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九六年司法大廈講話  (共一集)  1996/10  台灣台北司法新廈  檔名:21-035-0001

  陳總長、兩位檢查長、諸位長官、諸位法師、諸位同修:

  今天是我們再度在此地聚會,記得上一次的時候,我們將佛教做了一個概略的介紹。還有同修對於上一次的講演記憶很深,前兩天他們來提醒我,希望今天的講演能夠繼續上一次的,這個想法很好,也非常的難得。今天我又聽說,發心皈依的同修很多,這也是一個很殊勝的機緣,讓我們談談佛法的修持。

  佛法是釋迦牟尼佛對一切眾生最完善的教學。現代人將佛法看做宗教,實在講這是非常不幸。佛法不是宗教,佛法是教育。這一點我們學佛的同學,一定要把它認識清楚,在上一次我們己經說了很多,已經講得很清楚。既然是教育,佛教教育的目標在哪裡?經論當中我們常常念到一句術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一句術語是梵文音譯過來的,翻成中國的意思,叫「無上正等正覺」。這個翻譯恐怕初接觸佛法的同修們聽了依舊很難明瞭它的含意。我們用最通俗的話來講,這個意思就是究竟圓滿的智慧。

  說到智慧,我們的概念就比較容易接受。究竟圓滿的智慧,以什麼為標準?正是一般宗教裡面對於神的讚美,對於上帝的讚美,全知全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個標準才算是究竟圓滿。要用現代科學家的眼光來說「小」,今天這個「小」,講到量子力學;「大」?講到大的宇宙。對於無限大跟無限小,都能夠徹底通達明瞭,而沒有錯誤。

  不僅是在現前,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過去無始,未來無終」,徹始徹終都在這個智慧範圍之內。由此可知,佛家講的無上正等正覺,這個範圍確確實實是常說的,「橫遍十方,豎窮三際」。「豎」說的是過去、現在、未來。也許有人懷疑,這能做得到嗎?如果以我們世俗人的想像、思惟,這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佛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這是可能的。不但是可能,而且是絕對可能。

  一個圓滿覺悟的人,圓滿智慧的人,就稱之為佛。而且佛告訴我們,這個智慧能力,是一切眾生本來具足的。換一句話說,是一切眾生的本能。既然是本能,這個能力當然可以恢復。可是我們凡夫將自己的本能失去了,失掉了。佛告訴我們,這個失掉是迷失,並不是真的失掉了,迷失了。幾時覺悟過來,就又恢復了。

  所以佛法是平等法,佛家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當然能作佛。佛這一句話,就是說明一切眾生,自性是平等的,自性裡面具足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沒有絲毫的差別。為什麼會迷失?這是一個大問題。在佛法裡面,是根本的疑問,我們既然跟諸佛如來一樣具足圓滿的智慧,這個智慧為什麼會失掉,幾時失掉的,什麼時候我們再能夠恢復?恢復之後,還會不會失掉?這都是問題。

  幸好世尊當年在世的時候,他的學生富樓那尊者,在楞嚴會上就提出了這些問題,而世尊也為我們解答得很清楚、很明白。而說得最簡單扼要的,無過於《華嚴經》「出現品」,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是佛一語道破。我們今天為什麼把智慧德能失掉,佛說這個原因,就是我們起了妄想、分別、執著。

  妄想、分別、執著不是本有的,所以它叫做妄,不是真。既然是妄想、虛妄的,妄必定能夠斷得了,真一定可以恢復。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就是這樣告訴我們的:「本覺本有,不覺本無。」本有的一定可以恢復,本無的一定可以斷掉,這些話都是真實的教誨。但是我們迷失了自性,不在這一生,多生多劫以來愈迷愈深,我們的煩惱習氣太重了。從理論上講,你只要把煩惱習氣斷掉,你的智慧德能就恢復。

  佛為我們說這些理論,與事實的真相,實在講與近代科學家所發現的非常接近。所以這些太空物理學家,量子力學家,像他們所研究的,所觀察到的,與佛經上所說的許多觀點不謀而合。非常可惜這些科學家沒有能夠去讀大乘經論。我們相信他總有一天,會接觸到佛法,佛法會對他有很好的啟示,會帶他們發現更殊勝的境界。

  科學家證明,我們云云眾生,生活在不同的空間裡面,諸位看到黃念袓居士在《無量壽經》註解後面有一篇文章,他說現在西方的科學家,已經肯定承認空間有十一度,我們現在講的是二度空間、三度空間、四度空間,一直到十一度空間。而我們佛法裡面講十法界,十法界是怎麼一回事?就是不同的時空。這個現象怎麼來的?實在就是我們對於自性迷惑的淺深不同而造成的。如果把時空突破,宇宙人生的真相才大白。

  用什麼方法來突破,現在科學家還不知道,只曉得有這麼多時空存在,但是不曉得怎樣突破。但是釋迦牟尼佛早就告訴我們了,用禪定的功夫來突破。所以佛法的修學,總綱領是戒、定、慧三學。因戒而得定,「戒」就是方法,正確的方法,依這個方法能夠得定。所以在方法,佛門裡面常講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法就是方法,門是門徑,許許多多方法門徑,雖然它們不盡相同,方法不相同,門徑不相同,但是它的方向目標是一個,都是修定。也就是說,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修禪定。得到禪定,智慧就現前了。

  定把妄想、分別、執著消除了,消除妄想、分別、執著,就是把不同的時空消除了,於是你見到這個境界就不叫十法界,就不叫六道了。佛家有一個名詞叫「一真法界」。宇宙人生的真相,你完全見到了。於是全知全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才兌現。所以佛法真的有理論,有方法。我們遵循這個理論,依照這個方法去修學,一層一層去突破,這樣才能得到真實的受用。當然這個境界,絕對不是我們現前的境界。現前我們剛剛接觸到佛法,我們是佛門,還不能算是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咱們算是幼稚班的學生,我們要從哪裡下手?

  《楞嚴經》上所講的「最初方便」,這是我們現前迫切需要的。當我們認識佛教育之後,明瞭佛教育之後,我們要發心跟佛學習,佛是我們的老師。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向諸位同修宣告,諸佛如來是一切眾生最好的榜樣。佛弟子學佛,佛弟子就要給社會所有大眾作最佳的榜樣,這才算是一個佛的學生。佛教我們從哪裡做起?《觀無量壽佛經》上,有一段經文說:「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佛又說這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這一句話分量說得很重,三世是指過去、現在、未來。

  一切人修行成佛,所謂成佛就是成就究竟圓滿的智慧,我們一般稱之為「成佛」,也就是拿到佛法裡面最高的學位。佛家講的佛陀、菩薩、阿羅漢,要用現在的話來說,這是學位的名稱。像現在一般教育裡面學士、碩士、博士。佛是最高的學位,次一等的是菩薩,再次一等的是阿羅漢,學位的名稱。無上正等正覺,如果你要是得到正覺,你就稱為阿羅漢,你要是得到正等正覺,你就稱為菩薩,如果你得到的是無上正等正覺,那就稱作佛陀。所以這三個名詞是學位的名稱。佛、菩薩、羅漢,現在許多人把他當作神明,你說這錯到哪裡去了。

  現在一般社會,對於佛教產生很深的誤會,我們有責任。沒有把佛法的真相,向社會說明,向大家講清楚,於是產生許許多多錯誤的知見。產生許多的流弊,讓一般社會大眾,對這麼好的教學,這麼好的教育,拒絕而不肯學習,這是非常非常的可惜。佛既然說了這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我們知道三世諸佛,絕對不是修一個法門成就的,是修無量法門所成就的。譬如說我們學淨成就的,他是學襌成就的,那個是學密成就的,我們所修學的法門不一樣,但是都能夠證到阿羅漢,都能夠證到菩薩,都能夠證到佛陀。

  正如同學校的學生,他所修的科系不一樣,但是都可以拿到博士學位,這個道理是相同的。但是要記住,他修學的基礎也是相同的。這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我們才知道這個是修學的最初方便,這是基礎的基礎。就如同蓋高樓大廈一樣,這是地基。無論蓋什麼樣的高樓大廈,地基是一樣的,都要做得堅牢,這個大樓才會不墜。我們明白了,有人要問,學佛從哪裡學起?我們就曉得了,從孝養父母學起,從奉事師長學起,這兩句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陀的教育是建立在孝親尊師的基礎上。而整個佛法達到究竟圓滿,實實在在講就是孝道的完成,孝道的圓滿。可以用一個字概括了全部的佛法。不但是釋迦牟尼佛的佛法,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佛法,都不能超越這個範圍,那就是孝道。

  孝養父母這一句話,意思實在講無限的深廣,也是大乘經上所講的「橫遍十方,豎窮三際」就是一個孝字。我們接觸佛法之後,再讀中國聖賢書,不能不佩服東西方的這些聖哲。孔、孟跟釋迦牟尼佛沒有見過面,沒有通過信,他們的思想、見解,竟然如此的一致。真是中國諺語裡面所說,英雄所見,大略相同。它不是大略,它是完全相同。古代的教學,世間法裡面教育教孝,佛法的教育也是教孝。

  孝養父母,首先要懂得「孝」字的含義。我們中國文字之妙,實在是妙不可言,這是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民族所沒有的。我們的老袓宗真正是智慧、慈悲都達到了頂點,對於後世子孫的愛護、關懷無微不至。他們創造這個孝字,孝字是會意,讓我們看到這個符號,體會裡面的意思,它上面是老,下面是子。讓我們從這個符號裡面去體會,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上一代還有上一代,下一代還有下一代。豎窮無際,橫遍十方。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整體,這是孝字的含義。如果沒有這個觀念,你怎麼能完成孝道。

  世出世間的聖人教給我們,孝道從哪裡做起?從父母為對象做起,然後把孝敬之心擴大,孝順一切眾生。大乘經裡面,這個意思講得就非常透徹,講得非常明白圓滿。我們要養父母之身,這是大家都懂得的。我們要養父母之智,知道的人就不多了。父母總希望自己的子女在道德、學問、功業上,都能夠出人頭地,榮宗耀袓。我們有沒有能做到?到什麼時候才能做得圓滿?要做到一個完美而沒有絲毫缺陷的人,父母才覺得這是圓滿。這個人是誰?成佛才圓滿。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斷,他的孝道就沒有做圓滿。所以孝道做到究竟圓滿,那就是成佛了。

  學佛一開端要把這個觀念,正確的觀念建立。我們修學的方向、目標在哪裡,這才能找到。可是從哪裡著手?剛才講了,要從孝養父母著手,養父母最重要是養父母的心,養父母的願望。我們年輕的時候,上學念書,功課不好,父母操心,這就不孝。品德不好,對老師不尊敬,對同學不友愛,這個不孝。學校畢業之後,踏上社會,在社會上我們有長官、有同事、有部屬,對長官不敬,對同事不和,對部下不能愛護,都是不孝。在家庭裡面,兄弟不和,父母操心,這不孝。妯娌不和,也是不孝。

  再擴展到鄰里鄉黨,你才曉得孝養父母,應該怎樣去修學。如果要做不到,做得不圓滿,我們學佛,這個根基就沒有了。像蓋房子一樣,地基沒有了,你怎麼能完成你的建築?所以諸位要真正想學佛,要在佛法上得到成就,你要知道從哪裡做起,從哪裡下手,決定不能讓父母不快樂,不能讓父母擔憂。人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能想到父母的關懷愛護,他決定不會為非作歹,決定不會造作罪過,為什麼?那是大不孝。那也是不敬師長,老師對於學生的期望,跟父母沒有兩樣,如果我們胡作妄為,怎麼能對得起老師。想到父母,想到師長,自己起心動念,自自然然就有了約束。從孝敬擴大,慈悲心生起來了。底下一句「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時間很短,不長,這裡不能細說。過去我們曾經講過,有一套錄音帶「淨業三福」。諸位同修可以找到,多聽聽,做做參考,非常重要。

  在中國,大乘佛法以四大菩薩來表法,菩薩不是神,菩薩是我們的老師,是我們的學長,是早期釋迦牟尼佛的學生,我們是現在釋迦牟尼佛的學生,我們跟菩薩是同學的關係,關係非常密切。這四大菩薩就是代表我們修學的四個階段。四個階段有次第,但是也是圓融的,這是佛法的殊勝處。《華嚴經》上所說的:「行布不礙圓融,圓融不礙行布。」行布就是有次第。

  從次第上來說,第一位地藏菩薩,地藏菩薩代表孝親尊師。所以《地藏本願經》在佛門稱之為「孝經」,佛法的孝經。我們從哪裡學起?從地藏學起。地藏用現在的話說,從心理建設做起。地藏菩薩是講孝心、恭敬心,對一切大眾都要孝敬。對人、對事、對物,用孝敬之心去做,你才能做得好,才能有真正的成就。

  從地藏再發揚光大,就是觀世音菩薩所代表的大慈大悲。大慈悲心就是孝敬的拓展、展開。拜觀音菩薩的人很多,念觀音菩薩名號的人很多,念得靈不靈?我看未必靈感,搞錯了!把觀音菩薩當做神明去看待。念觀音菩薩,要念自己的慈悲心;念地藏菩薩,要念自己的孝敬心。你把你的大慈悲心念出來,那你自己就是觀音菩薩。孝敬、慈悲要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不能感情用事。換句話說,要具足高度的智慧。

  第三位菩薩是文殊菩薩,代表智慧。孝敬、慈悲都要依高度的智慧,決不是感情用事。第四位菩薩是普賢。普賢菩薩教給我們實踐、篤行。你的孝敬、慈悲、智慧,要應用在生活上,這才有用。否則的話,你所學的跟你自己的生活完全脫節了,這個學的沒有用處,所學非所用。普賢代表實行。也就是說,要把前面所修學的,完全落實在你生活的層面。你每一天對人、對事、對物,全都用上了。你所過的生活,就是佛菩薩的生活,就不是凡夫的生活了。中國四大名山,四大菩薩,代表這個意思。

  現在大陸也開放,許多同修到大陸去朝山,大陸我也差不多每年都去一次。很多同修問我,「法師!四大名山你去朝過哪一個?」「我哪一個山也沒朝。」你要把菩薩的精神都做到了,你已經跟這些諸佛菩薩,套一句宗教的話,已經同在了,你還要朝什麼山?如果你對於佛菩薩所代表的法門,他的精神意義完全不瞭解,你磕破了頭也沒用處。這些都是事實,我們不能不明瞭。了解之後,你才曉得佛法裡頭,哪裡有迷信。宗教裡面有迷信,佛法裡頭沒有迷信。

  民國初年,歐陽竟無在第四中山大學,發表一篇震撼的講演,很有道理。第四中山大學就是現在的南京師範大學。他的講題:「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那個講演由他的學生王恩洋寫成小冊子,這個小冊子在台灣有流通。我們也曾經印過。這是提醒我們,認清佛法本來面目。它是教學,它是教育,它教我們做一個圓滿、幸福、快樂的人,充滿高度智慧的生活。這是佛教給我們的,佛不提倡迷信。

  從這個基礎才能談得上學佛。諸位要知道孝親尊師,大慈大悲,修十善業道,這個基礎才能學佛。我們今天為什麼佛沒學好,說老實話,前面這個基礎沒有。所以你學佛學了幾十年,還是盲修瞎練,還是煩惱重重,你沒有開智慧!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那就跟《地藏經》上所說的「無不是罪」,原因就是沒有把基礎奠定好。從這個基礎上入佛門,一入佛門先受持三皈。

  我聽說今天有不少同學,要在這個地方讓我傳授三皈。這個緣很殊勝,這個場所是我們國家高等司法的機構。在這個地方受三皈,意義不同平常,太殊勝了,太難得了。你們在這裡受三皈,拿到三皈證明,要珍惜!這不是普通場所。一定要明瞭三皈真實的意義。傳授三皈是我在此地代表僧團,將佛法修學的綱領、原則,傳授給大家,這叫傳授三皈。三是數目字,三條。三個綱領,三個原則。不管你修學哪一個宗派,不管你修學哪一個法門,這是總方向、總原則,決定不能違背。如果違背,那你就不是佛的學生了。所以三皈的傳授是很隆重的,在佛菩薩面前宣誓,我接受,我願意依照這個原理、原則去修學,做佛陀的弟子,我給大家在這裡做證明。你們在佛像面前宣誓,我給你做證明。所以三皈不是皈依某一個人,皈依某一個人就錯了,大錯特錯了。

  皈依什麼?皈依三寶。寶是比喻,比喻稀有,比喻尊貴。這三寶是什麼?佛、法、僧三寶。諸位一聽到佛、法、僧,馬上就產生一個錯誤的觀念。佛是什麼,供在後頭的佛像;法大概就是經典;僧就是和尚,出家人。你要這麼想,全錯了。這是形像,要懂得形像代表的含義,我們才有真正的依靠。佛是覺悟的意思,佛陀是梵語音譯過來的,翻成中國意思是「覺者」,覺悟的人。達摩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法寶。法寶是正知正見,對於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純正而沒有錯誤。正確的思想,正確的見解。僧伽通常講僧寶,它的意思是清淨。六根清淨,一塵不染。

  由此可知,三寶的真實含義是覺、正、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佛教給我們,這是我們學習、修行的總綱領。修行,「行」是行為。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語造作這是行為。行為有了偏差,行為有了錯誤,把它修正過來,這叫修行。哪些是錯誤的行為?迷惑顛倒是錯誤的行為。我們把它修正過來,覺悟,覺而不迷,這叫皈依佛。把我們對人、對事、對物,許多錯誤的看法,錯誤的想法,修正過來,正而不邪,建立正確的知見,這叫皈依法。

  第三特別講污染,現在不但環境污染,環境污染我覺得不嚴重。最嚴重的是心理的污染,這個不得了。思想的污染,見解的污染,精神的污染,這個太嚴重了。把這些污染洗得乾乾淨淨,恢復到清淨心。這叫皈依僧。

  皈是回頭的意思,回歸。從哪裡回頭?從迷惑顛倒回頭,要依覺悟。從邪知邪見回頭,依正確的思想見解。從一切污染回頭,依清淨心。這是佛教給我們修行的三大綱領,這叫做三寶。初學佛一入門,佛就把修行的綱領、方向教給大家,這叫做三皈的傳授。我們一生能夠遵守,依教奉行,那才是佛的真正的弟子,是佛的好學生。你就可以做社會大眾的好榜樣。這是佛對學生的期望,當然也是我們父母對子女的期望。我們不能夠不明白。

  依照這個方向、目標,你用什麼方法去修?方法太多了,那就講到無量法門。任何一個法門,都能達到覺、正、淨的目標,佛雖然說了三個綱領、原則,實在講,這三個是一而三,三而一。因為眾生的根性不相同,所以佛的方法很多。一個目標達到了,其餘的都達到了。正如同我們這個講堂,這個講堂有三個門,沒有進來,在外面是三個;進來,無論從哪一個門進來,你所得到的都是圓滿的,都沒有欠缺。所以覺、正、淨三門,你從覺門進來得到正覺;得到正覺的人,他決定不可能有錯誤的思想、見解,他的思想,他的精神心理也不會有污染。所以覺得到了,必然正、淨也得到了。同樣的道理,心地清淨的人一定是覺悟的,一定是正知正見的。所以門雖然很多,佛在大乘經上講的很好,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殊途同歸。

  因此,大乘佛法在中國有八個宗派,八大宗;小乘二個宗派,合起來稱為十大宗。這十宗入門都不外乎這三個原則,我們在此地略為介紹一下。像中國最盛行的襌宗,襌宗是由覺門入。它所標榜的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叫宗門。除襌宗之外叫「教下」,像天台、賢首、三論、法相,這些稱之為教下。教下一定是依據佛的教誨,依據佛的經論,來修正自己的思想、見解,它從這個門進,從正知正見,從這個門進。我們淨土宗,還有密宗,這二宗是從清淨心入,它修清淨心。所以各人用的方法不一樣,但是得到的成果,決定是相同的。

  這麼多法門,隨我們自己選擇,選擇與自己根性相應的法門,程度相應的法門,生活環境相應的法門。自己愛好的法門,修起來就格外容易,格外輕鬆了。佛並不勉強人一定要學哪個法門,佛不勉強的。佛給我們的約束就是三皈,三大綱領這是決定不能違背。覺、正、淨這三大綱領。三大綱領當中,還可以自由選擇,選擇一條就行了。

  由此可知,佛陀的教學,的確是非常民主、開放、自由,充分表現了高度的智慧。他從來不約束一個人,勉強一個人,叫你要修哪一門,沒有!我們在一切經典裡面,沒有看到過有這些事情,都是由弟子們自己去選擇。佛是非常慈悲來輔導你,這是諸位一定要曉得,我們皈依的三寶是覺正淨。覺正淨都是講自性的,自性覺、自性正、自性清淨,不是講外面的。

  這是佛法真實的智慧,所以佛法教給我們不依外人,也不依靠他,依靠自己。所以大乘經上有說,學佛的人叫「無依道人」。不依靠外面,完全依靠自己。但是我們自己自性還沒有現前的時候,怎麼辦?這個時候我們跟著老師走,老師在前面帶我們走路。到我們自己能夠自立了,我們一定要離開老師,不能一輩子永遠跟著老師,沒有這個道理的。這是佛陀教給我們,我們要有自立的精神,要有自立的理念。所以跟隨老師,接受老師教導的時間期限是有限的,不是永遠的。所以佛不是牽著人的鼻子走,不是要人永遠服從於他,不是的。

  所以佛所說的一切經論,可以跟佛菩薩一起來討論的。可以常常在一起開辯論會的,這是我們在經論上常常能看到的。佛講經說法,學生提出質疑很多,與佛辯論的情形,也常常見到的。佛的教學是非常活潑的,非常自由的,這裡面沒有拘束,沒有限制。但是,佛教學的中心是在禪定,禪定就是清淨心。因為佛法是世尊滅度一千年之後傳到中國的。那個時候正是襌的風氣非常盛行,因此襌宗的術語,在社會大眾,就變成口頭語了,對我們的生活,不知不覺就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我們叫禪定,而不說清淨心。

  但是禪定兩個字的意思要清楚,名詞術語的定義,如果模糊了,那就會錯了。這兩個字,你看六袓惠能大師依照《金剛經》的解釋,外不著相叫做襌,內不動心叫做定。由此可知,禪定並不是打坐,並不是面壁,面壁打坐不叫參襌。參襌在哪裡?行、住、坐、臥,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世、待人、接物之處,你能夠外不著相,內不動心,都是禪定。正是所謂「鬧且常在定,無有不定時。」行住坐臥都是禪定,這才叫參襌。一般人產生一個錯誤的觀念,認為參襌的人,每一天盤腿打坐,坐在那兒不動,那有什麼用處。

  那樣的禪定對我們社會,對於大眾,那真是毫無貢獻。而不知道生活是禪定,工作是禪定。無論哪一個行業,什麼樣的生活方式,無一不是禪定,這個禪定才有作用,這個禪定就是真實的享受。從前方東美先生所謂人生最高的享受。這是佛法,這是我們得到佛法真實的受用。禪定心起作用就是真實智慧,就是高度的智慧。由此可知,一入佛門傳授三皈的意義,佛法裡面講功德利益,你才真正能體會一些,這叫皈依三寶。皈依的是自性的三寶,才真正靠得住。

  除自性三寶之外,形式上真的也有一個三寶樣子在那裡。這個樣子有沒有作用?有作用。讓這個形像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它的用意在此地。所以佛法裡面這些道具,我們講佛像都是屬於道具。你在《佛學辭典》裡面看,它就是道具。要用現在教育名詞來講,教具,教學的工具。讓你一看佛像,就想起我要覺悟,覺而不迷。看到經書,看到經本,我就要想到正而不邪。看到出家人穿這個衣服,我就要想到我要六根清淨。讓這些形像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如果沒有這些形像在你的旁邊,你會忘掉。懈怠、懶惰是我們無始劫來的煩惱病根。這些道具擺在面前都還忘掉,如果沒有的話,那不更糟糕!

  你才曉得佛弟子,為什麼要供養佛菩薩形像。供養佛菩薩形像,不是把他當作神明來拜,他會保佑我,你就錯了。讓這些形像常常提醒自己,不要忘了修學的是什麼。譬如供地藏菩薩,一見到地藏菩薩,我要孝順父母,要尊敬師長。你供養觀音菩薩,見到觀音菩薩,我對人、對事、對物要大慈大悲,要真正拿出愛心來關懷眾生,關懷社會。這是佛弟子供養佛菩薩,真正的意義之所在。

  每一尊佛號,每一尊菩薩形像,都代表佛門裡頭一個科目。像一個學校開了許許多多的科目,每一個科目用一個名號,用一個形像來做代表,這是教學的藝術。不必說話,形像擺在這裡,你一看就明瞭了,你就曉得應該怎麼做。我們一直到現代,才講求藝術,生活的藝術。乃至於打仗,講戰爭的藝術。看佛教幾千年前,它的教學就走向了藝術化。它用美術、用雕塑、用音樂,乃至於用建築,一個正規佛教教學場所的建築,裡面都含著很深的教學意義在其中。

  譬如我們常見的,寺院、庵堂的大殿,正規的建築,你從外面看一定是二層,裡面看一層。它代表的是什麼?外面是外表,外表是二諦,有真諦、俗諦,我們常講世間法、出世間法是二,實際內容是不二。世出世間法是一不是二。一就圓融,一才能得真實受用。所以它代表二諦圓融,性相一如,理事不二,它表這個意思。時時刻刻提醒你,叫你念念不忘,生活在高度藝術境界之中,這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才是真正的美滿。

  所以皈依不是皈依某一個法師,皈依某一個法師,那就錯了,是皈依自性三寶。對於形式上的三寶我們尊重,我們要愛護,為什麼?它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時時刻刻在教導我們,它有這個功能。這是我們為什麼要供養形式的三寶,道理在此地。這一條裡面,受持三皈之後,佛要求我們必須要做到的就是持戒。「具足眾戒」,持戒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有很多人看到的時候,受持眾戒大概就是五戒、八戒、十戒,出家的二百五十戒,就想到這裡來。這把佛的教誨,想得非常狹窄,不是這個意思。

  佛講持戒是廣義的,要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守法。必須遵守佛在一切經裡面,教導我們的一些方法,遵守佛的教誨,再延伸。我們雖然是佛弟子,我們不能脫離社會,我們不能脫離人群,我們不能脫離國家,所以持戒裡面就包括國家的法律,地方的規約,乃至於不成文的道德的觀念,風俗習慣,樣樣都要遵守,不可以違犯,入境隨俗。

  現代由於交通便捷,大家常常可以到外國去旅行、去觀光,他們的法令規章,跟我們本國不一樣。所以到他那個地方,守當地的法律,當地的人才歡迎你。跟他們的生活要能融成一片,才不會被人厭棄。所以他們的道德觀念,他們的風俗習慣,我們預先要了解,到那裡要遵守他們的。所以受持三皈,具足眾戒,這個眾戒裡面,範圍就非常之廣了,一定要認識清楚。佛的學生決定不能犯過失,決定不能違背規矩,世出世法都必須遵守。

  第三句「不犯威儀」,威儀簡單講就是習慣,我們講的禮節。不但要守法不能犯規,還要守禮。在衣食住行,處事待人接物,到哪個地區,那個地區的禮節要懂,要遵守。這是佛教給我們,受持三皈之後從哪裡做起。我們講修行,從什麼地方修正我們一些不當的行為,錯誤的行為,要把它修正過來。修行不是每天念經,每天念佛號,那錯了。

  我最近在洛杉磯做了幾次的講演,遇到那邊一些老同修,他們來告訴我,他們也很用功、很精進,受持《無量壽經》,每天念多少次,多少遍。我立刻就把他糾正過來,我說你們是讀誦《無量壽經》,你們沒有受持。他聽了很驚訝,我們怎麼沒有受持。我說受持是要把佛的教訓做到,你做到沒有?我說《無量壽經》上,我說一句話,你答覆我,你有沒有做到。「善護口業,不譏他過」,你做到了沒有?他還算不錯很老實,搖搖頭,我沒有做到。沒有做到,你就沒有受持。受持跟讀誦不一樣,受持是要做到。

  為什麼我勸大家先去念經,把經念三千遍,念到會背?經不會背,你怎麼去做?一定牢牢記住,一切時、一切處,起心動念能夠想到佛教給我怎麼做法,能夠想到,能夠記得住。我動這個念頭,該不該動,佛是不是這樣教我的。

  特別是我們最近選的這一部經,跟大家在一塊兒研究的。佛實在講是針對我們現前社會生活狀況,教給我們從哪裡下手。「不譏他過」,我們有沒有做到,有沒有記住?現代學佛的人,實實在在講,很普遍的,天天找人家的麻煩,天天看人家的毛病,這是最大的過失。你念佛念了不少年了,為什麼功夫成片都得不到,問題究竟發生在哪裡?發生在你的心不清淨。你天天找別人的麻煩,天天看別人的過失,你怎麼能得清淨心?

  佛的教誨的確是一針見血,你要不仔細去思惟,認真去實行,佛法裡面講的殊勝的好處、利益,你怎麼會得到!高度智慧藝術的生活,真的是快樂,佛經上講的法喜充滿。幸福自在美滿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肯聽話,肯真幹,你就得到。現在大家學佛,只學會了念經,只學會了拜佛、念佛,而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完全沒有照做。佛幸虧不在世,佛在世看到我們這批學生,都會流眼淚,你們怎麼學的。這是教給我們受持三皈之後,要懂得第一個就是要守法,要守禮,從這個地方做起。

  這二條做不到,高級的佛法沒指望了。發菩提心,菩提是梵語,意思是真正覺悟。覺悟什麼?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的清楚了,明白了。我們去年費了很多的時間,在新加坡完成一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個錄音帶全部帶回來了,總共講了二百四十八個小時,這樣細講很難得。

  這一部《金剛經》裡面講的是什麼?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了解真相之後,目的何在?目的是四個字,教我們看破、放下。看破,你的智慧就現前了;放下,你就得大自在了,你真正得到快樂了。為什麼看不破?為什麼放不下?理太深了,事也太密了。這個密是講深密,不是神祕,太複雜了。《金剛經》的經文雖然不多,字字句句都是無量義。它的理論、教義,貫穿一切法。所以無論哪一個宗派,無論哪一個法門,都應當要學習,它是佛門的共同科目,不是哪一宗、哪一派的專門科目,它是共同科目。

  然後才曉得你怎樣發心,發心的意思,就是我們在生活當中,我們應當用什麼樣的心態。菩提心,就是跟諸佛如來用同樣的一個心態。生活、做人、辦事,要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高度的智慧,高度的覺悟,用覺心,用智慧心,這是發菩提心。

  「深信因果」,善因必定有善果,惡因必定感惡報。這一條是從事上講。佛給我們講宇宙有十法界,十法界是大分,每一個法界裡面,又分十法界,百界,天台宗講的百界千如。愈分愈細,法界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法界怎麼產生的?是因果關係產生的,因不同,果就不一樣。所以從大的方面來看,佛跟我們講十法界,當然這個因很複雜,如《華嚴經》上所說「無量因緣」。

  但是無量因緣裡面,哪一個因緣最重要?主要的因,佛為我們說出,從上面往下看,佛法界的因是平等,平等心是佛心。我們淨宗《無量壽經》,經題上就是清淨、平等、覺。你就曉得這一部經的標準在哪裡,是叫我們成佛,最高的標準。菩薩的心是六度,辟支佛的心是十二因緣,阿羅漢的心是四諦,天人的心是十善,人道的心是五戒。再往下去餓鬼道的心是慳貪,貪心變餓鬼。畜生道的心是愚痴,是非善惡不能辨別,那是畜生的心。地獄的心是瞋恚,嫉妒。這是講無量的因緣裡面,說出它最重要的一個。

  善因一定得善果,惡因一定感惡報。所以因緣果報是自己造的,自作自受。沒有人能夠給你,也沒有人能夠代你受,佛菩薩很慈悲,也沒有辦法代我們受苦。佛菩薩只是說明你現在的苦報怎麼來的,他知道;他能把你的前因後果說出,他不能改變你的因,也不能代替你的果報。整個大乘佛法,也脫離不了因果。

  我們看《華嚴經》,賢首清涼大師作的註解,把整部經區別為五重因果,沒有離開因果。這個五重就是大乘佛法裡面,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五重因果。《法華經》,天台大師判一乘因果。所有一切經論都沒有辦法脫離因果的範圍,因果是個定律,我們要深信不疑。因此,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能不謹慎,不能不收斂。不要以為我這個起心動念沒什麼,起心動念都是因。一個善念感善果,一個惡念會感惡的果報,怎麼能不謹慎。

  所以佛教給我們斷惡修善,這是正說。善惡的標準在哪裡,佛法說的很清楚,凡是自利的就是惡,凡是利益眾生、利益大眾的是善。這個說法,我們初學的人往往很難接受,為什麼利益我自己的,佛都說惡?你要明白佛說法的深意,深就是我們開端的時候講過,「一切眾生都有如來智慧德相」。我們現在為什麼智慧德能都沒有了?迷失了。為什麼迷?因為妄想、分別、執著,這裡面最重的、最嚴重的就是執著。如果一切想利益自己,起心動念有我執在裡頭,我執不破,輪迴就不能脫離。佛說六道輪迴從哪來的?六道輪迴是自己執著變現出來的,不是神造的,不是佛菩薩造的,自己造的。哪一天你把這個執著丟掉了,六道輪迴就沒有了,你就超越了。離開一切分別,十法界超越了。離開一切妄想,無上正等正覺就得到了,就圓滿了。

  所以佛的用意就很深,目的是破我們的執著。破執著最好的方法,起心動念想到大眾的利益,不要想自己。大眾有利,我自己也是大眾的一分子,當然自己的利益就在大眾之中。為什麼要常常想到個人的利益,想到個人的利益,充其量,你在佛門只是修福,你沒有功德。佛法裡常講功德,功德哪裡有?你只能修一點福報,而沒有辦法修絲毫的功德。功德一定是破執著,破分別。能夠離一切分別、執著,那你所修的全是功德。功德裡面有福德,福德裡頭沒有功德。

  我們今天起心動念,一切所作,是不是都是為眾生想,都是為社會大眾想,而不為自己著想,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值得我們認真去反省的。這是佛的真實教誨,我們要深信不疑,要認真努力去做。

  第三句「讀誦大乘」。佛的教訓,佛給我們講的宇宙人生的真相,這些真相的理論,以及如何在這個大宇宙當中生存活動,大乘經上都講得很清楚、很明白,那就是諸佛菩薩做了好樣子給我們看。常常讀誦大乘經典,就是常常聽佛菩薩的教誨,念念不忘教訓,時時刻刻依教修行,這是讀誦大乘的目的。

  決不是把這個經念給佛菩薩聽的。現在許許多多學佛的同修,產生了嚴重的錯誤。錯在哪裡?錯在早晚課做錯了。你看許許多多人,清晨做早課,把這些經咒念一遍給佛菩薩聽,好像今天的課誦交代了,沒事了。晚上做晚課,再念一遍給佛菩薩聽。還自以為很得意,我修持不錯,你看我早晚課一天都沒有缺,佛菩薩一定很喜歡我。其實不但你沒有功,你還有過失。過失在哪裡?過失在你欺騙佛菩薩,你所念的經咒,什麼意思也不懂,怎樣去做也不曉得。你的思想觀念,言語造作,絲毫沒有改變,都是老樣子。念這個經咒,早晨騙佛菩薩一次,晚上又騙一次,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騙佛菩薩,你還以為自己有功德,將來墮落到三途,不曉得怎麼墮落的,你說冤枉不冤枉,這叫做愚痴。

  所以你要曉得早晨做早課,目的在哪裡?提醒自己,將這個經念一遍,佛在經上講的這些話,我今天一天,生活、工作、待人接物,要依照佛的教訓去做。早晨是提醒你,不是念給佛菩薩聽的。在佛菩薩形像面前念,這是恭敬,佛菩薩雖然不在,我們也以為他在,他來給我作證明,我今天一天不敢違背。晚課是反省,是檢點,我今天一天有沒有造作,有沒有再犯過失。有則改之,無則嘉勉。這樣早晚課才有功德,才有利益,你才是真正佛弟子。如果只念不做,那就是欺騙佛菩薩。欺騙一個平常人都有罪了,佛菩薩又沒有在,泥塑木雕的佛像,你都忍心去欺騙他,你說你該犯什麼罪,這是司法大廈要判你罪的。學佛,多少人學錯了,我們自己明白佛法的道理,依教奉行,得到佛教育的殊勝、真實的利益,我們不能獨享,應當把這個好處,盡心盡力的介紹給社會大眾,這就是末後一條「勸進行者」。

  佛法廣利一切眾生,不能有專利。這一條我們今天看到,許許多多的怪現象,從前沒有的。你看佛任何一部經典,到末後都是勸導人流通。流通佛法的功德不可思議,好的教學要普遍介紹,要推廣,盡心盡力去做。我看到現在有許多佛經,或者有人對佛學的註書,我看到後頭版權頁印上「版權所有,翻譯必究」,那就變成專利了。這個與佛法教學的精神,完全違背了,這個過失很重。好的教學,真實的利益,不肯分給大眾共享,這個心量非常窄小。

  我學佛這麼多年,我也常常跟大家說,有很多人送書給我,我第一個看的是什麼?看版權頁。如果看到它「版權所有,翻印必究」,這個書我決定不看,免得浪費我的時間,浪費我的精神。為什麼?他心量太小了,他能寫得出什麼好東西。所以流通佛法,宣傳佛法,介紹佛法,是我們佛弟子的義務,是我們的責任。尤其是現在社會大眾,中國、外國大家普遍對佛法的誤會,我們要努力澄清,把佛法本來的面目發掘出來,宣揚出去,破除大眾的誤會,希望大家都能夠愛好佛陀智慧的教學,佛陀給我們真實幸福美滿的生活。我們自己得受用,也能對得起諸佛菩薩,才能真正做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是孝親尊師最具體的表現。如果不能做到,孝親尊師只落一個空名而已,得不到實際的效果,那就錯了。今天我跟大家報告的,就到這裡告一個一段落。

  三福三條總共十一句,是我們學佛入門的基礎,是我們最初下手之處,這裡面的含義,它的深廣,包括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教誨,也可以說四十九年所說的,就是這十一句發揚光大。我們從這個地方奠定基礎,要牢牢把佛的教訓記住。今天底下的節目,是傳授三皈,三皈的意義諸位已經明白。知道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不是皈依一個法師;如果說皈依一個法師,諸位犯的過失就非常嚴重。佛法是教我們修清淨法、平等法,如果皈依一個法師,對另外一個法師,你就產生分別了,這是我的師父,那個不是我的師父,你就起了分別,起了執著,就錯了。佛是叫我們破除一切分別、執著,對於一切人都要用清淨心、平等心、恭敬心來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