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阿彌陀經要解研習報告  (第一集)  1991  新加坡  檔名:01-008-0001

  團長、諸位法師、諸位同修,今年的新春有這個機緣再到本團,與同修們研習《阿彌陀經要解》,這使我感到無比的歡喜。上次在此地講過《大乘無量壽經》,這個錄音帶可以說已經遍布到全世界,尤其是在中國大陸,許多省分大都市都有這套音帶流通,我們感覺到非常的歡喜,也是新加坡法緣無比的殊勝。

  今天我們啟講《彌陀要解》大義,是給《無量壽經》做個補充,使淨宗的法門更充實、更為圓滿。因為我們受時間的限制,不能將《要解》細細跟諸位介紹,特地編了一本「講義」,印成小冊子。上次帶來那個紅本子的,跟這個內容完全一樣,諸位隨便拿,兩個本子都相同,頁數也相同,這兩個本子都可以用。這是《彌陀經要解》的精華,能在很短的時間,把這個第一殊勝、究竟圓滿的法門介紹給諸位同修。已經聽過《無量壽經》的應當聽,作為補充的說明;沒有聽過《無量壽經》的更要聽,希望聽了《要解》之後,再去研究《無量壽經》,一定是駕輕就熟,得許多的方便。這個小冊子前面是經文,便於讀誦,但是同修們已經讀誦《無量壽經》,希望繼續還讀《無量壽經》。沒有念過《無量壽經》,或者年歲太大,念《無量壽經》感覺得太長,你就念《彌陀經》也非常之好。

  我們現在看,翻開第十七面,十七面是我們「講義」的開始。「講義」一共是七講,我編這個「講義」,諸位也就能了解,最短的時間是七次可以講完。今天我們在此地大概可以講十二次,所以就講得更詳細一點。我們看第一講,還是要從「認識佛法」開始。

  世尊在《華嚴經‧出現品》裡面跟我們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所以,佛法就是我們本人自性的智慧德能,由於多劫以來的迷失,是自己迷失了,這樣才需要先知先覺,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他來為我們啟發、教導,恢復我們自性本能而已。由此可知,佛法是任何一個人,正是佛在經中所說的,九法界一切有情眾生,不可不學,不能不修,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功課。

  我們看第一個小段,「佛法定義」。首先要知道,「佛」這個字是從印度梵文音譯過來,它的含義是智慧、是覺悟。當年譯經的法師沒有用「智、覺」這兩個字,實在佛陀這個名詞裡面是含多義,絕對不是我們中國字彙裡面的智覺能夠包含的,因此還是用音譯,然後再加以解釋。此地所講的智,是究竟圓滿的智慧,所謂的覺,是對於整個宇宙人生徹底覺悟,無有一法不知,無有一法不覺,這是佛這個字的含義。下面是「法」,法這個字簡單的說,是「宇宙一切物相理事之總名」,代名詞。宇宙之間一切的物類、一切的現象、一切的道理、一切的事務,用這一個字統統包括了,這是我們智、覺的對象。所以世人常講佛法無邊,我們所知的對象是無量無邊,能知的智慧同樣也是無量無邊際的。

  能覺與所覺是一不是二,這一點就不同於世間的學說了。世間的哲學,自古至今,中國、外國哲學裡面講有能、有所,能所是對立的。佛法裡面也講能所,能所是一個,不是對立,這就是告訴我們,盡虛空、遍法界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所以佛家常說,「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跟法實在講是一個東西。心跟法很難懂,不容易體會,我們講經常常用比喻來說,譬如作夢。我們每個同修都有作夢的經驗,那個能作夢的心就像此地這佛字一樣,有智有覺,夢中的境界就好比法。我們想想,能作夢的心與夢中的境界,你說是一還是二?要說是二,明明是一個心變現出來的;如果說是一,明明有能變的夢心,有所變的夢境,這才說之為不一不異,不能說一也不能說二,這才是事實的真相。

  我們首先要把這個搞清楚,能所不二,真正入了不二,就是《維摩經》上說「入不二法門」。入不二法門就是禪宗裡面講的明心見性,淨土宗裡面講的理一心不亂,世俗人講修行證果,就是成佛證果,到不二就證果。這是佛法兩個字的簡單說法,我們學佛的人一定要清楚,人家問到我們,我們要能夠答得出來,什麼叫佛法。

  「佛法所求」是什麼?下面一節我們列出來了。佛在一切經論,常常講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一句佛經上的術語,完全是梵音音譯過來的,它的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我把它對照寫在講義上,諸位一看就明瞭,括弧裡面是我們中文翻的意思。覺是覺悟,對於宇宙人生真正的理解,正確的理解,沒有錯誤,這才叫做正覺。世間人也有覺,世間有不少的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對於宇宙人生他也有相當的覺悟,雖覺,我們不稱他為正覺。這是什麼道理?正覺的標準在哪裡?佛法的標準是以心性為標準,明心見性這樣的覺悟才算是正覺;心性未明,這個覺悟就不算是正覺。

  怎樣才叫明心見性?佛在一切經裡面告訴我們,眾生的心性上有煩惱、無明障礙,所以你的心性透不出來。這個障礙很多很多,佛把它歸納成三大類,第一類是見思煩惱,見是錯誤的見解,思是錯誤的思想;換句話說,我們對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全錯了,這就叫見思煩惱。第二類叫塵沙煩惱,塵沙是比喻多,像塵土、塵沙那麼多的煩惱。第三類叫無明煩惱,這是煩惱的根源,煩惱的根本。佛跟我們說,如果見思煩惱斷了,這個人的知見才可以稱為正覺。我們拿這個標準來觀察世間的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確實他們的見思煩惱沒有斷,何以知之?第一,他還有是非人我,還有我執,有我、有人,有是、有非,還有貪瞋痴慢,這就是見思煩惱沒有斷。他再聰明,我們只能稱他為覺,不能稱他是正覺。一定要證得阿羅漢果,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他沒有貪瞋痴,他也沒有是非人我,心地相當的清淨,這才稱之為「正覺」。

  比正覺更要提高一層的,就是「正等正覺」,等是等於佛,等於佛當然他還沒成佛,成佛了就不必等於,等於佛還沒成佛。這不但見思斷了,塵沙煩惱也斷了,無明煩惱至少也破一品,所以菩薩才稱之為正等正覺。一直要到四十一品無明統統斷盡,那就稱為「無上正等正覺」,再沒有比這個高;換句話說,到無上正等正覺,我們的真心、我們的本性才完全顯露,沒有一絲毫障礙,這是佛法之所求。要用現代的話來講,它就是「究竟圓滿的智慧」,佛法就求這個。智慧的作用,就是「覺了宇宙人生實相」,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們生活的環境,人生是我們本人,就是自己。換句話說,真正的認識自己,與了解我們生存的環境,佛法教學、修學的目的就在此。因此佛法裡面,確確實實沒有一絲毫的迷信,這是同修們一定要知道,它絕對不同於一般的宗教。我們再翻過來。

  佛法所求曉得了,所以佛法不是求升官發財,不是求保佑我們平安;但是諸位要曉得,升官發財、保佑平安都在其中。為什麼?你有智慧,有智慧就樣樣都得到,沒有智慧這才障礙,所以不求的統統都圓滿了,這是佛法的殊勝功德利益,不可思議。究竟圓滿的智慧怎麼個求法?這個要緊,怎麼求法。第三段就是告訴我們求法,這就講「佛法所修」,所修的可以把它歸納為兩大類,這兩大類是《華嚴經》上所說的。《華嚴》是我們佛門圓滿的法輪,一切經都是《華嚴》眷屬,《華嚴》是一部非常圓滿的經典;無論是講性相,無論是講事理,或者是講修行的方法,都講得很透徹、很圓滿。特別是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做個修行的樣子給我們看,也就是學佛的人是個什麼樣子,善財童子在華嚴會上表演給我們看,這非常的重要。

  你看他參訪善知識,第一句請教的話就問到:「云何學菩薩道?云何修菩薩行?」他總是問這兩句話。首先說明自己已經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就是我已經發無上道心,我想求智慧,我想求得圓滿的智慧,但是我不曉得要用什麼心去求,要用什麼樣的行為去求。「菩薩道」就是存心,我要用什麼心;「菩薩行」就是我的生活行為,我在日常生活當中我要怎麼做,才能真正把我真心本性裡面圓滿的智慧、德行顯露出來。這幾句話,每參訪一個善知識他都要說一遍,所以在《華嚴經》上,說了幾十遍之多。《華嚴經》看一遍,其他的經文記不住,這幾句話會記得牢牢的。為什麼?重複了幾十遍,這就是非常非常重要。

  存心跟一切的造作,佛也給我們歸納,做了最完善的指導,這就是修行的三大綱領:第一是「覺而不迷」,第二是「正而不邪」,第三是「淨而不染」,這是佛門修行的三大綱領。如何把我們的智慧圓滿的顯露出來?得用這個方法,這個方法在佛家裡面就是三皈依;佛是覺的意思,法是正的意思,僧是淨的意思。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跟我們講三皈依,他老人家講得就很通俗、很明白。他說「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他不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不這樣說法。因為講佛法僧怕我們迷惑,不曉得佛法僧是什麼意思,糊裡糊塗皈依,得不到用處,得不到真正好處。所以,他老人家完全講它的意思,「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這很重要、很重要!

  皈依,皈是回頭,依是依靠。從哪裡回頭?從迷惑顛倒回頭,依自性覺。我從今以後,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都要覺,不迷,這叫做「皈依佛」。法是正確的思想、正確的見解,我要從過去那個錯誤的想法、看法回過頭來,要依正確的想法、看法,這叫做「皈依法」。「皈依僧」是從種種染污回過頭來,我要依自性清淨心,這叫皈依僧。由此可知,佛法僧三寶在哪裡?在我們自性裡面,是我們自性本來具足的三寶,不在外面,如果到外面去找三寶,錯了。佛家常講心外求法,那就是外道;學了佛還心外求法,這個外道叫門內外。門外的外道,那很容易看出來,這叫門內外,這不是真正的佛弟子。佛弟子一定要向自性裡面去求,求什麼?求覺、求正、求淨。這是佛把修行的方法歸納成三大綱領,是修行最高的指導原則。這個三綱是一而三,三而一,只要選定一個就成就了。

  因此,在佛門有許多的宗派,有無量的法門,這些宗派所依據的理論、方法都不一樣。但是諸位要曉得,它的目標相同、方向相同,都是求究竟圓滿的智慧,沒有哪個宗派、沒有哪個法門不是求無上正等正覺的,都是求圓滿的智慧。但是它所用的方法不一樣,譬如禪宗,它走的是覺門,在三大綱領裡面,它選的是第一條,覺門,覺而不迷。所以,它要講求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它走這個門;這個門快,的確是快速,但不是普通人能夠修的。大家看《壇經》就曉得了,你看六祖所講的,他接引的根基是上上根人;換句話說,上上根以下的沒分。我們也想走覺門,能覺得了嗎?覺不了,這個門門檻太高,爬不進去,走第二個門。

  再看看第二個,第二個是什麼?正門。正門是講的正知正見,這是教下所走的,像華嚴宗、天台宗、三論宗、法相宗。這些宗派他們要念很多很多的經典,依照經典裡面的開示修正自己的看法、想法,要念很多的書。這個門可以說中等以上的根性都有資格,都可以修學,但是要念很多書,時間很長。像念小學、念中學、念大學、念研究所,很長的時間,慢慢的來修正,不斷的來修正,確實得到利益。所以這叫做漸門,漸修,漸漸往上修。禪宗是頓門,像我們上樓一樣,他是上電梯,一下就上去了;教下是爬樓梯,一級一級往上爬,時間雖然慢,確實得利益。如果我們覺得這個路太長,我們受不了,聰明智慧也不夠,念那麼多經書也感覺到很困難,也沒法子,念不下去,怎麼辦?

  還有一個門,還有一門既不必大徹大悟,也不要念很多書,這個門就簡單了,所以說下下根基的人也能進去,這不可思議,下下根基的人也可以進去。這是哪個門?淨門,淨門修清淨心。在佛教宗派裡面,除了淨土宗走的是這個門,密宗也走這個門,有兩個宗派都走這個門。特別是淨土宗,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面到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統統可以修學這個法門。這個法門的無比殊勝是從這個地方來的,太殊勝了,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也就是這個法門。

  諸位同修要知道,這三個門雖有難易不同,進去決定成就是平等的。也就是說,真正覺悟的人他的思想、見解不會有偏差,心地也不會染污,心染污他怎麼會覺!正知正見的人必定是覺而不迷、淨而不染;我們心地清淨,一定是覺而不迷,一定是正知正見。所以,這三個門從一個門進去,其餘的圓滿都得到。像我們這個佛堂一樣,有很多門,門雖然不一樣,你不管從哪個門進來,所得到是全體的,不會只得到一部分。

  明白這個道理,才曉得三皈依是我們佛門佛弟子修學的總綱領、總方向。所以,「顯密諸宗」,顯教、密教,各種不同的宗派,「無量法門,皆其修行之方便」,方便就是手段,你用什麼方法去修覺正淨。像我們這個法門,採取的是念阿彌陀佛,執持名號這個方法、這個手段來修淨而不染。只要得到清淨心,心清淨了,一定是正知正見,一定是覺而不迷,佛給我們講的三大綱領同時都得到了。所以佛家常講,「歸元無二,方便多門」,元是根源,元是本源,本源就是無上正等正覺,覺正淨三寶。方法太多太多了,無量無邊,所以四弘誓願裡面講「法門無量誓願學」。

  「故法門平等,無二無別」,這一點同修們特別要注意,選擇一門就一門深入,你決定成就。法門確實是平等的,沒有高下,如果說法門有高下,這個話是錯誤的。像我們佛堂開了這麼多門,這個門哪有高下,隨便從哪個門進來都一樣,不能說大門進來的好,那邊要差一點,沒這個道理,沒這個話講的。所以說無論你是從禪、從淨,或者從教、從戒律、從密進來,統統是一樣的。這麼多法門,佛讓我們自己選擇,我們適合於修學哪個法門,這個法門對我們修學很方便、很容易、很簡單、不麻煩,這就很好,這個法門就最適合我們自己修。這是我們選擇的標準,一定要適合自己的程度,適合自己的環境,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一切都沒有困難,修學起來就方便。

  學佛一定是愈學愈歡喜,所謂法喜充滿,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迷惑、煩惱、妄想一天比一天少。一天比一天少不容易做到,至少是一年比一年少,這總是一定要做到的。功夫再好一點,一個月比一個月好,能夠做到一個月比一個月好,那我就很恭喜你。為什麼?你的功夫得力了,非常得力。如果你說我一個星期比一個星期好,那我就可以說你這一生決定成佛,沒話說,決定成佛。一個星期比一個星期進步,這還得了嗎?這不得了!這是我們要努力的。就是我們的煩惱、習氣、妄想、執著要逐漸的減輕,你的心一天比一天清淨,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長。智慧增長,對人、對事的看法不一樣了,處理起來也不相同。有很多很用功的人,我教他念《無量壽經》,一天念十遍,念了一年多來見我,他說是不一樣,妄念少了,現在好像是聰明了。為什麼?辦事情很順利,講話也不會顛三倒四了,處理事情好像也很有條理;智慧現前,心清淨智慧現前,你看看,一、兩年效果就收到了。所以這是我們要認識清楚,一門深入。

  其次再給諸位介紹,學佛的用處,學了佛有什麼好處?如果沒有好處,我們學它幹什麼?一定要有好處。「佛法德用」,這個德跟得到的「得」是一個意思,古時候這個德是通用的,德跟得到的得是一個意思。你所得到的是什麼?是「大覺」,得到的是智慧。智慧起作用,起作用就太多太多了,歸納成兩大類,一類是「大慈」,一類是「大悲」,常講大慈大悲。大慈是「利樂有情」,我快樂,我也要幫助大家都快樂,這是大慈,這是佛法的用處;大悲是「教化眾生」,悲心就是憐憫心。我跟佛一樣,大家跟佛也一樣,我過去迷惑顛倒,得到佛法的啟示,才能夠恢復自性的清淨光明,我得到這個好處。我看到許多同修你們還沒有得到,機緣成熟了(機緣成熟就是你肯接受,肯相信、肯依這個方法去修行,機緣成熟了),我應當把這個法門介紹給大家,我們統統都能夠離苦,統統都能夠得到真正的快樂。

  我在美國,美國人問我,他說你學佛(他也知道佛法宗派很多),你是學哪一宗的?美國人最熟悉的是禪宗,更多人知道的,大人小孩都知道的,是中國功夫,這是外國人都知道的,一看到出家人他就想到中國功夫。我在外國,他們看到我這個樣子,都覺得我的功夫是上上乘的。因為看到我六十五歲了,還是這樣的精神,他說這個功夫了不起,中國功夫。我告訴他,我不是修禪宗的,我是修另外一宗的。他說什麼宗?我們不能講淨土宗,淨土宗講了很麻煩,他也不會懂,我就跟他講,我是學阿彌陀佛宗。他就問我,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我說阿彌陀佛長壽,他一聽他要,他說我要長壽。我說阿彌陀佛有智慧,他也要,他不想笨頭笨腦的,他要智慧;阿彌陀佛快樂,那他更要了,快樂不能不要的;阿彌陀佛清淨,他說也要,四個他都要。我說那好,你就跟我學這一宗,跟我學這一宗這四樣東西都得到了。這樣給他們介紹,他們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接受。

  我在中國大陸我走了幾個地方,在廣州光孝寺,我在那裡講了六個小時;在北京佛學院,給他們講了一個半小時;在南京、上海、常州、蘇州,我到那裡去統統給他們介紹佛法。大致上的內容,現在此地有個小冊子,叫《認識佛教》。共產黨的領導幹部聽了之後非常歡喜,他說:法師,你這個佛法,到底是你說的,還是佛教本來就是這樣的?我告訴他,佛教本來就是這樣的,我哪有能力發明!他說:本來是這樣子的,我們共產黨可以接受。我說是!你們認為的佛教是冤枉的,把佛教看作迷信,佛教冤枉了。我說你應當知道,現在應該要平反才對,佛教不迷信。所以,我那個《認識佛教》的小冊子,最近我收到大陸上來信,「金陵刻經處」把它印一萬本,在大陸裡面流通。可見得共產黨歡迎佛法,並不反對佛法,共產黨破除迷信,我們學佛的人贊成。我們佛法就是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兩條共產黨也要。我在這裡講這些話,錄音帶不久就到大陸上,他們統統聽到了。這是佛法真正的好處,真實的利益,我們知道佛法的修學目的,知道它的方法,曉得它的好處,我們才真正發心,認真努力的來勤學。

  末後有個簡單的結論,「當知佛法,方便多門,不拘形式」。所以,佛對於我們的教學,實實在在講是開了許多不同的法門,適合不同環境,適合不同的生活方式。使我們每個人,無論是過去、現在,是中國、外國,大家聞到佛法、接受佛法都能夠很歡喜、很快樂的來接受,所以才開這麼多的法門。不拘形式,你喜歡儀式的,有很多好的儀式;你覺得儀式很麻煩,太囉嗦了,那有什麼儀式都不必要的,家裡佛像也可以不供的,這麼方便。這一句阿彌陀佛口裡念也行,心裡念也行,不拘形式。特別是持名念佛法門,行住坐臥隨時隨地都可以念,不必任何形式,這是最方便、最穩當,也最圓滿、最快速。大家把這個講義聽完之後,你就了解了。

  「經權互用」,經是正,正規的教法;權是方便的教法,可以委曲婉轉的教法。我們要問了,釋迦牟尼佛教化一切眾生,到底哪個方法是經?經是最主要的,所謂經典之作。上一次曾跟諸位說過《大乘無量壽經》,如果要沒有聽過《大乘無量壽經》,我給你們講,你們很難理解,你們也很難接受,聽過《大乘無量壽經》就不一樣。經只有一種,是什麼?就是《大乘無量壽經》,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佛說阿彌陀經》,只有一種;其餘所開的一切法門都是權。我們看隋唐的高僧大德跟我們所講的,他說佛講的一切經要做一個比較,《華嚴》第一;《華嚴經》跟《無量壽經》做個比較,《無量壽經》第一;同時還說,《華嚴》、《法華》只是《無量壽經》的導引而已。我們才真正明瞭,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為我們說經講道,他心目當中要講的是什麼?就是《無量壽經》。

  古人說《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就是小本《華嚴》,可以說,《大方廣佛華嚴經》、《無量壽經》、《阿彌陀經》是同一部經。《華嚴》說得詳細,說得最詳細,《彌陀經》說得最簡單,《無量壽經》恰到好處,是中間的,中部。由此可知,真正講到經,就是這三部,《華嚴》、《無量壽經》、《阿彌陀經》這是經。除這個三部之外,所有一切經典、所有一切法門、所有一切的教學都是權巧方便,誘導入這個法門而已。所謂是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歸到哪裡?歸到淨土,這是諸位要曉得的。特別我們在《華嚴》看到,可以說,權教最後的歸宿都歸到華藏世界。歸到華藏世界之後,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遇到文殊、普賢,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統統歸到西方淨土,這個不可思議!

  從此地我們才認識這個經與權,經權互用才能夠普度十法界一切佛剎無量眾生。這一點希望同修們要注意到,我們在佛法大海當中,很幸運的把「經」找到了,這個不簡單。我們中國的經典,歸納起來是十三經,十三經要再歸納,只有一部《易經》,《易經》是中國學術的大根大本。我們在佛法裡面找到這本《阿彌陀經》,就相當於我們中國經典的《易經》,把真正的根源、根本找到了。

  「利物濟生」,利是利益,物就是九法界有情的眾生,救濟一切眾生,這是佛教教學的宗旨。「一切妄情迷執,非達佛旨者也」,妄情就是妄想,迷惑、執著這不是佛法;佛法裡面沒有妄想、沒有迷惑、沒有執著。這是首先我們把佛法認清楚,當然在此地不能細說,好在還有個小冊子諸位做參考,小冊子也是略說,也不是說得很詳細。佛法我們認識清楚了,底下一個科題就是要認識本經,這個經要不認識,我們也無從學起,所以「認識此經」。

  這部經的經題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在這個經本,釋迦牟尼佛自己說出的這個題目,這才是本經原來的題目。現在的題目叫《佛說阿彌陀經》,是翻譯的人他自己編的,不是原來經題的意思,但是他翻的這個題有他的用心在。我們先講本題,「稱讚不可思議功德」,先說稱讚,能稱讚的不是普通人,是一切諸佛。不是阿羅漢,不是菩薩,這是我們要注意到的,不是一尊佛、兩尊佛讚歎,也不是十尊佛、二十尊佛讚歎,也不是一千佛、一萬佛讚歎,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讚歎。讚歎的什麼?讚歎的不可思議功德,諸位要特別留意,不可思議的功德。

  「功」是什麼?「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功是講的功夫,修行的功夫。這部經裡面教給我們的修功,就是執持名號,大本《無量壽經》裡面給我們講的「一向專念」,這兩個本子合起來看,意思就很圓滿。目的是一心不亂,用執持名號的方法達到一心不亂,這就是始覺,就不迷了,這個想法、看法就正確,這就是正知正見。同修們知道了,這一句阿彌陀佛一心稱念,覺、正、淨,修行的三大綱領統統在其中,圓滿具足,這個不可思議。不必再要去參禪,也不必去學教,一心一意稱念這一句聖號,統統圓滿具足。

  「德」,德是你得到什麼?「帶業往生,頓超圓證」,這一句實在講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你所得的是究竟的佛果。怎麼得到的?是帶業往生得到的。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即使是下下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很奇怪,它是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沒有的一個絕對平等的世界。生到西方,一生到那裡,我們的相貌跟佛是一樣的,我們個子高矮跟他也是一樣的,沒有差別;我們的智慧、德能差不多也跟佛一樣。所以說生到那邊,等於證到八地菩薩,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一切經裡頭沒這個說法,一切諸佛剎土裡頭沒有這個事。所以學教的人,學多了不相信: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念了幾聲佛號,一下就得到這麼高的果位!諸位如果要不真正去深入《無量壽經》,真的是難相信,這個法門是難信易行,修行起來容易,相信很難。

  北京黃念祖老居士常常用照相機做比喻,念佛法門是什麼樣的照相機?叫傻瓜照相機,無論什麼人去用,一按就照下來了,張張都漂亮。其他的法門是那種很高級的照相機,我們普通人拿那個照相機,一卷三十六張,也許會照到一張好的,碰運氣碰上的。為什麼?它要對焦距、要對距離、要對光圈,還要對什麼色溫,學問可大了,有一點不對,照的相片就不理想,那就是佛講的其他的法門。這個法門就像那個全自動的照相機,什麼人都會用,一按就照出來了,這才是最好的。最好的是人人都可以用的,凡是複雜不是普通人能夠用的,都不能算是最好的,不能講究竟圓滿。

  所以,這是任何一個人都能夠做得到,而且很短的時間就能夠做到,不必很長,三年、五年就能夠收到非常殊勝的效果。功夫好的人已經到生死自在,想什麼時候去見阿彌陀佛就什麼時候去,再想多住幾年也不礙事。實在說到了這個功夫,哪有不想去見阿彌陀佛的道理!誰願意在這個世界上受苦受難!還不想去的,那就是大慈大悲,為什麼?想多帶幾個人去,目的在此地。還有不少有緣的同修,我們總要幫助他,多多的帶幾個去。這就是始覺、本覺、究竟覺,這是不可思議的功德。

  「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是經題的下半段。一切諸佛所護、念,我們把護念分開來講。他所護的,護是護持,護法,護法就要弘法,法要不弘,就不能算護法了,正是古德所講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我們今天流通經書,是不是護法?算是護法。經書雖然印了很多,散布到全世界,大家看不懂,不能理解,還是不能相信。沒有法子,還得到世界各地去講解,把這個經典介紹給諸位,諸位聽清楚、聽明白、相信了,依教奉行,這才真正得到。這個事情做得也相當辛苦,尤其做的人太少,現在真正講經的法師不多。我到北京,黃念祖老居士勸我,他說你已經講了三十多年,不要再講了;叫我不要再講,講了三十多年了。他說你應該要教學生,自己講死了,後繼無人,對不起佛教。很有道理,確實有道理。我就告訴他老人家,我說我不是不發心培養人才,我到哪裡去找學生去?我找不到,學生也不願意跟我學。一有機緣,我說我一定依教奉行,我不會辜負他老人家的好意。他要我晚年教學、寫作,要我寫幾本書,我說好。

  我到今年才有這麼個因緣,現在有五個學生跟我,有五個學生。我在美國建立一個道場,我這個道場將來準備供養十個學生,這十個學生專修淨土、專弘淨土。每個學生學一部經,這部經學多久?學十年。我的教學法,跟別人的佛學院不一樣。今天上午我去拜訪我的老師,演培老和尚,他問我最近的情況,我告訴他了,演公說你這個方法是老方法。一點沒錯,我是老方法,從前觀宗寺,演公受教育就是這個方法。我的教學是把我講經的錄音帶給學生,你去聽,聽了以後講給我聽。所以,十個人每個人都是老師,每個人都是學生。他上台去講演他是學生,坐在下面都是老師,因為講完之後,要接受每個人的批評,他去改進。一遍一遍的批評,一遍一遍的修改,一部經講十年,改十年,他以後的成就在我之上,我不如他。

  我說我在達拉斯先培養淨土宗的弘法的法師,然後如果再有能力,我再協助幫助其他宗派培養法師。我叫他們一切都能夠安定,我們道場不大,足夠十個人住,十個人會住得很舒服,生活安定。一切設備,我能夠辦得到的,我盡心盡力都把它辦到。所以我們有個小圖書館,裡面有十部不同版本的《大藏經》,有十部《藏經》,其他中國這些古書,是盡一切能力都在蒐集。這都是供養十個人的,三藏十二部他們去悟,我買給他們悟,我老了,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不再搞這個了。他們悟了,他們講給我聽,所以我在達拉斯是當聽眾,不是我講經。學生一天要講兩次,早晨講兩個小時給我聽,晚上講兩個小時。晚上講經,信徒們可以來聽,上午講經是對內的,沒有信徒參加,所以這個時候有批評,甚至於有打、有罵的,一點都不客氣。晚上有大家來聽,就客氣多了,這要尊重,要顧全面子,上午那個課是沒有情面的,不顧面子。這是護持,護持是化他,「弘護如來慧命」,我們教學是用這種方法來教。

  念是自行,一切諸佛與大菩薩們,沒有不念佛的。「圓證無上菩提」,自己念佛,也勸別人念佛。所以,護、念,自行、化他,是一不是二,也是不二。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普遍讚歎,這個經典、法門之殊勝、奇妙可想而知。所以我們看了這個經題,絕對不能夠含糊籠統就略過了,那就太可惜了。這個經題裡面的含義無量的深廣,我們從這個地方真正認識它,這是本經原來的題目。

  再看現在的經題,現在這個題目是羅什大師譯作《佛說阿彌陀經》,現在的經題是這個題目。這個題目他翻得好,「深契本經宗旨」,宗旨就是修行的方法。這部經裡面教給我們修行的方法,是「執持名號,一心不亂」,所以羅什大師就用佛名號來做經題。這個用意非常的圓滿,使那個不學、不念佛的人,看到經題也要念一句阿彌陀佛。這是譯經大師無比的悲心,也是很難得殊勝的見解,直接用佛號做經題。我們把題目也略略的介紹一下。

  「佛、說、阿彌陀、經」,這要分為四個小段來介紹。先介紹「佛」,此地這個佛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因為這部經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而說的。我們在前面看到本經原本題目裡面的含義,我們也能夠理解到,這個佛字也可以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為什麼?前面經題上說,一切諸佛之所稱讚,稱讚就是為大眾宣講,所以這個佛字也可說是一切諸佛,因為沒有一尊佛不講《阿彌陀經》。我們可以斷定,菩薩成佛,一切菩薩成佛,也就是一切諸佛,其他的經不見得會講,《華嚴》、《無量壽經》、《阿彌陀經》是決定要講。為什麼?那是經!其餘的一切經是權。權的是方便門,可說可不說,不契機就不講,契機就講。經是非講不可,你才曉得這三部經的重要,這三部經是一切諸佛如來教化眾生的主要教科書,必修科目。

  第二個,「說」。「暢悅所懷也」,古德的註解都是這樣註的。蕅益大師的註解很特別,確實是發明前人所未說過的,他老人家說,「眾生成佛機熟,為說此法,令一切眾生一生究竟成就故」。正因為這一句,印光大師才讚歎《彌陀經要解》,說即使是古佛再來,給《阿彌陀經》做個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印光大師我們曉得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大勢至菩薩讚歎這個話,那麼蕅益大師是什麼人?歷史上雖然沒有記載,如果根據大勢至菩薩這個讚歎,我們也能夠聯想到,他要不是阿彌陀佛再來,那篤定是觀音菩薩再來的。否則的話,說不出這樣的話來,這才叫真正暢佛本懷。哪個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切諸佛的本懷,這個很了不起。

  直截了當給我們說出來,這是給哪個眾生說的?這個眾生成佛的機緣成熟了,機緣就是我們今天講機會。看看大家,你們這一生成佛的機會到了,你才遇到這個法門。遇到這個法門,恭喜你,你這一生決定成佛,過年恭賀新禧,成佛這個喜事到哪裡找去?找不到的,無比的歡欣。我們這一生就要成佛了,永脫輪迴,一生圓成佛道。所以,為我們說出這個法門,令一切眾生,這個一切眾生,上面到等覺菩薩,像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的,文殊、普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下面到六道眾生。我們想想,九法界眾生不平等,他成佛的機會怎麼會到?哪有這麼容易的事情?

  過去我們講這個經是真難講,為什麼?你要來問我,我也說不出所以然出來,我只能照經、照古人註解來給你講。講出來了,沒錯,總不能叫人心服口服,這很遺憾。這些年來,我講這個三部經講多了,講多了就有悟處,才恍然大悟,搞清楚了。原來你們諸位同修不是凡人,這絕對不是我恭惟你,我沒有資格恭惟你,是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上講的。《無量壽經》很多同修念過,你們不是凡夫,不是凡人。你們在過去生中多生多劫,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這樣的善根今天起現行,這哪裡是普通人!這個話是佛在《無量壽經》上講的。特別我們在經上看到,阿闍王子與五百長者,過去生中住菩薩道,供養四百億佛,還沒有能夠發願一向專念求生西方,你看那還不能算是善根深厚。

  你們諸位同修今天聽到這個法門,就發願要求生淨土,老實念佛,那就可想而知,你們過去生中供養的諸佛如來決定超過阿闍王子。阿闍王子聽釋迦牟尼佛講這個經,也只發個願,「希望我將來成佛要像阿彌陀佛一樣」;還沒有想到,「我現在趕緊念佛求生西方」,還沒有發這個願,這是我們在經典上看到的。換句話說,過去生中供養四百億佛,都不算是多善根。這樣我們才真正覺悟、真正明瞭,今天發願求生淨土的人,他的善根深厚不可思議!所以,這個法門唯佛與佛方能究竟,阿羅漢的能力只能看五百世,哪能夠看到多生多劫!

  這是過去生中善根的成熟,現在又得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冥冥當中加持你,你才有緣分遇到這個法門。你才能信、能解、能願、能行,能生淨土,能不退成佛,統統都得到,這個難得,實實在在難得。所以,「令一切眾生一生究竟成就故」,這句話裡頭含義深廣、圓滿、究竟無比,統統給我們說明,念佛這個法門決定是一生成就,是講這一生成就。為什麼?這一生我們的善根成熟了。如果這一生聽到了很歡喜,還不想念,還不想求生淨土,那你就跟阿闍王子一樣,過去生中大概也供養四百億佛,還不夠,所以還不能發心這一生求生淨土。這個一生成就是這一生成就,這一生機緣成熟,決定圓證三不退。所以,難信難解!不是像大經上所說的那麼樣清楚、那麼樣明白,我們實實在在沒有法子把這樁事情向大家交代得圓滿。這是經題上「說」這個字裡面的大義。

  再看第三,第三個小段「阿彌陀」。「阿彌陀,此云無量,彼土導師德號,表此法實無量覺也」。阿彌陀是梵語,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所以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完全翻成中國意思就是無量覺。無量覺也就包括了真實的無量,實在講宇宙人生、一切萬法,統統包含在這個名號裡面,沒有一法超越它之外,對於這一切法統統是覺而不迷。由此可知,這個名號實實在在就是我們自己真如本性的德號,西方教主他老人家,就用真如本性的名號作為自己的名號,自己名號跟十法界一切眾生真如本性的德號不二。所以,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你說念西方教主的名號,行,能說得通;念自己的本覺德號也講得通,自他不二,這就講到「唯心淨土,自性彌陀」。由此可知,這個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佛在本經給我們解釋的時候,說出兩個意思,無量義裡面跟我們說兩個義:第一個義是無量壽,第二個義是無量光,這是略說。雖是略說,也是無量義裡面最主要的一個意思,就是無量壽。諸位要曉得,如果沒有壽命,所有一切無量豈不都落空了!譬如你在這個世間,你有無量的財產、有無量的眷屬、有無量的權威、有無量的勢力,可惜你短命,你一切無量不都落空了。所以,一切無量裡面,最主要的是什麼?是無量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壽命跟阿彌陀佛相等,阿彌陀佛的壽命無量,究竟怎麼個無量?你們去念《無量壽經》就知道了。經上給我們講,假使十方世界一切眾生都證得辟支佛果,神通、智慧都像目犍連,共同來計算都計算不出來。這真是無量壽,沒有法子計算。

  細心去想想,確實生到西方有這麼長的壽命,所以那個世界我們才可以肯定的說是真實的。我們這個世界是假的,佛在《金剛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為什麼?我們眼前一切的一切,包括這個身體,都不是自己的,剎那剎那在變化,沒有一樣是自己的。諸位住在這一個地方,還不太容易覺察,我的感受比你們要深得多。我從七七年就在國外到處講經,每個地方頂多只住一個月,那是住得很長了。住幾天又要走了,再住幾天又走了,在感覺裡面沒有家,我都是在旅行,今天到這一站,明天到那一站;換句話說,什麼都不是自己的,自己什麼都沒有。連身都做不了主,身也沒有了,才真正體會到《金剛經》上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一點都不錯。唯獨到極樂世界,你有無量壽,你有真正永遠常住的一個地方,那才是個真正的家。這個家你只能住一天、兩天,是旅館。我到這裡住十四天,再到香港住三天,再到台灣住一個月,又到美國,這裡住一個星期,那裡住幾天,這一年就沒有了,到處都是住旅館。所以,我的感觸跟你們不一樣。

  到西方世界不但壽命無量,智慧、神通、道力、依報、正報,依正莊嚴,不但佛說法,你一到西方極樂世界你也說法,佛度眾生,你也度生。所有一切功德沒有一樣不稱性,既稱性了,一一無量,這才是阿彌陀名號裡面所含的真義。這個名號,諸位要想詳細的知道,就很難了。為什麼?這部經的題目既然是這幾個字,這是題目,經文是文章,文章就是解釋題目的,那你就要把全經理解,這個名號的意思就知道個大概了。還夠不夠詳細?不夠詳細,再要詳細了解它,你就要去研究《無量壽經》。《無量壽經》還不夠詳細,因為《大方廣佛華嚴經》是《無量壽經》的註解;一部三藏經典,又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的註解。好了,這個無量壽的意思無有窮盡!

  無窮無盡的意思就是自己的性德,就是自己真心裡面本來具足的。我們學佛想求的就是求這個,想證的就是證這個,想得到的就是得到這個。今天諸佛以這個法門,以這個德號教給我們,確實如佛祖所說,諸佛如來把他自己親證究竟圓滿的極果,極是到了頂點,這個果報,給我們做修行的因緣。因賅果海,果徹因源,所有一切法門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的。所以,這個法門稱為第一法門,道理就在此地。

  再看末後,「經」,這個字又稱為「契經」。經這個字是中國字,梵語稱為「修多羅」,含義也很多。我們中國自古以來,對於古聖先賢的教訓尊稱為經,像我們現代人所講的真理,意思相接近。它的性質是超越時間、超越空間,才能夠用這個稱呼。時間,三千年前佛所講的東西適合大眾,大家依教奉行,都能夠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三千年後今天我們遇到了,依教奉行也能夠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是超越時間。空間,古印度人學習,以後傳到中國人學習,由中國傳到外國人也學習。依照這個理論方法去學習的,統統都可以得到破迷開悟,都能夠達到離苦得樂的目的,超越了空間。超越時空才能稱之為經典。

  佛經稱為契經,意思更深。它必須要契合真理,佛法講的真理,就是諸佛所證得的真如本性,諸法實相,一定要契合,合理。其次要契機,機是什麼?我們眾生的根機,適合於我們的程度,適合於我們的意識形態,適合於我們的生活環境,我們修學起來不困難,很容易就能夠達到目標,這個樣子才能稱之為契經;上契諸佛所證之理,下契眾生可度之機。

  又具有「貫攝常法」這四個意思。這四個意思在講席當中常常介紹的,古今大德們註解佛經也多半用這四個字來解釋。「貫」是貫穿的意思,也就是說它的文字、它的理論有體系,有條不紊,我們今天所謂符合科學的精神與方法,這就是貫這個字的意思。「攝」是攝受,攝受比貫的力量強大。攝受是能攝受人心,你不去接觸它則已,接觸之後你會依依不捨,它有一股力量像磁鐵一樣,把你吸住了,有這種力量。換句話說,經典愈讀愈歡喜,愈學愈捨不得放下,從你今天開始學習一直到你成佛,這個興趣永遠是那麼樣的濃厚,不會使你厭倦。不像世間的書,世間書也有好書,有攝受的能力,但是念的遍數太多了就不想念了,就沒有意思了;念個十遍、八遍,一百遍、兩百遍,還有味道,再念就沒有味道,趣味不濃了。什麼報紙、雜誌,看一遍不想再看第二遍,那更不必說了,那攝的能力完全都沒有。就是你看了還想看,聽了還想聽,這就是這個字的意思。

  所以這個經實在講,我講過很多遍,講不厭!諸位同修聽我講這個經,同樣聽這部經聽不厭。為什麼講不倦、聽不厭?遍遍都有新意思。你要不相信,就把我剛才所講的,跟上一次在此地講的《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有「佛說無量壽」,我講過「佛說」,我今天在此地也講了「佛說」,你去聽聽看,跟上次講的不一樣,不相同。遍遍不一樣,那個味道就濃了;遍遍都一樣就不要講了,我講也辛苦,也厭倦了。像老師在學校教學生,教一年級的,年年教一年級,年年就拿這個課本,拿這本筆記,教了幾年枯燥無味,上課都受罪。我們講經同樣是這麼一個經典,天天講,年年講,永遠講不厭,永遠聽不倦,這不得了,這個教科書很特別。從一年級到五十一年級,都念這一本,很特別,這是攝。

  「常」就是我們講的真理,永遠不變,這叫常,超越時空,這才是常,它不變。「法」是方法、是原則,只要依照這個方法、依照這個原則去修學,你決定成就。一切菩薩如果不依照這個方法,不能成佛。也許同修聽了會覺得我講得很奇怪,你怎麼敢這麼武斷?其實不是我武斷,我也不夠資格說這個話,你去念《華嚴經》就曉得了,華嚴會上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就明瞭了!證到地上菩薩了,從初地到等覺十一個位次,這十一個位次的菩薩修什麼法門?修念佛求生淨土的法門!我們才曉得,一切菩薩不修這個法門不能成佛。所以,文殊、普賢尚且發願求生淨土,那還有什麼話說!

  這是介紹這四個意思,除這四個意思,還有「諸多妙義,如華嚴疏說」。諸位再要看多的意思,你去看看《華嚴經疏鈔》,清涼大師解釋得很多,解釋得很透徹。除《華嚴疏鈔》之外,還有《大智度論》裡面也說得很詳細,也說得很多,《大智度論》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的註解,龍樹菩薩所註的。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把經題跟諸位介紹出來了,明天我們就把本經的內容概略介紹,就要介紹到經文了。謝謝諸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