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三六0集) 2011/4/4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36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四百二十六面第三行,《箋註》裡面所講的煩惱:
「惱,心所名,小煩惱地法之一」,小煩惱地法有十個。為什麼稱為小隨煩惱?因為這十種法是各別起故,它的範圍不大。不像中隨,中隨它遍所有的不善,全都有。大隨它是遍染一切心,也就是八識五十一心所。我們先看看小隨這十個,這是依照《教乘法數》的順序。第一個是忿,我們常講忿怒,講忿。第二是恨,它的嚴重性相彷彿。第三個是惱,我們常講,你恨某個人,惱某個人,有時候惱、恨連在一起,有時候忿、恨連在一起。覆是掩藏,自己做了不善事情,盡量的掩飾,不讓別人知道,這叫覆。第五個是誑,誑是狂妄,也是欺騙的意思。第六個是諂,我們通常講巴結。第七個憍,驕慢。第八個是害,或是有意或是無意,傷害到別人。第九個是嫉妒。第十個是慳吝,自己有的捨不得給人。它跟貪常常連起來講,慳貪。貪是貪求,沒有得到的希望得到,得到的捨不得幫助別人。這些稱之為小隨煩惱。
不要看到小隨就好像輕視它,其實它的障礙都非常大,臨命終時如果這些煩惱起現行,念佛就不能往生。所以像這些,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容易觸犯的,最好在日常生活當中就很謹慎的把它伏住。這些煩惱起來的時候,用一句佛號把它就取而代之,正是古人所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覺悟要快。淨宗,覺悟就是提起佛號,這是淨土宗的正覺。實際上,這是說煩惱心所二十六個,善心所亦如是,無論是善、是惡,念頭起來,都用這一句佛號把它伏住,這是平常訓練。諺語所謂「練兵千日,用在一朝」,平常要不練,到臨命終時沒有把握,有善友給你助念都靠不住。善友的助念,還得要你平常有功夫,真正把煩惱能伏住,這才決定得生。真正求生淨土,對這個事情不能不重視、不能不留意。
臨終隨煩惱走了,這個麻煩就大了。那叫什麼?隨業流轉,自己做不了主,六道裡面去了。善念,那是善心所,臨終時善心所出現,三善道去了,煩惱心所起現行,就是三惡道去了。所以這是很麻煩的事情。無始劫以來我們在六道,這種煩惱習氣非常之深。外面境界,所謂是境界風動,把境界比喻作風,心就比喻作水,風一動,水即被吹起波浪。不善的心所,這個波浪就是這二十六類的煩惱心所,肯定跟著根本煩惱起來,所以它叫隨煩惱,隨著根本煩惱它起作用。這些用現代的術語來講,這是屬於心理現象,唯識法相可以說是佛教的心理學,講得非常的透徹、非常的細緻。大學裡面心理學系所研究的,比不上法相宗所講的,法相講得細、講得清楚。
中隨煩惱有兩個,遍不善故,所有一切不善肯定有它,第一個叫無慚,第二個無愧。無慚、無愧就是我們諺語當中講,這人沒有良心,良心泯滅了。無慚,用佛家通常講的話,不知道懺悔。造作一切不善,沒有懺悔心,這屬於無慚,俗話說沒良心,有良心他就會懺悔。雖然控制不住煩惱習氣,做錯事情了,做錯之後他後悔,那就是慚。愧是輿論的指責,別人的責備他不能接受,這是無愧。做錯事情別人指責,我們常常講慚愧。慚愧,簡單說就是良心還未泯,這人還有良心,還有救,回頭快。如果良心沒有了,無慚無愧,非常難回頭,做錯一切事情,在他認為是正常的,他沒有感覺得他有過錯。所以這兩個叫中隨。
大隨,遍染心故,染是染污。八個心,阿賴耶、末那、意識、眼、耳、鼻、舌、身,叫八識,八識叫八心王。任何一個,這八種,這一個,八心統統都被它染污,所以稱為大隨。第一個,「不信」。這個不信是不信善法,他信惡不信善,他認為自私自利是對的,損人利己是對的,他相信這個。他對於倫理、道德、因果,聖賢人的教誨,佛菩薩的教誨,他不相信,我們一般講他善根沒有了。人心本善,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連他自己都不相信他是善人,善人是騙人的。由此可知,這與教育關係大了。現在不信是時尚,這個社會上有幾個人信佛、信聖人?外面人都說你迷信,你怎麼信這些東西!
最初我學佛的時候,年輕,在辦公室裡面看佛經,長官、同事看到了,「這個東西可以看看,千萬不要迷了,迷在裡面就錯了」,多少人勸我。以後我放棄工作去出家,多少人惋惜,「你看這某人」,指著我,「迷成這個樣子」!沒有一個說我是走正確路,路走對了,沒有,沒有人說。只有一個,方東美先生。我出家之後,穿著出家衣服去看他,到他家去看他,一見面,「你真幹了!」我說是,老師不是講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能不幹嗎?就他一個人,「對!你做對了」。就他說的,其餘沒有一個人知道。到晚年,我們這些朋友都退休了,見到我的時候:你走對了!你看三十年之後他們才覺悟,我這個路走對了。你看他們五、六十歲退休了,我八十五歲還沒有退休。這個行業沒有退休的,愈幹愈起勁。佛門當中常說,和尚愈老愈值錢,大家尊敬。確確實實這是個行業,什麼行業?社會教育,它是屬於教育的,是屬於社會教育這種行業。
孔夫子他也是三十歲學業成就,「十五有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隨心所欲不踰矩」,你看他的境界不斷向上提升。確確實實他立下的大志,是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天下開太平。心中最仰慕的是周公,很想學周公,周遊列國,希望有諸侯王用他,幫助他治國、平天下。十幾年,沒人用他,這是緣分,也是中國人所講的命運,孔子沒做官的命,求官求不到。到六十八歲年歲大了,沒有知遇之人,把這個念頭打斷,回家去教學,培養下一代。六十八歲開始教學,七十三歲走的,所以他老人家教學實際只有五年。五年的教學,被後世尊稱為大成至聖先師。我說夫子當年在世作夢也沒想到,如果想到有這種成就,我相信他跟釋迦牟尼佛一樣,三十歲就開始教學。沒想到!教育的事業太偉大了。他如果去做官,頂多做到周公,影響不大,影響的範圍也不大,時間也很短。釋迦牟尼佛聰明,他是王子出身,不出家,回去繼承王位,不幹!以佛陀的身分,出現在世間教化眾生。
在這個地方諸位一定要清楚,佛陀、菩薩、羅漢是佛教育裡面學位的名稱。最高的學位稱之為佛陀,佛陀這兩個字翻成中國意思就是覺者,是大徹大悟的人,印度人稱為佛陀。覺悟的人,他不是神,也不是仙,他是人,大徹大悟,稱佛陀。菩薩,玄奘大師翻譯的,覺有情。他是個有情眾生,但是他覺悟了,他覺而不迷,稱菩薩。也就是說,他沒有到大徹大悟,到大徹大悟就稱為佛陀,他覺悟了,沒有到大徹大悟,稱菩薩。所以,菩薩是還在學,還沒有畢業,好像現在我們學校碩士學位,他上面還有博士學位他還沒有學習,或者是還沒有畢業。阿羅漢是第三個學位,阿羅漢翻作中國的意思叫無學,小學畢業了,佛門小學畢業,小學的課程學完,小乘,小乘是小學。小乘的課程學完,畢業了,稱無學。它是三個學位的名稱,所以羅漢、菩薩、佛不是神,也不是仙人。現在一般社會上都把他當作神來看待,搞錯了。連本義都沒搞清楚,如果真正懂得了,你就知道佛教它完全是教育。
通常你稱,這人出家的時候都稱他作和尚,錯了,他哪有資格稱和尚?和尚,一個寺廟、一個道場,和尚只有一個人稱和尚,其他的不可以稱和尚。和尚是印度話,翻成中國意思叫親教師,等於現在大學裡面的校長,校長稱和尚。還有一個人可以稱和尚,大學裡面的指導教授,他是你的和尚;不是直接教你的,沒有這種尊稱。所以現在對稱呼名字,名義都不知道。一般對出家人稱法師,這是對的,這也是很尊敬、很客氣。像我們一般講稱教授,他是這個學校的教授,教授不一定教我課程的,我們學校教授很多。如果稱阿闍梨那就不一樣,阿闍梨也是教授,這個教授曾經上過我的課的,我跟他學過的,稱阿闍梨;沒有上課的,那個就稱法師。和尚是最尊敬的,親教師。這個我們都要了解,了解你就知道它是一回什麼事情,學習就不會犯錯誤,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
古人好,古人從小教,他時時刻刻牢牢的記住,尊師重道、孝養父母。對父母不能不信,對老師不能不信,不信老師你就學不到東西,不信父母,你的扎根教育一定不牢靠。能孝順父母,對父母一切都順從,他的根紮得牢。不過現代的教育,對於傳統教育的疏忽,兩百年了。滿清末後的一百年,從慈禧太后執政,對傳統教育就不尊重了,對佛教很不尊重。你看慈禧太后自稱老佛爺,這就是對佛不尊重,這個老佛爺比什麼佛都大。這是做出最不好的一個樣子,讓社會大眾對佛教產生懷疑;換句話說,破壞佛教她開端了。歷朝歷代的帝王沒有不尊敬佛教的,佛門裡面一些高僧大德都封為國師,對這些大德,雖是帝王也自稱弟子;只有慈禧,她跑到佛頂上去了,老佛爺。這個罪造得深,這個端開得不好,不知道什麼人替她出的主意,她採納了。但是,雖不尊重,還沒有破壞它,沒有滅佛法,只是不尊重。滿清亡國之後,到民國年間,國家政策對宗教不支持也不反對,這麼一個政策。就讓你自生自滅,國家不再護持,佛門的支柱沒有了,流弊產生,教學失掉了。滿清時候,清朝末年講經說法的法師還有幾個,民國更少了,抗戰以後幾乎沒有了。經教捨去了,換句話說,佛教是從教育變質變為宗教。現在講佛教是宗教,我們不能不承認,它的確是宗教。
可是我們學佛的人不能不知道,當前在這個社會上,佛教可以說有六種不同的形式,生存在這個社會。第一個是釋迦牟尼佛傳統的佛教,那是教學,很少。我們一生走這條路,這條路,章嘉大師指示的,我聽話,依教奉行。也正因為如此,我對於它非常有興趣,鍥而不捨。如果是搞經懺佛事,我早就不幹了,可能就還俗了,這不是我理想當中我想學習的,不是。最初跟方東美先生學,受他的影響大概有三年,把佛教完全看成哲學,到以後慢慢發現它超過哲學。方老師到晚年,愈學愈深入,我跟他學的時候他老人家才四十多歲,這個地方一張照片,就是我跟他學的那時候的照片。他告訴我,佛經裡面有高等哲學,有一部分,另外有一部分是迷信,他老人家教我的時候是這麼教的。哪一部分是哲學?性宗是哲學,相宗是哲學,性相兩宗,禪宗是哲學。其他的,他都放在那裡都不理會,專門找這些經典看,天台的、華嚴的、法相唯識的、禪宗的,他看這些東西。所以他有選擇的,到晚年他完全承認了。最初以為是哲學的,這是佛法的大門,富麗堂皇,裡頭沒進去。以後登堂入室了,看到裡頭,那不是迷信,那是更殊勝的佛法,無比殊勝的教學。
我們初學的時候,對淨土宗毫無興趣,認為這個是迷信,認為這是佛教老太婆的,這裡頭沒什麼道理的。沒想到隋唐時代那些祖師大德真有學問,那不是假的,《華嚴》、《法華》統統導歸極樂,我們看到這個地方,真的非常感到驚訝!確實,法相、《華嚴》、《法華》在佛經哲學裡面那評價是最高的,到後來統統歸淨土,這是什麼道理?我們在這個地方認真去研究。最後的結論,淨土是大乘的歸宿,淨土是大乘究竟圓滿的成就。《華嚴》怎麼成就的?念佛能成就,能入華嚴境界。你不真正去修,你所學得的是知識,哲學、科學是知識,你入不了它的境界。入它的境界,華嚴修法界觀,幾個人能修成?法華修《摩訶止觀》,那都不容易,很難!
所以,這個世界上許許多多大學開這些佛學課程,我還有這個緣分,去參觀英國倫敦,歐洲的漢學。我看牛津大學、劍橋、倫敦大學,訪問他們的漢學系,跟他們的同學交流,跟他們的教授們交流。跟我最初跟方老師前面三年那個時候相同,把佛經哲學當作知識來研究,他們走這個路子。可是真正的佛學它不是知識,它是智慧,它是真幹的。從認知到力行,他能把他所學的東西完全應用在生活上、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佛法表現在這裡。實學,不是玄學,不是空談的,真得受用。我們愈學愈深入,二、三十年之後才發現佛學確實,方先生所說的,世界上真是最偉大的學問,而且是最實用的學問。無怪乎湯恩比博士說,「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大乘佛法也在中國,印度沒有了。湯恩比博士修學的淵博、深入,我們不能不佩服他,這個話很不容易說得出來的。
我在英國訪問,我把他的話在漢學系的學生重複了一遍,我連這些同學們,包括他們的教授,我說湯恩比博士說的話你們能相信嗎?英國人說的。沒有人回答我,每個人看著我笑。我反過來說,難道湯恩比是不是說錯了?你們有沒有以為他說錯了?也沒有人回答我。最後我向大家解釋,我說湯恩比博士說得沒錯,非常可能我們解讀錯誤了。為什麼?你們現在所研究的,全是中國傳統文化,儒家的經典、道家的經典、佛家的經典。有個同學告訴我,他寫博士論文就是《無量壽經》。我當時問他,《無量壽經》中文翻譯九種不同的版本,你用哪一個版本?他用夏蓮居的會集本。我說你選對了。還有一個用《孟子》寫論文的。另外一個同學告訴我,他是用王維,唐朝文學家。難得!外國人,一口的北京話,能看中國的文言文,讀中國古書,不能不佩服!
我跟他們交流時間只有一個小時,時間不長,我要把握這個時間告訴他,我們現在修學問題出在哪裡?一個是心態、一個是方法。心態非常重要,尊師重道。尊師是尊重你的學術,你對這門功課不尊重,你學它幹什麼?這是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是方法。方法,《三字經》上講的,「教之道,貴以專」,教與學都是貴以專。現在學校排課,課程是交叉的,上午一個老師上課,下午換另外一個老師,另外一個科目。所以,你學習的精神、意志不能集中,因為你同時學很多東西,學雜了,你心不專,你沒有辦法深入,你所學到的都是些皮毛。中國古人不是這種方法,他就是一部書,這一部書沒有研究完畢不學第二本。他的精力用在一點上,專攻,他能得定,他能開悟。你們今天這個學習,雖然很用功,三昧得不到,開悟得不到。所以學的是知識,不是智慧。在東方,印度跟中國,古人學習最重要的就是開智慧。所以學習的課程,一門深入,那是方法,那就是戒律,叫你遵守這個方法,因戒得定,因定開慧,目的在此地。智慧開了,不但你所學的東西貫通了,你沒有學過的東西你一見也通了,這就是一經通一切經通。不能全部通,至少跟你同類的通了,你學起來不會感覺困難。
他們聽了我的演講,我相信很有受用,把他們學習的觀念、方法指出來了。我們學習的目的,不是知識,是智慧。智慧能解決一切問題,而沒有流弊;知識它有侷限,可以解決問題,是侷限的,不是廣泛的、不是圓滿的,而且有後遺症。
所以,古人那套東西好,現在人不知道、不認識。高僧大德已經過去了,沒有人講學了,更沒有人能把這些典籍、經典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後學,我相信有人,這些人從哪來的?這些人是佛菩薩再來的,是大聖大賢乘願再來的。我們只要把這個傳統文化的道,薪火不滅,代代傳下去,將來肯定會有光大的一天。能夠幫助社會恢復安定、恢復和平,恢復一個正常的幸福美滿的生活,幫助地球化解災變,這不是假的。我們的修學跟地球上災變有什麼關係?真有關係。《華嚴經》講得非常透徹,真的境隨心轉。第一個你得到的效果,就是你的身體、你的身心,你果然能夠把大乘佛法落實在身心上,你身體健康長壽。你不容易衰老,你頭腦清楚,一點不迷惑,你對問題能看得透徹,這些問題它的起因、它的後果統統了解。這就是湯恩比所說的,需要孔孟學說、大乘佛法來解決問題。我們學,學以致用。
我實在講,對佛法產生興趣是相信方東美先生一句話,我把他這句話兌現了,他很開心,「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不是地位,不是做大官,不是發大財,是什麼?快樂,快樂人生,這是最高的享受,與古聖先賢做朋友。你展開《四庫全書》,跟中國,真的古聖先賢做朋友,展開《大藏經》,你跟諸佛菩薩做朋友。我們以謙虛的心,追隨諸佛菩薩,追隨古聖先賢,多快樂!這種快樂是你找不到的,不是金錢能買得到的,不是高官厚爵能夠遇得到的,快樂無比。你一生真的會樂此不疲,這個信心愈學愈堅定,願力愈學愈堅固。學了幾十年了,知道自己生從哪裡來,這身體死了之後到哪裡去,一絲毫牽掛都沒有,人生哪有這種快樂的事情!
佛法總結整個宇宙,六個字,性、相,性是體,相是現象;理、事,萬事萬法你明瞭,相你明瞭,道理也明瞭。這個裡頭很複雜的因果,統統知道、統統明瞭,種善因得善果。不但不善的事情我們不會去做,不善的念頭都沒有,你心地清涼自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生智慧不生煩惱,這就是方老師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所以不信那就沒法子,那真叫大煩惱,這不是小煩惱。聖賢人幾千年的智慧、方法、經驗,總結在這些典籍上,你要是相信,你學習不全變成自己的?你不相信,不要它,那你真孤陋寡聞。你知道的事情太少了,你沒有經驗,靠我們自己人生經驗,活六十年,你只有六十年經驗,活八十年,你只有八十年經驗。古人讀這些聖賢書,幾千年的經驗,你怎麼能跟他比!佛經它涵蓋遍法界虛空界,不是局部的。科學家的侷限,實在講,現在看起來,可以說他侷限在一個大千世界,大千世界外面他找不到,那就相當了不起了。一個大千世界恐怕還沒到,為什麼?一個大千世界是十億個銀河系,現在科學連一個銀河系還沒搞透徹,十億個銀河系,這是佛教裡最小的單位。到華藏世界,那多少個銀河系,無量無邊無數無盡,他們所學習的領域你說多大!大千世界裡頭,無所不包,無所不容,佛經上常用「不可思議」來形容它。
所以,「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不信不行,不信什麼都學不到。如果你要信自私自利,你要信名聞利養,信這些東西,信七情五欲,那完全在造罪業。信競爭,不相信禮讓,佛教給我們讓,決定沒有競爭的,學佛就是要學讓。讓會吃虧嗎?不會,愈讓愈多,愈捨愈多。我這六十年經驗很豐富,你要,我統統給你。可是一、二年的時候,我得到的比我捨的更多,經典上講的一點沒錯,財富愈捨愈多。修學的方法,我知道多少,統統都介紹給別人,這是法布施。法布施增長聰明智慧,年年境界不一樣。大家聽我有一些講經的錄音、錄像保存下來,你看看我十年前講的,二十年前講的,跟現在大不一樣。二十年前我講《無量壽經》,從頭講一遍,多少時間?一百多個小時。現在你看,二、三十年之後,我這次講這一遍《無量壽經》,時間是十倍,至少是一千二百個小時,怎麼會一樣?智慧、見解年年不相同,所以快樂。無畏布施得的是健康長壽。講經教學,這三種布施一次完成。
所以我們現在真正體會到,世間確實真正聰明人,他選擇的行業最好的就是教書。當教員就好,我不願意做校長,做校長操心,有行政業務,當教員自在。待遇雖然不多,生活過得去,愈是簡單的生活,對自己身心愈健康。釋迦牟尼佛一生,日中一食,健康長壽。我現在晚上不吃,早餐、中午吃的都很少,不吃零食。每天沒有任何操心的事情,每天讀經、讀書,四個小時跟大家在一起分享,每天讀書大概四個小時,分享四個小時,多麼快樂!各地方的同參道友來訪問,那就是《論語》上所說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的生活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神仙生活,常常接觸我的人都很羨慕。所以,我對老師非常非常感恩,如果不是老師教我,不是老師指點這個道路、這個行業,我得不到這種幸福美滿的生活,得不到。
選擇這個行業,章嘉大師替我選的。那時候我一個人在台灣,沒有後顧之憂,能夠萬緣放下專心在經教上。清苦的生活能培養出道心,道心堅固,對於世出世間一絲毫貪戀的念頭都沒有。為什麼?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災難對我沒有影響,對一般人有影響。化解災難只有念佛,修其他法門來不及了,要時間。念佛這個法門無比殊勝,所以特別選出這部經來跟大家分享,幫助大家破迷開悟,斷疑生信。你真正相信、真正發願,你的問題解決了,而且是無比殊勝的解決,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到極樂世界是真的不是假的,到那個地方,每天跟等覺菩薩在一起。不是像我們現在讀經典,我們跟他們在一起是在佛經裡頭,到極樂世界不是佛經,真的人。諸大菩薩天天跟他在一起,你說你多自在,你多歡喜!世尊這本書裡頭介紹得非常詳細,這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導覽。
我們再看下面,第二個,「懈怠」。這也是個很麻煩,多少人學習沒有辦法成就,都是懈怠。所以寺廟裡頭,這古時候,現在沒有了,古時候大家在一起學習,依眾靠眾,你不能夠懶散。課程有規定的,早晨三點鐘起床,大家都得起來,三點鐘起床是一般標準。我早年剛剛離開工作,還沒有出家,跟懺雲法師住茅蓬,茅蓬沒有電燈,水電都沒有,在山上。晚上點油燈,跟抗戰時期一樣,點油燈,用燈草、燈芯。一根燈芯,那個光確實像豆一樣,很小的光;換句話說,在房間你不會碰到牆壁就是了。晚上幾點鐘睡覺?八點鐘睡覺,但是早晨兩點鐘起床。起床,在小佛堂裡面只有兩支蠟燭。
早課規定的是三百拜,拜佛,好!運動。我在那個山上住了五個半月,拜了十幾萬拜,一天八百拜,早晨三百拜,中午二百拜,吃過午飯之後經行,然後就拜佛,晚上三百拜。每天功課是八百拜拜佛。大家在一起念誦的時間不多,全天頂多不超過一個小時,有簡單的早課。拜佛各人拜各人的,不要求大家整齊,因為每個人身體狀況不一樣,有的人拜得慢,有的人拜得快。除這個之外,我在茅蓬是照顧五個人的生活,三個出家人,一個老居士,朱鏡宙老居士,我自己一個,我們五個人住茅蓬。那個時候我年輕,三十歲,所以廚房、整個小茅蓬的清潔都是我幹,我還種了菜。因為燒灶,不需要砍柴,山上樹枝落下來的很多,要去撿柴火。這個山上有個泉水,挑水很辛苦,我們想辦法把竹子,砍竹子,竹子裡面節打通,竹子插上,一個插一個,就做自來水一樣,它流下來,很好,用水就方便了。這樣的一個水管,竹子接的水管,常常被野獸破壞,牠們跳來跳去就把那個水管切斷了。所以一、二天都要上山去檢查,再把它接起來,山上有野獸。
我這一生,未出家之前,過出家生活半年,很有受用,生活非常簡單樸實。山上清靜,沒有聲音,周邊的人家,距離農村裡面人家至少是三里路,所以聽不到聲音,真叫清修。半年之後,懺雲法師鼓勵我學教,他說你教書很適合,你到台中去親近李老師。李老師剛剛開了個班,培養講經的人才,台中蓮社經學班。這個班有二十幾個人,我到台中就參加這個班,這就走上學經教。參加這個班,懺雲法師提議,實際上李老師給我最大的鼓勵。想學,不敢,這個東西太難,這哪是我們能學得會的。老師善巧方便,叫我經學班上課的時候你去看看。我說好,去參觀,坐到最後一排。這一堂課聽完之後,我就跟老師講,行,我可以參加這個班。原來去一看,這班上大概三分之二的同學,國文程度不如我,我信心就足起來了。
他這個班開了兩年,訓練大概有二十個人,能講經的。台中蓮社在台北的北部分支機構有二十幾個,他們有念佛班,我們這些學生就輪流到這些機構去講經,一個月一次,長年不斷。這得練習,講經不能中斷,最好是天天講,你就不會懈怠。天天講,天天有聽眾,你要不認真準備,預備你的功課,你上台講不下去。所以,聽眾在督促你,你一定要很認真去準備。最初學講經,一個鐘點,大概我自己的經驗,需要四十個小時準備,上台講一個小時。我進步很快,一年之後,我上台講一個小時,大概兩個小時、三個小時準備就夠了。講個五、六年之後,我一天八個小時準備就可以講一個星期。愈來愈輕鬆,輕鬆就容易懈怠,怎麼辦?講大經,講深的,那就需要長一點時間去準備。
我現在講經,你看每天我讀四個小時,但是我讀四個小時的東西可以講一個星期。一天四個小時,有這麼好的效果,所以有時間見客。經,決定不能中斷,天天要讀,天天要學習,養成一個學不厭、教不倦,這孔老夫子說的。從事於教育工作的人,這兩句話要做到,樂在其中,真快樂!年輕的時候確實,體力好、精神好,有時候讀經讀到天亮了不知道,怎麼時間過得那麼快,怎麼一下天亮了。像這個事情一個月當中至少有二、三次,忘掉了,不知道疲倦。所以懈怠,我的方法是上台講經對治懈怠,逼著你非幹不可。不用這個方法,太難了,我想不出第二個方法。懈怠的反面就是精進,我們精進不敢談,但是懈怠是治好了,就用這個方法。
下面,「放逸」,前面我們說過了。第十六,「昏沉」,昏沉是精神提不起來,打瞌睡。聽經打瞌睡,念佛的時候,甚至於繞佛他都打瞌睡。這很有本事,一面走著他一面睡覺,站著睡覺都難得,他走著睡覺。這種現象多,常常看到。對治昏沉最好的方法,讓他活動,活動最好的方法讓他拜佛。拜佛的時候,口裡面念佛不出聲,出聲傷氣,不出聲,所謂是金剛持,口動,不出聲音,拜佛。懺除業障,也得到佛力加持。
下面,「掉舉」,掉舉是身心不定,妄念太多。平常自己不知道,我沒有在打坐好像沒事情,怎麼一打坐,妄念這麼多,止不住。這種情形,不是平常沒有妄念,平常有妄念,你粗心大意,你沒有發現,現在讓你靜下來,你發現了。讓你在這邊聽經,靜下來了,發現了,妄念多。念佛堂裡面念佛,止靜的時候,坐下來,這個時候發現了。這都是煩惱。為什麼?障礙你用功,障礙你修定,當然障礙你開悟。
下面一個是「失念」。失念什麼?忘掉了。你發心在這裡念佛念一支香,道場裡面,長香是一個半小時,短的香是一個小時,但是用長香的時間多,都是一個半小時。念個十幾分鐘,忘掉了,去想別的東西去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忽然想起來。失念的時間長,失念的次數多,功夫不得力,嚴重的妄想夾雜在裡面,你想修都修不成。這個事情,我年輕的時候有,常有。用什麼方法對治?跟對治懈怠一個方法。所以,我研究經教不會失念,我念佛、念咒都會失念。研究經教,你精神注意到每個字,字裡行間,你不會失念,這個方法好。這個方法,幾個小時過去就好像一剎那一樣,很快就過去了,有的時候到天亮,常常幹這種事情。精神好,第二天工作不耽誤。
第十九,「不正知」,不正知是邪見。這裡有什麼東西?多半是成見,自以為是,這個很麻煩。凡夫知見,與性德完全相違背。對治不正知有一個好方法,聽經、讀經,研究古大德的註疏,從這個裡頭建立正知正見。學習,確實沒有人指導非常困難,我們不曉得從哪裡讀起,尤其是什麼東西都想讀就壞了。為什麼?你雖然不是不正知,你是知道的太雜太多了,也把你正知見破壞了。不錯,都是經典,都是古大德的註疏,可是你要曉得,佛說法對的對象不一樣。你知道的很多,你度不了自己,你也幫不上別人,你不能得三昧,你不能開悟。剛才說了,沒有開悟,你所得到的是知識,經論的知識,而不是經論的智慧,這個差別太大太大了!經論的智慧是正知正見,知識不是,知識你會用錯,智慧不會用錯。知識用錯的時候,後遺症麻煩透了,不是自利利他,是自他都不利,這很不是一樁容易事情。真正善知識,指你的路是正路,不是真正善知識,你去求他,可能他把你指到岔路去了,指到彎路去了。這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我們見得很多,這背因果責任。孔子說得好,「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能充面子,不知以為自己知道,這害自己害別人,這要背因果責任。我知道給你講,不知道的,沒有關係,我再學,我再去蒐集資料,我搞清楚了再給你講,不丟人。這是做學問正確的態度。
最後一個,「散亂」。散亂就是精神、意志不能集中,就是妄念太多、妄想太多,這個在現在社會上非常普遍。我在這十幾年當中,發現大學生,因為跟大學接觸多,到學校看到學生心散亂,真正讀書求學的人不多,多半都是應付考試。應付考試很容易,現在的教授很好講話,考試題目都可以預先告訴你,所以你分數都會及格。老師也很清楚,你們來讀書目的在哪裡?拿文憑的,幫助你順利拿個文憑,你到底有沒有學到真實東西,老師不負責任。各取所需,老師需要的什麼?需要鐘點費,需要一個工資養家活口。各取所需,互助合作,現在學校是這樣的。這就是當年方老師,不過那時候還好,已經有這種現象,不普遍,現在非常普遍。現在的學生教不了,沒法子教,你不敷衍,學生向學校建議不聘請你,那你連生活都成問題了。從前是學生尊重老師,現在是老師尊重學生,顛倒了。所以嚇得我不敢到學校去,連佛學院我都不敢教。我大概好像是教了三、四年佛學院,以後不再教了。
這是二十種隨煩惱,介紹完了。如果諸位要想詳細的了解,可以參考《三藏法數》,《三藏法數》裡,每一條都有註解,是一部修學佛法很好的參考資料。
我們把這一段的註解念下去。「《箋註》曰:惱,心所名」,就是小隨煩惱,「小煩惱地法之一」,十個小隨煩惱其中之一個。「無明、放逸、懈怠、不信、惛沈、掉舉此六者,名為大煩惱地法。」大隨有八個,這裡只舉六個,我們八個都介紹出來了。「謂自己因自身知惡事為惡事而不改,執著至飽」,這個飽是滿的意思。這大隨煩惱,自己不是不知道,知道,知道怎麼樣?明知故犯,做不到。知道這八個不好,這是自己的惡事,可是還是隨順,改不過來,執著什麼?執著到圓滿。「不用他人之諫言」,別人勸告你,你不能接受。在過去還有人勸告,現在沒人勸告了,為什麼?現在勸告的時候你跟他結怨,你恨他,所以沒有人敢勸告。我們今天只有在講經,講到這個地方,把它講清楚、講明白,也是勸告大家,不是指定某個人。說的人沒有過失,聽的人也不會責怪我,經上這麼說的,祖師這麼說的。就像念老註這部《大經解》,裡面所引用的一百九十三種經論,他可以說這都是古聖先賢說的,不是我說的。他用心良苦,也是在做註解的集大成,讓我們從這本書裡頭可以看到許許多多古人的開示、教誨。「但自懊惱煩悶也」,果然自己還有懊惱煩悶,換句話說,這個人還有一點良心,良心未泯。只是自己貢高我慢,在外表上不接受任何人勸告,自以為是,還是有一點良心,良心未泯。「又為二十隨煩惱之一」,這是小隨煩惱。
下面,「貪、瞋、痴、慢、疑、惡見,名為根本煩惱。從根本煩惱流出者,名為隨煩惱。」隨煩惱是從根本煩惱延伸出來的。「謂追想過去之行事,或由現在之事物不滿於意,自懊惱之精神作用也。」這是說這隨煩惱到底怎麼回事情,大概就是這種情形。想過去、想現在、想未來,而不知道佛在《金剛經》上告訴我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想這些幹嘛,過去已經過去了。連孔老夫子處事待人接物,他有一句名言,在現前這個時代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就是「成事不說」,這個事情已經做成了,不要再批評,不要再說。這些事都是指不好的事情,不說,不提了。好事情當然可以讚歎,那沒有話說的,不好的事情不要講了,講了結怨仇。「遂事不諫」,雖然這個事情不好,但是他在做,而且他決定做成功,你就不必勸了,這裡頭很有道理。「既往不咎」,一切不善已經過去了,不必提,不必去追究。你能跟人和睦相處,你能夠得到人的信任,人家真的是個好人的話,有良心的話,他遇到不能解決的事情他會向你請教,你就可以勸告他;他不來向你請教,你最好別提。最重要是以德服人,以德去感動別人,幫助人回頭向善。
尤其在現在這個局勢,災變嚴重,如何度自己?如何幫助別人?實際上,度自己是最嚴重的大事,幫助別人還是其次。方法只有一個,可靠的方法、成功的方法,就是念佛求生淨土,其他的放下了,為什麼?來不及了。多少人勸告我們,連一些科學家都提出嚴重的警告,二0一一年、二0一二年、二0一三年不好過。估計這三年當中,地震很多,而且都是七級以上。可能有大海嘯發生,還有火山爆發,再加上瘟疫,氣候變化,糧食歉收。有糧食危機,有能源危機,還有水資源的危機,就是乾淨的水沒有了。科學家提出,他是有數據的。這些都是眾生造作不善所感得的,是眾生的共業!
我們對這些事情也不必多說,認真努力的念佛。我們讀了這本書之後才曉得,念佛確實有無量功德,念佛真的能解決問題。理論在《華嚴經》,特別是我們曾經學習過的,賢首國師的一篇論文,《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這裡面所講的道理,跟今天量子力學家講的沒有兩樣。我們今天懂得念佛的道理、念佛的方法、念佛的效果,只要我們真幹,它真管用。非常顯然的,讓我們無論在什麼動盪的社會當中,順境、逆境,善緣、惡緣,我們能保持一個平常心,我們能保持住清淨心,這就很了不起。不被外面境界干擾,不受外面境界影響,這個功夫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那我們的學佛沒有白學。
我們看這一句,後頭一段,「又《唯識述記》」,這本書窺基大師作的,玄奘大師的學生。他是玄奘大師的傳人,法相宗是玄奘傳給他的,他建立了法相宗,大乘,建立這個宗派。所以法相宗的開山祖師是窺基,不是玄奘大師,玄奘大師的學生建立這個宗派。他給我們解釋,「煩是擾」的意思,攪亂、攪和,這煩的意思;「惱是亂」的意思,心裡一團亂糟糟的,這惱。他把這兩個字的形象解釋出來了。「遠離惱亂之患,故曰無諸惱患。」這個對於人傷害很大,為什麼?一般人不知道,這也是我早年偶爾發現。
我們李老師一生日中一食,生活極其簡單,他能夠一生保持,我們不能不佩服。一個人住一個小房子,在台灣叫十五坪,很小很小的房子。大概他的房子差不多就是我們攝影棚這麼大,客廳、佛堂、臥室、廚房統統都在裡頭,大概就這麼大的樣子,不包括我們前面的這個工作室,住了幾十年。自己煮飯,自己洗衣服,自己照顧自己,九十五歲才答應兩個同學來照顧他。這說明什麼?說明身體好,不需要人照顧。實在講,他是給我們做榜樣,我們這一生辛辛苦苦,沒人照顧,想想老師是這樣的,我們的心就平了。如果老師很早像現在做個當家、住持,三、四十歲的,侍者至少四個人,照顧他日常生活的。我們到八十五歲,一個都沒有,一般說起來大家沒人相信,一個照顧的人都沒有。可是我想起老師很安慰,老師九十五歲才需要,等我九十五歲,再有兩個照顧就可以了。老師做出樣子來給我們看。現在跟從前不一樣,從前有家教,人心厚道,懂得孝順父母,懂得孝敬師長,現在沒有了,沒人教。這樁事情要從小教,成年之後不好教了。所以在台中教學,老師四十歲以上他不教,你修學的時間已經過了。四十歲以前他教你,超過四十歲找他都是客人,貴賓接待。
底下說,「乃至得不退轉,直至成佛,故云:住不退轉,至成佛道」,永離煩惱。煩惱傷害人是什麼?我們的能量消耗,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煩惱上。你如果心地很清淨,工作量再大,消耗能量很少。所以我發現老師一生,吃那麼一點點,他的工作量是五個人做的。我跟他在一起的時候他老人家七十歲,跟他十年,七十到八十。那麼大的工作量,那麼一點點的飲食。所以我得到一個結論,我向他老人家報告。我說我們的身體是一部機器,飲食是能量的補充,消耗能量最大的應該是妄念。他完全同意,這正確。所以,於勞心勞力消耗的不多,消耗最大的是煩惱。煩惱斷了之後,你就會非常輕鬆愉快,你吸收一點點能量就足夠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