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中國人的遠祖(4500年前)是怎樣教導他的後裔  (第二集)  2003/10/22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21-190-0002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學之序」第三條,「慎思」,慎是謹慎,思是思考。思考一個問題不能不謹慎,這個與前面「審問」有密切的關係。「明辨」要用智慧來辨別,你才能與道德相應!如果你想錯了,你辨別錯了,現代在社會上這種錯誤的現象是非常的普遍;他沒有慎重思考,他沒有智慧辨別,在人事上,把善人當作惡人。父母至親!可是長大之後對父母懷疑,不相信父母教誨,聽信別人的教唆。世間確實有些人,叫綺語,花言巧語、甜言蜜語欺騙你,教你違背道德,教你違背真正愛護你的人,真正幫助你的人,他在挑唆。挑唆的目的,顯而易見,目的何在?他要控制你,他要約束你。你不知不覺被他控制,被他約束了,為他做惡,你聽他的話。這就是你不知慎重思考,你沒有智慧辨別。

  這一代的年輕人在社會上比比皆是,這真是佛在《無量壽經》上說的,「先人無知」,他的上一輩「不識道德」,沒有好好的教他。真的現在有很多人,父母都從事於職業,所謂職業婦女,夫妻兩個人都工作,兒女請佣人來照顧。結果兒女長年接受佣人照顧,佣人比父母親,他相信佣人,他不相信父母。你們想想,做母親的人為了自己找一份工作,賺一點錢,把底下一代犧牲掉了。這就是夫婦有別,她現在無別,無別就產生這樣的後果,下一代沒有了。所以小孩長到十幾歲的時候叛逆,為什麼?無親!父子有親,他沒有親。他跟他的佣人有親,他跟父母沒有親,這成什麼話!嚴重的不幸,子女殺父母,現在這個事情已經都不是新聞了,很普遍,倫理道德完全破壞了。社會動亂不安真正的原因何在,我們讀讀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誨,我們明白,清清楚楚。但是現在世間人不相信,我們愛莫能助,只好念佛求生淨土。

  至於不明事理的人,恩怨顛倒的人,是非顛倒的人,他念佛不能生淨土。你要知道生淨土不是那麼簡單,古大德講,具足「信願行」三個條件就能往生,「信願行」三個條件都有講究的!要用經論上的標準。你完全不信,你也沒有願,你也不行;信願行三個字你一個都沒有,你自以為都具足了。你沒有想想大本、小本經文上,每一段的前面第一句話,「善男子、善女人」,你有沒有具足這個「善」字,如果不具足這個善,佛這個經典不是對你說的。

  新加坡天主教的修女也跟我講,她說《聖經》裡面,上帝講「信我者得救」,那底下也有解釋!你可不能斷章取義。跟我們淨土宗講的具足信願行就能往生一個道理,那修女講得好,你要真正懂得他的意思。開經偈第一句話,「願解如來真實義」,你是錯解如來真實義,曲解如來真實義,你怎麼可能有信願行,你怎麼能得生淨土!大有問題在。所以慎思、明辨的功夫,自己不能不認真去做。

  上面這個四條「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所以窮理也」,這是教你明理,明理之後你要落實。把什麼落實?這理是什麼理?就是父子有親的道理,君臣有義的道理,夫婦有別的道理,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道理,你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了。明白之後要落實,「篤行」就是落實,落實在哪裡?落實在「修身、處事、接物」,落實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我們做一個介紹,要不能篤行,全落空了。古人講的篤行,篤是篤實,實實在在的做到,現在人講落實。

  落實第一個,修身,「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慾,遷善,改過」。前天我寫了這幾條,我們翻譯的同學感到困難,不知道怎樣翻給外國人聽,於是我就用最簡單的註解,這個他懂了。「言忠信」就是誠實,這個好懂,誠實他能翻得出來。「行篤敬」,禮敬;「懲忿」是不瞋;「窒慾」是不貪;「遷善、改過」是不痴。這個他就容易懂了,你看看我們老祖宗教誨的,跟佛陀教誨沒有兩樣!這豈不就是中國人常講的,「英雄所見,大略相同」。我們就算保守一點說,堯舜距離我們四千五百年,釋迦牟尼佛距離我們三千年,這還在釋迦牟尼佛出現世間一千五百年之前,我們中國老祖宗不是跟釋迦牟尼佛學的!跟釋迦牟尼佛講的完全相同,這是什麼?真理,真理永恆不變。

  誠實的人,他說話忠。什麼叫忠?你看中國這個字,文字是符號,智慧的符號,忠是你的心正,你的心不偏,你的心不斜,這叫忠;換句話說,這就是佛法裡面講的正知正見。你的言語出之於正知正見,這叫忠;如果你的思想、見解錯誤了,邪知邪見,你說出來的話就不忠不信了,你們想想這個道理。所以我用簡單的「誠實」來解釋,你們翻譯的時候懂得這個意思,你就曉得怎麼翻了。正知正見又要解釋了,什麼叫正知正見?我現在這個知見正不正?給諸位說,我們的知見決定不正,為什麼你這麼武斷的說?佛在經上說的,佛說你證得阿羅漢果之後,你可以相信你自己的知見是正知正見;換句話說,沒有證得阿羅漢果之前,你的知見都不能算是正知正見,這是佛教的標準。

  為什麼?因為你見思煩惱沒斷,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你的思想有問題,你的思想裡頭有貪瞋痴慢疑。你思想有錯誤,見解有錯誤,你怎麼能算正知正見!我們今天是凡夫,我們怎樣學習正知正見?只有一個方法,隨順佛陀的教誨。善導大師教我們,經論裡教我們怎麼做,我們一定遵守,我們一定要做到;經論上教我們不可以做的,我們決定不違犯。你能夠這樣做法,你的知見隨順佛菩薩教誨,我自己雖然沒有得正知正見,我隨順正知正見,也算是正知正見。在中國人隨順聖賢人的教誨,這個知見就正了。

  「行篤敬」,篤是篤實,實實在在,恭恭敬敬。所以我們的行為要實在,言行要一致!不能夠口是心非,言行不一,你在這個社會上誰敢相信你,誰願意跟你往來。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你細心觀察,他有一個跟一般人不一樣的,言行一致。如果言忠信,行篤敬,這個人是聖賢君子,絕對不會做惡事。

  後面講的這四句,就是前面兩句的註解,第一個「懲忿」,不能發脾氣!修身最重要的,常常保持心地的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所以最怕的是瞋恚。忿是忿怒,最傷身體。

  「窒慾」,窒是控制。你是凡夫,當然有欲望,欲望一定要控制,這一句就是佛家講的「不貪」。貪瞋痴是三毒,你看看祖宗教我們的,懲也是克制的意思,你要克制自己的瞋恚,你要克制自己的貪欲。這個東西不但是傷德,也傷身體,人身體奇奇怪怪的毛病與這個都有關係。三毒煩惱,現在人講病毒,這是最嚴重的病毒,你裡面有這樣的毒,外面稍稍有一點感染,你的病就發作了。

  「遷善,改過」就是佛家裡面講的斷惡修善,改過是斷惡,遷善就是修善,斷惡修善這是「不痴」。只有愚痴的人他做不到,他不懂,他也不知道自己有過失,愚痴到極處。聰明人、有智慧的人天天要做的事情,最重要的一樁事情是什麼?反省。反省裡頭最重要的是要反省自己的過失,今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沒有過失,有過失趕緊改過來,明天不要再犯,那叫真懺悔,懺悔不是形式。這是早年我學佛的時候,我二十六歲,章嘉大師教我的。佛家非常重視懺悔,懺悔不重形式,懺悔最重要的是改過自新,這叫真懺悔。不是在佛前面禱告,那個沒用處的,這是「修身」最高的指導原則。

  第二條「處事」,處事是什麼?辦事,也就是你的工作,無論哪個工作,甚至於很小、瑣碎的事情,灑掃應對,小事情也是事。不論大事小事,你要懂得處事的原則,「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這個在翻譯上也遇到困難,為什麼會有困難?你沒有學過,你不懂得什麼叫道,什麼叫義。正其誼,這個「誼」跟義理的「義」是一個意思,可以通用的。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我們處事、辦事要以道義為原則,決定不為私利,不圖有功。

  我跟李老師十年,老師常常教我,辦事,我們講經也是辦事,所謂是如來事業。出了家,在家也行,發心出來講經弘法,這幹的是如來家業,如來家的事業。這個事業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我們發心幹這個!這個教育是義務教育,沒有利益的。老師教我們,「但求無過,不求有功」,永遠要記住這句話。我們盡量減少自己過失,天天在反省,天天在改進,不圖有功,但求無過,就是與道義相應。我們所講的東西合情合理,合情就是契機,合理就契理,契機契理就好,真正能夠幫助人覺悟,上等的。不能幫助人覺悟,要能夠警惕人,使他有警覺,能夠遠惡近善,我們不能講斷惡,他斷不了惡,距離惡遠一點,距離善近一點,那就好,這個對他就有真正的好處。

  所以只問是否合乎道義,決不考慮是不是對自己有利。如果考慮到自己的利益,可能就要做壞事了,這個做的不善業,要看你的影響,如果影響的面很大,譬如在佛法裡面講,障礙聖賢教誨的工作;佛法講的,障礙佛法的流通,這個罪過就不得了,這個罪過是阿鼻地獄的罪過。為了自己一點小小的利益,現在得利益,將來墮阿鼻地獄,得不償失!影響的面愈大,影響的時間愈長,罪就愈重,不能不謹慎,不能不懂。我們做這個事情,義,道義就是應不應該做,先要想這一點。一切為社會、為眾生、為正法久住,這是我們考慮的原則。

  如果對正法久住有利益,對一切眾生有利益,對於社會的安定和平有利益,這個事情我們該做。但是該做,如果這個社會上有阻力,我們佛法講緣不成熟,它有障礙。甚至於國家有法令規章禁止你這麼做法,你做不做?不能做。什麼原因?佛在《菩薩戒經》裡面教導我們「不犯國制」,佛弟子決定不違背國家的法律。為什麼?國家禁止不准你這個活動,那個業是他負,他負這個責任。我們有心做,我們的功德就圓滿,不要做就圓滿了。《楞嚴經》上佛說的,「發意圓成,圓滿功德」。為什麼?緣不足。但是你要曉得,這個地方緣不足,別的地方可能有緣,不一定要在這個地方做,哪裡有緣哪裡去,隨緣而不攀緣,決定遵守法令規章。

  《梵網經》上教導我們,「不作國賊」,賊是什麼?賊是傷害、盜竊,這個意思就是,決定不可以做傷害國家社會的事情,決定不能做,不作國賊。「不謗國主」,各級領導人他做得再不好,破壞正法,毀滅正法,不可以毀謗。用什麼方法?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默擯」;默擯就是不說話,不毀謗也不讚歎,這叫默擯。世尊當年在世就是這樣做給我們看的,我們要向他學習,哪個地方有緣到那裡去。不能說這個地方沒有緣,你一定要做,那你是不知時務,你完全違背佛陀的教誨。什麼地方有緣到什麼地方去,這個地方緣將來成熟了,你再回來做,沒有成熟決定不可以勉強。

  《瓔珞戒經》裡面佛教給我們,「不漏國稅,不犯國制」,國制就是國家的法律,決定不能夠違犯,這是佛弟子。佛弟子給社會、給所有一切眾生最好的印象,就是佛弟子守法。所以,不能破壞佛教的形象。事是好事情,但是你要是違背國家的法律,你是把佛教的形象破壞了:佛門弟子不守法律!這個罪過就不得了,傷害了整個佛教的形象,這不可以。你要曉得,在中國歷史上,三武滅法大家都知道,那是國家下的命令,不要佛法,把佛法消滅,佛弟子遵守。底下一個帝王看到了,佛門弟子這樣守法,守法是好事情、是好人。所以底下一個皇帝馬上就又恢復了,佛教又復興了。如果當時國家這樣的制止,佛弟子起反抗,底下的帝王看到這個樣子,永遠不會讓佛教發展。為什麼?佛教徒不守法,佛教徒擾亂社會,佛教,不可以要它!

  你看看,你不能忍一時,你就把整個佛法法身慧命毀滅掉了,你要不要負責任?這些地方你有沒有博學、審問、慎思、明辨過?古聖先賢、祖師大德往往在逆境裡頭,示現的忍辱負重,那都是教育,都是教導我們的。看看中國的佛教史,世界佛教史,幾千年來,佛教徒從來沒有搞過動亂,從來沒有搞過戰爭。這是今天大家都公認的,佛陀的教導是和平的。辦事的原則一定要懂得。

  第三「接物」,接物就是待人。我們是社會動物,不能離開人群,跟一切人接觸我們要用什麼樣的心態,非常重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自己不願意別人對我,我就不應該對別人,這是重要的原則。西方宗教經典裡面,這句話是反過來說的,他說己所欲,我自己喜歡的、想要的,我要應該對待別人。話是一樣的,一個意思,東西方宗教的創教人、經典都是這樣教人。這句話的範圍非常廣大,我不希望別人毀謗我,我不可以毀謗別人;我不希望別人侮辱我,我不可以侮辱別人;我不希望別人造謠傷害我,我不可以造謠傷害別人。這是舉幾個例子。

  所以,凡事自己要細心去想想,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對待別人,或者是想想人家這樣對我,我願不願意接受;我不願意接受,這個念頭不能動,這話不能說,這個事就不能做,這就對了。總而言之,我不願意別人傷害我,我是決定不能傷害別人。因果上講這是合乎原則的,種善因得善果,造惡因一定受惡報,因果報應絲毫不爽。小到個人,大至家庭,你的事業,甚至於社會國家,總不能脫離因果的定律,所以古人常講,種善因得善果。

  我們學了佛,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在學佛過程當中,還是遇到別人傷害、毀謗,常常遇到。造謠生事來破壞,甚至於破壞不應該破壞的,弘法利生他也破壞,我們深受其害。這個時候要用什麼心態?我們沒有怨恨心,一絲毫怨恨沒有,沒有報復的念頭,這是你真正得到佛菩薩教誨;沒有怨恨心成就忍辱波羅蜜,沒有報復心成就持戒波羅蜜。所以,人家以種種不善的行為對待我,自己要知道,是替我消業障!前面跟諸位說了,不然的話你這個業障是在三途消,你將來肯定要墮地獄、餓鬼、畜生,在那裡消業障。現在遇到這些人,遇到這些橫逆,就是逆境、惡緣,我們歡喜承受,我的業障就這樣消掉了,將來不必墮三途了。

  這一生當中沒有學佛之前造了業,學佛之後,前十年還是造業,十年、二十年之後漸漸入佛境界了,把惡的行為、惡的念頭斷掉了。但是在這之前,還有過去生,生生世世,我們曉得阿賴耶識裡頭惡習氣太多太多了。所以遇到這些橫逆是應該的,很自然的,一點也不足以為奇,逆來順受,這個重要!不但對於傷害我們的人沒有怨恨心,我們還有報恩心。也許有人說,你這樣做是不是太過分了!不過分,佛菩薩真的是這樣子。報什麼恩?他替我消業障,我要報他恩,他提升我的境界,業障一消就往上升,智慧增長了,境界提升了!靠什麼?靠這個。

  所以會學的人,一切時、一切處,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是你學習的場所,都是善知識。孔子講,「三人行,必有吾師」。三個人是什麼人,自己一個,一個善人,一個惡人,兩個都是我的老師。善人教導我正面的,我應當跟他學;惡人造作一切惡業,甚至於毀謗我、傷害我,他替我消業障,而且警惕我,他這種事情我決定不能做。你說正反兩面統統得利益,他不是善知識,誰是善知識!所以真正會學的人,一切時、一切處都是菩薩學處,一切人,善人、惡人都是善知識。善財童子是這樣學習一生成佛的!他沒有到第二生。這個道理我們要懂,我們要不懂,學不會,這一生決定不能成就,所以要會學。那我們現在還不會怎麼辦?讀經,讀經一定要明其理,理要不明,你就不能落實,你不會做!

  底下這兩句尤其重要,「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們看到古往今來,許許多多做學問的人、修行人失敗了,不能成功,犯了這個毛病。那就是什麼?過失都是別人的,好處都是自己的,這就完了。這個想法、做法,給你說等覺菩薩都沒有,你要懂得這個道理。等覺菩薩天天找自己的毛病,改自己的毛病,為什麼?他沒成佛,他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斷,那是他的毛病,那是他的過失。所以,中國古人常講,「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清涼大師講,只有大聖如佛,才沒有過失,除佛一人,哪個人沒有過失!你要說是你自己已經沒有過失,過失都是別人的,你永遠不會有進步,你永遠迷惑顛倒,這個事情麻煩!你這一念就是罪業,這個念頭不斷,你的罪業念念增長。

  我們祖宗教我們「行有不得」,行有不得就是你行行不通的時候,行不通怎麼樣?反過來求自己。我過去初學佛的時候,跟章嘉大師,我跟他老人家三年,這個話大概都是前半年的時候告訴我的,重要的修學綱領。他跟我講,「佛氏門中,有求必得」,我在這裡建立了信心。他說只要你真正發心奉獻給佛教,一生為佛法、為眾生,不為自己,他說你這一生佛菩薩替你安排,佛菩薩照顧,你一點都不要操心。我相信老師的話,我一點都不懷疑,一生當中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別人讚歎、歡喜也好;別人瞋恨、嫉妒、傷害也好。為什麼?統統佛菩薩安排的。我只有一個感恩的心,對待一切眾生、一切境緣永遠存著感恩。他說遇到障難的時候,你自己一定有業障,你把業障找出來,把業障消除,感應就現前,真的,一點都不錯!

  真的,我學佛五十二年,講台上講經四十五年,確確實實有求必應,那個地方有障緣,我感恩、感謝他,我絕對沒有一絲毫瞋恚心。你看我都供牌位來供養,每天誦經、念佛、講經都給他迴向。我不記人家不善,我記人家善,他對我有一天的好處,我一生都不會忘記他。這個人對我有一天好處,對我有一百天不好處,那一百天不好處,我忘得乾乾淨淨,我只記得他一天的好處。我常常記著將來這個好處還會現前,我有這個信心,這一生不能現前,來生會現前。人不可以記恨!記人家的不善,那個果報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還得了!

  我們今天學佛明白這個道理,一切不善,也就是說,縱然一切誤會都是前頭不善的因,我過去生中對他不好,今天他對我不好,應該的。我現在一點瞋恚心沒有,歡喜他、恭敬他、讚歎他,我還默默的在供養他,帳消了。下次見面,來生見面是好朋友,他一定護持我,他一定照顧我。什麼樣的因有什麼樣的果!所以要「反求諸己」,孟子所講的,這個話非常有道理。所有一切過失都是自己造成的,人家為什麼毀謗我?為什麼侮辱我?為什麼陷害我?他沒有過,我自己有過失。這個過失不是在這一生,就是在前生,常常想自己的過失,常常感恩。

  前面我說了,他替我消災,他替我消業障,他為我所做的是重罪輕報。非常明顯,明顯在哪裡?我的煩惱一年比一年輕,一個月比一個月輕,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長,一月比一月增長,這就是好消息。如果有一點瞋恨心,有一點點敵意在,這個現象就沒有了。變得什麼?愚痴,年年都一樣,沒有進步,生活在迷惑、在困苦之中。所以,求學、修道成敗關鍵就在這一念覺迷,迷了,一切都錯了;覺悟,一切都對了。覺悟生智慧,迷了生煩惱,問問你現前每天生活當中你是生智慧,還是生煩惱?這不就明白了嗎?求往生,生煩惱不能往生,生智慧能往生,這句話希望大家要好好的記住。

  天天生智慧,肯定往生;天天生煩惱,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也不能往生。古大德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所以人,古人說得好,「人貴自知之明」。這也是你一生有沒有成就,重要的關鍵所在,自己要知道自己。自己不知道自己,那是個糊塗人,要有能力辨別是非善惡。我們親近一個善知識,不能沒有業障,業障是什麼?業障就是自己總是過去今生造的不善業,這個業障是什麼?有人來挑撥,有人來離間,讓你遠離你的老師。他說你的老師怎麼不好怎麼不好,說了很多不好的話,而你聽了之後,妄想起來了,煩惱起來了,愈想愈不對,算了!我不跟他了。你就走了,吃虧是自己。

  我在《華嚴經》上,講得很詳細。你看善財童子要出去參學,文殊菩薩怎麼教他的?最重要的「不見善知識過」,你才能成就。你要見善知識過,你決定不能成就,你不在他面前,離開了,當然不能成就。你在他面前,有這個懷疑,你還是不能成就。為什麼?尊敬心起不來。印光大師給我們講得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對於你的老師、對善知識誠敬心失掉了。你看看這些業障、冤家把你對老師的恭敬心破壞了,使你不能得利益,你這一生障礙產生了,只好等到來生後世。但是一個輪迴、一個輪轉,不知道要經過多少年月日。最不幸的,這當中中斷多少大劫,你要墮三途就不得了了,墮地獄的時間是論劫數算的,那就真正叫可憐,真正叫可惜。

  我們懂這個道理,我親近方東美先生,有人說他的壞話,親近李老師、親近章嘉大師都有人批評,我無動於衷。你們批評我點頭,一句話不說,我聽,我一句話不講,我還是非常認真的尊敬老師,跟老師學習。為什麼?毀謗的那些人都沒有親近過老師;我親近他,我認識他,我了解他。不離善知識是我們成功失敗第一個因素,遠離善知識,你怎麼能成就!以上是中國人五千年來的傳統教育總綱,中國古聖先賢教後代的就是教這些,這是最簡單的跟大家介紹。現在我這個報告就到此地,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