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 (第十集) 1988/7 台灣華藏圖書館大專講座 檔名:05-001-0010
請掀開經本,四十一面倒數第四行:
「四略釋題名者,有四對義,初總別,謂楞嚴三字,總稱也,總通彼大部故,勢等七字,別號也,別局此一章故。」這個我們簡單說說就行了。首楞嚴三個字就是這個大部經的略稱,這部經它原來的經題很長,是《佛說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經題很長,簡稱就是《首楞嚴經》,或者稱《大佛頂首楞嚴經》。講到「楞嚴」就是講全部經,講「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那就侷限二十五圓通章裡面的一章。這是《楞嚴經》裡面的一段,專講念佛法門,是由大勢至菩薩說出來的。這是「總別」,題裡面有總別的意思。
第二,「教義,就前別中,分教義二,謂章之一字,是能詮教也,勢等六字,是所詮義也」。這個在章題裡面,章是篇章的意思,是一篇一章,這是說能詮的意思。「勢至菩薩念佛」這六個字是他所說的,這一章主要的意義就在勢至菩薩念佛。這是講從教義上看,這很明顯的。第三「果因,就前義中」,就是所詮之義裡面,這裡面有果有因,「開此一對,謂圓通是果,所證境故,勢等是因,能修觀故」。圓通是境界,圓是圓滿,通是通達,圓滿的通達,那真是無所不通,無所不了,這才叫圓滿的通達,這是屬於果證。念佛是智慧,何以說念佛是智?這是許多人不知道的,不曉得念佛是智慧。如果知道念佛是智慧,哪個人不去念佛?許多人認為佛門裡面講的般若是智慧,去念《大般若經》,念《金剛般若經》,念了一輩子也沒看他智慧開起來。那是智慧是沒錯,可是你不懂方法。念佛怎麼是智慧?諸位要細心去體會一下就明白了。念佛是清淨心,心不清淨那就不叫念佛了,念佛心裡頭只有佛這一念,一切妄想執著分別統統沒有,這個叫念佛。心清淨了,起的作用就是智慧,所以念佛是真正的智慧,真實的智慧。否則的話,《華嚴》上說「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十地菩薩,到初地到十一地這樣的菩薩,他的目的就是求證無上菩提了,你看他採取的方法,是念佛的方法,這真妙。
大勢至菩薩在此地,這楞嚴會上所代表的是什麼地位的菩薩?圓教初住菩薩,這地位不高。「耳根圓通章」裡面,觀世音菩薩所代表的也是圓教初住菩薩。所以諸位要看到哪一會裡面那個菩薩,他的地位都不相等。我們在《華嚴經》上也看到觀世音菩薩,那是什麼地位?是第七迴向位的菩薩。《法華經》裡面我們也看到觀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那是什麼地位菩薩?那是等覺菩薩。這身分都不一樣的。楞嚴會上為什麼說初住菩薩?因為佛問他們,你們修行怎麼樣成道的,就是怎麼樣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的。這算真正成就了,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是圓教初住的地位。所以,這個二十五位菩薩統統代表圓教初住。由此可知,觀世音菩薩有初發心的觀音菩薩,有十信位的觀音菩薩,有十住觀音菩薩(這就是十住的初住),有十行位的觀音菩薩,有十迴向的,有十地的,有等覺的,五十一個階級,如果再加上妙覺,就五十二個階級。所以這個諸位一定要明瞭。
這是說明教給我們,就用念佛這個方法也能明心見性,也能夠證得圓通,並不要借重任何一個法門來幫助,單單這一法就能成就。所以,念佛是智。一句佛號不僅僅戒定慧三學具足,實在講這一句阿彌陀佛裡面還包括了菩薩的三慧,「聞思修」三慧。淨土裡面講的三資糧,那更不必說了,淨土三資糧信願行,乃至菩薩六度萬行,一句佛號包羅無遺,這大家不曉得。「亦可名真俗、理事、性修、寂行對」,這如果展開的話,這樣說法統統都可以說得通。那就是圓通是真,念佛是俗;圓通是理,念佛是事;圓通是性,念佛是修;圓通是寂,念佛是行。「圓通,真理性寂也,勢至念佛,俗事修行也」,用這個念佛的方法證得真性圓通,所以這是很不可思議。
第四講「人法」,「就前因中,分成此對,念佛,法也,即所稟法,勢至,人也,是能宏人,依四對義,立斯名耳」。為什麼稱它為「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就把這意思完全說出來了。念佛,我們看它的註解,在四十二面倒數第四行,從當中「四下」看起。「念佛法者」,這底下就說了,「念變化,非受用佛,小也」。這念變化是化身佛,前面講佛三身,這念化身佛,在五教裡面這屬於小教。「念受用,非變化佛」,這是終教,終教就是報身佛。報身佛有兩個意思,一個是自受用報身,一個是他受用報身,所以報身有兩個意義,終教這是自受用報身。所以,這是屬於終教的意思。「念亦變化,亦受用佛」,這是始教,這個意思是念他受用的報身。就是佛以這個身,現這個身,教化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明心見性的那些菩薩,佛一定要現報身來度他。為什麼?那些菩薩本身相好莊嚴就不可思議,佛必須現比他更好、更大、更莊嚴之身,才能夠度這些法身大士。「念非受用,非變化佛」,這是屬於頓,非受用、非變化是法身佛。「念圓通無障礙佛」,這是圓教的佛。這圓通無障礙佛是《華嚴經》上說的,《華嚴經》說得多了,說佛有十種身,《華嚴》講得最圓滿。所以念佛,在念什麼佛。
我們看了這一段,灌頂法師是清朝乾隆時候的人,這個人也很了不起,著作很多,流傳到現在,《大藏經》裡面收了他不少著作。不過他很囉嗦,我們看這裡就看到了。我們讀他的這些東西,也不要受他的束縛,明白這個義理,有這些事情。如果我們也學,我一天到晚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究竟是報身、是化身,這反而打閒岔,我們佛號念不好了。不必想這些,知道有,確實有三身佛,《華嚴經》裡面講的十身佛,我們只要老老實實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三身都在其中,十身也在其中,不要去分別,不要去執著,不要去打妄想,這樣就好。念成功了,佛自然在我們清淨心中示現出來,「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所以曉得有這些事情,不要去分別、不要去執著。
再看能念的人,「勢至人者」,這大勢至菩薩,這是個人,能念佛的人。「得應化佛力,小勢至也」,這個得力就是與佛感應道交,得佛力加持,得應化佛力加持,這是小教,五教裡小教的大勢至菩薩。「得功德佛力」,這是始教勢至菩薩。「得智慧佛力」。這個地方講的這些佛,佛的名字,什麼叫應化佛、功德佛、智慧佛、如如佛,這全都是屬於《華嚴經》上的,《華嚴經》講十種佛,都是屬於《華嚴經》上的。《華嚴經》的確是比較深一點,可是過去弘一大師他老人家的主張,就是學佛要從哪裡學起?要從《華嚴疏鈔》學起,他老人家就是這個主張。他說如果我們把《華嚴經疏鈔》讀了幾遍之後,實在《華嚴疏鈔》就是佛學大辭典,裡面所有各宗各教的教義,法相名詞術語,你都知道了,然後你讀任何經書,都不會感覺到困難。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
但是我們看到《華嚴疏鈔》,一看到那麼多,往往都被它嚇住,分量太大了。你看在我們台灣出版的《華嚴經疏鈔》,最初是華嚴蓮社南亭法師印的,精裝本一共有十本,以後還有別人也有印的。我們這個道場曾經印過《華嚴經》,但是《華嚴經》的註解我們沒有印過,我們只是印的《華嚴經》經文。我們印過很多次,有好幾種不同的版本,《六十華嚴》、《八十華嚴》、《四十華嚴》統統印過。前年,這是有一個因緣,我們印了《華嚴經疏論纂要》,這是《華嚴》的註解,有疏、有論,論是李長者的《華嚴經合論》。這部書非常之好,實在講真正研究《華嚴》從這部書下手比讀《疏鈔》容易,這是《疏鈔》跟《合論》精華的摘要。道霈禪師,這是清朝康熙時間的人,就是福州湧泉寺的方丈,也是很有道心的一位老法師,他編的,這是學《華嚴》入門的一部好書。這些與《華嚴》統統都有密切的關係。
「得智慧佛力,終勢至也」,終教的勢至;「得如如佛力」,這是頓教的勢至;「得無盡佛力」,這是圓教的勢至。「此亦約教略釋」,這從教裡頭略略的跟我們提一提,「下更詳解」,向下會詳細的來說明。「則知此題名內,人法雙彰,因果並舉,理盡義周,故標章首。」這是題的意思,我們從前面這一個大段,可以說能夠明白了一些,這一章經的內容、旨趣、義理,大致上明白了一點。底下第二個大段,這就解釋經文了。解釋經文裡面,這經文不長,它也分三段,第一段「敘禮白儀」,儀是儀式,「二正陳所證,三結答圓通」。底下先說第一段。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這一段我們要略略的說一說。《楞嚴經》在整個佛教裡面,有它相當崇高的地位,因此無論在哪一宗哪一派,可以說沒有不讀《楞嚴經》的,由此可見得《楞嚴經》的重要。尤其是《楞嚴經》的文字之美,古人把它比作《莊子》,在文學作品裡面講,在我們中國是第一流的文章。因此那個不學佛從前的讀書人,喜歡文學的,也喜歡念《楞嚴經》。所以這《楞嚴》在中國,可以說普遍的流傳,影響很大。這一段經文是佛叫這些弟子們當中已經證果的人,叫他們每一個人提出自己修行證果的經過,給在會的大眾做一個見證,做一個證明。所以由二十五位菩薩,按照十八界七大的順序,一個一個起來報告,說明他怎麼修、他怎麼樣證果的。
這二十五菩薩,在大勢至菩薩這第二十四位,前面跟諸位講過,大勢至菩薩、觀世音菩薩是不按次第的,所以這兩個法門是楞嚴會上的特別法門。整部經裡面這兩章是《楞嚴》精華之所在,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大勢至念佛圓通章」、「觀世音耳根圓通章」,這兩章是《楞嚴經》的精華。這個時候輪到大勢至菩薩他起來報告了,所以這一段文就是結集經的人敘說當時大勢至菩薩提出報告的情形。諸位看這段的註解,四十三面倒數第三行,我們看《疏》裡面的註解。
「梵語摩訶那鉢,此云大勢至。」大勢至是從梵文翻譯過來的,在《思益經》裡面說這位菩薩,「我投足之處,震動三千大千世界,及魔宮殿,故名大勢至」。這一段是就菩薩修行自利上說的,他有這麼大的威勢,就是菩薩所到的地方能震動三千大千世界,魔王都感覺到恐懼,手忙腳亂,威勢這麼大,所以稱他為大勢至菩薩。我們看了這經文,你們希望不希望菩薩來?菩薩一來就發生大地震,這還得了嗎?這是形容,不是真的地震。這是什麼?我們心震動,好像今天有一個很了不起的人到我們這兒來,我們心裡都動了,或者是歡喜,或者是恐怖。魔就恐怖了,這樣一個大智慧人來了,他在此地是不能施展了,他都要收斂。真正有道心的人,菩薩來的時候可以向菩薩討教。人心震動,三千大千世界裡面的有情眾生沒有不歡喜踴躍,是這個意思。那魔王就恐怖,憂愁、恐怖,魔不得其便,是這麼個意思。
「觀經云,此菩薩行時,十方世界,一切震動,此菩薩坐時,七寶國土,一時動搖。」這是《觀無量壽佛經》裡頭說的,意思跟前面是一樣的,都是從菩薩自利行上來形容菩薩的威德,不可思議。再看底下的註解。「亦名得大勢」,大勢至菩薩也叫做「得大勢」。在西方三聖裡面他代表智慧,觀世音菩薩代表慈悲,他代表智慧,慈悲不能離開智慧,離開智慧那個慈悲就壞了。佛門常說,「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為什麼?沒有智慧。慈悲、方便是佛度眾生的手段,佛家常說「慈悲為本,方便為門」,那沒有慈悲、方便,怎麼能教化眾生?慈悲、方便一定要依智慧,要依理智。在華嚴會上是文殊菩薩表智,代表智慧,普賢菩薩表行。普賢行也要以智慧為根本,那就是十大願都要依智慧,從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除業障到普皆迴向,願願都要建立在智慧的基礎上,那才叫做普賢行;如果感情用事,那就不叫做普賢行了。
《悲華經》裡面,說西方淨土也說得不少。「悲華云,願我世界,如觀世音,等無有異,寶藏佛言,由汝願取大千界故,今當字汝為得大勢。」他有個名字也叫「得大勢」,這個來源就出在《悲華經》裡面,他曾經發願,他將來成佛,那個世界就像觀世音菩薩一樣。這些事情詳細的都記載在《觀世音大勢至菩薩受記經》裡面,這個經我們現在把它附印在《淨土五經讀本》的後面,所以這是諸位將來都能看得到的。因為這個經流通得很少,只有《藏經》裡頭有,你不看《藏經》你沒有單行本,我們現在把這些重要的經典統統印在一起,就是《淨土五經讀本》。將來淨土宗的典籍就非常的完整,諸位都能夠看得到。再看底下這一段。
「亦名無邊光,觀經云,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途,得無上力。」這一段是就菩薩大慈大悲利益眾生上來說的。這個「無邊光」也是阿彌陀佛的別號,在阿彌陀佛之前,古佛裡頭也有無邊光佛,勢至菩薩、觀音菩薩、阿彌陀佛都曾經親近過無邊光佛,所以有這個名字。因為他這德行跟無邊光佛無二無別,他是主智慧的,所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一切眾生離三途,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才叫得無上力。如果不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出三途是非常的困難,你修得再好,你想脫離六道輪迴,那不是個容易事情。
「若依本文,能念大勢佛,能攝六根妄,能接念佛人,故名為勢至也。」前面是引其他經典裡面所說的,這一段是就本經來講。就本經來說,能念大勢佛這是上求,大勢佛是誰?阿彌陀佛,所以大勢佛就是阿彌陀佛的別名。這地方有註解,註解在四十五面最後一行最後一句,「依本文者,上通諸經釋名」,前面所講的是其他經典裡面所解釋的,「此局當經釋也」,這一段就是本經,「能念三句,亦約上求,中修,下度,三義以釋」,這是等一下我們會念到的。「大勢佛者,指彌陀言」,所以大勢佛就是指阿彌陀佛,「十方三世佛中,彌陀為第一故」,這個諸位在課誦本都念到,「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所以叫大勢佛,阿彌陀佛稱為大勢佛,大勢至菩薩天天念阿彌陀佛。這是本經上說的。
我們還看這個註解,繼續看註解。「能念,非如眾生不求大勢佛,及斷苦法故。」菩薩心裡面清淨,菩薩明瞭,要想圓成佛道,所以他求阿彌陀佛,他念阿彌陀佛;眾生迷惑顛倒,不肯念佛,這是無可奈何。雖然念佛,念得不得力,怎麼不得力?我們以時間上來說,一天二十四小時我們用幾個小時來念佛?二十四小時當中你念了幾個鐘點佛?「我這一天念了兩個鐘點了,念了四個鐘點了」。好,就算你念四個鐘點,你還有二十個鐘點沒有念佛。沒念佛,一定是念是非人我,一定是念貪瞋痴慢,那叫什麼?那叫念六道輪迴,念三惡道。這一比較比較,一天念四個鐘點佛,二十個鐘點念三惡道,他將來到哪裡去?準到三惡道去,這沒法子。一天念十二個鐘點佛,還有十二個鐘點念六道輪迴、念三惡道,這功夫一半一半,能不能往生還不可靠,為什麼?你只有一半一半。你才曉得這個事情不簡單。如果我們一天能念十四個鐘點佛,那差不多,這勉強可以能往生了。
所以古來叢林裡面,修行的時間從前叢林的規矩,每天是八個鐘點聽講經、聽教,解門,八個鐘點念佛,就十六個鐘點去了。另外八個鐘點你休息,你打妄想也好,反正二十四小時,三分之二的時間在佛法上,所以他功夫得力。那叫道場。現在沒有道場了,這個地方一天講一個半鐘點就不得了,天天講經,就不得了,其實有什麼用?沒用處。一天講上一個半鐘點,還有二十二個半鐘點在打妄想,你說有什麼用處?真正念佛,那就是二六時中不間斷的,念累了你就休息一下,休息好了繼續再念,就是這麼一個辦法。我在美國那個道場提倡的念佛就是用這個方法,現在也是時間不行,一個月只念一次,一天,二十四小時不中斷,念一天,在那邊的人都有工作。
所以真正進念佛堂,念佛功夫上軌道,二十四小時不中斷的,那是真的把世間一切事業統統放下,參加念佛堂。像晉朝慧遠大師念佛堂的辦法,他那個念佛堂是一天二十四小時不中斷的。難道人不睡覺嗎?可以睡覺,你念累了你就睡覺去,睡好了再念,再來念。睡覺的時間,各人他不是統一作息時間,因此念佛堂最少保持四個人,四個人是一眾,佛家裡面講一眾,最少保持四個人。因此念佛堂的佛號至少有四個人在念,它一年到頭這個佛號決定沒有中斷,這是念佛堂。它這休息是輪班的,分班休息,白天有白天班,晚上有晚上班,分班休息,最少是有四個人進念佛堂。一年到頭,一天到晚,決定不會說佛號聲音斷了,沒有,那叫念佛堂,那叫道場。所以,還是古人的福報大,現在沒有了。這是真正為了生死,真正為求生西方淨土,才有這樣的道場出現。
現在人學佛,說個不好聽的話,在趕時髦,拿著佛法消遣而已。口裡面有佛,心裡頭還是張家長、李家短,還是是非人我,搞這些東西,這怎麼得了?這不得了。我們今天在此地介紹淨土法門,在世界每個地方我也介紹淨土法門,有沒有效果?沒有,我自己曉得沒有。沒有為什麼還要講?給你阿賴耶識下個種子,總比沒有種子要好,下個種而已。等到有一天我跑不動了,我就不跑了,不跑,我找個地方我就老實念佛。你再請我講,我不講了,我老實念佛,在辦自己的事情。所以大家一定要曉得,應該怎麼個念法,道場要怎樣建立。在現代的道場最理想的,最理想的道場是有一個講堂,一個念佛堂,要有兩個堂口,其他的沒有必要。講堂裡面每天至少講兩個小時,或者是四個小時,有此必要。為什麼?如果要是不聽經的話,這一句佛號念上三天他就念厭了,就討厭了。為什麼?他不明理,他就厭煩了;他要聽經,愈聽他愈明瞭,他曉得念佛功德利益的殊勝。所以說有解、有行。一個道場能夠一天講兩次經,念八個鐘點佛,不要太多,念八個鐘點佛。有一班人在一起,大家輪流念,也保持念佛堂日夜不間斷,一年到頭不間斷。這個道場要是能出現,我們這一個國家都有福,諸佛護念,龍天擁護,為什麼?它是真正的道場。
現在是有場無道,至少它沒有佛道;如果說道場,要勉強說也可以,它修什麼道?它修三惡道,三惡道的道場。這地方裡頭搞名聞利養,搞貪瞋痴慢,搞鬥爭,三惡道的道場。他們在那裡頭修三惡道,不是修佛道,不是修菩薩道,這是我們一定要明瞭的。今天我們說要要求很多的人在一塊來修行,不可能,真有三、五個志同道合的就很不錯了。你看《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所教的,好像是八個人志同道合。有七、八個人,有十幾個人,這就不得了,志同道合,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建立這樣的一個道場。因此,地方不必要很大,小小地方就可以了,有個七、八個人共住,求生極樂世界,這是真正道場。如果沒有這種意念,那就沒道場,至少我自己學佛三十多年,我走了許多地方,我沒有看到一個道場,一個都沒看到。我們此地也不行,也不能算道場,為什麼?沒有志同道合,我說得很清楚、很明白,沒人肯做、沒有人幹,這的確是很遺憾的事情。沒有人幹,自己要幹,不能說他們不求往生,我也就算了,這就壞了。他們不願意去,我一個人還是要去,決定不能夠同流合污,我們自己決定要去。所以這就講眾生不求大勢佛,非常可惜。
及斷苦法,苦,三界六道苦不堪言。諸位現在在台灣你不曉得苦,台灣今天是全世界的天堂。所以現在大陸開放探親,希望將來開放觀光,你們到大陸看一趟你們就曉得人苦。如果你們到外國去看看,你看看日本,看看美國,苦!比我們台灣人苦。生活緊張,精神的壓力、生活的壓力,比我們台灣都重。日本雖然富有,老百姓一般人民並不快樂,緊張,生活壓力很重,沒有台灣人逍遙自在,這是真的。台灣今天如果說是這一切污染能夠改善,能改善環境的污染,能夠改善交通,沒有這些暴力,台灣是今天地球上的極樂世界,它的缺點就這三樣。是我們這個地球的極樂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夠相比。我在美國看到很多華僑,我一看到我就問他,你為什麼到這裡來吃苦!在美國的生活並不快樂。
但是在美國,出家人在美國快樂,為什麼?出家人沒有生活壓力,不必每天八個鐘點上班那麼緊張;他那個上班,一分鐘就一分鐘,決定沒有浪費時間的,工作很緊張。那出家人不要工作!所以出家人在美國那真正是理想,美國講修行的環境,那是世界第一。沒有人來擾亂你,不會有人來找你,為什麼?每個人工作都那麼緊張,他哪有時間來找你,他沒有時間的,他打個電話來問問都沒有時間。所以在美國非常的清淨,念佛是很理想,黃老居士在我那裡住了幾天,我那地方的確好。現在因為德州經濟不景氣,房地產下落,很便宜,如果說我們有這個力量,附近再買幾棟房子做寮房,那地方將來共修是最理想的道場,比台灣好。
台灣你親戚朋友認識人多了,今天這個來,明天那個來,這是天天來應酬,這是擾亂你。你要是不應付,「你架子好大」,得罪人;你要是應付,簡直是打閒岔,修學都受了很大障礙。所以在外國避免這些繁瑣的事情,心確實能夠得到清淨。心清淨,環境清淨,空氣也好,沒有污染,生活又很安定,也沒有壓力,也不緊張,是非常難得的一個好地方。所以你們要是真正修行,到美國去我覺得是好的選擇。如果說是避難,到美國去住家的話,那很可憐,那是不值得的。它那裡生活程度比我們高很多,到外國去謀生不容易,買房子都是欠帳的。所以美國人,我看到資本主義的社會,那個人從生下來到老死,一生都負債,死了債都還不清。
我們中國常講「無債一身輕」,美國人他一身的債務。你看房子,買個房子只要付十分之一的錢,十萬塊錢付一萬塊錢,這房子就買來了,三十年分期貸款,月月都要償還。汽車也是貸款,沒有一樣東西不是貸款,所以全是賒帳賒得來的。你看他生活很享受的,其實他心理負擔太重,他一旦失業,所有的這些東西,銀行、保險公司統統沒收去了,去拍賣了。立刻就是傾家蕩產,什麼都沒有了,非常可憐,那真正沒有保障。美國人也沒有積蓄,確實很可憐,這是資本主義的缺點,我們要了解。不像台灣,每個人都有積蓄,銀行都有存款,外國人沒有,外國人沒有錢。確實沒有錢,很窮,不像中國人,各個都有錢,尤其是台灣人,世界上最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