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三五集) 2013/3/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23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聽我念三皈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五百零二頁,倒數第二行,最後一句看起:
「若依密教,一者,一實之理」。這個密教講一生補處,一是什麼意思?是一實之理。「於密宗初地菩薩之位,先得淨菩提心。自此一實,出生無量之三昧總持門」。「一實」,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佛學大辭典》說的。就名詞這個意思上來看,一是真實的,換句話說,二就不真實,我們說三心二意,這是虛妄的。一是真實的,一是什麼意思?《佛學大辭典》裡說,這個一,「真如也」,一是真如,一就是本性。所以下面說,「一,平等之義,名平等之實相曰一實。」這個意思深。平等是沒有分別,分別念頭一起就不是一實。那是什麼?那是虛妄。大乘教裡頭佛祖常說,「起心便錯,動念即乖」,乖是違背,違背了自性。自性是不得已用一來代表,這個一有沒有?沒有。這個一不是數字,不得已用它做代表,代表自性,代表真心,代表宇宙萬有的本體。道教裡面稱之為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是道家講的。佛大乘講一實,就是自性,平等的實相,實相是真相,宇宙萬有的真相,稱為一實。宇宙萬有的真相是平等的,大經上我們讀過,「生佛平等」。生是眾生,佛是佛法裡頭究竟的果位,成佛了。它不說佛生平等,說生佛平等,對於生尊敬,擺在前面。生是眾生,眾生包括宇宙一切萬法,為什麼?沒有一樣不是眾緣和合而生的。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就叫做眾生,大整個宇宙,小到一微塵、極微色,都是眾生。
現在科學給我們做了證明,物質是什麼?物質是念頭變現出來的幻相,眾緣和合而生。眾是眾多,佛把它歸納為五大類,色受想行識,叫五蘊。極微色也是五蘊,小到不能再小了,我們肉眼無法看見,它裡面含著五種性質。五蘊是色受想行識,色就是物質現象;受,它有感受,什麼感受?苦樂憂喜的感受。它有想,想是它能想過去、能想未來;它有行,行就是這些現象相續不斷,這叫行。前念滅了,後念就生,生滅不住。這裡頭最重要的,要曉得不住,不住就是它沒有停住。滅了的現象永遠不會再回來,前念滅後念生,前念滅後面又生,生生不息,這叫行。受想行,末後一個是識,識是前面四樣東西的本體。前面四種現象從哪來的?識來的,阿賴耶識的種子,這個識是阿賴耶識的種子。阿賴耶識的種子沒有現象,跟自性一樣,三種現象都沒有,它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它能現這麼多現相,而且現的現相是染污的。自性現這個現相是清淨的,阿賴耶是染污的。阿賴耶之能現相,要靠自性。所以真正的本體是自性,是自己的真心,能生萬法。佛也是一法,佛是它生的,菩薩是它生的,沒有一法不是它生的;樹木花草是它生的,山河大地是它生的,虛空法界也是它生的。
所以我們要認識一實,認識一實、掌握一實、不變一實,這個人就叫成佛,用真心了。如果用阿賴耶,阿賴耶是起心動念,那個識,識是起心動念,末那是執著,第六意識是分別,這全是生滅法,自性裡頭沒有。自性迷了就出現這個現象,覺悟了,它完全沒有了。迷,這叫眾生、叫凡夫;覺悟了,就叫佛、叫菩薩。這才是宇宙萬有的真相。真相是平等的,真相是清淨的,真相是沒有生滅,我們要認識它。虛妄不實的,不能放在心上,要把它放下。真實的也不能放在心上。為什麼?你有放在心上這個念頭就錯了,這個念頭自性裡頭沒有,你怎麼還有放在心上這個念頭?這個事情確實人人都有,個個不無,但是從來我們就沒有想到過,還有這麼個東西存在著,都把一切事相放在心上。
心在哪裡?其實心也是虛妄的。什麼是心?楞嚴會上,釋迦牟尼佛問阿難問了七處,叫七處徵心。阿難很高明,我們要是遇到,我們說不出七處,阿難有辦法說出七處。七處都被釋迦牟尼佛否定了。世尊並沒有問他真心、妄心,不管是真心、妄心,心在哪裡,你拿出來給我看看?阿難說出七處,被佛否定,感到非常驚訝。在中國,達摩祖師初到中國來的時候,在少林寺面壁坐禪,遇到慧可。這也是個參禪的,來見達摩祖師請教,達摩祖師正在打坐,他在門口站著。冬天下雪,雪已經下到他的膝蓋,雪很大,時間很長,他還沒走。達摩祖師出定看到他,沒有理會。他用戒刀把自己的左手砍下來,拿著這個手去供養達摩祖師。達摩祖師看到這個才開口,你何苦來?為什麼這樣做?你來找我有什麼事情?他說我心不安,求大師給我安心。達摩祖師說(達摩祖師手伸出來):你把心拿來,我替你安。所以我們現在看到很多達摩祖師塑像,都是手伸著,就是說,你把心拿來,我替你安。慧可想了半天,心在哪裡?找不到。他就說了一句,「覓心了不可得」,你叫我找心,我找不到。達摩祖師順著就一句話告訴他,「與汝安心竟」,我把你的心安好了。他在這一句話裡頭開悟了,這是禪宗的二祖。不管是真心、妄心,在哪裡,找不到,跟楞嚴會上一個意思。
假的就是假的,假的別當真就沒事。恆順眾生,一切隨緣,曉得它是假的,你就覺悟了。知道一切法都是假的,你過佛菩薩的生活。方老師早年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像達摩、慧可、惠能這些人,都是過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知道它是假,不妨礙它的假,隨順它的假,這個妙!這就叫隨緣妙用,可不能當真,你所獲得的一切不染污,那就是清淨心。不起心不動念,這就是不生不滅的真心。在哪裡?就在現前。迷了叫妄心,明白了就是真心。真妄不可得,染淨不可得,善惡不可得。《般若經》上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就得大自在。為什麼凡夫得不到?凡夫患得患失,失掉了他不自在,他有苦受;得到了他也不自在,怕丟掉。所以得與不得,他統統不自在,而且都是假的。看清楚、看明白了,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得與失是個錯誤的觀念,他就活在那種錯誤觀念裡頭,你看多苦。佛法的教學沒有別的,就是教你認識事實真相,那就叫成佛。認識事實真相,於一切法中得大自在,為什麼?佔有的念頭沒有了,控制的念頭沒有了,分配的念頭也沒有了,完全回歸自然,回歸自性,這得大自在!這個叫成佛作祖。
《三藏法數》裡面有解釋,叫「一實諦」。這個諦,我們世間人說的真理,實諦就是真理,就是真實。一實諦,「謂一實相」,實相是真相,「中道之理也」。中道是什麼意思?二邊不著,給它起個名字叫中道。真妄二邊不著,生死涅槃二邊不著,是非二邊不著,禍福二邊不著,覺迷二邊不著,能說得出來的全是二邊。那什麼是中道?一句話都不能說。有人向文殊菩薩請教什麼是中道?文殊菩薩一句話沒說,這裡頭就有覺悟的人,真中道也。他所表演的那就是真的中道,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叫不可思、不可議。不可思就是不能想,不可議就是不能說,不可思、不可議,那就是中道。中道之理,「無有虛妄,無有顛倒,名一實諦也。」這是真正真實,能夠思惟想像的都是假的,叫著相。我一切都不著,也著了相,著了一切都不著。你看,動個念頭就不行,這是佛法的妙諦。
註解裡頭,下面說的,「於密宗初地菩薩之位,先得淨菩提心」。「淨菩提心地」,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這也是《佛學大辭典》上的。「淨菩提心地,初地之異名」,此地說的初地是密宗說的,跟《華嚴》、《法華》說的不一樣。淨菩提心,「是為真言行者初心之位次」。真言就是密宗,密宗的修行人,他們初心的位次叫淨菩提心。「三句義之菩提心為因配於此地」,見《秘藏記》末後所說的。底下是三句,哪三句?「三句,為《大日經》所說」。「第一句菩提心為因」,菩提是覺悟,覺而不迷,這是因,真的覺悟了。「第二句大悲為根,是行」。換句話說,從菩提心生起大悲,大悲就是我們講的大慈大悲。大慈大悲是真心的相,也是真心的作用。
大乘教裡,密宗是大乘,大乘教的真因就是發菩提心。念佛往生極樂世界,這個經上三輩往生都是說「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論是上輩、中輩、下輩,統統都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經上確實看到有上中下三輩,最後的是一心三輩。三輩的因行都相同,所以到極樂世界這三輩果報平等,皆作阿惟越致菩薩,有道理。如果因行都一樣的,到極樂世界不平等,這就會讓人家懷疑了。為什麼統統都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什麼到極樂世界不平等?因平等,果當然平等,所以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就解決了。極樂世界有沒有同居土、方便土?有,但是平等的。這個就是講的不壞世間相。世間相有這三土,為什麼?你見思煩惱沒斷,當然是同居土;沒有大徹大悟,當然是方便土;上輩往生的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生實報莊嚴土。可是極樂世界同居土、方便土也是阿惟越致菩薩,換句話說,論智慧、神通、道力,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說,跟實報土的菩薩平等的。這個要我們細心去觀察,不能粗心大意,你才真正看出極樂世界的殊勝莊嚴。這看門道,你對它才會生起信心,生起恭敬心,生起仰慕的心,這才真正願生極樂世界。這個世界看穿了,極樂世界也看清楚了,你肯定放下這個世界,到極樂世界去了。
這個世界有許多苦難眾生,諸佛剎土也都不例外。菩提心裡面流露出大慈悲心。慈悲心是他受用,不是自受用,自自然然眾生有感,你就有應,應以什麼身得度,你就現什麼身。你能現無量無邊身,你能說無量無邊法,你知道這個眾生的根性,生生世世學習的狀況、生活的狀況,你都了解,所以說法契機。說法有三個目標,第一個目標,幫助他轉惡為善,生清淨信心。這個說法的目的達到,第一個目的達到。第二個目標,幫助他轉迷為悟,他有能力抉擇法門,知道如何選擇。最後一個目標,幫助他轉凡成聖,他作佛了。佛教化眾生有三個目標,我們在這一生當中,他幫助我們提升到哪個階段。如果跟淨土宗有緣,這三個目標在一生當中都可以達到。第一個,幫助你生起信心;第二個,幫助你發願求生淨土;第三個,生到淨土就是阿惟越致菩薩,就轉凡成聖,一生得圓滿。佛菩薩為什麼到世間來?就為這個,其他的邊都不沾,跟凡人不一樣。凡人所求的世間的名聞利養,覺悟的人不要這個東西,這些東西是麻煩、是染污、是不平等、是造業,感得來的是善惡的果報。
佛心目當中善惡果報是平等的,作用是什麼?作用要消業。你造的罪業,感得地獄、餓鬼、畜生,消你的罪業;你造的善業,感得的是天堂、人間的富貴,是消你的福報。善惡果報統統都要消掉,清淨心才現前。清淨心現前才能出六道輪迴,清淨心現前就是阿羅漢。佛教我們這些東西,世間人不懂,古時候人懂,現在人不懂。為什麼?古時候學佛的人,無論在家出家,他真學;對於如來的經教,他真懂、真明瞭,所以他是正知正見,他所修的叫正行。從自己日常生活穿衣吃飯,工作、待人接物,用心正,不偏不邪,沒有偏心,沒有邪念。用的是什麼心?用的是自性流露出來的愛心,就是慈悲,大慈大悲。生活裡面顯示著慈悲,工作裡頭表現的也是慈悲,待人接物還是慈悲,所以他歡喜,法喜充滿。從自性流出來的法喜,法喜起作用,讓接觸他的人大家統統都歡喜。佛教是真正愛的教育,有佛教的地方人快樂,快樂不代表富裕。
去年十一月我們訪問了斯里蘭卡,沒想到地球上還有這麼一個地方,學佛,全國的人快樂。這個國家不富裕,算是貧窮落後的國家,居民個個學佛,每天聽經,把佛講的道理落實在生活當中,快樂無比。生活只要求三餐吃得飽,粗茶淡飯,衣服穿得能夠保暖,有個小房子遮蔽風雨,他很滿足了。於人無爭,於世無求,這麼個國家。總統,虔誠佛教徒,做早晚課。我們到總統府,參觀總統做早晚課的佛堂,沒有佛堂。早晚課在哪裡?在院子裡頭,菩提樹下。院子裡有很大一棵菩提樹,將釋迦牟尼佛的像供養在菩提樹下面,就彷彿世尊當年在世一樣,到哪裡見佛?到菩提樹下見佛。佛像前面有個小台供花、燃香,到那裡去禮拜、誦經。我們到那裡,真的彷彿見到釋迦牟尼佛在世,就坐在樹下,沒有房子。是個小乘國家。小乘經典的內容是倫理、是道德、是因果,佛教大家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這個國家的人民不知道競爭,沒有競爭,知足常樂,人人都能守本分。這些年國家在物質條件上有所改善,全國建築高速公路,擴建港口。這些工程多數都是中國人承包下來的,所以跟中國關係非常好。這個地方可以說是現在地球上的極樂世界。非常可惜,這個國家沒有開放移民,很保守。大概也是怕外面移民多了干擾他們的社會,把他們社會帶壞了,不歡迎移民,投資都經過很嚴格的檢驗。他歡迎佛弟子,所以佛門弟子將來到那裡參學、到那裡學習,的確是很理想的地方。一年去學習一、二個月,我相信對於佛法、對於道業會有很大的增長。
這個地方,「第三句,方便為究竟,是果」。有因、有緣、有果,這裡講因、行、果,「攝一切大小顯密之諸宗也。」這是密宗裡頭的,密宗的初地淨菩提心,菩提、大悲、方便。方便是用在日常生活當中,用在處事待人接物,方是方法,便是便宜,就是最適當的方法。這個方法沒有一定,完全看現前人事物環境,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這叫善巧方便,就是智慧落實在事相上。
這底下有「淨菩提心」,前面是「淨菩提心地」,這個地方講什麼叫淨菩提心。這是術語,「真言行者」,密宗的修行人,「初入初地,見法明道,得無蓋障三昧,名曰淨菩提心。」見法明道,這一句話很重要。見法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明道就不迷惑,相當於大乘裡面常說的明心見性,這個境界高,見性成佛。最低限度,見法明道,那就是不迷,這才是明道。講得淺顯一點大家好懂,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有三個等級,佛是不起心不動念,這是佛知佛見;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菩薩知見;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二乘知見,是阿羅漢跟辟支佛,都可以稱見法明道,見法明道有這三等。所以得無蓋障三昧,他沒有障礙。凡夫這三種煩惱具足,所以他有障礙。蓋是煩惱的代名詞,五蓋就是貪瞋痴慢疑五種。無蓋障,就是他的貪瞋痴慢疑不會現前,他不會起這個。我們確實,凡夫見色聞聲他起貪瞋痴慢疑,生煩惱。二乘聖者,這小聖,他們見色聞聲,六根在六塵境界,他不起貪瞋痴慢疑,所以他沒有障礙,他超越六道輪迴了。換句話說,六道輪迴,在阿羅漢、辟支佛眼目當中,根本沒有這個東西存在,他們住四聖法界,最低的住聲聞地;見思煩惱習氣斷了,他提升了,他住緣覺地;如果分別斷了,他住菩薩地;起心動念斷了,十法界就沒有了,他住實報莊嚴土。末後說,「大疏三曰:初入淨菩提心門,見法明道,如識種子迦羅羅時。」
我們今天講的時間,講時間有過去、現在、未來,這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沒有空間,也沒有時間,一真法界,法身菩薩所住的。一切如來實報莊嚴土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諸佛菩薩為我們現身說法,他從哪裡來?他不來不去,正是楞嚴會上所說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我們這一念心有感,他立刻就應,在哪裡應?就在面前。沒有先後,沒有時間;沒有遠近,沒有空間,這才是真的。所以空間、時間是從我們不正確的概念裡面所產生的,佛法裡面所說的不相應行法;不相應行法,現在人所講抽象概念。所以時間、空間都屬於抽象概念,不是真實的。《百法明門》裡面就說清楚了,一切法把它歸納,心法、色法。心法,精神現象,八識五十一心所,心法。色法,六根、六塵,六根裡頭有意,這個意根不屬於色法,屬於心法,所以色法只有十一個,不是十二個,五根六塵,這是色法。再有就是不相應行法,還有心所法。心所法也歸在心法裡頭,心法是八識,心所法是五十一個,心所法。色法十一個,不相應行法二十六個,那二十六個都叫抽象概念,不是事實。佛把這些法跟我們講得清楚,講得明白。講清楚、講明白了,真明白了就不執著、不分別,到最後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跟一切萬法融成一體,心裡真的一塵不染,本自清淨。這個清淨跟平等是連在一起的,清淨平等,覺而不迷。眾生有感,自然就有應。這個眾生跟我有緣,他起心動念我就能收到,他有什麼困難需要幫助,自然就現身說法、就幫助他,幫助圓滿,這身就不見了。所以當處出生,當處滅盡。
像我們看《虛雲老和尚年譜》記載一段故事,他四十七歲的時候,父母過世,為報父母恩去朝山,以朝山的功德迴向給父母。從普陀山,三步一拜,拜到五台山,去拜文殊菩薩。三步一拜,走了三年多才到,這一路很辛苦。路上兩次生病,而生病時候都在曠野,都在野外,沒有人家,附近找不到人家,病倒在路上。在這個緊急關頭遇到一個乞丐,乞丐看到這個和尚倒在地上,看他生病,乞丐討飯來餵他,找一些草藥來給他治病。大概半個月身體復原,好了,再拜。好像是一個多月之後,第二次生病,又遇到這個乞丐。乞丐兩次照顧他,大概在一起生活一個多月,他很感恩,如果沒有這個乞丐救他,命保不住。請教他尊姓大名,他說他姓文,名吉,文章的文,吉祥的吉,文吉。問他住在哪裡。他說我就住在五台山,五台山的人都知道我,你到那裡去問,都曉得。病治好了,他去拜山,乞丐就不見了,乞丐到處要飯。到了五台山就到處打聽,沒人知道。拜到寺廟裡頭,寺廟裡的和尚,他問這些和尚,知不知道這個人?和尚說,文殊菩薩!他才恍然大悟。文殊菩薩來救他,需要的時候他就現身,病好了,就走了,不見了,兩次。菩薩管不管?管事,不是緊要關頭你見不到他,緊要關頭你就見到,他就來了,就把你問題解決了。這個示現我們要記住,對佛要相信,不能懷疑。三步一拜朝山,這個不容易,特別是古時候沒有這些公路,虛老和尚在的時候沒有公路,都是小路。叫大路、大道,大道什麼?騎馬的,還不是馬車,馬走的道路叫大路,叫馬路。遠程,那個時候騎馬、騎驢子,這是唯一交通工具。對佛有信心,你就離開恐怖,你什麼都不會害怕,一心向道。
底下講「總持門,總持之法門。總有法義咒忍四種」。總有四種,法義咒忍。「然密教所稱者,別就第三之咒總持」,總持就是說咒。在大乘教裡,總持門是有四個意思。法是教法,就是經典。實在說,經典裡面總持一切法,一法裡頭有一切法。義是從理上講,法通,理也通,所以一經通一切經都通了,義沒有障礙,法也沒有障礙。咒是世尊的密說。佛說法,我們肉眼凡夫看不到,只看到聽眾有多少人。其實,有天人、有修羅、有羅剎、有鬼神,都有來參加的,來聽經的。咒,咒是他們的語言,不是人間的語言。佛用這種語言把講的經重複說一遍,說得很簡單,提一個綱領,這是對他們的尊重,讓這些眾生生歡喜心。所以咒不是人間語言,印度人也聽不懂,通達梵語的人他也不知道什麼意思。咒是顯教的密說,經教是密咒的顯說。《楞嚴經》上有個很長的咒子,五會楞嚴神咒,說的是什麼?就是《楞嚴經》全經的大意,佛用這些眾神的語言宣說一遍。因為密以咒為主,所以稱密教也稱為總持門,總持門稱密,「或曰陀羅尼藏」,咒語特多。
「密十地」,《佛學大辭典》裡頭「真言十地」,就是密十地。這個裡頭節錄,「名數,兩部大經,胎藏界之《大日經》與金剛界之《金剛頂經》」,這兩部大經,「不說十地,惟《大日經》說第八、第十二地,《金剛頂經》說初地、第十地之二地。故準於《華嚴》、《仁王》等之說而釋其名字。」因為這兩部大經對十地沒講清楚,只說了一個初地、十地,《大日經》裡面只說個八地、十二地。所以古德解釋,用《華嚴》十地來解釋,用《仁王經》上十地也來解釋。
「然其意與顯教異,以十地為十六大菩薩之位」,這是密宗,「約其漸修之位而言十六生究竟」。底下括弧說,「真言行者成就十六大菩薩之十六三昧,以證圓滿之大覺。」他最後的就成佛,佛果,是這個意思。「故即身義云:歡喜地者,非顯教所言初地,是即自家佛乘之初地。然是尚借別教之名而明超。《大日經》云十地此生滿足。《尊勝瑜伽》云身證十地住如實際是也。」這個十地的解釋還是用顯教,天台家講的藏通別圓,別教裡面所說的這個意思。《大日經》上,十地此生滿足,《尊勝瑜伽》裡面所說的,身證十地住如實際,住如實際是明心見性,所以它說得不詳細,但是跟顯教對比,可以說都是明心見性的菩薩。《華嚴經》裡面有四十一個階級,它沒有說那麼詳細,只是講十地,十六菩薩,十六三昧。
後面有講到「第十一地,大智灌頂地,稱佛地。」十一地相當於顯教講的妙覺果位。「《大日經義釋十三》曰:大智灌頂地者,即是如來第十一地也。由住第十一地入大智灌頂,乃能作如來事。」它的十一地就是顯教的妙覺果位。顯教裡面講十一地是等覺菩薩,十地上面叫等覺,等覺也稱為十一地。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一者,一實之理,於密宗初地菩薩之位,先得淨菩提心。自此一實,出生無量之三昧總持門,漸次增長至於第十地」。這個漸次增長就是慢慢向上提升,從初地提升到十地,這當中沒細說。括弧,「以上之初地至十地,乃密十地,不同於顯教之十地」。它還有十一地,十一地是佛地。「以一轉生補佛處,是名一生補處。」這用密教的修法來講,十一地轉生他就成佛,轉生成佛。「如《大疏六》曰:今此經宗,言一生者,謂從一而生也」。這個意思就深了,一是真如,是自性,是從真如自性而生。「初得淨菩提心時,從一實之地,發生無量無邊三昧總持門。如是一一地中」,從初地到十地,「次第增長,當知亦爾。迄至第十地滿足。未至第十一地」,沒有到達十一地。「爾時,從一實境界,具足發生一切莊嚴。唯少如來一位,未得證知。更有一轉法性生,即補佛處。故名一生補處。」這密宗解釋的。
顯密合起來看,這部經裡頭有密教的、有顯教的、有宗門的、有教下的、有大小乘,世尊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這部經統統具足,所以這部經也是圓滿法輪。所以經中有說,將來世尊法運滅的時候,世尊的法運,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根據中國歷史記載,古人記載的,釋迦牟尼佛出生是中國周朝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甲寅,釋迦牟尼佛屬老虎的。佛滅度在周穆王五十三年。要是依照這個年代來算,在中國就很清楚,釋迦牟尼佛滅度到今年應該是三千零四十年。正法、像法過去了,末法一萬年也過了一千年,現在是末法第二個一千年的開端,往後可以說還有九千年。法滅之後,《無量壽經》還留在世間一百年,所有一切經教都沒有了,《無量壽經》在。《無量壽經》版本很多,哪個版本?肯定就是這個本子,不是梵文的本子,是中文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可以這樣說法;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會跟著經流通。這一百年之後,這個經也不見了,再就留「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再住一百年。那個時候有人聽到這句佛號都能度,發願求往生都行。這是法門不可思議。
法門不容易遇到,遇到了不相信,不肯發願,不念佛,叫真可惜!世間什麼樣的事情失掉了都不可惜,這個東西聽到了不信、不肯接受,這叫真可惜。為什麼?百千萬劫難遭遇!彭際清說過「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你怎麼會遇到?遇到不信,證明佛在經上講的一點都不錯,為什麼?它叫難信之法。難信之法你相信,這是有很大的善根。《彌陀經》上說得很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個意思是說,凡是念佛往生的人,都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這一生遇到,得無量諸佛的加持,所以你能信,你能理解,你能發願,你肯念佛。那我們要問,如果我們過去生中善根福德不足怎麼辦?不足就是不相信,很難接受。佛法常說一切法不離因緣,你因有了,緣不足;緣不足,你要能夠發心把它補出來,可以做得到。用印祖所說的真誠心、恭敬心,用真誠恭敬心去念佛,你就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把你過去宿世不足的善根統統補出來了,只要真誠。真心實在不可思議,真心功德是無量無邊無數無盡的,所以一句佛號的功德就不得了。第十八願裡所說的,臨命終時一念、十念都得往生,為什麼?那個時候真心,他不是妄心。
宋朝瑩珂法師給我們做了一個榜樣,這個榜樣做得好。這個法師是個破戒的比丘,雖然出家了,習氣很重,不善的習氣,造了很多罪業,他自己知道。他唯一的一個長處,就是相信因果。他知道,以他自己出家以來造作的罪業,必定墮地獄。想到地獄他就害怕了,地獄太苦,怕地獄苦,求教於他的同參道友,什麼方法能救他,讓他不墮地獄。有一個同學送他一本《往生傳》,他認真把這本書看了,每看到一個人念佛往生,他都感動流淚。這本書看完之後,他下定決心,把寮房門關起來,一個人在裡面,不吃飯,不喝水,不睡覺,就這一句佛號念到底。真誠到極處,念了三天三夜,阿彌陀佛來了,這感動阿彌陀佛現身,告訴他,你還有十年壽命,等你臨命終時我來接引你,等於說給他授記了。他這個時候,所謂福至心靈,聰明了,他跟佛說,十年壽命我不要了,因為我的劣根性很重,我禁不起誘惑,這十年不知道要幹多少壞事,我十年壽命不要,我現在跟你走。佛也就同意他了,就告訴他,這樣吧,三天之後我來接引你。
佛為什麼不當時把他就帶走?當時帶走,沒人知道,也許有人認為這法師自殺了。所以佛留下這三天,叫他去告訴大家,那就是度人,不曉得度多少人。包括我們現在都受他影響,他影響面多大,影響的時間多長,這功德無量無邊!大眾聽到他的話,不相信,你這樣一個罪孽深重、無惡不作的出家人,念了三天三夜就把佛念到了,沒人相信。好在三天不遠,看著三天之後,你是不是真往生。三天之後,他祈求大眾念佛送他往生,大家當然歡喜,來看看真的是假的。念到大概一刻鐘,古時候的一刻是我們現在的半個小時。因為中國古時候用的時辰是子丑寅卯,一天一夜十二個時。現在我們用外國的,外國是二十四,叫小時。印度的時辰最大,它晝夜只分為六時,晝三時、夜三時,它的一時是我們現在四小時。念到一刻鐘的時候,法師就說,「阿彌陀佛來了,我看到了,佛來接我了」,跟大家辭行,他真走了。這個事情記在《淨土聖賢錄》裡頭,記載在《往生傳》裡面,《安士全書》裡頭也記錄了一段。
這就是第十八願,五逆十惡,毀謗正法,都能往生。十八願前面我們學過,經上說是唯除五逆、謗法。但是善導大師給我們的解釋,說佛這個說法意思是勸我們不要造最重的惡業。五逆,殺父、殺母、殺阿羅漢(阿羅漢是老師)、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特別是破和合僧罪極重,意思是勸人不要做。真做了,你真懺悔,後不再造,求往生,佛還是來攝受你,還是來接你。彌陀慈悲到極處,只要你真的回頭,真的認錯,你就能得度。善導大師,傳說他是阿彌陀佛再來的,這個話中國人有信的,不多,日本人相信的多。我在日本講經,問日本的出家人,傳說當中,智者,釋迦牟尼佛再來的;善導,阿彌陀佛在中國現身的,你們相不相信?都相信,日本人相信的多。那善導的話就是阿彌陀佛親口所宣的。
所以學佛之後我們應當覺悟,用真誠心待人接物,用真誠心過日子,真快樂,真自在!別人對我虛情假意,我對他真誠。他騙我,欺負我,傷害我,甚至於陷害我,我還是以真誠心對他。好!人沒有怨恨,身心安穩,快樂無比。不可以跟他一般見識,跟他一般見識,我們的佛法就白學了。學佛禁不起考驗,你學的全是假的,不是真的。佛法是真實的,學了真管用,怨親平等,這平等法,真心是平等心。他騙我,讓他騙;不是他騙我,我就不給他,不會,我給他。無論他用什麼手段來奪取,我都歡歡喜喜給他,自在!我們相信因果、相信佛菩薩,到最困難的時候佛菩薩會來幫助。不是最困難的時候,命裡有的決定有,丟不掉。命裡沒有的,求也求不來,求到手也不是自己的,幾天會丟掉,何必去造業?不值得!
章嘉大師教給我,我年輕的時候,大師大概會看相,他有神通,知道我過去生中沒修福,所以這一生貧賤。貧,沒有財富;賤,沒有地位,這一生過得很苦。小時候無知,打獵,抗戰期間打了三年獵,殺了不少眾生。那個時候不知道,學佛以後曉得了。你看,前生沒有福報,這一生年輕造這麼重的殺業。所以一接觸佛法之後,大概半年我就吃長素,不敢吃眾生肉,有錢就放生,懺悔自己造的罪業。我這一生短命,我相信,我家裡三代都沒有超過四十五歲,人家給我算命,壽命四十五歲。真的,四十五歲那一年生一場病,我念佛求生淨土,我沒有看醫生,也不吃藥。因為我知道壽命到了,醫生只能醫病,不能醫命。我相信因果,念佛求生淨土,念了一個月,病好了。
我這一生只病過兩次,四十五歲那一年病了一個月;第二次,七十九歲的時候,生病四天。那四天我也感覺到,我能活這麼長久是佛菩薩加持的,也應該到了。在這一次生病當中見到佛,真想走。我跟佛說,如果佛需要我留在這個世間做一個影響眾,我說我也可以,也沒有妨礙。醒過來之後,是一場夢,但這個夢很特別,像是真的一樣。夢中顯出的境界,我不是睡在床上,是躺在草地上,草原上。面前看到一重一重的青山,很像大理的蒼山,但是蒼山前頭有洱海,它沒有海。而且看到滿山遍野都是人,我心裡想著,這可能是聽眾。可是念頭才一起,突然統統變成野獸,我感到很害怕,所有這些人全都是野獸,各式各樣的。我就念阿彌陀佛,念本師釋迦牟尼佛。我念佛,佛現前了,佛的身相跟天空一樣大,那些山、人、野獸,一個都看不到,就是一尊佛像。我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出現;念毘盧遮那、念觀世音菩薩,統統出現,都是那麼大的相。醒過來之後,病就好了,在北京,在旅館裡頭。回到香港,休息兩個星期,就恢復講經。我真的是常常想走。
那個境界裡頭,我回頭一想,《左傳》上有一句話說,「人棄常則妖興」,是不是讓我看到這個相?常是五常,仁義禮智信。人到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左丘明說,人就跟禽獸一樣,它變出這個相給我看。我們以前讀書以為這句話是比喻,怎麼會真的現這個相?要如何幫助這些禽獸恢復到人性,這是大事因緣。中國自古以來,元明清三代,那些帝王以儒治國,以佛教民,教化眾生用佛教。所以佛教所有寺院庵堂統統是學校,古時候都是講經教學的地方。以道來祭祖宗,祭天地鬼神。把儒釋道統統用上,天下大治。滿清亡國是亡國在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是來報仇的,做得太過分了。仇確實報到了,滿清皇室的政權在她手上,她是葉赫那拉氏。但是疏忽了聖賢教育,對於儒釋道不尊重,這個頭帶得不好。所以她今天在地獄,也是最重的罪業,沒辦法出來。唐太宗透了一點消息,說她在地獄永遠不能翻身。我們在前面學過,五逆十惡、毀謗佛法,這些重罪是以謗佛的罪最重,沒有比這個更重的。謗佛的罪,死了之後沒有中陰,立刻就到無間地獄去了,決定不能做。佛教徒做的形象不好就造業,為什麼?讓別人謗法。他謗法是因為看到我們做得不像樣子,他毀謗,我們要負責任,他墮無間地獄,我們也要到無間地獄。
經教不能不深入,不能不認真學習。遇到淨土,不能不相信,不能不發願,不能不求往生。遇到淨土,就是你這一生得度的機緣成熟了,你只要真正抓住,這一生決定成就。要把它當作這一生第一等大事來辦,其他全是小事,全是雞毛蒜皮,不必認真。這一樁事情,一定要認真,非常認真,我們這一生沒有白來,決定求生淨土。要真信,真信有西方極樂世界,真信有阿彌陀佛,真正相信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接引一切六道眾生。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