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講述筆記—念佛法門 事事無礙  (第二集)  1988/4  美國舊金山  檔名:02-023-0002

  請掀開講義第三頁,從第七條看起,「清初彭紹升居士曰:此經闡揚者少,實以無善本故」。淨土宗在中國可以說非常的盛行,自從東晉慧遠大師建立以來,每個朝代修學的人都很多,成就的人也非常之多,大家都是依小本《阿彌陀經》。所以《無量壽經》講的人少,念的人也少,這是什麼原因?清朝彭居士提出他的看法,這個看法很正確,就是沒有一個完善的本子。這部經到中國來最早,在這佛法傳來之後不久,這個本子到中國來,翻譯得最多。在中國從漢到宋有十二次的翻譯,任何一部經典沒有《無量壽》翻得這麼多。但是,所翻的版本內容也出入很大,因此,這些學者就沒有辦法選到底依哪個比較好,因為這樣的一個緣故,給大家對這部經的研究就疏忽了。他這個說得很正確。

  這是什麼原因?這到以後我們會討論到的。古大德他們發現到,這十二種譯本現在所存下來的只有五種,有七種已經失傳了,現在《大藏經》裡面還有五種。就這五種經我們來看,也就是最重要的這個部分四十八願,有些譯本就是四十八,有些譯本是二十四,有譯本是三十六,你看這出入就太大了。根據古德的考證,他們認為這絕對不是同一個原本來翻譯的,因為同一個原本,不同人翻譯的總是大同小異。你看《阿彌陀經》,鳩摩羅什大師所翻的,跟玄奘大師所翻的大致都相同,它原本是一個。由這樣觀察,現在這五種譯本裡頭,至少有三種完全不同的梵文本。於是乎才發現到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這個經是講過很多次。不是像其他經,其他經講一次,當然只有一個本子,梵文本一個本子。他這個經是多次的講,多次的講當然這個法門就非常的重要,是佛特別的悲心。因為每次講,每次結集,他這個梵文原本不相同,所以說從現在這五種譯本來看,到我們中國來至少有三種不同的梵文本。這是把它的原因找出來了。

  為了這個原因,要研究這部經就有會集的必要。所謂會集就是把這幾種原來的譯本,拿來校對,重新編輯,就有這個工作的必要了。最初做這個工作,是宋朝王龍舒居士(王日休)他做的,他這本子留下來到現在還流通,《大阿彌陀經》,《大阿彌陀經》就是王日休(王龍舒)校對編輯的,編成一個本子。這個本子印光大師都很讚歎,認為比五種的原譯本都好,流通也相當之廣。但是,這個編輯也很遺憾,因為王龍舒居士只根據四種譯本,現在有五種譯本,《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這一品,王龍舒居士疏忽了,也許在當時蒐集經典是相當不容易,沒有現在這麼方便,他沒能找得到。所以他只根據四本,漏掉了一本,這個很遺憾的,他這個本子不完備。這樁事情在新會集的序文裡頭講得很詳細,這個序文是梅光羲居士作的,寫得很長,把這個經的歷史淵源,以及歷代承傳與淨土宗的重要性,他敘述得非常詳細,是相當有價值的一篇淨土的文獻。這將來諸位看到經本,都能夠看得到。

  由於這個關係,「蓮公老人悲智雙運,宗說俱通,圓融顯密禪淨於一心,專宏持名念佛攝萬德」。蓮公就是夏蓮居居士,在民國初年我們佛門當中,在大陸上號稱是南梅北夏,稱這兩位稱為大士,一個在南方,一個在北方,這是民國初年兩位了不起的佛門大德。我們現在講的這個本子,就是夏蓮居居士他會集的,他重新編的,編得比過去編輯的都要完善得多。這位老居士在密宗裡面也是金剛上師,成就也是了不起。他的學生黃念祖居士還在,現在在大陸,去年曾經在D.C.住了一個月,我沒有緣分跟他見面。但是,有D.C.那邊同修打電話告訴我,說老居士來了,很難得。這個老居士也是密宗的大德,他也是跟他老師一樣宗教顯密圓融。所以諸位如果是學密的話,你要跟這位上師決定不錯,你不會走錯路。但是,他不傳法,他自己曾經說過,現在密裡面太亂了,太混亂了,遇不到善知識的時候,你會走到魔道,走到魔道你自己不曉得,這是很惋惜的一樁事情。

  真正是很了不起的一位大德,現在《無量壽經》的註解是他作的。我原先以為此人已經不在了,沒有想到他還在,這次到D.C.去碰到這些同修,同修們告訴我,他那時候真是三寶加持,一字之差,所以沒有遭大難。人家找黃念祖,大家以為他叫王念祖,這姓不一樣。他自己也不跟人家說,你叫我王念祖,好,我叫王念祖,就是一字之差倖免這個大難,但是,苦頭吃了不少。這是三寶加持,這位善知識還在這個世間。他這個註解的本子,我們在台北給它作版來流通,大概今年六月底七月初就可以出版了。這是說夏蓮居居士專弘持名念佛攝萬德。

  「冀此無上寶典,饒益當來,乃繼前賢,重行會集」。會集本子在他以前有過三種,宋朝王龍舒居士第一次的會集,清朝彭紹升居士他也做了一次的會集,魏承貫居士也做了一次會集,都是康熙乾隆時間的人。當然他所會集的本子有他的好處,也有美中不足之處。所以夏老居士他重新來做會集本,希望做到盡善盡美,沒有瑕疵,這重新會集。「屏棄萬緣,掩關三載」,這是閉三年關,閉關做什麼?就是專門來會集這部經。「淨壇結界」,這是密宗的,求上師加持。「冥心孤詣,稿經十易方慶經成」,他寫的稿子修改了十次,這才成了一個定本。「蒙慧明老和尚印證」,慧明老和尚也是禪密教淨都通的,我看這個地方那個櫃台上有《慧明老和尚開示錄》,就是那個本子,慧明老和尚是夏蓮居的老師,他老師給他印證。

  「慈舟專講於濟南」,慈舟法師,你們曉得最近還在美國的有一位懺雲法師,懺雲法師親近過慈舟法師,算是慈舟法師的學生,慈舟法師就是專講夏蓮居會集的本子,而且還給它做科判,「并親為科判」。「梅公於中廣播講此經,稱為最善之本」。那是梅光羲在民國二十幾年的時候,在中央廣播電台講過這部經,他就選夏老居士這個本子,稱為《無量壽經》裡面最好的本子。「且在序文中讚曰:精當明確,鑿然有據,無一義不在原譯之中,無一句溢出本經之外」。這是梅老居士讚歎夏蓮居居士會集得好,會集得非常忠實,也就是沒有一個字是用自己的意思加進去,沒有,裡面字字句句都是五種翻譯本的原文,這是做到了忠實。不像前面三種會集本,前面三種會集本它意思是沒錯,換了字,這換了字來說,對後世人來講,是有批評的地方。因為不是翻譯,是翻譯的話,可以用你自己的意思斟酌用詞句,現在是會集,會集的時候你不可以更動人家一個字,所以他這點是比從前做得圓滿。以前這三種本子都免不了有這種瑕疵,他這次避免掉了,所以字字句句都是在原譯本裡面的。

  「艱澀沉晦使之爽朗」,它這五種經比較起來,有些譯本裡面這個詞句很難懂、很艱深,他把它略掉,有的本子在這段一看就很明瞭、就很清楚,他就取這段。所以把很艱難的他都捨掉,容易懂的地方他做為取捨的標準。所以這個本子我們念起來不覺得艱深,好像讀起來很容易懂,很淺顯,但是,義理非常的圓滿。「繁複冗蔓歸於簡潔,凌亂俾成整嚴」,整是整齊,嚴是嚴肅。「闕疏悉令圓滿,必期有美皆備,無諦不收」。諦是真實的意思,真實的意思完全保存住,可以說這個本子的確是做到了盡善盡美。「雖欲不謂之善本不可得也」,我們要說它不是善本這個說不過去,他這個本子會集三年的工夫確實是有價值,大有功於淨土的弘揚。

  「是此本問世以來,講說讚揚,流播中外,見者聞者,歡喜信受,行見大經光明,常照世間」。在淨土宗大經就是指《無量壽經》,通常我們一般在佛門裡面講大經,大經一定是指《華嚴經》。如果我們看了講大經大論,大論一定是指《大智度論》,大經是指《華嚴經》,如果講淨土宗,本宗講大經就是指《無量壽經》,所以此地所說的大經,統統是講《無量壽經》。「無量壽經之善本,於茲慶現,此實為希有難逢之大事因緣也」。這是敘說這次會集的因緣,以及會集的殊勝。

  底下一段是,「八、本經之殊勝在於契理契機」,這是非常重要的。理是講實際理體,實際理體也就是真如實相,我們再講得淺一點、講得白一點,就是自己的本性。佛法裡常講真如本性,說真如本性又好像是懂,其實不懂,為什麼你不懂?因為我不懂,我不懂你們怎麼會懂?本性是宇宙萬有的本體。這個宇宙間一切法從哪裡來的?是從這變出來的,這是它的本體,是它的根本。唯識家所說的唯心所現,十法界依正莊嚴是真心所現的相分,所現的相;唯識所變,這裡面會有種種變化,有十法界這是識變的。心能現相,識能變化,但是,心跟識是一不是二,講心是講本體,講識是講本體起作用,它起作用的時候能現相、能變化,這是經上有這麼個名詞叫實際理體,是說這個東西。

  我們學佛,明心見性也就是要把這個證實,你只要真正證得就叫成佛了,禪家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佛法不管宗派有多少,不管法門有多少,最後的目的就是明心見性。我們念佛這個法門也不例外,念佛這個法門是到西方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去幹什麼?去明心見性。也就是在此地見性不容易,太難了,換一個好環境去修學,是這麼個意思。到西方極樂世界,環境好,老師也好,同學也好,決定不會迷失,決定不會退轉,是最理想的一個修學環境。

  「本經乃住真實慧、開化顯示真實之際并惠以真實之利,純一真實也」。引號裡面所舉的都是本經的經文,來證實這部經確實是契理,字字句句都是如來真如本性裡面流露出來的言語文字,這個契理。特別是惠以真實之利,惠是惠施,佛把最真實的利益給我們,最真實的利益就是即身成佛。諸位要曉得,密宗裡面即身成佛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現在大家搞密偏差太大了,問題太多。我自己學佛,最初接觸佛法的時候,我跟章嘉大師,所以我佛法的基礎是章嘉大師給我奠定的。我跟他老人家三年,他都是給我打基礎,沒有傳法給我,我想跟他學,他都不肯教,不夠資格。所以他給我講,密宗是建立在顯教的基礎上,密是屬於加行,顯教要不通達、不開悟,沒有資格學密。所以學密應該在什麼時候?如果說禪宗是大徹大悟以後,教下是大開圓解之後,念佛是得理一心不亂之後,那就沒有問題。

  所以西藏學密最初要學十二年顯教,那個十二年是一天要學八個鐘點以上,等於是在學校念書一樣念十二年。念了之後還要經過考試,考試及格了之後,它有個學位叫格西。考試及格之後,拿到格西學位之後,修四加行要學三年才有資格灌頂學密,不簡單。哪有一來就學,哪有這個道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現在很多傳密的他把底下都廢棄掉了,密宗說實在話,在佛教裡面來講,它是研究所博士班,博士班的學生要從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念到碩士才可以進來。現在我看傳法的上師,簡單,你幼稚園沒有念,可以,到我博士班來念,馬上博士學位頒給你。我們看了好歡喜,我立刻就得到,結果你想想,你得到什麼?你什麼都沒得到,你被人騙了。

  我在洛杉磯在那邊講經,同修們就告訴我,有個密宗上師給那邊五個年輕人授記,說他們開悟了。他們來問我說是不是真的?我說不曉得。我講經,這幾個人來了,他也來聽,聽完之後他來問我,意思也叫我給他證明一下,他們開悟了。問我,他說我們有沒有開悟?我就跟他說,你沒開悟。他就很生氣,密宗上師給我授記我已經開悟,你怎麼說我沒開悟?我就跟他說,我說你先心平氣和,我沒有開悟,你來問我,我就證明你決定沒開悟,你要開悟了你不會來問我。不要被人騙了,可憐,看你們這些大學生到美國來留學,頭腦竟然這麼簡單。所以學佛要有智慧,要覺而不迷,不要上當,不要被別人騙了。

  我再告訴你們,我出家之後大概第三年,那時候生活非常之苦。民國五十年的時候生活很苦,住在大溪香雲寺,那個廟是個破廟沒人住的,外面下大雨裡面就下小雨,苦不堪言,沒得吃。我那時候在大溪一個星期講兩次經,他們送一點米、送一點菜來,維持最苦的生活。廟裡住五個人,大溪有個齋明寺,屈文六上師在那裡傳密,就派人來找我們,要我們到那裡皈依他,跟他學密,條件是他每個人津貼我們三百塊錢生活費用,那三百塊很值錢。我們住持老和尚寂光就動了心,聽說一個月有一千五百塊錢的道糧,就來開會,找我商量,到那裡去皈依,來問我,我就告訴他,我說我們就值三百塊,三百塊就賣身投靠,這成什麼話?我說他要真正是個密宗上師,我這裡三步一叩首拜到他那個地方,他一腳把我踢到門外,我佩服他,真高明。為什麼?我曉得我功夫不夠,沒有資格學密;我沒有資格,他來找我,他那個密值不值錢我心裡頭有數。我在教下沒有大開圓解;換句話,我還不夠程度,他就來想方法來邀請找我們去。那他的目的很簡單,這麼多一批出家人皈依他了,他的身分地位馬上抬高。怎麼會去搞這個?助長他的名聞利養,助長他在外面弘法的號召力,目的在此地,結果我不上當。我們一定要清清楚楚,你今天遇到真正上師他傳個咒給你,結個緣可以,真正傳法給你,那是在騙你,皈依結緣這可以,傳六字大明咒去念念,這個無關緊要,這個可以。如果真正教你修什麼法門這是騙人的,這不是簡單的事情,所以諸位一定要曉得。

  密宗最捷徑的方法,修淨土,因為淨土跟密是一不是二,淨土是密的顯說,密是淨土的密說。密宗開山的祖師金剛薩埵,金剛手菩薩就是普賢菩薩的化身。我們《無量壽經》第一個菩薩,就是普賢菩薩,淨土法門最初發起的,在華嚴會上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可以說那真正是淨土宗第一代的祖師,所以顯密都是他。西藏紅教蓮華生大士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所以他們是修淨土法門。彌陀化身在中國,我們曉得有三個人,歷史上記載的,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唐朝時候人;永明延壽大師是阿彌陀佛的化身;豐干和尚,天台山後面舂米的豐干和尚,是阿彌陀佛化身。這在歷史上記載得很清楚的,阿彌陀佛在中國三次是記載的,那個沒有記載的就不曉得了,我相信一定不少。所以理與事都得要搞清楚,我們才不至於迷失了自己的方向。這個經與註疏都要討論到這些問題,所以它是會給我們確實的真實利益。

  淨與密都是以西方極樂世界為依歸,為什麼會有這兩大類的法門?這是佛方便不同,這講契機契理,理是一個,眾生的根機不相同。密裡面除了依法之外,它依感應、依神通,但是,感應與神通是建立在法的基礎上,所以它有十二年的顯教,這是法,依法。有三年的加行也是依法,然後到最後那是感應,那是不可思議的感應。沒有前面的基礎,如果妖魔鬼怪來的時候你怎麼辦?他也有神通,他也有感應。你讀《楞嚴經》,《楞嚴經》後面講的五十種陰魔,那個現前的境界,你要是沒有能力,那到底是魔、是佛分不清楚,沒有能力來辨別,所以學密容易著魔原因在此地。

  現在這個密,我有個朋友日常法師,也是你們認識的,他最近兩年對密很熱衷,我就警告他,我說密是好,你真正有幸你會碰到佛密。否則的話,現在有妖密、有鬼密、有魔密、有怪密,妖魔鬼怪統統分布在密宗裡面。真正佛的密少,妖魔鬼怪的可以說要佔百分之九十,佛密佔百分之十,你怎麼會碰到佛密,你沒有遇到妖魔鬼怪?這個問題確實不是個容易事情。我提醒他,他也曉得,他說確實是如此。這是希望大家好心學佛,不要誤入歧途,到後來結局非常的悲慘,那很可憐,真正是個可憐憫者,這是要值得注意的。淨,在顯教裡面淨土它有個好處,它不依感應、不依神通,它依法,只要把經典裡面的理論、方法、境界,我們統統做到就行了。所以不依神通、不依感應你就不會著魔,魔的本事就是搞神通、搞感應,我不要神通、不要感應,魔對你一籌莫展,他沒有辦法動搖你。

  魔如果也依法,那魔就是佛就好了。所以魔他不能依法,完全憑神通、憑感應,拿這個來欺騙眾生的。所以我們依法就能夠遠離魔外,這是顯密不同的地方在此地。密要不要學?說老實話,密是要學。什麼時候學?我也要學,我不在這個時候,因為我對這個事情搞得很清楚,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跟阿彌陀佛學。我現在沒有到西方極樂世界,任何人來教,給我傳密我都不要,我先到西方極樂世界,那是屬於加行。真正密宗的學生是什麼人?八地菩薩,不動地了。所以密宗裡面你看它的儀軌,它的確是真正做到了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一切受用擺在面前確實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樣才行。

  我們今天修法,諸位自己你要冷靜去反省一下,你看看你自己有沒有資格?你這修法會不會起心動念?譬如一般講飲食吃肉,你吃肉的時候起不起心動念?你要起心動念這味道很不錯,你要背因果,你吃人家半斤,將來要還人家八兩,討不到便宜的。七寶供養擺在面前起不起貪心?有一念歡喜就不行了。密宗是要不動地的時候才是正式的學生、正科的學生,等於預科的學生要到什麼時候?圓教初住以上,可以附帶學一點,不算正式學生。那是什麼人?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只能算是預科,不算正科學生。你才曉得密宗高,真正是高。我這些常識都是從前章嘉大師教給我的,我跟他三年,他從戒律上給我打基礎,他告訴我,顯密都重視戒律。那時候他給我打個比喻,戒律的重要,就好像我們從台北到高雄坐火車,那張火車票,必須到達終點站這個票才作廢,不到達終點站這個票你永遠要保存,持戒就這麼重要。章嘉大師本人是吃素的,他吃長素的,所以他這密宗上師跟別的人也不太一樣。這些地方我們都要了解。

  我那時候因為初學佛,章嘉大師非常的愛護,我跟他學很幸運,學生就我一個,一個星期兩個鐘點。我有工作,每個禮拜天到青田街八號他住的地方,他是我們政府給他一棟房子,每個星期他給我兩小時的時間,我問的事情問得很多,他給我講都講老實話。因為我們那個時候年輕好奇,也不懂什麼規矩,剛剛學佛,他也不見怪,非常的慈悲。我就問他,活佛轉世的真的是轉世嗎?他就跟我講不是的,講老實話,太難得了。他告訴我,他轉世十幾次,前六、七世是可能真的,以後眾生福薄了,眾生福薄佛菩薩就不來了。所以他告訴我,被選上了作活佛,以後的成就要靠自己努力,他是真正努力,真正肯學習,這是我們衷心的讚佩他。

  他著作也不少,他給我講的時候,他的著作全是藏文寫的,很可惜,從大陸撤退到台灣,這個東西都丟掉了,都沒有能帶得出來。他寫的東西大概也有六、七百萬字的樣子,實在是不亞於太虛大師全書,很可惜沒有能帶得出來。遇到一個人真正講真話,真正愛護你,他那個態度之慈祥,我在學佛幾十年當中,沒有看到第二個人。你看,他不管在什麼時候他都像在定中一樣,他持咒都看到他在定中,他有一股攝受人的那種力量。這是我們要認識清楚的,學佛發心好,不要被人欺騙了。

  「又本經稱為中本華嚴經,經中所詮之一切事理,即華嚴之事理無礙,事事無礙之一真法界。華嚴祕奧之理體,正在本經」。淨土實在講是難信之法,容易修,難信,很不容易接受。這的確是要時節因緣,還得要過去的善根福德,沒有過去的善根福德,你不可能相信,不能接受,沒有因緣也非常的困難。我對於這個法門的接受,說老實話就是最近的二、三年,才真正透徹的明白。我學佛三十多年,二十六歲開始學佛,我今年六十二歲,我一出家就講經,講了二十九年,明年三十年。過去一切大乘經論統統都講,因為學佛的時候就喜歡研究經論。現在才真正覺悟了,路走錯了。假如在一學佛,我就像現在這個信心來修淨土,給諸位說大概三十歲不到我就上品上生了,怎麼會搞到現在?這是自己耽誤了自己,走了三十年冤枉路。

  那個時候也有老師勸,勸怎麼樣?雖然表面上不反對,但是,總是念念不忘大乘經論,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怎麼能忘掉?全部搞這些東西,哪裡曉得到現在才知道搞錯了。如果我要過去不搞那些經,大乘經藏專搞一部經,專講一部經,要是講《阿彌陀經》的話,那我這《阿彌陀經》講了三十年,今天哪個見到我,不稱我叫活阿彌陀佛。這是真的,搞得太多了,搞到現在什麼都不是。所以東西要精,要專、要精,要一門深入,貪多嚼不爛。不過我講了那麼多東西,實在說這些年在國外弘法都是有點幫助,因為我遇到很多奇奇怪怪的人,各宗各派的人,你說哪一門我都知道。你講禪,《六祖壇經》我講了很多遍,《金剛經》也講了很多遍,禪宗一些語錄,《永嘉大師禪宗集》統統都講了好多遍,口頭禪我比別人強,講不過我。你說密,我這密宗的常識相當豐富,你決定騙不了我,你是真的假的,我跟你一見面,三句話一談我就曉得,唬不了我的。教下,無論是賢首、是天台我都懂得一些,很能夠嚇唬人。但是,嚇唬人這是可以,實在講自己沒有得到真正利益,沒能得真實利益。

  我真正相信淨土是講了十幾年的《華嚴經》,我從民國六十年開始講《華嚴經》,一直到現在沒有中斷,從《華嚴經》裡面我開悟了,悟什麼?悟要修淨土,就悟的這個。《華嚴》是佛經裡面最圓滿的一部經,所以稱之為根本法輪。一切經都是《華嚴》眷屬,都是《華嚴》的枝葉,這是根本法。所以它裡面的教理行果樣樣具備,信解行證次第分明。最難得的後面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做出一個樣子給我們看,帶表演的。所以這在佛法講叫佛經教科書,是最完善的一部教科書。我在這裡面得到的啟示,那就是這樣圓滿的法輪,單單講修行的方法它講了二千多種,說這麼多法門,文殊、普賢選擇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但他自己選擇,他還勸導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四十一位不是四十一個人,是四十一個階級,他從圓教初住、二住,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這裡面的菩薩數量無量無邊,統統勸他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我是看到這個情形看呆了。

  所以就想為什麼?法身大士,如果地位淺的到西方去還情有可原,還能說得通,為什麼圓教等覺菩薩要往生西方?這就是一個問題解真正如來,我們不能不認真去想一想,很冷靜的去觀察到。等覺菩薩到西方極樂世界幹什麼?只有成佛,成圓教佛。所以我們發現藏教的佛、通教的佛、別教的佛,可以在別的地方修,縱然修成了以後,將來要想成圓教的佛,你還是要念佛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出這麼個事實,不管你學哪個法門到最後都到西方。我明白這個事實,我就曉得現在就直捷了當往生西方。我們朋友學其他的法門,等到我們到西方極樂成佛了,他才來。我們看到他,你怎麼這個時候才來?無量劫以前我們兩個就在一塊同修,你看我來得這麼早,你怎麼這個時候才來?必然如此,一定的道理。所以我從這地方覺悟普賢菩薩提倡淨土,在本經一開端,也是普賢菩薩來代表這個法門。

  所以《華嚴經》實在講古德,我是那時候看出這個門道,以後看註解,古人也是這個想法。可見得我們想得沒錯,我以前沒有看到古人這個說法,我自己發現的。發現什麼?《華嚴》、《法華》是誘導我們修淨土的經典,是帶路的,帶到哪裡去?帶到淨土法門。《華嚴經》講到末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經》的結論在哪裡?在《無量壽經》、在《彌陀經》,歸到這個地方。以後古人也有這個講法,這是自己得一個很大的安慰。

  我自己想一個念佛的方法,我也認為是我自己發明的,我在達拉斯、在D.C.教給他們的時候,他們非常歡喜,覺得念佛很有受用。翻到一本行策禪師的《念佛警語》,行策禪師大概是康熙年間的人,是淨土宗第十代的祖師。沒想到他那個方法跟我想的一樣,所不同的地方他是四個法師一班,他分三班,要十二個法師來帶著念。我們現在在美國找不到那麼多法師,我用錄音帶,用錄音帶自動回轉,來當作維那領眾這就可以,就這點不同,其餘繞念、靜念、散念這個構想完全都同。這個看了之後也是得一個很大的安慰,我做得沒錯,有古人給我印證。

  所以往深處去體會才能夠發現到成佛之道,真正一生能成就的。《華嚴》、《法華》最後歸結統統是歸到淨土,這樣才相信淨土法門不可思議,淨土法門真正是難信。我要不走這麼多冤枉路我不肯信。所以有些人我勸人家念佛,你勸我學,你自己過去搞那麼多經典,你這個人私心,懷好意,就叫我學一樣,你學那麼多。我聽了很難過,我說好,你去學去!我學了這麼多年,學了這麼多總算還把路找到,還鑽出來了。這個教像迷宮一樣,走進去不見得能走得出來。你走不出來的時候,你對淨土決定不相信,為什麼?認為它不合理,哪有一個人念句阿彌陀佛就能成佛,這講不通,無量劫的罪業念個阿彌陀佛,罪業能消得了,沒人相信。所以教下很多法師不相信淨土,他自己不念佛,他也勸人念佛,勸人念佛怎麼樣?是看到你太笨,你沒有能力學教,念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生不生他也沒有把握,他也不再多談這個問題。所以從教裡頭走出來太幸運,真正不容易,非常的難得。

  底下講契機,契的根機,「機者:根機。至於契機,更是本經之獨勝」,更是獨勝,「以持名念佛,三根普被,凡聖齊收,上上根全體承當」。上上根就講文殊、普賢,這是大乘圓教的等覺菩薩這上上根,他們都發願求生淨土。「下下根亦可依之得度」,下到什麼程度?「下至五逆十惡,臨終念佛,亦必隨願得生,橫出三界,圓登四土,頓與觀音勢至並肩,可見此法門究竟方便,善應群機也」。這是真正不可思議,下到什麼?下到這個人無惡不作,殺父親、殺母親、破和合僧、出佛身血,這個罪都是墮地獄的,墮阿鼻地獄的罪。佛有沒有辦法救他,使他立地成佛?有,佛有這個能力。怎麼救他?他要肯信,要肯聽話,念佛往生都能得救。

  由此可知,我們雖然是一身的罪業,罪業還沒有造得那麼重,沒有造五逆重罪。他是在臨命終時遇到的善緣,遇到善知識勸他念佛求往生,他這一聽勸告他就能相信,他就發願,就真正懺悔,他能往生。我們想想,我們造的罪業沒他那麼重,我們現在就明白這個道理,就遇到緣,現在就開始努力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必定不是在下品下生,至少也是下品中生以上,不會在下品下生的。這是講的下品下生,確實是一切根性的眾生統統得度,沒有一個不得度的,沒有一個不成就的。要怎樣得度?怎麼個念法?這個很重要、很重要,我們這幾天也都要來討論這個問題,如何來做。尤其是在這個時代大家一定要認真努力,搞別的,我看都來不及了,時間不夠用,這個社會、這個世界會有災難。我的感觸非常的明顯,我每年到各地方去走走、去看看,人心一年比一年壞,這就是預兆。這不是預言,不是一個神話,不是神通推測,看人心,人心一年比一年壞,這就是大災難之前的預兆。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橫出三界,不是豎出,豎出難,橫出容易。一半靠自己的力量,信願持名,一半靠佛的力量加持,所以這個法門叫二力法門。圓登四土,這就妙不可言,這是難信當中的難信。因為我們總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品位很低,大概也好不了到哪裡去。所以那真正是出乎意料之外,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只有智慧,可以說只有智慧,智慧跟斷惑不同,每個人不一樣,神通、道力、受用一律平等,這個奇怪。所以你到那個地方去,你有多大的神通?跟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一樣的神通,這是難信之法,學教的人決定不相信。

  圓證三不退,這個三不退不簡單,三不退是三種,第一個是位不退,位不退在我們這個世間來講,是小乘初果須陀洹才證得位不退。第二種行不退,行不退必須要破塵沙惑,發菩提心不會退到二乘,大乘菩薩不會退到二乘。念不退一定是明心見性的法身大士,所以念念他都向著無上菩提,他不會退轉。但是,他沒有圓滿,不能叫圓證,只是證得而已。所以證得三不退在一般教下講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菩薩,才證得三不退,但是不圓。圓證三不退是誰?等覺菩薩。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哪怕是下下品生的人,他也圓證三不退。換句話說,他的受用、享受就跟等覺菩薩馬上就平等,所以這裡說頓與觀音勢至並肩。我們現在看到觀音菩薩在那裡天天磕頭,求感應,求也求不來;到那個地方是平起平坐,跟觀音菩薩天天握手寒暄。所以教下人看到這個搖頭,這個他不相信,這個話句句都是佛說的,我們不能相信;換句話講,不信佛,對佛不相信。

  佛沒有妄語,《金剛經》上說的,「如來是真語者、如語者、實語者、不異語者、不誑語者」,這個經裡頭字字句句都是釋迦牟尼佛講的,他怎麼會騙我們?所以這個法門的確是難信之法,是不可思議的法門。你要問,修這個法門要多久才能修得成功?如果我們照過去人的經驗,三年決定成功。三年是普通一般像我們這樣修行,如果真正的用功修行,給諸位講三天。哪個法門能比它快?沒有。這個三天歷史上確實有證據,確實有人三天就成功的。三年修成不計其數,太多了,問題你肯不肯幹?所以說任何一個法門沒有比這個更快的,沒有比這個更穩當,沒有比這個更圓滿的。所以這個法門叫究竟方便,是佛的徹底悲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度眾生第一個法門,就是用這個法門。這個法門你不能接受,再給你換個法門,再給你講別的,八萬四千法門,其餘的那是對不肯相信、不識貨的人才給你講別的。對於根性利的人那就用這個法門,一生決定成就。

  再看底下這段,「九、淨宗之妙,在於不離佛法,而行世法;不廢世法,而證佛法。最為方便,隨時隨地可修,不誤世間工作,依舊頓脫生死。既能自覺覺他,廣度眾生於未來,亦復自他俱利,造福社會於今世」。所以諸位要曉得,我們從這個經上去研究就曉得,這個淨土法門為誰開的?為在家居士開的,教在家居士修行的。所以在這個經裡面,我們看前面聽眾的人數,在家人多,出家人少,菩薩眾裡面在家菩薩十六位,出家菩薩三位,所以,你就曉得,它這個經是偏重在家居士修行,這是不可思議。它的特色就是不離佛法,而行世法,的確是《華嚴經》上所提倡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華嚴》那個境界到事無礙的法界,的確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不是任何一個法門可以做得到的。

  但是,念佛這個法門做到了,它確實事事無礙,行住坐臥都可以念佛,不礙事,站著也可以念,走路也可以念,開車也可以念,只要是你不用腦筋的時候都可以念。譬如說我這個工作需要用思考,我們把佛號放下來,我們去思考,事情處理完了之後,我們繼續再念。如果不是用思考的,用體力來工作的,那簡直就沒有妨礙。站著能念,坐著能念,睡覺躺在床上也能念,睡著了作夢也念,真的不障礙。不像修其他的法門,它有一定的儀規,你受它的限制,受它的障礙,這沒有障礙。所以說不障礙你任何的工作,不礙世間法就是不廢世法。而證佛法,佛法就是一心,就是清淨心,念到一心不亂,這是佛法。所以是最為方便,隨時隨地都可以念,不耽誤你一點的工作。而且還有很大的好處,你功夫用得得力了,第一個好處你自己得清涼自在。第二個是你工作不會疲乏,你工作量再多,你不會累,有這個好處,當你疲倦的時候一提佛號精神就振作。

  所以說念佛會念累,那不如法,那沒有念到上道,念上道是愈念愈有精神,愈念你的體力愈好。諸位要認真去修學你就曉得,你可以能在實際念佛當中去體驗,有很多殊勝利益。念佛的時候因為你妄念少了,你頭腦清楚,增長智慧,身體強壯,健康長壽,這是你念佛能得到的。成熟之後你隨時可以往生,真正念到這個功夫,想什麼時候走什麼時候可以走得了,想多住幾年也不礙事,真的生死自在。我們講廣度眾生,我們博地凡夫拿什麼來度眾生?任何一個法門我們自己沒有把握,自己沒有把握怎麼能叫別人得度?這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勸人念佛這是決定不錯的,我們真正要想幫助別人了生死出三界,開智慧證菩提,勸他念佛決定不錯,與十方諸佛度眾生是無二無別。

  十方諸佛度眾生剛才說了,第一個方法,就是勸他念佛求生淨土,第一方法。所以本經列的上首,第一位上首是憍陳如尊者,你看,我們在其他一切經上沒看到。所以諸位展開經本,你看前面列哪幾個人,他那幾個人不是隨便列的,是代表這個經的,他表法的。憍陳如尊者是釋迦牟尼佛成道之後,在鹿野苑度五比丘第一個得度,第一個開悟證阿羅漢果。把他擺在此地,擺在第一位,就是說這個經度眾生是第一經,他代表這個意思,依照這個經來修行,是諸佛度眾生的第一經。所以大家展開經,你看列在上首的名字,你看它列哪些人,不是隨便列的。

  末後這條說,「十、經云: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這是本經裡面一段經文,跟《法滅盡經》裡面所講得完全一樣。佛法將來會逐漸逐漸消失,法會滅的,一切經法都滅盡了,這部經最後滅。一切經都沒有了,這個經還留在世間還留一百年,就是在那時候遇到這部經的人,肯相信、肯依照這部經的方法來修行,他想什麼樣的成就都可以得度。所以說隨意所願,他想生天他可以生天,他想往生淨土他可以往生淨土,可以隨意得度。你才曉得這部經的功德不可思議,這部經確實超越一切法門的功效。

  「誠此界他方一切有情,離苦得樂,究竟菩提之法要也」,此界是娑婆界是我們這個世間,他方是十方諸佛世間。十方諸佛沒有一尊佛不講這部經,沒有一尊佛不宣說這個法門的,佛心多慈悲,希望眾生快快成佛,希望眾生立刻成佛,立刻成佛的方法只有這個。除非他不能接受,那沒有法子了,再用別的方法拐彎抹角來誘導他,到最後還是歸到這個方法,正是《華嚴》所說的十地菩薩不離念佛。他再修其他的法門修到十地菩薩的時候,他還回過頭來,再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最後還是要到這一站,不過繞的圈子很大,費的時間很長,這個事實的真相我們要明瞭。這是前面一段概略的介紹。

  下面這就「十門開啟」,介紹本經的大意,這邊是概要,我們請看「概要」裡面,第一段「教起因緣」。

  在第五頁倒數第四行,第一個大段裡面,「明大教與淨土法門之興起」,大教就是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一切法不離因緣」,佛法是因緣生法。「大教之興,因緣無量,而無量因緣,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像佛說《華嚴經》無量因緣而說的,絕不是簡簡單單說的。可是把無量因緣歸納起來,我們找一個總綱領,這個綱領就是一大事因緣。什麼叫「一大事因緣」?

  底下有解釋,「法華云: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佛為什麼到這個世間來成佛?簡單說這一,禪宗上常說「識得一萬事畢」。一是講什麼?《華嚴》裡面講一真,只有一才是真,二就不真。我們再舉一個最簡單的概念,我們這個心到一心的時候是真心,二心就是假的,三心二意,假的不是真的。我們現在所用的心就是用的三心二意,這個事情麻煩,因為你用三心二意,所以你就有六道輪迴。三心怎麼說?唯識裡面講三心,心意識,心是阿賴耶,意是末那第七識,識是第六識,或者包括前五識,心意識是三心。二意就是講的第六、第七,第六是意識,第七是意根,這叫三心二意,第六識的功能是分別,第七識的功能是執著。所以我們一天到晚所用的分別、執著、打妄想,這就是製造了六道輪迴,自作自受,這個事情是麻煩事,這是大事。

  所以佛出現於世間教我們什麼?教我們一心,一心是真心,真心所對的境界是一真法界,這是一真。我也是從《華嚴》上體會到這個意思,我發現到,《華嚴》講的一真法界,《彌陀經》講一心不亂,一心能入,一真是所入,怎樣才能證得《華嚴》的一真法界?念佛,念到一心不亂,一真法界就現前了。有這麼密切的關係,我們心一,法界就一,確實是平等,沒有差別。我們才一念分別執著,一真法界馬上就變成無量無邊的法界了,不止十法界,這是大事,這一大事就講這麼一樁大事。這樁大事,這個世間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學術都沒有討論到,所以佛只好出現在世間 他來說。為什麼?沒有人發現,沒有人探討,沒有人想到,佛只好來給我們說,出現在世間。如果其他的宗教或者是哲學也討論到這個,佛就不要來了,來幹什麼?你們做得到的,佛做得到,你們也做得到,佛就省事了,不必惹這個麻煩。看到你們都做不到,佛不能不來。佛不是好事,佛是不得已,沒法子,不得不來。如果有人代替,佛就不會來了,所以說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

  因此,佛法與一切宗教都不相同的,如果諸位能夠把握這點,你修行也不會走錯路,因為這都是綱領,都是原則,那就是一。念佛求一心不亂,參禪求禪定,禪定就是一心,你們講二心就得不到定,一心才定,二心就不定了。研教,教要大開圓解,一心才大開圓解,二心那個教就不行,為什麼?一天到晚胡思亂想這怎麼行?什麼叫大開圓解?這個經我沒看過的,一翻開一看意思統統明白,這叫大開圓解。這個經我要給你們講,事先去找參考書好好準備準備,這是翻譯,上台胡說八道不見得講對。佛說的經從一心裡面流露出來,我們自己要得一心了,展開經卷心心相印,這個經誰寫的?這等於自己寫的一樣。自己寫的哪有自己不懂!所以你用的心跟佛心相同,佛的意思你就明瞭了。所以,盡可能的不要用三心二意,所以佛法裡講發菩提心,菩提心是一心,菩提心是覺心,三心二意是迷惑、是不覺,這是我們應當要避免的。

  「華嚴云:如來成等正覺出興於世以十種無量無數因緣……乃至廣說如是等無量因緣,唯為一大事因緣……唯欲眾生開示佛知見故。亦即欲一切眾生開明本心,同佛知見,等成正覺也」。這是佛出現在這個世間的理由,佛建立佛教在世間的原因在此地。他是要幫助我們,幫助我們開悟,幫助我們明心見性。我們真開悟,明心見性了,就跟他的思想、跟他的見解、跟他的行為完全相同,佛佛道同。《法華經》裡面講「入佛知見」,佛是為這麼一樁事情而來到這世間的,所以佛對我們這個恩德,我們沒有法子報答的。如何能報佛恩?你就相信,你就聽話,依教奉行這就是報佛恩,我們自己這一生真正有成就。這是講大教,一代時教的因緣。

  「本經興起因緣亦復如是」,這是講到《無量壽經》。「經云:我觀如是利益安樂大事因緣,說誠諦語」。這引用裡面是《無量壽經》經文,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觀如是利益安樂大事因緣,這是講他看這個西方極樂世界,念佛往生這個利益安樂,是十方諸佛世界所沒有的,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說誠諦語,說真實話,我們要相信,要肯念佛求往生,那這個利益安樂大事你找到了。這個大事就是到那裡明心見性,到那個地方一心不亂,到那個地方成佛作祖,一到西方極樂世界沒一樣不成就,樣樣圓滿成就,佛為這個來給我們說這部經,來勸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末後這段「疏鈔云」,這是蓮池大師《彌陀經疏鈔》裡頭的一段話,「今但一心持名,即得不退。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若能諦信,何須遍歷三乘,久經多劫?不越一念,頓證菩提,豈非大事」。蓮池大師這幾句話說得非常好,念佛大家要特別注意一心持名,所謂一心就是念佛的時候不要胡思亂想,不要一面念佛一面又想別的,那你的佛號就念不好。所以念佛的時候必須放下萬緣,這時候什麼都放下,單單的去念佛,或者是想佛可以,持名念佛裡頭可以加觀想,想佛那一定想阿彌陀佛。不能我念著阿彌陀佛想藥師佛,這不行,念著阿彌陀佛想釋迦牟尼佛這個不行,那就錯了,那就打閒岔了,我念阿彌陀佛想阿彌陀佛可以,這個相應,這個還是叫一心。如果我念阿彌陀佛想本師釋迦牟尼佛,這個不相應,這二心,這不是一心。

  這點一心持名這很重要,你能一心持名,你就得不退轉,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它這個訣竅就在此地。所以這個法門實在講真是簡單到極處,只有九個字大家記住,第一個「不懷疑」,決定不懷疑,第二個「不間斷」,第三個「不夾雜」,你只把這九個字做到,你就成功。所以功課像早晚課,真正修淨土的人早晚課一樣,一遍《彌陀經》,三遍往生咒,就是念佛號,佛號是愈多愈好。念經的目的在什麼?在定心。因為心的妄念多,這遍經念下來心定了。因為一心持名,一遍經念下來的時候心定,妄念沒有了,心定,這個定心持名才有功德。如果你心清淨;換句話說,經都可以不要念了,經都不必念。因為心不清淨的時候念一遍經收心,所以念經的目的是在此地。一切的功夫都在佛號上,經上講得很清楚,執持名號。

  這就是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前面我們講過,《觀經》裡頭說這個理論,「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能念佛的心是本來佛,現在又一心持名念佛。能念佛的心是理,就是真如本心,能現,我們現在一心持名這是所現,就是唯識所變。心本來就能現佛,現在我們用識又叫它變佛的境界,這在理上講一點都沒有差錯。佛境界現前,西方極樂世界殊勝莊嚴也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同樣一個道理,《無量壽經》說明這個原理。底下大師就勸我們若能諦信,諦是真信,你要是真正相信,一點懷疑沒有的話,何須遍歷三乘。這就是不要經過階級,沒有那麼多階級,不需要了,也不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你一生就成就了,你一步就成佛了。所以這是圓極頓極,不越一念,頓證菩提。拿這個來解釋一大事因緣,那是解釋得最圓滿不過,解釋得太好了,這就是大事因緣。

  「可見淨宗正是直指頓超之法,以念佛心,入佛知見,淨宗之興起,正由此大事因緣也」。跟如來一代時教的大事因緣完全相符合,這跟其他宗派、其他經典不一樣,它與一代時教的興起因緣是同一個,而且真真實實。所以佛出現在這個世間為什麼?就是講淨土法門。因為淨土法門你們不肯接受,不能聽了,好,那再遷就你們,再講些別的,你們歡喜的,你們去修。所以說八萬四千法門,是佛不得已多餘講的,這個法門是佛主要講的,顯示這個意思。所以古德在這個經上講,我們一生能夠遇到這個法門,是無量劫來稀有難逢之一日,今天碰到了,碰到了怎麼?你這一生成佛的機會到了。因為你不遇到這個法門,你這一生成佛不可能得到,你來生來世還是要修,生生世世要修。碰到這個你這一生成佛了,這是真真實實的大事因緣。我們時間到了,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