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普賢行願品疏節錄  (第十九集)  1993  台灣華藏講堂  檔名:04-010-0019

  請掀開經本第六十面,第六行偈頌,從這邊看起:

  經【我於一切諸有中。所修福智恆無盡。定慧方便及解脫。獲諸無盡功德藏。一塵中有塵數剎。一一剎有難思佛。一一佛處眾會中。我見恆演菩提行。】

  這兩首偈是利益眾生的大願。普賢行,前面曾經跟諸位報告過,它的特色是用真心,而不是用妄心。真心是真誠心、廣大心、平等心、清淨心、大慈悲心,修行六度十波羅蜜與他的心性相應,心性廣大無盡,所以他的『福智』也是廣大無有窮盡。經文第一句就是指菩薩在六道之中,『一切諸有』就是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我們常講的三有。菩薩示現在六道,應化在世間,他所修行的「福智」是無有窮盡的,這一句是總綱領。

  下面說『定慧』,這是舉幾個例子來說,像『方便、解脫』。「定」,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面,順境也好,逆境也好,他的心是如如不動,不會為外面境界所擾亂,這就是定。禪家所說的「外不著相,內不動心」,這是定。「慧」是對於一切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無所不知。「方便」是說他教化眾生的方法,我們常講善巧方便,他的方法很多,而且非常巧妙,能令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解脫」這一句是雙關語,菩薩無論在哪一道應現都得大自在,解脫就是自在,也能夠幫助一切眾生得自在。『獲諸無盡功德藏』,這是說他所獲得的是無量無邊的功德。

  底下一首偈是講利生的境界之廣大,前面講「一切諸有中」,意思不明顯,其實說得也很好,諸有就是三界,一切諸有,一切與底下就相應了。一微塵中有微塵數的佛剎,一一佛剎有無量無邊的諸佛,每一尊佛說法利生有無量無邊的菩薩圍繞。這個境界是不思議的境界,本經的經題是「入不思議解脫境界」。這個唯獨《華嚴經》上有,其他經裡面佛的確是很少說,這是屬於事事無礙的境界。

  『我見恆演菩提行』,「演」比說的意思要大,演裡面包括說,說不包括演,演是表演、示範。就像這部經前面所講的五十三參,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做給我們看,都是大菩薩的修行。這些大菩薩示現在各行各業、男女老少,這一點諸位同修一定要記住,大乘菩薩道不一定要出家,在家都是菩薩。所以五十三位法身大士示現出家樣子只有六個人,還有四十七位示現在家相,在家菩薩多過出家的菩薩。看底下的偈頌。

  經【普盡十方諸剎海。一一毛端三世海。佛海及與國土海。我遍修行經劫海。】

  這一段有三首偈,是誦「轉法輪願」。第一首是講度化眾生的處所。這首偈,總而言之,佛菩薩說法利生是無處不在,就是這個意思。『毛端』是我們汗毛的尖端,這是說正報裡面最小的,微塵是依報裡面最小的。正報就是身體,依報就是我們的環境,環境裡面最小的是微塵,我們身體裡面最小的是汗毛的尖端。小裡面可以容納大,這就不可思議了。『一一毛端三世海』,過去、現在、未來,佛在哪裡轉法輪?在「毛端」上轉法輪。毛端沒有放大,佛那個大千世界也沒有縮小,毛端裡面就現寶王剎土,這是小裡面有大。大裡面包含小我們很容易理解,很好懂;小裡面包大,大到不可思議的那個形狀,我們實在是無法理解,這個道理在哪裡?道理是稱性。

  『剎海』,三千大千世界,是真如本性變現出來,這一毛端也是真如本性變現出來的。真如本性沒有大小,所以才能夠互相的含容,如果有大小,大可以包小,小就不能包大。決定是沒有大小、沒有先後、沒有長短、沒有遠近,都在《華嚴經》上為我們顯示出來。因為沒有遠近,所以無量無邊諸佛剎土,我們一念之間都可以到達。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這裡十萬億佛國土,我們世間人覺得這個很遠了,其實沒有遠近。往生到西方世界,一彈指就到了,一彈指一秒鐘都不到就到了,就是因為沒有遠近,這是不思議的境界。『佛海』是講正報,『國土海』是講依報。『我遍修行經劫海』,一個修普賢行的人,他修學的環境是這樣的,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所以這是說轉法輪、弘法利生的處所。再看底下這一首。

  經【一切如來語清淨。一言具眾音聲海。】

  這就是「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就是這個意思。

  經【隨諸眾生意樂音。一一流佛辯才海。】

  後面這兩句是應機說法。佛教化眾生,決定是適合於眾生的根性,適合於眾生的程度,適合眾生的愛好,所以佛說法大家都喜歡聽,這叫契機。如果說法不契機,縱然是上上乘佛法,聽的人不歡喜,聽的人不願意接受,說了等於白說,不能產生效果,所以應機說法非常重要。經稱為契經,叫契機契理,不違背諸法實相,就是決定不違背一切法的真實相,說的是真相。真相很複雜,對某種程度的人說真相裡頭某一部分,這就契機了。如果對於圓頓根性,根熟的眾生,才講究竟圓滿的大法。究竟圓滿大法就是普賢行法,這是屬於究竟圓滿。

  經【三世一切諸如來。於彼無盡語言海。恆轉理趣妙法輪。我深智力普能入。】

  前面兩句是說菩薩學佛,如同佛在一切時、一切處不疲不厭的教化眾生。我們今天雖然沒有這個能力,但是要有這個心願,如果沒有這個心願就不是修普賢行。我能力達不到,我心有,有這個心,那麼你有能力你一定會盡心盡力去做,所以發心功德不可思議。為一切眾生說什麼?『理趣妙法輪』,「理」是真理,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趣」是方向,為一切眾生指出一條光明的方向,指出一條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的大道,這是「趣」;「妙法」是巧妙的方法。什麼樣的方法才能夠達到?就是菩薩這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就是他的妙法輪。『我深智力普能入』,普賢菩薩有甚深的智慧,就像《心經》裡面觀世音菩薩一樣,「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這裡「深智力」就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他普遍能入諸佛轉法輪的境界。諸位看偈頌。

  經【我能深入於未來。盡一切劫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為一念際我皆入。我於一念見三世。所有一切人師子。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脫及威力。】

  這兩首是「淨土願」。我們凡夫在常識裡面,有過去、現在、未來,這是講三世,空間有十方,四方、四維、上下。我們有這些觀念,都認為這些是事實,其實這些根本就不是事實。佛在唯識經論裡頭講得很明白,你看唯識入門的一部論典《百法明門論》,它就把時間跟空間都放在不相應行法裡面。什麼叫不相應行法?它不是心法,所以它與心不相應,心就是八識;它也不是心所法,與心所也不相應;它也不是色法,色是物質,所以它與物質也不相應,與色也不相應。有沒有這些事?有,事有。事從哪裡來的?事是從抽象觀念裡面建立的,我們今天講抽象的概念,這都不是事實。如果是事實,一念怎麼會變成一劫?一劫怎麼會變成一念?

  《華嚴》講念劫圓融,時間沒有長短,過去、現在、未來是一,那就是真的。說過去、現在、未來是三,是假的。我們可不可以知道過去現在未來?答案是肯定的,是可以知道的,而且你應該知道。為什麼我們現在不知道?昨天的事情忘掉好多了,明天的事情完全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情?這裡頭有障礙,所以你時間不能統一。統一的妙法,給諸位說就是一心,一心裡面就沒有過去現在未來,要有過去現在未來,是三心。《金剛經》上講三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一心,所以你要念佛念到一心不亂,過去現在未來你都知道了。你念佛念得很好,念得非常虔誠、非常懇切,昨天、明天還不知道,說一句話,你還沒有到一心不亂。果然到一心不亂,過去現在未來都知道,一心現,『盡一切劫為一念』,所以能見過去,能見未來。

  『三世所有一切劫』,那時間長了,過去還有過去,過去無量劫,未來還有未來,未來無量劫,『為一念際我皆入』,「一念際」就是一心不亂。所以你只要修到一心,一心功夫有淺深不同,功夫深的,真的是過去無始、未來無終他統統都見到;功夫淺的也許能見到過去多少年、未來多少年,像阿羅漢。佛在經上講的,阿羅漢有定,定就是一心,阿羅漢的一心淺,功夫不深,他只能知道過去五百世、未來五百世,這是功夫淺的。一心功夫深的,像普賢菩薩這樣,那是過去無始、未來無終他沒有不知道的。所以諸位要記住,一念際就能入,二念、三念就不能入,那就沒有法子。能入是我們的本能,不能入是我們把自己的本能失掉了。為什麼失掉?我們的心亂了,一天到晚胡思亂想,所以把自己的能力失掉了,完全迷惑顛倒,沒有智慧。

  『我於一念見三世』,注意這個「一念」,淨宗法門的修學直接就是修一念,就是修一心。其他的大乘法門委曲婉轉修一心,唯獨念佛是直接修一心,諸位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我們遇到一切諸佛所傳的至高無上第一法門,擺在我們面前不認識,這叫真可惜。第一法門在哪裡?現在講淨土五部經都是說的這個第一法門,這一點都不假。淨土五經包括這部在其中,而這部就是這一卷,這一卷講到登峰造極,前面那八十卷都沒有達到這個境界,唯獨這一卷可以跟淨土三經等量齊觀。除這一卷之外,八十卷《華嚴》要跟淨土三經比,它要低一級,這個可以跟淨土三經並齊,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

  人為什麼不能接受第一法門?叫不識貨。當然也難怪你,你從來沒有見過真的佛法。好像珠寶一樣,琳瑯滿目擺在那裡,從來沒有見過,你怎麼曉得哪一粒是最貴的?不知道,看看金剛鑽就像碎玻璃一樣,不知道那是寶物,不識貨。我們今天犯的毛病就是這樣的,真東西擺在面前不識貨,那個二流、三流,其次再其次的,我們把它當寶貝。這也是經上常講的迷惑顛倒,這就是我們顛倒的所在。一念就見三世了。

  『所有一切人師子』,「人師子」是佛,這是比喻人中的獅子。獅子是獸中之王,佛是人天的法王,所以把人師子比作佛。前面是念劫圓融,此地跟我們講,在一念當中,三世十方一切諸佛他都見到了。『亦常入佛境界中』,佛在《阿彌陀經》、在《無量壽經》上講得很清楚明白,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時時刻刻到十方世界去供養諸佛、聽經聞法、化導眾生,這就是「入佛境界中」。唯有到達西方世界的人才有這個能力,如果不到西方極樂世界,靠自己修行,要證到八地菩薩才有這個能力,才能夠遊歷十方一切諸佛國土。這些利害得失我們要好好的做一個精打細算,然後才知道這個法門殊勝,不費很多時間,我們的修行功力超越一般菩薩三大阿僧祇劫。在一般講,我們用三年的功超過菩薩三大阿僧祇劫,這就是這個法門的殊勝,離開這個法門是決定做不到的,這是諸位一定要曉得。

  上一次我提示給諸位,信願持名念佛求生淨土的人,他的福報、智慧是盡虛空遍法界第一大,這部經後頭偈子也有讚歎,沒有比這個更大的。為什麼第一大?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聞是經受持者,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你想想看這個人福報有多大,一切諸佛護念。我們今天世間做總統了不起了,總統有多少人保護他?我看在周邊保護他的衛士不會超過一千人。當上大梵天王,到色究竟天當大梵天王,護法神也不過是幾萬、億萬而已。一個念佛求生淨土的人,他所得到的是一切無量無邊諸佛保佑他、護持他,哪個人的福報能有他大?所以佛在經上講「唯佛與佛方能究竟」,等覺菩薩都沒有辦法,都說不出來,你才曉得念佛人之殊勝。不念佛的人就沒有這個福報,這個福報是真念佛的人有,假念佛的人沒這個福報。念佛有真、有假,假念佛的人不行,真念佛的人得一切諸佛護念,得不退轉於無上菩提。經文上講「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念佛人的福跟慧是世出世間第一等的。實在說學佛的人,特別是念佛的人,知道這個事實真相的太少了,不多。

  今天的世界是大亂之世,這個世界找不到安全的地方。要想自己得到安穩,不受這些災難,唯一的方法就是念佛。你能得一切諸佛的加持,一切諸佛的保佑,什麼樣的災難你也不會遇到。這些事情諸位要把經典多翻翻、細想想,然後自然就曉得怎樣去選擇,入佛的境界之中。

  『如幻解脫及威力』,上面一句是「因淨」,這是屬於「果淨」,《楞嚴經》上講的「如幻三摩提」。「解脫」是講受用,就是我們今天講得大自在,以及「威力」,威力是幫助一切眾生;解脫是自受用,威力是他受用。這兩句後面有個註解,我們看一看,把它念念,在六十三面倒數第三行,第三個字看起。

  疏【亦常入佛境界中。】

  這是講這一句,這句是因淨。

  疏【因有二種。一者生因。謂六度等。如淨名說。二者依因。】

  因有兩種,一種是『生因』,一種是『依因』。生因是講的『六度』,六度、十度是菩薩日常生活當中所修的,換句話說,就是菩薩處世待人的六大原則。處世待人不會違背這六大原則,依照這六大原則去做就是菩薩,這是修因,生因。下面講依因,生因屬於正報,依因屬於依報,這也有二,一個是:

  疏【鏡智淨識。為土所依。】

  『土』就是依報。第二:

  疏【後智通慧。為土所依。】

  『鏡智』就是大圓鏡智,轉阿賴耶識為大圓鏡智,諸位曉得這個標準是八地菩薩,八地菩薩才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也就是我們一般所講根本智。『後智』就是後得智,後得智是無所不知。這兩種智慧現出來的淨土,變現出來的依報,所以這是諸佛的境界。換句話說,如果二智不能現前,你就不能入佛淨土,佛境界你就見不到,你也沒辦法入進去。西方極樂世界是佛境界,不但是佛境界,是佛最殊勝的境界,憑什麼能入?說實在話,我們這兩種智慧都沒有,所憑的就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就是菩薩在此地所講的「如幻解脫及威力」,這是阿彌陀佛威力加持的。

  而實際上,我們對這個法門能信能願,真正能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這個信願就如世尊在《彌陀經》上所說的,是世出世間第一大慧、第一大福,第一大福大慧之人怎麼不能入佛境界?為什麼說這個人是第一大福?他是一切諸佛之所護念,所以他是第一大福;他不退轉於無上菩提,這是第一大慧,所以這種人能入佛境界。除這種人之外,換句話說,一定要八地以上,所以諸位不能輕視。我們是凡夫,我們真心真意念佛,等於八地菩薩,八地菩薩能入的境界我們能入。說實在話,我們所入的比八地菩薩還要殊勝,因為八地菩薩未必能得一切諸佛之所護念,我們得一切諸佛之所護念,所以超過八地菩薩。

  從前李老師講,李老師在《無量壽經》眉註上都寫了,這個法門遇到了,要不能相信、不能接受,他老人家講那個人非愚即狂。愚是愚痴,他不是愚痴就是狂妄,要是正常人一定接受,為什麼?這個利益太大了。就是對這個法門還不能誠心誠意接受,這個人不是普通人,不是平常人,意思就是說他不正常,他不是愚痴就是狂妄。底下諸位自己看就好了,我們就不要再講。我們看底下偈頌,六十四面最後一行。

  經【於一毛端極微中。出現三世莊嚴剎。】

  『極微』是極微塵。這是『毛端』上現佛剎,小中現大。

  經【十方塵剎諸毛端。】

  『十方塵剎』是大,『毛端』是小,大中又現小。

  經【我皆深入而嚴淨。】

  這是說修普賢行的人深入實智。菩薩能信能願,信願是能入,信願就是大智。『入而嚴淨』,這個「而」註解裡頭有說,如果把這個字改成「剎」,意思就更明顯,實際上就是剎。菩薩以甚深的智慧,他能夠入十方塵剎,一切諸佛的剎土他能入。到達一切諸佛剎土,莊嚴佛國土,清淨佛國土,「嚴淨」就是菩薩能莊嚴諸佛剎土。大經上常講心淨則土淨,菩薩心清淨,嚴淨諸佛國土。

  經【所有未來照世燈。】

  前面是講過去佛跟現在佛,再加上這一句未來佛,三世一切諸佛都說到了。

  經【成道轉法悟群有。】

  『群有』是一切眾生,「有」就是指三有。

  經【究竟佛事示涅槃。】

  和上面這一句,這個兩句就是通常講的八相成道,佛在這個世間示現的八相成道。

  經【我皆往詣而親近。】

  菩薩承事如來,這兩首是「承事願」。再翻過來看第三十六首偈,這裡有三偈是「成正覺願」,註解裡面說得很好。

  疏【願與一切眾生。同時皆得無上菩提。恆作佛事故。】

  這是菩薩真實的大願,所以他的成就是無比的殊勝圓滿,確實他是一切時、一切處,覺不迷、正不邪、淨不染。我們看經文。

  經【速疾周遍神通力。】

  這一句講的自在。『速疾』是快速,『周遍』就是圓滿,六種神通達到究竟圓滿,這才能圓成佛道。

  經【普門遍入大乘力。】

  這一句是講的正覺。『普門遍入』,「普門」是指無量無邊的法門,一時都能夠普遍的通達。佛門當中有所謂一經通,一切經通,一門成就,一切法門成就。理上講,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在理上講決定是正確的。但在事上講,不是法門有高下,是眾生業障有厚薄,根性有淺深,這樣一來就變成有差別。於是在一切法門裡面,有些法門我們學起來很容易,有些法門我們修學非常艱難。絕對不是法門不平等、法門有高下,那就錯了,是根性不平等。那麼一切諸佛護念的這個法門,一切諸佛加持的這個法門,我們業障深重、根機很劣的人學這個法門就得好處,得一切諸佛的幫助。所謂是無量無邊的法門叫自力法門,靠自己力量成就,念佛往生是靠佛力成就,所以叫二力。我們自己是什麼力量?自己能信、能願、能念,這是自力。我們自己只要出這麼一點力,諸佛加持的力量就不可思議了,一切諸佛護念,二力是這麼說法的。

  如果我們不信,不想往生,或者不能專心念佛,佛的力量就加不上。一定要專、要精,決定不可以夾雜,這是諸位一定要知道的。你要想成為盡虛空遍法界第一等人,你就要專精,除阿彌陀佛之外,除《彌陀經》之外,統統放下。那邊道場講《金剛經》還想聽聽,聽得還很歡喜,你已經夾雜了,一切諸佛的力量都加不上,這個要知道。不但世法不夾雜,佛法也不雜,就是一門深入。

  無量無邊的法門,我們歡喜,我們羨慕,我們現在不學,統統把它放下。像蓮池大師所說的,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我不要了,蓮池大師晚年就是一本《彌陀經》,一句阿彌陀佛,統統放下。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再廣學多聞,那時候學就非常快,就是「普門遍入大乘力」,輕而易舉,無量無邊的法門一時就通達,你看多自在!現在如果要想涉獵,把我們大好機緣障礙住,不能往生了。不能往生就決定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想下一生再聞佛法,相當不容易。所以我們應當有高度的警覺心,決定不幹。

  那也許人家問了,既然不幹,你們佛陀教育基金會為什麼印那麼多書?我要講得清楚,印那麼多書是讓給別人悟的,你看我看不看?我一本都沒看過。我為什麼不看?我搞到這麼多年才搞清楚、才搞明白,利害得失我清楚。我決定生淨土,決定見阿彌陀佛,這些無量的經論我是到西方極樂世界以後再去搞,現在決定不搞。現在讓給你們喜歡搞的人去搞,你們搞那些經典,我在旁邊嘆息,可惜,真可惜,大好的光陰浪費在那些地方,很難成就。

  經【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遍淨莊嚴勝福力。】

  這三句都是講的實相,真實的樣子,學佛要學的就是這三大綱領。第一是智慧。一聽到智慧,了不起了,六百卷《大般若經》、《金剛般若》,都到那裡去鑽了,鑽個幾十年還是沒有智慧。智慧不在紙裡頭,紙裡頭沒有智慧,紙裡頭有蛀蟲,沒有智慧,這個諸位要知道。你看看佛在多少經上講得那麼清楚,你把法門選擇對了那是智慧,法門沒有選對,哪來的智慧?沒智慧。文殊、普賢,在《華嚴經》上我們看得很清楚、念得很明白,這兩位大菩薩都發願求生淨土,這才叫大智慧。文殊大智,普賢大行,就是大福德,大智慧、大福德選的法門是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一看,也選擇這個法門,我們的智慧、福德不比他兩個人差,這是真的,我們要選《大般若經》那我們的智慧比他差太遠了。我們選擇念佛法門求生極樂世界,我們這個智慧跟他是平等的,決不在他之下,這是『智行』。

  第二是慈悲,大慈大悲,慈悲就是真正的愛護眾生,念念當中都求著救護眾生。怎樣把這些迷惑顛倒的眾生叫醒,誘導他回頭,這是大慈大悲。第三個是『遍淨』,「遍」就是平等,平等就普遍,有分別、有執著就不平等,就不能遍;淨是清淨。這是菩薩行裡頭重要的三大綱領。

  經【無著無依智慧力。】

  底下就是說明這三大綱領的應用。『著』是執著,『依』是依賴,菩薩行的是中道,所以「無著無依」是真正的智慧。你看《心經》講到最高的,無智亦無得,這是講到最究竟、最圓滿。這兩句話我們會念,兩句話的真實義實在講我們完全不能理解,因為這個經典是法身大士的境界,不是凡夫的境界,我們哪裡會懂?那麼我們今天的地位,我們今天的身分,我們的能力,一定要有個依靠。我們不能從空入,不能從性宗入,我們從有門入,沒有辦法從空門入。決定依靠阿彌陀佛,這就對了。如果你說這個執著是錯誤的,這個依靠是錯誤,那麼華嚴會上文殊、普賢也依靠,那他也錯了?他可以錯,我錯一次有什麼關係?我就跟文殊、普賢菩薩錯一次。不能再懷疑,懷疑就錯了,要緊的是不能再夾雜,專修專念。

  經【定慧方便威神力。】

  小註裡面講前面是「證教業」,這一句是「說法業」。說法確實要有善巧方便,要有威神,這個威神不是自己的,諸佛菩薩加持的。說法的人,佛菩薩加持,聽法的人,佛菩薩也加持,所以我們在講堂裡面坐一個半鐘點的時間會感覺得很快,好像幾分鐘就過了,就像在禪定當中一樣。在這個處所裡面講的,不管聽懂聽不懂,心地會清淨歡喜。什麼原因?諸佛威神加持,這就是我們一般人講氣氛不一樣,這是佛菩薩加持的一個氣氛。「定」,肯定,句句話都是肯定的,不會叫你聽到會模稜兩可。「慧」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說法的原則。

  經【普能積集菩提力。】

  這一句註子裡頭說是「不斷佛種」,這個解釋非常之好。不斷佛種有兩個意思,一個意思是自己,自己的佛種不斷。為什麼不斷?常常讀誦大乘,常常聽聞經教,尤其是真正想在這一生當中往生,你真的想去。你要問我,要怎樣才真正有把握去,百分之百的把握?佛在經上講了,就是一個「專」字,沒有別的訣竅,就是專,專信、專願、專念,你就成功了。果然做到這三個專,什麼時候見到效果?我可以跟同學們說,三個月見到效果,時間不長。三個月你自己就有感受,會很明顯的,你感受跟阿彌陀佛已經通了,就好像電一樣,已經接過去,已經通達了。如果不專,你搞三十年都沒辦法。就在專!專精真正不可思議,學任何一個法門的祕訣都是專,所以古人成就的多。我們看到《高僧傳》、看《居士傳》,看大藏經裡面各宗的語錄,人家那些修行人時間不長,有開悟的,有證果的,為什麼我們做不到?沒有別的,人家專,我們就是不專。

  參禪的人不知道專心參禪,還要去看經、研教,禪定就得不到;學教的人不能專一,學天台的還要看華嚴的、看般若的,這都是不專。無論什麼法門,成功的祕訣就是專,參禪專在禪學上,修淨專在五經上。實際上五經選擇一經就可以了,不必要遍讀五經,一部經就可以了,這專到極處,三個月就有效果。三個月他心定了,心清淨了,就是《無量壽經》經題上講「清淨平等覺」,他現出來了,他清淨心現出來,平等心現出來,他聰明了,覺就是聰明,他智慧開了。這是祕訣告訴諸位了,肯不肯修在乎你自己,現在民主自由開放,誰也不可以干涉誰,無權干涉。老師也不能干涉學生,作爸爸也不能干涉兒子,現在民主自由開放,只能提供給你做參考。這是『普能積集菩提力』。

  經【清淨一切善業力。】

  一切善法你能夠辨別了。我們現在說老實話,善惡不能辨別,把惡的當作善的,把善的當作惡的,這叫迷惑顛倒。不但是真妄邪正我們沒有能力、沒有智慧辨別,連善惡是非,甚至於利害都搞不清楚,糊塗到這個程度。如果知道這個事實,自己多少會有警覺心,會感到恐怖,會感到害怕,趕快回頭。把心定下來,把自己的智慧本能恢復現前,這就對了,淨宗法門恢復的是最快的。

  經【摧滅一切煩惱力。】

  這斷煩惱,斷煩惱要用定。

  經【降伏一切諸魔力。】

  降伏一切魔也要定慧。內不動心,煩惱就沒有了;外不著相,一切魔王對你就無可奈何,他就沒有法子。

  經【圓滿普賢諸行力。】

  這是總結因圓果滿。

  煩惱、業障我們在此地簡單的說說,因為我常常遇到一些同修來問我,業障好重,怎樣消除?要念什麼經、要拜什麼懺才能消得了?我想大家對這個事情都很關心。業障是什麼?業就是造作,我們身體造作,身體的動作,身造作;口裡面的言語是口造作,叫口業;心裡面起心動念叫意業,意造作,身口意的造作從來沒有停止過。晚上睡覺,身口不造了,意還造,他在作夢,還在造,所以永遠不停。造作這些業,障礙你的定慧,障是障定慧,也就是障清淨平等覺。這是什麼叫業、什麼叫障。

  業障消除,就是這個三業不造作了。三業清淨,不造作了,在我們淨土裡面講就是一心,一心不亂,三業清淨了;禪宗裡面講得禪定了,得到禪定這三業不造作,心清淨。諸位想想你們念經、拜懺,拜完之後是不是三業清淨?果然三業清淨,這個經懺很有效果,業障消除了。如果拜完之後還是胡思亂想,你這個經懺是一點效果都沒有,沒用。古人教給我們,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這教給我們什麼?消業障的辦法。經咒太長,真正作功夫要求心地清淨,方法愈簡單愈好,愈簡單效力愈大。至於理論講解,經當然是愈大部講得愈詳細,真正在用功上,愈簡短愈有效力。所以念經不如念咒,咒比經短,念咒不如念佛,阿彌陀佛只有四個字,所以比咒的效果就殊勝。這是消業障、消災滅罪的第一法門。好,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