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三)  (第一集)  2001/6/2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41-0001

  請掀開講義,第三頁第二行。

  【六、捨離執著障礙法故,發無著心。】

  這一條,對於我們修學,乃至於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都非常重要。世間人,也可以說六道眾生,為什麼生活這麼苦?原因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了我們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德能,所以才過得這麼辛苦。辛苦當中依舊不斷的在造業,業必定感受苦報,這種因果循環,可以說是無量劫來永無間斷,業因果報無有盡時,這是最恐怖的一樁事情,最可怕的一樁事情。但是大多數人,我們不說其他的人,修行人,佛門裡面的四眾弟子,把這個問題疏忽了。我們今天讀到這段經文,應當冷靜的去想一想,應不應該捨離?特別是在現代社會,障礙太多太多,來自四面八方,有人為的障礙、有環境的障礙、有自然的障礙,這裡面障礙最嚴重的,還是人為的障礙。古大德常說「好事多磨」,這句話是千萬年中經驗之談。為什麼好事會有這麼多障礙?總是與一些人發生了利害的衝突,你做這一樁好事,對他,他感覺得有妨礙,於是他就想盡方法來障礙、來破壞。這就是一般人常講的嫉妒障礙,這是古今中外在在處處我們都能夠看到的,不必說聽到,也許這些障礙就發生在我們自己的周邊。

  我在早年親近李炳南老居士的時候,發心跟他學經教,他常常跟我們同學說:「你學了經教,你講得不好倒也罷了,如果你真的講得很好,你就走投無路。」這些話我們聽了很多遍,記憶非常深刻,是不是事實?確實是事實。我年輕的時候發心出來講經,真的走投無路。我在臨濟寺出家,臨濟寺不讓我住,那個時候有幾位大德居士,在台北都相當有聲望有地位的一些老居士們,知道我處境的艱難,他們到處為我奔波,去拜訪許許多多的道場跟老法師,回頭之後就跟我說,他說:「淨空法師!我們確實是盡到力量了。還是失望,沒有一個道場、沒有一個法師肯讓你掛單。」變成沒有辦法收留,在台北這麼大的一個地區,無有容身之地。寺廟裡給我一個條件:只要我不講經,跟大家一起去做法會趕經懺佛事,他們都願意收我;如果你不能夠跟他們一起去做法會搞經懺佛事,我們道場不要你。我那個時候逼著走投無路,就是兩種選擇:一個就是放棄講經,跟他們去搞經懺佛事,另外一條路就是還俗。真的是可憐,我遭到這麼大的一個障難。

  當時我講經聽眾裡面,就是以後的韓鍈居士,她知道我的苦難,她來跟我商量,她說:「法師!你沒有地方住,你住到我家裡可不可以?」我到她家裡面去看,她的家是一個獨立的院子,兩層樓的洋房,她自己住在樓下,樓上有三個房間,就是他小兒子一個人住,小兒子念初中,我看這情形,她讓我住樓上。我看這環境相當優雅,我就把這樁事情向李老師報告,我帶韓鍈居士一起去見李老師,李老師同意,他說:行!韓居士非常熱心,租房子讓我講經,借朋友的辦公室,我們講經在晚上,那個時候她有一個朋友作會計師,好像是在一個商業大樓九樓,辦公室挺大的,晚上我們就在他辦公室裡面講經,好像也講了三年。到處去租地方、借地方。租房子也有時間限制,她租三個月、租半年,人家收回去,我們再去租,所以一年要換好幾個地方;聽眾愈來愈多,這樣子我才沒有還俗,也沒有離開台北。我在她家裡面住了十七年,相當不容易!她幫助我,一直讓我有機會在講台上練習,這才能有今天這樣的成就。

  十七年之後,我們才在台北景美買了一個小地方,就是以後的「華藏佛教圖書館」。最初買下來的只有五十坪,地方不大,大概只有我們現在十一樓講堂這麼大的一個地方,這最初買下來的。以後聽眾人多了,慢慢擴充,把我們鄰居的房子也買下來統統打通,一直到我離開台北,我們「華藏圖書館」總面積大概差不多有兩百多坪,經營十幾年。總共韓館長從讓我住她家裡面,幫助我,一直到她往生,三十年。如果沒有她,我們弘法的前途就沒有了,所以護法的恩德比弘法不知道要大多少倍!我們有能力來講經,也有這個願望,沒有人支持你。雖然我們也常常聽到老和尚在一起談論,培養人才重要,好像每一個人都很注重培養人才,但是真正能成就的人才不提拔,到最後我們都曉得,那是一句空話,沒有落實。

  韓館長往生之後,我們道場就起了變化,她的後人不願意再繼續護持,在這種情形之下我們不能不離開,這是我離開台北市的原因。我們學佛,讀孔子書,有情有義,知恩報恩,無論如何我也不能夠離開台北那個道場,這裡面總是有感情,總是有恩德,可是在這個情形之下不能不離開。離開之後,非常難得李木源居士發心收容我們。所以一樁事情我們往後果上來看,都是好的。韓館長的兒子在我心目當中是菩薩化身,他只有用這手段才能逼著我離開台灣、離開美國,讓我安心在新加坡弘法辦學。李木源居士辦弘法人員培訓班,我們先後辦了五屆,第五屆這一個月底三十號舉行畢業典禮。我在此地講到二十八號,二十九號回新加坡,三十號參加他們畢業典禮。同時這幾年我們在新加坡還做聯合宗教和睦族群,也有一點成就,得到新加坡政府跟社會的肯定。所以一樁事情看起來好像是不善,但是後面結果是善的,所以我對於館長的後人非常懷念,我們每天講經、每天念佛,也都把功德迴向給他,沒有絲毫怨恨的念頭。這是『捨離執著』,我們能放得下,名聞利養絲毫都不沾著。

  一切障礙,它障礙什麼?無非是障礙名利,所以人只要有自私自利,只要有名聞利養,只要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你就會遭到障礙。如果你萬緣都放下,障礙就障不住了。在佛法裡面講的是,『發無著心』,「著」,經上常講的著相,再也不執著了。所以,頭一個要捨離自私自利。《金剛經》上佛教我們,「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我們要把這四相捨掉。四相裡面的根,「我相」,如果我們做到無我,想想他障礙誰?你就永遠離開障礙、脫離障礙了。有「我」,我要名,我要利,我要地位,我要權力,麻煩都來了,所以佛教我們要捨離。能夠捨四相、離四相,那就是一切障礙法你就遠離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你就證得了。「無著心」就是《金剛經》上講的這八個字,「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好!這一句是「應無所住」,下面幾句是「而生其心」,生菩提心,生廣大心。所以,心裡頭有絲毫貪著,不但你在道業上不能成就,世間事業也不能成就;你能成就,成就是一時,你的成就不能夠很久,不是永恆的成就。

  我們在歷史上看到,在中國孔子、孟子,在佛門裡面釋迦佛,諸位大菩薩們,他們的成就是真實的、究竟的、圓滿的、永恆的。為什麼?他沒有私心。我在講席當中常常勸勉同學們,我們的基本障礙十六個字:「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這十六個字要不能捨離,你道業就談不上了。不但你不能夠契入,我們一般人講證果,你不可能證果,你連開悟的指望都沒有。在佛法裡面縱有小成就,那是你的福德因緣,不能久享。如果嚴重的嫉妒障礙,那就很可惜,把你一生的成就都遮蓋抵消掉了;佛家常講:「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弘護都要真心,都要出自於真誠,他才有真實的功德。如果不出於真誠,是出於利害,果報都在三途,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我們最近在新加坡啟講《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這部經是後漢安世高翻譯的,當我們介紹譯者,在《高僧傳》裡面看到安世高有許許多多的小故事,都很值得人啟發的。安世高大師是一個再來人,之前他曾經到中國來還兩次命債,這種示現告訴我們,殺人要償命,欠錢要還債,決定不能夠避免的。他在過去生中兩次誤殺別人,這一次他已經修行證果,修行證果的人還是要還命債,也是被人誤殺。第三次到中國來,以法師的身分弘法利生,翻譯經典,這是早期譯經最著名的一位法師。他翻經的事業告一個段落之後,到九江現在的鄱陽湖,那個時候叫[共+阝]亭湖,湖邊上有個廟叫共亭廟,他去度廟神。廟神是他過去生中的同學,現在在受苦難,廟神的壽命快到了,壽命到了之後,必定墮地獄。他知道,趕緊到那個地方去幫助他、去度他。這位同學過去生中跟他在一起,經典裡面說這個人「明經好施」。由此可知,他是個講經的法師,講得好,經典教理通達,又喜歡布施。當時出家人生活簡單,還是三衣一缽,日中一食,當然每天都要到外面去托缽,托缽如果托的飯菜不好吃,他這個同學心裡面就不太高興。好像自己修行都還不錯,修福修慧,今天托的這一缽飯這麼難吃,就這一念,死之後墮在畜生道。這是心裡頭很微薄的瞋恚,不嚴重,很小的一點瞋恚心,墮在畜生道。算不錯,在畜生道裡面去作龍王,為什麼?他布施,他有福報,他明經講經,他有智慧,所以龍王非常靈驗,有求必應。他廟的四周方圓一千里的地方,這裡頭的信徒都來拜他,香火鼎盛。

  安世高到廟裡去,頭一天廟神(就是龍王)託夢給廟裡面的住持,託夢給他,告訴他:明天有一位高僧到這裡來,是我過去生中的同學,要好好的招待他,聽他教誨。第二天安世高到神廟,神廟裡頭已經準備好接待的工作。安世高進了大殿,對著神像念咒,念完之後,跟神像說:「你出來,讓大家看看。」這個神他很不願意,他說我的樣子不好看,安世高還是勸他出來;「懺除業障,你才能夠脫離惡道」,於是神就出來了,從神龕裡頭慢慢爬出來,是一條大蛇。以後這個地方叫蛇村,就從這典故來的。這神、這大蛇,見了安世高流眼淚,給他點頭、給他磕頭,安世高給他說法,然後再念密咒,蛇慢慢的就退回神龕下面去了。第二天安世高離開神廟,坐船到南昌,現在的南昌,神吩咐他廟裡的住持,把所有信徒對他的供養全部奉獻出來,委託安世高在南昌建一個佛寺,給他修福。所以,中國江南第一個佛寺,就是共亭廟的廟神他發心拿的錢,由安世高替他建的。建寺安僧,弘法度眾,無量無邊的功德。安世高上船之後,走了沒有多遠,大家都看到他船頭上有一個年輕的男子,身上穿白色的衣服,在船頭上對他拜了三拜,然後不見了。安世高跟旁邊人說,剛才來拜三拜的年輕人就是共亭廟神,他已經脫離畜生身,生忉利天,生天。過了幾天之後,村莊裡面發現有一條大蛇死了,就是那個廟神。

  我們從這樁典故上來觀察,我們今天出家,我們的道德修為能不能跟他比?真的要反省,我們的瞋恨嫉妒有沒有?如果我們瞋恨嫉妒、貪瞋痴慢比他還要嚴重,我們智慧比不過他,我們的福報也比不過他,我們自己將來的前途可想而知!他墮惡道能夠去當龍王,我們這一生將來墮惡道變什麼?變蝦米、變小魚,肯定的!這還是輕報,如果重的墮地獄、餓鬼。經論當中這些記載,非常值得我們反省啟發。所以自己一定要想想,我們前途是怎樣,然後再想想佛的教誨,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一場空,那是罪業,哪裡是享福!佛經裡面常常比喻叫「刀口舐蜜」,就是說這些事情。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就像非常鋒利的刀,刀刃上塗一點蜜,你用舌頭去舔,甜頭嘗到了,舌頭也被割斷,說明得不償失。人生在世為什麼要造罪業?都是不肯捨離我執,所以佛法世法都不能成就,都被這些東西障礙住了。幾個人學佛能夠反省?幾個人學佛能真正覺悟,徹底放下?對於世出世間法一無所求、一無所好,我們這一生真正能夠遠離障礙,才能得往生淨土。如果有一絲一毫放不下,依舊還在造罪業,怎麼得了!

  當年,四年前我離開台北,有一些信徒打電話給我,還有幾位法師打電話給我,他說:「淨空法師!景美這道場你們經營這麼多年,怎麼說丟就丟?你可以找律師打官司。」我就勸勉他們,我說:「是可以打官司。但是問題在哪裡?佛教的形象被破壞了,我們天天講經,勸人要放下,到最後自己還是放不下,往後這個經怎麼講法?」所以我就講,我說:「高先生是菩薩,他這樣一做,我們的反應讓社會大眾看看,佛法教我們這麼做的,我們果然如法奉行,依教奉行,我們不爭,你要,全部給你,一句話沒得說。」你要名,名給你,你要利,利給你;你要地位,地位給你,你要權力,權力給你,我什麼都不要,這就對了。決定不可能走投無路的,一個真正修道人,如果真的走投無路,這是我在早年講經的時候我就曾經說過,那一年我記得很清楚,我四十五歲的時候,因為過去很多人給我算命,我過不了四十五歲,所以印象很深刻。那一年靈源老和尚在基隆大覺寺舉行夏安居,叫我去講《楞嚴經》,夏安居三個月,他是我的尊證和尚,我當然非常歡喜參加這個法會。講堂就在韋陀菩薩的隔壁,那個時候我就說:我們真正修行人,信佛、真的信佛,信的條件是依教奉行,佛教給我們做的,我們不折不扣去做,佛教給我們不做的,我們連念頭都不生,這樣修行決定是龍天護持,諸佛護念。如果出家人,這樣一個修行人到走投無路了,到活不下去了,韋陀菩薩是護法,我們還是不求人,真的真修行人,老老實實修行人,餓死了、凍死了,那韋陀菩薩必定要受處分。什麼處分?撤職查辦,他管什麼的!我當時說這個話,還有許多法師聽了,我下課之後,他說:「淨空法師,你說的話過不過分?」我說:「我說的一點不過分,只要心安在道上,一切有佛菩薩安排,有佛菩薩照顧,自己不用操一點心,不要想明天怎麼過,不要去想,抓緊今天,老老實實修行。」

  我們修淨土最重要的是老實念佛,為什麼不老實?教理不通,你不老實。所以世尊當年在世,為什麼四十九年講經說法?要知道講經說法的目的是幫助我們破迷開悟,斷惡修善、轉凡成聖那個事情不重要,覺悟之後,你自自然然會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順境、善緣,一切都順利,遇到的人都是好人幫助你,不起貪戀之心,保持心清淨,沒有貪念;逆境、惡緣,障礙重重來了,心裡頭不生絲毫的怨恨,不可以!一心不亂就在這個地方用功夫。如果是順境善緣,你心裡起了貪心,你墮落了;逆境惡緣裡面,你起了瞋恚心,你也墮落了。我們今天讀《華嚴》、學《華嚴》,《華嚴》是什麼?《華嚴》就是我們日常生活點點滴滴,總而言之一句話,什麼叫修行?不著相而已。不著相要聽不懂,我再換一句話說,不受誘惑而已。你順境誘惑我,我不接受誘惑,沒有貪愛;逆境來誘惑我,你來毀謗我、來侮辱我、來陷害我,我不動瞋恚,不接受誘惑,永遠保持自己的清淨平等覺,給諸位說,這叫做真念阿彌陀佛。《無量壽經》上講得好,阿彌陀佛又名「清淨平等覺」。我們今天在會集本的經題上,清淨平等覺就是阿彌陀佛的別號。我們要在一切時一切處,生活當中,工作當中,處事待人接物之處,點點滴滴修什麼?修清淨平等覺。清淨,絕不污染;平等,決定沒有高下;覺,決定不迷,我們的前途一片光明。我常講不是普通光明,金色光明,這一生脫離六道輪迴哪裡沒有把握?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肯定的,一絲毫疑惑都沒有。你要問為什麼?就為放得下。

  這一套是我學佛親近出家人,第一天就親近章嘉大師,大師傳給我的。我有一點好處,說老實話,我是一個好學生,我尊敬老師,我對老師恭敬,對老師從來沒有疑惑過。雖然有不少人在我面前說老師的長短,他不管怎麼說,對我絲毫沒有影響,為什麼?老師你沒有親近過,你怎麼會了解他,我常親近,我明瞭。我心目當中看老師,大智慧、大慈悲、大德的善知識。但是有一些人聽信謠言,跟老師遠離了,到最後,最後他失敗了。失敗絕不歸老師,歸自己,自己有過失,自己信心動搖,自己把自己的前途毀掉,能怪別人嗎?所以古人常講,「謠言止於智者」,這句話不錯,你有智慧,你就能判斷,決定不聽信謠言。人家說了一個話,我們曉得他的用意何在、目的何在,用意目的無非是叫我不要跟他學。我不跟他學,跟誰學?你也不能教我。你不能教我,再叫我不跟別人學,我自己吃虧。所以我們決定不肯上當,我跟一個老師跟到底,沒有成就絕不離開老師。離開老師之後,念念不忘老師的教誨,這是做學生的態度。所以,我們在道業上、在學業上有沒有成就,確實印光大師講的話沒錯,對於善知識、對老師,一分恭敬你就有一分成就,兩分恭敬你就有兩分成就,十分恭敬你就有十分成就,尊師重道。一個人真正能做到孝順父母、尊師重道,無論在世法、在佛法沒有不成就的。這種成就永遠垂諸青史,這是真實的成就,永恆的成就,我們應當要學習。一定要捨離執著,要知道執著是障礙法,我們一定要發無著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