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 (第三集) 1996/10 新加坡居士林 檔名:15-012-0003
請掀開經本第四面,第七行看起:
【爾時諸菩薩等。聞佛所說舉身毛豎。深生憂悔便自抆淚。前白佛言。世尊。我今發露悔其過咎。我等常於菩薩乘人。輕慢嫉恚及餘業障。今於佛前如罪懺悔。】
到這個地方是一小段。這一段是本經第四個段落,說明這些菩薩懺悔、發願,佛對他們的讚許。由此可知,造作罪業不怕,古德常說,破戒還有救,破見就沒有救了。他為什麼會破戒?佛在這個經前面已經說得很詳細。為什麼你還有救?就是你知道你自己錯了,只要有這一念就有救。如果自己破戒,造作許多的惡業,自己以為是對的,不知道自己做錯了,那佛也沒辦法救他,所謂是機不可失。佛給我們講,這些菩薩實際上就是說的我們大家,出家是菩薩,在家也是菩薩,這是真菩薩,不是假菩薩。為什麼會犯過?因為沒有智慧,愚痴顛倒,為業障所覆。要依照這個經上所說的,諸位同修各個都有來歷,不簡單!佛告訴我們,佛在這個經上講這五百個菩薩,實際上就是說我們大眾,現前的大眾。
過去生中在俱留孫佛所,這個時間長了,俱留孫佛是我們賢劫第一尊佛,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彌勒將來下生成佛是第五尊,所以時間很長。在那個時候大家都是修行人、都是佛弟子,而且修學無論是解門、行門都有相當的成就。為什麼不能夠脫離三界六道?因為習氣太重,造作這些惡業,感受的苦報如經所說的。現在到釋迦佛末法時期,我們又得人身、又聞佛法,跟俱留孫佛那個時候連接起來,你要曉得當中中斷的時間太長,所以習氣沒有斷,依舊還造業。為什麼說你能救?因為你畢竟是有深厚的善根,深厚善根我們在《無量壽經》上見到,佛跟我們講,在《金剛經》上也見到,上次在此地講《金剛經》。佛在經上,那就是為我們授記,過去生中不是在一、二、三、四、五佛所種善根,已經在無量佛所種諸善根,你就曉得善根是多深厚!這一生能夠覺悟,知道錯了,知道錯要改過自新。佛這一會講這部經,就是幫助我們改過自新,幫助我們回頭是岸,這一生當中有沒有成就,就看你回不回頭。不要像經上所講的,覺悟了,想回頭,忽然又迷了,那就麻煩了。這樁事情佛幫不上忙,這個事情是要我們自己克服煩惱、克服習氣,所以修行,大家一定要懂得這個名相的含義。
修行就是修正錯誤的行為,什麼是錯誤的行為?妄想、分別、執著這種很深的習氣,就是一切錯誤行為的根本。宗門提倡從根本修,禪宗從根本修,教下要不要從根本修?沒有兩樣,還是要從根本修。淨土宗常講帶業往生,給諸位說還是要從根本修。根本是什麼?根本就是心,起心動念。我們才動一個念頭,立刻就要警覺到,這個念頭佛許不許可我們動?佛許可的,我們要動這個念頭;佛不許可的我們決定不動這個念頭;言語,佛許可的我們說,佛不許可的我們不說;身體的造作,佛許可的我們做,佛不許可的我們不做。這叫做修行,這是《普賢行願品》裡面講的法供養,如教修行供養。明白這個道理,瞭解事實真相,我們懺罪就有了方法,懺罪也就有了信心。
這段經文一開頭,說『諸菩薩等』,這些造愚痴、造作罪業的菩薩,聽了佛所說,說他過去的因果,從俱留孫佛一直到現在。所講的他們是代表,代表我們,我們大家就是那個時候人,你才曉得這個經講的原來就是講我的事情,你說多麼親切!如果你一看到,「這個經上是佛對那些菩薩講的,與我不相干」,那麼這一會的功德利益你就沒有分。你如果能覺悟,直下承當,想想「沒錯,句句話都是對我說的,句句話都是說我過去生中的因果報應」。『舉身毛豎』,你們有沒有這個感覺?我翻出《大藏經》《大寶積經》這一會,我讀了之後真的寒毛直豎。『深生憂悔』,憂是憂愁,悔是後悔,這是在佛面前憂愁、後悔流出眼淚。把自己眼淚擦掉,『抆淚』是把眼淚擦掉,『前白佛言,世尊』這對佛的尊稱,『我今發露悔其過咎』,我今天真的懺悔、真的明白了。
「發露」是決定不隱瞞,我所做的錯事情我都會說出來。現在人做錯事情,在人面前不好意思說,這面子問題,面子問題害慘了我們修行人,顧全面子那還修什麼行?人面前不敢發露,佛菩薩形像面前發露也不錯,在沒有人的時候,佛菩薩形像面前,跪在佛面前說出自己的過失,也不錯了,所謂是良心發現,這個人就有救。世尊對於人情世故瞭解得很透澈,出家眾當中,平常也不能隨便說過失,這就是顧全面子。但是佛允許每一年有一天,夏安居圓滿自恣會上可以揭發。你看到哪個人有毛病,你可以說,自己有毛病也要說出來。只有這一天,這一天是對內的,不對外的,內部修懺悔法,這個很難得。現在我們出家人還守不守這個規矩?還能不能在這一天發露懺悔?如果沒有,若能得二、三同參道友,友很重要,老師重要,同學也非常重要。老師是指路的人,幫助我們斷疑生信,同學是我們一同修行,在菩提道上互相扶持、互相幫助,這叫同志。最為難得的是可以說真心話的,是可以發露懺悔的,能有幾個同參道友互相勉勵、互相懺罪,對於修行有大幫助。如果一個人修道,沒有老師指引,沒有同參扶助,那就非常困難。
師與友,實在說都是可遇不可求,能不能求得到?所謂誠則靈,只要真誠就有感應。真誠心去求,若沒有,佛菩薩也會示現來給你做同參道友,「佛氏門中,不捨一人」,問題就是你是不是想真幹?你想真幹,就感動諸佛菩薩。如果你是假意的,不是真心的,那佛菩薩不來。佛菩薩很清楚,他來了也不起作用,你不是真的。這是發露悔過,這就是回頭的機緣,他們真幹!
『我等常於菩薩乘人,輕慢嫉恚及餘業障』,這就是往昔常常造作的罪業。菩薩乘人是修大乘法的,這裡面有出家的菩薩、有在家的菩薩,對於這些人輕慢,輕是輕視,慢是態度傲慢,嫉妒瞋恚,於是就發生障道的因緣。像前面所說,說這些大乘菩薩種種過失,破壞他的法緣,破壞他弘法的道場,造這些罪業,前面說了墮地獄一千八百萬年。一千八百萬年是我們人間的時間單位計算的,而實際上他在地獄裡面受罪,那個感受的時間長,我們常講度日如年。所以大乘經上常常講到,阿鼻地獄墮落下去要經無量劫,無量劫是他的感受,並不是真的無量劫,是他的感受確實像無量劫一樣。而實際上,佛在此地跟我們講的是一千八百萬年,一千八百萬年也不得了。中國在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才五千年,一萬年還差一半,墮地獄一千八百萬年還得了嗎!聽到這個話,真的是寒毛直豎。他們現在知道過失,這就回頭了。
『今於佛前如罪懺悔』,過去所造的什麼罪,統統說出來,從今以後再不造。所以懺罪,諸位要曉得不在形式,拜個《梁皇懺》、拜個《水懺》、拜個《大悲懺》,真的懺掉了嗎?我相信你們拜懺的機會很多,拜完之後回去想想,罪是不是懺掉了?如果沒懺掉,你那個懺不叫白拜了。所以要曉得,真正的懺罪是後不再造。儒家孔老夫子教人不二過,過失只有一次,知道自己這個過失,我從今而後再沒有同樣的過失,這是懺悔,悔過。佛家懺悔亦復如是,也是叫你不容許再去造罪業。絕對不是「佛菩薩很慈悲,我造的罪業,給他燒燒香、念念經,供幾個水果拜一拜,菩薩慈悲就赦免我的罪」。赦完了明天再幹,幹了晚上再懺悔,這個管用嗎?這不管用的,這是自欺欺人,佛菩薩不受賄賂。一定要從心改過,從心裡上去改過。你看他們改過真的是落實在行事之中,不是說說就算了。
【我等今日於世尊前發弘誓願。】
『弘』是大,發深重的誓願。下面一共有十三條,這十三條就是他具體改過的事實,真實懺悔的樣子。我們修懺悔是不是這個樣子?這些菩薩慈悲,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這叫懺悔,我們是不是這種懺悔法?我們看第一段。
【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
這句話很重要,不是這一生。小乘的懺悔是盡形壽,這一生。這是菩薩,菩薩懺悔是盡未來際,不是這一生。往後生生世世我都要遵守我發的誓願,我決定不能違背。這是不同於小乘,不同於一般人我盡形壽,盡形壽是一生,活一天我就做一天。這個不是,是從此以後生生世世。
【若於菩薩乘人。見有違犯舉露其過。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這是最容易犯的過失。前面所講他墮地獄,從阿鼻地獄到燒熱地獄,然後再得人身,生邊地五百世,愚痴下劣,遭受這些的苦報。什麼業因?這就說出來了。這是說明從今之後,我們學佛、修行,從哪裡學起?就從這學起,不要說別人過失,看到別人有過失,也不要說他。諸位一定要記住,說別人過失,就是自己最大的過失。你心要清淨,你心裡面沒有貪瞋痴慢,沒有這些煩惱,你怎麼會見到外面人過失!所以實在講,你看到外面這個現象,把你自己的煩惱引發出來,你在造罪業,是這麼一回事情。所以修行從哪裡修起?不見人過,不說人過,要從這裡修起。這是我們的老毛病、老習氣,你看一遇到人就張家長、李家短,這就造罪業!
說世間人的過失罪業已經很重,如果再說出家人,再說是一個大乘出家人,大乘出家人就是弘法利生的,你要說他的過失,破壞大眾的信心,那個罪過就無量無邊。這個出家人有沒有過失?難說。他是真的還是假的?我們是肉眼凡夫,哪裡曉得!譬如說鳩摩羅什大師,這是經上有記載的,七佛的譯經師,大菩薩再來。他到中國來有沒有過失?當年來到中國,皇帝是姚興,姚秦的皇帝姚興。姚興覺得羅什大師非常聰明,他如果結婚生兒子一定是很聰明的,姚興有優生學觀念。一定要送十個宮女去侍候大師,大師要不接受,那是皇帝送來的,你要不接受,換句話說,你就別想在中國弘法。逼得不得已要接受,那羅什大師破戒了。當時的確是有人懷疑,所以羅什也表演了一手,羅什吞針。繡花針,用了一碗繡花針擺在面前,他就這樣吃下去。跟這些學生們講,你有我這個本事,也可以接受十個宮女,你沒有這個本事,你乖乖的持戒。所以菩薩到世間度眾生,有時候遇緣不同,有些時候是示現,有的時候是被外面環境所逼迫,他不能不這樣做。但是他的心清淨,一塵不染,他只有一個目標,弘法利生。我們肉眼凡夫,哪裡曉得人家心清淨,哪裡曉得人家有大智慧、大慈悲,我們信口開河的來批評,造作罪業!
佛門自古以來,道場就是龍蛇混雜,裡面真有再來人,也有凡夫僧,再來人是表演、是示現,凡夫出家人那是真的犯過失。見到,見如不見,不要起分別,不要生煩惱。無論他示現是正面的,或者是負面的,我們都當做他是神通示現,生起恭敬心、真誠心,我們自己得利益。所以修行,頭一個叫你修布施,布施是什麼?放下,把你這些分別執著的知見放下,叫布施波羅蜜。一切守法、守規矩,依教奉行,這是持戒波羅蜜。所有一切境界不放在心上,善的我們學習,惡的我們反省我有沒有,無論是善人惡人、順境逆境,無一不是善知識,無一不是來度脫我們的,這是修忍辱波羅蜜。你真能忍,你能忍就得三昧、就得定,你得定就開智慧,這是佛給我們講的一條菩提大道。你看誰得利益?遵循佛的教誨,經上所講的殊勝的功德利益每個人都能夠獲得。現在所講的,現代話所說的幸福美滿的人生,你確實可以得到,這是佛法現前的利益。他們明白這個事,明白這個道理,從今之後再不犯這個過失,如果犯這個過失,那就是『欺誑如來』,發這樣的重誓。
第二條:
【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
每一條前面都是一樣的,那就不必說了。
【若於菩薩乘人。戲弄譏嫌恐懼輕賤。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這也是常常犯的罪,捉弄這些大乘人。『譏』是諷刺,『嫌』就是討厭他。這個事情怎麼發生的?實在講都是由於嫉妒、瞋恚發生的。『恐懼』這個意思就是威脅,現在講的威脅、嚇唬他。『輕賤』,輕是輕視,瞧不起他,造這些罪業。從今以後我也再不造,如果再造那我就是欺騙佛。這是第二條,人家真幹,真的回頭。
第三條:
【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若見在家出家菩薩乘人。】
你看前面菩薩乘人,的確裡面都包括出家、在家,含糊籠統沒說清楚,都包括了。這一條特別把他標示出來,用意很深。你看底下:
【以五欲樂遊戲歡娛。見受用時。終不於彼伺求其過。常生信敬起教師想。】
難!特別是在家菩薩,出家人享受五欲樂遊戲比較好一點,出家人之身分總是要收斂一點。譬如穿著出家人的衣服,你說到跳舞廳總是不方便,自己也覺得難為情。你說去看個電影,也不太好意思,別人看到我們不就怪怪的。總是在家多,在家的菩薩就多了。在家菩薩講經說法、弘法利生,他要去跳個舞,去參加什麼酒會,這是應酬,娛樂場所他去了,我們如果看到,也就毀謗他,這就錯了。所以特別提出在家、出家,因為他底下講的是『五欲樂遊戲歡娛』,他在享受這個。
佛陀在世的時候,維摩居士那是古佛再來的,示現在家居士身。玄奘大師到印度留學的時候,他有兩個老師,戒賢論師是出家人,勝軍居士是在家人。在家的這些菩薩、大善知識,那個歡樂場所也在那裡度眾生,我們肉眼凡夫哪裡知道人家的智慧、善巧方便,我們不知道。不知道,就在那裡找他的毛病、找他的過失,抓他的把柄來毀謗他,造作這些罪業,這是大錯特錯。眾生品類很複雜,諸佛菩薩示現種種不同的身分,一個目的,都是度眾生,都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我們凡夫看到這個形象,隨自己的意思、錯誤的觀念,隨便的批評造作罪業,錯了!
我在過去,我有個老朋友,跟我是同鄉,很好的朋友,他跟我說一樁事情,一生感恩都不會忘記。在抗戰期間當中,我們中國對日本人作戰非常艱苦。上海淪陷之後,被日本人佔領之後,他從事於地下工作,就是做情報工作,被日本的憲兵隊發現了。那時候日本人很厲害,捉到情報人員,死得都非常殘酷。他們跑了,在南京被發現的,他們跑到雨花臺後面有個大廟,跑到這個廟裡去。老和尚也很有智慧,一知道他們的情形,馬上把他們頭剃掉,穿個海青,正好大家都在念佛,叫他們插到裡面去。日本兵搜這個寺廟沒有搜到,以後就走了,救了他的命。他們一共是三個人,救了這三個人的命。勝利之後,他們就念老和尚救命之恩,非常感激,就辦了一桌上好的酒席,請老和尚來應供。老和尚事先也不曉得,請吃飯,老和尚也很高興來了。結果一看,這一桌一個素菜都沒有,全是雞魚鴨肉。他們自己這幾個人也呆了,一想「和尚吃素的,我們今天搞這樣子,這變成大不敬」。本來是很恭敬的心,搞成非常尷尬。這個老和尚了不起,請大家坐下,舉出筷子他就挾、他就吃,佩服得五體投地。原來佛法這麼樣的圓融,這麼樣的自在,你看老和尚這不是故意的。
給諸位說,這在佛法叫開戒,不是破戒,開齋,不是破齋。老和尚這一個舉動,那麼多人受感動、受感化,就度他過來了。我們能不能做到?有沒有這個智慧?一看到這個情形,嚇死了,那還得了嗎!你看到這個情形嚇死了,別人說「佛不能學,你看學佛受這麼多拘束,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千萬不要學佛」,把人家學佛的念頭打斷了,斷人善根慧命這個不可以。你們也常常念《地藏經》,「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你連一口肉、酒都不敢吃,你還下什麼地獄!可見得你講的話是假的,不是真的,心口不符。所以什麼樣的機會,機會教育是最難得,這些人哪有聽經聞法的機會,不可能來的。在這麼一個場合當中,你給他這個表現,讓他終生想到佛法的偉大。所以到後來,他也會看經,他也會念佛。佛法一切為利益眾生,為利益眾生可以犧牲自己,連自己都不肯犧牲的話,你的慈悲心在哪裡?為利益眾生可以犧牲自己,捨己為人,這是菩薩道。我墮地獄,他們都往西方去成佛,值得,這個事情我們應該幹的。所以要有高度的智慧,要有真實的慈悲。
對這些菩薩,我們見到他的情形,決定不能說他的過失,不可以在旁邊找他的毛病。不但如此,而且『常生敬信起教師想』,他種種行為都是教導我們的,他是我們真正的善知識。
【若不爾者。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第四段:
【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若於菩薩乘人。慳親友家及諸利養。惱彼身心令其逼迫。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這也是從前常常幹的。這一條是什麼事情?這個經文意思好像不太明顯,實際上是很明顯,這個文字大家不太容易看得出來。『慳親友家』,就是弘法利生的這些菩薩,無論是在家、出家,他一定有信徒,一定有很多人擁護他。你的親戚朋友也跟他學佛,也拜他做老師,也常常對他恭敬供養,你看到心裡很難過。覺得什麼?我這個親戚朋友,我跟他關係深,今天他親近這個法師,恭敬、供養超過對我,我心裡就很難過。不但如是,我們現在常常看到,父母親對於子女學佛,對待老師恭敬供養非常反感。父母從小對你有養育之恩,你對父母沒有對法師那麼樣恭敬,對法師恭敬,對父母不恭敬,聽法師的話,不聽父母的話。所以父母對於學佛的兒女就討厭透了,到處跟他親戚說「佛不能學,學了佛都不孝順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了兒女學佛對於師父的恭敬供養,見到就要跪著磕頭,從來沒有向父母磕過頭;見到師父就磕頭,見到師父紅包就供養,從來不供養父母,你說父母看到這個樣子心裡多難過!
所以往往學佛,家庭裡面就不和,一家不和順,許多這個情形,他不曉得毛病發生在哪裡。其實這樁事情,都沒有遵守佛的教誡,你看佛教我們學佛從哪裡學起?第一個「孝養父母」,第二才「奉事師長」。你學了佛之後,你每天給你父母去拜個一拜兩拜,那你父母就不一樣了,「學佛好!我這個兒子學了佛好孝順」。他都會勸他的親戚朋友,你們都要讓你們的兒女學佛。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你們在家學佛的,有沒有對你們父母這樣恭敬?你們每天拜佛,你們拜師父,要把拜佛、拜師父這分恭敬心對你的父母,然後再擴大對一切眾生,普賢菩薩十大願第一條「禮敬諸佛」就是這樣修的。你們只曉得拜佛、拜法師,除此以外都沒有放在眼裡,你學的是什麼佛?非常可惜,這個做師父的人也沒有認真教他。做師父的一定要教,你在家裡對你父母是不是像對我這樣子?如果不是,不可以,決定不可以。修行在這個地方修,我們對父母怠慢,這是錯誤的行為,要把它修正過來。
你每天拜佛,拜佛意思在哪裡?拜佛就是知道修恭敬。我今天一天對人、對事、對物,都要像對佛菩薩這樣的恭敬,那麼你每天拜佛就沒有白拜。對佛菩薩那麼恭敬,掉過頭來對人還是一樣傲慢,你違背了佛陀,那就是此地講的「欺誑如來」,你是在欺騙佛菩薩,你沒有去照做。你為什麼給佛禮拜?巴結!求佛菩薩保佑你升官發財,因為你的父母不能保佑你升官發財。你看你的用心就錯了,你到佛門是巴結佛菩薩、討好佛菩薩,哪裡曉得佛菩薩不領情。一定要明白事理。
這一段就是自己親戚、認識的人、朋友親近這個法師,供養這個法師,『及諸利養』,看到心裡難過,想方法破壞。『惱彼身心』,你想方法叫他生煩惱,或者是威脅他,以種種方式叫他自己知難而退,這就造罪業了。從今以後,這個毛病習氣也要徹底改過來,以後再不犯,如果再犯那我就是欺騙如來。第五段:
【我從今日至未來際。若於菩薩乘人。以一麤言令其不悅。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這是常有的,這是屬於習氣,很重的一個習氣。說話粗魯,叫人聽了不舒服,『麤言』,這是常常犯的。從此以後就有警覺心,特別是對於這些弘法的菩薩們,再不可以粗言,說話叫他聽到不舒服,這個不可以的,這是不敬、不尊重。
他這十三願到這個地方是一段,這一段就是這五條是懺罪。實在講,我們細細去觀察、細細去反省,都是我們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有意無意不免犯這些毛病。從今之後,我們要下定決心把它改過來,不可以再犯。再看下面經文,第六段:
【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若於菩薩乘人。晝夜六時不勤禮事。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前面是懺罪、是改過。不但懺罪改過,從今而後對於菩薩乘人認真的依照佛的教誨我要恭敬供養,底下都是講這些事情。你看『晝夜六時不勤禮事』,實在講就是淨業三福裡面第二句「奉事師長」,要把它真正的做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真的去做到。「六時」是日夜不間斷,事當然有間斷,那個恭敬的心、承事的心的確沒有間斷,能照這樣做,三福他就做到了,這個基礎才有。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瞭,學佛要從孝養父母做起。昨天下午,還有個同修來跟我說,他聽我的這些錄音帶,講到孝養父母,他想想他很不孝順,對父母起反感,問我怎麼辦?你說怎麼辦?你要不從這裡學起,你就不是學佛。無論修學哪個法門,無論是哪個宗派,大乘、小乘、顯教、密教,淨業三福是根本。佛講得很清楚,「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的淨業都是以這個為基礎,修淨土也不例外。這個是沒有教你法門之前,先給你奠定根基,好像蓋房子一樣,不管蓋什麼樣式,不管蓋多少高矮,地基是一樣的,這是基礎。基礎沒有,什麼都不能談。所以,佛道是師道,這一點諸位同修總要曉得,佛教不是宗教、不是迷信,佛教是師道。我們稱釋迦牟尼佛「本師」,本師是根本的老師,佛陀教育的創始的老師,我們對於這個老師念念不忘。我們自稱為弟子,弟子是學生,我們跟佛是師生關係。
三世諸佛,我們必定會聯想到,是修學各種不同法門而成就的。八萬四千法門,哪個法門都能成佛,不是一個法門。由此可知,無量法門的根基,佛講了就是這三條。三條第一句話就是孝養父母,你要不孝父母,你怎麼能成得了佛?所以,孝字不可思議。我們可以說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教我們什麼?就是一個孝字。十方三世無量無邊諸佛如來,教化一切眾生,教的是什麼?也是這個孝字,這個孝字徹始徹終。成佛,孝道才圓滿,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無明沒破,孝道還欠了一分。所以孝養父母,孝這個字是智慧,養這個字是功夫,養是行門,孝是觀門,就是觀念,正確的觀念。你看孝這個字,中國文字是智慧的符號,這個字是會意,有不少同修知道。上面是個「老」,下面是個「子」,意思就是教給我們,上一代跟底下一代是一不是二。上一代還有上一代,下一代還有下一代,過去無始,未來無終,是一個整體,決定不能分割的。外國人有代溝,孝道裡頭沒有代溝,有代溝就不孝,孝道就沒有了。橫的演變,橫遍十方,豎窮三際,就用這個符號來代表,你們想想看對不對!由此可知,盡虛空遍法界要用一個符號來做代表,這個符號就是孝字,這是個觀念。
我們為什麼學佛了還要天天念著本師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距離我們現在二千多年了,為什麼還念他?中國人年節的時候還要祭祖先,幾百年幾千年前的祖先,也沒見過面,為什麼還要供一個祖先牌位,恭恭敬敬的拜祖先?慎終追遠。知道什麼?知道是一體,不是二體。所以,孝給我們一個正確的觀念,盡虛空遍法界是一體。儒家雖然說,意思是有,沒有佛法講得那麼透澈,講得那麼明瞭,佛法講得透澈。你懂得這個道理,你才曉得怎麼養。養父母不僅僅是身,照顧他的生活這當然是應當的,更要曉得養父母的心、養父母之志,這才真正懂得孝養的意思。要讓父母歡心,不要起煩惱。由此可知,譬如你年輕的時候,你在學校念書功課不好,不孝!父母操心。你在學校念書,品性不好,你也不孝。你跟同學不能相處,也是不孝。你不尊敬老師,也是不孝。你在家庭長大,你有家室了,你兄弟不和,不孝;妯娌不和,不孝。你才曉得孝養一展開就是你整個的生活。你在社會上工作,你不能敬業,你不孝。你不能跟同事相處,互相合作,不孝。你不能尊敬你的領導,不孝。你不能善待你的部下,不孝。
如果再講到父母之志,父母都希望你出人頭地、榮宗耀祖,你的道德、你的學問不能被社會大眾所尊重,你不孝。德學講到最高,那就成佛,佛的德學是圓滿的,你才曉得,成佛才是盡了圓滿的孝道。如果不成佛,證到等覺菩薩還是對不起父母、對不起老師。父母、老師希望我們達到究竟圓滿,你才明瞭一切諸佛教化眾生,無非一個孝字而已,千經萬論都說這個字,沒有離開這個字。所以佛把這個列在第一條,孝養父母,孝養到了究竟圓滿,就成佛。你看看佛教化眾生一貫的,從教孝開始,最後到孝達到究竟圓滿,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我們自己要這樣做,要這樣幫助別人、教導別人。看到這些別人,你現在當了法師,哪個信徒來,都到你這裡跪著,還要頂禮三拜,還要送上供養,你有沒有問他,你在家裡有沒有這樣對待你的爸爸媽媽?我們這一句教誨,我們接受他的供養,心安理得。他要對法師這樣恭敬,回去對他父母、家人沒有這種態度,我們受到良心不安,受之有愧。學佛一定要從孝養父母開始,你能孝,然後你尊敬老師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這個地方講「晝夜六時勤於禮事」,有師道當然就具足孝道,這叫真正學佛,你真的回頭。我想在座同修都受過三皈,三皈是歸依覺正淨,三寶,你真的覺悟,過去迷惑顛倒,現在真的覺悟了;過去想法、看法錯誤,你現在真的是正知正見;過去被煩惱污染自己的心性,今天我們捨棄一切污染,清淨心現前,這叫皈依覺正淨。所以這些菩薩在這個地方,前面是懺罪,這個地方真的回頭了,回頭裡頭把這樁事情擺在第一條,你說有沒有道理?每一條先後次序不能錯亂。再看下面一條。
【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為欲護持此弘誓故不惜身命。若不爾者。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這個誓就發得很重。前面所說的五條懺罪,一條修孝敬,雖然這裡只講敬,敬裡頭有孝,因為講到第二了,一定有第一。好像我們這個大樓一樣,我說第二層,當然底下有第一層;我們講第五層,一定下面有四層,這一定道理。懺罪認真修孝修敬,這是他的弘誓,我要護持弘誓,我一定要做到,不惜身命也要做到,發這樣的誓願。這是真的他們要回頭,真幹了。『若不爾者』那我們就是欺騙如來。我們今天讀到這個地方,我們的心也要依照經文發起來才行,你們來參與這一會就沒有白來,得真實受用。再看下面一條,第八條。
【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若於聲聞及辟支佛。以輕慢心。謂於彼等不勝於我。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這條也是毛病、習氣,要改的。我們今天學大乘,看到小乘的行人往往輕慢他,他不如我,我比他高,生起貢高我慢的心。瞧不起別人,說他們『不勝於我』,他不能超過我,我是大乘,他是小乘。舉這個例子,善學者要懂得舉一反三,聞一知十,於任何一個人都不可以起輕慢心,乃至於對外教,對基督教的牧師、天主教的神父、伊斯蘭教的阿訇,可不可以用輕慢心?不可以,都要尊重,由衷的尊重,不是假的,你這才是一個大乘菩薩。你看看《華嚴經》上,善財童子給我們做最佳的榜樣,學佛的這些菩薩,善財童子去參訪,沒有學佛的外教,善財童子也參訪。勝熱婆羅門是婆羅門教的長老,不是佛教的,遍行外道也不是佛教的,其他宗教的領袖。善財童子去參訪,一樣的禮敬、讚歎,我們有沒有學會?我們懂不懂這個道理?瞭不瞭解這個事實?
真正大乘學人,學生就是自己一個,除自己之外,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皆是善知識,所以他那個敬是圓滿的。如果有一個,這個我瞧不起他,你恭敬心就缺減一分,你就不圓滿。不要說這些正教、這些長者大德,我們恭敬心不能絲毫欠缺,乃至於妖魔鬼怪,我們對他的恭敬心也不能有一分缺減,你才是圓滿的,性德圓滿的流露。妖魔鬼怪我還恭敬他?再問問,妖魔鬼怪是不是眾生?是眾生。妖魔鬼怪有沒有佛性?有佛性。妖魔鬼怪能不能成佛?凡有佛性皆當作佛,早晚他會成佛的,你怎麼可以輕慢他?妖魔鬼怪我們恭敬心一絲毫不減,何況對世間作惡之人?試問,我們修什麼?我們修圓滿的性德,那就一切恭敬。
我們早晚課誦裡常常念的「一心頂禮」,一就是沒有分別,有分別就不一了。修自己圓滿的性德。總得要明白這個道理,你修行功夫才得力,你才會開智慧,你的心才會清淨。順境逆境,跟好人相處、跟壞人相處,你的心都是清淨的、都是真誠的,你開智慧。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這個我們講過很多遍,學佛人生活在高度智慧之中,凡夫是生活在煩惱裡面。你們想想看,世間人不管他地位多高、福報多大,他沒有離開煩惱,即使是做到大梵天王,他還是生煩惱。佛弟子好在哪裡?不生煩惱。你要能做到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之中,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不生煩惱,只生智慧,你才是真正的佛弟子。就像《六祖壇經》裡面所說的,你看六祖見五祖忍和尚的時候,他說「弟子心中常生智慧」,這句話了不得!我們心中常生煩惱,他常生智慧,常生智慧就是菩薩乘人,不生煩惱。我們學佛從哪裡學?就要從這個地方學。
所以他這十三條大願,真的就是把修行的下手處告訴我們,這個經的好處。上一次講《金剛經》,真是破迷開悟,教我們瞭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看破放下。這部經是教給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複雜的社會裡面,我們怎樣生活、怎樣做人、怎樣工作,怎樣在這裡面成就自己圓滿的智慧。所以,這部經是落實在事相上,落實在生活當中。
經上舉的例子是『聲聞及辟支佛』,但是你要瞭解,一切人、一切修行人,不管是佛門、是其他宗教,決定不能有輕慢心。他對我們輕慢那是他的事情,他不瞭解事實真相,我不能對他們輕慢。他對我輕慢,我對他尊重,久而久之必定能感動他們。這些人感動得很快,因為都是各宗教的領袖,不是普通人,他們有智慧,你真誠相待,很容易感動,他也教化不少眾生。這是處事待人接物的態度,我們必須要記住,這些習氣毛病要認真的改過來。請翻過經本,再看底下這一條,第九段:
【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若不善能摧伏其身。生下劣想。如旃陀羅及於狗犬。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這條是對治貢高我慢的習氣,這個病很深。你看佛在經上把煩惱的排列,貪瞋痴就是慢,貪瞋痴叫三毒煩惱。傲慢是俱生煩惱,不是學得來的,無量劫來的習氣,很大的障礙。我們要想在道業上成就,要斷煩惱、要長智慧,這個障礙不能不把它除掉。如果有這個障礙,你的煩惱不會斷,你的智慧不會現前,這大煩惱、大障礙。你要『摧伏其身』,而且『善能』,以善巧方便把這個煩惱斷掉。用什麼方法斷?一定要修忍辱波羅蜜。忍,很多人告訴我忍耐是有限度的,他有限度的,你這個煩惱還能斷得乾淨嗎?永遠搞不清。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忍辱是沒有限度的。《金剛經》上有個例子,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我們要遇到這個境界能忍嗎?《金剛經》上說得很簡單,這段故事很長,在《大涅槃經》裡面。沒有限制的,忍辱成就,三昧才現前。
我們念佛,不少同修念了不少年,為什麼連功夫成片都達不到?念了這麼多年,問問你往生有沒有把握?搖搖頭,沒把握!你是怎麼修的?真正會用功的人,給諸位說,好的、根性利的,念三個月,你問他往生有沒有把握?他就點頭說有。念六個月、一、二年的,那就很多了。我們為什麼念了這麼多年還沒把握?不如法,雖然念佛,煩惱都伏不住;換句話說,沒看破,也沒放下,功夫不得力。怎樣修忍辱波羅蜜?忍辱太重要了。我過去曾經勸過不少人,我說你想想,你這一生當中,跟哪個人過不去,哪個人是你最恨的人、最討厭的人,冤家對頭。你把他供個長生牌位,供到你佛像旁邊,你每天拜佛也拜他,希望真正有一天到了怨親平等,用這個方法。也有同修很不錯,照我這個話去做,拜了一、兩年,他說法師,還是不行,想起他還有氣。他來告訴我,我怎麼跟他講?繼續拜,你的功夫還不夠,拜到想起他不生氣,見面歡喜,那你忍辱波羅蜜修成功了。要曉得,拜個兩、三年,提到還會生氣,是功夫不夠,要繼續努力,你功夫並沒有白費,繼續努力。
這個地方方法更徹底,這是從根拔起。根是什麼?自己的貢高我慢。要把自己看輕,『生下劣想』,我不如人!你要能夠有這個觀念,傲慢心就統統修掉了。你說我有智慧、有能力,跟佛菩薩比呢?那就差遠了。我們現在好像修學還滿像個樣子,不要跟太遠的人,近的,我們跟印光法師比怎麼樣?跟蓮池大師、蕅益大師比怎麼樣?實在講,跟人家後面提草鞋的資格都不夠,你還有什麼傲慢心?常常看古人,常常看前人,貢高我慢就往下降,降溫。再看看世間一切眾生,哪個人沒有長處?他的長處我沒有,我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再說,事情做好、做得圓滿,本分,你應該要做的,做得不好你有罪過,做得好是本分,有什麼值得驕傲!現在社會上一提,「這值得驕傲」,這完蛋了,值得驕傲就完了。本來是樁好事情、是一樁功德,一值得驕傲,功德完全沒有了。
所以我們要明瞭,佛弟子修積一切善根、功德,誰最嫉妒?魔最嫉妒,魔要想方法來把你破壞。但是魔再大的能力,也沒有辦法把你破壞掉,只有你自己可以毀掉你自己。於是魔在那裡用種種方便,讓你自己毀掉你自己的功德。最方便的法,也是我們最常聽的話「你不錯,值得驕傲」。你馬上一驕傲,你看上了魔的當,他叫你毀,你很甘心情願把你的功德、善根就毀掉了。不聽佛的話,專門喜歡聽魔的話,那有什麼辦法,自己毀棄掉自己善根。魔是很會花言巧語在旁邊搧風,你不知不覺都上當了。佛教給我們這個方法,如果我們真的能體會,曉得這個方法的功德、利益的殊勝,魔再大的勢力、再多的花樣,對我們都使不上,這就是你能夠「善能摧伏其身,生下劣想」。『如旃陀羅』,旃陀羅在印度四姓階級裡面,地位最低、最卑下的。還不夠,『及於狗犬』,要生這種念頭,這個好!真正把無始劫以來我慢的習氣完全降伏住。如果不能這樣做,那『我等則為欺誑如來』。再看底下一段。
【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若自讚歎於他毀呰。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這也是常犯的毛病,自讚毀他。我們講經,總是要讚歎這部經、這個法門,這是一定的道理。如果不讚歎,你講它幹什麼?一定要讚歎。雖讚歎,絕不誹謗別人,這是在自己家裡。遇到別的同參道友他是學別的法門的,他是學禪的,我們遇到他,讚歎禪,遇到持戒的,讚歎戒律,這是規矩。所有一切法都是世尊所說的,佛在《金剛經》上說得好,「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一切法都值得讚歎,要懂這個道理。為什麼佛說這麼多法門?順眾生不同的根性,這叫大慈大悲。每個法門都是指引眾生趣向無上菩提,所以說無量法門殊途同歸,都應當要尊敬,不能有分別心。你在這個裡面起分別、起執著就錯了。自己修學一門深入,選擇經論、法門適合於自己根性,適合於自己生活、工作,修學起來就格外方便,是以這些條件來選擇法門。特別是在這個時代,這是工商業發展到高峰的時代,一般人工作繁忙,分秒必爭,許多大經大論,一些大乘法門,對於現代人感覺到很困難。淨宗就非常適合於現代人,它的經論最少,總共不過是五經一論。方法最簡單,不拘形式,一句佛號,行住坐臥都可以念,一切境緣當中都可以用這個方法修清淨心、修平等心、修慈悲心。心淨則土淨,這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真正的條件,你能與這個相應,你怎麼可以說沒有把握往生?當然有把握。理相應,事相應,哪能說沒把握?
所以自讚毀他是我們的大病。對別人,自己謙虛,讚歎別人,這個道理要知道。佛門裡頭常說,「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你要明白這個理很深。一個道場建立多年,這裡面修學的大眾,你去的時候只能幫助他堅定信心、堅定行願,成就他,這是功德、是好事,不可以破壞他們。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講《楞嚴經》,聖一法師來聽了幾座,他聽得很歡喜,請我到他廟裡面去參訪。他的道場在大嶼山寶林寺,他是禪宗道場,裡面有四十多位,都是男眾,每天坐香。我學佛這麼多年,還沒有看過這麼樣認真修行的道場,我看到了非常尊敬、非常歡喜。聖一法師請我給他們大眾講開示,他參禪,我念阿彌陀佛,我總不能說念佛好,參禪不如我們念佛,我要這樣說法,不就是破壞人家道場,這個要懂得禮節。進入人家的禪堂,讚歎禪、讚歎法師、讚歎道場、讚歎大眾,幫他們堅定信心,使他們對於領導的聖一法師有信心,對他們修學的法門有信心。我們對他有幫助,不能自讚毀他。我們離開了,回來在路上,有人給我講,法師,禪既然這麼好,你為什麼念佛?我說老實話,我不是參禪的根機,我要學禪,不但不能開悟,連禪定都得不到,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只好選擇念佛帶業往生,我選擇這個法門。
自己要謙虛,要讚歎別人。現在有不少無知的,特別是一些年輕的,走到人家的道場,就宣揚他自己的法門,把人家所修學的一概否定,叫人聽了之後無所適從。學了二、三十年,現在不曉得怎麼辦,搞得人心惶惶,這個叫大錯特錯。所以道場的主持人了不起,主持人這是個領路的,要負責這一個道場裡面所有的同參道友,他們的法身慧命都寄託在你身上,你要做一個很好的領導人。我過去在臺中求學的時代,臺中蓮社是李炳南老居士負責的。李老居士對於出家大德們非常恭敬,哪一個大德到臺中去,從那裡經過,他老人家一定要請他到蓮社供齋、供養,信徒代表來禮拜法師。但是不請法師講開示,這個原則他始終堅持。為什麼不請法師講開示?那個法師要是個參禪的、學密的,一讚歎他那個好,你想他在那裡帶大家念佛念了幾十年,這一聽怎麼辦?法師走了之後,他不曉得要費多少精神費多少時間,來把大家的心安定下來,這不叫找麻煩嗎?所以乾脆就不請法師講開示,只請法師來供養,大家來禮拜、供養。法師也歡歡喜喜,就送走了。這叫負責任!除非這個法師是修淨土,讚歎淨土的,那就歡迎他來講演,歡迎他來開示。
你們諸位年輕法師要懂這個禮節。到人家道場,先要打聽打聽,他們修什麼法門的。我們要準備讚歎這個法門、讚歎他們領導的法師,使信徒對法師格外的恭敬。你能懂這套道理,懂這個事實,將來你的法緣就很殊勝,哪個道場都歡迎你去講演、講開示。為什麼?對他有利益,不破壞他。如果你自讚毀他,一次之後,下次人家永遠不請你。不但這個道場不請你,這個法師會通知那些人:那個人不能請,要不得!你的法緣都沒有了。我這些方法都是李炳南老居士教給我的,我很得受用,事實確實如此。你再看看《華嚴》,《華嚴》是好榜樣,每個善知識自己謙虛,讚歎別人。不但對我們佛門,對於其他宗教也是如此。我們跟外教接觸,我在外國,我跟基督教、天主教、猶太教、伊斯蘭教關係都非常好。為什麼?我尊敬他們、我讚歎他們,我稱他們菩薩。那個基督教,牧師菩薩,天主教的,神父菩薩,伊斯蘭教的,阿訇菩薩,我都稱他菩薩。他對我就很尊敬,對我就非常友好,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把佛法傳給他們,我勸他們學佛,怎麼勸法?佛教不是宗教,是教育。任何宗教徒都應該接受智慧的教育,你要不要智慧?要!這是智慧的教育,這不是宗教,宗教跟你就抵觸,就有矛盾,這個不抵觸。我給不少,這是早年很早,大概總是三十年前,我在輔仁大學講演,天主教學校,前面二排都是神父、修女,其中還有不少外國神父,外國神父學中國話學得很好,在中國傳教。我講完之後,我都勸他們皈依,拜佛作老師。天上的主是你們的父,你們是父子關係,你今天來皈依釋迦牟尼佛,跟佛是師生關係,沒有衝突。你在家有父母,外頭有老師,怎麼會衝突?你皈依釋迦牟尼佛,我相信上帝看到很歡喜,我這個兒子是最有智慧,釋迦牟尼佛的學生,他也高興!所以要知道,佛法沒有界限,沒有種族的界限、沒有國家的界限、也沒有宗教的界限,佛是要度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總不能說基督徒我不度,天主教徒我不度,哪有這個話!那你「眾生無邊誓願度」底下還要加好多註解在裡頭,畫多少括弧,這個錯誤,佛是普度一切眾生,決定沒有界限。他們劃的界限,我們要把那個界限解除,讓他能夠接受佛法。
他們就問,佛法既然是高度智慧的教育,法師,你為什麼穿這個衣服?好像顯示是宗教的樣子。我告訴你,這個衣服最舒服,我是選擇舒服才穿它,哪有形式?沒有形式。真正在佛法裡頭得大自在。自讚毀他是大病,是給你造成破壞你的法緣,這個毛病要認真把它改過來。再看底下這一條。
【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若不怖畏鬥諍之處。去百由旬如疾風吹。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這個也很有道理。學佛凡是遇到鬥爭的地方就要離開,不要去看熱鬧,要避開。不但一般鬥爭的場所我們要很快的避開,『去百由旬』是表示遠離,不一定要死在這個字句裡頭,百由旬距離是太遠了,避開就好,『如疾風吹』是快,趕快避開。我舉一個例子,也是我在早年,在臺灣中部有個道場請我去講經。這個經沒有講多少,好像只講了四分之一,這個寺廟裡面天天吵架鬧事,什麼事情?爭名奪利。因為建道場,是個新建道場,老和尚帶了一些徒弟到外面去化緣,道場建好了。建好之後,他那個徒弟也不服,他說他化得多,他要做當家;他化得也不少,他要做知客,搞得是烏煙障氣。我就把這個事情回到臺中告訴李老師,我說這個寺廟裡面住眾爭權奪利,互相不能相罷。李老師說趕快離開。我說經沒講完。「沒講完也不要緊。」我就離開了,就這個事情。遇到這種場合避免,不要在這裡頭惹麻煩。一切鬥爭場所都要懂得避開。
【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若於持戒多聞頭陀。少欲知足一切功德。身自炫曜。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這一條就是現在講的值得驕傲,這是講自己。或者你持戒很嚴,精嚴;或者你教理很通達,你經論讀得多、聽得多,這是多聞;或者你修苦行,這是一般人比不上的。這三種是『少欲知足一切功德』,這是很好,不錯,很難得的事情,但是犯一個毛病,『身自炫曜』,簡單的講就是值得驕傲。自己以為比別人高,瞧不起別人,你就犯了這個毛病。這個毛病說實在話,在過去李老師舉例說講經教,不懂經教還老實,見到人還恭敬,學了一些經教會講經說法,人家愈尊重,皈依的多了、供養多了,愈來愈傲慢,愈來愈瞧不起人,過錯在此地,這個就是過失。這是大毛病,一定要戒除,縱然修得很好,也是很謙虛、也是很卑下。末後一條。
【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所修善本不自矜伐。所行罪業慚愧發露。若不爾者。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這個是所修的『善本』,所修一切善,不要自己自尊自大,『矜伐』就是自尊自大,把你所修的一切善都抵消掉,這是很可惜。而所造一切罪過,一定要懂得慚愧發露懺悔,『若不爾者,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經文到這個地方總共十三段,十三樁事情,這十三樁事情是不是就都說盡了?給諸位說,沒有!過失無量無邊,這是舉其嚴重的,舉幾個例子而已,我們讀了要舉一反三,要聞一知十。底下這段經文,我們把它念掉,佛對他的讚歎。
【爾時世尊讚諸菩薩。善哉善哉。善男子。善說如是覺悟之法。】
上面這些人說的這個十三條,真的覺悟,真的回頭了。
【善發如是廣大誓願。能以如是決定之心。安住其中。一切業障皆悉消滅。無量善根亦當增長。】
我們看佛這幾句話,自己應當有信心,過去的習氣、現前所造的罪業可以懺除。無量善根,我們從今天果然回頭,能夠修積的,能成就。雖然業障很重,畢竟是善根福德因緣深厚之人,這很值得我們安慰的。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