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地藏經大意  (第四集)  1991  美國亞特蘭大  檔名:14-008-0004

  世尊放光含笑,這是感應道交,示現的十種光明雲,完全顯示出性德的殊勝。不僅世尊具足,一切諸佛如來具足,也是九法界一切眾生人人本具的。不僅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為我們說一切法的理論依據,也是十方一切諸佛如來講經說法度化眾生的理論依據。我們從這個地方能體會得到,才曉得佛給我們所講的真實可信,他不是心外求法,不是一種推論假想,不是的,是句句都是真實。無量無邊殊勝的性德,佛不僅僅為我們說出,更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證得,這才是佛教學的本願。證得,就叫做成佛、成菩薩。

  底下經文接著是以音聲來說法,這是講從體起用。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六根比較起來耳根最利,像文殊菩薩在楞嚴會上跟我們說的,「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所以佛是以音聲為佛事。對菩薩說法,因為這部經是大乘經典,對菩薩說法總不外乎六度、四無量心,六度、四無量心在此地我們就不用詳細介紹了,我們往下面看,可以能看出性德廣大而無邊際。性德在本經裡面最要緊的就是講孝道,孝道是性德的樞紐,從哪裡看?從與會的大眾來看。前面我們曾經看到,參加這個法會是十方一切諸佛與這些大菩薩,一個也沒有缺席,一尊佛都沒缺席,我們看到的。佛菩薩以外的,還有哪些人參加?這部經上講到有這個世界,有他方國土,那就全都包括了。

  「無量億天龍鬼神」,天龍鬼神就講的六道眾生,六道眾生也統統集會到這個道場。對於天龍鬼神,經上講得很多,也說得相當詳細,首先給我們介紹的是「四天王天」,接著是「忉利天、須焰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下面就是色界天、無色界天,這是諸天。後面再詳細給我們說明有哪些類的鬼神,這都來參加了。這段文也不能細細跟諸位介紹,但是總得略略的說一些,我就簡略的把四大天王介紹給大家。

  四天王在我們中國佛教寺院,大概一進山門就見到他,我們稱他作護法神。我們要認清楚,他在佛門護的是什麼法,對我們究竟有什麼好處,我們要如何來供養他,這些不能不知道。四天王是分東南西北四方,佛跟我們講他們居住的地方是在須彌山的當中,忉利天在須彌山的天頂。須彌山到底在不在我們這個地球上?不在,諸位細細去讀經,決定不在我們地球上,因為佛在經上講,太陽、月亮是繞須彌而轉的。現在天文學很發達,月亮是跟著太陽的,太陽繞什麼轉?繞銀河系轉。銀河系有一個中心,在天文學家叫做黃極,紅黃藍白黑的黃,叫黃極。我們這個地球自轉有個軸心,我們稱它作北極,這是地球的軸心。這個大的星系它也在太空當中運行,也是在那裡轉動,轉動它也有一個軸心,這個軸心就稱為黃極。由此可知,太陽是繞黃極而轉的。佛經上講的須彌山,就是這個銀河系的中心。黃老居士在《無量壽經》註解後面有一篇文章,諸位同修可以仔細去看看,他觀點很正確。由此可知,單位世界之大,就不可思議了。這個單位世界就是一個銀河系,不是太陽系。

  娑婆世界多大?娑婆是一個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有多少個單位世界?經上概略的講,不是詳細講,因為每個世界大小都不一樣,這是業力形成的。佛給我們講,概略是大多數,一百億。一尊佛的教化區,換句話說,一百億個銀河系是一尊佛的教化區。像這樣的教區,在太虛空當中無量無邊,一百億個銀河系是一尊佛,四天王是在這個銀河系的四方。這樣講法,把經文一讀就講通了,我們就不會疑惑了。從前人總以為佛講的世界很小,娑婆世界大概就講我們地球,地球上最高的山喜馬拉雅山,就把喜馬拉雅山當作須彌山。我們想想太陽是不是繞喜馬拉雅山四周圍轉?不是的,絕對不是的,絕對不是繞喜馬拉雅山轉的。同時,經上給我們說,這四大部洲北面,就是須彌山的北面,叫北俱盧洲。北俱盧洲的人壽命很長,福報很大,人平常不生病的,壽命是千歲。如果說喜馬拉雅山是須彌山的話,須彌山的北面那正好是西藏、新疆,西藏人、新疆人沒有聽說活一千歲的,沒有說它那個地方福報是超過其他三洲,沒有這個情形,所以這就講不通了。黃老居士講須彌山不是在我們地球上,也不在我們太陽系裡面,這個說法是很正確的。

  四天王,東方天王,叫持國天王。持是保持,國是國家。如何能夠保持國家的富強安樂,這個天王告訴我們,每一個人能夠守本分,能夠盡責任,就是負責任,守分盡職就可以能夠保持這個國與家的富強安樂,就可以保持了。譬如在一個家庭,父親像一個父親,能夠做到做父親的責任,兒女也守兒女的本分,所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我們在這個社會上,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身分,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職責,我們將自己本分的職責都能夠盡到,這就是護持家國。他代表這個意思,見到這尊天王就要想到我們應該要負責盡職。南方天王,叫增長天王。增長是教我們求進步。負責盡職不錯、很好了,可是你要不求上進,那就錯了,他代表的是天天求進步,我們儒家講「日日新」,天天新的。佛法裡面教給我們要精進,要求進步,不但要求進步,而且要求精進,精是純而不雜,要這樣的求進步。所以佛法不是保守的,不但給我們講智慧天天要增長,品德也要增長,能力、技術要增長,我們的生活水準也要往上提升,這是南方增長天王教導我們的。所以佛法是永遠在求進步,不進則退,佛法不是保守的,是要往前進的,不斷的往前進,這就對了。第三位天王叫廣目,第四位天王叫多聞,前面兩個目標,要怎樣才能夠達到?怎樣才能完成?後面兩位天王教給我們方法,你要多看,要多聽。這就是我們中國古人所講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要博學多聞,成就自己的智慧、德能、才藝,才能把前面兩樁任務做好,他代表這個意思。所以天王殿,我們一進山門,四大天王擺在那裡,就給我們上這個課。這就是護法,護自己的法,護自己幸福快樂之法,護自己家庭美滿之法,護社會安寧、國家富強、天下太平之法,他教給我們這些,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四大天王手上還都拿著道具,這個道具是各有所表。東方天王手上拿的是琵琶,琵琶是樂器,代表什麼意思?代表我們負責盡職,就是要守分,分是本分,不能超過,也不能不及,超過是錯誤,不及也是錯誤,就像彈這個琴一樣,琵琶是弦,弦太鬆了,鬆了就不響,緊了,它就斷掉了。這就是講要符合於中道,它代表這個意思。儒家講中庸,佛法講中道。日常生活當中,應用的最難能可貴的就是「中」,不偏不倚是恰到好處。過去在世間法裡面,定這個禮,禮就是「中」的標準。譬如我們現在一般禮節,最恭敬的禮節三鞠躬,這就給你定上,這就是「中」。如果說你們行三鞠躬,我行四鞠躬,四鞠躬超過了,超過是什麼?超過叫巴結,這個錯了,諂媚、巴結了。你三鞠躬,我很恭敬,我兩鞠躬就好,兩鞠躬顯得你傲慢。所以不及就是傲慢,超過就是諂媚、巴結,這是一定要符合於中道。就好像調這個弦一樣,不能緊也不能鬆,它音聲就美妙了,手上拿的這個道具表意義的。南方天王手上拿一隻寶劍,這個劍代表什麼?代表智慧,慧劍斷煩惱,煩惱無量無邊,要用智慧才能把它消除,它代表這個意思。所以拿寶劍的南方增長天王,彈琵琶的是東方持國天王。西方天王,廣目,手上拿的是一條龍。手上拿一條龍,捲在身上,這代表什麼意思?龍是變化無常,代表什麼?代表這個社會人情事理變化是非常非常的複雜,你要很冷靜仔細把它看清楚,你才能夠應付得了這個社會。降龍就是應付這個複雜千變萬化的社會,這叫降龍,不是真的有個龍被你捉住了,那就錯了,龍代表變化。北方天王手上拿一隻傘,傘是代表什麼?代表防止污染,落下灰塵就污染了,傘是防止污染的。你看看這兩個表法的意思,一個千變萬化的複雜的環境,我有能力看清楚、了解,我防止污染。這是四大天王。你進天王殿,你明白這個意思,看到四大天王,就提醒自己,這是真正護自己的法。所以他還是教育的意義,他不是神明。

  我們寺院一進門,第一個殿叫天王殿,供養四大天王,表這個意思。天王殿當中,我們中國人把彌勒菩薩擺在當中,四大天王在旁邊。彌勒菩薩就是代表自己,四天王護自己的法。彌勒表慈悲,什麼是自己?真正的慈悲平等才是自己,不要把自己迷失掉了。慈悲平等是自己的本性,是性德,你今天把慈悲平等喪失掉了,是迷失了性德。而彌勒菩薩又特別塑造中國布袋和尚的像,我們中國供養的彌勒菩薩跟西藏的不一樣,跟印度的不一樣,印度的彌勒菩薩、地藏菩薩有一點像我們中國供的觀世音菩薩一樣,大概差不多。我們中國供養的是布袋和尚,剃的光頭,肥肥胖胖的,拿了一個布袋,他平常行化的地區是浙江奉化,就是我們蔣總統的家鄉,他出現在那個地方。大家也不曉得他的法名,每天看他進進出出,他都帶一個很大的口袋(大布袋)化緣,人家供養什麼,他就往布袋裡一放,所以就叫他做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就出名了,他究竟叫什麼名字,沒有人曉得,就稱他作布袋和尚。有人問他佛法,向他老人家請教,問他佛法,他把布袋往地下一放,兩個手一放下,擺一個姿勢,一句話都不說。你問他佛法,他就這個表示,有些人懂了,這叫放下。放下以後怎麼辦?他老人家布袋背起來就走了,理也不理。放下之後再提起,提起什麼?提起為大眾服務。自己心裡東西要放下,放下之後為大眾服務,這是大乘法。

  他臨走的時候也是預知時至,生死自在。他臨走的時候告訴這些人,他是彌勒菩薩再來,說了,說了就走,一打坐就走了,這是真的,這就不是假的。如果有人說他是什麼佛,什麼菩薩、羅漢再來的,說了不走,這個靠不住,這個不能相信。說了就走,在中國佛教這種例子很多,他的身分露出來了,就不可能再住這個世間了。所以以後我們中國人塑造彌勒菩薩的像就做布袋和尚。布袋和尚滿面笑容,肚皮很大,我們用他來代表慈悲,代表笑臉迎人。你看台灣這些年提倡微笑運動,我們佛門就用彌勒菩薩來代表,來提倡微笑運動。肚皮大代表什麼?代表能容人,能包容,不與任何人計較。所以這一尊像代表的是生平等心,成喜悅相。喜悅就是法喜充滿,心地清淨平等,處事待人接物歡歡喜喜,這是性德的流露。四大天王就是護持我們的清淨、平等,法喜充滿。那個天王殿一進去,上佛門的第一堂課,這樣的人才有資格入佛門。我們今天問什麼條件才能學佛?天王殿五尊塑造的形像,就是教給我們入佛門必須具備的條件,是這個意思,絕對不是神明。你明瞭這個意思,他能提醒自己,這就是佛菩薩對我們的加持,佛菩薩對我們真正的保佑。佛教裡面沒有一絲毫的迷信,充滿了智慧,充滿了藝術,這是真正叫人佩服的。

  這些天龍鬼神眾,我只給諸位介紹到此地。下面大家要想知道的話,註解裡面有,一般註解裡面統統都有。講天龍鬼神,講得詳細的,除《地藏經》之外,《華嚴經》講得更詳細,清涼大師《疏鈔》都有詳細的註解,可以提供給我們做參考。從這一大段,這個文很長,後面講到神。神眾裡面講的有水神,裡面「海神、江神、河神」,這是屬於水神,我們中國人稱為龍王,龍王是水神。台灣同胞稱媽祖,媽祖是海神,是海龍王,這個都是屬於神眾一類的。「晝神、夜神」,我們中國民間裡面所講的白無常、黑無常,就是晝神、夜神,黑無常是夜神,白無常是晝神。裡面講的「飲食神」,就是中國人講的灶神。「草木神」,有樹神、有花神,是指這些神眾。我們要問一問,這神眾從哪來的?這些神眾還是人,特別愛花的人,死了以後就做花神了,為什麼?他捨不得離開它。喜歡玫瑰的就當玫瑰花神,喜歡菊花的就做菊花神,就這麼回事情。喜歡樹的,他對這個樹非常喜歡,死了以後就當樹神。

  「萬法唯心」,所以佛教給我們,對於一切法不要執著,不可以貪戀。執著、貪戀沒好處,執著、戀念死了以後靈魂他不到別的地方投胎,他跟定它,什麼時候他這個念頭放下了,他就會投胎、就輪迴去了,所以很麻煩的事情。有很多人,學佛的同修,喜歡收集古董佛像,愈是年代久的藝術品視為珍寶,好不好?決定不好,為什麼?只要這裡一生貪戀之心,死了以後神識不會跑的,還守在旁邊,這個事情很麻煩。念書的人喜歡書本,喜歡書本怎麼辦?書本裡有蛀蟲,死了以後就變成書裡頭的蛀蟲,他捨不得離開書本。愚痴,牠破壞書本,把書本吃掉了,喜歡到極處就把它吃掉了。所以佛當年在世,教誡出家的學生,那個時候的生活方式很簡單,每天出去托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就是怕你什麼?怕你貪戀這個環境。這個樹很陰涼很大,佛說可以,你晚上在這住一晚上,第二天別的地方去,不要再住在這裡。不可以戀念這個環境,貪戀環境什麼?怕你將來死了之後,在這個樹裡當樹神了,不能解脫。所以這個世間一切神明是這麼來的,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後面講的是鬼神眾,鬼神眾是屬於餓鬼道、地獄道的。

  這一段經文在末後釋迦牟尼佛叫著智慧第一的菩薩文殊師利,叫著他。文殊師利菩薩是七佛之師,他的學生當中,釋迦牟尼佛跟我們講,已經有七個學生都成佛了,老師還是菩薩。七佛之師,可見得他的智慧確確實實已經到達究竟圓滿,而是大慈大悲不願意示現成佛,以菩薩身分來幫助大眾,這是慈悲到了極處。問文殊菩薩,今天參加大會的這些大眾,上從諸佛如來,下至地獄眾生,換句話說,十法界統統包括盡了。十法界包括盡了,這樣的法會,諸位去查《大藏經》,大概只有《地藏菩薩本願經》是這樣,其他一切經論沒見過。這是什麼境界?這就是盡虛空遍法界,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統統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它表這個意思。孝敬之大,含蓋了虛空法界。出世法你想成就,從這個地方建立。世間法,在世間要想建功立業,要想在這個世間得到功名富貴,得到成就,也要從孝道裡頭建立。所以它這一章經文是在顯示出孝親尊師是廣大無有邊際的,捨離這個法門,世出世間法一法都不能成就,這個經文主要意義是告訴我們這樁事情。所以這些天眾、神眾我們不必一一去講解,講故事那個不是經中的要義。佛講經不是給我們介紹這個神、那個神,不是,不是這樣介紹的,他這個是叫我們看,看真正的意義。

  文殊菩薩智慧第一,不知道數量。佛就說了,不但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你從這些對話當中去體會孝敬之德不可思議,然後再把這個收回來,收回來,這是從理歸到事。理是無有窮盡,無量無邊,如果理要不融在事裡面,那我們怎麼修法?理融會到事,這就是佛法的地藏法門。所以佛說了,這都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已度」,已經有成就的人,「當度」,是地藏菩薩現前正在教化的這些人,「未度」,是未來的眾生,後來的眾生,「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說度,這是因;說成就,這是果報。這就是我剛才所講的,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沒有一樣不建立在孝道、師道的基礎上。師道是尊師重道。佛說了這些話,文殊菩薩非常感慨的說,佛所講的我完全能相信,但是有一些迷惑深的人,像權教菩薩、二乘乃至於六道眾生,沒有這個智慧,佛給他講的,他能相信嗎?他能接受嗎?不能相信,不能接受,他必定生疑惑,甚至於毀謗,那這個過失就很重了。所以文殊菩薩轉而祈請釋迦牟尼佛把地藏菩薩在因地,他究竟怎麼樣存心、如何行事具體給我們說出來,不但能令後世的眾生對這個法門能信,而且能夠發願依照這個法門來修學,這是文殊菩薩的希望。這是師生兩個人一問一答。

  佛就給我們說出來了,首先用數量來比較,就是校量功德。佛在數量上講,這個數量實在是太大太大,他講「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剛才跟大家說了,三千大千世界最少是一百億個銀河系,我們無法想像。他說這一百億個銀河系裡面,所有一切的物質都把它統統變成微塵,一個微塵作一個數,比喻什麼?一個微塵比喻一條恆河。一條恆河裡面,那個恆河的沙有多少?一粒沙比喻一個大千世界,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一粒微塵再比喻成一劫。「一劫之內」,所積這些塵數,然後再把它比成劫,這個數字沒法子講。佛往往形容數量之大,用這個方法來比喻,這實在講是非常非常有智慧。要是我們一般人說個大數字,說不出來,不曉得用什麼方法說好,佛這個方法非常巧妙。

  他說:「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以來,千倍多於上諭。」十地是法雲地。地藏菩薩什麼時候證得法雲地的菩薩果位?那太久遠太久遠了。何況地藏菩薩在十地果位之前的修行?這個時間就更長了,更是不可思議了。佛講這麼多比喻,我們要知道他用意之所在,說來說去他到底跟我們說的什麼,就是說一句「不可思議」,就說這麼一句話。地藏菩薩的威神不可思議,地藏菩薩的誓願不可思議,地藏菩薩的智慧不可思議,地藏菩薩的神通不可思議,地藏菩薩種種一切,統統不可思議,那一大堆的比喻就說這句話。那是真不可思議,不是假不可思議,你要可思議,前面數量你去數數看,你去議論議論看,沒法子。所以要曉得佛在經上拐這麼大的彎,拐彎抹角繞這麼大的一圈,他的真正用意就說這個。

  我們讀經最要緊的就是要體會這個意思,正如同開經偈裡面講「願解如來真實義」,這一句很難。佛講經說法是意在言外,文字是語言的符號,佛講話的真實義是在語言文字之外,你要會體會。你不會體會,依照這個經文一個字、一句一句來解釋,沒講錯,句句都沒講錯,可是你不懂得如來真實義。所以諸佛常說「依文解義,三世佛冤」,依照這個經文來講解,三世諸佛都喊冤枉,為什麼?佛真正的用意你不知道,那我們就冤枉了,真的意思你沒有能領會到,你完全在語言文字上兜圈圈。所以,上面那一些話,全是顯示出不思議。由此可知,這部經就是不思議的經典。在佛門裡面《華嚴經》是大不可思議經,通常我們稱《維摩經》是小不可思議經。這個不可思議經,在佛法裡面就是上上乘的經典,最究竟、最圓滿、最真實的法門。《無量壽經》不可思議,這一部《地藏菩薩本願經》也是不可思議。

  我們從這裡體會到了,向下的經文所講的那個殊勝功德利益,聽了之後也許就會點頭,不會懷疑了。底下經文佛就勉勵我們大眾了,特別是現代人。「若未來世」,佛那個時候講未來世就是指我們現在。「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菩薩名字」,聽到地藏菩薩的名字,「或讚歎,或瞻禮,或稱名,或供養,乃至彩畫、刻鏤、塑漆形像」,你能夠做這些事情,佛講「是人當得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這個人的果報就能夠一百次的往返天上人間,不會墮惡道。我們一般人念到這個經文懷疑,為什麼?看起來這很簡單,這麼簡單、這麼容易就能得這樣殊勝的果報,這個我不相信。佛說的這個話是不是有問題?我們自己冷靜想一想,我們會不會相信?你今天家裡供養地藏菩薩像,你每天念地藏菩薩名號,每天去念《地藏經》,說老實話,該墮地獄照墮地獄,該變畜生還得變畜生,往返三十三天一百次,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那麼佛,我們曉得,佛是不打妄語的。《金剛經》上講得很好,「如來是真語者」,真就不假;「實語者」,實就很實在,不是虛妄的;「如語者」,如是與事實完全相符合,不增不減,這叫如語;「不誑語者」,誑是誇張;「不異語者」,佛怎麼會講假話。佛不講假話,那這段經文我沒懂。真的,如果說沒懂,這是真話,的確沒懂。

  世間一般人讀經粗心大意,人家經上明明講的「有善男子、善女人」,我們善不善?要善男子、善女人,這個修法才得這個果報,現在這個關鍵的字眼就在這個「善」字。善的標準是什麼?前面跟諸位同修報告過,佛對於大乘的學者,就是大乘修學的人,在沒有修學之前,先教給我們要修三福。三福就是在《觀無量壽經》講的這三個條件,而且特別跟我們說明,這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你要具足這個三條,就是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因為這部經是不思議的大乘經典,所以必須要三條都具足。經上這個善男子、善女人,那個善是有標準的,如果在小乘經裡面所講的善男子、善女人,只要具足兩條,大乘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要具足三條,你不具足,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就不包括自己在內了,這個要知道。

  三福,第一條有四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四條統統做到了,你是世間,就是六道裡面的善男子、善女人,可以給你說明,你不會墮三惡道。你生生世世也在人天兩道,不會墮三惡道的。如果再加上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你是小乘的善男子、善女人,這個比六道要高。今天這部經是大乘不思議經典,所以還要加上第三條,第三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換句話說,這個十一句統統要做到,統統要具足,才是此地講的善男子、善女人。所以讀了這句,我們是不是經典裡面的標準?果然三條標準統統都具足了,下面我們這個修法的時候,那要是不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果報必定是「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決定是這個果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就更殊勝了,果報不可思議。

  所以諸位讀經,凡是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那個「善」是有標準的,這個一定要知道。因此,學佛的同修不能夠疏忽,不能不修善,不修善就不能接受佛法,不修善就不能修學佛法,當然佛法裡面講的殊勝的功德果報,沒我們的分。我們自己要不要學,要不要認真的修學,這都在自己了,這是諸佛菩薩也無法勉強我們的。諸佛菩薩只能把這些道理,把這個事實真相告訴我們,除此以外,他對我們什麼也幫不上忙,能幫上忙的到此為止,後面的事情要靠自己努力了。

  這個善的標準跟諸位報告了,下面這個修法也簡單說一說,因為這些修法,佛幾乎在大小乘經典裡面常常講,我們常常看到,是不是真的懂了?這個有問題。是不是真的懂了,是不是真的去做了,做得如法不如法,這很重要。做得如法不如法,就是我所做的是不是佛所講的,有沒有做錯,這就非常非常重要。我們常講修行要如理如法的修學,一定要依照佛的標準,佛給我們講的理論,佛給我們講的方法,這才是佛的好學生。

  第一講聞名,聞名是基礎,是緣成熟。緣如果不成熟,聽到佛菩薩名號也沒有用,就像前面講的,不但他不相信,他還要毀謗,緣不成熟。佛在經上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什麼叫無緣?緣沒成熟,是這個意思。盡虛空遍法界的眾生與佛都有緣,緣是統統有的,但是有些人成熟,有些人沒成熟,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這個我們要曉得。先成熟的先得度,後成熟的後得度,沒有成熟的,不可能就去度他,度他沒有用處的,反而把他的緣耽擱掉了,必須讓他自然去長成,這點不能不知道。有些人度眾生的心很切,巴不得趕快去成就他,殊不知這個不可能的事。就好像小朋友一樣,六、七歲的小朋友剛剛上小學一年級,決定不可能馬上到博士班,趕快畢業拿到博士學位,不可能的,他必須要經歷小學、中學、大學,按部就班他才會成熟。諸佛菩薩比我們慈悲多了,他度眾生他不著急,沒有成熟的,他絕對不會現前就來教導他,他不會的。

  像這些地方,我們要覺悟,我們要明瞭,眾生緣沒成熟,先成熟自己,先度自己,自己成就了,眾生緣也成熟了,我度他正好。自己還沒能得度,又要想發心去度別人,別人也沒度了,自己也沒度了,這個就錯誤了,大錯特錯了。所以在緣沒成熟,決定不勉強,先度自己。怎麼度自己?諸位要知道,念佛法門裡面修行用功的正確方法,就是念佛。初學的時候理論不清楚,為了增長信心,為了避免退墮,我們加上讀經。讀《無量壽經》,每天念幾遍,這個作用是增長信心,避免退墮,避免退轉,用意在此地。真正功夫的力量都在一句佛號,所以念佛一個人自己好好的去念,要求二六時中這句佛號不間斷。念佛的時候出聲不出聲沒有關係,心裡念跟出聲念是一樣的。不出聲念,有的時候會疲倦、會打瞌睡了,打瞌睡時候怎麼辦?就高聲念,精神振作起來了,提起精神了。念累了,就默念,就心裡念不出聲。坐著這個地方念,坐太久了,活動活動、走動走動,走著念。走著念,我們叫徑行,繞佛。繞佛,不一定在佛堂裡繞。

  我前年在台灣南部講演,在東山寺,好幾年以前了,遇到一位老朋友,他有八十多歲了,鍾景德老居士,他過去學密也學禪,用了很多年的功夫。我前幾年到南部遇到他,他告訴我:「法師,我過去浪費了幾十年時間,禪密統統不得力。」我說:「那怎麼辦?」他說:「我現在念佛了。」我說:「那好,太好了。」他告訴我,他一天念三萬聲佛號,他是走路念,走一步,念一聲。他退休了,每天走三萬步,念三萬聲佛號,八十多歲滿面紅光,身體好,精神好,音聲洪亮。他住在屏東鐵爐寺,鐵爐寺是郊區,他念佛在哪裡?他在郊外,人家種田,那個田,他到外面去轉,他不是在寺廟裡。他每天有一定的路線,繞一圈三萬步,這個叫徑行的念,所以這些都是方法。老年人要運動,運動量不夠的時候,身體就會僵,會壞掉的,所以要有足夠的運動。像在美國公園很多,環境好,公園裡面繞一圈、繞兩圈。公園大小不一樣,你去繞一圈,頭一天去計數,看看繞一圈是多少步,要多少時間。到以後就可以不必計數,不必計數,這個數大概就是差不多,就很接近。這樣修行好,對於年老的人,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利益,所以繞念。還有一種拜佛,拜佛念佛。這個拜佛念佛不要出聲念,出聲音傷身體,傷氣,所以拜佛的時候是默念,不出聲。拜佛快慢,是依自己的身體體力,要多拜。跟諸位說,每一次拜佛都拜一身大汗,這就有好處,不要怕累,不要怕出汗。出汗有什麼關係?洗個澡就好了,換個衣服就好了,才能收到真正運動健康的效果。你每天能夠拜三百拜,當然拜得愈多愈好。

  你看看倓虛老法師自傳《影塵回憶錄》裡面所寫的曬蠟燭的法師,有一篇曬蠟師的故事,他是專門修拜佛,他一天拜三千拜。他什麼也不會,因為這個曬蠟師不認識字,沒念過書,出了家之後就做香燈,在寺廟裡管香、蠟燭,管佛前面供桌的清潔,管這個,做這個事情。因為他呆頭呆腦,所以這寺廟裡的大眾也就不大瞧得起他,有人跟他開玩笑。大陸六、七月夏天很熱,太陽很大,大家都曬衣服,佛教寺院裡經書就曬經。有人跟他開玩笑:「香燈師,你那些蠟燭都上霉了,搬出去曬曬吧!」他就真聽話,把蠟燭都搬到外面去曬,曬了兩個鐘點,蠟燭都曬化了,都曬化掉了。晚上做晚課,把蠟燭拿來點,蠟燭只剩一根芯,蠟燭油都沒有了。這個維那師一看就很生氣,這怎麼回事情?他就老老實實告訴他:某人叫我去曬蠟燭,我曬了之後變成這個樣子了。

  這個維那師很生氣就告訴方丈老和尚,方丈老和尚很有修養,點點頭,叫他來:好了,你不要當香燈師了。覺得這個人老實,叫他幹什麼他就幹什麼,這很可貴,不容易。就叫他去拜佛,拜釋迦牟尼佛的舍利,一天拜三千拜。他就依教奉行,老實,每一天就拜三千拜。拜了三年,他開悟了,跟六祖一樣,他做了一首偈(他不會寫,叫別人給他寫,寫了送給老和尚),老和尚一看,真的開悟了。以後他講經說法,詩、偈子都做得好,開悟了。所以這個老和尚有眼光,這種人是法器,值得栽培。老實人可貴,聰明人不行,聰明反被聰明誤,老實人可貴。你們看《影塵回憶錄》,那個曬蠟師的故事很感動人。

  由此可知,聞菩薩名,經上講的這個「聞」,這是大乘經典,要特別記住,是大乘不思議經典。這個「聞」是三慧,聞思修三慧,說一個字,底下統統都有了。聽到佛菩薩的名號,必然開發自性光明,佛菩薩的形像、名號都是啟發自己心地光明的,這個功德就殊勝了,就不可思議了。換句話說,起心動念,言語行動,都能與自性相應,我們佛門常講「稱性起修,全修在性」,他怎麼會墮惡道?一百次往生三十三天,這個說法太保守了,我看是不止,怎麼能不相信?要明白這個道理,聽到了就起信。聽到地藏菩薩的名號,孝敬之心油然而生,對人、對事、對物沒有一樣不孝敬,這是聞名,聞菩薩名號。不是我們現在聽到,南無地藏王菩薩,這個沒有用處的,聽到怎麼?無動於衷,甚至於聽到,這是迷信。你要曉得這聞,什麼叫聞,不是我們現在這個聞。

  「讚歎」,比前面還要超勝。讚歎是宣揚,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推廣、介紹,把地藏孝敬介紹給大眾、勸勉大眾,這是讚歎。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是讚歎,換句話說,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都是讚歎自性的性德,真的是「心外無法,法外無心」,統統是讚歎性德。讚歎由愚迷回過頭來,以性德修行的這些大眾,這就是菩薩、羅漢、善男子、善女人。這個善就是他回頭了,他從前是愚、是迷,現在他不愚、不迷了,回過頭來了,回頭就善。「瞻禮」,瞻是仰慕、景仰,禮是禮拜、是恭敬。所以佛門禮拜是修行的一種方法,不同於世間人講的禮節,不是這個意思。他這個禮拜是修行的方法,心要清淨,拜佛的時候心地清淨,至誠恭敬。至是到極處。誠到極處,這是敬。什麼叫誠?一念不生謂之誠。如果心裡面還有妄念,還有念頭,心就不誠。誠心,心裡面一個妄念都沒有,這是誠。誠到極處,這是養心,修心。拜呢?拜是修身,身是機器,機器要動,不動就壞了。所以身要動,心要靜。拜佛的時候心靜身動,所以是養生最殊勝的法門。我們要想健康長壽,世間人講的長生不老,這個修行方法很有效,就是修長生不老的方法。當年秦始皇就想得長生不老,到處去求神仙,結果被人騙了。那個時候佛教沒到中國來,佛教是在後漢時候來的,所以秦始皇沒有福報,要遇到佛法,佛法的確可以教他長生不老,有方法,就是瞻禮。

  「稱名」,是念菩薩名號。像我們今天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句接著一句相續不斷,這是稱名。這全教給我們修學的方法。「供養」,供養裡面一定要知道法供養是第一,不著重財供養。一切供養當中,法供養為最。法供養當中,第一條是依教修行供養。我們怎樣供養地藏菩薩?依照地藏菩薩經典裡面的教訓都能把它做到,這是真正供養地藏菩薩。你家裡供不供地藏菩薩的像都無所謂,那是形像,那不重要的,重要是經上所講的我做到了,這才是真正的供養,真實的供養。

  下面講「彩畫」,是講畫佛菩薩形像,畫的像。「刻鏤」是雕刻的像,或者用模子造出來的像。「塑」是泥塑,「漆」是漆雕,造佛菩薩形像。造佛菩薩形像是自利利他。上面從聞名一直到供養,都偏重在自己依教修行。下面彩畫到「形像」這兩句,是自利利他。也就是說建立道場,塑造形像,供給大眾瞻仰,隨機說法,我們現在的話講機會教育,就能收到幫助眾生接受佛教育的效果。這個地方有一個非常莊嚴的道場,特別佛教講求藝術,藝術宮殿,到這個地方來參觀,現在參觀旅遊的人一定非常之多,他們對於佛法一無所知,他來參觀,我們給他介紹,他就接受佛法了。像我前面跟諸位講的四大天王,你進天王殿,這些參觀的人給他一尊一尊介紹,他代表什麼意思,就給他上了一課,他從這個地方了解佛法教育的善巧,藝術化的教學,無形當中他就接受了。

  所以這個是教化眾生的善巧方便,把佛法、把這個法門介紹給一切眾生,能這樣的修學,他這個功德說一百次往生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我們想一想,應該,他應該得到的,一點也不過分,這才能相信。你要這一段的意思沒搞清楚,乍看起來的確是很不容易叫人相信的。可見得裡面每一個字、每一句,都不是我們想像的意思,我們想的時候統想錯了,不是經上的意思,想錯了。由此也能夠體會到,開經偈裡面所說的「願解如來真實義」是確確實實不容易,以我們凡夫的心去想佛的意思想不到,統想錯了。也從這裡我們能深深體會,佛法一定要認真的修學,不認真的修學,你這個意思決定不能體會。人家註,註了我們也看不懂;聽人家講,講了也沒聽懂。一定要照做,做一分,你自自然然體會一分;做十分,當然有十分的體會,那是真的。

  接著後面。前面這一段是把地藏法門修學的方法給我們提出一個綱領,我們知道了。那要如何,現在的術語,是落實在我們生活當中去修學。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從早到晚處事待人接物,我們應當怎麼個學法,底下就舉了幾個例子。第一個例子是說地藏菩薩在久遠劫之前,他是一個長者,「大長者子」,你看他是怎麼樣修學這個法門。「大長者子」,我們現在看到這個句子,有兩個說法,兩個說法都講得通。一個說法,「大長者子」是一個人,因為我們中國人古時候稱子是尊稱,就好像現在我們稱先生,古人稱子。我們稱孔子,要用現在話就是孔先生;孟子,孟先生,是尊稱。所以大長者子,大長者先生,一個人。另外一個說法,是大長者的兒子。這個也講得通,兩個意思都講得通。究竟是大長者先生,還是大長者兒子,這個不要緊,這不重要,總而言之,這句話,我們看他怎麼修學,這才重要。所以不必為這個爭論,因為這個在字面上兩個意思完全講得通的,這個不是爭論的焦點,不是重心,重心看他修行的方法。在古時候稱長者,一般社會上,他有社會地位,他有財富,他有德行,他有學問,在這個地方被大家所尊敬,這個稱長者。

  這個修行是見到佛的相好,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佛的相是圓滿的,找不到缺陷,我們世間人常講的美男子,沒有一個相不圓滿。所以大長者子看到佛相貌這麼圓滿,生起羨慕之心,他就問他,你的相貌為什麼會這麼圓滿?這也是佛接引眾生、教化眾生的手段。諸位要知道,相是福,是果報,果報都有因,修因才得到果報,你要不修因,你怎麼會得到果報?所以你看看佛在經上常說,菩薩成佛了,成了佛之後,還特別用一百劫的時間,這個劫時間就長了,專門修福,就修相好。那我們要想想,佛為什麼要用這麼長的時間去修福?佛要沒有一個好相,怎麼能度人?你說那麼好,你看你自己這個樣子,人家一句話就點破了,誰還跟你學?他身沒有缺點,找不到缺點,這就相信了。所以這是接引眾生的手段。

  我跟你講學佛的好處,我跟你講學佛,你們心目當中說往生極樂世界,開智慧、成佛道,太遠了,你們不想。你們想什麼好處?我青春不老,每個人都想的。我長壽健康,不生病,永遠不老,這個你們每個人都想的。我給你講,統統得到;但你自己這個樣子,我們不相信。所以佛修的相好圓滿,縱然年歲大了,大了看相貌還是年輕人,這個相信了,我們一看相信了。所以相好就是接引眾生的第一個方便法門,因為眾生都希求福報,看到佛圓滿的福報,佛就告訴他,你想得到這個福報,行,你應該怎麼修法。譬如說佛的三十二相,我們常常在經上看到,佛廣長舌相,我們這個世間人舌頭很短,佛的舌頭伸出來可以把面蓋住,他能表演給你看。這個相從哪裡來的?佛就講了,一個人不打妄語,不要騙人,誠實,三世不打妄語,你舌頭伸出來可以舔到自己的鼻子,三世不打妄語。佛的舌頭伸出來蓋到面,他生生世世不打妄語,這還會欺騙你嗎?每一個相好都有修因,這個我們聽了相信。

  大長者子,學佛的因緣,羨慕佛的相好。楞嚴會上說阿難尊者發心學佛,也是羨慕釋迦牟尼佛的相好,認為這個相好絕對不是父母所生的,是他以後所修的,希望自己也得這個福報,這才發心跟釋迦牟尼佛修行。凡事都有因果,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報,因果報應,絲毫不爽。你明白這個事實真相,你就會認真去斷惡修善,別人怎麼造作與我不相干,我自己一定要斷惡修善。人家以惡意對我,消我的業障,決定沒有報復的念頭。吃虧是福,上當就是佔便宜,為什麼?消業障,增福慧,要明白這個道理,絕不會跟人家計較,不要跟人家計較。何況你要把事實真相搞清楚了,因果通三世,然後才知道沒有一個吃虧的,也沒有一個佔便宜的,這個裡頭有報償。

  佛在經上跟我們講得很明白,至親莫過於父子。父子,佛在經上講是四種緣到你家來的,沒有這四種緣不會變成一家人,這四種緣什麼?就是因果報應。佛給我們說第一種報恩的,過去世父母對待這個兒女,是對待他有恩,他今天遇到了,他來報恩的。這個報恩的天性就純孝,孝子賢孫,不要教的,他是來報恩的。第二種是報怨的,他跟你是冤家對頭,過去你害了他,他這下找到了,投胎來做你的兒女,來害你,會搞得你家破人亡,來報怨的。在我們中國歷史上,明朝初年,諸位都曉得方孝孺,方孝孺就是來抱怨的。方孝孺的祖父葬他的父親,他的父親就是曾祖父,葬他曾祖父的時候,連續三天作夢,夢到一個穿紅衣服的老人,哀求他,希望把下葬的日期延後。他說你下葬這個地方就是他的家族,他的家族有八百多口,搬家遷移來不及,希望他延後幾天。他說好像在七天當中夢到三次,結果他不相信,還到墓地裡面挖這個穴,穴一挖開之後下面是蛇,很多小蛇。可見得來託夢的是那個大蛇,牠的子孫,牠說有八百多口,就這樣被挖,挖死掉了。死掉之後,這個蛇就到他家來投胎,就做他的孫子,投胎。所以方孝孺非常聰明,方孝孺舌頭是開叉的,跟別人舌頭不一樣,人家舌頭是圓的,他舌頭是兩個,尖尖的,兩個,蛇來投胎的,來報怨的。你看明成祖叫他下命令寫詔書,他反抗。明成祖說:「你要反抗我,不聽我的命令,我滅你九族。」他說:「你滅我十族也不怕。」十族,只有九族,哪來十族?以後把他的老師也殺掉了,老師也倒了霉,十族把老師當作一族,就是那個蛇來投胎,報怨。你害死他一家,他不甘心也害死你一家,也來報復你。這樣的兒孫,這是來報怨的、來報仇的,你怎麼能避免得了。仇人,仇人到你家裡來了,你怎麼防範?沒法子防範的。

  第三種討債的,我們講討債鬼。討債是什麼?父母欠他的,如果欠得少,二、三歲就死了,少,還完了。欠得多,培養到大學畢業了,或者拿到個博士,剛剛想到社會上做事情賺錢,死了,欠他多的。欠他多,他到這個時候討完了,討完他就走了,絕對不會留戀的。第四種是還債的,還債什麼?是兒女欠父母的,過去生中欠他的債務。還債的也看欠多少,如果欠得多的,他對父母物質上的供養會很豐厚,沒有恭敬心,對父母沒有孝敬心,只是你的生活他會照顧得很周到。如果欠得少的,這個供養就很薄,可以讓你維持生活,但是不會讓你生活過得很自在、很舒服。自己發大財了,父母親給他買個小房子,一個月給他一點生活費用,沒有恭敬心,那是還債的,還得少,欠得少。

  佛給我們講,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就是這麼個關係;沒有這個關係,不會變成一家人。我有一年在香港講經,住在壽冶法師的那個講堂,壽冶法師在紐約。他講堂大殿上有一副對聯,那個對聯很有味道,他的上聯寫的是「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上聯講夫妻是這麼回事情;下聯寫的「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他那個佛堂掛這麼一副對聯,每一個到那裡燒香、拜佛都要去看一看,很好,提起警覺心。這個是佛給我們講的眾生相,眾生的真相就是如此。明白事實真相了,我們要覺悟。真正覺悟的人,絕對不跟眾生結惡緣,不要幹這個事情。真的要斷惡修善,與眾生結善緣,結善緣不要記在心上,三輪體空,不要執著。為什麼?我跟他結善緣,將來也不要他來什麼善報,總而言之,都麻煩。所以佛法教給我們業要淨業,淨業就是沒有善惡,修清淨的業,這才能超越六道輪迴。修善,在三善道受果報;造惡,在三惡道受苦報,這就是輪迴。所以輪迴從哪來的?輪迴是自己造的,自作自受,不是別人設計給你受的。自作自受,這是我們一定要把真相搞清楚,然後自己曉得我應該怎麼做法。

  佛法裡面最殊勝的善法,最真實的善法,無過於念佛求生淨土。這個真是止於至善,人人能做得到,真實不虛。它的方法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有很多人不相信,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他不曉得,這一句佛號成就,是十方三世一切如來度眾生的第一法門。為什麼佛說許許多多的法門,就是這個法門他不能接受,這才施捨無量無邊的法門來誘導他。到最後?還是這個法門成功,諸位念《華嚴》你就了解了。《華嚴經》那是殊途同歸,無量無邊的法門最後都歸到華藏世界,都歸到毗盧性海。到了華藏世界,你的修學到地上菩薩,這是深位菩薩了。經上明白告訴我們,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到最後還是歸到這一門。十地菩薩是從初地到十地、到等覺,這十一個位次。這十一個位次菩薩,你問他修什麼法門?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所以現在不管學禪也好、學密也好、學教也好,學到最後,到你登上初地了,你就會念佛求生淨土了。所以說殊途同歸。

  我讀《華嚴》,講《華嚴》,我講《華嚴》講了十七年,我對於淨土的信心是從《華嚴經》上建立的。講了十七年,有一次忽然心裡起了個疑問,就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善財童子,他們修的是什麼法門?把《華嚴經》展開仔細去一觀察,他們是修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這就引起我非常注意。我就去想這個問題,文殊、普賢是圓教等覺菩薩,如果說一般人求生淨土,我們不會疑惑,圓教等覺菩薩,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為什麼?在我們一般人講,你找不出理由。最後只有一個理由,去成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說去證圓教的佛果,除這個理由之外就找不到第二個理由。這樣才恍然大悟,要想成就究竟圓滿佛,都在西方極樂世界。這才把這個答案找出來,然後才知道這個法門,它之所以被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讚歎、尊敬、極力提倡弘揚真正所以然的道理搞清楚了,這才死心塌地把一切法門放下了,專修這個法門。

  我自己很幸運,如果沒有發現這個法門,沒有認真修學這個法門,我們這一生還會跟過去生一樣,得不到一個結果,還要搞輪迴,決定出不了三界,原因在哪裡?沒有能力斷煩惱,沒有能力斷妄想。妄想、煩惱是障礙,妄想是所知障,執著是煩惱障,我們沒有能力斷掉分別執著,沒有能力不打妄想,這才真正放下。所以蓮池大師晚年專修淨土,他老人家說了一句話,說「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八萬四千行,饒與他人行」,他老人家自己一句佛號,一本《阿彌陀經》,這是蓮池大師晚年。我明瞭了,我真正體會到了,所以我說這才是究竟徹底的大徹大悟了,真正覺悟了,萬緣放下,一本《彌陀經》,一句阿彌陀佛,他成為一代祖師,這上上品往生!所以淨宗真的是難信之法。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無量壽經》,後面偈子有兩句:「佛說難信真難信,億萬人中一二知」。這個話是真實的,一點都不過分,億萬人中一二知,你說談何容易。所以佛首先用相好告訴大家因果,善因善果,惡因惡報,首先用這個方法來接引大眾。《地藏經》上擺起這個修行次第,頭一個就用「大長者子」。他為什麼第一個不用婆羅門女,不用光目女,把大長者子見到佛的相好再發心擺在第一個?用意在此地。我們明白這個意思,這《地藏經》大致統統都明瞭了。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明天我們還有一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