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福六度十大願王 (第三集) 2002/10/28 日本高野山本覺院 檔名:21-144-000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現在請看「淨業三福」第三條,大乘福。在這個本子裡面一百一十五面,倒數第六行,大乘福。這一條也有四句:
【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菩提』是梵語,它的意思是覺悟,是正確的覺悟。在梵文音譯把它譯作「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們一般在中國佛教裡面稱為「大菩提心」,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最重要的是「正」字,正揀別不是邪知邪覺,它是正知正覺。
菩提心要是發起,這個人不但是超越六道,而且也超越十法界。為什麼?菩提心是真心,是自性。十法界裡面的有情眾生,十法界裡頭有佛,這個佛(天台大師講藏、通、別、圓)是藏教的佛、通教的佛。這兩種佛都沒有明心見性;換句話說,都沒有菩提心。他們發的菩提心叫相似的菩提心,不是真的;跟菩提心很接近,不是真正的菩提心。真正菩提心現前,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是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菩薩。這樣身分的人,他已經生一真法界,在《華嚴經》上講他生華藏世界,他生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他不是凡夫,他不在十法界。
諸佛如來、法身大士,他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裡?用心不一樣,他用真心,我們用妄心。我們要學佛,沒有別的,就是學用真心,決定不用妄心,我們這一生就能成佛。這是華嚴會上善財童子給我們做出的榜樣,善財一生能成就,我們一生也能成就。成就真正的因素,沒有別的,就是用心,一定要用真心處事待人接物。這個在初學是困難,為什麼?無量劫來,我們都是用的妄心,從來不知道自己有真心。現在學佛要用真心,不再用妄心,這是一個很困難的一樁事情。這個困難是可以克服的,不是不能克服的。克服的方法,我自己的經驗是「長時薰習」。
我學佛五十年,五十年天天沒有離開大乘經典,天天讀經,天天講經,不知不覺入這個境界。你要問我,我用多少時間才入這個境界?我跟諸位同學說了很多,大概差不多是三十年。三十年的時間,鍥而不捨,遠離一切過失,才入這個境界,入這個境界之後得大自在。諸位這些年來,你仔細聽我講《華嚴經》,你能夠體會得到,縱然不是很深的體會,能體會到少分,這是得佛法真實的受用,所以這個心非常重要。宗門教下,袓師大德教我們修行,從哪裡修?從根本修。根本就是李老師常講的,要改心、要換心,把妄心換成真心,把凡心換成菩提心。這個心一換,你就走上菩薩道了。
菩提心,《觀經》裡面所講的有三句。第一句叫「至誠心」,真誠到極處叫至誠,這是菩提心之體。第二句講「深心」,深心說的是菩提心的自受用,古大德解釋這兩個字是「好善好德」,這個解釋得也很好,好善好德是自受用,成就自己的德行,恢復自己的性德。第三句是「迴向發願心」, 這是他受用,我們真心處事待人接物,一定是利益一切眾生的。在《起信論》裡面,馬鳴菩薩也說了三句,他說「直心」,直心就是《觀經》裡面講的「至誠心」,經跟論合起來看就很容易理解。第二句也是講的「深心」。第三句講的是「大悲心」,所以我們知道,迴向發願心就是大慈悲心。所以對一切眾生要大慈大悲,對自己要好善好德,這是真心的起用;真心之體是真誠,真誠到極處。
我們這些年來,常常在講席裡面跟諸位同學介紹佛法,菩提心很不好懂,講都很難,能夠聽懂當然不容易。所以我們就換一個方式來講,我用十個字五句,「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個就是菩提心。真誠心是體,就是至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這就是深心,我把深心講成三句,大家好懂,自受用;慈悲心是他受用的。我說了五句,五句還是一個菩提心。起心動念決定跟這五句十個字相應,心裡面快樂、自在!
我們以真心處事待人接物。但是你一定要曉得,九法界眾生,特別是三途六道,他們用的是虛偽心、染污的心、不平的心、愚痴的心、自私自利的心對我,我要用「真誠、清淨、平等、正覺」對他。我走的是成佛之道,他走的是六道輪迴,他走的是三惡道。我們走的道路不同,我要包容他,我要憐憫他,我還要幫助他。雖然受一切苦難、一切折磨,我還是要幫助他,還是要成就他,這是菩薩事業!
他種種這些侮辱、傷害,有沒有害到我?跟諸位說,如果你用真心,一絲一毫都沒有受到傷害。你們諸位想想,世間人障礙人,障礙什麼?都是障礙名聞利養。你有名聞利養,人家會障礙你。你沒有名聞利養,你沒有五欲六塵,甚至於連這個身都沒有了。所以這個身,他把你消滅掉,把你殺害掉的時候,有沒有障礙到自己?沒有!為什麼?這個身捨掉了,立刻就換一個身,入這個境界得大自在,隨類化身,隨機說法。所以這個身就像一件衣服一樣,你把它破壞掉,丟掉了,馬上再換一件新的。所以捨身受身在覺悟的人比穿衣服還容易,比穿衣服、脫衣服還容易。六道凡夫很苦,他執著這個身是我,所以為這個身吃盡了苦頭。要覺悟,菩提心現前,大覺大悟,大徹大悟。
世尊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是來幫助我們覺悟的。第一部經,二七日中在定中宣講《大方廣佛華嚴經》。佛為我們說些什麼?示現些什麼?我們在大經裡面看到,佛一開端就把毘盧遮那佛以及華藏世界無量無邊的法身菩薩,他們的生活環境、修學環境,這是依報的果,展現給我們看,那個生活環境多美。然後再把正報,正報的果,依起的果,就是他依照什麼個道理、什麼個方法成就的依正莊嚴,他所依據的理論跟方法,這個果:差別的果、圓融的果、平等的果、出現的果、成行的果、法界的果、證入的果;前面六品經裡頭,從「世主妙嚴品」到「華藏世界品」,總共十卷跟我們講果。所謂「舉果勸樂生信分」,清涼大師把全經分作四分,這是一個大單元。我們看到這樣殊勝的果報,生起無比羨慕之心,我要去!極樂世界在哪裡?極樂世界在華藏的中心,沒有離開華藏,是華藏的一部分,華藏世界裡,精華的一部分,決定要去!
到第六品,「毘盧遮那品」,我們快要講到。「毘盧遮那品」講什麼?講因。你看到果報,這麼好的果報,這些果報是什麼因緣成就的?跟我們講依報的因、正報的因、依起的因、差別的因、圓融的因、平等的因、出現的因、成行的因、法界的因、證入的因,我們修因就能證果。所以《華嚴》第二個大單元是「修因契果生解分」。這是我們常常講的,我們起心動念要跟因相應,要跟果相應。
因與果,跟諸位說,說得最簡單的,就是自性、性德,一定要與性德相應。性德是什麼?初學的人很不容易體會,我們用這十個字來解釋菩提心就好懂多了,那就是真誠心。古人講的,人一定是自欺而後才欺騙別人。哪個人會自己欺騙自己?六道凡夫都欺騙自己,用妄心就是欺騙自己,欺騙自己的真心,欺騙自己的性德。你本來是一尊佛,你欺騙你的佛性。所以是先欺騙自己,然後才會欺騙別人。古人講的話很簡單,裡面的道理很深很廣,義理無有窮盡。想想看,我們在沒有學佛之前,沒有得到佛法受用之前,哪一個不是自欺欺人?只要你還有妄想分別執著,你就是自己欺騙自己,你肯定欺騙一切眾生,你用妄心!
學佛從哪裡學起?就從這個地方學起,這就是古來袓師大德常常講的「從根本修」。我要學,學不欺騙人,不欺騙人就不欺騙自己;學從不欺騙自己很難,先學從不欺騙別人。從哪裡下手?從十善業下手,我要道道地地的把十善業落實,我要做到。我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決定與十善業道相應。因為我知道十惡是違背性德,殺生、偷盜、淫欲,性德裡頭沒有;妄語、兩舌、綺語、惡口,性德裡頭也沒有,就是你真心裡頭沒有這個東西;貪瞋痴慢,真心裡頭也沒有,那個從哪裡來的?妄心來的。如果我們一條一條的去斷,那很麻煩,生生世世都斷不了。聰明人,從根!古人講「尋枝摘葉」,像一棵樹,你要把這棵樹砍掉,一片一片葉子摘下來,一枝一枝去鋸掉,你要費多少事情?那個辦法很笨!聰明辦法就是把根挖掉,就完了,一切都解決了。所以從根本修,這才是聰明人。
根本就是從真誠心修。別人對我不真誠,為什麼?那是正常的,一點都沒有錯。他是凡夫,他沒有緣聞到佛法,他沒有真正修學,這是我們可以理解的。我要用凡心,也要用妄心對付他,我錯了!我跟他一樣搞六道輪迴,搞三途惡道,我錯了,他沒錯!他是三途中人,他是六道裡面的可憐憫者,我怎麼能跟他走?我要跟佛走。佛的心真誠,對於一切眾生決沒有絲毫欺誑,佛的心清淨,決定沒有絲毫染污,這一點要學。
我們家裡頭有一個法師,他的名字我一下想不起來,他叫悟什麼?是從夏威夷來的。悟威,不是悟勝。他從美國回到新加坡的時候,告訴我:某人說師父怎麼怎麼不好。他只說了一句,我就說:不要再講了。為什麼?我們阿賴耶識裡頭決定不要把別人不善的地方裝進去。把別人不善的東西裝在我們阿賴耶識,我們的阿賴耶識變成一切不善的垃圾桶,你這不是大錯特錯嗎?我永遠記住那個人對我的好處,你說我這個多快樂!多自在!他一天對我的好處,我生生世世記住他;他一百天、一千天對我的壞處,我清淨心裡頭痕跡都不著。諸位要懂,清淨心是這樣修的!
六袓大師在《壇經》裡面講:「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所以我不看報紙,我不看電視,為什麼?那裡頭垃圾太多,我決定不想被它染污。我只記別人之善,決不記別人之惡。別人用惡念惡行對待我,我理解。為什麼?古人常講「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香」,這個世間人情事理是多變的,今天好了,明天就惱了;明天惱了,過兩天他又好了,他是無常的,變幻無常!我們了解事實真相,一般人不了解。所以永遠記住人的好處,知恩報恩,古大德教給我們「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湧泉為報」。如果我們人人都能這樣存心,修清淨心,修平等心,全世界的人都有福。這個社會會安定,世界有和平,人民有幸福!
一切眾生之福,是誰給他的?我們自己認真修行,就是賜福給他。如果我們隨順自己煩惱,那你就是增長災害。眾生夠苦了,你還加一分痛苦給他。有沒有果報?當然有果報,果報是決定不能避免的。《華嚴》講十種因果,剛才我念的,依報因果、正報因果,到法界因果、證入因果。所以起心動念要與真心相應,真心本來清淨。六袓大師講得好,「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本來清淨,本來平等,本來覺悟。現在為什麼不覺悟?是你迷了自性,你違背了良心。真心就是中國人講的良心,你有良心,你違背良心!真心是慈悲、大慈大悲的,是能夠捨己為人的,是能夠幫助虛空法界一切眾生。
我們知道這個真心(我講的這五條十個字,大家比較容易懂),我們的心要擴大。我的真誠心遍虛空法界,我的清淨心遍虛空法界,我的平等、正覺、慈悲都遍虛空法界,虛空法界是我的心相,剎土眾生是我的身相。諸位要入這個境界,你想想看,什麼人能夠破壞?沒有人能破壞。沒有人能把虛空消滅掉,沒有人能夠把整個宇宙裡面所有的星球、所有眾生消滅掉,不可能!沒有。他自己是裡頭的一分子,這個就是《華嚴經》上講的「清淨法身」。佛教導我們,目的沒有別的,就是教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證得清淨法身;入一真法界,證清淨法身。
修因一定要與性德相應,我這五十年來,總結存心、修行,總共寫了二十個字,起心動念一定要與「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相應,我們是正確在菩薩道上修,沒有偏離。我們的言行,也就是大菩提心落實在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裡面,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就是「看破、放下」。什麼叫看破?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性相、理事、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叫看破。所以看破不是容易事情。
要怎樣才能看破?一定要放下。我常常教同學,你們要真正得佛法受用,在這一生當中了生死出三界,現前得幸福快樂、自在解脫,你首先要放下自私自利;這是違背性德的,我們一定要放下,從這裡開頭。因為自私自利是所有一切罪障的根本,這個東西不放下,你就不可能不造罪業。就像《地藏經》上所說的: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這話是真的,你這個罪業天天在增長,你沒法子消除。所以首先要把自私自利放下。怎麼個放下法?起心動念想到利益眾生、利益社會,把這個念頭轉過來,這是大乘法,比小乘法好修。大乘法就是轉過來,我不再想個人的利益,我不再想我這個道場的利益、我家庭的利益,我所想的是整個社會、整個世界、整個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的利益。心量大了,「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個心是真心,本來心量是如此。
要放下名聞利養,名聞利養是非常不好的緣。我常常教導我們自己同學,我們大家是凡夫,我們要想在這一生當中順順利利的成就。我的成就,我常常跟大家講,我這一生機緣好,遇到韓館長,所以我能夠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她去管,這樣樂得清淨。現在管不管?現在還是不管,我決不會上當!現在在圖文巴建了一個道場,因為年輕法師們沒有拿到身分,政府規定道場負責人一定要澳洲公民,或者是澳洲永久居留,這樣子搞得我們現在還沒有辦法,不得已要掛個名。事實上,這些年輕同修他們自己負責管理,我掛個名,另外請兩個居士掛個名。現在積極的希望他們趕快爭取到永久居留跟公民身分,我們這個名就讓出來了。現在是掛名不管事,裡面是由他們大家自己做主,重要的事情告訴我一些,我覺得沒有錯誤的,照辦就行了。
所以古人、佛門有個諺語,你要想害一個人,想整一個人,讓他墮地獄,你就叫他做當家,叫他做住持,叫他管人、管事、管錢,肯定墮落;害人,不是利人!古時候寺院叢林裡面的執事,不要說是住持、當家這種執事,裡面小的職工,都是菩薩化身再來的,不是凡夫;凡夫受不了,受不了這個誘惑。所以菩薩來成就大家,這個修行人有福,感動佛菩薩示現來替他服務。現在人沒有福報,所以佛菩薩不來了。什麼人來了?妖魔鬼怪來了。所感動來的,我們仔細觀察,都是一些阿修羅、羅剎。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這話不是我說的,曇鸞法師說的,南北朝時代的人。《往生論》的註解,《往生論》的古註就這一種,曇鸞註的,註解裡頭講到,末法時期,「羅剎為君」,君就是領導。
所以這一切事理因果,我清楚,我明瞭。阿修羅、羅剎他也有佛性,他的性也是本善,他將來還是要成佛;不過造作罪業,他要在地獄裡受果報。果報受完之後,他的善根發現,諸佛如來還是照顧,還是要度他。不過就是成佛的時間晚一點,他要受盡他的果報,他所造作的,那一定要負責任。就跟在社會上,我們做錯了事情,被法院判刑,判刑就是受果報。你一定要刑期滿了,你才能出監獄,你才能重新做人,這個道理是一樣的。所以三途不是不善,是善的,是消業障的處所。你造作無量無邊罪業,到哪裡去消?到三惡道去消業,業障消盡了,你再出來。
你阿賴耶裡面有佛的種子。種子成熟,就是你能夠真正相信、真正懂得、真正肯依教奉行了,佛菩薩來幫助你。從這個地方去觀察,世間沒有一個人不是好人,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造作無量無邊罪業,墮阿鼻地獄也是好事。造業是什麼?是你一時糊塗,你違背了性德。你既然造業,當然受報;報盡了,佛菩薩還來度你。他怎麼不是好人?怎麼不是好事?所以宇宙之間沒有一個是錯誤的,我們看到都歡喜,看到十法界、看到三途地獄都生歡喜心。我們在期待、在祝福他的刑期趕快滿,滿了之後,他就出來了,他是好人,他是未來佛。所以佛眼看一切眾生,一切眾生都是佛,善人看一切眾生都是善人,惡人看一切眾生都是惡人。「境緣無好醜,好醜在於心」,這是蕅益大師講的。我們用什麼眼光來看這個宇宙?看一切眾生?佛眼看的統統是佛,沒有一個眾生不是佛。不但他是未來佛,他現在就是佛,是個糊塗佛,是個違背性德的佛。
所以我們自己修行境界到某一個程度,不要問人,自己很清楚。自己眼睛當中,果然一切眾生都是佛,一切眾生都是善人,造五逆十惡也是善人、也是佛,我們自己跟佛已經很接近了。心得清淨,心得平等,心生智慧,不迷惑了。心地慈悲,能夠捨己為人,真正是一般宗教裡面講的犧牲奉獻,都從菩提心生。修行,就是修正我們自己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見解、錯誤的行為。錯誤的標準是什麼?違背性德就錯了,這是一個絕對的標準;與性德相應,就對了。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他們的思想、見解、行為與性德圓滿相應。十法界裡面的眾生與性德就產生偏差,愈往下偏差愈大,到三途幾乎是一百八十度的偏差。
我們今天要想把我們自己這些偏差修正過來,恢復到與性德相應的標準,那就是底下講的『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因果」,廣義的來說,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十種因果,依報因果、正報因果、依起因果到證入因果。如果是狹義的來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確確實實「深信因果」它的精義(最精華的義理)是狹義的說法。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十地菩薩,始終,始是初地,終是等覺。所以到什麼時候才真正修學念佛法門?登地之後,那個時候完全通達明瞭。
我們今天雖然修淨土法門,修念佛法門,我們的心跟菩提心不相應,我們的願跟彌陀的願不相應;心跟願不相應,念佛念得再多也不能往生。古大德說的話沒錯,「喊破喉嚨也枉然」。如果你是菩提心,確確實實你的心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你的願是跟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相應,那你一聲佛號就一聲佛,念念與阿彌陀佛相應,哪有不成佛的道理!理跟事我們都要懂得。
「讀誦大乘」是幫助我們提升境界唯一的方法。讀誦大乘,是親近諸佛如來!現在社會不能親近,人事物都是魔障,都不如法。我們要保持自己的「清淨平等覺」,唯一的方法是親近諸佛如來。諸佛如來在哪裡?在經典。只要有時間我們就讀誦,我們在思惟。在日常生活當中,把經義,經裡面的道理、方法、境界,落實在自己生活當中,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我們過佛菩薩的生活,就不再過這個世間輪迴的生活,這一點很要緊!
最後一句『勸進行者』。前面十句都是自利,這一句是利他;一句不少,十句不多。用什麼利他?就是用前面的十句:孝敬、尊師重道、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用這個來勸導一切眾生,所以一就是十,十就是一。《華嚴經》講的「一多不二」!如果我們前面十條做不到,你就沒有辦法「勸進行者」;前面條條都做到,自自然然就勸化一切眾生。這一句也是清涼大師在《華嚴經》上給我們講,最後的一個大單元,「依人證入成德分」。
我們自己要恢復性德,不能離開群眾,不能離開十法界眾生。十法界裡面有順境、有善緣,順境善緣裡面要不起貪痴,在這裡斷貪心,斷愚痴;在逆境、在惡緣裡面,要斷瞋恚、斷嫉妒、斷傲慢。成就自己的「戒定慧」三德,成就自己的「覺正淨」三寶,真修行人!離開大眾,你到哪裡修?你修不到!所以,善人惡人、順境逆境都是我們的恩人。問題就是你自己會轉境界,你不要被境界轉了;你被境界轉,你是凡夫,那你苦難無邊。你會轉境界,就是善緣順境裡頭,不起貪痴,不起心,不動念;逆境惡緣裡面,不起瞋恚,不生嫉妒,永遠遠離妄想分別執著。妄想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永斷煩惱,我們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統統都恢復了。
「淨業三福」這三條十一句,圓圓滿滿包括了一切諸佛全部的佛法,這是佛法裡頭的總綱領、總原則,大總持法門。佛在最後說了幾句,「如此三事,名為淨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這句話說得好!我們不從這個地方下手,你就沒有門可入。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時間過得很快,我們這一次的講經法會,就剩下現在這兩個小時、明天早晨兩個小時,這四個小時,我想跟諸位介紹印光大師傳心的法要。
他老人家一生,自己修行、教化眾生只有十六個字,這十六個字可以說是世尊末法九千年,眾生修行證果(證果就是往生)唯一的祕訣。大師是西方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的,他是來救度末法九千年苦難眾生,為我們指示出一條修行成功的大道,所以我們決定不能夠疏忽。如果違背這十六個字,肯定在世尊這一會上,包括末法九千年,你肯定還是繼續搞生死輪迴,這一點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所以他這十六個字就非常非常的重要,我們一定要重視它、要理解、要認真努力學習,希望在一生當中能有成就。他的四句話是「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信願念佛,求生淨土」。但是我這個地方跟諸位介紹,後面兩句沒有遵照祖師的說法,這什麼緣故?祖師是說淨土宗的,專修淨業,我們現在面對的是整個佛教,是十大宗派(這是在中國,要是包括外國的,還不止),就是包括佛門所有宗派,所以我們用:
【敦倫盡分,閑邪存誠,孝慈智願,無上菩提。】
這個不但把佛法所有法門包括進去了,也可以說,把世間所有一切宗教也都包括在其中。這個道理要能夠明瞭、能夠相信、依教奉行,就是後面所說的「修大道,養大德,履大行,證大果」,佛祖自行化他之大事畢矣。
『敦倫』,敦是什麼意思?倫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敦倫盡分」是大道?中國古德常講的道德仁義,儒家常說:道失而後有德;德失掉,而後有仁;仁失掉,而後有義;義失掉,而後有禮;禮要是失掉,天下就大亂,一切秩序都不正常,人民要受很大的苦難。所以道、德、仁、義、禮,「道」是最高的,它是什麼意思?「敦倫盡分」是儒家講的,「倫」是同類,我們常講「人倫」,就是現在一般人講「人類」,我們這是一類,這叫同倫;「敦」這個字就是誠誠懇懇、恭恭敬敬對待我的同類,諸位想一想這個意思,是不是跟佛法裡面講的「隨順性德」是一樁事情?所以「敦倫」確確實實是隨順性德,這是大道。在佛法裡面講的道,隨順自性這是道;違背自性,失掉了道,道沒有了。
諸佛菩薩行「道」,這是最高層次的;十法界裡面權教菩薩,我們常講的聲聞、緣覺、菩薩跟十法界裡面的佛,他們是行「德」,比「道」次一等,換句話說,接近道,是相似的道,不是真實的道,這是四聖法界。天道裡面只有「仁」、只有「義」,仁義是天道;「禮」是人道;禮沒有了之後,那就是三惡道,禮失掉之後,人心是什麼?貪瞋痴,無禮無義,貪瞋痴慢是畜生道、是餓鬼道、是地獄道。所以,你行的是哪一條道?這個「道」當道路講,你走的是哪一條路?唯有佛菩薩行的是大道,這個大道是成佛之道,究竟圓滿的大道,要隨順性德,誠誠懇懇、恭恭敬敬的做人,對待一切人。
現在我們同學們,我想很多人都聽《華嚴》,聽了《華嚴》,這個「倫」的意思就擴大了,不只人是我們的同類,除人之外,所有一切畜生、餓鬼、地獄,上面到諸佛菩薩,十法界有情眾生跟我們是同類,這個「倫」的範圍太大了;不但十法界有情眾生跟我們是同類,《華嚴經》上說到「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個意思說明無情眾生跟我們也是同類,無情指的植物、礦物、山河大地、虛空法界,確確實實跟我們是同類,同在哪裡?同一個根生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以遍法界虛空界一切剎土眾生跟我們是同倫,我們的真誠恭敬也要遍虛空法界,這才是大乘教裡面「敦倫」的真實義。這個道理、事實真相,《華嚴》講得透徹。我們讀了《華嚴》之後,我說了兩句話,「虛空法界是我們自己的心相」,我們的真心,真心像什麼樣子?虛空法界是自己的真心;「剎土眾生是自己的法身,是自己的身相」。我們這個身體是小宇宙,小宇宙跟外面大宇宙是一不是二。小宇宙不小,大宇宙不大,在華嚴境界裡面沒有大小、沒有遠近、沒有長短,宇宙確確實實是一不是二。所以諸佛菩薩「心容虛空法界、身合剎土眾生」,合而為一,這是事實真相。
這個理事,我們凡夫沒有辦法體會得到,原因在哪裡?凡夫的心量太小,小到什麼程度?小到自己不能容納自己,這個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自己不能容納自己,他還能包容別人嗎?這個現象是什麼?好比我們這個身體,我們身體是個大宇宙,我們今天這個身,是我們身體裡面的一個細胞,這個細胞出了毛病,生病、反常,我們自己不能包容自己,就是我們這個細胞反常了。反常,是不是能夠把它去掉?不可以,決定不能用外科手術把它割除,割不掉的,要怎麼樣?一定要幫助它恢復正常,這是健康的。所以在醫道裡頭,中醫跟西醫不一樣,西醫是切除不要它了;中醫不是的,中醫一定要讓它恢復正常。怎麼樣恢復正常?覺悟就正常了,事實真相了解就正常了。
為什麼自己不能容納自己?自己不能像虛空法界一樣?迷失了自性。我們在經上,諸位也常常念到,「自性彌陀,唯心淨土」,你要是聰明,你要是會用,如果你遇到一個冤家對頭,這個人是張三,自性張三,這問題馬上就結了,怨懟立刻就消除,親愛精誠馬上就生起來了。覺迷在一念之間,一念迷,要墮落無量劫,要受苦;一念覺,就是諸佛如來,就是法身大士,你的恩惠遍及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覺迷雖在一念之間,苦樂懸殊,功過無法形容,我們走覺路還是走迷路?我們自己應當要認真去思量。
所以大乘法裡頭的「敦倫」,是以真誠恭敬心,與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生物和睦相處,知道虛空法界是自己,不是別人,一切諸佛如來是自性變現的,法身菩薩也是自性變現的,地獄餓鬼畜生還是自性變現的,離開自性,世間無有一法可得,也沒有世間可得,這個道理《華嚴》裡講得透徹。所以人的一生遇到《華嚴》,那是希有難逢,「開經偈」是武則天替《華嚴經》寫的: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千萬不要把意思解錯,解錯了,你就迷了。迷,你一定墮落,這一墮落,那要受億萬劫的苦難,罪受完之後,你才能回頭,億萬劫在我們說起來是很長的時間,在《華嚴經》裡面那是微不足道。所以,凡聖境界不一樣。
『盡分』,是說盡自己的本分,也就是我們常講的盡心盡力。為我們的同倫服務,服務項目很多,無量無邊,總而言之,就是布施供養,布施供養全部都包括了。布施供養裡面,最重要的是法供養,我們在《普賢菩薩行願品》裡面看到,佛舉例子跟我們說明,以大千世界七寶供養,都比不上法供養,所以一切供養當中,法供養最。為什麼?財供養是救人的身命,法供養是救人的慧命,身命是很短暫的,實在講,在整個佛法裡面來說,身命並不重要,慧命重要。學佛的同修都知道,身命失掉了,在一般狀況之下,正常狀況之下,四十九天他又去找一個身,他又得一個身,所以身的得失是很平常,不希奇。法不容易遇到,真的叫「百千萬劫難遭遇」,所以法供養的福報,確確實實是沒有辦法形容,那個福報之大,諸佛菩薩都說不盡。
我們相信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妄語者,我們相信佛的話真實,決不是欺騙我們,決不是在這裡嚇唬我們,佛不會用這種手段,那種手段是人會用這手段,佛菩薩不會用這手段。我們如果發現佛菩薩有一次是用方法來誘騙我們,我們可以把全部佛法否定,為什麼?佛的心是妄心,不是真心。這些事情在從前讀書人、世間的君子一生都不敢做,為什麼?有一次這個記錄,你的一世都沒有人相信你。現在因為九一一事件之後,這個世間恐怖分子到處鬧事,我們常常旅行,海關檢查比從前嚴格很多,澳洲的海關我們知道,如果你進去有一次帶違禁品(他們不許進入的)被查到,電腦上你就有記錄,以後你每一次進去,都要徹底檢查,全身都要檢查,麻煩大了,為什麼?你只要有一次記錄,沒有人再相信你,給自己帶來麻煩。世間人尚且如此,佛菩薩哪有那麼愚笨!不可能。佛菩薩句句話都是真實話。
佛告訴我們布施供養的福報,你看佛在經上常講,迦葉尊者,無量劫前以一缽飯供養一尊辟支佛,就這一次,以一缽飯誠心誠意、恭恭敬敬的供養,他得的果報是九十一劫不受貧窮之報。佛並沒有說他得富貴,但是九十一劫他這個物質生活不會貧乏,他總是有,得這樣殊勝的果報。如果是法布施,他的果報就無量無邊,諸佛如來稱說不盡,所以一切供養當中,法供養為最。佛陀在世的時候,佛門的規矩,出家人是出去托缽的,每天接受在家弟子的供養,吃一缽飯,這一缽飯不能白吃,沒有白吃的道理,在家同學對出家同學是財供養,出家同學對在家同學是法供養,要回饋。所以你接受這一缽飯之後,一定要給他說法,這是規矩,絕對沒有說接受供養之後,不說法就走了。你們諸位在《楞嚴經》上看到,釋迦牟尼佛接受供養之後,沒有說法就走了,匆匆忙忙走了,那些國王大臣跟在後面,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反常?釋迦牟尼佛是為了趕緊去救阿難尊者,然後就說這個《大佛頂首楞嚴經》。決定要說法的,要有法供養。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為最。
反過來,你就曉得,法供養的功德這麼大,如果破壞佛法,破壞別人聽經聞法的因緣,那個果報恰恰相反,也不可思議,墮地獄,這是應當的,地獄出來之後,生生世世,那就不知道有多長的時間,得愚痴果報,變畜生,變什麼樣的畜生?沒有眼睛、沒有耳朵。我們看到這些蜎飛蠕動,看到之後為什麼會生憐憫心?知道牠過去世造作惡業,牠今天受這個苦報,那牠也是菩薩,牠展示給我看的,讓我看了之後,提高警覺,我不敢做這個惡事,不敢起這個惡念,為什麼?我如果起這個惡念、做這個惡事,我將來跟牠一樣,牠在這個地方現身為我說法。這個就說明順逆境界、善惡之緣,都是佛菩薩,都是來教導我的,都是提醒我的。善人順境我們應當要學習,逆境惡緣我們要警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所以一切眾生都是我的善知識,一切眾生對我都有恩德,他布施恩德給我,我知道怎麼學習、我的路應該怎麼走法。沒有這些芸芸眾生現相給我看,我怎麼可能保持念念覺而不迷?不可能的事情。凡夫業障太重,轉念就迷惑,所以要許許多多一切境界來提醒,讀了《華嚴》才知道,情與無情永無間斷的在提醒自己、在警惕自己,使自己在菩提道上精進不退。所以這個因,就是我們盡心盡力、誠誠懇懇,對於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布施供養,布施供養每個項目都要做,隨緣隨分要做。但是不要忘記,最重要的是法供養,我們自己不能說法,把佛法介紹給他,都是法供養,我現在送一本經書、送一片光碟,都是屬於法供養,功德都不可思議。
『閑邪存誠』,「閑」是當作預防來講,意思是說,我們時時刻刻要防止邪知邪見,要防止惡的念頭、惡的造作,這是大德;這個「德」,跟我們現在講得失的「得」是一個意思。大德,你得到的是最大的、最圓滿的,是什麼?性德,你得到了。所以你要懂得防止邪知、邪見、邪思惟。佛教我們修八正道,學習八正道就是「閑邪存誠」,「存」是存心,這個「誠」就是我們前面所講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要常常存大菩提心,大菩提心是我們自己本有的真心,不是從外頭得來的。現在佛菩薩教我們「存誠」,是因為我們迷失真心太久了,無量劫來迷失了自己真心,不知道「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是自己的本性、是自己的真心,不知道;以為虛偽、染污、不平、愚痴、自私自利,以為這個是真心。
所以現在有多少人,連許多學者,我們在一塊談起來,講到人性,他們異口同音都說人性本來就是惡,這在觀念上就產生錯誤。但是這種錯誤決定不能怪他,我們給他分析,人性有本性、有習性,本性是善良的,習性不善。但是迷失本性太久了,把習性當作本性的人,那是大有人在,而且非常普遍。在中國最著名的,孟子主張性善,荀子主張性惡,我們知道孟子、荀子是賢人,不是聖人,賢人所說的都是習性,習性裡頭有善、有惡;聖人不是這個說法,我們在《論語》裡面兩次讀到「性相近,習相遠」,聖人沒有說性善、沒有說性惡,只說性相近。相近是什麼?一切眾生的本性都是一樣的,沒有善惡,沒有善惡叫真善。所以《三字經》上頭一句話教人「人之初,性本善」,那個「善」不是善惡的善,如果把它解釋為善惡的善,那你就解錯了,你不懂得聖教的意思,那個「善」是遠離善惡兩邊,是真善、純善。善惡的善是相對的,相對的已經不善,迷了才相對,覺了沒有相對。
我們學佛,什麼時候對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沒有相對,相對的念頭斷掉了,你沒有證得真性、沒有達到明心見性,你也差不多,非常貼近了。你還有對立,我跟人對立,只要你有對立的念頭,你想明心見性,難了,難在哪裡?你這個關口不能突破,這個對立就是把虛空法界變成了多維次的空間,現在科學家講多維次空間,佛法裡面講無量無邊的法界。說實在話,十法界不是真的,六道也不是真的,「真的」是什麼?一法界,沒有對立,所以叫一真法界。我們什麼時候到一真法界?把所有一切對立都放下,我們就入一真法界,只要有一樁事情對立就不行,你就墮落在十法界裡頭,你就墮落在無量無邊法界裡頭。
一法界裡頭,跟諸位說,沒有真妄、沒有三際(過去、現在、未來)、沒有十方、沒有三世,所以入這個法界,入進去之後,無量劫之前的事情你知道,無量劫之後的事情你也知道,我們現在講這個人神通廣大。佛給我們講這是本能,每個人都一樣,「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那個德就是能力,德能相好,一切眾生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完全相同。「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錯就錯在這裡,因為你有妄想、你有分別、你有執著,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佛家講這個「十」不是數字,是代表無量無邊),你自己把自己的一真法界變成無量無邊法界,那有什麼法子!不是別人製作給你受的,你自己變現出來的,自己做的當然還要自己解除,所以佛菩薩再慈悲也幫不上忙。佛菩薩只能夠教導你,只能把事實真相告訴你。
所以,佛菩薩對於一切眾生能夠做到的是「開示」,「悟入」是自己的事情。聽了佛的開示,自己要能夠悟、要能夠入。我們聽了開示,為什麼不悟?為什麼不入?那就是:一個是沒有真正聽懂,往往是把意思曲解,那造罪業了;另外一個是煩惱習氣太重,克服不了自己的煩惱習氣,起心動念還是妄想、分別、執著當家作主,這很可憐,用什麼方法來克服?方法有,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八個字好。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三字經》上教人:「教之道,貴以專」,無論哪個法門,因為各人緣分不相同,只要把緣分抓住,我哪怕就學一門,我就學一部《阿彌陀經》,我這一生受持,心就定在這部經上,定在佛的名號上,往往根性利的三年五載,根性鈍的二十年、三十年,他會開悟,悟了之後,無論世出世間法,一接觸就通達,確確實實「教之道,貴以專」。
現在很多同學不曉得,你們要廣學多聞,錯了!廣學多聞是什麼時候?是悟後起修,那什麼人呢?一真法界裡面的法身菩薩,那個時候廣學多聞,它有階段的,沒有開悟之前「一門深入」。現在難在哪裡?難在師道沒有了,教的人不會教,學的人不會學,於是乎都學雜、都學亂了。雜亂,你的意志不能集中、精神不能集中,所以你浪費了時間、浪費了精力,學一生,學得很龐雜,雜亂無章,你怎麼會開悟?你怎麼會得利益?這個是今人不如古人,原因在此地。古人一門深入,他在這一門當中,他要不開悟、不見性,他絕對不會去學第二門,人家這點厲害,所以他們能有成就。我們不懂這個道理,聽人家說這些話,在書籍上看到這些文字,我們不以為然,這就是邪知邪見。怎樣去防止邪知邪見?怎樣存心?與性德相應,這真正是大德,你所得到的,是自性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圓滿的相好,德能跟相好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福報,你的福報跟諸佛如來一樣大,你要不懂得閑邪存誠,那你就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