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00七學者教授與淨空老教授對話  (第二集)  2007/7/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21-394-0002

  主持人: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這個難得的機緣,有我們中國大陸三所著名大學的三位著名的教授,就有一些關於中國傳統文化、宗教哲學方面的一些問題,包括當今世界存在的很多的困擾人心的問題,來向淨空老教授請益。我們前一節錢遜教授的三個問題,我們今天談得非常的融洽,老法師給我們很多有益的開示。我們接下來要討論的就是北京大學的湯一介教授和北京師範大學的郭齊家教授的有關問題。可惜的是湯一介教授和郭齊家教授因為教務繁忙,所以他們這次不能親自來到香港。但是他們把問題已經委託我們在這個地方向淨空老教授提出來。我想下面我們先就湯一介教授的幾個問題,啟請老法師為我們開示。

  湯一介先生,大家知道他的父親是過去北京大學的副校長,著名的中國思想史的教授湯用彤先生。那湯一介先生本身也是北京大學哲學系著名的教授,而且他現在是中國文化書院的院長。他一生也是致力於中國對哲學史,尤其致力於中國的佛教、儒家和道家一些學問的研究。湯教授的問題可能比較側重於學問方面,湯教授的第一個問題是:請問淨空老法師,佛和儒他們的人生境界有什麼同和異?

  老和尚:在相同的地方都是以愛心。儒家的,前面我們談過,都是以父子有親,就是這種天性的親愛,這是儒家文化的根源。儒家的教學就是要把這個愛心來推廣,這是相同的地方。另外不相同的地方也很明顯,就是儒家並沒有教人一定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但是儒家也講到妄想分別執著要淡一點,看到《禮記》裡面講「傲不可長」,那就是說傲是免不了的,但是不要再去增長。但是在佛法是決定要斷絕,這些貪瞋痴慢要斷得乾乾淨淨。所以儒家講節制,禮是講節度的,講節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這個是許可的。這就是佛法講的世間跟出世間。所以世間跟出世間沒有界限的,就是一個是放下,一個是沒有放下;就像我們現在搞得比較明瞭一點,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放下,這是世間,如果放下,就是出世間。

  最低的標準是執著,執著是很嚴重的煩惱,也給世間帶來很多麻煩。不單是給自己,也給社會帶來麻煩,整個社會的混亂還不就是大家執著!如果放棄執著,問題都能解決。所以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只要懂得把執著輕一點。能徹底放下,在佛法就是阿羅漢果。所以他的標準真的是很高,有絲毫的執著,你就不行,六道的根在此地。六道從哪來的?從執著來的,執著沒有了,六道就沒有了。四聖法界,六道外面還有一層,就是佛家講的聲聞、緣覺、菩薩、佛;佛也在裡頭,但這個佛是十法界裡面的佛,天台大師講這個佛叫相似佛,不是真的,因為他無明沒斷,所以他不是真的,很接近。他分別斷掉之後,十法界就沒有了。所以分別沒有了,十法界就沒有了。這個沒有了之後,剩下來叫一真法界,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十法界跟六道,永嘉大師講的,所謂「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這都是在迷,現的這個現象,覺悟之後,這個現象就沒有了。佛講到這個地方,跟儒講的不一樣。所以儒家在基本上道德觀念,跟佛是同一個根,像兩棵大樹一樣同一個根,一個長的矮一點,一個長的高一點,水土完全相同。所以佛要是沒有儒家的根,它就活不成。

  主持人:這個樹也在中國長不起來。

  老和尚:對,不錯。

  主持人:所以你看我們一般讀書的時候,講到儒家的根本就是仁。這個仁,其實孔夫子有句話叫「親親之謂仁」,他是講到就是剛才說到的父子之親、母子之親,然後由這樣一種天然的、一種自然的一種倫理的一種聯繫,然後再推己及人,把這個愛推廣到全人類。到最後到宋儒的時候,到了孟子、宋儒的時候甚至推及到萬物,推及到宇宙,在這點上應該和佛是接近了。但是佛,講到佛的慈悲和儒家的仁義是非常接近的,但是它還是出發點有些不一樣的。儒家講的親親之謂仁,還是從我們一種親緣關係開始;而佛教講的就是出世間,首先要斷了這個關係,然後再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那麼這個無緣大慈和同體大悲,和儒家的親親之謂仁,他們的不一樣在什麼地方?

  老和尚:不一樣,因為儒家講的愛,沒有離開情;佛法不是情,它是智。

  主持人:那也就是說儒家講的所有的東西,還都是這個華嚴宗所說的東西,還是心海中間內。

  老和尚:對,都是心海的,心海裡面它帶著一份情在裡面。佛法是把情轉變成智,智跟情是一體,一體的兩面,悟了就是智,迷了就是情。

  主持人:《紅樓夢》裡頭就說這個道理。

  老和尚:對,這是一樁事情。所以佛法跟世法,你說差別在哪?就是迷悟。

  主持人:《紅樓夢》當時在大觀園,那個賈寶玉這些男男女女在大觀園裡,都迷在心海,迷在這裡頭,到最後也只有幾個人悟了。

  老和尚:不錯!差別就在此地。除這個之外,你說佛家、跟儒、跟其他的世間法完全相同的,就是生心。你看《金剛經》上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有「無所住」再生心,這是佛法;如果沒有那個無住,只有生心,這就是世間法。生心就是人與人之間這些道理,我們怎樣和睦相處,相親相愛,互助合作,要生這個心,生這個心,這就是世間。但是佛雖生這個心,他心裡頭沒有執著,但是他表示在外面你看不出來。表示出來,那個情叫真情;世間人的情叫虛情假意,為什麼?他會變化,他會變。你悟了之後,這份真情、愛心永恆不變。

  主持人:這就是無緣大慈。

  老和尚:對,沒有條件的,同體大悲。

  主持人:世間那是有條件的,所以毛澤東說世界上決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那就是指的世間的;出世間是有無緣大慈的。

  老和尚:不錯,無緣大慈,這一點就不相同。所以永恆不變。永恆不變實在講是真的,是自己自性流露出來的;會變的,是你迷失了自性,才會隨著外面境界變,外面是隨著境界,裡面是隨自己的喜怒哀樂,他會變。這點是不穩定的,叫生滅法,生滅最重要是指你念頭的起滅。但是在悟了之後,這個現象沒有了,叫不生不滅。

  主持人:就如此生是無所生,如此滅是無所滅,如此住是無所住。

  老和尚:對,不錯,是這樣的。他雖然是有生滅,但是他並不捨棄生滅,捨棄生滅就捨棄眾生了。所以他要跟眾生,就像不同宗教示現不同的身,幫助不同苦難眾生。雖然幫助,你說他有沒有辛苦?他沒有。為什麼?他沒有念頭。有念就有辛苦,譬如我們工作,我工作多少小時了,累了,人就累了。如果有的時候工作忘掉了,做了一夜,怎麼天都亮了,不知道,他不知道累。

  主持人:那一念沒起來。

  老和尚:對,那一念沒起來,就是那個東西。所以人身體跟機器一樣,機器可以永遠在那裡運作下去,只要你不起妄念,你起妄念就不行了。

  主持人:講到佛教和儒家的人生境界的時候,我們講到佛教,今天前一節我們已經說到了,他有阿羅漢、有菩薩、有佛,這麼多的果位和境界。那麼我們講到儒家的時候,我們也有一些比如說最高境界叫做「聖賢氣象」,聖賢氣象如果我們要和剛才說到的佛教的這幾個果位來對比的話,它應該在哪個果位上頭?

  老和尚:那連阿羅漢還不到,為什麼?他執著沒有放下,這叫世間聖賢。

  主持人:世間聖賢,還沒到出世間?

  老和尚:沒有,還沒有。如果他的分別、執著沒有的話,他就是佛。

  主持人:其實就是這一點點。

  老和尚:就那一點點。所以佛法裡面講的凡聖的差別在此地,世出世間差別也在此地。你再從究竟來講就沒有差別,理上講沒有差別,事上講有差別;性上講沒有差別,現相上講有差別。

  錢教授:講境界,孔子他有那段話,「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而不踰矩」,他這五十知天命,是不是包含了一種就沒有什麼執著?孔子他自己他是無可無不可。「子絕四」,他有一條是叫「絕必」,就是沒有那種說法,我們一定要什麼東西,隨緣。知天命在孔子思想裡面是很重要的,一邊是講仁,一邊是講天命。

  主持人:包括六十耳順,耳順也是破執。

  老和尚:對,不錯!

  主持人:隨心、隨性!

  老和尚:隨心所欲不踰矩,這就看你從哪個角度上來解釋,如果用佛法,佛菩薩境界說,他就是佛菩薩。

  錢教授:但是這個是達到一個什麼境界?就是隨心所欲不踰矩。

  老和尚:佛法講是隨緣而不攀緣,那至少都是菩薩境界了。

  錢教授:就是說他完全就是一個自己本性的一種發揮,沒有任何的其他的雜念、其他東西,就已經到那個地步。

  老和尚:對!所以佛教裡面又稱佛為「儒童菩薩」,有這麼一個稱呼。我以前問過我老師,老師說理上講得通,事上沒有證據。

  主持人:沒有證據,沒有儒童菩薩。

  老和尚:不是沒有,是沒有證據,拿不出證據出來,理上講得通。

  主持人:儒家,包括孔夫子也講,就是人有四毋,君子「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是破執。

  老和尚:對,沒錯,破執著。就是它這個破執著沒有佛教講得那麼明顯,要求那麼嚴格,沒有這個。所以有接近的地方,接近的地方就是完全要靠自己去學習。

  錢教授:孔子沒有把這做一個對很多人的一個要求提出來,他是自己是做到這一步,他自己是這樣做了。

  老和尚:對,沒有要求學生。

  主持人:他因為看到所有的學生中間,大概也都是後來到魏晉南北朝時候劉邵所說的那些偏性之才,其實只有聖賢才是五德具備,圓滿。學生中間沒有一個在自性上都能做到這種圓滿,所以也沒有辦法提這種要求。

  老和尚:對,不錯。因為他教學的時間也短,五年,他是六十八歲回到曲阜,七十三歲走的,五年。五年能有這樣的成就就不可思議,在中國歷史上找不到第二個人。所以所有古聖先賢教學,還是釋迦牟尼佛時間最長,他教了四十九年。耶穌是被人害了,所以只有三年,穆罕默德是二十七年。這都不是凡人,我們如果以佛教的角度來看,這都是佛菩薩示現。每個地區人的根性不相同,他示現的樣子不一樣。所以從理上講,他能圓融,能會通。

  主持人:湯一介教授的第二個問題是把佛和道來比較的,他說佛的「空」義與老子之「無」義之間的異同。佛講空,老子道家講無,那麼空和無有什麼同、有什麼異?

  老和尚:空也是不好懂,佛法講「十八種空」、講「二十種空」,那是一般人很難體會到的。空不是無,他為什麼說空?就是我們六根接觸不到,你看不見,你也聽不到,你也聞不到,你也摸不到,你也想不到,但是它存在,這個就像我們現在講的能量。像我們現在的光波、電磁波,這個確實有很多不同的波動,都在我們面前,遍虛空法界,但是你確實摸不到它,你六根都沒辦法達到,所以叫空。所以空不等於無,跟無的意思不一樣,並不是說空就什麼都沒有,那都好懂!它有。所以實在講,空義講得很深,講所有一切萬物萬法皆空。

  為什麼萬法皆空?現在科學證明出來了,這是很難得,我們也非常感激。現在科學家說的,他不承認宇宙之間有物質,他承認有「場」,場是什麼?場是摸不到的,跟佛法的空很接近。佛法講二十種、十八種,它大概是其中的一種,因為這個還是講到物質,它還沒有包括到精神。佛法裡面講的,講最簡單的一個說法就是法相宗的,法相宗講阿賴耶四種緣。阿賴耶就是自性,迷了之後就變成了妄心,自性是真心,真心跟妄心是一個心,就是一個悟一個迷,一個就是「一念不覺而起無明」。

  主持人:這是不是吳承恩寫的《西遊記》裡頭真假猴王?真猴王和假猴王?

  老和尚:對,他用這個來做譬喻,那是一個。這個一念不覺就是你,我們現在講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叫無明。本來這個世間沒有形相的,在大乘教裡面講,宇宙是一片光明,叫大光明藏,這裡頭沒有東西。淨土講到最高的,叫常寂光土,就是常寂光,這個你沒有法子想像,所以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就是不能想、不能說,你能想能說是第二義了,那已經變成起現象了。有了現象才可以講,就像道家講的太極,它太極上面還搞個無極,實際上太極就夠了,那就不能講了。太極生兩儀,兩儀就可以講,四象就更可以說,從那就可以說了,太極是沒辦法說的。

  主持人:這有點像現在物理學講宇宙大爆炸的時候的那個道理一樣。我們現在這個宇宙是萬法,所有的一切東西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但是它是由一個在理論上的一個原點爆炸來的。那個原點是不能說的,實際上是空、是沒有的,是個理論上的意義的一個原點。宇宙的萬法是從那樣一個無、空過來的,而且到了一定時候它會塌縮,塌縮以後最後又會回到這個原點,又變成空,又變成無。

  老和尚:這個想也想得很奇妙,難得他能想出這麼一個方法來解釋。但是佛法不是這個講法,因為這個講法還不能夠自圓其說。佛法的講法,宇宙叫一時頓現,就是你迷了之後,就像那個原點一樣,它一展開就是宇宙,但是這個時間是非常之短暫。我們以看電影做比喻,電影的原理大家都很曉得。它的放映機,鏡頭開,放一張幻燈片,關起來再放第二張。你們想想,譬如我們在看一個小時的電影,它一秒鐘開關二十四次,一秒鐘二十四張幻燈片,你說一個小時多少?你說有沒有兩張相同的?

  主持人:沒有一張是同的,沒有一格是相同的。

  老和尚:對,沒有一格相同的。那麼它一秒鐘才二十四次,二十四張,你已經就以為它是真的了。

  主持人:它就動起來了。

  老和尚:以為它是真的。其實它沒有動,不但沒有動,其實它根本就沒有,它根本就不存在。佛在《仁王經》上跟我們講,這一格一格的速度多快?一秒鐘,佛說一彈指,這一彈指的時間很短,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剎那。就是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是一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那我們彈指,像這種速度彈的話,一秒鐘可以彈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兩個十萬八千。那就是一秒鐘二十一萬六千次的開關,你怎麼知道它是假的?這是佛在《仁王經》上說的。

  主持人:實際上,這個宇宙大爆炸理論,它也是說的我們現在這個宇宙,也是在爆炸的那一剎那間,宇宙就形成了。我們之所以覺得好像有那麼多的光源,有那麼多時間,是因為我們太渺小,是以我們的渺小來量這個時間。其實如果一個巨大的宇宙,它現在為止還是一剎那。從佛來看,它還是一剎那。

  老法師:對!佛說你什麼時候能看到這個真的現象,佛講到八地,八地菩薩的心已經很清淨,這個現象就現前,你就能親眼看到。所以他叫你證,「淨極光通達」,靜到極處的時候,這個現象你就看到了。所以佛說的東西,我們很佩服他,就是他所說的,他說你都可以去證明。並不是你要相信我,我告訴你怎麼說你就相信,不是,你要去求證,你要證得。你證得才是你自己的,你聽說的不算,他這一點是非常了不起的。並不是叫我們盲從他,跟他,你自己去證。所以他有行有證,你光是有信有解不行,那叫佛學。一定要有行、證,你真的去幹,沒有別的,就是修定。

  所以佛家的修行,禪定是核心。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門徑,修什麼?全修禪定。我們念佛是用念阿彌陀佛的方法修禪定。禪定不是禪宗專修的,所有佛法離開禪定那就不是佛法。他是用定,定到一定的程度,能力就現前,智慧現前、德能現前、相好相前,才知道一切都是自己本來具足的,森羅萬象都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所以六祖的話很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什麼都不欠缺,整個宇宙是你自己心性裡面變現出來的。所以他末後一句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就說明宇宙從哪裡來的?生命從哪裡來的?森羅萬象從哪裡來的?是自性生的。自性生就是自性變現,它變現就像幻燈片一樣,你一打到銀幕上是一時頓現,沒有先後,所以它叫一時頓現。但是這個時間是非常的短暫,講一秒鐘二十一萬六千次,這個還是方便說,不是真實說;真實說,在我想像當中是億萬分之一秒。用我們現在光的速度,電磁波的速度,光速、電磁波一秒鐘三十萬公里。

  主持人:包括我們現在的一些特別級別的、很高級別的一些大型的電子計算機,它每秒鐘的運算次數也都是好幾億次。

  老和尚:對,所以才曉得這是佛的方便說。佛讓你從這上面體會,然後告訴你,這個宇宙,《般若經》上所講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如果你要是了解這個事實真相,這叫諸法實相,真相。了解真相之後,你的心清淨了,你不會動搖。為什麼?全是假的,外面是假的,身也是假的,你在這裡面就真正定下來了。定下來之後,一切的理事因果沒有一樣不通達,這個智慧在佛法裡叫根本智,一切眾生個個都有的。根本智是般若無知,根本智是無知,它沒有起心動念;別人要問他的時候隨問隨答,這叫後得智,那就是智慧起用。起作用的時候,無所不知;不起作用的時候,無知。到這個境界裡面,阿賴耶他有個譬喻,叫大圓鏡,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就像一面鏡子一樣照外面。鏡子照得清楚,鏡子有沒有分別?沒有;有沒有執著?沒有;有沒有起心動念?也沒有,心就像一面鏡子一樣。

  主持人:心如明鏡台。

  老和尚:心就像一面鏡子一樣,所以叫大圓鏡。這種說法,用現在科學我們來對比,還是這個說法圓滿。

  主持人:道家的「無」字,它有一個對待的概念,就是有;佛家的空沒有對待的概念,你找不出一個可以和它對待的,找不出來。

  老和尚:它空不是空有的空。

  主持人:有不能作為空的對待概念。

  老和尚:對,不錯。

  主持人:這是它們很大的分別。

  老和尚:不錯。所以從這樣看法,用佛法的說法,道家還是世間法,它還沒有超越。

  主持人:接下來湯一介教授的第三個問題,他就是講到禪,因為剛才老法師說到所有的禪定,是所有印度的各個宗教都修的,然後也是佛教所有的派都修的。他提的問題是中國禪和印度禪有什麼同和什麼異?

  老和尚:印度禪範圍就包括得廣了,為什麼?印度我們曉得在那個時候是宗教之國,佛經上記載的就有九十六種外道,這個外道就是屬於宗教的,它宗教之多,宗教之國。他們統統修禪,修到最高的,佛法裡頭也有,四禪八定,這是世間禪。那麼傳到中國來之後,我們中國人稱叫如來禪,就是釋迦牟尼佛傳的。跟中國,中國就是以惠能大師為代表,叫祖師禪。祖師禪跟如來禪不一樣,不一樣在哪裡?祖師禪純,如來禪是雜,為什麼?它有次第,它有很多等級。祖師禪沒有,他那個就高。所以祖師禪不好學,也沒有法子學。

  主持人:弄不好就是野狐禪。

  老和尚:對,不錯,那就真錯了。我那時候剛剛學佛,方老師,方東美先生,章嘉大師跟李炳南老居士,這三個老師都警告我,你可不能學禪。方先生講,禪是一步登天,你登上去很好,成功了;登不上去,掉下來粉身碎骨。他說你不是上上根人,你要有自知之明,從教下,教下像爬樓梯,你上一級就得一級,老老實實往上,你走這個路子,你可別走那個路子。因為我初學佛的時候,也是偶然一個機會,這是過年的時候度假,住在一個朋友家裡。這個朋友是我父親的同事,他也是個讀書人,我在他家住了一個星期,他接待我。書房裡頭有一本《六祖壇經》,有註解的,丁福保的註解,我七天在那邊,翻翻很有味道,我就把它看完了,對這個很有好感。遇到這些老師,見面的時候問,你有沒有接觸過?我就講我看過這個。他說不行,這個東西你以後絕對不要碰它,這是一步登天的事情。三個人都這麼說法。所以一定要按部就班來學習,連章嘉大師都是的。所以我很感激章嘉大師。

  方先生介紹我入佛門,入佛門之後,章嘉大師這是個佛學的專家,我就跟他認識,他來指導我。也跟方先生一樣,一個星期兩個小時,非常的難得。頭一天見面,我就向他老人家請教,我說佛教經過方先生介紹,我知道是無比的殊勝,有沒有方法讓我很快契入?他聽了我這個話之後,坐在那裡不動,他眼睛看著我,我也看著他,我們兩個對看,看了半個小時,一句話不說,看了半個小時。到以後我們才曉得,這是教學的方法,必須叫你整個心定下來,給你講你才真正能夠領會;心浮氣躁,沒用處,講得再多,你看有些我們請教人,講得很多,出去之後,就忘了一大半了。

  他沒有廢話,半個小時他說了一個字,有!我們就聚精會神,有,耳朵都豎起來了。這有了之後,又沒有了,又不說了。這以後時間就短一點,五分鐘,給我說六個字,他說的話語氣很慢,「看得破、放得下」。他就教我這個,他說這就是祕訣。然後我就向他請教,我說從哪裡下手?布施,就從這下手。所以我跟他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大概是將近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的樣子,說話不多,頂多只說二十幾句話。我離開的時候,他送我到門口,拍我的肩膀,他說我今天教你六個字,你好好去做六年。我也真聽話了,真的就有效果。他那時候叫我讀書,叫我讀《釋迦譜》、《釋迦方誌》。他說你要學佛你首先要認識釋迦牟尼佛。《釋迦方誌》、《釋迦譜》都是唐朝人寫的,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傳記。要我看這個東西。

  主持人:都是一些本生故事,是吧?

  老和尚:從那裡節錄下來,編出來的。《釋迦譜》多一點,十卷,《釋迦方誌》四卷。這時候沒有書,所以我們就到寺廟找《大藏經》抄,我還抄了不少,抄了十幾種,抄這些經書來看。看了之後才了解到,肯定釋迦牟尼佛不是宗教,你才曉得!佛教裡頭所講的神,都是印度宗教裡面講的神,佛陀對這些所有神都尊敬,並不破壞他。這一點也叫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原來它是迷信,他給它加上意思,就變成正信了,一點不破壞它。

  主持人:而且還利用它,方便,利用了原有的方便。

  老和尚:現在你們到寺廟裡看到四大天王,四大金剛,那都是原來印度宗教裡面的神,他把它加上一個名字,「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他說這是護法,護誰?護自己。第一個,持國,持是保持,國是國家,在家,怎麼樣維持你的家;在一國,怎麼樣來護國,它裡面的精神就是負責盡職。所以這個好,每一個人在社會上有自己的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到負責盡職,跟其他各個行業能夠互相合作,你說這社會多美好!他講這個道理。

  主持人:後來這四大天王到中國以後,就利用中國原有的民間信仰的方便變成風調雨順。

  老和尚:風調雨順那是方法,他手上拿著道具,他的道具是表法的。譬如說持國天王他拿的琵琶,琵琶是什麼?就是中國講的中庸之道,用中。你調太緊了,它斷掉;鬆了,它就不響,一定要調得適中,無論是處事待人接物都要講到中。

  主持人:音樂還要講節奏。

  老和尚:對,不錯,中節,他講這個,他用這個來表法。你的生活、工作、待人接物都要做到中道。佛家講中道,儒家講中庸,他代表這個,並不是他喜歡唱歌。

  主持人:不是現在我們年輕人彈的那個吉他。

  老和尚:不是那個意思。南方增長,增長就是中國人講的日日新,又日新,就是進步,你天天進步!他手上拿的是劍,劍代表快刀斬亂麻,是這個意思。他代表智慧,慧劍!所謂劍是風。

  主持人:像文殊菩薩。

  老和尚:對,不錯,文殊菩薩表智慧,所以拿劍。西方廣目,廣目天王他手上拿的是龍,或者拿的蛇,龍跟蛇都是變化,這個印度人跟中國人的概念差不多,善變。善變表什麼?表這個社會,社會人事都是千變萬化,這個時候你要掌握到變化裡頭有不變的原則,你掌住這個原則,你才能應付得了這個千變萬化的局面。這個原則是什麼?這個東西就是倫理道德,他就掌握這個東西。北方天王拿的傘,雨傘,傘是什麼?遮蓋,就是現在的環保,防止污染。你說這個多有意思!他把那個神這麼一解釋,不就變成教學了嗎?

  主持人:教學,對!而且天王殿的屋脊上頭,往往會有四個字,國泰民安。

  老和尚:是,這個道理不難懂。你做到這個,你家庭興旺,你肯定興旺。這是他高明的地方,他不破壞你一點點,還是讓你去拜,還是讓你去信奉,給你加上新的意思。這樣搞法,你對於任何不同的族群統統能和睦相處,不破壞他,尊重他,又給他好的意思。讓他智慧開了,讓他明白了,決定不破壞他,這才是真正和睦族群,促進大同。所以佛法裡面講了兩句話,說「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我續了兩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就是看你怎麼用,你有智慧的時候,沒有一樣不是好事,惡也能變善,這才叫教育。

  所以我在昆士蘭大學的時候,跟我們的校長、教授這些座談會,他邀請我去做兩次座談。我就給他們講,從事教育,首先第一個要肯定一句話,人性本善,中國人講「人之初,性本善」,要肯定人性本善;習性才變得不善,「性相近,習相遠」。我們教學就是教人,他不善要把他回歸到善,這個你教學成功;如果他不善,你把他開除,你教學不成功,你教學失敗了。所以你不能夠怪他,你要問我自己有沒有教好,你不能怪他,他沒有學好,那是我沒有教好。你能夠往自己,中國五千年聖人所講的反求諸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什麼問題都在自己這裡得到圓滿解決;你要是向外面去,你永遠解決不了。所以我告訴聯合國,他們解決世界爭端,我說你認為過失都在那兩邊,你永遠解決不了。你什麼時候想到我是一個調停的人,反求諸己,問題一定能解決,沒有不能解決的。你反求諸己,沒有一個人不尊敬你,到人尊敬你的時候,他就聽你的話,問題就好解決。所以這些都是中國文化裡有,外國沒有。

  主持人:佛教的這種包容性,您剛才這個一說,我也能夠理解藏傳佛教了。藏傳佛教裡頭包容了佛教進來之前,在青藏高原上頭有的原始「本教」,他把所有本教的神全都包容進去了。

  老和尚:對!而且還包括印度有些神教,也都移民到他那裡去了,他全包容。

  主持人:這就是方便。

  老和尚:對,不錯。

  主持人:接著就是湯一介先生的第四個問題,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跟現在我們的現實生活有關的。他說當前社會上為什麼對於儒家的修身很不重視?就是我們中國古代的時候,至少讀書人是一定要重視修身的,那麼現在為什麼社會上對儒家的修身很不重視,原因何在?

  老和尚:古時候不讀書的人也懂得修身。你不說更遠,我能夠記憶到的,我小時候,我們家鄉的人,雖然文風鼎盛,因為那邊是桐城派的基地,鄉下都有私塾,小孩都念書。但是父親可能都會認識字的,母親都沒有念過書,但是母親在德行上,倫理道德因果她懂得的很多,給我們兒童影響的很深。所以即使那一點點,時間不長,我是十歲離開農村到了城市,第二年就打仗、就逃難了,中日戰爭爆發了。第二年,十一歲的時候,戰爭爆發,以後就是逃難。你看在那個時期,戰爭之後我到了台灣,從台灣走向世界,這麼多年來,沒有染上一點不好的習氣,就是靠那個十歲以前農村的那一點教學。所以我對這個印象非常的深刻,得的利益太多了。我知道那個東西好,那個東西寶貴。

  原因,你說今天世界變成這樣,就是滿清亡了之後,中國是內戰,陷於軍閥割據,以後接著抗戰,把中國整個社會打亂了,都忙著逃難。所以這個基礎的教育就疏忽了,一直到現在不能恢復,原因在此地,整個動亂原因在此地。但是是可以能夠挽救回來的。挽救回來,我們現在是非常希望政府,政府能夠注重傳統教育,由政府來提倡。像我們現在湯池培訓這一班老師,很不容易,真是難得,我們對他們非常敬重。因為他們以身作則,他做到了;不像一般學校老師,他能教你,他自己未必做到,真正做到。有這樣的人,能夠有個五、六十個人組成的一個班子,每天來教學,就是用遠程教學的方法。就像湯池這個示範鎮,把這個示範鎮每天教學的內容放在網上、放電視上。我相信半年,我們整個國家社會裡面的人就會反省,他就能穩定下來,一年效果一定成就,就能夠慢慢的重視倫理、重視道德,懂得因果,社會就安定了。所以遠程教學,這麼好的工具要好好的利用。

  你看現在教的是什麼?從前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台灣蔣先生就在那裡搞文化復興,其實是口號,沒有真做。那個時候,台灣的教育部有幾個官員去看方東美先生,那天正好我也在,他們向方老師請教,他說政府提倡復興中華文化,請教方先生這個事情從哪方面去下手,怎麼個做法?方先生聽了之後,非常嚴肅,靜默了大概五分鐘,然後告訴他們。他說方法有,第一個,台灣那時候三家電視台關閉,無線電的廣播關閉,報紙雜誌一律停刊。「方老師,這個做不到!」他說這些東西天天在破壞中國傳統文化,有這個東西存在,你還談什麼復興?他說得很有道理,是非常有道理。然後說電視,那時候還沒有網路,電視、廣播,這個科學工具,他說它們沒有過失,它是中立的,說不上善惡,是它的內容。他們以後又提了一個問題,美國那時候是世界上最強的國家,他說最強的國家,羅馬也會亡國,美國將來一定也會滅亡的,他說滅亡第一個因素是什麼?方老師考慮都沒有:「電視!」

  以後方老師跟我談了幾次,他說這是個好工具,如果拿來教學的話,利益無邊!尤其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大幅員,你要多少老師?尤其在這個世界,沒有辦法。你用遠程教學的方法好!你只要能培養,國家要是能夠培養這一批老師,這樣一個隊伍,一百個老師抵三百萬軍隊都不止。三百萬軍隊,你搞不好,這一百個老師會把全國人民教得服服貼貼。不容易!所以我是常常記在心裡,我說這個工具要好好利用。在那個時候我連生存的地方都沒有,所以只是一個想法,始終不敢做。所以我們建第一個道場,那個道場都是被逼出來的,第一個道場我們就建個圖書館,我們不建寺廟,建圖書館,教學,做學術研究。美國那邊就希望請我去講經,我說我沒有辦法離開,他說那你能不能錄相,把錄相帶寄到美國?我說我沒有設備,他就送一套設備。

  主持人:這就是一個因緣。

  老和尚:對,一個因緣。那時候他送了兩萬美金,我在日本就買了一套設備,叫做視聽圖書館。從那時候開始,我們就把錄相的東西保留,保留到現在大概總估計有兩、三萬個小時。所以現在我們有個衛星電視台,一天播八個小時,播了五年還在播,就是這個累積下來的。現在科學技術愈來愈進步,成本愈來愈低,所以愈來愈方便。我聽說寬頻電視已經發展出來了,將來這個不需要用衛星,成本就更低。效果又非常好,所以一定要好好利用這些工具來教學,來宣揚傳統文化。

  像湯池這種教學,國家能有這麼幾個示範點,天天報導,希望每個地方要仿照去做的話,到那個地方去學習。一定要到那裡去學習,他才真正有這個感受,親身去體驗,他回去就能做得好。這樣一展開的話,國家恢復到長治久安是做得到的,不是做不到的。所以我們把這樁事情介紹到聯合國,聯合國這麼多大使想到這邊來參觀,來看,我非常歡迎,我們去年這個活動就沒有白辦了。第一批現在在接洽,大概十一月來,以後第二批、第三批,我們把這一百九十二個國家代表我統統把他請來,來看。這樣對於我們自己國家也有信心,我現在交給政府了,自然是政府辦的,不是我個人搞的。

  主持人:所以湯池的實驗就是修身,全民修身。

  老和尚:對,不錯。所以你看這個小鎮,原來跟一般一樣的糟,糟透了,人民一點倫理道德觀念都沒有。現在你看,到現在才不過一年,二00五年十一月開始的,培養老師。二00六年三月,我們開始到農村裡面去教學,你看到現在才一年多,這麼好的成績。所以這不是做不到,真正肯做的話,行,可以做得到。

  主持人:這個實驗一直是聖賢教育,包括佛陀教育的一個信念,就是優秀的品質是教育出來的,優秀的東西是教育出來的,這個優秀的人民也是教育出來的。

  老和尚:對,所以我現在提倡兩句話,第一個就是聖賢是教出來的,第二個人民是教得好的,只要你肯教。所以教育,中國自古以來,都是把教育擺在第一。你看從前讀書人,那時候不叫老師、不叫教授,叫夫子。夫子是個行業,從事於夫子這個行業都是很清貧,但是在社會上受到崇高的地位。一個是教學的老師,一個是醫生,這兩個行業,社會上普遍受到尊敬,為什麼?他是救人救世,他們沒有名利。從前醫生給人治病不收藥錢的,他是來救人的,治好了之後,送多少錢隨你,家裡富有,多送一點,沒有錢少送一點,還有很貧苦的,那個醫生還很慈悲,醫生還幫助他一點。這個現在沒有了。所以從前教書的不收學費,收學費那不像話,那就開學店了,沒有收學費的。也都是家長把小孩送來念書,富有的,逢年過節多送點禮;貧苦的,少送一點。他是這麼個情形,不是有一定的。所以他受到社會大眾尊敬,而且國家也很尊重。所以從前中國社會,士農工商,讀書人擺在第一位,他有精神生活。

  主持人:在當時候,沒有出家人的情況之下,夫子就有點像出家人,是社會中間的道德表率。

  老和尚:對,不錯。從前出家人跟現在也不一樣,從前出家人是要考試的,不是隨便能出家的。這個考試很嚴格,皇上親自考試。為什麼?你一出家之後,天人師,是皇帝的老師,他要看看你的德行學問,你能不能做我老師。有這樣的水平,他才給你一個文憑,叫度牒,你拿到這個度牒,你到哪裡出家,他不管你,你要到哪裡出家,老和尚一定要看你有沒有度牒。

  主持人:這個度牒是由禮部發的?

  老和尚:不是,皇上發的。所以他高!從前出家人,等於是中國就變成兩個教育部,一個是宰相管的,禮部;一個就是寺院,皇上管的。他稱為寺,寺是政府辦事,是官署地方,皇帝下面九個寺,有九個一級單位歸他管的。以後寺廟也變成寺。寺的意思,它是永久設立的,不能夠廢除。但是部,它可以設,可以廢除,宰相底下的稱部。寺不能廢除的,代代相傳下去的,所以地位很高。度牒制度是順治廢止的。聽說順治出家了,大概可能他不廢止,他不能出家,他是私心。這樁事情,印光大師對他很不原諒,為什麼?你把這個制度廢除之後,使出家人的程度一落千丈。從前考試制度好,政府、皇上尊重你,地方官員沒有不尊重的。在地方上,他變成地方官員的顧問,你看從前作官的遇到事情,棘手事情解決不了,到寺廟請老和尚請他指教,他真能幫你解決問題。

  所以寺院也是個學校,你看多少秀才、讀書人、窮人都到寺院去讀書。因為寺院有完整的圖書館,就是藏經樓,藏經樓不是佛經,儒釋道什麼都有,它就是一個大型的圖書館,能夠提供你到那裡讀書。以前書籍不容易得到,所以到藏經樓去抄。所以它是一個文化機構,它也不是一個宗教的道場,它是文化學術的機構。寺院會變成現在這種形式,把文化東西丟掉,在我想像當中不會有三百年。

  主持人:清朝以後的事。

  老和尚:不會有三百年,甚至乾隆那時候都還是正規。

  主持人:還是一個學術的中心。

  老和尚:對,不錯,學術中心。乾隆、嘉慶,到嘉慶以後慢慢的就變質了。

  主持人:它主要是地位一落千丈,然後很多的學人他和這個不來往。

  老和尚:對。還有很多是犯罪的,都往裡面去,那在從前是決定做不到的。

  主持人:所以整個僧侶的身分變了,標準降低了。

  老和尚:你看變成一個等於說犯罪不良的避難所。還有很多不認識字的,沒有知識的,這在從前是不可能的事情。

  主持人:包括到寺廟裡頭也去混碗飯吃。

  老和尚:不錯,所以這是佛教之衰,衰到現在這個程度,不是沒有原因的。過去我們初學佛的時候,看印光法師《文鈔》,他老人家對這事情的批評,我們還覺得有點過分,但是到今天,那就完全正確了。現在再要能恢復,方先生告訴我的,方老師一直給我提過好多次,他說佛教如果再要復興,一定要復興叢林制度。他說叢林制度是中國的佛教,是佛教在中國做的一番大革命。叢林制度就是把佛教教學,從前是私人教學的方式,變成正規的學校,叢林是大學。你看叢林裡面有主席,主席就是方丈,那是校長;他有首座,首座就是教務長,這是管教務的;有維那,維那是訓導長;有監院,監院是總務長。名詞不一樣,分工是一樣的,完全相同,所以它就是一個大學,一定要恢復這個。

  在我以後,我第一次回國的時候,趙樸老接待我,我們那天談了四個半小時,談了很長,談得很投機。我就建議他中國佛教要復興的話,要辦佛教大學,將來出家的時候,一定要佛教大學畢業,才有資格出家,這也等於把考試制度提起來;沒有佛教大學畢業,不可以出家。他那時候很同意我的建議。現有的寺廟都把它恢復起來作觀光旅遊,這個可以賺一筆外匯。新的佛教,建學校的方式,不要建宮殿式的,不要建這個。舊的寺廟做為歷史性的觀光旅遊的景點,你就不要再用這個東西;新的就辦學校,就辦佛教大學。居士們,大家在一塊修行的地方,辦就像我們現在講的學會,像淨土宗的淨宗學會,禪學會,那是大家在一塊修行的地方。培養人才的地方,統統辦學院、大學。這樣子佛教就會面目一新,就能夠把它興旺起來。

  主持人:這個應該操作上頭也不是件很難的事情。

  老和尚:不是難事情,就是我們政府領導人要是意識到這個,只要他下個條子問題解決了。

  主持人:但這一天肯定會到來,因為這是在理上的事。下面就是郭齊家教授的幾個問題,郭齊家教授是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的教授,他很多的問題是和教育相關。他的第一個的問題就是直接和我們現在教育相關的一個問題。

  他說在淨空法師的教導和鼓勵之下,數百萬的少年兒童現在開始誦讀中華文化的經典,而且開始形成了風氣;然而在部分的大學生、研究生以及知識分子中間,卻對中華文化的經典缺乏溫情與敬意,他用了「溫情和敬意」這麼兩個詞。這些看上去好像很有知識的,在社會上被稱為菁英的這部分人,大學生、研究生和知識分子,他們「精於科學,荒於人學;精於電腦,荒於人腦」;「精於網情」,就是在網上談情,有情感,然後「荒於人情」,就是荒於人際之間直接的這種情感聯繫。然後「精於商品,荒於人品;精於權力,荒於道力」,道德的這個道,荒於道力。他對這樣一種狀態非常的心裡頭焦急,如何能夠突破這樣一種狀態?他請法師開示。

  老和尚:不敢當。這麼多的問題,總歸納起來是一個問題,就是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我們中國自古以來,代代承傳,對於這個教育的疏忽,不是那麼樣很重視的,大概第一個人就是慈禧太后。你看清朝實在講也是了不起的一個朝代,開國的君王勵精圖治,而且真的有學問,真的用功,他儒釋道都精通。那個時候宮廷裡面,因為他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國,人數不多,軍隊也不過二十萬,中國這麼大,你怎麼管這樁事情?他們完全用中國的儒釋道。你看關於政令上的發布,邀請儒釋道三家的學者,這些法師、大德到宮廷裡面去講課,皇帝帶著嬪妃、文武百官一起來學。所以在發布政令,這是佛的意思,這是孔夫子的意思,大家都服服貼貼。他沒有說這是我的意思,這一點了不起。所以少數民族能夠統治中國兩百六十多年,這是他聰明之處。而且實在講,他是出於真心,不是權謀,為什麼?他了解、認識到中國有五千年傳統文化的優秀,他們完全吸收了。這就是古人常講的,「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五千年文化傳統是中國人之所好,我們就是從這個水土養大的,你拿這個東西那我們對你非常感激,你是哪個族群的忘掉了。

  主持人:南巡的時候,特意到曲阜去拜孔廟,特意到泰山去拜東嶽大帝。

  老和尚:對,不錯。所以說這是高明到極處。那麼慈禧,我是看到梅光羲的一篇文章,說宮廷裡面的講學,慈禧廢除的。她廢除之後,這是章嘉大師也告訴我的,因為我有一次問他,扶鸞,駕乩扶鸞。在台灣我去參觀過一次,我對他有疑惑,所以我就向他老人家請教,這個到底是真的是假的?因為我小時候,就是抗戰前一年,我離開家鄉到福建,我父親在福建工作。福建扶鸞的風氣很盛,但是那個我有一點相信,因為他扶鸞的人本身沒有文化,不認識字,都是拉黃包車的、賣柴的、挑水的、賣水的,都做苦力的。隨便拉兩個人來,他有個小畚箕一樣的,一個人一扶一邊,在沙盤上真的寫了字。我們是小時候在旁邊看,字寫得規規矩矩的,一個一個字我們都認識,大概一個小時下來寫個幾十個字。我相信那個,因為他本身他不認識字。

  可是到台灣去,有乩童,這乩童是職業的,非他扶不可,其他人就不靈。而且他扶的時候,我在旁邊看,看了半天,一個字也不認識,就是動作太快。他口裡就念,旁邊人就記,一個小時下來,幾千字下來。我就很疑惑這個事情,我就去問章嘉大師,他說這個東西是靈鬼附身,他講是什麼佛來的、什麼菩薩來的、什麼神仙來的,都靠不住。靈鬼,有一點小神通,不可靠。他就告訴我說慈禧太后廢除了講學,她就搞這個。國家大事她都是去扶鸞,所以扶鸞滅掉了國家。這是章嘉大師跟我講的,我才曉得是這麼一回事情,她迷信。

  主持人:不問蒼生,問鬼神。

  老和尚:對,她問鬼神,國家就這樣滅亡的。所以我們從這個地方了解,慈禧對於教學就疏忽了。這個疏忽,這一直到我們現在受到這個害了。還好就是時間還不算長,我們現在能夠恢復的話,不是難事情。湯池這個實驗給我們帶來很大的信心,我們覺得有指望,好好去做。而且湯恩比的話說得是有道理,我們中國做好了,現在在世界上宣揚出去,將來能夠從聯合國再推動,推動到其他的國家。所以我們非常歡迎國外這些學者專家,他們來帶頭,宗教學者到湯池來參觀,把這個訊息帶出去。我們以後能夠有這個機緣,在電視、在網路向全世界播放,我們可以用各種文字來翻譯出來,這會起很大作用。

  主持人:那就是湯池是四兩撥千斤。

  老和尚:對!是可以做的出來。

  主持人:郭教授的第二個問題是,他說一九九二年1575名科學家發表了一份《世界科學家對人類的警告》,這麼一個宣言。在這樣一個宣言裡頭是有這麼一段話,他說是:「人類和自然正在走一條相互抵觸的道路。」情況相當的嚴重。譬如說像我們現在大家都知道的,我們中國現在能源的消耗已經僅次於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大。這種能量大量的需求造成資源日益的消耗,然後也接著造成環境急劇的污染,然後環境的污染又造成我們人生很多的怪病,這種不治之症就不斷的出現。而且在這個情況之下,人口還惡性的膨脹,生態嚴重的失衡,自然的災害頻頻發生,譬如說最近我們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幾次海嘯,那麼人與自然的同盟的關係遭到嚴重破壞,可以說是危機四伏。從佛學的哲理如何來評估和分析現在這樣一個現象?而且如何來加強我們人類對這種危機的意識?

  老和尚:對,這是目前很嚴重的問題,在國際上已經引起許多人關注到了。也有人問過我,佛法裡頭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解決。那麼從佛法裡面來講,佛法講因、講緣、講果,今天這些科學家們,他們沒有找到因,像這種染污,那在佛法講是緣,那不是因。

  主持人:沒有猜到因的這一層。

  老和尚:因是什麼?因是人心,就是我們所說的,大乘教裡面常講的,人貪心,貪心招來的就是現在南北極冰的融化,海水將來要上升,這都是貪心,貪心所感的;火山爆發、海嘯,這是瞋恚;現在風災也不得了,最近他們從網路上下載下來的,這龍捲風是特大,從前沒有這麼大,而且發生頻率是愈來愈多,這個事情是很麻煩,風是愚痴。地震,甚至於地殼的變化,這都是人的貢高我慢,這才叫真正的因。所以佛教給我們,怎麼樣改變環境?「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天災人禍就會減少。但是這個說法,現在人相信科學,他說這是宗教,他不相信,問題在這個地方。所以也難得,這兩天日本江本博士,他託個訊息給我,他很想到香港來看我,我很歡迎。他做的水實驗今年是第十二年還是第十三年,做得很成功。水,他用小玻璃瓶裝著水,實驗出來,這水是礦物,它有見聞覺知,它能看、它能聽,它懂得人的意思。

  主持人:所以他書的名字,我不知道日文叫什麼,中文翻譯叫《生命的答案水知道》,它有知有覺。

  老和尚:對,有知有覺。我看到他的訊息之後,也是一個同學在網路上下載的,寄了四張拿來給我看。我說這個人你們去找他,他這個實驗對我們佛學很有幫助。佛法裡面講,整個宇宙是有機體,所以連礦物它都有見聞覺知。為什麼?所有物質它的本體是法性,法性是靈明覺知,法性裡面本來有的見聞覺知、色聲香味,它一切具足。惠能大師開悟之後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它就具足見聞覺知,具足色聲香味。色聲香味是物質,見聞覺知是精神,就是阿賴耶的見分,阿賴耶的相分,它本來具足的,一切萬物統統都有。所以我跟江本博士說,你現在實驗的才實驗看到色,它的反應,色相給你看;它還有音聲,它還有味道,還有香,還有味。你再好好用功,再努力,你能把它統統都實驗出來,這對佛法是了不起的貢獻。我勉勵他。

  主持人:水其實是很大的一個生命的本體。你看植物,植物差不多百分之百都是水,那麼植物對我們剛才說善念善心、惡念惡心,它有直接的反應。我們人、動物,事實上百分七十以上也是水,水的結構它變漂亮和變惡劣,直接影響到你生命的健康。

  老和尚:從這個地方,我在東京開過兩次會,每次我都會找他聊聊天,在一起吃吃飯談談,還很投緣。我就跟他講,他今年大概應該也有七十歲了,他小我很多,我去訪問他的時候,他不到七十,六十多歲。所以他很羨慕我的身體,我比他大至少大十歲,他給我說:法師,你是怎麼保養的?我說我就用你實驗那個方法保養的。我實驗的什麼方法?愛!愛心!我說你實驗出來,愛心是宇宙的核心,宇宙的樞紐,你沒有用它,我說我用上了,這個東西是愛心。人首先學的什麼?學自愛,人不自愛不可能愛別人,凡是性情不善的,都不懂得自愛。人一定要自愛,自愛就是本善,人性本善,所以頭一個要自愛。自愛,你愛你的智慧,你愛你的德行,你愛你的和諧,這很重要的。這些德行都是自己本性裡面本來就有的,倫理道德都是本來就有的,不是外頭來的。你能夠好好的學,好好的去養,這就是自愛。你自愛你才會影響別人,那就是愛別人;如果人不懂得自愛,就不會愛人。你能夠自愛,身心和諧,身心和諧,哪裡會有病?人自愛會天天歡喜,是不是?別人惡意對我,我以善意對他,不就化解了,沒事了。

  主持人:然後你身體裡面的水分子都是漂漂亮亮的結晶。

  老和尚:對,全身都是最好的結晶。你說我們吃飯喝水,我們都對它合掌恭敬,它就變樣子。他說有道理。宗教徒在飲食方面做祈禱非常有道理,他改變它的分子,改變它的結晶。所以我們對小動物,你看溝通。我有一天到廬江去訪問的時候,晚上我在做晚課誦經,房子裡面有三、四十隻蚊子。

  主持人:那很多,一個蚊子就搞上一晚上睡不著了,還三十多隻!

  老和尚:我就跟牠講,我說我現在要誦經,要做晚課,你們不可以擾亂我,你們可以跟我一起做。牠們都定在牆壁上。我整個晚課做完的時候,牠們一動都沒動,我在那裡,沒有干擾我;到第二天早上我起來去看,還有十幾個,真聽話!像蚊子、蟑螂、老鼠這些東西都聽話,螞蟻,都會聽話。我在澳洲,有一天,我後頭有個房子是新建的,早晨起來之後,滿地都是螞蟻,洗手間,我就進不去。我說這個很糟糕,我剛起來,我要用洗手間,我就跟螞蟻講,你們從哪裡來,就從哪裡去。因為新房子,牠不曉得從哪裡鑽出來的。你們就出去,我說我半個小時之後,我要用這個洗手間,給你半小時的時間你們離開;半小時我進去,一個都沒有了,合作。所以小動物跟我們都合作。像我們種的菜,不但是動物合作,我們供養牠一部分,不能不供養,不供養是不可以的。一定要畫一個區域供養牠,給牠們吃。我們有給牠栽,好好培植,供養牠們的。果木樹,有幾棵樹是專門供養鳥的,牠就不會干擾我們。這是非常友好的和睦相處。菜、植物,我們的花園裡面花草樹木比別人都長得好,愛心。

  主持人:都要翠綠一些。

  老和尚:對,都要愛心,花開得特別美,特別香;隔壁那一家就不行,就不能比。完全用愛心。我們怎麼對它,它怎麼樣回報我們,它有靈性。所以說所有一切萬物都有見聞覺知,難得的江本博士用這個方法實驗。實驗之後有很多小朋友,譬如說一鍋蒸的饅頭,兩個饅頭,他拿去做實驗。房門一邊掛一個,對這邊說「我很愛你」,這邊的「我很討厭你」。結果是三、五天之後,這個很愛你的都沒有變壞,那個討厭它的,已經變得氣味難聞。就這個道理,那就變壞了,就很明顯。水果,一顆樹上摘下來兩個水果,你用這個做實驗,一點都不差。證明花草樹木都有見聞覺知,都懂得人性。所以我們化解災難沒有別的,還是從教學,培養人的愛心,把人的煩惱習氣降低,把倫理道德向上提升,再加上科學治標的那個方法,這是治本,標本兼治,這個災難就能夠減輕,災難時間能夠縮短。

  主持人:讓世界充滿平和之氣。

  老和尚:對。這個很重要!

  主持人:不要生戾氣、暴力、怨氣。

  老和尚:所以這一點,我就想到,我去年從倫敦回來之後,就想到現在全世界儒釋道一流的大師逐漸沒有了,這是很憂慮的事情。老師怎麼培養?就想到還是從前的老辦法,十年寒窗,一舉成名。所以真正有德行的,德行的標準就是我們現在想的《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沙彌律儀》。如果這四個根,四個根都紮下去,這個人就有聖賢的基礎,基礎條件他有了,然後幫助他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實在講《三字經》上前面八句話,是我們古老祖宗金玉良言,「教之道,貴以專」。同時不能學兩樣東西,學兩樣就學雜了,學一樣東西;一樣東西學好,再學一樣東西。如果十年學一樣,學《論語》,專門學十年,我們古人的、今人的這些最好的參考資料提供給他,讓他自己好好去學。學了之後,每一天做報告,報告就是他的成績,不需要考試的,那就是成績。報告,我們給你錄相錄下來,一年一部《論語》大概一天講半個小時,我估計是半年一部講完,再從頭講。十年講二十遍,二十遍就熟透了,二十遍就開悟了。為什麼?他一門!他天天腦子裡頭轉的就一樣東西,得定,佛家講三昧,定能開慧,他真的智慧開了,他就通了。所以不可以學多。如果說十個學生,那就十種不同的東西,有學《老子》的、有學《莊子》的,有學《孟子》的,甚至於是諸子百家都可以在裡面選,也可以選佛學的。每一天我聽大家報告,這是常識,你都有了,你自己專攻你一門,跟大家在一起聽大家的報告,融會其他東西,融會到你自己這一門東西裡面來。

  主持人:相互啟示。

  老和尚:對,如果十年下來,十個專家,這十個專家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導師。有這麼十個人,十年之後,我們就可以辦研究所,他們是研究所的教授,就可以正式辦研究所招研究生,培養碩士跟博士。一個老師帶十個人,就一百個人。這一百個人,大概我估計五年,五年時候碩士、博士就出來了。然後再辦傳統文化大學,這些老師去教。這些老師教有什麼好處?他思想、理念、目標一致的,他不會亂。現在辦大學很容易,到處請老師,每一個老師是一個方向、是一條路子,會把學生教得迷迷糊糊,這個問題在此地。所以你這麼一個系統下來,他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效果完全不相同。所以我說辦大學要這樣辦法。

  主持人:對,這有點像過去的漢代的時候設立的什麼博士一樣。

  老和尚:對,五經博士。不錯。

  主持人:國家圖書館現在的名譽館長,就是過去中國社科院宗教研究所所長,任繼愈先生。他前幾年也向國家提出一個建議,就是要設立叫國家博士。我們現在博士滿街走,走滿整個大街。他是覺得這個博士不行,這個博士不是我們過去說的那種博士,不行。那麼他現在這個國家博士有點類似於像漢代時候那種,就是由皇帝來考。就是每年皇帝出題,當然肯定不是皇帝個人,是皇帝有個出題班子給他們考,是人文學科方面的,當然不是指理工科的,考的就是人文學科方面,儒釋道包括全面的東西。經過嚴格的考試合格的,授與國家博士學位,但是不安排工作,國家不安排工作。你有這個榮譽,有這個學位,然後你自己在社會上去發展。他這個想法大概也有點和老法師有一點點接近。

  老和尚:對,不錯。書院裡面每天上課,我們都可以用研究員,他既是老師也是學生,每一天一個人半小時,我們的教室就是攝影棚,大型的攝影棚,可以同步用網路、衛星電視向全世界播放,這就是兼善天下。你看書院裡面,獨善其身,不出門,也不接受外面來專訪,沒有打擾的,你可以專心。同時兼善天下,如果許許多多人,那就是無數的人,可以在電視前面學習,可以在網路上學習,就是遠程教學。遠程教學裡面有毅力的,真正有好的,他可以到學院來住上三個月、住上半年,學院可以給他證書。

  主持人:來掛單。

  老和尚:這個很有意義。對全世界著名的大學,我們都可以通知他,歡迎一起來學習。這個方法好,省很多事情。讀書人就怕干擾,一定要很好的學習環境。所以我就是回來之後就想這樁事情。

  主持人:郭齊家教授的第三個問題,他是說現在的人類正處在一個很重要的一個時刻,當前無論是政治制度、經濟發展的程度,不管他們是如何有差異,各國、各民族其實都面臨著共同的三大矛盾:一個是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一個是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還有一個就是人身與人心,在自己身上身與心的尖銳矛盾。這是不是佛學所說的末法時期的一種表現?應該如何來評估和分析剛才說到的這三大矛盾?如何化解這三大矛盾?以及人類的希望和前景在什麼方向?這個問題提得很大。

  老和尚:這三種矛盾都需要聖賢教育來解決,聖賢教育沒有別的,就是個愛的教育。人只要愛人就不會害人,就不會傷害人,就是敵人都不會傷害,也不會放在心上,用一種感化的力量,你去感化他,去改變他。絕對不是用對立,絕對不是用憎恨,不是用報復。所以你本身身心和諧,你這就和諧了。人生的意義、目的就像佛說的,幫助所有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你說這個多快樂,這個多有意義。這項工作,無論在哪個行業,在哪個角度上都能做得很圓滿。

  我們在這麼多年來,在國際上接觸了很多人,就是現在的政治制度,我不贊成民主,我覺得民主沒有君主好。為什麼?君主,你看看他培養出來的接班人,花多少心血去選太子,國家的第一流的好老師,有德行、有學問的來教他,他受過多少良好教育。現在你說選出來,他的任期四年,他不負責任,四年他賺完了,他就下台了,沒有責任感。從前君主制度,他底下培養的人做不好,亡國,改朝換代,家破人亡。他要很小心,所以他能夠傳個幾百年,傳個幾十代,如果他子子孫孫都能奉守祖宗的成法,小心翼翼的,他就永遠傳下去。

  主持人:敬天法祖。

  老和尚:方老師在那個時候告訴我,他說中國的《周官》,就是《周禮》,《周禮》是周朝的憲法,現在叫憲法。他說全世界的憲法比不上《周禮》,他叫我看,我是一遍也沒看,我對政治沒興趣。他說如果周朝後代子孫都能依照《周禮》,現在還是周朝。這是方老師跟我講的,他對那個佩服的不得了,那是周公所訂的。

  主持人:我幾年以前在陝西的時候,因為那是周公的故鄉,我在節目中間我就說了,我說周公制的《周禮》是中國的根本大法。

  老和尚:根本大法,是!這個到今天全世界還是行得通,它原理原則!這是個了不起的東西。所以我始終就想到民主比不上君主。而且孫中山先生搞一黨專政,我佩服到極處。他把君主跟民主的優點結合在一起,這個很了不起!所以他真的,他是講《三民主義》,這個學術是繼承中國文武周公這個道統下來,那《三民主義》就是中國傳統東西的現代化。因為帝王是他一家,是一個家族來管理國家,他的構想是我們這一國全國菁英的人才共同來管理,這個比一家當然就殊勝。可是這個裡頭,以後國民黨沒搞好,我就想到因素到底在哪裡?他疏忽了一點。從前帝王選拔幹部,就是他的助手,各個階層的幹部,他選拔幹部是選舉的,是挑選的,挑選什麼?舉孝廉。這就是選舉!他的選舉是誰選舉?地方官員,而且地方官員在政績裡頭,它擺在第一,最重的。

  主持人:他替朝廷舉孝廉,介紹人才,而且他還微服私訪。

  老和尚:這是你的政績。選孝廉就是在童子當中,也就是不滿二十歲的這些童子當中,哪個人孝順父母?他能孝順父母,他就會對國家盡忠,廉潔就不貪污。所以他就選這兩個字,多簡單。

  主持人:能孝就能盡忠,能廉就能守。

  老和尚:對,守,不貪!選了這個,國家來培養他,等於像現在講工資,他的生活費用由國家照顧,他就專心去讀書;讀書以後從事於考試,替國家政府來服務。所以他們是從孝廉裡面選拔出來的。現在國民黨搞的,孫中山是搞國民黨,黨員沒有選孝廉,應該他的毛病出在這裡。如果說參加黨的時候,孝廉是第一個條件,他就不會出問題。你說舉孝廉,從漢武帝一直到滿清都沒有廢除,改朝換代,這個制度沒廢除。你就曉得這東西多好。

  主持人:很重要。

  老和尚:很重要!現在大家疏忽了,變成今天這種局面,這是個事實,我們已經看到了。所以現在還是要教孝,要教廉。八德裡頭,「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只要把這十二個字做為我們教學的中心,做為我們公民道德的規範,要求一定上從下效,從上到下一起要這樣做,社會這個問題解決了,這個問題統統解決。

  事業,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都好,都能夠為社會、為國家盡一分你的力量,都能夠幫助這個社會走向世界大同。人不能自殺,自殺是非常可惜的。有自殺的念頭,這個意念,為什麼不把你的身體奉獻給社會?奉獻給眾生?這個多有意義!這個要提示大家,決定不要。有自殺的決心的時候,我可以一切都不要了,我為人民做事情,我不要錢,我也不要地位,我也不要官,犧牲奉獻,你會被社會大眾尊敬。

  主持人:其實有自殺的勇氣的時候,就是勇氣已經到了最高點。這個時候你離菩薩只有一念之差,回來你就是菩薩了。

  老和尚:對,不錯。

  主持人:好,非常感謝淨空老法師給我們今天這一天的開示,也非常感謝錢遜教授給我們帶來一些問題,以及參與我們這樣的討論。在前些日子,我讀淨空老法師的一篇文章的時候,我對淨空老法師關於現在佛教是教育,以及佛教通過教育來解決我們世界的各種各樣的紛爭和矛盾,化解各種衝突達至世界和平,我有這樣一個學習的心得。現在這裡,我也請教一下老法師,我不知道我這個歸納總結的對不對?按照淨空老法師這樣一個教學的理念,就是我們首先人要樹立起兩個信念:一個就是古往今來全人類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和期盼,那就是要和平安定,要幸福安樂,這個是永遠也不會改變的。第二是宇宙世界本來和諧,萬物生來和睦,其性本善,這個也是永遠不會改變的。這是我們必須要確立的兩個信念。

  但是我們面臨的一個現狀,這個現狀就是個人、家庭、國家、社會、族群、宗教種種的衝突矛盾,戰爭動亂,愈演愈烈。這是我們現在面臨的一個現狀。那麼這個現狀是一個根源,就是貪戾,我們必須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怎麼扭轉這個現狀。我們有很多的人提出了很多的辦法,但是我們要有四個否定,就是說軍事不能達至和平安定,政治也不能達至和平安定,經濟也不能達至和平安定,科技也不能達至和平安定。這是我們要做的四個否定。

  那麼剩下就是一個途徑,這個途徑就是「宇清、國安、家和、人樂,壹是以修身為本,教學為先」,這就是一個途徑。然後這個途徑就是五種教育,一種是倫理教育,一種是道德教育,一種是因果教育,一種是智慧教育,一種是科學教育,通過這五種教育來解決修身和教學的問題。這個五種教育中間堅持一個宗旨,就是「仁慈博愛,誠敬謙和」;然後達到一個目標,就是捨棄自私、傲慢,捨棄憤怒、貪婪,捨棄妒嫉和怨恨,彼此尊重,互敬互愛,和睦相處,平等對待,這是一個目標。

  然後我們是一個起點,要做到這點,其實從一個很淺顯的起點就可以做到這一點,就是童蒙養正。就是以《弟子規》、《十善業道》來落實這個愛;宇宙間不管有多少種宗教,多少種存在,其實只有一個真神,這個真神就是愛,他化身於不同的宗教。我們要確立三個信心:一個信心是宗教是可以團結的,第二個信心是人民是可以教得好的,第三個信心是安定和平是可以實現的。我不知道這個歸納準不準確?

  老和尚:準確。這就是我這麼多年來天天講的,不錯,很難得。

  主持人:好,讓我們再一次的感謝淨空老法師給我們進行的這種智慧的開示。好,也謝謝各位朋友,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