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菁華 (第九集) 2009/12/27 華嚴講堂 檔名:02-038-000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無量壽經》菁華,第四十五節:
【世間人民。不念修善。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憎嫉善人。敗壞賢明。不孝父母。輕慢師長。】
前面我們學到這個地方。對父母、師長的不孝,這是人倫狂妄到極處,不僅是社會大眾,在佛門裡面也不例外。佛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教導我們淨業三福,第一福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由此可知,孝親尊師是學佛的根本,人不孝親、不敬老師,無論是世法、佛法,他都得不到。這個道理,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講得很多,我們的學習依靠的是什麼?是誠敬。印祖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誠敬從什麼地方修學?就是從老師、從父母。在中國,嬰兒他還不會說話,還不會走路,一出生他就學什麼?他就學孝、就學敬,這個必須是父母要好好的教他,父母在家裡面。在從前是大家庭,幾代同堂不分家的,所以家裡面父母、長輩很多。大人能夠盡孝道,嬰兒他看在眼裡、他聽在耳裡,他就學會了。這個根肯定是在還不會說話、還不會走路之前,根就紮下去了。有孝親的根,將來上學以孝親為敬師,那是理所當然,中國人講「順水推舟」,他很容易學到。對老師有一分誠敬,老師的教導你就能得一分;對老師有十分誠敬,老師的教導你就得到十分。老師教學他是平等的,沒有一絲毫偏心,可是學生很多,每一個人所得到的不一樣。我們有人會說,有人聰明、有人愚笨,有人有悟性,有人沒有悟性,這個說法也不無道理,但是不是第一個道理,這些都算是緣。
第一個是因,第一個就是對老師的誠敬,這是真的,哪一個對老師真正誠敬,他肯定把老師東西都學到。老師觀察學生,也是從這個地方著眼的,知道哪一個學生將來會有成就,他不是看你的聰明智慧,他看你的尊師重道,他從這個地方看。十分誠敬的,老師會格外的照顧,格外照顧是放在老師心裡,在表面上老師對學生一視同仁,上課亦復如是。老師不能不講,不能不教,但是學生能夠學會幾成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就如同上天下雨,雨落在地面上是平等的,大樹吸收的水分多,小草吸收的水分少,那是它的事情,無關於下雨。老師教學亦復如是,總是懇懇切切的來教導,詳詳細細的來講解,學生能得多少,老師心裡有數。也可以說是有很多東西,老師就是特別對這些學生說,知道那一部分學生他不能接受,但是這個學生他能接受,那就得要真教。所以對於老師的尊重非常重要!這要知道,學東西就是真誠心,真誠心表現對父母是孝,表現在老師是敬。父母對自己有養育之恩,應當要盡孝,世出世間法都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所以沒有孝道,世間的聖賢、出世間的佛菩薩沒有立足之地,他怎麼能學得成功?
佛法是師道,所以我們要細心的去觀察、去想想,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他的學生向四面八方傳教,傳播佛陀的教育。有些地方,二、三百年之後就沒有、就衰滅;有些地方,五、六百年就沒有了。唯獨傳到中國這一支,在中國確實落地生根,茁壯、開花、結果,成就甚至於超過印度。這什麼原因?就是中國這個族群,特別講求孝道,特別尊重師道,原因在此地。佛法到中國來,是中國帝王派著特使禮請過來,距離印度太遠,不是世尊的學生到中國來傳教,他們是到達西域,就現在的新疆,跟中國接近了,中國帝王請他們來。請到中國就封為國師,隆重的禮遇,這樣的原因佛教才在中國真正奠定基礎。這就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我們今天學佛,要想在佛法裡面成就,這一點不能不知道。我們在家沒有盡孝道,親近老師沒有盡到師道,怎麼學、怎麼樣用功、怎麼樣勤奮,你所得到的是佛教皮毛的常識,佛陀教育的精髓你得不到。精髓是要靠自己真誠心、孝敬心去領悟的,老師再好也沒有辦法言傳,必須要你能夠領悟。所以『不孝父母,輕慢師長』,他對於聖賢的學術,他沒有辦法領會。對人他說:
【朋友無信。難得誠實。】
我們的智慧、德能,乃至於技術,都是得自於老師的教導,所以這些人於我們的恩德很大。如果連父母師長的恩德都不顧,都沒有放在心上,諸位想想,他還有朋友嗎?朋跟友古時候是有別的,朋是同學,友是同志,所以友比朋要親。友是志同道合,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是互相照顧、互相關懷,有這種親密的關係。這些關係根源都是在孝親,都是從孝道裡面延伸出來的。如果沒有孝,朋友之間的友愛就沒有了,成為什麼樣一種關係?就現在社會上利害關係,對我有利的這朋友,對我沒有利益的,就變成陌生人了。古時候也有這種情形,少,不多見,現在這個社會常見!所以現在人可憐,我們在這個社會上,真正關心我們的人,真正能照顧我們的人有幾個人?我們細心觀察,兄弟姊妹、親屬都疏遠了,何況朋友?現在社會人與人的交往,國與國的交往,幾乎都是利害,道義沒有了;從前講道義不講利害,所以他關係能維持很久。朋友關係維持一生一世,甚至於還綿延到下一代,國與國的交往亦復如是,朝代的更替,有,但是這個交情是世世代代綿延下去,彼此關懷,彼此照顧,互助合作,今天講的共存共榮。對自己呢?
【尊貴自大。謂己有道。】
這兩句話是對自己,就是貢高我慢,因為傲慢,所以連父母也瞧不起了。師長,好像師長比不上他,沒有他能幹,沒有他聰明,所以對尊長的態度顯得傲慢。過去我在台中求學,李老師給我們講過很多例子,在鄉下,在農村,父母總希望下一代能夠發達,改善這一家的生活,辛辛苦苦掙一點錢,讓兒女去讀書。讀小學、讀中學還不錯,讀到大學心就變,因為他在都市裡面住久了,嫌棄農村的貧困。他朋友也多,不願意自己父母跟他的朋友見面,覺得什麼?父母沒念過書,沒有知識。他的朋友都是有學位的,都好像很有體面的,不好意思讓父母跟他朋友見面,你說父母的心多難過。沒有受過這些教育的孩子還孝順,書念得愈念愈多,這個學位愈往上面去,李老師講,他的眼睛慢慢就長到頭頂上去,目中無人!這什麼原因?我們現在明白,小時候疏忽了扎根教育。長大上學,老師也沒有教他倫理道德的教育,他接受到的,現在的教學完全是功利主義,沒有倫理道德。還有多少把小孩送到外國去讀書,真有!就等於把兒女斷送了,兒女再不認識他,出國多少年對家庭不顧,甚至於說忘掉,這叫大不孝。這些人會有前途嗎?這些人在社會上能發達嗎?他能夠沒有報應嗎?他不相信因果,他相信自己,自己很能幹,只照顧自己的妻子不再照顧家庭。所以送孩子到國外去,這個孩子就丟掉了;孩子還能回來的,那不容易。這是說態度傲慢。
孔子在《論語》裡面有一句話說,他說得非常好,他說這個人,假設有這麼一個人「如有周公之才之美」。周公是聖人,是孔子一生心目當中最仰慕的一個人,孔子也很想學周公,沒有這個機會,他周遊列國真的目的是如此。當時許多國家的這些諸侯,跟孔子見了面,不用他,這最後才回到老家去教學。回到老家那一年,他老人家六十八歲,六十八歲開始教學教了五年,他七十三歲走的。所以孔子真正全心全力從事教學工作,只有五年,他成為至聖先師。我們能夠想到,這連他作夢也沒想到。如果他老人家想到,從事教育上能夠成大功、立大業,我相信他三十以後就會從事教育,像釋迦牟尼佛一樣。釋迦牟尼佛三十歲開悟,孔子三十而立,這就是學問上成就了。但是孔子的目的是羨慕周公,也想幫助一個國君,展示他的抱負,他自己肯定有這種信心,也能夠做到周公那樣的事業,就是沒有緣分。而釋迦牟尼佛是王子出身,他要不出家,繼承他父親的王位,他不是做宰相,他是做國王。可是佛知道做一個國王,你施展你的抱負,你只能利益你這一國。孔子跟釋迦牟尼佛年代相差不遠,那個時候的國都是小國,印度沒有統一,中國也沒有統一,這四分五裂的狀態。孔子是魯國人,魯國現在在山東只有幾個縣,它的範圍。
釋迦佛他希望做出更大的貢獻,能夠超越國界,我們中國人講利益天下,不是利益一個國家。所以他毅然走向教育的工作,一生是一個老師的身分,哪個地方有緣就到那裡去教。他的緣很廣,那是肯定的,凡是跟他學的都讚歎他,於是乎仰慕的人多,禮請的人也多,上面有國王大臣請佛去教學。民間一般知識分子聽過釋迦牟尼佛講經的,接受過釋迦牟尼佛教誨的,一定是讚歎、勸請,所以他足跡幾乎走遍印度。他生長在喜馬拉雅山,就像現在的尼泊爾,南面他走到錫蘭島。諸位要知道,以前沒有交通工具,走路,印度分五個區,東南西北中叫五印度,他的足跡統統走到,四十九年。我們從一般宗教裡面去看,宗教的創始人都是大聖大賢,他們所選擇的全是社會教育,真正是無私的奉獻,不為自己,沒有自私自利,沒有名聞利養,所以世人、後人尊稱為聖賢。一般人做不到的,他們做到!哪一個人沒有自私自利的念頭?只有這幾個極少數的人沒有自私自利,起心動念頭一個會想到,這個社會上有很多苦難的眾生需要幫助。他為什麼受苦受難?近因是沒受到好的教育,遠因是過去生中沒有種善根,遠因一般人不知道,近因知道。所以這些聖賢對一切苦難眾生照顧得很周到,幫助他破迷開悟。一切苦難,是從迷惑裡頭產生的,真正的喜樂是從學習裡頭得到的。孔子的學生大概是最快樂的是顏回,夫子常常讚歎,顏回的物質生活非常清苦,但是精神生活非常快樂,他那樣的物質生活,幾乎接近乞丐,比乞丐強一點,接近。孔子說要是別人像他,這生活很難過得下去,必然是很憂愁。可是顏回一天到晚顯示出來,無比的喜樂,這是什麼?精神生活。他從孔子那裡學習到聖賢的智慧、聖賢的德行,這說明真正的喜樂,一定是從聖賢德行那個地方得到的。
物質能不能給人帶來喜樂?不盡然。我們看現在這個世間,很多擁有億萬財富的,他快不快樂?不快樂。我也認識不少,甚至於告訴我,每天都要吃安眠藥,不吃安眠藥不能睡覺,一天到晚憂心忡忡,擔憂的事情太多!大概最擔心的,就像現在所謂金融風暴。每天腦子裡面患得患失,你說他多苦,他哪來的樂?所以富而不樂;貴,貴也不樂。真的不如世間貧而樂,他什麼擔憂的事情也沒有,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擔憂的,他自己沒有產業,一生也沒建一個道場,樹下一宿,日中一食,三衣一缽,他擔憂什麼!真的是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他法喜在哪裡?那一大批的學生跟著他,看到這些學生個個有成就,那怎麼不歡喜!開悟的、證果的,證阿羅漢的、證菩薩道的,歡喜,教學真有成就。這些有成就的學生,學得很好的,平常離開老師到四面八方去教學,跟老師一樣。可是每年有三個月的時間回到老師那裡,這是夏天,夏天是雨季,出去托缽不太方便,得找個地方定居下來。這就是現在所講的進修教育,每一年三個月跟老師提升自己,九個月的時間去教化眾生,這裡頭有真樂,教學相長。這種樂一般人體會不到,必須真正契入境界才能體會到。
可是作惡的人,這一段是講妄語,不誠實沒有信用,這些人顯示出貢高我慢,他還會騙人,『謂己有道』,這在佛法叫大妄語。他為了要毀謗聖賢,希望自己取而代之,讓一般群眾相信他,欺騙眾生。在佛法裡講的沒有證得,你跟人家說證果,現在這個世間有,而且一般學佛的人他還挺相信的。他告訴人,他是什麼羅漢再來的、菩薩再來的,甚至於佛再來的,這些信徒都去拜他去。我在美國遇到,有些同修來問我,我說:他說出來之後,他有沒有往生?「沒有,活得很好!」我說: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佛門裡有個規矩,身分如果暴露他沒有走,是假的;身分一暴露他就走了,那是真的。在中國歷史上有不少這樣的人,身分一露立刻就走,這真的,佛門裡頭這些記載很多。身分暴露而不走,那你是妖言惑眾,你迷惑大眾,這是佛家決定不許可的。有沒有佛菩薩、羅漢到這世間來?真有,他絕對不露身分。他這一個階段,法緣盡了他也不露身分,這種人很多。偶爾有特別因緣的身分暴露,但是身分暴露之後你再也找不到他。
諸位常常見到的布袋和尚,我們佛門供奉的彌勒菩薩,彌勒菩薩是布袋和尚,五代後梁時候人,出現在奉化,浙江奉化。這個出家人,從什麼地方到奉化落腳的,沒人知道,他姓什麼、叫什麼名字也沒人知道。《高僧傳》有記載,但是不知道他的姓名,也不知道他的籍貫,什麼時候出生的不知道。有這麼一個出家人,每天拿一個大布袋,好像出去化緣一樣,別人給什麼東西往布袋裡一丟。所以布袋和尚這個名字就傳出去,也都知道這麼一個人,布袋和尚。他走的時候告訴大家,他說他是彌勒菩薩再來的,但是人家說了真的就走了,他沒有病,盤腿一坐就走了,露出了身分,所以中國人造彌勒菩薩的像就造他。彌勒菩薩這個像在印度不是的,印度是瘦瘦的,那個像跟觀音菩薩差不多的樣子。你看西藏造彌勒菩薩像也不是如此,也不是像中國的。所以中國造布袋和尚像,這他自己說出來的,說了就走了。所以這個常識我們要有,不能夠輕聽謠言。
學佛必須要遵循經典,佛滅度的時候,教我們的四依法,這是阿難尊者啟請的。佛要離開,阿難向佛請教:你老人家在世,我們都依你為老師,你不在了,我們依誰為師?佛就說「以戒為師,以苦為師」,要持戒,要不怕吃苦。又說出四依法,「依法不依人」,法是什麼?經典,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他所講的意思你要懂得,言語沒有關係,多說少說、深說淺說都不要緊,最重要是義理,你要懂得他講的意思。這句話非常重要,因為他知道將來佛法四面八方流傳,言語不一樣,文字不一樣需要翻譯,翻譯只要意思對了就行。我們的學習,我們自己把佛法介紹給別人,有這句話做依據就沒有問題。這個意思決定跟經典講的相應;與經典講的不相應,就不是佛說的,那魔說的。所以結集經藏,這個事情就交給迦葉跟阿難尊者,迦葉傳的是禪宗,阿難傳的是教下。佛當年在世只有天天講學,沒有記錄,沒有經本。經本是佛滅度之後,阿難是佛的侍者,每一次佛講經的時候他都在場,他聽得最完全、最完整。就有人問,阿難跟釋迦牟尼佛是堂兄弟,他們堂兄弟一共有八個人,釋迦牟尼佛的父親兄弟四個,總共有八個小孩,釋迦牟尼佛是老大,阿難是最小的,年齡相差二十歲。釋迦牟尼佛出家,十九歲離開家庭,那時候阿難還沒出世,釋迦牟尼佛開始講經的時候三十歲,阿難才出世;換句話說,前面二十年阿難沒聽到。阿難二十歲才出家,這跟著佛,這二十年經論上有記載,佛把過去阿難沒有聽到,重複講給他聽,所以他聽的就最完整。佛滅度之後,他的記憶力好,聽一遍永遠不會忘記,讓阿難複講,五百阿羅漢作證,那就同學。五百阿羅漢聽阿難講經,證明阿難有沒有講錯,所講的是不是當年釋迦牟尼佛所講的。只要有一個人反對,那一句就得刪掉,就不能傳下去,一定要五百個人都同意,沒有反對的那就通過。不是多數,一個有疑惑都不能夠留下去,這是結集經藏的標準,取信於後人,讓以後的人對經典能生信心。阿難所複講的,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這樣的嚴謹!
佛門從這個之後,世世代代培養講經的法師,統統用複講,學生複講老師的。這裡面的好處太多了,第一個好處是養成謙卑的習慣,學道、處事待人接物的態度,頭一個就謙卑,決定沒有貢高我慢。所講的老師的,不是我自己的,複講老師的;老師又複講他老師的,世代相傳。這個方法學謙虛、學恭敬,學放下傲慢,同時修對於經教的尊重、對老師的尊敬。對自己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戒是規矩,守住從阿難尊者傳下世世代代這個規矩,這就是持戒,不違犯。第二就是修定,你講東西不需要你準備材料,不需要你到處去蒐集,你心是定的,定到一定的程度這豁然開悟,目的就達到。開悟之後,佛所講的跟你自己所證得的完全相同,佛佛道同,完全相同。所以今佛如古佛之再來,決定沒有兩樣。學習終極的目的,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方法在中國用了兩千年,世世代代高僧大德出現,在家的居士學佛也不例外。可是這個傳承到現在也沒有了,古人講師承,現在師承沒有了,現在講經都有自己的意思在裡頭,所以這個問題就愈來愈多了。真經愈來愈少,訛誤是愈來愈多,這個我們要懂。
所以老師教導我們,經典的選擇要依《大藏經》,《大藏經》要依從前的,中國最後一個本子,就是乾隆,這《龍藏》。為什麼?古時候這個經典入藏,是當代那些高僧大德也是開會通過的、肯定的,他們通過了,呈獻給帝王,帝王下聖旨入藏,很慎重,就說它是有標準的。現在沒這個標準,以前印《藏經》是國家的事情,不是民間的,現在有錢都可以印《大藏經》,隨便把自己東西加進去,自己喜歡東西都加進去,沒有人審查,這就嚴重。就是有不成熟的東西、假東西摻雜在裡面,現在是言論自由、出版自由,它是合法的。那怎麼辦?所以老師教我找古本,依古本。古本裡面有,我們可以學習,可以做參考;古本裡頭沒有,暫時不要用。到什麼時候可以用?到你開悟可以了。你開悟沒有問題,佛知佛見,你一看就曉得它是真的還是假的。自己沒有開悟的時候,一定要跟老師,要守住老師的教誡,開悟之後那就沒有了。從前世世代代有高人,它有它的道理在。
我們現在學習,確實親近善知識難了,為什麼?現在人都說自己是善知識。古時候不是,古時候人謙虛到底,你要說他是善知識、有道,他否定,「我沒有,我是凡夫。」那怎麼辦?所以也有一個標準,那就是閉關的、住山的,在山上住茅蓬的,這兩個是標準。如果自己道業沒有成就、沒有大徹大悟,就沒有資格閉關,沒有資格住茅蓬。他真的開悟了,開悟了為什麼不弘法?沒有緣分,沒有人請他。總不能跟他說「我開悟了,你請我好吧!」這個話說不出口,那怎麼辦?閉關。閉關怎麼樣?養道,等待別人來叩關、來請他,是這麼個意思。可是現在也不行,現在的人隨便可以閉關,剛剛出家頭才一剃的時候,他就想閉關,他什麼也不懂。現在亂了,沒人管,真不容易。我們年輕不懂,所以我那個時候剛剛出家的時候,有個居士在台北,好像在山上,他有一棟房子,戰爭期間他怕美國人轟炸,所以在山上挖了一個防空洞,蓋了個小別墅,日本式的房子,很好。戰爭結束之後,房子空在那個地方,他帶我去看,非常理想,他想送給我。我不會接受他,我說我在這裡住三年,閉三年關好了。回去跟李老師商量,被老師呵斥一頓,說出閉關住山的條件,我才恍然大悟,不是隨便都可以閉關的,我們才知道這個情形。他就講「趙州和尚八十猶行腳」,那麼大的年歲還到處參學,為什麼?沒有開悟,到處求學。他說:你什麼都不懂,你怎麼可以閉關?所以這個一定要明瞭,閉關跟住茅蓬可不是簡單的事情,那是向天下人宣布,我的德行、學問成就,現在沒有緣分,等待別人來禮請,是這麼個意思,他說這是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沒開悟也能閉關,也能住山,那什麼樣?名氣太大,應酬太多,你根本沒法子修行,這個可以,藉閉關的時候,避免這些不必要接見的人,讓自己好有時間真正用功。在從前閉關、住茅蓬是這兩個條件,你這兩個條件都沒有,還是乖乖的老老實實去求學。這些不善的人:
【橫行威勢。侵易于人。】
就是威脅、欺詐,都是求名求利。
【欲人畏敬。不自慚懼。】
『慚』是慚愧,「慚」是自己內心感到羞恥,這是慚的意思;愧,愧是外面輿論的責備,自己做了錯事,怕別人批評,這是愧心。所以有慚愧的人不敢做惡事,不敢有惡念,怕對不起良心,怕別人批評。現在的人他不知道什麼叫慚愧,做再惡的事情,他好像也沒有自責的念頭,他還很得意洋洋的,還認為自己做得很對。別人批評的時候,他還感覺得很榮耀,你看今天報紙又登了一大篇。所以說慚愧的心沒有了;換句話說,他什麼樣的惡事他都能做得出來。這句底下用了一個字很好,『懼』,「懼」是懼怕,怕是什麼?怕報應,但是深信因果的人才會有,不相信因果的人他就不在乎。現在人相信科學,不相信因果,認為因果是古時候聰明人拿來騙愚痴人的一種手段,這是迷信,這些錯誤的言論、思惟,對社會產生很大的災難。到底有沒有?我們相信古人是誠實的,他不會妄語,不會想一個方法來嚇唬人,這不可能的,為什麼?那是不道德的。聖賢人、佛菩薩,他們著重不妄語,這一段給我們講的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聖賢人怎麼能騙人?他一生教學,如果有一次騙人,會讓別人怎麼想?他一生都在騙人。一個普通的善人都不願意幹這種事情,聖賢人怎麼會做這個事情出來,佛菩薩怎麼可能做這個事情出來,他們所說的必然有依據。他們講的天神、講的鬼神,肯定他見過,他要沒有見過,他怎麼敢說?世間有緣分的人也會見到。
我初學佛的時候,也受了現代教育的影響,小時候相信,跟著母親住在鄉下相信;以後上學念書,聽老師天天講,就不相信,就產生懷疑。我初學佛,遇到一位老先生,朱鏡宙老居士,這在台灣也很有名,佛教界都知道他,他寫了好幾本書。他的年齡大我三十九歲,祖父輩的,所以對我們這些年輕人很愛護。常常講他的故事給我們聽,他的故事真多,都是他自己親身經歷的,不是傳聞的,他就講鬼神這個事情。因為他的岳父是章太炎先生,這是我們中國民國初年的漢學家,教育界上非常有名。他說他岳父在世的時候,曾經做過東嶽大帝的判官,那個地位很高,東嶽大帝的判官,判官就相當祕書長,譬如東嶽大帝像個省長,省政府的祕書長,這麼高的地位。大概是東嶽大帝判官有事情,不能夠視事,請他去代理。他是在陽間,每天晚上就有幾個小鬼抬轎子請他上轎,抬他去上班,到第二天早晨他下班又送他回來。他做了一個月感到很累,日夜都不能休息,白天忙著世間事情,晚上到鬼道去上班。有一次,他用黃紙寫個假條請假,請假兩天,東嶽大帝批准了,那兩天小鬼就沒有來接他。他把他上班的鬼道那些事情講給朋友們聽,煞有其事的樣子。他也聽,聽了很多,半信半疑。但是看到他岳父晚上,真的,睡在床上像死人一樣,你摸他沒有知覺,你叫他也叫不醒,一定到第二天早晨,他回來了他才有知覺。他都不是完全相信,他見到這些事情很多。
他說:我真正相信是自己碰到的。抗戰期間他在四川,做四川西康稅務局的局長,他是學財經的。他說有一天晚上,跟朋友們在一塊打牌,打麻將打到深夜,大概兩點鐘才散掉,他就回去,回去的路很長,差不多要走將近一個小時。那個時候沒有交通工具,也沒有燈,路燈是有,那個路燈,電線桿距離很遠,那個燈泡只有二十燭光,你就想到,只是讓你看到引你一條道路就是,實際上都是走黑路。他說走到半路的時候,他前面有個人,走了很久也沒有注意到,反正前頭有一個人走,看得見,是個女人。幾乎差不多走了半個小時,他忽然想到,這種深更半夜,怎麼會有一個婦女在外面走路?他想到這一點的時候,他全身寒毛直豎,他就曉得遇到鬼了。再仔細看,前面這個人有上身沒有下身,這一驚,這個景象就沒有了。走了半個鐘點,他說這絕對不是看眼花了,這是真的。他說我從那一次才真正相信,不是我親身看到的我都不相信,都半信半疑。也由於這個因緣他才真正皈依,真正學佛,變成佛門弟子。抗戰勝利之後,他做浙江省的財政廳長,以後就到台灣來。我也是一個朋友是他的同鄉,認識他的,我初學佛的時候,他幫助我很多,我認識李老師是他介紹的,他跟李老師是老朋友,跟李老師同年。
像這些事情,我們自己有沒有機會碰到?也有。所以我也想到,我在抗戰期間,那個時候好像我十六歲,年歲很輕,住在湖南衡山城外,距離城八里路,在這湘江邊上,看得到江水。住在一個民間,這個民間以前大概家境還不錯,他們住的是四合院瓦房,在那個時候鄉下,那是一個富有的人家。四合院是兩進,後面有個很大的菜園,這個家已經敗落,只剩老夫妻兩個、一個女兒。我們住進去,他很歡喜,因為他人丁太少,很寂寞。他家是兩層樓房,那個樓房樓梯早就沒有,樓上住的是狐狸,真的狐狸精。所以我們在那個時候,就真正看到狐狸精,才相信小說裡面寫的不是假的。牠真的變成一個人形,但我們看到的是男的不是女的,穿著長布大褂。許多人都看見,但是沒有一個人是看到牠的正面,都看到側面、看到背面的多,我也是看到背面沒有看到正面。聽人家講,牠真的住在這個房子裡,很多年也相安無事。有一年出了事情,這個房東的太太她的一些兄弟們打獵,早晨,清早看到屋頂上有一隻狐狸在拜太陽,他們用獵槍把狐狸打死,這下就結了冤仇,這狐狸就常常來找麻煩。這個找麻煩,他有個女兒,他女兒好像那一年也是十六歲,強暴他的女兒。所以他女兒在家裡不敢住,就住親戚家裡,住得很遠,偶爾回家來看看父母。我們那個時候,女兒,家裡沒有人丁,為什麼不在家裡住?才曉得這麼一樁事情,結了這個冤仇,我們才知道。真的不是假的,這不是小說裡胡謅的,確有其事!我們才真正相信有這些東西,這我第一次看到的。
抗戰勝利之後,我又遇到一個奇怪的事情,我回到老家去看看,在家鄉住了一個月。我們有個親戚也是姓陳,這也是相當富有的,他們有一船米,用麻布袋包起來,一船米。我們家鄉出米,這米多半都送到蕪湖去賣,他這一次是運到南京。在上船的時候,米上船的時候有人看到,好像是黃鼠狼從這個跳板上上船了。大家感到奇怪就去找,找遍了都找不到,最後人家說可能是眼睛看花了,也就算了。船是帆船,到南京的時候,差不多也有一個星期才能夠到達。到南京之後發現一船米沒有了,麻布袋是那樣的,裡頭一粒米都沒有。所以心裡就有數了,人家看到黃鼠狼上船,應該沒有看錯。米到哪裡去了?也沒有辦法,找不到。在南京玩了幾天回來,回來發現米在倉庫裡頭。這是開了一個玩笑,並沒有把它搬走,牠怎麼搬回去的?這黃鼠狼是不是成仙,黃大仙,就不曉得了,這是真的,這個不是假的。所以這個社會間事,很多奇奇怪怪的,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從這些經驗,我以後就想到,蒲松齡的《聊齋誌異》應當不是假的,他是到處採訪,讓人家講這些典故,他把它記錄下來的,他專門蒐集這些故事,應當是可靠的。另外就是《閱微草堂筆記》,是紀曉嵐寫的,應該也不是假的。紀曉嵐博學多聞,《四庫全書》總編輯,所以那個我相信有很多都是真實的。科學的精神總得要有證據,證據必須要親自見到,不是親自見到總是有疑惑在裡面。我們見到個幾樁事情,聯想就能想通,那是有可能,不是假的。所以說不相信因果,這個事情麻煩很大,他就有這個膽子敢胡作妄為。果報現前的時候他後悔莫及,所以因果教育就非常重要。
我這幾個月在治牙周病,在台灣八個月,我三月去的,十月才完全治好,八個月的時間。我在台灣見到黃柏霖警官,這是高階警官,他現在還沒有退休,我跟他很熟。早年的時候他就跟我說,他辦這些刑事案件,幾乎百分之八十五都是受害的冤魂幫助刑警把屍體找到破案的;如果沒有這些奇蹟的話,很多案件破不了。所以他把這些案件,破了案之後在報紙、雜誌,甚至於電視新聞上都有廣播。所以他們刑警相信真有鬼,他們辦案有時候遇到困難的時候,就燒香祈禱,希望鬼魂來幫助、來破案,真有效。所以我就鼓勵他,你把你親身所經歷的這些故事,已經寫成一本書。我說寫成書還不行,想辦法到電視台,一個星期去講個一、二次,告訴大家這事情是真的,真人真事,這不是假的。讓社會大眾起心動念應當要謹慎,善惡報應絲毫不爽。所以對於這些不相信因果的人,不知道倫理道德的人,確實佛在經上講「難可降化」,很不容易教!可是如果把事實真相擺在面前,他不能不相信。
今天我們看到,現在是全球聯播一個災難的片子,是「二0一二」,這個東西有好處,全球聯播提高大家的警覺。很難得的,它還有後續,這個電影播出來之後,有很多科學家在討論這個問題。所以「二0一二」,我這幾天同學們收集這些版本,收集了五種版本我都看了。很難得,有一些科學家出來說話,說這個事情有可能,怎麼說有可能?他說這個災難不是從外來的,但是有影響,怕太陽風,太陽風有太陽黑子。科學家的推斷,是二0一二太陽黑子最活躍的一年,它的周期是十一年一次,剛剛好二0一二是它的週期年。而且這一次爆發的程度可能是過去所沒有的,是最嚴重的一次。通常太陽黑子對我們的影響並不太大,只是影響通信、電磁波,影響到這個。但是在二00五年的一次,爆發得比較厲害,因為太陽風從太陽吹到地球,通常是兩天到三天的時間才能到達。二00五年這一次只有三十分鐘,三十分鐘就到了,所以對地球上帶來一些災難,通信大亂。二0一二年它可能是最嚴重的一次,這科學家推斷,如果這個爆發的時候,非常可能引發地球上的火山爆發、地震跟海嘯,那就確實會造成嚴重的災難。地球有沒有能力來預防?現在還沒有能力。但是他們也透了一個信息,說人要改變觀念,要存好心,要行好事,要用愛心來待人接物,他有這麼一段,這個一段跟佛法講的很相應。
大乘教裡面,佛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人的心態與大自然有密切關係,人的心態善良,人的心地清淨,這個災難就少。這樁事情在這些年來,日本江本博士做這個水實驗證明,確實我們的意念水知道。水是礦物,我們的善念,它能夠反應非常美的結晶,我們的惡念,它反應的結晶很醜陋,屢試不爽,所以他跟我說,真的,這不是假的。我在東京的時候,去訪問過他的實驗室,去看過,我還告訴他,我說佛經上說的,不但水我們起心動念它知道,所有一切物質它都知道。物質跟精神永遠分不開,在佛經上講,物質是什麼?講微塵。微塵就是我們科學裡面所講的粒子,基本粒子,不能再分的了。基本粒子裡面有圓滿的信息,就是說它有見聞覺知,那麼小它有見聞覺知,它有受想行識,所以它有感受。所以我鼓勵他,除水之外,其他所有一切物質都可以做實驗,你都能夠把它見聞覺知、受想行識找出來,證明整個宇宙是有機的,它活的,它不是死的,所以山河大地是活的。我們的心善、行善,大地堅牢,這佛經上說的,不會出事情;人心要不善,這個大地就變成鬆了、就軟了,很容易出事情。所以現在科學家談這些問題,也談到心態的問題,這是很難得的,確實給我們的警惕。如果我們從心態上來轉,也許真的能把這個災難化解,縱然不能化解也會減輕。全世界能夠有百分之一的人,一百人裡頭有一個人真正把心態轉變,就會產生很大的力量,能改變這環境。不信,那就麻煩。佛在這經上接著講:
【難可降化。常懷驕慢。】
這些作惡的人,他在這個世間過得還很不錯,他沒有報應,這什麼原因?佛接著說:
【賴其前世。福德營護。今世為惡。福德盡滅。】
這兩句話說得很好,把原因說出來。他在過去、今生曾經做過好事,這個好事如果影響很多人,影響的時間很長,他的福報就很大。雖然作惡,作惡的時候是把他命裡面的福報抵消一部分,他還有餘福,所以他眼前還沒有這些不好的報應;他這一點餘福享盡,他的報應就現前。行善也是如此,我們看到確實好人,真正是好人,但是他過得非常貧窮,日子過得很困苦,這什麼原因?過去生中造的不善他有餘惡,如果他這一生要不是行善,可能他命早就沒有了,他的苦難就更多。好在他這一生當中,他懂得行善,善心、善行,也能夠把他這個惡報抵消一部分,但是他還有餘惡,這個餘惡受盡之後,他的福報就現前。所以古人講「不是不報,時辰未到」,這個道理我們要懂。我們看現前社會真的許多作威作福的惡人,他在社會上有地位、有財富、有勢力。所以有很多人看到這個情形就不相信因果報應,你看做了那麼多壞事,還做大官、發大財、有威勢,沒有報應;那個行善的人,也沒有看到他享福。所以不曉得因果通三世,不是講這一生,與前世有關係。在這一生當中也有先後不同,先作的是真心做善事,那就是他修福;晚年的時候做了很多壞事,沒有報應,這都是他過去、今生這個善心、善行,在那個地方保護他、保住他。
這個經上講『福德營護』,「營」是經營,「護」是保護,他的災難還沒有現前。而實際上,這個現世的果報有,不是沒有,報得很快,那就是過去生中他沒有大善,這一生之前他也沒有做大的好事,造惡業的時候立刻就感得報應。像這些事情報導比較少,如果是多多的能在媒體上報導,會引起大眾的警覺,真的不是不報,時辰未到。佛經上講「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所以經典裡面、祖師大德常常教我們,聰明人要有前後眼,這個前後眼就是認識因果,懂得前因後果。那我們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就不能不謹慎,就不能夠隨順自己煩惱習氣,以後果報太殘酷。縱然我們在這一生受了很多委屈,受了很多困苦,自己總應該反省,不是我們這一生有過失,那就是前世,這肯定的;前世沒有過失,這一生當中肯定有過失。你頭一個想到不孝父母、不敬尊長、不尊重聖賢,這都是過失,所以才招致這一生許多的不如意。諺語所謂「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它有原因的,不是沒有原因的。善因一定有善報,惡因一定有惡果,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像這種大災難,災難太多、太頻繁,怎麼不是報應?必須很細心的去觀察,你才看清楚、看明白。
下面這是講,『今世為惡,福德盡滅』,過去生中修的福,修了大福,本來這個福報可以享一百年,長壽享一百年;因為造惡,五十年福報就享盡,打了對折,福報就沒有了。這不是天地鬼神在做主宰,不是上天在懲罰他,是他自作自受,自己的業力。惡的業力太大,善的業力逐漸微弱,善業抵不過惡業,這個惡報愈來愈強烈。佛法裡面講強者先報,強者先牽,牽是牽引你,你到哪一道去,就這個道理。現在人普遍造的,真的,是佛在經上三千年前所說的,「殺盜淫妄」,這決定不是善業。殺盜淫妄,佛教弟子首先要遠離,佛家講五戒,你不能夠不離。你不離,果報太可怕,果報所感的是三途地獄,三途是餓鬼、畜生、地獄,六道裡有這三道,這三道苦。墮落就是入這個三道很容易,從三道出來可不容易,必須你過去、今生那個惡業,在這個三道裡頭報盡了,你才能出來;就好像犯罪入了監獄,必須刑期滿了你才能出來。這三惡道比世間監獄,那無法相比,你得在這裡面去受。受完之後你出來,出來的時候因為有餘報,所以在這世間是貧窮下賤,你一生受很多折磨,日子過得很苦。而且還有討債的、還有討命的,你過去殺害的這些眾生,無論是有意無意,他要來報復。你過去以欺詐手段欺騙人的,這一次碰到,還要還人。這個事情你要是知道,怎麼能做?欠命的要還命,欠債的還錢。所以從三世因果上來說,人這一生能不能佔別人便宜?佔不到。會不會吃虧?不會。我們眼前被別人騙了,損失了財物,你就想到如果不是我過去騙他,我過去騙他就還掉,帳就了了;如果不是我騙他,來生他還還我。所以你真明白這個道理,你的心就平了。所以古德說「吃虧是福」,心平氣和,是過去生中欠的還掉,心裡多歡喜,還掉!不是欠你的,我放來生債,來生你還我,歡歡喜喜還我。永遠過著心地清淨的生活,這個叫有福德。末後這兩句說:
【壽命終盡。諸惡繞歸。】
壽命盡的時候,就是你的運衰到了極處,這個時候冤親債主統統現前,都在這個時候。所以我們在醫院裡面看到,我有個同學已經過世好幾年,他在中年的時候,是台北石牌榮民醫院住院組的組長,管住院的,我們是同班同學。他告訴我真有鬼,醫院的人都相信,這個病房裡頭,門口有人看到無常大鬼,有人只要一看到,這個房間的那個病人不會超過三天他就走了。這醫生常常看到,護士常常看到,所以他告訴我一點不假,他真相信。我們學佛的人、念佛的人,到醫院是看不到的,為什麼?這身上有光,這些鬼看到你趕緊躲避,就躲開。凡是看到的,都運比較衰的;那個運很強、氣很盛的,鬼怕他,鬼會躲開。到你的運氣衰他就現前,這個時候他就來找麻煩了。『諸惡』就是講的三惡道,所以到這個時候來,欠命的來討命,欠債的來討錢。那一看到病人,病重的人,快要走的人,他會跟家人說:我看到某某人站在那門口。這個我們常看到的,那是什麼?那是真的看到,不是假的。《地藏經》上有說明,他看到家親眷屬都是過世的,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地藏經》上講不是真的,是他的冤親債主變出他家親眷屬來引誘他。因為他看到是冤親債主,他不會跟他走;看到是家親眷屬、親人的時候,他就跟他走。跟他走了之後,他面孔一變就跟你算帳,那個時候你後悔來不及,這些事情也都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念佛人要把自己修學、布施的功德迴向給這些人,為什麼?無量劫來生生世世,我們跟眾生結了多少冤仇,有意、無意的。這些眾生包括畜生,你說蚊蟲螞蟻有意殺的,小孩無知的時候,抓這些小動物當作玩具,玩死為止,有意的,無意傷害的就更多,不管有意無意的,到這個時候,命終的時候他都來了。
我在前面跟大家報告,我們有個出家的朋友廣化法師,他在晚年的時候殘廢了,那是報應。他學戒律,持戒很嚴,一生辦佛學院教學,是個好法師,遭這種果報。他告訴我這業因,他在沒出家之前,他在軍隊他擔任軍需,手上有錢,管錢財,所以用錢就方便。他每天吃一隻雞,他做了三年,大概總吃了一千隻,這是有意的,不是無意的。出家之後,他有一天在洗澡,在浴室裡面,忽然看到這個浴室統統是雞,到處在飛跳,他就躲藏躲得摔了一跤,腿跌斷就殘廢。所以他跟我講:這是那些雞來報復的,重罪輕報。他走的時候也很苦,所以這個殺業多重!一生真正修行都沒有辦法轉業,冤親債主他不饒你。必須真正做大功德迴向給他們,他們得到好處才能夠饒你。
我們自己不了解事實真相,你每天吃這個東西。所以佛勸人,實在忍不過,勸你吃三淨肉,那就是不是為你殺的、你沒有聽到殺的聲音、沒有看到殺,這可以。這是遠一點,實在講市場裡面天天殺的那些,為誰?還不是為你們吃的人。你要不吃,他不就不殺了嗎?所以在古時候,我們大陸上那殺豬的很少,鄉村裡面大概是一個月才殺一次豬,買肉才能吃到一次,所以很少。可是那殺豬的他也害怕,他在殺的時候,提著豬的耳朵告訴牠,他說「豬、豬,你不要怪,不要怪我,他不吃我就不宰,你向吃的去討債。」他那個責任全部推到吃的去,你向吃的去討債,然後才把牠殺死,告訴牠。你看看這冤仇結得多深。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