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彌陀要解演義  (第三集)  1995/1  台灣高雄元亨寺  檔名:01-015-0003

  老法師,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昨天跟諸位報告的內容就是經本裡面的第十五頁到二十八頁。我們沒有按照經文,也沒有按照《要解》的文字,而把這段裡面的意思都說出來了。今天我們接著再跟諸位說明,蕅益大師玄義裡面是有五個段落。

  昨天我們將「明宗」、「論用」介紹完了,但是在這個德用裡面,有幾句話必須要附帶的說明。那就是淨土的往生,在過去曾經發生過一樁事情,在台灣、在海外幾乎都有相當的影響,那就是帶業跟消業的問題。這個問題提出來的是陳健民居士,他是密宗的一位上師。由於他領導一些學生來查經,《大藏經》裡面沒有「帶業往生」這個說法,有消業往生的說法,沒有帶業的,於是乎他就主張帶業不能往生,要消業才能往生。當時念佛的人的確起了很大的震撼。其實這樁事情,如果真正明白教理的人,是不會受他影響的;只有對於教理沒有深入,聽了這個話才會感到恐慌不安。

  正好在那一年沈家楨居士邀請我到美國去弘法,我第一站到洛杉磯,在洛杉磯住了幾天,再轉機飛到紐約去。在洛杉磯的機場就遇到周宣德老居士,他在機場迎接我。見面之後,我們乘車到中國公園(MONTERY PARK)去,在車上他就提出這個問題。

  他說:「法師,現在有人講帶業不能往生,那我這幾十年念佛不是完了嗎?還有什麼指望?」

  所以感到非常的悲哀。我聽了這個話之後,我就笑咪咪的告訴他。我說:「老居士,帶業不能往生就算了,不要去了。」

  他聽了覺得很奇怪。他說:「你這是什麼意思?」

  我說:「如果帶業不能往生,西方世界只有阿彌陀佛孤家寡人一個,你去幹什麼?」

  我的意思他還沒聽懂,他愣住了,「怎麼會只有阿彌陀佛一個人」?於是乎我就告訴他。我說:「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這些都是等覺菩薩,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他算不算帶業?」

  這個老居士聽懂了。他說:「是啊!文殊、普賢都帶業往生,誰說不帶業?不帶業只有一個人,阿彌陀佛一個人不帶業。」

  這他才明瞭,只不過是帶業帶得多,帶得少。等覺菩薩帶一品生相無明,你看還是帶業。我們去往生,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統統帶全了,我們也是帶業。誰說帶業不能往生?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信心就堅定了,不會再被這些說法動搖了信心。

  可是我曉得陳老居士已經往生很多年了,他在美國當時佛教界裡面也相當有勢力,信徒也很多,我們也不可以得罪,得罪之後弘法會有障礙。所以我又說:「說消業也說得很好,沒錯。為什麼?多消一點就少帶一點,品位就高一點,這個講法也很好。」

  但是帶業往生雖然在字面上沒有,意思是非常具足。世尊在「四依法」裡教我們「依義不依語」。語言文字裡意思具足,這是我們一定要明白的。

  蕅益大師、蓮池大師在《阿彌陀經》註解裡面,都說明帶業往生,帶業生凡聖同居土。諸位要知道,生到凡聖同居土,即使下下品往生,得佛力的加持。昨天跟諸位報告,往生的人是活著走的,不是死了走的。在臨去那個時候佛來接引,接引的時候一定是先蒙佛光注照。佛光一照,真的,我們的業就消了不少了,業障就消了。佛光能幫助我們消業障,提升我們的功力,最低限度都把我們提升到圓教初信位的菩薩。初信位的菩薩要講斷煩惱,那就是八十八品見惑斷掉了。所以佛光一照,最低限度能幫助我們消了八十八品見惑。

  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什麼地位?這是從我們自分,就是我們自己真正的功夫是圓教初信位的菩薩,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這個地位;這是講自分,不說佛力的加持。可是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之後,彌陀四十八願願力的加持,就把我們的地位提升到七地菩薩了。因為四十八願裡面說得很清楚,凡十方世界眾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個阿惟越致菩薩是七地以上的,這是阿彌陀佛願力,是到達西方世界之後,馬上就給你拉到七地的地位,這是真正不可思議。這是查遍《大藏經》裡沒有的,十方剎土裡也沒有這個事情,唯獨西方世界特殊。

  但是諸位要曉得,這個佛力加持把我們加到那個地位,使我們的神通、道力、智慧都跟七地菩薩、八地菩薩差不多,而且都起作用,這個不是自己功夫到達的,是阿彌陀佛加持的,這是一定要曉得。到達西方世界之後再慢慢的修,當然不會很長的時間,大概總得要是一劫、兩劫的時間,就真的修到八地菩薩地位了。修到這個地位之後,我們要問佛還加不加持?佛還加持。因為四十八願裡沒有說,等你自己真正證到八地菩薩,我就不加持你了,沒有這個經文。沒有這個經文,可見得即使你在西方極樂世界成佛了,彌陀四十八願還加持你,這個是慈悲到了極處!這個事、理我們都要明瞭,然後才知道淨土之殊勝,為什麼十方一切諸佛都讚歎,道理就在此地。

  這一段在我們經文裡面第二十五頁,諸位自己去看,我不必按照經文細講,因為那樣也耽誤很多時間。《要解》我們曾經在台北細細的講過一遍,留的有錄音帶,諸位可以作參考。這幾天我跟大家報告都是非常重要的,都是《要解》裡的精華,是我們一定要曉得的;決定增長我們的信心、願心,對我們有真實的利益。

  西方極樂世界還有一樁很特殊不可思議的現象,就是經上講的「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上善,都是指等覺菩薩,因為等覺菩薩再上面就沒有了,他是最上的。十地菩薩還不能稱為上善,他上頭還有人。所以上善是等覺菩薩,像觀音、勢至這樣地位的。這樣地位的菩薩,在西方極樂世界不知道有多少,真是經上所講沒有法子計算的,「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這是概況籠統說一句,太多太多了。我們一定要知道,這些菩薩們都是阿彌陀佛成佛十劫當中成就的,這個關係很大,我們決定不能夠疏忽,使我們真正明白,到西方極樂世界那邊去,成佛需要多少的時間。

  世尊在此地告訴我們,我們在這個地方修行要想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這個數字太大太大了,三大阿僧祇劫。跟諸位講,世尊一般說的是成別教的佛果(別教佛),不是圓教。《華嚴經》上講的是圓教,圓教就不止三大阿僧祇劫了,而是無量劫。我們一聽這個時間太長太長了,這個學佛的心都冷掉了,「這麼長的時間受不了,算了,還是別學了」。這樣長的時間,在西方極樂世界十劫就做到了。

  其實,需不需要十劫?我們仔細再去觀察,仔細再去算算這個帳,不需要。如果是十劫成就的話,阿彌陀佛成佛十劫,第一劫往生的人成了等覺菩薩,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數,等覺菩薩只能佔十分之一,十分之一不是多數。經上明明跟我們說,諸上善人是佔多數的,多數的那個就不是十劫、五劫成佛。第五劫去往生的也已經成佛了,那當然一、二、三、四、五劫去往生的都成佛了,等覺就是成佛了,那西方世界諸上善人的數字是一半,不是多數。多數的是第六劫去往生的,也應該成佛了。

  這樣說明的時候,西方世界要是這樣的觀察法,在那裡修行頂多是四劫、三劫。三劫、四劫是自己真正證得等覺菩薩的果位,這不是佛加持的,佛加持的一去就得到了。這是講我們自己,不說佛力加持。我們自己真正修證的功夫,達到等覺菩薩的境界,在西方世界只需要三劫、四劫。這是大乘經上常講精進的菩薩要三劫就成就了;不太精進的,因為他不退轉,不精進他也不退,四劫一定會成就,這個實實在在不可思議。所以你要是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你決定會老實念佛,死心塌地念佛,求生淨土。因為它太快太快了,不要搞那些麻煩,六道輪迴裡生死流轉,不再搞這個了。菩薩這個階位也很複雜,修行的時間太長,吃的苦頭當然多了。

  西方世界無比的殊勝,所以大師在此地有一句話,在《要解》裡面我們特別要重視的。他說:「位不退即已圓證三不退。」我們特別注意那個「圓」字。「位不退」是我們生到西方世界就是位不退了,佛一接引我們到西方就是位不退,位不退同時就「圓證三不退」。我們知道,三不退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在一般經教裡面說明,證得三不退是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菩薩,那是剛剛證得,不圓。圓滿的三不退是誰?等覺菩薩,這不可思議!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要照蕅益大師這個說法,換句話說,西方極樂世界一切的受用跟等覺菩薩沒有兩樣。阿惟越致菩薩裡的上上者,不是普通的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包括七地、八地、九地、十地、等覺五個層次、五個位次,這是最上的一等。這是蕅益大師告訴我們的。

  我們對於蕅益大師這個人要相信。我們知道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印光大師對《要解》的讚歎,他老人家說:「即使是古佛再來,替《阿彌陀經》作一個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這是把這個註解讚歎到極點了。這個話是大勢至菩薩讚歎的,那麼蕅益大師是什麼人?不是阿彌陀佛再來的,想必也是觀世音菩薩再來的。可惜身分沒透露,我們不知道。

  中國人有福報,這個我們要曉得。我們的祖宗自古以來善良、積功累德,遺留給我們後世的子孫,我們要珍惜。所以諸佛菩薩在中國示現的就特別多。我們對於蕅益大師能夠有信心,他老人家的註解就跟佛親自所說的沒有兩樣。因此,我們一定能夠相信「圓證三不退」,這個的確是千經萬論所未曾有。

  末後一段這是講「教相」。用現代的話來說,教相就是在教學當中,這部經應該放在那一個層次。像學校裡面教學,排課程,這個意思一樣;這門課程應該排在幾年級、第幾個學期,是這個意思。在我們佛法裡稱為判教。這部經典,在大小乘裡面,它是大乘菩薩藏所說的。在十二分教裡面是屬於無問自說的,這個是世尊徹底悲心,這真正是究竟徹底的大慈悲心,為我們透露了這樣不思議的法門,令一切有情眾生,依照這個經典,在一生當中都能夠圓滿成就。如果是在方便門中來講,這是善巧方便。本經的確是最直捷、最圓頓、最穩當、最快速的,而且簡單容易,只要信願,專持名號,就決定得生。

  大師為了增長我們的信心,特地為我們宣示《華嚴》、《法華》的精要都在這部經中。這部經實實在在是一切諸佛度眾生大願的捷徑。一切諸佛都希望眾生早一天成佛,不要再在輪迴裡受苦,唯獨這個法門、這部經典可以幫助一切眾生達到。所以這是諸佛如來的心願,我們要知道、要明瞭。到這個地方我們把第一個大段就介紹到此地。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俱絺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難陀。阿難陀。羅睺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訶劫賓那。薄拘羅。阿[少/兔]樓馱。如是等諸大弟子。並諸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第二個大段這就入經文了,在經本第二十九面,從「如是我聞」一直到「今現在說法」。包括蕅益大師的註解,就是第二十九面到四十三面,今天要跟諸位報告這一段經文經解的大意。

  『如是』,在六種成就裡面是「信成就」。

  『我聞』是「聞成就」,也是師承,我們中國人講的師承。

  『一時』是「時成就」,也就是機緣成熟。

  『佛』是「主成就」,是說法之人。

  『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這是當時講經的處所,「處成就」。

  舍利弗等十六位尊者,以及菩薩、天人、大眾,這是說的當時參加大會的「眾成就」。

  這些一般經論裡面都有詳細的講解,古今註解裡面也都有詳細的介紹,我們都把它省略掉了,就不必多浪費時間,我們要探討它的經義。

  這個經文「如是」兩個字非常之妙。如果我們要問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說了些什麼?假如我們用佛學的名詞來答覆,那很簡單,「如是」而已,佛就說了個「如是」而已。「如是」這兩個字要是用現代話來講,就是事實真相;理是「如」,事是「是」;理是本性,事是依正莊嚴。盡虛空遍法界,依正莊嚴從哪裡來的?真如本性變現出來的。所以古大德為了說明這樁事情,怕聽眾難懂,不得已用了個比喻,用金用器作比喻。金就是體,器就是相,「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性如其相,相如其性,這就叫「如是」。千經萬論決定離不開這個原則;離開這個原則,那就不是佛經,就不是佛說的。只要符合這個原則都叫佛經,為什麼?所說的都是事實真相,這是總說。

  如果單獨就我們淨土法門來說,佛在此地要求我們「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真心,就是本性,那就是「如」。《金剛經》上講:「如來者,諸法如義」,這就是「如」的意思。「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就是「是」,與這個理體完全相應。我們要怎樣成佛?你就修到一心不亂就行了。一心不亂就是如如佛,一心不亂就是自性佛,這是佛為我們說明的。這個理論的依據是何等的真實,我們聽了之後,所有一切疑慮都消失了。因為佛講的真實語,本性佛。

  「一時」,它沒有記載年、月、日、時,這句話是活的,不是死的。如果記載年、月、日、時,這個時間已經過去了,不能再來了。眾生有這個執著,時空的執著;覺悟的人沒有,時空沒有界線,所以才能夠突破。所以此地這個「一時」,就像蕅益大師所解釋的,眾生成佛機緣成熟了,佛一看到非常歡喜,趕緊把成佛的方法說出來,傳授給他,就是這個時候,這個叫做「一時」,這個解釋非常非常圓滿。

  在這一段裡面,我們只解釋這兩句就夠了,其他的,諸位要想多知道一些,可以參考註解。圓瑛法師的《彌陀要解講義》,寶靜法師的《彌陀要解親聞記》,都說得很詳細。

  在這個地方必須要提醒諸位同修,就是「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這個道場是祇陀太子、給孤獨長者兩個人發心供養的,這是無量功德,這是我們在家弟子最好的榜樣。佛要弘法利生,弘法利生一定要有講堂。如果沒有講堂,沒有場所,佛弘法就有了局限了,不能夠廣度眾生。所以在家同修盡心盡力幫助佛陀建立道場,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

  經典裡面,我們看到許許多多講的宮殿。我們今天看到這個字樣,就會想到中國宮殿式的建築,這個想法錯了。為什麼?釋迦牟尼在世印度的道場,不是我們中國宮殿式的建築。最近這些年觀光旅遊開放了,你們到印度去觀光,看到印度的這些古蹟,印度佛的道場,從來沒有一個像中國宮殿式的建築。但是經上常常看到宮殿,因此,我們要瞭解宮殿的本意。宮是什麼?私人住宅叫做宮。諸位查查字典,你看宮怎麼講法?私人住宅叫宮。殿是什麼?殿是辦事的場所,公共集會的場所,辦公的場所,外國人叫OFFICE,殿是這個意思。所以印度私人居住的地方、公共集會地方,這跟我們中國建築不一樣。這就說明這個世界上,每一個國家地區,他們的建築物,有它自己的風格,有它自己的形式,都叫宮,都叫殿。

  佛教傳到中國來,法師居住的地方、弘法利生的地方,這個建築完全採取了中國的風格。實際上說明了佛教的現代化與本土化,所以佛教並不是把印度那種傳統的建築搬到中國來,沒有,完全用中國的方式。這給我們很大的啟示,我們今天到外國,我們在外國建道場,如果建成中國宮殿式的方式,那就錯誤了。那就等於古時候法師到中國來,要把印度建築的方式建到中國來,不就是那個樣子嗎?那就不能符合本土化與現代化了。

  這些地方我特別提出來,讓大家明白瞭解,佛法必須要符合當地人的生活習慣,要符合當地人情緒上能夠接受的,這個弘揚才沒有障礙。我們今天在外國建中國宮殿式的,外國人一看,這是東方文化,這是中國人的地方,他們不會進門。我們去是要他學佛,結果這個建築就讓他們永遠停留在門外,他不進來。所以我到美國去的時候,我常常講我們建道場,應該建什麼樣的方式?建美國白宮的方式。把它縮小,也是那個樣子,外國人一看,「這是白宮!總統住的地方」,美國人就會走進來了。所以不可以建成我們中國這個方式。到哪一個國家,要建立哪一個國家的風格,這樣才能將佛法毫無障礙的讓所有一切眾生都能夠歡喜接受。這是我們看到「舍衛國」,我們要明白這個事實。

  現代世界在變,大概再過個十年,我的看法應該是十年;十年以後,我們的生活方式跟以前會大大的不同。為什麼?因為進入電腦的時代了。每一個家庭有電腦,每一個人手上有電腦,這是生活上起了革命性的大變化。現在在美國已經有了,但是還沒有普遍。美國許多家庭裡面不訂報紙,不訂雜誌了,只要每個月付一點錢,他的雜誌、報紙在電腦裡面。他想看那一家報紙,一按鈕的時候,螢幕裡報紙新聞都出來了,所以不必把報紙送到家裡,也不必去買。將來再進步,你需要買東西,不要到百貨公司,一按電腦,要哪一家公司的東西,你這一按,它那個貨就給你送來了。錢,從你銀行戶頭就直接撥過去了。在家裡不要動,所有一切生活問題解決了。學生不要到學校去念書了,在家裡電腦上去念書。念那個學校、考試都在這個地方,你的成績保存在學校電腦檔案裡面,所以學生不要上學校。甚至公務員都不要上班,在家裡處理公事。電腦就控制了一切,這是革命性的一個重大生活改變。

  這樣情況之下,諸位想想,將來我們弘法利生的道場是什麼?就是電腦的連線。所以一個大道場,能夠對全世界弘法的道場。有多大?我看不需要這個講堂這麼大,不需要,大概這個講堂十分之一的場所就夠了。你就有一個電腦的中心,對全世界連線,把佛法送到每一個人手上那個電腦機器裡面去。他也看得到你的人,他也聽得到你說話,也看得到文字。他有什麼問題當面問的時候,你聽到後就給他解答了,跟面對面一樣。未來是這個世界,我們要想到,所有的這些硬體的建設不重要了。這個硬體建設將來有什麼用處?觀光旅遊。除了這個之外,恐怕已經不能有什麼太大的作用了。所以這是進入電腦的時代了。

  我們已經看出這個事實,而且不久它一定會實現。所以我們現在講演的這些錄音帶、錄影帶,這些《大藏經》,這些文字,我們現在都要做成電腦的軟體。跟哪個地方連線,他在家裡電鈕一按,資料全部都出來了。他要需要多保留幾天的,他可以把它印出來;不需要保留的,螢幕上看看就過去了。我們明白未來世界人生活的狀況,我們如何去適應底下一個時代,來做好弘法利生的工作,這是建道場。所以須達多跟祇陀太子,當年是建精舍供佛,我們今天想到將來的電腦的時代,我們做佛弟子,如何來適應這個環境,把佛法輕易的送到每一個人的手中。還不是家庭,是送到每一個人的手中,這是科學進步造成一個這樣的環境。

  經的序文裡面,「眾成就」裡「大眾同聞」。眾成就裡面有聲聞、有菩薩、有天人。聲聞排列在第一,什麼緣故?因為聲聞都是出家比丘,現的是出家相;第二個,這些人是佛的常隨眾,佛到哪裡,他們就跟到哪裡,不離開佛的;第三個,佛法要靠出家人住持,出家人代表佛法常住在世間,如果沒有出家人了,這個佛法在世間就消失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尊重出家人,他是代表三寶住持世間,所以排列的順序把他排在第一。

  第二是菩薩眾。菩薩相不定,有出家菩薩、有在家菩薩。我們一般所見的在家的菩薩多,出家的菩薩少。你看在中國四大名山,四大菩薩:九華山的地藏菩薩、普陀山的觀音菩薩、五台山的文殊菩薩、峨嵋山的普賢菩薩。這四大菩薩當中,只有地藏菩薩現的是出家相,其他三位菩薩都是在家相。出家的四分之一,在家的四分之三,說明在家菩薩比出家的多。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看到在家的菩薩,「賢護等十六正士」,這十六位在家的菩薩都是等覺菩薩,跟觀音、勢至都是平等的,所以在家菩薩居多數。菩薩不一定常隨佛,不是常在佛的身邊,他常常在某一個地方與有緣的人,他代佛教化眾生,所以不一定常常在佛的身邊。菩薩也代表中道,所以排列的順序,他排在中間。

  天人大眾排在後面。因為這些人是世間相,示現的是凡夫,裡面很雜,品類很雜。他們擔負的是外護,在外面護持佛法,比丘是內護。道場就是學校,學校裡面只有兩種人:一種教員,上課的教師;另外一種職員,護持這個學校的,所有一切行政雜物事情他們來管。教員只管教學,除教學之外,這些事務上的事情他都不管,所以稱為內護。這是我們僧團裡面大致的一個結構。

  在我們受三歸的時候,我們會念到一句經文,叫「歸依僧、眾中尊」,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我們要曉得,佛家稱「眾」,就是現在所講的團體。這個社會上有各種不同的團體,大到一個國家是個團體,小至一個公司行號也是個團體,乃至於家庭也是個團體。家庭父子、兄弟、父母,它也是一個組織,它也是個小團體。僧團叫僧眾,就是出家人的團體,是在所有一切團體裡面最為尊貴的。憑什麼?為什麼它在一切團體裡面是最尊貴的?它和睦清淨,所以是清淨僧團。佛為弟子,包含出家弟子、在家弟子制定的規約叫「六和敬」。四眾弟子,人人都遵守這個六條戒律,這個團體是一切團體裡面最為尊貴的。

  這個「六和」,第一個是「見和同解」,見是見解,用現代話來說,就是第一個條件,團體的第一個條件要建立共識,這是最重要最重要的。佛用什麼方法來達到跟大家建立共識?佛的方法妙極了,絕對不是說:「我的見解是正確的,你們要依我的。」這個有很多人不服氣,「我為什麼要依你的,你的正確,我的難道不正確」?佛所用的方法,我們自己所有一切的想法、看法統統捨棄掉,大家不就是一致了?這個法子高明,誰也不牽誰的鼻子走,誰也不要服誰,所有一切的思想、見解統統捨掉。這個「見和同解」建立在什麼基礎上?在清淨心的基礎上,大家沒話說了。佛高明!佛沒有說他正確,要我們都跟著他走,佛沒有說。這是真實的教誨。

  因為一切眾生思想見解都是錯誤的。什麼是正確的思想見解?一切思想見解都沒有了,那是正知正見。偶然接觸佛法,聽到覺得很不可思議,其實佛講的是真話。為什麼?所有一切見解思想統統捨棄,你的心是清淨的,你的心是平等的,你的心是覺悟的。所以《般若經》上告訴我們:「般若無知」。有知就不是般若了,般若是無知。《心經》是《般若經》的精華、《般若經》的綱要。《心經》裡最重要的兩句,「無智亦無得」,那是真知真得,這是正知正見,無智無得。但是在作用的時候,在日常應用的時候,「般若無知,無所不知;般若無得,無所不得」。所以你要想無所不知,無所不得,你要怎樣才得到?無得就得到了,無知就全知了,沒有一樣不知道,盡虛空遍法界你統統得到了。

  那個「知」與「得」是本性,本來具足的德能。禪宗六祖惠能大師開悟時候說:「何期自性,本來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能生萬法就無所不得,本來具足就無所不知。要記住他的第一句話,「何期自性,本來清淨」,那個本來清淨就是無智亦無得;起作用的時候是無所不知,無所不得,這是真實的佛法。這都不是向外求,統統是自性裡本具的。

  學佛到哪裡學?學佛要從這個地方學,這就對了,就正確了。

  

  

#