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九)  (第一集)  2001/2/19  香港九龍  檔名:12-037-0001

  請掀開講義第一面,《海雲比丘二住章》第一大段第二小段,我們把文念一遍:

  【善財聞善知識教,一心正念。隨順智慧光明。通達甚深解脫。憶持自在三昧。敬奉清淨教海。觀察諸佛威德。】

  上一次講到這個地方。今天我們接著看下面經文:【欣樂諸佛住處。解了諸佛軌則。思念諸佛出現。趣入諸佛法界。安住諸佛境界。】

  這五句意義也是深廣無盡,我們一句一句來學習。『欣樂諸佛住處』,諸佛住在什麼地方?是不是《華嚴經》上講的華藏世界?是不是淨土經裡面說的極樂世界?如果這樣的想法,在佛法裡面就叫做「著相」了。一定要細心去探討大乘佛法。佛在《金剛般若經》上告訴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們就明白了,諸佛的住處是「無住而住,住而無住」,這才是諸佛真正的住處。我們在這個地方學習到,才真正能得到受用。

  華藏在哪裡?極樂世界在哪裡?果然對於《般若》的義趣能夠契入,然後你才曉得,盡虛空遍法界無一處不是華藏,無一處不是極樂。由此可知,華藏、極樂不離當處。我們為什麼見不到?就正如同我們電視螢幕一樣,我們沒有把頻道選對。我們今天所按的頻道是娑婆堪忍的國土,如果把頻道稍微調整一下,華藏、極樂就現前了,原來也在這個螢幕畫面上,並沒有離開這個畫面另外有個畫面,沒有的。所以佛在大經上常講:「十世古今,不離當處。」道理就在此地。有什麼理論可以依據?佛在經上常常跟我們說:「一切法從心想生。」

  由此可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許許多多念佛同修所希求的,極樂世界有沒有?肯定有。能不能往生?那要看你自己,你一定要體會到佛在經典跟我們講的意思,講的真實道理,「心淨則佛土淨」。淨宗法門雖然有許許多多種念佛的方法,歸納起來,佛說了四大類:第一個是「實相念佛」,第二個是「觀想念佛」,第三個是「觀像念佛」,第四個是「持名念佛」。諸位要知道,這是修念佛法門的四大類,每一類裡面又不知道要分多少種,單講「念佛」就這麼複雜了。可是要記住佛的教誨,佛在《般若經》上跟我們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為什麼?無論用哪個法門,只要你功夫得力,極樂世界就現前,你就往生了。這些道理、事實真相我們要懂。

  古大德又說:「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這一句話很有味道,你要是聽不懂,你就想想我剛才舉的比喻。「生則決定生」,就好像我們的電視頻道一樣,我要換個頻道,那一個頻道立刻就現前;「去則實不去」,還是這一個電視螢幕,並沒有換成兩個。由此可知,十法界依正莊嚴,我們舉這個例子,無量無邊的法界是一回什麼事情?現代科學家所說的「不同維次的空間」。不同維次的空間,要用我們比喻來講,不同的頻道!並沒有換地方,沒有改變時空,就是換頻道而已,這個諸位容易懂。

  十法界依正莊嚴,西方極樂世界、華藏世界,頻道怎麼換法?是不是也得按個鈕?給諸位說,比按鈕還要簡單。按鈕還動個手,還得費事,佛法不需要,佛法是換念頭,換念頭!換心理!為什麼?大乘經論上都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你只要換心想,境界就換了,一切境界都是從心想生的。由此可知,我們學佛沒有別的,要學佛的用心,要學佛的思想,佛的境界就現前了。

  佛是什麼個思想?佛是什麼個心?我這樣提出來,我想許多同修都能夠想得到。為什麼?大家聽經聽多了,讀得也太多了。佛跟我們講十法界的業因,十法界是果報,什麼原因?佛說:「無量因緣。」原因的確是很複雜,不是那麼簡單。但是雖然複雜,總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哪一個是最重要的因素,我們要知道。最重要的因素,佛說了,佛的心,就是作佛的真因,是「平等心」。佛心平等,沒有高下,沒有古今。決定不能說「古佛比今佛大,今佛不如古佛」,你就不平等了,那不是佛的境界。佛的境界沒有大小,沒有高低,決定是平等的。

  菩薩的法界,業因是「六度心」,念念都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相應。人起心動念與這個相應,菩薩法界現前。什麼叫「布施」?去年中國國家宗教局的楊副局長問過我,他聽說佛家常常講六度:「法師,『六度』是什麼意思?」我告訴他:「布施,用現代的話來說,是為人民服務。」他好懂,這個容易懂。而實際上,布施的意思比這個還要廣,要是按照佛經上的講法,「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服務」,這叫布施。

  什麼叫「持戒波羅蜜」?持戒,用今天的話來說,守法、守規矩;無論自己的私人生活,或者與其他人交往,要守禮,要守規矩。佛在《梵網經》裡面教導我們:「不作國賊」,這個話用現代的話來講,決定不能做傷害社會、傷害國家、傷害人民的事情,不可以做!第二句教給我們:「不謗國主」,「國主」的意思非常廣泛,用現在的話來講,各個團體的領導人。我們作學生在學校念書,決定不能毀謗校長;我們在一個公司行號裡工作,決定不能毀謗老闆;我們居住在這個國家,決定不能毀謗國家的領導人。佛在戒經上教我們的。《瓔珞菩薩戒經》裡面,佛教給我們「不漏國稅」,這個意思要是引伸,決定不做佔別人便宜的事情;如果我還有意要想佔別人便宜,這個心是盜心,你已經犯了偷盜戒。

  佛說「不漏國稅」,這個尤其是慈悲的告誡。為什麼?國稅是全國人民所納的稅,你要是偷國稅,你是偷國家的財物。偷國家財物,結罪從哪裡結?要從全國人民結,這個事麻煩。像新加坡,這是小國,人不多,才三、四百萬人口,這還好辦,你偷盜國稅,你將來還債要還三、四百萬人。如果在中國可麻煩了,中國有十幾億人,這個債就還不清了,你能做嗎?我們學佛的人都知道「因果通三世」,這個偷盜戒太可怕了。

  如果偷三寶物,那個問題更嚴重了。為什麼?三寶通十方三世,那裡頭的人數量數不清了,不是一個中國,一百個中國、一萬個中國都抵不上三寶罪業重。所以十方來的供養,這些錢叫「因果錢」,我們一定要用得很妥當,決定不能浪費。浪費了,佛經上講:「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你要還債的!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得,你這個債哪一輩子你才能還得清?古人常說,他懂得;今人沒人講了,沒有人懂。可是《地藏經》上講得很清楚。念《地藏經》的人很多,大概事情一現前,就把這個教誨忘光了,這多可惜!我們不能不知道。

  《瓔珞經》裡面還有一條:「不犯國制」。國制是什麼?國家的法律,地方上的規約,還包括倫理道德,風俗習慣。我們居住在這個地方,樣樣都要遵守,不可以違犯。佛教導我們,怎樣做人,怎樣處世,怎樣能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與一切大眾和睦相處,互助合作,佛在經教裡面教給我們很多,我們要懂得守法、守規矩,這是菩薩道,這叫持戒波羅蜜。

  第三個「忍辱」。忍辱,用現代話來說,要有耐心,決定不能夠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尤其是急躁,急躁很容易壞事,我們要明瞭。第四條是「精進」。精進就是今天一般人講,要求進步。所謂是「不進則退」,天天要求進步。德行上要有進步,智慧上要有進步,才幹上也要有進步,你的生活享受上也得有進步。生活享受上的進步,絕對不是物質生活的豪華奢侈,不是,諸位要這麼想法,你就錯了。你看看本師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的榜樣,他老人家一生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每天到外面托缽,人家給什麼吃什麼,他的生活快樂,他的生活美滿。我們一般人看到:「他的生活很苦!」其實他看到我們很苦。他得大自在,他得大安樂。在中國古書裡面記載,孔老夫子對他學生顏回的讚歎,顏回非常貧窮,「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這是在別的人,「回也不改其樂。」他每天快樂,一天比一天快樂,那叫懂得生活,這個道理現在的人很難體會到。

  可是有,不是沒有,我在澳洲見到。有一位同修告訴我,他在一本書上看到的,是一個美國人,曾經到澳洲去訪問土著,澳洲土著幾乎被世界人遺忘了,她去訪問,去接觸他們,發現他們有他們自己的文化,而且這個文化非常令人羨慕。她寫了一本書,在美國發行,確實起了作用,引起大家對於土著文化的重視。澳洲土著對她非常感激,邀請她,土著要給最高的榮譽頒贈給她。她很快樂,所以特地從美國去,自己也做了新的禮服。她是個女子,珠光寶氣的到澳洲來,接受土著的贈禮。

  到澳洲之後,土著用篷車去接她,大概也走了相當遠的距離,到澳洲中部差不多都是沙漠地帶,人煙稀少,去的時候這些土著不少人圍繞著她,歡迎她。她也不曉得土著要給她什麼樣的禮物。土著就先跟她說,要求她:「妳把妳的這些衣服脫下來,首飾統統脫下來。」她脫下來時很好,一份一份疊得很整齊,擺在旁邊。到最後內衣也脫下來,土著給她一條圍裙圍到身上。鞋子統統脫下來。她在旁邊看,不知道土著什麼意思。另外一個土著把她所有的東西拿著,他們正在燒火,好像火供一樣,把她的東西全部丟在火裡燒掉了。土著給她什麼禮物?返璞歸真,回歸自然。他說:「這些東西把人性污染了。」所以他們叫他們是「真人」。我們這些都被文明污染了,換句話說,都不是人了。

  你們想想這個味道,如果真能想通,你才知道釋迦牟尼佛過的那個生活快樂。為什麼?大自然的生活,回歸自然的生活。我們穿鞋,被鞋污染了;生下來時,本來沒有鞋子穿。他們過的是原始生活,一個個都是「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他們什麼都不要,什麼積蓄都沒有。所以,我們從這些人能夠體會到,當年釋迦牟尼佛僧團的生活,我們體會到了,真人、聖人、神人,他們過的是這個生活。我們今天是自以為好像很幸福,在人家眼睛裡面看,全被污染了,真的,所以我們的果報出不了六道,我們的果報很難超越三途。人家突破了十法界的虛空,得大自在,他怎麼不快樂?給我們很大的啟示!我們要不學佛,美國這個女士報導這東西我們也不懂,我們也沒有法子體會。這是這麼多年在佛法的薰陶,一看到我們心裡明白了,那是真人的生活,所以他們自己稱真人。

  這一次我到澳洲,我去訪問土著的學校,校方非常歡迎我。我就把這樁事情提出來告訴他們,我說:「你們土著當中有哪一個土著稱為『真人』」?他聽了這個話,他說:「我們土著差不多都有這個概念,我們都是真人。」才知道澳洲土著文化值得我們尊敬,他們有他們的音樂,現在音樂也灌了VCD,一般市場上也能夠流通,我也特地選了幾片回來聽聽。他們音樂表現出大自然的聲音,鳥獸的聲音,風吹樹木花草的聲音,別有一番風味。精進!精進波羅蜜!人家是往上精進,回歸自然上精進。我們今天科學文明在精進,是往下精進,是往三惡道精進,特別是往地獄精進,這怎麼得了?

  六度第五條是「禪定」,禪定是清淨心,清淨心決定不為外面環境動搖,這叫禪定。「禪定」這個名詞,在古代譯經叫「梵華合譯」。「禪」是印度梵文音譯的,「禪那」;「定」,這個字是中國字。因為禪跟定的意思很接近,所以把這兩個字連起來做個名詞。而實際上,《金剛經》上解釋得很清楚。《六祖壇經》是從《金剛經》上變現出來的。六祖跟我們講「禪定」,禪的意思是「外不著相」,不為外面境界所轉,這叫禪,「內不動心」叫定。這是《壇經》上的解釋,實際上它是從《金剛經》上來的。《金剛經》釋迦牟尼佛教導須菩提,弘法利生一定要守住這個原則,「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不取於相」,絕對不被外面境界相所動搖,這就是「禪」。我們今天講,不會被外面境界誘惑;眼不被色誘惑,耳不被聲誘惑,永遠能保持清淨,這是禪。「定」是不起心動念。諸位細細想想這個意思。最後一條是講「般若智慧」,具足前面這五條的德行,你的智慧自然就增長了。這個智慧不是從外面學得來的,是自己自性本具的智慧現前。道理在此地,這叫菩薩心!

  今天我們這個道場第一天啟用。因緣非常巧合,今天國家宗教局葉局長在香港發表講演,我們因為今天啟用,我們就沒有能夠參加他的盛會。我們非常歡喜。今天上午鳳凰衛視台也來訪問我,特別提到法輪功,問我:「法輪功是不是佛教?」這我不必說了,你們大家想一想,法輪功的心是不是平等心?法輪功的心是不是六度心?如果是的,他就是佛教;不是的,他當然就不是佛教。從這個地方辨別就好,不必談其他的。只要把佛法搞清楚、搞明白,你就曉得他是屬於哪一道。所以他不是佛道,肯定不是佛道,他也不是菩薩道。是不是緣覺道?是不是聲聞道?他是不是辟支佛?是不是阿羅漢?我們再看佛跟我們講的,辟支佛的心是因緣心,十二因緣,真正明瞭三世因果的理論與事實真相,我相信他也不是。他要是的話,他的言行表現的不一樣了。

  是不是阿羅漢?阿羅漢的心是四諦心,「苦、集、滅、道」,他知道苦。苦從哪裡來的?從集結煩惱而來的。怎麼樣滅苦?一定要修道。他修的道,在總綱領上講,是三十七道品。其實三十七道品通大、小乘,通一切佛法,小乘人特別重視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分為七個科目,第一個科目是「四念處」,那是講「觀慧」,也就是對宇宙人生的看法,這些名詞大家都很熟悉: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他有沒有這種看法?如果是這種看法,他是小乘聖者。有這種觀法之後,他必定斷惡修善。所以「四正勤」裡面,已經造的惡,他決定改過自新;沒有造的惡,他知道是惡,他決定不會去造;已經做的這些善事,他一定會保持,會相續;是善事還沒有做,他一定勉勵自己努力去做。

  「四如意足」是放下,「四念處」是看破,真正看得破,放得下,阿羅漢!我們想一想,他跟阿羅漢像不像?如果不像,再往下面看。天道的業因,什麼樣的人才能生天?佛跟我們講,天人要修上品十善、四無量心;上品的十善業道,還要加上慈、悲、喜、捨。十善業道身三、口四、意三,大家都很熟悉,能說不能做,天道就沒分。身三:第一條不殺生,第二不偷盜,第三不淫,這是身三。口四:不妄語,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欺騙眾生,不惡口,惡口是說話粗魯,教別人聽到很難受。這四條口善做到沒有?末後意善:不貪,不瞋,不痴。要做到上品,這是生天的條件。天有二十八層天,如果再往上去,欲界天上面色界天,要修禪定,要修慈、悲、喜、捨。我們想想,他有沒有條件生天?

  再往下是人道。我們今天得人道、得人身,是過去生中修的因,這個因是中品十善;我們修十善沒有達到那麼高的境界,我們是中品十善,再加上五戒,得人身。我們冷靜想一想,我們的五戒十善做得怎麼樣?來生能不能得人身?這個問題是很嚴肅的問題。假如我們十善業道像現在打分數一樣,拿不到六、七十分,來生人道資格就消失了。生天,十善業道總得要拿到一百分,沒有一百分也要拿個九十分,這才能生天。六,七十分可以能夠得人身,不失人身。

  再往下面去,畜生道。畜生愚痴,就是對於世出世間法真妄、邪正、是非,甚至於利害,都沒有能力辨別;把真的當作假的,把假的當作真的,把邪的當作正的,把正的當作邪的,這是畜生道的業因。餓鬼道的業因,貪心,貪心變餓鬼;地獄道的業因,瞋恚。諸位要能把佛經裡頭所說十法界的因行,不僅是對法輪功,對任何一個人,甚至於對自己,仔細冷靜去想想,我將來到哪裡去?我們面前擺的是十條道路,我們將來會到哪裡去,豈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嗎?哪裡需要問人?

  他說他將來要生天,他要成佛,不見得;要看他的功夫,要看他的心行。口裡面說的,心行不相應,那叫大妄語。「大妄語」在佛戒經裡面,決定墮阿鼻地獄;大家念《楞嚴經》就清楚了,大妄語是墮阿鼻地獄。沒有得道,對別人說:「我得道了。」沒有證得,對別人說:「我已經證得了。」這叫大妄語!所以,諸位曉得十法界的心行,你就有能力辨別邪正,你就有能力判斷是非,你就不會被外面境界迷惑了。

  善財童子在此地教導我們,要『欣樂諸佛住處』,最高的了。「諸佛的住處」,我們依照佛這個講法,「平等住」。我們對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們上對諸佛、下對餓鬼地獄畜生平等看待,這就是「佛住」。我們對佛的恭敬,我們對餓鬼、地獄的眾生一樣恭敬,決定沒有差等;我們對佛的供養,我們對餓鬼、地獄眾生的供養,也跟對諸佛供養是相等的、平等的,這是佛道!這個人才能作佛。

  你們在大乘經上常常看到,佛陀在世的時候,國王大臣送上供品供養釋迦牟尼佛,佛常常把禮物分成兩半,一半供養他方諸佛如來,一半去供養畜生。看到這裡有狗、有貓,就餵狗、餵貓,平等。為什麼?貓、狗都有佛性。所以從真性上講,是平等的,「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這是講有情眾生。無情眾生,樹木花草、磚頭瓦塊,它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只是佛在經上用兩個名詞,對動物稱「佛性」,對非動物稱「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所以《華嚴經》上才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我們對於無情的眾生,樹木花草、磚頭瓦塊,都要恭敬,都不能有差別,有差別就不是「佛住」;佛住,決定沒有差別。希望我們同學,特別是學《華嚴》的同學,要細心向這些地方去領悟,去體會,我們才真正得到受用。道理明白了,常言說得好,「理得心安」,道理明白心安了,心安就是「住」了。

  我們再回頭看看今天的社會,今天社會有幾個人心安?幾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他有安全感?你不妨到外面去打聽打聽,問問看,你問他有沒有安全感?現在這個世間人民沒有安全感,時時刻刻生活在恐懼裡頭。為什麼?宇宙人生的大道理、事實真相他沒有搞清楚,他不明瞭。真正搞清楚、搞明白,心就安了。明白,心才安;不明白,你的心怎麼會安?換句話說,你每天憂慮,煩惱牽掛無量無邊。這裡面最嚴重的,恐懼;你這些疑慮沒有法子消除,所以你一生心情都不能安穩。尤其是人在晚年,煩惱多容易老化、容易生病,所以老人就多病。要曉得為什麼會老化,為什麼會生病,道理到底在哪裡?你要把它找到,你要想方設法把它消除。

  我過去,我有許多朋友、同學,在工作的時候都非常愉快,有時候我們遇到了,有一個小的聚會,很歡喜。退休之後,兩年沒有見面,他的老化就好像過了十年一樣。我看了之後點點頭,佛說得沒錯。因為他有工作的時候,他忘掉他的年齡,他沒有想到他的老,天天認真努力在工作,生活過得很正常;退休之後,沒有工作,一想:「我老了,我已經在社會上退休了。」天天想老,老化快速,一年就像十年一樣,老化了。既然老了,就會想到病;本來沒有病,愈想病愈多。病了之後就想死,他怎麼不死?道理在此地。所以你為什麼會老?你為什麼會病?你為什麼會死?你的念頭不健康,你想錯了。

  所以,我在世界許許多多地方,我每到一個地方,我總喜歡先去參觀這個地方的老人福利事業。在美國、加拿大的老人公寓,在澳洲的退休村,我都常常喜歡去看。我看到那些退休的老人住在那個地方,國家不錯,對於他們的物質生活都照顧得相當周到,尤其是澳洲,澳洲的老人福利事業比美國、比加拿大都好,但是精神生活沒有。住在裡面的人天天曬太陽,想什麼?想老、想病、想死,不健康!我看得很多,所以早年我提出一個構想,建彌陀村。彌陀村就是養老村,就是美國的老人公寓,澳洲的退休村,為什麼?我們要給他好的精神生活,讓他忘掉老、忘掉病、忘掉死,身心健康。

  要用什麼方法?我們必須要曉得,許許多多老人剛剛退休下來,其實他身體相當健康,他在一生當中累積的智慧、技能、學術,不是一般人能比的。我們可以發揮他晚年的光輝,我們可以辦很多培訓班,招社會上的年輕人,這老人有什麼特長,他有書法特長,他有繪畫特長,他有音樂特長,他有哪個特長,我們招一批學生,讓他天天跟他學。他天天跟年輕人接近,他就會把老病死都忘記了;社會上人不要他,這一群人要他,他會忘掉。給他正當的娛樂,同時常常講些儒、佛的大道理給他聽,他愈聽愈歡喜,愈歡喜他就愈年輕,他就愈不生病。對國家來講,也減少不少的開銷!醫藥費可以省掉,保健也都可以省掉,省了很多財物,也省了很多麻煩。一定要好好照顧老人,讓他身心愉快,讓他不去想他已經老了。這是我們從這一句經文,「欣樂諸佛住處」,希望我們自己的住處就是佛的住處。如何把我們現前的生活,現前的工作,現前的生活環境,提升到佛菩薩的境界?從念頭上轉,這才真正叫轉境界!

  下面一句,『解了諸佛軌則』,「軌」是比喻軌道,像現在火車走的路,它有軌道。我們怎樣去明瞭諸佛生活的軌則,自己修行的軌則,教化眾生的軌則,幫助社會大眾的軌則?我們要細心從經典上學習,他講的這些軌則全都在經典裡面,特別是戒經。諸位都曉得,佛家的經典分為三個大部分:經、律、論三藏。這一條就是講律藏。從這個地方,我們看到諸佛如來生活的軌則。他們的軌則,最上乘的,回歸大自然。像在經典裡面看到的,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的僧團,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志同道合,過六和敬僧團的生活,他們過得幸福,他們過得快樂。物質生活,每天出去托缽,一天去托一次,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你看生活多簡單。印度是屬於熱帶,所以衣著很簡單就足以保暖;三件衣服,晚上衣服就當鋪蓋、當被子,白天就搭在身上,三衣一缽。這麼簡單的生活,這是正常的。

  到了中古時代,一般的眾生被物質文明渲染愈來愈嚴重,沒有辦法回歸到自然了;回歸到自然,我們就受不了。這個情形,我要說個比喻大家好懂。野生的動物,我們從野生動物中捕捉到我們家裡來飼養,養幾年之後,牠已經成習慣,依賴別人生活習慣了,再要把牠放到野外去的時候,牠不能夠生存,就跟這個道理一樣。我們原本是跟大自然,確確實實是跟所有一切動物能夠共同生活,外國人演的電影片「泰山」諸位看過,完全回歸自然,確實能過這個生活,過得非常愉快,身心清淨,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煩惱。可是我們現在被文明蓄養,養久了之後,再要放到大自然,我們就活不了。我們今天中文明的毒已經很深,癮很深,戒不掉了,不知不覺習以為常。現在我們讀佛經才知道我們中毒了,不讀佛經哪裡會想到?認為我們這是正常的。讀了聖賢書才真正明白,我們很不正常。從這個地方,我們生起慚愧心。一定要把自己物質生活受用要降低,降低對於自己身心決定健康。

  現在一般人在飲食,常言說得好,中國人飲食都要講求色、香、味,怎樣去烹調。這是不是健康的飲食?不是的。健康的飲食是什麼?健康飲食是吃生菜。牛、羊、動物牠們吃的,最健康的。現在牛、羊常常聽說有瘟疫,那是什麼?那是我們人為的,我們破壞了自然環境,讓牠在飲食上產生了毒素,牠吃東西中毒了。如果沒有這些人為的災害,這些動物都能夠享受牠的天年,我們對不起牠!牠們的生活是最健康的生活。千萬不要以為這些動物無知、愚蠢,樹木花草可以任意踐踏,錯了!都有靈性!我們在講席當中句句都是講真話,絕不能夠欺騙人,為什麼?佛教導我們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我們怎麼可以欺騙人?

  動物有靈性,我們以真誠善心對牠,牠同樣以善意回報!這兩年,我有幾次機緣去訪問婆羅洲的古晉李金友居士的山莊。我在上面住過兩次,大概每一次是一個星期。他這個山莊開發到去年六年了,上面自己種蔬菜、種花卉,種的面積很大。他沒有用農藥,沒有用化肥,愛護動物,愛護花草。他說他的菜園,第一年菜園被蟲吃掉大概百分之九十。被蟲吃掉了,他很歡喜:「我種的菜園供養這些眾生,絕不殺害,不但不殺害,把它趕走都不做,歡喜!」為甚麼?你也需要吃東西,決定不用農藥來殺害,仁慈的心對待牠。

  到第二年,這個蟲很可愛,很客氣,給他留了一半;吃了一半,留了一半。去年第六年,我去看的時候,李居士帶著我到菜園去看,每一片菜葉大概蟲吃的是一、兩個小洞,像綠豆大的小洞,幾乎全部都給你保留了。這些小蟲通人情!你要是用農藥殺,你就跟牠結了冤仇,殺不盡,愈殺愈多。到最後什麼?最後殺自己。為什麼說最後殺自己?那個農藥的分量,現在我們懂得,外國生產農藥的工廠,他們的製造商,農藥每半年就要換一次。為什麼?半年那些蟲已經習慣了,牠有抵抗力了,所以那一種農藥已經殺不死牠,必須再研究、再加重。再加重的時候,也只能使用半年,牠又有抵抗力了。所以你這個農藥愈來愈加重,到最後蟲沒有殺死,人吃這些東西人死了。這些蟲很厲害:「你殺我,到最後我叫你自己殺自己。」你們想想看,李金友這個人他是個學佛的,不殺,用慈悲心、愛心、真誠心對待這些小動物,受感化了。

  我們過去讀印光大師傳記,看到印祖在七十歲以後,他所住的房間,裡面跳蚤、虱子、蚊蟲、蒼蠅一個都找不到。以往是有,他的侍者要把牠趕走,印光大師不准:「不要趕牠,牠們在這裡騷擾我們,就說明我們自己修行的道德還不夠,還不能感化牠。」決定不准人把牠趕走。七十歲之後,人家發現了,這個房間有這麼多小動物,他老人家一住,一個都找不到。我們看到了這個事情。現在我們自己在這個山莊上看到菜園,證明印祖這個事情是真的,是可能的,現在這個菜園做到了。

  另外,我們有一些同修家裡做到了。常常跟著我的有一位楊居士,他原來聽到我們講經講到這些,他半信半疑,他說:「我回家試試看。」廚房裡面蟑螂、螞蟻常常來騷擾,他這一天發了心,從此以後不殺牠,也不趕牠。他看到這些螞蟻、蟑螂,他也不曉得怎麼稱呼牠,他說:「螞蟻兄弟,蟑螂兄弟,我們各人有各人生活空間,我不殺你、不害你,你也不要來干擾我,戶外都是你生活的空間,你需要吃的東西,我送一點放在外面,你們去吃。」果然有效,從此以後廚房裡面蟑螂、螞蟻一個都找不到。所以他回來跟我說,他說:「師父,是真的不是假的。」至誠感通!古人所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金石是礦物,「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石頭!石頭都會被感動,哪有動物不被感動的道理?你要不信,你回家去試驗,決定要用真心,不是真心不行,至誠感通,真誠到極處通了,界限沒有了,真誠到極處。

  我在澳洲,在圖文巴的山上買了一棟小房子,裡面也是老鼠、蟑螂、蜘蛛,小動物很多。我也不能在那裡長住,我派了一個學生悟謙法師到那邊去住,去看那個房子。我就教導他要真正修行,要用真心斷惡修善,改過自新,我說:「成績就是看這些小動物。」他在山上住了一年。今年我在山上住了二十一天,這些小動物果然少了,差不多減少了百分之八十。我跟他講:「你修行得不錯,還要加功用行。為什麼?還有一些,很少,還有,你還要用功。」我想兩年、三年之後,一個都沒有了。我們外面通到馬路上,自己有一個車道,這個車道上螞蟻很多,螞蟻成群結隊,車開進來的時候總要壓死很多,我們心裡很難過!每天念佛誦經給牠迴向。今年我去看的時候,螞蟻少了。能夠看到十幾個,以前是成群結隊,幾百、幾千,現在只能看到十幾、二十個。牠通人情!

  不但這些動物通人情,花草樹木也通人情。你很愛護它,天天照顧它,你看著這些樹,你仔細看,好像它對你笑,它非常歡喜接待你。「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華嚴經》上講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我們初步證實了。諸位想想,這些小動物、植物、礦物都能被人感動,哪有人不能感動的道理?「某個人是壞人,某個人是惡人,永遠不跟他往來。」好了,那就壞到底了,這個冤仇就這麼結下來了。你要懂得感化,他不跟我往來,我跟他往來;我主動跟他往來,假以時日,沒有不回頭的,沒有不受感動的。

  所以諸佛菩薩教化眾生,真的有耐心。這一生不能感化,來生再來;來生不能感化,後生再來。「佛氏門中,不捨一人。」我們想想這個道理,這是我們要學習諸佛的軌則。佛是怎麼生活?佛是怎樣處事待人接物?佛是怎樣對待不同的族類?「不同的族類」就是通常講的十法界有情眾生。特別是在《華嚴經》裡面,說得最多,說得最豐富,我們應當認真努力的去學習,對自己才有真實的受用。

  『思念諸佛出現』。諸佛為什麼要出現在這個世間?我們要多去想想。佛為什麼示現在六道裡面?為什麼示現在三途裡面?世間苦難的眾生多!我們自己明白了,自己覺悟了,離苦得樂,契入這個境界,自己就不能這樣逃之夭夭,你怎麼能對得起佛菩薩?你怎麼能對得起眾生?我們要學諸佛菩薩,要發大慈悲心,絕不捨眾生,決定要幫助眾生。

  幫助眾生第一個要有智慧,第二個要有善巧方便。這兩種能力,都是從真誠、清淨、平等心裡面流露出來的,不是從外頭學來的。由此可知,我們真正用功夫,那就是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面,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裡面,處事待人接物,在這裡面修真誠心。我以真誠心待人,別人用什麼心待我,不要去理會,不要去計較,不要放在心上:我要用什麼心待人。為什麼?我學佛,人家不學佛,決不要去責備別人。我們要去責備別人,你自己就一落千丈了,你從佛道裡落到人道、落到三惡道,那就錯了。我們用清淨心待人,清淨心決定不受污染,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決定沒有貪瞋痴,決定不被外面境界誘惑。

  世間人,說老實話,哪個不貪財?哪一個不貪色?哪一個不貪名?哪個不貪利?沒錯,財色名利從哪裡來的,世間人不知道,用的是妄想心,用的是非法的手段,得來是災禍!那個災禍是花報,果報在三途,苦不堪言!佛在經上明明白白教導我們,財從哪裡來的?布施來的。真正懂得布施的真諦不多,你真的明白了,愈施財愈多。今天在世界上擁有億萬家財的,過去生中修大布施他得的果報。他命裡沒有,什麼方式他也賺不到錢。命中有,命中怎麼有?前世修的,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好眷屬從哪裡來的?持戒,不邪淫得好眷屬。果必有因,我們真正把這個因找到了,在因上下功夫。佛講聰明智慧,法布施;健康長壽,無畏布施。「無畏布施」就是我們有真誠心愛護一切眾生,愛護一切動物,愛護一切植物,這個人得健康長壽。

  我上一次在澳洲,參加當地,他們同修是澳洲人,有一個很小的學佛機構,邀請我去給他們做一次講演。那一次聚會的人來了不少,有七、八十個人,聽說有人開車開了四、五個小時,非常虔誠。我到裡面一看,老人多,其中有個老人九十多歲了,身體健康,我看到非常歡喜,虔誠的基督教徒,告訴我,通過翻譯:法師,他很想學佛;虔誠的基督教徒很想學佛,九十多歲了。很想學佛,有智慧!所以我們看那些農夫,他們有財富,澳洲的農夫,百萬財產的農夫很多。住在我周邊附近的這些農夫,自己有私人機,因為他們的農場很大,播種都用小飛機。農民自己有飛機,不是車,自己有飛機,居住的環境都非常好。所以我們仔細去觀察,他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他三種布施都做,所以他有財富,他很聰明,健康長壽。他沒有學過佛,但是他所作所為跟佛經裡面講的完全一樣,所以他得到這樣的殊勝果報。我們跟他一交談,把佛法大意給他一解釋,他聽了點頭,確實是這樣的。

  諸佛示現在這個世間教化眾生,教化眾生最重要的,以身作則,自己做出個榜樣給人看,人就相信了。我們要幫助別人學佛,我常常講,你學佛有沒有功夫,完全在你面孔上,完全在你神情上。真有功夫,年年不一樣,相貌不一樣,體質不一樣,你修學有心得了。如果今年跟去年還是一樣的,你沒有進步;如果比去年還不如,你退步了,學錯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