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一九九九年達拉斯春季佛七  (第六集)  1999/3/27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1-223-0006

  佛七當中馬老居士往生,我們聽到之後非常歡喜。我也想到馬老居士在生前,幾乎我們每一次的佛七法會活動,她都來參加,而且常常做一些點心供養大眾,與大家緣結得很深。佛教她在佛七當中示現往生,給我們做了證明,念佛殊勝的功德利益由此可見,這是我們應當要效法,應當要向她學習的。世間一切法都是假的,只有往生不退成佛是真的,這個機緣我們必須要把它抓住。

  念佛而不能往生,我們在講席裡頭也說過多少遍。第一個是善根福德因緣不足,《彌陀經》上說得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是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聽經太少了,對於佛所說的道理,佛所講的事實真相,我們沒有契入,我們不能理解,依舊生活在煩惱妄想雜念之中,這樣念佛把我們的功夫打了很大的折扣。所以功夫不得力,念佛很難有成就,總不外乎這兩個因素。過去善根福德雖然少,不是沒有,善根福德能不能成熟,說老實話,「緣」太重要了!這正是善導大師在《觀經疏》裡頭所說的,九品往生種種不同,總在遇緣不一樣。換句話說,如果遇到的緣殊勝,縱然自己善根福德差一點,可以補足,這一生決定成就。可見得,緣對我們的關係太重要了。

  道場是緣,善友是緣,聞法是緣,世尊當年在世為我們示現,四十九年天天講經說法而不中斷,這一樁事情,我們要細細想想,他為什麼要這樣作法?這就是給我們增上緣,使我們善根福德差一點的人,用這個方法來補足,我們這一生當中都能成就。佛家的道場,自古以來,都是以講經說法教學為主。佛法的衰落,也不過是兩百年的樣子。怎麼衰落的?寺院裡頭不講經,佛法就衰了。不講經,不懂得修行;不講經,不懂理論、不懂方法,縱然是修行,就是所謂的盲修瞎練,得不到諸佛菩薩的加持,招來一些妖魔鬼怪擾亂,這是道場衰敗的原因。我們明白,我們了解,所以我們希望建立一個正法道場,報佛恩,報眾生恩。

  正法道場,天天要講經,現在是找不到法師講經怎麼辦?我們現在用科技的方便,我們在一個地方講經,保留的錄影帶、錄音帶,現在還做成CD、做成VCD,可以送給大家。只要你們需要,我們無條件的供應,也不需要收一分錢的費用,你告訴我們,我們就會按照地址寄給你。你每天放錄影帶,你就可以聽經,天天要聽,一天都不能夠少。如果我們沒有這麼多錄像帶怎麼辦?重複的聽。一部經、兩部經,重複一遍、兩遍,十遍、二十遍,鍥而不捨,這個道理你漸漸就明白了,心也愈來愈清淨,愈來愈定,這個樣子魔事就少了。魔不得其便,魔想擾亂找不到機會,我們一般講抓不到把柄。你只要真幹,魔也會受感動,魔不但不擾亂你,也來護法,也來護持你,這是我們要曉得的。所以聽經比什麼都重要。

  世出世間這些拉雜事情,要放下。放下,同修們要記住,不是在事上放下,在心裡頭放下,心裡面毫不沾染。出家人在這個道場,住持這個道場,這是事。事,他要做,他要維護這個道場,他要在此地策畫種種活動,幫助大家修學,這是事。放下是什麼?心,心裡頭不落痕跡,心裡面永遠保持「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心要與這個相應。我們提出這十句目標,希望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點點滴滴都相應。心地「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行持「自行化他」,化他是接觸一切大眾,與「看破、放下、自在、隨緣」相應,我們就住在正法上。如何能做到恰到好處,這是學問,這是功夫,多學,多體會。佛家修行原則很多,總持不是一個,總持我們一般講綱領,不只一個,每一個綱領掌握到,都能夠貫穿一切諸法。

  對我們業障深重的人來講,懺悔是很重要的。我們在現前,我只看到有一處道場,台北三重廖居士的道場,他到此地來過,他這些資料,也曾經送到這邊來供養過你們。他們這個道場,是三個月舉行一次發露懺悔,所有信徒大家在一起,檢討自己在這三個月當中,哪些事情做錯了,毫無隱瞞的說出來,改過自新。這就是我們佛門講的「自恣法會」,佛家從前是一年一次,現在業障重,一年一次不行了,所以廖居士他們道場,三個月做一次,很好!這個作法值得推廣,值得普遍去介紹。

  在新加坡居士林,我們沒有擴展到大眾,只是少數幾個人。李木源居士個人,他不是一年一次發露懺悔,也不是三個月,他是天天在懺悔,天天發現自己的毛病,天天改正自己的錯誤,所以這兩年來,這個道場有這麼興旺,有這麼殊勝。任何人對我們的批評,我們都樂意接受,我們認真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嘉勉。多數批評人跟我們接觸得很少,對我們並不了解,有許多誤會。但是他說出來也好,我們沒有這個毛病,我們勉勵,不要犯這個過失;有這個毛病,他給我們指出來,我們很感激,立刻改過自新,都是善知識,都是好事。這樣學佛,一生當中生活在感恩之中,這是幸福,這是真正的美滿。我們在修學上、修行上,要有良好的態度,我們這一生道業才能成就,生活才能真正做到美滿。人家說我們過失,聽到就不高興了,這是絕大錯誤,這個人是迷惑顛倒,他的毛病過失永遠改不過來,這是道業上的大障礙,他怎麼會成就?世出世法成就的人,勇於改過,歡喜接受別人批評。道場要有學,要有道。「學」是天天講經、聽經;我們這個地方「道」是採取持名念佛,佛堂裡面佛號不中斷,念佛的人不中斷,道!有道、有學,才能夠「上報四恩,下濟三苦」。

  今天也傳來了幾張問題,第一個是密西根同學問:三資糧裡面第一個是信,三資糧就是修學淨土三個基本條件│「信、願、行」,信自己念佛能成佛。如《要解》云:「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但是有時候很有自信,又會顯得很自傲、很自大,這個怎麼解釋?

  你這個信心裡頭夾雜著煩惱,傲慢是煩惱,你的信心不清淨。能不能往生?那要看你的福報,臨命終時你還能提得起佛號,你能往生;臨命終時煩惱現前,佛號提不起來,你就不能往生。怎樣不夾雜煩惱?謙虛。我自信念佛能成佛,人人都是佛,我是凡夫,我信我能成佛,現在所有的一切眾生,他們就是真佛,我們不知道,我們對佛來生傲慢心、驕傲,大錯特錯!佛眼睛裡面看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如來,《華嚴》、《圓覺》上說得好,「一切眾生本來成佛」,誰是凡夫?凡夫只是我一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善財有沒有同學?沒有,一個人。為什麼?除自己之外,都是諸佛菩薩示現的。這個話是千真萬確,一點都不假,這個道理很深很深。為什麼說確實是諸佛如來示現的?一念心性所現,一念心性那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現的,那不是佛是什麼?我們哪裡懂得?

  所以道道地地的凡夫,是自己一個人。自己一個人之外,決定是諸佛如來示現的,決定就是諸佛如來。你不要說他糊塗、他造罪,他示現的,他不是真的,我用這個眼光來看,這個心態來看,決定正確。他真造罪、真墮地獄?不見得。一切諸佛在度我,我不認識,我們周邊哪一個不是諸佛如來?哪個不是法身大士?你有這樣良好的心態去修學,你這一生圓成佛道。所以善財童子一生能成佛,我們一生不能成佛,把諸佛如來都看作凡夫,自己以為了不起,錯了!你幾時能把觀念換過來,一切諸佛、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如來示現給我看,有示現正面的,有示現反面的,正面的叫我學習,反面的讓我警惕,做學生的態度。

  孔老夫子講「三人行必有我師」,哪三人?自己一個,一個善,一個惡,這叫三人。善是我的老師,惡也是我的老師。善教我要模仿他,惡要我警惕;佛是我的老師,魔也是我的老師。我能禁得起折磨,禁得起考驗,沒有一個不是老師,沒有一個不是善知識,沒有一個不是佛菩薩。你這樣子修學,你很有自信,你的自傲、自大就沒有了。你有自傲、自大,你還是把諸佛如來看作凡夫;換句話說,你還是成不了佛。這一點我們要特別留意。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念佛的方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淨是清淨;你還有自大傲慢,你不清淨,你念佛不是淨念。另外覺明妙行菩薩跟我們講得更清楚,「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就是淨念相繼。不懷疑、不夾雜這是淨,不間斷是相繼,這樣念佛才會有成就。

  第二位問的是:「心得開明」第三十四品文中,「實當念佛」是否是因?「截斷狐疑等等」是果?

  行!這個講法也行,講得通。實在講,這兩句話是世尊苦口婆心的勸導我們,「實」是實實在在,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實實在在應當念佛,「念佛是因,往生成佛是果」。要截斷狐疑,就是決定不能懷疑,為什麼?懷疑就產生障礙,懷疑念佛不能往生,這一生空過了,你說多可惜?

  《阿彌陀經》與《無量壽經》都是第一,但是《無量壽經》對治現世人迷惑顛倒較具效力,猶如《彌陀經》是禪,《無量壽經》是淨?

  不要這樣去分,這樣去分你又夾雜了,又懷疑了,又把你自己搞亂了。說禪一切都是禪,說淨一切都是淨,不要這個禪、那個淨,結果禪也不禪,是淨也不淨,你全搞錯了。

  這是王建儀同修問的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如何理解極樂世界永無人滿之患?

  你不要操這個心,你操心操得太多了,這個道理太深了,我們一般人很難理解。極樂世界是法性土,你對於法性不能理解,你理解法性,當然你這個疑問就沒有了。法性不容易懂,不是短時間能懂,長時間聽經,你慢慢的就會領會到了。法性,沒有大小,沒有多少,超越數量。法相裡面有數量,法性裡頭沒有數量,一切都超越了。這個道理很深,我就從相上跟你說,這是方便說。你看到哪一家學校的學生有人滿之患?你想想,全世界哪個學校裡頭學生有人滿之患?沒有。為什麼沒有?年年有一批畢業去了,年年又有一批新來的。極樂世界也如此,在那邊上學讀書,學成之後,不是給你講嗎?倒駕慈航,還要回來度眾生。你畢業了,畢業了就回去,回去度眾生,那邊新生又來了。天天有畢業的,天天有新生來,所以沒有人滿之患。這是從相上給你解釋,這是方便說。

  第二個問題:炒股票算不算是正業?

  這個事情問你自己,不要問我。正業還是念佛。如果要是增長貪瞋痴,就不是正業。炒股票賺了錢,開心、很歡喜;賠了錢,憂悲煩惱,這就不是正業。真正過佛菩薩生活的人,衣食足就夠了;我能夠吃得飽,能夠穿得暖,能夠有一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足矣!天天念佛,天天跟諸佛菩薩接近,你說這個多自在、多幸福!

  還有一位妙音居士,他提的有三個問題。今天時間到了,這三個問題,留到明天這個時候給大家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