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弘法三十年心得—學佛,從起心動念之處學起  (第三集)  1989  台灣屏東東山寺  檔名:21-001-0003

  主持人:讓我們以最熱烈的掌聲,歡迎法師開示。

  淨空老和尚:謝謝。老法師,諸位同修,今天利用這樣一個殊勝的因緣,我把修學的次第、程序給諸位介紹一下,也就是說我們學佛要從哪個地方學起,從哪裡下手。佛在《觀無量壽經》,《觀經》的緣起是一個很值得人警惕的一個故事,也就是頻婆娑羅王的兒子受提婆達多的挑唆,拿現代的話來講,就是發生了政變。這個政變是兒子奪取父親的政權,不是外人,家庭裡面發生政變。這個使得頻婆娑羅王夫妻兩個感到了人生的痛苦,可見得還是以苦發起的。他們是釋迦牟尼佛的大護法,而且跟目犍連尊者還有親戚的關係,所以是虔誠的佛教徒。受了這麼大的刺激,感到痛苦,對佛法體認就格外的真實,所以要求釋迦牟尼佛,這就是韋提希夫人,就是阿闍世王子的母親,就問佛有沒有比我們這個世間好的地、清淨的地方?我想到那裡去。因為這個世界太壞了,我不想住,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想移民,移民到他方世界去。佛很慈悲,並沒有勸導她到哪一個佛的世界,世尊將十方諸佛國土變現在她面前,讓她自己統統看到。她看了以後,就跟釋迦牟尼佛說,西方極樂世界好,我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求佛教給她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可見得求生西方淨土是她自己選擇的,並不是釋迦牟尼佛教給她。

  她選定之後,世尊還沒有教給她方法之前,先教她修三福,修三種福。由此可知,這三種福是學佛的基礎,不僅僅是修淨土法門,任何一個法門,都要建立在這個基礎上,這個基礎非常非常的重要。所以我們要問,學佛從哪裡學起?一定要從修福學起。我們佛門常講,福慧雙修,沒有修慧之前,先要修福。佛法是以慧為主,但是那個慧要建立在福報的基礎上,沒有福報,那慧也談不上,也不是真正的慧。這三種福,第一種是人天福報,人天福;第二種是二乘福,就是小乘;第三種是大乘福報,所以三福大意是如此。可是諸位要記住,人天福是大乘福的基礎,就好像我們蓋樓房一樣,人天是第一層,二乘是第二層,菩薩是第三層,第三層一定蓋在第一層的上面,沒有第一層,決定不可能有第三層。由此可知,人天福報是成佛的根本,這個是要注意到的。在第一福裡面,佛說了四句話,第一句是「孝養父母」,第二句是「奉事師長」,第三句是「慈心不殺」,第四句是「修十善業」。這個四句,就是學佛的大根大本。

  從這四句裡面,我們很顯然看到,最重要的基礎就是孝敬,孝親尊師。佛法以及我們中國固有的文化傳統,都是建立在孝親尊師的基礎上。可是現在孝道跟師道逐漸逐漸都沒有了,所以這個世間就亂了。我學佛以後,可以說除了佛的經典之外,其他的這些書籍、出版物,我很少看。有人送給我,我也不看,我沒有時間看這些東西。去年在美國,偶爾看到一本是西藏人寫的,一個小冊子,叫做《第五度時空》,我們中文的翻譯本,天華出版的。寫這個書的人是西藏人,現在還在,住在加拿大。在美國現在西藏密宗,藏密很流行,所以我偶爾看到這個書,我就把他翻一遍,從頭到尾把它看完,目的是想了解西藏的密宗。這本書,風行世界,有好幾國的文字翻譯,流通量很大。從他小冊子裡面去看,西藏的佛教,境界並不很高,他最高的境界還是人與天,人間天上,他們講活佛轉世。轉世從哪裡來的?大概是人間天上,沒有能夠超越三界。怎麼曉得沒有超越三界?見思煩惱沒有斷,也就是七情五欲沒有真正的盡除,但是他的境界比我們一般人要高,那是真的。還到不了阿羅漢的境界,這是我們看他這部書,從頭到尾看過,就曉得。可是西藏人,孝親尊師,的確是遵守釋迦牟尼佛的教訓。

  現在人,尤其是西方人,對於孝親尊師,他沒有這個概念,所以西方沒有孝道,年老的人很苦。所以一般人說,西方是兒童的天堂,中年人的戰場,老年人的墳墓,這是形容得一點不錯。西方老年人非常寂寞,非常苦,他的兒女如果一年來看他一次,那就很了不起了,他就非常高興。父母跟兒子一塊去吃東西,還個人算個人的帳,個人付個人的錢,他們社會風俗是如此。所以老年人退休之後,是國家養老,兒女不養父母的,由國家來照顧。所以頂多物質勉強能夠過得去,精神生活非常的痛苦,這個是與教育有關係。所以他們會問你說,為什麼要孝順父母?好像父母你把我生下來,你就應該要養我,我沒有理由去孝敬你,他們是這麼個觀念。這種觀念,說實在話,看得很短,看得很淺。父母養這個小孩,他認為是你生的,你生我,就應該養我。在佛法觀點上看,不是如此。父母生你,你為什麼要來?你沒有理由來。如果說父母能生小孩,這句話講不通,有很多父母想要小孩,一生要不到的;有很多不要小孩,他生很多的。可見得,父母說是能生小孩,這個話講不通。父母只是一個緣而已,是增上緣,到這個人間來是你自己來的。父母給你做增上緣,是你自己來的。佛法裡面把這個事情才講得圓滿。

  佛講四種緣,沒有這四種緣,不會成為一家人。這四種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是這麼個關係而來的;要是兒女跟父母沒有這四種關係,他不會來。由此可知,這個來是你自己來的。你來,父母幫助你來,養育你成人,這個恩德很大。這個是西方人怎麼想,他也想不通的,他不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所以孝道是非常非常的重要。不僅僅,這是報父母養育之恩要盡孝,這是我們從人與人關係上來說。如果從學佛這上來說,這個意義就更重要了。學佛,不管哪一宗、哪一個法門,學佛的目的,大家都知道要明心見性,見性才成佛。心性是我們最真實的寶藏,可惜這個寶藏現在是埋藏在無明的高山裡面,好像那個金礦(黃金)它在山上,藏在裡面。這個黃金藏在金礦裡面,如果要不把它開採出來,沒有用處,你得不到益處。你要把它開採出來才有用,開採一定要有工具。現在我們無明礦裡面就有真如本性,用什麼工具把它開採出來?給諸位說,這開採的工具,一定是要稱性的,唯有稱性的工具,才能夠開發自性寶藏;要是用一個不稱性,與真如本性不相應的工具,那怎麼樣也開發不出來。這個稱性的工具就是孝敬,你看看這個多重要!所以佛法把孝敬擺在修行的第一個科目,要曉得這是開發自性功德第一要緊的工具,沒有這個東西,你學一生,乃至於你學一劫、學無量劫,你也沒有辦法明心見性。你要想明心見性,那你一定要從這個基礎上去下手,可見得孝順父母、奉事師長,非常非常重要。你不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常常我為什麼要孝順父母?我為什麼要尊重老師?他不曉得理由。實在講,絕不是父母要你孝順,老師要你尊敬,沒有這個道理。老師並不要求你尊敬他,而是你這個敬心是開發你自性的工具。印光大師講的,「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可見得,誠敬之心才是真正明心見性的祕訣。

  佛陀,你看教給韋提希夫人求生西方淨土,也不例外,也是要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現在有很多學佛的同修來告訴我,他學佛有障礙,什麼障礙?學了佛,一家人都反對。為什麼會反對?你有沒有去追究這個原因?沒有發現原因。實在很多兒女學佛了,父母不贊成。為什麼不贊成?因為你不孝順。父母看到,你對那個法師,一見到就頂禮,就供養;對待他,每天板著面孔,好像來討債的一樣,父母怎麼會願意?看到你這樣,父母都吃醋了。看到你對同參,同學學佛的人,那種親熱;看到你自己對你家人那種冷漠,當然反對,我也反對。你如果把對法師那個恭敬心對父母,對你同參道友的那個心態對你的家人,你一家人都歡喜。你不勸他學,他們統統都學佛了,學佛這麼好。所以你學佛,把佛所講的那個,用在寺廟裡,用在同修上,沒有搬回家去,這個錯誤了。所以你要用在家庭裡面,用在你生活上,用在你事業裡面,用在你處事待人接物,這才能真正得受用,真正得利益。所以你不會用,用錯了,學錯了,所以才出這些障礙。如果你用得恰當,用得不錯,學佛是一帆風順,不可能有障難。凡是有了魔障,都是你自己不如法,依據的理論錯誤、方法錯誤,你才會有障礙。否則的話,學佛的人,不僅僅自己離苦得樂,法喜充滿,必然是一家和睦,事業興旺,家庭美滿,一定的道理。大家都學佛,國泰民安,天下太平,學佛結果是如此。你那個學佛結果恰恰相反,你要好好的反省,你錯了。你在理論上錯了、方法上錯了,因為你得的結果不是佛法正常的結果。所以這就說明孝敬非常的重要。

  第三句,就是培養自己的慈悲心,「慈心不殺」。這一條裡面,實在就是講的五戒,因為經文簡略,五戒,舉一條。舉一條,你就要想到五條: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五戒是入佛門的基礎,培養自己的慈悲心。這個五條都是養慈悲心的,絕對不是說不殺生這一條才是養慈悲心,五條都是長養慈悲心,因為佛家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所以五條戒都是養慈悲心的,這個一定要遵守,要認真的學習。素食更是培養慈悲心具體的表現,所以中國佛教奉行的是素食,提倡素食。素食對於人的身體,決定有好處。現在有很多外國人,他不信佛,他吃素。問他為什麼吃素?吃素對身體好,他是為了要健康長壽,這個理由他吃素。所以我們對外國人宣揚吃素,不必用佛教的教義,就是提倡健康長壽,這是他要的。外國人,一般講體力比我們強壯,這是說他的飲食比我們簡單,他懂得攝受營養,他不注重色香味。我們中國人喜歡搞花樣,要色香味具足,營養不重視。所以中國人吃得比外國人好,但是身體不如外國人。所以他們有好的地方,我們應當學習,這個不能夠抹殺的。所以這個健康的飲食是簡單,一般講這個飲食很枯燥,但是那個枯燥的飲食對於健康有很大的好處。

  第四句,「修十善業」,十善業就是人天的道德。佛給我們說,一個人能夠守五戒,就能夠得人身,不會墮三惡道。如果你修十善,你就有資格生天。生天是事實,其他的宗教,他們的目的都是希望將來能夠生到天堂,但是生到天堂要持戒。如果說信了上帝,就能夠生天堂,這是騙人的,這是講不通的。我在小時候,在學校念書的時候,曾經在基督教裡面有兩年的歷史。兩年,我沒有信,沒有去受洗,所以那個牧師說我很頑固。多少次勸我去受洗,我都提出問題,他沒有辦法解答,所以我就不接受。這個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說信了的人,縱然做很多壞事,都會生天堂;不信的人,做再多的好事,都要下地獄,這個說法我很不服氣,所以我沒有受洗。我就告訴他,如果真的受了洗就能生天堂,我也不願意去。為什麼?因為天堂上都是很多壞人,壞人信了上帝都到那裡去,我說上帝不就變成黑社會的大頭目嗎?罪惡的包庇所,這個地方怎麼可以去?不能去。我這說了,把牧師氣死了,說我是魔鬼。講不通!所以以後學了佛之後,才曉得,天堂真的有。所以他們搞錯,他們有十誡,基督教有十誡,那個十誡的內容跟我們十善業道差不多。所以我們才知道信上帝不能生天堂,信了之後,要修十誡,他怎麼能生天?憑十誡生天,就跟我們佛法裡面講,憑十善業道生天,這個講就講通了。他如果是以前跟我講這個話,可能我受洗就獻給基督教了。這個牧師很差勁,對於他的教義不懂,所以把我搞成相反,沒有法子進去。這是我們要知道的,所以佛勸我們修十善業。你看前面一句五戒,後面一句十善。孝順父母,奉事師長,修五戒十善,這是人天福。我們自己要想自己有福報,要修,才會有福報;不修,福報不會從天上掉下來,沒有僥倖自然而得到,一定要認真去修持。這是佛教給韋提希夫人第一個條件,要做的。

  第二個就要把這個福報再往上提升,因為這是人天福報,這是三界之內的,沒有辦法出三界,三善道的條件。再往上提升,那就能出三界。雖然出三界,不能明心見性,所以它並不是究竟圓滿。第一個「受持三皈」,這就真正把佛法修學的方法教給你。受是接受,領納於心,就是我們心裡面真正接受過來,這叫受。持是要把它做到,就是運用在我們生活處事待人接物裡面,把它變成我們的思想、變成我們的見解、變成我們的生活行為,這才叫做持。所以我們現在有很多佛教徒,把這個字也誤會了,什麼叫受持?每天把經念一遍,就叫受持了,這個不是,這個不是受持。受持是你念了這個經,真正明瞭它的理論,明瞭它的道理,懂得它的方法,記住它的教訓,統統做到了,這個叫受持。受持三皈,三樁事情,昨天晚上跟大家講過,覺不迷,第一條;第二是正不邪,第三是淨不染,這是三皈。就是無論在什麼環境裡面,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個人單獨處所也好,或者與大眾在一起相處,獨居與處眾都要要求覺正淨,心地覺不迷、正不邪、淨不染,這個才叫受持三皈。

  「具足眾戒」,這就是佛經上講的大小乘的戒律,我們統統都要遵守。小乘的戒律,可以說是獨善其身。小乘的戒律是戒自己的,是戒自己獨自這時候,獨自的時候,純粹是個人。大乘戒律還是戒自己的,是自己與大眾相處的時候,就是與別人在一塊的時候,我自己要遵守。由此可知,佛的所有一切戒律,統統是戒自己,不是叫你戒別人的。你要是拿戒律去戒別人,這就錯了。所以六祖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學佛的人只見自己的過,不見他人過。為什麼?戒律的標準只對自己,不對別人。不對別人,那別人有過沒有過?我們就不知道。所以戒律的標準是衡量自己的,不可以拿戒律的標準去衡量別人,這個是佛教誡給我們的。為什麼不許你用戒律去衡量別人?諸位要曉得,你要拿戒律的標準去看別人,你的煩惱、罪惡統統都增長了。你沒有看到別人過失,心清淨的;看到別人過失,就討厭了。你看煩惱不就生了嗎?你心就不清淨了。你自己的目的要修覺正淨,偏偏搞成是迷邪染,那不顛倒了嗎?所以這個戒律,千萬不要用戒律去看別人;看別人,你就增長迷惑顛倒,增長邪知邪見,增長染污煩惱,你的覺正淨就修不成。所以要曉得戒律戒自己,對自己來講,的確幫助自己達到覺正淨。如果一對別人,這個目的全沒有了,達不到,起相反的效果。

  所以佛、祖師一再教誡我們,千萬不要拿戒律看別人,這個要曉得。用戒律看別人,你自己戒律修得再好,看到他破戒,他又犯戒,你看心裡起了這個念頭,這個念頭就是惡念。你們想一想,學戒的目的在哪裡?得定。定的目的開慧,開般若智慧。常常看到這個破戒、那個犯戒,你就得不到定。換句話說,你的戒律再好,你達不到定,得不到定。換句話說,你這個戒律的結果,也只是人天福報而已。這個果報是在第一個階層,第二個階層的果報,你得不到。所以我們要想得定,要想開慧,一定要不見他人過,我們才能夠得到。不見他人過,這個很不容易,很難。一般人只看到別人毛病,看不到自己。自己都好,別人都不好,這個毛病很大,這叫凡夫,生生世世修行不能成就。所以要想在這一生成就,要痛改前非,我們生生世世都是覺得自己好,別人不好,從今天起,我們要反過來,自己不好,別人都好,我們才有希望,才有成就。諸佛菩薩都是如此。

  「不犯威儀」,威儀拿現代話來講,就是禮貌、禮節。佛門有佛門的禮節,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地區都有他的風俗習慣,所以從前儒家教人入境要問俗。你到一個地方去,要問問,打聽打聽這個地方的風俗習慣,這就是要守禮,才不至於被人家討厭,不至於被人家排斥。你能夠懂禮,跟他風俗習慣能夠相接近,能夠喜歡,他也喜歡你,才能夠和睦共處。威儀,也可以解釋,我們現在講的風度、風采,這些要注意到的。實際上佛《戒經》裡面所說的,真正的戒條不多,譬如說比丘戒,兩百五十條,兩百五十條裡面,真正講戒律,只有前面四重戒,十三僧殘,是戒律。總共戒條多少?十七條是屬於戒律,其餘的都是屬於威儀,都是講與大眾相處的禮節,都是威儀。這是第二福,第二種福報。

  第三種是菩薩的福報,就是大乘菩薩要修的。但是諸位要曉得,大乘一定要以小乘做基礎,小乘一定要以人天做基礎。也就是說,阿羅漢、辟支佛,沒有不孝親尊師。菩薩也是孝親尊師,也是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不是說菩薩就不修這個,沒這個道理,菩薩比我們修得更好,更清淨,這是我們不能夠疏忽。菩薩除了這個基礎之外,他叫加修,他要發菩提心。菩提心是什麼?天親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裡面給我們講了三心。心只有一個,哪裡會有三個?這個三心,一個是講體,兩個是講用,有體有用。體是說的什麼?說的直心。直心是道場,道場就是直心。怎麼才叫做直心?世尊在《觀無量壽經》裡面也給我們講了菩提心,他講的名稱不一樣,但是兩個合起來看,意思就清楚了。他在《觀經》上講這個體是至誠心,誠到了極處。由此可知,至誠心就是直心,直心就是至誠心,簡單的說就是真誠之心,真誠到了極處,這個就是菩提心的本體。有體當然就有作用,作用有兩種,一種是對自己的,就是自受用;一種是對別人的。對自己的作用叫深心,深心就是好善好德。好善好德,善、德實在講,就是清淨平等慈悲。好善好德,這是深心,這是自己受用,就是自己享受的。對別人,我們用什麼心對人?剛才講的,用什麼樣的心對自己?用好善好德,清淨平等對自己。對別人、對一切眾生是大慈大悲,大悲心是對人的,不是對自己。對自己是清淨平等,對別人是大慈大悲,這個叫菩提心。

  菩提心還有一個解釋,我們在佛經裡面,尤其在祖師大德解釋裡面常常看到,上求下化。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是菩提心。這個說法跟前面一個說法有沒有一樣?諸位仔細想一想,一樣的。為什麼?上求佛法,就是好善好德。佛法是最善,佛法是最完美的德行,所以上求就是好善好德;下化就是大慈大悲,就是大悲心,要普度一切眾生。普度一切眾生,普度兩個字是我們佛教的術語,要拿現代的話來講,就是服務大眾。我們要為社會、為一切眾生服務,他需要什麼,我們盡心盡力的去幫助他,去成就他,這個就是普度的意思。這個叫發菩提心。

  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頭還有一個說法,這個說法是蕅益大師以前沒有人說過的,說得非常之好。蕅益大師說,發願求生西方淨土,就是發無上菩提心。這個講法,從前沒有人說過的。我們仔細想想他這句話,說得非常的正確,為什麼?因為菩提心要是詳細的解釋就是四弘誓願。四弘誓願第一條,「眾生無邊誓願度」,就是大悲心;「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這個兩條就是深心;「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就是直心。所以四弘誓願就是菩提心的解釋,菩提心具體表現在我們生活行為當中。四弘誓願,每一個學佛的人都發,能不能做得到?只能做到一部分,沒有辦法圓滿,做不圓滿,菩薩也做不圓滿。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做得圓滿?給諸位說,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你見到阿彌陀佛,這四弘誓願就圓滿了。所以他說求生西方淨土,就是發無上菩提心,這句話說得千真萬確,一點都沒有說錯。所以我們近代有一位了不起的大法師,印光老法師,我們淨土宗最近這一代的祖師。大家曉得他是西方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的,他對於蕅益大師《彌陀經要解》,讚歎到了頂點。他說就是佛再來,阿彌陀佛再來,給《彌陀經》做一個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這個讚歎真是沒有辦法再往上讚,這個話,我們現在曉得,這出自大勢至菩薩之口。大勢至菩薩對於《彌陀經要解》這樣讚歎,這個蕅益大師是什麼人?在我們猜想當中,他不是阿彌陀佛再來的,一定也是觀世音菩薩再來的。否則的話,大勢至菩薩怎麼會這麼捧他?所以我們在猜想當中,蕅益大師決定不是普通人,他是再來人。從他歷史當中,他最初學佛是學天台的,他是以天台做基礎,以後專門修淨土,專門弘揚淨土,成為淨土宗的祖師。他是明朝末年時候的人,明末清初,他出生在明朝,他圓寂的時候在清朝。這是知道什麼叫做菩提心,怎樣發菩提心,這個很重要。

  修學大乘佛法,不能沒有菩提心,沒有菩提心就不是學大乘。所以修學大乘的人,要能夠捨己為人,要能夠犧牲自己,成就別人。所以在中國佛弟子,無論出家在家都燃香,出家人香燃在頭頂上,在家人燃在手臂上,這叫燃香。現在有很多人搞錯了,說這個叫戒疤,戒哪有疤?戒沒有疤。如果戒要有疤,我們受兩百五十條戒,要燒兩百五十點才行,那還得了嗎?那不得了,戒沒有疤的。這個叫什麼?叫燃香。燃香的意思是什麼?燃燒自己,照耀別人,取這個意思。我們在佛面前燃這個香,就是發誓,我願意犧牲自己,成就別人,是這個意思。你發了這個願,人家有苦難,你不肯幫助他,你想想我以前發過這個誓,現在我做不到,很難過。所以要能夠捨己為人,盡心盡力的幫助別人,這個功德就圓滿。不能夠說見人家苦難,置之不聞,置之不顧,這個不可以,這個與我們發願相違背。現在還有很多人燃這個,他不曉得,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好像燃著好玩一樣,燃著好像跟人家比賽,我比你多,你看你都不如我。拼命去燃,什麼意思?不知道,這個錯誤了,一定要懂得意義。

  佛經裡面常講,燃指、燃臂(燃手臂)、燃身,這都是舉比喻,教我們要能夠捨己為人,犧牲自己,成就別人。不是叫你真的燒掉,真的把手指燒掉了,我替別人辦事都不方便了。觀世音菩薩嫌兩個手還不夠用,要千手千眼。你只有兩個手,還要把他燒掉,這是冤枉。所以這個是把佛的意思錯會了。這個意思是說用我們的智慧、用我們的體力、用我們的財富幫助別人,是這個意思,雙手萬能。所以燃一個香疤,你常常看到,警惕自己,就是不忘這個事情,是這個意思。你不燃也沒有關係,只要你遇到事情,能想得起來,就行了,燃不燃沒有關係。所以世界上其他國家地區佛教徒都沒有燃香的。中國佛教徒,兩大特色,一個是燃香,一個是吃素。在全世界佛教徒都不吃素,只有中國佛教徒吃素,這也說是中國人福報最大。中國人覺性最高,燃香是提高自己的警覺,這是好事,不是壞事,值得提倡的。這是第一句,一定要發菩提心,要勤苦的修學,要幫助一切眾生。在幫助一切眾生當中,是以幫助一切眾生學佛為第一功德。幫助一切眾生學佛,為什麼?學佛才是真實的幫助,是永恆的幫助。他今天沒飯吃了,我送他一點米、送他一點吃的東西,他就飽一天,這不是究竟的辦法。他今天沒有穿的了,我送他幾件衣服,這個衣服也不過穿幾年,也不是究竟的辦法。怎麼樣幫,他也沒有辦法脫離生死輪迴。要想幫助他脫離生死輪迴,成佛作祖,那就是要想辦法幫助他學佛。所以這個功德是第一功德,從這上去幫助他。

  第二句,「深信因果」。深信因果在這個地方提出來,用意特別的深刻,為什麼?這是教菩薩。相信因果報應,我們做凡夫就知道,我們就曉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難道菩薩還不知道嗎?聲聞、緣覺不知道嗎?他當然知道。為什麼菩薩還講深信因果?這個因果不是普通的因果,普通的因果,佛不會對菩薩說,菩薩早就曉得,透徹的明瞭了。菩薩有六種神通,六通具足,六道輪迴的因緣果報,他知道得清清楚楚,所以這個因果不是六道輪迴的因果,不是善惡報應的因果,而是一種菩薩都不知道的因果,佛才跟他說。什麼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個很多菩薩不知道,所以佛才特別提出來。《華嚴經》上說,「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華嚴經》是圓教,圓教十地,那個了不起,圓教十地菩薩,那是藏、通、別佛都比不上。十地是從初地到十地,再加上等覺,就是十一地。十一地不好說,說十地,說個圓滿。實際上十地就包括等覺,實際上是十一地。這十一位菩薩,他修什麼法門?修念佛法門。你就曉得佛講的這個深信因果,是說這個因果。《華嚴經》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他們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這是講華藏會上,一真法界裡面這些大菩薩,他們修的念佛法門。所以念佛求生淨土西方極樂世界,是普賢菩薩提倡的。第一個提倡的,在《華嚴經》上,普賢提倡的。普賢、文殊都是發願求生淨土的。他們發的這個願,在《華嚴經》上都有記載。所以這個深信因果,是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是說的這個。

  下面一句,是講「讀誦大乘」。可以說,佛給我們開導修學的祕訣,講到深信因果,這就是一個段落,這就講完了。從孝親尊師講到這麼高的層次,也就是說,從我們凡夫位子講到了十地菩薩,只有幾句話,一共只有九句,九句話從凡夫講到十地菩薩,真不得了。那現在就是我們曉得了,我們希望修學大乘,咱們從哪裡做起?這麼高的層次,我們從哪裡做起?讀誦大乘。你要不讀誦大乘,換句話說,你不知道為什麼要孝親?為什麼要尊師?為什麼要念佛?你不知道,一定要去讀誦大乘。大乘經很多,我們念一生都念不完,這個事情麻煩大了,念哪個經好?這個一定要親近老師,由老師指導,不是這些經統統都可以念的。在理論上講,是可以的;但是在事實上講,不可能。為什麼不可能?因為佛所講的經,佛當年在世,沒有辦學校,不是從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講起的,不是的。佛不是辦學校,所以佛的經典不是教科書,不是有淺深次第的,沒有。佛當年講經說法是什麼方式?就像老法師平常講開示,老法師坐在那裡,你們這個人問一個、那個人問一個,這樣記錄下來的,因此淺深不相同。還有每個人問的不一樣,要知道佛無法可說,佛沒有定法可說,《金剛經》上說得很好。不但沒有定法,佛無法可說,佛所說的一切法,破眾生的執著而已。你執著有,他跟你說空,破你執著;你說空,他跟你說有。你把佛經一看,怎麼佛一會說空、一會說有?到底是空、是有?這搞糊塗了。這你就不得其門而入,所以你一定要找老師,老師給你鑑定,看你那個毛病執著在哪裡,選一部經典讓你去讀,這個對你的利益就很大。不僅你從讀誦經典裡面奠定你學佛的根基,而且針對著你的毛病、習氣,得到修學的效果,這個好處就很多,所以這個經典的選擇要靠老師幫忙。你說我自己來選擇,我把《大藏經》統統看一遍,然後我再來選擇。你去看去,你看十年也看不完,看到前面,不知道後頭;看到後面,前面忘光了,十年還選不到一部經。這個不是容易事情,所以這是一定要親近善知識。

  在此地,我告訴諸位一樁事實,清朝在開國的時候,清朝在我們中國歷史上是一個非常偉大而了不起的時代。我們今天民國反對滿清,都說它怎麼怎麼不好,有一點過分。滿清的腐敗,那是末期。但是滿清的前面,那的確在我們中國任何一個朝代幾乎都比不上它,就是漢、唐也不能夠超過滿清,實在是非常偉大的一個時代,將來後世自然有歷史學家來做一個公平的、公正的判斷。滿清在開國的時候,他們的皇帝提倡讀經,讀佛經。可以說,他是以佛法治天下。這是中國過去的朝代,很少有。他用什麼經?用《無量壽經》,宮廷裡面每天念這部經典。這部經典好,好在哪裡?好在它的圓滿,有理有事,有性有相,淺深適中。這個經天天念,大家都相信因果報應,大家都不敢有惡念、都不敢做壞事,所以朝野相安,整個國家社會團結和睦,這是國家強大的根本。所以你們看看清朝的地圖,拿我們現在大陸上地圖比較一下,如果清朝版圖來說,我們現在已經丟掉了四分之三。清朝,我們西邊到裡海,北面是西伯利亞,南面整個南洋,那個版圖多大!現在我們這個領土已經喪失掉四分之三,只剩四分之一了。讀經這樁事情,被慈禧太后廢除,慈禧太后掌了權之後,宮廷裡面不念經了。大概慈禧太后恐怕是看到《無量壽經》講的這些話,都是她的毛病,算了,不要念了。所以這個政治以後,一天一天就不如一天了。假如清朝,一直維持宮廷裡面天天念《無量壽經》,恐怕現在還是大清帝國。你就想到佛法這個效果,真正不可思議,我們要認真的去奉行。這個經的確長短也很適合,念得熟的話,大概一個小時,等於是早課。皇帝、文武百官,皇帝提倡,當然是大家都願意念,不管信不信,他也得要念。像我們台灣從前,蔣總統在世的時候,因為總統信基督教,有很多做官的,他不信基督教也上教堂,為什麼?讓總統有個好印象,可以升他的官。他真的信不信?真的不信,但是星期天一定要上教堂,上行下效。在滿清的時候,統統都學佛。所以讀誦大乘很重要。

  讀誦目的,在學佛的目的上是修戒定慧,戒定慧三學,就用讀誦這個方法來完成,一次完成。《華嚴經》上講修行,有圓融,有行布。圓融就是一次完成。行布就是有次第的,先修戒,有戒才得定,有定才開慧,這個是有次第的。圓融是三個東西合在一起,一次完成的。讀經就是一次完成,讀經、念佛、持咒,統統都是一次完成。因此這種修行法,在佛門裡就會普遍的提倡。怎麼一次完成?戒律的基本精神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諸惡莫作,小乘戒,自利的;眾善奉行,是菩薩戒,是大乘戒,利他的,這是戒律的基本精神。我們念經的時候,這個精神具足。我們念經,心裡不會起惡念,就諸惡莫作。心裡還起惡念,你經念不下去。經典是佛從真如本性流露出來的言語文字,善中之善,這個世出世間沒有比經典更善的,所以你讀經就是眾善奉行。你看戒具足了,大小乘戒律統統具足了,不要一樣一樣修,一念經,所有的戒律全具足。所以你要曉得,會念經,念這一部經,等於說三藏十二部統統在修,同一個時候全都修了,這個效果不可思議。

  念經的時候要專心,專心就是修定。念經的時候要念得清清楚楚,字字分明,沒有念錯、沒有念漏掉、沒有念顛倒,這個就是修慧。所以諸位要曉得,你念一部經,就是修戒定慧。你念這一部經,無異於念三藏經典,一部經就包括整個三藏經,三藏經也攝於一部經。《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芥子納須彌,須彌納芥子」,這個意思,通常我們在念經的時候,華嚴境界都在裡頭。不會念的,不知道;會念的,華嚴境界都在讀經的時候顯現出來。這個十玄門通常很難懂、很難理解,但是你在念經當中,十玄門統統具足。十玄,四法界,可以說沒有一法不具足,你才曉得讀經之可貴。你在讀經,諸佛菩薩歡喜,龍天讚歎。所以這是修行裡面非常重要的一個課題,一定要修學。

  讀經的時候千萬不要分別,不要去想這個經這一句什麼意思,這個字怎麼講法,你要起這個念頭,你的功德完全沒有了。為什麼?戒沒有了,定也沒有了,慧也沒有了,十玄也沒有了,四法界也沒有了,統統沒有了。那就等於什麼?我們世間人念書一樣,沒有這個功德。所以讀經的時候不能分別,誠心誠意去念,不要知道經裡頭意思,經沒有意思。你要在裡頭想那個意思,都叫打妄想,經沒有意思。它起作用的時候,它有無量義。所以同樣一部經,一百個人講,一百種講法。它要是一個意思,那怎麼會有一百種講法?可見得它有無量義。就是同一個人,像老法師講《心經》,講這麼多年了,遍遍不一樣。《心經》要是一個意思,他應該遍遍都一樣。可見得般若什麼?般若無知,無所不知。佛經沒有意思,它具足無量義。所以那個意思你要講,永遠講不盡。為什麼永遠講不盡?因為它沒有意思。它要有意思,一定就講盡。所以你不要求解釋,對於佛經只是老老實實去念,曉得我念經是修戒定慧。念經是修行,不是求解意;求解意,修行的目的就沒有了,戒定慧統統沒有了。所以這個世間的學者,學校一些教授、先生們,他們研究佛經,是把佛經當作學術研究。他研究得再透徹、講得天花亂墜,他裡頭沒有戒定慧,這個諸位要知道。他講得再好,不是如來真實義。如來真實義要從自性裡面悟出來的,不是理解、不是研究,這個應該怎麼樣;不是去想像的,不能用思惟想像,意思自然現前,這是悟出來的,這個是悟。用思考就不是悟,落在意識裡頭,那就變成世間法。所以大家要真正求智慧,真正求覺悟,你要懂得方法,方法決定不能用錯,這個是讀誦大乘。

  經典選擇,在我們中國一般習慣,像《華嚴經》、《法華經》、《楞嚴經》、《金剛經》、《地藏經》,這都是我們中國人非常喜歡念的。小一點的,像《彌陀經》、《心經》,比較短,都是大家很歡喜念的。可是如果要達到修行的目的,要選一個分量適中的比較好。時間太短了,這個效果就差一些了,所以要選分量適中的。如果小部經,那就念的遍數多,也行。譬如我念《心經》,《心經》,我每天念一百遍,那就可以了,有這麼長的一個時間,使自己的心入戒定慧裡頭。一遍、兩遍,因為時間太短。問你每天修戒定慧多少時間?我兩、三分鐘,這個時間太短了,很難起作用。至少要修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這是最少的,當然時間愈長愈好,使你的身心融化在戒定慧三學之中,這個是很了不起。人家講三藏十二部,這個讀誦,你在一個小時、兩個小時,可以說整個三藏十二部統統在裡面,這個是真的。老和尚常講的,不懂《華嚴》教義,不知道這個道理,也不曉得這個事實真相,不知道事實真相。

  末後一句,是「勸進行者」。我們自己得到佛法的利益,知道這個好處,別人不知道,我們要告訴人,不可以有吝法,我們要跟人家講,希望他也曉得、他也去修。這一句是利他,前面統統是自利,自利而後一定要利他,要幫助別人。幫助別人的方法很多很多,你真的要有這個心,這個心就是大悲心,菩提心裡面的大悲心,念念不忘幫助別人。譬如說,印送經典,是幫助別人,別人看不到這個佛經,看不到,我們贈送他,這是幫助他。還有現代有很多科學的工具,我們可以利用,像錄音帶,我們可以贈送,幫助別人。有很多人,我們送他佛經,佛經裡面很多古字、生字,他不認識,你要叫他去查字典,他不耐煩,他很多字不認得,他就不念,就放棄了,這個效果就達不到。我們送他一個錄音帶,念經的錄音帶,他很有興趣,他可以跟著錄音帶一起念,這個就把他念經的興趣帶起來,把念經的好處告訴他,他就會真幹,所以這個工具非常之好。平常我們自己在家裡念經,我們念一遍,錄一個帶子,我們念的時候把錄音機擺在面前,念給錄音機聽,自己又修行,得到效果了,同時又有一個帶子,這個帶子可以送人。你真正要有這個心,普遍的送人。好了,你說我的親戚朋友我都送了,還有很多人,我不認得,沒辦法送了。沒有辦法送,你把那個帶子送給我,我可以代你送,我把它送到全世界去。特別是在國外,國外工作壓力很重,很少有時間說坐下來聽經的、讀經的。他們大部分的時間都利用開車,在車上聽這個錄音帶,所以這個錄音帶在國外是普遍受歡迎的。我們念經的帶子,他在開車的時候,他每天上下班,在國外我估計他們平均一天大概要坐車四個小時,在車上。一出門,就要坐車,他們沒有公共巴士,出門就要開車。所以在這個時間裡面,他能夠念佛、他能夠聽經,他很歡喜,他利用這個時間來修學。所以讀經、念佛的錄音帶就能夠幫助許許多多需要佛法的人。

  學佛的同修,剛才說了,你曾經發過願,要捨己為人。尤其是你們身上已經燒過香疤的人,你要記住,不管你是有意燒的、是無意燒的,總之你燒了,你就沒有辦法抵賴了,跟你說吧!你就得要發心,你要捨己為人,要犧牲自己。犧牲自己,首先就要捨財,我今天想用錢,我想想這個錢能不能省?可以不花,就把他省下來,省下來,幫助別人。像我們現在印的經書,我印的《無量壽經》,我們現在印的大本子,印得非常之好。前面是《無量壽經》,後面是《寶王三昧懺》、《淨修捷要》,那是修行的。解跟行都合印在一起,這個是莊居士替我印的,我最近要他給我印一萬本,他給我估的價錢,一本三十五塊錢。我用三十五塊錢,我就想到,如果我這三十五塊錢省下來,我們這個世間就多一本《無量壽經》。台北那邊還有印縮小的,小本子,大家攜帶方便一點,一本多少錢?十五塊五毛錢,印的三十二開,內容完全一樣,縮小了。我們能夠省十五塊五毛錢,這個世間就多一本經書,你要常常有這個念頭。我去買衣服,一看這個衣服,我舊衣服還可以穿,我把這個錢省下來,這個世間就多了很多法寶,使這個法寶能夠流通全世界,能夠人手一冊。大家都能夠學佛,大家都能夠念佛,大家都能夠守戒,社會安和,天下太平,不能浪費。常常存這個心,這個心就是大菩提心,這是真正的大慈大悲,真正的捨己為人。你學佛從哪裡學起?從這個地方學起,起心動念之處學起。所以佛當年在世,他老人家就給我們做模範,惜福,決定不浪費;所在之處,決定不增加人家的麻煩。所接受的,四事供養,衣服、飲食、醫藥、臥具,這是生活不能缺少的,最低限度的生活方式。多餘的,都布施給一切眾生,幫助別人,這樣才成就自己真實的福報。所以希望諸位同修要牢牢的記住,這個是佛教給我們修學的基本,我們要從這裡做起。所以《觀經》這一段話,比什麼都重要。

  除此之外,前面這個三福,說實在的話,雖然裡面有利他,真正的還是成就自德,奠定自己成佛作祖的大根大本。其次重要的,人不能夠離開社會,人不能夠脫離群眾,人要與人相處。怎麼相處法?佛教給我們「六和敬」。我到此地來看到老和尚牆壁上貼的一塊牌子,「六和敬」,這個重要。現在台灣社會治安不好,就什麼?不和。和太重要了。佛重視,所以僧團叫和合僧團。僧的意思就是和合;不和合,不能叫僧。所以佛家這個名稱叫和合僧,就是要守這六條。這個道場,每一個人都守這六條,這叫僧團。如果這個道場人再多,沒有這六個條件,都不守這六個條件,這裡不能叫僧團。所以現在這個世間,我們表面上看寺廟很多,真正的僧團很少,很少看到,大家不和合。儒家重視,你看《論語》裡面,《論語》是孔老夫子的書,「禮之用,和為貴」。這和多重視。

  諸位有機會到大陸上去觀光,現在我們台灣同胞到大陸上觀光的人很多很多,我去年去的時候,每到一個地方,都聽到一大堆人講台灣話,都從台灣來的,很多很多都到大陸參觀,去觀光、去旅遊去。去,當然你們一定會到北京,一定會去看看清朝的皇宮,紫禁城。你去看皇宮,你特別注意到,你看那個大殿,我們講金鑾殿,皇帝的金鑾殿。紫禁城裡面有三個主要的大殿,在正當中,三個主要的殿,排在一排。第一個大殿,就是習慣上稱的金鑾殿,最大的一個大殿,你看那匾額叫太和殿,和,太和;第二個殿,當中那個,叫中和殿;最後一個,保和殿。你看人家大殿的名字,統統用和。我們佛講六和,他三和,所以他天下太平,他能享國兩百九十多年,不是沒有道理。我們今天現在政府機關,中山堂、中正堂,都沒有太和、沒有中和、沒有保和了。你看人家起的名稱,那真的是有學問,那真是有真正濃厚的文化氣息,國家民族命脈之所繫,我們去看心裡面非常感動。

  日本人的文化,從中國傳去的,日本這個民族叫大和民族。你看看中國這麼多東西,他都不要,他就取一個和字,他把這個和也看重了,這是日本人很了不起的地方,識貨,把最好的東西拿去了。日本人在今天,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對日本人不尊重,實在講是又尊重他、又恨他,恨他什麼?把別人的錢全賺去了;尊敬他,他團結。你看我們這邊常常鬧勞資糾紛,罷工。這一罷工怎麼?兩敗俱傷,這個不是好現象。我們這從哪學來?從美國學來的,美國動不動就罷工,抗議。日本人有沒有?有,我們在美國看到的,日本的工廠,他抗議,他不罷工,每一個員工頭上紮一個白帶子,就是對老闆不滿意,工作照做。這個美國人看到真是無可奈何,他抗議,他不罷工,他還是生產,所以日本人利害。美國人一抗議,大家走上街頭,工作不幹了,停頓了,你想想看,這樣怎麼能跟日本人爭?沒有辦法跟日本人爭。日本人不滿意,抗議,頭上紮個白帶子,見到老闆的時候面孔板著,但是照樣工作。他工作,他不放鬆,這個很利害。派代表跟老闆坐下來談判,員工照樣上班、照樣工作,了不起。所以這個是什麼?他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從哪裡學去?從中國學去的,和,就團結。

  所以我在,好像我第二次到美國,第一次還第二次,第二次到美國的時候,是沈家楨居士請我到紐約去講經。在紐約的時候,就遇到一個外國人,大家在聊天,當然有翻譯。他看到我們中國人,他也很佩服,他告訴我,他說現在我們西方人肯定、承認,中國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一個一個比,中國人第一。他說兩個兩個比,猶太人第一。三個三個人比,日本人第一,他對日本人尊敬。那就是講,日本人團結。中國人雖然是一個一個比,最聰明,不團結。所以他就問了我一句,他說你們為什麼不團結?問這句話。我立刻就答覆他,因為我看他是外國人,外國人都是信基督教的,我就跟他講,這是上帝的安排。他聽了,也就愣住了,為什麼?很奇怪。我說中國人是世界上最聰明,再要團結,還有你吃飯的地方嗎?他就笑起來了。我說是不是上帝安排?是上帝安排的。如果中國人團結了,全世界都沒有他們吃飯的地方。所以日本人團結,他們還有飯吃,日本人不聰明,他還有飯吃。中國人要團結,他們就沒飯吃了,那這個世界上就是中國人的。

  我常常也在外面說,什麼人能夠尊重中國固有文化,什麼人能夠提倡中國固有文化、發揚中國固有文化,這個人可以統一中國。馬克思主義決定不能統一中國,不是中國文化,不是中國東西,這個不能統治。基督教也不能統治,天主教也不能統治。唯獨中國固有的文化,才能統治中國。佛教是中國固有文化的一環。佛教,說老實話,不是印度的,印度的佛法早沒有了。佛法傳到中國來,被中國文化融合成一體了。所以中國自古以來講的,外儒內佛,它是融成一體的。儒佛確實是一不是二,所以儒家的經典用佛法來解釋,佛法的經典用儒家、道家來解釋,自然圓融。所以今天全世界談佛法,實在講中國的佛法是最完善的佛法、最圓融的佛法。講到西藏佛法,說老實話,西藏的佛法比我們中國落後很多年。西藏佛法的興起,是我們唐朝文成公主嫁到西藏才提倡起來。比我們中國佛法來說,佛法從漢朝傳到中國來的,差不多是一千年,比我們要落後一千年。它的佛法一部分是從印度傳過去的,一部分是從中國傳統文化過去的。它是在唐朝唐太宗那個候才開始有的,在這個以前,它都沒有。所以像這些歷史,我們也都要曉得。現在有很多人,迷惑顛倒,好像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自己家裡,天天在一塊,沒有瞧得起;外面來一個就寶貝,這個不得了,這是一定真佛了。其實外面來的是妖魔鬼怪,來騙我們的。自己家裡有,不識貨,你說糟糕不糟糕!一窩瘋的去學密,去學西藏的。西藏的語言等於是一種外國語言,學個十年、二十年,未必能學得成功,實在講非常非常的困難,不容易。縱然學成了,你的成就很有限。你看看西藏羅桑倫巴寫的,我剛才講的《第五度時空》,你仔細看一遍,你就曉得他的境界不高,跟我們中國祖師大德比較差遠了。所以這些統統都要明瞭。

  這個六和敬重要,六和敬非常重要。如果你一家人修六和,你這個家庭就是僧團。我們中國人常講,「家和萬事興」。你這個國家和,你這個國家一定強大。日本人今天成為世界上一等強國,沒有別的,就是和。他是把我們中國精神學去的,他用上了,他成為一等強國。我們有,自己有的,自己沒有用,沒有去學,我們落在人家後面,要慚愧。所以希望大家一定重視六和,一定要認真的修六和。三學(戒定慧)、六度、十大願王,都可以在讀經裡面一次完成,這是圓融的修法。除此之外,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去學習,去認真努力學習。特別是十大願王,十大願王可以說菩薩修學裡面最高的法門,那個是入一真法界、入華藏世界,往生西方淨土,必須要修學的課程,這是很重要的。這是我們現在淨宗學會,就是專修淨土,我們提倡修行的五個科目,這五個科目就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大願王。

  我們時間雖然不長,今天很簡單,以這點簡單扼要為大家說出來,也可以說是供養諸位同修,與諸位同修共同勉勵。我今天就講此地,謝謝諸位。

  老法師:我們今天這些同修的福報可以說無量,今天的法益不少,可以說這飯煮得很好吃,煮這麼多,我覺得很圓滿。他從修行修持的入門,用他的正知正見來圓融一切,圓通,能夠無量無邊的說法,我覺得他的智慧不是我們菩薩的境界。所以對我們淨土法門的入門,以及我們人生問題,跟因果問題,講得很圓滿。所以他的說法可以說很圓通、很圓解,所教我們的都必得真實的入門,看經、一切法種種的因緣,給我們開導得很清楚。雖然我聽不懂,我很了解,你們大家的法益不淺。他剛才有介紹大陸,他有去大陸,我有看大陸,我們如果大陸繞一圈,全世界都繞一圈,可以說我們台灣的福報最大。以佛法來講,可以說是世界無敵。全世界上是台灣的佛教,可以說最高雅、最理想、最圓滿。像他現在講解這些,不輸當時佛在世說法一般。所以如果跟大陸比較,不只是落後的國家,他的生活一切跟佛法,要比我們這裡什麼?我們的佛教是從大陸來的,所以光復後,一些法師、大法師都到台灣來,所以我們台灣今天幸福。佛教這麼好,都是光復以後這些大法師過來台灣給我們開導,才有這種的情況,這種價值。很可惜,淨空法師今天講完,下午沒得聽了,可以說很可惜。我們如果有機會,有到台北去,他華藏講堂有兩處,一處是在景美圖書館,還有一處是杭州南路華藏講堂。我們如果有機會到台北去,再去請示他。淨空法師很慈悲,無論怎麼問他,他都會跟我們講。所以今天的法益實在真不少,可惜下午他就要回去了,可以說很圓滿的說法。今天也很圓滿,大家歡喜,我覺得很快樂,你們大家聽了有法益,我就很歡迎。我們大家來讚歎法師,他的法益,他的方法,利生的價值,對我們的利益,我們來誇獎,讚歎!大家鼓掌,謝謝你。大家來跟法師頂禮。

  主持人:為了表示向法師禮謝之意,同時期待法師能夠再度光臨,現在就請本精舍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楊主委,代表我們聊表心意,供奉心意供養金。

  淨空老和尚:不敢當。我們統統印經,大家的功德。

  主持人:向法師謝說,問訊。禮佛,一問訊。讓我們再度感謝法師,恭送法師回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