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經入法界品簡介  (第一集)  1998/6/19  香港  檔名:12-044-0001

  永常法師,會長,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今天承蒙永惺老法師的邀請,參加一年一度此岸彼岸的活動。這個活動很久我就聽說,這一次承蒙老法師的邀請,我特地從新加坡趕到此地來。

  活動的意義非常殊勝,此岸跟彼岸實在說是在一念之間,煩惱是此岸,菩提是彼岸;生死是此岸,涅槃是彼岸;我們今天所過的六道輪迴苦惱的生活是此岸,而諸佛菩薩他們幸福快樂是彼岸。如何能夠即煩惱而證菩提,即生死而證涅槃?如何能夠使我們現前種種苦難的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自在幸福快樂的生活?我想主辦此岸彼岸真實的目的在此地。而世尊給我們所說的一切經,如果以這個標準來說,《大方廣佛華嚴經》那真正是無比的稀有殊勝。佛在《華嚴經》裡面跟我們說的,有圓滿的理論、周詳的方法,到末後還讓諸佛如來、法身大士做出榜樣表演給我們看,告訴我們達到彼岸並不要離開我們現前生活的方式,就在現前生活當中無論你是過富貴生活,還是過貧賤生活,無論你從事哪一種行業,你在這個社會接觸哪些社團,處事待人接物只要把念頭轉過來,我們常講把輪迴心轉過來就是菩提心,把輪迴業轉過來就是菩薩業,所以彼此實在是在一念之間。

  《華嚴》是佛家究竟圓滿的法門,今年機緣成熟了,我們在新加坡開講這部大經,預定四年到五年講圓滿。香港的同修跟我們也有很深厚的感情,尤其是回歸祖國之後,我們在海外流浪這麼多年,現在年歲也大了,總希望為祖國的佛教做一點貢獻。所以此地同修邀請我,我義不容辭,無論在什麼地方,我一定會趕到此地來,和大家共同的學習佛法。我們這一次的主題,總題目是「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八個字,這八個字是我講《華嚴經》的主題。八個字對於全經的宗旨、義趣,顯示得非常清楚、明白,《大方廣佛華嚴經》教我們什麼?就是教給我們要學做人師,也就是說做一切眾生的表率,做一切眾生的榜樣,這就是諸佛菩薩、法身大士。我們本著這個宗旨,本著這個方向、目標,我們來學習這部大經。在香港這個地區,因為時間很短,不能夠講全經,我們選擇全經最重要的一品「入法界品」,這一品是佛菩薩表演給我們看,為我們做個示範。可是這品經有四十卷,還是嫌太長,所以我們必須要擺脫經文,給諸位介紹大意。這品經文裡面最精采的部分「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這五十三位善知識裡面的人物有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我們看看他們如何在生活當中,如何在工作當中,如何在日常應酬當中超凡入聖,這正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地方。

  學習我們依清涼大師的註疏,清涼大師的註解內容非常豐富,前面玄義部分非常精采,文字也相當豐富。我們這次從這部分裡面節錄出二十八條,希望在這三天把這部分給諸位介紹出來。下次有機會我們再介紹經題、品題,再介紹內容的大意。現在諸位請看我們的講義,講義是節錄清涼大師的原文:

  【善財百城詢友。明正為南。方盡南矣。益我為友。人皆友焉。遇三毒而三德圓。入一塵而一心淨。】

  剛才給諸位報告過,這一品經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善財五十三參」。『善財』是誰?學習《華嚴經》的這個人就是「善財」。所以諸位千萬不要誤會,提到善財、龍女就想到觀音菩薩旁邊站的小孩,如果這麼想法,我們就得不到利益了。善財是誰?善財是我們自己本人。善的意思是說善根,有善根,財是講有福德,有善根、有福德的人依照《華嚴經》修學,這個人就稱之為善財。所以善財是表法的,一定要直下承當,我就是善財。

  『百城詢友』,就是訪友,參訪。實在這四個字的意思就是講我們一生的日常生活,我們從早到晚所接觸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就是五十三位善知識。所以五十三位善知識天天在我們的身旁,天天在我們左右。我們念頭沒有轉過來,如果把念頭轉過來,我們所得到的殊勝功德利益跟《華嚴經》上講的沒有兩樣。「百」不是個數字,是代表圓滿;「城」是地區,也就是說一切處,說一切處當然裡面也包括一切時,所以百城是表一切處。

  經上告訴我們善知識都住在南方,難道北方、東方、西方沒有善知識嗎?都有。為什麼一定稱南方?古時候的印度跟古時候的中國雖然接觸很少,但是對於陰陽五行可以說有個共同的認識,北方主陰,南方主陽。在五行裡面講北方是水,南方是火,火的相是光明的,代表智慧。換句話說,善知識有道德、有智慧,他住的那個地方我們就叫它南方,他住在北方我們也叫它南方,他住在東方、西方都叫它南方,南方表什麼?有智慧的這個方向。所以我們不要把它看作東南西北的南,那就錯了。所以南是代表『明正』,「明」是智慧,「正」是正法,不是邪法,所以「明正是南」。任何一方只要是善知識居住的所在都叫做南方,我們要懂這個意思。所以,『方盡南矣』。

  『友』就是善知識,要用現在的話來說,老師。尋師訪道,友就是老師,就是善知識。誰是我的老師?能夠幫助我增長智慧、消除業障、增長福德的,都是我的老師。諸位明白這個道理,這個友,任何一個人都是我的老師,都是我的善知識。儒家也講「三人行必有我師」,三人是指什麼?自己一個,一個善人,一個惡人。這個人我們把他分成兩大類,不是作惡就是作善的,兩類的人都是我的老師。善人我要跟他學習,學他善的地方;惡人在我面前,我要反省檢點,我自己有沒有惡行,有惡行要改過,所以善惡都是老師。

  『人皆友焉』。你說我們不會修行,那是你沒有智慧,你不會處事待人接物,你要會的話,這個世間哪一個不是老師?不但一切人是老師,一切動物都是老師,一切植物也是老師,六根所接觸的境界無一不幫助我們開智慧。這在《華嚴經》裡面,前面講得太多,我們要能深深的體會。然後你在一生當中圓滿成佛,不是不可能,真可能!為什麼?你的老師太多了,學生只有一個人,沒有同學,善財童子參訪沒有同學。唯有一個人是學生他才能成就,恭敬心是圓滿的,人人都是佛,人人都是菩薩,人人都是善知識,人人都是老師,所以他恭敬心起來了,正是普賢菩薩願王裡面禮敬諸佛,他禮敬圓滿了。如果我們在同學當中,有一個是同學,恭敬心就缺一分,你跟我同學,差不多,我們兩個就不要講客氣了,你那個圓滿恭敬心裡頭就缺一分,就欠缺一分。所以沒有同學,諸位要深深體會這個意思,你才能真正做到一切恭敬。

  『遇三毒而三德圓』,這是舉一個例子來說。「三毒」是貪瞋痴,在五十三參裡面,勝熱婆羅門代表愚痴,甘露火王代表瞋恚,伐蘇蜜多女代表貪欲,這三位善知識代表貪瞋痴。我們今天這個社會,貪瞋痴的善友太多太多了,怎麼能夠在三毒裡面而圓滿三德?你在三毒裡面忽然覺悟了,覺悟了不染貪瞋痴就成就自己的三德。知道貪瞋痴是虛妄的,貪瞋痴是不實在的。造作貪瞋痴,自性所變現出來的境界是三惡道。三惡道不是人造的,不是佛菩薩造的,也不是上帝造的,也不是鬼神造的。三惡道從哪裡來的?是自心造作惡業所感而變現出來的,我們常講自作自受。惡事做多的人晚上作惡夢,那惡夢誰替他造的?自心變現的。明白之後,覺悟之後,一念回頭,斷貪瞋痴,三德就圓了。在《華嚴經》裡面,這些理論講得很多,方法講得很細,善友處處表演給我們看。你看看善財童子接觸而不染著,對善友非常感激。我們自己如果不在這個境界裡頭,怎麼知道貪瞋痴斷了?所以五十三參的功夫叫真功夫、真修行,歷事鍊心,在境界裡頭鍊清淨心。

  『塵』是塵土,比喻污染。我們這個桌子三天不擦,上面就蓋了一層塵土,骯髒了。「入一塵而一心淨」,這句話要我們在一切時、一切處,對人、對事、對物常常保持清淨心。清淨心是真心,清淨心就是佛心,清淨心現前你就超凡入聖,你從凡夫地就入佛地,這個很要緊!第二段說:

  【千化不變其慮。萬境順通於道。】

  這兩句話是我們修行的原則。『千化』是講複雜的宇宙、複雜的人生、複雜的社會,千變萬化。『慮』是講菩薩的用心,菩薩無論在什麼環境裡面,他只有一個心,永遠不變,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誰是菩薩?人人都是菩薩。這是佛在這部經上教我們學菩薩。學菩薩到哪裡學?就在你現前生活裡面,就在你現前工作之中。怎麼學法?過去我們的生活、工作,起心動念想自己,把自己擺在第一位,這個就是凡夫,這就不是菩薩。我們要學菩薩,從今天起,我們起心動念一切所為想社會、想眾生,要把這個擺在第一位。不要再想自己,不要再想我這個家,不要再想我這個團體,那個圈子太小了。《華嚴經》,佛的心量「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們念念為自己,解決不了問題,為我們的社會、為我們的國家都不能解決問題。為我們國家,不錯了,我為我的國家,不為他的國家,國家跟國家要打仗,還是有災難。我為自己國家想,也為別人國家想,我們就共存共榮,天下太平,大家都過好日子。所以心量一定要拓開。拓開到能夠起心動念想到全世界苦難的眾生,這是不是入華嚴境界?沒有。諸位想想看,如果我們都能夠為全世界著想,全世界的人和睦相處、共存共榮,我們沒有想到他方世界,科學家告訴我們還有星際戰爭,我們地球還要跟別的星球打仗,還是個麻煩事。所以心量還要往上拓開,愛我們的地球,也愛別人的星球,那個結才能解得開。所以《華嚴》的心量是盡虛空遍法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都在心念之中,這就對了。

  菩薩的行為,我們修福修慧必然得福報,得了福報之後,自己絕不享受,有福一定要照顧苦難的眾生,要照顧社會,要照顧大眾。你這個念頭一轉過來,我們不是從此岸到彼岸了嗎?一部《華嚴經》主要就是教給我們這個。所以我們無論過什麼生活,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念念為一切眾生服務,而不是為自己的財富、地位、權力,不為這個。為服務社會,為服務眾生,這叫學佛,這個叫行菩薩道。

  『萬境順通於道』,這個「道」就是我們平常講的宇宙人生的真理,宇宙人生的真相。大乘經論裡面說得太多太多了,以《華嚴經》來說,《華嚴經》的經題就是道的象徵。「大方廣」這三個字說的是什麼?說的是我們自己的真心本性,大是我們真心的本體;方是真心的現相,十法界依正莊嚴;廣是講作用,都是自己真心自性的作用。你能夠明白,能夠體會到,使我們自己生活點點滴滴都能夠與自性性德相應,你過的這個日子就叫「佛華嚴」的生活。我們現在過六道輪迴的生活,念頭一轉就過佛華嚴的生活,你就入華嚴境界。華嚴境界在哪裡?就在自己生活裡面,就在現前工作當中。事相上好像沒有改變,心情完全改變了。從前生活工作很累、很苦,現在自己的生活工作很快樂、很幸福、很自在,感受完全不同了。這叫做超凡入聖。

  絕不是說你學了佛,佛會幫助你發財,佛會幫助你升官,那是騙人的話,哪有這種道理?你一生的受用是你自己的業報,你自己做自己受,這個佛沒有法子。在楞嚴會上,阿難尊者遭了難,遭摩登伽女之難。阿難有個錯誤觀念,以為別人要修行,不修行將來不能證果;我馬虎一點無所謂,我的大哥是釋迦牟尼佛,到時候他就叫我成佛了。哪裡知道這個妄想在楞嚴會上落空了,佛能不能幫忙?不能幫忙,各人吃飯各人飽,這個事情幫不上忙的,一定要自己修。所以我們每個人一生當中,你自己的福報,是你前世修的福德的業因,這一生感受的果報,這個是佛不能夠幫助你轉的。如果說是求佛,佛就賜福,這是迷信,這個不是智信,這是迷信。還有人用心不善,賄賂佛菩薩,在佛菩薩面前許願:你幫助我發財,我發了一百萬,我一定拿一萬塊錢來供養你。把佛當作貪官污吏,去關說,這種念頭造罪業,你把佛當作什麼人,你還想得福,你那個災禍逃都逃不及,哪裡會有福報?佛是教人明理,更深一層的能夠教你明瞭過去生,明瞭現在世,也能夠明瞭來生。這是真智慧,這是佛能幫得上忙的。過去現在未來統統都明白了,現在我們應當怎麼做,自己就清楚,不需要人指點。心善、言善、行善一定得善果;如果做惡業,一定有惡報,業因果報絲毫不爽。這個是「萬境順通於道」,這個地方講順。順,你走的是佛菩薩的道路,幸福美滿自在快樂的大道,這順通於道。要是逆通於道,那個就麻煩大了,那就是六道三途,這個果報就不好了。所以一定要順信,佛教我們順信。

  【契文殊之妙智。宛是初心。】

  這個說明初發心跟達到登峰造極的圓滿智慧沒有兩樣。我們今天一旦覺悟了,真正發心,十方諸佛讚歎,龍天善神真的他就保佑你。你不求他,他保佑你,為什麼?因為你的心太善,你的發心太難得,他有責任要護持。如果一個妄念起來,護法神都走了,那個感應比電腦還快。一念善就召集一大堆護法神來,一念惡他們統統走了,一個都沒有,這些感應道交確確實實是事實。《華嚴經》上說初發心便成正覺,道理就在此地。諸佛如來,實在講他們的本事就是能保持初心永遠不變。我們凡夫的麻煩,會變心。諸位要知道,會變的心不是真心,是妄心,真心是永遠不變的。所以真心現前,到文殊,文殊也是用的真心,我們今天初發心用的真心跟文殊菩薩沒有兩樣!

  【入普賢之玄門。曾無別體。】

  『普賢之玄門』就是華藏世界。世尊為我們宣說《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會上參加聽經的團體(不是講個人,團體)一百七十多類,排列在第一的菩薩眾,菩薩眾當中列名第一位的是普賢菩薩。清涼大師告訴我們,為什麼把普賢菩薩擺在第一?普賢代表法門主。法門主,要用現代的話來說,主修的法門,華嚴主修的法門就是普賢行。為什麼把他看作主修法門?別的人為什麼不行?為什麼不用觀音菩薩、不用文殊菩薩,要用普賢菩薩?普賢代表法界的理體,我們在哲學裡面講宇宙萬有的本體,普賢代表本體,這個就沒有話說了。

  我們入華嚴境界也是那一念真心,心是能入,境界是所入。境界在哪裡?我們講華藏世界。《華嚴經》講,境界在哪裡?境界就在我們現前。我們要用一念真心,真誠之心;這個真心也不好懂,我們把它歸納起來,歸納成十個字,大家細心去體會,了解什麼是真心。「真誠」,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真誠,決定沒有虛妄;「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十個字。我們常常用這十個字存心、用心,你就是用真心,你的心跟普賢菩薩的心沒有兩樣,只要你用真心,現前的境界就是華嚴境界,你就入普賢玄門。清涼大師解釋這個『入』,「入」有能入、有所入,心是能入,境是所入。所以它不講身入,講心入,真正入佛的境界。學習要懂得經典意思,佛在大經裡面常說深解義趣,你解得淺,你得的利益少;你解得愈深,你得的利益愈殊勝,得的愈多,深解義趣。深解義趣,一定要在生活當中身體力行,這才行。

  我們凡夫學佛,最艱難的我執、法執不能放下,如果你不肯放下,無論你怎麼用功,你怎麼努力,你在佛法修學的都是皮毛、都是表面,一分都沒有滲透進去,一分都沒有入進去。要做!佛在經上教我們做的一定要做,佛在經上教我們不能做的決定不可以做,依教奉行你才能得利益。譬如我們講真誠,要用真心待人、誠意待人。有很多人跟我說,人家都是虛情假意對我,我用真心待人,我吃虧大了。沒錯,眼前是吃虧,將來不吃虧。現在吃個幾年虧又算什麼?來生到極樂世界跟普賢菩薩把手同行,你去作佛、作菩薩去了。你不肯吃虧,他虛情假意,我也虛情假意,他墮地獄,我也跟他去。愚人才這個做法,有智慧的人不可能這樣做,所以決定不欺人。現代這個社會處處講隱私,隱私是什麼?輪迴心,不敢讓別人知道,這個身人家一看從上到下漆黑的。這個社會也常常提倡一切透明化,透明化就沒有隱私,有什麼事情值得瞞人的?什麼都是假的,什麼都是空的,有什麼好瞞的!所以我們頭一個對人,人對我隱私可以,他搞六道輪迴;我對人決定沒有隱私,我們身體從上到下透明的,一絲毫污染都沒有。學佛要從這個地方開始,要從這個地方下手。所以我們懂得佛的意思,明白佛所講的大道理,依照這個方法修學,沒有錯會意思,哪有不成功的道理!底下講:

  【失其旨也。徒修因於曠劫。】

  你錯會佛的意思,你修無量劫也不能成就。

  【得其門也。等諸佛於一朝。】

  你真的搞清楚、搞明白,通達了,依照這個理論方法去修行,《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一生成佛,我們也在這一生作佛,跟他沒有兩樣。他能做得到,我們也能做得到。我們之所以做不到,怪自己,不怪別人,沒有認真去做。所以佛家的這一會,這個是出家人,出家人在這個社會上幹什麼?到底算哪一類的?不能連自己都不清楚。釋迦牟尼佛是從事於社會教育,義務的社會教育,不講求報酬。世尊當年住世這個僧團,這個教育做得很圓滿、很成功,我們後世人要能體會,我們要學習、要模仿,要把世尊從事義務教學的精神、工作盡心盡力做到圓滿,我們才是個佛弟子,才是佛的好學生,沒有辜負佛菩薩。佛菩薩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華嚴經》是最好的教科書,最好的範本。再看底下一段:

  【一切諸佛。法爾常轉圓滿無盡法輪。令諸眾生達本還原。窮未來際。無有休息。】

  菩薩從初發心,無不是勇猛精進,一直到成佛。成佛之後有沒有休息?沒休息,成佛之後無一不是倒駕慈航,再退回在菩薩位子上,幫助一切苦難迷惑的眾生。諸佛如來、諸大菩薩在虛空法界無處不現身,無時不現身,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

  『常轉圓滿無盡法輪』,這句話是比喻《華嚴經》,《華嚴經》確確實實是圓滿無盡的教學,是圓滿無盡的法寶,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是圓滿無盡的教科書。我在這十幾年來,在全世界各個地方弘揚《無量壽經》,過去我曾經講過九遍,這一次在新加坡講第十遍。一個星期講一次,講兩個小時,講得很細,不受時間的限制,細講、細說一遍。現在為什麼要講《華嚴》?《無量壽經》叫中本《華嚴》,《阿彌陀經》叫小本《華嚴》,我今天講《華嚴經》就是講大本的《無量壽經》,大本的《阿彌陀經》,我還是講淨土法門,沒有講別的法門。為什麼要細說《華嚴》?說實在的話,不懂《華嚴》,你就不懂《無量壽經》,《無量壽經》要講得好,你一定要懂《華嚴》。你懂大部,小部才能講得好,才講得精采。大部小部內容沒有兩樣,大部是細說,小部是綱要。

  我們當然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底下一代的弘法人才,我們才對得起佛法。我們年歲大了,古人的標準,老人了。古人常講,「人生七十古來稀」,我們已經是古稀之年,如果不幫助底下一代,我們怎麼對得起佛法,怎麼對得起釋迦牟尼佛?所以這一遍《華嚴經》是為學生講的。由於機緣非常難得,我們把上課搬在居士林的講堂,讓大眾都有機會來旁聽。我們的學生二十幾個人,旁聽的人差不多有一千多人,旁聽的,所以法會就很殊勝。主要是對學生講的,目的是在傳道。清涼大師所謂「法不貴說,貴在傳」,一定要有傳人,真正做到續佛慧命,利益眾生。到我們這一代就完了,後繼無人,那是我們很大的罪過。世間法裡面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我們出家要盡孝就要有傳人,沒有傳人你就沒有後代了。所以這一點非常非常的重要,晚年的工作完全在做傳法這樁事情。

  《大方廣佛華嚴經》,『法爾常轉』,它是自然的,自自然然的一切諸佛菩薩從來沒有中斷過,無時無處不在說《大方廣佛華嚴經》。可是你一定會問我,一切菩薩到處都在轉這部大法輪,咱們香港有沒有?我告訴你,有,從來沒中斷過。只是你沒有見到,你沒有聽到,你沒有接觸到。你為什麼接觸不到?是你自己障礙自己,佛沒有障礙,自己障礙自己。你看《華嚴經》一開端,開端的時候講毘盧遮那佛的依報莊嚴,首先介紹居住的地方,大地。我們在香港也居住在這一片土地上,從來沒有離開土地能夠生活的,天天住在這個土地上,不知道這個土地是毘盧遮那佛的寶地,不知道,沒有發現過。佛說這個地是心地,看到地就要想到我心地。毘盧遮那佛是誰?是我們自性佛,我們的真心、我們的本性就是毘盧遮那如來。心地裡面無盡的智慧、無盡的德能,這是寶地。

  講堂外面有很多樹木花草,無比的莊嚴!樹木花草你見到沒有?香港的樹木花草不是太多,也常見。你見到這個樹,見到樹什麼都不知道。樹在《華嚴經》裡代表建樹。我們儒家常講的「立功、立德、立言」,對社會有所建樹,看到樹就想自己要有建樹,這不是常轉無盡法輪嗎?講堂,還有宮殿,這房屋,像我們這個大講堂一樣,我們在這講堂坐得很安穩,這個講堂能遮蔽風雨,覆育眾生。堂舍代表什麼?代表慈悲心,慈悲心就是佛的講堂,愛護一切眾生,關懷一切眾生,照顧一切眾生。所以你看到房屋,你就想到毘盧遮那佛的講堂;看到樹就想到我要有建樹,為社會、為眾生建功立業。所以樣樣都是表法。我們六根所接觸的六塵境界,怎麼不是大方廣?怎麼不是佛華嚴?諸佛如來一切菩薩跟大家講《華嚴經》,什麼時候中斷過?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

  你們不知道,我知道,我跟你們過的生活不一樣,我確確實實過的是佛華嚴的生活,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全是《華嚴經》,你說這多殊勝!一部活的《華嚴經》擺在我們眼前,你明白這個道理,你的境界怎麼會轉不過來?一生成佛這哪裡是假的?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佛弘法的目的,為什麼他要種種表法?表法是無盡的。他要給你說這個法門,那說完就沒有了;表法是無盡的,教你六根接觸外面境界,一切境界都是善友,人是善友,物也是善友,事也是善友。善友不是五十三個人,五十三個它是分作類,五十三類,每一類裡面無量無邊。我們明白、懂得了,原來自己生活在大方廣裡面不知道,佛華嚴的日子原來就在眼前,當面錯過,你說這個多可惜。

  【諸佛如來。願周法界。行滿剎塵。誓將無盡法門。度盡無邊生界。酬昔行願。廣演法門。】

  諸佛菩薩做到了,我們也要做到。不要怕辛苦,不要怕勞碌。契入這個境界,你就不辛苦,你就不勞累。有許多同修常常來安慰我:法師,你天天講經(我現在在新加坡每天講兩個小時,四天講《華嚴》,兩天講《地藏經》,一天講《無量壽經》。《地藏經》是為九華山講的,做出錄像帶送到九華山去的),好辛苦,好累!我是愈講經愈有精神,愈講經愈快樂,不講經的時候就很累,講經是一點都不累。佛在經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天天想佛、想菩薩,你想哪一尊佛累了,哪一尊菩薩累了?佛菩薩從來沒有覺得累。只有人事情做多一點才會累,為什麼?我做事,我做了好多事,應該累了,他就累了。佛菩薩無我亦無我所,說法隨緣,緣現前就說法,緣不現前用另外的方式來表示,度眾生的信願行從來沒有間斷過,說法是形式而已。所以,過去學佛曾經發過願,願要兌現。曾經發過「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個度是什麼?關懷、愛護、幫助,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幫助一切眾生認識佛法、明白佛法,曾經發過這個願;也發過願要斷煩惱、要學法門、要成佛道,這個願在一生當中一定要圓滿的兌現。

  諸佛如來要實現他的弘願,『酬昔行願,廣演法門』。我們今天要學佛,不能跟佛背道而馳,佛怎麼做,我們也要怎麼做法,這就對了。哪個地方法緣成熟,我們一定要去,沒有理由推託;緣不成熟可以不必,緣成熟一定要去,不能夠因為辛苦,沒有這個道理。如果要說身體不好,也沒這回事情,一發心弘法,本來有病,病自然就會好了;本來要死,他就不死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壽命都可以自在,何況其他的事情!這個身體住在這個世間,不是為自己,自己沒有,為眾生、為佛法,要把這個念頭轉過來。為自己,這個身叫業報身,隨業流轉,你沒有法子;不為自己,沒有自己了,為佛法,為眾生,這就是乘願再來,就轉過來了,不是業報身。不是業報身才自在,業報身非常非常不自在。我們在佛法裡面,連這點基本法都沒有學會,那還談什麼?下面一條說:

  【一切有情。皆含佛智。雖皆普被。機有優降。益有淺深。】

  這是講教學的對象。學生根性不相同,但是一定要知道,一切有情眾生本性是相同的,生佛平等,眾生跟佛是平等的。佛在《華嚴經.出現品》裡面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就說明平等。一切眾生的智慧,德是講能力,相是講身體容貌,跟佛沒有兩樣。佛是萬德萬能,圓滿的智慧,要知道我們統統有,各個人都有,平等的。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金剛不壞身,我們相貌也是這樣的,身體也是這樣的,金剛不壞身。為什麼我們今天會搞得這麼可憐,原因在哪裡?佛給我們說,「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是一語道破。我們為什麼會搞成這個樣子?就是因為你有妄想分別執著才搞成這個樣子。我們生生世世深受妄想執著之害,不覺悟;深受妄想執著之累,不知道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這是我們的過錯,大錯特錯了。如果能把妄想分別執著捨掉,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

  再給諸位說,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這三樣東西統統都有,就把一真法界變成六道輪迴。這三種裡面,如果我們把執著捨掉,還有妄想分別,你六道沒有了,還有什麼?還有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個佛是十法界裡面的佛,不是真佛。十法界裡面的佛,在大乘佛法裡面講「相似即佛」,天台講的六即佛,相似即佛。也是所謂通教的佛,藏教的佛,這是十法界裡面的佛。他們有妄想、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超越六道輪迴。如果他們再聰明一點,把分別斷掉,還有妄想,分別斷掉了,這個時候他們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到哪裡去?一真法界,華藏世界,往生淨土的人是極樂世界,極樂跟華藏是同樣的,一真法界。剛才說了,妄想沒斷,因為妄想沒斷,極樂世界裡面有四土三輩九品。怎麼來的?妄想來的,妄想就是無明。華藏世界裡面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四十一個階級,這四十一個階級是妄想變出來的,就是無明。妄想無明統統斷盡,那就圓滿成佛,這是圓教的佛。這是簡簡單單把六道怎麼來的,十法界怎麼來的,一真法界怎麼來的,統統說清楚了。

  回過頭來講我們現前學佛的大眾,我們根性不相同,有根性利的,有根性鈍的。根性利的,聽了之後他就相信,他就歡喜,就能接受,想學,根性利的。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他把根性分為四等,第一等,聞人,聽了就相信,就沒有懷疑;第二等根性的人,要勸,多次的勸勉鼓勵他,他才能夠相信接受,這是根性次一等的;再次一等的,那真的是苦口婆心,很有耐心,久化方歸,很長的時間他才會覺悟、他才會回頭,可能要個十年、八年,甚至於二十年、三十年才能回頭。我也看過,有些到八十多歲才回頭的。過去我在台灣南部講經,遇到一位老居士,我也認識他很久。這個老居士參禪、學密,我勸他念佛,他也相信,也不反對,但是就是不肯念。到八十幾歲了,想到自己快要死了,來跟我說:「法師,我這個參禪、持咒不行,不得力,現在我已經老實念佛了,一天念三萬聲佛號。」我說:不錯,你總算回頭了。很長的時間他才回頭,他才覺悟到別的功夫用不上力。這是第三等根機的,還不錯,到老還曉得回頭。還有第四種更糟糕,死都不肯回頭,那就沒法子了。這不是指普通人,學佛的人,他也肯聽也喜歡,就是不肯做,就是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煩惱習氣太重,心裡面妄想執著,外面誘惑,名聞利養的誘惑,誘惑的力量非常強大。內有煩惱,外有誘惑,實實在在不容易,你要沒有相當的定力,定力才自己做得了主宰,不受外面境界誘惑。境界現前,想到《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我們這個心才定下來,不被這個虛幻的境界所欺騙,我們這一生才不至於空過。

  說實實在在的話,在座的每一位同修,不是你這一生才學佛,沒有那麼容易。你能在此地聽上一個半鐘點,就是你一生只有這麼一次聽上一個半鐘點,佛在經上說,過去生中多生多劫你學過佛;你沒有這個善根,沒有這個福德因緣,一個半小時坐不住。你不相信,街上人多得很,你拉一個人來坐坐看,五分鐘都坐不住。所以要曉得,能在這裡坐一個半小時,過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因緣。既然過去生生世世都接觸佛法、修學佛法,為什麼沒有成就?第四等人,習氣斷不了,誘惑沒有辦法抗拒,雖然學佛,雖然修行,依舊隨業流轉。看看我們這一生,這一生是很幸運又遇到了,看看這一生能不能把持得住,內裡面制伏自己的妄念,「制心一處,無事不辦」,這是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這個制心一處就是淨土宗的一心不亂。外面不受誘惑,沒有事情少出門,出門看到這個花花世界眼花撩亂,沒有相當定功不行。這是《楞嚴經》上所講的,末法時期(就是指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什麼叫邪師?就是種種誘惑,種種誘惑像恆河沙一樣。所以最好在家裡不要看電視,不要看報紙,雜誌都不要看,那個東西都是如恆河沙的邪師。你有定功可以,你沒有定功,你一接觸,一定退轉,一定造業。

  所以實實在在講,現在資訊發達,消息靈通,你們天天看電視、看新聞,天天看報紙,你們的日子很難過。心總是跟到外面境界跳舞,決定安定不了,你的心是浮動的,你的感受是很苦的。如果你把這些東西統統杜絕,外面什麼事情都不知道,天天讀佛經,跟佛菩薩聚會在一起,跟佛菩薩做好朋友,那個境界完全不一樣。人家問你今天世界上有沒有發生事情?沒事,天下太平。這一天日子很好過,一點事都沒有。為什麼不過一個太平的日子?不過太平的生活?古德講,「知事多時煩惱多」,這個話一點都不假;「識人多處是非多」,認識的人多了,是非就多。知道事情多的人,你煩惱一定多,憂慮一定多。現在世間災難太多了,我不看報紙,也不看電視,有些同修來告訴我,他們看到什麼消息偶爾來告訴我。知道了日子不好過,有憂慮,有牽掛。所以佛給我們講的,非常非常的有道理。

  有些人說,如果做一個現代人,所有的一切訊息都不知道,這怎麼能算是現代人?其實你看我不看報紙、不看新聞、不看雜誌,什麼都不接觸,我什麼都知道。怎麼知道?人家給我一說,我就知道了;說一樣,我就會知道很多方面。心是定的,心是清淨的,清淨心生智慧,不生煩惱。不但我知道,我知道所有一切事情前因後果。雖知道,沒有辦法幫助大家。為什麼沒有辦法?說出來大家不肯聽,不肯相信,那有什麼法子?可是自己清楚。我這個功德利益,老師教的,在經典裡面學習到的。我能夠學得到,每位同修都能學得到,問題你是不是肯真修、真學。真學,有些人說我很想真學,從哪裡學起?章嘉大師教給我,我一接觸佛法,認識章嘉大師,他老人家頭一天就教給我,「看破、放下」。以後我就真的懂得了,看破放下是菩薩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他學的什麼?就是這四個字,這四個字是祕訣。什麼叫看破?看破是了解事實真相,樣樣清楚,樣樣明瞭。放下是絲毫不沾染,這是真放下了。所以我們學佛同修的根性,你要真能看破、真能放下,利根;不能夠徹底放下,放下一部分,根性就次一點;完全不能放下的,看破也沒用處,放下才是真正功夫。所以根機不同,得的利益也就不一樣、不相同了。

  今天時間到了嗎?好,我們就講到此處,明天我們接著再跟諸位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