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0七年新年談話 (共一集) 2007/1/9 澳洲淨宗學院嘉南堂 檔名:21-364-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大家新年好。今天是二00七年我們第一次在這裡聚會,我們要談談學佛,學佛要怎麼個學法?為什麼要學佛?這些基本的問題都必須要認識清楚。佛到底是什麼?佛這個字是從印度梵文音譯過來的,它的意思是覺悟、是智慧。覺悟、智慧都是自己本來有的,諸位在《華嚴經》裡面聽得很多,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現在又要學佛,那你當然會成佛,所以佛是什麼?佛就是自己的本性。自己的本性本來具足無量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才藝、無量的相好,就像《無量壽經》上所說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無量,是你自己本來具足。
大乘教裡面有兩句話,大家也都記得很清楚,叫「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所謂的心就是心性,心性才是真正的自己。禪宗裡面所說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本來面目就是心性。由此可知,宗門裡面所謂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從這些名詞術語裡面,我們就能體會到,所謂佛就是自性,成佛就是把自性找回來。我們六道眾生迷失了自性,迷失了自性把自性裡面的智慧扭曲變成煩惱,所以佛經上講「煩惱即菩提」,菩提是智慧。我們煩惱無量無邊,如果你要是覺悟了,無量無邊的煩惱都變成無量無邊的智慧。智慧跟煩惱是一體的兩面,像手心、手背一體的,迷了是煩惱,覺了就是智慧。所以煩惱如果真的斷了,沒有了,那問題嚴重,智慧也沒有了,這個道理要知道。不是煩惱真的斷了,轉煩惱為菩提,轉生死為涅槃,轉惡為善,轉凡為聖,佛法是教我們做個轉變。為什麼?它是一體,都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常不斷,不一不異,這是真的、永恆的。
現在很難得連外國一些科學家、心理學家,他們也發現每個人都是永恆的,沒有真正死,也沒有真正生過,沒有生死,現在我們迷失了的現象,認為身體有生死。身體不是我,他們西方人講身體裡頭有個靈魂,身有生滅,靈魂沒有生滅;身有生死,靈魂沒有生死。跟佛法所講的還是差個階段,為什麼?靈魂沒有出離六道,它還有個界限,出離六道之後就不叫靈魂,靈性,靈性是自己。靈魂已經受了染污,我們講的精神現象,它是染污不是清淨的,靈性是清淨的。佛法裡面講性,我們中國古聖先賢也講性,《三字經》上告訴我們「人之初,性本善」,善是什麼?善就是佛法講的無量的智慧德相,那是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中國人講的善、本善,佛講得比較詳細,中國人講得含糊籠統。所以會通來看,你就能體會到這個意思。
我們本來是善,這要記住,一絲毫的惡都沒有,就像《十善業道經》上所說的,你的心善、思想善、行為善,沒有一樣不善。這裡頭決定沒有絲毫不善夾雜,這是什麼?這本性,就是佛,就是你自己。你的本善現在在不在?在。諸佛如來看到統統都在,一絲毫沒有改變,所謂是你成佛,你沒有增加一點;你墮到阿鼻地獄,你也沒有減少一點,不增不減,這是你的本來面目。現在為什麼變成這樣?迷了,迷了自性。所以佛幫助我們,幫助我們回頭,佛對我們的幫助只是開示,這個諸位要知道,佛不能夠幫助你悟入。開示悟入,前面兩個字是佛的事情,後面兩個字是自己的事情,所以說佛不度眾生。
眾生怎麼得度的?怎麼成佛的?是你自己覺悟,自己回頭,自己證得。佛給我們是個增上緣,親因緣你有,現在問題就是無間緣跟所緣緣。我們今天所緣緣是緣妄想分別執著,這就麻煩,你是緣的這個。於是雖有親因緣,親因緣不能現前,親因緣就是本善,親因緣就是自性,就是本來是佛。我們所緣緣,今天一般人所緣的是什麼?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我們講席上常常講的這十六個字,這十六個字是六道輪迴的根,所以你所緣的是緣六道,你沒有緣法性。佛教導我們是教我們回頭,教我們放下,放下什麼?放下我們現前所緣。這個所緣是錯誤的,是迷失了自性,這是妄覺不是正覺;回過頭來把這十六個字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放下。佛教導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怎樣度過這一生?隨緣自在,你就對了,你不可以攀緣。這個話說得很簡單,意思非常的深刻,為什麼?我們今天起心動念就是攀緣,妄想是攀緣,分別是攀緣,執著更是攀緣,從來不懂得什麼叫隨緣。
佛陀對我們的開示在經典裡,最初的修學,我們是要依靠老師。經典我們看不懂,縱然你會讀、你會背,甚至於你會講還是不懂,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必須要老師教導。老師教導不僅是言教,有身教,你看他是如何把經典教誨落實在生活上,落實在工作上,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那叫教育,那叫身教。身教重於言教,你只聽他的言教,你看不懂他的身教,你學不到東西;你一定要能在他日常生活當中,你能夠看出來,你就得利益,為什麼?學會了。日常生活當中還是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你什麼都沒學到。學到會講,講得天花亂墜,那只是學點皮毛而已,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老師教我們放下,首先放下什麼?放下我執,這頭一關,你要真幹、真修。修是什麼?修正,修正我們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錯誤的說法,錯誤的行法,你把它修正過來。
實在講修正的標準非常簡單,告訴你一個字,誠,真誠,你就學這個字。為什麼?我們從思想、見解、言語、行為都不老實,都不誠實,你就學一個字,把這個字抓到了就成功。我最近看到一個人她的成功,我告訴幾位同學,沒有別的,就是一個誠字,中國東北長春百國興隆寺的常慧法師。我這次離開香港的前一天,她帶了十三位出家人到深圳來看我,我跟她見一次面。這個人很了不起,就是真誠,她沒念過書,不認識字,她的修行感應很多,道場很有規矩、很有條理,真誠心生活,真誠心工作,真誠心待人接物。我們講:我們也很真誠,我也是用真誠心。你有自私自利真誠心沒有了,真誠心裡頭沒有自私自利,真誠心裡面沒有好高騖遠,真誠心裡面沒有絲毫的不善,你還有不善,你不是真誠。
諸位要曉得,真誠是菩提心的體,你看看《觀無量壽佛經》講菩提心,「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起信論》裡面給我們講的菩提心,「直心,深心,大悲心」。所以真誠心就是你的真心,用真心不用妄心,你就能感動天地鬼神,你就能感動諸佛菩薩的加持。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真心拿出來用,要用妄心?用妄心就把外面境界扭曲,就變成了十法界,變成了六道三途。要知道原本的法界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哪裡?就在此地。只要你用真心,現前你所看的是一真法界,現前你所看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點都不假。
所以你要問你什麼時候成佛了?你看一切眾生都是佛,你成佛了;你看一切眾生都是菩薩,你成菩薩;你看一切眾生還很討厭,那你就是三途;你看一切眾生都很歡喜,你是人天。記住佛經上的教誨,「境隨心轉」,外面境界不是真的是幻相,隨你的心在轉。你是佛心,你見到就是佛境界;你是人的心,人是十善五戒,你看到的是人間的法界;你用貪心看,這個世界是餓鬼;你用瞋恚心看,這個世界是地獄。十法界從哪裡來的?你自己的念頭變現出來的,與別人不相干,與境界也不相關,這個道理、事實真相你不能不知道。
佛給我們講的句句都是真話,我學佛到今年五十六年,講經教學跟釋迦牟尼佛一樣四十九年,四十九年天天在磨鍊,才能契入少分,但是這個少分很有受用。這個少分也不是突然的,半個世紀天天在這裡磨,像磨刀一樣,那個刀才磨快,不是一下就磨快了的,磨了幾十年才磨出一點鋒芒出來。那我們刀磨快了要感謝那個磨刀石,你曉得磨刀石它的損耗也很大,磨刀石是什麼?就是折磨我的人,我要感激他。譬如說平常能看得到的,看我不順眼的人,毀謗我的人,侮辱我的人,羞辱我的人,這是磨刀石。我遇到這些境界,沒有一點點瞋恚心,不但沒有,我還合掌阿彌陀佛,我感恩他、感謝他。這個境界不現前,我們怎麼知道這個瞋恚的念頭沒有了?必須境界現前才知道,等於說我們天天在讀書,這老師來考試,考試很好,我都及格。在順境裡面、善緣裡面不生貪戀,都在磨,所以順境、逆境、善人、惡人統統都在磨鍊我,把我的貪瞋痴慢磨掉,才能得到一個心平氣和,那你生活就自在,就方東美先生講的人生最高的享受。
最高的享受是什麼?心平氣和。所以我們真正要學從哪裡學起?我這五十六年的經驗,從跟人相處做起。如果跟人不能相處,我們就徹底失敗,你在佛法裡頭一點好處都沒有得到。為什麼?你所得到的,那就是佛在經上說,阿賴耶識種了個佛的種子,現前你得不到受用。現前得不到受用,你想往生有沒有把握?當然沒有把握。你要現前能得受用,那你可以說我往生有把握,這個道理不深、不難懂。
六和敬能不能做到?當然能做到。十大願王能不能做到?當然能做到。為什麼?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怎麼不恭敬!可是禮敬的方式有差別,那是什麼?佛家講的慈悲為本,這是不變的;方便多門,那就不一樣,方便就是表達的方式不相同。對於任何一個眾生表達的方式不相同,表達的內容完全一樣,那就是慈悲,就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表達的方式不一樣。譬如說是有善根的人,表達就很親切;沒有善根的人表達怎麼樣?看到他來了,趕快躲開。為什麼?我躲開,他很高興,我不躲開他很生氣,我避免他生氣,我避開、躲開讓他歡喜。表達的方式,方便有多門,那所表達的統統是真誠慈悲,這個道理要懂。
一切時、一切處我們要為一切眾生服務,這個服務就是佛家講的度眾生,那個度就是服務的意思,幫助他。服務這是慈悲的作用、起用,方便也是多門,有人願意接受,我們全心全力幫助他做;有人不願意接受,不願意接受怎麼樣?我天天給他祝福,我天天給他迴向。雖然他不知道,我也不是一定要他知道,他將來會知道的,他哪天一下開悟,你看某人在我糊塗的時候,他天天給我祝福,那個時候他就知道,現在他不知道。所以修行在個人,佛門裡常講「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師父是誰?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是我們的師父,領我們進門,修行在自己。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不能幫助你成佛,一定要你自己回頭才能成佛。
所以你要知道《弟子規》是佛法,《感應篇》是佛法。這不是佛教的東西?在華嚴境界裡面,我相信諸位一定聽說這個說法,哪一法不是佛法?所有宗教裡面的東西統統是佛法,哪一法不是佛法!你悟了;你要是迷惑了,哪一法是佛法?迷了什麼都不是佛法,悟了什麼都是佛法。就在迷悟之間,覺悟沒有一法不是佛法,迷了《大方廣佛華嚴經》、《無量壽經》也不是佛法。你要懂這個道理,悟了你是走見性的道路,迷了,你是跟性德完全相違背的道路,不同的地方在這裡。你就要懂得《弟子規》是佛法,《感應篇》是佛法。那你看看諸佛菩薩他們日常生活,你把《弟子規》跟他對一對,他有沒有做到?百分之百圓滿的做到。那我們今天從哪裡學?我們今天先從外表學。從外表學,然後你才能學到裡面。如果外表都學不像,裡面你就別想,你沒有辦法成就。
先從生活起居去學習,諸佛如來、諸佛菩薩他們在日常生活他統統做到。我們現在也做到,外表像,裡面不像。表面上像了,這就算不錯了。那怎樣提升自己境界?都得放下。所以諸位要曉得,我們今天給你講的四門功課,這是最低的、初級的,《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沙彌律儀》,最基本的。你要真的明白,你會很歡喜的學習,你學習真的是這裡頭有樂趣在,就是夫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習是什麼?習是做出來,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你法喜充滿。那個悅就是法喜充滿,真樂!沒有比這個更樂的了。這個樂要是嘗到之後,世間所有這些樂你完全自動的捨棄掉,不必要人勸。為什麼?比不上這個味道。這古人所講的世味,世間的樂趣哪有法味濃,很可惜法味你沒有嘗到過;你真的嘗到之後,這世間所有天上人間的樂你都會捨掉,這味道濃。你要嘗到才行!
然後佛告訴我們,就是前天我表演給你們看的,你要能夠把對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執著放下,你就是阿羅漢。執著放下了,你的生活還是弟子規,還是十善業,還是感應篇,還是沙彌律儀,在這個事相上完全一樣,凡聖不二。證到究竟圓滿佛,跟你現在在道場裡面生活沒有兩樣,一樣的穿衣吃飯,你懂這個道理。阿羅漢他沒有執著,菩薩他沒有分別,佛沒有妄想,沒有妄想就是沒有起心動念,本來是佛。沒有起心動念日常生活當中,還是自然就遵守《弟子規》,《弟子規》百分之百的落實。不是說到成佛《弟子規》不要了,那不要,那個佛馬上就墮三途,他就又下來,這個道理你要懂。你問你學佛有沒有功夫?學佛有沒有成就?不在別的地方,就在你百分之百落實這個基礎教育裡面,你得到法喜,真正得到法喜,你有功夫,修行有功夫。
如果再進一步得到平衡,至少你不是阿羅漢也是須陀洹,須陀洹是剛剛得到平衡。平衡就是心地的平靜,我們中國人講心平氣和,到心平氣和是須陀洹的境界,為什麼?「我」放下了,知道什麼?知道人跟我是一體,佛跟眾生是一體,宇宙萬物是一體。什麼是我?整個宇宙是我。像大海是我,身體是大海裡面一個水泡,當然也是我,那個認知不一樣,這個道理佛在《楞嚴經》上講得很透徹。整個宇宙是我,那你的慈悲心,真的慈悲遍法界,善意也是遍法界。這就是你把自己的本善,把自己的性德找回來,就是佛所說的本來是佛。所以佛不在外面,是在你自己,希望我們大家自己都把自性佛、本來佛找回來,本來佛這一找回來,你的眼睛就亮了。怎麼亮?看到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就是宇宙萬事萬物無不是佛,你回歸到自性,見性成佛,這是佛法終極的目標。
所以,我們今天學佛的同學,社會無論是西方,還是在中國,對佛法有個很嚴重錯誤觀念,認為佛法是宗教。其實佛法是什麼?佛法什麼都不是。民國初年歐陽竟無先生講得非常好,歐陽竟無是楊仁山的學生。民國初年沒有他們那幾個人,佛法在中國真的就滅了、斷掉了,這幾個人續佛慧命。他講的「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這話講得好,佛法不是宗教,佛法也不是哲學,佛法什麼都不是,是人一定需要的,你不要這個東西就不行,我們現在稱為教育,教育是需要。你看看現在的社會,我接觸比較少,報紙、雜誌什麼都不看,我只曉得我們從前小時候在家鄉,那個罵人最嚴重的一句話是什麼?這個小孩失教。「失教」這句話是最嚴重的,失教是他沒有受過教育,失教就是父母沒有教他,家裡沒有把他教好。所以我們說人不信宗教並沒有什麼,這在社會上人還很尊重你。這人沒有受過教育,人家就很惋惜你,你怎麼沒有受過教育?
所以佛教是教育,佛教是什麼教育?現在我們要能夠說得出來,佛教是倫理教育,是道德教育,是智慧的教育,是因果的教育,是科學教育,至少它包括了五種,我們要講清楚。那佛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物?這是我最初學佛的時候,我向方東美先生請教的,方老師告訴我,佛是大哲、大哲學家。我們學哲學,佛是大哲,佛是聖哲,佛經哲學是高等哲學,高到什麼程度?我們這個世間第一。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方先生四句話教給我,「佛是大哲,佛是聖哲,佛經是高等哲學,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們這樣向人介紹就不迷信。
用現代人的眼光給釋迦牟尼佛的定位,那釋迦牟尼佛是個職業教師。你看他從三十歲開始就從事於教學,一直到七十九歲他老人家入滅,教學四十九年。四十九年不收學費,有教無類,他的學生絕沒有分國家,也沒有分族群,也不分宗教,只要你肯來學,他都很熱心的來教你,他是教師的身分,這要搞清楚。佛沒有叫你去崇拜神,佛教你敬神,為什麼?神也是眾生。我們對人要尊敬,對鬼神也要尊敬;不但對鬼神尊敬,對畜生也要尊敬。為什麼?牠本來是佛,你要記住這句話。妖魔鬼怪他本來是佛,他迷了,他比我們迷得更重,所以變成那個樣子。畜生、螞蟻牠本來是佛,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他迷得比我們重,所以牠變成這個樣子。如果我們不覺悟繼續迷下去,將來我們也要跟牠一樣,就這麼個道理。一切都是佛,都要以真誠的恭敬心來對待。
我聽說有同學真的做過試驗,老鼠很討厭,他就把老鼠罵了一頓,結果老鼠就很乖就走了。真懂!連蟑螂、螞蟻,你要討厭牠,狠狠教訓牠一頓,下次都乖了,比人好教。人有的時候不聽,牠們真聽,聽了之後牠就跟你合作。牠到你廚房來找什麼?來找食物,牠來找食物牠沒有死罪,你要殺牠是錯誤。你要討厭牠的話,你出去,我拿點東西在外面餵你。牠非常合作,牠就不進來。所以你一定要懂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你跟天地萬物都變成最好的朋友,真正是一家人,真正是親人,你說你多快樂。你們的親人只有幾個人,我的親人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物,我對他們相親,他們也相親對我,你說多快樂,這叫學佛,這叫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我非常感激老師,也許你們能看得出來,你看我任何地方,我老師的照片擺在那裡,我在攝影棚講經我面對著,老師都在我面前;我的護持,天天找麻煩、磨鍊我的韓館長都擺在面前,感恩!老師教我,韓館長磨鍊我。你們常常跟我的人,你們都見到韓館長對我沒有什麼好臉色,很多場面,大庭廣眾之下不給面子,磨鍊。所以在台灣那個時候多少人勸我:淨空法師,你何必跟她?到哪裡都有人幫助你。我說:人家幫助我,對我很尊重、很客氣,我磨刀石沒有了;這個不客氣的,天天在那裡磨,會把我的煩惱習氣磨掉。他們不懂!你們都喜歡聽好聽的,聽好聽的你的貪瞋痴慢永遠斷不掉,你天天遇到都是這些障礙,惹你生氣你不生氣,這個練功練得好快。
所以,各個都是佛,都是真佛,他來度我這個沒有成佛的佛。你能用這個認知,你感恩的心才會生起來,有感恩的心你才能成就自己。然後我們就學到,我怎麼樣對待他?我怎麼樣工作?我怎樣生活?這才能成就自己。成就自己之後你自然就能影響別人,那就叫度眾生;自己不能成就,你不能夠影響別人。你會說,你能說到,你做不到。現在人懷疑心很重,你說到做不到,你來騙我,你一定有企圖,你一定別有目的,他就生很多妄想。我自己真的做到,然後你來問,我也能講得清楚,也能講得明白,別人就相信。相信之後他就會反省,他也就會模仿,也會效法,那你真的幫助他,他真的慢慢、慢慢就回頭了。回頭不是想像那麼快,我現在看到有些人回頭比我快,我很佩服;你看我自己三、四十年才回頭,好不容易。所以要是壽命短的那就完了,學了一半壽命到了,那怎麼辦?來生再來。還好三寶加持把我的壽命延長,這壽命延長我就知道我這一生可以完成,我不要等到來生。
壽命不延長的話,那不得了,肯定要來生,來生就不止一次,為什麼?一次還不容易畢業,會要拖很多世。這是三寶真正加持,我們的壽命能延長。壽命延長我們要聽佛的話。不是說佛有能力把你的壽命延長,你這樣想法錯了,那佛有能力把我的壽命延長,為什麼不把你的壽命延長?那佛不是不公平嗎?不是厚此薄彼嗎?佛教我們的方法,你把那個方法學會了,自然就延長,所以要跟他配合。佛說如何能把壽命延長?無畏布施。你看佛教給我們,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我們今天對天地萬物一視同仁,全心全力為他服務,無畏布施,絕不傷害一個眾生。蚊蟲、螞蟻決定不傷害,牠要來叮上你、咬你,為什麼?牠是在找食物。
你想想看牠找食物找到的時候,牠不犯死罪,那你歡喜的時候,好,我供養你,我供養你一頓,我布施你,這就是無畏布施!你不殺害牠,布施牠。可以跟牠商量,蚊子咬的時候會痛、會癢,我布施你,你叫我不痛不癢,咬了之後果然不痛不癢,很合作。那個不痛不癢在我想像當中,是因為牠平常咬的時候,牠裡頭也有些毒素跟進去了,所以裡頭起副作用。商量之後牠就會很小心,我咬你,吸你的血,不把牠那個髒東西放進去,你就不痛不癢,有道理的,不是沒有道理。可以商量,很合作!你不要以為沒有道理,我們想想有道理,為什麼會又痛又癢?嘴一定不乾淨,髒東西進去;商量好,牠就會很小心謹慎,牠那個髒東西牠不會讓它進去。吸出血之後牠也得受用,牠髒的東西不染你的身體,你不會痛癢,這有道理在。所以決定不能傷害人,與人相處起心動念都是善念,決定沒有傷害。
所以我們布施,歡喜財布施,得來財富就一點不費力。布施之後就怕後悔,後悔你將來做生意賺錢,還是賺得來的,賺得好辛苦。為什麼?因為你的心不痛快,所以你賺來的時候也很辛苦。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都是這個道理,你不能不知道。我這是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傳授給我的,我對老師相信沒有懷疑,依教奉行,行了五十多年,這你們大家看到的。財布施雖然沒有很多錢,不缺乏,想做什麼、辦什麼事都有人送錢來,送的也不多也不少,就能把事情辦成功。法布施這是更明顯,你看我講經教學,我年年都有進步,而且進步都很快,為什麼?法布施。身體健康這是無畏布施,佛教導我們這個方法,你肯修,你的生活規律,飲食、衣著能飽暖,飲食衛生,飲食不需要多,要乾淨、要衛生。生活起居有規律身體就健康,這是外面的。
佛教給我們那個理,你一定要明瞭,明瞭的理是看破,你依照這些方法去做,那就是放下。放下自己的習氣,放下自己的欲望,放下自己的貪瞋痴慢,佛力就加持得上。所以佛菩薩保佑,我們要有基本的條件;不具備基本條件,你是沒有辦法求得的。佛菩薩對人也都是合情、合理、合法,決定沒有偏心,沒有厚此薄彼。這是我們要學習的,我們對一切眾生沒有厚此薄彼,但是在事上有差別,那就是方便有多門。我們對眾生念念是有利,決定不能夠害他,如果說過分的,譬如說財物布施,你給他太多他就造罪業,那你就害了他。他沒有得吃,你剛好給他一餐,他吃飽了,這是好事情;給他太多他起貪心,這要知道;你不給他,他起瞋恚心,也錯了。所以要做到恰到好處,這叫智慧。在日常生活當中,尤其團體裡面處事待人接物都要懂得做到恰到好處,面面周到。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今天供養大家就到此地,反正《華嚴經》是繼續不斷的講,希望諸位有時間一定要多聽,決定有好處,常常聽經,一定會有悟處。好,謝謝大家,祝福大家今年事事如意,法緣殊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