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劉余莉、開吉法師、莊霖法師 (第八十二集) 2014/9/18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42-0082
老法師:諸位同學,大家好。今天第一個心得報告的是劉教授。
學生:時值教師節,慚愧學生今日恭敬分享的主題是:「認識上淨下空老法師—一位具有國際影響力、通宗通教、愛國愛教的高僧」。
前日,學生恭敬聆聽了劉素雲老師所作的題為「我所認識的上淨下空老法師」的分享報告,為劉老師的浩然正氣所感動。對於劉老師對上人的評價,學生從心底深表贊同。在慶祝教師節之際,學生根據前輩學長的總結及自己的粗淺認識,將上人的貢獻略加概況,分享給諸位同學。學生對老法師的認識可以概括為一句話:上淨下空老法師是一位具有國際影響力和感召力、通宗通教、愛國愛教的高僧。
一、國際影響力和感召力。上淨下空老和尚半世紀以來,足跡不僅遍布深受佛教影響亞洲各國(如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斯里蘭卡等),而且遍布美洲、歐洲、澳洲、非洲。法師所到之處,總是不遺餘力的向海外華人和國際友人介紹以「誠敬謙和、仁慈博愛」為核心的中華文化,這不僅使佛教四眾弟子悉蒙法化,而且也使各國政府和世界人民對愛好和平與追求和諧的中華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中國威脅論」。
近年來,上淨下空老法師更是受到各國政府的肯定和歡迎:自一九九七年起,在新加坡團結九大宗教,向世界證明了「宗教確實是可以團結互助合作的」;曾先後榮獲美國德克薩斯州榮譽公民、達拉斯市榮譽市民、澳洲圖文巴榮譽市民、印尼宗教部最高榮譽;以其深厚的學術涵養被澳洲格里菲斯大學、昆士蘭大學、南昆士蘭大學與印尼夏利.悉達亞都拉回教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山東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與榮譽教授;二00五年,被授予澳洲政府最高榮譽—英國女王AM勳銜等等。這些從多方面,肯定了老法師在多元文化教育、宗教團結、化解衝突、維護和平等方面的卓越貢獻;二00九年二月,在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先生的支持讚揚下,由老法師領導的淨宗學院與格里菲斯大學於澳大利亞布里斯本市政廳聯合舉辦以《世界宗教是一家》為主題的「澳洲、亞太地區促進和平與和諧之多元宗教高峰會議」。來自亞、澳各地一百四十八個宗教、政府、商業、醫藥、大學、警方和媒體機構的二百八十八位代表出席。與會者反響踴躍,如悉尼吠壇多中心代表所說:「你們舉辦的多元信仰高峰大會,不但惠利這一區的人民,甚至會對人類有極重大的貢獻,因為所探討的問題是全世界所關心的。這個會議,已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記號,假以時日,一定能做出更有意義的貢獻」。
一生致力於宣揚倫理道德教育的老法師,以「團結族群、宗教,恢復世界和平」之理念,深深感動了全世界無數各行各業的志士仁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鑑於此,特於二00六年十月和二0一三年五月,以教育與和平為前提,兩次誠邀老法師於法國巴黎總部,分別進行了為期三天的「歡慶衛塞節紀念活動」。在這兩次會議上,新加坡九大宗教的領袖、澳大利亞多元宗教代表團手把手一起為世界和平祈禱,「廬江文化教育中心」的老師結合湯池鎮構建「中華傳統美德示範鎮」的活動,匯報了他們在傳統價值觀教學過程中的經驗和顯著成效,向世界重現了中國「禮義之邦」的風範,增強了與會代表建設和諧世界的信心。通過這兩次大會,老法師再次向聯合國成功的證明了「宗教是可以團結互助合作的」,「人民是可以教得好的」!
二00六年巴黎會議結束後,老法師應邀到英國劍橋大學、倫敦大學的漢學院講學,並於演講中強調了佛學、儒學與學佛、學儒之不同,使二校師生深受啟發。二00七年三月,老法師應邀到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參加了《世界漢學(中國學)二00七年大會》,做了題為《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復興》的主題演講,他把中國傳統漢學教育的內容概括為倫理、道德、因果、哲學、科學等五方面,形式概括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宗教教育等四個方面,這些觀點得到了與會學者的一致肯定。總之,上淨下空老和尚是在國際的佛教界、學術界都具有廣泛影響力。
二、通宗通教。上淨下空法師自二十六歲接觸佛法之後,稟承一代大哲桐城方東美教授(台灣)、藏傳高僧章嘉大師(西藏)與佛學大家李炳南老教授(祖籍濟南)的教誨,深入經藏,首倡「佛教」乃「佛陀教育」正名之說,認為要改造人心、挽救世風、移風易俗,唯有大力恢復聖哲的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在講席中他多次強調:在中國的歷史上,佛教與儒教、道教一樣,都是做為社會教育來廣泛傳播的。例如,雍正皇帝在一篇上諭中就指出:儒釋道三家「理同出於一源,道並行而不悖」,意思是說,儒釋道三家教育的理念是建立在同一個根本之上的,並且都是教導人們要止惡修善,但是教育的方式方法卻可以同時並行互補而不相違背。也正是出於這樣的認識,當代英國著名的歷史哲學家湯恩比教授在系統的考察了各國文化史的基礎上,才從文化學的角度,提出了「真正能夠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的,只有中國的孔孟儒學與大乘佛法」的觀點。顯然,在他那裡,正是看到了佛教與西方的基督教、伊斯蘭教的不同。因為如果佛教是一種西方意義上的「宗教」,就會與其他宗教相衝突,也就不可能真正解決二十一世紀的各種社會問題了。事實上,佛教與西方的「宗教」有所不同,本質上是一種教育。這是因為在佛教中釋迦牟尼佛與弟子的關係是師生關係,而不是西方宗教中的創造者與被創造者的關係、或者父與子的關係,他一生「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從事的是多元文化的社會義務教育工作。傳統的佛教寺院也不是偶像崇拜的場所,而是佛陀教育的機構,承擔著通過講經說法以勸導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社會教育功能。
老法師悲智雙運,從三十三歲開始講經教學,至今雖已八十八歲高齡,仍然堅持日日講經不輟,以此教導佛弟子「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期達到「轉惡為善,轉迷為悟」的目的。上淨下空老法師通達佛教經典,以恢復佛陀教育為己任,深受國內外正信佛弟子(包括藏傳正信佛教弟子)的尊重。前年,學生去西藏考察,遇到一位藏族的退休幹部,他說他看過一位元漢人喇嘛的光碟,題目是《和諧拯救危機》。如果我們都能按照這位漢人喇嘛的教導去做,世界就和諧了。
三、愛教。佛法弘揚本在僧。上淨下空老和尚一生正己化人,身體力行佛陀教誨,真正做到了「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不愧為有修有行的一代高僧。上淨下空老法師曾經教導弟子和學生們,佛教是以推行和平和慈悲為其主導思想的教育。佛教的慈悲觀主要是建立在「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的理論基礎上,因此佛弟子要拓開心量,包容一切。在講經中,他時時提及佛教所要求的慈悲不僅僅是對家人、朋友、認識的人或不認識的人,它還包括了我們的對手、敵人、動物、植物等等。他是這樣講的,也是這樣做的:在弘揚佛法的過程中,他對眾生無私無求的幫助有時反而招致了一些人的誤解、嫉妒,乃至別有用心的惡意毀謗、中傷,然而這些並沒有使老法師退失慈悲濟世的心願,反而寫下了「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鍊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見識;感激鞭打你的人,因為他消除了你的業障;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導了你應自立;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斥責你的人,因為他助長了你的定慧」的名言,和「處逆境,隨惡緣,無瞋恚,業障盡消;處順境,隨善緣,無貪痴,福慧全現」的詩句,從中我們不難體會到老法師那種鞠躬盡瘁代佛宣化、讓正法永住世間的忍辱精神。正是老法師這種悲天憫人的胸襟和「明月清風焉能比其朗潤」的情操,造就了他處處隨緣、處處報恩、處處為公、處處利眾的思想,在這種思想觀念下的一舉一動,更無不體現出無盡的悲心和無私無我的坦然胸襟。
四、愛國。老法師雖然旅居海外,但是心繫祖國,曾經多次出資捐贈祖國的教育事業和慈善事業:
一九九一年國內華東等地遭受特大水災,老法師傾全力與華藏佛教圖書館、華藏講堂共捐資二十五萬美元救災;一九九二年,中國佛教文化教育基金會成立,老法師為基金會捐資四萬美元;一九九三年,老法師在南京金陵刻經處及上海佛學書局印贈《佛學大辭典》一萬部;一九九四年,老法師在新加坡捐資六萬新幣支持祖國「萬村書庫」工程;一九九七年,法師返回闊別五十年的故鄉,給廬江中學贈送一百台電腦,次年又為廬江中學新建圖書館捐資人民幣十萬元;一九九八年秋季,中國的長江流域和松花江、嫩江流域發生了特大洪水,當時在新加坡的老法師大力號召佛弟子為祖國災區捐款捐物,先後籌集到六十五萬元新幣,交由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轉交給災區人民。中國駐新大使館一等祕書彭安海先生等人員專程至居士林接受捐款,並訪問淨宗學會,轉達了特命全權大使陳寶鎏女士及中國災區人民的謝意。
二00三年,委派澳洲的佛弟子參加西藏「復明之旅」的義診,並為這次義診贈送了五萬元澳幣做為醫藥費;此外,還號召佛弟子捐助了二十萬澳幣;二00五年,向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捐款三千二百萬元人民幣用於「安康益家」、「安康遠程培訓教室」的建設;在最近的汶川地震等自然災害中,老法師更是第一時刻號召四眾弟子捐助災區;近年來,老法師花費巨資向世界各國印贈重要中華傳統文化典籍,如《乾隆大藏經》、《四庫全書》、《四庫薈要》、《國學治要》,特別是由我們黨和國家老一輩領導人習仲勳先生題詞「古鏡今鑒」的《群書治要》等,為承傳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此外,老法師的愛國之心還表現在他維護祖國兩岸統一、反對分裂,尊重傳統、反對滲透的一貫立場上。例如,在上淨下空法師專集網站介紹老法師的弘法理念時,就講到了這樣一段話:上淨下空老法師的交流理念其實與周恩來總理的外交思想不謀而合,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周總理在一九五五年萬隆會議上,曾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以開展國際交流。這五項原則(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在當今社會仍然閃爍出煜煜光華,被國際社會所遵從,甚至已成為聯合國憲章的基本條例。他們所表現出的是一種公正平等,不亢不卑的立場和崇尚和平的觀念。「我們如果以真誠心來踐履這五項原則,收到的效果則會更為顯著,種種矛盾也就不稱之為矛盾。」老法師感嘆的說,「這種好的思想觀念,我們每一個種族、文化和宗教團體都有義務把它繼承下來,發揚光大」。
老法師講經時常說:「不同的宗教與文化有其不同真善美的妙作,不可以差強人意甚或以強制手段去灌輸自己的文化、生活方式或處事原則給別人,不可凌駕於別人之上,認為只有自己的東西才是最好的,全世界都得向我學習,這種觀念從著手處已經錯了。各個族群都有其優秀傳統,傳統的東西才能真正體現出這個民族的特色,也能體現出它文化的長處和妙處,都應該保留和發揚光大。」翻開近代史,我們看到在二戰時代,強權政客打著維護世界和平,為人民爭取民主自由的旗號,四處推銷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甚至於人權和法制模式,完全不考慮其它國家的國情和歷史文化,完全不懂得尊重別國的思惟方式和人民意願,只想以自己一元文化、一極格局來強加別國,統治世界,這怎麼能行得通呢?所謂「得道者昌,失道者亡」,他們勢必要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巨大的代價。老法師還常常譬喻說:「我們炎黃子孫所接受的是聖賢的教導,中國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國文化之廣博絕非他國人所能測度。中國文化就好像是一間獨具特色的千年老店,而有些國家,如美國就像是一群小攤販,他們沒有歷史淵源,大家推舉一個人來代表這個團體是正確的。但如果是一所老字型大小的老店,它自有其承傳管理的法則,不能任人宰割,不能輕易捨棄傳統,也不可貿然取法他人的經營模式,而自毀優良傳統文明,豈非可惜。因此,不同的文化,我們不可厚非,應當平心看待,我們沒有控制人、事、物的意念,沒有佔有人、事、物的心行,世界一切是完美的,不同文化更是多彩多姿,美不勝收」。老法師在演講中常申述此一觀點,既表明了立場,也維護了中華文化和整個民族的尊嚴,並且也稱揚讚頌一切不同異族文化的真善美慧,令在場者讚歎不已。
我們可以通過《群書治要.尸子》中的一個比喻,來體會老法師所從事的聖賢教育之於社會安定和諧的重要性。「屋焚而人救之,則知德之。」假如你家裡的房子著火了,別人趕來幫忙把火撲滅,你一定會對他感恩戴德。「年老者使塗隙戒突,故終身無失火之患,而不知德也。」上了年紀的人很早就提醒你,把牆的縫隙修補好,把煙囪做好,讓你終身沒有失火的憂患,但是你卻當成了耳邊風,不知道感恩。同樣的道理,「入於囹圄,解於患難者,則三族德之」,如果你現在被關進了監獄,有一個人進入監獄把你救出來,想方設法的使你免於牢獄之災,你們全家人都會對他感恩戴德。但是,「教之以仁義慈悌,則終身無患而莫之德」,現在有老師教導你仁義慈悌的道理,告訴你要有仁愛之心,不能見利忘義,做人要講道義,要尊敬長輩、尊敬領導、畏懼法令,教導你倫理道德的道理,讓你終身都不會有進監獄的可能,但是我們卻不知道對他感恩戴德。老法師在講經中多次強調:《梵網經》要求佛弟子「不作國賊,不謗國主」。「賊」是賊害、傷害,「不作國賊」就是決定不能做傷害國家的事情;不謗國主就是不能誹謗國家的各級領導人。《瓔珞經》也要求佛弟子「不漏國稅,不犯國制」。「國制」即國家的法律,不犯國制就是要求佛弟子一定要守法。從這些戒律中可以看到,凡是真正依教奉行的佛弟子,理應是這個社會最好的守法公民。可見,真正奉行老法師的教誨,貪污腐敗自然減少,矛盾衝突自然化解,家庭社會自然和諧。潮洲謝總依照老法師的理念辦班教學所取得的顯著成效,就證明了這一點。
總之,上淨下空老法師是一位具有國際影響力和感召力、通宗通教、愛國愛教的高僧。他老人家通過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講經教學自行化他,弘護正法,說法獅子吼,廣度諸有情,在佛教的末法時期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恢復了佛教做為佛陀教育的本來面目,並為我們展現了一位多元文化的義務工作者的形象。時值慶祝教師節之際,僅以此文感恩上人的諄諄教誨,並供養諸位同學,讓我們共同學習和效法上人那種「不為自身求安樂,但為眾生得離苦」的慈悲濟世精神。學生乃愚鈍後學,博地凡夫,對上人的境界顯然不能徹底了知,文中也定有很多不足之處,懇請諸位法師、大德不吝批評指正,不勝感恩!慚愧學生劉余莉頂禮敬呈。
老法師:劉老師的分享報告,我們看到、聽到了,對我來講,我覺得是太過分了一些,我這一生沒有像她講的這麼好,無論在哪一方面,我們做得都不夠,與自己的願望相差很遠。這不是我們不盡力,盡心盡力做到了,外緣影響很大,緣不具足就很難有成就。緣具足要眾生有福德,我們服務的人為他造福,他來享福,那他有那個福報才行,沒有那個福報總有障緣。我們自己時常天天都要反省,這就是佛家做早晚課,我也說得很多,早課是提醒自己,這一天不違背佛陀教誨;晚課是反省,我這一天有沒有遵照佛陀教誨去做人、去做事,有則改之,無則嘉勉,這就是真正的懺悔。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懺悔的意思是後不再造,懺了再犯,那就等於說欺騙佛菩薩、欺騙自己、欺騙大眾。可見得真正依教奉行是不容易做到的,真能做到的人利益無有邊際,真正實實的利益不在這一生,在來世。現在人不知道因果,不相信有來世。我們從小接受因果教育,比不上古人,但是比現在人那要強多了。在學佛的初期,朱鏡宙老居士,也算是我的老師,他確確實實是把因果教育常常講給我聽,多半都是他自己一生親自經歷的,有一部分寫在書上,還有一部分在報章雜誌上有刊載的。老居士跟李老師同年,大我三十九歲,祖父輩的人,把我們當作兒孫看待,非常愛護,我們肯學他格外的歡喜。遇到這些老人,這是人生真正的幸福。古人常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個話說得非常有道理。
我聽劉老師這個分享,對我是警策。人雖老了,古人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應當學的東西太多了,最重要的,我們今天掌握到了,那就是求生淨土。真正往生到極樂世界,我們永遠脫離六道輪迴,雖然不能即時圓滿證得,在極樂世界壽命無量,保證你一生成正等覺。這個機緣我們決定不能夠輕易把它失掉,要當作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來辦。這樣我們就沒有辜負自己,沒有辜負祖先,沒有辜負老師,沒有辜負佛菩薩。好,謝謝大家。
學生:「南山律翻邪三歸要義」—釋開吉學習心得報告之三十一。
尊敬的師父上人、清公律師、住持方丈、副院長,諸位比丘大德、尼師大姐,諸位在家菩薩們:阿彌陀佛!慚愧弟子開吉今日恭敬報告的主題是—「南山律『翻邪三歸』要義」。澳洲淨宗學院戒學研習班,上果下清律師慈悲開設《南山律在家備覽》課程,親授「宗體篇」要義。弘一律師在「歸戒儀軌」一章中,引道宣律祖《四分律隨機羯磨疏》說:「三歸五戒乃至別脫、由佛出故開立此法。」(《薩婆多論》)三皈、五戒乃至別解脫戒,是佛陀出世才開設和制定的,是無比殊勝的因緣。
我們學佛弟子修行若是想要有所成就,不能夠離開三寶。在《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中,吉祥雲比丘代表佛寶,海雲比丘代表法寶,妙住比丘代表僧寶。在僧團之中最重要的是「以戒為師」,《妙住比丘章》說了二十種戒,都顯示出其所得的無礙解脫門,是由守持如來「別解脫戒」而來的。正是《清涼疏》所說的:「具足三學,如天三光,如鼎三足,闕一不可」。
佛弟子要能夠辨明「世善」和「戒善」的不同。《薩婆多論》說:轉輪聖王是人王,以十善來化導眾生;大梵天王是天主,以「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來教導眾生。十善和四弘這些世間的善法,在劫初已經就有了,但是世善並不能夠清淨超升,出離六道。釋迦牟尼佛出現於世間,不是為世間的有漏善法,而是為教導眾生斷除煩惱,永遠出離三界六道生死輪迴的繫縛。因此闡明「戒善」來教導眾生,「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戒定慧三學是世尊教化眾生的總綱領,任何法門都不能夠違背。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宗體篇的第二章第一節就是「翻邪三皈」。皈依覺、正、淨三寶,這是自性本來具足的性德,是佛法修學的三大綱領。「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從迷邪染翻過來皈依覺正淨,此乃「翻邪三皈」得名之由來。今謹以翻邪三皈的六項要點,來略述其要義。
【一、歸意】
《業疏》引《多論》曰:「以三寶為所歸。所歸以救護為義。」一切眾生都是以三寶做為所歸,三寶有救護的意義,救護眾生離苦得樂。就如同有人得罪了國王,於是就急忙的投向別的國家,以求得庇護和救護。那個國家的國王就下詔說:「你為求得救護,而來投靠於我,就不能離開我的國境,不要違背我的教誡,我必定會救護於你。」眾生也是如此,是「繫屬於魔,有生死過」。魔有四種:天魔、五陰魔、煩惱魔、死魔。魔是折磨,使我們的道業不能夠成就,不能出離三界六道輪迴。若未能皈依三寶,都是繫屬於魔;皈依三寶,魔就無可奈何了。
【二、顯相】
《四分律含註戒本疏》說:三寶有四種,「理體三寶、化相三寶、住持三寶、一體三寶」。《戒疏》又說:「四寶為言,理寶為勝。」老法師在《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中說:我們通常講皈依三寶,是要以「同體三寶」為真正皈依處,才能真正得到修學的功德。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中說:「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這就是同體三寶,不但三寶同體,生佛同體,乃至於十法界依正莊嚴,無一不是同體。《華嚴經》說:「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法界是盡虛空遍法界,性就是它的本體,本體是自性,所以說萬法唯心。
《戒疏》曰:「此三益世,近拔三有,遠清二死。希世獨達,可重名寶。」三寶利益世間一切眾生,近而言之,能超拔三有出離苦趣;遠的來說,能夠清除眾生分段、變易二種生死,達到究竟成佛,是世間稀有難得、可尊可重之寶。清公律師教導我們,《南山律在家備覽》文辭優美暢達,學習《備覽》就等於是學習了「南山三大部」。
《戒疏》引《寶性論》說,稱之為「寶」,共有六種意思:第一、「希有義」:佛法是世間稀有,世寶是貧窮之人所不具有的,三寶是薄福之人難以遭遇的。四眾弟子一生當中有機會聽聞佛法,是稀有難逢之因緣。佛在經典中說,要具足善根、福德、因緣,這一生才能夠得度。第二、「離垢義」:世寶體無瑕疵垢穢,三寶絕離諸多有漏。佛法修學最主要的,一定要離開染污,特別是心靈的染污。要離開妄想、分別、執著。第三、「勢力義」:世寶可解世間的窮苦,三寶六種神通難思難議。「勢力」是自性本具的,離染污後就會現前,能夠攝受一切眾生。學佛真心現前,就具有此勢力。第四、「莊嚴義」:世寶能夠莊嚴色身,三寶能夠莊嚴法身,是用智慧來莊嚴,用福德來莊嚴。智慧、德能、相好是一切眾生自性本具。生佛不二,只要放下障礙,性德自然流露,就能莊嚴世間。西方極樂世界是最圓滿的莊嚴。第五、「最勝義」:「世寶諸物中勝,三寶諸有無上」,表法身之功用無極。佛法僧是世間最上之寶,是人生最高享受。第六、「不改義」:世寶如同黃金,鍊磨不變,三寶則是八風吹不動。「八風」是:衰利、毀譽、稱譏、苦樂。清公律師教導我們:遇到順境(利譽稱樂),知其如幻如化;遇到逆境(衰毀譏苦),知其是對我之考驗,要善用其心,如如不動。老法師說:「(不改義)是由於樣樣稱性,因此永恆不變。佛法是求明心見性,不變的方法是『戒定慧』三學衍生出來的性德—十善業道不能改變,三皈五戒不能改變,淨業三福不能改變,六和六度不能改變,一定要用真心去奉行,去信、去行、去證。」
【三、功益】
皈依三寶究竟有什麼樣的殊勝功德利益呢?《釋門歸敬儀》說:「經云,若人得聞『常住』二字,是人生生不墮惡趣。斯何故耶?以知法佛本性常故。」大慈念老在《無量壽經》註解中,引《涅槃疏二十》云:「若聞『常住』二字,生生不墮者,聞有多種,若能深思惟,如說行者,即生生不墮。」佛經說,一切法都常住,常住與無常不二,若能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則一切法都平等,一切法都常住。譬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性(黃金)是常住,相(金器)不常住,相的變化亦常住。《歸敬儀》云:「立願皈依,奉為師範。固當累劫清勝,義無陷沒。」清公解釋說,立下誓願皈依三寶,奉為無上的導師、學習的模範,就能夠得到累劫清淨無染的殊勝利益。《無量壽經》云:「志心歸依,頂禮供養。」志心歸依就是志誠歸依,淨宗的志心就是求生淨土,親近彌陀。大慈念老釋云,歸依即是歸命。《往生論註》曰:「歸命即是禮拜。」歸命之中有真誠恭敬,精誠至極,發願求生淨土,求佛攝受。
《歸敬儀》云:「如經有人受三皈依,彌勒初會解脫生死。此乃出苦海之良津,入佛法之階位。」經典中說,有人受持三皈依,在彌勒菩薩龍華三會的初會就能解脫生死。《彌勒下生經》說,彌勒菩薩從兜率天下生人間,示現成佛,是在五十多億年之後。他說法三會(亦即「龍華三會」),能度盡一切眾生,人人圓成佛道,只有淨土法門才能做到,因為淨土法門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歸敬儀》引用《善生經》說,受三自皈,所得的果報是不可窮盡的。「如四大寶藏,舉國人民七年之中運出不盡。受三皈者,其福過彼,不可稱計。」據《彌勒下生經》記載,彌勒菩薩成道之際,閻浮提出現四大寶藏:乾陀羅國有伊缽多大藏,在彌提羅國有般軸迦大藏,在須羅吒國有賓伽羅大藏,在波羅捺國有穰佉大藏。寶藏發出燦爛光芒,有四大龍守護,眾人前往觀之而心不貪著。
據《雜阿含經》記載,與須達長者相交之人,長者都會令其受三皈,如此則命終一定會生到天上享福。對懷孕的婦人,就為她的胎兒受三自皈;嬰兒出生之後,再受三皈;長大之後,用三皈來教導他。如果有奴婢、客人懷孕生子,也是以此來教導他們。若是買奴婢,就先為他們受三皈、五戒,然後才買;如果不能受就不買。乃至於乞求借貸、索取利息,也要受三皈之後,才把錢借給他們。若有人布施供養三寶物品,從世尊那裡聽聞布施者之名,稱呼其名,為其祝願迴向,就得以生天。佛說:善哉善哉,如來有無上般若智慧,須達長者善用種種善巧方便,為人受三皈五戒,使得他們都能夠生天。由此可知,三皈依的功德利益,確實是無量無邊的。
【四、懺悔】
清公和尚在講席中釋《行事鈔》說:由於人們在過去相信邪業已經很久了,虛妄造作許多不如法的事情,今日想要開始皈依、投靠三寶,必須翻除邪惡之事。所以要先懺悔自己的過惡。《涅槃經》說:真心發露諸多惡業,從無始生死以來的身口意諸惡,悉皆發露懺悔,直到盡未來際。因此必須施設懺悔之法。「懺悔」二字,懺是懺摩,是梵語的音譯,悔是中國字,是悔改之意。老法師教導我們,老老實實念「阿彌陀佛」,知過必改,後不再造,才是真懺悔。清公律師說,普賢菩薩的《懺悔偈》是非常殊勝的懺悔方法:「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罪障皆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罪根皆懺悔。」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第四即是「懺悔業障」。為何要懺悔業障?如同《普賢行願品》所說:「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瞋痴,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普賢菩薩尚且如此,何況我們博地凡夫?我們的惡業太多了,從今天起要發願修懺悔。普賢菩薩說:「我今悉以清淨三業,遍於法界,極微塵剎,一切諸佛菩薩眾前,誠心懺悔,後不復造,恆住淨戒,一切功德。」此乃懺悔之方法。老法師說:懺悔業障的基礎是清淨的身口意三業,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善惡都不思量,永遠保持清淨心,以此來執持「阿彌陀佛」名號,才能真正懺除無始劫以來的業障。我們的心永遠安住在清淨戒之中,以清淨之心持守一切淨戒,成就一切功德。
【五、作法】
皈依三寶的儀式應該如何來舉行?《羯磨疏》引《善見論》說:三皈依必須由師長來傳授。師長是指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在三皈儀式中,師長念一句,弟子跟著念一句,假如弟子沒有出聲,或者雖然出聲,但是文不具足,或不稱自己的名,或不解皈依的文句,則三皈傳授就不成。因此弟子不可與師長同時念,或搶先念皈依文。(弘公註:受五戒、八戒時,亦應準此。)
《行事鈔》引用《大智度論》來說明三皈依授受的方法:「互跪合掌」,恭敬的跪在比丘面前(五眾出家人得作),「當教言:我某甲(稱自己的法名或俗名)盡形壽,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講三遍,意為盡此身形壽命皈依佛、法、僧三寶。清公和尚教導我們,在受三皈依時,第一遍皈依,拜下去,要觀想:對十法界有情無情的眾生,誓斷一切惡,無惡不斷;誓修一切善,無善不修;誓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而不度者。再觀想十法界微妙的善法,由我們心業力開始動湧起來。第二遍皈依,拜下去,要觀想:對十法界有情無情眾生,誓斷一切惡,無惡不斷;誓修一切善,無善不修;誓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而不度者。再觀想十法界微妙的善法,形成五彩功德祥雲,湧升虛空,如雲如蓋,蓋在我們受者的頭頂上。第三遍皈依,拜下去,要觀想:對於十法界有情無情眾生,誓斷一切惡,無惡不斷;誓修一切善,無善不修;誓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而不度者。再觀想我們身體好像虛空器量之身,盡虛空遍法界微妙的善法,由我們的頂門注入身心,充滿正報,納受成為三皈依體。
次結云:「我某甲(稱自己的法名或俗名)盡形壽,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三結)此三結是重說,提醒受皈依者,莫忘你是三寶弟子,不可取小捨大。皈依三寶並不是皈依某位法師,而是皈依自性的覺、正、淨。因此對於佛、法、僧三寶,對於聖僧、凡僧都要一律平等尊重恭敬。在正受三皈之時,身體胡跪合掌,口說三皈。若持有淳厚殷重之心,至誠懇切,則可能感發「無作(無教)的三皈依體」,此無作(無教)三皈依體,不須假借任何因緣來成辦,其體性能夠任運實現,生起未來世之善惡果報。
【第六、料簡】
弘公律師在宗體篇「翻邪三皈」的料簡中,引述了南山律註疏,來闡釋和解答關於三皈授受的各種疑問。例如,只皈依佛、法,不皈依僧,則皈依就不成受;三皈依只能在一位師長之下納受,不能在三位師長下各受一皈;三皈依的期限通常是盡形壽的,但是如果只發心受一日一夜,亦可融通,順皈依者的心意而定等等,可謂是面面俱到。慚愧弟子在澳洲戒學研習班學習期間,承蒙護法大德仁者胡居士之慈示,以及戒學班同參道友之請求,希望弟子能夠將課程要點整理成文,以供養諸位法師、大德仁者。無限感恩上果下清律師為我們開設《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課程,使我們對於「宗體篇」所講述的戒法、戒體、戒行、戒相有了粗淺的領略與認識,更加堅定了「持戒念佛」的信心和願心。
以上是慚愧弟子學習戒學班課程的淺顯心得報告。如有不妥之處,誠請尊敬的師父上人、清公和尚、住持方丈、副院長,諸位比丘大德、尼師大姐,諸位在家菩薩們慈悲惠予指正,無盡感恩,阿彌陀佛。慚愧弟子釋開吉頂禮敬呈。
老法師:開吉師為我們做了戒學班的學習報告,重點是三皈依。三皈是學佛的入門,非常重要。我早年學佛,章嘉大師告訴我,三皈的重要性,他舉了個例子,我們從台北到高雄,那個時候交通工具是火車,三皈就是這張車票。你拿到車票,才能夠進入閘口,才能上車。車票要放好,不能丟掉,中途有查票的,到達終點站,這個票還要收回。告訴我,我們學佛開頭受這三皈,一直,甚至於說生生世世,直到成佛證得大涅槃了,這三皈就圓滿了。告訴我們三皈時時刻刻不能離開,離開就錯了。這讓我們深深理解到,三皈依是學佛最高的指導綱領。
三皈是覺正淨,我們從《六祖壇經》裡面看到,能大師傳授三皈的時候,他說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然後後面再說:「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他為什麼這麼說法?惠能大師那個時代,佛法傳到中國來是七百年,時間長遠了,容易產生錯誤,把什麼?把住持三寶當作自性三寶,完全著相,這就錯了。所以能大師授三皈,不說佛法僧,只說覺正淨。能大師距離我們現在有一千三百年了。這是佛法傳到中國來,公元六十七年傳來的,到二0六七年就滿兩千年,快到兩千年了。現在人完全著相,問你皈依哪個師父,而不是問皈依三寶,對於皈依三寶的意思不懂,沒有人講,以訛傳訛,造成佛門普遍的衰相,甚至於還爭信徒、拉信徒,這絕大的錯誤。
我跟李老師的時間長,那時候工作辭掉了,在慈光圖書館服務,做義工,老師常常教我們關於三皈這個事情。老師代表法師,這法師有時候不能來,代表老和尚給信徒們傳授三皈。皈依證是老和尚發的,那個時候多半是證蓮老和尚,現在都不在了。一定把三皈講清楚、講明白,是皈依三寶,而三寶是以自性三寶為最重要,自性覺、自性正、自性淨,這是佛法僧。但是住持三寶非常重要,為什麼?自性三寶你常常忘掉想不起來,看到佛像就想到自性覺,看到經典就想到自性正,看到出家人就想到自性清淨,住持三寶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功德無量。所以出家,他只要現出家形相,縱然破戒、縱然犯規,他能夠令一切在家的人看到他生起三皈的念頭,這就是功德。所以出家人不能輕視,他所作所為自然有他的因果,但是這個形相對真正學佛人產生極大的效果,這個功德在家人是永遠無法代替的,也沒有辦法做到的。出家人要真正懂得三皈的意思,就像章嘉大師一樣,念念不能把火車票忘掉了,一直從出發點到終點站。我們常常記住老師這一句話,出家也不例外,從哪裡學?從三皈學。淨業三福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才知道三皈的重要性。
一切佛法不離三寶,三寶是一體的,覺正淨就是戒定慧。《無量壽經》好,在經題上,經題上有「清淨」,清淨是戒;有「平等」,平等是定;有「覺」,覺是慧。所以經題上就有三皈、就有三學,三學戒定慧,三皈是覺正淨,圓滿具足。重要的,面對境界,就是修行在哪裡修?六根六塵不起六識,這就是真修行。正像《楞嚴經》上所說的,觀世音菩薩反聞聞自性,真修行。一般人根塵接觸當中就生識,識就造業。為什麼?識有分別有執著、有染淨有善惡,這就造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哪來的?是我們自己業力變現的,善業變現三善道,惡業變現的三惡道。三善道跟三惡道是平等的,苦樂不相同。清淨自性裡面,清淨心裡頭沒有善惡、也沒有染淨,這個要知道。所以斷惡修善都不能著相,一著相就結成業,著善的相,三善道的果報;著惡的相,三惡道的果報;不著相叫淨業。
斷惡修善做不做?做,永遠沒有間斷的去做,認真斷惡修善。標準就是五戒十善,佛提出這個標準。五戒十善的意思深廣無際,沒有邊際。大乘八萬四千法門從哪裡來的?十善展開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合起來就是十善業道,小乘將十善展開為三千威儀,佛家講開合。才曉得這是總綱領、總原則,修就修這個,起心動念與十善業道相應。真正愛護一切眾生,不殺生,消極的是不殺,積極的是愛護眾生,都是屬於不殺生這一條的。不偷盜,要做到我們三餐能吃飽,衣服能保暖,有個小房屋可以遮蔽風雨,足了,其他的統統放下。放下就是不偷盜,為什麼?把貪心放下,瞋恚放下,傲慢放下。不放下就是障礙,叫業障。放下,輕安自在。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五戒。十善說得細一點,口業又開成四條:不妄語、不惡口、不綺語、不兩舌。
淨宗是當生成就的佛法。我們在大乘經上看到十善,身三、口四、意三,排列的順序都是身口意,唯獨《無量壽經》排列不是身口意,口身意。在第八品:「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口、身、意,用意很深。排列的順序一變,我們就曉得世尊用意,最容易犯的是口業。口所造的一些罪業,有意無意它統統變成障緣,將來到臨終的時候不能往生,你說多可怕。因為淨宗跟《華嚴》是一體,第二品,還是序品,還沒有到正宗,「德遵普賢」,極樂世界修什麼法門?統統修普賢行。普賢菩薩跟其他的菩薩差別在哪裡?心量廣大。普賢禮敬諸佛,諸佛是誰?除自己之外,一切人、一切事、一切萬物都是諸佛。用什麼心待他?真誠的恭敬心來接待,凡夫就是自己一個。
《華嚴經》上說得好,「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法從心想生」,這聽過。能大師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全宇宙,全宇宙是自性所生所現。十法界六道是阿賴耶所變的,變,它要有個依靠,依靠心,心不現,它沒法子變,心現,它能變。阿賴耶是妄心,這個東西要放下。阿賴耶的體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妄心的體;它的作用,末那執著、染污,第六意識分別,前五識眼耳鼻舌身聽命於第六、第七就染了。如果轉識成智,楞嚴會上觀世音菩薩捨識用根,用根是用根性,用什麼見?見性見,你要能見到色性、聞性聞到聲性,這就是「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我們凡夫不行,凡夫眼睛見色就分別、就執著,就生起煩惱,七情五欲是煩惱,生煩惱是造輪迴業。真正下功夫,就是六根對六塵不生六識。我們從哪裡做起?首先下手不執著,從這下手。不執著,心就清淨;不分別,心就平等,心平等是菩薩。完全不執著,見思煩惱斷了,是阿羅漢、是辟支佛。所以我們從早到晚見色聞聲這些境界,這都是修行。你用什麼眼睛看?用見性看。用什麼聽?用聞性聞。怎麼用法?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對了。不起心、不動念,難!為什麼?起心動念我們根本沒有辦法覺察。分別執著我們能覺察到,能覺察到就在這下功夫,等到證得事一心之後就是修理一心,理一心是明心見性、是捨識用根,先要練。
戒律是我們的標準,考核的標準,言行舉止、起心動念所依的。為什麼?這是性德。佛說的全是自性本有的性德,我們當然可以恢復。現在變成這個樣子,是因為我們迷失了自性,完全用八識五十一心所在造業,用成習慣了,自自然然它就冒出來了。怎麼樣把這個習慣把它改換出來?所以生處、熟處要搞清楚,在現在熟處是妄心,用真心是生處。實在講,用真心本來是熟處,無量劫迷到現在,這吃這個大虧。這一生當中決定要成就,不成就就不得了,這是李老師教給我們的。你這一生不能往生,來生縱然修得不錯,來生還得人身,人身要成無上道要經無量劫,時間太長,六道輪迴太苦。在六道,你能保證你生生世世遇到佛法嗎?不可能。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真難,遇到了要珍惜、要真幹,不辜負佛菩薩,不辜負這一生,沒白來這個世間,這一生成就了。所以三皈比什麼都重要,三皈落實在五戒、落實在十善,要具體應用在生活當中工作、處事待人接物,這叫真正佛弟子。你要是違背了,你不是佛弟子,你不是來興佛法,你是來滅佛法的。做滅佛法都是無間地獄罪業,這不能不知道。好,我們再看下面還有一位。
學生:《無量壽經科註學習班》華藏淨宗學會莊霖心得報告。慚愧學生莊霖向尊敬的師公上人、師父以及諸位法師大德們,匯報學習《無量壽經科註》粗淺心得。若有不如法的地方,懇請慈悲指正。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謂大士十種廣大行願:一者禮敬諸佛。禮敬對念佛人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世間法一樣從這裡做起,待人心裡真誠,外表現出恭敬,這是人與人相處的基礎,就像蓋房子地基一樣,基礎不穩就蓋不成,沒有禮敬,什麼也都學不成。在二0一四年七月十二日,華藏淨宗學會舉行第六屆第一次會員大會,師父特別將師公上人寫的「賀年談話」附錄在會員大會冊子裡,內容說道:「人與人相交,要做到仁愛、謙遜、禮讓(孔子五德:溫、良、恭、儉、讓),忠誠出自內心,性德顯揚於外,不聽流言蜚語,愛憎無偏私,私下相處,謹防指責別人,懷疑我者,我對他更加誠敬,他人有難,一定要盡心盡力相助,暗中施恩於人,不圖回報,成就好事,不求人知,努力精進,終身不改,決定一生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如是與人交結,可以遠憎惡矣。」
師父在致詞時,特別講解這一段開示,對禮敬諸佛要從何做起?如何遠離憎惡?首先要做到仁愛、謙遜、禮讓,對一切人沒有惡的念頭,無論是過去憎恨過我、陷害過我,遇到了還是要心存善念,面帶微笑,心裡沒有絲毫報復的念頭。師父提到當年師公上人在華藏圖書館時,有天念佛共修,一位比丘尼擔任維那,打鐘鼓的是一位女居士,念佛圓滿後,由於這位女居士鼓棒放得比較慢,比丘尼瞪了她一眼,三拜結束後,她把女居士訓了一頓,結果女居士跑去跟師公哭訴,沒想到師公卻跟這位女居士頂禮,說道:「學生沒有教好,是我的錯。」聽到師父這些教誨,學生寒毛直豎,師公上人的身段是多麼的柔軟,這時才能體會到普賢菩薩的禮敬諸佛,也深深體會到,對人沒有禮敬,自己所受的傷害是最大,對立時心裡是無比瞋恨與痛苦,這時與地獄感應。當化解時,身心才能得到清涼。
前幾天看到師父到極樂寺拜見師公上人的照片,感受到師父對師公上人的恭敬,就像《沙彌律儀》中所言「視師如視佛」。師父就連在車上聽師公上人講經光碟,同樣是九十度鞠躬,如同師公上人就在目前一般。師父對師公上人的真誠恭敬,學生看得相當慚愧,學生反省自己對師父的種種表現,與師父所表現出來的是天壤之別。師父常說道「誠於中形於外」,自己內心不夠恭敬,表現出來的樣子一看就知道。弟子深深向師父懺悔,過去的無知,讓師父為弟子費了不少心,希望自己努力改正過失,成就道業,才不辜負師父對弟子的用心。
禮敬從父母、師長、師兄弟,一直擴展到周邊所有一切人事物。對人,無論是有冤、有怨、有恩、有義,都要平等的禮敬,像師公上人所開示的,愛憎無偏私,學習落實不互相指責,不說人長短,如此的作為,心裡念念都是善念,沒有惡念。對事,常住交辦的事項盡心盡力去完成。對物,對桌椅板凳保持它的整齊清潔就是禮敬,乃至於一沙、一塵、一草、一木,有髒亂不能整理得乾乾淨淨的,禮敬就有欠缺。所以對一切有情眾生恭敬,對無情的桌椅板凳,一切萬物也要同樣的恭敬,因為同一個法性。《華嚴經》上所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如此存心,在在處處,皆是禮敬諸佛。
禮敬《無量壽經》班上所有同學的心得報告,師公上人慈悲開示,對於每位同學心得報告,都要好好學習。印光祖師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心裡恭敬聽同學們分享,可以學習到更多自己體會不到的道理與教誨,同時也能降伏傲慢的習氣,唯有虛心受教才能得到最大利益。師父時常勉勵弟子們,能理解一條就落實一條,聽經聽懂的就去做,這句話對學生起很大的作用,「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樣才能天天保持法喜,一天不聽經,煩惱習氣現前就無法抵擋。
師公上人指示淨宗學人,一天看三遍海賢老和尚光碟,目的是讓我們把賢公和尚的行持,深深烙在我們心裡。《科註》所說的禮敬諸佛,賢公和尚都做出來給我們看,禮敬傳戒公的教誨一生不改,堅持到最後往生極樂;禮敬不講理的水電工、禮敬偷玉米的年輕人,無論善人、惡人統統是禮敬。因為賢公和尚看到的是他的佛性,不看他的習性,所以禮敬是平等的。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每一願都具足其他九願,願願導歸極樂,在此生能遇到淨土法門,遇到黃念祖老居士的《大經科註》,又能聽到師公上人為我們講解,及賢公和尚的表法,真是無比的福報。以上心得報告,恭請師公上人、師父及諸位法師大德們慈悲惠予批評指正,阿彌陀佛!學生莊霖至誠頂禮,歲次甲午年八月二十二日於華藏淨宗學會。
老法師:莊霖法師的報告,裡面帶著懺悔,很好。確確實實要肯定,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諸佛菩薩、祖師大德苦口婆心,都是教導我們要真信,要真正願意往生,往生極樂世界一切圓滿成就。凡是往生極樂世界的人,經上講得清楚,不會騙我們,沒有一個字是妄語,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到極樂世界的人,佛以本願威神加持,那四十八願就變成自己的願,而且願願都兌現,跟彌陀一樣。所以智慧、神通、道力雖然不是自己修成的,是佛加持的,加持的跟自己修成的沒有兩樣,你就有能力上求下化。上求,你像阿彌陀佛一樣,能化無量無邊身。彌陀化身,化無量無邊幹什麼?到十方世界接引往生的人,這是他的弘願。他不來接引,你不知道極樂世界在哪裡,一定要等他來接引,他化身幹這個事情。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跟他一樣的能量,我們能化無量無邊身,化身幹什麼?上求下化,去供養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如來,供養佛是修福,聽佛講經說法是開智慧。所以你就知道極樂世界修行一天,我們這個世間要修無量劫,無量劫未必修成,那邊一天等於我們無量劫。自己本身在阿彌陀佛講堂沒動,聽佛在講經說法。師生都有這麼大的能量。我們能夠肯定這是真的,對這樁事情生起無比嚮往的願望,一心求生淨土,就對了。
我早年學佛,對淨土認識不透徹,沒有接受。老師慈悲,對我看得很清楚,循循善誘,我想學什麼,老師都同意。到最後真正認識淨土,認識這個法門,專修專弘,一個願望,把這麼好的法門介紹給全世界大眾、介紹給後世來學的人。我看到會集本,這會集本老師給我的,他親筆寫的眉註,他的東西我能看得懂,我用他這個註子(眉註),講過十遍。八十五歲,年歲大了,來不及了,一心求生淨土,我開始講黃念老的註解,這是第四遍,一年講一遍。遇到障礙,障難重重,難為阿彌陀佛已經把這個路鋪好了,讓海賢老和尚來表法。表法的用意是什麼?讓大家對於會集本產生信心,對於黃念祖的註解產生信心,對於我們依這個法門來修學產生信心,我們沒有走錯路,讓我們的心更堅定,求往生的心更親切。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