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法—高度藝術弘揚  (共一集)  1997/12/16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0-011-0093

  佛法從最近這一、兩年來看,好像這一切眾生的機緣漸漸成熟了,成熟的相從哪裡看出來?那就是我們將佛法介紹出去,大家歡喜接受,這就是眾生的緣成熟了。這麼好的東西介紹出去別人不喜歡,不肯接受,而拒絕它了,緣就沒有成熟,沒有成熟決定不可以勉強,一切總是要隨緣才好。緣不成熟慢慢等待機緣成熟,所以你看諸佛菩薩是非常有耐心的,縱然等上千年萬年、千劫萬劫,他也很自然,不像我們凡夫心浮氣躁等不及,這個不可以,一定要學佛菩薩有耐心,這也是屬於忍辱波羅蜜,能夠忍耐,等待機緣成熟。緣成熟之後,我們要隨緣,要認真努力積極的去做,我們才對得起佛菩薩,對得起一切眾生。緣沒成熟,我們積極做,那是我們自己的過失;緣成熟了,不肯積極的做,也是我們的過失。無論做什麼事情,一定要懂得中道的道理。佛法講中道,儒家講中庸。真正有智慧的人都能安住在中,用中。體是空,相是有,用要用中,用中是空有兩邊都不住,兩邊都顧到,這用中,這才是真實的智慧。

  講經說法,諸位在此地三個月,我們一起共修,知道這個事情不難,可是經教要講得好,講得透徹,講得能夠攝受大眾,那的確不是容易事情,所以我們對於這樁事情,自行化他,不能看作很難,也不能夠看作容易。能夠講得相應,上與諸佛的智慧、慈悲相應,下與一切眾生的渴仰相應。眾生仰慕佛陀,眾生需要佛法,「佛法」這個名詞他不知道,他需要的是離苦得樂,他需要的是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破迷開悟」,這就是佛法。我們要盡心盡力幫助他們,要真正的關懷大眾,愛護大眾,這是我們應當要做的工作,這個工作要做得好,必須自己本身要做個表率。

  我們要了解現代世間這個社會發生什麼毛病,毛病太多了,這麼多毛病裡面,孰輕孰重,這要能辨別清楚,重的先對治,輕的也不疏忽,這樣子才會有效果。在海內外每個地區我們所接觸到的這些廣大的群眾,病根最深的就是三毒增長,不但是增長,是加速度的增長,這個不得了。我在海外弘法二十年,一九七七年開始,今年九七年,走過許多國家地區,幾乎每年都要去走一次,我最注重的就是觀察眾生的心理跟社會現象的變化,使我感覺到深深不安的就是貪瞋痴一年比一年嚴重,貪財、貪地位、貪權勢、貪名,舉世之人都搞貪瞋痴,這個社會還會有安定和平嗎?這是一個很可怕的現象。

  這二十年來,每一個地方常常講經說法,勸勉大眾,我們全心全力在做,效果不能說沒有,不顯著。最近這個一、兩年得力於一些有心人士,將我們講經的這些錄相帶送到電視臺去播放,引起熱烈的回響,這是好現象。哪些人拿去的我到現在都不知道,因為我們的東西從來都沒有版權,我講經講完之後,錄音帶、錄影帶的流向都不知道,我從來沒有過問過,我自己決定不保留,因為我自己對自己講的東西是非常不滿意,總覺得自己不夠成熟。

  美國的淨宗學會,台灣同修告訴我,自從播放以來,播放差不多將近一年了,觀眾的回響非常好,從這個地方看,這個社會大眾普遍需要佛法,這就是緣成熟了。需要佛法就可以能夠造成一股風氣,像新加坡這個地方也是今年才開始,法輪社講經,竹林寺講經了,在從前只有一個居士林,除這個之外都沒有,這是很好的開始,慢慢帶動新加坡所有的道場都講經,這地方的佛法就興起來了,整個社會風氣會改變,人人都能夠「息滅貪瞋痴,勤修戒定慧」,這個世間多美好!

  佛法教化的目標就是在幫助社會大眾,個人真實的幸福,各個家庭美滿,事業順利成功,社會和諧繁榮,國家安定強盛,這樣才能達到世界和平,共存共榮,這是佛法教學的目標。佛法教學的責任就是我們這一批人,因此一定要發菩提心,不能不發心。發菩提心就是發捨己為人之心,深深明瞭社會的病態,我們要做出一個好模式給大家看,世人皆貪,我們不貪,不但不貪,我們能讓能捨,世間人貪財,我們捨財;世間人貪權位,我們捨權位;世間人貪名利,我們捨名利,不但要口頭上勸,文字上勸,我們本身要做到才能夠取信於人,這就是作師,「師」就是榜樣,「師」就是模範,所以稱為「師範」,師就是大眾的表率。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能不能給社會做一個好的表率,只要我們把《無量壽經》上的教訓統統做到了,就行了。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這個經本你們諸位有沒有?多帶幾本。經本每個人多帶幾本,到國內必要的時候就可以翻印。這部經應當要講解,好像有做出CD,文字的部分也有,文字的部分我沒有改過,沒有看過,你們用可以,不要流通,自己可以做參考。他們從錄音帶裡面寫下來的,我那個地方現在也有兩冊在那裡,等我有時間看了之後,改過之後再印書。多讀,多多的給人家講解,真正是自利利他。

  所有這一些病態,真正的根源就是對於事實真相迷惑了,這個根源在佛法裡頭叫無明,要破無明就得要智慧,要開智慧就必須要讀經。由此可知,社會之病根,總而言之,就是不讀書之過,這個書是聖賢書,不是普通的書。聖賢人的言語文字是從真心本性裡面流露出來的,跟凡人的著作不相同,凡人的著作不是真實智慧,所以讀書要讀聖賢書。讀聖賢書的目的就是希望成聖成賢,諸位一定要明瞭,作聖作賢並不是在社會上有很高的地位,有很高很大的財富,不是的。

  孔老夫子是聖人,孔老夫子在社會上沒地位,也沒有財富,他的學生顏回是大賢,真正是孔老夫子的第一個入門弟子。你看《論語》上記載他的生活,「一簞食,一瓢飲」,這樣的生活換成別人,夫子讚歎得很好,換成別人,「人不堪其憂」,可是「回也不改其樂」,這就是聖賢人的生活,安貧樂道。簞食、瓢飲,就是吃飯的時候連碗都沒有,喝水的時候杯子都沒有。我們今天有個飯碗,有個茶杯,比顏回的生活就高很多了。簞食是竹子編的小竹簍,盛飯,喝水用葫蘆瓢,貧窮到這樣的地步,聖賢人。所以聖賢不在乎名位,不在乎財富,與這個不相干。他樂的是什麼?宇宙人生的大道理,他明瞭,這個真樂,讀書的目的在此地,所以明白這些道理,人人都會安分守己,安於自己的本分,天下太平。

  這個社會是和諧的,人與人之間決定相敬相愛、互助合作,這是聖賢的教化,不是尋常的教育,我們為佛弟子要懂這個道理。我們今天所做的是聖賢事業,雖然我們是凡夫不是聖賢人,可是也很幸運,莫名其妙走上聖賢之道,走進他們的俱樂部,這也算是我們很幸運。既來之,那就得安之,就要真正好好的幹,不要把這個俱樂部破壞了,破壞了那這個罪過就很重。我們一定盡心盡力維護這個道統,盡心盡力希望把這一樁事情做好,一定要知道捨己為人,事實真相徹底明白了,哪有放不下的道理?

  《華嚴經》上說得多麼透徹,諸佛如來作種種示現都是「剎那際」,「剎那際」的意思就是《般若經》上講的「不可得」,就是《大般若經》講「不可得」三個字,重複了幾百遍,一部《大般若》六百卷從頭到尾看完了,大概什麼你也記不住,「不可得」決定會記住,為什麼?重複了幾百遍,印象太深了。身心世界,俱不可得,確實是「夢中佛事,水月道場」。這八個字是一個公式,一個原則。我們從事於佛教育,道場是水月道場,不是真的,水裡頭的月亮,我們做的事業是夢中佛事。把這個原則一推廣,一般人的家庭,你生活在家裡面,水月家庭,夢中生活;你做生意開個店,水月商店,夢中交易,你把這八個字一回味,盡虛空遍法界不離這八個字,這是事實真相。雖然是空花水月,可是還做得很認真,做得很努力,雖然認真努力做,心地很乾淨又一塵不染。為什麼這麼做?大慈大悲,還有很多沒有覺悟的眾生,把這個假的當作真的,他在裡頭受苦受難,我們真了解、真明白。真了解、真明白就是看破了,認真努力在這裡做,一絲一毫都不鬆懈,跟諸位說,這叫放下了。放下不是什麼都不做,是樣樣都在做,樣樣做得很逼真。

  佛法不消極,不退卻,給世間人做好榜樣,所做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活,都是為了一切眾生。我們為什麼要養這個身體?養這個身體不是為自己,是為了需要這個身體替眾生服務,為這個而養身體,要為自己健康、長壽、快樂,錯了,你把這個東西視為自己的,你就迷惑顛倒了。這個身體是服務眾生的工具,所以你對這個身,你也就解脫了,有這個身很好,為大家服務,沒有這個身也很好,可以休息一陣子,哪有不自在的道理?何況明瞭事實真相之後,覓生死了不可得,這是禪宗明心見性大德的話,這個話是真的,哪裡有生死!生死沒有了,生死是個相對的相,所有一切相對的都不存在,你從這一句話引申到一切法,這就對了。一切法裡頭相對的都不存在,你以為存在,那是你迷惑顛倒。

  那麼這回過頭來,讀聖賢書重要了,聖賢書裡面最究竟、最圓滿的是佛書,佛是一個究竟、圓滿、徹底覺悟的人,我們一定要以他作標準。中國過去儒家標準的教科書有十三種,稱為「十三經」,相傳了兩千多年,佛門裡面的典籍就更多了。我昨天去參觀商務印書館紀念開館一百週年,看到攤位上擺的有儒家的十三經,還有佛教十三經,有道教十三經,有禪宗十三經,好多的名堂擺在那個地方。我們淨宗的經典,五經一論,六種。過去我對於初學的同學們,除淨宗經論之外,我也選擇了一些,總共是七種,七種裡面,佛經有四種,一定要讀,必讀之書,《無量壽經》、《彌陀經》、《普賢行願品》、《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這個很重要,除這四種經之外,我選了儒家的四書,四書算一種,《了凡四訓》、《感應篇》,我選這七種,這七種是必讀之書。

  《了凡四訓》你要是念透了,你會深信因果,深信因果的好處是幫助你得定,你決定再不會有胡思亂想,你曉得一個人一生「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既然莫非前定,還有什麼想頭?你能夠改變你所定的嗎?如果你能改變你所定的,諸佛如來都會拜你作老師,都會做你的徒弟,為什麼?諸佛如來沒有這個能力,你有能力推翻因果定律,這還得了?所以真正明白這個道理,心永遠是清淨的,絕不強作主張,為什麼?做不到的。你強作主張,變成事實了,那還是命裡有的,命裡沒有,不可能,那何必我們自己強作主張,自己造這個業幹什麼?

  改變因果有改變因果的一套方法,那就是斷惡修善,真實智慧才能夠改變。你沒有智慧,沒有德行,你永遠受你的命運支配,這個是沒法子的。只有斷惡修善,積功累德,自然它就改變了。我們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這是修因,因勝,果就殊勝,依舊沒有違背因果定律。不順這個原理原則,所造作的把你原來的善因善果破壞了,你造惡因,後面得的是惡報,哪裡有善果?《了凡四訓》最重要教我們真正認識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這部經不長,裡面內容教我們修學基本的態度,從倫理做起,孝親尊師。首先教我們要親近善知識,要依教奉行。第二段跟我們講師道,怎樣做老師,怎樣做學生。如何能做到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末後勸我們修五戒十善,行門裡面的根本,所以這部經非常重要。我學佛,李老師第一部傳給我的就是這部經,這是小乘經。

  四書可以說是儒書裡面的精華,宋朝朱熹編的,編得實在太好了。我過去常常想著,朱熹編這部書,他的靈感、啟示是不是得自於《華嚴經》?朱熹學佛,對佛法有相當的造詣。《華嚴經》是佛門裡面最完善的教科書,有理論,有方法,末後還帶表演,這些理論、方法如何落實在生活上,用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做出來給我們看,這個教科書才叫真正圓滿。那四書很有這個味道,四書裡面有理論:中庸,有方法:大學,也帶表演,《論語》、《孟子》是表演。《論語》,孔老夫子,你看看如何將中庸、大學的理論方法應用在他的生活上,他做出來給我們看,《孟子》也是表演,所以那個裡面的架式很像《華嚴經》。孔孟之道在哪裡?就是學庸,大學、中庸,他們做到了,不但理解,做到了。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好,《大寶積經》的第二十五會,內容裡面所敘述的,可以說全部都是我們現前佛門四眾弟子所犯的一些病忌,真正難得,佛給我們一一點醒。我們讀了之後要記住,要常常以這個教訓來檢點自己,有過就改,人能改過,那就是聖賢之道,我們才真正能擔負起續佛慧命、自度度他的使命。

  我們是凡夫,自度要擺在第一位,這一點非常重要,雖然經上講自己未度而發心度人,這菩薩發心,可是你要聽清楚這個話的意思,那是菩薩,我們是凡夫不是菩薩。菩薩說自己未度是自己沒成佛,他是等覺菩薩,他沒成佛,他要自度是度成佛,他自己不肯自度,不自度了,去度化眾生,人家是等覺菩薩,他有智慧、有能力,我們是凡夫。他那個自己未度的標準是成佛,我們自己未度是沒出六道,那怎麼行?必須自己要超越六道輪迴,絕對不會再退轉到六道輪迴,那你菩薩發心可以,如果你沒有這個能力,還要搞六道輪迴,還要墮三途去受苦,那你就錯了。所以自己未度是講的菩薩,不是講的凡夫,甚至於連二乘都不包括在其中。

  由此可知,我們這一生真正第一個目標決定求生淨土,這一條路是我們肯定走得通的,我們見阿彌陀佛的願望決定不會失望的,一定可以辦得到的。古德所謂的「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我們把這一樁事情擺在第一,其餘的事情都是雞毛蒜皮,決定不能放在心上。我們對社會、對大眾只盡教化之責,在我們自己本位上做一個好樣子,「敦倫盡分,閑邪存誠」,這是做出樣子給別人看。「老實念佛,求生淨土」,這是自己一生當中唯一的一樁大事。

  弘法在這一個時代,特別是將來二十一世紀,我們現在已經看出跡象,一定要用大眾傳播工具,要用衛星電視,要用電腦網路,尤其要注意的,如何用高度藝術來表達。現在在中國、外國,普遍受歡迎的是電視的連續劇,如何能把大藏經變成電視連續劇來教化眾生,這是我們應當要做的。所以我昨天去看那個書展,我特別去看這個戲劇,我買了兩、三套元曲,買回來翻翻看看。我想第四屆的同學,第一屆因為時間耽誤掉了,沒有什麼成就,第二屆,我們做了《無量壽經》的科判;第三屆,你們做了《無量壽經》的註釋,第四屆做《無量壽經》的連續劇劇本。下一屆我就要讓同學們來研究,怎麼樣把《無量壽經》裡面的情節寫成劇本,如何把它搬到電視臺去,我們來嘗試。所以我在想的時候,在元曲裡選個一、兩種,影印出來給同學們做參考,怎麼樣學編劇本,不會編不怕,發真誠心,佛菩薩加持。

  在前清,大概在康熙、乾隆的時候,我記不得了,有一位法師編了一個劇本叫《歸元鏡》,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內容是淨宗三位大師的事跡。第一位是慧遠大師,第二位是永明延壽,第三位是蓮池,這三位大師一生的事跡搬上舞臺去表演,那是京劇。我那個書在你那個地方,你已經搬到馬來西亞去了。我這個書有兩套,裡面有一套是用新式標點,上下兩冊,那個很好看,看起來非常醒目。注意在那裡整理書的時候,那兩本最好能找出來,找出來我們翻印。台灣翻印的是從前木刻版,木刻版的標點不醒目,沒有這個重新排的好,如果我們要印的話,這個可以把它多印一些來流通。

  我們現在要動腦筋做這個工作,我們要把佛經經典的內容講得詳詳細細,明明白白,作為劇本的素材,他們以這個原則去構想劇情內容,然後把它寫成劇本,可以編成一般無線電廣播的話劇廣播,另外就是電視臺編成連續劇來表演,這比我們在講臺上講經說法效果大多了。所以我這幾天動腦筋想這一樁事情,到書店蒐集這些參考資料,準備下一屆做這個工作,統統做《無量壽經》。這個要搞出來的時候,我想趙樸老一定歡喜得不得了,那我們《無量壽經》才是真正完備,種種本子都有了,連劇本都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