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大意  (第七集)  1991  美國  檔名:02-011-0007

  諸位同修,請掀開經本第五十七面,我們看「大士神光第二十八」,從當中看起。「有二菩薩,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阿難白佛,彼二菩薩,其號云何。佛言:一名觀世音,一名大勢至,此二菩薩,於娑婆界,修菩薩行,往生彼國,常在阿彌陀佛左右,欲至十方無量佛所,隨心則到。現居此界,作大利樂,世間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難恐怖,但自歸命觀世音菩薩,無不得解脫者」。這個一段經文,是世尊講極樂世界的兩位大菩薩,也就是所有菩薩當中的首領,好像一個學校學生裡面的班長一樣,特別為我們介紹出來。這兩位菩薩對中國人來講,可以說是特別有緣分,在大陸上所謂「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

  觀世音菩薩的知名度,在佛教裡面確實是第一,有很多人不知道阿彌陀佛,當然更不知道釋迦牟尼佛,但是沒有不知道觀世音菩薩的。觀音菩薩是救苦救難,這個事情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我們讀了這段經文,就知道那是真實的。但是他雖然救度一切眾生,也不是每個人有難他都能救活的。原因在哪裡?不是菩薩沒有能力,而是自己有障礙。經文上說「世間善男子、善女人」,你看,善就是個標準。所以平常我們要努力修善,最低限度也要修十善業,才能與菩薩有少許的感應,但是這個少許的感應就能夠消災免難。如果能修圓滿的三福,就是本經裡面所稱的,真真實實的善男子、善女人,你遇到急難念觀音菩薩,真的是無不得解脫。這個標準就是《觀經》裡面的三福,前面都跟大家詳細介紹了,這是與觀世音菩薩感應道交的因素,一定要知道。

  底下這一章是「願力宏深」,是世尊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們。可以說從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一直到實報莊嚴土上上品往生的,這裡面一切菩薩他的願力,跟彌陀沒有兩樣,在因地裡都曾經發四十八願,與隬陀同心同願,所以這個願力宏深。特別是在惡世,這個經上我們又看到,「五濁惡世」,在五十八面倒數第四行的當中,「雖生五濁惡世」。濁惡的濁就是染著,我們今天講的污染,污染不但是環境的污染,環境污染現在一般人都已經警覺到了,知道環境污染的嚴重性。所以每個地區的地方政府,都想方設法來防止污染,這就今天所講的環境保護。這個環保是不是真正能收到效果?如果深入經藏的人,就曉得不太容易。

  原因在哪裡?佛在經上跟我們講得很明白,「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是什麼?正報是人心。依報是環境,環境隨著人心轉,心理染污,思想、見解染污,精神染污,這是正報,這些污染不知道保護,這個環境的污染,你怎麼保護也沒有辦法防止,這是一定的。所以佛常說「心淨則國土淨」。由此可知,環保治本是人心,如何淨化人心,外面環境的保護是治標,不是治本。現在濁惡可以說已經到了極處,到了極處眾生一定會有大災難出現。心地清淨就能夠覺察到災難的預兆,能夠覺察得到,這是我們應當積極來防止。積極防止的方法就是斷一切惡,修一切善,積功累德,求生淨土,這在今天比什麼都重要,確確實實是我們當前第一樁大事。

  底下再跟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莊嚴,介紹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那邊生活狀況。特別為我們解釋一個疑問,十方世界每天往生西方世界的人有那麼多,極樂世界能容納得下嗎?這是我們學佛的同修,很多人都有這種疑惑,能容納得下嗎?這個地方給我們舉了個例子,做了比喻,說明極樂世界不思議之處。極樂世界是法性土;換句話說,是真如本性清淨心所變現出來的。當然彌陀的清淨心是第一,凡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沒有一個不是清淨心,只是清淨的純度有不同而已,因此它才有四土三輩九品,這是清淨純度不同。所有的人都向清淨心,這就不可思議了。不像十方諸佛剎土,眾生的心念善惡混雜,有淨有染、有善有惡,是這麼個複雜的穢土,這是兩個世界不相同之處。所以一個是法性土,一個是八識裡面的相分土,阿賴耶的相分,這是不相同的。這段經文,世尊跟我們解釋得非常之好。

  底下一章講「菩薩修持」,在這一章裡面,我們也能夠得到許多修行原理原則,對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會有很大的幫助,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首先世尊跟我們介紹西方世界這些菩薩們,他們的禪定、智慧、神通、威德無不圓滿。我們要著眼的就是這句,它是圓滿的,圓滿的禪定,圓滿的智慧,圓滿的神通,圓滿的威德。圓滿是不是就四種?不是,這四種是略舉,沒有一樣不圓滿。由此可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證得大圓滿。大圓滿是什麼?大圓滿就是自性。禪家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雖然見性,見的性並不圓滿,這也要注意到。佛在一切大乘經裡面跟我們講,什麼樣地位見性?初住菩薩圓教初住,別教初地,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真性裡面的禪定、智慧、神通、威德都現前。他見一分那就現一分,二住菩薩就見二分,三住菩薩就見三分。無明有四十一品,四十一品無明破盡,這證到等覺菩薩,最後還有一品無明沒破,叫生相無明。諸位想想,圓滿的心性就不容易,究竟圓滿是如來果地,最接近圓滿是等覺菩薩。它這裡講一切菩薩的圓滿,那是等覺菩薩,跟觀音、勢至無二無別,這個不可思議。

  「諸佛密藏,究竟明了」。這個密不是祕密,諸位要知道,佛法裡頭沒有祕密。如果有祕密那就不是佛法,祕密總是見不得人。要能夠正大光明見人的,還有什麼祕密好說!佛法裡頭這個密叫深密,它理太深,不是一般智慧淺的人所能夠看得到的,所謂叫密是深密,不是祕密。這個諸位一定要記住,佛門沒有祕密,但是有深密,理很深。藏是含藏,心性當中含藏著有甚深的理論,有甚深的事相這叫諸佛密藏。最深最深的是什麼?跟諸位說,就是這句名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人人都會念,阿彌陀佛的意義要想圓滿的了解,那一定要到成佛。等覺菩薩解釋這個名號,都不能達到究竟圓滿,這句名號就是諸佛密藏。所以念這句佛號,一切諸佛是統統都念到,這一句名號要從密宗裡面講,是無上的神咒,沒有比這個更高了。在禪宗裡面講,這古大德說的,這一句佛號是無上深妙禪。你們同修有沒有聽說過?這一句名號是無上深妙禪,是無上的大神咒,真正不可思議。

  但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都能夠「究竟明了」,他為什麼能明瞭?他是得彌陀大願威德的加持,他才明瞭。這樣甚深的密藏,實在說名號是甚深密藏,本經也是甚深的諸佛密藏。我們今天展開經文能生歡喜心,能夠體會到經裡面所講的一些道理、境界,這是彌陀威神加持。如果沒有阿彌陀佛、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的加持,我們怎麼能說得出來?說不出來的。諸位同修要沒有一切諸佛如來現前的加持,你聽了怎麼會生歡喜心?你聽了能夠歡喜,這是佛力加持,絕不是一般的事,這個事非常奇妙。可是「究竟明了」,一定要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這是明瞭個幾分,不能究竟。

  「調伏諸根,身心柔軟,深入正慧,無復餘習」。這個幾句話是明瞭的標準,我們對於名號功德是不是真的明瞭?如果是真的明白,真正曉得,你一定調伏諸根。調伏諸根,就是大勢至菩薩所講的「都攝六根」,怎麼叫都攝六根?眼也不會去亂看,耳也不會去亂聽,統統收回來了。眼看什麼?眼看阿彌陀佛,眼看諸法實相。耳聽彌陀的名號,六根統統都用在念佛上,舌嘗的是法味,鼻聞的是寶香,這叫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淨念是什麼?就是清淨心,念念身心清淨,那當然就柔軟了。柔軟就是指離開一切煩惱,煩惱是粗重之相,煩惱要是離開了身心輕安,這是柔軟之相。深入正慧,真正的智慧現前。六道裡面無始劫以來的習氣,逐漸逐漸都斷滅、都消失了,這是真正明瞭佛號功德一定會產生的境界。那你要問的,你怎麼能夠肯定一定會產生這樣的境界?《金剛經》上有句話可以做證明,經上說「信心清淨,則生實相」。什麼是實相?「調伏諸根,身心柔軟,深入正慧,無復餘習」,這就實相。如果對於諸佛密藏不能究竟明瞭,你的信心怎麼會清淨?所以這個地方一共是六句,就是《金剛經》上的兩句,說法不一樣,意思、境界完全相同。

  「依佛所行,七覺聖道,修行五眼,照真達俗」。既然能夠都攝六根了,當然會依教奉行,佛怎麼修,我們也怎麼修。此地舉出幾個例子,七覺支、八聖道,這是舉例,《彌陀經》上也說西方極樂世界那些菩薩,他們還是要修行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這個地方五根、五力省略掉了,七菩提分,七覺就是七菩提分(七覺支),八聖道也叫八正道。修行五眼,《金剛經》上說諸佛如來五眼圓明,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這叫修行五眼。「照真達俗」,底下有「肉眼簡擇」,他會選擇。「天眼通達」沒有障礙。「法眼清淨,慧眼見真」,真是講理,真理。「佛眼具足」,佛眼無所不見。

  「覺了法性,辯才總持,自在無礙」。同修們如果真正發心想報佛恩,報父母、師長之恩,報一切眾生之恩,那就得發願弘經,講經說法發這個願。講經說法要講得不錯,要真正能夠明瞭佛的意思,那就必須要覺了法性這才行,覺了法性這句就是禪宗裡面講的,明心見性,見性就成佛了。見性的人在大乘圓教就是初住菩薩,別教就是初地菩薩,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這個時候因為心清淨,見到的事理真實,你就不會講錯了,所以覺了法性就是禪家的大徹大悟。淨土宗裡面就是理一心不亂,念佛功夫念到理一心不亂就覺了法性,這個時候自然得辯才,自然得總持,總持就是我們世間常講的抓到了綱領,掌握到原則。綱領、原則你掌握到,你說法修行就決定沒有過失,你就完全通達。這個能力是要見性才有,不見性雖然有,不能現前。

  換句話說,雖有這個能力,這個能力還等於失掉了,不起作用,一定要見性。這是每位學佛同修天天都在期望、都在想,哪一天我要得到這個境界?再告訴諸位同修,你愈想是愈得不到,為什麼得不到?這個想是妄想。沒有妄想就得到了,所以你天天想,得不到;那好了,不想,不想也得不到。不想是怎麼?不想是無明,無明障礙著你。你想的時候是妄想,你有妄想、有無明,你的清淨性就不能現前。所以這個事情就很麻煩,想也錯了,不想也錯了,這個事情麻煩了。所以功夫裡頭的原則,禪是講原則的,禪的功夫它不是有想,它也不是無想。你說它有想,你說錯了;你說它沒有想,你也說錯了,那個境界叫寂寂惺惺。寂就是一念不生,惺就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一念不生,它是這樣的境界。所以要這個心地很細、煩惱很輕,才適合於修禪,一般人修禪的時候非常非常困難。念佛功夫跟禪沒有兩樣,實在講比禪還殊勝,不需要禪的那麼多、那麼高的條件,就這一句佛號。

  我們念這句佛號的時候,萬緣放下,我什麼也不想這就是寂,這就是心地清淨,妄想沒有了,所有一切念頭都沒有了,妄想沒有了。這句佛號阿彌陀佛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也不是無明。所以這一句佛號受持的時候,是既破妄想又斷無明,而且好處在哪裡?人人都能修,人人都可以修得成功。不像禪,禪不一定是人人都能修的,修禪的人很多,不見得人人都能有成就。所以這句名號古德才稱之為「無上深妙禪」,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要曉得,念佛是怎麼個念法,不是一面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面在打妄想,那就錯了。這個沒有功夫,這樣念法就古人所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功夫真正得力,要曉得這句佛號提起來的時候,是沒有妄想也沒有無明,這個佛號是得力,才能夠念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亂。這個樣自然就得到辯才,自然得到總持,自在無礙。

  「善解世間無邊方便」,這就講世間法、出世間法都通達,這句話就是都通達了。學佛的人如果通達佛法,不通達世間法,不能教化眾生,為什麼?說法不契機。通達世間法,不通達佛法,也不能教化眾生,說法不契理。所以這個經叫契經,契合,上契諸佛所證之理,下契眾生應度之機,所以佛法世法統統要通達這才能辦得到。所以這個事情說起來也真的是難,確實不是一樁容易事情。難關能不能破除?能,不是不能,有辦法破除,問題就是你肯不肯做到,你肯不肯去做。只要真正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你一心專念彌陀,專念這一句名號,久而久之就能把煩惱伏住,它就有了力量。煩惱伏住,不起現行,這個時候你智慧就開了,你的清淨心就現前,是有方法的。但是一般人不肯做,不肯認真的去做,這就難成就。為什麼不肯認真去做?內有煩惱,外有惡緣,這就講你有魔障,內煩惱、外惡緣就是魔障。內裡面什麼煩惱?分別執著、貪瞋痴慢疑,這是裡面的煩惱。外面這是花花世界,看到外面的狀況心裡面起分別、起執著,這就叫魔障,所以你的修行功夫永遠得不到。

  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給我們開示,「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那功夫就得力。我看到這個人也不對,那個人也有毛病,你看你在那裡起分別、起執著、打妄想。你的清淨心什麼時候能成就?如果你統統不見世間過,你心清淨,你得定了。你還計較執著眾生,這個是、那個非,這個善、那個惡,這個真、那個假,你修戒不能得定,你修定不能開慧。為什麼?你有執著、有分別、有妄想,這就是夾雜,夾雜這個東西是沒有法子成就的,我們要知道。所以修行當中的障礙,你要把那障礙找到;難關,要把那難關破除,我們菩提道上才能一帆風順。特別是在現前這個社會修行,這個社會物質環境、人事環境,比過去不知道複雜到多少倍。從前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還容易,到深山裡面搭個茅蓬修行,真的見不到世間過。住在山上的人,山底下發生了什麼事情,有的時候十天半個月都不知道,為什麼?沒有人傳遞消息。現在打開電視機,全世界點點滴滴的事情你統統都知道。你知道,你能夠不分別、不執著嗎?上上乘功夫,那個功夫還得了。

  從前人不知道,心清淨;知道了心還清淨,這是功夫到家了。沒有這個功夫怎麼辦?所以我常講,不要看電視,不要看報紙,什麼事情問你:今天天下太平,沒事情,心清淨。可是我們想想看,今天哪個人家沒電視?這個事情也很麻煩。所以說修行人,特別是出家修行人,在美國這個環境好,好在什麼地方?言語不懂,聽不懂,耳聾了;字不認識,眼瞎了;出門不會開車,腿沒有了,好修行。你說在台灣每天報紙送來,總會看看標題,在此地看不懂英文,報紙就不訂了。沒有報紙,也沒有電視,也沒有收音機,什麼都沒有,我在美國這幾個月,世界上發生什麼事情統統不知道,完全清淨。所接觸的統統是學佛的同修,除了學佛同修就沒有往來,談談都還是佛法,多清淨,沒是非,所以美國實在講是修行的一個好環境。從前要躲到深山,現躲到深山都不行,深山上一樣還有電視。如果寺廟叢林要是個古蹟的話,遊覽的客人川流不息,接應不暇,哪有時間去修行?所以這些地方必須要知道,這個通達世出世間法要心地真誠清淨,要在這上下功夫。

  「所言誠諦,深入義味」。講經說法言語真誠,這個諦就是實在,實實在在的,沒有一絲毫的虛假,這個語言才會有味道,所謂法味。「度諸有情,演說正法,無相無為,無縛無脫,無諸分別,遠離顛倒,於所受用,皆無攝取,遍遊佛剎,無愛無厭,亦無希求不希求想,亦無彼我違怨之想」。雖然這些話都是讚歎極樂世界的菩薩們,我們現在就要學,學多少算多少,一定有好處。不要看到極樂世界的菩薩,我們現在還不相干,與我們要不相干,釋迦牟尼佛又何必講?不叫廢話嗎?凡是佛所說的字字句句,與我們現前都有密切的關係,這是同修們不可以不知道。也就是極樂菩薩典型在此地,模範在此地,我們要學的這個。

  這個地方幾句話,「演說正法」,大家知道正與邪要有能力去揀別。「無相無為,無縛無脫」,這兩句話意思很深,所說的宇宙人生的真相。無相無為確確實實是事實,《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在此地就是無相無為四個字就說盡了。縳是煩惱、是繫縛,脫是解脫,三德祕藏裡頭就說法身、般若、解脫,這個地方講無脫。給你講法身、般若、解脫是什麼?是對那些有分別、有執著的眾生方便說。那已經開悟的人,給你說真實話,真實話是無縛無脫。你說解脫,解是解開,誰綑綁你?沒有人綑綁,你還解脫個什麼?從哪裡解?怎麼個脫法?佛所說的這些話都是比喻。什麼人繫縛你?沒有人,我繫縛。

  但是我們自己總覺得真的有繫縛,繫縛是什麼?分別、妄想、煩惱這些東西,我們覺得不自由、不自在,處處都好像有拘束。如果你回光返照仔細去找一找,妄想在哪裡?你去找妄想,在你身體每個部位裡去找,每個細胞裡去找,哪個細胞裡面裝著有妄想,哪個細胞裡頭有貪瞋痴慢疑,有這些煩惱?你一找就會發現找不到,找不到就是沒有,沒有是真的;換句話,統統是個妄念。知道這個念是妄的,這個事情就好解決。知道妄,妄就離開了;知道是迷,迷就破除了。問題就是你不知道,一天到晚胡思亂想,不曉得這是妄想,所以跟你講無相。我們眼前這些相,這相是真的嗎?不是,沒有一個相是真的。眼前這些相,實在講就跟我們看電視螢幕上那個相一樣的,了不可得,無相。

  無相是真的,有相是假的,有相跟無相是一不是二,是一,有就是無,無就是有。《般若心經》裡面講得很清楚,「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就是色相。色相是什麼?色相就是無相,無相就是空,空有是一不是二。我們今天所以入不了這個境界,永遠不明瞭佛所講的話,我們總把空跟有分成兩個,空不是有,有不是空,分成兩個。殊不知佛講的空有是一不是二,你幾時曉得空有是一不是二,你就入境界,入佛知見。真的是一不是二,這是智慧。為是什麼?為是作為,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行為。身體造作,口裡的言語,心裡的起心動念,這就是行為。三業的行為,三業的行為有為跟無為也是一不是二。這四個字連上面是八個字,無相無為,無縛無脫,的確是非常非常之深廣,意思很深很廣,確實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人家問你,宇宙人生真相是什麼?這八個字說盡了。佛法確實言簡意賅,言語很簡單,意思講得非常的圓滿。真相明白你就得大自在,你就得真實的利益了。

  真實利益、大自在就是下面這幾句,「無諸分別」,你對於一切法永遠不會再分別了。「遠離顛倒」,顛倒是錯誤,你對於一切法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一樣看錯的,那怎麼會不自在!當然得大自在了。「於所受用,皆無攝取」,攝取是著相,日常生活當中所有一切受用再不執著,這就差不多入佛的境界了。你看,佛在《華嚴》上說,一切眾生為什麼不能成佛?他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本來是佛,今天搞得這麼個地步,落得這麼慘,原因在哪裡?佛跟我們講病根,妄想、執著兩大病根。佛在一切經裡面跟我們講兩種障礙,二障煩惱障、所知障。煩惱障、所知障的根就是妄想執著,妄想是所知障的根,執著是煩惱障的根。所以會修行的人是從根本修,那個根拔除了,其他的枝葉自然就解決了,不會修行的人在枝葉上修。禪宗是在根本修,教下是在枝葉修,所以禪宗常常笑研究教的尋枝摘葉,這要到什麼時候?禪宗不搞這個,禪宗在根本拔除,它從這裡下手。

  我們今天明白這個道理,於一切法裡頭不分別、不執著。如果諸位要是聽了之後,好,從今天起你就不分別、也不執著,男女也不分,父子也不執著,那就父不父、子不子,天下大亂,這還得了嗎?所以這個意思,不能有一絲毫的錯會,錯會就壞了,那從學佛就學成魔。「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絕對不破壞世間的秩序。我問:這是什麼?你說我不分別,怎麼行?這是什麼?這是茶杯,茶杯就有分別、又有執著了。分別就是不分別,執著就是不執著,我自己絕對沒有分別執著,你們叫它做茶杯,我跟你們叫茶杯。你們執著這個茶杯,我也跟著你執著這個,我的分別執著是你們的分別執著。我呢?我沒有分別執著這就叫不壞世間法。我心清淨,你們的心不清淨,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個順、隨喜成就自己的定慧,自己心裡確實沒有分別執著,這就是在這個世間要遵守世間法。世間法就是遵守世間人的分別,遵守世間人的執著,遵守世間人的習俗,與他和光同塵,度化眾生。菩薩自己心裡也要有分別、也要有執著,那就完了,那就是世間法,世間教學,那就不是出世間的教學,差別就在此地。

  真正學佛的人在日常生活當中用功,就是用這個功夫,所以這個功夫叫內功,佛學叫內學。表面上跟大家完全一樣,決定沒有差別,內裡上是完全不相同。一個是心地清淨,一個是心地不清淨,這完全不相同。心地清淨的人,他真的內心沒有分別,外面隨順你的分別而分別;沒有顛倒,你們顛倒也隨順你們的顛倒。「於所受用,皆無攝取」,一切的受用統統不著相,這就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有這種的能力,有這樣的智慧就有資格「遍遊佛剎」,就是到處去參學了,上供諸佛,下化眾生,他有這個能力,有這個智慧。換句話說,不會再受外面環境的影響,不管環境是善是惡、是染是淨,始終保持自己的清淨心,不會受境界所轉,這就有資格遍遊佛剎。在遊佛剎裡面「無愛無厭」,如果有喜歡的,有討厭的,這煩惱一起現行,心又不清淨,又有分別執著。這個愛厭統統捨離,我們這個經叫「清淨平等覺」,有愛有厭不平等,有希求、有不希求也不平等,也不清淨,所以求與不求都沒有。也沒有彼我違怨之想,沒有人我之分,也沒有違怨之想,這些念頭都沒有了。這些念頭總而言之一句話,全都是分別執著,分別執著統統沒有了。

  下面問,這是講得大自在的相,菩薩教化眾生身心自在,「何以故」,為什麼?菩薩得到這樣殊勝真實的利益,我們為什麼得不到?「彼諸菩薩,於一切眾生,有大慈悲利益心故」。所以他不離世間,菩薩常常遊化在世間,菩薩常常在六道裡面,在人道示現的是人身,在畜生道現的是畜生身,在餓鬼道現的是餓鬼身。在哪一道示現哪一道的身,他得大自在,他絲毫不染著,這是慈悲利益眾生。「捨離一切執著」,這話是最重要的,他一切都不執著,所以他在天堂他沒有樂受,他沒有感覺得快樂;在地獄,沒有感覺到他受苦。他心清淨,苦樂二邊都不受,以平等的心入善惡道,以平等心、以清淨心度六道眾生,六道永遠身心清淨。

  「成就無量功德」,這個無量功德就是定慧,無量的定慧,也就是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無量的清淨,無量的平等,無量的智慧。「以無礙慧,解法如如」。無礙的智慧也就是真實智慧,為一切眾生解釋宇宙人生的真相,法如如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我這樣講法,大家聽起來容易明瞭。「善知集滅,音聲方便」,底下講善巧。「不欣世語,樂在正論」。即使是世語也是正論,正論就是句句給你講的是真實話,句句是幫助我們破迷開悟,幫助我們覺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們生活的環境,人生就是我們自己本人。所以佛法對我們是真真實實切身的關係,世出世間沒有一法,與我們關係是這樣密切。

  「知一切法,悉皆空寂,生身煩惱,二餘俱盡」。這個知一切法就是禪家所講的,徹底的覺悟,大徹大悟,徹底覺悟,那就是自己跟我們生活環境的真相完全明白,明白是什麼?空寂。一切法沒有自體,就是沒有本體,找不到自體,一切法是怎麼現前的?是眾緣和合變現出來的。所以佛法裡面講眾生,僧團裡面譬如這個道場寺院住了多少人,你要是問這個寺院要住多少人?人家一聽到你這個語氣,你外行,你不懂佛法。應該怎麼問?你這個道場住多少眾?不能問住多少人,問住多少眾。眾什麼意思?多少個眾緣和合的東西,就這個意思。因為我們也眾緣和合的,這是明白話,這是真的話,提醒你覺悟。住多少個人,人是六道裡面東西,人也是眾緣和合的。為什麼眾緣和合?就不執著這個人,人我執就會破掉了,曉得所有一切法都是眾緣和合而生的。

  所以眾的意思非常之廣,動物眾緣和合的,植物眾緣和合的,礦物也是眾緣和合的,沒有一樣不是眾緣和合的,所以叫眾生。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就叫眾生,所以眾生在佛門裡講不是單對人說的,也不是單對動物說的。所有一切法,你說哪一法不是眾緣和合而生的現象?出太陽、天陰、下雨也是眾緣和合的現象,一切萬法,法法都是眾緣和合而生的,所以佛法叫緣生,就是一切眾緣和合而生的。這些條件沒有了,這個東西就沒有,所以叫緣起性空。凡是因緣合和而生的絕對沒有自體,所以自體是空寂的。如果你要真正徹底明白這個真相,生身煩惱,二餘俱盡,你馬上就成佛。為什麼?曉得一切萬法不可得。你在這個一切萬法上,還有沒有得失的念頭?沒有了。為什麼?空的,我想得那個念頭也是空的。真正《心經》上講得明白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一直跟你講到最圓滿、最究竟處,「無智亦無得」,這真正講得圓滿,這是真相徹底的顯露,這個時候生身煩惱統統斷掉了。

  「於三界中,平等勤修,究竟一乘,至於彼岸,決斷疑網,證無所得」。這個無所得就是剛才我念的,《心經》上講「無智亦無得」,你就證得了。你證明了,入到這個境界了,這是成佛的境界,這就叫圓滿成佛。有些同修初聽佛經,聽到這裡佛經講到最後無智亦無得,算了,我學這個幹什麼?我不要學,學到最後都落空什麼都沒有,心裡感覺得恐怖,學它幹什麼?諸位要知道,無知才一切都知,無得是一切都得到。你有,有什麼?你有執著,有執著你所得到的,你所知道的有限,太有限,那不過大海的一滴水而已。到你幾時能把這個關突破、放下了,你所得到的是圓滿的,盡虛空遍法界你所得到的。般若無知,後頭有無所不知;換句話說,無得而無所不得。看看西方極樂世界,看看《華嚴經》毘盧遮那佛的世界,最圓滿,你要無知的心,無得的心,你才能得到那個境界,那是真實的。所以有知有得,知是虛妄的、是妄想;得是幻化的,絕對不是真實的。無知那個知是真實的,是圓滿的;無得那個得也是真實的,也是圓滿的。這裡面的理事境界都非常之深,前面我們念過「當信佛經語深」,這個要相信。依照佛給我們講的教訓、理論、方法去修學,我們必定能夠證得,這是自證、內證。

  證得之後要以慈悲心去教化眾生,幫助別人。底下說「以方便智」,這方便智是度化眾生的,幫助別人的。「增長了知」,這是教別人的一個原則,以方便智幫助他,增長別人的了知,對於事實真相的明瞭、正智。「從本以來,安住神通,得一乘道,不由他悟」。這句是雙關語,自己是這樣的,幫助別人也是這樣的,因此,佛在大乘經上常常說佛不度眾生,這話是真的。為什麼佛不度眾生?開悟是你自己開悟的,佛教給你,教給你自己聽了不悟還是不悟,佛沒有辦法幫助你開悟。佛給你講經說法,你聽了自己要開悟,自己要入境界。所以你是自己覺悟的,自己度脫的,不由他悟。聽經要能契入這個境界,要能體會這個義理,不要執著文字,不要執著言說,要體會這個意思,要入境界。使自己的身心能夠入這個境界,這就對了,這個才真正能夠得受用。

  底下一章是講,「真實功德」,這章裡面用了許許多多的比喻,說明真心本性的功德是真實的,是無量無邊的。經文雖然不長,只是給我們指出一個原則。要細說,那佛在這章裡面就講過了,在六十二面第五行末後一句,「若廣說者,百千萬劫,不能窮盡」。廣說就跟你細說,細說說不盡。正如同過去孔老夫子教學,孔老夫子教學生,「舉一隅不以三隅反者」,孔老夫子就不教了,為什麼?他不覺悟。告訴你這個房子的角,這個角是一個直角,你馬上就曉得四個也一樣的,這才行,這一點就通了。告訴你這一個,你就曉得一個,其他三個再問你都不知道,這孔老夫子也覺得很困難,不好教。自己要覺悟,佛經都是輕輕給你點一點,一點就通,一點就悟入這個才行,這也是我們要努力的。

  我們這個怎麼點也點不醒,也沒有辦法通達,這業障,這有障礙。如果能把這個障礙消除,我們也跟那些菩薩一樣,一聽就開悟。障礙是什麼?簡簡單單的講就是心不清淨。心裡面這些染污把它洗刷乾淨,恢復到清淨心一點就開悟,就通達了。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也說得很多,雖然說得多,還是原理原則,不過他多舉幾個例子而已。這是我們要很細心去體會,認真的去離開身心的污染,這非常重要。知道這個原則,我們這句佛號是方法、是手段,這種方法是佛教給我們,這個方法不可思議。我們認真去修就修得很容易,只要用真誠的心,真誠心就是清淨心,我念佛的時候不雜妄念,不雜煩惱,就能夠得十方諸佛如來威神的加持。你功夫用久了,得力了必定開悟,這個才是真正叫通達一切法的祕訣。我們今天是要「道」,還是要其他的,這也是自己要做一個決定。道就是清淨心,道就是真實智慧,道就是對於宇宙人生徹底的明瞭,如果我們需要這個,世出世間一切法不能不把它放下。

  為什麼?不放下只要有一條,心裡有個牽掛就是障道的因緣,就是障礙。一條放不下都是障礙,何況像電影廣告,外頭電影那個招牌上叫「心有千千結」,這個事情很麻煩,真的麻煩,這一看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了,那怎麼能辦道?不能辦道,學佛也不能成就,希望同修要在這個地方留意。我每天念一個小時的佛,念半個小時的佛,甚至念十分鐘的佛,這十分鐘當中萬緣放下,一個雜念都沒有,這十分鐘得利益,必定能夠幫助你,這一天辦事情的時候,頭腦清楚,身心輕安舒適。我們人最難的頭腦妄想,從來就沒有三、五分鐘休息過,沒有,連睡覺都在作夢,都打妄想,從來不休息的,這多苦。不要看到每天修一個鐘點、半個鐘點,那個功夫是很有好處的。但是修行的時候必須萬緣放下,如果一天功夫能夠超過十個小時,到十二個小時,二、三年就能得念佛三昧。但用功,記住一個原則,一定是古德所講的不夾雜,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是個原則。譬如我念一個小時,一個小時不間斷;半個小時,半個小時不間斷;十分鐘,十分鐘不間斷,那個功夫綿綿密密的這樣才得力。用功的時候決定不夾雜,這就對了。

  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