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業三福  (第一集)  1992/4  台灣板橋體育館  檔名:03-010-0001

  吳市長、各位長官、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今天我們有緣在板橋市有這麼許多單位主辦這一次佛學講座,邀我到這裡來給大家做一點佛法修學的報告。今天我看到這樣隆重的禮節,我看了以後深深有感,在末法的時代還能夠見到這樣如法的禮節,實在是很難得,確實不多見。法師講經的禮節是非常之隆重,在過去很平常,現在由於生活方式的轉變,意識形態的不同,許多的禮節我們都已經簡化,甚至於簡化到像一般學校老師上課一樣,僅僅有一個表示而已。這是看出佛教育與世間教育不相同的所在,這是非常明顯讓我們看得到的。

  今天這個講座,可以說是專題的講演,也可以說是正規的講經,因為「淨業三福」是《觀無量壽佛經》的一段經文。為什麼選這個講題來講?這是在這個時代,我們看到國內、國外學佛的風氣,在形式上看很興旺,在實際上真正能夠收到佛法修學效果遠不如過去。原因在什麼地方,必須要認真去探討,把它的病根找出來,然後將它修正過來,我們的修學功夫才能夠真正的得力。這是這一次選擇這個講題主要的原因。相信在座的善知識們,可能有一些是初次接觸到佛法,因此我們還要將佛法從頭說起,先要認識佛教,佛教究竟是什麼。如果對佛教產生誤會,這是一誤就誤到底了,要想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是很難。

  佛教究竟是什麼?我們今天在全世界所看到的有四種不同型態的佛教。第一種就是宗教的佛教。諸位要知道,佛教不是宗教,但是現在它已經變成宗教了,我們已經沒有法子否認它是宗教。這是第一種型態,最普遍的。第二種是學術的佛教,佛教變成哲學、變成學術,在海外有許多大學裡面開的有佛經的哲學,這是佛教變成學術了。第三種是最近大概二、三十年,我們見到的邪教的佛教,打著佛教的旗號,內容確實是一些妖魔鬼怪,這是有害於人的,有害於社會的,我們不能不加以辨別。第四種,我們說它是傳統的佛教,傳統的佛教,釋迦牟尼佛代代相傳,它是什麼我們要把它認識清楚,它是教育,佛陀的教育。這個認知,在民國十二年,歐陽竟無先生在中山大學曾經做了一次講演,他的題目是「佛教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世所必需」。這個講演曾經在當時引起社會的震撼,歐陽先生舉了許多的證據,說明佛教的本質是釋迦牟尼佛的教育,這個話是真實的。世尊當年在世,與我們中國孔老夫子一生的行業非常相似,孔老夫子曾經周遊列國,一生都用在教學上。世尊也是這樣,捨棄了自己的尊榮,從事於教學的工作。他老人家一生,就如同經典上所說,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從來沒有休息過,而且是周遊列國,足跡遍五印度。

  佛教即使從形式上來看它也是教育,我們稱釋迦牟尼佛稱為本師,本師是根本的老師,我們自稱為弟子,我們跟佛的關係是師生關係,這個宗教裡面沒有這種稱呼的。世尊滅度之後一千年,佛法傳到中國,這是我們國家派特使到西域去禮聘到中國來。來到中國之後,由中國外交機構來接待他們。漢朝的制度,主管外交的機關不叫外交部,叫鴻臚寺。我們今天這個寺院怎麼來的要知道,寺是政府辦事的機關,不是廟,鴻臚寺卿就相當於現在的外交部長。迎請到中國來之後,與中國朝野見面,我們談得非常的投機,希望這個教育能夠在中國發揚光大,與中國儒家的教育相輔相成,這就把摩騰、竺法蘭兩位大師留下來。留下來之後當然就不能讓他長住在鴻臚寺,鴻臚寺是接待外賓的,是短時期招待所,不能長期讓他們住。於是比照皇帝下面的一級單位,皇帝一級單位有九個寺,於是乎再成立一個寺,增設一個寺,這個寺稱為白馬寺。因為當年的經書、佛像是白馬千里迢迢馱到中國來,我們中國的人心非常之厚道,連白馬牠的功勞我們也不能把牠忘記,於是就稱之為白馬寺。所以佛教的教育機構稱之為寺,這寺怎麼來的一定要曉得,寺是政府辦事的機構。

  君主時代已經過去,現在是民國時代,從農業社會進步到工業社會,所以國家政治制度統統都已經革新,我們佛教這個道場名稱還保持著漢朝的稱呼。所以不讀歷史不知道事實真相,往往對佛教產生很大的誤會,一看到寺,寺就是廟,裡面是拜神的,這個裡面是迷信的,這是對佛教的傳播、教學產生了很大的障礙。因此今天佛的四眾弟子,最重要的一個使命就是要把佛法回歸到教育。你看從前這個寺院,寺院就是學校,它裡面的組織跟今天的學校沒有兩樣,只是稱呼不相同。寺院的主管,這個教育機構的主管,我們一般學校稱為校長,在佛門裡面叫住持、叫方丈。住持、方丈實際上就是校長,他是負責主持教育行政與教育計畫的、教育設施的。他下面有三個綱領執事,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總務、教務、訓導,在佛門裡面也是這三個綱領,首座和尚就是管教務的,就是教務主任;維那就是訓導主任;當家師,我們常講監院,就是總務主任。你看他們管的事情還是總務、教務、訓導,只是名稱不一樣而已。所以佛法永遠是站在時代的前端,永遠是指導這個時代。今天我們佛法落伍了,落在時代的後面,沒有跟著時代,沒有站在時代的最前面。為什麼不把我們今天寺院換個名稱,我們裡面所有執事的稱呼也都要現代化?佛法如果不能做到現代化、不能做到本土化,就沒有辦法推展到全世界,這是我們必須要認識的。

  因此在抗戰期間,夏蓮居老居士他老人家已經見到這一點,所以提倡把寺院改成為學會,這是一個很好的構想。我們這個道場不要再用寺院的名稱,免得讓大家誤會,改成學會。修淨土的我們稱為淨宗學會,學禪的稱為禪學會,學華嚴的稱為華嚴學會。用學會這個名稱,大家一看這名稱,這很有學術的氣氛,就不至於讓人家看到這是迷信。培養師資的稱為學院,淨宗學院、禪學院、華嚴學院、天台學院。因此道場,實在講在從前都是專科大學。佛教的道場,裡面是一個藝術的宮殿,實在就是用現代話來說,它是把學校跟博物館結合成一體,是這麼一個機構。因此它是屬於藝術的教學。我們現代人常講藝術化,一切講藝術化,佛門在兩千年前就提倡教學要藝術化,它真正做到了。所以諸位如果要深入了解佛法,你對它才真正是五體投地,真正是佩服。

  佛教既然是教育,它教育宗旨是什麼?這個我們要知道。我們曉得,佛家的經典非常豐富,經典就是釋迦牟尼佛當年教學的教科書,他的教科書非常豐富。我們今天要問,這麼多的教科書,我們現在稱為三藏經典,到底講些什麼?你們同修能不能答覆得出來?這一部《大藏經》它講些什麼?要用佛學的名詞來說,它所講的是諸法實相;要用現代話來講,它所講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們的生活環境,人生是我們本人;換句話說,佛教育就是講我們自己跟我們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你想想看,這個教育重要不重要?世界上的教育再沒有比這個教育對我們更親切了,我們切身所需要的就是佛教教育,這是我們必須要把它認識清楚的,我們才能夠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教育的宗旨我們了解了,要想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這要智慧,要真正的智慧。所以佛法所追求的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一句話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無上正等正覺。這個話我們聽起來還不好懂,我們再說得白一點,就是對宇宙人生一種究竟圓滿的智慧。我們有究竟圓滿的智慧,我們才能夠認清宇宙人生的真相,學佛求的就是這個。諸位要知道,如果你在佛門裡面求財、求富貴、求功名、求兒女、求平安,那是小事,能不能求得到?不一定,不一定能求到。可是,如果你能夠求到真正的智慧,這些事情樣樣都可以求得到。為什麼?有了智慧,哪一樣辦不到!所以智慧才是解決問題的,有智慧就是佛家常講的「有求必應」。所以智慧是第一,有求必應是建立在圓滿究竟智慧的基礎上。

  現在我們要問,智慧怎麼個求法?這就佛教給我們要修行。佛告訴我們,每個眾生、每個人都有如來智慧德相,每個人、每個眾生我們的智慧是平等的,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我們的德能、我們的才藝也跟諸佛沒有兩樣,統統是一樣的。可是現在諸佛菩薩智慧、德能流露在外面,我們的智慧、德能到哪裡去了?這就是現代人講的話,污染,我們的智慧、德能被污染了,被污染,不是沒有,有。這個污染是障礙,我們今天思想有污染、見解有污染、心地有污染。現代人常說要講求環保,要保護環境的清淨,我們佛法在三千年前就教給我們要如何保護我們心地的清淨。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清淨心起作用就是萬德萬能。佛法宗派很多,修行的方法很多,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這麼多方法、門徑做什麼用的?都是幫助我們把精神的染污、心地的染污、思想的染污、見解的染污把它化除掉、把它斷掉,恢復自性清淨心,佛陀教學的能事就圓滿了。所以佛法說來很簡單,也不過就是如此而已!

  現在我們講到修行,行就是行為,行為有了錯誤,錯誤的行為就是染污,如何把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這叫修行。修行是修正行為。行為把它一歸納不外乎三大類,這個三大類就是身口意三業。身是身體的造作,口是言語,意是思想、見解,這個三大類的行為有了錯誤,把這個錯誤修正過來。到底什麼是正、什麼是錯?正的標準是什麼?佛實在是高明、實在是偉大,並不是說他給我們制定一個標準要我們去遵守,那佛不值得我們尊敬。佛給我們講,標準是自性,是你自己的自性,不是從外面來的。這個問題留待明天跟諸位詳細的來報告。修正行為從哪裡修起?佛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有一段開示,這段開示我們寫在這張紙上,這是經文,不知道諸位同修有沒有拿到?今天送來了六千張,應該夠用。

  我先把這樁事情給大家做個報告,《觀無量壽佛經》是淨土宗三經之一,裡面給我們敘述了一個故事,就是頻婆娑羅王家庭發生了變故,兒子篡奪父親的政權,這個在我們中國人講這叫大不孝,他殺父、害母。母親在這個時候遭遇到家庭、國家的變故,感到這個世間非常之苦。於是乎她就要求釋迦牟尼佛,問釋迦牟尼佛,除了我們這個世界之外,還有沒有更好的世界?用現代話來講,她想移民過去,不想在這個世界再住下去。釋迦牟尼佛非常慈悲,將十方世界,不僅是我們這個地球,還有他方世界,我們今天所謂的外太空,釋迦牟尼佛把外太空裡面許多星球那裡面的狀況,以他的神力變現在韋提希夫人的面前,讓她自己看。她看了以後,她選擇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阿彌陀佛的教區。你看看釋迦牟尼佛教學的善巧,他不是勸她,妳生極樂世界好,不是,他把十方世界給妳看,讓妳自己去選擇。選定了之後,世尊對她很讚歎,為什麼?她選得很正確、沒有選錯,果然選的是十方世界裡面最清淨、最好的一個世界,真的被她選中了。選中之後她就要求釋迦牟尼佛,我怎麼去?這個世界很好,我用什麼方法我才能夠達到?

  世尊在沒有跟她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之前,先要求她修三福,就是淨業三福。佛而且特別為她說明,這個三福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這句話非常的重要。我們知道,三世是講過去、現在、未來,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他們修的法門不一樣,一定是不一樣,修學的宗派也不一樣,那都成佛了。可是無論修學哪個宗派,無論修學哪個法門,一定要以三福做基礎。就好像我們蓋房子一樣,無論你蓋什麼式樣的房子,無論你蓋多麼高的大樓,房屋的式樣太多,千千萬萬種,但是地基是一樣的,一定要做非常堅固的地基,從這個地基上才能夠建造各種不同的建築物。由此可知,淨業三福是修行的基礎,就像蓋房子是地基。這是世尊要求韋提希夫人必須先要把這個基礎打好,然後才可以接受佛教給她修學淨土的方法。這就是四種念佛,四種念佛的方法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

  我們從這個地方得到很大的啟示,今天我們修學,費的時間比古人長,用的精神比古人多,為什麼沒有古人的成就?這時我們才恍然大悟,我們把基礎疏忽掉了。好像蓋房子怎麼蓋都蓋不成功,毛病出在哪裡?沒有打地基。你搭個小茅蓬可以,蓋個兩層樓就倒了,那三層就不必說,兩層都要倒了!這是我們今天把修學毛病找出來,一定要在此地打基礎。

  三福一共有三條,第一條是人天福報,第二條是小乘,就是聲聞、緣覺二乘人的福報,第三條是大乘菩薩的福報。這三層就好像下面的基礎,基礎有三層,這個基礎真的是非常之堅固。學佛,我們要想成佛、成菩薩,假如人都沒有做好,怎麼能成佛作祖?首先要把人做好。經文裡面這條總共有四句。諸位要曉得,經文裡面每一句每一個字它的含義深廣無邊,確實像佛在《華嚴》所講「周遍法界」,包含無遺。三福第一條:

  【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這個四句。四句實在給我們講只講了四個字,第一個是孝,第二個是敬,第三個是慈,第四個是善,給我們講這四個字,這四個字是修行的大根大本。我們先講孝,經上舉一個例子,『養父母』,「養父母」是孝。但是這個孝字絕對不只是養父母。中國的文字是智慧的符號,這是我們中國古聖先賢、我們的列祖列宗留給後世子子孫孫最寶貴的遺產,我們要知道珍惜。在全世界任何國家民族,我們沒有看到這樣完美的工具。中國文字的結構可以分為六大類,我們稱它作六書,這個孝字,六大類裡面屬於會意,你體會這個意思。這個字上面是個「老」,下面是個「子」,用現代話來說,就是上面一代跟底下一代結合成一體,你去想這個字的味道,你去想它的含義,這叫做孝。上面一代還有上一代,下一代還有下一代,過去無始,未來無終,這是一個整體。西洋人不懂得這個事實的真相,所以它有代溝;我們中國自古以來,沒有聽說有代溝的,這如果有代溝那就不孝,孝字就沒有了。孝就是沒有代溝的,就是始終是一體。這是從豎的方面來說。從橫的方面來講,佛法說橫遍十方。所以這個字真正的意思就是佛家所講「豎窮三際,橫遍十方」,這是一個整體,這就是自己。

  現代有些年輕人接觸中國文化逐漸淡薄,有人來問我,為什麼要祭祖先?祖先去我們很遠,什麼樣子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還要供一個祖先牌位,還要春秋祭祀?為什麼?你明白孝這個意思就懂得,祭祖先就是永遠叫我們體會到是一體。所以這是孝道,這是孝道真實的含義。因此,什麼人能把這個孝做到圓滿?給諸位說,只有成佛這個孝道就做圓滿。菩薩都不圓滿,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有斷,就是他的孝道不圓滿。由此可知,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教給我們的是什麼?原來一《大藏經》只說了一個孝字,只說這一個字。所以《華嚴》說「一即一切」,這個孝是一,無量無邊的法門都離不開這一個字,都是這一個字演變出來,還歸這一個字,這是我們要把它認清楚的。不敬父母是不孝,不敬師長也是不孝,不敬長官是不孝,不敬眾生還是不孝。換句話說,即使我們在工作,沒有把工作做好,不能盡心盡力去做,那也叫不孝。可見得這個孝之含義確實涵蓋了整個的宇宙人生,這是我們一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認識它。

  所以學佛從哪裡學起?從孝親做起。不孝親,你要是恭敬佛,說得不好聽的話那是巴結佛,佛不會接受的。佛是看到你真正能夠體會親心、孝順親心,佛看到就歡喜。為什麼?你跟佛真正是志同道合,佛是孝子,你也是孝子,佛會尊敬你,你也會尊敬佛,這才是如理如法,我們中國人常講合情合理。養父母,不但要養父母之身,要養父母的心,要養父母之志,要養父母之願,可見得這孝養兩個字的範圍也是非常的深廣。兄弟多,兄弟不和就是不孝,家族不和睦也是不孝,為什麼?父母操心、父母憂心。中國人常講「家和萬事興」,和就是孝的效用,就是孝的一個結果。一家和這是孝,兄弟姐妹、親戚、鄰里鄉黨都要和睦!社會不和也是不孝,國家不和、世界不和,你看看做父母的他怎麼不擔心?凡是叫父母憂心的這都不孝。希望同修們要常常從這個地方體會,從這個地方去下手,學佛從這裡學起,這是起步,這是基礎的基礎,根本的根本。

  第二句『奉事師長』,「師長」這就講到教育,師長的恩德跟父母是相同的,父母關心子女,老師關心學生,沒有兩樣。但是師道在今天已經衰微了,已經看不見了。在從前,古時候,老師關心學生決定超過他關心他的兒女。如果他關心兒女超過他的學生,社會上就要對他批評,這個做老師的人有私心,沒有認真教導學生,他有偏心,你看他教他的兒女,他疏忽了學生,這在社會上會被輿論指責的。所以從前的老師寧願自己的兒女不成器,這個社會人不會責怪他,學生有成就,這是他無限的光榮,得到社會大眾的尊敬。所以做老師對於學生之愛護比父母愛護兒女還要來得懇切。這是從前講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諸位想想,不孝順父母,怎麼可能尊敬師長?師長是不是要你尊敬?不是的。尊敬師長是為了敬業、是為了敬學,對於自己學業尊重,是這個意思,所以說尊師重道。古今的大德都教給我們,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誠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所以老師教學生,學生選擇老師,這都是緣分。你要問,什麼樣的老師是一個真正好老師?給諸位說,他有一個絕對的標準,這個標準是什麼?就是我自己心目當中最仰慕的這個人,這個人就是我的好老師。也許他的學問、道德不如另外的人,另外的那個人我沒有看得起他、我沒有重視他,他縱有學問、道德,你跟他也是枉然。為什麼?沒有誠敬,換句話說,你在他的門下什麼也得不到,就是不肯依教奉行。我們自己心目當中最仰慕的這個老師,那個老師講的話我們會百分之百的把它做到,這就沒問題了。因此選擇老師,諸位懂得這個道理,你就會選擇了,你在這個一生當中多少總會有成就,這一生決定不至於空過。

  我學佛,說實在的話,我年輕的時候讀的書讀得很多,喜歡讀書,要想把我說服那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我看這個佛教不如基督教,基督教不如回教,為什麼?我都接觸過。佛教迷信,怎麼能夠叫我們心服口服?所以從來就沒有把佛教放在眼裡,不知道佛教是什麼一回事情。你就是到寺院裡面來,看到這麼多的神像,那時候不知道,以為是神像,這個神一多了叫泛神教、多神教,泛神教、多神教是低級的宗教,所以它比不上基督教。基督教只有一個神,唯一的真神,不複雜,這佛教比不上它。沒有人能夠把這些事實真相給我們講清楚,這樣去信仰那不是迷信是什麼?

  我學佛是方東美先生介紹的,我在民國四十二年跟他學哲學,承方先生非常的愛護,給我做了一個有系統的教導。從西洋哲學講到中國哲學,中國是從《易經》哲學一直講到王陽明的哲學。然後這第三個單元講到印度哲學,從印度部派、瑜伽、數論,一直講到佛經哲學。最後他告訴我,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精華,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聽了他這麼一介紹,原來佛教裡有這麼好的東西,這才一下明白!明白之後,這個到寺院裡去借經書看。那個時候民國四十幾年,台灣的經書非常缺乏,買不到,只有寺院裡面還有舊的藏經。我們漸漸跟寺院的法師們混熟了,藏經可以借出來看,好的東西我們自己手抄,買不到,只有手抄,還抄了不少本的經書。可見得那個時候得到一部經書,如獲至寶!不像現在得來這麼容易。求學非常的艱苦。這是提供同修們做個參考。

  不是自己心目當中最仰慕的老師,你對他講的東西是半信半疑,你不能接受。所以最仰慕的老師,他給我們講的我們百分之百的信任,一絲毫的懷疑都沒有。所以方老師引我入佛門。我入佛門緣分實在講是非常的殊勝,在大概一個多月的時候,我認識了章嘉大師,以後在經典上遇到一些困難問題都是他老人家指導我。那個時候章嘉大師住在青田街八號,我是每個星期天一定要到他那裡去,他給我兩個小時的時間,我跟他三年,我的佛學基礎是章嘉大師奠定的。

  所以師道完全在敬,在一個敬字,以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去求學,要去求,去求道。老師選擇學生用什麼標準?就是真誠、恭敬,就這一個標準。實在說我那時候希望親近方東美先生,自己的願望只是希望他容許我到學校裡面去旁聽他的課程,我們願望是如此。沒有想到他召見我,他召見是在他家裡,他家住牯嶺街台大的宿舍。在他家裡面談話之後,他就告訴我,現在的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你想到學校去聽課,你會一無所得。這個幾句話所謂涼水澆頭,希望都沒有了,我想到學校聽他的課沒指望了。我當時聽他老人家這幾句話,心裡非常難過,他也看出來。最後他非常慈悲,他說這樣好了,你每個星期天到我家裡來,我給你上兩小時課。所以我跟方先生學哲學,是每個星期天在他家裡客廳小圓桌上,這一個老師、一個學生,我們課是這樣上的。這是我沒有想像到的,也不敢想像的。以後跟章嘉大師三年,也是一個老師、一個學生,在他住所裡頭教導,這個因緣非常之特殊。當時我不明瞭,以後我才知道,所以我對老師一生感激,念念不忘。

  為什麼不讓我到學校裡去?假如我到學校裡面去旁聽,我會認識很多同學,也會認識很多教授,會聽到許多的學說,這是必然的。好不好?不好。什麼不好?我們的清淨心被污染,我們的思想、見解被污染。所以我學哲學的時候我是有願望、有興趣,我沒有學過,沒有讀過哲學的書,也沒有聽過哲學的課。所以方先生看我是一張白紙,沒有被染污過的。一個真正好老師想找一個學生,就是找一張白紙,一切沒有受染,這是寶貝,所以要親自教導,不可以到學校,到學校怕被污染。這種苦心我們知道之後才深深感謝他。假如當時他問我,你看了些什麼哲學書籍?我說我看了很多。有沒有聽到課程、聽演講?我聽了很多。方老師頂多點點頭,好吧,哪一天你到學校來旁聽,這就如此而已。為什麼?被染污了之後很難教。為什麼?先入為主,你有成見,你把你那些錯誤的見解再把它洗乾淨很不容易。所以真正好老師希望教一個真正發心喜歡學又沒有學過的人,這是他選擇的對象。

  這個拜老師真誠恭敬,在過去我自己這個年齡,我還記得我在六、七歲的時候,六十年前,我的父親送我到私塾裡面去念書,我大概念了四個月的私塾,時間很短。這個私塾是在一家祠堂裡面,祠堂的大殿供奉著孔老夫子的神位,我們先要向孔夫子的神位行大禮,三跪九叩首,清朝時候的禮節。拜完了孔子神位之後,請老師上座,我的父親帶上禮物,他在前面,我在他的後面,要跟老師行大禮,也是三跪九叩首。那個老師沒有說一拜,不說的,他就坐在那裡就受了、就接受。諸位要曉得,這個大禮是父母把他的小孩付託給老師,老師如果不認真的來管教,怎麼對得起他的父母?他的父母對老師這樣的恭敬。我們看看現在的教育沒有了。

  從前我們小孩頑皮,喜歡鬧事,被老師處分,罰跪、打手心,手心都打腫了,回家之後父母看到今天被老師教訓,父母備一分厚禮,明天到學校去謝謝老師。現在我聽說學生要是被老師打,學生家長第二天到警察局去告狀,你說這個跟從前完全相反。所以從前做老師不敢不認真的管教,那真的對不起家長。現在家長是小孩受了委屈,要告老師,老師怎麼敢教學生?不敢教了,父母要負責任,不敢叫老師認真的教學了。我們從前因為看到父母第二天還要給老師送禮、還去道謝,所以以後在學校被老師處罰,回家不動聲色,絕對不說。為什麼?說了,說了第二天父母還要破財,還要去給老師道謝。

  這是說到師道,師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從前一個小孩從小就是父母跟老師雙方面配合把這個人教成人,所以家庭教育跟學校教育要配合,密切的合作。父母對於兒女雖然恩德很大,自己總不好意思說,叫著兒子女兒,我對你恩德很大,你要孝順我,這個話說不出口,這很難講的。要誰來說?要老師來說。老師要勸學生、教學生盡孝,教學生懂得什麼叫孝、什麼叫悌,懂得事親,懂得事奉兄弟姐妹,教這個。同樣的,老師教學生,也不好意思叫學生,學生,我是你的老師,你要尊敬我,這也說不出口。這要誰來教?要父母教。父母教兒女要尊師重道,老師教學生要孝順父母,兩個互相教這才能成功。一個人一生的幸福,家庭的美滿,社會的和諧,國家的富強,世界的和平,都在教育。所以孔老夫子在「學記」裡面就說得很明白,「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國家政治設施什麼最重要?不是經濟,教育最重要。我們今天台灣的社會非常不安定,大家都看到,毛病出在哪裡?出在教育,教育徹底失敗。所以雖富,富而不樂,你說這個多冤枉!

  我是民國四十八年出家的,我在臨濟寺出家。四十八年臨濟寺那個地方還是郊外,巴士只有一路,十七路,到達圓山動物園,一個小時一班,人很稀少。臨濟寺外面樹木很多、很空曠,我們每天早晨起來掃樹葉,在寺廟門口掃樹葉。有一天我在掃地的時候,有幾個學生,四個學生,這些學生到臨濟寺山上去散步,舉止很不文雅,我就非常感嘆,我說可惜沒有受過教育。這個話被他們聽到,他們轉過頭來就來質問我,他告訴我,他們是台大法學院的學生,好像是三、四年級的學生。他說你怎麼可以說我沒有受過教育?我一聽說台大的學生,我也就很有興趣。我說好,那我就向你請教,什麼叫做教?什麼叫做育?什麼叫做教育?我這三個問題你說給我聽聽。結果四個人沒有一個人能說得圓滿,都說不出來。那個時候的學生跟現在學生不一樣,他還明理,一被我問倒之後,他這傲慢態度就沒有了,心地也就轉到很謙虛,轉過頭來向我請教,他來問我,什麼叫教育?

  我這就告訴他,我說你們不但高等教育沒有受過,你們連小學教育都不懂。他愈聽愈驚奇,他說怎麼小學教育我都不懂?我說什麼叫小學教育?小學教育教灑掃應對,我說你學過沒有?不但這個你沒學過,我說你飯都不會吃。他愈聽愈奇怪,這飯怎麼不會吃?我說我做四個菜,這四個菜怎麼擺法,你曉不曉得?你有沒有學過?不是隨便擺的。我們中國這一桌菜出來,按照陰陽五行來擺的,這不能隨便擺,你擺錯了,人家一看到,沒受過教育,外行。你去念《禮記》,你去念「月令」,你去念「曲禮」,你就曉得。我說你學過沒有?那是小學教育!所以小學教育是生活教育,教育我們人與人的關係,父子什麼關係,兄弟什麼關係,人與人的關係。知道人與人的關係才能夠把人做好,曉得我是什麼身分我應該盡什麼樣的義務,我應該行什麼樣的禮節,這是教育。

  今天我們的教育這些捨棄掉了,倫理沒有了、道德沒有了,教育就是倫理、道德。有倫理、道德為基礎這個福報是真實的,那個時候你想我們這經濟發達,我們人人真是享福,台灣是這個地球上的天堂,是這個地球上的極樂世界。為什麼我們這樣富有,我們的富有世界第一?這是很多年我就看到,我就說過,我說我們的富有決定超過日本。當時很多人不相信,今天確實我們超過日本。但是為什麼我們社會這麼亂?為什麼我們日子過得這麼苦?精神生活為什麼這麼緊張,沒有安全感?我們的教育失敗,沒有從基礎上來做起。即使我們今天再恢復倫理、道德的教育,諸位要曉得,要收到成效至少要二、三十年之後,不是一朝一夕能收到效果的。

  可是快速能收到效果的唯有大乘佛法的教學。佛法今天這個師生的關係,確實還有幾分尊師重道。你看我們從事於佛教教育,我們出家人法師就是佛教教育的教員,我們這個教員在佛教育裡面,學生對老師還挺恭敬的,見到還頂禮,很難得。現在你在一般學校裡做老師,學生見你恭不恭敬?你從這個地方看出來,佛教教學為什麼能夠快速收到效果,就是尊師重道,佛門裡面還保存著在。世間教學為什麼收不到效果?尊師重道這個概念沒有了。如何再恢復、如何再建立,這是非常嚴肅的一個問題。你要問,我們個人什麼時候得到真正幸福?什麼時候我們家庭真正的圓滿、社會真正和諧?如果不能夠恢復倫理、道德的教育,就永遠沒有指望了。所以佛給我們講修學,這才是基礎,這才是根本之根本。敬師跟孝親,裡面的境界之深、之廣、之涵蓋,完全相同。

  第三句『慈心不殺』,「不殺」是慈。慈不只不殺這一樁事情,慈的範圍也是無量的深廣,佛只舉出一個例子。不殺是慈,不害也是慈。當我們對人、對事、對物起心動念,我們都有個真誠的心,希望別人能夠離苦得樂,希望一切眾生能夠離苦得樂。不但我們要希望,我們而且盡心盡力的幫助他,所謂「成人之美」,幫助他離苦、幫助他得樂,這是慈。如果我們只有這個心,不能盡心盡力協助,這個慈心不圓滿。圓滿的慈是要盡心盡力去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末後一句是『修十善業』。佛在經上明白的給我們開示,佛說這個世間有六道,世間之外還有四聖法界。所以宇宙之間大別來分有十大類,這十大類就叫做十法界。十法界怎麼形成的?從哪裡來的?誰製造的?我們不能不清楚。佛告訴我們,十法界是從我們一念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本來沒有,是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離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十法界就沒有了。沒有了叫什麼?這不得已叫做一真法界,那是真的,那真實的。所以十法界是我們妄心變現出來的幻境,這是一句話把十界真相說明了。當然變現出來是有無量的因緣,因緣我們今天講條件,很多的條件,非常複雜,不是單純的。許多條件裡面,最重要的一個條件是什麼?佛告訴我們,我們從上面說到下面,怎樣是成佛,就是成佛的第一個條件?是平等心。佛心是平等的,《無量壽經》上經題裡面就教給我們「清淨平等覺」,所以那個經是成佛的經典,是教你修平等心的。菩薩是修六度的,菩薩心是六度;緣覺,就是辟支佛,修十二因緣的;聲聞,就是阿羅漢,是修四諦的。這是四聖法界。

  六凡法界第一個是天道,佛給我們講修的上品十善,人道是中品十善,修羅是下品十善,十善生天。五戒是人身,五戒做得很圓滿,沒有欠缺,這能得人道來。五戒跟儒家所講的五常內容完全相同,儒家講的五常,仁義禮智信,常是常道,決定不能違背的。我們世間人常講人格,什麼叫人格?六道裡面取得人道的資格,取得人道的資格五個條件,在佛叫五戒,在儒家叫五常。再往下面去,畜生是愚痴,什麼叫愚痴?這個世出世間一切法真假不分、邪正不分、是非莫辨,甚至於利害都不清楚,這就是愚痴。愚痴墮畜生,慳貪變餓鬼,瞋恚墮地獄,所以這貪瞋痴又叫做三毒煩惱,它的果報就是地獄、餓鬼、畜生。這是在十法界裡面最苦的三道,我們叫它做三惡道。佛教給我們「修十善業」,就是離開三惡道。

  十善業,業是造作,正在造作的時候叫做事,事情做完了那個結果就叫做業。你看你在學校念書,你的學分都念完叫畢業;正在念書的時候,你看你們所有的練習本子叫作業簿,那叫作業。我們身體的動作,身在作業;口裡面的言語,口在造業;心裡面起心動念,是意在造業,這身語意統統都在造業。造業就有果報,不會說是你造的業沒有果報,沒有這回事情的,造業一定有果報。因此我們造業就要小心了。業裡面有善業、有惡業、有淨業,善業果報在三善道、在人天,惡業果報在三惡道,淨業這才能超越三界,超越六道輪迴,四聖法界所造的統統叫淨業,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因此學佛的人修淨土,念這句阿彌陀佛是淨業。但是我們在沒有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前,我們的身還在這個社會,不能離開人群、不能離開大眾,我們身語意三業就要知道造善業,不造惡業。

  在《觀無量壽佛經疏》裡面,念佛叫定善,善導大師所講的修十善業叫散善,身口意造的善業叫散善,具足定散二善決定得生。這是釋迦牟尼佛為韋提希夫人說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我們今天在這裡是講的基礎。身三善業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這是身的三善。三善的範圍也非常之廣泛,不殺裡面就包括不傷害,傷害眾生有的時候比殺害他還要重。怎麼見得?你看我們中國古時候的念書人,念書人非常重視氣節,常說「士可殺,不可辱」,殺頭沒關係,侮辱不可以,他把侮辱看到比殺頭還嚴重,我們要對他的侮辱、對他的傷害,那比殺害還嚴重。所以要知道,不殺裡面包括著不害,絕不傷害眾生;換句話說,決定不跟眾生結冤仇。這是身善,這個身的第一善。

  第二不偷盜,偷盜意思也是非常的深廣,在佛家叫不與取,凡是這個物有主,主人沒有同意給你,你就不能夠自取,你自己取這就是犯了盜戒。我們一般人,尤其是中國人,就是現代的中國人,古人不說,現代中國人,喜歡佔一點小便宜。諸位要曉得,喜歡佔一點小便宜這個念頭就是盜心。殊不知這個盜是負債,負了債將來要還債。假如諸位是能夠看到三世因果,看到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你看到三世因果你才知道,事實真相不是我們想像的。你殺眾生一定要償命,你偷盜將來一定要還債;換句話說,決定沒有佔便宜的事情,也決定沒有吃虧的事情,這老天爺是真公平!三世因果就能夠看到事實的真相。知道這個事實我們的心就定下來,自己再清苦也不會起一個盜的意念,這個戒律才能持得清淨,才能夠得真實的利益。佛告訴我們,不盜得大富,不殺得健康長壽,後頭都有果報的,不淫得美滿眷屬。它哪條一因都有哪一條果報的,確實這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語業,不妄語,妄語是欺騙人,不妄語,不欺騙人;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欺騙眾生;不惡口,惡口是說話粗魯,就是說的話很難聽,叫人聽了很不舒服,這是口業的四善。意裡面不貪、不瞋、不痴。不貪的人就富足,世間什麼人最富?不貪的人最富。縱然他有許多的財富,他還有貪吝,他的心不安,所以這慾望沒有止境,他苦。那個知足的人快樂,他不需要,你還要,我都不需要,知足常樂。你要想這個世間我怎麼樣得到真正快樂、真正幸福?不貪,幸福、快樂馬上就得到。這不難得到,就在你念頭能不能轉過來。不痴,不愚痴就是真實的智慧,不瞋恚是真正的慈悲。佛教給我們從這個地方修起。

  所以十善業是我們對人、對事、對物的標準,依照這個標準修正我們一切錯誤的觀念、錯誤的言行,奠定人天福德的基礎,以這個基礎再向上提升,這才能建立圓滿的佛法。今天時間到了,我們把第一福介紹給諸位,明天跟大家介紹三皈、持戒。謝謝諸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