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乘無量壽經  (第五十八集)  1999/7/31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058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十八頁,經文倒數第四行:

  【我作佛時。壽命無量。國中聲聞天人無數。壽命亦皆無量。】

  這一段是第十五願:「壽命無量願」。底下一願我們也念下去:

  【假令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於百千劫。悉共計校。若能知其量數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十六願。這一章裡面有兩願,這個兩願願文都非常清楚,說明佛的壽命無量。世尊在大乘經裡面,常常說到佛有三身:法身無始無終,這是真正的無量壽;報身有始無終,這也是無量壽;應化身是有始有終,時間長短不一致,那要看眾生的感應。所以應化身是眾生有感,佛就有應。佛住世時間長短,完全是眾生的業力;眾生好學,佛住世的時間長;眾生不好學,佛住世的時間就短。所以應化身是要看眾生跟佛的緣分而定的。

  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住世八十年,他老人家八十歲圓寂的。我們看《無量壽經》,世尊為我們介紹過去世間自在王佛,他教化眾生四十二劫,可見得住世的時間很長。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四十九年,世間自在王佛教化眾生是四十二劫,這個時間長短相差懸殊太大了。我們在經上也能夠看得出來,世間自在王出世那個時代眾生好學。實在講,四十二劫不長,生無色界天,壽命最長的八萬大劫,四十二劫算什麼?眾生造業墮在地獄裡面,命短的都差不多到一萬劫。所以我們從天上、從六道裡面去觀察,四十二劫的時間不算長。可是對我們來講,已經是天文數字了,不可思議。

  由此可知,我們不能不好學,不好學,聖賢都滅度;只有好學,才能把聖賢感應來住世。聖賢住世,幫助我們成就。法藏菩薩,這是世饒王出家之後的成就。他在沒出家之前,是一位在家菩薩,護持佛法,行菩薩道,以善法教化人民,表示教導一切眾生孝親尊師。我們大家都知道,師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經典上沒有記載世饒王孝親的文字,但是記載著他尊師重道的這些文字,他能尊師重道,決定能孝順父母,師道跟孝道自古以來是一不是二。他奮發好學,有大志願,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服務。我們在這個經文裡頭要怎樣去學習,自己應該知道。四十八願是他修學具體的報告,他所學的,他所修的,他所成就的,如何成就自己?如何幫助別人?這一願當中我們明顯看出來。

  第一句他說,這是說他自己,『我作佛時,壽命無量』。古大德有很多說法,這個「壽命」是報身,還是應化身?佛書看多了,自然就能體會。如果說是法身、報身,說壽命無量,就沒有意義。為什麼?本來就是無量,那有什麼好說的。如果說是應身無量,這個意義就長了。世間自在王的壽命,絕不只四十二劫,他講經說法四十二劫,至少我們也把它加一倍。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他住世絕不只四十九年。在那個時候,釋迦牟尼佛應化的壽命應該是一百歲,人壽百歲的時候世尊出現在這個世間。為什麼八十歲的時候就圓寂?化緣盡了。也就是說根熟的眾生已經成就,沒有熟的眾生也幫助他們增長了,沒有善根的人也幫助他們種善根了,釋迦牟尼佛到這個地方來的事情辦完,提前走了。

  他之所以能提前,就是他的工作做得很認真、很努力,進度提前,加快了,這是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魔王波旬對他的要求。佛是非常慈悲,魔王波旬要求他早一點入般涅槃,釋迦牟尼佛答應他了。佛決定沒有妄語,說的話一定兌現,魔啟請的。但是世尊末後還有二十年的福報,佛的福報太大太大了。這二十年福報,就是給正法、像法、末法時期所有出家眾,應當得到的一分供養,佛家講的四事供養。我們今天享受是佛的餘福,餘福這麼大,所以佛是「福慧二足尊」,我們怎麼能不相信?壽命在我們世間人看是屬於五福之一,而且是福德裡面第一福。諸位想一想,如果你沒有壽命,你有財富,你有地位,你有權勢,你有聰明智慧,你有許多眷屬,人沒有壽命不就都落空了嗎?所以壽命是第一福,你得有壽命去享受。沒有壽命,福報再大,自己不能享受,還是等於零。所以壽命是世出世間第一福。

  我們今天稱阿彌陀佛「無量壽」,你看,大家都把壽命看得非常重。他的壽到底是真無量,還是有量的無量?過去不少人這樣說過,提過這個問題。因為世尊在佛經上講過,將來阿彌陀佛也有滅度的時候。阿彌陀佛上午滅度,觀世音菩薩下午就接佛位,就接著成佛了。世界的名稱,佛的名稱,也都換了,改朝換代。這樣說起來,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是應化身。但是他的壽命太長了,稱為無量壽,為什麼?沒有人能夠計算得出來。合下面這一願,我們就能夠體會得到。『假令三千大千世界眾生』,都成緣覺,大家來計算,算多久?算一百劫,算一千劫,算百千劫,都算不出來。這是有量的無量,幾乎是真的無量,這是我們必須要留意到的。所以這個無量,不是一個普通我們所說的有量的無量。

  如果從理上講,一切諸佛如來的應化身,也可以說全是無量壽。諸佛菩薩不僅僅是法身大士,權教菩薩、聲聞、緣覺也常常在世間應化;不但四果羅漢應化在世間,三果的聖人在古代中國史傳記載的就不少。由此可知,大乘小乘,性相兩宗,真正證小果以上的人,都常常應化在世間。為什麼?修積功德,絕不能夠離開眾生。《普賢行願品》裡面說得很清楚,離開一切苦難眾生,你到哪個地方去積德累功?你的福慧、你的定慧到哪裡去修?由此可知,真正修行人,從初發心到如來果地,決定沒有離開眾生的道理,他才能成無上道。但是壽命長,對我們修學,有極大的方便。壽命短促,給修學人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我們道業這一個階段還沒有成就,壽命到了。算是這一生修得很好,持戒修善,來生再得人身,緣分好,又遇到佛法。諸位想想,至少要耽誤十幾年,你不可能生下來就會學佛,總得要十幾、二十歲。這一段當中,停了這麼久,前世所修的差不多都忘乾淨了,這一生要重來,這就是所講的退轉;一個生死是一個很大幅度的退轉。如果壽命長,就可以繼續不斷的修學,能夠做到不退轉。

  我們想一想法藏比丘,如果生在我們這個時代,他決定成就不了。為什麼?壽命太短了;他生在世間自在王那個時代,壽命長。接受老師的教誨,這個經上講得很清楚,是千歲,修行是五劫,這麼長的時間,能夠繼續不斷,我們常講「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成就了。所以我們今天要想成就,時間太短促了,這是我們自己的業障。我們為什麼生在這個時代,為什麼不生在世間自在王佛那個時代?所以一切果報,這是自己造作的,自己要承受。這一句話,固然是老生常談,意義太深太深了。今天世間人,相信因緣果報的人不多了。學佛人裡頭多不多?也稀少了。所以印光大師特別提倡「信因果」,其實古往今來,諸佛菩薩、高僧大德哪一個不提倡?哪一個不重視?世出世法總離不了因果的定律。種善因決定得善果,造惡因要想得善果,決定沒有這個道理。我們細細去讀,古來這一些善惡果報的記載,很清楚、很明白。

  為什麼不能夠隨順佛陀的教誨?為什麼還是念念隨順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我們要不能把這個念頭徹底改過來,這一生成就,往生沒指望了。我說的是真話,佛講的話在經典,好像經典是自古以來的記載,距離我們太遠了,未必可靠。現代人講的就在我們面前,句句提出科學證據,我們聽了不能不信,我們到底是跟佛走,還是跟著世間這些人走?佛祖對我們的心態,瞭如指掌,太清楚了。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上品上生章,講得多透徹?這個註解我們講過,上品上生章我們特別講過這一段。他講的是什麼?叫我們肯定,堅定信仰,隨順佛的教誨,不可以隨順人的教誨。偶爾之間,世間人他們種種這些說法,我們可以把他當作輔助,賓主要分清楚。

  壽命,壽命長短,這屬於業報。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什麼樣的業因得長壽?無畏布施。什麼是無畏布施?諸位都念過觀世音菩薩是大施無畏者,我們就明瞭了,無畏布施就是救苦救難。看到眾生有苦難的時候,我們立刻就要伸出援手,幫助他早一天脫離苦難,這是施無畏。這就是無畏布施,果報得長壽、健康長壽。這是健康長壽的真因緣,決定不是用這些藥物補品,來幫助我們能夠得到健康長壽,那個話是假的。我們在歷史上所看到,許多朝代的帝王,他那一種保健進補,我們世間任何一個人都比不上;但是二十幾歲、三十幾歲死的很多,這不就說明了,醫療保健進補不是長壽之道。歷史上我們看到,我們再看看現在,我們周邊這一些富貴人家,貧賤人家沒有能力談保健,三餐飯都吃不飽了,還談什麼保健?肚子填飽了,就是很萬幸了,哪有資格談營養、談進補、談保健?富貴人家才重視這些。我們看看那些富貴人,他的身體怎麼樣?壽命長短,固然也有八十、九十,不多;四十、五十走的,一半以上。這回來想想,還是佛講的話有道理。

  佛告訴我們,六道凡夫沒有見性。修財布施得財富,你修得多,你得的多;你很歡喜,痛快的修,你得來是非常自在;你勉為其難的修布施,財富是可以得到,得的很辛苦。由此可知,果報的的確確,絲毫不爽。世尊在《法華經》上講的十如是:如是因、如是果、如是緣、如是報,一點都不錯,決定是相應。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修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我們要不肯修因,哪裡會有果報?我們這一生物質條件缺乏,過去生中沒有修財布施;沒有智慧,過去生中沒有修法布施;身體不健康,過去生中沒有修無畏布施。讀佛經才把我們的遭遇真正的因素找到了,那要問我們能不能改變我們的生活環境?答案是肯定的。你把這個原因找出來,只要把這個原因消除,我們就能夠獲得願求當中的果報。我們今天缺乏財富,修財布施。我沒有錢怎麼布施?一塊、兩塊錢總有,多了沒有,能在自己生活當中節儉一點,修財布施。佛氏門中修福,果報都不可思議,在乎你的真誠心。誠心誠意在生活上節儉,省下一點錢,在佛門裡面修布施,獲福有不可思議的,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有很多人疑惑,我這一點點錢,怎麼能夠獲得很大的福報?這裡頭有道理在,你要懂得這個道理,你就堅定信心了。

  今天是觀音菩薩聖誕,也正是新加坡第一尊四面千手觀音開光的日子。我們在佛像上貼一片金箔,這個很便宜,要不了幾個錢。我們現在在二樓義診所裡面,觀音菩薩正在那裡貼金。那個金箔是二十四k的,那一張很薄很薄,我看不要十塊錢,十塊錢可以買好多張,貼在佛的身上,財布施、財供養。這一尊佛像供在那個地方,多少人看到生歡喜心,多少人看到起斷惡修善的念頭,你就想到你的功德有多大?無量無邊功德裡頭有你一份,有你一張金箔貼在那裡,所以福報不可思議。這是種福,看你福種在什麼地方?你這一點福是莊嚴道場,這個道場是正法道場,天天有人在這邊講經,天天有人在這邊念佛。

  傳說當中,八月十八說有大災難要來,明天八月一號了,還沒有預兆;看這個樣子,好像不會來了。丹瑪斯的預言說,恐怖大王自天而降。可是我們不要歡喜太早了,為什麼?還有十八天。確實大災難之前,一定有預兆;實在講,預兆很多,我們粗心大意沒有見到。我們啟建念佛堂的時候,我跟諸位同修說過,我們認真努力依照佛的教誨修學,斷惡修善,老實念佛,為全世界苦難眾生祈福。建念佛堂,二十四小時不中斷,很難得!每天夜晚都有一百多人,上午有兩百多人,下午有四百多人。這樣殊勝的功德,雖然不能夠把這個災難消除,但是把這些災難減緩,災難的幅度減小,時間縮短,這是肯定可以做得到。都在我們一片真誠,真正的懺悔,改過自新才有效果。

  這個道理,大乘經上講得很多,「境隨心轉」。災難從哪裡來的?是我們不善心感得來的,我們現在把不善的心斷掉,以純善的心來修學,處事待人接物,用純善之心。境隨心轉,這是我們理論的依據,絕不是迷信。可是現在麻煩來了,怎麼來?大家看看沒事,一天一天都很好過,佛也不念了,善也不修,惡也不要斷了,我們的心鬆懈了。一鬆懈,危機就接著跟來了,真的災難到頭,後悔莫及。所以念佛堂我們要加功用行,一絲毫鬆懈不得。要知道這個災難的延緩,災害幅度縮小,與我們起心動念,與我們修持,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即使這一些傳說是虛幻的,不是真的,我們也應當藉這個增上緣,將我們自己的道業提前成就,又何嘗不是一樁好事?本來我們的成就要幾十年,甚至於懈怠墮落,現在有這麼一個增上緣,提醒我們,警惕我們,讓我們在短短幾個月當中就修行、就證果,大好因緣,為什麼要懈怠?為什麼要懶散?為什麼要退轉?

  修行要拼命,修行要分秒必爭。你們同學們如果稍微細心一點,我跟你們相處,我在用功,你們知不知道?我每天境界都不一樣,你們跟我接觸的時候,你應當能看得出來,我跟你們談話,你應當能聽得出來。我是要抓住這個機會,希望在短時間我有成就。你們把這個大好因緣捨棄掉了,這個沒有法子,我不能勉強你們,現在這個社會是民主自由開放,誰也不能干涉誰。我只能勸勸你,而且還不能對你一個人勸,勸的什麼?你煩心。我勸大家,你在旁邊聽,你聽懂了是你有善根,你聽了覺得很厭煩,那是你善根薄弱。聽懂了肯做,你有福德,你有福,你這一生有成就。你的成就是你的成就,不是我的成就,各人成就各人。

  我們處在這個時代,對於真正修行人來講是好事,決定不是壞事。處在這個環境裡不用功不行,不克服自己的障難不行,不克服自己的妄想習氣,決定墮落。那一墮,不知道墮到那裡去了,這是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的。修行就是生活,修行就是處事待人接物,修行就是服務一切眾生,一定要用真誠心,絕不能摻雜絲毫虛妄,一定要用清淨心,不能夾雜一絲毫的染污。我們真幹,對待一切眾生決定沒有貢高傲慢心,在一切境緣當中修平等心、修大慈悲心,能夠捨己為人,歡喜幫助一切眾生,全心全力去做,決定沒有吝嗇。我們這樣的發心,這樣的行持,才能感得佛菩薩的護念,龍天善神的佑助。

  我們心轉過來了,圓圓滿滿的轉過來,我們的相貌、我們的體質跟著就轉了。這是我在講經說過很多次,我們修行成就最明顯的是容貌跟體質,一定要懂得。算命看相的常講「相隨心轉」,身體健康長壽也是隨心轉。所以你修行有沒有功夫,功夫得不得力,看看你的相貌,聽聽你的音聲,再觀察你的舉動,就清楚了,這個東西還能瞞人嗎?你到底有沒有真功夫,就是說你是不是真的回頭?如果我們今生體質還跟從前一樣,一定要生大慚愧心,功夫不得力。功夫不得力,說實在話,也是有因緣。人不是生而知之,生而知之那是乘願再來的佛菩薩,我們凡夫都是學而知之。

  你們年輕的法師,不遠千里而來,到這裡來幹什麼?還不是為了「學而知之」。這個地方是一個很好修學環境,有護法菩薩在此地照顧大家,四事供養不缺,比古來祖師大德的日子好得多。我們生活環境是古來祖師大德望塵莫及的,可是我們修學的功夫能不能也超過他?如果我們功夫不能超過他,我們今天的受用,怎能不生慚愧心?我們的物質生活超過他,我們修學功夫進度也要超過他,祖師大德看了他才甘心,他也拍掌、也歡喜。

  從前人晚上看經是在油燈之下,哪有這麼明亮?半個世紀之前,抗戰期間當中,我在學校念書,晚上上自修課一個小時,點油燈,一個人一個油燈、一根燈心。我說一根燈心,現在很多人聽不懂。中國大陸的同修,不曉得你們能不能聽懂?點油燈,一根燈心,那一個光,比蠟燭小很多;大概一支蠟燭,恐怕是至少三、四根燈心,那個光度才能抵得一支小蠟燭。我們在那個房間裡自修,一個教室三、四十個學生,三、四十盞油燈,那個油煙的味道呼吸到鼻孔,鼻孔都是黑的。我們過的是什麼日子?你們今天過的是什麼日子?現代人如果要過我們以前那種生活,你一定覺得這很不衛生,這傷害身體。我們在那個時候,沒聽說這種話,日子過慣了,習以為常。可是在今天這個時代,過這樣苦日子的人不是沒有,恐怕還很多。

  我們享這一點福報,當然過去生中修的,可是這個福報享得盡,不是永遠享不盡的,很容易就享完了。尤其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知道修福,不知道惜福,所以這個福報很快就享盡了。享盡之後怎麼辦?縱然有壽命,福沒有了,壽命是很長,沒飯吃,餓死了,你說冤不冤枉?餓死、凍死,他雖有壽命,還是要死,這是中國古人所講的「祿盡人亡」。祿就是你享受的,你這個盡了,壽命雖然很長,但是也不行,還是要死。反過來,壽命短的人,他一生肯惜福、肯修福,壽命到了,他的福祿沒有盡,還有多的,往往這種人延壽,他沒享完。譬如說他有六十年的福報,他非常惜福,非常節儉,六十歲時間壽命到了,他的福很多,餘福很多,壽命自然會延長十年,延長二十年,延長三十年。這是因緣果報的定律,這是真理,是事實真相。

  我們要不要長壽?要。為什麼要長壽?我們要多一點的時間來修學,時間短促,我們道業沒有成就。如果時間長,縱然我們道業有成就,你念佛,念到功夫成片,確實有資格往生。但是佛在經上講得好,娑婆世界修行一天一夜,等於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假如我們在娑婆世界壽命長一點,再有幾年的時間,我們從功夫成片,修到事一心不亂,到極樂世界豈不佔大便宜?我們生方便有餘土。如果壽命再長一點,我們能夠修到理一心不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所以真正覺悟的人,真正明白人,在娑婆世界其他不爭取,爭取時間。因為娑婆世界的時間太寶貴了,寶貴在什麼地方?也不是沒有道理。娑婆世界進步很難,退轉很快;西方極樂世界情形跟我們這裡恰恰相反,他那個地方沒有退轉,但是進步很緩慢。不像此地,此地可以有大進大退,他那裡不退,但是進得很緩慢,沒有辦法大幅度的向上提升,這個地方可以大幅度的向上提升,所以這個緣,娑婆世界比極樂世界好。哪個世界,都有好的,都有缺點。我們把娑婆世界的優點掌握住、抓住,缺點完全捨棄掉,我們就能得大成就。

  在我們這個世間修行,一生當中能夠達到理一心不亂的人有沒有?有,不是沒有。宗門之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跟淨土宗的理一心不亂完全相同。明心見性,什麼叫明心見性?說這些名詞,讓我們聽起來迷迷糊糊,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明心見性,換句話說,就是用真心,不再用妄心,心性是真心。你能夠用純真之心,就生實報莊嚴土。什麼是妄心?自私自利的念頭,就是妄心。如果我們還搞不清楚,或者是法師你也是凡夫,你也有煩惱,你的話我們未必相信,那拿佛的話來說。《金剛經》上有個標準,用真心的人離四相了,離四相的人就是用真心的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個人在念佛法門是理一心不亂,在宗門裡面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如果你「我」沒有離開,有「我」就有自私,你就有私心。有私心,做怎麼樣的好事,是三界有漏的福報。再大的好事,佛經上有個比喻,「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也是三界有漏的福報。最大的福報,到大梵天去當天王去了,到摩醯首羅天去作天王去了,不能出三界,不能了生死。所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比不上為人演說大乘經上一四句偈。

  這是佛在經上有的沒錯,我們聽了不能相信,佛這個話大概是勉勵我們,勸我們去讀經,大概不是真的。那要不是真的,佛在經上講「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那這幾句話不都靠不住了?我們要有這種懷疑,這很深的罪孽;換句話說,不相信真話,相信假話。佛字字句句都是真實不虛,沒有一個字給你講假話。佛菩薩是真心待人,我們凡夫是以虛誑對待佛菩薩;我們用虛情假意,佛菩薩用真心對人。決定沒有絲毫自己的利益在裡頭,沒有絲毫自己的意願在裡頭,你用的心是真心。我想怎樣怎樣,我以為怎樣怎樣,已經是妄心,不是真心。

  我常常勉勵同學們,我們從哪裡下手?一定要知道,我們要從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捨棄控制那個意念下手。六道所有凡夫,起心動念,都想控制人、控制事、控制物。我們只要細心觀察,三、四個月大的嬰兒,這種形態就表露出來了;他喜歡的東西,他抓得緊緊,控制它;不喜歡的,他就哭。他不會說話,你從他的動作當中能看出他,他就有控制人事物的意念、念頭,這不是好東西。從控制發展就成為佔有,佔有就造業。控制那個念頭是迷惑,惑業苦;佔有是造業,帶來就是六道三途的苦報。所以佛教我們放下,佛教我們捨棄,決定正確。佛菩薩跟我們不一樣的,就是他捨得乾乾淨淨,一塵不染。佛菩薩示現在這個世間,無一不是隨緣。我們凡夫是攀緣,攀緣就是有自己的意思在裡頭。沒有自己的意思在裡面是隨緣,有自己的意思在裡頭是攀緣。

  由此可知,學比什麼都重要,學而知之。這就是為什麼古來這些大德,無論是出家、在家,以親近善知識為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諸位在《高僧傳》上看到,宗門語錄裡面看到,中國大陸這些寺院,山誌記載裡面看到,在家、出家到這個道場,都會住一段相當長的時間,為什麼?親近善友,得到學習的機會。每天有時間讀經,有時間聽經,有時間與同參道友們研究討論,理愈說愈明白,明白幫助我們開悟,幫助我們破除迷惑,我們才能夠得到,真正獲得如理如法修學的成果。這個成果就是智慧、福德,如來果地上「二足尊」,智慧、福德圓滿了;足就是圓滿的意思。

  我們自始至終,從初發心到如來果地,我們所祈求的是什麼?福德、智慧。這兩者都重要,但是對初學人來說,智慧比福德更重要。因為你沒有智慧,你不會修福,你也沒有能力看出哪是福、哪是禍,吉凶禍福你很不容易辨別,所以對於初學來說智慧重過福德。對老修行的人來說,已經開悟了,福德重過智慧。我們在佛經上讀到,就能夠得到很好的證明;菩薩成佛了,智慧圓滿了,還要用一百劫的時間去修福,你想想這是什麼意思?他要不修福,他就得不到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因為相好是福報,所以用一百劫的時間去修福。然後才能度眾生,度眾生不能沒有福。眾生,說老實話,你有智慧,智慧有什麼用?學問再好,不能當飯吃;可是有福報、有財富,那一引就過來了。所以菩薩要成佛度眾生,沒有福報怎麼行?所以要福慧雙修,要福慧圓滿。

  因此世尊教導我們,整個過程當中福慧都要顧到,不能偏重一邊,最好是福中有慧,慧中有福,這叫中道。偏在慧一邊,或者偏在福那一邊,都不是中道;中道要講求福慧雙修,福慧等學。可是真正的福慧,決定是真誠心,有一絲毫欺騙眾生心,福慧都沒有了。祖師大德常常告訴我們,「一切要從真實心中作」,這一句話很重要。我們回頭,第一個就從這兒回頭,過去都是用虛誑心,對待一切眾生,甚至於對待佛菩薩。我們從哪裡回頭?第一個從這兒回頭。從今而後,我們一定像佛菩薩一樣,用真誠心對待一切眾生。你果然從這裡回頭了,你立刻就得諸佛護念,你立刻就得龍天善神擁護。

  他不是擁護你的人,佛菩薩也不是護念你,擁護你這個真心、真誠,這是希有難得的道心。這個心難發,一發就證果。大乘經裡面初住菩薩是發心住,只要你這個心發了,不退轉,就住了,住在真心上了,你就是發心住的法身大士。佛家所講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比喻這一樁事情。屠刀是什麼?屠刀是妄心,虛誑不實的心,屠殺你的法身慧命,法身慧命的屠刀;你能夠放下了,法身慧命得救,你就成佛。為什麼不以至誠心處事待人接物?如果你說我用真心待人接物,我就吃虧了,這一句話是自欺欺人。你用真心處事待人接物,決定不吃虧,虛誑心你吃的虧大了,將來要墮三途,那個虧大了,將來要受惡報,你看你這個虧吃得大不大?所以吉凶禍福利害能看得清楚、看得明白,如何趨吉避凶是大學問。同學們如果在這上面有所體會,我們親近善知識是多麼重要。

  我早年遇到章嘉大師,我跟他三年,他老人家圓寂了。他要是不圓寂,如果要長壽,那早晚我會跟他學密去了,一定的道理;他教我三年,他走了。以後我遇到李炳南老居士,我跟他十年,一堂課都沒缺過,我們屬於常隨眾,他老人家到哪裡,我跟他一道。現在我們要發心,親近一個希有無比的真善知識,阿彌陀佛,決定求生西方。親近阿彌陀世尊,我們這個選擇決定正確,一絲毫錯誤都沒有,十方諸佛如來如是勸告我們。我們在這一願當中要生起嚮往之心,何以故?無量壽。只要壽命長,阿彌陀佛無量壽,他住世長,教學的時間長;我們到那個地方去,壽命也是無量,我們修學的時間長,哪有不能成就?

  世尊在大經裡面常講,凡夫修成佛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無量壽比三大阿僧祇劫長多了,即使三大阿僧祇劫,我們也能夠如期畢業,不會退轉,不會中斷。所以諸佛如來勸我們求生淨土,你說有沒有道理?除淨土之外,他方諸佛世界都有退轉,跟我們這個世界一樣,都有退轉,都有六道;唯獨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六道輪迴。西方世界,諸位仔細去觀察,在十法界裡頭,它只有一個法界,一真法界;它沒有十法界,真純到極處,普賢菩薩法界。佛常常給我們講,菩薩不修普賢行,不能圓成佛道。西方極樂世界,個個修普賢行。本經序分裡面,介紹上首之後,第一句話:「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所以西方世界是什麼世界?普賢法界。

  普賢法界跟大乘菩薩法界差別在哪裡?差別在普賢菩薩的心是純真之心,一絲毫的虛假沒有,一絲毫的「我見」沒有。我見尚且沒有,哪來的我執?這是普賢菩薩,大乘菩薩之所不及。大乘菩薩雖然我執沒有了,「我愛」沒有了,「我痴」沒有了,我見還是有,沒有斷乾淨。怎麼曉得?他的心量沒有達到虛空法界,從這裡能看得出來。他發願要度大千世界眾生,大千世界是個界限,一佛土。發願度無量無邊眾生,他那個無量無邊眾生還是有範圍的,兩個佛土,三個佛土,十個佛土,一百個佛剎,一千個佛剎,他還是有範圍。普賢菩薩那個心量沒有範圍,盡虛空、遍法界,跟彌陀本願完全相應,所以那是普賢菩薩。凡是有界限的都不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決定沒有界限,真正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量大福大,感得壽命無量,壽命是福報。量小,哪有這麼大的福報?

  諸佛如來勸導我們,求生西方淨土,親近阿彌陀佛,向阿彌陀佛學習,一生成就。古人常講,這個法門是當生成就的佛法,那個成就就證得圓滿的佛果,跟阿彌陀佛無二無別,一生就辦到了。他方世界要經歷很多世,生生世世,為什麼?壽命不長。即使是我們看到世間自在王佛說法四十二劫,壽命還是有限,都不長。壽命不長,決定退轉,決定還是有障礙。這是我們要清楚、要明白的,真正清楚明白,你才知道如何去選擇。黃念祖註解裡頭,引用古大德的話來說,「人民壽命無量,淨土第一德」。無量功德裡面,這是第一。

  不錯!是阿彌陀佛威神加持,可是自己也要跟阿彌陀的本願相配合,這才能成就。阿彌陀佛的加持是普遍的、是平等的,是決定沒有分別的,為什麼有的人得到,有的人得不到?得到的人,肯跟阿彌陀佛合作;得不到的人,不肯跟佛合作。佛教我們發心,我們真發心了,跟他合作;佛教我們發心,不肯發心,就不合作。佛教我們修普賢行,我們不肯修普賢行,就不合作。由此可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怎麼來的?看你合作的程度多少,不就這麼一樁事情嗎?完全合作是實報莊嚴土上品上生,只有百分之幾的合作,凡聖同居土裡面去往生了,不就這麼回事情嗎?

  我過去講這個經,講到三輩九品,我跟古人講的不一樣,我是就事論事。佛在這一部經裡頭教導我們的,這些理論、方法、境界,我們百分之百做到,做到就是合作,實報土上上品往生;我們做到百分之九十,打了折扣,不能百分之百做到,做到百分之九十,實報土中品往生;能夠做百分之八十,實報土下品往生。能做到百分之七十,方便土上輩往生,一直到下面下下品往生,也要做到百分之二十,這是我們跟佛合作;百分之二十都做不到,決定不能往生。百分之二十裡頭,諸位同修要注意到,最重要的是真誠心。怎麼曉得?因為「三輩往生」每一段經文裡面,講往生淨土的條件:「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我們就曉得最重要的是發菩提心。菩提心是真心,決定不能用虛妄心。

  世尊在《觀無量壽佛經》跟我們講菩提心:第一個至誠心,真誠到極處,叫至誠心;第二個深心;第三個大悲心。真誠心是體,你沒有這個不行,決定不能往生。深心是好善好德,大悲心是慈悲,幫助別人,這兩種心有淺深不同,至誠心沒有。換句話說,我積功累德多少,無關緊要,最重要真心去做。我以真心,積的是小功小德,能往生,生的品位不高。如果用妄心,去幹這些積功累德,不能往生,果報是三界有漏福報。這一點差別,我們要不能辨別清楚,這一生很容易錯過了,把經裡頭意思誤會掉了。小善小利、小功小德用真誠心去修,凡聖同居土往生的人。

  換句話說,西方世界是真實的法界,一真法界決定不能用妄心。虛誑的心,你想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無有是處。你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也不行,古人說得很好,「喊破喉嚨也枉然」!可見得發真心要緊。至於怎樣修深心?怎樣修大悲心?怎樣積德累功?所有一切大乘經裡面說得很詳細、說得很明白,只要我們常常讀誦,思惟體會,把它落實在生活上,那就是積德累功,就是深心、大悲心的落實;深心是自利,大悲心是利他。一切都以真實心為基礎,「一切皆從真實心中作」,這一句話是善導大師說的。善導傳說當中,他是阿彌陀佛的化身,阿彌陀佛再來。既然是阿彌陀佛再來,那善導說的,就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觀無量壽佛經四帖疏》,也就是阿彌陀佛自己講的、自己註的,我們怎麼能夠不信?

  所以讀到這兩願,我們曉得西方極樂世界純是菩薩,人人皆是無量壽。老師沒有問題了,自己也沒有問題了,再看看同參道友、同學。同學都是諸上善人,個個都是發菩提心,個個都是一向專念,這就是上善之人。數量多少?數不清。不像我們這個世間善人少,不善人多,處處有障礙,人事上的障礙比物質的障礙還要嚴重,物質障礙容易克服,人事障礙很難克服,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障礙。壽量跟西方極樂世界的大眾,願文上說得好,『聲聞天人無數』,西方世界純是菩薩,哪裡來的「聲聞天人」?本經在後面自己有解釋,佛知道我們讀了這個文會有疑惑,所以後面為我們說出來了。

  這是怎麼回事情?這種說法有兩個意思。一個意思,沒有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以前的身分;像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那邊人看到是天人,他是從天人道來的;有些是從聲聞、緣覺迴小向大,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聲聞,這是一個說法。第二個說法,是在西方極樂世界斷煩惱的淺深而說的。我們是帶業往生,一品煩惱沒斷,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之後,煩惱還沒斷盡,等於他方世界的天人;見思煩惱斷盡了,塵沙、無明還沒有斷,等於他方世界的聲聞、緣覺,是這麼個意思。都是從比喻上說的,決定純是大乘普賢菩薩;換句話說,初發心的普賢菩薩,初信位的普賢菩薩,二信位的普賢菩薩,一直到等覺普賢菩薩,統統是普賢菩薩。我們斷證的煩惱頭數雖然不一樣,聰明智慧,善巧方便,跟大菩薩們沒有兩樣,這是西方世界無比殊勝之處。

  第十六願的校量這一段文字,讓我們從這個地方去體會,數量不可思議,這在極樂世界都已經成就了。黃老居士註解裡面,第二百五十六頁,給我們介紹的三千大千世界,他用最近科學家的講法,值得我們做參考。這一願我們就講到此地。

  今天末後還有一個三皈儀式,我們接著做三皈儀式。發心求受三皈五戒的同修,就在自己座位上站起來,其他的同修依舊坐下來觀禮。我們人數多,場地少,著重在實質,不講求這些儀式,這樣就好。現在先哪些同修發心皈依,「皈依證」有沒有拿到?發心皈依的同修站起來,人數不多,不多可以站到前面來。今天發心受三皈五戒的同修們,站到前面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