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三十六集) 2009/5/21 台灣高雄 檔名:12-047-003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經文第五頁,我們從第五頁倒數第三行最後一句看起,這是一個段落:
【華嚴經云。嚴淨不可思議剎。供養一切諸如來。放大光明無有邊。度脫眾生亦無限。施戒忍進及禪定。智慧方便神通等。如是一切皆自在。以佛華嚴三昧力。依此義故。名華嚴三昧也。】
在這一段裡面,大師舉出實例,實際上的例子,讓我們懂得自在用。普賢菩薩的十願,文殊菩薩的十波羅蜜,怎樣自在的落實應用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讓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能夠跟十度、十願相應,那就是圓明自在用。當然這是法身菩薩才能做到,這裡面所包含的超過八萬四千細行,這是真實不虛。我們今天是在凡夫位,是在六道,看到菩薩的大願大行,我們非常羨慕,非常的嚮往,我們怎麼學法?十度、十願前面簡略的都學過,我們看看《教乘法數》裡面講到《華嚴經》的十波羅蜜,這簡單的提示我們一下,菩薩修學的科目就是這十條,跟世尊在經教裡面常講十善業道。我們在《十善業道》裡面看到,這十法是人天、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乃至無上菩提,都是以這十法為根本,這十法一展開是無量法門,都不離這十法。《華嚴經》上講菩薩所修行的十個科目,從布施、持戒,一直到方便、願、力、智,亦復如是。一切諸佛如來、法身菩薩應化在十法界,無論是以什麼身,無論是演說哪個法門,沒有一樣不是圓圓滿滿的展現出十度、十願。我們雖然煩惱習氣很重,我們做不到,我們能夠看出這個門道那就很不錯了。《華嚴經》是先教我們解悟,就是教我們看破,先看破,然後再學習,學習就是放下。在這十條裡面,我們先略略的介紹一下,然後再研究我們怎樣去學習,這個很重要。
第一個布施波羅蜜,「檀那」,檀那是布施。「經云」,這個經云是《華嚴經》上說的,佛說的,「菩薩為令眾生心滿足故,內外悉捨等」,這個等的意思很深,沒有邊際,沒有底限。為令眾生心滿足故,這個心量多大!一切眾生,用我們現在這個社會來說,現在眾生都貪圖名利,他心能滿足嗎?所謂是貪而無厭,菩薩真的能叫他滿足。用什麼幫助他滿足?用法布施,把宇宙人生的真相給他講清楚、講明白,把三世因果的事實真相給他講清楚、講明白,他就恍然大悟。宇宙人生事實真相是什麼?是相有性無、事有理無,果報相續,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如果你知道這些事實真相,你那個貪瞋痴慢的煩惱習氣自然就化掉,理明白了,放下是真正的滿足。煩惱放下了,放下真滿足了,滿足什麼?智慧滿足、德行滿足、能力滿足、相好也滿足了。怎麼滿足的?自性本來具足的。那個時候六道沒有了,十法界也沒有了,你所見到的境界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你在那裡面不會起心動念,受用具足。一起心動念就壞了,那怎麼?起了障礙。所以不會起心動念,真的令眾生心滿足故。
他用什麼方法?內外悉捨。後頭這一句非常重要,前面是目的,後面一句是方法。每一條都是兩句,上面是目的,下面是方法。用什麼方法能令一切眾生滿足?內外悉捨,就是內外統統放下。內放下身心,外面放下世界,身心世界萬緣放下,這叫布施波羅蜜,捨得真乾淨。為什麼?不捨乾淨,我們的自性清淨心不能現前。自性清淨心,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說得好,「本來無一物」。你還有一物,自性清淨心就不能現前,自性清淨心裡面圓滿的智慧、德能、相好也不能現前,你說要不要放下?要!放下真難。如果旁邊有個善知識,你有什麼東西他看到了都向你要,這個善知識是真善知識。你得了錢財,他要,你有了功名,他也要,他什麼都要,這真善知識,為什麼?你不放下不行,你一定得放下。這個時候你要有智慧,你不可以說:他的貪心那麼重,我跟他相處這還得了!一切所有的他全都要去了。沒有這麼一個善知識幫忙,你不能成就。我遇到這樣的善知識,所以我感恩。這個善知識就是韓館長,她護持我三十年,我感恩,十方的供養送到我這裡來,全是她的。那個時候有個圖書館,她是圖書館館長,所有一切供養歸常住。最初心裡面也有一點感受,難過,但是天天在經教上,佛講得好,我放不下,有這個人一定要,她什麼都要,所以我們三十年相處沒有衝突。她要當領導,圖書館館長給她做,名也給她,利也給她,權力也給她。她要管理道場,所以我樂得一個不管人,沒有權管,不管事,也沒有權去管事,不能管錢。我把人事、名分、權力全都放下、都捨掉,才有這麼一點成就。
我們回過頭來看看許許多多,我不說在家的,說出家的這些同修們,一有了道場,要管人、要管事、要管錢,那他的道業呢?道業就沒有了,永遠就不能提升,原因在此地。所以這個認知很難,遇到這麼一個人,什麼東西一到面前她就拿走了,問都不問你,真正善知識,成就我。如果你心裡起怨恨心,不滿意,那你馬上就退轉,你的貪瞋痴慢統統起來,墮落了,墮落到三途。世間人看好像看不過,那是真善知識。所以我們自己心裡要清楚、要明瞭,要生感恩的心,她成就了我。開始因為煩惱習氣很重,當然有難過,三年五載,十年、二十年,心氣平和,若無其事,為什麼?正常了,天天都是這樣的,慢慢就正常了,到最後連念頭都不起,恭喜你,你成就了。要捨得乾淨,這才叫布施波羅蜜。世出世間一切法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只是壞事,障礙你,你要它幹什麼?有人幫你收拾,這太難得!
第二持戒。你看頭一個要放下,放不下戒就持不好,戒不會清淨,你真正能放下你的戒就清淨。第二「尸羅波羅蜜」,尸羅是印度話,意思就是持戒,持戒波羅蜜。波羅蜜是梵語,意思就是圓滿,圓滿的意思。布施圓滿了,持戒圓滿了。「經云:菩薩具持眾戒,而無所著等」。戒到什麼時候圓滿?沒有執著就圓滿,你有執著你的戒不圓滿。那我們曉得,於一切法,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執著,那你就證得阿羅漢。阿羅漢見思煩惱統統斷掉,不著了,超越六道輪迴,六道沒有了,這個戒律就清淨、就圓滿。所以我們自己想到,佛法,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告訴我,那時候還沒出家,他老人家告訴我,「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這句話很重要。不必在形式上斤斤計較,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沒有那麼多的形式。重實質,實質是從內心裡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就成佛了,你自性圓明體裡面具足的無量智慧德能統統都現前。所以我們初學,凡夫煩惱習氣很重,我們一定依照戒律的標準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為。這些年來我們也有相當深度的體會,為什麼我們的戒持不好?佛家入門,三皈五戒,三皈也是戒,叫三皈戒,沒做到,受了,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為什麼古人能做到,現在人做不到,原因在哪裡?原因是受戒之前還有前方便,也就是說受戒是有條件的,不是無條件的你一來就可以受三皈五戒。現在真的是這樣的,沒條件,只要你肯拜師父,師父馬上就給你授三皈五戒,不管你能不能持,就給你授了。受了做不到,那叫名字,出家是名字比丘,在家是名字優婆塞,有名無實。有名無實,這個話就不好聽,假的,不是真的。為什麼?條件不具足。
我們昨天學習過,世尊教誡弟子們,從哪裡學起?從淨業三福學起。淨業三福第一條不是佛法,給諸位說,第一條是世間法,第二條才是佛法,是小乘法,第三條是大乘法。那就是佛法建立在世間法的基礎上,世法沒有學好,怎麼能學佛?世法裡面給你們看看,「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有沒有做到?這些統統做到,才可以受三皈五戒,受了三皈五戒那就是真的善人。佛經上一開口,「善男子、善女人」,那善是有條件的,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全做到了,你是善男子、善女人。這四句怎麼落實法?在小乘教裡面,小乘經論講得很多,不學小乘怎麼行!可是中國佛教最近這一千多年不學小乘,所以南洋的小乘教跟中國大乘教一千多年的矛盾到現在沒解開,小乘人不承認大乘,大乘非佛說;中國是大乘佛法,瞧不起小乘,小乘是焦芽敗種,一千多年的矛盾。大乘、小乘都是佛傳的,這是兄弟,同一個父母,兄弟不和,你說這個老人心裡多難過,怎麼對得起佛菩薩!中國人不學小乘,為什麼?中國用儒、用道代替小乘,真有成就。可是到了我們這一代,跟過去這一千多年來,不學小乘,可是也不學儒、也不學道,這個麻煩可大了,所以大乘法裡頭一無所成,頂多形式上的、口頭上的佛法,都做不到,沒有根。
有些很難得,我同學當中就有,一生寫了不少書,著作等身,也有相當的名氣,走的時候不好,還不如一個念佛的老太婆,人家還預知時至,還能站著、坐著走。這些講經說法、著作等身的大法師,走的時候還有病苦,甚至走的時候人事不省,就是糊塗了,痴呆了,這個念佛都不能往生。中國自古以來講求五福,五種福,五福臨門。這五福裡頭,第一個是有財富,第二個是聰明智慧,第三個健康長壽,第四個兒孫多,第五個是好死,這個最重要。死的時候好,頭腦清醒,一點都不糊塗,清清楚楚的走,就肯定他絕不墮三惡道。你說一個很明白的人他怎麼會去變畜生、變餓鬼?不可能的。怎樣走的時候他到三惡道?迷迷糊糊,甚至走的時候對於自己的親人都不認識,自己的兒孫,見了面講「你是誰」,那就完了,連自己兒孫都不認識。這個現象很多,我們見得很多,走的時候病痛,那是業障現前。所以想到這一著,你就知道這個事情多麼可怕。這個事情會在我們自己身上發生,我們怎麼辦?要想沒有死苦,那要真修,不真修你辦不到。要認真去懺悔業障,要認真的依教奉行,我們才能夠像過去這些念佛往生人,預知時至,走的時候沒有病苦,這是真實成就。這裡頭最重要的,不求長壽,這一點很重要。六十、七十可以了,八十以上太老了,自己不能照顧自己,完全靠別人,那別人都是冤親債主,這個事情可麻煩了。所以我們在《往生傳》裡面看到的,《淨土聖賢錄》裡面看到的,大概都是七十以前多。高壽的,福報大,行!真有善友照顧他,這真善人,他結的善緣多,老的時候、臨終的時候,有許多善知識來幫助他。如果平常不知道跟人結善緣,臨命終時沒人照顧你,你怎麼辦?醫生、護士靠不住!這個我們都要看清楚,都要想清楚。現在這個身體還健康,要認真努力辦後事,這比什麼都重要。六十以後應當把這個做為自己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來得及來不及?來得及。你看看古人多半三年就成功了。很長的時間我們沒有把握,三、四年的時間應當是不成問題的,這比什麼都重要。具持眾戒,真放下,真的不執著。唯有真放下,唯有不執著,你才跟眾生結善緣。你不肯放下,你有嚴重執著,你會跟別人起衝突。這在日常生活當中,只要細心,你能看得很清楚。所以只有真正修行人,跟一般人不一樣。
第三個「羼提波羅蜜」,忍辱。「經云」,都是《華嚴經》上說的,「菩薩悉能忍受一切諸惡,無動搖等」,這是舉逆境、惡緣。在中國古人常講「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哪有那麼多稱心如意的,不如意事常八九,你要不能忍,這日子怎麼過?忍辱波羅蜜,從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覺,我們所遇到的一切人事物,順境、善緣要忍,忍什麼?不起貪愛,這個少,多數的,逆境、惡緣要忍,不生瞋恚。這是修行功夫,功夫就是在你日常生活當中工作待人接物,修什麼?修心平氣和,這要靠忍辱功夫,圓滿的忍辱才能達到。心平氣和好!為什麼?你生智慧,不生煩惱,你積功德,不壞功行,你積功累德。如果真正能保持三年五載、十年八年,你開智慧了,真的像佛在經論上常講的,煩惱輕、智慧長,那你這一生生活肯定是幸福美滿,這是從忍辱波羅蜜裡面來的。忍辱怎麼修?後面這個字好,無動搖等。那對於修淨宗就更殊勝,常常想著什麼?極樂世界是我的老家,家在西方,阿彌陀佛是我們家的大家長,諸上善人是我們的親朋好友,到這個世界來是觀光旅遊的。觀光旅遊何必認真?無論是順境、是逆境,善緣、惡緣,過兩天就走了,就離開了,無論什麼境界現前,都不動心。常常想著家在西方,那你就什麼都能忍,什麼都不在乎。
尤其是現前我們處的這個時代不好。我是很多年都不接觸媒體,不看電視、不聽廣播,雜誌、報紙至少四十五年不接觸,所以心比較清淨一點,為什麼?天天平安無事,真的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可是有些同學他們也很難得,把這個資訊裡頭重要的新聞摘錄出來給我看,一個星期會有一、二次送來給我看。節錄出來的多半都是災難的信息,科學家的報告、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最近多一點的信息都是講瘟疫、南北極的冰快速的融化。金融危機之後,科學家告訴我們有糧食危機,這個水,全世界的海洋、江河受了嚴重的污染,將來水資源會成為危機,人沒有水喝了,土壤受嚴重農藥、化肥,土壤都變成有毒,再不能種植,不能種植,糧食危機就發生。這不是迷信。雖然大家都知道這些是危機,可是他現在不能改過,農作物依然還在用化肥、用農藥;工業的廢水還是讓它流入江河,造成水污染,流到海洋,海洋海水也受到污染。科學家的警告是真的,如果不覺悟,這個地球若干年後不適合人類居住,這個話說得嚴重。現在地球上每一年,這是科學家報告的,都有許多動物絕種,為什麼?這個地理環境不適合牠生存。像現在最明顯的是地球暖化,溫度上升,南北極的冰快速在融化,眼看著北極熊、企鵝牠們可能會絕種,牠不能生存了。
我們看到這個世界許許多多的動物,特別是動物,很明顯,還有植物,逐漸在這個世界上消失掉,再就沒有了,慢慢的到人類,你說這個事情多麻煩!有沒有救?有救。但是一般人相信科學,不相信佛法,科學沒法子救,佛法有救,但是他不相信。佛法有非常健全的理論基礎,這個基礎是什麼?大乘經裡面常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如果我們地球上這些人,先從我們學佛的同學來開始,我們要救,他不相信我們相信。一切法從心想生,境隨心轉,境是山河大地、樹木花草,它隨著心轉,誰的心?我的心,我們要牢牢記住這句話。我的心要清淨,我的心要善良,我的心要真誠,我的心要慈悲,那山河大地、樹木花草都變成非常美好。如果我們存心貪瞋痴慢,起心動念損人利己,為名為利不擇手段,那就壞了,外面的環境全都變壞了。日本江本博士做的水實驗是真的不是假的。前幾天在高雄做講演,我相信我們同學有些人去聽過。所以我們的心地善良、清淨,外面環境都轉變。對於大一點的環境,他做了實驗,他做那個實驗我清楚,日本琵琶湖,這是日本國內最大的一個湖泊,有個小灣,這個灣裡面是死水,二十多年,氣味難聞,水很骯髒,有波浪,不平靜。他去做實驗,找了一百五十個人,請了一個老和尚,他告訴我,九十多歲一個老和尚,帶著這些人在這個灣區湖邊,大家把一切雜念放下,一心專念,念什麼?「湖水清淨了」,他就念這個,用自己的意念,湖水清淨了。在這個湖邊,一百五十多個人,念了一個小時,三天之後湖水果然乾淨了,臭味沒有了,水平如鏡。他照的照片給我看,祈禱之前那個樣子,祈禱之後完全變了,維持了半年。你看一次祈禱,半年的清淨;如果每三個月祈禱一次,那個地方就永遠乾淨。做了這麼一個實驗,做得很成功。
所以解決許許多多的危機,意念可以做得到,這你不能不相信。這些道理都在我們學習這篇文字裡頭,《妄盡還源觀》。你真的能把妄想分別執著徹底放下,這個世界就變了,變成什麼樣?變成極樂世界、變成華藏世界。華藏世界跟我們世界有什麼差別?毫無差別,不同的地方是人家那個地方居民人心善。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的,我們要記住,極樂世界皆是上善之人俱會一處,上善!那我們今天這個世界,皆是上惡之人俱會一處,不就是這麼回事情!山河大地是一樣,人心善它就變得善,樣樣美好,一點缺陷都沒有,我們人心不善,樣樣都不善,道理在此地。所以忍辱就太重要,唯有什麼都能忍,我們的心才清淨,才不會被外頭境界動搖。我們不動搖了,外面山河大地就跟著我們念頭轉好。
尤其是不能生氣。現在這個社會人都有病,而且都病得很重,病從哪裡來的?劉善人說病講得好,他說千百種的病,總的根源離不了兩個字,一個是氣,一個是火,你生氣,你上火了。火是什麼?憤怒,總離不開這兩個根源。如果人要是永遠保持不上火、不生氣,你的身體什麼毛病都沒有,你只要學會這一點,你的身體就健康了。可是外頭有環境引誘你,叫你生氣,那是什麼?那是你的冤親債主找你麻煩。你也很聽話,一惹你生氣,你果然就生氣了,脾氣就發了,你上當了,你吃虧了。你要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清清楚楚,他是來讓我生氣的,我偏偏不生氣,我還跟你笑咪咪的,歡歡喜喜的。所以任何人都不能傷害你,誰傷害你?自己傷害你。人家來傷害你用什麼方法?是叫你自殺,叫你生氣,叫你上火,叫你得病,你不知道事實真相。你了解事實真相,他怎麼樣引誘我,來逗我,我如如不動,這叫真看破、真放下。
第四個「毘梨耶波羅蜜」,翻成中國意思是精進。「經云:菩薩普發眾業,常修靡懈等」。精是不雜、不亂,進是不退,這兩個字連起來那就太殊勝了。我們現在世間人求進步,但是他不精。我們學佛的同修,在家、出家的,求進步的人有,很多,為什麼不成就?他是雜進,他是亂進,所以多少年下來沒有成就。精進就是中國古人講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那叫真精進。菩薩為我們表現的,普度眾生,隨心應量。我們細細觀察,那叫真精進,他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他為什麼能精進?他不為名,他不為利,他不為自己,他沒有自己,念念都為苦難眾生,而是念念都在幫助眾生覺悟,他真做到。無論是言語、無論是行為,行為是表演,這經上講的,「為人演說」,演是表演,做出榜樣來給人看,說是說明,別人看到你的榜樣,會向你請教,你再給他詳細解說。教化眾生要把演放在前頭,你看是演說,不是說演。世尊當年在世,四十九年都是在那裡表演給我們看,演什麼?演十波羅蜜,演十大願王。我們再說貼切一點,你細心觀察,你想想我講的對不對?他在那裡演《弟子規》,他在那裡演《感應篇》,他在那裡演《十善業道》。諸佛如來、菩薩、羅漢、祖師大德住世就幹這麼一樁事,幾十年如一日,一天都不懈怠,這精進。不放下怎麼行?不放下教人沒人相信。今天這個社會佛法衰了,佛門裡頭,法師沒有做出好樣子給大家看,這個關係太大了。連世間人都提出「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兩句話,大概是在十幾年前,差不多將近二十年,我在北京看到的。我第一次訪問北京師範大學,他們的副校長接待我,我看到他們在大講堂外面有一個牌子,上面就寫這兩句話,「學為人師,身為世範」。當時我看到這兩句話,我就跟校長說:校長,這兩句話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他就愣住了,他說是嗎?我說是的,一部《華嚴經》就講這兩句話。過後我把他這個「身」字改成「行」字,它本來是身體的身,我把它改成行字,學校也接受,行為世範,行的意思比身廣,得做樣子給人看才行。
所以我們自己有責任,在家學佛要做在家學佛的樣子,出家學佛要做出家學佛的樣子,我們這個小道場要給所有道場做一個樣子,佛法才能夠興旺起來。現在人把倫理、道德、因果疏忽了一段相當長的時期,所以我們自行化他都有一定的難度,如何突破這個難度?那就是要做樣子,這個重要。佛法不離生活,佛法不離工作,那你就曉得,生活是佛法,工作是佛法,處事待人接物沒有一樣不是佛法,佛法是活的,活活潑潑。在家庭裡面,對父母你是孝順的兒女,做出來,淨業三福頭一個是孝養父母,你要把孝道做出來。夫妻之間相處,先生要把丈夫做好,妻子要把太太做好,做出來!兄友弟恭。怎麼樣在家庭裡面落實?淨業三福在家庭落實,十善業道在家庭落實。從什麼地方下手?這個要記住,一定要從《感應篇》、《弟子規》、《十善業》,順序不能顛倒。學習的前方便,我們講暖身,好像運動一樣,在沒有上運動場之前先暖身,暖身用什麼?《了凡四訓》、《俞淨意公遇灶神記》,你用這兩樣東西奠定基礎,再學《感應篇》、學《十善業》,就很踏實,你真能學到東西。有這麼好的基礎,你在佛法裡隨便拈取一部經論,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快則三年,慢六、七年就差不多,你就有相當的成就。自己成就必定能感化人,頭一個你感化你一家。如果說你的家人都不能感化,你怎麼能教別人?頭一個就是教家人,家和萬事興。在一個道場,首先要感動你這一個道場的同修,一個人真幹,就會感動你的同參道友。不能感動,問題不在別人,問題在自己沒有修得好,自己真修好了,哪有不感動別人的道理!這叫真精進。
精進而後就有禪定,禪定波羅蜜。「經云:菩薩於欲無貪,諸次第定悉能成就等」。佛法修行的樞紐就在禪定,離開禪定不是佛法。世尊在經教裡面無數次的教導我們,「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佛法修學終極的目標是開智慧,智慧從哪裡來的?智慧從禪定來的。禪定從哪裡來?禪定從持戒來。如果持戒得不到禪定,持戒就變成福報,變成人天福報。為什麼持戒持得很好,他不能得禪定?特別是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為什麼?持戒人太少了,所以對持戒的人特別恭敬,對持戒的人特別讚歎,這一恭敬、一讚歎,他就變成貢高我慢,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高人一等,別人都不如我,你看這個不持戒,那個破戒,他心裡面常常想著這些,他定就得不到,於是他那個戒是表面的,他不是真的,他的功夫全破了。不要以為逆境會障礙你,順境障礙你比逆境還厲害,你本來修得不錯,被人家一讚歎、一供養就迷惑了,就糊塗了,這是非常可怕。哪一個成功的人都要突破這個關口,讚歎怎麼樣?讚歎生慚愧心,常常想著,跟菩薩比,跟佛比,我差太遠了,傲慢心不會生起來,你才不會退轉。可不能跟一般人比,你看我持戒,那個人不持戒,我比他強多了。這個念頭不是好念頭,這個念頭把自己的功行全部都斷掉。所以要向祖師看齊,要向佛菩薩看齊。這個地方講得好,於欲,欲是欲望。欲望裡有財色名食睡五欲,決定沒有貪戀。我見過真的一個好和尚,我從內心裡面尊敬他,他不貪財,他不貪色,他也不貪吃的、也不貪穿的,有一個毛病,貪名。別人讚歎他,他喜歡,就壞在這上面,把自己的功行破壞掉了,很可怕!所以名聞利養邊都不能沾。但是你在生活當中常常碰到,碰到的時候,你有高度的警覺心,你不能不應付他。因為佛教導我們,「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可是自己要有高度警覺,要有一個防線。
順境、善緣沒有貪戀,逆境、惡緣沒有怨恨,也就是時時刻刻知道保持自己的平等心、清淨心,這個重要。《無量壽經》經題上「清淨、平等、覺」,那是菩薩修成佛道的因,我們要知道。清淨平等覺才是真正的可貴,這個東西不能捨掉,其他的統統都要能放下。如果對於五欲六塵有絲毫的貪戀,放不下的,這個定就沒有,他修不成功,放下這個他才能夠修定,諸次第定。這個定一定是先從基礎,四禪八定,先從這裡開始。我們念佛人念這句阿彌陀佛佛號也是修定,這個要知道,這是很殊勝的一點。在什麼時候?在順境的時候,有個貪念起來,「阿彌陀佛」,把這個念頭打掉,回歸到阿彌陀佛;逆境、惡緣現前,心裡有一點不高興,趕快阿彌陀佛。這就是古大德常講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起來是你的習氣,肯定你會起來,但是起來讓它繼續去成長,那個麻煩大了,那你就造業了。一個妄念起來,不要緊,第二個妄念、第三個妄念就變成業障。所以希望在第二個念頭就換成阿彌陀佛,用阿彌陀佛把所有這些欲念統統打掉,這叫會念佛。從早到晚這樣念,念到個幾年,一般講三年差不多,你就有能力抵抗這些欲望的雜念,你的功夫才能成就。四禪八定是世間禪定,再往上提升,第九定,九次第定,阿羅漢所證得的,超越六道了。往上提升都是靠禪定,所以菩薩五十一個階級就是禪定的等級不一樣,你愈往上提升你的品位也上升。所以我們講宇宙人生的真相,到哪一個次第定才能證得?這個證得不太好懂,我們說發現,意思是一樣的。到哪一個次第定,你發現了、你看到了,宇宙的真相你發現、親眼看到?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八地菩薩。五十一個次第,八地是第幾層?第四十八層,八地菩薩。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這四十,再加上八地,四十八,像大樓一樣,五十二層大樓,到第四十八層,你看到了,看到宇宙是怎麼樣發生的,生命怎麼來的,你全看到了。所以佛法是科學,他要你親證,聽佛講的不算數,你自己必須爬到四十八層樓你才看到,愈往上面去愈清楚。第四十八個階層是你剛剛看到,八地菩薩叫不動地。
這是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的真實教誨,佛菩薩不是說你聽我說的就行了,你相信就行了,佛菩薩不是的,這是佛法跟其他宗教不一樣。佛法是教你求證,信解行,後頭證。你要不證悟,你光聽說的,那叫做道聽塗說,對你自己的境界毫不相關,必須要真正去行。這個行就是《論語》裡面夫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習就是行,你要把你學到的東西你去做到。在日常生活裡面做到,在工作裡頭做到,在處事待人接物裡頭做到,你真得受用。從這上來看,佛法是科學,從理論上講,佛法是哲學,一點都不迷信。你依照這個方法去修,修正自己的錯誤,這十條是標準。用這個標準修正自己的錯誤,我們才真正能得到實際的利益。這個實際的利益,那是道道地地的幸福美滿的人生。我們今天講幸福美滿的人生是有名無實,外國人講的真善美慧也是有名無實,通過佛法的學習,真的有真善美慧,真的有幸福美滿。
所以我們念佛是最方便的修定的方法,這個沒有老師指導也行,也能成功。在佛法這許多法門裡面有兩門是很困難的,一個是禪,一個是密。沒有真正好老師指導,很容易出毛病,這個毛病叫著魔,叫走火入魔。真正老師有修有證,我們一般人講有神通,你修行到什麼境界他都知道,都了解,在你將要出事情的時候他就有防範,他幫助你。所以容易著魔。念佛這個法門是穩穩當當,他得佛力加持,決定不會著魔的。如果沒有依照經教裡面這些規矩去修行,也有著魔的,這講念佛的,少,很少。念佛著魔我也見過,不善用心。所以無論學什麼東西,先要把理搞清楚,方法搞清楚,然後去做,一帆風順。這是講普通根性的人,不能不知道。只有兩種人,過去老師常講,他可以不要學,一種叫上上根人,他一聽就通了,什麼疑惑都沒有,他不會著魔,第二個是下愚之人,下愚,他老實,教他怎麼做怎麼做,他一輩子不會改方向的,這種人很容易成功。我昨天給諸位介紹的具行法師,那是下下根人;諦閑老和尚那個徒弟鍋漏匠,也是下下根人,他成功非常殊勝,他聽話,他不懷疑,教他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他心裡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什麼也沒有,三年念成功,預知時至,自在往生,多殊勝!這兩種人很好教,最難教的叫半吊子,高不高,低不低,像我們這些人是最難教的。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為什麼?就為這些人,這個要知道,這種人是佔大多數。那就要好好的學,把這個道理搞通,斷疑生信,信心真的生出來,真相信,不懷疑,然後依教奉行,就會有成就。所以禪定是修行的樞紐,定到一定的程度,智慧開了。所以定的層次,小定開小智慧,大定開大智慧,五十一個階級,愈往上提升定功愈深,智慧愈高。
底下就是「般若波羅蜜。經云:菩薩善觀諸法,得實相印,普入智門等」。這裡面這個善字是樞紐,善是什麼?他會,他會看,我們凡夫不會看。觀就是觀察,我們天天看這些諸法,看天空,特別是在晚上,晴空萬里的時候你能看到銀河系,看到銀河系以外這些星星,這是宇宙,能看到山河大地、樹木花草、芸芸眾生,我們六根能接觸到的。我們看到什麼?全是如幻如夢,不知道實相,實相就是真相,我們看的是假相;菩薩他會看,他看到了真相,一切諸法的真相。真相是什麼?當體即空,了不可得。像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這個時間很短,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這是善觀諸法得實相印。印在這個地方是肯定的意思。中國人講印定,他看到真相了。我們可以說能看到這個真實相,八地菩薩以上,七地以下都看不到實相,聽佛說的。層次愈高,對佛所講的愈有信心,決定沒有懷疑。我們凡夫心行不定,聽了佛所講的這個,有懷疑,是真的嗎?我們不會看,我們把眼前這些幻相都當作真實。都當作真實就產生什麼現象?產生控制、產生佔有,毛病就來了。如果你要知道事實真相,一場空,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你對於所有一切現象你就不會有控制的念頭、不會有佔有的念頭,那就跟諸佛菩薩一樣,這樣才能夠普入智門。用我們的話來說,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智慧,不生煩惱,生智慧,不生煩惱;生智慧,提升自己境界,生智慧,給一切眾生做最好的樣子,普度眾生。在十波羅蜜裡面,這個第六是實相般若,後面四條「方便、願、力、智」是從這一條裡面開出來的,也就是般若波羅蜜的起用,它用在日常生活,用在你日常工作,用在處事待人接物,所以它叫權智,也叫善巧方便。
第七個是「方便波羅蜜。經云:菩薩教化眾生,隨其心樂現身說法等」。眾生有感,菩薩就有應,這些菩薩是法身菩薩,不是十法界裡的,是一真法界裡面的菩薩。《金剛經》上稱他們為「諸佛如來」。你看一開頭,般若波羅蜜得到了,真實智慧得到了,大慈悲心自自然然就生起來。大慈悲心生起來起作用,作用是什麼?作用就是教化眾生。教化眾生一定要懂得契機,那你要隨眾生的心,你不能隨自己,要順著他。應該現什麼身就現什麼身,沒有一定的身相,也沒有定法可說。說法要看眾生,眾生有什麼毛病,有哪些他想錯了,他說錯了,他做錯了,你把他錯誤統統糾正過來,這就叫法。所以佛無法可說,佛所說的是你有毛病,你錯了,你違背了自性,佛教給你回歸自性,這就是佛法。我們這篇文章的題目叫「妄盡還源」,這就是說法,幫助你還源,幫助你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是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讓你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相好統統現前,是這個意思。你得到的是一切圓滿,一切圓滿是你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佛給你的,佛什麼也沒給你,佛就教你回頭,原來全是自己有的,這個道理要懂。真正明白了,我們真正感恩的心就生起來,佛是這麼樣的慈悲,我們迷失了自性,他幫助我們把自性找回來,就這麼個意思,所以叫方便波羅蜜。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注意的、要學習的,在此地要特別記住,要懂得隨眾生心,隨心應量。量是什麼?他的程度,他的程度不高,你講得太高,他聽不懂,他程度很高,你講得太淺,他不想聽,這叫觀機;或者你所講的東西他不喜歡聽,他就聽不進去,一定要逗機,還得要看他喜歡聽什麼,以善巧方便,這樣子你才能真正的成就眾生。
下面「願波羅蜜。經云:菩薩成就一切眾生,供養一切諸佛等」。首先你要知道,一切眾生,實在講就是諸佛如來。我們凡夫迷了,不知道,佛菩薩知道,眾生本來是佛,他不是佛他怎麼能成得了佛,哪有這種道理,他本來是佛,所以成佛就不難,他本來是。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告訴我們,「本覺本有,不覺本無」。我們今天不覺,我們迷,迷惑不覺,本來沒有,自性裡面沒有;本覺本有。本覺本有當然可以還源,不覺本無當然可以離開,就可以放下,只要你肯放下,問題馬上解決。所以願很重要,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來幫助我們。這個十願,目的是成就一切眾生,這個成就是幫助一切眾生證得圓滿的佛果,這叫成就。用什麼方法?用供養一切諸佛。諸位要記住,前面講的一切眾生就是一切諸佛,一切諸佛就是一切眾生,這個意思聽懂了嗎?幫助眾生是把他當作佛來看待,才真正能做到。為什麼?恭敬心真實,唯有真實的恭敬心你才能感動眾生,跟眾生一接觸,眾生就回頭了。為什麼佛度眾生效果那麼殊勝、那麼快,法身菩薩度眾生,再頑劣的眾生,聽他一教,都回頭,都覺悟,什麼原因?真誠。什麼叫真誠?你能把眾生看到他是佛,心就誠了。現在一般人教化眾生為什麼收不到效果?他是凡夫,他的根性很差,這種念頭,你怎麼能把他教好?佛能把眾生教好沒有別的,就是佛心中「那是佛,他迷了」。那個人是好人,他喝酒,酒醉了,發酒瘋,他不是壞人,趕快幫助他清醒過來不就好了嗎?從這個地方你去體會到佛菩薩本事在哪裡,原來這個本事我們都有,可惜我們沒用上,所以我們教化眾生的功力不如他,問題在此地。佛菩薩用的這些方法、這些手腕,我們要細心觀摩、要學習。他的祕訣是自己謙虛、尊重別人,所以人容易受感化。
「力波羅蜜。經云:菩薩具深心力,無有雜染等」。這個力怎麼成就的?我們在這裡就學到了,沒有雜染,你的深心力就成就。你有能力提升自己的靈性,你有能力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這種德能是我們真正期望能獲得的。這經裡面講的簡單明瞭,只要沒有雜染,你看我們學習,只要不雜,日常生活當中不要染污不好的習氣。什麼叫深心?好善好德的心叫深心。我們每個人都好善好德,為什麼深心力不能現前?因為有雜有染,我們的雜念太多。染是什麼?染是貪瞋痴慢、自私自利,這是染污。雜念多,又有這些染污的習氣,所以雖有深心,好善好德的心發不出來,甚至於愛心發不出來,我怎麼去愛人?我怎麼去懺悔?懺悔的心生不出來,都是深心無力,因為有雜染,就這麼個原因。我們能夠去掉雜染,深心就有力,你的慈悲心就能現前,博愛,你懺悔的心、慚愧的心都能生出來。
末後「智波羅蜜。經云:菩薩知一切法真實,知一切如來力等」。如來力就是平常講的十力,如來果地上十種大力,菩薩所不能比的。菩薩知道一切法真實,佛給我們講一切法虛妄,這個地方怎麼忽然來了個真實?真妄不二。先告訴你虛妄,你不要執著,然後再告訴你真妄是一不是二。你再起真妄的念頭,錯了。到什麼時候?真妄不可得,邪正不可得,染淨不可得,善惡不可得,生死涅槃不可得,你就真的知一切法真實。這個境界高,你在日常生活當中智慧靈活,你看應用得多巧妙,應用得多麼圓滿,這叫菩薩十度。經上說十度、說六度,雖然有簡略不一樣,實際上六度裡面包含十度,細講講十度,略說說六度,不增不減。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