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  (第三十四集)  1992/6  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  檔名:02-012-0034

  請掀開經本第四十二頁,倒數第三行:

  【泉池功德第十七。】

  在這一品經裡面,也是要介紹西方世界的生活環境。

  【又其講堂左右。泉池交流。】

  這個『講堂』是阿彌陀佛講經說法的場所。西方極樂世界之大,我們在前面已經讀過這一段經文,既然是人數沒有法子計算,星球之廣大當然更不可思議。阿彌陀佛究竟是一個講堂,還是多數講堂?如果是一個講堂,這麼多的人如何來親近阿彌陀佛。所以在經典裡面,我們三經合起來看,《觀無量壽佛經》跟這一部經、《阿彌陀經》合起來看,西方世界阿彌陀佛分身、化身無量無邊。因此,幾乎是任何一個地區、任何一個人每天都能夠見到阿彌陀佛。由此可知,阿彌陀佛的講堂是處處都建立的,處處都有。

  講堂的殊勝,絕對不是說阿彌陀佛分身的講堂會遜色一點,在我想不可能,因為那邊是平等世界。即使往生人所居住的環境,也跟佛無二無別,何況佛的講堂!講堂的周邊都有『泉池』,這個「池」就是經上常講的七寶池、八功德水,寶池德水。

  【縱廣深淺。皆各一等。】

  我們從這個文字上來看,講堂不是一個,寶池也不是一個。如果只有一個的話,就不能講『皆各一等』;「皆」就不好講,「各」也不好講,那就一個還有什麼好講;這一定是指的多數。

  【或十由旬。二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

  這個池大小不一樣,每一個佛的講堂外面的寶池大小不相同。池、蓮花、水是阿彌陀佛性德流露的。但是在受用方面講,是十方往生的人他們受用,這些人無始劫以來的根性不相同。有一向修小乘的,有小乘人的執著;有修大乘的,心量比較寬廣,還有少數修一乘法的。因此,這受用的人,他們所感應的池有大小不同。不是阿彌陀佛故意變化的有大有小,不是,阿彌陀佛絕對沒有起心動念。正是《楞嚴經》上所講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個就對了,就正確了。

  所以心量大的,到那裡你見的池也大,一切都大;心量小的,你縱然見到佛相,也小,見什麼都小,完全是隨著心量在變化。

  【湛然香潔。具八功德。】

  這個八種功德,《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講得很清楚,這個地方就省略掉了。《無量壽經》跟《阿彌陀經》只講八功德水,沒有說哪八種,這八種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觀經》裡面告訴我們,簡單的說,第一種,水澄淨,就是很乾淨,水乾淨,沒有一絲毫的污染。第二種是甘美,水是甜的,水帶甜味。第三是清冷,就是清涼的意思,水很清涼。第四是輕軟,不像我們這個地方的水很重,那邊的水很軟、很輕。第五是潤澤,我們這一邊也有,就是水有滋潤的功能,這個地方我們這個水也有這個功能。第六是安和,因為人心清淨,所以感得外面環境都非常祥和,不像我們這邊的水險惡。第七,它有能力除饑解渴,我們這邊的水可以解渴,不能除饑,饑餓的時候喝水不會飽,它那邊可以。由此可知,這個水的養分非常之高,含的營養很高。第八,它能夠長養諸根。所以有這八種好處。我們這邊的水如果是不清淨的時候,喝了會有疾病;它那邊不會,那邊的水飲了之後,什麼樣的病都可以能消除,所以能養身。

  【岸邊無數栴檀香樹。吉祥果樹。】

  這是講寶池四周,樹木很多,各式各樣的樹都有。

  【華果恆芳。光明照耀。】

  樹是寶樹,當然有光,它也有香。

  【修條密葉。】

  『修』是長,這個枝條很長,葉很密。

  【交覆於池。出種種香。世無能喻。隨風散馥。沿水流芬。】

  雖然文不多,形容這個環境之美,我們已經能夠體會到。

  【又復池飾七寶。】

  這是池周邊的裝飾。

  【地布金沙。】

  我們這邊池底都是泥沙。它那邊地質是七寶的,所以池底是金沙。

  【優缽羅華。缽曇摩華。拘牟頭華。芬陀利華。】

  這是略舉。實在講,西方世界寶池裡面的蓮花,色彩也是很多很多,美不勝收的,經上只給我們舉出四種。這四種,此地都是梵文音譯的,『優缽羅』是青色的,就是青色的蓮花,青蓮花;『缽曇摩』是紅色的蓮花,『拘牟頭』是黃色的蓮花,芬陀利是白色的蓮花。《彌陀經》上講的四色,此地也是講四色,這四色是略舉。實際上,底下一句說:

  【雜色光茂。】

  『茂』是茂盛。

  【彌覆水上。】

  這一些蓮花是阿彌陀佛的願力,集合眾生的願力,彌陀本願加持。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十方世界的眾生,真正發願往生,七寶池裡面就長一朵蓮花。你念佛的功夫深,信心堅固,這個花就一天比一天大,光色一天比一天美,將來自己往生,花就是自己托生之處,蓮花化生。而且經上講得很奇妙,你這一朵花的時候都有你自己的名字,像名字刻在花上一樣,這個不可思議的。

  我們在經上讀到,古德也曾經為我們說過,這話究竟靠的住、靠不住?實在講,在舊金山就有一個證明,我想許多同修熟知的,舊金山有一位居士,她在念佛的時候看到一朵蓮花,蓮花上刻的是她自己名字。她來告訴我,她是在念佛堂止靜的時候,就是坐下來念佛的時候看到,她說蓮花光色之美,說不出來的。這親眼見到的,她來告訴我。我勉勵她好好的念佛,你自己已經看到了。

  可是如果你要是退心了,或者羨慕其他的法門,就雜修了,你這個蓮花慢慢就枯掉了,最後就沒有了。心一變,花就沒有了。所以佛菩薩祖師大德教我們天天念阿彌陀佛,時時想念西方世界,長養諸根,這個蓮花就是諸根的總相。

  所以往生的人,生到那邊蓮花大小不一樣,光色也不一樣,這是看你念佛功夫的淺深。那是真的,這個世間所有都是假的,不要在這上用心。在用心,真正用心在念佛上,你這個花愈大愈美,將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花開見佛,時間來的快速,成就的圓滿。這是真的,其餘都是虛妄的。再看底下一段:

  【若彼眾生。過浴此水。欲至足者。欲至膝者。欲至腰腋。欲至頸者。或欲灌身。或欲冷者。溫者。急流者。緩流者。其水一一隨眾生意。】

  我們念到這個地方。這是指池子裡面的水能如人意。在西方世界,大眾沐浴、飲用都是這個七寶池裡面的水,水能如人之意。你想淺,水就淺了;想深,水就深了。想水涼一點,水就涼了;想熱一點,它就熱了。它能隨人意。不但這些能隨人意,如果想這個水像我們現在雨淋,從上面灌下來,水也可以從上面灌下來,沒有一樣不如意的。這是說它能隨人意。

  【開神悅體。淨若無形。】

  前面一句是水的德用,它真正的好處。『開』是開啟,『神』,實際上就是我們的覺性。它能開發我們的覺性,也就是能夠幫助我們破迷開悟。這個水常常在裡面洗,就能夠破迷開悟。『悅體』,「體」是身體,身體觸到水,這是觸受。西方世界六塵皆是佛法,所以能得法喜充滿。

  『淨若無形』是說明寶池八功德水的樣子。它這個清淨就像我們這個世間空氣一樣,空氣布滿在我們這個星球周圍,我們在這裡面似乎不感覺它的存在;西方世界,在寶池裡面沐浴這個情形,那個水之輕軟、潔淨就好像我們這邊的空氣一樣,「淨若無形」。

  【寶沙映澈。無深不照。】

  這是講池底金沙,金沙也放光明,西方世界是光明世界。

  【微瀾徐迴。轉相灌注。波揚無量微妙音聲。】

  這是說水有波浪,這個波浪不是大的波浪,大的波浪就很兇猛了,我們不願意見到,微波。顯示非常之美,『徐』是慢慢的在迴轉。『轉相灌注』,這個水池灌那邊的,那邊灌這邊的,這個流水就有音聲,音聲說法,音聲微妙。

  【或聞佛法僧聲。】

  這是念三寶的音聲。這個流水的聲音也在念三寶。或者聽到:

  【波羅蜜聲。】

  『波羅蜜』是代表大乘佛法。你想聽什麼經,想聽什麼法門,你自然就聽到。兩個人同時在一起,我想聽《華嚴》,我聽的,佛給我講《華嚴》;你想聽《法華》,你聽的是佛給你講《法華》,彼此各不相妨礙。隨你的根性,隨你的愛好,沒有一樣不滿願的。

  所以我們今天曉得這個世界是亂世,障難重重。障是障礙,難是有災難,阻撓太多了,聰明人一心一意只求往生。至於許許多多大乘經典要不要讀誦?要,現在不讀誦,到西方極樂世界再去讀誦,我全心全力專求淨土,這就對了。

  我們在最近四十年之內,我們親眼看到的,親耳所聞的,往生真實的瑞相。這往生人裡面,差不多三分之二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的,居然佔大多數。他靠什麼往生?就是一句佛號。往生的瑞相,出家這些法師比不上。

  在我們台灣,民國五十七年,台南將軍鄉有一個老太太,那沒有念過書的,念佛念了三年,走的時候站著走的。她老人家往生這一樁事情,現在南部人還記得很清楚。我是去年在高雄講經提到這個事情,聽眾當中很多人來告訴我,他們都知道。這一位老太太心地非常善良,非常忠厚,不懂佛法,凡是所有一些神廟、佛廟她都拜,跟我們台灣一般習俗差不多,她統統都拜。

  她在三年前娶了個媳婦,媳婦懂得一點佛法,就勸她不要到處亂拜,專拜阿彌陀佛,專念阿彌陀佛。這個老太太很有善根,她居然聽她媳婦的勸告,就開始專念。這樣念了三年。

  往生的那一天是晚上,吃晚飯的時候,她也沒告訴家裡人,她只吩咐家人吃晚飯不要等她,她說她要去洗澡;吃晚飯不要等她,你們先吃,她要去洗澡。家裡人很孝順,還是等她。等了很久,沒有看到她出來,就到房間裡面一看,真的洗了澡,換了衣服,也不在房間,家裡有一個小佛堂,到佛堂裡看到她,站在佛堂當中,面對著佛像,她穿的是海青,手上拿著念珠,叫她也不答應。仔細一看,她走了,她站著走的;自己洗澡換衣服,站著走。她不懂佛法,就一句佛號。

  倓虛法師告訴我們的,哈爾濱極樂寺的修無師往生,這個事情知道的人很多。修無師也是不認識字,也是沒念過書,在出家之前,他好像是作泥水匠的,做小工的,覺得生活很苦,出家了。出家什麼也不會,就念阿彌陀佛。常住裡面粗重的工作,他都做。往生的時候自在,預知時至。再看我們這個經書本子後面,「念佛論」上,修無師往生這一段記在此地。

  你看青島張氏,那是個女居士,也不認識字,先生是拉黃包車的,我們曉得這個工作非常辛苦,一家四口,一天不拉車,一天就沒生活過。她是青島湛山寺的信徒,湛山寺是倓虛法師建立的,他們有個念佛會,每一個星期有一次共修,她參加共修會,她不是到那邊去念佛共修,她是去做苦工的,在廚房裡幫助洗碗洗筷子,做這些事情。人家往生,預知時至。

  所以實在講,往往知識分子念書念得很多的人,不如這些老太婆們,不識字,她們心地真誠、謙虛,絕對沒有一點貢高我慢,一句佛號念到底,問其他的,「我什麼都不曉得」,總覺得自己不如人,往往這種人成就無比的殊勝。

  我在台中求學,李老師勸我很多次,叫我學這些老太婆,學愚,不要學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這個愚人一句佛號念到底,沒有不成功的。所以我們看到這些人往生的瑞相,都沒有生病,都是預知時至,坐著走的,站著走的,我們都看到這種現象。

  所以「法門無量誓願學」,我就統統把它等待到西方世界以後再學,現在要把全部的精神力量集中在念佛,決定求生淨土。在這個世間,人家都好,我跟人家比,不如人,樣樣都不如,我只曉得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想學的東西太多了,見到阿彌陀佛之後再學,那個時候穩當,壽命也長,有足夠的時間去修學,有好的環境讓我們修學。

  即使在修學環境上,也是今非昔比。我們現在處的這個環境不如從前,善知識很少,真正同參道友能幫的上自己忙的也不多。而說實在的話,障礙自己的人多,就是世間人知見太多。這個人說這個好,那個人說那個好,到底哪個好?心亂掉了。佛在經上一再告訴我們,最要緊的,清淨心,心淨則土淨。所以專一的人,心容易清淨;學多了的人,心就很難清淨了。這為什麼要專,不要多?佛法實在是貴精不貴多。

  但是我們修福,像我們平常的時候發心來印經,這個是多好!為什麼?提供無量無邊的眾生,大家根性不相同,愛好不一樣。所以我在台北創辦「佛陀教育基金會」,我們印送經書,供養四眾。我們是什麼經都印,顯教、密教的都印,我們只有一個原則,只要它是正法,它不是邪法,我們都提倡,我們都印。我們自己不學這個法門,有別人學這個法門,我們要供養他,提供他。所以我們不侷限在我修淨土就專弘淨土,專印淨土,其他的我都不印,這個也不好;我們幫人家忙要普遍、要廣大。自己修的是一門深入,別人喜歡學什麼,只要學的是正法,我會盡心盡力的幫助你,我也讚歎你。所以心量要廣大、要清淨、要平等,我們到西方世界,我們蓮花就大了;不要學的小心量,要圓融,不要執著。這個地方講的「波羅蜜聲」是大乘佛法。

  【止息寂靜聲。】

  『止息寂靜』就是禪宗裡面修學的方法。禪宗最早到中國來,他們主要的方法是觀心,到以後眾生的根器不如古人,換句話說,妄想雜念多了;妄想雜念多,觀心就觀不成功,所以才改作參話頭;參話頭比觀心要容易,用這種方式。這兩種方式都屬於「止息寂靜」,都屬於這個意思。

  【無生無滅聲。】

  這是講果地上的境界。十地菩薩以上所證的清淨寂滅。

  【十力無畏聲。】

  如來果地上有十種特殊的能力是其他人所沒有的。法身大士雖有這個相似的『十力』,可是比如來果地上這個能力,那還是相去很遠很遠,這「十力無畏」。

  【或聞無性無作無我聲。大慈大悲喜捨聲。甘露灌頂受位聲。】

  『無性無作無我』通大小乘,大小乘裡面都有這個教義。『大慈大悲喜捨』,這不但通大小乘,也通人天。你看色界天裡面,佛就給我們講,除了修四禪八定之外,要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才能夠生到四禪天。如果沒有慈悲喜捨,單有定功,生到天上,可能都變成阿修羅了。阿修羅有天之福,沒有天之德;天之德是慈悲喜捨,所以這是必須要修的。

  有人問為什麼會變成阿修羅?阿修羅福報那麼大,雖修福,他沒有注意修德,所以他有分別、有執著、有我慢,有驕慢、好勝、嫉妒,他這一些煩惱存在,沒有把它消除掉。所以修的福報愈大,也就成了大阿修羅,六道果報是這麼來的。

  『甘露灌頂受位聲』,這一句是說的宗派裡面的密宗,我們講的密教。聽到這些灌頂法,從這一段經文來看,西方世界六塵說法的內容,可以說是無法不說;無論是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沒有一樣不說的。所以四弘誓願裡面,「法門無量誓願學」,確確實實到西方極樂世界才圓滿。

  在此地,對於一切法門學與不學,是看我們自己的需要來作為一個考量。如果自己覺得需要,可以涉獵。為什麼需要?斷疑生信。我信心不夠,有懷疑,這個疑決定是障礙,一定要把它斷除。這就是說我們的善根、福德比不上那些老太婆,老太婆,「佛說的我相信」,她決定不懷疑,這個難得,真正難得。我們聽了還打很多問號在裡頭。

  你的問號愈多,你一個一個都要把它解除掉,你的信心才清淨,往生才沒有障礙。有疑就要向大乘經論裡面去深入探討。所以研經、講經,目的在哪裡?目的是幫助大家破疑生信。如果一點懷疑都沒有了,這經教要它幹什麼,不需要了。

  人真正到誠信,一點懷疑都沒有,一部大藏經就是一大堆廢紙,一點用都沒有。所以才曉得世尊四十九年講經說法,苦口婆心勸什麼?勸信、勸願。最重要是信,真正信了,你自然發願;你發願了,哪有不行的道理!所以最難最難的就是這個「信」字最難。四十九年講經說法就為了起信。

  所以大乘經論需不需要涉及?各人根性不相同,有人需要,有人不需要。實在講到信心堅定了,就不要了,不要浪費這些時間,不要浪費這些精力。你真正認識清楚,一句佛號功德無量無邊;這一句佛號,十方所有一切諸佛的佛法統統含攝在其中,真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念到一心不亂,給諸位說,確確實實是一切都通達了。

  念到見性了,十方世界都是自性的變現;見性了,自性變現之物,哪有不明瞭的道理!十方一切諸佛,所說一切之法,全是自性流露。你見到自性了,自性流露出來的,你哪有不知道的!所以不但這一切佛法通達了,一切世法也通達了。為什麼?世法也是心性所流出來的,離開心性沒有一法可得。禪宗講明心見性,淨宗講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明心見性。我們就明瞭了,我們求什麼?我們只求一心不亂,這就對了。

  所以民國初年印光大師的念佛堂不講經,也不傳戒,不做法會,不作佛事,他念佛堂一年到頭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頂多在念佛當中,一天有一次,時候很短,講一點開示,如此而已!講一點開示是提醒大家,振奮士氣來用的,增長信願,也不講經。底下一段這是說聞法得益:

  【得聞如是種種聲已。其心清淨。無諸分別。正直平等。成熟善根。】

  這四句話非常重要,我們千萬不能夠疏忽,不能大意把它看過。我們今天講學佛,你學佛,你得到了些什麼?你到此地來聽經,你得到些什麼?如果這四句裡面能得一點少分,那你就沒有白來了,你就真有受用了,這是真受用。如果說我到這兒來聽一聽,曉得佛教是一回什麼事情,這個經典怎麼解釋,那都是皮毛的,這屬於常識。實在講,有沒有得受用?沒有,完全沒有得受用。這個地方,你要是能夠或是念佛,或是讀經,或是聽經,能夠得到一點氣氛,這叫真實的利益。

  所以聽經是修行。但是如果只抱著一個態度,我來了解一下,看看佛教是什麼?這種聽經是常識,這不是修行。用清淨心來聽,就像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教給我們聽經的要領,他給我們講了三句話,「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離言說相」就是不執著言語;法師講經說法,乃至於佛講經說法,不執著他的言語。「離名字相」,佛經裡面有許多名詞術語,也不要執著。「離心緣相」,心緣是心裡起分別,起念頭,聽了這個經,想這是什麼意思,這就落在心緣相去了。不能有,就老老實實的聽,以清淨心聽,以真誠心聽,以恭敬心聽,聽了會開悟;那個不一樣,開悟才是真受用。沒悟,也不要去研究,也不要去想,不要理它,就隨它過去算了。聽的遍數多了,就會有悟處;天天有悟處,遍遍有悟處。先有小悟,再有大悟,到最後是大徹大悟。

  可見得清淨心比什麼都重要。念佛要用清淨心,聽經要用清淨心,讀誦也要用清淨心。然後你培養成功之後,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統統是清淨心,這樣你就入了佛法了。所以叫契入,契入在一般講就是證得佛法,你真正證得了,把佛法應用在你自己生活當中;自己生活就是佛法,佛法就是生活,佛法與生活成了一體了。這是經上講的「惠以眾生真實之利」。

  所以佛法所求的就在這四句,『其心清淨,無諸分別,正直平等』。「正直」就是真誠。怎麼曉得正直是真誠?《起信論》裡面跟我們講的菩提心,是「直心、深心、大悲心」。直心就是正直。佛在《觀無量壽佛經》跟我們講的菩提心,三心,第一個是「至誠心」,第二個是「深心」,第三個是「迴向發願心」。兩個合起來看,我們就很容易體會到,直心就是誠心,真誠平等。

  『成熟善根』。這個「善根」是世出世間善根都成熟。世間善根,三善根,無貪、無瞋、無痴,貪瞋痴斷掉了;於世出世間法統統都不貪、不瞋、不痴,這三善根。菩薩善根只有一個「精進」。我們今天精進不起來;很想精進,但是精進不起來,沒有法子精進,實在想精進。為什麼精進不起來?要用什麼方法把我們這個精進真正帶起來?實在講很難。

  如果真正照佛教給我們的方法去做,菩薩六度它是有次第的。第一個「布施」,布施就是能放下。剛才講了,你能把貪瞋痴放下,成就了世法的三善根。

  以這個基礎「持戒」,持戒就是守法。佛在經典教給我們的,當然經典很多,這一點自己要注意。我依據哪一個經典,我修學哪一個法門,要專注。不能說所有經教我都修,這做不到的。經典教理是相通的,教義有差別,方法更不一樣,我們只能取一種。因為它教理相通,所以你證理之後,能夠一切法都貫通,一經通一切通。如果你沒有證到理,你通這一部,未必能通那一部。見到理,理就是性,見性之後才能夠一切通達。所以要根據自己所修的這一部經典。我們今天依據《無量壽經》,《無量壽經》上教我們做的,我們就照做;教我們要禁止的,我們就禁止;教我們要捨的,我們就捨;教我們去的,我們就去。完全依照經典教訓就決定不錯,這叫持戒,就是守法,遵守老師的教誡。

  第三「忍辱」,要有極大的耐心。在這個世間,人事環境要忍耐。這個忍耐裡面,有順自己意思的,有不順自己意思的,統統要忍。稱心如意的要忍,為什麼?怕生貪愛,要保持距離。瞋恚的冤家對頭也要忍。統統要忍,為什麼?保護你自己清淨心。不是認為冤家對頭這些我要忍,歡喜貪愛就不要忍;那完了,你就被它障礙了。統統要忍。

  修學佛法更要有耐心,一門深入。我把其他的法門放下,也是忍。許許多多經典我都很喜歡,都很想深入,但是現在要一門深入,那些要暫時放下,也要忍耐。《華嚴經》好,我是知道佛法我對《華嚴》就嚮往,就非常的仰慕,現在也要忍心把它放下;因為不放下,對於往生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妨礙。所以一定要專,一定要一門深入。能忍,然後才有進步,專一了,這才能到精進。

  所以菩薩善根唯一精進。你要說菩薩他為什麼能精進?就是剛才講了,他有前面三種良好的基礎,他能捨,他守法,他聽話,他有耐心,所以他的精進就很順利了。我們今天怎麼精進也精進不起來,前面這三條我們缺乏,所以很想精進就是精進不起來。如果想像菩薩一樣的真精進,一定要培養前面的基礎。這才能「成熟善根」,世出世間一切善法都從這個根而生的。

  【隨其所聞。與法相應。】

  這個『法』是講的心性。

  【其願聞者。輒獨聞之。所不欲聞。了無所聞。】

  西方極樂世界,你想聽什麼經,你就聽到了;不願意聽,就是清淨寂滅,什麼也聽不到,沒有一樣不是隨心所欲的。

  【永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國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這是佛所證的境界。

  【十方世界諸往生者。】

  底下這一段話很重要,這是說明蓮花化生。

  【皆於七寶池蓮華中。自然化生。悉受清虛之身。無極之體。】

  這八個字很重要。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得的是什麼身?我們在這個世間,這個肉身非常脆弱,稍稍受一點風寒,身體就沒有體力,就支持不住了,很脆弱,不堅固。不要看什麼身體很強壯,沒用的,那是假的。西方世界這個身體真正是經上所形容的金剛不壞身。它怎麼不壞?『清虛之身,無極之體』,這個身體是性德顯現的,不是法相所變的。我們現在這個身體是法相所變的,阿賴耶識的相分;阿賴耶識是有生有滅的,是生滅法,所以這個身體就不堅固,就很脆弱了。西方世界是法性身,法性是真常,所以它那邊的體質是不生不滅的。這兩句話讚歎到極處了。

  【不聞三途惡惱苦難之名。】

  西方世界一切這些惡的名詞都聽不到,哪有事實!當然更不可能有。

  【尚無假設。何況實苦。但有自然快樂之音。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這是給我們敘說為什麼稱這個世界叫極樂世界。在此地必須要跟諸位說明的,生到西方世界這個自然化生。我們曉得一切眾生之類,佛把它歸納為四種生態:胎生的、卵生的、濕生的、化生的。西方世界全是化生,化生的沒有苦。胎卵濕都有苦,胎生是最苦,化生沒有苦。

  那邊化生,究竟到那邊去,是不是變化,像個小孩慢慢長大?怎麼個化法?如果說是一個小孩慢慢長大,那就有生滅的現象了,你們想想對不對?他會有變化,他從小變到大,從大就變老,從老就變死,他就有變化了。西方世界沒有變化,是化生,那個身一現身就跟阿彌陀佛一樣,沒有從小變大,再變老,沒有這個,化生是這麼變的。

  為什麼說清虛?因為他不需要飲食,所以也用不著五穀雜糧。我們這個身體要靠物質的營養來支持,西方世界那個身體不需要,變化所作的,無需要飲食。經上為什麼也說想吃飯的時候,這個飲食東西都現前?這是妄想。我們到那裡去往生,因為我們吃飯這個妄念一時還除不掉,到那個時候一想,怎麼還沒吃飯?這個念頭一起來,這飲食都擺在面前了;到飲食擺在面前,自己忽然想起來,我在西方極樂世界,我現在用不著了;用不著馬上就沒有了,實際上有沒有吃?沒有,是這個妄念會起現行,的確是這個習慣養成太久了,一下除不掉。

  所以西方世界可見得真的是隨心所欲,你一起個妄念,它就現相出來;可是那個現相出來,立刻就會覺悟到,現在已經不是在娑婆世界了,不需要這些飲食了。所以他不需要飲食長養,身體清淨,虛無。他沒有生老病死,所以是「無極之體」。再看下面一段:

  【超世希有第十八。】

  這是說明西方世界正報的莊嚴。前面都是講生活環境,現在回過頭來再說說那邊人的容貌。

  【彼極樂國。所有眾生。】

  這一句要注意,『所有眾生』概括就很大了,我們去也在之內。他沒有說,如果說是上品上生者,那我們恐怕就靠不住了,就沒分了。他沒有說,「所有眾生」,就包括上上品往生一直到下下品往生,乃至於邊地受生,都包括在其中。否則的話,他應該要寫邊地受生的除外,應該要這樣說法。他既然沒有說,那邊地往生的都在其中。所以這一句話是非常非常重要,我們發願去往生統統都有分,這都說的是我們自己,不是說別人,所以這個經典跟我們的關係非常非常之密切。

  【容色微妙。】

  『容』是容貌,『色』是顏色,就是精神色彩,『微妙』。

  【超世希有。】

  『世』是講世間。不但我們這個世間沒有,超越我們,十方諸佛世界也沒有。

  【咸同一類。】

  這一句話重要,這是什麼?平等,統統跟阿彌陀佛一樣,所以那是平等世界。

  【無差別相。】

  我們今天看到有很多畫西方極樂世界變相圖,阿彌陀佛畫在當中特別大,身體高大,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小一點,往生的人就更小了,這跟我們這個經上不相符合。為什麼?應當是一樣大,沒有大小的,這個才符合經上所說的。那些畫是人畫的,人畫的畫我們也可以諒解他,為什麼?他對佛菩薩特別恭敬一點,所以把他畫大一點,並不是真的那麼大。真的有大小嗎?沒有,世界是平等的。

  【但因順餘方俗。故有天人之名。】

  這一句話在此地總算把我們的疑問解答了。在西方世界怎麼又有天人、怎麼又有聲聞、又有菩薩,這麼多種類?這是因為『順餘方俗』,「餘方」就是他方的習俗才有這些稱呼。這種稱呼實在講是有兩個意義。第一個意義,你沒有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前,像我們念佛往生的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人,我們是娑婆世界的人去往生的。沒到西方極樂世界以前的身分,或者你是天人,或者你是阿羅漢,或者你是菩薩,你從前的稱呼,這是一個意思。西方世界本身那個地方是平等的,沒有這些稱呼。

  第二個意思是講你在那邊斷證的功夫。這個斷證的功夫,只限於斷煩惱的功夫,不論其他的。因為其他的,大家都得到彌陀本願威神的加持,差不多都平等;在那邊智慧、道力、神通、受用,幾乎都是平等的。所以只是講斷煩惱,就是你清淨心的純度不一樣。這是事實,我們必竟是帶業去的。如果清淨心純度低的,就說你是天人,你煩惱帶得很多,貪瞋痴慢都還帶去。你的斷煩惱的層次是等於他方世界的天人,這麼稱的。如果見思煩惱斷盡了,塵沙煩惱還沒有斷,等於他方世界的阿羅漢,稱你叫聲聞,稱你叫羅漢。事實上在西方極樂世界統統是菩薩,沒有其他的稱呼,那個地方是純一菩薩法界。不但是菩薩法界,而且是最殊勝的普賢菩薩法界,這是我們在經上處處都讀到的。那個地方都是「遵修普賢大士之德」,都是修普賢行的菩薩,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

  底下有個比較,比較什麼?這比較什麼?前面講了,「容色微妙,超世希有」,到底微妙到什麼程度?希有到什麼程度?佛從這個校量,叫我們自己去體會。

  【佛告阿難。譬如世間貧苦乞人。】

  這是先用一個乞丐來做比喻,要飯的乞丐,來做比喻。這個乞丐:

  【在帝王邊。】

  旁邊站了是個帝王,是個皇帝。這兩個人的:

  【面貌形狀寧可類乎。】

  這不能比,先用這個做比喻。

  【帝王若比轉輪聖王。則為鄙陋。猶彼乞人。在帝王邊也。】

  我們人間的帝王要跟轉輪聖王兩個站在一起,人間那個帝王就像乞丐一樣,就不能比了。

  【轉輪聖王。威相第一。】

  這個世間是第一。如果跟忉利天王兩個一比,又像乞丐站在帝王邊了。

  【又復醜劣。】

  【假令帝釋。】

  『帝釋』就是忉利天王。

  【比第六天。】

  『第六天』是他化自在天。

  【雖百千倍不相類也。】

  怎麼比也比不像。

  【第六天王。若比極樂國中。菩薩聲聞。】

  這是講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他這個相貌的莊嚴,這個第六天,我們這個世間他化自在天的天主要跟他比:

  【光顏容色。雖萬億倍。不相及逮。】

  佛用這種善巧方便讓我們去體會。

  你說到西方極樂世界身相之好,沒有法子形容,我們也沒有辦法想像,想像不到的。這個世間的人,哪一個人不想自己很美?怎麼樣美,你都想像不到西方極樂世界那種美貌,無法想像的。

  所以真正之美,我們講「真善美慧」,唯獨西方極樂世界有,那是事實;我們娑婆世界講真善美慧是有名無實。第六天雖然是殊勝,他還有生老病死;欲界第六天還是有生老病死,換句話說,他還是有壽命,還是免不了輪迴,這個身不是金剛不壞身,身相再好也不是真正的究竟。

  【所處宮殿。衣服飲食。猶如他化自在天王。】

  這一小段專對我們娑婆世界,就是我們這些人去往生而說的。因為我們無始劫以來,在輪迴裡面打轉,一天到晚所操心的就是衣食住行,都是為這些事情忙,這些事是我們最關心的大事。佛在此地告訴我們,到那裡住不成問題,不要操心;衣不要操心,食也不要操心;換句話說,物質生活方面樣樣都不要操心。

  就像他化自在天王,他化自在天王物質的受用自己不操心,有別人變化出來,送到他那裡去供養他。什麼人去供養他、去變化?第五層天。五層天叫化樂天,五層天的受用是自己變化的。第六天就更享福了,自己不要變化,第五天變化來供養給我,送到我這兒來,自己都不要用變化。

  那麼到西方極樂世界,誰來供養你?什麼人變化供養你?阿彌陀佛變化的,阿彌陀佛的能力超過化樂天那就太多太多了。所以阿彌陀佛對一切眾生恩惠之大,也是無窮無極,不可思議。前面我們在經文上看到,他發願作大施主,他布施供養,那照顧的的確是無微不至。

  【至於威德。階位。】

  『階位』就是菩薩的階級、品位。

  【神通變化。一切天人。不可為比。百千萬億。不可計倍。】

  同樣的,在我們這個世間證得須陀洹果的,證得阿羅漢果的;在西方世界斷了八十八品見惑,等於我們這個地方的須陀洹,小乘初果。斷了八十一品思惑的,等於我們這個地方的阿羅漢。這在講兩個人斷煩惱的功夫的確是平等。除這個平等之外,智慧不平等。此地的阿羅漢比不上西方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人,智慧比不上,道力比不上,神通比不上,樣樣都比不上。因為即使下下品往生的,他的智慧、神通、道力幾乎已經超越八地以上菩薩了,你這個地方阿羅漢、辟支佛怎麼能跟他相比?

  他這些能力從哪裡來的?不是他自己修來的。我們這個地方阿羅漢、辟支佛是自己修來的,修得好辛苦,所得的很有限。那個地方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的。因為阿彌陀佛發這個願,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如果不能得到這一些殊勝的功德,他就不成佛。他今天已經成佛了,他的願望兌現了。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跟四十八願所說的一樣,這個裡面本願功德,你就統統都現前,所以這是本願威神的加持。所以超越一切世界,這才是「容色微妙,超世希有」,真的超越。

  【阿難應知。】

  末後是特別囑咐阿難尊者,叫著他的名字給他說。叫著阿難也就叫著我們大家,阿難當時在法會裡面是大眾的代表。你聽到這一段經,知道這一個事實真相,你就應當要相信,應當要發願,應當要求生淨土。這是阿彌陀佛為我們宣說這個法門,為我們講解這一個事實。這個經典就是講解西方極樂世界的事實,他的苦心,他的願望,就在此地,希望我們發願求生。

  【無量壽佛極樂國土。如是功德莊嚴。不可思議。】

  這是一句總結。決定不能用我們的思惟想像去打妄想,你想不到的,也沒有法子說的出來。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宣說,佛的智慧超人,他跟我們宣說裡面,確確實實有很多善巧方便,也就是我們今天講有很多巧妙的方法,用比喻來烘托、來形容,讓我們在這裡面去體會,像我剛才念的這一段。

  我們能體會的,實在講是個彷彿,真相除了親見之外,沒有辦法想像的出來,那何必平常一面念佛,一面還要在打妄想?還要想猜測那個樹究竟有多高?那些寶究竟是什麼樣子?在那個地方猜測,用我們世間這些七寶去體會,那就錯了。我們這個世間七寶跟忉利天比,比不上;忉利天跟他化自在天比,那也差很多;同樣這一個道理,沒有辦法相比的。

  所以事實真相明瞭之後,唯一的,仰信。仰是仰慕,真信,一絲毫懷疑都沒有,一心一意求生淨土,這就對了。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能夠接觸到的範圍,只要盡心盡力將這個法門介紹、推薦,這就是我們真正報佛恩的唯一做法。什麼都不要計較。有人喜歡,有人想得到,我們趕緊供養奉送,能夠多勸一個人念佛,多勸一個人往生,這是我們報答佛恩唯一的方法;除這個之外,沒有任何方法能報佛恩,這是我們應該要知道的。好,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