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佛頂首楞嚴經清淨明誨章  (第一集)  1992/11  美國加州聖荷西迪安薩學院  檔名:07-002-0001

  諸位同學,今天我們要研究的是《楞嚴經.清淨明誨章》,這部經在前面「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面已經做了概略的介紹,所以經題我們就省略了。這章稱之為「清淨明誨」,是佛在經文上為我們所說的。從章題,我們也很清楚的明瞭經文的大意,與淨宗主修的《無量壽經》非常接近,《無量壽經》經題裡面,教給我們修學的綱領有五個字,「清淨平等覺」。由此可知,清淨平等覺是大乘佛法裡面修學的總綱領。不僅是淨宗要求,所有一切大乘法門,沒有一門不要求這個標準。在《無量壽經》裡面,我們將這五個字也做了概略的介紹,清淨平等覺就是我們的真心,清淨平等覺也就是我們的本性。佛法裡面所講的真如、所講的體性,都是這樁事情。如果從教上來說,清淨是戒學,平等是定學,覺是慧學,可見得它圓滿具足戒定慧三學,戒定慧三學已經將整個佛法的內容包括盡了。

  在中國大乘佛法裡面,各宗雖然用的方法、門徑不相同,但是修學的原則、修學的目標絕對是相同的,所以才稱之為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殊途同歸。通常佛家所講的三寶,三寶當中特別著重在自性三寶,而自性三寶這五個字也包括圓滿了。覺是佛寶,覺是佛的意思;平等是法寶,是法的意思;清淨是僧寶,所以它也概括了佛法僧三寶。實在講這三寶,或者是三學,它是一而三,三而一,只要真正證得了一樣,其他兩樣必定同時具足,無論是三寶或三學都一樣的。禪宗,特別是達摩祖師傳到中國來的這一個支派,他們在這三條裡面選擇的是覺,如果三寶的時候從佛寶,也就是從覺門而入,所謂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從覺門入。通常在教下來講,像在中國的華嚴、天台、法相唯識、三論,這些宗派是從正知正見下手,從這裡入門,這就是經題上講的平等,從這裡入門。

  淨土宗是修清淨心,所以從清淨這一門入手,所謂心淨則土淨。怎樣才能夠真正修到清淨心現前?這是我們當前很重要的課題,只要得清淨,平等覺也就同時都得到。我們修淨土,或者是修學其他一切法門得不到清淨心,得不到清淨心這裡面一定有緣故;換句話說,必然有障礙,所以你得不到。如果障礙,假如說我們不明瞭,不知道障礙發生在哪裡,不曉得消除這個障礙;換句話說,我們這一生就是念佛也不能成就,也不能往生。念佛的功德也就說累積在我們的善根裡面,我們無始劫以來要知道,不少生生世世都在念佛,都沒有往生得了;換句話說,都有這個障礙障住沒去得了。這也正是善導大師所說的,「遇緣不同」,我們在一生當中沒有遇到殊勝的因緣;換句話說,不知道自己有障礙,不知道消除這個障礙,所以念佛不能往生。這不能往生,那個佛有沒有白念?沒有,念佛依然是有功德的,累積在宿世善根之中。

  這一生我們的緣很殊勝,我們遇到真實的經典,《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還有祖師給我們介紹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普賢行願品》,我們現在所依據的淨土五經一論,這個緣就非常殊勝。這一生當中,又能遇到《大佛頂首楞嚴經》,佛在這部經裡面要告訴我們,我們修行的礙障在哪裡,如何消除這個障礙。這段重要的開示,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討論的「清淨明誨」,明是明白,誨是教誨。經文一共有四段,這四段都是屬於戒律,所以這個四段我們讀了之後,才真正明瞭佛法戒律的真諦,應該如何來持戒,持戒念佛,我們這一生修淨土,障礙才能夠免除,往生才真正的有把握。發給諸位的都是經文,它這個經文前面有科判,就是小科。這是明朝交光大師他註解裡面的小標題,就是每個小段落的標題。看了這小段落的標題,經文的意思就非常的清楚,所以科是解釋經的。我們將科註的本子取出來,這段經文供養給諸位同學。現在請看經文,第一面看經文: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毘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

  在標題裡面是「總舉三學」,三學就是戒定慧三學,總舉三學這裡面分成兩個小段落,自己去看就知道。阿難尊者在楞嚴會上,這個經文是第六卷最後的一段,也是文殊菩薩揀選圓通之後,阿難在這個時候對於大乘佛法的修學完全明白了。自己雖然懂得了,想到還有沒有機會親近佛陀,聽聞這些重要的開示,那些人還不能懂得。何況將來佛滅之後,後世的那些眾生他們所遭遇的困難,必定比佛陀在世那些弟子們,更多、更要嚴重。這特別指出我們末法時期,前面經文上有,我們把它省略掉。所謂「邪師說法,如恆河沙」,經上所講的與我們當前這個時代非常吻合。現在這個事相上是非常的混亂,邪正、是非,甚至於善惡,我們都很不容易辨別區分。在這樣的狀況之下,一個人要不迷惑、不入歧途,那是非常的難得,幾乎是不可能。

  阿難非常慈悲,想到末世的眾生,請教佛如何能得清淨心,如何能得清淨行,成就自己的道業。這個問題問得好,對我們的幫助是太大了。佛聽阿難這個啟請也非常的歡喜,就為我們說出這段的開示。所以一開頭是佛告訴『阿難』,你常常聽我在『毘奈耶中』,毘奈耶這三個字是梵語音譯的,翻成中國意思就是戒律;換句話說,佛跟阿難說,你常常聽我講有關戒律的這些開示。戒律這大前題、大原則,就是講的『三決定義』,這個「決定義」三個字我們要重視它,不能夠疏忽,最要緊的是這三個字。三是三條,就是底下所說的:

  【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三決定義」就是戒定慧,所以佛法是什麼?佛法就是戒定慧這三學。學佛如果把這三條疏忽了,那就不是佛法,也不是學佛了;學佛要想成就,決定離不開戒。戒律一般人很難接受,很不願意接受。經典所說的理論,現在人聽起來很喜歡、很羨慕、很歡喜;提到戒律就搖頭、就討厭,這東西我們做不到。現在講經的人很多,講戒律的人沒有了,縱然是在傳戒裡面,傳戒不講戒就不像話,雖然講戒也是敷衍場面而已。因為時間短也講不清楚,也不會認真去講,這是我們眼前事實的真相。佛在這個地方,戒學裡面只給我們提了個綱領,絕對不是說就是這四樁事情,四樁事情以外就沒有了,那我們就想錯了。所以求學總要舉一反三,聞一知十,佛給我們講這一樁,其他的我們都要能夠聯想到。這才是佛的好學生,真正能體會佛為我們開導的真實義。

  決定,是決定什麼?決定你能不能了生死,能不能超越輪迴,決定你能不能明心見性,決定你能不能往生。在淨土裡面講,就是決定你能不能往生;在禪宗裡面講,就是決定你能不能見性;在密宗裡面講,就是決定你能不能即身成佛。所以它這個決定,是所有一切宗派所追求的目標,統統是佛在「毘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這個時候完全講真話、講實話,什麼權巧方便那不講了,講真話,為什麼?你也真心求往生,真心想了生死出輪迴。你既然是真的,那佛也講真的,所以這裡頭沒有委屈婉轉,也沒有一句廢話。這個地方告訴我們『攝心為戒』,這條著重在攝心,可見得它這是大乘的戒律,不但是大乘戒律是一乘的戒律。經論裡頭常說「一切唯心造」,心生則一切法生,心滅則一切法滅。心是萬法的主宰,而我們六道凡夫所用的心,是妄心、是散亂心,這是我們為什麼會有生死輪迴,原因就在此地。所以在此地佛不是給我們講小乘戒律,小乘戒律是依照戒條、條文去遵守。到此地給我們講總綱領、總原則,攝心為戒。

  我們想想前面這章,我們在此地講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菩薩教給我們的法門,「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攝六根就是戒圓滿了,攝心;淨念相繼就是定慧,淨是定,念是慧,攝根是戒。真正會念佛的人,「清淨明誨」統統在這句佛號之中,你這句佛號必定念到戒定慧三學具足,念佛才叫真正得力,才真正叫有了功夫。假如我們這句佛號念下去,這裡頭沒有三學,那這佛號念叫沒有功夫,所以是不得力。可是真正要念到有功夫得力,不是普通人!普通一般念佛的人到不了這個境界,那真的不是普通人。這個不是普通人不是我說的,是佛在《無量壽經》上說的,這不是凡人。究竟要怎樣念到才功夫得力?一定要信願解行都能夠如佛,你自然就相應了。第一,我們要真正有出生死的心,這個心要真有;換句話說,這個人真正覺悟了。真正覺悟的人,我來生再也不搞生死輪迴,我這一生決定要往生,這個人真正覺悟了。

  他真正覺悟,三界六道裡面一切都不貪戀,一心一意求生西方,三界統統捨掉了,他才能攝心。不能攝心是對於三界有留戀、有貪愛,所以放不下、捨不得,這個事情麻煩了,你的心攝不住。由此可知,真的願心是非常的重要,能攝心這才是真正的戒律。下面雖然給我們在戒條上講,也是以攝心為主,如果不以攝心為主,《楞嚴經》上這四條戒律,跟一般戒經上講的,那就沒有什麼差別了;它跟一般戒律上講的不同地方,它著重在攝心。因戒生定,定就是三昧,我們念佛希望得到的是念佛三昧。我們今天明白了,我們念佛三昧為什麼不能現前、不能成就,原因是我們沒有能攝心,我們念這句佛號功夫沒有用在攝心上。如果用在攝心上,必定成就念佛三昧。

  『因定發慧』,如果三昧現前,你對於世法、佛法見解自然就純正。我們一般對佛法的見解為什麼不純正?因為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這些東西把我們的正知正見擾亂,所以正慧不能現前。慧,有了智慧才真正能夠斷煩惱。諸位要曉得,定還不能斷煩惱,定是伏煩惱,把它定住、伏住,煩惱雖有絕對不起作用。智慧一開,煩惱真的就沒有了,所以佛法追求的目標是智慧。定是屬於手段,戒是手段之手段,因為戒才能幫助你得定,定是開智慧的,慧是我們要求的,慧是這樣來的。由此可知,佛法講的慧是真不容易,不是說這多看幾本經書,多研究一些註解就有智慧,那不是智慧,那叫世智辯聰,那個沒有用處的。真正的智慧是從清淨心裡面生出來的,這是真正智慧,佛要求我們的真實慧是打這兒來的,我們總得要知道。

  這叫做『三無漏學』,無漏也是佛學的專有名詞,從比喻上說的,漏就是病,譬如我們這個杯子,假如裡面破了,裝的水就漏掉了,所以佛法就用這個比喻。漏比喻作煩惱,你有煩惱就把你所修學的功德都漏失掉,都漏掉了。無漏那就是法器,非常完好,你所修學的一絲毫都不會漏掉。佛告訴我們,唯有戒定慧是真實的無漏;換句話說,戒定慧這三樣東西,要缺一樣都有漏。戒學,如果沒有戒,那個漏洞就最大,什麼也保存不住;有戒沒有得定還是漏,漏得比較少一點;有定,慧沒有現前,那漏得就更少一點。慧現前那就叫真無漏,所以這叫「三無漏學」。都是比喻我們的心性,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無量的功德,因為沒有戒定慧三學,所以功德不能現前,比喻漏失。諸位曉得,並不是真的漏失,是比喻漏失,因為它不起作用。

  下面這就是為我們開示,我們看經文,大師小註子裡頭講的,「以戒為定慧道場前方便」,道場有兩種,一種是我們事相上所說的,就是寺院庵堂,大家在一起共修的場所叫道場。但是《楞嚴》裡面所指的還不僅如此,它指的意思非常深,深在哪裡?這心地是道場。就像佛在許多大乘經上講的,「直心是道場」;換句話說,你的心與你所修的法門相應這就叫道場。所以道場在哪裡?道場在心地,不在外面,這是真實的道場。這道場修學,統統是以清淨戒律為最初的方便。

  【阿難。云何攝心。我名為戒。】

  叫著『阿難』是提醒他,下面的開示非常重要,特別提示為什麼『攝心』佛叫它做戒律?向下佛為我們開示四重戒,也是佛法大小乘共同要學習的根本戒。四眾弟子都要依靠它才能成就,這四眾就是出家二眾跟在家二眾,在家有五戒,這四條也具足。但是在所有一切戒經裡面,這四重戒排列的順序是殺、盜、淫、妄,是這個順序。但是佛在此地開導的順序,跟一般戒經上講的不同,他老人家第一個把淫戒擺在第一,原本它排在第三,現在把它拈出來擺在第一。這就是說明,如果真正想修行,了生死超三界,明心見性或說往生成佛,這條戒最重要。如果不想出三界,那殺生這條最重要,為什麼?不殺生你得好的果報。你在三界裡面得人天福報,得健康長壽,不殺生是屬於無畏布施,果報得健康長壽,它這個意思就不一樣。現在阿難所問的是什麼?是真正問的要超越三界輪迴,真正希望修行證果。所以佛就把你超越三界修行證果,第一個大障礙是什麼為我們說出來。

  這個小註,諸位自己看看就可以了。我們把它念一念,裡頭「開釋四重,淫殺盜妄罪之最重,非但不動身口,亦不生一念思想之心,方為不犯」。這是真正大乘的標準,大乘戒跟小乘戒的差別,小乘是論事不論心,心裡頭起念頭,不算犯戒,只要事上沒有。大乘戒不然,大乘戒你動念頭就已經犯戒了。這是大小乘不相同的地方,大乘著重在攝根,第一個是斷淫。「諸經戒殺居首,謂攝化以慈悲為先」,這是佛講其他一切經,或者是講戒律都是把殺生列在第一。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把殺生擺在第一,是以慈悲為本,所謂方便為門普度一切眾生。本經不一樣,「此經淫戒居首,為真修以離欲為本」,這經上是你真正發心修行,真正希望在這一生得到成就,那就是要斷淫為根本。這條要做不到;換句話說,你所希求的目標,恐怕在這一生達不到。

  我們要真正想求生淨土決定得生,這個念頭要斷。這個習氣雖然是很深,可是自己要細細的去思量,我們無始劫以來搞生死輪迴就被這個害了。佛家常說「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這樁事情害得我們非常慘,害得非常重,要覺悟!世間人雖然他不願意聽,他不喜歡聽,他不喜歡聽、不願意聽;換句話說,他出離的心還沒有。縱然嘴巴裡講我要了生死出輪迴,心裡還不願意,還貪戀這個世界,口裡說得再好,他也去不了。阿彌陀佛念得再多,一天念十萬聲他也不能往生,為什麼原因?他對這個地方有貪戀。這很重要,這就是說明為什麼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主要原因就在此地。我們看經文:

  【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

  從佛這段開示裡面,我們就明瞭,不僅僅是我們娑婆世界,十方一切諸佛世界都是這樣的。一切諸佛世界都有六道,為什麼有六道?就是人有愛欲之心,眾生有這個念頭,念頭沒斷。《楞嚴》上跟我們說得很透徹,愛欲的念頭愈重墮落得愈深。所謂是情想,它講十法界,純情沒有想,情是情執,墮地獄;有九分情一分想,這個情很重,墮餓鬼道;八分情兩分想,是畜生道;六分情四分想,是修羅道;人道是一半一半,五分情五分想是一半一半。天有六分想四分情,他的情,愛欲就淡薄,比我們淡薄,所以他就往上升。到純想沒有情,這是成佛;菩薩有九分想還有一分情,那是菩薩,可見得愈往上去愛欲就愈淡薄。《楞嚴》上是講情想之分,它用這兩個字說明十法界是怎樣形成的,六道裡頭是淫心,「六道皆因淫欲而正性命」。

  所以佛講『諸世界』,一切世界的『六道眾生』,統統是以淫欲而正性命。如果淫心斷掉了,他就不會到六道裡面來投胎,『不隨其生死相續』,生死就是六道輪迴;換句話說,他就超越輪迴了。在一切經裡面佛告訴我們,什麼人把這個淫心斷掉了?阿羅漢。四果羅漢才真正斷掉,所以四果羅漢永遠脫離三界,不再受輪迴。羅漢還回不回到輪迴裡來?有的時候他也來,他來跟我們凡夫不一樣,我們凡夫來是淫心而來的,所以生死不得自在。阿羅漢、菩薩、佛他們來的,他是度眾生的本願而來的,那跟我們不一樣,他來的時候來得自在。譬如說我們犯了罪,被人家抓去關到監牢獄裡面去,你服刑沒有滿不能出來。他們那些人是到監獄去教化眾生的,他出入很自在,他愛去就去,愛走就走,他不是犯罪進監牢獄的,這不相同。所以他們來,我們叫他做乘願而來,他是願力來的;我們這些造業的凡夫,這是業力而來的,這不一樣。這完全不相同,這是首先給我們說出生死的原因。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這話說得很真實,我們細細想想是一點都不錯。現在說『汝修三昧』,佛對著阿難講,實在講就是對我們講。我們現在修的是念佛三昧,修學三昧的目標是要超出『塵勞』。塵勞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就是指三界六道輪迴,我們念佛目的就是要超越三界六道的,目的在此地。塵勞第二個意思,塵是污染的意思,像我們桌子上很乾淨的,有了灰塵,染污就不乾淨,污染的意思。勞是勞苦的意思,六道裡面生活很苦、很勞累,我們確實體會到,佛講的塵勞的真實義。如果『淫心不除,塵不可出』;換句話說,你想得清淨心,心上再沒有污染這是決定做不到的。為什麼?淫心是所有一切染污的根本,你只要有這個心,必定為一切塵勞所污染;換句話說,這是所有一切罪障的根源。能把這個東西拔除了,所有一切的罪障都洗乾淨了,這是真正的關鍵。佛是一語給我們道破,所以一定要真正覺悟。

  有些人讀這個經典害怕了,為什麼害怕?怕的是他念佛不能往生。為什麼不能往生?他恩愛的夫婦丟不掉,太太愛先生,先生愛太太;還有小孩愛他的父母,父母愛他的小孩。這怎麼辦?深重的恩愛斷不掉,所以就憂心忡忡。我遇到很多同修聽我講這個,或者讀到經文,都來給我說,他說法師,這怎麼辦?我就老實告訴他,譬如說女同修妳愛妳的先生,是!我說妳的愛是假的。她說怎麼是假的?我說怎麼不是假的?妳能愛幾年?死了以後大家分手,再也不見面了,見面也不認識,妳那不是真愛,妳假愛。她說什麼是真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真愛,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妳才真正永遠照顧他。如果夫婦兩個都學佛更好,兩個都能夠通達這個道理,都曉得這個事實的真相,認真來修學,這才能永遠在一起。否則的話,決定做不到。

  如果夫妻兩個只有一個信佛,一個還不相信,那你就更認真努力來修學,將來他無論淪落在哪一道。你們念過《無量壽經》,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天眼洞視,天耳徹聽,他心遍知」,你所愛的那個人無論在哪一道,他起心動念、他受什麼苦難,你全曉得。你在西方極樂世界可以照顧他,可以幫助他,你才叫真正愛他。實在來講都是迷情,迷惑顛倒;真明瞭了那是智慧,你才曉得應該怎麼做法。同時佛在這個經上給你講得很清楚,戒律是在清淨心,你要把這個心除掉。她說我家的年紀很輕,夫婦這個淫欲沒有辦法斷。事上沒有關係,不能有心;你今天有事又有心,你污染。她說有事沒有心,難!是難,要那麼容易的話,那不個個都成佛了,個個都往生了。難,難也要把它做到,怎樣才能做到?覺悟就做到。你要是再迷下去你就做不到,你要覺悟,要知道事實的真相,這個世間是幻化而不實在的。我們一個人活在世間,人人都知道將來都要死,那將來是多久?誰能保證?

  佛在《遺教三經》裡面講得很好,「人命在呼吸之間」,一口氣不來就是第二世。真正明瞭生命在一口氣之間,在呼吸之間,佛說這個人覺悟,這是真正覺悟。所以佛這些真實話是要對真正覺悟的人講,他才能體會、才能明白、才能夠接受。所以不要計算著我的壽命還有多長,閻王沒跟你訂合同,哪有那麼如意算盤,一定要曉得,人命在呼吸之間。所以一個真正精進的人,他所把握的就是現在,所謂是一分光陰就是一分命光,一定要珍惜把握著光陰,用念佛這個方法來修攝心定。這個法門「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面講過,怎樣才真正做到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淨念相繼就是都攝六根的方法。如何做到淨念相繼?要都攝六根。這兩句互為因果,互為表裡。所以古大德提倡的老實念佛,只要老實念就行,老實就是攝根的意思。再看底下一段經文: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

  這是說什麼?淫心不斷的人修行。《楞嚴》裡面主要的是講修定,奢摩他三摩禪那,首楞嚴大定,所以它是講的禪定。我們修淨宗是講功夫成片,一心不亂得生淨土,這個標準比禪定是低一點,沒有禪定那麼樣的嚴格,因此往生的成就比禪定容易。禪定不能到明心見性不算成就,為什麼?出不了三界。但是禪定要想做到明心見性,那真叫太難。這過去倓虛老法師在開示裡頭,諸位聽聽他的帶子,他老人家說過,他一生當中,看到修禪定的人,得禪定的他見過;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他一生當中一個都沒見到。得禪定的人他將來往生是四禪天、四空天,沒出三界,這要知道;換句話說,天福享盡了還要墮落輪迴,所以不究竟。不如往生,往生是真正超越了三界,這是說隨他功夫的淺深。

  『縱有多智』,修行的人,總而言之一句話,比一般社會人,心總要清淨一些,這是真的。心地清淨一分就有一分智慧,清淨兩分就有兩分智慧,所以他多智,講經說法天花亂墜。『如不斷淫』,他淫的念頭沒有斷;換句話說,他不能修成正果。念頭沒有斷,習氣沒有斷,『必落魔道』,他的成就,本來學佛這個心很好,希望是成佛的,佛沒成得了,修成了魔,實在講這是大有人在。現在問題嚴重在哪裡?怕我們自己不知不覺也變成魔,這才可怕,我們一定要有能力辨別。魔是折磨的意思,在早期的佛經,翻這個魔道,這個魔下面是個石頭,就是折磨的磨。現在我們看這個魔下面是個鬼,這個字是梁武帝造的,大家曉得梁武帝以前沒這個字,是他老人家造的字。他說折磨太苦了、太可怕了,就像惡鬼一樣,所以把石頭去掉換個鬼字,現在我們都通用這個魔字。它的本意折磨,折磨就難受、受罪;換句話說,六道種種折磨、種種苦難的根本,就是淫心不除,病根就在這個地方。縱然你修得再好,也能夠得相似的戒定慧,當然不是真實的,能夠得相似的,你的結果也就變成魔王。上品的是『魔王』,中品的是『魔民』,下品的是『魔女』。

  【彼等諸魔。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

  他們自己也標榜,真的以為自己『成無上道』,成了佛,成了菩薩,成了羅漢,向大眾宣說,這叫大妄語。我們繼續看底下這段經文: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

  我們現在正是釋迦牟尼佛法運的末法時期,佛的法運總共分為三個時期,所謂正法、像法、末法。經裡面又說佛的正法五百年,也有經上說正法是一千年,像法一千年,這都是這個說法,末法一萬年。依照我們中國歷史的記載,釋迦牟尼佛滅度到今年是三千十幾年的樣子,大概三千零十八年到今年;換句話說,今天是末法一萬年,第一個一千年過去了。現在是末法第二個一千年的開端,我們生在這個時代,這『末法之中』。

  【多此魔民。熾盛世間。】

  這些魔都在佛門裡面,真正叫魔王當道,你怎麼認識他?怎樣辨別他?佛在這章經典裡面,諸位如果能夠體會到一些,能有點心得,這個世間哪些是妖魔鬼怪你就有能力辨別。你能夠辨別妖魔鬼怪,自己不落在妖魔鬼怪之中,你能夠保全你自己,能夠成就你自己的道業,對於自己非常有利益。因此這部《楞嚴經》,也就被妖魔鬼怪視為眼中釘,非得把這個《楞嚴經》破壞不可,要把它消滅掉。為什麼?消滅掉之後,這妖魔鬼怪沒有人認識他。佛在《法滅盡經》裡面告訴我們,將來佛法在這個世間消失掉,第一部經典是《楞嚴》,最後一部經典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最後滅,《楞嚴經》是最先滅。我們想想是有道理的,佛講的話沒錯,這些魔在這個世間非常的熾盛。

  【廣行貪淫。為善知識。】

  他也能說出很多道理,甚至於有很多神通、希奇不可思議的事情來誘惑人。但是他教眾生,他是不必斷淫的,甚至於讚歎淫欲,以淫欲來做佛事的。凡是這一類的,今天我們在楞嚴會上聽到,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說,這不是正法。

  【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

  這些所謂『善知識』他的導向,是把你導向在『愛見』的火坑。這些魔王在世他有徒子徒孫,他有徒眾,他有很大的勢力,給你說他也有護法神,什麼人護持他?有魔鬼護持他。佛門有護法的,他也有護法,這些魔王也不是好惹的,也不能得罪。我們要認識他,認識他就不受他的害了;認識他,他對我們的能力就消失了,這是必須要曉得的。菩提道,所有修學大乘的法門都屬於菩提道,菩提道所求的是無上正等正覺。我們念佛法門目標是求生淨土,為什麼求生淨土?是希望到達西方淨土依靠阿彌陀佛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由此可知,終極的目標完全相同,我們是以西方極樂世界為達到無上菩提的手段,往生是為這個。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斷心淫。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一決定清淨明誨。】

  阿難在楞嚴會上,自己悟入之後,發起大慈悲心,想幫助末世真正發願的修行人,如何能夠免除種種的障礙。所以佛在此地講『汝教世人』,你們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這些人,要教化世間人『修三摩地』。三摩地就是修學禪定,修學三昧,這就是包括我們念佛,念佛法門講的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三摩地,就是禪定,就是三昧。『先斷心淫』,心裡面還有淫欲的念頭就是障礙,禪定是決定不能成就的。不要說是出世間的大定,世間禪定也不能成就,這是諸位同修要記住的。有淫心修成禪定,只能夠生到欲界第六天,就是他化自在天最高了。我們佛門裡面說他化自在天王是魔王,他不能到初禪,為什麼?淫心沒斷。但是他的淫心非常淡薄,淡薄沒斷,所以沒用處,他到不了初禪。在這個地方諸位也能夠明瞭,修禪不容易,修禪,財、色、名、食、睡這五欲,五欲只要有一條不斷,你就沒有辦法離開欲界。

  諸位曉得,初禪是色界,離開欲界了,五欲要是統統斷掉,他為什麼不出三界?這個斷不是真斷,是伏斷,像石頭壓草一樣,沒有斷根。斷根才能出三界,阿羅漢斷根才出三界;所以四禪八定都是伏斷,伏煩惱,沒有斷根。他真的伏住了;換句話說,他確實不會起心動念,到這樣的程度才能到初禪。所以參禪的人很多,我有的時候聽說,我對他很佩服,為什麼?我做不到,我沒有辦法,他比我高明,他功夫比我深,真正不容易。但是諸位要曉得,我們如果有禪定的那種功夫,能夠伏煩惱,決定往生,就出了三界。這才搞清楚,為什麼說這個法門叫易行道,那個法門叫難行道,那個法門伏煩惱只能到色界天、無色界天。我們這個地方只要有伏煩惱,跟他同樣的功夫,就往生西方世界。這裡面的果報勝劣的差別太大了,簡直不能比。所以念佛念到功夫成片,也就是你功夫得力,能夠把五欲七情伏住,這叫帶業往生。我們生西方極樂世界,「先斷心淫」,這個斷是伏斷,不是滅斷,那就方便太多了。

  楞嚴會上是講他們得首楞嚴大定,那是要滅斷,不是伏斷。伏斷不行,伏斷出不了三界,他的果報只是在色界,色界十八層天,四禪初禪三天,二禪三天,三禪三天,四禪有九天,再往上去四空天,他的果報在此地。天福享盡了,他還是隨業輪迴,所以這是不究竟,這出不了三界。念佛法門之殊勝,一切諸佛如來都讚歎,都勸導大家原因就在此地,你只要有初禪的能力你就決定往生。這樣的功夫實在說,我們凡夫只要肯認真努力,不是辦不到。怎樣認真努力?就是要認真了生死,認真求生淨土,這就行了。

  這『是名如來先佛世尊』,佛為什麼說這不是我說的,『第一決定清淨明誨』,這句話就是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十方三世過去、現在、未來,所有一切諸佛教人都是這個教法。不會說是過去佛教的,跟現在佛教的不同,沒有這個道理。佛佛道同,這叫真理,永遠不變。前面佛一開端是給我們講的「若諸世界六道眾生」,末後在此地接的「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一決定清淨明誨」,前後文都互相照應,我們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有一切諸佛都是一個講法,沒有第二個講法。絕對沒有佛說淫欲還可以能夠成三摩地,還能夠成無上道,沒有這個道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