極處,它的原點就是愛的教育。中國幾千年來,它就是這麼一個理念。所以,這個國家、族群是和諧的,五千年來在中國歷史上沒有侵犯過鄰居,中國的四鄰,中國人沒有侵犯過,都是像兄弟之邦,都在友愛當中。

  這種父子之愛在君臣,也就是我們今天講領導與被領導,就是「義」,仁義。所以是君仁,領導人仁慈,被領導的要盡他的義務,盡忠。這就是愛,在領導與被領導是換了個名詞,實際上就是父子有親那種親愛。用在夫婦叫「夫婦有別」,這個「別」,就是夫妻之結合是人倫的開端。一個家庭的建立,家庭建立有兩樁事情,第一樁事情是家庭經濟,要養活這一家。在中國古代,是由男子負責養家,負責家庭經濟;婦女在家裡面照顧家務,最重要的任務是教子,你要有下一代。中國人常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個後不是說你子孫很多,不是的。你子孫裡面有沒有繼承家庭的道統,有沒有能繼承家庭的事業?就是你要後繼有人,這才是大事。由此可知,家庭教育是中國傳統教育的根。

  從什麼時候教起?中國人教育下一代是從懷孕的時候教起,叫胎教。懷孕的時候,做母親的人她的思想、她的言行、她的舉止都會影響胎兒。所以懷孕的母親,她的言行舉止端莊,她的思想純正,對於七情五欲她儘量的把它化淡;不能有過分的歡喜,也不能有過分的悲哀,影響胎兒,所以要照顧好。到小孩生下來,你看他眼睛睜開了他就會看,耳朵他就會聽,實際上他已經在模仿,生下來他就在模仿。因此父母對於嬰兒,一舉一動都要給他正面的,他看看到正面的,聽到正面的,接觸到正面的,決定沒有負面的,這個小孩這樣教養三年。所以三年,中國諺語講,「三歲看八十,七歲定終身」,這個話什麼意思?現在人聽也聽不懂,三歲怎麼能就看到八十?他三歲的時候他就有能力辨別邪正是非善惡,他有這個能力。而且從小紮的根,他一生不會受外面感染,我們今天醫學上講免疫的能力。他的免疫能力是從他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教給他了,到三歲的時候他就有這種能力。這是中國教育,傳統教育。

  做成典範,做到最圓滿示範的,就是周朝的三位母親。大家都曉得,周朝是文武周公,聖人,我們孔子一生最仰慕的、最崇拜的就是文、武、周公。文王是聖人,武王也是聖人,周公也是聖人,聖人是教出來的,不是天生的,所以人人可以為堯舜,人人可以為文武周公。周文王的祖母叫太姜,太姜生王季,王季是周文王的父親;文王的母親叫太任;他自己的夫人叫太姒,生武王、生周公,這周家開國聖人,聖母。三個人都叫做太,太姜、太任、太姒,所以在中國家庭裡面,先生稱自己妻子為太太。「太太」來源可不得了,太太是非常之尊貴,如果說像現在講女權,那中國這個太太女權是至高無上。為什麼?聖人的母親,她所教出來的是大聖大賢。所以稱太太,就是你家裡面的太姜、太任、太姒,將來你的兒女都是大聖大賢,取這個意思。現代人都不懂了,不曉得太太有什麼含義,這個用意非常之深。所以,這個教育的根,最初的,人生下來第一個老師,最初的老師就是你的母親,她在薰陶你,她在教養你。

  到了五、六歲的時候,聰明的小孩五、六歲上學了,最遲的是七歲就上學。上學是跟老師,老師那時叫私塾,也是學校,學校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續,這個要懂得。所以,家庭教育是根,這是延續。從小養成了孝敬,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弟子規》,《弟子規》是中國古代家教的集大成。這個小冊子不多,文字只有一千零八十個字,總共一百一十三段,我把它分的,一百一十三段,都很短,一千零八十個字。它不是叫你背的,不是叫你講的,那是什麼?它不是讓小孩念的,是做父母的要做到,所以《弟子規》是做父母的,父母要做出來給兒女看。中國人講「教婦初來」,新媳婦一娶進家門你就要教她;「教兒嬰孩」,這個重要,嬰孩,剛剛出世的嬰孩,要從這裡教起。所以他有根,這種良好的習慣養成之後不容易改。這種教育在中國傳了五千年,很可惜現在丟掉了,至少丟掉一百年,一個世紀,大家疏忽了,這一百年中國人可苦了。

  我是生長在農村,農村還算是很幸運,我們那個地區是中國明清兩代桐城派的發源地,桐城派是個學派。所以我們那個地區,讀書、教育非常重視,農村的小孩都受教育,父母都會教。我是十歲離開農村,小時候還接受這種教育,我弟弟小我六歲,他就沒有了,他就沒有這個緣分。因為那個時候戰爭就要爆發,中日戰爭,前面是軍閥割據,社會動亂,就沒有機會受這個教育。而且在我,我記得大概是八歲的時候,農村的學制就改了,把私塾改成短期小學,對於倫理這方面逐漸就淡化,到以後就沒有了,這是我們的根斷掉了。如果在沿海地區,所謂開發的這些都市,他們斷的更早,他們改變的更早。像香港這個地區至少斷掉一百五十年以上,所以現在再把它找回來非常困難。

  我們就想到,儒的根是《弟子規》,從小要教,道的根是《太上感應篇》,因果教育,所以儒家的根是倫理道德的教育;佛的根是《十善業道》,是大小乘佛法的教育,也就是佛菩薩的教育,這三個根。現在我們這三個根都疏忽了,所以在家的佛子不能夠落實十善業,出家佛弟子不能落實《沙彌律儀》,這兩樣東西不能落實,那就是假的,就不是真的了。要用天台大師的話,那是講得客氣,講得很含蓄,「名字比丘」,有名無實,在家的是「名字優婆塞、優婆夷」,有名無實。所以這三個根就非常重要。

  因為沒有這三個根,我們一生雖然很勤苦,勤奮、苦學都沒有成就,我們所學的都是佛教的知識,佛教的智慧沒有。佛法講的戒、定、慧三學,跟儒家所講的博學、慎思、明辨、篤行是一個道理,我們把它疏忽了。現在怎麼辦?現在只有覺悟之後、明瞭之後,採取補救的方法,如果不從這上下功夫,不從根本上努力的來學習,我們這一生都不能成就。關於什麼叫世法,什麼叫佛法,我們學了這麼多年,也終於把它搞清楚了。世法跟佛法的分別不在典籍,如果你不會,你學了三藏十二部還是世間法,不是佛法。如果你會了,你不認識字,你沒有讀過經文,你都是佛法,都是出世間法。這個道理我們從釋迦牟尼佛那裡體會到了,我們要認識釋迦牟尼佛。

  我學佛實在講是非常幸運,年輕的時候以為佛教是宗教,是迷信,從來沒有意願去接觸它。一九四九年我到台灣,那個時候念念想學哲學,對哲學很有興趣。以後遇到方東美先生,我寫了一篇文章送給他看,跟他寫了一封信,寫的恭恭正正,規規矩矩寫的,希望能到學校裡旁聽,聽他的課。老師一個星期之後回我的信,約我到他家裡面去見面,到家裡之後他就問我,問我的學歷,我老實告訴他我初中畢業。他不相信,說你有沒有騙我?我說不敢欺騙老師,希望聽老師的課,不敢欺騙老師。為什麼初中畢業沒有念書?抗戰期間要逃難,日本人在後面追,我們在前面跑,所以失學三年。但是雖然失學,可是我喜歡讀書,書本沒有丟掉,我很歡喜讀書。老師就告訴我,這是五十六年以前的事情,老師告訴我,你希望到學校去聽課,他說現在的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你會大失所望。我聽了老師的話,我知道他完全拒絕了,所以感到很難過,也很沮喪。沒想到大概過了五分鐘,老師沉默了五分鐘,告訴我,他說這樣好了,你每個星期到我家裡來,我給你上兩個小時課。所以我這個課是在他家小客廳小圓桌,是一對一教的,這是作夢都想不到,他這樣教我。

  到差不多過了二十年之後,老師過世了,我才想通這個道理,想想他為什麼會這樣對待我,那時想通了。我喜歡哲學,喜歡學哲學,自己是一張白紙,沒有接觸過哲學家,沒有接觸過哲學的書本,這是一張白紙,像畫畫一樣,畫家可以隨他的意思來創作。如果我要是學了很多,聽了很多,那就是一張報紙,很骯髒,他怎麼畫他也畫不成功。所以這是他很珍惜的,就不讓我進學校,怕進學校我認識很多老師,認識很多同學,聽了很多的這些知見,就會聽亂掉。所以是跟他一個人學。到以後才明瞭,這是中國自古以來所講的師承,他沒有說出來,但實際上他是這樣傳給我,把這東西傳授給我。跟我講的是「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是「佛經哲學」,我們終於認識了佛法。他告訴我,佛經哲學是全世界所有哲學的最高峰,以後我介紹我沒有這個說法,我說佛經是高等哲學,謙虛一點好,我只能說是高等哲學,它不是迷信。接觸到明白佛經是哲學,方老師跟我說,他說釋迦牟尼是大哲學家,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被他這幾句話,對佛學產生興趣,尤其是這是最高的哲學,我們應當要去追求。

  大概在兩個月的時間我就認識了章嘉大師,章嘉大師也跟方老師一樣,每個星期給我兩小時,非常希有難逢。我跟章嘉大師三年,我的佛學基礎是他老人家奠定的,告訴我很多重要的原理原則,這一生都要遵守奉行。他最重要的他教我,學佛首先你要認識釋迦牟尼佛,你對於他不認識你就無從下手。認識,怎麼個認識法?他介紹我要讀兩本書,一個《釋迦譜》,一個《釋迦方志》,這兩本書在當時沒有單行本,沒有流通的,只有在《大藏經》裡。所以我就開始接觸寺廟,到寺廟裡面去就是找這個經典,抄,把這兩本書抄下來,好在分量還不太大,抄下來學習。這樣才知道釋迦牟尼佛是人,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他是人。他跟中國孔子是相同,很多地方相同,只有一點不同,孔子真的是大哲學家、大教育家,孔子還是希求,希望能夠有個一官半職,他的志求想作官,施展他的抱負。所以周遊列國目的是希望作官,有諸侯能夠任命他,沒有想到十幾年接觸到諸侯很多,沒有一個人用他,這才回家去教學。回家去那一年他六十八歲,他七十三歲過世,他實際上教學五年。五年的教學,以後成為萬世師表,被歷代帝王認作老師,孔子作夢都沒想到。

  釋迦牟尼佛跟他這點不一樣,釋迦牟尼佛是王子,他可以繼承王位的,他把王位捨棄掉,他去求學,十九歲他去求學,這是我們要特別重視的,要細心去體會。他是王子的身分,聰明絕頂,所以我們能想像得到,在當時印度宗教界裡面的高人他接觸過了,他全部都接觸到,學術界裡面的大德他也接觸過。他學了十二年,到三十歲,也就是說,他有非常完備的教育,而且是多元文化的教育。印度的宗教與學術有個特色,這是其他的世界裡面我們所看不到,那就是修定。他們非常重視禪定,佛經裡面所講的四禪八定,就是當時在印度普遍流行,當然釋迦牟尼佛也不例外,四禪八定一定都得到。在禪定裡面,也就是在定中,就有能力突破六道裡面的空間維次;換句話說,他就有能力見到天宮。所以這不是佛家講的,這是印度幾乎所有學派都承認的,二十八層天。下面他可以看到地獄,可以看到餓鬼道,六道裡面形形色色的他完全能見到,他不是推想,不是理論,這是現量境界,他能見到。

  在現在我們一定想到了,真正做學問的人總是追根究柢,六道到底怎麼來的?為什麼會有六道?六道之外還有沒有世界?我相信釋迦牟尼佛肯定有這些問題。這些問題在印度找不到答案,宗教裡頭不能答覆,學術裡頭也不能答覆。這讓釋迦牟尼佛到恆河邊上大樹底下,去打坐入定。這一次入定,他把所學的,以及自己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這一放下就是經上所講的明心見性,大徹大悟。這些問題全都答覆,六道從那裡來的,為什麼會有六道,六道之外還有什麼,全通達明瞭了。明白之後他就開始教學,三十歲開始教學,釋迦牟尼佛七十九歲圓寂,教學四十九年。

  你要是了解他之後,他一生沒有建過道場,沒有寺廟,他在哪裡教學?山林、樹下,居無定所。學生跟著他,天天遊山玩水,過這種生活。吃飯,日中一食,托缽,夜晚樹底下打坐休息,樹下一宿,日中一食,他過這個生活。這就是把對於物質的欲望全放下,他沒有障礙。他把十二年所學的,他也放下,所知障沒有了,如果你所學的,你有執著有分別,所學的都變成所知障。我們學佛經也是如此,無論你學哪個法門,學哪種經論,你還有執著、還有分別,你所學的是所知障,不開智慧。什麼樣才能開智慧?像釋迦牟尼佛一樣,你放下,智慧就現前,所以可以學,也可以不學。

  什麼人告訴我們可以不學?在中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他老人家示現告訴我們可以不學。惠能大師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也沒有聽過經,也沒有念過經,他的心很清淨,他沒有欲望,沒有欲望就是沒有煩惱障,他也不想求這些知識,他沒有所知障。所以他賣柴,聽顧客念《金剛經》,他在門外聽他能聽得懂,念的人不懂得意思,他一聽意思就懂,這種人叫天才。以後到黃梅參學,黃梅禪堂沒進去過,講堂也沒有進去過,在黃梅八個月,五祖分配他的工作是義工,廚房裡面舂米、破柴,幹了八個月。只有最後這一天傳衣缽,晚上半夜三更把他召見到方丈室,給他講《金剛經》,我們曉得,講大意。講不到三分之一,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跟釋迦牟尼佛在入定一樣,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豁然大悟。他所悟的、他所見的,跟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所悟的完全相同。所以釋迦牟尼佛是像《觀世音普門品》裡面講的,應以佛身而度他現佛身;惠能大師在中國,應以比丘身得度他就現比丘身,境界完全相同。這個我們要懂,我們要了解。

  所以世出世間法不是在學習,不是在經典跟世間書籍,不是在這個地方。你能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一切法都是佛法,沒有一法不是佛法。如果這三樣放不下,你還有妄想、還有分別、還有執著,祖師說的,哪一法是佛法?沒有一法是佛法。這個我們要懂得,然後我們才知道,我們所學的到底是世法還是佛法。世法,你所學到的是常識、是知識,可是佛法,你所學到的是定慧。常識、知識不能解決問題,只能解決局部,不能解決整個的問題,知識、常識縱然解決問題,有後遺症。智慧就沒有,智慧能解決整個問題,宇宙的問題、人生的問題,能解決整個問題,決定沒有後遺症。所以佛教我們求智慧,這在經典裡面說得很清楚、很明白。

  佛教導我們,學佛學的是什麼?經文裡頭有句話,就是你學習的終極目標,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句話可以翻,為什麼不翻?尊重不翻,這是學佛人最高的終極的目標,尊重它。翻成中國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你是求這個的。現在我們知道了,放下執著,我們對人、對事、對一切萬物的執著,真正放下執著你就得正覺,那就是阿羅漢。所以阿羅漢是學位的名稱,他修的是什麼?就是放下執著,不再執著。你說我們今天起心動念,跟人對立、跟事對立、跟物對立,對立就是執著。這些年來我參與了世界和平會議,在討論問題的時候,我就把這個理念提出來。化解衝突,從哪裡化解?從自己內心對人的對立化解,他跟我對立沒有關係,我不跟他對立,這個對立就對不起來。對立一定是雙方的,我這裡沒有對立,別人跟我對立也全都化解了,沒有對立就沒有矛盾,就沒有衝突。所以講化解衝突要從這裡,不是從衝突的兩方,從衝突兩方是永遠不能解決問題,一定要從自己內心把對立化解,要從這裡去做。這是智慧,這就不是常識。

  進一步不但沒有執著,分別都沒有了,那你升級,叫正等正覺,正覺正覺的名稱叫菩薩。所以菩薩是第二個學位。相當我們現在學校裡,大學裡面的博士、碩士、學士,阿羅漢是學士,菩薩是碩士,佛是博士,它是三個學位的名稱,總得搞清楚,你是那個學位。最高的學位,你把妄想都放下,沒有妄想哪來的分別執著?只要你放下,放下之後怎麼樣?放下之後你的智慧現前。所以佛說智慧不是學來的,學不到,智慧是你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你看他在《華嚴經》上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如來德能、如來相好。他的話是這樣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我給你解釋一下,如來的智慧、如來的德能、如來的相好,一切自性裡頭具足,不要從外求。所以佛法叫內學,向內求,不向外求。

  真求得到,惠能大師給我們表演的,求到了,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表演,他求到了,放下就是。所以我向章嘉大師請教,你是用什麼方法,有沒有什麼方法讓我很快契入佛法?他就給我說「看得破,放得下」。真的叫和盤托出,一絲毫隱瞞都沒有,直截了當就告訴我。我們根性不是上根,不是上上根,我們中下根,聽了老師這個方法,老師教我們慢慢放,一天比一天放下一點,一年比一年多一點,我們現在搞了五十六年。搞了五十六年,真的是有進步,年年有進步,月月有進步。進步從哪裡看?你們常常聽我講經的你會發現,我每一年講的境界不一樣,這就是進步。為什麼進步?我今年放下比去年多,一年一年的多。三種都要放下,最難的當然是妄想,妄想是起心動念,這非常困難,可是分別執著是年年淡化,年年薄,智慧增長。所以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充其量可以把自己提升到阿羅漢,提升到菩薩這個位次,就算很有成就了。如果我們無論是在行門、解門,學得再好,分別執著還是放不下,甚至於一年比一年還要嚴重,那你所學的全是世間法,不是佛法,這個要認識清楚。

  對於佛法裡面重要的理念、修學的原理原則知道之後,那就要認真去幹。放下在什麼地方放下?在生活當中放下,飲食不再挑剔味道好不好,質量好不好,不再挑剔。你挑剔是什麼?這是執著,這是分別,這是執著。你要從這個地方真正去做到,真放下之後才能回歸到大自然,回歸大自然那是最健康的,那是最圓滿的。所以一般人不知道事實真相,總要求物質,怎樣保養這個身體,身體結果愈保養愈壞,保養到最後許多的毛病都保養出來。身體也不能不重視,不重視你糟蹋它那也是錯誤的,過分的去保養它還是錯誤的。所以要取中道,中道就是要隨順自然。譬如說氣候,我們穿衣服,冬天要穿棉衣保暖,這隨順自然,夏天要穿得涼爽。你不能夏天穿冬天的服裝,冬天穿夏天服裝,你反常了,那就違背自然。

  飲食起居中國人最講求,每個月吃什麼東西都不相同,這根據什麼?根據這個季節所生長的,那就是這個季節養你的是哪些東西。尤其中國古人所講求的,你吃的東西從哪裡採取的?方圓三十里,大概現在講二十公里,二十公里範圍之內,這裡面的五穀雜糧是養這個地方人的,你吃的時候最有營養,本鄉本土。你要是去找,這個地方不好吃,去找外國的,外國的是養外國人的,不是養你的。這個道理現在沒有人懂了,所以我們現在吃東西要進口,進口東西都不是養這一方人的,養這一方人的一定在此地土生土長。中國人自古以來就講這個道理,講得很深入,講得很清楚。在這些年來,科學技術發達,交通便捷,所以國外的東西也充斥了我們的市場,尤其是飲食這一類。我讀了英國一位歷史哲學家湯恩比的著作,湯恩比居然提到,最健康的生活是要恢復過去人工栽培的,這樣吃最健康。現在機械化的、化肥、農藥,把大自然這些農作品都破壞,連樹木花果也都破壞,對人健康非常不利。現代人只講求好看,是長得很好看,但是不中吃,裡面帶的病菌很多,所以現代的疾病愈來愈多。

  我曾經看過一份國際衛生組織的報告,它說在二十年前,在全世界發現了將近三十種病毒,新的,過去沒有過的病毒。最近五年,調查報告的是最近五年發現一千一百多種病毒。提出警告,因為這是沒有疫苗來對治,怕感染,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當中飲食起居要特別留意。因為這種病爆發之後沒有藥治,太多,一千多種,你不勝防範,最怕的是全球性的瘟疫,也就是傳染病。這是根據這些數據調查公布出來的。為什麼會有這些病毒?現在世界上也沒有人能解答,可是佛經上有。佛經我們學了這麼多年才知道,不僅僅是方先生講到這是最高的哲學,而且我們現在發現的是,它是最高的倫理、最高的道德、最圓滿的因果、最高的科學。你看近代科學,講到太空物理,講到量子力學,講到基本粒子,這些在大乘經裡面,兩千五百年前佛就講的很多、講得很精闢。現代這些科學家可以說印證佛法講得沒錯,可是佛法講的內容他還做不到。

  現在基本粒子講到夸克,就是不能再分了,這是物質。佛法裡面它不叫粒子,它叫微塵,微塵有大小不同,所以它講微塵,阿羅漢天眼能看到微塵,我們肉眼看不到。微塵還可以分,分成七分之一,叫色聚極微,色聚極微還可以分,再分成七分之一叫極微之微,那就不能分了,大概就是現在所講的,科學家發現的。可是佛給我們說,這一粒最小的粒子,我們用科學家來講最小的,不能再分割的,這裡頭有世界,這科學家沒講到。這個世界跟我們現在外面世界一樣大,大小不二,大世界沒縮小,小的沒有放大,居然完全相同。誰看到?普賢菩薩見到,不但普賢菩薩見到,普賢菩薩可以進入微塵世界裡面去觀光旅遊,去拜佛,去聽經,這說明大小不二。為什麼不二?稱性,在真性裡面沒有大小,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時間就沒有先後,沒有空間就沒有遠近。所以說佛講到最高的科學、哲學是講整個宇宙是一體,整個宇宙是你自己的本性。

  惠能大師開悟之後,他有幾句話描繪自性,自性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像什麼?他說了五句話。「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頭一句話,沒有想到自性是本來是清淨的,從來也沒有染污過。現在這個世界雖然是怎樣的染污,染污不上自己,你的自性清淨心永遠清淨,不受染污。第二句話說自性「本不生滅」,這是印度所有宗教追求的終極目標,就是不生不滅,大般涅槃。能大師告訴我們,我們的自性沒有生滅。第三句話說「本自具足」,這跟佛在《華嚴經》上講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完全相同,本來具足,你沒有一絲毫欠缺。第四句話說「本無動搖」,本無動搖就是大乘教裡面講的「自性本定」。我們現在修定,最高的禪定是自性本定的,不是修來的。我們這個定失掉了,現在心散亂,你好好去修,回歸到自性本定。第五句話就是宇宙的來源,宇宙從哪裡來?萬物從哪裡來?生命從哪裡來?「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變現出來的。所以經上常講,萬法是「心現識變」,很難講,很難體會。

  我在講經的時候,忽然想到我們做小朋友的時候玩萬花筒,很像這句話,「能生萬法」。你看萬花筒裡面只是一些碎紙,不同顏色的碎紙擺在裡面,你只要轉動,它裡面就變圖案,千變萬化,不可能有兩個相同,你們去試試看。我講到萬花筒,已經有幾個同學給我找了五、六個,居然還能找到,你去看看。那個動,你看佛說「迷唯一念,悟止一心」,就是講你怎麼迷的?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動,就像你轉動,你轉動,相就在變。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換句話說,也是佛在經上常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句話很重要。最近有個同修送我一個光碟,是外國人錄製的,就是一些科學家,他們現在發現外面境界跟人的念頭有關係。所以佛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他們肯定了,這個對我們佛法的研究、弘揚有很大的幫助。

  最近報紙新聞,我是偶爾看一下標題,通常我不看不接觸這些東西,到這邊來,每天他們送一份新加坡的早報給我看。我在最近看到這個標題,全世界大家對於氣候變暖非常擔心。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氣候變暖,南北極的冰就會融化,高山的積雪融化,那個麻煩就大了。為什麼?大江大河的水源斷掉了,我們沒有飲水,沒有水的灌溉,這個問題嚴重,那就是大災難。另外一個,冰河融化之後,海水上升,海水一上升,我們曉得新加坡最高的小山坡海拔二十七米,如果海水上升二十七米,新加坡就沒有了。有科學家提出警告,如果海水上升一公尺,一米,上海地區三分之一就沒有了。我最近住在香港我了解,香港很多都是填海,填海大概不到一米。所以上升一米,首先香港機場沒有了,它在水底下,許多這些大樓也都在水裡面。所以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舉世都在研究對策,會不會有效果?我們從佛法裡面來講沒有效果,收的效果是很薄弱的。要怎麼辦?如果用佛法來對治就能收效。

  佛告訴我們,地球為什麼會暖化?暖的因在哪裡?因在現在居住地球上的眾生火氣太大,脾氣太大,一發脾氣地球就熱了,世界溫度就上升。你如何能夠叫大家覺悟,不發脾氣,不發脾氣地球就降溫,才能恢復正常。水大,水上升水大,佛說了貪心是水,你看貪、瞋;愚痴是風,貢高我慢就是地震,就是海嘯。你看看現在是貪瞋痴慢往上升,一年比一年嚴重,所以災難也一年一年你看到,這叫真正的因。他們現在用科學的方法,那是治標,不是治本。佛法叫你「息滅貪瞋痴,勤修戒定慧」,天下就太平,它講得非常有道理,我們不能不知道,我們不能不向深處去體會。從哪裡做起?從自己本身做起,不要去要求別人,要求別人永遠會失望。這個方式也是老祖宗教給我們的,五千年前老祖宗就教導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你才真正能解決問題。

  我過去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和平會議只有一個單純的目標,「消弭衝突,促進社會安定,世界和平」,就這一個目標。西方有些人他們採取的方法是用鎮壓、是用報復、用武力。九一一事件之後,世人產生另外一種思惟,認為鎮壓、報復不能解決問題,引起更深的仇恨,怨恨結得愈來愈深,造成一種恐怖戰爭。所以不能夠輕視,這是另一種方式的戰爭,這個戰爭如果要不能夠化解,麻煩很大。你想這恐怖戰爭防不勝防,沒有法子預防,你疏忽的時候他又來做一次暴動,讓你天天過著緊張的生活。天天過著恐怖的生活,人就不正常,不是正常生活,這樣的生活過個三年、五年,人都會變成神經病,打勝了,他戰爭打勝了。讓你許多高科技的武器都用不上,飛彈用不上,坦克用不上,大砲用不上,核武更用不上,就用這種恐怖叫你全國的人都變成神經病,你說這個東西多可怕。聯合國用和平會議的方法,從七0年代開始到今年開了三十六年的會。每年投入人力、物力、財力不計其數,世界動亂是頻率年年上升,災難一次比一次擴大,所以這個解決不了問題。

  我在澳洲有這麼個緣分,佛家講的是隨緣不攀緣,我們不去找事做,可是有這個緣分學校來找我。昆士蘭大學有個和平學院,他們就是要研究這個,這是他們的課程。九一一事件之後,校長派了兩個教授到山上來看我,希望參加他們學校和平學院教授的研討會,就這個主題。我就答應了,我聽他們的報告,聽完之後我就說了,這樁事情,化解衝突的事情就像大夫治病,你總要把病源找到你才能對症下藥,才能治得好。但是聽他們的報告,都認為衝突是在雙方,我說那是你看到的症狀,你沒有看到病因,病因很深。病因在哪裡?我告訴他,我說病因在家庭,這他們沒想到。這病因,衝突怎麼在家庭?我就告訴他們,你想現在,已經全世界了,離婚率嚴不嚴重?這大家知道,離婚率就是什麼?家庭夫婦衝突,夫妻衝突。夫妻衝突所製造出來的,衍生的,父子衝突、兄弟衝突。他在家庭裡面已經衝突了,他踏進社會怎麼會不跟人衝突?這是他們沒想到的。

  然後我告訴他,還有更深的病因,比這個還要深,那是什麼?那是你自己跟自己的衝突。這他就不懂了,怎麼自己跟自己衝突?東方人比較容易明瞭,本性跟習性的衝突,這個話翻譯都很困難,都沒法子翻。我們從比喻上講得淺顯一點,我們講利害,利,利益當前,你想到是自利,還是想到利他?這個他懂了,利放在面前當然頭一個想到是自利,不會想到利他。我說每個人都自利,不是跟他人衝突了嗎?這個他懂了。我說化解衝突要從哪裡化解?要從捨棄自利,念念為別人著想,衝突就沒有了。利害當前,我替別人想,我不替自己想。利害當前的時候,為我的利益、我家的利益、我們國家的利益,那你跟別的國家不就衝突了嗎?哪一天我們能聽到國際上有聲音,領導人的聲音,會講到別人國家的利益、世界人類的利益,天下就太平了。如果還要常常聽到我的利益、我們族群的利益、我家的利益、我們國家的利益,這個世界就沒有和諧的希望,這是不能不知道的。

  於是我這十次會議,第一次我沒有講話,因為第一次接觸,我冷靜觀察,看這會是怎麼開的,這些人想的是什麼,說的是什麼,他們做些什麼,我細心觀察。第一次參加聯合國的會議是在泰國,在泰國住了一個星期,也跟查瓦利將軍結識,以後都變成好朋友了。第二次在日本參加,我就發言,我就介紹。第三次之後都是主題發言,就是重要的發言,我就把我們中國老祖宗傳統「辦班教學」的經驗,在大會上廣泛的來宣傳。與會的大眾聽了我的說法都很歡喜,也都很讚歎。可是會後我們聊天、吃飯,很多人問我,他說「法師你講得很好,你講的是理想,做不到」,在懷疑,沒有信心,說我是理想主義者。怎樣讓他對於古聖先賢傳統文化建立信心?就想到非要做樣子,做出榜樣來給他看,他才會相信,要不然信心不容易建立,這我能夠理解。因為在中國已經丟掉一百年,你問現在年輕人他不知道,他父母也不知道,他祖父母也不知道,要問他曾祖父母也許知道,高祖父母他們曾經接受過這個教育。所以這個問題很嚴重。我們也真想做,所以在新加坡我們找地,想做示範村,搞個彌陀村、示範村,緣不具足。到澳洲,緣也不具足,早年在美國我就有意思了,也是緣不具足。

  二00五的春天我回到老家去看看,老家裡面還有一些親戚朋友。把這些年遇到的事情向鄉親父老談談,他們很感動,告訴我,你回來,我們家鄉來做,我們大家一起來做。當時地方的領導幹部也表示支持,這才動了個念頭,我們在家鄉試試看。我找到楊老師、蔡老師這兩個得力的助手,我說我們搞一個文化教育中心。原來是多元,「多元文化教育中心」,但是國內的人對多元兩個字不能理解,什麼叫多元?就把「多元」去掉,不要,就叫文化中心,他們能接受。

  剛剛好遇到一個同修很難得,他送我一筆錢,那筆錢是他父親留下來的遺產。他們過去在香港經營一個輪船公司,父親過世之後,兄弟姐妹誰都不願意幹這個事情,就賣掉了,賣掉了大家分錢。他分到九百萬美金,全部拿來給我,他說法師,希望你替我做教育,做點好事,他說我這筆錢我一個錢都不要,要我替他用這個錢。我沒有看到錢,我說好,我替你用,哪個地方需要多少錢告訴你,你就捐出去。這要辦教育,那好,我說家鄉我要辦文化教育中心,大概需要五百萬美金。他就拿出來,一次就拿出來。以後還不夠,還差一點,他在我們新加坡還有一棟公寓,賣掉,賣了兩百多萬。所以,傳統文化教育中心的硬體設備是一個人捐出來的。緣,緣碰巧,要沒有這筆資金也沒有辦法,那我們也是在夢想。所以因緣具足。

  培訓,當然這是教學工作,我們就想到這個東西已經丟掉,就我們家鄉來講丟掉了七、八十年,現在要教,你說教小孩,大人要不做,小孩說你騙我,他不相信;你教學生,老師沒有做到,學生也不會接受。那要怎麼教?我們找一個小鎮,這個小鎮十二個村莊,有一條街道,居民四萬八千人,就以這個為一個範圍。在這個裡面的居民,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一起學,你才能成功,你要是不一起學的話不會成功的。這個理念是我從老子「小國寡民」,從這個地方得到的啟示,這是道家的重要的課程。所以就招收一批老師,這批老師招進來之後經過考核。招過來時候,從三百多人將近四百人當中,挑選到三十幾個人,有志一同,我們做出犧牲奉獻,來繼承中國傳統文化,從我們本身做起。我要求他們,這《弟子規》一百一十三條,希望四個月統統落實。就是真正做到,要能百分之百的做到,四個月,然後你才能教人,你自己沒有做到,不能教人。我說孔子教學成功,釋迦教學成功了,憑什麼成功?他是人,我們也是人,為什麼他能教成功?沒有別的,他先做到然後再教,別人服,你自己沒有做到你教別人,人家不服,道理在此地。所以這些人都能夠體會得到。

  我們就開始要求老師,沒有想到老師兩個月就做到了,這讓我們心裡感到非常的安慰。兩個月做到,我們是二00五年十一月開始,十一月、十二月,到元月老師們做到了,所以我們就是二00六年的元月就開始下鄉。這些老師分頭到每個村莊裡面,十二個村莊,到村莊裡面去講,到農民家裡去講。怎麼講法?也表演,真的身教,看到農民家的老人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樣,我要用什麼樣的態度為父母服務?做出來給他看。讓他們家裡的兒女看到我們老師這種表演感動了,他知道什麼?知道自己不孝,知道自己對不起父母。父母看到我們這些老師對他盡孝、為他服務,也感到很慚愧,他沒有好好教他的兒女。所以彼此都受感動。這樣教了幾個星期,兩、三個星期,這種教學就被這個小鎮的居民接受了,他們覺得好,太好了,做人應該這樣的。明顯的效果就是離婚率降低,大幅度的降低。

  夫妻衝突沒有了,父子衝突沒有了,婆媳的衝突沒有了,跟鄰居,本來是鄰居小小的事情都要吵架,都爭,都不肯相讓,鄰居衝突沒有了,鄰居懂得禮讓。街道以前非常骯亂,我們的老師只要走到街上看到垃圾就撿垃圾,也不說話,撿了兩個星期,當地人不好意思丟垃圾了,所以現在街道很乾淨。這要教,用這個方法。佛在經上常常教導我們,你看「讀誦受持,為人演說」,演是表演,是做到,你自己做不到,光說沒有用處。所以要做到,從自己做起。這個樣子做了三個月,這個小鎮的風氣完全改變過來,幾乎可以說做到夜不閉戶,路不拾遺,能夠做到這樣子。楊老師告訴我,我非常感激,沒有想到,因為我們原來預想的是要教兩年到三年才能收到效果,沒有想到三個月就收到。所以我跟楊老師說,人民怎麼是這麼好教的!這麼短的時間就教會了。

  這樁事情的動機是為聯合國的,希望聯合國從事於世界和平工作的人建立信心,是為他們做的,所以我就想到怎樣去介紹給聯合國。真的叫祖宗保佑,祖宗之德,五月份的時候成果卓著,七月聯合國來找我,這個真是不可思議。聯合國要找我辦一個活動,什麼活動?紀念釋迦牟尼佛兩千五百五十年紀念,活動的主題是「佛教徒對世界的貢獻」,這麼一個題目。我接到這個訊息之後就懷疑,因為我們在澳洲只是辦個學院,很小,聯合國怎麼會找我?聯合國找的是國家,它不會找我們,一個大學都不行,聯合國都不會找他們,怎麼會找我?我們就派了三個人到巴黎聯合國總部去調查一下,到底怎麼回事情。三個人去了,到巴黎去之後我們才曉得,他找的是泰國。這就很有道理,泰國是佛教國家,他要搞佛教活動當然找佛教國。泰國大使推薦我,推薦我參加,主辦這次活動。我說這個有道理,因為我跟泰國過去一次訪問,我們建立了很好的關係,我們幫助泰國小城建立了一個僧伽醫院,所以關係很好。他來找我,我說那就沒有問題,我們就答應了。我說這是三寶加持,祖宗有德,我們能夠把湯池這個成果在聯合國介紹,同時要求聯合國給我們一個展覽廳,我們把成績做一次展覽,展覽得很成功。

  這個裡面插曲是很多的,宗教,聯合國對宗教很敏感。因為在二00五年我曾經到巴黎去訪問過,在聯合國有一位宗教的代表,是一個佛教的法師,法寶法師,斯里蘭卡人。我們在那邊做了三天《弟子規》的講演,聯合國也有官員參加,我們跟祕書長沒見過面。法寶法師三次來見我,都穿著便裝,他告訴我他是出家人,他是法師,斯里蘭卡人。我說你怎麼會穿這個服裝?他說我在聯合國工作,不方便。我能理解,我就懂得。所以對宗教總是感覺得敏感。

  去年辦這個活動,我接受聯合國的邀請,我有兩個目的,第一個告訴聯合國,宗教可以團結。這是我過去跟馬哈迪初見面的時候,馬哈迪就問我一句話,「這個世界還會有和平嗎?」由此可知,他們對於世界和平是很關心。當時我告訴他,只要你把四樁事情做好,天下太平。他說哪四樁?我說第一個國家跟國家,第二個派系跟派系,第三個族群跟族群,第四個宗教跟宗教,這四樁都能做到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天下太平。他聽了之後皺眉頭,說不出話來。我接著就說,我說的確很棘手,很不好辦,四樁事情都不好辦。但是從宗教團結下手,可以做得到,宗教如果能夠團結變成一家人,肯定影響政治、影響派系、影響族群。他聽了之後,很有道理,第二天他就給我寫信,邀請我參加二00五年十二月他辦的「國際和平論壇」。所以我就參與了這個活動,這個活動四天他對我非常禮遇,我們也變成了好朋友。我們在新加坡團結九大宗教這個經驗,他知道這是可行的。要想世界恢復到安定和平,除了團結宗教,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所以我要把這樁事情介紹給聯合國,聯合國排斥,不答應,泰國推薦我參加主辦,但是他不同意宗教走向聯合國。我跟他交涉了三次都不能接受,最後我就告訴他,你們聯合國搞和平沒有誠意,你是假的,你不是真的,那就算了,我退出,我不幹了。我這麼一表態,他第二天給我打電話,同意,可以,他勉強同意。同意之後,還附帶著條件,他說宗教代表到聯合國大堂做和平祈禱,時間不要超過五分鐘,而且什麼?最好祕書長沒有進場的時候,這麼的條件。我也答應了,因為我們全程錄相,我們錄相在我們衛星電台上傳播,我就同意了,答應了,不答應這個談不攏來,所以答應了。到第二天大會開幕的時候,我們的九大宗教代表上台,正上台的時候祕書長進來了。秘書長進來就坐在我旁邊,看了很驚訝,結果看到九個代表手牽手在那裡做和平祈禱,他很感動。

  我們這三天的會議,我們的宗教代表坐在第一排,你看從來沒有衝突,不但沒有肢體衝突,言語衝突都沒有,非常和睦,這使他感到非常驚訝。所以我們的會議完了之後,泰國大使告訴我,他說祕書長告訴他的。他說你們這次的活動,內容、秩序在聯合國有史以來很少看到,他說淨空法師以後要利用聯合國場地辦活動,聯合國全力支持。這樣一來,信心就建立了,所以現在聯合國有宗教辦公室,他不排斥,他真正看到宗教的團結。這是很不容易爭取到的,非常有意義的活動。

  後續就更難得了,通常我們的會議,會議完了之後就沒有了,就結束了,我們去年的活動是一直到今年。今年前幾個月,巴黎那邊給我的訊息,駐聯合國的各國大使去年看我們的展覽,聽我們的報告,現在他們要求都要到湯池參觀。這是我們中國大使把這個訊息傳給我,我就把這個訊息告訴政府,因為我們準備想湯池移交給政府,希望政府來接待。有個「友成基金會」有意思來接,他們跟總理辦公室有關係,他們考慮了兩天之後說不方便,法師,還是你自己發邀請函好了。那麼我就發出了邀請函,發出邀請函果然迴響就非常好。官方的,因為正好碰到國家十七大這個活動,很忙,工作很忙,一百多個國家代表都來參加的時候接待不容易,所以希望分批,我們叫第一批、第二批,大使館建議一批最好不要超過三十個人。第一批就有二十六個國家,三十幾位代表。這次活動還是沒有形成,就是國家招待時間太匆促,準備來不及,可能推遲到明年。

  所以這個迴響太好了,我們的張副大使告訴我,這是聯合國從來沒有過的,會議完了之後還有這麼多人非常熱心要到湯池來參觀。說明一個事實,大家渴望著和平,用什麼樣的方法能化解衝突,能夠促進社會安定和平。我們是用中國古人傳統的辦班教學,用這個方法;不是開會,開會解決不了問題。所以說來說去還是個教育。中國人自古以來最懂得教育,懂得教育的方法,懂得教育的效果,所以五千年來,教育給中國這麼大的一個國土、這麼多的族群,帶來了安定和平長治久安。這是許許多多外國研究中國歷史的人,對中國這點非常佩服,他到底是用什麼方法,能夠達到這麼好的一個效果。我們在湯池的實驗看到,三個月人民從內心良心被喚醒了,這一點能看出來「人之初,性本善」,看出大乘經裡面講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點都不錯,沒有人啟示他,只要一啟示,那很容易。

  現在《弟子規》的教學在中國已經成了風氣,幾乎許多省縣市都在推動,國家也在開始推動,把它列入小學的課程。可是真的要想學習,還是要到湯池親自去看,因為那個地方它是氛圍形成了。也就是它整個地區,你一進入這個小鎮就感覺到不一樣,在外國人講磁場就不一樣,它是個非常和睦的磁場。所以最近司法部前部長高部長,他到那邊去調查研究,非常認真學習,四天課程一堂不缺。他也非常受感動,認為這個教學要一直辦下去,而且叫我們不可以給別人辦,任何一個人都辦不好。他研究,用一個星期研究,他說你們的成功,有三個祕訣。用我們佛法來講,就是菩提心裡面重要的,第一個真誠,第二個是智慧,第三個是愛心,就是慈悲,真誠、智慧、慈悲,你們才能做到,一般人對於這個缺乏的他做不到。你們是無條件的,真誠心全心全力的付出,對人的恭敬不是虛偽,對老年人的照顧也不是作假的,不是在那裡做樣子,是出自於內心,所以非常感人。凡是到那個地方去學習也好,參觀也好,沒有不流眼淚的。

  我們新加坡這邊也有四位校長,有將近二十位的老師要到那邊去學習。此地同修寄給我一份報紙,全版的報導他們學習的經過,這引起這邊後續的還會有很多校長、老師,都想到湯池去參觀、去學習。現在馬來西亞很想做,而且很想我們去接收一所學校,這也很重要。

  去年我們在倫敦訪問的時候,我們參觀了劍橋大學,參觀了倫敦大學。前年我們參觀了牛津大學,他們的漢學系辦得很成功,我在學校做過兩場講演。麥大維教授非常難得,這次他也到湯池去參觀學習,到香港來看我,很受感動。他跟我商量,希望我在劍橋大學開一門課,叫「大乘佛學」,當然終極的目標是希望我在那邊能辦一個學院。對於劍橋大學,劍橋在全世界排名第三,這是很著名的大學。我告訴他,我說我去年在你們學校講演的時候說過,你們的研究生確實很用功、很努力。其中有一位用《無量壽經》寫博士論文,我就問他,你用哪個版本?他選的是夏蓮居的會集本,寫博士論文。另外有一個用《孟子》,還有一個用王維,唐朝的文學家。

  我說你們可以拿這些東西拿到博士學位,將來也可以做著名的漢學家、名教授,可是你們的一生一定還是過著煩惱跟痛苦的生活,他們大家都笑起來。什麼原因?我說你不可能像我這麼快樂,像我這麼自在,我說不可能。什麼原因?我跟你們所學的不一樣,正好是相反的。我說你們是佛學、儒學、道學,漢學不外乎這三家,你們做為漢學家,是拿中國這些儒釋道三家的典籍去做學問。我說我跟你們相反,我是學佛、學儒、學道,正好相反,兩個字顛倒過來效果就不一樣。我說學儒要學孔子,要學得很像,像孔子,那你真學到了;學佛要像釋迦牟尼佛,你才會有受用。你說孔子,《論語》你們都念過,頭一句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悅是快樂,你愈學愈快樂,這是你真得到。學佛是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你真的學到了。如果學的時候還有痛苦,也就是你還有分別,你還有執著,你還有貪瞋痴慢,你還有是非人我,那你就很苦。我說你們是搞儒學,跟學儒不一樣,學佛跟佛學不一樣,一定要辨別清楚。

  我兩個小時的講話,雖然時間不長,對他們很有啟示,給他們一個新的思路,真正學習的是聖賢教育,否則的話,你變成一般的學術。一般學術對於今天這個複雜的社會你沒有能力解決,你要是真正學儒、學佛、學道,那開智慧的,智慧能夠解決一切疑難雜症。所以,學習不能夠不知道是從自己內心深處去下手。以佛法來說,佛法的經典,我們也常常提醒大家,佛法講什麼?講倫理,最究竟圓滿的倫理。你們看看我們淨宗修學最高的指導原則,我們採取的是《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裡面的「淨業三福」。三條,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倫理;「慈心不殺」,是因果;「修十善業」。所以我們講儒釋道的三個根,這個理念從哪裡來的?從「淨業三福」第一條來的;換句話說,孝親尊師落實在《弟子規》,因果教育落實在《太上感應篇》,聖賢的教育落實在《十善業道》,這是儒釋道的三個根。我們今天要認真,要想作聖人、作賢人,真的在這一生要能成就,你不能不扎根。如果不扎根,你所學的是花瓶裡面的盆栽,長不大的,沒用的,好看,不中用。

  我們既然過去疏忽了,沒有從根本上修學,現在補習還來得及。需要多少時間?我們的實驗,湯池的老師兩個月就完成了《弟子規》,《弟子規》完成了就完成了一半。所以我們想一年的時間,你把一切放下,一年當中落實《弟子規》、落實《感應篇》、落實《十善業道》,你有了根。有了根之後,然後記住《三字經》上說「教之道,貴以專」,學之道也要貴以專,一門深入。我過去跟方老師、跟章嘉大師、跟李炳南老居士學習,都是一門,學兩門老師不教,學一門。一門才能開智慧,兩門你就有分別,你就要分心,學的東西愈多就愈雜。所以,麥大維教授邀請我到學校去辦學,劍橋,我就告訴他,我要去的話,你們學校有很多框架,有很多課程,都要叫我去教,我說那是失敗的教育,那個我不願意做。我說你們跟學校商量,如果對我沒有限制,對我完全採取開放,我的課程、我的教學方法完全不干涉,我說我願意。我到倫敦去設個學院,掛你們劍橋大學的招牌,我的學生培養成功了,你們頒發學位,這就行,我怎麼教法你不要管我。

  一門深入,我給他舉個例子,譬如說教《論語》,他們很熟的,他說《論語》你怎麼教法?我指定他參考書籍,他要有三個根,儒釋道三個,不紮三個根他不是聖賢的基礎,那就教不出來,入學條件就是三個根。然後一門,一門怎麼教?你每天研究參考資料向我提出半小時的報告,每一天就是把《論語》講半個鐘點,講你的學習心得,我聽你半個小時。一部《論語》一天半個小時,大概四個月就學完了。學完怎麼辦?學第二遍,第二遍學完了學第三遍。十年,我的學制十年,學三十遍,三十遍十年你的心都在《論語》上,你不分心,就得定。這個方法就是戒律,因戒得定,他會得定。定,得定之後會開智慧,他智慧一開,他沒有學到都貫通,都完全能觸類旁通,全都通達了,那叫學問。十年之後,《論語》在世界上是一流的專家。我說我要搞這個教育,我不搞你們學校教育,我很乾脆告訴他,你們現在學校培養不出一流的人才。我說我從倫敦回來之後就有這個念頭,想搞這樣一個學院,我說你來的正好,你們向學校商量,學校要同意,我在倫敦可以設個學院,掛學校招牌,我說這是兩全其美的事情。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