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了凡四訓  (第九集)  1990/1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19-002-0009

  請掀開經本第十頁的後半面,第一行。這還是接著上面講改過,從心地上改。

  【又聞謗而不怒。雖讒燄薰天。如舉火焚空。終將自息。聞謗而怒。雖巧心力辯。如春蠶作繭。自取纏綿。怒不惟無益。且有害也。】

  這一段不但是在世間法,在出世間法裡面也非常的重要。菩薩六度,這六度裡面,實在來說有兩條是關鍵。第一個是布施,布施是修福。人不能沒有福,佛是更不可以無福,我們稱佛為二足尊,足就是滿足、圓滿,佛是智慧圓滿、福報圓滿,世出世間論福報沒有能超過佛的。所以求福求慧是應當的,我們自性裡面本來具足了無量無邊的福慧。布施把它歸納起來有三種,財布施得財富,這是福報之一種,法布施得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這個都是一切眾生念念所追求的,佛告訴我們,種因必定就能得這個果報。第二個重要的就是忍辱,忍辱能夠保持,如果雖修積,沒有忍辱,修積的保不住。所以《金剛經》上說,「一切法得成於忍」,這個一切法是世間法、出世間法,你要想保全,這個忍辱波羅蜜就不能不修,這一段就是講的忍辱波羅蜜。

  經上又常給我們說,所謂火燒功德林,什麼火?怒火,一發脾氣,功德就沒有了。所以功德之修積相當不容易。如果你要問你的功積修了多少?你想想上次是幾時發了脾氣,發脾氣以後到現在,這段時間你有一點點功德。因為發脾氣功德都燒光了,沒有了,在臨命終時發個脾氣那就完了,什麼都沒有了。這就是說明,為什麼臨終之人,佛法裡面教給我們,八個小時不要去碰他,雖然斷氣了,八個小時神識沒有離開,你去觸摸他,怕他發脾氣,就這個道理,那個時候一發脾氣,那個功德是一絲毫都沒有了。所以功德很難修積,福德不會丟掉的,不會失掉的,功德是隨時可以失掉的。功德是什麼?功德是定、是慧,諸位想,一發脾氣還有定嗎?還有慧嗎?所以定慧都沒有了。這個福德呢?我們講財富、聰明,世間的聰明,這是法布施的果報,聰明智慧,講世間的,健康長壽,都還不至於失掉。所以定慧沒有了。我們念佛,我們所修積的功德就是一心不亂、功夫成片,這一發脾氣,功夫成片沒有了,那個一心不亂當然更沒有了。所以要曉得,功德是非常之難,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覺。

  我們修行,在菩提道上,就是修行過程之中,這個冤家債主是常常要來作對的,為什麼?他的報復心很強烈,看到我們修行要成就了,換句話說,成就之後他永遠沒有辦法再報復了,他能甘心情願嗎?所以總是想盡方法來障礙、來阻擾,這個障礙阻擾的方法就是叫你自己把你的功德毀掉,叫火燒功德林,你自己要不肯毀掉,任何外面的力量對你是無可奈何。所以有些人、有些境緣,境是環境,緣是人事,就是人事環境、物質環境常常叫你不滿意,不滿意就發脾氣,這一發脾氣就把你自己的功德燒掉了。誰叫你不滿意?可能都是一些冤家債主在那裡作祟,藉著人事、物質環境這個緣,他在那個地方挑撥。所謂說話的人也許是無心的,我們自己聽了有意,自己聽了就不舒服、就難過了,不要說是表面上發作,心理這一難過,功德就沒有了,小小的瞋恚,為什麼?清淨心失掉了,這非常的重要。所以世出世間法成就都是在忍辱,都是在定功,所以定不但是出世間法修行的樞紐,世間法也少不了的。

  聞謗不怒這是定,這是智慧,定慧現前;『聞謗而怒』,那是業障現前,這完全不相同,在這個情形,看看是你定慧現前還是你業障現前,這個自己要清楚。這些境界好不好?對修行人來講好,常常有人來找麻煩,有些事叫自己不如意,這是好境界,為什麼?不從這個境界裡頭去修,你那個定從哪裡修得成功?所以逆境、逆緣現前,正是自己修忍辱波羅蜜的時候,這個修忍辱波羅蜜的機會來了。所以前面講,感謝都來不及,怎麼可以報怨?怎麼可以發脾氣?正是自己鍛鍊功夫的時候。

  所以有時候我遇到一些同修跑來給我說,他上班了,同事、長官對他都不好,時時刻刻找他的麻煩,給他氣受,他說我要怎麼辦?要怎樣去報復他?這個錯誤了,叫他修忍辱。天天忍,忍不過,是不是?忍不過也得要忍,正是自己鍛鍊功夫的時候,這就是自己修學最好的環境。你不能忍,不能忍就離開,離開這個道場,道業就修不成了。所以古人鍛鍊一個學生,首先用什麼手段?就叫他修忍辱波羅蜜,看到這個人是一個法器,就是可以教的學生,可以教的學生怎麼樣?對他就沒有好臉色,會處處有意去找麻煩,好像很討厭,就是看他能不能忍受,折磨他。他不能忍受,走開了,就算了,為什麼?不能成就,雖然其他的方面很優秀,不能忍辱是什麼都不能成就。

  我們在《禪林寶訓》裡面看到有一則,那個人名字我忘掉了,這些事情很多,我記憶最深刻的。有一個老和尚折磨他的學生,完全都是不講理的,一見面就罵,就呵斥,有一次洗腳,洗腳的水就潑在這個學生的身上,潑得一身。學生還是不走,還是要賴在這個地方。以後他實在生氣了,趕走,遷單,不准他住在這裡,趕走。沒法子了,這個地方不能住了,不能住,他住在遠遠的,住在走廊下,老和尚曉得,老和尚講經說法的時候,他在外面窗戶下面聽,他不讓老和尚看到,老和尚很清楚。過了一年,老和尚要傳法了,自己要退休了,推選一個新的住持來繼承他,就宣布了,宣布之後,大家也不曉得老和尚要選什麼人。老和尚要大家,外面那個窗戶下聽的,把他找過來,他把位置傳給他。大家才曉得,這麼多年老和尚是為了要鍛鍊他。說是小小不如意掉頭而去,這種人決定不會有成就的,其他方面再優秀,都不能成就,世出世間法成敗關鍵就是忍辱。他能忍他就有定,他有定他就有真智慧,他不會被外境所動搖,他有真智慧。

  所以我們看到,某人很優秀,在這裡住了沒多久他走了。走了,我們常住的人笑笑,無所謂。為什麼笑笑無所謂?不能成就,這不能成就的人,在常住多一個、少一個一點關係都沒有。所以有些世上人,眼光短淺的,還認為某人是個人才,走了可惜。這個是看得近,往深遠處一看,不是如此,那看錯了。真正是人才,他有定功,他有智慧,唯有定慧才能夠續佛慧命,才能夠住持佛法。沒有定是絕對沒有慧的。定的前方便就是忍辱波羅蜜,先有忍而後才有定,沒有忍哪來的定?這個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所以真正一個有智慧的人,他知道這個道場是個真正道場,是一個有東西可學的,打都打不走,他沒有學到手他怎麼肯走?什麼樣的侮辱都甘心承受,為什麼?學到手之後再走,沒有學到手是決定不肯走的,這個人厲害。小小的給他一點不如意掉頭就走,這人不稀奇,這個沒有用處的,不足以去留戀他。所以這一段的開導非常重要。

  息謗息爭,這也是一個妙法,那就是什麼?根本不把它放在心裡,再怎樣的毀謗,沒有幾天也就消失了。所以毀謗來不可以爭,不可以辯,愈辯就像此地講的,『春蠶作繭,自取纏綿』,用不著辯的。冤枉了,冤枉了也不要辯,也用不著辯。所以說,『怒不惟無益,且有害也』,這個害是太大太大了。真正有智慧的人,如果在做事業上,你的上司對於一個易怒之人,不會重用你的,也不會提拔你的,這個損失很大。所以一個長官考核部屬,往往在生活當中,他處人接物之處在這裡觀察,這個人值不值得栽培,這個人有沒有前途,他看到心裡有數。這個易怒之人沒有什麼大前途,不值得栽培的,因為怒會壞事。我們再接著看下面:

  【何謂從心而改。過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動。過安從生。】

  這個四句是改過最高的原理原則,大乘佛法就用的這個方法,所以成就快速。小乘人改過是在事相上,事相就是枝枝葉葉,一個事情錯了,下一次不要再錯了。枝枝葉葉上改,難,而且很苦,時間很長,不容易收到效果。所以不如前面講的,從理上改,理上比事上改那是高明太多了。這是一般講的大乘權教菩薩,大乘權教菩薩從理上改。大乘實教,實教是真實的,是從心上改,這個不一樣。為什麼從心上改?心是根本,萬法唯心,這個地方只是講這個過,『過有千端,惟心所造』,善業、惡業統統是心造的。十法界依正莊嚴全是心造的,《華嚴》上說得好,「應觀法界性」,法界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性就是本體,體是什麼?體是心,「一切唯心造」。大乘菩薩到地獄裡面度眾生,用什麼方法來進入地獄,打開地獄之門?就是這一句偈,你們看看《地藏經》破地獄門,就是《華嚴經》這首偈,地獄是什麼?唯心所造,明白這個道理,地獄就沒門了,就自由通達了。

  所以改過從心地上改,修善從心地上修,那個修善從心地上修,就是很小很小一樁善事,我們在路上遇到討飯的,給他一文錢,這一點點小善,它這個功德是盡虛空遍法界。為什麼?它跟心量一樣大,心量是無量無邊,你是從心地上修的,它這個福就是那麼大,稱性的。所以從事上修的那就很小,一點點,你得的這個福報也小,得這個小福。這話說回來,什麼叫從心地上改?就是真心改,心裡存這個心是真心要改,真心修善,真心斷惡,這就是從心地上,心地法門,沒有什麼應該不應該,沒有什麼條件的,心地上功夫是不談條件的。理上還有條件,還講理,因為動物被殺的時候,看牠很可憐,牠也很貪生,跟他講理,心上沒理好講的,有什麼理好講的。所以純真無妄,一絲毫的惡他也稱性,一絲毫的善他也稱性。這個改過是從心上去改,知道唯心所造,就是一切唯心造。

  『吾心不動,過安從生』,這是原理,最高的原理,你心清淨了,給諸位說,你無量劫以來的罪業統統沒有了,哪有罪業?換句話說,要怎樣才能達到我這個心不動?不動心就是禪定,在我們念佛法門裡面叫一心不亂。諸位要曉得,一心,什麼罪業都沒有了;起心動念,罪業又現行了。這個好比我們看電視,你把電視關起來,電視畫面上什麼都沒有,乾乾淨淨;你一打開,又現行了,就這麼回事情。你的心能夠定多少時候,這個時候什麼罪業都沒有;心一動,業障又現行了。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要知道修清淨心,清淨心裡頭一念不生,六祖所謂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要曉得,業障是什麼?業障是在妄心裡面,真心裡面沒有,真心是本來清淨,現在還是清淨。像我們戴眼鏡,我們這個眼睛是本來清淨,我們戴了眼鏡,那個鏡片上落得有灰塵,看到外面模模糊糊的,不是眼睛有毛病,是眼鏡鏡片上的毛病。所以我們講業障,業障在哪裡?業障是鏡片上的業障,本身沒有障礙的,大家要懂得這個道理。幾時你能夠把那個眼鏡去掉了,就明心見性,就成佛了;你戴上,戴上就是凡夫,就是有情眾生,去掉就是諸佛如來,就這麼回事情。

  所以我們今天用的什麼?用妄心,不是用的真心。真心,好比沒有障礙,我們用肉眼來看一切萬法;妄心,戴上一個鏡片看東西,那是透過一層妄,真還是真的,透過一層妄見外面的境界。這個妄是什麼?八識,八識五十一心所就是那個虛妄的東西,我們是透過八識五十一心所接觸外面境界,所以這個外面境界也變了,變成六塵了。如果不用八識五十一心所看外面的境界,那不叫六塵,那叫本性,我們見性見色性,聞性聞聲性,就不叫六塵了,就叫六性,叫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就這麼回事情。現在的大麻煩就是我們沒辦法把這個眼鏡去掉,這個八識五十一心所沒有法子去掉。佛家修學的宗旨就是教我們把這個東西捨掉,轉識成智,智是真性起用,識是迷了真性的作用,就是八識五十一心所起作用。這個在功夫上說,權教以下統統用八識五十一心所,連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用的統統是這個。所以他懺罪只有從事上懺、從理上懺,沒有辦法從心上懺。為什麼?他不知道心在哪裡。像《楞嚴經》上,你看阿難尊者那麼聰明,釋迦牟尼佛的侍者,心在哪裡都不曉得,都找不到,楞嚴會上一開頭,釋迦牟尼佛說,心在哪裡?你說來我聽聽,找不出來。心都不知道在哪裡,不曉得什麼叫做心,你從哪裡懺起。

  所以這個是大乘實教菩薩,在圓教講就是初住以上,《華嚴經》上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修的這個懺悔法就是完全從心地上懺悔。這個諸位讀《華嚴經》就很清楚,特別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你看善財童子怎麼修,五十三位善知識,他代表圓教初住一直到等覺菩薩,這些菩薩示現在人間,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統統都有,人家是怎麼修的。實在講,佛法真正講修行,有理、有事,還做出樣子給我們看,實在講是沒有好過《四十華嚴》,《華嚴》縱然不能全讀,這個四十卷完整的《普賢菩薩行願品》,那的確是很重要。這個經、疏我們過去都印過,實在是太好了,曉得大乘最殊勝、最高級的佛法,如何應用在我們現代人的生活上,這是一部好書,真正值得提倡的。如果嫌太長,可以講綱要,那就省事多了。像《了凡四訓》,講一遍也要相當長的時間,我曾經有一次,也是在佛學講座當中,那時候課很多,好幾個人教,我就把《了凡四訓》編成一個表解,這個表解好像也印出來了,編成一個大綱,我不講文,單講大綱,講意思,這樣省時省事。你把這個意思都聽懂了,你然後再去看這個文也就不難懂了,用這個方法。所以這個《四十華嚴》確實可以把它編成表解,編成題綱,縮短時間來做研究報告。

  知道這個原理原則,那麼修行,古德常常開導我們,教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想想看,這一向專念有沒有道理?教你一天到晚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把一切的妄念歸成一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是善還是惡?這一句阿彌陀佛,說老實話,非善非惡,善惡二邊都離開了,這個與心性就相應了,善惡是二邊,識心心所裡面才有二邊,真心裡頭沒有二邊。所以這個一句阿彌陀佛念久了,自自然然就明心見性,這個是在八萬四千法門裡面修明心見性最殊勝的方法。萬一用的功夫不夠,見不了性,見不了性也沒關係,見不了性可以見阿彌陀佛,見了阿彌陀佛之後一定會見性。這是方便,這是任何一個法門裡面所沒有的,其他的法門不見性不能夠算成就,念阿彌陀佛,不見性,見到阿彌陀佛了,就算是成就。

  昨天晚上連國棟的母親從美國打電話告訴我,她明天就回來。她那個老太太過世,昨天我們有不少人去助念。說他的家人告訴他,他這個老太太七年前就病了,差不多就快要死了,身上都爛掉了,臭味難聞,所以醫院都放棄治療了,這個人要死了。他來問我,我說最好不要死在醫院,死在醫院一斷氣馬上送太平間,那就很苦,我說如果過世,最好能在家裡,最好找同修有八個小時以上的助念,這個對她有好處的。所以他就把她抬回家去了,抬回家給她念佛,這念念就念好了。每一天,她告訴我,老太太大概要念幾萬聲的佛號。所以,這一次走的時候,身體很好,沒有臭味了,也沒有腐爛的現象,的確是很難得。她念了七年佛,她說沒有想到,醫院都放棄治療了,要死了,回去念佛,她居然一天念幾萬聲念了七年。這個很可能是往生,這個現象的確是往生的現象,她從一個很壞的惡相變成好相。這個也是他們一家人做了不少的好事,雖然事業上、生意上現在是失敗了,他過去做針織,在不景氣的時候,工廠收掉了,也倒閉了幾千萬的樣子。過去我們講《華嚴經》,那個精裝本五冊的《華嚴經》,就是他一個人印的,我們講了不少年,他提供講堂的經本,這個功德的確是很大。所以他這個老太太有這樣的果報,也能增長他們一家人念佛的信心。她打電話說真正不可思議,居然在要死的時候抬回去,還活了七年,現在有這樣好的瑞相走。她說她走的時候大概只有一分鐘,一分鐘之前她還很清醒,一斷氣的時候,她只有一分鐘的樣子,走得很快,非常好的瑞相。

  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不曉得怎樣從心地修,現在教給你,一心念佛就是從心地修,你一心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什麼罪業都沒有了,阿彌陀佛哪有罪業?這一句阿彌陀佛是真善,真善不是善惡之善,善惡之善是相對的善,不是真善,真善是離開相對,絕對的大善。下面舉了幾個例子。

  【學者於好色好名好貨好怒種種諸過。】

  這是舉幾個例子來說,過失有千端萬條。

  【不必逐類尋求。】

  那個學戒律的,從事上修的,他就要想,我這一天有多少過失,什麼錯了,什麼錯了,慢慢在那裡想,再一條一條改,這是幹這個事情的,從這個修的,天天要反省,還得搞功過格去記。但是這種對於很執著的人,分別執著的人,有效,非常有效。所以一切眾生的根性不相同,這是與過去生中習氣有關係。大乘菩薩根性的人他嫌這個囉嗦,他決定不幹這個事情,小乘根性的人對這個很歡喜,這個很有受用,大乘根性的人叫他用這種方法他沒辦法。所以每個人根性不相同,因此所用的對治的理論與方法也不一樣。在我們中國,中國大乘根性的人多,這個是確實。像南洋泰國、錫蘭,小乘根性多,為什麼?世代相傳都是小乘根性,都是樣樣要計較的,分別、執著、計較,他從事相上斷惡修善。大乘是從理論上、從心地上斷惡修善。這個從心上修,這就不要管了,不必要逐條去尋求了。

  【但當一心為善。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

  這個方法好,簡單明瞭,可是如果你沒有真實的智慧,你決定做不到。為什麼?你懷疑,我這一身的罪業,這樣做能消得掉嗎?他懷疑,他不相信,不能接受。甚至於我們講,你一心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一身的罪業,我能去得了?我還有什麼臉見阿彌陀佛?這有什麼辦法?這沒有辦法,不但沒有臉見阿彌陀佛,連寺廟裡大殿佛像塑的,他都不敢進去,為什麼?好像自己罪業太重了,佛在那個地方,我怎麼好意思見佛?你說這有什麼法子。這樣根性的人那就教他用事上懺,他相信,他覺得這個對他,知道一條罪業以後能改一條,他心能夠安,這個不一樣。

  由此可知,能夠接受淨土法門,真的,經上所說的,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不是最上乘根性的人不可能接受這個法門。因為你接受這個法門,無始劫以來的罪業,一念十念就消除了。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你一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諸上善人之一,文殊、普賢、觀音、勢至諸上善人,上善,你到他那裡去,一天到晚跟他拍拍肩膀、手拉著手並行,你跟他是同等的人物。所以那小根性的人怎麼敢?觀音菩薩我怎麼敢跟他並排,不敢。所以這個法門,你看《無量壽經》黃老居士註解裡面,是度上上根的人。什麼人是上上根?能信、能願、肯念佛的是上上根。六祖大師度上上根人,殊不知,淨宗的上上根超過六祖那個上上根,六祖大師度的那個上上根還保不住,他還要退轉,淨宗這個上上根決定不退轉,圓證三不退,六祖大師那個上上根只是證三不退,不是圓證三不退,淨宗是圓證三不退。所以說在一切法門裡面,確確實實無與倫比,沒有辦法跟它比較,沒有跟它有同類的,這個法門之殊勝,遇到這個法門幸運。這個幸運也不是偶然得來的,是我們自己生生世世修學累積的成熟,不是偶然得來,「你太幸運,你的運氣好」,哪有那麼回事情?不是這樣的,是多生多劫善根福德因緣在這一次成熟,我們才遇到。

  『一心為善』,一心就是決定沒有二念,為什麼樣的善?『正念現前』,這個正念是第一正念,絕對正念,無上正念,就是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一心一意去念佛,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淨土。改過最妙的方法,滅罪消業障極妙的方法,就是無念,無念是無妄念,不是無正念,正念要沒有了,那就墮到無明,所以叫無妄念。這個功夫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得到的,但是在念佛人來講,這個事情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什麼叫正念現前?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絕對的正念,無上的正念,我們要把它認清楚。我們這一生當中唯一的一樁大事,就是保持正念現前,希望自己不要落在邪思邪念上,念念都是阿彌陀佛,二六時中不間斷。

  諸位果然能夠從這個地方下手,三個月見效。你一天到晚保持著阿彌陀佛這一念,有這一念當然你的妄念就少了,妄念不可能沒有,一定是有的,有不要怕,就是叫什麼?我阿彌陀佛這個念頭佔得多,妄念佔得少,十個念頭裡面,我有六、七個是阿彌陀佛,有三、四個妄念,不在乎,沒有關係。你不念阿彌陀佛,全是妄念。念上三個月就有效,什麼效?阿彌陀佛多了,妄念少了,心自在了,心裡面自在了,心裡面安寧了,有法喜現前了。這就是你業障消除的現象,本來是憂鬱、煩惱,前途暗淡,現在呢?歡喜,顯得有智慧,生活有情趣、有信心,覺得前途充滿了光明,他就不一樣。繼續要念上半年,效果就更大,信心就堅定了,真正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三年決定成就,自古以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用三年工夫去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有一類根性的人聽到,這個法門不能修,三年就死了,這不行,那還談什麼?所以說真的,有許多人不敢修,不敢修的人是什麼?貪戀六道,捨不得六道輪迴,這個就是眼光短淺,不知道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受用自在快樂,人間天上不能比,諸佛世界也不能比,這樣好的地方不想去,還願意在這裡受苦受難,這還有什麼話說?這就不必講了。

  所以真正有志氣、有眼光的人,那不相同。我們一心一意求淨土,求見阿彌陀佛,這個世界,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沒有一樁事情值得牽掛的、值得留戀的,生活得過且過,你說多自在、多快樂!自己真正到這個成就了,說實在話,這是世人想不到的,到這個程度是生死自在。為什麼?不是我們壽命到了才往生的,隨意往生,想去就去,如果你要覺得這世界上還需要住幾年的,不妨多住幾年,住一百年、住二百年都不妨礙。可是那個時候知道,那個地方快樂,這個地方苦,何必在這裡住?在這裡住一定有住的道理,道理只有一個,還有一些人與我有緣的,我要勸他們一道去。所以那個時候住在世間是為了度眾生,如果為自己,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不在此地了,是為了要幫助一切眾生,為了宣揚這個法門,多住幾天。假如這個法門有人繼承,有人在這裡繼續宣揚,那我把這個擔子交給你,我先去了,這個事情讓給你去做,何等的自在!

  所以諸位要曉得,三年成就往生,是他沒有法緣,他決定走,他決定不會在這個地方多耽誤一天,他能走就走了,不能走那是沒有法子,無可奈何,能走的人決定是走了。所以諸位只要真的這樣念法,三年決定成功。你看諦閑老和尚那個徒弟,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他什麼都不懂,剃了頭也沒有受戒,老和尚不准他去受戒,他不認識字,所以也不要他去聽經,甚至於不要他住廟裡,住廟裡跟大家在一塊工作,他年歲大了恐怕他受不了,別人會欺侮他,他要不能忍耐,天天發脾氣,那一切都完了。所以把他送到寧波鄉下沒有人住的小廟,叫他一個人住,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念了三年,人家站著往生,預知時至。可見得,他憑什麼本事?就是「一心為善,正念現前」,就這八個字。這是真正做到了老實念佛,不是一個平常人能夠跟他相比的。他成功了他只有往生,因為他沒有能力去弘法利生,沒有這個基礎,沒有這個福德,沒有這個因緣,他成功了他就走了。他沒有生病,沒有病苦,自己知道什麼時候走。而且站著走,走了以後還站了三天,等諦閑老和尚替他辦後事,還站了三天,老和尚才趕到,替他辦後事,不簡單,死了以後還站三天,這不容易!這是我們念佛人的榜樣,你說這個法門不好,哪一個法門有這個樣子給我們看到的?哪一個法門裡面有走的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站著走,走了以後還站了三天,等人家替他辦後事?這是我們真正的見證。

  這是我教給諸位這一個方法,就是一心去念佛。我們人身體還在這個世間,不能沒有生活,生活當然要工作,工作放下來就念佛,工作的時候專心去工作,工作一放下來,佛號馬上就提起來。甚至於在工作的時候,只要不用思考,都可以念佛。或者是放錄音帶的佛號,工作的時候可以聽這個佛號,用思考那就專心思考,不用思考的時候可以念,也可以聽。要把這個當作我們一生當中第一樁的大事,其餘的全是雞毛蒜皮,不值得憶念的。這個就是從心地上改,從心地上懺罪,會修行的人一定是把根本抓到。他底下有一個比喻:

  【如太陽當空。魍魎潛消。】

  『魍魎』就是妖魔鬼怪,光天化日下妖魔鬼怪不能出現。

  【此精一之真傳也。】

  我們講改過自新,這是精華,是『精一』,一是純一,精也就是精純,這是真傳。諸佛如來確確實實有真傳,可惜很多人不相信,《彌陀經》、《無量壽經》是諸佛如來度眾生成佛道的唯一真傳,幾個人相信?這個要曉得。

  【過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樹。直斷其根。奚必枝枝而伐。葉葉而摘哉。】

  這個『枝枝而伐』就是一個枝條一個枝條把它砍下來,一個葉子一個葉子摘下來,這個就是前面講的從事上改的,事上改的就是枝枝葉葉上,從心上改的是連根拔掉。所以改過要知道改過的訣竅,這個竅門在哪裡?我們要用什麼方法來改?所以蕅益大師這邊開示,我是特別印在這個本子的後面,這一篇開示,諸位能夠熟記,依教奉行,就是從心地上改,確確實實無量劫所有的罪過就統統改掉了,這一句阿彌陀佛全都改掉了,世出世間一切善法一句阿彌陀佛統統都修了,一修一切修,一改一切改,就用這一句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大家要相信,許多人懷疑,人家給你說這個不太可靠,還有比這個更好,你聽了笑笑,跟他合掌念阿彌陀佛就好了,不要受他的動搖。我們再看底下的文:

  【大抵最上者治心。】

  從心上改,這是最上。

  【當下清淨。】

  就是我剛才跟諸位講的,你果然能夠一切放下,一句阿彌陀佛念去,三個月、六個月你心就清淨了,效果就現前了。縱然弘法,學講經,我也常常勉勵大家,一部經,為什麼?你每天念一部經,讀一部經,你三、五個月心得到清淨;你同時看很多經,三、五年心都不清淨,沒有用處的,這個祕訣知道的人也不多。所以佛學院裡面,上一次淨律寺佛學院來的,他們畢業了,你看看他們怎麼樣?妄念紛飛,胡思亂想,他學了幾年得的結果是如此。所以我不肯辦佛學院,道理就在此地。真正學佛,愈學心愈清淨,愈學煩惱愈少,愈學無明愈薄,智慧愈長,這個才有功效。所以要牢牢的記住蓮池大師講的,三藏十二部是讓給別人悟的,不是我們自己。我們辦圖書館,書是給別人看的,我自己不看,大家要記住。為什麼要給別人看?別人不相信,不相信就給他去看,他要走那個路子讓他走,我們走的路子跟他不一樣,他們改過從枝葉上改,從事上改,我們改過是從心地上改,這個不一樣,從這個地方就看出智慧不相同,見解不一樣。

  【纔動即覺。覺之即無。】

  這是講從心上改的,動就是煩惱、就是業障,動是什麼?心動了,心裡有念頭了、有妄想了,才有妄想、才有念頭,馬上就知道了,知道了怎麼樣?知道了馬上轉成阿彌陀佛。所以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心才動,不管你是歡喜,不管你是厭惡,不管是善念,也不論它是惡念,只要念頭才一動,第二念,阿彌陀佛。我們真正修行的人不要念六個字,四個字就行了,阿彌陀佛。頭一念動,第二念阿彌陀佛是覺,馬上就覺,覺而不迷,第一念迷,第二念覺,就不迷了,決定不能夠叫那個迷繼續增長,這個效果就大得不得了。給諸位說,這個是真正開智慧。如果你有半年、有一年,智慧開了,眼睛就放光了,六根聰利,世出世間法你一接觸,就通達、就明瞭。人家要念多少書,找多少參考資料,還要找世界的資訊,才能夠研究判斷,還未必判斷正確,你什麼都不要,你一看就明瞭、就通達,決定正確沒有錯誤。這種本事世間人沒有,這個本事是佛菩薩的本事,是自性的本能,佛教給我們求,求這個。

  所以經教,何必還要去找多少參考書來研究怎麼講法,全落到第六意識,全是錯解了如來真實義。這個話我說了很多次,經典沒有意思,沒有意思你要在這裡想意思,你是胡造謠言,三世佛喊冤枉,沒有意思。所以老老實實去念,不要求意思,沒有解釋的、沒有講法的,老老實實念,把心念清淨了,自性裡頭智慧現出來了,人家要問你這個經,你跟他講,講出來是無量義,不求意思,無量義都現成的了。無量義從哪裡來?你自性裡面的智慧生出來了,所以展開這個本子,深講、淺講、長講、短講會恰到好處。再告訴諸位,講完了之後,人家問你,你講些什麼?真的不曉得,真的不知道。為什麼?你不問什麼意思都沒有,一問統統都起來了。生無量義是他受用,沒有一個意思是自受用。自受用就是清淨心,一念不生,只有一句阿彌陀佛,自受用。講經說法是他受用,不是自受用。所以講出去之後,何必還要記住我講些什麼?不知道,心才乾淨,永遠保持清淨心。清淨就是覺,染污是動,動就染污了;換句話說,你心裡有念就是染污,無念就是本覺。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始覺合本覺,你說這個法門確實不可思議,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念都是始覺合本覺,這是我們真正修行。

  所以,經只要念《無量壽經》、念《阿彌陀經》就可以了,《阿彌陀經》跟《無量壽經》兩種經都念也行,念一種也行,其他的實實在在沒有必要了。為了要講經,要利益別人,咱們念《無量壽經》的註解,念《彌陀經》的註解,《彌陀經》的註解念兩種就夠了,《疏鈔》、《要解》,《疏鈔》有《演義》,非常的圓滿,真是蕅益大師所讚歎的博大精深,念《彌陀經疏鈔演義》就等於念了一部《大藏經》,因為他老人家引經據典,實在是非常的豐富。蕅益大師的《要解》有兩個註子,圓瑛法師的《講義》,寶靜法師的《親聞記》。所以縱然是弘揚淨土宗,這四本註解夠了,《無量壽經》註解,黃念祖老居士的,《彌陀經疏鈔演義》,《要解》的,圓瑛法師的《講義》,寶靜法師的《親聞記》,這四種夠了。這四種東西你把它念通了,不但是所有淨土經論全通了,連這一部《大藏經》也通了,無論哪一宗、哪一派,沒有一樣不通。不能搞多,搞多了心決定雜,雜的時候不生智慧。所以諸位要弘揚淨土的話,這四本書,多一樣都不要看。不要說我看得少我講沒有材料,沒有材料少講一點,何必一定要充數?愈少愈精,不要浪費人家時間。搞的好多材料湊起來大拼盤,吃了什麼味道也不是,浪費自己的精神,也耽誤別人的時間,這叫罪過!好,我們休息幾分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