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論講記 (第十四集) 1994/12/18 台灣彰化 檔名:06-002-0014
請掀開講義第二十面第二行,從:
【安清淨心。以拔一切眾生苦故。】
從這裡看起。這是說菩薩隨順菩提心的三種。我們從文字裡面很明顯的看得出來,第一個是「無染」,第二個是「安」,第三個是「樂」。由此可知,這個樂是一切眾生所希求的,我們都求這一生,乃至於生生世世的幸福快樂。這個幸福快樂要怎樣才能得到?要身心安穩,身心安了這才能得樂,所以安樂。要怎樣我們能得到身心的安穩?在中國一般俗語裡面講平安,人心要不平,哪來的安?現在社會,大家曉得,非常的不安定,原因在哪裡?在不平。所以平而後才有安。那要怎樣才能得到平?這個平的前面是和,和平。佛教給我們修六和敬,不但僧團裡面重視六和,凡是學佛的同修,每一個人家庭裡面,在社會工作範圍之內,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都要修六和敬,我們才能真正得到和平安樂,這才能真正得到。這是佛在大乘經論裡面常常教誡我們的。
這個地方不但是想得安樂,這個安樂裡面最真實的是清淨,清淨安樂這才最真實。清淨很不容易得到,一定要從無染,對於世間五欲六塵、名聞利養不染著,不染著,你的心才能夠得到清淨。大師在這個文裡面,底下是給我們做一個簡單的解釋,也就是在一切事相當中略舉一二,希望我們從這個例子裡面去體會,你才真正能得到無染的安樂。第一條昨天說過,就是「不為自身求諸樂」,你就得無染清淨心了。第二條是『以拔一切眾生苦故』。我們令一切眾生心安,也能讓自己得到心安。特別是一個修學大乘之人,念念要度眾生,這個度的意思就是幫助,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我們先要知道,這個眾生苦是從哪裡來的?苦從迷染來的,迷惑、染著,從這兒來的。樂從哪裡來?樂從開悟,離開一切染著,從這兒來的。由此可知,要想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的方法就是幫助他破迷開悟,他真的覺悟了,離開一切迷染了,那個樂的果報他自自然然得到,這個叫『安清淨心』,菩薩清淨心裡面得安穩。末後這一條:
【樂清淨心。】
菩薩樂什麼?
【以令一切眾生得大菩提。】
這個菩薩最樂了。『得大菩提』就是令一切眾生修學大乘,希求佛道,這個菩薩就樂了,跟菩薩行完全相應,跟諸佛如來的願望也完全相應。可是這是很難做到的,這是四弘誓願裡面,「佛道無上誓願成」。可是佛告訴我們,雖然難,不是做不到。如果做不到的,佛決定不為我們說,佛為我們說出來的我們統統能做到。用什麼方法做?
【攝取眾生生彼國土。】
這個『彼』就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淨土。我們能夠幫助一切眾生念佛往生淨土,這「令一切眾生得大菩提」就兌現了、就圓滿了,菩薩就樂了,諸佛就樂了。這個是順菩提心的三門,我們一定要具足、要修學。下面一段:
【名義攝對。】
『名』是佛法裡面的名詞術語,「名」裡面一定有『義』,有義理。我們看底下的文:
【般若。方便。慈悲。】
這都是名詞,這名詞裡面含的有很深的意思,這些意思統統可以連貫起來。什麼叫「般若」?這個地方的註解註得非常之好,簡單明瞭。「達如之慧」就叫做般若。如是什麼?前面跟諸位報告過了,如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達是通達、是明白,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通達明瞭,這樣的智慧就叫做般若智慧,就叫做般若。由此可知,般若不是普通的智慧,不是普通小智慧。在禪宗裡面講明心見性,這個達如就是禪家講的明心見性,這樣的智慧這叫做般若。「方便,通權之智」,這個權就是權巧方便,在日常生活當中,生活裡面,還有許許多多人對於心性,對於宇宙人生真相,還在迷惑無明的狀況之中,菩薩對這一些人,跟他們生活在一起,來誘導他們開悟,這些智慧就叫做方便智。所以佛法,經上常說,佛是依兩種原則為一切眾生說法,這兩種原則,一種叫實說,就是真實說;一種叫權說,就是方便說。真實說就是般若,是如來所親證的境界,這是真實說。可是真實說我們凡夫不懂,不是凡夫的境界,也不是凡夫的常識,於是佛要隨順眾生說,要隨俗。這個隨順眾生,隨順我們的常識、隨順我們的知見,那我們一聽就懂了,很容易明白,這叫方便說。所以隨順我們,這方便說。佛是以這兩種方法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
「達如則心行寂滅」,明白事實真相,他對於這個事實、一切事決定不染著,所以他心地清淨,一塵不染,他心清淨,正如同前面所說清淨安樂,這是諸佛菩薩。「通權則備省眾機」,省是省察,這個字念破音字,不念「眚」,念「醒」,省是覺悟的意思,對於一切眾生的根機他統統明瞭。正如同一個大夫給病人診斷一樣,對於病人的病情,這個病是怎麼起源的、怎麼演變的,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於是用藥就方便了,所以藥到病除,對症下藥,藥到病除。菩薩為眾生說法,這通權,一定要達如、通權,才能夠幫助眾生破迷開悟,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智慧方便,相緣而動,相緣而靜」,這兩個起作用。實在講,前面說過,般若是真知,就是無知,方便是無所不知,因為無知,所以才無所不知。它是有體有用,有用有體。所以它起作用,這是動,雖然起作用,他心還是靜的,還是清淨寂滅的。這一樁事情在《般若經》裡面講得很透徹、講得很清楚。實在說《般若經》也是最難懂的。「動不失靜,智慧之功也」,智慧就是達如之慧。菩薩在九法界、在六道示現,以無量無邊的應化身示現在六道裡面幫助眾生,就像《普門品》裡面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示現什麼身。雖然示現種種身跟大家在一起,他的心是清淨的,他的身在動,他的心決定不動。不像我們凡夫,我們凡夫身坐在這裡不動,心在那裡胡思亂想,這心動。菩薩在動中,他心都不動,何況不動?這個就是我們跟菩薩不一樣的地方。「靜不廢動,方便之力也」,菩薩心常清淨,但是不礙示現,不礙講經說法,這個就是方便智的力量。
「是故智慧慈悲方便,攝取般若」,般若是體,這個智慧慈悲方便都是般若的作用。所以般若裡面有方便,「般若攝取方便」。「若不依智慧方便,菩薩法則不成就」。我們要學菩薩,就要在這個地方學,學什麼?學不動。佛門裡頭有兩句話,大家都很熟悉,叫「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都懂得這兩句話。隨緣就是此地講的方便,不變就是此地講的不動,就是這個地方講的般若。我們用這兩句話看這個四種不同的眾生,就很清楚、很明顯。我們從佛看起,佛是不變隨緣,佛不變,如如不動,能隨九法界之緣,不變隨緣。菩薩隨緣不變,菩薩也能隨九法界之緣,他學不變,他學這個,學佛,佛就是不變,菩薩學佛。我們凡夫是隨緣隨變,這凡夫就不行,隨緣隨變。這個小乘阿羅漢,他不變不隨緣。所以從這個兩句話,你仔細觀察凡夫、小乘、菩薩、佛,那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也知道我們應當怎樣去修學。
【貪著自身。無安眾生心。供養恭敬自身心。此三種法。障菩提心。應知。】
在這個地方大師特別提出警告,這前面都說了。『貪著自身』,凡夫都貪著,哪一個人不貪愛自己的身體?這是錯誤的,這是『障菩提心』。過分的貪愛這個身體,連往生都做不到,為什麼?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要把這個身體丟掉你才能去,不能把這個身體帶去。過分捨不得這個身體,阿彌陀佛來接引你了,這身體還放不下,那阿彌陀佛也無可奈何,只好走了,不接你!餓鬼道裡頭有一種鬼叫守屍鬼,為什麼叫守屍鬼?他對那個身體是過分的貪愛,死了還捨不得離開它,老守住它,認為那個身體就是他自己,這個是很大的障礙。所以必須自己要曉得,這個身體不是我,身體是什麼?我所有的。你看衣服,衣服是我所有的,髒了馬上就可以換一件。身體也是我所有的,到壞了、朽了,我們可以把它丟掉,再換一個。這個你就明白了。那我們把這個身體捨掉,換一個最好的身體,西方極樂世界金剛不壞身。所以要知道換,不要老守著,這個東西不是好東西,不是一個堅固之體,也不是自己真身,不是的,這個都是屬於我所有的。
『無安眾生心』,自己心無安,也不能幫助一切眾生心安,這都是與菩提心相違背的。求恭敬、求供養,只要有求,在《金剛經》上說得好,「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那就不是菩薩。不是菩薩是什麼?是凡夫。如果有求,誰求?當然有我求,你看四相就具足了,所以這哪裡是菩薩?菩薩一定要離四相。離四相,哪裡還會求恭敬、供養?所以這個是決定「障菩提心」的。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經上跟我們講得很清楚,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的菩提心發不起來,就是因為有這些障礙,必須把這些障礙斷除,你的菩提心現前了,然後一向專念就決定得生。
【無染清淨心。】
前面講的恭敬供養這些東西統統是染著,換句話說,裡面貪瞋痴慢,外面五欲六塵在誘惑,這東西都是污染。一定要內捨貪瞋痴,外不為境界所動、不為境界所轉,我們就真正得『無染清淨心』了,那麼安樂才真實獲得。
【成就妙樂勝真心。應知。】
這個樂不是世間五欲六塵之樂,所以稱為『妙樂』,離開苦樂之外,你得到的是真樂。『勝』是殊勝。『真心』,勝過所有一切的妄心,妄想、妄念,真心現前,這個真心就是清淨心、就是平等心,這是我們應當要知道的。知道了,那個障礙你會捨,成就你一定會去修學。下面一段:
【願事成就。】
【菩薩智慧心。方便心。無障心。勝真心。能生清淨佛國土。應知。】
這是天親菩薩告訴我們一句真實話。我們也想往生極樂世界,也想去親近阿彌陀佛。西方世界的狀況,前面說得很清楚、很明白,詳細的說明在《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更詳細的那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我們讀了之後,真正能生無限的羨慕嚮往。怎樣才能去?天親菩薩說得具體、說得清楚,使我們一點都不含糊。這個地方教給我們要具足四種心,智慧心、方便心、無障礙心、殊勝的真心,這個樣子才能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維摩經》上也有這個說法,說「心淨則土淨」,只說了一個心淨,沒有這個地方說得詳細。心淨,怎麼才叫淨?淨到什麼程度才算淨?往往我們覺得我們心很清淨,其實一天到晚在打胡思亂想,還以為自己心很清淨。菩薩這個地方把標準說出來了,這是決定得生。
其實這個地方的四種心,跟《無量壽經》經題上所標示的也完全相應。《無量壽經》經題上說的清淨平等覺,這個清淨心就是「智慧心」,平等心就是「方便心」,覺心,覺當然沒有障礙,有障礙就不覺了,覺當然是真心,妄心不覺,所以覺心就是「無障心」、「勝真心」。我們修淨土、修念佛法門,要以這三個科目為我們修學的標準,我們念佛要念到清淨心現前、平等心現前、覺心現前。這三樁事情,給諸位說明,是一而三,三而一。所以這三樣,你只要得一樣,其他的兩樁一定同時都得到。這三樣我們一般都是著重在清淨心,心清淨當然平等,當然是覺而不迷,所以我們就專在清淨心上下功夫,求這個心清淨。清淨,當然不能污染,這個污染就永遠得不到清淨了。什麼東西會污染我們?前面跟大家說過了,妄想會污染你,煩惱會污染你,這是把污染分為兩大類,必須要把你這兩大類的污染捨掉。可是很難,很不容易捨掉。不但是你清醒的時候你沒有辦法捨掉,你就是晚上睡覺還會作夢,還在被污染,所以可見得很難、很難捨掉。
於是佛教給我們一個方法,念佛,就用這一句阿彌陀佛,用這一句佛號把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把它除掉,所以以一念止一切妄念。這個念頭起來,馬上阿彌陀佛,把它換成阿彌陀佛,這個方法妙極了。宗門裡頭常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這些妄念污染不怕,為什麼?如果沒有這些念頭起來,那你早已經成佛,你不是凡夫。你是凡夫,這些妄想雜念決定斷不了的。所以它起來不怕,怕的是什麼?怕的是你覺得太遲。什麼叫覺?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覺。所以第一個妄念起來了,第二個念頭就是阿彌陀佛,就把這個妄念伏住了。久而久之,我們念佛功夫得力,妄念就不起現行了。妄想雖然沒有斷,它不起現行,是你念佛功夫有力,能控制住它。這個程度就能往生,就是帶業往生,生凡聖同居土。
菩薩這個標準高,這個標準是生實報莊嚴土的,是一心不亂的境界。一心不亂還是從功夫成片成就的,就是從功夫得力成就的,功夫得力是我們第一步要求的。要想功夫得力,就要把世緣看淡,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要看淡,不要太執著,一切隨緣,在隨緣裡面學不變!什麼不變?阿彌陀佛不變,在日常生活當中,心裡頭常常有阿彌陀佛,這是一個真正念佛人。菩薩還有詳細的說明,我們看底下:
【菩薩摩訶薩隨順五種法門。所作隨意自在成就。】
這是天親菩薩教給我們的,也是天親菩薩自己用功的方法,他是用這個方法得生淨土的,也把他這個方法提供給我們做參考,這個方法確實有效。在中國,我們知道曇鸞法師用這個方法往生的,善導大師是我們淨土宗第二代的祖師,也用這個方法。善導非常了不起,這唐朝時代的人,日本人對他非常崇敬,在當時,很多日本的高僧到中國來留學,都是追隨善導大師,也都是善導的學生。他們回國之後,為了紀念善導大師,善導大師的像在日本很多,很多石刻的善導大師的像,寺廟的名稱用善導寺,我們台北有一個善導寺是日本人建的,留下來的。你只看到善導,一定是淨土宗的道場,這是修學這個法門的。
「身業禮拜,口業讚歎,意業作願,智業觀察,方便智業迴向,此五種業和合,則是隨順往生淨土法門自在業成就。」這個《往生論》到今天圓滿,今天總結,把修學的方法為我們總結出來了。前面沒有聽到不要緊,你只聽到這一段,你就曉得怎麼個修法。這個非常難得,非常殊勝。身口意,由此可知,這個念佛不僅僅是口念,只有口念,沒有身跟意,不能往生。身要禮拜,禮拜專拜阿彌陀佛。所以大家不要誤會,我專拜阿彌陀佛,那怎麼對得起釋迦牟尼佛!這個專拜阿彌陀佛是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的,我們是釋迦牟尼佛的好學生、乖弟子,佛怎麼教我們,我們就怎麼做,佛一定歡喜。佛教你拜阿彌陀佛,你偏偏不拜,要去拜他,釋迦牟尼佛搖頭,不聽話!一定要懂得佛的意思。佛要把我們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求學,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本師,好比父親一樣,你對你父親很尊重,捨不得離開他,父親要送你上學,學也不上了,你說你的父親多難過。這個送去留學的。所以我們聽釋迦牟尼佛的教誨,專念阿彌陀佛、專禮阿彌陀佛。為什麼?前面一再跟我們講的清淨心,一心是清淨心,二心,心就不清淨了,一才清淨。所以古大德給我們說,念佛法門最忌諱的就是夾雜,二就夾雜了。所以叫你專禮。這是第一個意思。
這個禮拜不能間斷,五種法門都不能間斷。那這個問題嚴重了,我們哪有時間去拜佛?從早拜到晚,晚上睡覺,那還是間斷,哪有那麼多的時間?所以要曉得禮拜的意義在哪裡。這個佛法不重在形式,要重實質。實質是什麼?是恭敬。我們有真誠恭敬心,這就是禮拜。你一天拜三拜佛,你的禮拜二六時中都沒有間斷,你的真誠恭敬,是這個意思,不是在形式上。形式上,早晨拜三拜,晚上拜三拜,也可以了。但是那個恭敬心一時一刻都不能離開,就是對阿彌陀佛、對西方世界這一種恭敬不能夠退失。對哪些地方恭敬?所以你經一定要熟,《無量壽經》要念熟,我們對阿彌陀佛最初的發心,對阿彌陀佛出家求學,對阿彌陀佛建立西方極樂世界種種殊勝的成就,對阿彌陀佛接引十方一切眾生往生極樂世界,這一些無量的真實功德,我們對它生起真誠的恭敬心,這就是禮拜。
「口業讚歎」,這個讚歎就是念佛,我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是讚歎。南無就是皈依的意思,南無是梵語,意思就是皈依、皈命,是這個意思,我們皈依阿彌陀佛。所以我在說三皈的時候,就是傳授三皈的時候,我跟大家說的,我們皈依佛就是皈依阿彌陀佛,我們皈依法就是皈依《大乘無量壽經》。這個經本,就是我們現在所採取的,夏老居士的會集本,我們採取這個本子。這個本子在九種《無量壽經》的經本當中,最好的本子、最圓滿的本子,這是我們一定要認識的。有人說它是會集的,不是原譯本。那好,你念原譯本也好,念原譯本要念五種本子,那個意思才圓滿。念一種,四種欠缺,那是不圓滿的,念四種,還有一種漏掉的,還是不圓滿,必須要念五種本子。五種本子念起來就太麻煩了!所以這個會集本是五種本子的集大成,這五種本子裡面這個經義完全都融攝在一個本子裡。所以你讀這一個本子,等於五種本子統統都讀了,圓滿的攝受了。經念得熟,我們恭敬心能生得起來。這個讚歎範圍就廣了,不但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我們也隨時隨地把這個淨宗的好處利益介紹給別人,像《金剛經》上所說的,我們不能把全經講給人聽,講個一句、二句都好。《金剛經》說,為人說四句偈,那《無量壽經》隨便哪四句,你能夠講得清楚、講得明白,勸人修淨土,這都是屬於口業讚歎。
「意業作願」,這個心裡頭要發願,要發真誠懇切的願望,願生淨土,願離娑婆,願生淨土,不但願自己生淨土,願一切眾生都生淨土。「智業觀察」,智是你的智慧,對於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像本論前面所說的依報十七種,正報如來八種、菩薩四種,這是把經裡面依正莊嚴歸納成這幾條,便利我們去觀察。這個觀察就是《觀無量壽經》上講的觀想。為什麼用觀察,不用觀想?這個裡頭很有道理,這個觀想,怕你落在意識裡頭,因為想都有感情,怕這個東西。察完全是理智的,絕對不是感情的,是智慧的,智慧的觀察,察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西方境界你很清楚、很明白。「方便智業迴向」,這個迴向就是把這個法門要介紹給一切眾生,這樣才能夠上報佛恩,下濟眾苦。
這五種一和合,所謂是一念當中這五門統統具足了,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或者念阿彌陀佛四個字,念念這五門都具足,這是天親菩薩念佛的方法。我們想想,我們念佛這個裡面有沒有這個內容?假如說我們念佛,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其他的都沒有,那你就曉得,我們念佛這個力量很薄弱,跟佛很難成就感應。如果這五個意思都具足,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那個念佛的功夫就有功夫了,念佛就有力量。因為它具足五門,一念具足五門,念念具足五門。這是「隨順往生淨土法門自在業成就」,這個自在業,想什麼時候往生就什麼時候往生,真的了生死出三界。末後這一段:
【利行滿足。】
【復有五種門。漸次成就五種功德。】
這個『利』是利益,『行』就是修行,『滿足』就是圓滿。怎樣修行我們念佛功夫才是一個圓滿的功德?這個我們從天親菩薩這裡也能夠學得到。
【以禮拜阿彌陀佛。為生彼國故。得生安樂世界。是名入第一門。】
五種門就是前面講的五種法門,這個地方要告訴我們五種法門的真實利益。『禮拜』,剛才講了,以真誠心、恭敬心對阿彌陀佛,真誠恭敬的目標就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能夠這樣修那你就是『入第一門』。
【以讚歎阿彌陀佛。隨順名義稱如來名。依如來光明智相修行故。得入大會眾數。是名入第二門。】
這個就是稱念、稱名。念佛有很多種的念法,這個地方特別提倡持名念佛,這個口業讚歎是持名念佛。要『隨順名義』稱念,這一點很重要。我們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不曉得這個名號的意思,只是學著念,念的音聲有一點兒像,內容沒有。所以說是念佛的人多,成就的人少,主要就是他念的裡頭沒有內容。阿彌陀佛什麼意思?前面說過了,南無是皈依的意思、皈命的意思。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阿彌陀佛四個字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全名翻成中文叫無量覺。加上南無,就是皈依無量覺。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覺了沒有?所以這一句佛號念出來,就馬上提醒,我對人、對事、對物我不迷,我要覺,這個就是「隨順名義」。在這個世間,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總不外乎對人、對事、對物,心裡面起了貪愛了,迷了;心裡面起了瞋恚了,也迷了。這一句佛號,覺而不迷,這個佛號念得才叫有力量,這個佛號念得才得力!佛號一提起來,一切分別執著妄想統統沒有了,那個妄想分別執著都是迷,都不是覺,只有這一句阿彌陀佛是覺,「正覺阿彌陀」,這我們在前面文裡頭讀過的。
所以我們真的依靠『如來光明智相修行』,就是真正皈依無量覺了。這個皈是回頭、回歸,從不覺回頭依無量覺,這才能得到佛的本願威神的加持,我們可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參與彌陀海會大眾,這是入了第二門了。如來講經法會的大眾,那個裡頭的席位有我們一席,我們入了他的席位!蓮池海會裡頭有一分。這個是『入第二門』。所以我們一般念佛,如果這個佛號伏不住煩惱,佛號裡頭不是真正的回歸依靠佛的光明智慧,這個佛號是白念了,古人所謂的「喊破喉嚨也枉然」。一天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這個數珠,念十萬聲佛號也是喊破喉嚨也枉然,為什麼?他沒有皈,也沒有依,所以這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今天我聽說有不少同修要在這裡受三皈、受五戒,能發心受三皈五戒,就是真正發心要做阿彌陀佛的學生、做彌陀弟子,依照阿彌陀佛的法門來修學,這叫真的皈依。如果我們把皈依的意義做一個詳細的說明,這兩個鐘點講不清楚。所以我們為了節省時間,我們特別製作一個錄音帶。求受三皈,我們把這個錄音帶送給你,回去要多聽,聽一遍、二遍不行,一遍、二遍就忘掉,沒有用處。要聽得很熟,記得很牢,曉得我從哪裡皈、我依什麼,你得搞清楚。人家問你,你皈依沒有?皈依了。你從哪裡皈?你依什麼?你要能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是真的皈依了。說我皈依了,那皈依什麼?我皈依淨空法師,那就完蛋了,那就完全錯了,大錯特錯。這樣的皈依,不但你沒有好處,你將來得的果報是阿鼻地獄,這個糟糕了,皈到阿鼻地獄去了。所以一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也有一些同修很發心,從錄音帶把它寫出來,還有一個小冊子,你可以多看看。你才是真的皈依了,不是假的了,真的皈依,這是三寶弟子。
【以一心專念作願生彼。修奢摩他寂靜三昧行故。得入蓮華藏世界。是名入第三門。】
這個就是真正發願,有非常深切的願望,我這一生當中什麼都不求,只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修奢摩他』,「奢摩他」是梵語,翻作中國是止。所謂止,世出世間一切法我統統都把它止住,我一心一意求生淨土,你這樣修學你就得念佛三昧了。此地講的『奢摩他寂靜三昧行』就是我們平常講的念佛三昧。這個樣子,你就『得入蓮華藏世界』,就是七寶池中有你一朵蓮花了,七寶池當中有你一朵蓮花,這是『入第三門』。將來時節因緣成熟了,佛就拿這個蓮花來接引你往生,蓮花化身。
【以專念觀察彼妙莊嚴。修毗婆舍那故。得到彼處。受用種種法味樂。是名入第四門。】
這離苦得樂了。西方極樂世界到底有哪些樂?樂到什麼程度?這是平常因為你有智業的觀察,你對於西方狀況很清楚、很明瞭,所以生到西方種種受用,那個快樂的受用,你一點都不迷惑,到達西方世界真的是離苦得樂。這是『入第四門』,這是成就。
【以大慈悲。觀察一切苦惱眾生。示應化身。迴入生死園煩惱林中。遊戲神通。至教化地。以本願力迴向故。是名出第五門。】
可見得前面這個四門,「入」,入西方極樂世界成就自己。第五門是「出」西方極樂世界到十方諸佛剎土裡面去普度眾生,實現你第一個願望,眾生無邊誓願度。由此可知,先要度自己,然後才有智慧、能力、神通去度一切眾生。四門成就自己,末後一門利益眾生。這是五種門次第成就的利益。
「示應化身,如法華經普門示現之類也」,這講示現。諸位要曉得,普通的菩薩要修行到別教的初地、圓教的初住,要是依照一般經典裡面所說的,菩薩從證得須陀洹果那一天開始。因為證得須陀洹果就不退了,位不退了,不會退落到凡夫位了,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盡,不會再退到凡夫位。從那一天開始要修滿兩個阿僧祇劫,這個阿僧祇劫數字太大了,那個單位是劫,不是年月日,是劫,才能夠普門示現,像觀世音菩薩這樣隨類化身,應以佛身得度,可以現佛身去度化眾生,示現八相成道。修滿兩個阿僧祇劫,真的是難!咱們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一品煩惱都沒有斷,帶業往生,即使是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本願威神加持我們,使我們的能力、智慧、神通一下就提升,提升到地上菩薩,不只初地!經上給我們講得清楚,阿鞞跋致菩薩,《彌陀經》上講的;《無量壽經》上講的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的菩薩,七地以上。幾幾乎乎,兩個阿僧祇劫修圓滿了,到第三個阿僧祇劫,這樣的地位了。這是阿彌陀佛加持給我們的,所以有這樣大的能力、這樣大的神通。
「遊戲」有兩種意思,一個是「自在」的意思。也就是說你到十方世界,縱然是到六道輪迴當中度這些有緣的眾生,你不是業報。像我們現在是業報,沒有法子,生死不能自在。西方世界來應化的這些菩薩,他們生死自在,想來就來,想去就去,來去自由,這叫做示現,這個叫做自在。第二意思,「度無所度」,這個跟《金剛經》上所講的那個理論、事實完全相同,佛度無量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度者。為什麼?不著相!不但四相不執著,沒有,四見都沒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就是這個意念都沒有,所以實無眾生如來度者。這些菩薩們度一切眾生,心地清淨,一塵不染,絕不染著能度所度之相,所以這個就是遊戲神通的意思,就是自在的意思。「雖度無量眾生,而實無一眾生得滅度者。示度眾生,如似遊戲。」他在十法界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就好像遊戲一樣,你看這個多自在。我們現在求法很苦,幫助別人也很苦,苦從哪裡來的?因為著相!有能度、有所度,這就苦了;能度、所度都沒有了,那就自在了。所以這是深位菩薩的境界,不是小菩薩,大菩薩的境界。
【菩薩入四種門。自利行成就。】
就是前面講的禮拜到觀察,這個四門成就自利,這是自度。
【菩薩出第五門。】
這就是迴向,所以人家迴向不是口頭的,是真正去做的。
【迴向利益他行成就。】
這是利他。
【如是修五念門行。自利利他。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如來無上的果證,就是我們平常講無上菩提,就是這個意思。如果直接翻譯這個名相,是無上正等正覺,如來果地上所證的,就是成圓教的佛果,很快就能證得。特別在西方極樂世界,我跟諸位報告過的,他方世界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要經歷五十二個階級,西方極樂世界不必,我們仔細去觀察,大概只要二劫、三劫就圓滿成就了,所以真正不可思議。
「經言,十方無礙人,一道出生死」,十方是講十方世界,無礙是無有障礙。哪一種人無有障礙?六道凡夫有障礙,有業障,不能離開生死輪迴;小乘阿羅漢雖然斷了見思煩惱,他還是有障礙,他有塵沙煩惱,有無明煩惱,他還是有障礙;權教菩薩無明沒斷盡,依舊是有障礙。這無障礙的人到哪裡去找?無障礙的人就是經上講的阿惟越致菩薩,八地以上,才無障礙。七地都還有障礙。七地,遠行地,他還有障礙,還有退轉;八地菩薩不退了,不動地了,所以無障礙是八地以上。但是在這個地方不是這個講法,不是這個意思。這個地方無障礙是指什麼人?能夠深信淨土求願往生的人都是無障礙的人。為什麼?他在這個一生當中就圓滿成佛,比十方世界的阿惟越致菩薩成就還要來得快、還要來得穩當。因為十方阿惟越致的菩薩要想成佛,還要修一個阿僧祇劫才行,往生西方世界的人,剛才給你講了,二劫、三劫就成就,所以十方世界的阿惟越致菩薩不能跟他比。這個是真的無礙人,真的是得大自在。我們今天看看真正相信淨土的有幾個人?你要是真的相信淨土了,真的發願皈依了,皈依阿彌陀佛了,皈依《無量壽經》了,你就是「十方無礙人」當中的一分子。
「一道出生死」,這個生死,不但是六道輪迴的分段生死,包括菩薩的變易生死。菩薩變易生死斷了,那就成佛!所以這個生死是兩種生死。一道,什麼道?南無阿彌陀佛,這是一道!一句佛號。大勢至菩薩示現給我們看的,你看大勢至菩薩給我們講的,「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個心開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不要藉任何一個法門,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就成功了,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就是一句佛號。怎麼個念法?他給我們講得很好,「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個都攝六根我們不知道怎麼攝法,天親菩薩這個五種門就是都攝六根的方法。這五種門如果你還不會,你就用底下那個方法,淨念相繼,也行。實際上,淨念相繼是暗暗的包含了這五種門,包含著你自己都不知道,但是你真的念成功了,往生了。
所以我們看有很多這些老太太、老公公念佛往生了,他一句阿彌陀佛,你問他這五種門,他不懂,我不曉得什麼五種門。可是他站著往生、坐著往生。他為什麼?他淨念相繼。所以淨念相繼,這五種門都在裡頭,他都修了,他不曉得,他成功了,這暗含道妙。黃念祖老居士在《無量壽經》註解裡面給我們講的暗含道妙,是這個意思。
「凡是生彼淨土」,就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及彼菩薩人天所起諸行」,這個彼是指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菩薩、人天,其實西方世界,我們曉得,統統是菩薩。那為什麼說人天?這是說在那邊修行證果功夫每個人淺深不同,說菩薩,功夫深的人;說人天,功夫淺的人。這個是講,不是說彌陀加持,不論加持,是論每個人自己修行的功夫有差別。如果論佛一加持,平等的,大家都一樣的。所以西方世界是平等法界,平等的,人天到那邊跟佛也一樣,是平等的。這個平等是佛力加持的。所以論加持,那統統平等,沒得說了;不論加持,就有菩薩、聲聞、人天,就有這許多的差別。
「皆緣阿彌陀如來本願力故,超出常倫諸地之行」,這一句是講加持了。不加持的時候,有菩薩、有阿羅漢、有人天。這一得佛加持,皆緣阿彌陀如來本願力故,這就是得佛的加持。得佛加持,超出常倫諸地之行,常倫是平常,倫是同類的,像菩薩有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西方極樂世界是統統超過,沒有這些階級,統統超過,完全是平等的。「現前修習普賢之德」,所以到達西方極樂世界是什麼菩薩?人人都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在所有一切菩薩裡面第一殊勝,《華嚴經》上講,「菩薩不修普賢行,不能圓成佛道」。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人人都修普賢行,所以他是平等的,因平等,果平等。這個平等是彌陀本願加持的,而不是我們自分的這個力量。
「後之學者」,這是天親、曇鸞菩薩悲心勸勉我們,以後的這些學者,這是指我們,我們這些後來學佛的人。「聞他力可乘」,這個乘就是幫助,他力就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可以加持我們,可以幫助我們。「當生信心」,你一定要生真正的信心,你才能得到佛力加持。不但是在西方極樂世界這樣顯著的加持,使我們一生到西方世界就跟文殊、普賢、觀音、勢至就差不多,就好像是一樣的,這個不可思議!現在就加持,現在果然你的心願解行能跟經上所說的相應,換句話說,能跟佛的心願解行相應,現前就得彌陀本願的加持。不但得彌陀加持,同時也得十方一切諸佛的加持,這是真正不可思議。很可惜,修淨土的大德知道這個事實都不多。如果真的明瞭、真的如教修行,現在就得殊勝的利益。這個殊勝利益,我在講席當中常講,我說修這個法門的人不老、不病、不死,這是現前的利益!你修學的不相應,才有老病這些東西來纏身,有這些麻煩;果然相應,不會有,這個就得佛加持。
過去諦閑老法師在世的時候,這民國初年,有一段時期,不長,老法師生病了,印光法師寫一封信給他,你是個講經的法師,得佛力加持,你怎麼可以生病?你不應該生病。這個諦閑老法師功夫也了不起,收到這封信,精神一振作,病就好了,就是得佛力加持!說得不到佛力加持,打妄想。這一打妄想,佛的力量就加不上了。妄想是什麼?障礙,業障現前!所以不能打妄想,不能生煩惱,一心一意續佛慧命,弘法利生,蒙佛力加持。這個弘法利生也不是自分,自己哪有這個智慧、哪有這個能力?佛力加持的。
【無量壽修多羅優婆提舍願生偈略解義竟。】
我們這個《往生論》到這個地方講圓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