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湯恩比博士看二十一世紀的世界  (共一集)  2009/11/1  台灣高雄  檔名:20-022-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大家好。今天有一位同學送了一份資料給我看,這份資料過去我看過,很多年前了,是英國「湯恩比博士看二十一世紀的世界」。當中有兩段話與我們中國人有密切的關係,我們今天在這個地方節錄下來,與我們同學們來分享。他大意是說,「中國過去的成就和歷史經驗,已使其具足統一世界的資格,這正是西方所顯著缺乏的,在這種成就的力量上,中國比任何其他國家都更有希望,帶領人類政治走向大一統的世界」。這個話是從一個英國人,而且是英國著名的學者說出來的。他為什麼要說這些話?實在講,這是湯恩比教授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看到科學技術的發達,人類確實走向毀滅的邊緣。怎樣拯救世界?世界如果統一成一個國家,這問題就解決了;換句話就是國家與國家戰爭沒有了,我們可以全心全力來應付自然的災害,人類才能夠繼續生存在這個地球上。這樁事情確實是許多人的期望。誰來統治?統治,先決的條件是要你能夠得人心,我們中國古人所說的,「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你怎麼能夠叫世界上許多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都能夠佩服你、都能夠相信你、都能夠服從你,這事情才能辦得到。所以他這裡面所談的意思就很深。

  首先,我們對湯恩比博士做個簡單的介紹。他出生在一八八九年,過世是一九七五年,是英國著名的歷史哲學家。他畢業于牛津大學,擔任過倫敦大學的希臘語和歷史學的教授,曾經代表英國政府參加兩次世界大戰後的和平會議;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跟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兩次他都代表英國參加。他曾經發表過大約三千篇的論文著作,主要的學術貢獻是十二冊的巨著《歷史研究》,這個十二冊巨著有中文版的翻譯。他是研究世界文化史,我們也可以說文明史,這是自古以來研究歷史的人從來沒有用這個角度來看歷史,他用文化,所以他了解,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深刻的認識。「他認為,社會文明的衰落源于無法勝任道德與宗教的挑戰,而非物質與環境的挑戰」。現在我們一般人把它搞顛倒了,我們都認為物質與環境,而湯恩比博士真是盡一生的精力與智慧,他得的結論不是這個,是什麼?是宗教、是道德。他說的這個話,在我們現實環境裡面,特別是在現代,我們體會到了,我們肯定他的看法沒錯。

  要拯救這個世界,我們這裡選了兩個題目,第一個題目,「拯救人類之宗教」,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課題。現在宗教很複雜、很多,在中國、在台灣我們沒有感覺到,到美國就非常顯著。美國的宗教,我估計已經超過兩百個,大大小小的,太多了。可是真正在這個世界上產生影響力的、擁有很多信徒的,大概只有六個。擁有信徒最多的是基督教。基督教、猶太教、天主教,這三個教是一家的,所以我們一般講基督教都是這三個教合在一起。他們的人數在全世界估計應該超過十五億人,全世界的人口六十七億,他們可能就有十七億人,有這麼多。我沒有正確的統計過,只是猜想,不會少於這個數字。猶太教他們使用的經典是同一部聖經,猶太教是《舊約》,耶穌教是《新約》,我們現在看聖經是《新舊約》,天主教是新舊約統統都學。所以曾經有一個歐洲的朋友,有一次跟我在一塊吃飯,提出這個問題,他問我對這三個教怎麼個看法?他們究竟是什麼樣的關係?我說他們是一家人,一家人有三派,猶太教是皇上那一派,天主;耶穌教是太子那一派,耶穌是太子;還有一派就是天主教,皇后那一派,聖母瑪麗亞,我說他們是一家三派。我這個說法,他們聽到很滿意,他說有道理。這是全世界影響力最大的宗教。其次是伊斯蘭教,伊斯蘭教他們的長老告訴我,他們現在在全世界擁有十五億的信徒。我們佛教跟它比大概一半都不到,佛教應該只有六、七億的樣子,在全世界。這是擁有信眾最多的,這三大宗教。

  我在二00五年,在吉隆坡講經,有緣遇到了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長老,那個時候他剛剛退下來兩年,對於世界和平非常關心。我們一見面,他提出一個問題來問我,他說法師,你看這個世界還會有和平嗎?這個問題問得很嚴肅。他不是個普通人,他領導馬來西亞主政二十二年,在全世界國家領導人,他算是最長的,擔任領導人時間最長,二十二年。同時他是虔誠的伊斯蘭教徒,他是世界伊斯蘭教的領導人,問我這麼一個問題。當時我回答他說,如果你能把四樁事情做好,這個世界就和平。他問哪四樁?我說第一個,國家跟國家能做到平等對待、和睦相處,第二個是政黨與政黨,第三是族群與族群,第四個是宗教與宗教。這四樁都能做到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這世界就和平,他聽了直皺眉頭,說不出話來。我接著就說,我說是難,非常棘手,但是如果從團結宗教下手就不難達到。為什麼?在全世界,信仰宗教的人是多半,超過半數,這些人能團結起來,肯定影響政治、影響族群,世界可以恢復安定和平。這個話他聽懂了,他第二天就給我寫信,邀請我參加他年終在吉隆坡辦的世界和平論壇,我們在論壇裡面有四天的時間都在一起。所以湯恩比提起拯救世界的宗教,有道理!今天要求全世界的安定和平,你不能不想到宗教,宗教是可以團結的。

  我在一九九九年住在新加坡,把新加坡的九個宗教團結成一家人,像兄弟姐妹一樣,好幾次的國際會議上我都邀請他們一起參加,為大會做世界和平祈禱。包括二00六年我們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我也邀請了新加坡的九大宗教,在教科文組織大會堂裡面一起為世界和平做祈禱。所以宗教是可以團結的,人民是可以教得好的,這個問題可以回應為什麼湯恩比說拯救二十一世紀需要中國,也就是統一全世界需要中國人的智慧。中國人的智慧表現在哪裡?表現在教育。你看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多的人口,五千年的歷史,在本土人民和睦相處、互助合作、長治久安,這在全世界其他國家地區找不到的。靠什麼?靠教育。中國人最懂得教育,幾千年來沒有離開教育,都是把教育擺在第一位。家庭,教育擺在第一位;政府,教育也是擺在第一位,可以說一切都是為教育服務,所以它能夠得到和諧。滿清亡國,民國成立,這一個世紀中華民國是繼承了滿清政府,今年九十八年,再兩年就一百年了。可是這一個世紀麻煩來了,什麼原因?過去立法委員胡秋原先生講得好,我們在這一百年當中受盡了屈辱、苦難,真正原因是什麼?是我們中國人對傳統文化失去了信心,這才是真正的原因。胡先生當年在世,我跟他見過兩次面,聽他的教誨,這是真正讀書人,真有見地、有學問。

  湯恩比博士說,「一些較為文明的宗教和哲學的創始人認為,神性的本質並非權威,而是愛、仁慈與人道,佛菩薩和基督並非權威施行者的象徵,而是代表克己奉獻和自我犧牲」,這是他對宗教的認知。他說「儒家與神道教代表人與自然的和諧互助合作,道教則以自然為導歸,不為人類粗魯笨拙的行為所擾亂」,這是說他對中國儒釋道的認識。「誠然,在這些格外睿智而溫和的宗教及哲學傳統基礎上所建立的世界觀,才是現前拯救全人類最大的希望,現代人熱衷於『征服對方』,這種觀念不僅毫無道德、不切實際,而且禍害無窮」。我們對於湯恩比博士對宗教的認知儒學與哲學,我們很敬佩。這一段他是講,這個意思很明顯,只有宗教跟哲學能幫助這個世界走向和平。我們現在看看,我們曾經接觸過許多宗教,是像湯恩比博士所說的嗎?真能管用嗎?所以不少的學者專家對湯恩比的話有懷疑。

  我在二00六年,參加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活動之後,我訪問英國,我到劍橋大學看過,牛津大學也看過,倫敦大學是兩次的訪問,因為它是漢學的中心。我跟漢學系的同學們做過交流,跟他們的教授們,我曾經也提到這個話,我說這是你們英國著名的湯恩比博士所說的,你們能相信嗎?同學跟教授們都看著我笑,都不開口。我說湯恩比的話有沒有說錯?他們還不開口。到最後逼著我沒辦法,只有繼續向他們做報告,我說湯恩比博士的話沒說錯,他的看法沒看錯,而我們許多人把他的話解讀錯了。宗教可以團結,真團結嗎?我們自己宗教裡頭就不團結。你看佛教宗派很多,在中國大小乘十個宗派,在日本十三個宗派,哪一個宗派跟宗派團結起來了?不但宗派不團結,自己本宗不團結。我們修淨土的,淨土宗每一個道場能團結嗎?各自為政,不相往來。甚至於就像佛在戒經裡面所講的,「自讚毀他」,讚歎自己,毀謗別人,怎麼能團結?這是事實。

  我有一年到日本,是我第二次訪問日本,第一次我跟道安法師一起去的,第二次是我被邀請去的。我們到達日本,日本淨土宗的一些長老,有十多個人,他們設了一個晚宴接待我,我非常感激。會後有日本的朋友告訴我,他說「淨空法師,你這次來訪問,這麼多的諸山長老來迎接你,這個很稀有,今天的會可以寫在日本佛教史上。」我感到驚訝,我說「怎麼會有這樣的事情?」他說「這些諸山長老平時都不相往來,今天你來了,大家都來歡迎你。」我這才明瞭,都是淨土宗的,他們為什麼都來歡迎我?我沒來之前,每一個道場送一部《大藏經》,我送了三十部《大藏經》,所以他們都來歡迎我,是這麼個原因。好,我明白了,這種山頭主義我們中國也有,也不例外,所以我說我明白。

  那次在日本訪問十天,我離開的時候我就發邀請函,我回請他們,邀請他們一起來。我就奉勸這些諸山長老,我說我們佛教不同的宗派都是兄弟、親兄弟,都是釋迦牟尼佛傳的,如果我們每一個宗派不相往來,自讚毀他,釋迦牟尼佛多難過。就跟父母養了十幾個孩子,這十幾個孩子不能合作,做父母的心多難過。那是大不孝!戒經裡面教我們孝順佛菩薩,我們沒做到。所以我就勸勉大家,我們是淨土宗,日本十三個宗派,我們是同一個宗派,一定要知道互助合作,一定要曉得常常往來,不同的宗派也要常常走動,都是釋迦牟尼佛傳的。所以佛教徒應當遵從戒律,戒律裡面告訴我們不能夠自讚毀他,讚歎自己,毀謗別人,這是菩薩戒的大戒,那我們就破戒,那就不是佛弟子了。不但我們佛門弟子不分宗派,要互相尊重、互相讚歎、互助合作,對於不同的宗教,我們對基督教、對伊斯蘭教、對其他的宗教,我說其他的宗教跟我們是什麼關係?他們是我們的表兄弟、堂兄弟,我提倡全世界宗教是一家。

  我在日本訪問中村康隆老法師,我那一年去訪問,他老人家一百歲,他一百零三歲走的,我跟他有三次見面的緣分。我們第一次見面,我就把我們這些年來活動的這些資料送給他老人家看,他看完了告訴我,他說全世界的宗教創始人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他老人家說的。真的,觀世音菩薩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以基督身得度他就現基督身,應以阿訇身得度他就現阿訇身,三十二應,我們在《普門品》裡面讀的。非常歡喜!我離開的時候,他的學生橋本(也是出家人)告訴我,他說今天老和尚講的這個話,我們從來沒有聽說過,他沒曾講過這個話,他怎麼對你講這個話?全世界宗教的創始人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我說沒錯,是真的不是假的,他對我們這個理念,對我們在全世界聯合這些宗教他非常贊成。當然很明顯的,我們能體會,只有宗教團結才能幫助社會化解衝突,給社會帶來安定和平,真正有識之士都有這個共同的認識。在這些年當中,我們訪問許多的宗教,這些宗教領導人對我們談互助合作、團結起來共同來學習都沒有反對的,連馬哈迪長老也非常歡喜。我送他一張千手觀音,丹斯里李金友先生看到之後,問我你怎麼敢送這個給他?我說他很歡喜接受,我們還在一起照照片,歡喜接受。宗教領導人真的都有智慧、都有愛心,所以湯恩比這段話說得非常有道理。

  宗教的團結要靠互相學習,我曾經跟馬哈迪長老說,我讀《古蘭經》,我讀《古蘭經》的時候我是虔誠的穆斯林,為什麼?我如果有分別、有執著,我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古蘭經》的真實義。所以我告訴他,我說我學佛,釋迦牟尼佛是我的老師,我是佛的好學生;我讀《古蘭經》,穆罕默德是我的老師,我也是他的好學生,我沒有分別彼此,所以我才能看得懂。我讀《新舊約》,耶穌是我的老師,摩西是我的老師,我是用平等心、真誠心、恭敬心來接觸,所以我懂、我明白。他對我修學的態度肯定。這樣宗教才真正能變成一家,真正能夠化解現在社會上許多的衝突,幫助這個社會恢復安定和平。這要用教育,宗教教育。宗教的儀式上大家不一樣,但是精神上是相同的,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標,怎麼不能團結?佛家基本的戒律,五戒,每個宗教經典裡面都有。所以我們為了宗教團結,我讀各個宗教不同宗教的經典,編了這本書,《世界宗教是一家》。這裡面一共選的有十個宗教,十個不同宗教他們經典裡面教導我們怎樣做人,也就是關於倫理的教誨、道德的教誨、因果的教誨,大同小異。深入經典才真的知道是一家,真的知道自己宗教好,別人宗教也都不錯,我們才知道。這什麼原因?宗教裡面都相信真神,創造宇宙的真神,唯一的一個真神。所以我最初跟他們接觸的時候,我說我們相不相信真神有圓滿的智慧?相信。真神有神通,廣大的神通,相不相信?相信。我說那個真神,在佛教裡面他就變成釋迦牟尼,在基督教裡面就變成摩西、耶穌,在伊斯蘭教就變成穆罕默德,你相不相信?有道理。還沒有遇到反對的,都覺得我們這個想法看法是有道理。

  所以宗教一定要團結,用經典來團結,這就對了,而不是用儀規。這個形式是因為族群、文化、習慣不同,我們一定要尊重它。你看經典裡面精神是一致的,所有宗教都講愛,愛是宗教裡面的核心。佛家講慈悲,伊斯蘭講真主確實是仁慈的,《新舊約》裡面講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所以你就想想,方向目標沒有兩樣。每個宗教都學習,我們的心量就拓開了,分別執著放下了,門戶之見消除了,統統尊敬,就像佛教裡面講的「禮敬諸佛」。所有宗教的創始人都是佛菩薩,一點都不錯,中村康隆的話。所有宗教裡面的神職人員都是好老師,在佛法裡面講「軌範師」,他們的言行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模範,我們都應當向他學習。

  宗教是和睦的。現在這個社會,大家常常想到恐怖分子,就跟伊斯蘭教掛勾,伊斯蘭教很冤枉。「伊斯蘭」是什麼意思?是阿拉伯語,它的意思是和平。它怎麼會有暴力?怎麼會發生衝突?那是什麼?極少數的極端分子,把整個伊斯蘭教的形象破壞了,這很遺憾的事情。我們接觸很多,我們有相當深度的了解,所以我們對伊斯蘭尊重、尊敬,總是以感恩的心態來看他們。所以宗教裡頭絕對沒有征服對方,沒有這種觀念。《古蘭經》裡面有所謂「聖戰」,真的,這經典真有,那是什麼?那是抵抗侵略的戰爭叫聖戰,不是征服別人,是別人要征服我,我們不得已而抵抗,這叫聖戰。像我們過去跟日本人八年戰爭,在伊斯蘭的《古蘭經》裡面那就是聖戰,保衛戰,不是侵略別人。這個叫聖戰,可不能把意思會錯了。這使我們聯想到穆罕默德那個時代,他處的那個環境,幾乎四面都是敵人,就是想消滅他們,他們不得已,不能不保衛自己,所以經典裡面聖戰是這麼來的。而對於敵人,如果敵人放下武器,或者被俘虜了,一定要善待他,不可以虐待,這《古蘭經》上有明文,它講人道。對於遇到有災難的人、貧窮的人,熱心的去幫助他、去援助他。所以我們讀了《古蘭經》的經典就知道,這個宗教裡頭有濃厚的人情味,它有倫理、有道德。所以湯恩比說的這個話很對,有征服對方這種觀念,這個觀念不但是不道德,真的禍患無窮,引發戰爭。那在現在這個時代,這個戰爭要是爆發,是核武戰爭、是生化戰爭,那真叫禍害無窮。

  下面第二段,他講「誰是地球的繼承者」,這個題目很大。湯博士說,「中國歷史不斷地周而復始的改朝換代,然而,中國比西方更成功的解決了兩個主要問題」。哪兩個?第一,「數百年來,中國國內在和平而有規律,相對較安定的環境中,成功地維繫了數百萬人的團結一致」。這是第一個問題。這個國家大團結,這個國家和平安定,我們中國人的話叫長治久安。這是全世界每一個國家的政治領導人都希望的,他沒有法子做到,中國人做到了。這是研究文化史的人,心目當中的尊敬、讚揚。第二個,「再者」,這第二個,「中國成功的融合了一個外來的思想文化─佛教,佛教豐富了中國本土文明」。這是了不起的,中國人有這麼大的心量,能夠包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學術,能夠把它跟自己本土文化融合成一體。現在佛教是中國文化,談到中國傳統文化,都講儒釋道。實在講,儒釋道在中國已經沒有辦法分開了。你看這三家,形式上有,儒學不學佛?學佛,他讀佛經。在中國念書人,他不是佛教徒,你問他有沒有念過《六祖壇經》?念過,肯定念過;有沒有念過《金剛經》?肯定念過,而且念得很熟。有許多的學者、大儒,對於佛教經典通,他真學。道學不學?學,《老子》、《莊子》沒有人不讀。你看道教的道長,他讀不讀佛經?他讀,念不念四書五經?他也讀。佛門裡面這些出家人念不念四書五經?念,念不念《老子》、《莊子》?念。所以你怎麼能分純粹的儒釋道?找不到。一而三,三而一,形式上有儒釋道,其實裡面他圓融了,他儒釋道都學,變成中國文化裡頭必修的課程。所以湯恩比博士說,佛教豐富了中國本土的文化,這是真的,一點都不錯,把中國的儒跟道都提升了。

  對於中國人日常生活當中影響就更大。過去趙樸初老居士說,中國人如果沒有佛教,話都不會說。為什麼?平常我們講話當中,很多術語都是出自佛教的,「緣分」是佛教的,「捨得」是佛教的,佛教的術語在日常生活當中用得太多了,這個都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是說明中國人成功兩樁事情,一個就是把自己的人民教好,所以幾百萬人的團體大團結,這就靠教育,教好了;另外就是有這麼大的心量,能夠包容不同的文化、思想,把它變成自己的東西。他這個說法,對於幫助世界化解衝突,恢復安定和平含義很深。人人都這麼大的心量的話,都能夠接納不同的意見,對立化解了、矛盾化解了、衝突化解了,所以佛家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個很重要。

  下面他說,「在歷史上,中國曾有超過五百年的分裂時期」,這是講春秋戰國那個五百年當中,「中國分裂成許多小諸侯國」。有八百諸侯,那一個小國就是現在的一個縣,甚至比縣還小,小國就是一個鎮,它也是個小國。「但是在公元前兩百二十一年」,他搞得真清楚,這我們不能不尊重他。公元前兩百二十一年,「整個國家在政治上大一統了」,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中國的政治始終是統一的局面」,從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一直到現在,只有改朝換代,沒有分裂的。始終是統一的局面,「再沒有長期分裂過」,這講政治上。「且在文化上,從未喪失她的整體性」,這個整體性就是儒釋道,中國人講三教九流,這是中國文化的整體性,從來沒喪失過。這是湯恩比對中國無比的景仰、尊重、讚歎,在全世界找不到。我們要知道,歐洲羅馬帝國滅亡之後,始終沒有辦法再統一起來。統一才有長治久安,不統一,衝突、戰爭這種災難是決定不能夠避免的。這些人為的災難就是人禍,誰都不願意承受,誰都願意過一個幸福美滿的一生,幸福美滿決定是在大一統的時代才能實現。所以他後面講,「早在公元前兩個世紀,漢武帝已經了解,要保持中國政治的一統,必須培訓一批專業優秀的政府官員來維繫,官員的合格標準」,那就是「孝廉」兩個字,「他則選擇對儒家哲學精通深入程度來考核」。

  從漢武帝開端,國家的公務員,條件是兩個,孝順父母、廉潔。選舉誰去選?地方官員。你是個地方官,這個縣的縣令(現在叫縣長),你的政績,第一個項目就是為國家選拔人才,所以他常常要出去私訪。在從前好,也沒有照片,做官的人換上普通的衣服沒人認識他,他到外面去私訪、去打聽。打聽什麼?哪一家有孝子,頭一個就選孝子。為什麼?他能孝順父母,他對國家就盡忠,「忠臣出於孝子之門」。然後再看他廉不廉潔,廉潔就不貪污。你看國家官員只要做到兩個,一個能盡忠,盡忠就是能夠為國家、為人民服務,奉獻自己;第二個,廉潔不貪污。這個制度一直到滿清,你看改朝換代多少次,這個制度從來沒有變過,每一個朝代的帝王都遵守。地方官如果三年選不出一個孝廉報上去送給國家,他就會被免職,三年你這個地方一個孝廉都沒有的話,你的官就別做了。官是什麼?他管教育,官是父母官,是老百姓的君親師,君是領導,親是你要養活老百姓,師是教化老百姓,你一個孝廉都出不來,你還做什麼官?孝廉推選出來之後,就是由國家,我們現在講公費,國家來培養他,他可以不要找其他的行業,不要做事情,就是讀書。你們在《了凡四訓》裡面看到,了凡先生是秀才,秀才就是被選拔出來的,國家每年要給他多少米,那個米就是生活費用,他可以養家。雖然不很富裕,但是他物質生活沒有關係,國家供養他、供給他,他只好好認真讀書,將來通過考試,國家會給他職務,他為社會大眾、為國家服務。所以從前念書人公費,考取秀才之後有公費,這個制度好。所以我也常常跟從政的朋友們談到,我說中國從前這個舉孝廉的制度好,非常可惜,孫中山先生建立了民國,黨員沒有選孝廉,所以以後出了問題。如果當時國民黨孫中山先生說,我們的黨員必須是孝、是廉,有這個標準那就不一樣了。所以這個制度好,每個朝代君王都遵從、都認真去做,只有到民國疏忽了,這是很遺憾的一樁事情。

  湯恩比博士後面還有說,他說「二十世紀的人類」,他是二十世紀的人,生活在二十世紀。他說「與公元前三世紀」,就是中國戰國時代,那個時候的中國人,「在心態上非常相同」。「我們已經成為政治分裂」,全世界都分成小國,「以及由於政治分裂而導致的國與國之間的競逐與戰爭」,這講競爭跟戰爭,「這種古老習慣的囚奴」。「這種習氣已經根深蒂固的深植於我們心中,使我們不願意從這習氣牢籠中解放」。這就是誰來統一全世界,我們都不服氣,我們都不願意,我們都是希望自己做一個地方的王。好不好?行不行?現在問題出來了,底下講「然而,我們現在已經意識到,如果不能實行全球性的政治統一,這種毀滅性的疏離將導致所有生命的毀滅」。這就是世界末日,生命滅絕。有沒有可能?有,這個危機不少人都深深感觸到。有沒有辦法解決?沒有法子解決,解決之道只有統一。統一成一國,國與國的戰爭就沒有了,就能化解,國家也不要用那麼大的經費來搞武裝,用不著,不用養軍隊,這筆錢省下來給社會做福利事業,那要救多少人。不再發展這些戰爭武器,維持治安只要警察就行了,這個想法是正確的,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後面這個希望,我們看到之後很受感動,「我們膽敢希望中國能滿足世界迫切的需求嗎」?世界迫切的需求就是統一,中國能滿足嗎?這是中國文化,所以他說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許多外國人聽到這句話都恐慌,認為中國恐怕又是一次黃禍,所以都對中國產生嚴厲的防範。這是什麼?這是誤解湯恩比的話。我們在國際上常常給大家講,湯恩比所說的,「二十一世紀的社會需要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絕對不是中國的科學技術,不是中國的經濟,不是中國的武力,這個大家大可放心,是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中國人真能滿足這個世界上的需求,那就得把這個東西提出來。現在好像有一點徵兆,你看中國在全世界建立孔子學院,好像有幾百所了,這好事情。孔子學院如果真正能發揮儒釋道的教學,讓全世界接受到中國傳統的文化,再加上全世界的宗教教育。每個宗教裡面都有跟中國傳統文化相同的倫理、道德、因果教育,我們把它節錄出成一本書,成這一本書,我們大家一起來學習。我們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這裡面這些矛盾衝突統統可以化解,這是做出統一的先決條件。

  他下面說,「自從羅馬帝國解體以來,西方的政治並沒有致力於重建統一,而是破壞性的企圖阻止統一,西方已有意使自己不具有政治上統一世界的資格」。這個話是英國人講的,不是我們講的。「中國過去的成就和歷史經驗,已使其具足統一世界的資格,這正是西方所顯著缺乏的,在這種成就的力量上,中國比任何其他國家都更有希望,帶領人類政治進入大一統的世界」。和諧世界,和睦社會,和樂人生,和平共存。湯恩比博士說到這個地方,他提醒了中國人,不然的話,我們中國人把自己的傳統都忘掉了、疏忽掉了。全世界人要能得到幸福美滿的生活,就是要中國傳統文化。我們這些年來團結宗教,參加許多次世界和平會議,我們在會議主題上的報告,都是介紹中國傳統文化,對於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世界和平,肯定有幫助。

  湯恩比博士所說的,儒與佛道含攝在其中,他講的話沒錯,我們要能夠細心去體會、去理解。因為我們提到儒,大家就想到四書五經、十三經,想到這些,提到佛,一定就想大乘經典,《華嚴》、《法華》、《般若》都會想到這些。所以在劍橋、在倫敦這些漢學系的研究生們,我問他們,這些東西能解決現在社會問題嗎?他們都在做研究工作,都在拿著儒釋道經典去寫博士論文。我說管用嗎?所以我才告訴他們,這些是花果,你們看到是花果。花果從哪裡來?花果是從根生的。所以湯恩比博士重點是講儒釋道的根!儒的根,代表的《弟子規》;道的根,代表的《感應篇》;佛的根,代表的是《十善業道》。如果能把這三樣小東西普遍宣揚、認真教學,湯恩比心目當中所想像的那個果就會現前。所以中國古聖先賢他講王道,他不講霸道,為什麼?王道能令一切眾生心悅誠服。用王道才能統一,用霸道不行,統一不了。你看春秋戰國的時候,這些國君都用霸道,用王道統一了。秦始皇統一中國,他用的霸道,不到二十年就亡國。劉邦統一了中國,繼秦始皇統一中國,他用張良、用蕭何,到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就是國家確定用孔孟學說來教化人民,成功了。教什麼?教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就這四個科目。這個效果就是兩千年維繫了大一統,這個地區人民得到長治久安,就這四個科目。

  五倫講關係,我們做人,人跟人是什麼關係不能不清楚。關係裡面第一個,「父子有親,夫婦有別,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你看這是人倫。一個人在社會上,跟一切人相處不外乎五種關係,這個關係是道。所謂道是自然的規律,這不是哪個人發明的,不是哪個人創造的,自然的規律。我們要順從自然,那就是德,自然規律就是道,叫道德。父子有親,這個親愛就是德,隨順自然。你看父母對兒女的愛,兒女對父母的愛,天性,沒有人教他的。什麼時候看得最清楚?嬰兒大概在三、四個月是最明顯的。我有一次在日本開會,日本那邊淨土宗的同修有十幾個人跟著我,當中有個年輕的母親推了一個兒子,四個月。有一天在路上,我說你們大家停下來仔細來看一看,這十幾個人,你看他母親對兒子的愛,你再看那個兒子,才四個月,你看他那個眼神、看他的動作,你看他對母親那個愛,這沒人教他。這個時候才看出來天真,性德!從自性裡面發出來的。中國古聖先賢,從這個地方產生了一個教育的觀念,我們要好好教他。

  教育的目的,頭一個目的,就是這種親愛,能叫他在一生當中永恆不變,這是我們中國教育第一個目的,不是教你懂得技能去賺錢,不是,這講孝道,教孝。第二個目的是這種愛能把它發揚光大,他知道愛兄弟姐妹、愛家族,再擴大,能夠愛鄰里鄉黨、愛社會、愛國家,到最後《弟子規》上說,「凡是人,皆須愛」。所以中國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是從本性上講的,它與性德相應,受這種教育,他怎麼會害人?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中國幾千年來,人人受什麼教育?就受這個教育。即使在鄉下,沒有念過書的人、不認識字的人,他懂得倫理,他會教小孩。教小孩什麼?以身作則。所以《弟子規》不是教小朋友念的,《弟子規》是做父母的人把它做到,做出來給嬰兒看。所以中國人這個教育從什麼時候開始?從懷孕的時候,叫胎教;最遲也是小孩出生。小孩一出生,他眼睛睜開,他會看,他就會聽,他已經在模仿、在學習了,所以小孩第一任的老師是母親。

  五倫裡頭第二「夫婦有別」,那個別是不同的任務。夫婦組成一個家,一個家室,在過去男子負責家庭的生活,物質生活,他要去工作,要賺錢來養家,妻子在家裡面,她要負起兩樁事情,就是相夫教子。幫助先生來做家務事,家務事不要先生操心,讓他專心去工作,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教兒女,要做出樣子來給他看。所以《弟子規》是自己統統做出來讓小孩看到,身教重於言教。所以中國古人,人人一生都遵從《弟子規》,他從小母親教的,他一生就是那個樣子。而且還要教因果教育,大概到六、七歲的時候要教因果教育,這兩種教育都是母親負責的、主導的,所以母親責任太大了。所以古人講,有孝女就有賢妻、就有良母,賢妻良母教出來的兒女都是聖賢。世世代代都有聖賢出世,怎麼來的?母親教的,母親教得好!所以要知道中國教育的淵源。中國教育的根在哪裡?就是父子有親,那是中國教育的核心。

  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的文字是黃帝時候發明的,黃帝以前沒有文字,但是有沒有五倫、五常、四維、八德?肯定有。所以孔子自己說得很清楚,他老人家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這就說明他一生沒有創作、沒有發明,都是傳古聖先賢的東西。他的學習、他的修養,以後教學、傳道,全是古人的,沒有自己的東西,這個話我們相信。那就是說,中國倫理道德這種思想,絕對不止五千年,自古以來祖祖相傳。君臣有義,長幼有序,這個社會一點都不亂。五常,常道,「仁義禮智信」,這是做人必須要遵守的。仁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仁慈。義是循理,我們用現在的話說,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合情合理合法,這叫義,面面都周到。禮是禮節、是秩序,禮是有節度的,不能超過也不能不及,超過就巴結人、諂媚,不及就顯得傲慢。所以你看這個家,是不是興旺的氣氛,你看社會,甚至於看一個國家,你就看人民有沒有禮貌。這一家人都有禮貌,我們就曉得,這一家人會興旺。禮跟樂常常是連在一起的,禮是節制我們身體的行為,我們佛法講「身語意」,身口的行為;樂是調心的,穩定我們的情緒。所以中國歷代帝王是以禮樂治天下,在手段上是禮樂,在精神上是講忠孝,忠孝表現在禮樂裡面。智是我們今天講的理智,不是感情作用,他得有智慧。信是誠信。待人接物不違背這五種常道,這稱之五常。我們能用這個來教眾生、來教社會。怎麼教法?從自己做起,這是中國幾千年教學成功的祕訣,自己先做到,別人才能做到。

  如果諸位看中國歷史,你看做帝王的,所以帝王不好當,很辛苦,為什麼?這些德目他全做到了。他要做不到他怎麼能領導人?怎麼能叫人服他?頭一個你看他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宮廷裡面的生活,三點鐘一定要起來,太監在那裡就敲門,就告訴你要起床,你不能偷懶。所以你本身做到,這些德目他全做到,帝王都做到,大臣才服他。大臣服他,人民就服了,人民看大臣的。他為什麼成功?他真做到了。所以中國過去稱帝王都稱聖人,帝王說的話叫聖旨。他真的可以稱為聖人,不是假的,不是恭維他的,他把德目全做到了。他要做不到,要傲慢、要懈怠,那差不多快亡國了,不亡在他的身上,就亡在他底下一代,就完了。只有末代帝王才違背祖宗教誨,如果真正是個負責任的帝王,這些德目統統要做到。他在家裡是一個家庭的好榜樣,他在一個國是全國人民的好榜樣,君親師三個字他真做到。

  四維,「禮義廉恥」,管子說「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你看這個國家,看這個社會、人民,如果這四個字都沒有,這決定是亂世,用外國宗教家講,這是末日現象。八德有兩個說法,古人說法它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後又有個說法,這我們現在所通用的,「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這兩種說法裡頭有重複的,去掉重複的十二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中國人必須要遵守,起心動念不會違背,常常把這個放在心上。我們中國人人口不少,十三億人,人人都能夠把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做到,他能不能帶領全世界?肯定能。所以湯恩比的話,我們膽敢希望中國人能滿足世界迫切的需求,就是這樁事情。中國人能把老祖宗這個教誨真正做到,表現在我們的生活行為上,就能帶領全世界走向大一統,文化的大一統。為什麼?沒有人不願意學,就是沒人教,我們這十三億人個個都是老師。

  現在教比從前方便多了,現在用這種高科技,不要多,我們能夠有幾十個好老師,真正都落實做到,我們利用電視、網路來教學,每天教社會廣大群眾、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一起來學。我常講,一年,這社會就安定,三年,世界就和平,什麼災難都沒有。可是要怎麼教?教的時候最好各級政府的領導人,要常常來聽課,這些鏡頭畫面常常讓一般平民都能看到,我們的領導人都在聽課,那個影響就大了。所以要知道在從前沒有這些工具,靠什麼?靠人口傳。那時帝王,儒釋道裡面的學者專家,我們用現代的話說,儒釋道的學者專家,禮請到宮廷上課、講學。帝王帶著嬪妃、帶著文武大臣來學習、來聽課,非常認真。這些大臣回去之後告訴大家,今天皇上聽的時候他有什麼心得來分享,這傳出去老百姓聽到,皇上都在聽課,沒有一個不尊敬,沒有一個不服,所以他影響很大。現在我們用電視、用網路這種手段讓人民直接看到,而不是人宣傳,直接看到,這個影響大。你不以身作則,你就沒有辦法領導群眾,必須得以身作則,認真學習。

  我們現在從另外一個地方能看到,在《四庫全書》裡頭、《薈要》裡面,我們看到宮廷裡面從前這些講義,儒釋道到宮廷講經,他有講義,你從這裡看就曉得,皇上真幹。這些講義流傳到後世,都是御批的。所以我也常常喜歡看這些東西,四書五經,宮廷裡面,這些皇上請的是專家去講,他怎麼個講法,我們看這個。這是專門對政界人士講的,它的對象是帝王、是文武大臣,它不是其他的學校或者是社會一般的講演,它不是的,它專門對帝王,所以非常值得參考,這在《四庫全書》裡都有,分量很大。在佛法,佛法裡頭也很簡單,所以佛教在這兩千年當中產生非常大的作用,為什麼?皇上提倡的。中國的教育就是從漢朝開始,同時進行兩種教育,一個是儒的教育,歸宰相管,另外是佛的教育,歸皇上管,所以它影響就更大,這個影響超過了儒。你看民間寺廟到處都是,為什麼?皇上領頭的。這些高僧大德都是皇上的老師,皇上皈依了就稱為國師。所以要知道,佛教在過去,這些寺院庵堂是學校,它是對活人的,不是對死人的,一定要曉得。這些超度經懺佛事法會,在從前統統沒有。

  我初學佛的時候對這個很懷疑,我問道安老法師,這個東西到底怎麼來的?道安法師想了一想告訴我,說這個大概是唐明皇時候安祿山造反,郭子儀平定之後,在每一個主要戰場就建一個寺,叫開元寺(這是在開元年間,叫開元寺)。這個寺是什麼?追悼戰爭當中死亡的軍民,請法師做法事來追悼,就是追悼會的性質。國家這麼一提倡,以後老百姓老人過去之後,都請出家人去念經,可能從這起來的,這以前沒聽說過。道安法師這個說法也值得我們相信。以後真就是變成佛教裡頭的主流,把研究經教、講學學習疏忽掉了,所以它就變成宗教,在從前是學術不是宗教。所以稱為儒家、道家、佛家,三個都不是宗教,用現在講,它們都是學術、學派,但是現在變成宗教你也不能不承認,它真變成宗教了。這個歷史我們要懂得。

  宗教要產生力量,必須要回到教學,每一個宗教都是教學。釋迦牟尼佛教學時間最長,四十九年,他從三十歲開悟,開悟之後就開始教學,一直到七十九歲圓寂,所以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這個我們要知道。儒,孔子的教學,時間不長,只有五年。孔子周遊列國,總希望有諸侯能夠用他,施展他的理想抱負。始終沒有人用他,所以這才回到國家,年歲大了,回到自己國家來教學。那一年孔子六十八歲,回到魯國開始教學,只教五年,他七十三歲走的,所以孔子教學時間不長。可是影響很大,那是什麼?那得力於漢武帝的提倡。他當時在諸子這個身分完全相同,沒有特殊地位,董仲舒推舉介紹,漢武帝選了孔孟學說做為國家教育的主流,這個地位才突出來。耶穌教學只有三年,他被人害死了。穆罕默德教學二十七年。所以,所有宗教創始人都是講經說法、都是教育,這個我們一定要明瞭。所以宗教大團結是什麼?是教學的大團結、大會合。我們看到不同的方式,但是它的方向目標完全相同,只是手段方法不一樣,那是適合於當地民情風俗習慣的一種措施,方向目標沒有兩樣,這個我們要能夠理解。宗教是屬於教育,不可以把它看作迷信。

  經典裡面的教育,我們今天學得多、看得多,綜合起來,所有宗教經典裡面的內容,我把它分為五個科目:倫理、道德、因果、哲學、科學。我學佛,方東美先生給我介紹,佛經哲學,他告訴我,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我們現在學了五十八年,我們現在也能肯定佛經裡頭有科學,那個科學也是全世界科學裡面的最高峰。所以認真學哲學、學科學的人不可以不讀佛經,讀了佛經會開智慧,這是我們應當要曉得的。佛經也很簡單,你看三皈、五戒、十善、六和、六度、普賢菩薩十願,六個科目。這六個科目一普及的時候那就是佛化人間,所以這個我們必須要曉得。我在二十多年前總結的二十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是存心;行事是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現在時間到了,今天我就報告到此地,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